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科协历史发展研究

2024-07-25

高校科协历史发展研究(通用9篇)

篇1:高校科协历史发展研究

高校科协历史发展研究

一、中国科协的历史发展

中国科协成立于1958年9月,它的前身是1950年成立的“中华全国自然科学专门学会联合会”(简称全国科联)和“中华全国科学技术普及协会”(简称全国科普)。前者是自然科学领域的各个专门学会以团体会员的身份加入的学会联合会,负责科学技术的提高;后者是科技工作者以个人会员的身份加入的向社会公众普及科学知识的协会,负责科学技术的普及。随着全国科普的成立,其主要任务是向社会公众普及科学知识,所以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大批的科普基层组织,科普工作的开展非常顺利。综上所述,今天的中国科协是由全国科联和全国科普两部分组成的,基层组织的建设仍然是中国科协的重要任务[1]。

1977年12月-17日,中国科协在天津组织召开了由中国金属学会、中国航空学会、中国林学会、中国动物学会、中国地理学会5个全国学会的420多名科技人员参加的专题学术会议。这是“文革”后首次举办的多学科学术会议,中国科协主席周培源致开幕词指出,举办这次会议的目的是为了恢复因“十年**”被摧残的中国科学事业,继续贯彻“双百”方针,检阅学术成果,活跃学术气氛,推动各级学会积极开展学术活动。在这次会议的带动下,一批全国学会相继迅速地恢复了学术活动。1987年9月,在中国科协主席钱学森的倡导下,中国科学技术协会青年科技奖设立。1994年11月,中组部、人事部、中国科协研究决定,将“中国科学技术协会青年科技奖”更名为“中国青年科技奖”[1]。

二、高校科协的历史发展及现状

高等院校是我国科技和创新最发达的地方,是科技工作者的摇篮。因此,高校科协在高校科学研究与普及工作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高校还是培养科技工作者的基地。建立高校科协组织最重要的问题就是,明确高校科协的职能和任务,这也是开展高校科协工作的前提,是所有问题中最重要的问题。如果解决不了这个问题,高校就没有建立科协组织的内在动力,建立高校科协组织就缺少根据,即便建立起来了也无法着手工作、发挥作用。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我国在高等教育方面进行改革和大力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果和突破。所以对高校科协的历史发展做研究是很有必要的。

从职能方面来讲,高校科协的职能主要有有六个方面,这主要是从各地高校 的实践总结和近年来的调研中总结出来的,分别是:一是开展跨院系、跨学科的学术交流,促进各个学科之间的交流和融合;二是对社会大众进行科普工作,尤其是青少年;三是积极服务挂靠高校的学会和其他科技组织,指导或协助指导大学生科协、研究生科协、老教师科协工作,办好相关学术期刊;四是积极举荐人才,评选表彰优秀科技人才;五是组织大学生、研究生开展课外科技活动;六是培育高校师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开展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教育。高校科协的建设,包括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文化建设,但组织建设是基础,而高校科协的组织设置问题,又是高校科协组织建设的核心问题。高校科协还有这样一些特点:组织的松散性:高校科协与成员之间不存在行政上下级关系,成员志愿加入,当然也有退出的自由。成员不受任何强制约束,自愿参加所有组织的活动。联系的广泛性:各高校科协之间以及高校科协与广大学会之间具有广泛的联系,相互之间可以合作、联合开展各种学术交流和科技活动。决策的广泛性:科协的工作方式是会员或理事在和谐、融洽和灵活的氛围下民主协商。活动的内容主要依据章程,围绕学校中心工作,结合广大会员和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制定计划、组织实施。

早在20世纪80年代,时任中国科协主席的钱学森先生就倡导大专院校建立科协组织。近30年来,中国科协为发挥高校人才优势和科技群团优势,积极推动高校科协组织的建设与发展工作。许多高校科协组织在搭建学术交流的平台、开展高水平科技创新和科普活动、调动广大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建设科技工作者之家等方面发挥了较好的作用,显示了科技群众团体在高校中的活力。

有调查显示,在20世纪80年代有51所高校成立了科协组织,虽然数量较少,只占总数的18.6%,但是这些学校是高校科协组织建设的先行者和探索者,他们率先在我国教育界成立了科技工作者自己的科协组织,并且在学术交流、科技普及、保障科技工作者权益等方面做出许多工作。其次是20世纪90年代成立高校科协组织67所学校,占总数的24.5%。他们是高校科协组织建设的积极响应者,使高校科协组织的影响进一步增强,工作内容范围也逐步扩大。需要说明的是,这一时期成立的高校科协组织的数量要比调查显示得多,因为在我国高校体制改革过程中,有相当数量的高校进行了合并和重组,随着高校数量的减少,必然导致高校科协组织的数量减少。调查还发现,占总数50%的高校科协组织是在近7年之间建立起来。说明进入21世纪后高校科协组织建设出现了新的高潮,在建设和谐社会和创新型国家的总目标激励下,有建设科技工作者群众组织的内

