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送别诗名句

2024-07-21

唐代送别诗名句(精选8篇)

篇1:唐代送别诗名句

唐代送别诗名句

1、《赠汪伦》 李白·唐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2、《送别》 王维·唐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3、《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唐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4、《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杨万里·宋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5、《赋得古原草送别》 白居易·唐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6、《易水送别》 骆宾王·唐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7、《送上人》 刘长卿·唐孤云将野鹤,岂向人间住。莫买沃洲山,时人已知处。

8、《送灵澈上人》 刘长卿·唐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9、《送别》 王维·唐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

10、《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11、《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王勃·唐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12、《送魏万之京》 李颀·唐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

13、《送友人入蜀》 李白·唐见说蚕丛路,崎岖不易行。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

14、《渡荆门送别》 李白·唐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15、《相送》 何逊·南北朝客心已百念,孤游重千里。江暗雨欲来,浪白风初起。

16、《送别诗》 无名氏·宋杨柳青青著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

17、《重别周尚书》 庾信·南北朝阳关万里道,不见一人归。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

18、《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唐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19、《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 高适·唐嗟君此别意何如,驻马衔杯问谪居。

20、《劳劳亭》 李白·唐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

21、《送友人》 李白·唐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22、《饯别王十一南游》 刘长卿·唐望君烟水阔,挥手泪沾巾。飞鸟没何处,青山空向人。

23、《重送裴郎中贬吉州》 刘长卿·唐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

24、《别舍弟宗一》 柳宗元·唐零落残魂倍黯然,双垂别泪越江边。

25、《送李端》 卢纶·唐故关衰草遍,离别自堪悲。

26、《送柴侍御》 王昌龄·唐流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

27、《送梓州李使君》 王维·唐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

28、《渭城曲》 王维·唐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29、《谢亭送别》 许浑·唐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30、《点绛唇·金谷年年》 林逋·宋金谷年年,乱生春色谁为主?余花落处,满地和烟雨。

31、《相思令·吴山青》 林逋·宋吴山青,越山青。两岸青山相对迎。争忍有离情。

32、《卜算子 送鲍浩然之浙东》 王观·宋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33、《柳枝词》 郑文宝·宋亭亭画舸系春潭,直到行人酒半酣。

34、《兰陵王 柳》 周邦彦·宋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

35、《夜飞鹊·河桥送人处》 周邦彦·宋河桥送人处,良夜何其?斜月远堕余辉。

36、《鹧鸪天 送人》 辛弃疾·宋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

37、《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岑参·唐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

38、《送魏二》 王昌龄·唐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39、《南浦别》 白居易·唐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40、《赤壁歌送别》 李白·唐二龙争战决雌雄,赤壁楼船扫地空。

篇2:唐代送别诗名句

唐朝送别诗,悲哀感伤有点低沉,送别诗一般初唐,盛唐时期比较多,比如李白的送别诗,杜甫的`送别诗等。送别诗其中的意象一般有柳树,杜鹃,鸿雁,古道,长亭,竹声等。

送别诗种类繁多,亲情送别,友情送别等。

送别诗的作者,李白,王维都有很多的作品~~

这里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唐代送别诗大全。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全文的诗意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原文翻译及赏析

赠汪伦

篇3:唐代三首送别七绝诗的比较鉴赏

一.三首送别诗情感内容的比较

优秀的诗人总是敏感而多情的, 尤其在唐代这个诗歌创作的黄金时代, 送别诗的创作十分繁荣。首先, 我们先来比较这三首送别诗的内容。

(一) 内容上的相同之处

盛唐社会安定, 士人为了游学和游宦经常离乡外出, 分别、饯行是经常遇到的事情。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分析三首诗歌内容的相同之处:

1.都点明了送别的主题

出自盛唐的三首诗歌:《黄鹤楼之送孟浩然之广陵》、《芙蓉楼送辛渐》、《送元二使安西》, 题目中都有一个“送”字, 点明了送别的主旨;三首诗中都包含有送别的词语, 起到了点题的作用, 如李白诗中的“西辞”、“下”;王昌龄诗中“入”、“送”;王维诗中“出”, 而且三首诗都交代了诗人送别之处和友人所去之处。

2.都书写了离别时的景物

三首诗都交代了送别环境, 都有对离别时景物的描写, 《黄鹤楼之送孟浩然之广陵》中有“黄鹤楼”、“扬州”、“孤帆远影”、“长江天际流”;《芙蓉楼送辛渐》有“寒雨连江”、“夜”、“楚山”;《送元二使安西》有“渭城”、“朝雨”、“轻尘”、“客舍”、“柳”、“酒”、“阳关”。这些景物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3.都表达了离情别绪

从题目都有“送”字、诗中的有关词语和离别的景物, 均可看出诗人送别时真挚的情感, 传达了依依惜别的感情, 对友人的牵挂不舍, 表现了作家的真性情。

(二) 内容上的不同之处

除了内容方面的相同之处, 三首送别诗也有一定的区别。我们从送别地点、所写景物与所抒之情三个方面来分析:

