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素质教育

2024-06-23

新课改素质教育(共10篇)

篇1:新课改素质教育

新课改提升素质教育

淅川县第五高级中学牛会芬

内容摘要:素质教育是新课程改革的灵魂,素质教育是课程改革的基础性目标和要求,新课程的改革推动素质教育走向和谐、健康的发展之路,新课程的改革使我省的素质教育精华得以提升;良好的素质教育体现在:教育能“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学以致用”;固然,我国能有良好的素质教育,首先,必然要有适合我国国情的、符合科学的、实事求是的教育体制。同时希望:全国、全社会,乃至全人类同心协力树立尊师重教,百年树人、科学育人的恒久观念,推动全世界物质和精神文明不断向前发展。

目前,新课程改革在我省能取得一定的成效,主要原因是:把素质教育作为课程改革的灵魂,把素质教育作为课程改革的基础性目标来要求。

“学生苦、教师累、校长难、局长烦”——人大代表热议素质教育。我个人认为:素质教育就是让学生掌握的知识,能切实转化为他们感知、认识社会和改造社会能力的一部分,简单的讲就是“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学以致用”,这样的教育才是素质教育,也同时促成了新课改的实施和主要目标的形成。某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各级各类教育都要着眼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加快课程、教材、教育方法和考试评价制度改革,把中小学生从过重的课业中解放出来,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思考、实践、创造。”这一表述让来自教育行业的全国人大代表深有感触,他们认为,让教育事业和谐健康地发展。必须尽快推行深层次的教育体制改革,推行有效的、切实可行的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是针对应试教育而提出来的,那么,我们的新课改目标是:学生从新课程中所学到的,不仅仅是走进了考场有用,而且对走出了考场、踏入社会依然有用,以致使学生终生受益。这也正是素质教育所要极力表现出来的东西。在某中学素质教育中,提出的基本要求是着力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学习意识、规范意识、责任意识、生存意识、俭朴意识、审美意识、公民意识、感恩意识、健康意识”等十种意识,让学生先学做人,再学做事,不能成人,岂能成才?

相对成熟的素质教育,应该渗透于全部课程教学之中,而且应该把课程教学打造成为素质教育的主干部分。素质教育搞得如何,首先要看其在语数外理化生史地政这些课程中渗透的深度程度。而新的课程改革,就是除去了课本原来为应考而学的内容,保留了并融入很多新的知识,这些具有与实际生活很贴近的知识,不仅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主要表现在能提高学生以后的生存和服务社会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比如在高中数学必修5第三章《不等式》中的“简单线性规划”这一节,设计了两个实际问题,代表了线性规划研究的两大类问题:一类是任务确定后,如何统一安排,做到以最少的人力、物力完成任务;另一类是在一定的人力、物力条件下,如何安排和使用,生产出最大的效益。这类新课程的设计都比较贴近现实生活,实用性特别强,同时,有助于学生体会优化思想和数学在解决优化问题中的应用。例如,在高中数学必修3第一章《统计》这一章,新课改与传统的教学不同的是,新课改要求通过大量的实际案例来讲授这些概念,用案例来讲授统计。案例教学是教学的一中基本模式,学生通过具体案例,了解统计基本概念和基本思想,希望学生通过对实际问题的解决来理解统计的思想,而不是死背公式和概念,要求学生掌握解决统计问题的全过程。统计的要点是“做”而不是记忆与计算,新教材在相应的内容后面专门介绍了如何用电脑软件来处理复杂的数据,鼓励学生尝试用计算机等现代化手段,进行数据的处理的教学,以给学生留下充足的时间来经历统计活动的过程,更好地体会统计思想。通过对整个高中数学教材的研究和分析,我发现新教材不仅添加了对解决实际问题很有用的内容之外,而且在每一

章节后面都设计了与本章内容联系紧密的实际应用题让学生去研究,有些问题对学生将来步入社会很有帮助很大,新教材之所以这样设计,就是为了提升学生的素质教育,希望我们教育工作者认真落实新课改的意图所在,在提升学生素质教育方面多加努力,使我们的教育事业跃上一个新台阶.素质教育也是针对灌输式的教学模式而提出来的。所以素质教育必须是一种积极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教学模式。在学生中提倡质疑,提倡课外阅读,是素质教育应有的气象。这就要求我们一线的教育工作者,要根据各个学生的不同情况,把他们塑造成各种不同的对社会有用的人才。恰如雕刻工匠一样,要依据材料的材质和轮廓,来决定雕刻成什么,更能体现它的价值所在。如雕塑大师米开朗其罗所说:雕像其实本来就存在于石头里面,雕塑家的工作不过是把那些多余的部分凿去罢了。也就是事说,教师要用发展的观点看待每一个学生,要因势利导,厚爱中差生,全面进行素质教育,使学生在不断受到鼓励的过程中,逐步建立学习的兴趣,不断增强学习的内在动力;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在学生与学生之间,形成平等对话,互相尊重,互帮互助的良好教与学氛围。这样,对我们的教师队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主要表现在对教师的主动性,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知识面的不断拓展等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也是新课改所迫切需要的,更是搞好素质教育的必要条件。

启动新课程改革以来,我们的教育质量得到了明显的提高,新的素质教育理念已逐步被教师所吸纳,教学研究蔚然成风,教学方法也不断得以改善,形成了良好教学关系并得以有效的调整,涌现出以学生为主的活动式、体验式、探究式、等等的新教学模式。以我校为例,自新课改以来,我们把教学改革与实际情况相结合,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适时提出了适合我校实际的”五度教学”思想,即“占领课程高度,降低教学难度,增设问题梯度,拓宽知识广度,开启思维深度,为了更好的落实“五度教学”思想,我们构建了“五度导思学案”。“学案”的基本模式包括相互联系的五个方面:过渡衔接、自学感知、问题探究、思维拓展、迁移梳理.以落实“五度教学”思想和实施“五度导思学案”为主要内容的新课改,优化了课堂结构,使枯燥的知识生动化,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使沉闷的课堂充满激情,使昔日自卑的学生都能够听得懂、学得会,课堂上充满快乐与自信.在教学关系上,改变重教轻学的倾向,确立“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体验为红线,思维为主攻”的诱思探究教学思想,“变教为诱,变学为思,诱思交融”。在教学方法上,变单纯的教师滔滔讲、学生默默听为学生动手做、动眼看、动情读、动口议、动耳听、动笔写、动脑思。这些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改变对素质教育的提升是不容质疑的。改革评价考试制度成了大家迫切的愿望,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日益普遍,课程改革正在逐步的推动着素质教育朝着良性循环方向发展。