在要求。

以综合类和理工类大学为主的本科层次的地方高校已建立了较为成熟的科协组织。高校领导对科协组织建设的认可度与支持度达60%,学校最高领导层担当高校科协主席达76%,教师与学生对高校科协组织评价的认可度分别高达79%和69%;高校科协组织的主要经费来源是学校的拨款;加入高校科协组织的师生人数比较少,但是高校科协代表大会进展较为顺利;虽然各个高校科协之间经常举办学科交流活动,但他们忽略了学生群体,因为他们的主要服务对象是老师;总的来看,高校科协的潜在科协资源还有待进一步挖掘,要多举办一些对大众的科普活动。目前高校科协普遍存在的问题有:高校科协组织建设缺乏动力,发展缓慢;缺乏主体,凝聚力弱;基础薄弱,工作人员少;缺乏资源,持续发展后劲不足;缺乏制度建设,难以发挥作用。因此,我们应该做到:高校科协应该为大学教师和大学生之间搭建开展科技普及与传播的工作平台;改变自上而下被动开展科技普及与传播工作的工作模式,积极开展各项活动;各高校科协组织之间要加强经验交流[2]。

三、高校科协的未来发展方向

就现在来看,扁平化、柔性化、多极化、虚拟化和网络化是未来各类组织的发展模式所具有的特点,这些特点同样适用于未来的高校科协组织。高校科协应该积极开展群体科技创新和普及活动,所以高校科协的未来发展是与目前的通讯手段离不开的,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高校科协的价值。要注意高校科协的工作定位,它是教学科研工作的补充部分,所以在开展高校科研工作时不能影响教学科研工作,要清楚这两者之间的关系。高校科研在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中发挥了关键的作用。其次,高校科研工作者应该借助发达的信息化平台,这样可以使得科普工作更为顺利便捷。最后,要大力发展各个高校科协组织之间的学术交流活动,各个高校科协组织之间应该多交流,共同探索协同创新的发展模式。高校科协联合会作为高校科协的上级组织,通过引导高校科协之间加强联系和交流,整合各高校信息平台,建立跨地域合作与交流,甚至建立全国高校科协信息联盟[3]。

现如今,科技发展突飞猛进,科技和人才的水平已经成为评判各个国家实力的标准,竞争也越来越激烈,所以高校科协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因素是创新和科技发展,文化发展的关键因素又是增强综合国力的决定性因素。进入新世纪以来,要顺利完成我国“十五”规划,面对加入世贸组织后的众多挑战,继续推进现代化的建设,这些都离不开科技进步和创新。积极发展科技

进步和创新,是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必然要求,也是维护和实现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高校科协组织是实现科技进步的重要力量,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主要代表,是实现科教兴国战略的主力军。总之,高校科协作为“科技工作者之家”,更是学术交流的主要场所,是实现科普工作的有力工具。高校科研正在成为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中坚力量,必然要积极发展科技进步和创新。

参考文献

[1] 李森, 关于加强高校科协工作的思考[J].科协论坛, 2014: 43-47 [2] 孙诚, 我国高校科协组织建设与发展的调查研究[J].大学:学术 版,2009(10):37-48 [3] 屈新运, 高校科协组织建设与工作创新[J].科协论坛, 2014:56-58

篇2:高校科协历史发展研究

与时俱进,优化高校科协发展机制

——记北航开创高校科协新局面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科学技术协会(简称北航科协)成立于1988年,成立较早、组织健全,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党委和行政领导支持下做了大量的工作,是校党委和行政领导联系教师、科技工作者、学生的桥梁和纽带,是发展北航教育与科技事业的重要力量,在中国科协有较大的影响。北航科协自成立以来,一直受到学校党委和行政领导的关心和支持,在工作中努力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围绕学校工作的大政方针,依靠全校师生员工和广大学生,坚持以创新求发展,为实现把学校建成“国内一流、国际知名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战略目标而添砖加瓦。

正确定好科协位置,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

科协工作是国家整个科技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党的群众工作在科技战线上的一个具体运用。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科协在经济和社会活动中的地位、作用也越来越重要。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党委及行政领导一直都非常重视学校科协的工作,尤其是如何依据学校情况,定好科协的位置,是非常重要的。近几年,在学校的改革工作中,北航校领导给予科协工作大力的支持,首先从编制到办公用房都给予了充分保证。学校创造了如此好的条件,科协工作人员更加不断更新观念、不等不靠,做好本职工作。

近年来,北航科协配合各学会、协会、编辑部及老科协做了大量的工作。每年年终,都会组织挂靠在学校的学会、协会、编辑部的领导及有关人员,对全年的工作进行总结,研讨下一年工作的开展。每次主管校领导必到会听取挂靠学会、协会、编辑部的意见。目前,挂靠在北航的学会、协会、编辑部近30个,这些年来,除了完成日常管理工作外,他们还完成了学会的办事机构的人事制度改革,和定岗定编专职招聘任务,经过协调,解决了挂靠学会、协会、编辑部人员的岗位津贴问题。在学会、协会、编辑部行政管理上,初步形成了一套北航的管理模式,使挂靠学会在一个愉快轻松的环境中得到发展、壮大。

作为科协,在工作中,北航科协一直诚守“任务有限,服务无限”的原则,凡是有利于扩大学校的影响力、有利于学校建设和发展、有利于学校广大师生员工的利益的工作,他们都努力去做,在深入的工作中,充分发挥好桥梁纽带作用。

围绕学校培养人才的中心工作,积极发挥科普主力军作用

21世纪是人才竞争的时代,围绕这个大中心,多年来,北航科协依照校领导的指示,与团委合作努力打造北航“冯如杯”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活动的精品品牌,对人才的培养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也对学生参加全国“挑战杯”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因此,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成为连续9届获得了“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优胜杯,是全国惟一9次捧杯的高校。

多年来,北航科协经常举办学生科技论文交流活动,并组织参加了各类演讲比赛。使广大学生从自我参与的活动中和听名家教授的报告中受益匪浅,为学生将来步入社会、做人、做事给予科学的启迪。

