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市场运行

2024-07-24

金融市场运行(共8篇)

篇1:金融市场运行

XX县2011年

三季度金融形势分析报告

2011年三季度,XX县经济金融运行基本态势良好,但发展中存在的一些结构性问题尚未有效解决。固定资产投资需求旺盛与产能限制的矛盾比较突出,信贷资金紧缩态势趋增,资金外流严重,金融发展速度有所减缓。

一、金融运行情况分析

(一)各项存款继续增长,储蓄存款继续充当主力军。2011年9月末,XX县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为210420万元,较上月增加2984万元。储蓄存款9月末余额为180045万元,较上月增加326万元.分机构来看,工行存款余额为41255万元,较年初增加3497万元;农行存款余额为40942万元,较年初增加5299万元;农村信用社的余额为59236万元,较年初增加1125万元;邮政储蓄的余额为64177万元,较年初增加15669万元。

(二)各项贷款微增,总体呈滞长状态。

2011年9月底,XX县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为69184万元,较年初增加3106万元,增幅下降。今年,工行、农行基本没有发放新增贷款,农发行新增贷款1918万元,农村信用社贷款较年初增加了2634万元,其以发放小额贷款和质押贷款为主,企业贷款基本停止发放,全县贷款处于滞长状态。

(三)资金外流严重,供需矛盾加大。

全县资金外流严重,主要表现在一方面异地消费快速增长,如购房、购车、购物、上学等,另一方面部分金融机构如工行、农行、邮政储蓄的上存资金。这两方面资金外流超过10亿元,资金的外流必然对全县经济金融的发展形成掣肘。与此同时,全县企业资金缺口约在10—15亿元,资金供需矛盾突出。招商引资、社会集资、民间借贷等筹资活动空前高涨。

(三)银行贷款回收困难,企业贷款增加乏力。

在XX县钢铁处于最下游产品,其市场形势持续走低,直接影响到了上游的煤、焦等产品,企业大量的流动资金被占用在产品中,导致金融机构的贷款回收难上加难,特别是农村信用社影响较为明显。防范信贷风险,农村信用社不得不严格控制新增贷款,使得一些信誉好的企业也无法得到增量贷款,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经济的健康发展。

(四)国有商业银行贷款滞长,农村信用社存贷比例攀高。截止 2011年9月末,工商银行贷款维持在年初水平,农业银行贷款较年初减少676万元。总体看,国有商业银行贷款基本处于滞长状态。农村信用社当年新增贷款2634万元,继续成为县域经济中信贷资金的主要供给者,但与以往相比,贷款增加明显减少。

(五)企业现金结算增加,直接融资激增。

由于社会信用环境欠佳,企业间货款80%以上的结算都是使用现金,一方面使银行监管乏力,另一方面也使大量的资金游离

于银行之外,客观上也影响银行、信用社存款的增加。因信贷资金供应不足,企业筹资渠道多元化发展,使企业的资本金得到有效扩充,信贷资金在企业融资中的比重不断下降,直接融资比例逐渐上升。

2011年1月1日

篇2:金融市场运行

2014年1-5月,金融市场总体运行平稳。5月份,债券市场发行量有所增加;货币市场成交量增加,货币市场利率稳中有降;现券日均成交量增加;银行间债券指数和交易所国债指数小幅上升;上证综指上涨,日均成交量减少。

一、债券市场发行情况

2014年1-5月,债券市场累计发行债券4.4万亿元,同比增加15.4%。其中,银行间债券市场1累计发行债券4.3万亿元,同比增加18.4%。5月份,债券市场发行债券1.09万亿元,同比增加15.6%。其中,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债券1.06万亿元,同比增加17.2%。

截至5月末,债券市场总托管余额为31.7万亿元。其中,银行间债券市场托管余额为29.5万亿元,占总托管量的93.3%。5月末,银行间债券市场投资者持有债券的占比为商业银行65.4%,较去年年末下降1.9个百分点,非银行金融机构为9.6%,较去年年末下降0.04个百分点,非法人机构投资者及其他类投资者持有债券占比共为24.9%,较去年年末增加1.94个百分点。

*注:1 含储蓄式国债,下同。

商业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非法人机构投资者和其他类投资者持有公司信用类债券的占比分别为45.0%、11.3%、41.2%和2.5%。

二、货币市场运行情况

2014年1-5月,货币市场成交量共计88.7万亿元,同比增加2.8%。其中,同业拆借市场成交14.2万亿元,同比减少25.6%;质押式回购成交71.0万亿元,同比增加9.3%;买断式回购成交3.5万亿元,同比增加53.2%。5月份,货币市场成交总量共计22.5万亿元,同比增加17.6%,环比增加11.3%。其中,同业拆

