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网上填报五问

2024-08-01

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网上填报五问(通用9篇)

篇1: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网上填报五问

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网上报名平台)

1、网上报名时间:10月10日~31日,预报名(报名数据有效)月24日~27日,每天9:00~22:00,应届毕业生除了可在预报名阶段报名外,也可在正式报名阶段报名。

2、现场确认时间:由各省级招办自行确定公布,请关注各省网报公告,考生报考信息以现场确认报考点数据为准。

3、下载准考证时间:年12月14日~2017年12月25日(24小时开放),考生可用学信网的用户名和密码登录研招网,进入网上报名栏目下载。

4、开始报名前,请考生仔细阅读 常见问题 以及 各单位网报公告,提前准备好 需要填写的.信息 .报名过程中,请考生仔细阅读网报页面提示文字,并认真填写选择,避免造成无效报名。

5、网上报名期间,考生可自行填报、修改或重新填报报名信息,但一位考生只能保留一条有效报名信息。如需重新填报报名信息(新增报名),须取消已有的报名,已取消的报名信息不可用于现场确认。报名过程中如需修改信息,建议退出网上报名系统,重新登录修改。现场确认前,考生可查看及下载网上报名信息。推免生需在 推免服务系统 报名。

6、生成报名号后本次报名才为成功(如果选择的报考点采取网上交费,交费成功后才算报名成功),报名号是现场确认的重要凭证,请考生务必牢记。

7、考生可登录 学信档案 验证本人学籍或学历,学信档案注册与否并不影响网报过程。

8、请考生牢记学信网的用户名和密码(为避免个人信息泄露,请设置复杂密码并定期修改),后期下载准考证、参加调剂仍然需要使用。

篇2: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网上填报五问

第一步:注册网报系统

第二步:登录网报系统

第三步:填写网报信息

第四步:生成网上报名号

第五步:完成缴费(网上支付)

篇3: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网上填报五问

1.报名前的准备

报考全国硕士研究生之前, 先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预报考的招生单位, 然后必须查看当年预报考招生单位的招生简章及要求, 自审本人资格, 合格后方可报考本招生单位。同时考生要认真阅读预报考招生单位、报名点以及该报名点所在省级管理部门的网报公告, 以免报名无效。

网报时, 考生须填写的电子邮件地址、本人身份证 (现役军人为“军官证”“文职干部证”或“军队高校学员证”) 号码、往届生须填学历证书编号、普通高校和成人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须注册学号等, 因此报名时先应提前准备网报需要填写或选择的内容, 以免在网报期间由于单个页面停滞时间过长导致报名失败。

全国硕士研究生网报时间一般为10月10日至31日9:00-22:00;现场确认时间一般为11月10日至14日。

2.网报

由教育部高校学生司主管、教育部全国高等学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中心主办的研究生招生官方网站“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 (网址:http://yz.chsi.com.cn 或http://yz.chsi.cn ) 是目前全国硕士研究生网报指定的唯一网站。

(1) 网上注册

所有考生只有在使用免费注册的用户名和密码登录网站之后才能进行网报。所以网报前首先要登录“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主页→点击注册→填写用户信息→点击注册, 出现成功注册, 说明注册完成。

(2) 填写 (选择) 报名信息

①进入网报系统

以注册名及密码登录, 或当您初次注册提示你已成功注册后你没关闭网页, 在此页面下等15秒网页会自动以你注册的名字进入网报系统首页。然后点击导向栏中的“网上报名”, 网报系统会出现网报提示, 一般是网上填报信息的时间、注意事项等信息, 点击“开始报名”网上报名 (以下简称网报) 正式开始。

②开始报名

Ⅰ阅读教育部公告、考试承诺书

点击“开始报名”后, 会出现教育部公告, 阅读完毕点击“阅读完毕”后系统会出现“报考硕士研究生考生诚信考试承诺书”阅读完毕点击“同意”进入“选择报考院校以及考试方式”页面。

Ⅱ选择报考院校及考试方式

选择招生单位的省 (市) 会出现所选省 (市) 的省 (市) 招办信息, 点击“阅读完毕”;然后选择“招生单位”时会出现预报考单位的信息, 一般为公告及报名须知。点击“阅读完毕”后再选“考试方式”, 当考试方式选择强军计划、援藏计划、农村师资计划时, 专项计划将自动设为强军计划、援藏计划、农村师资计划;当考试方式选择全国统考、推荐免试、单独考试、MBA联考、法律硕士联考、考生可选择专项谋划为“无”或者“少数民族骨干计划”。

Ⅲ填写个人信息

点击下一步, 进入填写个人信息界面, 包括“考生姓名”、“姓名拼音”、“证件类型”、“证件号码”、“现役军人”、“出生日期”、“考生民族”、“考生性别”、“婚姻状况”、“政治面貌”、“考生通信地址”、“考生通信地址的邮政编码”、“固定电话”、“移动电话”、“电子信箱”、“考生来源”、“取得最后学历的学习形式”、“最后学历”、“毕业证书编号”、“获得最后学历的毕业年月”、“注册学号”、“最后学位”、“学位证书编号”、“毕业学校”、“毕业专业”、“报考类别”、“定向委培单位所在地”、“定向委培单位名称”、“备用信息”、备用信息1——备用信息4、“考生籍贯”、“户口所在地”、“户口所在地详细地址”、“出生地省市”、“现在学习或工作单位”、“考生档案所在地”、“考生档案所在单位名称”、“考生档案所在单位地址”、“考生档案所在单位邮编”、“何时何地何原因受过何奖励”、“家庭主要成员”、“学习工作经历”等信息。

填报以上信息时, 请认真阅读报名页面右侧的提示信息, 准确填报。网报需要填写或选择的内容以及要求, 除明确说明可不填写外, 其他均为必填选项。

Ⅴ选择报考的专业

包括“报考院系所名称”、“报考专业”、“研究方向”、“考试科目”。

Ⅵ选择报名点

选择“报名点所在省市”会出现该省招办信息。选择“报名点”会出现该报名点信息, 点击阅读完毕后, 进入填报信息的校对栏。

Ⅶ校对填报信息

考生可对以上所填的所有信息检查、核对。如填报有误, 可对其进行修改, 如正确, 在英文输入状态下输入黄图片的校验数字, 点击“确认无误”。

Ⅷ完成报名

点击“确认无误”后, 网报系统反馈给考生一个9位数的报名号 (前四位是你所选择的报名点代码, 后五位是编号) , 即表明报名已成功。该报名号需妥善保留, 现场确认时需向报名点提供此号。

