图形的魔术组合教学设计

2024-09-06

图形的魔术组合教学设计(精选14篇)

篇1:图形的魔术组合教学设计

《图形的魔术组合》这个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本课涉及到的魔术组合方法学生不熟悉,如果让他们以小组讨论的形式根据作品进行分析、归纳也很难做到,因此教学设计中我就将魔术组合的方法直接呈现给学生,由他们对号入座,看看几位艺术家的作品分别运用了哪些魔术组合方法。莱热的《工厂》是比较零散的作品,所用的魔术组合方法也比较特殊,在我的引导下他们汇报时虽然基本上都提到了分解重组,但同时也指出了其他的方法,如缩放、重叠。表面上看作品确实容易让人产生这样的结论,但是正确答案只是分解重组这一种魔术组合方法,于是我又进行了简单的讲解。尤其是在分析剪纸作品时,学生提到的几个魔术组合方法都是错误的,这样就耽误了不少教学的时间。

课下我想如果我在引导学生小组讨论时,能够给予精确的引导,学生的选择是不是就一语中的了呢?我可以指出莱热的《工厂》的特殊性,告诉学生它的魔术组合方法只有一种,这样学生很快就会找到正确的答案。剪纸作品的分析,我应该强调让学生只根据老师提示的点来找,不要扩大范围,这样学生也就不会浪费过多的精力。节约下来的时间,就能保证学生能够更好地完成艺术实践的任务。《美术课程标准》关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说明中指出,“造型·表现”学习领域不以单纯的知识、技能传授为目的,而要贴近学生不同年龄阶段的身心发展特征与美术学习的实际水平,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造型表现活动。因此在美术教学中我们一定要做到张驰有度,给予学生充足的艺术实践的时间,他们才能收益更大。

篇2:图形的魔术组合教学设计

在万般焦急之时,我忽然想到之前在《少儿书画》一书见到教师在教学生画画时是按照故事的发展过程表现绘画过程的。

于是,在上另一个班时,按照此种方法,我在:

1导入夏加尔的作品《我和我的村庄》时,利用作者夏加尔的口吻编成离奇的童话故事将其绘画过程和目的连起来,发现同学们听的津津有味.

2于是我便顺势按照此种方法介绍书中学生作品,并要求学生自己编排故事情节创作图形的魔术组合作品。

童话故事就像指南针一样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中。几乎集中了所有学生的注意力,打开了学生的创作思维,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并勇于尝试;在思想和故事情节跳跃的过程中找到图形的魔术组合的诀窍——逆向思维.

3在巡视辅导过程中,发现同学们已经运用到自己的绘画创作中,形成了大量的离奇的图形的魔术组合作品,可见同学们肠道了逆向思维的甜头。

篇3:图形的魔术组合教学设计

一、在图形分解中积累经验, 感悟方法多样性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想法, 鼓励学生独立思考, 提倡算法多样化。由于学生认知水平的差异, 不同的方法可能适合不同的学生, 在教学过程中, 我们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 尊重学生个性, 提倡方法的多样化。

在《组合图形面积》一课中, 求组合图形面积的方法必定是多样的, 因此我设计了以下环节让学生感悟方法多样性。首先教师出示校园里的草坪 (如下图) 接着设疑:请你来算算它的面积。能不能用以前学的公式直接来求?不能, 那怎么办呢?学生通过大胆尝试, 但不要求量数据计算。最后交流反馈学生的方法, 通过交流获得了以下6种方法:

最后教师补充方法, 并让学生辨析如下图这样分行不行。

通过自主尝试、交流辨析活动, 学生深刻体会到组合图形转化为基本图形的方法可以是多样的;但转化后的每个基本图形必须是我们学过的面积计算方法的图形, 而且分解成的基本图形越少, 求组合图形的面积越方便。

二、在计算面积中积累经验, 感悟割补的合理性

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它离不开数学活动, 只有亲身经历、体验数学活动, 学习者才能形成数学活动经验。

为了让学生感悟求组合图形面积需要合理地进行分解, 在交流6种方法的基础上, 我提出“现在能计算这个组合图形的面积了吗?”学生一致认为缺少数据, 我相机出示数据, 并引导学生学会读图形数据的方法, 在此基础上又抛出问题:“有了数据后, 这6种方法是不是都能计算出这个组合图形的面积呢?”让学生6人小组分工计算求这个组合图形的面积。在学生独立计算、全班交流的基础上, 学生发现第1、2、3、4、5种方法都可以计算该组合图形的面积, 但第6种方法则不能。于是我引导学生谈谈自己的体会。交流中, 学生说道:“求组合图形的面积虽然方法很多, 但并不是每种方法都可以计算面积, 还要结合数据选择方法。”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 通过尝试解决到交流碰撞充分领悟到求组合图形面积不是简单割补将组合图形分解为基本图形即可, 必须要根椐已知的信息进行整体思考, 既要考虑图形特征, 又要考虑所给数据的位置, 在两者基础上进行合理地分解。从而使图形割补的活动经验从单一转向综合、从随意转向有意、从感性转向理性。

三、在专项练习中积累经验, 感悟寻找条件的方法

要计算正确一个组合图形面积, 还有一个必不可少的因素, 是会找求面积所必需的条件, 因此在学生初步感知求组合图形面积方法后, 让学生回顾求校园草坪面积的过程, 体会到求组合图形面积有三个步骤: (1) 割或补成基本图形; (2) 找求基本图形的条件; (3) 求和或求差。其中第 (1) (2) 个步骤是较为重要的。所以特意安排了专项练习 (如图)

通过让学生自己先割或补成基本图形, 再同桌互相说说求基本图形面积的条件, 再通过反馈交流共获得了以下四种方法:横割法、竖割法、补充法、斜割法。

在交流中主要引导学会寻找一些未知的条件, 让学生学会找条件有时图中会直接已知, 有的可以根椐长方形或平行四边形对边长度相等的特征来找, 还有的可以通过计算获得条件, 突破了学生生找不准条件的难点。

在这个专项练习中, 学生体会到虽然求同一个图形的面积, 但不同的分解方法, 所需要的条件也是不相同的, 进一步体会到前两个步骤的重要性。

四、在比较中积累经验, 感悟方法要择优

学习的更高境界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对学习任务有良好的认识, 能对学习方法进行有效的选择, 并能较好地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因此在教求组合图形面积过程中, 我不仅关注学生对于基本学习方法的掌握, 更关注从深层次引领学生进行方法的优化。在专项练习后我让学生比较求这个组合图形的面积的四种方法, 并提出问题:“如果要你选择其中一种方法计算, 你最不愿用哪种方法?为什么?”在交流中大部分学生都认为第四种方法分割成两个梯形最不愿用, 因为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比较复杂。在比较中学生初步体会到解决组合图形面积的方法是多样的, 但各种方法中有的简单, 有的复杂, 一般选择分解后图形简单, 已知条件多的计算比较方便。通过比较活动,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优化意识。