借成交3.9万亿元,同比减少11.1%,环比增加28.3%;质押式回购成交17.7万亿元,同比增加24.9%,环比增加8.4%;买断式回购成交8603.8亿元,同比增加62.5%,环比增加6.7%。

5月份,同业拆借加权平均利率2.56%,较4月份下行16个基点;质押式回购加权平均利率为2.56%,较4月份下行13个基点。

三、债券市场运行情况

2014年1-5月,银行间市场现券交易累计成交14.2万亿元,日均成交1389.9亿元,同比减少54.5%。5月份,银行间债券市场现券交易成交量3.6万亿元,日均成交1735.1亿元,同比增加41.9%,环比增加5.8%。

5月末,银行间债券总指数为151.12,较4月末上升2.23,升幅为1.50%。交易所国债指数为141.54,较4月末上升0.74,升幅为0.52%。

四、股票市场运行情况

篇3:当前中国金融市场运行现状

一、金融机构存款业务基本状况

广义货币增长19.5%。2010年11月末, 广义货币 (M2) 余额71.03万亿元, 同比增长19.5%, 增幅比上月高0.2个百分点, 比上年同期低10.2个百分点;狭义货币 (M1) 余额25.94万亿元, 同比增长22.1%, 增幅与上月持平, 比上年同期低12.5个百分点;流通中货币 (M0) 余额4.23万亿元, 同比增长16.3%。

本外币存款增加5822亿元。其中, 人民币存款增加5 9 2 4亿元, 外币存款净减少10亿美元。2010年11月末, 本外币存款余额72.42万亿元, 同比增长19.4%;当月本外币存款增加5822亿元, 同比少增100亿元。人民币存款余额70.87万亿元, 同比增长19.6%, 分别比上月和上年同期低0.2和8.6个百分点。当月人民币存款增加5924亿元, 同比多增88亿元。其中, 住户存款增加1332亿元, 企业存款增加5737亿元, 财政存款净减少2119亿元。外币存款余额2321亿美元, 同比增长13.3%, 当月外币存款净减少10亿美元。

二、金融机构信贷业务基本状况

本外币贷款增加6142亿元。其中, 人民币贷款增加5640亿元, 外币贷款增加85亿美元。2010年11月末, 本外币贷款余额50.35万亿元, 同比增长19.4%, 当月本外币贷款增加6142亿元, 同比多增2067亿元。人民币贷款余额47.43万亿元, 同比增长19.8%, 比上月末高0.5个百分点, 比上年同期低14.1个百分点。当月人民币贷款增加5640亿元, 同比多增2692亿元。分部门看, 住户贷款增加1896亿元。其中, 短期贷款增加525亿元, 中长期贷款增加1371亿元;企业及其他部门贷款增加3742亿元。其中, 短期贷款增加1670亿元, 中长期贷款增加1930亿元, 票据融资减少156亿元。外币贷款余额4370亿美元, 同比增长16.2%, 当月外币贷款增加85亿美元。

银行间市场人民币交易活跃, 市场利率有所上升。2010年11月份, 银行间市场人民币交易累计成交17.71万亿元, 日均成交8049亿元, 日均成交同比增长55.3%。

2010年11月份, 银行间市场同业拆借月加权平均利率为1.76%, 比上月高0.08个百分点;质押式债券回购月加权平均利率为1.81%, 比上月高0.12个百分点。

三、债券发行情况

2010年前11个月, 银行间债券市场累计发行债券40786.24亿元, 同比增加6.2%。去年11月份, 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债券4116.3亿元, 较上月增加18.8%。截至2010年11月底, 债券市场债券托管量为16.12万亿元, 其中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券托管量为15.7万亿元, 占债券市场债券托管量的97.5%。前11个月, 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的债券以短期和中期债券为主。11月份, 短期债券发行的比重较上月有明显上升。

四、拆借交易情况

2010年前11个月, 同业拆借市场总体运行平稳, 市场交易活跃。同业拆借交易量累计为25.2万亿元, 同比增加46.5%。2010年11月份, 同业拆借累计成交2.7万亿元, 较10月份增加17.6%;交易品种仍以1天为主, 1天期品种共成交约2.4万亿元, 占本月全部拆借成交量的88.9%。11月份, 同业拆借利率持续大幅攀升。同业拆借加权平均利率为1.76%, 较10月份上升9个基点;11月30日7天拆借利率比10月末上升130个基点。

五、回购交易情况

2010年前11个月, 回购市场交易相对活跃, 债券质押式回购累计成交77万亿元, 同比增加27.1%。2010年11月份, 债券质押式回购成交量为7.9万亿元, 较10月份增加22.1%。交易品种仍以1天为主, 1天品种共成交6.3万亿元, 占本月全部质押式回购成交量的79.7%。11月份, 回购利率持续大幅攀升。债券质押式回购加权平均利率为1.81%, 较10月份上升12个基点;11月30日7天回购加权利率比10月末上升131个基点。