网上支付报名费只针对在北京地区报名点报考的考生, 截止到网报结束, 具体交费事宜请查阅北京地区公告。

3.现场确认

现场确认是考生在所选的报名点缴纳报名费、拍照、确认信息等, 进行现场确认是全国硕士报名的最后环节, 也是报名的必须环节, 所有考生只有进行完此环节, 报名才有效。

考生进行现场确认时, 按规定缴纳报名费后需持本人身份证 (应届毕业生还需携带学生证、现役军人为“军官证”、“文职干部证”或“军队高校学员证”) 和报名号, 由报名点工作人员查验, 然后报名点按规定采集考生本人图像信息, 考生按报名点要求确认本人网报信息, 到此, 报名全部结束。

二、报名时应注意的问题

1.用户名和密码

用户名和密码是考生在线咨询、网报、网上调剂、查询报名号等凭证, 考生要牢记。考生注册时, 用户名和密码设置要便于记忆, 最好不要使用相同字符串, 谨防他人篡改考生个人信息。

2.报名点的选择

考生选择报名点时一般应就近选择, 但同时要注意:报考的类型不同, 报名点也不相同。

①参加全国统一考试和参加“法律硕士联考”的考生到各省级管理部门网报公告指定的报名点确认;

②参加单独考试和参加“MBA联考”的考生到报考单位所在地省级高校招生办公室网报公告指定的报名点进行确认报名;

③其他考试方式考生需按照网报公告要求到指定报名点确认。

3.招生单位、考试方式和报名点的选择要慎重

每个注册的用户名, 只能填报一次, 报名成功后将对应一个报名号。报名号生成后, 考生在网报期间还可以修改一些基本信息, 但招生单位、考试方式和报名点等信息不允许修改, 所以考生在填报时选择这三个信息一定要注意。

如果选择错误, 确实需要修改, 那只能重新注册、重新填报, 11月10日-14日在报名点确认交费时, 只要确认新报名号所对应的信息即可 (原有账号所对应的报名号现场不确认则自动作废) 。

4.校验码

推荐免试、强军计划、农村师资计划、少数民族骨干计划等五类考生网报时, 需要校验码, 其中少数民族骨干计划如果选择推荐免试考试类型, 则需要两类校验码, 没有校验码将不能选择相应类别。

不同类别校验码不能混合使用, 当然, 不同考试方式网报校验码的获取方式也不同。推荐免试的校验码是由具有推免资格高校向本校具有推荐免试资格的考生发放;强军计划的校验码由有接收资格的招生单位负责发放;农村师资计划校验码由推荐院校发放给考生;少数民族骨干计划校验码:考生填写规定材料, 到所在省教育厅民族教育处或高等教育处审核盖章, 然后到生源所在省级高校招生办公室研究生招生部门领取校验码, 校验码由生源省级高校招生办公室生成。

5.数字输入、“证件号码”中的出生日期与“出生日期”填写应注意问题

在输入数字或字母时, 为了防止报名失败, 请使用半角输入法输入。“证件号码”中的出生日期需与“出生日期”中的时间一致, 否则往下进行时会出现“身份证号码与出生年月不匹配”的提示, 当你确认没问题时, 虽然不匹配, 但也能继续往下填写。但许多省招办在录取检查时要求上报录取库中考生的身份证号码中出生日期要与出生年月一致, 所以考生必须将身份证号码中的出生日期与“出生年月”填报一致。

6.现场确认———报名的必须环节

现场确认很必要, 也很重要。往年总有些考生特别是推荐免试考生, 他们虽然在网上报了名, 但却未现场确认, 导致未能被录取。确认信息时, 考生一定要仔细核对自己网报的所有信息, 特别是考试科目。

7.其他注意事项

预报名主要针对在校的应届毕业生, 正式报名则是所有的考生。预报名与正式报名同样有效, 不需要重复填报;已被招生单位接收的推荐免试生, 不得再报名参加统考, 否则将取消推荐免试生资格, 列为统考生;在选择招生单位或报名点所在省市、招生单位及报名点过程中弹出的重要公告消息, 请务必阅读;输入姓名时要输入真实汉语名字, 汉字与汉字中间不可有空格, 输入法中无法找到的汉字, 可用“?”代替, 一个“?”代替一个汉字。少数民族考生名字中的点是在英文状态下输入的小数点 (2) 。

如何修改报名信息呢?在网报期间, 考生可凭用户名、密码、校验码进入系统后点击“修改已填报信息”即可。

考生如将密码丢失, 可在主页点击“找回密码”后输入用户名, 客服中心会将考生的密码发到考生填报信息时所填的电子信箱中, 从而使考生找到密码。

通讯地址为考生接收准考证、复试通知书和录取通知书的有效地址;固定电话、移动电话是招生单位与考生联系的最快捷的方式, 电子信箱是考生忘记密码时客服中心给考生发密码的场所, 所以考生填写网报信息时必须准确。

摘要:一年一度的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报名又将开始了, 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准确、有效的进行网报, 最终成功报名成为每年9-11月份的热门话题。本文阐述了研究生网报流程及注册、网报、现场确认等应注意的问题, 为考研报名者提供帮助。

关键词:全国硕士研究生,报名,流程,注意问题

参考文献

①陆国平, 张晓涛, 江莹.硕士研究生招生网报的思考和设想[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04, (2) 38-41.