1.题目表明的地点不同

题目都点明了送别的主题, 但不同的是, 《芙蓉楼送辛渐》题目中所出现地点为送别友人之处, 而《黄鹤楼之送孟浩然之广陵》、《送元二使安西》所出现地点则为友人所去之处, 与送别有关的方向与方位不同。

2.所写的景物不同

李白的诗所写景物有黄鹤楼、烟花三月的扬州、孤帆、碧空、长江, 以绚丽斑驳的烟花春色和浩瀚无边的长江为背景, 极尽渲染之能事, 绘出了一幅意境开阔、情丝不绝的诗人送别图画;王昌龄诗描写的景物为寒雨、长江、夜、平明、楚山, 用苍茫的江雨和孤峙的楚山, 烘托送别时的凄寒孤寂之情;王维诗的描写景物为“渭城”“朝雨”“轻尘”“客舍”“柳”, 从而构成了一幅色调清新明朗的图景。

3.所抒之情各异

李白的诗表现的是一种充满诗意的离别。之所以如此, 是因为这是两位风流潇洒的诗人的离别, 还因为这次离别是处于一个繁华的时代与季节, 也是繁华的地区, 在愉快的分手中还蕴涵着着诗人李白的向往, 这就使得这次离别有着浓郁的诗意;王昌龄诗淡写朋友的离情别绪, 将自己隐含在所烘托的那个凄寒孤寂的氛围中, 重在写自己的高风亮节、一片冰心;王维诗所描写的是一种普遍的离别, 在那个交通不便的古代, 友人即将远去, 作为朋友最自然的一种反应———再陪好友多饮几杯, 正如《唐诗鉴赏辞典》所说:“他没有特殊的背景, 而自有深挚的惜别之情。”[1]

二.三首送别诗艺术特色的比较

上面我们比较分析了三首送别诗的情感内容, 下面我们再来看一下三首诗的艺术特色, 先来鉴赏相同的一面。

(一) 艺术手法的相同之处

对于这个问题, 我们可以从艺术结构、表现手法、诗体语言几方面来分析:

1.先“景”后“情”的结构

李诗前两句写到黄鹤楼离别之景、扬州“烟花三月”之景, 后两句将自己的惜别之情融于自己所建构的那幅长江送别画之中;王昌龄诗前两句写到友人寒雨连江之夜远去之景、楚山孤影下的送别之景, 后两句点明了自己的高洁之心;王维诗前两句写到清晨送别之景, 渭城的朝雨, 青青的柳色, 一切充满了生机, 后两句则借劝酒表达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

2.借景抒情与白描的表现手法

《黄鹤楼之送孟浩然之广陵》为景中含情, 将离别之情融于送别之景中;《芙蓉楼送辛渐》、《送元二使安西》这两首都采用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 前两句写景, 后两句抒情, 先渲染离别气氛, 接着诉说离别的感受。三首诗都采用了白描的表现手法, 将所见所感描写抒发出来, 如同对友人娓娓地诉说, 从而以真情感染了读者。

3.七绝的体裁, 通俗的语言

三首送别诗体裁上都为七绝, 都是近体诗的一种形式, 都讲究平仄韵律, 注重音乐美, 诗人们对新兴的近体诗都很感兴趣, 勇于尝试。都采用了平实的语言, 简单易懂、明白如话, 没有晦涩难懂之处, 加之七绝短小精悍, 所以诗歌才广为流传, 如同王昌龄经历的“旗亭画壁”的故事一样。

(二) 艺术特色的不同之处

我们可从情景关系、诗人着眼对象、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等角度入手:

1.诗歌的情景关系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芙蓉楼送辛渐》、《送元二使安西》都同为先景后情的写法, 不同的是, 李诗、王维诗后两句没有直接言情, 而是融情于景;李诗是将离别之情寄于诗人勾勒出的那副意境开阔的长江送别画之中, 王维诗是将惜别之情集中表现在那个“酒逢知己千杯少”, 一杯更尽, 再饮一杯的细节之中;而王昌龄诗则是直接抒情, 直言自己的一片冰心。

2.诗人写作着眼的对象

李白诗、王维诗情感着眼于送别对象。李白诗是写友人已经孤帆远去, 诗人江边久久伫立、目送良久的画面;王维诗是友人即将远去, 诗人劝友饮酒, 不舍友人离去的画面, 他们着眼的是送别对象, 表达的都是惜别之情。而王昌龄所诉之情, 则是着眼于诗人自身, 是希望通过友人代为传话, 告知亲友自己的心声, 所以描写的侧重点有所不同。