六、现券交易情况

2010年前11个月, 债券市场现券交易量同比大幅增加。银行间债券市场现券成交57.4万亿元, 同比增加35.3%。2010年11月份, 银行间债券市场现券交易累计成交6.9万亿元, 较10月份增加20.2%。交易所债券市场现券交易累计成交138.9亿元, 较10月份增加21.2%。去年11月份, 银行间债券指数和交易所国债指数均有所下跌。银行间债券指数收盘为131.6点, 较上月末下跌2.6点, 跌幅为1.9%。交易所国债指数收盘为126.1点, 较上月末下跌0.2点, 跌幅为0.2%。

七、股票交易情况

2010年11月份, 上证指数先涨后跌, 上证指数月末收于2820.2点, 较上月收盘下跌5.3%。沪市日均交易量为2109.8亿元, 较上月减少227.5亿元。

链接:

2011阻击通胀五大着力点

把稳定价格总水平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2011年经济工作的重要部署之一。为此, 持续两年的“适度宽松”货币政策转向“稳健”;“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 成为2011年经济工作第二大任务。相关人士指出, 以上两大举措将在抑制通胀方面直接发力, 而完善汇率形成机制、形成保障性住房体系和商品房体系、制定收入分配改革方案等措施, 也将成为2011年应对通胀的重要着力点。

调整货币政策收窄涨价之源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 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这是我国货币政策继2008年“从紧”和2009年、2010年“适度宽松”后, 再次回归长期实施的“稳健”。

“货币超发是推动物价上涨的最根本因素。”中央政策研究室秘书长赵涛说, 当前物价上涨, 反映了“适度宽松”货币供应量造成的流动性过剩滞后影响已显现。缓解通胀压力, 要通过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等政策工具, 逐步把货币供应量增速回落到合理水平;同时, 要控制新增贷款规模。

过去两年, 我国累计新增人民币贷款超过17万亿元, 广义货币供应量达到71万亿元, 成为全球货币供应量第一大国。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开幕当日, 央行年内第六次、月内第三次宣布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同时, 国家外汇管理局表示, 要加强跨境资金流动监管。

经济学家周其仁认为, 除了稳定货币供应增速, 还需采取“水多了加面”的方式, 动员更多资源进入市场, 例如允许农村集体土地合法交易、开放医疗服务市场等, 以消化超发的货币。

完善汇率机制扩大进口规模

自2005年汇改以来, “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 首次公开出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文件中。此外, 本届会议首次将“扩大进口规模”提至平衡宏观经济和调整经济结构的高度。

顺差扩大是导致人民币超发的重要原因。力缓通胀压力, 要稳步推进汇率形成机制改革, 增加汇率机制的灵活性;通过扩大对重要原材料、先进技术和设备等的进口, 适当减少贸易顺差。

我国在经济企稳回升后, 即继续推进汇率改革。2010年6月份以来, 人民币对美元已累计升值约3%。同时, 我国贸易结构日益平衡, 贸易顺差占GPI的比重已从2007年10.6%的峰值降至2009年的5.8%。央行副行长易纲日前表示, 我国在未来三到五年会尽力将这一比重降至4%。

“更多利用汇率手段遏制通胀, 不仅可以降低总体物价水平, 还可以让不同类别产品的相对价格更加合理, 可谓一箭双雕。”中国社科院研究员张斌说, 更加灵活的汇率制度, 有利于促进制造业产品价格和能源价格充分下降。

多位专家认为, 我国适度温和的汇率调整是资本流入冲击下的主动选择。汇率形成机制的“完善”, 可能包括丰富当前的货币篮子, 引入今年以来升值较快的新兴国家货币, 以抵消更多潜在风险;逐步从参考一篮子货币, 转向直接盯住一篮子货币, 从而确定相对稳定的汇率波动幅度。

确保农产品供给削弱涨价推手

食品价格长期主导物价走势。从2001年至今, GPI累计上涨22%。其中, 食品价格累计上涨62%。因此, 历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多次提到保障农产品供给, 本届会议更是将“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 确定为2011年经济工作第二大任务。

“成本上涨使农产品价格上涨成为长期趋势。”中南大学博士生导师饶育蕾说, 增加供给, 是稳定农产品价格的根本措施;切实降低流通成本, 是当前农产品价格调控的着力点。

