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南方职业学院

2024-07-20

广东南方职业学院(精选8篇)

篇1:广东南方职业学院

广东省南方技师学院,最好技工学校,广州技校,公办技校,重点技工学校,雄厚的师资力量

广东省南方技师学院200余位专任教师,中、高级职称教师占70%,技师、高级技师教师占98,双师型教师86人,学院具有全国优秀教师、省优秀教师、市名教师13人,教师获各类荣誉500多人次。高水平教师数量在省属职业院校中位居前列。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三育人先进个人、广东省教学名师、广东省功勋教师,一大批学识广博、技艺精湛的名师,他们亲近学生,循循善诱,以光风霁月的人格言传身教,使学子如沐春风,如鱼得水。

较强的学科专业

广东省南方技师学院现有30个专业,全日制在校高技班学生6000多人,技师班学生2000余人。开设有汽车工程、机电工程、经济管理、信息工程、艺术与教育和环境工程等6个系部。建有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拥有5个高级技师考核点、26个技师考核点和30个高级工考核点,是全省著名的技师人才培养基地。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技能紧缺人才培训基地设在我校,是全省高技能紧缺人才培训的主要基地,形成了以汽车,机电工程为重点专业,辅以管理、艺术、环保为主干专业群,技能教育调发展的总体格局。学校拥有3个省属职业院校重点专业、7个省级重点实训基地、15个校级重点发展专业,1个省部共建实训室。汽车服务工程、汽车检测与维修、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电气控制自动化和网络技术与电子商务五个专业为技师试陪点,具有鲜明的特色与优势。多元专业设置和较强专业技术实力,使所有的学子都能在南方找到属于自己的方向,尽情发展自己的爱好和特长。

丰硕的科研成果

广东省南方技师学院近五年来,我校共承担了各类省市级以上项目600余项,其中省市科学技术重点项目23项,科研经费达到200万元。国家基金项目的数量在全国省属职业院校中连续两年处在前5位。

近五年来,出版学术著作3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800余篇,科学技术在权威刊物上发表论文20余篇,在CSSCI收录期刊上发表论文50多篇,科学技术研究成果处在全国省属职业院校的前列。据南京大学《2005—2006年中国科学技术影响力报告》,在全国引用率最高的50所职业院校、科研院所中,我校位居第20名。应用性成果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申报和获得国家专利的数量呈现出跨跃式发展态势,仅2008年就申报了发明专利53项、实用新型专利18项、登记软件著作权42项。

近五年来,学院获市级科研成果奖12项,其中劳动部门高校科学进步奖奖1项,全国教育科学优秀成果奖3项,广东省课件制作优秀成果奖一等奖2项。

科学的育人模式

广东省南方技师学院为了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广东省南方技师学院坚持“自主?开放?创新”的教育理念,大力革新人才培养模式,精心构建以教室、校园和企业为主要活动空间的“三个课堂”联动,以立体式、多元化、开放性为特色的“三个平台”并举的“三?三制”育人模式,为学生综合素质和个性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学校教学质量稳步提升。2005年学校以优秀成绩通过劳动部技师教学工作水平评估,2项教师教育成果被评为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学校还拥有3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和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是省属职业院校中首批获得国家级精品课程的学校之一。

良好的办学条件

选择广东省南方技师学院,求学条件极为优越。近年来,学校先后实施三期校园扩建工程,加大基本建设力度,全面改善办学条件。校区占地480亩,建筑面积超过20万平方米, 总投资超过2.2亿元,按标准的大学校园建设, 办学条件优越,设施齐备,建有学生数字化公寓,内设独立洗浴间、独立厕所、独立阳台,并配有行李箱、个人书桌、电话、宽带网、直饮水机;拥有图书馆、阅览室、足球场、篮球场、羽毛球场、排球场、网球场、环形跑道、田径运动场等完善配套设施。拥有教育部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实验室总面积11.9万多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达2.52亿元,生均8000余元;拥有2200M出口、共25000多个信息点及50T数字资源的数字化校园。

优美的校园环境

“水通南国三千里,气压江城十四州。”广东省南方技师学院坐落在江河秀绝、素有“广佛西部明珠”、“康有为之乡”的国家历史文化名镇丹灶镇中心,远离喧嚣的闹市区,与风景名胜有为故居相邻,与景色怡人的西樵山相伴,距省会广州仅半小时车程。校内环境清幽,绿树成荫,芳草似锦。古朴沧桑的红楼,气势磅礴的艺术群楼,波光潋滟的初阳湖,花香鸟语的叠翠园,以及散发着幽幽书香的郁林„„

独特的校园文化

广东省南方技师学院的求学生活是充实忙碌、诗情画意、激情昂扬的。面对着具有全国影响力并富有南方特色的“技能文化节”、“生存训练文化”、“社团创新文化”、“科学创新文化”、“服务学习文化”等品牌活动,面对着大学生电影节、科技文化艺术节、社团文化节、技术技能节、创业文化节、社会生存训炼等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面对220多个学生社团,会员总数7000余人,面对学术讲座、学生课题申报、创业计划大赛、论文大赛等各类学术科技活动,每位学子都将拥有探求学术、陶冶情操、拓展能力、提升素质的机会和空间。

开放的办学体制

广东省南方技师学院作为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四大职业教育基地之一,2006年以来,南方技师学院一直致力于技能教育国际合作和校企建设,与具有先进职业教育国家签订培养协议,互派教师,学生交流学习。同时聘请知名企业技术人员来我院授课,担任专业顾问。几年来,先后与德国、日本、奥地利、澳大利亚等10余个国家的20所职业院校或职业培训机构建立了交流与合作关系,每年要组织10余名教师学生赴国外学习。

自强的南方精神

广东省南方技师学院从1983年到2010年,南方技师学院两迁校址,三度拆并,四易其名,几代人砥砺耕耘、自强不息,终于在昔日的黄土地上发展成为一所花园式的现代化大学。曾经的荒凉、贫瘠,曾经的艰辛、奋斗,曾经的赤诚、奉献,汇聚成一种可歌可泣的壮与美,凝铸成一种博大、坚厚、深沉的黄土精魂,深深铭刻在一代代南方人的心中。在南方,学会的不仅仅是单纯的技能,还将成就一种特殊的精神气质和文化品格。