接着出示下图两个组合图形, 让学生自己先独立分解基本图形, 交流中发现第一个图形大部分分割成一个梯形和一个长方形。第二个图形大部分添补成一个长方形减去一个梯形。学生在交流中体会到对于一些特殊形状的图形, 有的是割简单, 有的是补简单, 所以我们在选择方法时一定要根椐图形的特点和所给的条年来灵活选用方法。

在两次比较中, 学生的思维不断得以提升, 也逐步积累了学习方法的经验、思考的经验, 引领学生的思维走向深刻。

篇4:图形的魔术组合

1.知识目标:学习了解画家如何利用物象进行魔术组合。

2.能力目标:在欣赏、分析、讨论、合作、创作中,让学生学会运用超常的构思方式进行艺术创作。

3.情感目标:在创作中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感受艺术无限魅力。

课程设计

(一)欣赏分析

仔细观察夏加尔《我和我的村庄》,作者本人手中握着一棵树, 这个地方用了两个魔术组合方法,把本该在土里的树置换到手里,第一个魔术组合方法——置换。大树改变了什么比例?变小了,人才能握住它,于是我们知道了第二个魔术组合方法,叫做改变大小比例。

在牛头上你们发现了什么?在蓝天白云下一个挤牛奶的情景,图形的第三个组合方——重叠。在这张画上,你们发现了什么奇怪的有趣的表现方法呢?对,我们发现了第四个魔术组合方——倒置。

(二)教师示范

我来画,你们来猜:

1.大白的头和我们的闹钟形状相似,这里用了什么魔术方法?

2.老师把大白的脚变成什么,用了什么方法?

3.看,大白手上拿着什么?

4.在鱼尾后我画了个什么?网兜,这里用了什么方法。遮挡关系用得越多,画面层次感越多。

5.不远处,我画了一棵树,用了什么样的方法?

6.最后,这些不相关的事物混合在一张画上,变得奇特,富有创意。

(三)学生创作

(四)教师指导

教师根据学生的创作构思和出现的具体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五)作业展评,交流学习

学生介绍自己的作品,找出自己的优缺点,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相结合。

篇5:图形的魔术组合教学反思

《图形的魔术组合》是小学美术义务教育人美版第十一册中的一课。本课通过学习了解画家如何利用物象进行魔术组合,感悟利用改变常规的思维方式进行创作所产生的艺术效果,并学习夏加尔的表现方法,将生活中看似没有关系的物象组合在一起,变成一幅奇妙的作品。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习对学习美术的兴趣及创新意识。

本课是“造型 · 表现”领域的一个内容,很容易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学中我采用学生喜欢的趣味性图片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并带着问题学习本课。通过学习夏加尔的表现方法,了解画家如何利用物象进行魔术组合,感悟利用改变常规的思维方式进行创作所产生的.艺术效果。通过课件演示,直观的学习掌握常见物象的组合方法。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把学生熟悉的生活中常见物象作为组合主体,将拓宽学生的思维贯穿整节课,把枯燥的讲解变为生动的课件展示,将学生熟悉的日常事物作为元素进行重新组合,这样,学生的积极性更高,用小组合作的方式探究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不完善作品的试探,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以求巩固学生的新知掌握以及打开学生的创作思路,勇于尝试。在课堂上,我指导学生通过学习夏加尔《我和我的村庄》的表现方法,将生活中看似没有关系的物象组合在一起,变成一幅奇妙的作品。学生第一次接触这样的练习,一方面感觉很新奇,很想尝试组合。另一方面又感觉到作画时不太容易下手。在教学时,我着重引导学生通过对不同形象进行组合的分析,了解课题内涵,解决教学难点,拓宽了学生思维。如给学生提供大量的画家作品,引导学生分析感悟同形象不同的组合方法,进行发散思维,以求打开学生的创作思路。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勇于尝试。

篇6:图形的魔术组合教学设计

崔艳辉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力,是新课标提出来的,这个话题也是美术课堂上要解决的,不仅是在作业本上,还包括和美术创作活动有关的作品上都是与之探究的。

我很喜欢和学生一起去思考问题,当学生的思想慢慢的被打开的时候,我觉得很有成就感;当我和学生思想的火花碰撞在一起的时候,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叠加的画面重复的构成,所以课程安排也呈现一种递进的科学性。渐变的现象在生活中也十分常见,但设计绘制起来就有一定难度,特别是把握一个“度”的问题和图形设计的美观性和趣味性。所以老师在教学的时候就可以特别注重引导学生的观察,动脑动口等方面,最大限度激发起学生的设计兴趣,让专业严谨的学习内容更贴近学生的生活视野,使他们的作业展现出鲜明的个性。这一课的内容,对高年段学生来说很有学习的必要。在课件中运用大量的图片供学生欣赏,也将两课内容进行了对比,这样学生更能很好的掌握。我们启发着学生在作业作品创作中要具有想象力,绘画构思离不开想象,手工制作离不开想象,所以,每个环节都离不开美术教师的启发,就是在这启发中学生的想象力得以完成作业的构思与设计的。我常常对自己说:我不要我的学生个个都能画出特别优秀的作品,我希望的是他们能够在我的课堂上感受到快乐,能够快乐的学习美术,这就够了。

图形的魔术组合教学设计

崔艳辉

教材分析: 本课通过学习夏加尔《我和我的村庄》的表现方法,将生活中看似没有关系的物象组合在一起,变成一幅奇妙的作品。本课主要是改变学生的思维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想。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学习了解画家如何利用物象进行魔术组合,感悟利用改变常规的思维方式进行创作所产生的艺术效果。

2、技能目标:学习夏加尔的表现方法,将生活中看似没有关系的物象组合在一起,变成一幅奇妙的作品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以及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 任选一组课本提供的图形组成新的形象,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难点:改变思维方式,用不同类型的图形组成一幅新颖有趣的画。

教学准备:范画、图片、彩色笔等。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如果让你以村庄为主题变现一张画面,你会画些什么?怎样构图呢?

2、出示:《我和我的村庄》(油画)夏加尔(俄国)你们看,画中表现了什么内容?有什么特点?给你带来什感受呢?你能总结它的表现方法吗?

(颠倒的人物、房屋,动物眼中映射出的蓝天,像花草一样握在人手中的果树……画家对故乡的种种美好回忆叠映在一起,仿佛把我们带入了一个童话般的奇妙世界。)

3、同学们,你有没有想过,把生活中看似没有关系的物象组合在一起,也能变成一幅奇妙的作品呢!

揭题:图形的魔术组合(板书)

二、新授:

1、出示图形

2、小组合作讨论:这些图形进行组合排列可以组成哪些新的图案?