篇4: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网上填报五问

根据教育部《关于做好20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报名工作的通知》(教学司〔〕9号)的精神,为做好年全国硕士生招生考试报名工作,现将重庆地区报名工作安排有关事项通告如下:

一、重庆市报名考试点设置及有关报名要求

重庆市201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报名考试点共15个,分别为(括号内为报名考试点代码):重庆大学(5001)、重庆师范大学(大学城校区)(5002)、重庆交通大学(5003)、重庆文理学院(5004)、四川美术学院(大学城校区)(5005)、重庆医科大学(5006)、西南大学(5007)、西南政法大学(渝北校区)(5010)、重庆三峡学院(5016)、长江师范学院(5017)、重庆邮电大学(5011)、重庆理工大学(5013)、重庆工商大学(5012)、重庆科技学院(5014)、北碚区教育考试中心(5009)。在重庆市报考201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的考生在网上选择报名考试点时,须遵守以下规定,否则,报名结果无效。

(一)报考全国统考的考生可在网上就近选择报名考试点报名。但报名期间,市教育考试院将根据各报名考试点组考条件以及报考人数,对部分报名考试点报考全国统考考生的报名人数进行限制。应届本科毕业生,可于9月25日-28日每天9:00-22:00期间提前报名。

(二)报考考试时间在三小时以上六小时以下专业或有作图科目的考生,须在网上选择重庆大学或四川美术学院或重庆医科大学报名考试点进行报名,并在规定时间内到该考点现场进行报考信息确认、交纳报名费、电子照像。

(三)参加法律硕士联考的考生须选择重庆师范大学或西南政法大学或重庆工商大学报名考试点进行报名并在规定时间内到该考点现场进行报考信息确认、交纳报名费、电子照像。

(四)报考工商管理硕士、公共管理硕士、旅游管理硕士、工程管理硕士、会计硕士、图书情报、审计硕士的考生,须选择重庆大学、重庆师范大学、重庆交通大学、重庆理工大学、北碚区教育考试中心或重庆工商大学报名考试点进行报名,报考西南大学的该类考生只能选择北碚区教育考试中心考点。

(五)参加单独考试的考生网报时,须按其所报单位要求选择报名考试点(详见各招生单位发布的公告,如有疑问,请直接与各招生单位联系)。

(六)推免生(含农村学校教育硕士师资培养计划、支教团计划、直博生)凭推荐单位发给的“校验码”(注意:专业学位校验码只能报专业学位硕士生;学术型校验码可报考学术型和专业学位硕士生)在网上就近选择报名点报名并在规定时间内到该报名点现场进行报考信息确认、交纳报名费、电子照像。

(七)对报考强军计划的考生,凭所报单位发放的“校验码” 在网上选择其报考单位为报名考试点,并在规定时间内到该报名点现场进行报考信息确认、交纳报名费、电子照像。

(八)欲在重庆市参考的少数民族骨干人才计划的考生,凭生源所在地省级教育厅(委)加盖印章的《报考2014年“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硕士研究生考生登记表》(复印件、传真件均可),到重庆市教育考试院领取校验码并在规定时间内进行网上报名。

生源地在重庆市的此类考生经重庆市教委民教处审核通过后,凭登记表到重庆市教育考试院高考处1011室(联系电话:02367757772)领取网上报名的“校验码”,并 在研究生招生信息网选择报名点报名。此类考生请于10月8日后关注重庆市教委官方网站,或向民教处咨询(联系电话:023-63862504,联系人:陈老师)。

(九)报名考试费按重庆市物价局、财政局批准的最新收费标准执行。

二、考生报名流程

(一)在重庆市报考201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的考生,首先登录 “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公网建议登录: yz.chsi.com.cn;教育网建议登录:yz.chsi.cn)的“考生用户”,然后点击“注册”。注册后,请牢记用户名和密码(直至录取结束),然后点击“网上报名”进行登录并按要求完成网上报名操作。

(二)在网上报名时,考生必须认真阅读教育部、市教育考试院、招生单位、报名考试点发布的相关公告。

(三)10月10日-31日每天9:00-22:00为网上报名时间,考生通过互联网登录报名网站进行报名。步骤是:(1)仔细阅读报名网站的提示和要求;(2)按网站提示和要求如实填写本人报考信息;(3)核对所填报考信息;(4)确认无误后提交报考信息;(5)必须准确记录考生注册的用户名和登录密码以及考生报考的“报名号”和密码;(6)考生凭注册的用户名和密码可在网报期间修改自己的部分报名信息。

各推免生务必在10月31日前,凭“校验码”在网上填写报名信息,并与其他考生同期现场确认报名信息。

(四)考生务必于11月10日至14日携带第二代居民身份证件以及学历证书(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校学历教育应届本科毕业生持学生证),到所选择的报名考试点现场进行报考信息确认。请特别注意:自考本科生和网络教育本科生凭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证书方可进行报考信息确认。考生本人对网上报名信息要进行认真核对并确认。经考生确认的报名信息在考试、复试及录取阶段一律不作修改,因考生填写错误引起的一切后果由其自行承担。招生单位如对考生的学历(学籍)信息有疑问的,可要求考生在规定时间内提供权威机构出具的认证证明后,再准予考试。

网上报名考生报考信息确认步骤是:(1)报名考试点根据考生提供的“报名号”和有效的身份证件,为到现场确认报考信息的考生打印报考信息清单;(2)考生对报考信息清单信息进行修改并签字确认,经考生本人确认的报名信息此后一律不作修改;(3)考生缴纳报考费;(4)考生电子照像。

(五)12月25日-2014年1月6日,教育部开通网上下载打印《准考证》系统,准考考生务必凭网报用户名和密码登陆“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查询考试信息,下载并打印《准考证》。

篇5: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网上填报五问

2013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报名工作即将开始,考生可在2012年10月10日上午九点起登录“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网址:yz.chsi.com.cn或yz.chsi.cn,以下简称研招网),并按网站的提示和要求报名。为方便考生报考,现将报名相关事宜公布如下:

新疆11个报考点的名称及报考权限

6501 伊犁州招生办公室 报考全国研究生招生单位

6502 石河子市招生办公室 报考全国研究生招生单位

6503 巴州招生办公室 报考全国研究生招生单位

6504 喀什地区招生办公室 报考全国研究生招生单位

6506 乌鲁木齐市招生办公室 报考全国研究生招生单位(除报考新疆研究生招生单位)