灿烂的学子前程

广东省南方技师学院作为广东省职业技能教育的龙头、社会经济建设的基石,近年来,我校全面实施质量立校工程,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建校以来,学校为社会输送了20000各级各类人才,涌现了科技部973计划首席工人、2002海外华人技能协会亚洲成就奖、2007广东省唯一个人杰出成就奖得主杨学明,教育部“技能人才奖励计划”客座教授郁国樑、陈志敏等一大批技术精英;广东省10%高技能人才、在职特殊人才中的45%是我校校友。

篇2:广东南方职业学院

【广东体育职业技术学院专业】广东体育职业技术学院招生网站-广东体育职业技术学院分数线

1、文化分达到规定的录取分数线,按体育分从高到低的录取原则;

2、体育舞蹈、乒乓球、羽毛球、网球、武术等体育技能项目优先录取;

3、省、市体育运动学校及传统运动项目学校的学生优先录取;

4、“3+体育技能证书”类考生原则上要求证书等级达到C级以上。

广东体育职业技术学院重点专业:

广东体育职业技术学院全景地图:

广东体育职业技术学院历年分数线:

广东体育职业技术学院报考指南:

广东体育职业技术学院招生计划:

广东体育职业技术学院人气校友:

篇3:广东南方职业学院

当代高职院校教育的目标不仅是要培养学生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还要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实践能力。旅游管理专业作为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型学科,需要学生具备很强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因此,加强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是目前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所面临的重大课题。现在全国高职院校的旅游管理专业也都结合自己的教育特色和专业特色,加快实践教学的步伐,加强对学生的实践环节教学。在教学计划中增加实践教学的内容。实践教学是巩固理论知识和加深对理论认识的有效途径,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素质技术人员的重要环节,是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掌握科学方法和提高动手能力的重要平台。

二、旅游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1. 旅游管理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需要

中国旅游业已经成为第三产业中最具活力和潜力的行业,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在日益激烈的旅游企业竞争中,要想做大做强必须重视人力资源管理和人才开发。因此,高职院校应该根据旅游业的发展和人才市场的需求变化,来调整和确定人才培养计划,努力培养出市场需要的具有高素质的旅游管理人才。通过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增强学生与旅行社、酒店以及旅游景区等相关部门的联系和合作,有利于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的提高,更有利于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2. 社会发展的需要

伴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旅游产业呈现出快速发展趋势,对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对旅游从业和管理人员也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例如,在今年学校召开的旅游重点专业建设研讨会上,旅行社的领导均表示,在招聘员工的时候,相对成绩而言,他们更加看重的是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现在学生的动手能力太差了,他们招聘毕业生后不能直接上岗,还要从零开始教,费时费力。然而,很多高校按照传统的思维,对实践教学不够重视,这就导致了学校培养目标与企业需求之间的矛盾,不利于学生就业。因此,通过对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开展实践课程教学,培养他们的实践动手操作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3. 旅游实践教学是旅游管理专业生存与发展的需要

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关系到旅游管理专业生存与发展,是因为受了种种的限制和挑战:一是就业率的压力。二是旅游人才教育市场竞争的压力。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高等旅游教育一直采取外延式扩张的发展模式,许多高校为满足旅游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纷纷设立旅游管理专业或在相关专业基础上设立旅游管理专业。目前几乎大部分高职院校都开设了旅游管理专业或酒店管理专业,近三年发展速度非常快,而且分布广。

三、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分析

1. 校内实践教学难以支持实践教学

由于条件限制,旅游管理专业室内实践教学环节非常薄弱,实践教学设施、设备严重匮乏,模拟教室简陋、设施设备缺乏行业规范。简陋的模拟教室造成学生对星级饭店的错误认识,认为星级饭店的客房本该如此。在模拟客房中只能开展极为简单的技能训练。而模拟餐厅经常出现设施不完备,导致训练结果不规范。

2. 校外实践基地建设滞后

各旅游院校在旅游管理专业的实训基地建设方面取得一定的成绩,但发展明显滞后。与校外企业建立的实习合作关系是一种松散型的,尚未建立起长期的、相对固定的适于学生训练的校外实训基地,主要靠实习教师个人及同学自己联系,缺少稳定性和可控性。企业仅根据自身的需要接纳学生实习,往往因企业的效益、积极性和责任,不接受或有选择的接收实习生,严重影响实践教育目标的实现。

3. 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国的旅游业在改革开放以后有了长足的进步。但和旅游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地区之间发展极不平衡。旅游企业内部在经营管理方面还有很多问题。而现在的毕业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很差,在实际工作中很难发挥高学历的优势。发现问题并利用理论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很难单方面地从课堂教学中获得提高的,如果再没有正确的引导,当学生就业以后很快就会认为自己不适合这个行业,这使旅游行业成为人才高流失行业的重要原因之一。我们寄希望于实践教学,来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

4. 旅游管理专业师资队伍弱

目前旅游管理专业发展迅速,虽然设立旅游管理专业的高校数量多,但多数高校一个级只有一个班,隶属于工商管理系或者是管理系,多数课程是工商的老师或者是管理的老师来上,这些老师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旅游高等教育,缺乏旅游行业实践操作和经营管理的基本经验,缺乏一支优秀的旅游教师队伍。

四、旅游实践教学的改革

1. 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

旅游管理是对实践能力有较高要求的特色性强的专业,其人才培养方案的内容应进一步增加实践教学的课时。因此我校在2013年上半年邀请旅行社专业人士一起制定2013级人才培养方案,听取业内人士的意见,结合学校的资源,制定出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培养出适合珠三角旅游业需要的人才。

2. 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

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的老师多数是从学校到学校,缺乏实践经验。为了建设一支优秀的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可以有两种方法,一种是鼓励和支持教师利用假期去旅游企业或者行业管理部门挂职锻炼。以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更新实践教学的内容;二是邀请旅游行业管理优秀人才担任实践教学的指导老师,利用他们丰富的行业经验指导学生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3. 教师教学方法的改革

为适应现代高职教育特点,对教学模式进行了初步改革,2012年10月学校组织所有教师参加“行动导向教学法”送教上门培训班,引入了“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引导”的思想,让学生相互合作解决问题,以提高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