校领导一直重视青年科技人才的发展和培养,努力创造青年科技人才脱颖而出的机会,这是北航科协这几年来工作的重点。他们抓住每一次举荐人才的机会,为优秀青年脱颖而出创造条件。

北京市科协为促进跨世纪人才成长,每两年举办一届“青年优秀科技论文”和“茅以升北京青年科技奖”的评选活动、两年推荐一次“中国青年科技奖”的人选的评选活动、一年一次的“北京优秀青年工程师”评选等活动,北航科协都会积极参加这些活动,不仅在优秀论文的评选工作中取得骄人的成绩,而且还推出了“中国青年科技奖”和“茅以升北京青年科技奖”获得者、北京市优秀青年工程师标兵(十佳)获得者以及中国航空学会青年科技奖获得者,这些活动的开展,大大提高了北航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机会,扩大了学校知名度,也为学校储备了大量科技后备人才。

配合北京市科协,搞好“科技周”、“学术月”等项活动

北航科协是市科协的基层组织。多年来,他们积极配合北京市科协,在“科技周”的活动中,努力开展好各类活动,配合“学术月”,召开了学术报告会。每年,他们都将学校教师中的一些可以推广的课题汇编成册,报到市科协,成为“金桥工程”的推广项目。“科技周”、“学术月”、“金桥工程”,都是北京市科协的精品活动,这些活动的社会影响也一年比一年大,在这些活动中,他们努力发挥北航科协的作用,使北航科协不仅仅成为传播知识的阵地,而且也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阵地。他们先后4次被北京市科协授予“活动组织工作奖”、两次被市科委、市科协、市人事局评为“北京市科普先进集体”。

几年来,北航科协配合北京市提出的卫生、科技、文化“三下乡”的要求,积极组织学生参加“三下乡”活动。在这几年的活动中,不仅培养了学生认识社会的能力,同时,在这项活动中,也为边远山区的中、小学生普及了航空航天知识,他们也在这项活动中被评为“三下乡”先进集体。

北航科协在党委及行政领导的关心指导下,在全校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各挂靠学会、协会、编辑部的鼎力帮助下,结合学校工作总体思路积极开展各项工作,发扬自身特点,顺利完成了不同阶段的预定目标,并取得了良好的成绩。今后,北航科协将牢牢抓住学校给与的这个大好机遇,与时俱进,努力开创北航科协工作的新局面。

(刘焕丽 杨雨帆)

第七届大学生科技文化节开幕式圆满结束

作 者:校学生科协

日 期:2009-11-27

11月25日下午,大学生活动中心小剧场座无虚席,以“创新创业 科技领航”为主题的第七届大学生科技文化节在国歌声中拉开帷幕。副校长程建军出席并作开幕式致辞。教务处、科技处、学工处、校团委相关领导及各院师生代表、兄弟院校学生代表们均参加了此次开幕式。

本届科技文化节开幕式由校团委副书记张明菊主持。期间,副校长程建军对其顺利召开表示热烈祝贺。他充分肯定了我校学生科协在拓宽学生视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营造良好的校园科技文化氛围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同时肯定了我校学生科协自成立以来引领我校同学在省级、国家级学科竞赛中取得的骄人成绩。从党和国家的发展与繁荣的角度,程校长强调了校园科技文化创新对于我们党、国家和学校科技建设的重要性,并提出了三点殷切的期望:

一、各学院、各职能部门要高度重视、认真研讨,建立科技创新的长效机制;

二、各级团学组织要积极参与、形成品牌和特色;

三、广大同学要学以致用,积极投身科技创新实践,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南京工业大学科协主席姜辰同学作为兄弟院校代表发言,表示了继续兄弟院校之间交流与合作的诚恳希望。现任校学生科协主席张峰彬同学在会上作了本届科技文化节的筹备工作报告。随后,团委副书记左同宇宣布了获得2009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挑战杯”创新奖获奖名单并与程校长及出席的职能部门领导为获奖同学颁发了荣誉证书。

开幕式结束后,程建军副校长等与会领导在校科协筹备委员会成员的陪同下参观了各项科技展演,并给予了高度评价。化学趣味实验中的银镜反应、保密文件的书写展示了化学的神奇魔力。在物理制作中的自制电动小船,现代“欹器”,自动给水器都是通过各种物理原理设计、组装而对废弃物品的再利用做成的,这些制作体现了对节约资源的保护环境的观点,且实用性很强。天气大转盘知识问答、魔方组合、纸飞机比赛和水中夹弹珠等趣味科技“游园会”活动使得广大师生亲身参与其中,感受科技文化。

篇3:地方高校科协建设与发展现状思考

80年代初期, 第三届中国科协主席钱学森先生给出了“高校科协发展是一个方向, 凡具备条件的地方都应建立高校科协”的命题后, 高等院校成为了科技工作者最密集的场所, 也是学术思想最聚集的地方。高校科协是高校科技工作者的群众组织, 是党委联系科技工作者的有力桥梁和纽带, 也是推动高校科技工作和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非常重要的力量。在21世纪科学技术为经济主导飞速发展的今天, 新的形势需要进一步提高对高校科协工作的重要性的认识, 从而进一步凝聚广大高校科技工作者的智慧和力量, 激发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创造活力和科研热情, 从而实现科教兴国的战略目标。