3.所用的修辞手法

李诗、王昌龄诗采用了比喻的修辞, 王维诗采用了叠字的修辞。李白诗、王昌龄诗都为借喻, 李白是将自己的深重离情比喻为一江春水, 悠悠不尽;王昌龄诗则是将自己的高洁志行比喻为玉壶之冰, 化抽象的品格为具体可感的形象, 给人以冰清玉洁之感, 希望亲友不要听人议论, 误解自己;王维诗中“客舍青青”, “青青”运用了叠字的修辞, 形象的描绘出了客舍在周围柳色映衬下的翠绿颜色, 一股清新之气扑面而来。此外, 王昌龄诗还采用了设问的修辞, 一问一答, 直抒胸臆, 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坚定, 对自己品行的坚守。

4.所用的表现手法

李白诗采用了渲染的表现手法, 用“烟花三月”渲染了一幅诗意浪漫的画面;王昌龄诗、王维诗则是采用了烘托的手法, 不同的是王昌龄诗为正面烘托, 借悲凉的送别场景表白品行, 读来有一种沉重之感。王维诗则为反面烘托, 以乐景写哀情, 前两句“朝雨”、“清晨”、“客舍青青”、“柳色新”展现出一副清新之气, 后两句则转而伤感, 感情基调由高到低, 这种写法收到了王夫之所说的“以乐景写哀, 倍增其哀乐”的艺术效果。

三.形成三首送别诗不同的原因

三首诗在内容和艺术诸多层面, 都有所差异, 下面我们探究一下形成其差异的原因。我们拟从送别的背景、诗人的个性气质两个方面来具体分析:

(一) 送别的背景不同

李白诗为诗意的离别, 王昌龄诗为凄凉的离别, 王维诗为普遍的离别:

1.李白的诗:诗意的离别

《送孟浩然之广陵》是一种充满诗意的离别。“这次离别正处开元盛世, 太平而又繁华, 季节又是烟花三月、春意正浓的时候, 从黄鹤楼到扬州这一路都是繁花似锦。而扬州呢?更是当时整个东南地区最繁华的都会。李白是那样一个浪漫、爱好游览的人, 所以这次离别完全是在很浓郁的畅想曲和抒情诗的气氛里进行的。”[2]所以读来既无伤感悲凉之感, 又让人感觉到诗人的一片情深。

2.王昌龄诗:凄凉的离别

《芙蓉楼送辛渐》为王昌龄被贬为江宁县丞时所写, 贬谪之情与离别之意相互交融, 所以诗的开头是凄凉孤寂的, “古吴、楚两国接壤, 楚在长江上游, 吴在下游。芙蓉楼在吴地。作者于某个寒雨连江之夜, 从楚到吴, 而不久以后, 辛渐又在某日平明 (清晨) , 由吴入楚, 沿江西上, 再北赴洛阳。这是写其相聚之匆促。楚山孤, 是作者因同情友人旅途的寂寞而发生的想象”[3], 正是由于遭贬处境下的心有不甘, 才会向友人表明不会因为宦海沉浮, 失去自己的一片冰心, 故清人沈德潜评曰“言己之不牵于宦情也”。[4]

3.王维诗:普遍的离别

《送元二使安西》是王维送友人元二出使西北之作。古代交通闭塞, 音信难通, 所以古人的离别往往带有一种悲凉的色彩。“一赴绝国, 讵相见期?”沈德潜说“阳关在中国外, 安西更在阳关外, 言阳关已无故人矣, 况安西乎?”可见友人此去之远, 所以诗人深感此别之后, 相见甚难, 于是知己送别, 千杯亦少, 一杯更尽, 再饮一杯, “劝君更尽一杯酒”, 体现出对友人的深情留恋, 也体现友情之深。

(二) 诗人个性气质的不同

李白为侠士气质, 王昌龄为儒士气质, 王维带有佛家气质。

1.李白:放荡不羁, 放浪形骸的侠士气质

李白的个性是自由豪放的, 从小向往任侠放任, 因此兼具侠士的气质, 读他的诗总是给人浑然天成之感, 诗风豪放飘逸, 即使写愁也是“抽刀断水水更流”带有潇洒快意的愁, 而不是“寻寻觅觅”的那种凄凉之愁。所以他的离愁, 既不同于江淹《别赋》那种“黯然销魂”的伤感离别, 不同于王勃“海内存知己”那种少年刚肠的离别, 也不同于王维《渭城曲》那种深情体贴的离别, 而是一种诗意的离别。

2.王昌龄:积极进取, 奋发有为的儒士气质

王昌龄为典型的儒士气质, 积极入世的儒家思想在他的人生观中占主导地位, 纵观王昌龄的生平, 虽然他终生沉沦下僚, 又屡遭贬谪, 但一直心系国事, 渴望建功立业。虽经挫折, 但壮志不衰。这种心情在他的诗中屡有抒发, 如“忠贞抱生死” (《留别武陵袁丞》) 、“何当报君恩, 却系单于头” (《九江口作》) 等, 那首著名的《出塞》也是如此, “但使龙城飞将在”的诗句言犹在耳, 所以这首《芙蓉楼送辛渐》也是一样, 此时的王昌龄为江宁丞, 因“不护细行, 谤议沸腾”被贬, 诗人本该伤感离别, 却借题发挥, 以送别自写胸臆, 固俊杰之本色。