6507 塔里木大学研招办处 报考全国研究生招生单位

6508 新疆农业大学研招处 报考新疆农业大学

6509 新疆大学研招处 报考新疆大学

6510 新疆医科大学研招处 报考新疆医科大学

6511 新疆财经大学研招处 报考新疆财经大学

6512 新疆师范大学研招处 报考新疆师范大学

乌鲁木齐市区共设6个报考点,主要负责乌市、昌吉、克拉玛依市、哈密、吐鲁番等地考生的`报考工作。其中新疆大学、新疆医科大学、新疆农业大学、新疆师范大学报考点只受理报考本校各类考生的报名、考试工作。新疆大学报考点除负责报考本校其他专业报名考试工作外,还要负责受理全疆报考本校工商管理硕士、公共管理硕士和旅游管理硕士的考生报名及考试工作。新疆财经大学除负责报考本校其他专业报名考试工作外,还要负责受理全疆报考本校工商管理硕士的考生报名及考试工作。新疆农业大学除除负责报考本校其他专业报名考试工作外,还要负责受理全疆报考本校公共管理硕士的考生报名及考试工作。石河子市招生办除负责本地及周边地区考生的报考事宜外,还负责报考石河子大学工商管理硕士(MBA)学位考生的报名和考试工作。乌鲁木齐市招办报考点主要负责报考区外各院校及除新疆大学、新疆医科大学、新疆农业大学、新疆师范大学、新疆财经大学以外区内各高校的研究生报名考试工作。其他报考点负责本地区及周边地区考生的报考事宜。负责少数民族骨干计划报名工作的报考点有伊犁州招生办公室、石河子市招生办公室、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招生办公室、喀什地区招生办公室、乌鲁木齐市招生办公室及塔里木大学研招。

篇6: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网上填报五问

北京理工大学学生社团办公室,人文学院社会工作系的大四生胡亚楠开始登录中国研究生信息网,报名参加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打开网页,映入眼帘的是“20招生考试报名已开始”的红色大字,点击进入后,主页显示出“201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报名指南”,下方是用户名和密码输入框。在用户名和密码的下方,醒目地列出8条网报注意事项。

“今天的网速还可以,应该可以成功报名。”胡亚楠笑着对记者说,“昨天不知是报名人太多还是网速有问题,我试了两次,网上很多页面打不开,结果只注册了用户名。”

输入用户名和密码后,亚楠开始了网报的第一步,阅读教育部公告。之后是第二步,阅读考试承诺书并点击“同意”。第三步是选择报考单位,网页红色字体提醒,招生单位、报考点、考试方式等为报考关键信息,在提交信息后,不允许修改,国家规定网报时间结束后报考专业、研究方向、考试科目等信息不能修改,考生仔细阅读页面文字并认真填写选择,同时提醒考生关闭或卸载有窗口拦截功能的软件。

“这些提示我已经提前知道了,网报指南和注意事项里都有明确提醒,所以可以直接选择。”胡亚楠说。

接下来是填写个人信息1、个人信息2、选择报考的专业、选择报考点、校对填报信息、完成报名等六个步骤。在亚楠认真填录的过程中,记者注意到,有的`页面刷新起来稍慢,需要耐心等待,而有的步骤要重复几次才能成功。

“你为什么选择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的城市规划管理专业,跨专业考研应该难度更大吧?”记者问。“我刚上大学就对管理比较感兴趣,后来听亲戚朋友说,城市规划管理专业就业前景比较好,所以下决心跨专业报考。我本科阶段的课程与所考的专业课之间有很多交叉的内容,学习起来也不是太难。考研本来就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关键还是在于自己努力吧!”亚楠自信地说。

篇7: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网上填报五问

一、网上调剂、录取的含义

2006年前硕士研究生调剂数少,研究生的调剂一般是个别缺生源的招生单位发布缺额信息—考生查询缺额专业信息后寄成绩单、调剂申请表等材料—招生单位审核后打电话通知并组织考生复试—招生单位对复试合格拟录取的考生手工录入考生信息等传统调剂方式。2006年教育部初次在网上试运行网上调剂,2007年正式实行后,2008年增加了网上调剂的录取功能。

目前网上调剂、录取是指:考试方式为国家统考或MBA联考及法律硕士联考考生,满足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进入复试的最低分数基本要求,非破格录取、未被第一志愿单位录取、非双少考生,访问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使用网上报名时的用户名和密码进入调剂模块,填报志愿(只能填报招生单位发布的有缺额的专业),招生单位审核后对符合条件的考生发复试通知,考生接到复试通知后若同意复试,点击同意复试,按时参加招生单位复试后,若被拟录取,招生单位将考生置待录取状态,考生若同意录取,考生点击同意待录取,网上调剂、录取结束。在调剂工作结束后,接受“待录取”的考生经教育部审查合格,将被正式录取。“待录取”是研究生调剂系统2008年新增功能,考生一旦接受待录取,将不能接受其它单位的“待录取”通知。非经招生单位和考生双方同意,不能单方取消“待录取”状态。

二、现行网上调剂、录取流程

从2008年开始,所有参加调剂的考生和调剂单位都必须登陆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上的“全国硕士研究生调剂信息服务系统”(以下简称调剂系统)。调剂系统的开通,为调剂工作提供了统一的平台。对考生来说,既节约了大量的金钱和精力,又使获取的调剂信息量变得丰富、集中了。对招生单位来说,网上调剂减轻了工作人员的负担,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也使调剂录取的考生信息更加准确、全面,使国家上报录取库的形成变得容易。网上调剂系统的运行,加快了招生数字化进程,体现了研究生招生工作以考生为本、为考生服务、一切为了考生的理念。自实现网上调剂功能后,调剂工作更加简便、规范,调剂考生被录取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现行调剂系统分为两个模块:一个是招生单位模块,一个是调剂考生使用的模块。这两个模块独立操作、相互协调、双向选择,完成拟录取意向。

1. 招生单位网上调剂流程概述。

在该系统上招生单位发布调剂信息及调剂要求—审核并将符合条件的考生增加至复试备选库—发布复试通知并通知考生网上确认—下载同意复试的考生—将复试合格的考生置等录取标记并通知考生网上确认—对确认的考生形成待录取库—下载待录取考生。

2. 考生填报调剂志愿流程概述。

在该系统上考生查阅教育部发布的调剂政策—各招生单位发布调剂方法及缺额信息—使用网报的用户名密码登陆调剂系统—填报修改调剂志愿—查看复试通知—确认并网上回复是否参加招生单位组织的复试—查看招生单位待录取信息—网上确认。

调剂系统是根据双向选择原则,双方达成调剂意向,在网下招生单位对考生进行复试,之后招生单位在调剂系统将复试合格的考生置为“待录取”,考生依据招生单位的最终意见,决定是否接受“待录取”。双方中的任何一方一旦不接受对方,则双方重新进入网上调剂平台,重新展开调剂工作。从招生单位及考生调剂流程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出,调剂考生初次登录调剂系统后可填报2个平等志愿,48小时后又可更改,即可填报另2个招生单位。