2008年以来, 江西省科协以加强科协能力建设为基础, 以搭建平台共建共享为抓手, 以提高服务水平和质量为要求, 推动科协事业的创新与发展, 努力把科协组织建设成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符合科技团体发展规律、对科技工作者具有较强凝聚力、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科技工作者之家”, 加强了地方普通高校科协组织建设和业务工作的指导, 较好地推动了我省高校科协组织的建设和发展。但是这其中不得不面对的现实问题也日益显现。笔者以南昌大学为例, 提出对地方高校科协建设与发展的现状的一些体会和思考。

1 江西省高校及科协建设与发展现状

1.1 江西省高校科协组织建设现状

全省共有普通高等学校、独立学院和成人高等学校96所, 其中普通高等学校86所 (含独立学院13所) 、成人高等学校10所 (其中1所停办, 待撤销) 。各类高等教育在学人数总规模102.14万人, 在校本专科生达82.86万人, 研究生2.38万人。全省普通高校专任教师总数约5万人, 副高职称以上人员1.83万人。截止目前, 共有8所院校建立了科协组织。

1.2 江西高校科协的主要工作

目前, 在省科协的领导下, 江西省高校科协的主要工作有:开展各类学术交流活动, 促进高校学科建设;开展科学普及活动, 推动全民科学素质的提高;开展科技服务咨询活动, 促进地方经济发展;联系校内各省级学会、协会、研究会及广大教学科研工作者、在校学生, 为广大师生服务。目前, 高校科协工作形式比较单一, 多是学术活动的登记管理。

1.3 江西高校科协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 江西省高校科协的发展规模还处于初级阶段, 科协的综合实力、组织能力、会员数量、运行模式等方面还远远达不到要求, 难以满足新时期科协工作切实履行“三服务一加强” (国家科协的工作职能) , 实现“一个转变, 四个推进” (省科协的工作目标, 即:科协工作由注重组织具体活动向搭建社会化服务平台转变;推进科技与经济相结合, 科技工作者开展技术创新和参与决策咨询的水平与能力不断提高;推进科学技术的繁荣与发展, 学术创新能力与成效显著提高, 学会改革取得重要进展;推进科学技术的普及与推广, 完成《科学素质纲要》赋予科协组织的各项任务, 初步把科协组织建设成为科普资源开发中心、集散中心和服务中心;推进科技人才的成长, 具有科协自身特色的科技人才服务体系基本形成) 。问题主要表现在:

1.3.1 编制人员缺乏

高校作为以教学科研为主的事业单位, 其编制受到控制, 已成为高校科协组织建设的主要问题。如南昌大学科协是挂靠在校科技处之下, 设有一名专职、无级别科协秘书, 无独立机构、无执行委员会, 人力和物力有限, 组织内长期没有工作规划, 没有工作目标, 工作开展完全处于被动状态。

1.3.2 工作经费没有保障

大部分高校科协没有专项经费计划, 多在科技处的有限经费中支取, 经费不足导致了各项活动不能正常开展。

1.3.3 机制不够规范

作为校党政领导联系广大师生和学术机构的群众性团体, 高校科协在高校中无法享有应有的待遇和地位, 组织人事制度、会员制度、资产管理制度、联络制度和评价奖励制度等都不健全甚至没有, 管理不规范, 不能有效发挥其桥梁和纽带作用, 逐渐远离广大师生和学术机构等主体, 无法让高校更好地为社会发展、经济发展作出贡献。

1.3.4 师生对科协活动参与度不高

受考核评价机制和会员意识不够的影响, 高校普遍存在“重科研, 轻科普”、“重理论, 轻实践”的现象, 广大师生对科协活动参与度不高, 对接地方发展经济活动不够,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公众科学素养的提高与科学技术的发展同步。

2 地方高校科协建设与发展现状成因

2.1 高校科协组织建设缺乏政策支撑

经调查, 目前全国大部分地区的高校科协组织建设均由科协组织指导, 没有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配合和支持, 高校科协组织很难发展壮大。

2.2 高校中已经成立高校科协的院校数目占高校总数比例较小

2007年, 高校科研调研学校总数为1908所, 有效调研为1665所, 其中只有16.5%的高校建立了科协组织。现在大约超过了20%, 但是这个比例还是比较低。

2.3 高校对于高校科协的支持力度不够

具体表现为全国各高校科协普遍都没有独立建制、无独立办公场所、无独立办公经费预算, 三有单位 (有独立建制、有独立办公场所、有独立办公经费预算) 的高校科协为数不多, 正处级编制的高校科协单位更是少之又少。一般情况下, 高校科协都是挂靠在科研管理部门, 负责科协工作的主管人员同时还要兼顾部分科研管理部门的工作。科协工作不被重视, 科协地位被边缘化。这种兼职人员管理科协的建制带来的严重后果就是科协工作人员工作积极性不高, 对于科协工作的任务疲于应付, 工作任务完成的质量和结果都不能达到理想的高度, 给高校科协工作开展带来了很大的局限性, 工作的延展性也受到了很大的限制。而且, 大多数的高校科协都没有独立行政运行预算, 都是从科研管理部门的办公管理经费中应付。预算经费的严重不足导致科协工作的开展受到了极大的限制, 大多数的高校科协都仅能维持日常工作。

2.4 部分主管部门和领导对高校科协的职能认识不足

部分主管部门和领导对于高校科协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认识不足, 仅把高校科协看成学术交流活动的管理部门和学会的挂靠单位, 忽视了高校科协作为高校广大科技工作者独立团体的义务和作用, 从而造成了高校科协负责部门的能力弱小, 能够开展的工作也非常有限。