组建一支良好的教师队伍,不仅对社会提出一定的要求,对教育界领导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经过我们教育界的领导、有关处室的同志多次到课程改革教学一线调查,了解课程改革的进展情况,通过协助基层学校和教师解决课程改革过程中的一系列问题来看,他们认为综合实践活动的开设还缺乏具体的指导;教师的观念与教学行为的一致性、教师的综合素质与课改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教师对教材较为关注,对课程标准重视程度不够;课程改革的组织工作不够严密,需要进一步整合、发展专业指导力量。

当然,影响素质教育的还有诸多外部因素,如就业的压力引起学习的竞争、社会对学校缺乏科学的评价标准、社会用人单位重学历轻能力等。一位教育界的人大代表说:“要真正实现科教兴国,必须改革教育体制,崇尚科学、理性、和谐的高品位的教育,推行素质教育。”总之,新课程的改革是实现素质教育征程的必经之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制定更符合国情的素质教育短、长目标,制定良好的教育体制,促成良好的教育观念,组建良好的教师队伍,不断呈现出像新课改这样良好的举措,把我国具有社会主义特色的的素质

教育推向和谐,推向高潮,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音、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让我国的素质教育赫然于世界。

篇2:新课改素质教育

新课改实施几年来,我们学校,在上级教育部门的亲切关怀和全力指导下,积极行动起来,开展了实施新课程改革的活动。经过几年的辛勤工作,大家对此次新课改有了更深的体会和认识。现把我们实施新课改的具体工作做一总结汇报。

此次新课改与以往任何一次的课程改革有着本质的区别。所以,为了让全体教师全面而深入地掌握新课改的精神实质,正确地开展新课程的工作,我们要求广大教师不断认真学习有关新课改的知识,理解新课改的具体内容。我们结合校本培训的工作,要求广大教师抓紧一切时间自学,正确把握新课改的意图,为进一步开展课堂教学作好准备。其次是组织教师开展形式各异的活动,相互讨论交流经验,或同校内商讨,或某一科的课任教师聚集在一起切磋。我们要求每一位教师,每一学期上好一堂能体现新课改精神的公开课,写好一篇学习新课改的心得体会。对于有特色的经验和心得体会,我们还在全校的教师会议上进行演讲推广。此外学校每学期都结合新课改进行一些教育论坛,每位任课教师和班主任都要交流自己在教育教学中得与失,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开展教学公开课和研究课。大部分教师上了公开课,主要是探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如何贯彻课改理念,推进课程改革,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让学生体验获得知识的过程和对学生的情感、合作学习精神的培养。少数教师上了教学研究课,由各教研组承担,集体筹划、备课,课后评议。就课堂教学结构,知识的传授和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提高等方面进行探讨,重点是指出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怎样上好一堂课,广大教师各抒己见,这对今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一个促进。

开展活动课,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促进学生特长发展。每周开展一节活动课,小学部全体学生参加,目的是提高学生素质,使学生的专长得到一定的发展,也使学校的教育资源得到开掘和利用,充分挖掘课程外的教材。

经过这几年新课改的实践,我们逐步认识到我们的教学与新课改的要求还有一定距离,认识到自身所存在的不足之处。我们由于学习不够深入,对新课改的精神实质了解不透,所以对许多新的观点模糊不清,这样一旦实施起来有时难免会走向岔道。另外,教师间的相互交流时间还是少了些,范围还是窄了些。如果我们的脚步不能迈向山外,不能走进优秀教师的课堂,我们的新课改工作也就只能是原地打转。还有,如何把新课改的工作持之以恒地贯穿于我们的每一天每一节课中去,而不是公开课上的做秀,这也是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现实

难题。这不仅是第一线的教师要思考的问题,也是考核教师的有关部门需要思考的问题(如试题的走向、教师考核的标准等)。

以上是我们对开展新课改工作几年来的情况的总结和反思。今后我们将继续深入学习新课改的内容,积极开展各项活动,总结教训,积累经验,使我们学校新课改工作顺利进行,也使得我们的教育工作取得更大成绩。

新课改和实施素质教

育报告

康庄中心小学

篇3:新课改下实施素质教育的三个重点

如何组织学生进行有效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使学生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得到发展。这是新课程所追求的目标也是素质教育的体现, 是以全面提高人的思想品德、科学文化、身心素质、劳动技能、创新能力和发展个性为目的的, 实施素质教育, 不仅要改革不合理的教育体制, 还必须探求它的发展途径。笔者认为, 在新课改背景下实施素质教育, 必须抓好以下三个重点内容。

一、加强思想教育是前提和基础

一个人能不能成为社会建设的人才, 为人民作出贡献, 既取决于其所受教育的程度, 更重要的是取决于他自身的思想道德。思想道德教育是开展素质教育的前提和基础, 只有加强思想道德教育, 拥有良好的、坚定的思想道德素质, 才能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合格人才。加强思想教育, 首先应从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入手, 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一个人成长的方向, 方向正确, 才能不走弯路, 不入歧途。加强思想教育还要把集体教育、爱国教育、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结合起来, 将思想教育渗透到课堂教学中, 并摆在首要位置, 齐抓共管, 多管齐下, 形成强大的德育网络, 常抓不懈。

二、提高教师素质是关键和保证

实施素质教育, 培养和谐的新一代, 造就开拓型、创造型人才, 它首先要求教师必须具备多方面的才能。实践证明, 教师在塑造广大青少年美好心灵、增长他们知识才干的过程中有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师的素质直接决定着实施素质教育的成败, 因此, 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