3.王维:超脱红尘、超然物外的佛家气质

王维由于深受佛家思想影响, 所以他的诗呈现出一种游离于红尘世界与极乐世界之间的特点, 如“行到水穷处, 坐看云起时”, 但他毕竟身在官场, 不能完全脱离红尘。所以在《送元二使安西》诗的前两句, 我们看到“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清静似乎有超脱红尘之气息, 但转而对友人的难舍难分, 又说明他仍然摆脱不了凡尘俗世的牵挂, 亦似乎能看出王维于入世、出世之间的淡淡矛盾心理。

总之, 面对人间的离别场景, 每个人的表现相同而又有别。江淹在《别赋》中说:“是以别方不定, 别理千名, 有别必怨, 有怨必盈。使人意夺神骇, 心折骨惊”, [5]正是离别之人、离别之因不同, 所以同言离别, 别亦有所不同。有人喜欢李白的洒脱, 便喜欢他那浪漫飘逸的送别;有人敬佩王昌龄的一片冰心, 便欣赏他那高洁之品行;有人向往王维的境界, 便欢喜寄情于酒、以酒话别的方式。于我而言, 无谓高下与优劣, 因为诗歌都出自诗人们的至情至性, 所以我们从每一首诗之中, 都能领略到他们的饱含真情、他们的情真意切, 而这些, 已然超越一切写法与技巧了。李白有一首五律《送友人》的后四句写到:“浮云游子意, 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 萧萧班马鸣。”游子的行踪不定, 落日下的依依惜别, 何等的诗意与放达, 与他的七绝诗有异曲同工之妙。

参考文献

[1][2]俞平伯:《唐诗鉴赏辞典》, 上海辞书出版社2004年版, 第199页;第304页。

[3]程千帆、沈祖棻:《古诗今选》,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 第168页。

[4]沈德潜:《唐诗别裁集》, 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年版, 第645页。

篇4:从诗歌看唐代的送别习俗

一、送别时间:多在清晨或傍晚时分

敦煌卷子伯二二五一《菩萨蛮》:“昨朝为送行人早,五更未罢金鸡叫。相送过河渠,水声堪断肠。”李颀《送魏万之京》:“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刘长卿《饯别王十一南游》:“长江一帆远,落日五湖春。”以及他的《送李中丞归汉阳别业》:“茫茫江汉上,日暮欲何之!”

从这些诗词中不难看出,唐人送别的时间多选在清晨或傍晚。前者主要取“一日之计在于晨”之意,希望自己的朋友在新的一天里,在新的征程中,有新的收获、新的开始。而古有“落日依依”之说,把送别时间选在傍晚,则是为了表达自己对亲友依依不舍的深厚情感!

二、送别地点:多在水边、渡口,或有长亭处

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王勃《江亭月夜送别》:“江送巴南水,山横塞北云。津亭秋月夜,谁见泣离群?”李白《劳劳亭》:“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

唐代文人多在水边送别,这与当时的交通工具不发达有很大关系。唐代出行游历虽盛行骑乘之风,但多为达官显贵或富商大贾才有资格享用,如白居易《轻肥》所述:“意气骄满路,鞍马光照尘。借问何为者,人称是内臣。”贫寒士人及平民百姓买不起马,出门只好骑驴、骡,杜甫《示从孙济》:“平明骑驴出,不知适谁门”。然而,驴体形不如马高大,长耳小尾,性情执拗,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形象不佳,如李白《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有“骅骝拳跼不能食,蹇驴得志鸣春风”之叹;柳宗元更以《黔之驴》讽刺外强中干之人。所以,唐代文人除少数放荡不羁者骑驴以外,大多数人出行均会选择较富浪漫气息的船。

唐代造船业发展迅速,水上交通便利,船运特别发达,史书称“东南郡邑无不通水,故天下货利,舟楫居多”。造船业的发达以及航行技术的提高,使得乘船出行舒适、安全、便利,少了马车、轿子的劳顿颠簸之苦。而制船行业还特别制造了适合文人乘坐的专用船只,“船制甚宽,艄舱有灶,酒茗肴馔,任客所指”。

正因为唐代文人出行多乘船,故送别多在水边、渡口。而在长亭送别的习俗,则源于“亭”与“停”谐音,在长亭送别,暗含挽留远行者之意。

三、送别方式

1.饮酒作别。王维《送元二使安西》:“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李白《金陵酒肆留别》:“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司空曙《云阳馆与韩绅宿别》:“孤灯寒照雨,深竹暗浮烟。更有明朝恨,离杯惜共传。”送别饮酒是古代文人墨客的爱好之一,在中国古代丰富的“酒文化”里,热衷饮酒是身份地位的象征之一,酒是名士的“徽章”,“名士不必须奇才,但使常得无事,痛饮酒,熟读《离骚》,便可称名士。”在唐代,随着社会财富的增加、酿酒业的发展,社会上饮酒之风愈演愈烈,“风俗奢靡,宴处群饮……公私相效,渐以成俗。”白居易在《酒功赞》中更是说“麦之英,米泉之精,作合为酒,孕和产灵”,酒可以“变寒为温”“转忧为乐”“百虑齐息”“万缘皆空”。而在送别这样重要的特定时刻,极富浪漫气息与热血豪情的唐人又怎能无酒?