2.5 高校科协的管理机制不健全、民主管理不够规范

高校科协作为高校党委领导下的科技工作者的群众团体, 应该积极发展桥梁纽带作用。但是目前, 大多数高校科协的规章制度不够完善, 不能完全准确的代表和反映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心声。同时由于民主管理不规范, 民主难以真正的实施, 因此高校科协并没有进入科技工作者的主线和受到广大科技工作者的重视, 而是游离于高校科技工作者边缘, 单单承载了挂靠的现状。

3 地方高校科协建设与发展现状改善的思考

“十二五”期间, 江西省科协将“以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建立科协组织为重点, 多种方式推进院校科协组织发展”。为进一步加快高校科协的发展, 充分发挥高校科协的作用, 笔者提出如下建议:

3.1 进一步加强高校科协与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联系, 尽快出台推动高校科协组织建设的相关文件

加大高校科协工作的宣传力度, 借助社会舆论促进各级党委、政府、高校等有关部门领导对高校科协组织建设与发展的重视和扶持力度, 从行政层面为高校科协的组织建设提供条件。

3.2 进一步加强高校科协的组织建设, 健全高校科协组织建设长效机制

地方高校科协应加强与教育部的合作、沟通, 明确高校科协的职能、作用和地位, 要求将组织结构、人员编制、经费预算、目标任务等纳入高校年度计划、中长期发展规划中, 建立健全包括高校科技工作要求在内的科学、规范的考核评价体系, 共同推动高校科协组织建设和发展。

3.3 进一步致力于搭建校政、校企合作交流平台

当前, 国家正大力实施高校科普创新能力提升计划, 积极实施协同创新平台建设。高校科协要充分利用高校已有的资源和基础, 汇聚社会广泛力量和多方资源, 大力推进与其他高校、科研院所、行业、企业、地方政府以及国际社会的深度融合。积极推动和吸引高端科技人才深入基层、服务地方, 促进产学研结合, 为科技人才服务能力的提升。

高校科协应在省市科协的组织下, 加强高校科协与企业科协、地市科协的横向联系与沟通, 让产学研各领域的科技工作者走到一起来, 围绕企业创新主体发展的需求、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需求开展科技服务工作, 加快高校科协融入地方社会经济文化的步伐。

3.4 进一步完善高校师生考核评价体系

将横向科技活动的时间、经费量、成果转化效果和科普工作量纳入到对副高以上的教师、科研工作者的教学科研考核中, 将在社会中实践课时和科普的效果纳入到学生的本科、研究生学习考核中, 较好实现教学、科研与科普工作的有机结合, 发挥广大师生理论知识丰富的优势, 推动广大师生走向社会, 接近实践一线, 全方位地提高科普水平。

摘要:本文针对地方高校科协建设与发展的现状, 讨论分析其成因, 并以南昌大学为例提出几点思考和政策建议, 以待提升地方高校科协对于广大科技工作者的作用, 从而达到推动高校科技工作和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目的。

关键词:高校科协,多种方式,组织发展

参考文献

[1]何国祥, 刘薇.高校为什么要建科协组织[J].科协研究, 2012, (02) :33-40.

[2]教育部.2007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N].中国教育报, 2008-05-05.

[3]安凯春.学会改革与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农学通报, 2005, 21 (07) :451-452.

篇4:高校科协历史发展研究

关键字:声乐教育;理论研究;实践教学

一八七九年中国杭州的求是书院(浙江大學前身)开设了音乐选修课,一九二二年,在中国北京,有着悠久历史的北京大学率先筹划建立了音乐研究所,继而清华、燕大、上海交大、华北大学、辅仁大学等老牌高等教育学府对音乐教学都加倍重视,新中国成立后,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起,中国普通高校音乐教育应该说开始进入真正意义上的起步阶段。但由于历史的原因,到了六十年代后,中国普通高校的音乐教育事业起起落落,几经波折。一直到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中国普通高校的音乐教育事业得以重新发展。从八十年代到今天,国家相关部门不断的出台鼓励、扶持、保障性政策,促进和保障了中国普通高校音乐教育的健康发展,学科门类、课程设置、教学教法等等都得以丰富和完善,有关声乐教学实践课程的设置也越来越成熟。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社会经济、文化、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全社会对艺术素质教育的普遍惹是提高,在广大各层次声乐教育工作者的努力下,声乐教学有了长足的进步,的声乐的学习也变得普遍,中国普通高校音声乐教学有了质的提高。教学成果、学术研究、理论专著和科研成果丰硕。从二十世纪初年至今,不仅中国普通高校的声乐本科教育发展迅速,众多中国普通高校开始招收声乐方向的硕士研究生,更加增强了中国声乐教育师资教学实力与科研能力,这为中国普通高校声乐教师的声乐教学实践与理论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声乐艺术的实践活动也呈现出繁荣发展的态势,在这种状况下,作为声乐教育工作者应该正视目前中国声乐教学所存在种种现实问题,普通高校声乐教育的发展还相对不太平衡,专业课教育相对成熟,而声乐选修课程体系还不完善,声乐教育在园歌文化建设也没有充分发挥出作用,大学生对声乐艺术认识还不够系统,面对不同层次和格调的音乐作品的选择缺乏引导性的选择和把握。优秀的声乐实践经验也没有得到充分的推广与普及,这些现象证明中国声乐教育任然需要进一步的深入研究、总结、归纳,逐步形成科学的中国普通高校声乐教学理论实践课程体系。由此得出,客观准确的了解当下中国普通高校的声乐教育教学发展的现状以及规律,准确、深入的掌握声乐教学课程体系的真实状况、深入的分析声乐教学课程体系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阶段性的总结中国普通高校的声乐教学实践的成功案例和现实可行的经验,深入研究中国普通高校声乐教学的发展规律,因地制宜灵活的探索和制定教学计划、培养目标、课程建设以及教学模式等