三、考生在调剂中应注意的要点

1. 调剂的资格。

考生要调剂,首先要有调剂资格。调剂考生须满足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进入复试的最低分数基本要求,非破格录取、未被一志愿单位录取、非双少考生、非单独考试方有调剂资格。

2. 牢记网报的用户名和密码。

考生要调剂须登陆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上的调剂系统,使用硕士研究生网上报名时的用户名和密码方可进入调剂模块,填报调剂志愿。所以考生网报成功后,需要牢记自己的用户名及密码。如果密码丢失,考生就可使用本人准考证号、证件号码及姓名获得网报的用户名及密码。

3. 对调剂考生的要求。

根据往年文件精神,考生调剂时,调入专业与第一志愿专业应为同一或相近专业;调入专业初试科目设有数学的,调入考生的初试科目中须有数学。“法律硕士(法学)”只能从第一志愿报考法学一级学科[0301]下设各专业(030180除外)考生中调剂;第一志愿报考照顾专业(指体育学[0403]、艺术学[0504]、中医学[1005]及工学门类中的11个一级学科)的考生若调出照顾专业到新增全日制专业学位,则其初试成绩必须达到调入地区该照顾专业成绩基本要求;若调出照顾专业到学术型专业或非新增全日制专业学位,其初试成绩必须达到调入地区该照顾专业所在门类的成绩基本要求。第一志愿报考非照顾专业的考生若调入照顾专业,其初试成绩必须符合调入地区对应的调出专业学科门类的成绩基本要求;“MBA联考”、“法律硕士联考”考生不得跨专业调剂,报考其他学科专业的考生也不得调入这两个专业录取;报考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的考生不得调剂到该计划以外录取;未报考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的考生不得调剂为该计划录取;自划线高校考生校内调剂政策由自划线高校按上述调剂原则和精神自主确定;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从学术型研究生中调剂,等等。

4. 网上调剂是调剂考生录取依据之一。

教育部规定,各招生单位接收外单位调剂考生必须通过调剂系统进行,未经调剂系统录取的调剂考生在录取检查中不予认可。所以调剂考生必须进行网上调剂录取程序,否则会造成不被录取的危险。当然,第一志愿考生在第一志愿招生单位各院系、专业间调剂不需要在网上调剂。

5. 调剂考生初试试卷调入接收单位也是调剂录取的重要依据。

教育部要求,录取的调剂考生必须参加网上调剂、录取程序,同时还需拥有调剂考生初试试卷。也就是说,只进行网上调剂、录取,但试卷未到的调剂生,招生单位也不能录取。所以调剂考生须办理调试卷手续。考生在调本人初试卷时,须向第一志愿单位递交调剂申请及调入单位开据的接收函,所以考生若被调剂单位拟录取,自己也在网上确认待录取,向接收单位索要接收函是很有必要的。

6. 查看教育部发布的调剂政策是调剂、录取不可缺少的环节。

有资格的调剂生若要调剂,特别是跨专业调剂或学术型与全日制专业学位间调剂的考生,查阅当年教育部发布的调剂政策是非常重要的。每年国家都要根据当年具体情况决定对考生的调剂要求及对调剂工作的要求,调剂考生及招生单位须在此要求下进行调剂,考生掌握这些信息对调剂大有益处。

7. 查阅各招生单位发布的缺额信息和调剂要求及方法是调剂成功的关键。

调剂考生查阅招生单位发布的缺额信息及调剂要求不但可知招生单位那些专业缺额数的多少,从而掌握调剂机率的大小,而且可了解招生单位对调剂考生的具体要求,以及复试前资格审查应携带的各种材料、证件,等等。各招生单位对参加复试的考生要求不尽相同,考生面试时携带的材料也不尽相同,所以考生应按照招生单位的要求携带好所有能证明自己能力的材料、证件等。各招生单位是在国家大政方针下制定本招生单位各专业调剂细则,有的招生单位只接收本科院校是“211工程”以上高校的学生,有的招生单位某些专业只接收英语通过六级的考生,等等,所以考生在查阅相关招生单位要求后,要依据自身实际情况调剂相应学校、专业。这样就不会在网上盲目填报调剂志愿,然后瞎等。

考生初次填报调剂志愿可一次填报2个平衡的没有先后次序之分的调剂志愿。但若志愿填报错,只有2天后方可再次填报,所以填报志愿时要慎重。志愿填报时一定要选择自己想上的且符合招生单位条件的接收单位,如果自己有多于2个要调剂的意向单位,应依据招生单位复试时间先后次序填报。在填报志愿时,要将联系电话填写准确,因为这是招生单位和考生联系的重要渠道。另外,填报招生单位某专业时,还须看招生单位关于此专业的说明,自己符合该招生单位本专业要求的才能填报。

8. 查看复试复试通知要及时,拒绝复试通知也得慎重。

考生填报调剂志愿后要勤上网查看招生单位复试通知,至少每天要上一次网查看有没有复试通知,如没接到复试通知,应打电话向招生单位咨询。考生如不查看复试通知,若招生单位同意并要求考生何时何地去复试,考生就不知道,更不会点击接受复试通知,招生单位会误认为考生不同意复试,这样考生将错过复试机会。招生单位如果给考生发了复试通知,考生接受此复试通知或拒绝此复试通知只有一次机会,所以一定要慎重。如果考生同意参加此招生单位的复试,也愿意在此招生单位攻读硕士学位,就一定要在网上接受复试通知,否则招生单位无法将考生置待录取状态,更不能在网上被录取。如招生单位不同意考生参加复试,考生应在网上填报志愿后48小时尽快填报其它招生单位。

9. 网上待录取的确认要慎之又慎,按时确认。

调剂的考生可填报不同志愿,但只能同意一个招生单位的待录取。也就是说,确认待录取的调剂考生,将不能再同意其它招生单位的待录取,也不能单方取消待录取状态。所以调剂考生确认待录取时一定要慎之又慎。

调剂考生参加招生单位的复试后,如在网上招生单位将该考生设置为“待录取”,考生如同意攻读该招生单位研究生,一定要按时网上确认,如调剂考生不在规定的时间登录调剂系统进行网上确认,招生单位有权取消调剂考生的录取资格。