2.佳乐作别。李白《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许浑《谢亭送别》:“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郑谷《淮上与友人别》:“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而白居易的《琵琶行》更是对音乐在送别时的地位和作用有着深刻的描写。早在周代,《诗经·小雅·鹿鸣》即云“我有嘉宾,鼓瑟鼓琴”,后来“琴瑟”也被借指宴别朋友的音乐。而这种送别时有音乐相伴的习俗,被唐人用到了各个送别地点,或长歌,或吹奏,借以抒发自己心中那离别的惆怅与哀伤。

3.折柳相送。张九龄《折杨柳》:“纤纤折杨柳,持此寄情人。一枝何足贵,怜是故园春。”王之涣《送别》:“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近来攀折去,应为别离多。”敦煌莫高窟217窟盛唐时期壁画中更有“折柳相送”的具体形象。这是因为“柳”与“留”谐音,折柳相送,可表达对朋友的挽留之情。柳还有随地生根的习性,折柳相送,寓有祝愿朋友随遇而安、落地生根之意。

4.设祖帐送行。王维《齐州送祖三》:“相逢方一笑,相送还成泣。祖帐已伤离,荒城复愁入。”韩偓《离家》:“祖席诸宾散,空郊匹马行。”古人远行,必设帏帐祭祀路神,称为“祖”。祖帐即是专门搭置的、为人送行时祭祀路神时所用的帏帐。这种祭祀路神以求一路平安的习俗,在唐代颇为流行。

唐代文人的送别习俗是丰富、有趣的,如还有以诗赠别等习惯,并因此而留下了许多千古名句,让今人为之感慨、为之涕流。当然,唐人送别肯定还有一些其他的、尚不为今人所知的风俗习惯,还需我们继续探究!

《鸟儿捉虫子》答案:假设麻雀的话是假的,喜鹊就只抓到1条,那么喜鹊就不可能比麻雀多,这是相互矛盾的。所以,麻雀的话应是真的,麻雀捉的虫子应多于或者等于喜鹊,且喜鹊捉的虫子不可能是1条。

假设乌鸦的话是假的,麻雀捉的虫子就是2条,且乌鸦捉虫数少于麻雀,因此乌鸦捉虫数应为1;那么,喜鹊的话就成了假的,但这样就与喜鹊捉虫数应少于乌鸦相互矛盾,故该假设不成立。所以,乌鸦的话是真的,乌鸦捉的虫子多于或者等于麻雀,麻雀捉的虫子不可能是2条。

篇5:唐代送别诗的艺术特点鉴赏

中文0934班

09号

黄小桃

摘要:在唐代,由于波澜壮阔的社会生活,跌宕起伏的人生际遇,更使得“送别诗”成为唐代诗歌中的重头戏。而特殊的社会背景,特别的人格追求,使得唐人的送别诗有着自己的特点,或壮别或幽婉,题材种类多,涉及范围广,手法多样,情深意长,在唐诗中极具研究价值。

关键词:唐代 送别诗

艺术特点

创作情怀

抒情艺术

张籍的《送裴相公赴镇太原》 高适的《别董大》 李白《赠汪伦》等

中华民族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民族。崇尚友道,珍惜友情,是我们优秀的民族精神。千百年来,故国乡土之思,骨肉亲人之念,挚友离别之感,牵动多少人的心弦。“离别”自然成为古典诗歌中的重要内容。正所谓“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特别是在唐代,由于波澜壮阔的社会生活,跌宕起伏的人生际遇,更使得“送别诗”成为唐代诗歌中的重头戏。而特殊的社会背景,特别的人格追求,使得唐人的送别诗有着自己的特点,特别是在艺术特点方面更是令人叹为观止!

(一)创作情怀

文学是社会的一面镜子,总是与特定的社会背景相联系。唐代送别诗如此繁荣,必有其特定的创作情怀。唐代是我国统一多民族继汉代之后又一个鼎盛时期,经济发达,政治稳定,文化繁荣,民族大融合。在这样的时代里,必定有一大批文人希望通过读书走上仕途。这正符合“学而优则仕”的大环境。而在唐代正是科举考试走入正轨时期。大批的读书人想走入仕途必定要参加科举考试。举子赴京赶考冲满了艰险,分别后生死未卜,前途难测,所以唐人特别重视送别,更重视赠送送别诗。着在当时成为一种风气。如张籍的《送裴相公赴镇太原》里有一句是“天子亲临楼上送,朝官齐出道旁辞”,这是皇帝参加的送别场面。从皇帝都参与,不难看出贫民百姓对送别懂得参与与重视。

