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培养什么人

2024-08-04

教育培养什么人(通用6篇)

篇1:教育培养什么人

教育观念关乎培养什么人

教育观念如何,对培养什么样的人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现代教育强调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其重要使命是陶冶情操,培养健康人格;其重要任务是让学生懂得人生应当如何度过,人类应当怎样存在。

教育观念如何,对培养什么样的人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直接关系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当前,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综合国力竞争日益激烈,科技革命加速推进,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迫切需要我们正确认识和把握教育的本质、形式和功能,不断创新教育观念,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新途径。

正确认识和把握教育本质。现代教育强调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其重要使命是陶冶情操,培养健康人格;其重要任务是让学生懂得人生应当怎样度过,人类应当怎样存在。这也就是让学生学会做人,把德作为立身之本。如果重智轻德,忽视思想品德塑造,必然导致学生的片面发展。有德无才要误事,有才无德要坏事,道德人格、思想品质的培养十分重要。现在出问题的学生大部分不是出在智力上,而是出在思想品德上。不会团结人,不能与别人合作,就是有再大本事也没用。人生观发生偏差,做人理念缺失,将毁掉学生一生。

正确认识和把握教育形式。问题是学问的先导,是引发学习兴趣的关键。人类历史上一切知识学问的创立和积累,都是为了解答问题。标准答案式的教育是培养不出创新人才的。学问,顾名思义,既学又问。学,是吸取已有知识;问,是研究探索新知识。应改变学生光学不问或光学少问的习惯。爱因斯坦曾讲过:“我没有特别才能,只不过是喜欢刨根问底罢了。”面对个性突出、思维活跃、信息多元、求知欲旺盛的当代青年学生,教师不应再是系统知识的灌输者,而应是新视角的提出者、新问题的发现者和新思想的探索者。应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提出问题的能力与习惯,实施研究式、参与式教学,强调知识的发现、研究与教学的统一。学生既要学习现有知识,也要参与发现新知识。让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大胆质疑,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前提。

正确认识和把握教育功能。教育的基本功能是培养人才,但不同层次的教育又具有不同的具体功能。就高校而言,肩负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三大任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最终要落脚在社会服务上。这既是高校的重要职责,也是现代社会对高等教育的要求。高校作为创新的重要阵地,不但应在培养和造就创新型人才中发挥基础性作用,更重要的是在国家创新体系中发挥生力军作用,在承担国家科技重大战略任务中发挥骨干作用,在发展创新型文化中发挥表率作用。高校要在文化知识传播上发挥重要作用,也要在经济建设主战场担当重要任务。因此,高校要凝聚力量、整合资源、相互协作、担当重任,充当引领未来科技发展的“发动机”,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的“助推器”,引进高层次人才的“先头军”。总之,一个音符无法演奏出优美的旋律,一种颜色难以描绘出多彩的画卷。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因此应改变“教学就是传授知识,灌输知识越多越好”的传统观念,着眼于每个学生的特点,充分发掘学生潜能,激发学生创造个性,把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人才。

篇2:教育培养什么人

一、思想道德修养课的基本内容

思想道德修养课既具有鲜明的政治性和思想性,又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知识性,其内容十分丰富,包括政治修养、思想修养、道德修养、心理品质修养,美学修养,敬业修养等。其中政治修养是思想道德修养课的核心内容,思想修养和道德修养是思想道德修养课的主要内容,而心理品质修养则是思想道德修养课的基础内容。思想道德修养课就是按照这些内容的内在联系和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发展规律而构成的。具体地说,思想道德修养课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适应转变,认清使命。它包括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经历了“黑色七月”的大学生带着对大学生活的理想和憧憬,步入了大学校园。然而现实中的大学及其大学生活往往与这些“骄子”心目中的大学及其大学生活有着较大的差异甚至有着强烈的反差。第一章“适应大学生活,确立新的目标”。是针对大学新生在新的生活环境和新的学习环境中所产生的失落、沮丧、苦恼、困惑及其各种矛盾,从不同角度引导他们正确认识大学及其大学生活,迅速调整方位,积极适应大学生活。在这一章里我们通过对大学精神,大学使命,大学为青年学生成才提供的条件等的描述,揭示了大学的内涵及其接受大学教育的本质意义,以期引导大学新生珍惜大学生活,把握机遇,尽快找准成才的立足点,确立新的目标,迅速实现从中学到大学的过度。第二章“21世纪大学生的历史使命”。21世纪世界和21世纪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的发展趋势与21世纪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有着密切的关系。一个时代有着一个时代的使命,21世纪的大学生承担着迎接“两个挑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语重心长地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交给了当代中国青年,他还在北大一百周年校庆和清华九十周年校庆的讲话中对当代大学生提出了“四个统一”和“五点希望”的成才目标。这一章主要是引导当代大学生认识21世纪的世界和中国,明确历史使命,提高自身素质,不辜负党和国家、人民的重托。第三章“正确对待交往、友谊和爱情”,这一章围绕交往、友谊和爱情问题,引导大学新生正确处理同室、同班、同乡之间的交往,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此外,还根据各高校普遍出现的大学生恋爱低年级化的趋势,引导大学新生正确处理爱情与友谊、学业的关系,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第二,树立崇高的理想,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它包括每四章、第五章、第六章、第七章。这一部分是思想道德修养课的重要内容。人的本质,人生理想,人生价值,个人与社会、国家的关系等是大学生经常思考的问题。当代大学生因其生长在改革开放年代,置身于多元的文化背景中,多重价值观念的碰撞,复杂的社会现实和新旧体制转换过程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使其人生选择尤为艰难。怎样使大学生正确认识人生,树立崇高的理想,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就成为思想道德修养课的重要内容。第五章“正确认识个人与社会、国家的关系”,是人生观教育的逻辑起点,只有正确认识个人与社会、国家的关系,摆正自我的位置,才能正确回答人生目的、人生理想、人生价值、人生责任、人生态度、人生尊严等问题。当前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个人与社会、国家关系问题核心是,要从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的角度说明社会主义集体主义不仅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社会主义建设初期所应当遵循的道德原则。而且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所要遵循的道德原则。这一章从坚持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的道德原则是改革开放、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是坚持社会主义价值导向的必然要求,是现代青年追求成功的必备素质三个方面说明了坚持社会主义集体主义道德原则的时代价值,具有一定的理论力度。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正确认识个人与社会、国家的关系,理应包括爱国主义的内容。因此,引导青年大学生认识新时期爱国主义的基本特征,做坚定的爱国者。也是这一章的内容。第六章“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包括人生目的、人生态度、人生价值、人生责任这四个相互关联的问题。这一章,首先介绍了科学的人生目的,这对于引导青年学生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现实面前,选择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的具有重要的意义。人生态度是人生主体的精神状态,它反映着人生主体的生活基调,决定着人生主体的生活旋律,责任意识是当代人的基本素质,当代大学生在求学阶段应当具有什么样的人生责任?人生价值是人生观的核心问题,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人生价值的评价标准,对于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尤为重要。理想与信念是人生不可缺少的精神支柱,是促使人前进和奋斗的精神动力,第七章“树立崇高的理想和科学的信念”,围绕理想与信念问题,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共同理想与最高理想的关系,认识当代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规律,追求崇高的理想,树立科学的信念。此外,这一章,还针对当前的社会实际和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国际环境和国际政治斗争及其国内社会主义改革实践对人们思想的影响。当前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如何正确认识劳动,正确认识艰苦奋斗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及个人成才、成功中的意义,培养当代大学生崇尚劳动、艰苦创业的优良品质,也是这一章的重要内容。