在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声乐教育推广和发展遇到的阻碍,是包括声乐教学自身的内在因素在内的诸多社会因素造成,再加上中国普通高校音乐艺术学科门类建立相对比较晚,所以问题的存在是必然的,我们应该以积极的态度来面对。首先,社会对中国普通高校声乐教学存在价值和现实意义缺乏正确的认识,这导致了声乐课程在整个艺术教育课程体系和中国普通高等教育体系中所处的地位不高。在表中所列的音乐教育成绩比较突出的六所高校所开设的47门音乐选修课程中,与声乐有关的课程仅仅占所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开设音乐艺术课程总量的不到百分之十七,声乐演唱实践的课程也仅占所国普通高等学校开设音乐艺术课程总量的百分之十左右。其次,中国普通高校声乐教学课程的教学内容的设置及教材不够规范,这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它影响到教学效果和教学目标。关于声乐课程的设置,虽然多数体现了声乐知识的综合性、关联性,可是这些声乐课程对于不同基础包括非专业的大学生来讲,都缺乏可行性的实验论证。这不利于提升当代大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中国普通高等学校的声乐教育几乎都是在选用专业艺术类院校以及师范院校的声乐教程设置及各类声乐艺术考级教程等当做参考教材,普通高等学校声乐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也常常采用自主编辑的声乐教材,但教材不规范,知识点堆砌,缺乏合理性,应当紧密结合教育知识,注重知识的延续性和合理的逻辑性。在这些声乐课程设置和自编声乐教材中,几乎没有能够紧密联系中国普通高校声乐课科学合理的声乐教程和声乐教材。中国普通高校声乐教学课适用的声乐教程设置和声乐教材编辑,以其它学科的教材和课程设置相比还相差甚远,这成为中国普通高校声乐教育当下最迫切的问题。中国普通高校声乐教育的教学课程的理论研究还停留在比较低的水平。这与声乐中国普通高等学校的艺术教学实践活动有着深刻的关系,中国普通高校声乐教学实践的现实状况又直接影响到了其声乐教学理论研究的有效开展,一个学科的理论研究的水平势必直接反映着出其教学实践行为的真实水平,中国普通高等学校的声乐艺术教学方面的实践反映出其理论研究水平从笔者对该学科学术成果的梳理得到了证实。

故而,身为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声乐艺术学科的教育工作者,在高等学校艺术教育蓬勃发展的时代机遇之下,应该树立一份责任感和使命感,认真分析研究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声乐艺术教学发展的现实基础与存在优势,科学合理的研究和面对现实存在的问题和矛盾,通过声乐实践教学,逐步有序的进行声乐实践教学理论的探索,才能为中普通高校声乐艺术教育水平的整体提升贡献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岳雷.试论社会音乐选秀现象对普通高校声乐教育的影响.《音乐创作 》.2011/06

篇5:高校科协历史发展研究

国际上对于科普事业的共识,对我国科普产业的形成和发展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在国内,政府领导、专家学者、科普工作者就科普产业发展的理论和实践展开深入的探讨。

早在2003年,中共安徽省委、省政府就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科协工作、发挥科协作用的决定》的皖发〔2003〕17号文件。该决定指出,“重视和支持发展科普产业、科技咨询产业。努力营造政策环境,支持鼓励包括民间资本在内的各类资本进入,积极培育引导产业形成。要对科普产业和科技咨询产业实行税收优惠。经认定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的科普基地和科普活动,由税务部门凭相关证明办理税收优惠政策。支持科协开展对科普企业及科普产品的认定工作。其中,符合高新技术企业及产品条件的,有关部门应及时予以认定,享受相关优惠政策。要支持省科协尽快组建科普产品研究发展中心,其科普产品研究开发项目应纳入省计委、省科技厅的项目计划。积极扶持科普企业创立知名品牌,做大做强。鼓励有条件的市在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内设立科普产业园区,形成科普产业集群”。这是我国第一个省级党委、政府文件中明确提出发展科普产业,并比照高新技术产业给予科普产业发展以相应的税收、资金等政策扶持的政策文件。

篇6:成立高校科协流程11

一、成立的基本条件

1.承认《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章程》; 2.有规范的组织领导和办事机构; 3.有固定的办公场所;

4.有与其业务活动相适应的专兼职工作人员; 5.有稳定的活动经费来源。

二、筹备成立程序

1.向苏州市科协提交筹备成立请示(请示由拟成立单位代办,内容包括:成立理由、工作内容、会员发展结构、筹备组成员基本情况等); 2.向苏州市科协提交以下文件:

(1)学校(科研院所)简介;

(2)高校科协章程(草案);

(3)拟任科协负责人的基本情况;

(4)拟任科协委员会成员名册(一般由主席、副主席、秘书长、副秘书长、委员组成,名册内容包括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技术职称、工作单位、职务、联系电话等);

(5)已联络的会员名册(包括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技术职称、工作单位、职务、联系电话等)。

3.苏州市科协主席办公会对拟筹备成立的高校科协材料进行审核,对符合条件的,同意筹备成立;