3、总结图形的组合方法

根据需要重复图形、放大图形、缩小图形、重组图形,变成一幅幅神奇的图画。他们能够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改变思维方式,来了个“脑筋急转弯”。

4、学生作品欣赏

布置讨论题:书上的这些作业是怎样进行魔术组合的?你认为哪些地方组合得巧妙?你还想怎样组合? 小组讨论,集体反馈。

三、创作实践:

a)任选一组课本提供的图形组成新的形象或自己创作一组图形进行创作。主题不限,看谁画的形象最有创造性!

b)根据需要重复图形、放大图形、缩小图形、重组图形。教师:说一说,你将用哪一组图形来表现什么? 学生练习,教师辅导。

四、作品展览和评述

五、课后拓展

展示几种利用废弃物组合的新形象,引导学生回家大胆尝试。

图形的魔术组合教学案例

崔艳辉

本课是小学美术义务教育人美版第11册中的一课,在绘画课程中,是相当有难度的一课,因为它不单是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绘画能力,更重要的是要激发学生通过改变常规思维方式进行创作的能力。因此在教学方法上,我主要采取了创设情景、观察欣赏、思考讨论、延伸比较等方法进行教学。在作业形式上,我打破常规,以学生喜欢的动画片里的事物为元素,进行重新组合,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创造,让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得到激发,勇于尝试.

一、教材分析

《图形的魔术组合》是小学美术义务教育人美版第11册中的一课。本课通过学习了解画家如何利用物象进行魔术组合,感悟利用改变常规的思维方式进行创作所产生的艺术效果,并学习夏加尔的表现方法,将生活中看似没有关系的物象组合在一起,变成一幅奇妙的作品。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以及创新意识。

二、教学方法

根据六年级学生的知识储备情况和动手能力较强的特点,本节课我主要采取了创设情景、观察欣赏、思考讨论、延伸比较等方法进行教学,并运用多媒体课件这一小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把枯燥的讲解变为生动的课件展示,和小组讨论合作,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在拓宽学生的思维方面是贯穿整节课的,而不仅仅是作业时才激发;另外从他们的爱好出发,将动画片里的人物变为作业的内容,并让他们小组合作,这样,变单一训练为综合训练,变个体参与为集体参与,学生们变被动为主动,认真投入、潜心设计。为了使作业更完美,同学之间相互合作、取长补短、共同提高。这样引发了学生的创造天赋,不但达到了本节课的教育教学目标,又突出了以人为本的教学观念。

三、教学:

(一)、教学目标:

1、欣赏夏加尔的作品,感受他带给我们童话般的奇妙世界。

2、改变思维方式,利用提供的图形组成新的形象。

3、学习夏加尔的表现方法,将物象用一定的方法组合在一起,变成一幅奇妙的全新的作品。

(二)、教学重点:学习图形重新组合的方法,以及用提供的图形组成新的形象

(三)、教学难点:改变思维方式,用不同类型的事物组成一幅新颖的画,培养创新思想。

(四)、教学准备:课件、范画、油画棒、素描纸等。

(五)、教学过程:

1、欣赏有自然声音的音乐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段音乐,请同学们边听边想,你脑海中,出现了什么? 生:听后试答。

师:大家都说得很好,音乐能带给我们无穷的想象,绘画也有同样的魔力,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走进::图形的魔术世界(课件展示题目)

2、欣赏画家的画。师:大家看,这是一张世界名画,如果熊老师先不给大家说题目,你从画里看到了什么?觉得它表现的是什么呢?

生:思考,试答。

师:同学们说得不错,简单介绍这幅画的题目,作者,及画家的创作意图。出示另一张表现家乡的画,比一比不同,得出结论:夏加尔的画的优势:给人们更多的想象空间。

世界上最广阔无限的东西其实不是天空不是海洋,而是我们的无穷无尽的想象力,只要我们能把它运用好,就能创造出魔术般的世界。

3、课件出示几个简单的基本图形。

我们也来试试把自己的想象力发挥出来,同学们看,这是几个简单的基本图形,但如果加进想象,把它们变变,(出示重新组合变化后的范作),就成了一张张全新的图画。

请你和小组成员讨论一下:这些新的图画,是改变了基本图形的哪些因素而形成的呢?

和学生一起研究出变化的方法:改变图形的大小,数量,方向。

请学生试着组合成一张新的画。

学生在小纸上画,展示平台上展示。

4、看动画片段,作业。

老师今天带了一个你们熟悉的朋友来,(龙猫),它是谁呢? 我们来看一个片段,请同学们边看边留意,影片里都出现了哪些东西?

刚才的片段里,你看到了哪些东西呢?)学生试答:龙猫,树,伞等。

教师出示相应的实物的简笔画。

师:有几位同学就按照刚才我们组合基本图形的方法,选了龙猫里的几样东西来组合成了一张画,我们来看看(出示不完善的组合作品,比如没有改变大小或数量等)

生:此时一定会发出异议,说出不足之处

师:最后出示比较完善的作品。请同学们也在这些事物里,任意选择4样,小组合作,把他们组合成一张独特的,充满想象力的画。

展示学生作品,教师给与鼓励和评价。

小结:同学们,因为有了想象,你们创造出了奇妙的图画,因为有了想象,艺术家创作出魔术般的作品,因为有了想象,人类把飞翔的梦想变为现实。老师希望同学们,能运用自己的这一份可贵的想象力,去创造出更美好的生活,更美好的世界。

篇7:图形的魔术组合教学设计

六年级美术《图形的魔术组合》说课稿

一、说教材:《图形的魔术组合》是人美版小学美术六年级上册中的第2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指出,美术课是一种文化学习。因此,学生通过本课学习,掌握的不仅仅是一种魔术组合的创作方法,更重要的是理解艺术家的不同风格,以及在不断探索中的创造性劳动。因此本课的知识与技能目标是欣赏不同风格的艺术作品,学习图形组合的方法,采用不同形状的物象组成新图形。过程与方法的目标是在合作探究、体验的过程中,能创造性地利用图形组合的方法进行造型表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是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创新精神。教学的重点是掌握图形组合的方法,难点是能创造性地进行造型表现。

二、说学生:高年级学生有一定的造型基础,但在创作的过程中会出现信心不足的情况。只有有趣的方法才能最有效地帮助学生产生创意,在造型表现中获得自信。

三、说教法:兴趣是美术学习的基本动力之一,本课教学所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是利用课件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将传统文化有机地融入其中,快速切入教学重点,用问题牵引学生思维,适时予以点拨,使之始终保持学习的积极性。

四、说学法:小班化教学强调要让每名学生都接受阳光普照,学有所获。合作学习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必不可少的方法之一。本课就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体验的过程中,人人学会创造性地利用图形组合的方法进行造型表现。

篇8:图形的魔术组合教学设计

“组合图形面积”这一内容旨在让学生学会运用已学基本图形面积公式和转化方法求解组合图形的面积, 具体包括三个意义:其一, 这一内容是对已学几何知识的综合运用;其二, 这一内容为今后求解复杂和不规则图形面积奠定基础;其三, 这一内容要求学生初步理解和掌握“转化”的数学思想, 并在组合图形和基本图形之间有效转化。基于此, 以“变异理论”为指导, 在分析教学内容和学情的基础上, 厘清要点, 设计、完善教学环节, 并通过“审辨——变异”的变异图式, 最终突出教学重点和破解教学难点。