第三,加强素质修养,提高道德水平。它包括第四章、第八章、第九章、第十章、第十一章。从课程体系结构上看,第二章“21世纪大学生的历史使命”中所讲的“当代大学生应当具备的素质”是从总体上介绍21世纪大学生应当具备什么样的素质要求,而这一部分内容则是根据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文化素质的现状、特点及其存在的共性问题而设计的。第四章“学会心理调节 增进心理健康”是针对当代大学生面对竞争日趋激烈的现代社会,心理压力过大,易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而安排的。这一章先介绍了心理健康的含义,接着对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障碍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增进心理健康的原则与途径。形成正确的审美观,是当代大学生道德文化素质修养的重要内容,在多元文化相互碰撞的今天,思想道德修

养课应当向大学生讲清楚什么是正确的审美观,什么是高尚的审美情趣。第八章“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 树立正确的审美观”,从审美的含义、标准讲起,以引导青年学生正确认识美与丑,正确处理真善美的关系,创造美与享受美的关系,内在美和外在美的关系,使其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形成高尚的审美情趣,塑造美的人生。第九章“培养高尚的公民道德”是根据我国首次颁布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要求新增加的内容,这一章从揭示公民道德建设的意义入手,追溯了公民道德的历史渊源,介绍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中国革命道德和世界道德文明成果,根据21世纪中国公民道德建设的基本要求、主要内容和大学生思想道德现状,提出了当代大学生应当具备的公民道德及其提高大学生公民道德水平的途径和方法。第十章“做诚实守信的大学生”也是新增加的内容。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国加入WTO,迫切需要建立诚实守信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秩序,国家助学贷款的启动也迫切需要培养大学生诚实守信的品质。这一章首先介绍了诚实和谎言;守信与失信;信任与信任危机等一系列与诚信相关的概念,使大学生对诚信问题有一个基本的了解,接着分析了市场经济与诚信的关系,使大学生认识到市场经济既是法制经济,也是信用经济。最后针对当前学生的思想实际,分析了诚信与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关系及其培养诚信的途径。敬业精神是成功者的必备素质,也是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主要内容。第十一章“培养良好的敬业精神”,从敬业精神的含义以及现代敬业精神的核心实质谈起,阐述了敬业精神的基本要求,说明敬业精神是成功者共有的品质,是现代社会竞争取胜的重要条件,它在促进人类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作为当代大学生,应当具有良好的敬业精神。这一章还介绍了培养敬业精神的途径和方法。

第四,追求高尚人格,不断完善自身。这一部分是思想道德修养课全部内容的最后落脚点。思想道德修养的目的是不断完善人格,不断提高思想道德境界。第十二章“加强自我修养,培养高尚人格”中所指的修养不仅是指“道德修养”,而是涵盖着政治、思想、道德、心理品质等方面的综合修养。修身律已,重视自我修养,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是极为重要的传统美德。在现代社会中,自我修养在培养大学生自强不息精神,增强心理承受力,提高思想道德境界方面依然具有重要的意义。这一章较为详细地介绍了大学生加强自我修养的方法与途径,为当代大学生追求高尚人格、不断攀登人生高境界提供了阶梯,实现了思想道德修养课程的目的二、学习思想道德修养课的意义和方法

1.学习思想道德修养课的意义

从青年大学生自身发展状况看,青年大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的大学生思想、道德和心理等方面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总的来说,社会生活经验还不够丰富,思想还不够成熟,还存在有明显的知行脱节的现象。比如在成才问题上,一方面具有强烈的成才愿望,另一方面又缺乏勤奋刻苦、勇攀科技高峰、耐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的决心和恒心。这就需要在学校教育和引导下,不断学习,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完善自己。高校思想道德修养课是在高校德育工作经验总结和科学研究的基础上形成的关于大学生政治、思

想、道德品质修养和心理行为训练的系统理论和知识。学习思想道德修养课,对于提高大学生的政治理论素质和思想认识水平,帮助大学生分辨是非,汲取精神营养,获得真、善、美的心灵启迪,不断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从青年大学生所处的社会环境看,当代大学生正处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的历史条件下,正置身于利益主体多元、思想道德多元和价值取向多元的历史背景中。一方面,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西化”、“分化”之心不死,极力通过多种途径加紧进行思想和文化渗透,在对我国大量输出的书刊、影视、电子游戏、电脑软件等精神文化产品中,宣扬资本主义价值观,同我们争夺青少年一代。另一方面,目前社会上出现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等资产阶级腐朽思想及各种社会丑恶现象和封建迷信思想都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带来许多负面影响。特别是在电子信息网络广泛覆盖的今天,一些错误的思想观念以网络为载体,具有传播速度快、覆盖范围广、声势大、难于控制的特点,对青少年影响极大,对思想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对此我们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不仅要从治理社会大环境入手,为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而且,要从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入手,开设思想道德修养课,对大学生进行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中华民族优秀道德传统,艰苦奋斗创业精神等方面的教育。实践证明这是一个有效的措施。它对于引导青年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抵御市场经济负面效应的影响及资本主义、封建主义腐朽思想的侵蚀,使这成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所需要的高级专门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