4. 转换课堂教学的地点

改革以往的纯理论课堂教学,以能力培养为主线,实践教学多元化,以职业为标准精心设计课程的实践教学形式。采用从课堂到实训室、从校内到校外、从模拟到仿真到顶岗实战层层递进的实践教学形式,达到既培养操作技能,又增强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职业适应能力的目的。如《广东导游基础知识》课程进行教学模式的改革,改革以往单纯的室内教学,带领学生到学校旁边的茶庵寺、白水带自然风景区、长白沙祠和新会崖门古炮台等地进行实践教学;《模拟现场导游》到广州白云机场去了解办理机票、接机、行李托运、上飞机相关手续的一个流程。通过校外实践课程,模拟导游员服务流程,训练导游员讲解技能,培养旅游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

5. 改革考核方式

在课程考试模式中提倡多元化的考核评价方法,重视实践考核。如《全国导游基础知识》、《广东导游基础知识》、《导游业务》、《旅游政策法规》四门导游证考试课,只要学生导游证考试过了,就不用参加本期末相应的考试,导游证考试的笔试成绩就是相对应的科目成绩;针对以下几门课程技能操作性强的特点,分别改革了以往传统的卷面考试为现场技能考核,强化了对学生的技能培养。《模拟现场导游》改革为模拟现场技能考核;《旅游服务礼仪》为卷面考核加现场的技能考核,及《调酒与茶艺》改革为现场实操考试。

6. 开展公选课、课外活动拓展学生技能

2013年开始开展公选课,让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程,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自2009年以来,旅游系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普通话演讲比赛、素质拓展、导游知识竞赛、导游技能大赛、餐巾折花比赛、专家讲座、教授大讲堂等活动,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职业技能,还能锻炼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应变能力和心理素质等。

7. 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为使学生实训环节得以顺利实施,加强学生实践技能培训,学校建立了服务教师教学、提升学生能力的实训基地有模拟导游实训室、形体与接待礼仪实训室、调酒与茶艺实训室、前厅与客房模拟实训室、以及中西餐厅服务与管理实训室等,相比几年前而言,目前校内实践教学的软、硬件得到很明显的改善,学校仍在不断加大资金投入,以缓解校内实践教学的瓶颈,能充分满足该专业学生的校内实训需要,通过实训室操作,使学生掌握了基本操作规程,并掌握操作技能。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积累实践经验。

8. 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加强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使旅游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更加适应珠三角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要求。根据课程建设的需要,建设能够满足专业实践教学、技能训练要求和企业经营双赢、学生顶岗实训的开拓生产性校外实训基地,联合酒店、景区或旅行社企业共同经营。通过校外实训基地的实训,使学生了解服务流程,掌握管理能力。让学生亲身参与实际工作或管理,在工作的实践中检验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和各种技能,发现自己的不足,有的放矢地加以改进。同时,通过实习,也使学生感受到自我地位与社会对旅游专业的人才需求定位的偏差,从而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

(1)旅行社或旅游服务企业

该实训基地供学生了解旅行社或旅游服务企业的工作流程,掌握导游服务过程,并在实习期间为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提供一定数量的实习岗位。与我校建立合作关系的有江门大方旅行社、中山菊城假期、中山青年旅行社、江门教育旅行社等。

(2)景区

该实训基地供学生实地了解导游讲解程序,锻炼学生讲解能力,并开展实施讲解实习工作。我院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景区实训基地有陈白沙祠、歇马举人村、大雁山、茶庵公园等。

(3)酒店

该实训基地供学生实地了解导游工作程序中酒店服务部分,并掌握饭店服务工作流程。我院旅游管理专业学生酒店实训基地有名冠·金凯悦酒店、逸豪酒店等。

在学校以后的发展中,还会不断地建设新的实习实训基地,扩大学生的就业面。校外实践给学生创造了全面实战的锻炼机会,为缩短学生从学校到社会的适应期打下良好的基础。通过专业见习与专业实习,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各种旅游企业的组织机构、业务流程、运作方式、市场营销、成本控制、人力资源管理等,能掌握最前沿的经营管理理念、服务意识和方式,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和综合实践能力。

五、总结

篇4:广东南方职业学院

广东省职业教育教研员研讨交流会由省教育研究院职业教育研究室席春玲副研究员主持,各地市教育局职成科、教研室的有关负责人、教研员,中职学校校长、教研室主任代表,以及有关高校的专家学者共180余人参加。邵子铀认为,召开全省职业教育教研员研讨交流会,令人欣慰。他希望通过加强职业教育教师、中职学校校长、职业教育教研员这三支队伍建设,促进职业教育内涵建设,提升职业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

会上,来自广州、珠海、中山、惠州、湛江、顺德等地的教研员代表作了大会发言,交流分享职业教育教研工作组织、队伍建设、课程建设、国际交流合作等方面的经验。会议还在11日晚上举办以“中职校园文化、第二课堂和学生社团活动”为主题的中职校长沙龙活动,来自中职学校的校长、相关高校的教授和研究生参与了相关问题研讨交流。12日,浙江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原院长、浙江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方展画作了题为《选择性——浙江省中职课程改革探索》的学术报告,并回答了现场提问。

本次会议成功举办,标志着我省职业教育科研、教科研工作进入了资源整合、协同攻关的新阶段。大家表示,要齐心协力,按照服务决策、创新理论、指导实践、引导舆论的职能定位,凝聚全省职业教育研究力量,共同开展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及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战略研究、政策研究、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繁荣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文化,为加快建设广东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创建现代职业教育综合改革试点省作出应有贡献。

充分认识职业教育科研、教研工作的重要意义

职业教育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对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产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支撑作用。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离不开职业教育科研、教研队伍建设。国家和省最近出台的一系列文件,多次提到要加强职业教育科研、教研工作及其队伍建设。我省是职业教育大省,省委省政府今年初提出创建现代职业教育综合改革试点省,刚刚又印发《广东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5-2020年)》,确立了我省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目标、任务、举措和路径。在实践层面,经过全省职业院校及职业教育工作者的不懈努力,我省已形成职业教育健康发展良好态势,为职业教育从规模扩大向内涵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当然,我们应清醒认识到,职业教育内涵发展迫切需要科研、教研支撑。