无论是国务院不久前出台的稳定物价16条, 还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都提出要搞好市场流通体系建设。近日, 上海一群大学生将蔬菜车开进小区, 尝试“农社对接”, 市场上2.8元的芹菜只卖1.5元。菜价比市场整体便宜三至六成, 尚有余力提高农民利润。可见, 降低农产品流通成本, 潜力巨大。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我国主要水利设施基本修建于30多年前, 目前近半水库处于病险状态, 因水利设施老化损坏每年减少有效灌溉面积300万亩。袁隆平院士说, 2011年经济工作把水利作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重点, 既是当前稳定农产品供给的一剂良药, 也是关系粮食安全的长远之计。

住房“双轨”供给淡化房价负担

当前, 房价已成为公众不折不扣的关注焦点。大力发展公共租赁住房, 逐步形成符合国情的保障性住房体系和商品房体系, 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有关2011年住房供给的表述。会议首次将“保障性住房体系”和“商品房体系”并列提出, 并以“公租房”代替了2006年以来屡次提及的廉租房和经适房。

“从会议看, 公租房已被认定是保障房的主要形式, 这是寻租空间较少、解决城市‘夹心层’住房的很好方式。”北京大学房地产业研究所所长陈国强说, 两套供给体系可以覆盖所有人群, 其中保障性住房体系, 将成为未来住房政策的核心环节。

住建部表示, 2011年计划安排建设1000万套保障性住房和棚户区改造住房, 比2010年580万套保障性住房的建设规划翻了近一番。北京市住建委表示, 未来5年, 本市计划新建或收购各类保障性住房100万套, 占住房供应总量的60%;保障性住房将向“以租为主”转变。

“房价作为资产价格之一, 其波动只是对市场的反应。房价不是问题, 无房可住才是问题。”华讯商业地产俱乐部一位顾问说, 当前年轻人对房价的高度关注与不满, 体现了我国住宅市场以商品房为单一供给主体的体制性缺陷。建立“双轨”供给体系, 是我国房地产市场建设的根本任务。

多位专家指出, 随着住房供给体系的完善, 2011年房价可能趋于平稳。不过, 要真正形成住房供给“双轨”体系, 还有待尽快出台住房保障法, 并将保障房供给, 作为各级政府考核的“硬指标”之一。

改革收入分配缓解通胀压力

从2004年起,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几乎每年要提“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不过, “要研究制定收入分配改革方案”却是今年首次出现, 而且是作为“加大改革攻坚力度”的任务之一, 而不是像往年一样作为扩内需或改善民生的举措。

同时提出, 逐步完善个人所得税制度, 研究推进在一些生产性服务业领域扩大增值税征收范围改革试点。

“2 0 1 1年物价上涨压力仍存, 让居民收入跑赢GPI, 是应对通胀的根本办法。”北京工商大学教授胡俞越说, 从会议看, 收入分配改革方案有望尽快出台, 税收调整有望成为方案的重要内容。

国家财政部部长谢旭人此前撰文提出, 将落实结构性减税政策, 提高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体收入。推进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积极推进增值税扩围改革。

我国个税起征点当前为2000元, 是2000年平均工资的73%。社科院财贸所研究员杨志勇建议, 在物价不断上涨情况下, 应当建立个税起征点与GPI的联动机制。

我国对工业部门征收增值税, 对服务业征收营业税。由于增值税具有不同环节抵扣机制, 而营业税不存在抵扣, 服务业承担的税负比工业要高。财政部财科所副所长王朝才说, 服务业营业税转增值税, 有利于降低服务业成本。考虑到营业税主要是地方税, 增值税收入75%归中央, 增值税征收范围改革试点可能会先从铁路、国有银行总行等集中缴纳的营业税入手。

篇4:金融市场运行

一,债券市场发行情况

2015年1月份,债券市场共发行各类债券6859.3亿元,同比增加67.6%,环比减少14.7%。其中,国债发行600亿元,同比增加11.1%,环比减少49.3%;金融债券发行2597.6亿元,同比增加40.9%,环比增加6.0%:公司信用类债券发行3482.9亿元,同比增加111.6%,环比减少10.1%。银行间债券市场共发行债券6391,4亿元,同比增加60.6%,环比减少13.3%。

截至1月末,债券市场总托管余额为35.2万亿元。其中,银行间债券市场托管余额为32.6万亿元,占总托管量的92.5%。与去年末相比,1月末银行间债券市场投资者中,商业银行持有债券占比为63.3%,下降0.3个百分点,非银行金融机构占比为10.8%,下降0.1个百分点,非法人机构投资者及其他类投资者持有债券占比共为25.9%,上升0.4个百分点。从公司信用类债券持有者结构看,1月末,商业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非法人机构投资者和其他类投资者的持有占比分别为44..3%、13.2%、40.3%和2.2%。