唐人重视送别诗,还有一种独特的文化心理。唐朝人爱好诗歌成为一种风气。当时的各类文书,大多皆用诗歌写成。在当时达到了任何事物无不可以入诗的程度。(1)在科举兴盛的时代,唐朝也流行温卷,行卷,把这样的方式作为走入仕途的敲门砖。而同时,写送别诗,还有它实用价值的一面。送与被送二者的关系,往往是挚友或亲人,而这双方往往有一方身份高贵,所送之诗就是到达异地的通关证。这样,到达异地,呈上所送之诗,往往会得到一些关照。正是这种实用价值,更加速了唐人创作送别诗的高潮。

再从唐代的文化来看,唐代文化异彩纷呈。音乐舞蹈都呈现出气势恢弘,风格多样,优美和谐,铿锵热烈的盛世特色。著名的歌舞大曲有歌颂唐太宗武功的《秦王破阵乐》,唐玄宗参与编制的《霓裳羽衣曲》等。这时的诗歌也与音乐相互结合,互相促进。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本是一首普通的送别诗,但后来被谱成“阳关三迭”,就这样诗借歌传,歌借诗飞,一直被传唱。

当然,唐人创作诗歌的情怀是多样的,从上面几点足以说明送别诗的繁荣。但创作送别诗肯定还有社会,个人等内外因素的促使,这是我们研究送别诗创作情怀有待进一步探讨的内容。

(二)抒情艺术

通过认真品读唐人的送别诗,不难发现诗中的抒情手法。可以说送别诗就是抒情诗。抒情,有直抒胸臆,有借景抒情,有寓情于景,有情景交融等。那么,唐人的送别诗,表现出的抒情艺术有哪些呢?(1)直抒胸臆的手法在送别诗中运用得很广,往往这种手法让送别诗通俗易懂,更易流传。如高适的《别董大》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识君。这首诗前两句直接写落日之景,后两句直写真诚情谊,全是肺腑之言。后两句“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是对朋友的劝慰:此去你不要担心遇不到知己,天下哪个不知道你董庭兰啊!话说得多么响亮,多么有力,于慰藉中充满着信心和力量。激励朋友抖擞精神去奋斗、去拼搏。诗句毫无保留阻碍,慷慨悲歌,一吐为快。再如李白《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这首诗前两句叙事,后两句抒情,友情之深,深及千尺。借助潭水直抒胸臆。

(2)当然,直抒胸臆是一种坦诚,是深情厚谊的最直接表现,但是,深挚的情感又往往是说不尽道不完的,所以有很多诗人不愿去仰声长呼,而是借助别的方式表达出来,于是他们找到了借景抒情这一法宝。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触景生情,情景交融堪称是我国古典诗歌抒情的基本特征。的确,景物在人的眼中会随人的感情而变化,分为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因此,在送别诗中,诗人他们在送别时的眼前的景物也都往往附上了浓重的情感色彩。唐人在创作送别诗,在总结前人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创新。寓情与景,情景交融已成为唐代送别诗的基本抒情特征。借景抒情这种艺术手法,自从产生以来,一直都是最常用的抒情手法之一,用在诗歌中的更是俯拾即是,因为离开了景而纯粹去谈情,仿佛这情便没有了着落。所以,在唐人的送别诗中,几乎每首诗都有借景抒情的例子。但我以为借景抒情的最高境界则是:融情入景,把一段浓浓的深情,深婉含蓄地藏在简淡的、似乎是不经意间得来的景中,只留下若隐若现的一截丝头,让读者去发现、去抽取,越抽越多,牵出一腔心事,跌宕起伏,意味深远,一如醇酒,虽清洌而味厚,时愈久而愈香。借景抒情的诗作在唐人的送别诗中比比皆是。如李白的《送友人入蜀》和王昌龄的《送十五舅》都是这类作品。参考文献

《唐代送别诗新注》

篇6:送别诗名句初中

1、《南浦别》

唐·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2、《山中送别》

唐·王维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3、《送朱大入秦》

唐·孟浩然

游人五陵去,宝剑值千金。

分手脱相赠,平生一片心。

4、《草》

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5、《山中相送》

唐·王维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明年春草绿,王孙归不归?

6、《送友人》

唐·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从兹去,萧萧班马鸣。

7、《饯别王十一南游》

唐·刘长卿

里君烟水阔,挥手泪沾巾。

飞鸟没何处,青山空向人。

长江一帆远,落日五湖春。

谁见汀洲上,相思愁白苹。

8、《送李端》

唐·卢纶

故关衰草遍,离别自堪悲。

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

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

掩泪空相向,风尘何处期?