近年来,各地市职业教育教研员、中职学校校长不断呼吁建立全省性职业教育科研、教研网络,一线教师也期待获得系统性职业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指导。目前,中等职业教育也面临一些挑战,例如中职生源减少,一些学校的生存和发展受到挤压;职业教育专业、课程、教材、教学、评价改革遇到不少困难,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仍面临许多挑战;一些地区、一些学校的职业教育科研、教研力量配备不足,难以形成、固化、发展有创新意义和引领作用的成果,难以为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及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提供应有的智力支持。这些都需要引起我们高度重视,深入研究分析,采取有效措施。因此,举行全省性职业教育教研员交流研讨会,搭建全省性职业教育科研、教研网络是个重要契机,有助于相关工作推进。为顺应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特别是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创建现代职业教育综合改革试点省的需要,有必要把全省职业教育科研、教研力量凝聚起来,加强交流与合作,助力我省及各地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中心工作及职业院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

正确理解我省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成就与不足

我省职业教育在全国具有重要影响。截至2014年底,全省有中职学校738所(含技工学校243所),在校生190.48万人,教职工8.68万人;有高等职业学校79所,在校生79.6万人。按照常住人口和户籍人口计算,我省每万人口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数均居全国第一。我省已建成124所国家级重点中职学校和80所省级重点中职学校,中职教育办学条件有了明显改善,社会声誉显著提高。从地域来看,我省中职学校分布较为合理,几乎每个县(市、区)都有一所职业学校,符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珠三角地区由于有雄厚的经济基础和健全的产业体系作依托,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在全省乃至全国处于前列。粤东西北地区由于经济及产业发展相对滞后,职业教育在办学条件保障、办学水平提升、办学特色凝练、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等方面尚需狠下功夫不懈努力。需要指出的是,不管是珠三角还是粤东西北,都需要加强对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及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科学研究,立足前沿、更新理念,前瞻谋划、扎实前行,为不断提升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科学化水平提供智力支持。办学条件的加强和改善不是绝对的,要根据职业教育教学需求和特点来切实考虑,其重点是与教育教学过程融为一体,注重挖掘和借助行业企业蕴藏的职业教育教学资源。如此,才可切实重视内涵建设,加强全体教师综合素质提升和专业成长,加强教育教学理念创新、内容开发、模式改革和质量保障,从而自觉而坚定地深入创出特色、彰显优势、保证声誉。

切实明确职业教育科研、教研人员的责任要求

为全省特别是本地区职业教育及中职学校的改革发展贡献智慧力量,指导中职学校的专业、课程、教材、教学、评价改革,推动中职教育内涵建设和质量提升,是职业教育科研、教研人员的光荣使命。职业教育科研、教研人员应当认真学习贯彻中央和省、市关于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决策部署,学习借鉴国内外职业教育科学理论和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先进经验,承担起普及现代职业教育理念、丰富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文化、研制并转化现代职业教育标准、为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建言献策和助推职业院校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教学改革、评价改革的责任。为此,要积极主动取得教育行政部门指导和支持,与省级职业教育研究机构、各职业院校保持经常联系互动,承上启下、内引外联,成为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及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研究者、践行者和推动者。要加强职业教育科研、教研机构及队伍的交流与合作,扩大视野,提高境界,不断增强职业教育科研、教研能力。全体科研、教研人员还要解放思想,求真务实,善于从实践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尊重首创精神和首创经验,及时总结固化和推介使用研究与实践成果,开发广东特色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新理论、新内容、新方法、新途径。

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是促进我省经济提质增效、产业转型升级、惠及民生,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抓手,是优化我省教育布局结构、建设优质化多样化特色化现代教育体系的重要举措。让我们携手共进,在加快建设广东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打造南方职业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高地上作出应有贡献。

李海东教授的《广东特色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现状及案例分析》主题报告介绍了广东现代职业教育发展背景、现状以及广东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做法及案例。其中,重点介绍了广东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做法:

加快推进中高职衔接

广东中高职衔接的主要渠道有四种:一是中高职衔接三二分段。采取“3+2”培养模式,由中职学校和高职院校对应专业共同制定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中职学段学习三年,高职学段学习两年,取得专科毕业证书和高级职业资格证书。广东从2010年启动“中高职三二分段”试点工作,并逐年扩大试点范围。二是中高职对口自主招生。省内高职院校自主招收中职学校对口专业应往届毕业生,到高职院校相应专业就读二年,取得专科毕业证和高级职业资格证书。三是3+技能证书招生。“3+证书”考试是中职毕业生通过参加高考入读高职院校的一种途径,“3”系指语文、数学、英语三科。“证书”系指专业技能课程证书。近年来,3+证书招生计划不断增加,2014年招生规模为20854人,通过“3+证书”招生占高职招生计划的10.56%。四是中高职五年一贯制,五年一贯制高职是指应届初中毕业生经省招生部门办理录取手续,进入高职院校学习五年,获得五年一贯制专科毕业证书。五年一贯制贯通中、高等教育,整体设计和统筹安排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以及技能的训练和培养,目前主要招收师范、体育、艺术类专业的学生。

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

现代学徒制的实质是一种现代职业教育制度,是学校学历教育与企业岗位培训的紧密结合,是企业工作本位培训与学校本位教育的紧密结合,是产与教的深度融合。其基本特征是校企双元育人、交替训教、岗位培养;学徒双重身份、工学交替、岗位成才。其核心要素是校企双元育人,学徒双重身份。

深化招生考试制度改革

根据《关于做好2015年高等职业院校自主招生试点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广东省着力构建纵向衔接、横向贯通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探索高职院校面向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自主招生统筹协调、分类录取的考试招生录取机制。2015年高职自主招生试点院校共37所,招生计划数为18689人,根据报考生源的不同,实行分类考试、综合评价、择优录取。