首先, 应转变教师的培训观念, 把现行的学历达标教育和全面提高教师综合素质教育结合起来, 把短期培训和继续教育、终身教育结合起来, 把提高学历合格率和因地制宜提高专业对口率结合起来。从根本上改变现在普遍存在的重学历培训、忽视能力提高, 重视学历达标率、忽视教师岗位实践创新等一些实质性的问题。

其次, 要改变不合理的评价体系, 努力构建新型的、系统的、科学的评价制度。教师队伍的管理是一项综合性工程, 它要求管理体制适合教师的行业特征。一是应实行能者上、庸者下的校长、教师聘任机制, 推行教师的行业归口管理。二是应真正实行教师队伍公正、公平、公开的择优竞争机制, 避免过多的行政干预。三是应建立一整套长效激励机制, 从教师的资格审定、职务评聘、业务考核、表彰奖励、职务晋升、社会地位、经济待遇等多方面入手, 与教师在实际工作中表现出来的德、能、勤、绩等综合素质结合起来, 以促进教师队伍整体水平不断提高。

第三, 应注重教学研究, 开展科研工作。各级教育行政部门, 在组织教师开展教改科研时, 既要抓精兵强将搞攻坚, 又要抓全面普及重参与。要鼓励教师勇于创新, 参与研究, 通过观察分析、反复实验、追踪调查、积累资料、整合梳理、寻求规律、实践检查等综合过程, 培养教师的创新精神, 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注入生机。

第四, 强化师德教育。“为人师表, 教书育人”是对教师形象的高度概括, 但在商品经济冲击下, 教师队伍也出现了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 如拜金主义滋长, 个人主义膨胀, 一些教师把知识当商品, 热衷于补课、当家教, 一些教师乱收费、乱罚款、捞外快已成为社会关注的问题, 极大地损害了教师形象。因此, 规范教师行为, 让教师以充沛的精力专业从教是不容忽视的环节。

三、培养创新精神是重点和目的

首先, 知识经济以创造性的人力资源为依托, 以提高科技含量和智力支持为支柱, 其重要特点就是通过探索与创新来开拓未知领域, 创造新的增长点, 创新是知识经济的灵魂, 素质教育的重心就是培养创新精神, 培养富有创造能力的新型劳动者。培养创新能力, 要开发人的潜能, 通过启迪、思考、辨析、操作、创造发明等实践活动, 把人的德、智、体、美和操作技能等内在的潜能释放出来。

篇4:高考、新课改与素质教育

随着高校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变和中小学素质教育的深化,普通高校在招生考试方面也进行了积极的、卓有成效的探索和改革。素质教育和高考改革给学校教育带来了极大的生机和活力。中学教育主管部门和教育单位也努力调整现行的教学课程结构和评价考查机制,以适应急剧变化的社会需求,并使之日趋合理化、科学化。无论是新课程结构改革还是高考改革,都必须以有利于素质教育的深化为前提。

素质,作为一个内涵极其丰富的概念,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认识和评价:深、广。广,就是要求学生具备广博的基础知识和多方面的基本技能,体现在学校教育上,就要落实好基础学科的教育,及时开设新兴学科如计算机教程、信息技术等,并开展丰富多彩、健康有益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得到全面发展。深,则是要求学生在某一门或几门课程的学习中能够有深透的感悟理解,较强的实践技能,甚至是突破性的研究和建树。素质教育,需要深、广并重,综合素质与天赋特长并重,即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重点突破。因此,学校既要努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又要根据学生的天赋、兴趣、后天发展方向等因材施教,使之各有所长,从而适应未来社会对不同规格的人才的需求。

新课程改革作为中学教育改革的具体表现,应始终围绕素质教育这个中心来规划和落实,为素质教育服务。那么,什么是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绝不是像当前社会上有的人倡导的那样简单地设立几个琴棋书画培训班,也不是单纯地去乡村体验生活,更不是机械地理解为不考试、不留作业。其真正的内涵,乃是培养孩子的健全人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有一位特级教师曾总结说素质教育就是“十个学会”:学会做人、学会自律、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乐群、学会审美、学会创造、学会健身、学会生活、学会劳动。这种说法或许不够科学和完美,但大致概括了素质教育的内涵。再作进一步归纳,无非是道德修养、文化修养、生活实践能力。新课改必须注重对学生思想道德的教育和科技文化水平的提高,加强学生生活能力、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当然,不要简单地把多媒体教学或使用新教材当作新课改的全部。新课改的核心是革新教育教学理念并落实到实践中,从根本上贯彻素质教育。只是工程庞大而复杂,道路曲折而漫长,需要我们共同努力,不断探索,不断深化。

作为国家选拔人才的重要手段和中学教育教学工作的指挥棒——高考,更有加速改革的必要。高考改革既要有利于国家选拔人才,也要有利于素质教育的深化。因此,我认为高考改革应有以下趋向。

首先是高考形式多样化。普通考试与特殊考试相结合。素质教育要求因材施教,社会需求多种人才,科研既有横向融合又有纵深发展,高考又怎么可以用某一种模式来筛选人才呢?不同的人智力类型不一样,思维特点不同,有的适合横向发展,有的适合纵向发展。龚自珍曾提出“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的见解,今天我们有什么理由让千千万万的学生一个类型呢?吴晗高考数学一窍不通,并没有妨碍他成为北京市长后有出色的表现。因此,除了文理普通考试,还应有更多的专业和特长考试。《萌芽》杂志和全国七大高校联手通过“新概念作文大赛”选拔中文专业人才,就是很好的尝试。韩寒是个偏才,但接受过正规的大学教育的人又有多少能写出质量上乘的长篇作品呢?我们有什么理由把他排除在人才之外呢?