二、教学要点与学情分析

1. 教学要点

“变异理论”强调, 精细分析教学内容, 厘清教学要点, 根据需要学生审辨的内容, 明确教学目标。针对“组合图形面积”这一内容, 其教学要点有三个。其一, “组合图形面积”求解的基本思想是“转化”, 即将组合图形转化为基本图形。其二, “有效转化”包括“图形有效”和“数据有效”。“图形有效”即将组合图形转化为已知计算方法的基本图形, 具体方法包括:分割法、添补法和割补法。“数据有效”, 即将组合图形转化为基本图形后, 无法有效解决问题, 还需相应的数据支持计算。其三, “组合图形面积”求解的方法多种多样, 有繁简之分, 这就需要分析和比较, 最终选择简洁的计算方法。

2. 学情分析

在教学“组合图形面积”这一内容之前, 教师应对学生进行前测, 以了解他们是否具备必要的知识基础。前测结果表明三点:其一, 有75%的学生对梯形、平行四边形等基本图形面积公式基本掌握, 并能正确运用;其二, 有52%的学生在面积计算和单位转化等方面仍有困难, 使得解题的错误率较高;其三, 有50%的学生能把简单组合图形转化为基本图形, 并准确地计算出面积。

通过分析可知, 在教学“组合图形面积”这一内容时, 其学情有四个特点:一是学生能在教师引导下, 通过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方式, 探究多样化的解题方法;二是对解题方法的归类、分析与择优, 还须教师的进一步指点;三是学生对图形的数据条件关注不够, 时常不顾数据而转化图形, 最后导致无效转化;四是学生不能灵活运用“转化”思想。

三、教学过程与教学心得

“变异理论”强调, 学生在掌握教学内容的要点时, 须围绕教学要点提供有序变异的学习情景。只有有序的变异, 才能使教学要点成为学生关注的对象, 才能达成审辨。有序变异的策略主要包括:“类比”“对比”“分离”与“融合”等。

1. 教学过程

“组合图形面积”这一内容的教学包括两个教学环节:一是探索、归纳方法, 二是运用方法与拓展。

(1) 探索归纳方法

在“探索归纳方法”这一教学环节, 其教学过程分三步:一是通过“类合”策略, 归纳组合图形的含义;二是创设求解“组合图形面积”的教学情景 (小华家客厅地面要铺木地板, 请帮小华算出客厅的面积) 。可先让学生独立思考, 再进行全班交流;三是展示问题情景的有序变化, 提出引导性问题, 使学生逐步关注和理解不同要点——“转化”思想、“转化”方法、优选方法和“转化”要素。

具体教学步骤分五个阶段。其一, 展示组合图形, 提出问题 (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特点) , 并进行全班交流, 须明确审辨的关键属性 (组合图形, 即由基本图形组成;其形状各异) 。在此, 采用“变异理论”中“类合” (归纳) 的策略。其二, 小华家客厅的地面由若干组合图形构成, 解题思路是加辅助线, 提出问题 (为什么加这些辅助线, 它们的作用是什么) , 并进行全班交流, 须明确审辨的关键属性 (基本思路, 即将组合图形转化为基本图形;由于组合图形不同, 因此, 所加辅助线不同) 。在此, 采用“变异理论”中“类合” (归纳) 的策略。其三, 要求学生采用多种方法添加辅助线, 提出问题 (这些添加辅助线的方法, 其不同点和相同点分别是什么) , 并进行全班交流, 须明晰审辨的关键属性 (“转化”方法, 即分割法、添补法和割补法;“转化”方法因教学情景和图形的不同而不同) 。在此, 采用“变异理论”中的“对比”和“类合”策略。其四, 要求学生审视不同的添加辅助线的方法, 提出问题 (哪种添加辅助线的方法比较简便) , 并进行全班交流, 须明晰审辨的关键属性 (通过对比, 选取最佳方法;“转化”思想的运用以简便为本) 。在此, 采用“变异理论”中的“对比”策略。其五, 展示已添加辅助线的图形, 提出问题 (为什么有些图形添加的辅助线有效, 有些图形添加的辅助线无效) 并进行全班交流, 须明晰审辨的关键属性 (将组合图形转化为基本图形, 有效转化的要素有两个, 即图形有效和数据有效。只有将有效图形和有效数据相结合, 才能运用“转化”思想有效解题) 。在此, 采用“变异理论”中的“对比”和“分离”策略。

(2) 运用方法和拓展

在“运用方法和拓展”这一教学环节, 通过从易到难的不同例题的练习、分析和交流, 使学生掌握根据各种组合图形的条件, 有效添加辅助线, 将组合图形转化为基本图形, 标出隐含数据, 选择计算方法, 并进行正确解答。为了选择典型变异的题目作为例题, 教师可对各类相关问题进行分析, 并仔细归纳它们的难度 (其难度主要取决于四个因素:基本图形的个数和形状、是否已添加辅助线、数据是否隐含或需要推算以及是否涉及其他知识背景) , 这四个因素构成了主要的变异维度。因此, 教师在设计例题时, 应尽量兼顾各种主要的变异维度, 使例题难度由简到繁, 逐渐加大, 最终使学生在各种问题变式中审辨情景的变化和方法的变通。

2. 教学心得

(1) 灵活掌握

在教学了“组合图形面积”这一内容后, 一些学生倾向于把某个基本图形 (例如, 梯形) 当成组合图形, 采用“转化”方法求解。此时, 教师应引导学生采用基本图形的相应公式 (梯形的面积公式) 求解。因此, 教师应提醒学生在采用“转化”方法解题之前, 须先判定图形的属性, 以灵活掌握所学知识。

(2) 促进作用

运用“变异理论”对“组合图形面积”这一内容的教学过程进行精细调整, 对教学成效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其一, 使学生较好地掌握“转化”方法, 以确保大多数学生较好地解决中等难度的问题;其二, 根据变异维度设计不同问题, 使学生解决问题的灵活性和迁移性获得较大提升。

(3) 存在的问题

篇9:“组合图形的面积”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在探索活动中,理解计算组合图形面积的多种算法。

2.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组合图形的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能够正确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

教学难点:正确灵活地把组合图形转化为所学过的基本图形。

教学过程:

1.基本训练

(1)口答:说说我们已经认识了哪些平面图形?怎样计算它们的面积。

(2)口算下面图形的面积。(单位:厘米)

(3)出示组合图。认识组合图形,今天要学的是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板书:组合图形的面积

2.问题情境

课件出示例题:“小华家新买了住房,计划在客厅铺地板(客厅平面图如下)请你估计他家至少要买多大面积的地板,再想办法算一算,并与同学交流:“怎样算出准确的得数”。

3.建立模型

(1)先让学生估计小华家至少要买多大面积的地板(指名回答)

(2)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在小组内交流算法。

(3)全班交流算法: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怎么算的?学生可能会提供以下几种算法(课件出示几种方法)。

方法1:分割成两个长方形:

(4)还有别的方法吗?交流。(如分成三个图形等)

(5)归纳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4.解释应用

(1)完成课件8、9、10上所出示的题。

(2)76页试一试。

(3)76页练一练第1题。

5.回顾小结

通過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学生回答后教师作补充说明: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一般是把它们分割或添补成基本图形,如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梯形等,再计算它们的面积。)

板书设计:组合图形的面积

篇10:图形的魔术组合教学设计

课时: 2课时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学习了解画家如何利用物象进行魔术组合,感悟利用改变常规的思维方式进行作所产生的艺术效果。

2、技能目标:学习夏加尔的表现方法,将生活中看似没有关系的物象组合在一起,变成一幅奇妙的作品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以及创新意识。教学重点: 任选一组课本提供的图形组成新的形象,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学难点:改变思维方式,用不同类型的图形组成一幅新颖有趣的画。教学准备:范画若干、若干图片、彩色笔、记号笔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

稳定情绪,检查用具准备情况,做好上课准备

二、欣赏、感悟、畅想

1、出示:《我和我的村庄》(油画)夏加尔(俄国)

你们看,今天的绘画有什么特点,给你带来什感受呢?