1 0. 如何取消待录取。

若某招生单位将考生置为待录取状态,考生也在网上同意待录取,但考生又想去另一个更适合自己的招生单位,后一招生单位可将该考生设置为“待录取”,但考生不能再同意该招生单位的待录取,除非将第一个招生单位的待录取取消。

要取消确认后的待录取,考生或招生单位单方面是不能完成的,须考生及招生单位双方同意方可取消。假若考生要取消确认后的待录取,须向招生单位书面申请要求解除本人的待录取状态,招生单位若同意会取消该考生的待录取标记,考生网上进行确认后。该考生方可再次确认招生单位的待录取。

1 1. 诚信调剂,利己利人。

一些调剂考生为增加录取机会往往同时申请多家单位调剂,被一个单位录取后又参加另一个更理想的单位的复试,同时被第二家招生单位录取,但调剂考生又不告诉第一家招生单位,从而造成了重复录取,调剂的“一女二嫁”甚至“多嫁”现象随着调剂考生人数的增加愈演愈烈,很多招生单位因此而浪费招生指标,也使别的考生丧失录取机会[2]。每年各省在省内录取检查时都发现一些被本省不同招生单位录取的调剂生,导致省内许多调剂单位不得不进行二次补录;被不同省重复录取的调剂生,只有到全国联检时才能发现,那时想补录其他考生时间已不充许。调剂考生不诚信调剂对自己是不利的,如果考生被2个或2个以单位录取,最终总是会被发现,也终只能录取到1个招生单位,但发现后考生就不得不向放弃的学校提供书面的放弃声明,况且有的省为了防止来年此类情况的发生,对重复录取的考生采取取消录取资处理,这对考生无疑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当然,调剂考生的这种做法也给招生单位造成不必要的麻烦,甚至浪费了招生单位的招生指标,同时使一些考生丧失了录取机会。所以考生若被不同招生单位录取,请告知放弃的招生单位或先不要答应不理想的接收单位,防止重复录取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四、结语

我国现行的硕士研究生招生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决定了第二志愿调剂必然成为许多考研者需要面对的现实。要顺利、高效地调剂到比较理想的招生单位,调剂考生除了要有较好的专业知识和应试技巧外,还要掌握当前硕士研究生网上调剂的程序及调剂中应注意的问题,认真对待调剂中的每一环节,不清楚的地方勤咨询,诚信调剂。

目前,正值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新一轮的改革,每改革一次,调剂工作或多或少都有些变化,所以第二志愿的调剂考生要注意阅读当年网上调剂程序及注意事项,同时注意查阅、咨询各接收单位对调剂的具体要求,防止填错调剂志愿,错过调剂最佳时机。

参考文献

[1]张国群.我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调剂现象解析[J].中国西部科技, 2007, (11) .

篇8: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时间

一是合理安排行程,及时返京。对于目前尚未返京的考生,请您随时关注“两地”(当前所在地和考点所在地)疫情防控政策,尽早按照进返京要求返京备考,确保如期顺利参加考试。报考在京参加考试滞留外地的考生在返京途中要做好个人防护,抵京后自觉落实核酸检测、健康监测等防疫措施,不聚餐、不聚会、不前往人群密集场所。

二是做好个人防护,积极认真备考。每位考生都是本人健康防护的第一责任人。建议报考在京参加考试的考生,非必要不离京,在京安心备考,不去人员聚集场所,做好个人防护。

三是密切关注研考信息,畅通联络渠道。目前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复杂,为确保考生顺利参加考试,请考生务必保持报名时填报的手机号码畅通,以便及时接收重要提醒。请考生密切关注研招网公众号,及时查看北京教育考试院网站、微信公众号(北京考试研考)以及报考点网站有关研考公告等,主动配合组考部门做好相关工作。

预祝各位考生考试顺利!

研究生和硕士的区别

在各自所属的类别上,研究生和硕士是不同的两个概念,研究生属于学历层面的概念,就好比本科生和专科生的区别。而硕士则是属于学位上的概念,好比本科层次的学士学位。

在层次上研究生和硕士也是有区别的,二者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研究生是大类,包含硕士,硕士之上还有更高的博士。

研究生是不是硕士

研究生是总的名称,包含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所以说研究生和硕士是包含关系。硕士研究生毕业拿到学位之后就是硕士,博士研究生毕业拿到学位之后才能叫做博士,在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没有毕业的时候都是研究生。

但是平时大家经常说的研究生,大多数情况下指的是硕士研究生,而把博士研究生直接成为博士,很多人都会把硕士研究生和硕士混为一谈,其实它们之间都是有区别的。

硕士研究生学历的含金量

一、可以增加毕业生的就业机会

研究生学历的含金量在社会中相对来讲是比较高的,社会认可度也很高。在找工作的时候,可以增加学生的竞争力,为学生增加就业的机会。

二、可以提高收入

在工作的过程中,很多单位研究生学历和本科学历的工资是不一样的,奖金也是不一样的。研究生学历相对来讲更占优势,福利待遇更好一些。

三、可以有更多的机会评职称

许多人在工作几年之后就会开始评职称,评上职称之后的福利待遇会更好。研究生学历在评职称的时候比较方便,发展前途更好,发展空间更广阔。

四、可以申请大城市人才引进落户

有些城市对于人员落户有一定的要求,毕业生如果想在某个城市落户,必须是研究生学历。研究生在一些城市里无论买房、买车、还是落户都有一定的优惠政策。

五、考公务员更有优势

研究生学历在考公务员方面更有优势,如果是普通的本科生考上公务员之后,要工作几年才可以升职,而研究生考上公务员之后可以直接升到某个职位。

六、能够接触到更多优秀的人才

篇9: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网上填报五问

思想政治理论考试大纲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180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约24%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约30%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约14%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约16% 形势与政策以及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约16%

四、试卷题型结构 单项选择题

16分(16小题,每小题1分)多项选择题

34分(17小题,每小题2分)材料分析题

50分

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一)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1.马克思主义的创立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社会根源、阶级基础和思想渊源。马克思主义的发展。

2.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和当代价值

马克思主义具有鲜明的科学性、革命性、实践性、人民性和发展性观察当代世界变化的认识工具、指引当代中国发展的,行动指南,引领人类社会进步的辩学真理。新时代仍然要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