2.学习思想道德修养课的方法

由于思想道德修养课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而且有一定的理论深度,要想学好它,掌握它,并用于指导人生,就必须要有科学的态度和正确的方法。

第一,要注重基本理论和基本观点的学习。毛泽东说过:“主义譬如一面旗帜。”科学的理论就像一面引导千军万马朝着正确目标冲锋陷阵的旗帜。思想道德修养课动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回答和解决在青年学生中具有普遍性的“热点”、“难点”问题,形成了一整套思想道德修养理论。学习思想道德修养课,首先要认真学习它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观点,掌握其精神实质,从思想深处真正认识到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性,真正认识到我们社会所倡导的以集体主义为核心的人生价值观与人类社会真、善、美相统一的终极价值目标的指向是相吻合的,并能真正理解这种人生价值观的价值。这是学好思想道德修养课的基础,它对于提高大学生自身的理论素质和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确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二,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在比较与鉴别中学习。青年大学生要学好思想道德修养课,不仅要掌握其基本理论和观点,而且还要注重运用这些观点,分析认识现实问题,理论联系实际,在比较与鉴别中学习。这对于置身于社会转型期,面临着多重价值体系选择窘境的当代大学生来说,尤为重要。理论联系实际包括两

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联系改革开放的社会实际,一方面是联系自己的思想实际。在比较与鉴别中学习,主要是指青年学生要学会运用课堂所讲授的理论去分析和认识现实社会生活中纷繁复杂的政治、经济、文化、道德等现象,去比较和评价各种社会思潮和价值观念,并在分析与比较中,在评价与鉴别中选择和确立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的政治方向和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篇3:教育培养什么人

针对职业教育的育人特色,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中华职业教育社和教育部职业教育中心研究所共同提出了产业文化育人的研究课题。

围绕什么是产业文化,怎样在职业院校落实产业文化育人等话题,记者日前采访了课题负责人、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副会长余祖光。

什么是产业文化

产业文化是一个体系,横向可以进一步划分为不同行业的文化,纵向可以划分为产业文化、行业文化、企业文化三个层次,在企业文化层面并列专业文化、职业文化和工作文化。

记者:在文化育人的大背景下,职业教育提出了产业文化育人,产业文化的概念和内容是什么?

余祖光:产业文化的定义可以这样认为:是在工业化生产方式下萌生和发展的,由产业精神、经营哲学、价值观、制度、行为模式、组织和品牌形象等元素构成的物质和精神互为整合的生产性文化系统。简而言之,产业文化是现代产业体系的生产和工作方式的沉淀与升华。

产业文化从集成结构看,是先进行业文化和优秀企业文化的集合,具有普遍的先进性、鲜明的时代性和不同国家、民族和区域的各自特点;从组织文化角度看,包括行业文化和企业文化;从人类活动看,包括职业领域的职业文化和工作领域的工作文化。产业文化是一个体系,横向可以进一步划分为不同行业的文化,纵向可以划分为产业文化、行业文化、企业文化三个层次,在企业文化层面并列专业文化、职业文化和工作文化。

现代产业文化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内容:一是现代产业体系中主要行业发展历史;二是现代产业体系中主要行业生产、经营、服务、管理方式;三是适应现代产业的合格员工的意识与行为规范;四是体现在相关法律制度、政策和社会舆论环境中的产业文化精神。核心价值观是尊重劳动、尊重劳动者。

记者:职业教育提倡产业文化育人,产业文化相比传统文化,在育人方面有什么特殊意义?

余祖光:产业文化的发展离不开民族历史文化的底蕴、国际产业文化潮流和社会主义中国主流文化的源头活水,三位一体构成有中国特色产业文化。产业文化育人的作用,就是在培养职教人才的过程中,通过熏陶、嵌入、渗透等方式把科技与文化、认知与情感、做人与做事融为一体,培养既有职业知识技能又有符合当代产业体系所需要的文化素养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从而更有效地促进现代产业体系的发展。

放眼世界工业强国,他们雄厚的经济技术和物质基础背后无不具有深厚的工业文化底蕴,他们的企业和产业大军无不具有良好的产业文化素养。这种产业文化素养是先进科技和现代制度的文化基础,也是人的现代化和人力资源的核心竞争力的标志,更是国家软实力的主要组成部分。

由于我国工业化历史相对较短、以及农耕文化的长期影响,整个社会的产业文化与飞速发展的产业体系相比,显得严重滞后。在社会大众文化中,缺乏产业文化的正能量,民族产业文化弘扬不够,现代产业文化创新不足。在基础教育中,缺乏生产领域文化的渗透,突出表现是劳动技术和劳动文化教育十分薄弱,即使是与生活紧密联系的衣食住行等各产业部门,基本文化教育内容也十分欠缺。许多中小企业社会责任意识不强、文化积淀欠缺。这种后果,一方面体现在一些青年学生从普通教育到职业教育、从农村到城市、从西部到东部、从学校到企业,甚至是到外资企业,身体顺利完成了空间的跨越,精神却不一定能顺利跨越多重的文化门槛,容易造成他们的精神失落、行为失范,甚至失去精神家园。另一方面体现在诸多社会乱象,许多本不该发生的严重产品质量事故、食品安全、交通安全和设备人身事故,以及严重的商业诚信缺失屡屡发生。工业化初期的错误,在工业化的中后期一犯再犯,凸显我国精神文化的工业化、城市化严重滞后。这些都说明了目前我国工业化发展中遇到的工业文化发展滞后的瓶颈。

我国正面临着市场化、工业化、城市化、信息化的转型期,建立现代产业体系对于我们的国家、社会、企业和劳动者是一场深刻的变革,也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重大跨越。文化是变革的先导,培养为现代产业服务的人才,起主要引导作用的文化就是现代产业文化。没有现代产业文化的繁荣发展,就没有现代产业体系的建立健全。

怎样落实产业文化育人

职业教育的发展经历了从工业化前期的传播知识、工业化时期的传播技能,必将过渡到后工业化时期的传播产业文化。产业文化是否能得到有效传承,将是今后优秀职业教育课程的判断标准。

记者:产业文化怎样进入教育?