开发职业教育等级证书标准

广东从改革技能型人才培养考核评价体系入手,通过开发职业教育等级证书标准,探索职业教育等级证书制度,形成中高等职业教育在评价标准和证书体系上的衔接。广东职业教育等级证书制度吸收了职业教育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在人才评价方面的优点,从产业链和岗位链对技能人才综合素质的需求出发,站在用人单位的角度,对中职和高职培养的技能人才进行评价分析。广东职业教育等级证书制度充分考虑了职业教育职业的属性和教育属性的结合,将评价主导权交给行业协会或企业组成的颁证机构,由行业协会、职业院校和有关专家共同研制的等级标准和评价方法,并在实践中不断改进,从而保证了行业企业、职业院校、学生、家长和社会的高度认可,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和实用价值。

开展本科高职协同培养试点

我省于2013年启动高职本科四年制协同育人试点,8所本科与高职院校在6个专业开展试点,实际招生380人。2014年扩大到9所本科和高职院校共13个专业,实际录取793人。2014年制定实施《广东省高职院校与普通本科高校三二分段专升本应用型人才培养试点工作方案》,2014年全省共有14所高职院校和12所本科高校共19个专业开展三二分段专升本应用型人才培养试点,实际招生1558人。

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大力创新校企合作办学机制,形成了政府主导的教产对接模式(职教集团、企业校区)、学校主导的教产对接模式(车间进校、教学工厂、股份制实训中心、承包生产线、校企合营)和企业主导的教产对接(企业办校)三种模式并举的良好局面。加快搭建校企合作平台。目前,全省已成立近60个行业性或区域性的职教集团,拉动4000多家行业企业与职业院校深度合作;410多所中职学校成为技能培训基地,年培训500万人次。

加快国际交流合作步伐

加强粤德职业教育合作。2013年6月,省教育厅与德国驻广州总领事馆和德国工商大会代表共同签订了《粤德职业教育合作备忘录》,并共同在广东省教育研究院成立“粤德职业教育合作推广与发展研究中心”,推动职业教育从民间向官方全面拓展。依托广东省教育研究院“中英职业教育(广东)发展研究中心”,深化与英国职业教育的交流合作,在前期汽车、机电、旅游、计算机四个中英项目。2014年3月,省教研院与英领馆文教处签署为期三年的中英职业教育(广东)“现代学徒制试点”合作备忘录。

研制中高职衔接专业和课程标准

随着中高职衔接试点的不断推进,全省参与试点的专业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迫切需要中高职衔接的课程体系作为支撑。为此,我们与英国总领事馆文化教育处联合推出了中高职衔接课程改革理论与实践研究项目,选取数控技术、汽车运用技术、计算机网络、旅游管理四个中高职相关专业,从分析专业岗位能力入手,开展中高职衔接专业和课程标准研究。根据《广东省教育厅关于开展中高职衔接专业教学标准和课程标准研制工作的通知》(粤教教研函[2013]7号)精神,正式启动并开展9个项目中高职衔接专业教学标准和课程标准研制工作。各项目组由高职、中职和企业代表三方组成,进行实质性的合作研制。项目研制工作于2013年6月启动,先后召开多次培训交流会和多次阶段性工作部署和研讨会议。

篇5:广东南方职业学院

时间悄悄从指间流过,新的学期就要开始了。经过上一学期在学生会中的学习和锻炼,发现了自身很多缺点和不足,在日常工作和与同学们的相处中,也学习到了很多知识。通过对本学期工作的自省,我做出了本学期的工作计划。具体如下:

首先,我作为一名学生会成员,就要有一个明确的为同学服务的认识。正确的思想认识和工作态度对于工作的完成至关重要,没有这个清醒的认识,缺乏全心全意为同学们服务的工作热情,是谈不上任何工作的。

其次,一定要具备高度的工作责任感。密切地联系同学,扎扎实实、脚踏实地地开展工作,深入了解同学们的学习生活情况和思想情况,帮助同学们解决实际工作学习生活中的困难,正确地处理和协调好同学之间的友好团结关系,及时地反映他们的意见和要求,自觉维护同学们的正当利益。

第三,虚心地向老师、向各位师兄师姐和同学们学习、求教,向他们学习为人处世的成功经验和关于工作学习的方法,尽快地熟悉工作,掌握正确的工作方法。

第四,严于律己,在工作、学习、生活中时时处处都要起到模范和榜样的作用。在无形之中,不但提高了自己,也调动了同学们奋发向上的积极性。

第五,在工作中,积极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敢于剖析自己,勇于承认错误、正视不足,勇于接受上级的监督和同学们的批评及意见,做到发扬自己的优点,克服自己的缺点,改正自己的不足。

以上就是我的个人工作计划,希望老师和同学们指导和督促

尹小龙

篇6:广东松山职业技术学院

毕业生就业工作管理办法(暂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做好我院毕业生就业工作,更好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根据国家及省政府的有关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学院凡取得毕业资格的毕业生,有执行国家、省政府及我院有关规定和根据需要为国家服务的义务。

第三条 学院毕业生就业工作要贯彻统筹安排、合理使用、加强重点,兼顾一般和面向基层,充实生产第一线的方针,在保证国家需要的前提下,贯彻学以致用,人尽其才的原则。

第四条 学院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简称就业中心)归口管理学院毕业生就业工作,学院各部门共同协助,各教学系设立专(兼)职人员协助学院就业中心做好本教学系的毕业生就业工作。

第二章 职责分工

第五条 学院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的主要职责:

1、制定学院毕业生就业工作的规章制度;

2、编制学院毕业生就业工作计划和总结,组织实施学院毕业生就业工作;

3、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的指导下,收集和发布毕业生供需信息,组织指导和管理学院毕业生就业供需见面会,双向选择活动,实施毕业生的推荐工作;

4、组织开展毕业教育,就业咨询,就业指导和人员培训工作;

5、开展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科学研究和宣传工作;

6、检查收集毕业生就业后的反馈信息;

7、负责办理毕业生的就业派遣工作。

第六条 学院相关处室、教学系主要职责

学院所属各单位要为毕业生离校提供“一条龙”服务。

(一)处室主要职责

1、教务处

(1)按照《国家教委关于在高等学校开设就业指导选修课的通知》要求,采用授课、报告、讲座、咨询等多种形式,在毕业生中开设就业指导选修课,进行就业前教育,帮助毕业生了解国家的就业方针政策,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行为规范,增强适应社会的能力,为将来的发展出成才打下良好的基础;