篇7:中国高校电子商务专业发展历史

中国电子商务专业教育可以追溯到1998年,几乎与美国卡耐基梅隆大学开办电子商务专业同期开始。其发展历程经历了尝试期、规范期和蓬勃发展期三个阶段。

尝试期

中国早期的电子商务专业教育伴随着一批电子商务专业学者的不断研究,通过在各校以公共选修、专业选修课的形式开设相关课程,也有少数学校在本科高年级开设电子商务方向或电子商务班(以至开设电子商务研究生方向)等。即有几家高校从相关专业的三年级或四年级学生中转出一批学生进入电子商务专业方向学习,即所谓的“2+2”(西安交通大学从1998级经济管理类本科生中选拔培养电子商务方向本科生“2+2”)和“3+1”(汕头大学在第4年级培养电子商务方向本科生“3+1”)培养模式。

规范期

为适应市场需求,使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培养规范化、规模化,中国国家教育部高教司于2000年底和2001年初分两批批准了:

南京审计学院、华中师范大学、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云南大学、厦门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华侨大学、广西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南京理工大学、浙江大学等13所普通高等学校试办电子商务本科专业。

发展期

中国国家教育部高教司从2002年来又批准了第三批开设电子商务本科专业的院校,包括石油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央财经大学等83所院校;第四批又新增了北京联合大学、北京信息工程学院、北京师范大学、北京物资学院、天津商学院等58所院校。

到2010年教育部共批准339所本科学校和800多所专科学校开设电子商务本科专业。到2010年不完全统计在管理学、经济学、工学、法学等大类下自主开设电子商务专业研究生硕士和博士培养点的单位在几十到一百左右。

在大力发展电子商务本科专业的同时,我国也开展了电子商务专业研究生阶段的培养过程。2003年教育部允许有条件的高等学校招收电子商务方向的硕士和博士研究生,这也标志着电子商务教育在国内已经进入了高质量的发展阶段。目前,一些国家“211工程”建设的学校中在经济、管理或计算机学科下招收商务方向的硕士(以及MBA的电子商务方向)和博士研究生。如西安交通大学等已于2003年春开始,在国家教育部许可的前提下自主在应用经济学和管理科学与工程两个一级学科下分别设置了电子商务硕士和博士二级专业学科。

注:本科属于目录外专业;研究生属于自主设置

篇8:加强高校科协组织建设的思考

关键词 高校 科协 组织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4 文献标识码:A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调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高校是科技工作者汇集之地,也是开展基础研究、推动原始创新的重要阵地,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过程中承担着义不容辞的责任。高校科协作为国家发展科技事业的社会力量,如何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美丽中国梦作出应有贡献,是当前亟需探讨的课题。

1 成立高校科协的现实意义

习近平同志在中国科协“八大”的讲话中强调:哪里有科技工作者,科协工作就要做到哪里;哪里科技工作者密集,科协组织就要建到哪里。在高校建立科协组织,有助于科技工作者开展跨学科学术交流、推动学科交叉融合,有助于科技工作者加强横向联系、探寻合作机会,对于发现、培养和举荐创新人才,准确反映科技工作者的意见和建议,维护科技工作者的合法权益,激发科技工作者的创新热情和创造活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 高校科协发展面临的问题

截至2012年4月,全国普通高校(不含独立学院)共计2138所。据不完全统计,有近两成的高校成立了科协,数量相对较少。同时,除了少数高校科协开展工作比较到位外,多数高校科协并没有履行好应尽的职责,在学校的地位也是可有可无。究其原因,在于当前高校科协组织建设中存在着制约因素:一是高校科协自身因素,表现为职责不明确,工作能力不足,民主办会不规范;二是高校科协外部环境因素,表现为编制人员缺乏,经费保障有限,制度建设不完善等。这些制约因素,严重阻碍了高校科协作用的发挥,并影响到未建高校对科协组织的筹建。

3 加强高校科协组织建设的对策建议

3.1 规范成立程序

针对地方高校科协发展比较缓慢的问题,为了促进有条件的高校尽快成立科协,建议中国科协研究制定指导高校科协工作的文件,并设立专门机构,指导高校科协的工作。下一步,高校成立科协,应创新方式,规范程序,原则上需经学校批准,并报省科协审核备案,逐步形成在各高校党委领导下,校行政组织支持下,省科协和教育厅进行业务指导,高校科协联合协作的高校科协工作体系,全面提升高校科协组织建设工作水平。

3.2 加强组织领导

高校党委、行政要从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高度,将科协工作纳入学校改革发展全局,贯穿科技工作的全过程,实现科协工作与学校各项事业发展的良性互动。要建立专职与兼职相结合的科协工作队伍,努力为科协工作开展提供必要的物力和财力支持。科协办公地点可与工会、科技处等部门合署办公。要通过强化对高校科协组织的领导,加强对高校科协组织建设的考核监督,深入开展调查研究,不断创新高校科协工作,建立高校科协组织的目标考核评比奖励机制等举措,建立健全高校科协组织建设的长效机制,推动高校科协事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3.3 明确工作定位

高校科协是学术性群众团体,是大学、学院非社团法人的内设机构。高校科协要明晰自身定位,在职能界定方面,要与工会、团委等群团组织区分开来;在工作方式和工作重点方面,要与学生处、科技处等行政部门有所不同,形成优势互补、协同互动的工作格局。高校科协要履行好“三服务一加强”职能,拓展工作内涵,凝练工作特色,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真正将科协建成“科技工作者之家”。