余祖光:石化行业对186家国有、外资、合资、股份制、民营及其他类型的石油化工企业进行实证调查发现,企业对职业院校毕业生素质的评价结果是:在法规认知、学习新知识技能的能力、工作效率、岗位胜任力、团队合作、专业知识、职业道德与态度和对企业文化认知的8个评价指标中,企业对毕业生相关专业知识的满意程度最高,达到80%;对胜任能力达到60%;而对企业相关法规、职业道德和工作态度以及企业文化认知的满意度仅有20%至40%。而企业基于石化行业的生产特点,对职工的素质和能力要求的评价结果是:在16项评价指标中,员工在质量、绿色化工与环境、节能与效益等方面的要求程度均很高,为60%,尤其对企业文化的认同感高达80%。总体来看,企业对员工的期望与现代石化行业转方式、调结构科学发展的趋势十分一致。而对毕业生的评价则发现,学校教育明显存在重科技轻文化的倾向,特别是对有石化行业特色的企业文化的认知不足。这一情况在其他行业中也有同样的反映。

学校属于社会事业组织,企业属于经济组织,校企两类不同的组织间的合作需要注意三个问题:一是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中不能忽视文化因素;二是平衡利益、化解冲突不能忽视文化互动;三是制度建设不能忽视合作文化的构建。

教产融合、校企互动,需要通过沟通、对话,找到差距,通过合作缩小差距,获取企业对技术技能人才素质的核心要求。教育对产业的认知、学校与企业的合作,不仅需要制度机制,更需要在充分沟通、对话的基础上形成文化共识。

记者:产业文化在各行业的内容并不一样,推广有何策略?

余祖光:做好产业文化推广普及教育工作,需要开发产业文化教材,可以分为启蒙读物和选修教材两种类型。启蒙读物可以汇集若干个行业文化内容编为读本,开阔学生职业视野,有利于学生从以往熟悉的学习世界,快速过渡到工作世界。

记者:如何在专业课程的教学中落实产业文化育人?

余祖光:职业教育的发展经历了从工业化前期的传播知识、工业化时期的传播技能,必将过渡到后工业化时期的传播产业文化。产业文化是否能得到有效传承,将是今后优秀职业教育课程的判断标准。

文化变革要有高度的文化自觉,校企合作中,文化对接的切入点和实质内容都离不开专业与课程改革和无处不在的文化变革。职业院校不仅可以在专业设置、课程设计、教材开发环节融入产业文化内容,而且在教学环境布置、教学管理、教学实施、评价考核等环节也应融入产业文化内容,强化核心价值观教育,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

比如护理教育,长期以来被作为传授知识、培养技能的一种“技术教育”,与文化性、伦理性、艺术性没有太大关系,忽视了护理关爱本质精神的文化教育。这就造成了护理技术突飞猛进但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始终不尽如人意的现状。目前,文化能力已成为护理界关注的主要概念之一,开发护理人员的文化精神,在护理教育、临床实践、护理研究、护理管理等领域引起了广泛的影响。这必然影响护理教育方面的变革,也成为护理教育工作者关注的重点。

记者:在实习实训中,产业文化育人应该怎样体现?

余祖光:实训实习是职业院校以“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为依托实现产业文化育人的重要途径。实训是职业教育的重要育人环节,学生进入或模拟或真实的工作现场,使课本知识与实践知识相结合,使专业教育与职业工作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岗位做事能力;更重要的是学生将体验和经历真正的工作氛围,感受工作文化,如企业化的工作环境,严格的管理制度,严谨的工作规范,严肃的工作态度,高标准的技艺和高效率的工作作风等。所以,这是产业文化融入职业教育最直接的教育环节。企业实习更是学生亲身体验企业文化的重要方式,也是学生在实践中学习企业文化,提升职业素养最深入的途径。

实习实训与产业文化对接的重点,要通过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和制度文化对学生的行为习惯进行很好的养成训练,缩短从“学生”到“企业员工”角色转换的时间和距离,真正实现职业院校毕业生“进得去、留得住、用得好、成才快”的目标。一些用人市场调研发现,企业老总“坚决不招应届毕业生”背后的原因,不是技能和知识的问题,是学生不能适应企业文化和基本素质不能达到企业标准,企业没有时间和精力对他们进行融入企业的教育和行为修正。因此,实训基地建设、实训教学、实训管理、实训平台、实习内容、实习指导、教师能力等环节,要融入产业文化育人的内容、方式,并加强效果,必须强化实训基地建设与产业文化相融合。

记者:完全企业化的实习实训,在育人方面有没有弊端?

余祖光:企业文化是一种经济文化,强调实用性和功利性,以促进企业生产经营为根本出发点,以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为目标。学校文化是一种教育文化,目标是如何有效地利用各种资源,培养社会需要的优秀人才,以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需要,因此,学校文化追求的终极意义是社会效益。但是,两种文化在终极价值取向上具有一致性和核心价值的同质性。两种文化从不同的角度服务于社会的经济发展,各有特点,如果能够相互对接和贯通融合,才是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最佳境界。

引进企业文化不等于全盘接受,否则将导致学校文化的自我迷失并进而使校园文化丧失了相对独立性,失去了本身的特色。职业教育在融合企业文化的同时,负有传承优秀企业文化,推进和传播先进企业文化的职责。因此,学校专业特色文化的构建,应当把优秀企业文化的精华融入到校园文化中,这是职业学校推进现代产业文化发展的社会责任。

产业文化育人的关键在师资

学校文化变革首先是教师自身的文化变革。产业文化的引进,落脚点在于提高学生产业文化素养,关键在于教师能否率先提升自身的产业文化素养。

记者:校企文化融合是学校文化建设过程中学校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全方位融合,包括理念、环境、管理、制度、行为、精神等方面的融合,是一场深刻的改革。行业文化、企业文化的引入和融合,需要怎样的师资队伍来保障?