二.货币市场运行情况

2015年1月份,货币市场成交总量共计25.1万亿元,同比增加74.1%,环比减少5.9%。其中,质押式回购成交21.3万亿元,同比增加83.9%,环比减少4.2%:买断式回购成交1.2万亿元,同比增加115.7%,环比减少23.6%;同业拆借成交2.6万亿元,同比增加14.9%,环比减少9.0%6。 1月份,同业拆借加权平均利率为3.10%,较上月下行39个基点;质押式回购加权平均利率为3.lO%,较上月下行39个基点。

三、债券市场运行情况

2015年1月份,银行间债券市场现券成交4.3万亿元,日均成交2048.7亿元,同比增加124.7%,环比增加10.7%。1月末,银行间债券总指数为160.36,较上月末上升1.67,升幅为1.05%。交易所国债指数为146. 67,较上月末上升0.99,升幅为0.68%。

四,股票市场运行情况

篇5:全市金融工作运行情况

全市2.20金融工作会议以后,平原县倍感压力,高度重视,立即召开县长办公会,传达精神,分解任务目标。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直接融资

为圆满完成直接融资任务,我们把大力培植上市资源和场外交易资源作为重中之重。一方面,组织资源企业参加培训,仅2-3月份组织大蔡牧业、凯洁家俱等6家企业,10人次赴京参加盛景网联培训,收到良好效果;另一方面,组织企业外出参观,进一步解放思想。2月16日,金融办组织资源企业高管赴淄博上市企业参观学习。从而,增强了上市挂牌的信心。目前,征宙机械已通过齐鲁股权交易所初审,预计3月中下旬鸣锣挂牌,现已募集资金1100万元。

二、间接融资

为了进一步优化平原金融生态环境,县政府于2月28日举办了中国〃平原政银企恳谈暨资本交易大会。其主要目的是进一步提升市金融部门对平原的支持力度,同时,搭建平台,推介项目,力促金融机构扩大投放。截止2月末,新增贷款余额达52.8亿元。较上月增长2602万元,较年初增长20716万元。

三、金融体系建设

为抓好金融体系建设工作,在2月28日举办的资本交易大会上,我们邀请了6家股份制银行参会,以寻求合作,1

力争引进一家银行类机构。

四、化解不良贷款

篇6:×市金融运行形势分析2P

财政部驻湖北专员办陈玲

银行是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改革、促进发展、稳定社会、造福人民的重要力量。近几年,×市银行业抓住当地“工业立市,三产活市,统筹发展,富民强市”的发展战略,深化内部改革,完善经营机制,各项存款平稳增长,贷款增量再创新高,票据业务趋于理性,中间业务迅速发展,盈利能力明显提高。

一、取得成绩

一是存款总量稳步增长。2007年底,×市银行业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为476.97亿元,比年初增加37.74亿元,存款增长幅度为11.88%。2007年存款增长的主要特点:一是企业存款大幅增长。2007年底,全市企业存款余额达到120.14亿元,比年初增加19.09亿元,增长18.89%,同比多增15.99亿元。二是储蓄存款同比少增较多。年底全市储蓄存款余额为277.19亿元,比年初增加13.3亿元,增长5.04%,同比少增10.91亿元。三是其他存款增长较快。年末其他存款余额为82.62亿元,比年初增加18.58亿元,增长29.01%,同比多增8.22亿元。四是县域存款增长较快。2007年底,该市所辖六县(市)银行存款余额为180.18亿元,比年初增加30.28亿元,增长20.2%。全年县域人民币储蓄存款增加了20.22亿元,而城区减少了6.41亿元。五是存款稳定性降低。全年新增企业存款中活期占86%,新增储蓄存款中活期占87%。

二是贷款投放增速较快。2007年,全市银行机构贷款余额为208.24亿,比上年底增加31.1亿元,增长17.56%。贷款增长的主要特点:从投向看,一是交通运输基础贷款增加较多。年末交通运输基础贷款余额为17.61亿元,比年初增加10.48亿。二是个人贷款增长较快。年末全市银行个人贷款余额为34.47亿元,比年初增加5.7亿元、增长19.81%。三是农业贷款增长较快。年末全市农业贷款余额为30.59亿元,比年初增加6.97亿元,增长29.51%。四是商业贷款增长较快。年末商业贷款余额为27.88亿元,比年初增加3.07亿元,增长12.27%。五是房地产开发贷款增长较快。年末全市房地产开发贷款余额为11.99亿元,比年初增加1.85亿,增长18.15%。六是对汽车行业贷款减少。年末全市银行机构对汽车及零部件生产企业、汽车经销商的贷款余额为45.3亿元,比年初减少6.66亿元,下降12.82%。

