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古诗词欣赏

2024-06-23

立冬古诗词欣赏(精选6篇)

篇1:立冬古诗词欣赏

九月二十六日雪予未之见北人云大都是时亦无

宋・方回

立冬犹十日,

衣亦未装绵。

半夜风翻屋,

侵晨雪满船。

非时良可怪,

吾老最堪怜。

通袖藏酸指,

凭栏耸冻肩。

枯肠忽萧索,

残菊尚鲜妍。

贫苦无衾者,

应多疾病缠。

立冬

明・王稚登

秋风吹尽旧庭柯,

黄叶丹枫客里过。

一点禅灯半轮月,

今宵寒较昨宵多。

立冬

唐・李白

冻笔新诗懒写,

寒炉美酒时温。

醉看墨花月白,

恍疑雪满前村。

立冬日野外行吟

宋・释文

吟行不惮遥,

风景尽堪抄。

天水清相入,

秋冬气始交。

饮虹消海曲,

宿雁下塘坳。

归去须乘月,

松门许夜敲。

更多

篇2:立冬古诗词欣赏

农历上的“立冬”并不是气象学上冬季的开始。通常人们往往以为立冬就是入冬了,其实两者不是一回事。立冬表示节气变化,每年的时间相对固定,都在11月7日或8日。而根据每年的气候条件不同,各地入冬早晚差异较大,时间差可达二三周。