余祖光:教师是学校文化传承创新的主体,校企合作引发的学校文化变革首先是教师自身的文化变革。产业文化的引进,落脚点在于提高学生产业文化素养,关键在于教师能否率先提升自身的产业文化素养。

在很多学校,大部分教师对企业标准化、规范化的实训教学模式还不熟悉,一种新的模式引进伊始许多老师处于消极执行的工作状态,不能主动、严格、认真地执行工作标准。个别教师的工作懈怠,管理不严甚至酿成了安全事故。例如,有的学生擅动机床,造成机床卡盘三爪被撞掉;有的学生袖口被搅在加工的工件上,导致手臂受伤。这些事例说明,教师的产业文化水平低,已经成为推动教学改革进程的主要障碍。

为提升教师产业文化素养,教育部门和学校应创造有利条件和激励机制,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要客观认识和充分利用校企合作中对提升教师产业文化素养带来的挑战和机遇。教师在校企合作中深入企业、密切联系实际,在提升本专业相关知识技能的同时接受产业文化的熏陶,增强自己对本行业的了解、兴趣与热爱,培养行业文化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是个有效的办法。在提升自身产业文化素质的同时,在自己的专业课程中、在指导实习实训中、在自己的管理服务岗位上努力开展产业文化育人。

二要帮助教师努力完成自身再社会化的转变。提升产业文化素养是教师一次深刻的再社会化。青年教师从大学来到职业院校,逐步熟悉教学内容方法、适应学校教学管理规范、熟悉学生管理,成为一个合格教师,这只是完成了第一次的社会化。如果青年教师能够主动深入企业、锻炼自己,在工作中再学习,就开始了再社会化过程。在校企合作背景下,学习产业文化、了解行业概貌,掌握企业技术变化、劳动组织变革,进行毕业生跟踪调查,与企业同行一起开发课程教材、一起建设实习基地,处处都是再社会化的课堂。人都有一种惰性,倾向于留在自己熟悉的人和事、习惯和经验的“舒服区”,教师也不例外。在校企合作的综合改革中,需要教师大胆跨越产业文化的门槛。

三是职业院校的领导,要从教产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全局的高度,明确产业文化育人的目标和任务,为提升教师产业文化素养提供有效的保障措施。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学校要为教师提升教师产业文化素养创造企业实习、工作机会,并提出要求和考核指标。应当着力建设校内产业文化育人环境,便于教师在各自岗位上,在工作的同时积累产业文化底蕴并提高产业文化育人的能力。还要制定必要的激励机制,推动教师在采用新教材、运用新方法和接受新观念三个层面,投身文化变革。

篇4:教育培养什么人

作为基础教育的一名工作者,对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规划纲要中提出的素质教育的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深有感触。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之重,在育人才。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国运兴衰、民族复兴关键在人才。我们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人才必备的要素中,“德”是第一位的,“德”是人才的灵魂,一个无“德”(魂)的人是可悲的,甚至是可怕的。

坚持德育为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加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教育,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坚定学生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制度的信念和信心;加强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教育,增强学生爱国情感和改革创新精神;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培养学生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的良好品质。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把德育渗透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各方面。

目标和方向都已经明确,关键在于如何开展德育工作,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结合我校开展的养成教育工作的实践和思考,我认为扎实、有效地开展养成教育工作是解决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的有力抓手和根本途径。

一、从我做起,以身作则

教师需要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率先垂范,作出表率,以高尚的人格感染人,以整洁的仪表影响人,以和蔼的态度对待人,以丰富的学识引导人,以博大的胸怀爱护人。作为教师,为人师表是很重要的,因为中小学生模仿教师的意识相当强烈,如果教师能够在学生们面前树立一个美好的形象,学生们也会因模仿教师而自然而然地养成良好的习惯。如当教师发现教室的地上有纸屑或粉笔头时,教师要主动捡起来;当遇到有人摔倒在地时应上前扶他起来;当某学生遇到生活上的困难时,进行一定的帮助等等,用教师美好的形象去感化学生养成爱劳动、讲卫生、争做好人好事的良好习惯。对于教师而言,奉献更有特别的含义,不但实现了自己的价值,而且也将影响着下一代人的价值观。

二、要善于利用集体的力量,在集体中教育

教师要善于在集体中发现并肯定学生的奉献行为。做一个“让人们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的人,往往只需‘举手之劳’:公共汽车上,你为一位老人让座,这位老人就会因为你而感到生活在这样一个文明的社会环境中是一种幸福;在街头,你热情耐心地回答一位外地人的问路,他就会因你而感到能够得到一位素不相识的人的真诚帮助是一种幸福;在教室楼道,你主动上前帮教师抱作业本,教师会因为有你这样的学生感到幸福;有同学病了,你哪怕是送上一句亲切的问候,他也会感到有你这样的同学是一种幸福。在这样的集体中,大家有共同的追求、共同的荣辱、共同的精神支柱、共同的心理依托;成员之间互相友爱,互相帮助,谁也离不开谁:每一个人为集体的挫折感到难过与忧虑,集体为每一个人的成绩感到欣喜与自豪。

三、培养学生的奉献意识时要立足于学生实际

这里所说的实际,一是指让学生乐于接受;二是让学生可以做到。让学生乐于接受,我们就不能在那里一味地讲大道理。要让学生去做,班主任就要让学生知道奉献的途径有很多。战争年代,抛头颅,洒热血,捐躯赴国难,视死如归,战死沙场是奉献;在和平年代,公而忘私,舍己为人,踏踏实实,忘我工作,是奉献。科学家的忘我劳动是奉献,工人的辛勤劳动也是奉献;身居要职,忠于职守,造福人民是奉献;春耕夏耘,辛勤劳作也是奉献;去边疆站岗放哨,保家卫国是奉献;默默地起早摸黑,做城市的美容师还是奉献。作为少年儿童,努力学好科学文化知识,加强思想道德的修养,为建设祖国保卫祖国时刻准备着,这也是奉献。

四、要引导学生多看这方面的书籍及有关名人事迹

我们要让学生在阅读中懂得:奉献,体现出一种美好的心灵,高尚的情操。乐于奉献就是催人奋发,激人上进。同时,也只有当人献身于帮助其他生命的时候,人类才是道德的。我们培养了学生的奉献意识,当他们踏上工作单位时,他们就更容易懂得人生的价值不取决于具体职业本身,奉献也不会受职业的限制。“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行行都是为人民服务。那时就可以说,我们培养了乐于奉献的新人。

在学校繁忙的工作中,我们要努力学会用全面的、发展的、联系的观点看人看事,提高辩证思维的能力和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不断地加强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和改造,塑造中学教育工作者特有的人格魅力,以人格的力量影响和推动工作的落实。

篇5:教育培养什么人

用党的革命风格和优良作风教育人培养人

XX局党课教育辅导材料

市XX局

XXX

遵照总书记在2014年1月20日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部署会议上的讲话精神,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员的精神之钙,必须加强政治建设,解决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就是要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是要牢记历史,怀念先烈,继承和发扬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更要向为中国革命解放事业、社会主义事业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牺牲的先烈们,英雄们学习,致敬。