(二)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 1.世界多样性和物质统一性

哲学基本问题及其内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可知论和不可知论,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范畴及其理论意义。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基本存在形式。实践是自然存在与社会存在区分和统一的基础。人与自然的关系。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统一。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及其意义。

2.事物的联系和发展

联系的内涵和特点。事物普遍联系原理的方法论意义。联系与运动、变化、发展。发展的实质。事物发展的过程性。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及其在事物发 展中的作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相互关系。量变质变规律和否定之否规律。

3.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客观辩证法与主观辩证法的统一。唯物辩证法是伟大的认同工具,矛盾分析法是根本的认识方法。辩证思维方法与现代科学思维方法,学习唯物辩证法,不断增强思维能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唯物辩证法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

(三)实践与认识及其发展规律 1.认识与实践

实践的本质与基本结构。实践在认识活动中的决定作用。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对认识本质的不同回答。辩证唯物主义和旧唯物主义对认识本质的不同回答。辩

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特点。

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实践与认识的辩证运动及其规律? 2.真理与价值

真理的客观性。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及其辩证关系。真理与谬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标准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

价值及其特征。价值评价及其特点。价值观与核心价值观。真理和价值在实践中的辩证统一。3.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及其辩证关系。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及其辩证关系。从必然走向自由。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实现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良性互动。

(四)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1.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

两种根本对立的历史观。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及其辩证关系。物质生产方式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的重要意义。

生产力的含义和基本要素。科学技术是生产国中的重要因素。生存关系的含义和内容。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善的规律及其理论和现实意义。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内涵。国家的起源和实质。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善的规律及其理论和现实意义。

社会形态的内涵。社会形态更替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社会形态更替的必然性与人们的历史选择性。社会形态更替的前进性与曲折性。

2.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

社会基本矛盾的内容。社会基本矛盾和历史发展中的作用。社会主要矛盾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阶级和阶级斗争和产生的本质。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作用。阶级分析方法。社会革命的实质和作用。

改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正确把握科学技术的社会作用。3.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两种历史观在历史创造者问题上的对立。唯物史观考究历史创造者的原则。人民群众在创造历史过程中的决定作用。群众观点与群众路线。

杰出人物的历史作用。辩证地理解和评价个人的历史作用。正确评价无产阶级领袖。(5)资本主义和本质及规律 1.商品经济和价值规律

商品经济产生的历史条件。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商品价值量的决定。价值形式的发展与货币的产生。货币的本质和职能。价值规律及其作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深化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认识。2.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

前资本主义社会形态的演进和更替。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资本的原始积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确立。

劳动力成为商品的基本条件。劳动力商品的特点与货币转化为资本。资本主义所有制的含义和本质。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两重性。剩余价值的实质。资本的本质,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区分及其意义。剩余价值率。

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超额剩余价值。生产自动化条件下剩余价值的源泉。

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资本积累的本质、源泉和后果。资本有机构成。相对过剩人口。资本积累的历史趋势。

资本循环及其职能形式。产业资本运动的基本前提条件。资本周转及其速度。社会再生产的核心问题及实现条件。

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和形式。平均利润的形成和剩余价值的分割。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的意义。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资本主义经济危机。3.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 资本主义国家的职能和本质。资本主义的民主制度及其本质。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进步作用和局限性。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形成及其本质。辩证地分析资本主义意识形态。

(六)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趋势 1.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与发展

资本主义发展的两个阶段。生产集中与资本集中。垄断的形成、本质及垄断组织。垄断与竞争。金融资本与金融寡头。垄断利润和垄断价格。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主要形式和作用。金融垄断资本的发展。垄断资本在世界范围的扩展及其后果。垄断资本国际化条件下的垄断组织。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特征和实质。

经济全球化及其表现。经济全球化的动因和影响。2.正确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经济政治新变化的表现和特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原因和实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资本主义的矛盾与冲突。

3.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

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历史必然性。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

(七)社会主义的发展及其规律 1.社会主义五百年的历史进程

空想社会主义的产生、发展和局限性。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第一国际和巴黎公社。十月革命胜利与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社会主义在苏联一国的实践。社会主义发展到多个国家。社会主义在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枫活力。

2.科学社会主义一般原则

科学社会主义一般原则及其主要内容。正确把握科学社会主义一般原则。3.在实践中探索现实社会主义的发展规律

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长期性。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性的原因。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社会主义在实践探索中开拓前进。

(八)共产主义崇高理想及其最终实现 1.展望未来共产主义新社会

预见未来社会的方法论原则。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2.实现共产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实现共产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实现共产主义是长期的历史过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二、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一)毛泽东思想及其历史地位 1.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毛泽东思想形成发展的历史条件。毛泽东思想形成发展的过程。2.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和活的灵魂

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3.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1.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的依据

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实践基础。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意义。

(三)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1.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和特点。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及其理论依据。2.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

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3.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及其理论依据。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

(四)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1.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重要思想成果

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思想。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思想。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

2.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和经验教训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经验教训。

(五)邓小小平理论 1.邓小平理论的形成

邓小平理论的形成条件。邓小平理论的形成过程。2.邓小平理论的基本问题和主要内容

邓小平理论回答的基本问题。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3.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

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开篇之作。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科学指南。

(六)“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条件。“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过程。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观点和主要内容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观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接续发展。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强大理论武器。

(七)科学发展观 1.科学发展观的形成

科学发展观的形成条件。科学发展观的形成过程。2.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主要内容

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3.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接续发展。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八)习近平新时代中中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其历史地位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新时代的内涵和意义。2.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和丰富内涵。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

略。

3.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新时代的精神旗帜。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

(九)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 1.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中国梦的科学内涵。奋力实现中国梦。2.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安排

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两步走”战略的具体安排。

(十)“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1.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设现设化经济体系的主要任务。2.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坚持“一国两制”,推进祖国统一。

3.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

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4.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5.建设美丽中国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新格局。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

(十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1.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坚定不移地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和主要内容。正确处理全面深化改革中的重大关系。

3.全面依法治国

全面依法治国方略的形成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深化依法治国实践的重点任务。4.全国从严治党

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

(十二)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 1.坚持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

习近平强军思想。坚持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建设世界一流军队。2.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