七律 立冬

作者不详

九月开畦种晚菘,青苗小样细玲珑。

一帘夜雨滋根润,篱畔新菊绽蕊红。

细碎时光能静好,许人旧梦亦朦胧。

冬天又至需喝暖,菘味高汤缀绿葱。

十月七日早起

(宋)方回

己亥十月六,早为立冬日。

是日晴颇暄,虚叟偶饮客。

醉卧二更醒,起视天宇黑。

三更至四更,大风一何急。

吼哮甚江潮,十屋九仆壁。

五更再倚楼,云扫众星出。

我楼正向东,北斗挂东北。

其杓渐指南,正东起太白。

日躔氐近房,红气卜晴色。

万马渐次动,钟鸣戍。

今年未有霜,贫民或。

忽念十日前,散雪已坌集。

痢疟死者夥,咎徵复不一。

所喜浙田登,百姓不忧食。

立冬夜舟中作

(宋)范成大

人逐年A老,寒S雨意。

山^望樵火,水底见O簟

浪影生千叠,沙痕没锥。

立冬节斋宿竹宫悼姚高士

(宋)程公许

金鲫鱼犹涵藻涧,

玉蕤香未破梅花。

人生转眼皆泡幻,

勘破须饶老作家。

立冬道中

(宋)高登

黄茅时节瘴烟深,

人在山凹第几重。

梁竦负才徒感慨,

嵇康赋性本疏慵。

此生自断天休问,

吾道频年世不容。

会脱帻巾还自隐,

鹿门妻子惯相从。

岁晚倚栏

(宋)冯伯规

倏忽秋又尽,明朝恰立冬。

细倾碧潋滟,喜对白芙蓉。

问信迟宾雁,催寒有响蛩。

暝烟都不见,闻得望晚钟。

和三兄立冬祠太乙二首

(宋)韩维

楼外兰班晓斗垂,

霜晴宫瓦湿琉璃。

珠幢羽节严仙杖,

桂酒椒浆洁祠仪。

寒气导迎通律管,

神光飞动属坛谩

定闻贾傅开良对,

天子斋居待受。

和三兄立冬祠太乙二首

(宋)韩维

曾为祝史趋真馆,

屈指于今二十年。

琪树瑶林成想像,

直疑当日梦游仙。

立冬闻雷

(宋)苏辙

阳淫不收敛,半岁苦常燠。

禾黍饲蝗螟,粳稻委平陆。

民饥强扶耒,秋晚麦当宿。

闵然候一雨,霜落水泉缩。

荟蔚山朝Y,滂沱雨翻渎。

经旬势益暴,方冬岁愈蹙。

半夜发春雷,中天转车毂。

老夫睡不寐,稚子起惊哭。

平明视中庭,松菊半摧秃。

潜发枯草萌,乱起蛰虫伏。

薪┎怀鍪校晨炊午未熟。

首种不入土,春饷难满腹。

书生信古语,洪范有遗牍。

时无中垒君,此意谁当告。

次韵古愚立冬日观菊

(宋)沈说

闲绕篱头看菊花,

深黄浅紫自窠窠。

清於檐卜香尤耐,

韵比猗兰色更多。

九节番疑今日是,

一樽未觉晚秋过。

从教白发须簪遍,

且任当筵作笑歌。

立冬

( 唐)李白

冻笔新诗懒写,

寒炉美酒时温。

醉看墨花月白,

恍疑雪满前村。

立冬日野外行吟

(宋)释文

吟行不惮遥,风景尽堪抄。

天水清相入,秋冬气始交。

饮虹消海曲,宿雁下塘坳。

归去须乘月,松门许夜敲。

今年立冬後菊方盛开小饮

(宋)陆游

胡床移就菊花畦,

饮具酸寒手自携。

野实似丹仍似漆,

村醪如蜜复如齑。

传芳那解烹羊脚,

破戒犹惭擘蟹脐。

一醉又驱黄犊出,

冬晴正要饱耕犁。

立 冬

(宋)陆文圭

早久何当雨,秋深渐入冬。

黄花独带露,红叶已随风。

边思吹寒角,村歌相晚春。

篱门日高卧,衰懒愧无功。

烟雨馆立冬前一日

(宋)葛绍体

已过重阳种菊花,

留连秋色带霜华。

休言明日朔风起,

肠断天涯人怀家。

立 冬

( 明)王稚登

秋风吹尽旧庭柯,

黄叶丹枫客里过。

一点禅灯半轮月,

今宵寒较昨宵多。

立冬 紫金霜

落水荷塘满眼枯,

西风渐作北风呼。

黄杨倔强尤一色,

白桦优柔以半疏。

门尽冷霜能醒骨,

窗临残照好读书。

拟约三九吟梅雪,

篇3:欣赏诗词,首先是欣赏自己

要避免焦躁,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要欣赏自己。最可怕的不是别人不喜欢你,而是你不喜欢自己,觉得钱比别人挣得少,看到别人会紧张,想想身上有很多毛病;做的很多事是自己不愿意的,这也是自己不喜欢自己的原因。我们多读一点书,多读一点诗词,多少可以摆脱一些焦躁,自己也会喜欢起自己来。

古诗这个东西常常是这样,小时候读不太懂,但朗朗上口,读得兴高采烈,后来就疏远了,就觉得跟我有什么关系?那是因为你对它了解得不深,没有把诗词变成你自己的东西。

如果说文学创作是一个完整的过程,它不是由作者一个人完成,而是由作者和读者共同完成的。作者把自己的人生情感和经验用一种他认为完美且有创造性的语言形式,封存在诗词中。你去解读时,会把自己的人生情感和经验注入进去,把你的事件投放到他的诗歌意境中,产生了你对人生的感受和体会,它就变成了属于你的作品。

当然,你对古诗词的理解与你调动的知识背景有关。你能够调动的知识背景越丰富,你对诗词的理解越深厚。写诗追求一种情感的恰当表达,以及在这种表达中所带来的精神愉悦。所以读诗还需要对语言的敏感性。

我们如何教孩子读诗?我女儿是很小的孩子,有时我会把一首诗演成一个节目、一个过程,很开心。你读一首诗觉得开心吗?你能使孩子也对这首诗觉得很开心或很感动吗?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女儿刚刚可以念句子时,我就让她读这首诗。诗中有非常深的感情,那种无法用言语说清、豪迈又悲伤的感情,那种随时可能丧失生命的惋惜和不愿意。面对死亡威胁时,人不愿意变得很萎靡,表现出一种豪迈,但豪迈的背后又隐藏着复杂的东西。这样复杂的东西,孩子今年读一遍,明年读一遍,从5岁开始读,到20岁的时候,真懂了。