在建党93周年,改革开放35年,XX市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在一些党员干部思想中,还存在理想信念淡泊,服务意识不强,四风问题严重,工作能力不强等问题,因此,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查找纠正四风问题,践行为民务实清廉活动。我们基层党组织要认真学习党的基本历史,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以史为鉴,资政育人,就是要践行总书记在3月17日兰考调研时号召全党同志学习“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和为人民多吃苦,为人民多服务,为人民多造福”的焦裕禄精神。通过深入系统的教育和宣传党的历史,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增强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使全市党员干部团结一心,振奋精神,为建设国际文化旅游名城而努力奋斗。

以下我就从党的伟大成就、革命先烈的感人事迹和革命传统的优良作风三个方面与大家进行学习交流。

一、用党的伟大历程、巨大成就和成功经验教育人、激励人。1920年秋,董必武,陈谭秋,包惠僧等在武昌秘密召开会议,正式

成立了武汉共产党早期组织,1921年,各地共产主义小组派出代表到上海参加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后因密探发觉,会议又移动到浙江嘉兴南湖的一只船上继续进行,参加会议的有李达,李汉俊,何叔衡等13人,代表全国57名党员出席了会议,开辟了中国历史发展的新时代。建党93周年以来,我们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从最初50多名党员发展到现在8500多万党员,并成为执政党,领导各族人民经过艰苦卓越的斗争走过了一条艰难曲折而又伟大的历程。1927年9月29日,部队到达江西省永新县三湾村时,前委决定对保留下来不足千人的部队进行改编:由原来的一个师缩编为一个团,建立党的各级组织和党代表制度,党的支部建在连上,班排有小组,连以上设党代表;营团建立党委,在连以上建立各级士兵委员会,实行民主制度,在政治上官兵平等。三湾改编在组织上确立了党对军队的领导,是把工农革命军建设成为无产阶级领导的新型人民军队的重要开端,毛泽东适时地率领部队走上了一条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以保存和发展革命力量的正确道路,这条道路代表了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革命的发展方向。经过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推翻了三座大山,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中华民族获得了独立和自由,成为新社会、新国家的主人。为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又开展了抗美援朝、土地革命和镇压反革命的三大运动。成功地实现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开创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局面,使伟大的祖国旧貌换新颜,为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党领导各族人民又走出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这些重大的成就、成功经验和鲜活的事例有很强的震撼力和说服力,是党史宣传的重要内容。通过各种形式和方法广泛的对群众进行党史教育,使他们了解党的历史,进一步认识有第一次和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的伟大胜利,也有陈独秀、王明右倾和“左”倾错误路线给革命带来的巨大损失;有社会主义革命、改革和建设的伟大胜利,也有文化大革命的严重错误。从党的历史正反两个方面对比中懂得没有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就没有民主革命的胜利,就没有新中国,也不可能有社会主义建设的胜利和取得了由贫穷到温饱、由小康到宽裕小康的今天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这是中国人民从1919年“五四”运动到2014年95年经验中得出的结论。邓小平同志明确提出:“我们党的干部,特别是年青干部,一定要懂得中国革命,要学习中共党史,要用历史教育青年,教育人民”。正好江泽民同志说:“百年世变得出的结论是,只有中国共产党才是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社会主义的胜利,才能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民族振兴,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实践证明,党史、革命史教育,有利于增强和激发广大干部群众和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感情和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感。在党走过93周年的伟大历程中,截止2013年,全国党组织发展成立420.1万个,党员发展到8512.7万人。XX1949年解放在县委建立党组织 1 个,发展到1950年全县党员43名党员,截止2013年建立党组织535个,发展党员11461名。

近年来,在新一届市委市政府领导下,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共产党员紧紧围绕市委“转型跨越,富民强市”发展战略,建设我市被全省确定的甘肃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首位工程的XX国际文化旅游名城为目标,坚持“一抓四融合”的发展思路,主攻“一会四区”战略平台,建设田园城市和智慧城市。以项目建设为纲,引哈济党工程逐步实施,光电风电基地稳步发展,机场扩建、敦格铁路、敦瓜高速开工建设,农业特色林果产业发展壮大,工业园区、文化园区建设步伐加快,教育、文化、卫生、民生等社会事业逐步改善。全市项目建设由2010年208个增加到2013年284个,增加了36.54%;地区生产总值由2010年51.97亿元增加到2013年91.30亿元,增长75.68%;固定资产投资由2010年38.01亿元增加到2013年108.69亿元,增长185.95%;财政总收入由2010年3.84亿元增加到2013年7.02亿元,增长82.8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0年18200元,增加到2013年23320元,增加5120元,增长28.13%;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10年7670元增加到2013年11504元,增加3834元,增长49.99%。在全市经济社会稳步发展的同时,不断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党风廉政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题的教育实践活动,创建“三型五好”班子,实施“飞天先锋”工程、开展“强

基富民、驻村入户”行动、实施“五个一”党建创新活动、推进非公企业“三培三促”,开展爱我XX、效能风暴等活动,在创先争优,招商引资,项目攻坚,无私奉献,服务群众,充分发挥了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表彰奖励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广泛拥护。