三是中间业务稳步推进。中间业务是2007年银行业金融机构业务增长的一大亮点。全市银行业金融机构实现中间业务收入17700万元,比去年同期增加8550万元,增幅为93.4%;全年代理销售基金手续费收入5400万元,占中间业务收入的30.5%;银行卡业务收入3070万元,占中间业务收入的17.3%。四家国有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为15820万元,同比增长96.8%。

四是票据业务理性发展。2007年,该市全年累计签发银行承兑汇票131亿元,比同期下降1.37亿元,累计贴现42亿元,比同期下降52亿元。票据业务双双下降有其理性的一面:一是受市场利率影响,过去依靠票据赚取收益的行为得到有效控制。二是去年某行×市分行发生票据诈骗事件,各行加强了对票据业务风险控制,办理票据业务准入资格提高。三是宏观调控影响,贴现占用了银行的信贷规模,在央行频频调高存款准备金率的情况下,头寸短缺,票据贴现下降属正常现象。

五是经营效益不断好转。2007年,该市全辖银行机构(不包括邮政储蓄机构)1

实现经营利润43998万元,同比增加18286万元,增长71%。除中行外,其他机构均实现经营性赢利,工行、农行、建行、发行、农村信用社实际经营利润分别比上年增长31%、167%、63%、930%、24%。从收入结构看,在中间业务收入大幅增长的同时,银行贷款利息收入同比也增长了26%。

六是资产风险有效化解。一是不良贷款持续“双降”。2007年末,该市银行业提按五级分类的不良贷款余额共31.55亿元、比年初减少7.43亿元,不良贷款率为15.15%、比年初下降6.85个百分点。二是非信贷资产风险得到有效化解。12月末四家国有商业银行不良非信贷资产余额为60021万元、比年初减少30974万元,不良非信贷资产率为2.98%、比年初下降1.85个百分点,预计损失为58646万元、比年初减少31154万元;农村信用社不良非信贷资产余额为55048万元,比年初减少18431万元,不良非信贷资产占比为10.48%、比年初下降3.66个百分点。

七是内控管理成效显著。2007年,该市银行业金融机构共发生案件2起,涉案金额67万元,发案率同比下降60%,涉案金额减少2.15万元。除农村信用社外,其他银行业金融机构均实现了“零案件”。

八是金融改革取得新进展。一是农业银行股改准备工作进展顺利。对资产摸底清查进行了复查,对抵债资产进行了处置,法律、信贷、人事及责任追究等相关准备工作全面完成。二是农村信用社的央行票据兑付工作稳步推进。××联社认购的3431万元票据资金经人总行银监会审核获准兑付,成为全省首批12家获得央行票据兑付的县联社之一。三是农发行积极适应改革发展的新形势和业务大拓展的新要求,实施“一体两翼两补”发展战略,巩固扩大传统业务,有效发展新业务,业务发展加快、结构明显优化,收入渠道拓宽、效益明显提高。四是工行、建行、中行抢抓机遇,推动业务、网点转型,金融服务水平和市场竞争力得到进一步提高。五是邮政储蓄机构创新经营,有效推动了经营方式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二、存在问题

从调查情况来看,×市银行业在地方经济发展过程中,抢抓机遇,开拓创新,取得了快速发展,但也存在着不少问题。

一是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经济总量较低,经济结构单一等制约着银行业的发展后劲。该市地处鄂西北山区,是以汽车为第一支柱的新兴工业城市,但随着××汽车公司总部外迁和××有限公司注册武汉,××汽车公司不再是该市独有的“名片”,该市车城品牌开始弱化甚至流失,依靠××汽车公司发展起来汽配企业“地缘优势”淡化,经营成本提高,企业投资信心不足,汽车产业发展后劲不足,汽车城地位受到极大挑战。

二是大量的信货资金聚集在房地产、小水电一些大额授信客户及其关联企业中,蕴含着较大的信贷风险。比如,2007年底,该市国有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发放的水电贷款余额达到16.2亿元,占贷款总额的8.25%。水电贷款额度大、周期长、不确定因素较多,受自然条件影响,在电站建成后如水量不够,发电量达不到设计能力,必然影响企业还贷能力。市中行向某电站发放贷款4200万元,该电站于2006年2月竣工后实际发电量和发电收入与预期相差较大,虽然该笔贷款2008年2月才到还款期,但中总行已于2006年6月把该笔从正常转为次级。

三是随着金融体制改革深入进行,金融机构网点大量撤并后,造成部分地区金融服务严重不足。据调查,该市辖内的×县从1997年开始,先后撤消了工行、中行县支行,建行停办了贷款业务,农行撤消了全部乡镇网点,农信社撤消了全部乡镇分社,导致部分农村地区金融服务处于真空状态。