(2)填写(打印)、盖章检发毕业生学习成绩单。

2、学生处

(1)按照《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试行)》的要求、对毕业生在校期间德、智、体等各方面的基本情况实事求是地作出组织鉴定,并按档案管理的有关规定予以归档后移交就汪中心,由就业中心在毕业生派遗两周内寄送毕业生报到单位;

(2)组织毕业生进行身体检查;

(3)进行毕业生资格审查。

3、院团委

利用各种媒介,对毕业生进行毕业生就业指导与教育的宣传工作。

(二)教学系部

1、组织本系毕业生统一办理相关的离校手续。

2、对本系毕业生的推荐表中的有关项目进行组织审核,并填写鉴定评语。

3、协助学院就业中心做好相关工作。

第三章 毕业生就业工作程序

第七条 毕业生就业工作程序分为就业指导、收集发布信息、供需见面及双方选择。制定就业计划、进行毕业生资格审查,派遗、调整、接收等阶段。

第八条 毕业生就业工作一般从毕业生在校的最后一学期开始。毕业生的就业活动,不得影响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和学生的学习。毕业生联系工作时间应安排在职在每年的1月~5月。

第四章 供需见面和双向选择活动

第九条 供需见面和双向选择活动是落实毕业生就业计划的重要方式,毕业生应积极参与省、市及学院举办的毕业生供需见面和双向选择活动。

第十条 经供需见面和双向选择后,毕业生、用人单位和学院应当答订毕业生就业协议书,作为制定就业计划和派遗的依据,未经学院同意,毕业生擅自签订的协议无效。

第十一条 供需见面和双向选择活动要在国家就业方针、政策指导下,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时间应安排在节假日。

第十二条 供需见面和双向选择活动,不得以赢利为目的向学生收费,不得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和学生的学习活动。

第五章 调配、调遣接收工作

第十三条 学院按有关规定派遣毕业生。派遣毕业生统一使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派遣报到证(简称(《报到证》)。

第十四条 对残疾毕业生应帮助其就业,确有困难的,按有关规定由生源所在地有关部门安置。

第十五条 毕业生在派遣前应进行健康检查,不能坚持正常工作的,让其回家休养,一年内治愈的须经县级以上医院证明能坚持正常工作的可以随下一届毕业生就生,一年后仍未治愈或无用人单位接收的,户粮关系和档案转至家庭所在地,按社会待业人员办理。

第十六条 结业生由学院向用人单位推荐或自荐,找到工作单位的,可以派遣,但必须在《报到证》上注?quot;结业生"字样;在规定时间内无按收单位的,由学院将其档案,户口关系转至其家庭所在地(家居农村的保留非农业户口),自谋职业。

第十七条 毕业生调整改派的、按有关规定进行。

第十八条 应届毕业生当年未就业的可暂缓一年就业,暂缓就业时其户口、党组织关系和档案材料按有关规定管理,第十九条 毕业生持《报到证》到工作单位报到,用人单位凭《报到证》给予办理按收手续和户口关系。

第二十条 毕业生报到后,发生疾病不能坚持正常工作的,按在职人员有关规定处理,不得把上岗后发生疾病的毕业生退回学校,第二十一条 毕业生报到后,用人单位应根据工作需要和毕业生所学专业及时安排工作岗位,第二十二条 毕业生就业后待遇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三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毕业生,由学校报地方主管毕业生调配部门批准,不再负责其就业,在其向学院缴纳全部奖(助)学金后,由学院将其户粮关系和档案转至家庭所在地,按社会待业人员处理:

1、不顾国家需要,坚持个人无理要求,经多方教育仍拒不改正的;

2、自派遣之日起,无正当理超过三个月不去就业单位报到的;

3、报到后,拒不服从安排或无理要求用人单位退回的;

4、其他违反毕业生就业规定的。

第六章 附 则

第二十四 本规定中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系指学院按照国家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计划招收的具

有学籍、取得毕业资格的本、专科生。

篇7:广东青年职业学院营销协会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名称:广东青年职业学院营销协会。

第二条性质:广东青年职业学院营销协会(以下简称本协会或协会)是一个在营销专业科指导下的社团组织,其目的是传播市场营销理论、提高会员营销实践水平与团队合作意识。

第三条宗旨:再定

第四条口号:再定

第二章组织制度

第五条组织结构设置(初期)

本协会初设指导老师一名,会长一名,副会长一名,秘书处四人,策划组织部九人、营销宣传部八人、项目扩展部七人、网络营销部四人。

第六条协会干部要求

A、有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思想品德端正,遵纪守法;

B、有较好的市场营销理论基础知识和相关专业的基本素质或这方面的爱好;

C、热爱社团工作,有事业心与责任感,有较强的组织管理和工作能力;

D、学习勤奋,成绩良好,有奉献,合作与创新精神,在会员中有较高威信。

第七条各部职能

会长:

A、会长代表协会,处理跟学校领导的关系;

B、统筹规划协会的发展,制定长期发展战略以及各时期的具体工作计划;

C、对协会内部的各项事务有决策权以及对财务开支的审批权;

副会长:

A、负责协调会长及其他各部门的工作;

B、检查、督促协会各机构的落实工作;

C、管理协会财务。

秘书处:

负责协会内的日常事务和协会财务,包括:协助会长调配和监督各部门工作招收新会员、会员资料的整理、通讯录、会员会员证、考勤,主持会议等。

策划组织部:

负责安排协会营销活动的组织策划,对协会每次活动进行人力资源安排与调配,做出宣传、财务、公关、广告、网络、学术、勤工等策划,再上交策划方案给予会长审阅后进行活动。

1营销宣传部:

负责协会一切活动的宣传工作和营销活动,行使各项宣传职能向广大会员和同学报道协会近期活动情况,扩大协会的影响,定时进行会员营销知识与能力时间活动,加强协会的知名度.并及时通知会员参加每一次协会会议、活动,保证考勤。

项目扩展部:

负责协会的公关礼仪队伍和活动主持人的培训事项.全权负责对外寻找商业机遇与赞助企业并巩固关系,以及搞好与其他社团、学生会组织、良好关系,为协会创造良好的公关关系,营造良好氛围。