二、用无数革命先烈和人民公仆的感人事迹教育人、感化人。1991年6月23日,江泽民同志在宁夏考察时指出:“我们要旗帜鲜明、理直气壮地宣传我们的光荣历史,宣传我们党对民族、为人们所创造的丰功伟绩”。党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缔造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富裕,经历了一次艰难曲折和伟大历程,形成了一部可歌可泣的奋斗历史。在这个长期艰辛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不仅创立了伟大的革命思想理论,而且培养出了一大批具有伟大人格和高尚气节的英雄人物。有在艰难岁月中,为党、为国、为了意志坚定、视死如归的李大钊、瞿秋白、刘胡兰等、也有在平凡岗位上做出不平凡业绩的典范雷锋;有在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受到严重威胁,挺身而出,与持刀歹徒进行搏斗的徐洪刚;与毒贩子生死考验的明正彬;也有面对滔滔洪水,为了人民群众的的安危,慷慨赴激流,舍身成大义的烈士李向群;有以自己生命实践为人民多吃苦,为人民多服务,为人民多造福的焦裕禄,郑培民,牛玉儒等公仆英雄典范,为了实现共产党人带领人民群众辛勤劳动、鞠躬尽瘁,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耗尽了毕生精力。如:人民的好公仆郑培民在湘西工作两年多时间里,为寻求富民之策,跑遍了全州218个乡镇,住过30多个村寨,他夙兴夜寐,忘我工作,咬紧牙关,苦炼内功,脚踏实干不漂浮,埋头苦干不张扬,横下一条心,坚持“不搞急功近利,而多做打基础的工作,对长远有利的工作”,他为民造福的政绩虽没有摆在自治州的桌面上,没有放在显山露水的国道旁,但件件作得老百姓满意。郑培民同志在20多年的领导工作中,始终把“做官先做人,万事民为先”做为自己的行为准则,以其亲民、爱民、为民的公仆形象,赢得了广大群众的衷心赞誉。在他的身边,有生活贫困的朋友、有身体残疾的朋友、有孤寡

老人。朋友有难他食不甘味,寝不安席。他总是千方百计把党的温暖送到千家万户,因而得到广大群众的衷心拥戴。再如被百姓誉为当代“包青天”、“女包公”的全国公安系统一级英模、河南省登封市公安局长任长霞同志,上任伊始就不惧恶势力恐吓,打击黑帮、立案破案,设立“局长接待日”破获了数起积压多年的案件。2001年7月23日早晨7时,登封市嵩阳路一居民家中,一持刀歹徒劫持两名男孩,索要现金五万元,并与先期到达的巡警形成对峙。任长霞接到报案,连袜子都没来得及穿,率领近百名民警、刑警赶到现场,选取制高点设卡、布控,迅速对现场形成合围之势。一切准备就绪,任长霞选取一名熟悉情况的民警与歹徒谈判,见机行事。根据任局长的部署,这名民警与歹徒巧妙周旋,看准时机,里应外合,一举将歹徒生擒,人质安全获救。当民警抱出孩子的那一刻,全场围观群众一片欢腾。2001年5月3日,登封市大冶镇一煤矿发生瓦斯爆炸事故,刚到登封市不久的任长霞在处理矿难事故时,一具棺木前看到一个年仅10岁的女孩在哭,便关切的上前询问。她叫刘春雨,母亲三年前因病去世,父亲又遭此矿难,她一下子成了孤儿。任长霞心疼的把小春雨揽在怀里,流着泪说:“孩子,以后我就是你妈妈。你有事只管来找我,我叫任长霞,市公安局的。”从此以后,任长霞就收养了这个苦命的孩子,不但承担了她所有的学习费用,还经常抽时间到小春雨的学校看望,给她送衣服和学习用品,小春雨也一直喊她任妈妈。登封是省会郑州的郊区,从城市到农村,因为经常接触农民,任长霞发现,目前向小春雨这样的苦命孩子还有很多,实在令人不安。她向全局民警发出倡议,开展“百名民警救助百名贫困学生”活动,使全市126名贫困生得到了救助,重新走进了课堂。这位为民排忧解难,体现了共产党亲民、爱民风范的女局长,这些典型虽然他们经历各异,事迹不同,但都以鲜明的特色,突出的个性,模范实践了党的宗旨,捍卫了鲜红的党旗。从不同角度发挥了共产党人的模范作用,代表了共产党员的先进性。鲁迅先生曾言:“历史写着中国的灵魂,指示着将来的命运”。所以中国共产党更能使我们知道党领导人民艰苦奋斗的历程,知道中国共产党革命胜利和今天的幸福来之不易,从而唤醒人民群众的忧国之心,激

起爱国之情,坚定报国之志,树立民族的主体意识。

在今后的工作学习中,只要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抓好党的历史宣传教育和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结合党员干部的思想作风工作和学习,有针对性宣传共产党人在人生道路上洒下的光辉足迹和每一段感人肺腑、可歌可泣的故事,全方位的展示他们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无私的奉献、勇于创新的精神,弘扬他们身上所体现出共产党人的博大胸怀、高尚情操和传统美德,就能以血肉丰富、生动鲜活的形象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普遍欢迎,从而受到深刻的教育和激励。

三、用党的革命风格和优良作风教育人、培养人。

“重温历史谋发展,纪念先烈育后人”。党的十八以来,总书记提出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周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奋斗目标,鼓舞人心,催人奋进。

习近平同志在西柏坡发表重要讲话,再次向全党特别是领导干部发出牢记“两个务必”的伟大号召,要求我们继续保持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革命风格。党史就是要充分发挥党的优良传统,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正解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对于每个党员干部来说,都是首要问题,这个问题不解决,工作是不可能兢兢业业的,也不可能作出什么成绩来。中央领导在强调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时指出:“古今往来,一切有志有为有识之士,都能够把握自己,以不沉醉于金钱、美色和权力为戒,而凡是沉醉于声色犬马,没有不玩物丧志的。这方面古训很多,值得重视”。在革命战争年代,入党、当干部是为了推翻旧制度,实现民族和人民解放。现在我们党处于执政地位,担负着领导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任,入党、当干部是为了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的兴旺,而决不是升官发财。在市场经济较快发展的条件下,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是一项深刻的社会变革,牢固的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才能在这场变革中经受考验,在新的

历史时期,不仅我们所处的环境和担负的责任与过去大不相同,而且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状况也发生了众多变化,一方面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素质、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不断提高,另一方面仍有一些党员干部在政治上、思想上、作风上,工作上还存在着突出问题,放松了自己的学习、修养和改造。这就告诫广大党员干部,为了保证社会的长治久安和在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践中经受锻炼外,还要自觉的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学习和实践,武装头脑,指导工作,同时要学习历史、党史,以人为镜、以事为镜,经得起执政、改革,建设和市场经济发展的考验,还要求我们广大党员干部只有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才能和广大群众同甘苦,共命运,永远不脱离群众,才能在工作中不怕困难,不畏艰险,勇往直前。

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和革命历史中形成了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廉洁奉公,勇于探索,百折不挠,英勇献身和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独立自主,艰苦奋斗等革命风格和优良作风,通过学习和宣传,给我们的工作和事业能够带来巨大的精神力量。