坚持富国和强军相统一。加快形成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

(十三)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1.坚持和平发展道路

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推动建立新型国际关系。2.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内涵。促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共商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十四)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 1.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党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

2.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

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确保党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全面增强党的执政本领。

三、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一)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1.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及近代中国社会性质的演变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近代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

2.抵御外国武装侵略,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粉碎列强瓜分中国的图谋。3.反侵略战争的失败与民族意识的觉醒

反侵略战争的失败及其原因。民族意识的觉醒。

(二)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1.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

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农民斗争的意义和局限。2.洋务运动的兴衰

洋务事业的兴办。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及其失败。戊戌维新运动。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和教训。

(三)辛亥革命与君主制制度的终结 1.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

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活动。三民主义学说和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关于革命与改良的辩论。

2.辛亥革命与建立民国

武昌起义与封建帝制的覆灭。中华民国的建立。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3.辛亥革命的失败

封建军阀专制统治的形成。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四)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1.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

新文化运动与思想解放的潮流。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五四运动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2.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传播与中国共产党诞生

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及其意义。3.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制定革命纲领,发动工农运动。国共合作的形成与大革命的兴起,大革命的意义、失败原因和教训。

(五)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1.对革命新道路的艰苦探索

国民党在全国统治的建立。土地革命战争的兴起。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2.中国革命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土地革命战争的发展及其挫折。遵义会议与中国革命的历史性转折。红军长征的胜利。

(六)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1.日本发动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

日本灭亡中国的计划及其实施。残暴的殖民统治和中华中族的深重灾难。2.中国人民奋起抗击日本侵略者

中国共产党举起武装抗日的旗帜。抗日救亡运动和共产党人与部分国民党人合作抗日。西安事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全民族抗战开始。

3.国民党与抗日的正面战场

战略防御阶段和战略相持阶段的正面战场。4.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全面抗战的路线和持久战的方针。敌后战场的开辟与游击战争的发展及其战略地位。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的方针。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建设。大后方的抗日民主运动和进步文化工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提出。新民主主义理论的系统阐明。延安整风运动。中共七大。

5.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其意义

抗日战争的胜利。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意义。

(七)为新中国而奋斗

1.从争取和平民主到进行自卫战争

抗战胜利后的国际国内局势。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国民党发动内战和解放区军民的自卫战争。两个中国之命运。

2.国民党政府处在全民的包围中

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土地改革与农民的广泛发动。第二条战线的形成和发展。

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团结合作。第三条道路的幻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格局的形成。

南京国民党政权的覆灭。人民政协与《共同纲领》。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和基本经验。

(八)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1.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开始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及其伟大意义。完成民主革命遗留任务和恢复国民经济。抗美援朝战争。开始向社会主义过渡。

2.选择社会主义道路

工业化的任务和发展道路。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必要性和条件。3.有中国特点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道路

社主会主义工业化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农业、手工业合作化运动的发展。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赎买政策的实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全面确立及其意义。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九)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1.良好的开局

全国建设社会主义的开端。中共八大路线的制定。《论十大关关》和《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发表。

2.探索中的严重曲折

“大跃进”及其纠正。“文化大革命”及其结束。严重的曲折和深刻的教训。3.建设的成就和探索的成果

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的建立。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与文化、教育、医疗、科技事业的发展。国际地位的提高与国际环境的改善。探索中形成的建设社会主义的若干重要原则。

(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接续发展 1.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和改革开放的起步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伟大转折。农村改革的突破性进展。拨乱反正任务的胜利完成。

2.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展开

改革开放的全面展开。中共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三步走”发展战略的制定和实施。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跨世纪发展

邓小平南方谈话。中共十四大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中共十五大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提出跨世纪发展战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

4.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确定。不断推动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奋力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到新的发展阶段。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巨大进展。

(十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1.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确定。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提出。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2.党和国家事业的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

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共十八大以来五年的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与世界关系的历史性变化。

3.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

中共十九大的举行。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更好发挥宪法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的重大作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齐心协力走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新中国发展的两个历史时期及其相互关系。

四、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绪论

1.我们处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2.时代新人要以民族复兴为已任

做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提升思想道德素质与法治素养。

(一)人生的青春之间 1.人生观是对人生的总看法

人生与人生观。个人与社会的辨证关系。2.正确的人生观

科学高尚的人生追求。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人生阶值的评价与实现。3.创造有意义的人生

辨证对待人生矛盾。反对错误人生观。成就出彩人生。

(二)坚定理想信念

1.理想信念的内涵及重要性

理想信念的内涵、特征。理想信念是精神之“钙”。2.崇高的理想信念

信仰马克思主义。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3.在实现中国梦的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

正确理解理想与现实的关系。坚持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统一。这实现中国梦注入青春能量。

(三)弘扬中国精神

1.中国精神是兴国强国之魂

重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中国精神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统一。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

2.爱国主义及其时代要求

爱国主义的基本内涵。新时代的爱国主义。做忠诚爱国者。3.让改革创新成为青春远航的动力

创新创造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改革创新是时代要求。做改革创新生力军。

(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精神指引。2.坚定价值观自信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底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实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道义力量。3.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践行者 扣好人生的扣子。勤学修德明辨笃实。

(五)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 1.道德及其变化发展

道德的含义、起源、本质、功能、作用、变化发展。2.吸收借鉴优秀道德成果

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发扬中国革命道德。借鉴人类文明优秀道德成果。

3.遵守公民道德准则

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和原则。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族美德。个人品德。4.向上向善、知行合一

向道德模范学习。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引领社会风尚。

(六)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1.社会主义法律的特征和运行

法律的含义。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特征。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2.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宪法是国家根本法。我国的实体法律部门。我国的程序法律部门。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主要内容。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格局。4.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

5.培养法治思维

法治思维及其内涵。尊重和维护法律权威。培养法治思维。6.依法行使权利与履行义务

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依法行使法律权利。依法履行法律义务。

五、形势与政策以及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一)形势与政策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在现阶段的重大方针政策。

间(2018年1月—2018年12月)国际、国内的重大时事。

(二)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两极格局解体。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区域经济一体化。综合国力竞争。

大国关系。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地区局势与热点问题。西方干涉主义的新特点。联合国等主要国际组织的地位、作用和面临的挑战。发展中国家的地位和作用。南北关系。南南合作。

上一篇:小学六年级家乡的美景作文下一篇:房屋维修管理规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