其次,高考命题要有兼容性。高考试题既要考查出学生的素质,又要能反映出新课改的趋向和思路。前几年高考与中学教育脱节,一线教师除了完成教学任务,还要围着高考指挥棒转圈子,看《考试说明》的脸色行事。甚至为了应试,把一些与高考没有直接关系的教学任务舍弃。因此,高考命题应该考虑中学教学,不能只考虑选拔功能。高考命题既要有利于选拔人才,又要有利于中学教育教学。

再次,综合试题本质化。综合试题看似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但近几年来,综合科目试题基本是各学科知识的“冷拼”,而不是学科间的有机结合。这样的考试与分门单考又有多少区别呢?要真正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必须采用综合型题目,即统一题目涉及多门学科的知识和能力运用,在较高层次上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而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灵活运用。

新课程改革是素质教育的外化,高考则是素质教育的检验。二者都是以素质教育为中心的。尤其是中学教育教学,无论怎么改革,都不能忽视素质教育,更不要被一些假改革的东西所迷惑。既要把握高考命脉,更要注重素质教育的深化,从而在本质上进行新课程改革,并取得切实的成效。

篇5:新课改中学绿色化学教育

新课改中学绿色化学教育

在工业革命时代,人类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时代,在发展的同时往往无视环境问题,结果造成发展的同时忽略了环境问题,新世纪,人类对环境问题的关注愈来愈重视。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面临一方面要保持快速发展,另一方面又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发展,在新的形式下党和国家政府及时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已经成为发展趋势,化学作为一门应用基础学科,在新材料,新能源,以及人们的新生活观念中,将会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适应新形式发展的需要,人们提出了新的理念——绿色化学。绿色 化学是21世纪化学发展的方向性议题。各国都在研究绿色化学。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新课程改革中。绿色化学教育承应改革的东风,成为新世纪下中学化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篇6:新课改下幼儿教育论文

1.新课改下幼儿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越来越多的幼儿都是独生子女,家长们对他们的关爱和期待都很多,对他们的管控也非常严,总喜欢为孩子安排好一切,费尽心思地想让孩子按照自己认为正确的路来走。然而这样做却严重践踏了孩子们的天性和兴趣,同时也忽略了他们的真正需求,幼儿的心理容易遭受创伤,最终结果很可能与家长的期望背道而驰。

2.幼儿教育应遵循的原则

2.1兴趣第一的原则

对幼儿园里的孩子而言,兴趣是最重要的,学习和玩耍在他们心中已经深深地融合在一起。而新课改理念也要求以新的教学方式突出教学的趣味性,幼儿教师对此应该提高重视程度,尽量顺应孩子的天性,科学合理地引导他们的兴趣,让他们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尽量激发他们的兴趣和学习的动力。

2.2肯定性原则

幼儿通常内心都很敏感,同时对幼儿教师也很依赖。教师在开展教育活动时应该多给他们正面的反馈,不论孩子们做什么事,提什么问题,尽量从积极的角度去肯定他们,多赞美和鼓励他们,这样有助于树立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的身心能比较顺利地成长。

2.3平等原则

新课改中强调幼儿教师和幼儿之间应建立起平等、融洽的关系。在这一要求下,在开展教学活动时,教师要让幼儿平等地参与到教学活动,通过相互合作、共同讨论等方式来进行学习。教师在师幼平等、尊重幼儿的基础上,要以幼儿同伴的`身份与他们一起游戏和交流,使他们切身体会到教师对自己的尊重和理解,这样有助于幼儿身心的全面、健康发展。

3.幼儿教育的策略分析

3.1确定幼儿教育的主要内容

幼儿阶段不仅是孩子们的人生起始阶段,同时也是他们的各种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开始形成的阶段。而且由于孩子们在这个阶段可塑性非常强,如果在幼儿教育阶段能够塑造好孩子们的品质和习惯,对他们将来的成长将有极大的推动作用。基于这一原因,幼儿教师在确定教育内容时要将对幼儿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培养放在第一位,而把知识的教学放在次要的地位,尽量能够让孩子快乐成长和学习。

3.2明确幼儿的教学内容

幼儿教育的教学内容必须要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的阶段性特点,不能贪多求快而设置超出他们理解和接受能力的教学内容,另外还要保证不同教学内容之间要保持平衡。

3.3家校有效沟通和合作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构成了幼儿教育的完整体系,二者都是不可或缺的,相互之间无法取代。针对当前家长普遍不重视家庭教育的问题,幼儿园要以平等、合作的态度来做好家长的思想工作,尽量争取他们的支持和理解,同时要帮助家长提高对幼儿教育重要性的认识,让他们明白双方的有效合作是最好的教育方式,引导家长真正参与到孩子的教育中。在这一过程中,父母也要不断学习和提高,有效弥补孩子在幼儿园学习缺失的部分,这样才能给幼儿完整的教育。

4.结语

篇7:新课改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的目的在于提高民族素质,造就德、智、体、美、劳、心等全面发展的“四有”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从本质上来说,它与基础教育具有一致性,它是对基础教育认识深化的结果。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是学校,主要渠道是学校的教学活动。因此,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是课程教材与教育过程的改革。

教师素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决定性因素。《纲要》指出:“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教师队伍的素质和必要的数量,是办好教育的基本条件;教师是教育教学活动的直接组织者和实施者,实施素质教育最终要通过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来实现;教师的素质的高低决定了素质教育水平的高低。因此,素质教育呼唤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新课程的实施则是基础教育的全方位的改革,从课程改革与评价改革,从教材的更新到教学手段的更新,一切改革成败的关键均在于教师素质的提高。改革基础教育的灵魂是教师。知识可能从电化教育中学到,但没有与高素质的教师的交流,创造性思维是难学到的。在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如英国、日本、法国等,在教育改革中都把提高教师的素质放在头等重要的地位。教师的素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坚定正确的政治素质;

2、豁达大度的思想素质;

3、博闻强识的理论素质;

4、多元化的知识素质;

5、综合能力素质。

新课程的实施促进了学校的管理理念与管理模式发生着深刻的变革。这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树立现代的学生观

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迅速,如果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现存的知识,缺乏积极主动性,缺乏开拓精神,就会落在时代的后面,因此必须转变这种陈旧的学生观。它主要有两方面:

1、转变落后的学生观,树立现代的学生观,对于基础教育就更为重要,在现阶段中,学校则上下一起围绕以智育为中心来抓分数、抓评比、抓竞赛、抓升学率。这不能不说是普通教育学生观不端正的最突出、最集中的表现。学校重视抓升学,必然只抓少数,放弃了大多数;只抓“考分”,必然削弱德育和体育,即使抓分数也不代表智育的全部。其结果必然造成学生的片面发展和畸型发展。

2、转变落后的学生观,树立现代的学生观,对于农村基础教育就更为重要。办学指导思想应该从办学转到为本地区经济建设服务为主,兼顾向高一级学校输送新生方面来。要使培养出来的学生,升学有基础,就业有技能,榜上无名,脚下有路。这也是新课改革的所提倡的一种新的模式。

(二)必须优化作业的管理

1、要明确布置作业的目的它是课堂教学的继续与发展,是教学活动有机组成部分。作业是推动学生独立学习、恒心毅力、自我约束和快速进步的重要途径。作

业的布置与批改,是教学过程中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给学生必要的反馈形式,是了解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

2、要控制家庭作业的必要性

作业分为课内作业和课外作业两种,课外作业即家庭作业。过量的家庭作业一方面剥夺了儿童平等发展的权利,另一方面也剥夺了学生最佳发展的可能,排斥了学生必要闲暇的需求。因此布置家庭作业要适量。这也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3、控制家庭作业的时间,调控家庭作业,使之优化

由于儿童年龄较小,活动性比较大,对于这个时期的学生。我们要控制好学生在家的作业完成时间,调控家庭作业,使之优化,从而达到最大限度的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考虑:

(1)适当控制学生的家庭作业时间,强化关于家庭作业的研究性工作。避免机械式重复性的练习,多一些趣味性的练习和研究性的作业。

(2)变革家庭作业的完成方式。以往是以书面作业为主,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要多注重动手操作性作业的完成,多种方式巩固课堂所学习的知识。

(3)实施学生家庭作业的公开性策略。这样一方面可以调动家长在家对学生学习的督促力度,也可以使家长及时了解学生在学校学习的情况。加强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沟通力度。使素质教育无死角。

(4)改善家庭作业的设计。改善家庭作业的形式,各科教师要布置形式多样的家庭作业,使之成为“智力要求较高又切合实际的家庭

作业”。才能发挥家庭作业本应发挥的促进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功能。

(5)教师备课要备作业。这样就一方面遏制了加重学生负担的行为,另一方面也可以促进教师在提高自身素质上下功夫,通过40分钟的课堂教学来提高教学质量。

篇8:新课改下语文教学素质教育的渗透

一、我们语文教师必须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

当今素质教育主要是针对以前应试教育的缺点而提出来的。素质教育侧重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为目的教育, 教师人生观和教学观的不同是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最主要的区别之处。素质教育更加注重师生双边活动, 注重学科能力的提高, 注重启发学生的主动学习。因此, 我们应该不断地改进我们的教学方法, 并做好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 尽力引导学生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规律, 使他们掌握正确的学习技巧, 从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努力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语言环境, 使素质教育真正地落实到我们的课堂教学当中。

二、优化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

多数学生的知识掌握和技能训练是在课堂中完成的。因此我们应该重点通过优化课堂教学模式实现语文素质教育。那么如何实现优化教学目标呢?我认为语文教师应当在课堂教学中明确目标。新课改的教学内容和目标已经规定的很明确, 它指明了我们的教学方向, 也给我们实施素质教育指明了方向。如今的语文教学, 语文教师应该采用启发式、引导式等多种教学法, 尽可能地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 做到由浅入深, 画龙点睛, 要避免教师在课堂上唱独角戏, 而应该转变教学模式, 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 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 从而实现素质教育。

三、更新教学方法, 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是实施素质教育最有效的途径

当今的素质教育要求学生必须学会做人, 学会求知, 学会思维, 学会选择, 学会审美, 成为具有学习能力、发展能力、创造能力及实践能力的有用人才。因此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必须改变以前的做法, 不断改进自身教学方法, 尤其是关于学习方法的引导。语文学习中的难记易忘现象是师生双方都非常头疼的事情, 学生要花很多的时间来积累语音、词汇、语言点, 所以我们教师必须站在学生的角度, 耐心地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 帮助他们找到最佳的记忆窍门。这样学生在学习中才会充满自信, 有成功感, 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消除语文学习的害怕心理, 从而提高语文教学的成果。

四、创设语言交际情境, 培养交际能力, 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

初中语文既是一门实践性的语言学科, 也是一种语言交际工具。但是学习语言除了应该有正确的学习方法, 它还必须有一条最佳途径, 即需要营造一个真实的语言交际环境。如果没有真实的语言交际环境, 我们教师应该为学生创设语言交际情境, 将语言和学生实际相联系, 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交际机会。这样才可能地将语言形式与语言意义和学生实际紧密联系起来,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具有语感, 并不断深化知识, 掌握语文技能, 提高语文实践运用能力。

五、素质教育的教学模式, 关键还在于教师的自身素质

目前少数语文教师的专业素质还相当落后, 对语言教学有点吃不透、拿不准, 还不能熟练驾驭语文教学, 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语文教学, 所以说教师的素质提高势在必行。新时期的教师不仅要有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 还要有专业文化素质, 做到深入领会教学大纲, 全面掌握教材, 熟悉语言教学规律和中西文化的知识, 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 使语文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现代化, 从而提高我们语文教学质量, 顺利完成基础教育阶段素质教育赋予我们的任务。

六、建立科学合理的测试评估体系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保证

素质教育应当是对学生的全面评价。在语文教学中, 教师要根据语文学科的各个要素及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评价。评价的方式也应该是多层次和多样化的, 如学生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和学习策略等方面。评价也可采用问卷调查、教学观摩、采访、表演和课内课外作业等方式。学生的思想品质和文化素养的评价可采用观摩、写作、口试角色表演和小组讨论等方式;学生的语言能力的评价可采用笔试和面试等方面;学生的整体评价可采用建立档案的方式, 从而保证评价的全面性、公正性、发展性和有效性。评价的组织形式可以有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家长评价、教师评价以及主观和客观等, 使突出性与整体性评价能有机地结合起来。

篇9:新课改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

关键词:新课改;素质教育;教学;实施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06-187-01

素质教育是当前教育改革的主课题。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学科教学的落实。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呢?