2、你能总结它的表现方法吗?

颠倒的人物、房屋,动物眼中映射出的蓝天,像花草一样握在人手中的果树„„画家对故乡的种种美好回忆叠映在一起,仿佛把我们带入了一个童话般的奇妙世界。

3、同学们,你有没有想过,把生活中看似没有关系的物象组合在一起,也能变成一幅奇妙的作品呢!

4、板书课题:图形的魔术组合5、出示图形

6、小组合作讨论:这些图形进行组合排列可以组成哪些新的图案?

7、图形的组合方法

根据需要重复图形、放大图形、缩小图形、重组图形。

8、总结:看,在同学们的笔下,不同类别的图形变成一幅幅神奇的图画。他们能够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改变思维方式,来了个“脑筋急转弯”。

9、学生作品欣赏

布置讨论题:书上的这些作业是怎样进行魔术组合的?你认为哪些地方组合得巧妙?你还想怎样组合?

三、体验、表现、创新

1、任选一组课本提供的图形组成新的形象。你也可以自己创作一组图形进行创作。生活中的小物件,动物、植物、花卉、照片、风景、人物都可以是绘画的主题。看谁画的形象最有创造性!

2、根据需要重复图形、放大、缩小、重组图形。最后上颜色时注意色彩的对比。

3、教师:说一说,你将用哪一组图形来表现什么?学生练习,教师辅导。

第二课时

一、组织教学,稳定情绪

二、完成创作

教师就上节课学生的实践活动谈谈自己的感受,教师对发现的普遍问题或学生存在的困难,给予及时点拨、启发、帮助学生解决。

学生继续创作,进一步完善自己的作品。

三、展示、交流、评价

1、学生活动:你觉得教室里同学们的作品哪张最吸引你呢?

2、自己找找优缺点,为同学提点建议或者帮他修改一下作品。

3、教师点评。

4、修改、评优。

四、课后拓展

展示几种利用废弃物组合的新形象,引导学生回家大胆尝试。板书设计:

图形的魔术组合 夏加尔《我和我的村庄》

教学反思:

篇11:组合图形的面积教学设计

教师:李晓琼

教材与学情分析

《组合图形的面积》是学生在已经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与梯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已初步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思维能力,但只局限于对单一图形进行简单分析。本节课可以巩固已有知识,提高学生综合实践能力,有利于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同时让学生在数学思想方法及解决问题的思考策略方面有所发展。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组合图形,能将组合图形转化成基本图形;在自主探索的活动中,理解计算组合图形面积的多种方法;通过比较、归纳,选择求组合图形的最优方法。

2.在自主探索、解决问题中感受解题策略、方法的多样性,渗透转化、优化的数学思想方法。

3.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感受计算组合图形面积的必要性,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教学重点:掌握组合图形面积计算的多种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组合图形面积计算的多种方法,并选择优化方法。教学过程

一、动手操作,认识组合图形

1.用已经剪好的图形,拼成自己喜欢的作品。

说一说,你拼成的图形分别是由哪些已学过的基本图形组成的? 2.它们的面积怎么求 ?

小结:像这样由几个基本图形组合而成的图形是组合图形。3.课件出示生活中的组合图形。4.关于组合图形,你还想研究些什么?

这节课我们重点研究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二、探索交流,掌握方法

1.(课件出示)我们好朋友淘气家买了新房,房前有一块空地,想种上草坪,(如下图)。你能计算出它的面积有多大吗?

2.自主探索,交流方法。

⑴认真观察这个图形,谁来说一说你准备怎样计算它的面积?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图上画出辅助线,师:为什么要画上这条虚线呢?(把组合图形转化成已经会计算的基本图形)

说一说:组合图形和这几个基本图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 ? ⑵想一想,还可以怎样分?

画一画,把组合图形转化成你已经会计算的基本图形。⑶小组交流:比一比,哪个小组的方法多? ⑷把大家展示的几种方法进行分类。

小结:刚才大家在汇报时出现三种方法,一种是分割法,一种是添补法,一种是割补法。但无论是那种方法,他们的目的都是将组合图形转化成基本图形,转化是我们学习数学经常要用到的一个方法。

3.选择方法,计算面积。汇报交流,优化方法。

小结:计算组合图形面积的方法很多,但我们要选择简单的方法。分割的图形越少、越简单,计算就越容易。

三、联系生活,巩固应用

1.小淘气家要装修房子,要在厨房铺地板,请计算一下,他家要买多少平方米的草坪呢?

2.小淘气家还要粉刷墙壁,请你们帮他计算一下墙壁的面积。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新收获?请用写日记的方法把今天所学知识归纳在本子上。

《组合图形面积》说课稿

教师:李晓琼

《组合图形面积》是人教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知识,是三年级所学的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和本册所学的平行四边形、三角形与梯形面积这两方面知识的发展。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及教材的特点,充分考虑到五年级学生的心智水平,在对教学效果进行全面预测的基础上,我确立了如下学习目标:

1.学会用分割、添补等方法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2.会解决生活中与组合图形有关的实际问题。

为了更好地达到目标,考虑到学生掌握新知的能力我确定本节课的学习重点为: 能根据组合图形的条件,灵活运用适当方法正确计算其面积。学习难点是能解决生活中与组合图形有关的实际问题。

下面说说我的设计理念:

1、用转化思想多角度思考解决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问题。

组合图形是由几个简单的图形组成的一种图形,从不同的角度认识,每个图形均可以分成相应的几个部分。因此,学生在解答中也将产生不同的思考方法。

2、通过算法多样化的交流,培养学生求异思维和创新能力,在此基础上进行算法优化。

基于以上的构思,为了能凸显“有效教学”的理念,更好的达成学习目标,本着“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样教”的思路对本节课作如下设计:

(一)温故知新

为了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好地认识组合图形的概念,注重新旧知识的迁移,在这一环节上,我先组织学生以七巧板拼图的方式复习了已学的几种平面几何图形面积计算公式,为确保正确的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打下基础。

接着让学生根据老师收集的生活图片,通过说一说,使学生明白组合图形是由多种平面图形组成的,(体验由分到合的过程,,为探究组合图形面积计算方法由合到分做必要的铺垫)进而揭示课题——组合图形面积,并出示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方向。