9、《送灵澈上人》

唐·刘长卿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夕阳,青山独远归。

10、《江亭月夜送别二首·其二》

唐·王勃

乱烟笼碧砌,飞月向南端。

寂寞离亭掩,江山此夜寒。

11、《重送裴郎中贬吉州》

唐·刘长卿

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

同作逐臣君更远,青山万里一孤舟。

12、《送友人》

唐·薛涛

水国蒹葭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苍苍。

谁言千里自今夕,离梦杳如关塞长。

13、《芙蓉楼送辛渐》

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14、《别董大》

唐·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15、《巴陵夜别王八员外》

唐·贾至

柳絮飞时别洛阳,梅花发后到三湘。

世情已随浮云散,离恨空随江水长。

16、《送柴侍御》

唐·王昌龄

流水通波接五冈,送君不没有离伤。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17、《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18、《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19、《青门柳》

唐·白居易

青青一树伤心色,曾入几人离恨中。

为近都门多送别,长条折尽减春风。

20、《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唐·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犹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注释

⑴武判官:名不详。判官,官职名。唐代节度使等朝廷派出的持节大使,此时可委任幕僚协助判处公事,称判官,是节度使、此时观察使一类的僚属。

⑵白草:西域牧草名此时,秋天变白色。

⑶胡天:指塞北的天空。胡,此时古代汉民族对北方各民族的.通称。

⑷梨花:春天开放,花作白色。此时这里比喻雪花积在树枝上,像梨花开了一样。

⑸珠帘:用珍珠串成或饰有珍珠的帘子。形容帘子的华美。罗幕:用丝织品做成的帐幕。形容帐幕的华美。这句说雪花飞进珠帘,沾湿罗幕。“珠帘”“罗幕”此时都属于美化的说法。

⑹狐裘(qiú):狐皮袍子。锦衾(qīn):锦缎做的被子。锦衾薄(bó):丝绸的被子(因为寒冷)都显得单薄了。形容天气很冷。

⑺角弓:两端用兽角装饰的硬弓,此时一作“雕弓”。不得控:(天太冷而冻得)拉不开(弓)。控:拉开。

⑻都(dū)护:镇守边镇的长官此为泛指,与上文的“将军”是互文。此时铁衣:铠甲。难着(zhuó):一作“犹着”。着:亦写作“著”。

⑼瀚(hàn)海:沙漠。此时这句说大沙漠里到处都结着很厚的冰。然后阑干:纵横交错的样子。百丈:一作“百尺”,一作“千尺”。

⑽惨淡:昏暗无光。

⑾中军:称主将或指挥部。此时古时分兵为中、左、右三军,中军为主帅的营帐。此时饮归客:宴饮归京的人,指武判官。饮,动词,宴饮。

⑿胡琴琵琶与羌(qiāng)笛:胡琴等都是当时西域地区兄弟民族的乐器。这句说在饮酒时奏起了乐曲。羌笛:羌族的管乐器。

⒀辕门:军营的门。古代扎营,用车环围,然后出入处以两车车辕相向竖立,此时状如门。这里指帅衙署的外门。

⒁风掣(chè):红旗因雪而冻结,此时风都吹不动了。此时掣:拉,扯。冻不翻:旗被风往一个方向吹,给人以冻住之感。

⒂轮台:唐轮台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米泉县境内,与汉轮台不是同一地方。

⒃满:铺满。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篇7:伤感的送别诗名句

1、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2、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送友人》

3、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

4、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5、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

6、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7、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无情。

8、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十五日夜望月寄杜郎中》

9、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宋之问《度大庾岭》

10、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杜少府之任蜀州

11、桃花潭水三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12、桃花潭水三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赠汪伦》

13、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

14、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李煜《相见欢》

15、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16、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贺知章《回乡偶书二首》

17、轮台东门送君去。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8、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

19、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20、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21、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汉《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

22、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李煜《清平乐》

23、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24、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25、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李清照《菩萨蛮》

26、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27、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王维《送别》

28、明年春草绿,王孙归不归?——王维《山中送别》

29、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30、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渭城曲》

31、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王维《杂诗三首》

32、渭城朝雨悒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33、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34、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35、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36、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37、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杜甫《赠卫八处士》

38、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贺知章《回乡偶书》

39、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40、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41、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唐。孟郊《游子吟》

42、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43、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海之角。知交半零落。一瓢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李叔同《送别》

44、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45、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

46、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薛道衡《人日思归》

47、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48、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赋得古原草送别》

49、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50、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51、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

52、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送孟浩然之广陵》

53、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芙蓉楼送辛渐》

54、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渭城曲》

55、每逢佳节倍思亲。——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56、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57、逢人渐觉乡音异。却恨莺声似故山。——司空图《漫书五首》

58、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59、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60、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61、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

62、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李煜《浪淘沙》

63、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李白《送友人》

64、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65、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

66、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67、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68、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汉乐府民歌《悲歌》