在历史的长河中,人类的发展史,就是人类艰苦奋斗的创业史,人类要不断追求进步,不断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就必须艰苦奋斗。艰苦奋斗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争取民族解放的过程中,特别是在共产党人的成长战斗历程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好八连精神等都是共产党人艰苦奋斗的典型。毛主席困难时带头不吃肉,周总理穿百姓睡衣,朱老总踏补丁布鞋等。伟大的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是在彰显一种精神,倡导一种作风,引领一种风气。如一届苏大会议在瑞金召开时,邓小平担任瑞金县委书记,他那条成色较好的灰咔叽裤子一穿就几年,裤脚边早已磨破了,身边工作人员觉得他穿着破裤子参加隆重的开幕典礼不雅观,执意给他买几尺布新做一条,他拒绝说,共产党人开会不是比穿新衣,而是讲究个干净整洁,裤角破点没啥关系!邓小平当年洗脸的毛巾用了

年余依然完好,而别人用了段就破了烂了,人们向他讨教诀窍,他总是这样演示窍门:你们洗脸时都是两手用力拧毛巾,毛巾的纤维容易断,我洗脸时却用两手挤开毛巾的水,毛巾的纤维不容易挤断,当然耐用啰!领导人身体力行,身教重于言教,默默的感染和教育着人民群众。在中央苏区迅速形成了“节省每个铜支援革命战争”,“每人每天节省一把米支援红军”的浓厚风气。在《世纪伟人邓小平》展览期间,有这样一个细节格外吸引眼球:邓小平逝世后,警卫秘书张宝忠走到锅炉房,想把邓小平的内衣烧掉,却被泪水蒙住了双眼,他跟随邓小平同志几十年,不知道老人家的许多内衣上竟然有这么多的破洞。伟人都有过人之处,不仅表现在建立丰功伟绩上,而且体现在保持高尚情操上。生活简单、崇俭戒奢,是小平一生的美德。今天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小康建设是一项充满艰辛和创造力的伟大事业,需要崇高的精神支撑和推动,更需要大力倡导和发扬艰苦创业等革命精神和传统。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虽短,但她是中华文明史中的一块瑰宝。其中的思想精华、典范人物、神奇故事、英明决策及历史经验教训,都是我们今天学习、继承、借鉴和发扬光大的宝贵财富和精神力量。

篇6:教育培养什么样的人?转帖

傅一河

众所周知,中国教育水平居世界三流、亚洲二流,北大清华排名在日本之后。中国百年来没得到诺贝尔奖,今年日本又有一人拿到了诺贝尔化学奖。

其实中国教育在历史上辉煌过,不远,在中华民国,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西南联大培养出来好几个诺贝尔奖得主。它的教室,有的只是一间草屋,正所谓“大学者,非大楼之谓也,乃大师之谓也”。

今年10月5日,首届四川省中学生论坛由3名成都高三学生发起,论题直指“我们教育的最大问题,就是没有把学习的权利交给学生”。学生对教育、教学、教材、教师并没有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很少有评价权,没有通过公开选举产生的自治机构、社团组织,许多学生从小学到高中再到大学,都无法行使任何实质性的自主权利。一切都是上头制定下来,强加给下面执行的,学生只有“听从”的本份。这3名学生将放弃来年高考,选择出国留学。

教育培养什么人?先说校园无文化。即使一些重点中学,财大气粗,有管乐团,有田径队,有广播站、网站、校刊。但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是做给领导看的。领导有检查时,才活动一下;领导不来,便偃旗息鼓。

有几个学生自己建立诗社,办诗歌报,学校不给经费,他们省出自己的早餐钱。一位年轻老师在讲台上心脏猝死,他们做了一期诗刊,很感人的。即使这样,班主任不支持。高考考这个吗?做诗歌做文学的人走火入魔,没有几个好下场。不久这个诗社夭折了。

每个大学有网站,许多窗口充斥着的领导的文治武功,并没有实质性的服务于学生的功能。我见过一则资料介绍国外大学的网站,每个学生都有个人终端,输密码登陆进去,可见与他有关的各级各类教育服务信息、各类官方公告与通知、学生社团的各种活动信息,还有所有教授的讲义和课件尽收眼底,不管你是经济系的,还是社会系的,教授的文本资源尽可共享;自己选课、成绩、学分及讨论,约见教授,均可在指定区域完成,学生尽收其利。

中国教育大跃进,各地猛建大学城,欠债数十亿的大学比比皆是,教授削尖脑袋做官,拿“课题”,抄袭作假;学生有“功利之心”,“功夫在诗外”,结果,文化知识集中的地方,知识无能无用,文化竟乎荒原。

2010年诺贝尔奖物理学奖,由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的俄罗斯裔科学家安德烈·海姆和康斯坦丁·诺沃肖洛夫师徒二人以石墨烯研究捧得。让人敬佩的是,海姆“忘了当天是物理学奖揭晓的日子”,记者问及当天后续日程安排,海姆的回答简单干脆:“回去工作”;而诺沃肖洛夫不愿放下手头实验。让人羡慕的是,师徒俩在教学和研究中体现出来的平等健康之学术人格,可贵的平等互利、舍得分享的学术品德。反观国内,导师是“老板”,名利双收的是“老板”,手下博士乃至博士后都是“打工仔”,分一薄羹,甚至“隐姓埋名”。学术行政化,高校衙门化,竞争手段黑社会化,这等环境与条件下,怎么得诺贝尔奖?

根子在哪儿?教育无“人”,具体言之,教育无公民:教育部不把校长当公民,校长不把教师当公民,教师不把学生当公民。公民教育的缺失,是“党化教育”的后果。教育不是把培养公民放在首要位置上,而是把“培养革命事业的接班人”放在首位,违背了教育与人才成长的规律。因为,社会需要各种人才,既包括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也包含不想参加党组织的,不想成为国家公务员的。学生都在成长中。也许今天不爱这个党,明天就爱上了,这是他选择的权利,也是政党自由平等竞争的生命力;也许他哪个党都不爱,但是他爱这个祖国,爱这个国家,爱与他父母一样的普通普通的人,有这条底线就够了。在中国广西执教的外国志愿者卢安克,不仅是本国需要的人才,也是中国需要的人才。毫无疑问,单单把教育当做培养某个政党的接班人,这个教育目标不能说全错,至少很偏颇,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上一篇:有创意的书法室广告词下一篇:cdr制作渐变类型的轮廓图基础教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