(二)导学释疑

在这一环节中,我首先用课件出示例题“好朋友淘气准备买新房,想给房前的空地种草坪,算一算要买多大面积的草坪?”,创设了淘气买草坪遇到困难请同学们帮忙的情境,引导学生通过以下三方面展开独学、对学、群学,以达成学习目标: 1.我们不妨先来估算一下草坪的面积大约是多少? 2.独立思考,小组交流,展示汇报学习情况(三)检测反馈,巩固提升

为了巩固新知,让学生初步掌握用“割”或“补”的方法将组合图形分成已学过的图形。接着又设计了求组合图形的面积,先让学生自主独立的解决,学生会想到用添补法或分割法来解决,但是此问题若用分割法,就求不出这个图形的面积,从而提醒学生有些图形分割后,找不到相关信息,就是失败的,这样做很自然的就突破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也借此让学生明白要灵活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各种问题。

(四)总结收获、小结全课

本节课临近尾声时,为了了解学生的课堂所学和所得,我让同学们充分发表意见,畅谈这节课的收获。并提醒学生,可以说知识上的收获,也可以说情感上的收获,还可以评价他人的学习表现。这样做,既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又将本堂课的内容进行了总结,使学生既认识了自我,建立了信心,又共同体验了成功,促进了全面发展。

最后,我鼓励学生利用今天所学的知识,课后解决上课开始时自己设计的组合图形的面积,让学生把掌握的知识拓展到实际生活中去,引导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梳理,将知识系统化、条理化,从而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2017年12月6日

《组合图形的面积》教学反思

教师:李晓琼

在设计这节课时,我充分考虑了教材的编写意图和学生的学习情况,教材编写注重利用“转化”的数学思想,将组合图形转化为已学过的图形后进行面积的计算。在内容呈现上突出了两个部分,一是感受计算组合图形面积的必要性,二是针对组合图形的特点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探索性。而学生在三年级已学习了长方形与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在本册的第六单元又学习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与梯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在此基础上学习组合图形,一方面可以巩固基本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另一方面则能将所学的知识进行整合,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把握了这两点,我做了精心的教学设计,制作了课件,现针对本节课实际课堂教学效果进行反思。

1.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贯穿教学始终

这节课的教学,我充分发挥了多媒体课件的作用,一步一步地引导,层层推进,把学生引向要解决的问题。向学生演示了将组合图形分成学过的平面图形的过程,给学生提供直观、生动形象的演示,有效地吸引了学生注意力,同时又把教学过程组织得更生动形象,使学生从中领悟了组合图形的解题思路与方法,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2.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篇12:组合图形的面积教学设计

四年级

陈雪怡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活动中,掌握将组合图形通过分割和添补的方法探讨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使学生学会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

2、能根据各种组合图形的条件,有效地选择计算方法并进行正确的解答。

3、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组合图形的实际问题。教学重难点

经历自主探索的过程,掌握将组合图形通过分割和添补的方法计算组合图形面积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唤醒旧知

1、师:同学们,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有什么呢?它们的面积你们会计算吗?

2、计算各种基本图形的面积

3、师:这些都是我们以前学过的一些基本图形(板书:基本图形)师:看来这些基本图形的面积是难不倒你们了!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1、情境引入、估算图形

师: 这是养殖场的一个虾池平面图,是我们以前学过的基本图形吗?它是一个不规则的图形。你们能估一估它的面积有多大吗?

2、独立探索、寻求方法

师:到底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呢?老师已经为大家准备了一张学习卡,请你们独立思考一下该怎么做,也可以和同学互相讨论,还不明白的话也可以举手请老师帮忙。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情况,指导帮助个别学生)

师:老师发现大家都很会思考,现在把你的方法说给你小组的同学听一听,看看你们小组有几种不同的方法。

3、赏析思路、分享方法

学生可能出现以下几种方法

(1)分割成上面一个梯形下面一个长方形 师:谁来汇报你的想法?

师:这条线叫辅助线,是我们数学学习的好帮手,我们一般将它画成虚线。师:那你是怎么计算它的面积的? 生:(把长方形的面积加上梯形的面积)

师:这位同学用一条辅助线把这个不规则图形分成了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梯形,其他同学有类似的方法吗?(2)分成左面一个梯形右边一个长方形(3)分成上面三角形,长方形,下面长方形(4)分成左边三角形,长方形,右边长方形(5)分成三角形,长方形,长方形,长方形 师:其他同学还有不同的方法吗?(2)添补法

师:你为什么要补上这一块呢?

师:那你是怎么计算的?刚才这几种方法,最后一步都是用加法,而你这里为什么用减法呢?(把补上的这一块的面积减掉)(3)割补法

师:老师在自己学校上课,发现有个孩子是这样画,你们看行得通吗? 师:割下来的这部分能正好拼上吗?

4、明晰方法,渗透思想

师:刚才我们用了这么多的方法来计算这个不规则图形的面积,如果让你把这些方法分一分,你打算怎么分?(学生分类)

师:第一类方法,用辅助线把不规则图形分割成我们学过的基本图形,在数学上我们称为分割法。(板书:分割法)用分割法计算时,要先算出各部分的面积,最后把它们加起来。(板书:求和)

师:这类方法叫做添补法(板书),用添补法计算,记得把添上的这部分面积减去。(板书:求差)

师:这种方法,既有分割,又有添补,它就叫——割补法。(板书:割补

法)

师:同学们再观察一下,这些方法看似不同,但其实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你能发现吗?(不论是分割或添补,目的都是——把不规则的图形——转化成——已学过的基本图形。板书:转化)

师:像这样由几个基本图形拼成的图形,我们把它叫做组合图形(板书:组合图形)现在你们会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了吗?(补充:面积)师:其实在我们身边就有很多组合图形,一起来看看。(课件展示生活中的组合图形)

师:这是房子的平面图,它可以由哪些图形拼成呢?中队旗?

三、练习

课本自主练习第一题

四、小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有哪些新的收获?

师:转化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对于我们数学学习有很大的帮助,其实在我们前面的学习中,也经常运用转化来学习新知识,看,在学习这些图形的面积时,我们都是把它转化成了我们学过的图形,在学习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时,也把它转化成了除数是整数的除法,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也会经常利用它学习新知识!