69、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李白《渡荆门送别》

70、近来攀折苦,应为别离多。——王之涣《送别》

篇8:唐代送别诗名句

一、旷达乐观 催人奋进

唐朝, 随着国力的强盛, 经济的繁荣, 人们的活动范围不断扩大, 上至王子公孙, 下到普通百姓, 都有机会或主动或被动离开自己的家园, 施展抱负。由于自身条件的优越和对友人不忍离去的劝慰, 于是离别不再是伤感的了, 诗人旷达乐观的胸襟, 豪迈的气概在诗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如讲授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川》时, 应引导学生抓住“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 儿女共沾巾”的情感契机, 面对即将离京赴任的友人, 作者一洗送别的惆怅之情, 劝友人好男儿志在四方, 充满乐观豪放的精神。学习高适的《别董大》, 应着重把握“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的情绪脉络:分手在即, 诗人劝董大不必担心今后再遇不到知己, 天下之人有谁不会赏识像你这样优秀的人物呢。这两句诗, 既表达了朋友间兄弟般的深厚情谊, 也是对董大的人格和才艺的极力赞美, 更是对他未来前程的衷心祝愿。这首别具一格的送别诗, 诗人在将要离别之际, 完全抛开剪不断理还乱的怅惘情怀, 而是充满激情地鼓励友人不畏艰辛, 勇往直前。

二、魂牵梦绕 心驰神往

多情自古伤离别。离别对友人而言, 又是扯不断的牵挂。由于友人所去之处相对较好, 诗人心生羡慕, 但又不能随行, 只能默默伫立, 凝神注视, 魂牵梦绕。

如教学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 引导学生着重赏析“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这两句:友人的船儿已消失在天际, 但作者仍翘首凝望, 久久不忍离去。诗人向往扬州, 又羡慕孟浩然, 所以一边目送友人离别, 一边心也就随着友人一起飘向扬州, 言已尽而意无穷。

又如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这首诗抒写塞外送别、雪中送客的情形。友人归京, 诗人一直送到轮台的东门, 前方的山路都已被厚厚的积雪覆盖, 到处都是白茫茫一片。眺望朋友远去的身影, 在山回路转中渐渐消失, 只看见莽莽雪地上留下的一行人马走过的痕迹。友人的身影早已消失, 但诗人仍在深情目送, 久久不肯离去。一方面是依依惜别, 更多的是心驰神往, 恨不得同车随行。

三、凄切缠绵 情真意切

相见时难别亦难, 多情自古伤离别。亲朋好友间的分别, 更是充满难舍难分, 有对故乡的依恋, 有对分别的无奈, 有对友人的祝福, 也有对友人前途的担忧与慰藉。

如讲授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时, 诗中“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意思是:请你再喝尽这杯醇香的美酒吧, 等你向西出了阳关之后, 就再也没有一个知心朋友了。“更”字表明饯别席已多次劝酒, 彼此干了多杯, 这难舍难分之情虽强压心底, 但都一切尽在不言中。诗人匠心独运地借别筵将尽、即将分手之时的劝酒, 表达出对友人的依恋、关心与祝愿, 使人仿佛看到这对好友频频祝酒、依依惜别的情景。又李白的《渡荆门送别》, 诗中写道:“仍怜故乡水, 万里送行舟。”诗人以前一直在四川生活、读书, 对故乡的山水草木都怀有深厚的感情, 江水流过的地方也就是曾经养育过他的家乡, 首次离别, 他怎能不无限怅惘呢?但诗人不直接抒发自己对故乡的思念, 而反过来用拟人手法说故乡之水恋恋不舍地一路送我远行, 怀着无限眷恋, 不远万里来送行舟。从对方的角度来写, 越发显出自己对故乡的一往情深。又如李白的《送友人》:“青山横北郭, 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 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 落日故人情。挥手从兹去, 萧萧班马鸣。”我们仿佛看到在郊外, 青山白水, 景色如画, 在落日的余晖中, 友人就像“浮云”漂泊无依, 分别之际连马儿都不忍离去, 发出嘶嘶悲鸣, 情景交融, 扣人心弦。还有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又送王孙去, 萋萋满别情。”诗人用草比喻惜别之情, 一个“满”字更是道出了别情之浓。诗中虽无直接抒情的语句, 然依依深情已尽在不言中。孟浩然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诗人运用大胆的想象, 把自己的一片愁心托付给明月, 让明月携着自己的愁心陪伴由于被贬官而失意的友人, 一直到龙标那个地方去, 给友人以慰藉和力量。诗人通过奇特的想象, 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关怀和无限思念之情, 表现了对友人的深厚情谊。

四、借诗明志抒发抱负

有些唐代送别诗, 借送别表达自己的高尚节操或抒发自己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愤懑。

如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 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这是诗人贬为江宁 (今南京市) 丞后写的送别诗。诗人以冰心玉壶自喻, 表明自己清澈无瑕、冰清玉洁的高尚节操。而李白的《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中的“人生在世不称意, 明朝散发弄扁舟”, 则抒发诗人怀才不遇, 壮志难酬的慨叹。

上一篇:祝福父亲节的经典句子下一篇:公务员面试组织管理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