网络营销部:

协会网站的建立,更新,维护。同时进行必要的网络信息收集和处理工作。实现协会的网络化。协会网站必须定时更新,维护,将协会的最新消息在协会网站中予以报道。使关心我协会的广大同学能够通过网络直接了解协会的发展进程和最近动态。通过网站协助产品销售和服务推广。

第三章会员的权利和义务

第八条会员来源

初期:广东省青年职业学院管理系全体学生

第九条会员的权利

1、享有获得协会的有关信息资料的权利;

2、享有对本协会的工作建议和批评的权利;

3、有对协会监督的权利;

4、有对本协会财务状况加以公开的权利;

5、有优先参加协会组织的各项活动的权利。

第十条会员的义务

1、严格遵守协会章程,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

2、认真负责地执行协会的合法,合理决议;

3、承担并积极完成协会委托的工作;

4、依时参加协会的各种大小会议以及活动(如有特殊原因须向秘书请假,批准)。

第十一条会员退会细则

会员若要中途退出,需向协会上交书面的申请,经由会长跟指导老师讨论通过后,收回会员证,给予除名,已交纳的会费不给退回。

第四章干部竞选制度

第十二条本着公平,平等,有能力者居之的原则,给各会员一个上进,充分发挥自我能力的机会,本协会引进竞争机制,候选人要求具体如下:

A、遵守本协会章程,思想品德端正,遵纪守法;

B、积极参与协会的各项活动,按要求,按时完成协会所交代的工作与任务;

C、依时参加协会的各种大小会议;

D、在协会举行的各大型活动中有突出贡献者;

E、对协会的发展有突出贡献者。

第十三条参选方法

A、由协会会员自愿报名;

B、再由协会干部对参选人进行考核,通过后,方可成为竞选干部候选人;

C、副会长由会长直接任命;

第十四条竞选方式

由各位竞选人做竞选演讲,再由会员进行无记名方式进行投票(注:会长得票数必需超过全体会员的2/3,才可上任,其他职位,则需超过全体会员的1/2)。

第五章协会规章制度

第十五条A、各部长在位期间,如不称职或办事不积极,多次未按时,按要求完成协会所交代的各项任务者,经干部会议讨论通过给予罢免;

B、部长每次会议、活动如非特殊原因而不到位,超过2次,则取消部长职位;

C、会员每次会议、活动如非特殊原因而不到位,超过3次,可直接给予罢免;

D、组织的活动违背社团章程或违纪违法者,直接给予罢免;

E、工作、生活作风不正派、严重影响社团声誉,在同学中产生不良影响者,直接给予罢免; F、将社团经费作不正当使用或使用经费不按规定程序者,直接给予罢免;

G、对会员乱收费者,损害会员利益者,直接给予罢免;

H、以协会名义谋一己之利者,直接给予罢免;

I、在外出活动或举行公开会议时,应规范自身衣着、打扮,具体视当时情况而定;

J、不得在举行会议期间大声喧哗、玩手机、小声聊天,如有建议或意见,可举手示意; K、在举行公开会议、外出参观、活动时,应佩带好会员证;

L、在外出参观、活动时应听从领队老师及协会干部的指挥,不得擅自离开队伍;

M、不得盗取协会公共财物,应珍惜、爱护协会财物

第六章经费

第十六条经费来源

A、会员学年缴纳的会费

B、在核准的业务范围内开展活动或服务的收入

C、有关组织和个人会员的赞助、捐款

D、其他的合法收入

第十七条经费支出制度

A、本协会的会费及其他收入,用于本协会办公开支,开展各项营销活动及公益事业开支,不得在会员中分配;

B、本协会财务由副会长掌管,全体会员监督,保证每笔支出合法、真实、准确、完整;

C、本协会换届之前必须接受财务审计;

D、本协会的资产任何单位、个人不得挪用、侵占、私分。

第七章活动方式

第十八条特定活动规定

协会在每学年或每学期都应举行特定活动,达到的增长营销知识、训练思维、提高口才能力作用。本协会一切活动均在不影响同学们正常生活、学习前提下,利用业余时间进行。

A、每学期邀请营销资深人士前来为我会员进行营销知识、经验的演讲;

B、每学年与校其它组织或协会举行一个大型活动,活动主题不定,此次活动主要为向在校学生宣传本协会,所以务必规模要大。

第十九条活动方式

A、组织各活动时,先由策划部拟订具体实施方案,再提交给会长,由会长上交到指导老师处,在得到指导老师认可后,方由秘书处负责打印及下达书面通知各部门主要负责人。

B、当举行大型活动时应先由会长牵头,写出申请书及详细计划书提前两周或两周以上的时间上交学校申请,在得到批准后,方可实施。

C、活动主题应当围绕增长营销知识、训练思维、提高口才能力为宗旨,为会员提供演练及实践和锻炼的广阔空间。

第八章奖励制度

第二十条A、为协会长远发展提供战略性意见或建议且表现优异,并为协会赢得较高荣誉的会员,将考虑授以“终身荣誉会员”的名誉称号,并颁于证书;

B、活动表现良好的会员(包括心态、考勤、参加活动时的积极程度),将会在学期结束时,授以“优秀会员”的荣誉称号,并可考虑给予适当的物质奖励。

第九章章程

第二十一条章程修改程序

如发现协会章程有错误或与已不适合协会现时发展,可由会长或副会长牵头向协会指导老师指出,最后经由协会干部会议决定修改(需通过2/3干部同意才可修改)。

第二十二条本章程自批准颁发之日起实施。

篇8:广东南方职业学院

广东环境保护职业技术学院位于佛山市南海区丹灶镇科教产业园,占地30.2ha。校址东面紧临丹灶镇区,西临樵丹路,北面为校园主入口紧临桂丹路,与丹灶中学隔路相望。西北面为广州市西二环丹灶出口,距广州市约40分钟车程,交通十分方便。广东环境保护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以培养高级应用型环保人才为目标的全日制专科学校,学校规划在校生规模为5 000人,教职工人数700人,校园占地30.3ha,各类校舍规划总建筑面积211 062m2,容积率为0.65,建筑密度为18%,绿化覆盖率达40%,本规划设计方案经公开招标确定为实施方案(图1)。