一、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是实施素质的关键

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是语文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小学语文是基础教育中的基础学科,担负着为提高民族素质打基础的重要任务。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了解学生,发现学生,不仅提高学生的智商,而且要提高学生的情商;不仅要开发学生的智力因素,而且要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除把学生培养成为四有新人外,还要在传授知识过程中着力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使学生成为身心健康的人。要做到这一点,小学语文教师不但要有科学的头脑、高尚的人格、先进的思想、渊博的知识,而且要有热爱学生、了解学生的心理,成为学生的朋友,同时用自己求真求善求美的精神去培养求真求善求美的一代新人。

二、改革课堂教学,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作用,让学生有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为了更好地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其主体性进一步发展,我在课堂教学中,主要从两个方面训练学生:

1、提出问题,让学生自读课文

每学一篇新课文,我让学生先预习课文,碰到不理解的字、词、句、段、内容就向老师和同学提出来,大家一起解决同学提出的疑难问题。学生能借助工具书,通过讨论探索,从而得到解决。当学生解决不了时,我才给他们提示帮助解决,这样教学过程中形成了师生共同探索新知识,使学生有自己的思维空间,学生的学习情绪既活跃又轻松,在自由的氛围中驰骋,达到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的目的。

2、激发小组讨论,让学生互学

同学是小组的成员,通过讨论互学,使学生能在互助、和谐的状态下探索新知识。互学,学生互补彼此的不足,每个同学的认知结构、经验水平、个性发展存在着差异,在合作学习中,每个学生能从别人不同的观点方法中得到启发,取长补短。

三、面向全体,因村施教,重视个性的技能发展

素质教育作为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是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我们抓住以学生的“学”为中心,因材施教,以不同層次知识要求,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教学手段。因此,语文教学过程的设计、教法的安排,要适应于受教育者的不同层次、不同情况,让有能力的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接受知识,从而实现全面育人的目标。在语文教学的具体实施中,我采用异步教学法。使各类学生能经常体验到进步和成功的喜悦,把学习的自主权交给学生,使他们都能在一个宽松的环境中学习。

四、坚持整体性原则,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柳斌同志说:“育人是素质教育的根本。”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注重教书育人的教学目标。语文教育教学的基本任务是教书,最终目标是育人。在语文能力训练的同时,进行思想教育,达到教书育人的目标。由于学生的个性鲜明,可塑性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教学内容,针对学生的思想实际进行施教,恰当地运用教材,讲求教学艺术,充分挖掘和利用教材中的德育因素,把思想教育寓于知识教学中,就能教会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生活,学会创造。

然而,今天仍有人片面追求“智育”的应试教育,把语文教育看作是教会学生识字、读书、作文的语文技巧训练,拼命追求分数,一切为了应试,淡化了思想教育,这实质与素质教育的目标背道而驰。21世纪教育的发展趋势是由知识型向发展型转化。发展型的教育是以人的发展为核心,又以人的发展为最终目标的教育,强调学习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活动,学会认识、做事、生存、共同生活是教育的四大支柱。语文教学要适应现代化社会的需要,就必须以人的语文素质的发展为目标。

因此,语文教师应利用语文教育的“工具性”、“人文性”、“基础性”的特征,从知识传授的方法进行有效的教育。教学中,不仅要开发学生的智力,而且要教学生会学;不仅要教学生怎样做人,还要教学生怎样生存。如我在教四年级课文《落花生》一文时,为使学生充分而深刻地理解“父亲”所说的话的深刻含义,我举了现实生活中的事例来教育学生,把思想教育主线贯穿在语文知识教学中,充分发挥了语文学科的德育功能,既使学生掌握了这篇课文所要求掌握的知识,又使“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这个道理转化为学生的思想认识和信念,教会了学生求知,教会了学生做人。

要真正发挥语文教育对学生全面素质提高的作用,就丝毫不能忽视语文活动课。学科课和活动课相结合既发展了学生的智育,其德育、审美、品质修养等方面都得到了发展,真正做到了多方面素质协调发展,互相促进。

篇10:浅析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基本素质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本科毕业论文

题目: 浅析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基本素质

考生姓名:李敏英

考生所在单位:邯郸市肥乡县文教体局 准考证号:200496300112 导师姓名:于玲君

业:思想政治教育专业

完成日期:2010年9月20日

摘要……………………………………………………………………………….1

当前教师基本素质存在的主问题及成因………………………….………….…2

1.1当前教师基本素质存在的主要问题…………………………………………2

1.2 当前教师基本素质形成的主要因素…………………………………………3

2.1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3

3.1提高教师基本素质的途经……………………………………………………6

参考文献……………………………………………………………..……………8

浅析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基本素质

摘要: 随着社会的进步,新课程改革力度的不断加大,对人才需求发生很大的变化,教育观念也应随之更新,教师基本素质的提高也势在必行,新形势对教师的新要求,除了爱岗敬业以外,更重要的是具有参与推进素质教育的相关能力,具有厚实的基础,能实现师生的再创造。进入21世纪,教师必须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反思教育的能力、基于网络资源教育的能力、激活创造性能力、心理辅导能力等基本要求。同时,教师应由原来的知识占有者、学习资源的供应者、文化知识的传递者、教学活动的主导者、课程计划执行者,转变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学习动机的激发者、学习资源的开发者、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参与者、课程的研究者和决策者、课堂氛围的营造者等新的角色,这是对现代教师提出的根本要求。本文通过对新形势下教师基本功素质要求的分析,提出了现代教师应具备的几项基本素质,最后简单探讨了提高现代教师基本素质的几条途径。