我们为什么还能够喜欢古代诗词呢?因为那是美好的东西,生活在一个更漂亮的空间里,对我们的孩子有更好的感情,这都是很美好的事。这是我们生命中值得做的事。

篇4:如何欣赏古诗词

古代诗歌的表达方式有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等,这些学生都较容易判断,但是诗歌通常的表现手法:衬托、虚实结合、用典、对比、比兴等,有时就容易模糊了,如:

衬托分为正衬和反衬。正衬如“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用潭水之深衬我与汪伦友情之深。反衬又有动静衬,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声寂衬,如“日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以乐景衬哀情,如“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等。

虚实结合是指景、事与想像的景、事互相映衬交织在一起,表达同一样的情感,有时又叫联想和想像结合。如“一行白鹭上青天”是实,“疑是银河落九天”是虚。“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时滔滔”是实景,而“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则是虚景。

用典是借用典故,援引史实,使诗歌语言更精炼,内容更丰富,表达更生动,更含蓄,收到言简意赅、耐人寻味的效果,进一步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如李贺《雁门太守行》“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引用战国时燕昭王筑台,台上置黄金以招贤才这一典故,表达对天子和将士的称颂,歌颂将士们为国效命,战死疆场的英雄气概和献身精神。

对比是将同一事物的不同时期或不同事物之间作比较,以突出某一方面的手法。如晏殊《浣溪沙》“去年天气旧亭台”“小园香径独徘徊”追忆昔日的欢聚,对比反衬别后的孤寂之深,伤感之重。

比兴。“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就是修辞上的比喻;“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就是借助于其他事物引出所要表达的内容。如《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就是以关雎和鸣于河之洲之上起兴,引出“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咏叹。

诗歌中的修辞手法通常有比喻、拟人、借代、夸张、对偶、设问和反问等。

比喻是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有突出事物特征,化抽象为形象的作用。例如:“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诗歌巧妙的把抽象的“愁”化作滚滚东去的江水,写出愁思的多与绵长。

拟人指把物当作人来描写,能促使读者产生联想,使描写的人、物、事表现得更形象、更生动。如林黛玉的《咏白海棠》中的“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一句中“偷来”“借得”巧用了拟人手法,而“偷来”贬词褒用,想像新颖,灵巧别致。

借代指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例如李清照的《如梦令》“知否?知否?应是红肥绿瘦”,诗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夸张指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和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能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事物,如李白的“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用夸张手法写出了白发之长,愁思之深。

对偶指用结构相同、字数相同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如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几处”对“谁家”,说明是初春时分,飞鸟不多;“早莺”对“新燕”,莺和燕是春天的使者;“争暖树”对“啄春泥”,既表现天气乍暖还寒,又客观地表现了春光给自然界带来了活力。

设问和反问:设问是先提出问题,接着自己把看法说出来。如“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以设问开篇,引出对三国人物的英雄业绩的叙述。反问则是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来加强语气,表达强烈的感情。如王安石的《题乌江亭》:“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使用反问,语气冷峻,强调了历史的必然性。

掌握了相应的常识,答题时才能找准方向。当然仅仅了解这些还不够,还必须熟知一些提问模式,掌握解答这类题型的方法,这样才能使答题完整规范。

常见的提问方式有:这首诗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

提问变式: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手法(“表现技巧”),或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篇5:二十四节气立冬诗词11首欣赏

宋-冯伯规

倏忽秋又尽,明朝恰立冬。

细倾碧潋滟,喜对白芙蓉。

问信迟宾雁,催寒有响蛩。

篇6:二十四节气立冬诗词11首欣赏

当代-左河水

北风往复几寒凉,疏木摇空半绿黄。

四野修堤防旱涝,万家晒物备收藏。

上一篇:班主任工作经验之我见下一篇:美丽的翰阳水上乐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