2. 山水情怀——对原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利用

在规划用地内有一自然水体,水面面积达两万平方米,由于有泉眼补水,常年保持着一定的水位。紧靠水域有一片自然山体,与校区相对高差在10~15m之间。本规划充分考虑对原生态自然环境的保护与利用,通过对自然山水风貌的适度改造与修景,结合校区道路规划和建筑布局,将一山一水作为校园的核心景观来塑造,从而形成表达“山水学林”特色的中心生态景区,使其成为校园环境文化的主题。

在总体规划中,建筑布局以环绕中心自然景区之势舒展排列,建筑主朝向均为南北向。在满足良好的自然通风和日照间距的条件下,将建筑人工景观与自然山水环境相互穿插,通过优美的山体与水面互为辉映,形成和谐一体的校园环境。

规划将图书馆布置在校园中心,依山就势而建,采取坡地建筑方式与山体融为一体,图书馆建筑舒展的弧形平面与山体和水面形成和谐的构图元素,建筑人文景观与自然山水园林完美结合,使图书馆成为校园中心景观性建筑。教学区各建筑群之间相互构成鲜明的对景,围绕中心景区呈环抱之势,强化了中心区开敞空间的内聚力。教学区各建筑韵律与自然流畅的山体轮廓形成对比,不仅塑造了清新怡人的自然景观环境,由此而衬托出建筑景观的艺术效果,二者互为补充。

3. 动静分离,合理的校园功能分区

根据教学活动的规律和动静分区的原则,本规划将校园功能分为教学中心区、体育活动区、校前区、学生生活区和教工住宅区,各功能区相对独立,又能与其它功能区保持有机联系。各类校舍在总平面布置中紧凑合理,均采取南北朝向布局,保证了良好的自然采光和通风效果,校区总平面肌理顺畅,与自然山水环境构成和谐共生的境界。教学中心区由教学楼、图书馆、行政大楼、实验楼群等四组建筑围合而成,这四组建筑涵盖了所有教学活动,功能上保持着紧密的关联作用,交通上以纯步行方式,十分便捷;建筑形态上互为对景,错落有致,与自然山水浑然一体,营造出极为生动的校园中心区。

校前区主要包括干部培训大楼、科技楼和校前礼仪广场构成。由于城市干道交通噪音对校区教学活动有一定干扰,规划考虑在干道沿线设置60m绿化隔离带,同时将对外服务的干部培训楼和科技楼临街布置,并通过校前礼仪广场衔接,构成一个良好的城市界面.它既能展现学校良好的城市形象,又为营造校内安静的教学环境创造了条件。

规划将体育活动区布置在校园东侧,紧接学生生活区,将400m标准田径场、体育馆、学生活动中心以及篮球、排球场集中成片布置形成体育中心,并通过校区主干道与教学区截然分开,学生运动及其噪声不会对教学区造成干扰,既保证了教学区的宁静,又方便学生就近使用。

学生生活区和教工住宅区利用校园周边零散用地布置,两块用地相对独立,其用地面积恰好满足两个生活区的建筑容量。规划将首层架空作为生活服务辅助用房,并在两个生活区之间布置师生饭堂,既便利师生员工生活,又便于学校后勤生活服务集中管理。

4. 路网规划与交通组织

道路作为校区的骨架,属于开敞空间的规划范畴,在校园规划中起着决定性作用。本着实现人车分流、限制机动车辆穿越教学区、确保教学区的宁静环境,规划将校区道路分为二级进行设计:第一级路宽12 m,采用两块板式双行车道。主要为机动车通行道,两旁设置人行道;第二级路宽8m,两旁设置人行道,作为校园主要的人行道,平时限制机动车行驶,只是紧急或火灾扑救时作为消防车通道。结合校园出入口设置和建筑总体布局,校区机动车道规划呈自由式环状布置,合理避开了教学中心区和景观中心区。而在教学区和景观中心区则采取自由式步行环道方式,形成分级交通路网,妥善地解决了校区人车分流的问题。校区静态交通主要通过集中修建人防地下室,平战结合作为地下停车场,同时在地面相应位置规划考虑了机动车的停放问题。

5. 广场空间的营造

校园广场空间是校园文化特色的灵魂,它是供广大师生学习、生活、交往的特殊的场所。本规划根据用地条件营造了三个广场空间,即校前区礼仪性广场、中心区文化活动广场和学生生活区交往广场,这三个广场尺度都不大,但都有特定的功能意义。礼仪广场主要是为了营造学校对外形象,同时供学校的礼仪型接待使用;中心区文化活动广场位于行政大楼正南面,与校区中心湖相接,环境十分优美,它主要用于集会和公共活动;教学区与生活区连接处是一个交通节点,人流较为集中,在这里设置一个小广场既利于人流集散,又便于学生们户外交往和信息交流。这些广场空间与自然山水、建筑空间和谐共生,构成十分人性化的校园环境。

6. 技术创新——节约型校园规划的尝试

在校园建筑风格的塑造上,本方案坚持地域性风格与现代建筑的结合,采用地方材料,追求朴实无华、简捷的建筑造型,杜绝采用大面积的玻璃幕墙,合理控制开窗面积,外立面以青灰和白色为主调,与青山绿水和谐共生(图2~7)。规划中围绕节能、环保技术的应用采取了一些新技术,探索节约型和可持续发展的校园规划模式。

(1)雨水的收集与利用

结合校区地形和水域特点,在雨水污水分流的体制下,规划对校区地面雨水进行收集,汇入校内中心湖,经中水处理站深度处理后作为校区绿化、环境卫生和室外消防用水。这个系统极大地节约了优质水资源,真正做到优水优用、低水低用,降低了学校运行成本。中水处理站结合学校专业设置同时作为中水实验室使用。

(2)结合污水处理建立实验基地

规划将校区污水排放作为一个独立的系统来设计,处理后的污水再排入市政管网,结合学校专业教学,将污水处理站做为专业实验室来建设,校区市政设施建设与教学实验相结合具有特殊的节约型创意。

(3)建筑主体节能与太阳能的综合利用

上一篇:2009物业管理工作纲要下一篇:爱国主义征文:爱我中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