关键词:新课改 教师基本素质 提高途径

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教师的基本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种要求不仅是在专业知识方面,也包括思想品德、责任意识、创新精神、合作能力等。教师的基本素质不仅影响到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也关系到课程改革能否深入地进行下去。只有造就一批政治思想敏锐、科学文化渊博、道德风范优良、锐意改革创新和教育教学能力强的高素质新型教师队伍,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实现素质教育。

既然,教师的素质是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下面我对当前教师基本素质存在的主要问题、成因、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及如何提高教师基本素质几个观点谈一下个人的看法。

一.当前教师基本素质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成因 1.当前教师基本素质存在的主要问题

(1).“信息”时代越来越显出教师知识量不足,知识结构不合理

社会转型为信息社会以后,封闭式教育转型为开放式教育,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互联网技术、远距离教学技术把处于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教师和学生连接起来,从而打破了教育的封闭状态,突破了教育的时空界限,使受教育者获得了越来越接近于公平的受教育机会。而现代的教师只具有某一方面的专业知识,只进行某一方面的教学。要适应知识综合化的趋势,这就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一人一科的分科教学,逐渐提倡跨学科综合学科教学,这种教学有助于克服长期以来教师知识面狭窄,不同学科教师之间很少交往,甚至相互冲突的毛病,从而为每一门学科的教与学提供更为广泛的知识背景和更优良的人际环境。

(2).教师传统教育观念根深蒂固与时代相悖

传统的教育观认为:老师是“传道、授业、解惑”,老师对相关知识积累和先得,使老师处于主导和权威进地位,无法做到真正意义的平等。我们常提倡的“尊师爱生”其实就是是对师生关系的一种定位。从深一层次来看,传统的师生关系不是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上的,是尊与从的单向关系。“尊”当然是毕恭毕敬,不能犯上,但“爱”并非如此,“打是亲,骂是爱”曾是这种情感另一侧面的表现。而新型社会提倡一种和谐社会,人与人之间一种自由、真正的平等。这种师生关系显然是与新时代相悖的。

(3).教师教学能力薄弱

新课改要求教师能够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主动学习,使全体学生生动活泼地得到较为全面的发展。一切教学过程都是在学习主体的自觉意识和能动作用支配下展开的。学习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个体的内在需要和追求,成为学习主体表现自我的自由方式。应试教育模式下的课堂教学,基本上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中心、课本中心、课堂中心严重束缚师生手脚,教师讲课放不开,学生学习枯燥乏味,这种沉闷的僵死局面已到了不改不行的地步了。换句话说,教师教学能力的薄弱已经无法适应新的课堂教学法的要求了,如果教师不主动提高自身的基本素质,必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被时代所淘汰。

2.当前教师基本素质形成的主要因素

(1).教育观念滞后,不能适应形式的发展。江泽民同志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指出,实施素质教育,首先要求我们切实更新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只有不断更新教育思想和转变教育观念,才能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思想观念是行为的先导,更新教育观念,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条件。新形势、新情况,带来了新任务、新问题,呼唤着新思路、新对策,更需要全体教师以新的教育理念,引导我们进行教育改革的探索与实践。如果教师不转变观念,固守旧的思维方式就不可能推进素质教育,教育改革就变成一句空话。

(2).个别教师缺乏理想、缺乏事业心,责任感和荣誉感不强。这些教师不关心政治,不注重师德,干什么事都提不起劲,一脸看破红尘、玩世不恭的样子。更有甚者,对党、对共产主义事业失去信心。

(3).部分教师缺乏钻研精神,不肯下功夫钻研业务,实践知识匮乏,由于钻研不够或不肯深入钻研业务,上课只会照着教参讲,有个别的甚至一字不漏地照着教参中的教案上课。

(4).部分教师自我继续教育的认识不到位,前沿学科知识不足,专业知识单一,不能做到一专多能。中小学生的知识的获取,主要还是通过教师的传授,这就给新老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就是要不断更新知识,扩充知识。(5).身体、心理素质较差。我们教师队伍中有的教师身体素质差,经常因病不能上班。有的教师心理承受能力差,不能适应新形势,不能协调人际关系,对待挫折心理准备不足,一遇挫折就萎糜不振,甚至破罐破摔。

以上的问题与不足的存在,极大地妨碍了教育教学的改革,极大地影响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二.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在新的历史时期,教师应当具备什么样的素质呢?综合社会的需求并给合我的工作实际,我个人认为教师应当具备以下基本素质: 1.要有高尚的职业道德、情操。

教师应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愿为国家和民族的教育事业奉献自己的全部力量;应有刻苦钻研的毅力,实事求是的态度,开拓进取的精神;热爱教师工作,爱护学生,关心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对学生认真负责,能把握教育的真谛,了解青少年发展的规律,启迪学生的心灵,发展学生的智慧,发掘学生的潜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具有正直、真诚、善良的品德。教师的职业道德体现在:以开放的态度对待学生;以科学的态度了解学生;以尊重的态度看待学生;以专业的态度教育学生;以友善的态度爱护学生。

2.要有扎实的专业基本功及学课知识拓展的素质

作为教师,必须有扎实的专业基本功,非此不能完成教学任务,更谈不上在教育教学改革中取得成功。无论在课堂上给学生讲授知识或在学生的实践活动中,都要求教师具有较深的专业知识,具有扎实的基本功,“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是不可能的。此外,教师还必须具备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还要全面了解本专业发展的历史、现状;具有深邃敏捷的思维和广阔的学术视野,有传统文化和民族文化的底蕴,具有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具有不断更新知识、追逐学术前沿的意识,具有科学、辩证的思维和研究方法;在专业上不断提高自己,充实自己,有一定的学科知识拓展能力。否则,墨守成规,靠吃老本的教师将会被改革的浪潮所淘汰。

3.要具有全方位的能力素质(1).教育教学基本能力

教师教育能力体现在教学实践方面,反映了教师的教学水平。教育能力主要包括教师的教养能力和教学能力两个方面: ①教养能力。教师的教养能力主要表现在对学生的道德品质、心理健康、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正确引导、激励、优化、塑造上。每个教师必须明确,我们的教育不是要把学生培养成书呆子,走出目标单