五、作业

课本自主练习2,5,6

六、反思

篇13:图形的魔术组合教学设计

(一) “微课”的界定

目前, 对于“微课”的理解, 学术界主要有“资源观”和“课程观”两种流派[1]。本研究对“微课”的界定如下:

“微课”是有一定的教学目标, 根据某个知识点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活动、学习评价, 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的教与学的全过程。根据相关联的知识点设计的“微课”之间既相互独立又逐层递进相互联系, 构成了隐形的知识结构[2]。

本研究的“微课”根据多边形的面积这一学习单元的三个知识点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三角形的面积、梯形的面积, 设置一定的教学目标, 组织教学内容及教学活动, 而设计了三个短小的教学视频。另外, 包括导学单、微课视频、练习、学习反馈和评价环节。

(二) 归纳逻辑思想

所谓归纳逻辑是指人们以一系列经验事物或知识素材为依据, 寻找出其服从的基本规律或共同规律, 并假设同类事物中的其他事物也服从这些规律, 从而将这些规律作为预测同类事物的其他事物的基本原理的一种认知方法。本研究中归纳逻辑思想的运用, 在平行四边形这一知识点的教学设计上, 通过两种不同的方法, 数格子和图形转化的方法来推导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得到统一结果, 最后归纳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在三角形这一知识点的教学设计上, 通过已经学习的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对三种不同形状的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进行推理, 最后归纳出统一的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在梯形这一知识点的教学设计上, 通过不同的方法和对不同形状的梯形进行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最后归纳出统一的梯形面积计算公式。

二、基于归纳逻辑的小学数学微课的教学流程

本研究选择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组合图形的面积》中的三个知识点——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三角形的面积、梯形的面积进行了微课的教学设计。通过运用多种不同的方法对这三个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进行推导, 并将归纳逻辑思想贯穿整个微课设计过程。

(一)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微课的主要教学流程

“新课导入”环节:教师出示两张草坪的图片, 请学生说一说都是什么形状的?请学生回顾之前学习过的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及数格子的方法。

“知识讲解”环节:先用数格子的方法比较这两块草坪面积, 得出结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长方形的面积。然后用剪拼的方法比较长方形的面积, 得出结论:剪拼后的长方形的长= 平行四边形的底, 剪拼后的长方形的宽= 平行四边形的高, 进而得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长方形的面积。

“归纳公式”环节:教师总结归纳, 通过用两种不同的方法数格子和图形转化的方法推导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最后得到了统一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底 × 高。

“巩固练习”环节:求一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二) 《三角形的面积》微课的主要教学流程

“新课导入”环节:出示两张图片, 请学生思考它们都是生活中常见的什么物品?这两个物品都是什么形状的?从而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知识讲解”环节:首先, 以锐角三角形为例推导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出示一个三角形, 将三角形转化为平行四边形, 分析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各部分的关系, 得出结论:锐角三角形的面积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一半。第二种推导方法为:以直角三角形为例推导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将直角三角形转化为长方形, 分析长方形和直角三角形各部分的关系, 得出结论:直角三角形的面积是长方形的面积的一半。第三种方法为:以钝角三角形为例推导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将钝角三角形转化为平行四边形, 分析平行四边形和钝角三角形各部分的关系。得出结论:钝角三角形的面积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一半。

“归纳公式”环节:教师总结归纳, 通过三种不同形状的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归纳出无论什么形状的三角形, 它们的面积计算公式都是:三角形的面积= 底 × 高 ÷2。

“巩固练习”环节:计算一个三角形的面积。

(三) 《梯形的面积》微课的主要教学流程

“新课导入”环节:回顾前两节课学习的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及推导过程, 并引出问题:一个梯形的游泳池, 想要知道它有多大, 如何计算呢?引起学生思考, 从而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知识讲解”环节:推导方法一:将梯形转化为平行四边形来推导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分析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各部分的关系, 得出结论:梯形的面积=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2。推导方法二:将梯形分割成两个三角形来推导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分析梯形和两个三角形各部分的关系, 得出结论:梯形的面积= 小三角形的面积+ 大三角形的面积= 上底 × 高 ÷2+ 下底 × 高 ÷2= (上底+ 下底) × 高 ÷2。推导方法三:以直角梯形为例推导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将直角梯形转化为长方形, 分析长方形和直角梯形各部分的关系, 得出:直角梯形的面积= 长方形的面积 ÷2= (上底+ 下底) × 高÷2。

“归纳公式”环节:教师总结归纳, 用两种不同的方法和对不同形状的梯形, 进行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最后得到了统一的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梯形的面积= (上底+ 下底) × 高 ÷2。

“巩固练习”环节:一座水电站拦河坝的横截面图, 求它的面积。

三、微课的制作与设计

(一) 基于归纳逻辑的微课设计与制作

根据每个知识点的教学设计编写其对应的讲解稿, 以便在微课录制时, 进行语言讲解。将讲解的知识内容用可视化的方式呈现。把设计好的教学内容制作成多媒体课件, 然后通过语言讲解和录屏的方式, 最后以学习者可以观看的视频的形式呈现出来。本研究选择录屏式微课制作形式。根据编写好的教学设计, 对制作多媒体课件所需要的素材, 使用Adobe Flash CS5.5 软件制作以动画为主的课件, 将制作完成的课件导出, 形成可以播放的.swf文件。接着, 使用Camtasia Studio 8 软件进行录屏。对录制好的声音和画面进行剪辑;最后, 导出可以播放的.mp4 格式的视频。

(二) 在线支持服务设计

1. 发布

将制作好的微课上传到移动学习网络平台上, 同时将相关的导学单、多媒体课件也发布在网络平台上, 同时设计相应的学习活动。

2. 学习活动设计

根据每个知识点设计相关的练习题, 并配有参考答案, 让学习者可以自主学习并能检测学习效果。建立讨论区, 发起讨论话题, 让学习者进行交流和讨论, 各抒己见。

3. 学习评价设计

本研究中的学习评价主要从学生的学习态度与方法、基本知识的掌握、原理的应用三个维度进行测量, 并形成量表 (如下表) 。

四、基于归纳逻辑的小学数学微课实施及效果分析

本研究所使用的网络平台是由“移动学习”教育部-中国移动联合实验室开发的学习元平台, 该平台支持资源的上传、多人对资源的协同编辑、各种学习活动和学习评价的功能[3]。本研究的潜在微课学习者主要是小学五年级的学生, 这个年龄段的学习者已经掌握一定的计算机或移动终端设备的使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因此具备通过“微课”来学习的条件。本研究中参加测试的学习者一共有10 人, 并且都是小学五年级的学生。本研究对10 名学习者进行了调查, 在10 名学习者中:有8 人持有PC机;有3 人持有笔记本电脑;有2 人既持有PC机又持有平板电脑;有9 人持有手机。

首先, 学习者观看微课。在10 名学习者中, 有6人通过在线观看微课的方式进行学习;有4 人是通过下载的方式进行学习。其次, 学习者完成教学活动。在10名学习者中, 有4 人做了练习并参与话题讨论;有3 人只做了练习;有1 人只参与了话题讨论;有2 人既没做练习又没参与话题讨论。最后, 学习者进行学习评价。在10 名学习者中, 有6 人得分在16 分及以上;有3 人得分在12 分到15 分之间;只有1 人得分在12 分以下。

通过调查和统计, 本次研究中微课学习者的满意度呈现如下特征:在10 名学习者中, 有3 人很喜欢数学;有4 人比较喜欢数学;有2 人对数学的喜爱程度一般。在10 名学习者中, 大部分人都很喜欢通过微课来学习数学, 并且对本微课的学习内容很感兴趣;只有很少的人不太喜欢通过微课来学习数学并对本微课的学习内容不太感兴趣。在10 名学习者中, 有8 人认为本微课的学习内容对他们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有1 人认为本微课的学习内容对他们的学习有比较大的帮助;有1 人认为本微课的学习内容对他们的学习帮助不大。在10 名学习者中, 所有人对本微课的学习内容及学习元平台上设置的练习题、讨论区、评价体系都很满意。