3.4 实行会员制度

实行会员制度是科技社团的共性。高校科协要以中国科协章程为指导,逐步实行会员制度。高校科协的权力来自科协会员大会,要明确会员的权利和义务,定期向会员征集意见和建议,及时解决会员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并自觉接受会员的监督。

3.5 创新工作机制

3.5.1 繁荣学术交流

组织开展学术交流活动是为会员服务的重要内容,也是学术发展的内在追求。高校科协联系广泛,智力密集,在促进跨院系、跨学科的学术交流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高校科协要努力促进交叉学科之间的科研交流与合作,拓宽教师的学术视野,特别是要关心青年教师的成长,关注他们的学术需求,促进学术交叉融合,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

3.5.2 开展科普工作

科技创新离不开肥沃的土壤和良好的氛围。面向公众开展科普,提高公众科学素质,是高校科协重要的社会职能,也是高校科协服务社会的重要内容。高校拥有雄厚的师资队伍、先进的实验设施,具有传播科学知识的独特优势。高校科协要充分利用这一优势,配合省市科协和有关单位,组织专家为领导干部、中小学生、市民进行不同层次的科普知识讲座。采用多种形式在本校学生中开展科普活动,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

3.5.3 弘扬创新文化

加强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是促进我国科教事业健康发展、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内在要求,是培养造就优秀创新人才、加快建设人才强国的关键举措,也是培育创新文化、加快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承担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引领良好的社会风尚,其中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开展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这是高校科协的重要任务。高校科协要紧紧围绕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科技工作者保持职业尊严,抵制学术不端行为,宣扬科学道德和科学精神,推进学术研究的健康发展。

3.5.4 服务企业发展

高校科协要推进校际校地校企之间的协同创新与合作,促进产学研用结合。鼓励科技工作者积极调研、充分论证,结合经济社会发展、企业需要选准课题,开展科技攻关,提供各种技术服务,协助建立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构建科研成果的共享平台。组织理论素养高、实践经验丰富、科研能力突出的教师到企业兼任技术顾问,为企业献计献策,攻克技术难关,为企业发展发挥积极作用。在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中,组织校系两级重点对接实践队,由专业教师带队赴企业开展对接科技服务。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实训设备和师资力量,积极为企业举办短期岗位技术培训班,举办继续教育班,多渠道开展企业培训。

注:本文是山东省软科学项目“高校科协组织建设与服务企业模式创新研究”成果之一(编号:2012RKC25001)

参考文献

[1] 卢燕.浅谈高校科协开展工作新思路[J].科协论坛,2009(9).

篇9:高校科协历史发展研究

黑龙江省科协机关各部室和所属各事业单位紧密结合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黑龙江省委十届十八次全会和省科协七大三个会议精神,紧密结合“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三型科协组织建设,紧密结合“创业、创新、创优”活动,以“2012年亮点工作和工作创新点”为主题,进行了学习交流座谈。座谈会上,同志们紧密联系工作实际,开拓思路,精心谋划,畅谈了2012年亮点工作和工作创新点。整个座谈内容既符合了工作实际,具有较强的可实施性,又汇集了集体智慧,科学谋划了科协事业发展的美好前景。

党组成员、副主席杨铭铎、陶福胜也分别结合自身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黑龙江省委十届十八次全会和省科协七大会议精神的体会,围绕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提高全民科学素质、为科技工作者服务、加强自身建设等四方面的工作,突出重点,选准切入点和突破口,畅谈了所分管部门和单位2012年的工作思路和工作创新点。

闫永华在总结发言中谈了自身学习十七届六中全会、黑龙江省委十届十八次全会的体会,从意识形态谈到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从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谈到黑龙江省要依靠科技力量构建创新体系和现代产业体系,深刻分析了我国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大意义和科技创新对黑龙江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作用。

闫永华还传达了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传达了省委书记吉炳轩、省长王宪魁作的重要讲话,并结合贯彻省委经济会议精神对近期省科协工作做了总体部署。闫永华指出,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全面總结了2011年全省经济工作的进展情况,深刻分析了当前的经济形势,明确提出了2012年全省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和重点工作,进一步阐述了切实改进领导经济工作的方式方法,并对明年经济工作做了具体部署。闫永华就传达学习好、贯彻落实好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讲了几点意见:1)要把握经济形势,增强加快发展的信心。2)要贯彻总体要求,落实重点任务。3)要改进方式方法,务求工作实效。

闫永华就如何贯彻好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结合科协近期的工作要求,提出了具体工作部署。1)关心群众生活,搞好走访慰问。2)抓好明年工作的谋划安排,做好六个方面的工作:

①要以提升服务能力为核心,努力在加快黑龙江省“八大经济区”和“十大工程”建设中,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等方面要更加积极进取;②要以增强工作实效为关键,努力做好城乡一体化的大科普工作,在推动全民科学素质提升方面更加积极进取;③要以促进科技人才成长提高为抓手,努力发现、培养、宣传各类人才,在推动人才强省建设上更加积极进取;④要以加强自身建设为重点,继续抓好省委出台《进一步加强新时期科协工作的意见》和省人大修改《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协会条例》的后续工作,在推动科协事业科学发展方面更加积极进取;⑤积极参与重大问题的咨询论证,在推进科级思想库建设方面更加积极进取;⑥大力弘扬科学精神,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方面更加积极进取。同时,要加强对科协文化建设问题的研究。三是抓好安全和稳定工作。四是保持清正廉洁。(吴

建国)

(黑龙江省科协)

上一篇:教学座谈会中青年教师发言稿下一篇:企业文化激励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