一、过程僵化、方式机械的“培养模式”,让每一个学生的个性获得充分发展,培养出丰富多彩的人格。培养学生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要把学生培养成为有道德、有学识、心理健康的创造型人才。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等与国家兴衰和民族存亡息息相关,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因此教师必须加强自身的人格修养,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严格磨炼自己,真正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②教学能力。教师必须树立新的教学观,同时还应有娴熟的专业技能。教师的技能包括以下五个方面:教学设计、教学媒体、课堂教学、组织指导课外活动、教学研究五个技能。教学创新改革的宗旨是能够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主动学习,使全体学生生动活泼地得到较为全面的发展。主动学习是手段,指一切教学过程都是在学习主体的自觉意识和能动作用支配下展开的。学习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个体的内在需要和追求,成为学习主体表现自我的自由方式。应试教育模式下的课堂教学,基本上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中心、课本中心、课堂中心严重束缚师生手脚,教师讲课放不开,学生学习枯燥乏味,这种沉闷的僵死局面已到了不改不行的地步了。实施素质教育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做到对学生一般能力培养与人格素质塑造并重。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是“互动”,不是“被动”;“互动”必然是“双向的”,而不是“单向的”。教师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学会学习”,不是“听老师讲,跟老师学,把教师讲的、课本上学的记住,背熟”那种刻板的以记忆、重复为主的教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必须重视学生的主体存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提出问题,培养探索求知精神。只有这样教师才会重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自身体验,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去领略知识的力量、信息的浩瀚,最终让学生享受到获得成功的喜悦、愉快。

(2).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师教育对象是人,需要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精神的沟通,情感的交流,引导学生健康活泼地成长。同时,教师也是工作群体的一员,要有与同事融洽相处,合作共事的能力。教育是不仅涉及学校,同时还涉及到家庭及社会,所以教师还应具备有与家长、社区有关人员沟通与合作的能力,从而形成教育全面进行有效地工作。

(3).教育科研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教育科研能力是基础教师教育所必备的能力。现代教师要从经验型转向科研型,要成为新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教育内容、教育对象、教育方法和教育实践者和研究者,为提高教学水平,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创造性人才能力,那种“教教材”的“教书匠”的传统做法已不适应现代教育的需要。高效率地提高学生素质,迫切地呼吁着教师的创新智慧。所以,教师必须以研究者的姿态,进行教育教学并在不断的研究与探索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

(4).较强的学习能力

未来社会是一个学习化的社会,要求教师成为终身的学习者。瑞士的查尔斯、赫梅尔曾指出:“终身教育是唯一能够适应现代人,适应生活在转变中的世界和变动社会中的人的教育。这样的人必须使自己能够不断地适应新情况。”把握时代的脉搏和教育改革的方向,教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才能时时充电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知识结构,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提高教学效率。

(5).课程开发能力

随着三级课程管理体制的建立,课程开发能力已成为教师最重要的专业能力之一。培养和增强自己的课程意识,实现从单纯的课程执行者到课程研制者的角色转变,提高其课程开发能力和相关技术,才能使教师不断获得专业成长。应现代教育的需要。

三.提高教师基本素质的途径 1.建立学习机制

重视引导教师加强学习,把集体学习与个人自修结合起来。定期邀请教育专家和学者为教师们做专题讲座,向教师宣传课程改革和发展趋势及应对策略。定期组织教师学习有关教育改革政策法规,让教师了解最新的教育信息及其他学校教育改革的动态。通过各种学习活动的开展,使教师们对课程改革的目标、趋势及措施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增强教师参与课程改革的使命感、责任感,激发教师参与课程改革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开展教研活动

教研活动是教师进行教学研究的主要形式。每个教研组的教研活动有计划、有主持人、有中心发言人、有研究内容或主题,教师有书面发言材料。除此以外,我校打破了以本学科、本年级教师为主的教学研究,实行同学科跨年级、跨学科跨年级的主题式的教学研究活动。如观摩听课、课后集体评议、召开经验交流、进行案例学习研究等,形成教师合作互动、经验分享的格局。同时,我校每期开展“三课”达标、优质课竞赛、教研组活动竞赛等活动,为教师创设了展示集体智慧和个人教学风采的舞台。

3.课题研究带动

课题研究是提高教师素质的有效途径。我校把课题研究作为培训的基点,教科室定期组织教研组或课题组教师进行课题研究培训,学习掌握教育科研的基本方法,注重收集与本课题研究的相关资料,注重教师之间的交流与研讨,鼓励教师将研究的心得体会及时记录下来,边研究边总结边反思。如我校以三年级为实验点,组织三年级教师进行《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开设与实践》的研究,学习课程改革的相关理论,借鉴其他地区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的作法,邀请西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的课程专家到校指导、教师们边学习、边研究、边总结,写出了精彩的教学案例和研究心得。教师们也深刻地感受到自己的成长——从被动的课程执行者转变为课程的研制者和课程资源的开发者。

4.建立教师素质教育质量评价制度

目前对教师素质状况没有制订出相应的评价制度,这影响了教育目标的实现。今后应加强这方面的工作。教师素质的评价我认为应包括以下几个内容:一是职业精神和献身精神;二是教学效果和教学的要求;三是是否具备与素质教育目标相适应的专业文化等等。

总而言之,教师的素质不是一个简单的概念,应反映教师的独特的本质,具有深刻的理论背景,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决定其教育教学效果、对学生身心发展有直接而显著影响的心理品质的总和。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更是赋于教师素质以新的内涵,在基础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广大教师只有深刻认识到教师的素质构成,才能真正针对自身情况加以提高,打好学者的根基,每时每刻关注教科研的进展状况,以学生的引导者、鼓励者、合作者的姿态从教,最终成为一名独具特色的教师。这就要求我们不断去学习,要有学习的精神和学习的能力,从而树立终生学习的信念。只有这样才能积极稳妥地推进基础教育改革的顺利进行,从而从根本上实现振兴民族、振兴教育的全面素质教育目标。

参 考 文 献:

上一篇:工商行政处罚案件证明标准探析下一篇:幼儿园用药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