四是信用担保体系不完备影响着银行业的发展。第三产业的发展对小额信贷需求较大,由于服务不到位,加上信用担保体系不完备,业务进展十分缓慢,全市累计发放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小额担保贷款526万元。据调查,造成小额担保贷款停滞不前的主要原因是信用担保机构资本金不足,担保业务量少,担保能力低,反担保门槛较高以及银行放贷成本较高。

五是城市与农村金融市场发展不协调,呈现出“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格局。一方面外埠金融机构对县域优质客户的强力渗透,导致了县域银行业优质客户进一步稀缺,另一方面农村地区的民间借贷兴起,致使银行业“难贷款”现象十分突出。

三、对策建议

纵观×市银行业发展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有经营理念问题,有经营环境问题。如何促进银行业的进一步发展,从调查情况来看,我们认为:

首先,银行业要适应市场的需要,在市场中优化服务,开拓创新。银行业的发展与当地经济的发展息息相关,当地经济的发展离不开银行业的支持,但当地经济的发展确决定着银行业的前途和命运。×市是全国最大的商用车生产基地,目前该市市委市政府以商用车为龙头,积极推进汽车关键零部件产业改制、重组、联合,大力发展科技创新型汽车产业。该市有着丰富的旅游、水能、生物医药、绿色食品等独具特色的资源,开发潜力巨大。银行业务必要抓住机遇,紧紧围绕当地经济发展的重心,抓住区域经济发展的品牌,服务服从于当地区域经济发展的重点项目,积极开拓、不断创新,在市场竞争中求发展。

其次,职能部门要加强监督管理,优化金融运行环境,为银行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公平的竞争环境。针对改革过程中的遗留问题,政府要协调督导有关职能部门,尽快兑现相关扶持政策,化解历史包袱。针对信用担保体系不完善问题,政府应当建立财政预算风险补偿制度,以增强担保实力。针对农村金融体系不健全问题,政府一方面要加快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推进村镇银行建设,优化支农政策环境。另一方面要健全支农贷款制度,适当下放对“三农”各种贷款额度的审批权,放宽支农贷款担保抵押条件和加大支农贷款额度,组建县级邮政储蓄银行,将农村邮政储蓄吸收的大部分资金反哺“三农”,支持新农村建设。按照“有保有压、区别对待”的原则,引导农村金融机构按照当地农业生产的季节性特点,积极增加支农信贷投放。

最后,银行业自身要适应发展的需要,积极主动地推进内部改革。一是加强贷款发放的管理。实施“审、贷、查”三分离制度,限制基层银行的贷款审批权限;建立以发放抵押贷款为主的信贷保障制度。二是建立贷款风险预警机制,加强贷中监测和贷后管理。应从贷款各环节入手,加强各风险点的审查监督、内控约束和责任认定,建立逐户分析、逐笔测算和定期分析等风险预警制度,为风险预警提供准确的早期信息;区别情况将贷款按风险程度分级别管理,制定相应的管理、处置办法,以便对有问题贷款及早发现,及早处理。三是完善不良贷款追偿制度,建立一套完整高效的贷款诉讼管理制度,通过完善的制

篇7:金融运行形势分析调研报告

今年以来,全县金融部门牢牢把握稳健货币政策的总要求,着眼“四个争当”、“三大取向”、“四化同步”目标定位,积极融入新常态、研究新常态、适应新常态,以推动产业转型为主线,以提高创新能力为载体,持续增加“双百工程”、新兴业态、现代农业、民生工程以及消费领域的信贷支持,主要金融指标增量、增幅持续向好,全县金融运行形势健康平稳。

一、金融运行主要特点

一是城乡居民存款增势强劲。截至2月末,全县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162.96亿元,年内新增6.84亿元,较年初增长4.38%,同比多增3.29亿元,其中城乡居民存款较年初增加8.66亿元,增幅6.86%,同比多增5.16亿元。居民存款快速攀升,一是与外出农民工返乡过节直接相关,集中汇入款项推高存款规模,其中邮储银行、信用联社居民存款分别较上月增加2.02亿元和1.3亿元;二是投资担保公司兑付风险发生后,撤出资金、手持现金陆续回流银行,银行增存基础趋于稳健;三是个人购买理财产品集中到期,多数理财资金赎回后自动转存银行;四是春节期间城乡居民生产、生活交易趋于活跃,个体商户增存持续向好。城乡居民存款恢复常态增长,为金融机构做好全年信贷营销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也反映出居民投资渠道单一、消费需求偏低的运行特点,亟待优化区域产业结构,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2月末,全县企业存款余额9.97亿元,较年初减少1.25亿元,同比多下降1.71亿元。从金融角度看,经济下行压力对全县传统产业的影响将长期存在,资源供给趋紧、国际贸易摩擦、部分行业产能过剩、下游市场重组、产成品占用攀升等多重因素交互叠加,单位存款较年初减少3.9亿元,同比少增6.6亿元。