五、结论

通过本研究, 笔者发现,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归纳逻辑具有如下优势:

(一) 归纳逻辑有利于获取新知、发现真理

本研究中通过学习过的图形, 从而推导出几个新的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从已有的知识推导出新的知识, 这是归纳逻辑的重要特点。归纳逻辑是探索新知识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方法。

(二) 归纳逻辑能体现众多事物的根本规律, 且能体现事物的共性

归纳逻辑是从个别的或特殊的知识理论推导出一般的结论, 这个一般的结论是符合众多事物的规律的, 是这些事物共同具有的特性。本研究中通过一两个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从而推导出此类形状的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相同的。这就是归纳逻辑的这一优点, 可以体现此类图形的共性。

另外, 除了“归纳逻辑”思想的贯穿, 微课的设计仍要注意以下要素:以学生为中心、知识点的微小、利落的知识点讲解、丰富的视觉符号呈现、设计的迭代改进。同时, 不仅要为学生提供微课, 还要提供配套的资源和支持服务。

参考文献

[1]黎加厚.微课的含义与发展[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13:12.

[2]石雪飞.微课的资源属性和课程属性[J].教育信息技术, 2014, (12) :58-61.

篇14:图形的魔术组合教学设计

一、任务说明

(一)任务及目标

1.任务内容

2.任务目标

(1)结合观察、操作活动,认识组合图形,并能把它分成若干个基本图形。

(2)经历选择数据计算和交流分享的过程,掌握组合图形面积计算的一般方法。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图形之间的转化及其联系,发展空间观念。

(二)设计说明

关于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教材的学习任务设计如下:

该学习任务以解决生活问题“墙面面积”为素材,结合图示,让学生学习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虽然该任务非常清晰,目的也很明确,但是从以往的教学实践看,教学效果不理想。从对学生的教学后测及数据分析中可以看得更清楚。

教学后测题:请测量并计算下面这一图形的面积。

参加测试的五年级学生共49人,是学生在学习了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之后的两个月进行的测试。

其中正确人数是26人,占全班人数的53.06%,错误人数23人,占46.94%。具体错误分类见下表:

错误原因不会

解决计算

错误测量

错误画错

平行线或高

人数(人)8636

占实测人数百分比16.33%12.24%6.12%12.24%

占错误人数百分比34.78%26.09%13.04%26.09%

参加后测的六年级学生共52人,是学生学习了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之后的一年两个月进行的测试。结果正确人数是32人,占全班人数的61.54%,错误人数20人,占38.46%。具体错误分类见下表:

错误原因不会

解决计算

错误测量

错误画错平行线或高

人数(人)9434

占实测人数百分比17.31%7.69%5.77%7.69%

占错误人数百分比45.00%20.00%15.00%20.00%

出现上述正确率不高的情况,我们认为和新课教学的学习任务密切相关。主要原因有三点:一是教材已经把例题中的组合图形作了分割,学生一眼就看出其由正方形和三角形组成,无法让学生经历组合图形转化为基本图形的学习过程;二是例题中给出的图形结构简单,计算其面积的方法单一,基本没有留给学生选择的余地,开放度不够;三是例题给出的关键数据太明显,而寻找隐藏的数据信息是本课教学的难点,在教材的该项学习任务中无法实现有效突破难点。除此之外,我们还需要加强对学生在测量和画平行线与高方面的指导。

新设计的学习任务,正好和教材给定的任务相反,其挑战性在于三个方面。

1.学习任务提供的是“原材料”图形,未作一点人为加工

当学生看到这个图形时,他们会发现运用原来的基本图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无法直接求得它的面积。那该怎么办呢?挑战性的学习任务让学生“跳一跳才能摘到桃子”,可以让学生集中注意力,促使他们主动思考。教学实践证明,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经过独立思考,他们是能想到把组合图形转化为基本图形的。这个过程,其实也就是学生区别组合图形和基本图形、认识组合图形的学习过程。

2.学习任务提供的是“开放性”图形,计算方法多样化

有别于教材给定的墙面图,该图形转化为基本图形的方式很多。它可以转化为长方形+三角形、梯形+三角形、梯形+三角形和三个三角形,还可以从外部结构看,转化为梯形-三角形、长方形-梯形。同样给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带来了多样化,学生可以选择一种方法解决问题,也可以选择多种方法进行尝试,给不同水平的学生提供了不同的发展空间。

3.学习任务提供的是“选择性”数据,关键数据要思考获得

如果学生将图形分为三角形+梯形(如图①),那么三角形的高在哪里,有多长?这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教学实践表明,在其他转化图形的过程中,找不到隐藏的数据往往是学生的主要困难。

总的来讲,新的学习任务,无论从认知水平和思维难度上,都有了明显的提高。这既符合“教学要创造最近发展区”的理论,也符合挑战性学习任务“不能立即解决,需要想一想,做一做”和“解决方式具有个性化和差异性”这两个基本特征。

二、任务教学

这一学习任务可以按以下教学程序展开。

首先,呈现图形,请学生观察、思考:能像长方形、三角形一样直接计算它的面积吗?然后追问:为什么?让学生明白这不是一个基本图形。继续追问:要知道它的面积,可以怎么办?引导学生进行图形转化。一般情况下,学生会侧重于从内部进行分割,除了上述图①之外,还会出现以下情况(如图②~⑤)。

教师再适当启发:除了从图形内部思考之外,再从外部想想,还可以怎么办呢?引导学生从另一角度思考(如图⑥~⑦)。

接着,观察上述转化后的图形,共同选择一个,比如三角形+梯形。学生独立计算面积。教师要关注学生中存在的典型错误和主要问题,搜集学生作品组织反馈。可以分两步走:第一步,请学生说说计算过程,讲清楚每一个算式在计算什么?第二步,关注学生在寻找隐藏的数据时是如何思考的?强调根据各种图形的边的特征,通过计算得到需要的关键数据。

最后,请学生从其他分法中任意选择一种,计算图形面积。先同桌交流,再组织集体分享。重点交流三件事:第一,分析外补图形的转化方法,突出最后要用大图形的面积减去小图形的面积,得到组合图形的面积;第二,分析图④,这种分法和图①相比比较麻烦,在方法选择上,要优化;第三,分析图⑤,由于不知道梯形的上底,也不知道三角形的另一条边(或高),根据给定的数据,这种方法不能解决问题,看来转化时还要分析可行性。

从教材的学习任务到新设计的挑战性学习任务,我们更多地期望:数学教学的学习任务设计,在达成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还要关注学生基本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和基本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组合图形的面积”任务设计与教学,就是站在这样的立场思考完成的。

上一篇:八年级写人叙事的作文500字以上下一篇:中学安全巡查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