二是实体经济信贷增速放缓。2月末,全县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100.13亿元,较年初新增1185.44万元,同比少增7233.27万元,增长0.12%,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幅回落0.8个百分点。从贷款类别看,个人经营性贷款较年初减少6645.3万元,同比多减少1.9亿元,个人消费贷款较年初增加6270.74万元,同比少增3036.79万元,个人贷款出现“双降”,一方面说明消费品市场需求走弱,供求关系处于调整期,城乡居民投资意愿持续下降,另一方面则体现出人民银行降息降准政策短期效应不明显,需要其他政策配套联动。企业贷款较年初新增1560万元,但从投向结构看,新增政府投融资平台水利工程项目贷款7500万元,企业贷款实际减少9060万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少下降4209.53万元,企业贷款余额周期性下降与春节前后开工率不足有直接关系,也与金融机构年初储备项目、集中贷审相关联。

三是金融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县邮政储蓄银行结合家具商户集聚经营的特点,创新推出“仓储物流综合授信”模式,向金宇家具城提供批发式贷款7000万元,与县农业局联合制定农村集体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实施方案,在县政府成立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后,计划选择两处镇街进行试点。信用联社全市率先成立生态农业贷款审查中心,形成了制度化、流程化、一体化运作格局,新增涉农贷款6021万元,在有效防控风险的同时,贷款审批时间较往常缩短2-3个工作日,目前正在研发大蒜配资信贷产品,预计7月份推向市场。县农行承担的农业新型经营主体融资增信试点进展良好,贷审终结并提供授信支持11户,发放融资增信贷款1145万元。

四是普惠金融取得新突破。莱商银行金乡支行顺利开业,全县银行业金融机构发展到9家,下辖营业网点(含离行式自助终端)65处,开通网银4.2万户,设立农村便民取款点108个,金融设施建设逐步健全,服务环境趋于优化。下岗失业人员政策性小额担保贷款基金增加到1500万元,贷款对象由下岗失业人员扩大到农村妇女、返乡农民工、复转军人、残疾人、大中专毕业生、大学生村官等弱势群体,承贷银行发展到两家,前两个月累计发放政策性小额担保贷款7笔,金额85万元,在帮助弱体成功创业的同时,带动35名城乡居民实现本地就业。

二、金融运行存在的几个突出问题

(一)企业信用违约风险上升。去年四季度以来,全县先后有36家企业出现银行信用违约现象,涉及贷款本金1.53亿元,其中煤化工企业1家,违约金额233万元,金额占比1.52%,通用设备制造企业5家,金额1953.58万元,占比12.77%,纺织服装企业2家,金额306.51万元,占比2%,商贸物流企业1家,金额893.91万元,占比5.84%,农资生产及农产品批发企业27家,金额1.19亿元,占比77.78%,企业违约现象集中爆发,既有偏离主业经营、跨行业过度投资造成资金回流困难因素,也有联保企业为应对银行压贷而采取的集体违约对策,无论哪种原因,最终损害的将是银企合作关系和全县金融生态环境。

(二)信贷成长环境面临严峻考验。全县“双百工程”的强力实施,为银行业扩大项目贷款储备、培育新的信贷增长点提供了承载主体,民间借贷机构清理整顿也为社会资本回流银行创造了宽松条件。另一方面,全县对公存款增势乏力的被动局面没有实质性改观,尤其是担保圈风险发生后,部分银行贷审权限上收,附加条件增多,甚至出现抽贷现象,企业因达不到续贷条件经营更加困难,1-2月份,全县企业贷款展期笔数41笔,展期金额5284.52万元,同比分别增加26笔、3038.49万元。

(三)小企业融资难问题较为突出。全县小企业普遍存在产品结构单一、经营不稳定、核心技术缺乏、财务信息不透明等诸多问题,在贷款审批中缺乏比较优势,难以及时获得信贷支持。另一方面,金融机构营销小企业客户的方式也需要进一步创新,审贷标准与审贷流程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三、下步工作措施

一是精准施策,保持信用总量平稳增长。县人民银行将制定印发《金融支持全县实体经济发展助力经济转型的指导意见》,将信贷资源向现代农业、小微企业、服务业、科技创新、新兴产业等重点领域倾斜,确保全年新增贷款15亿元。加大向上争取工作力度,向上级人民银行争取再贷款规模力争超过3亿元,引入异地银行贷款力争超过2亿元。以农村信用社体制转型为契机,组织申请全省信贷资产质押试点,全面拓展融资渠道。在做好鲁特电工、金人电气上市培育的同时,新增1-2户小微企业在新三板挂牌交易,推动符合条件的企业发行中小企业集合票据、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和区域集优票据,促进社会融资总量稳健增长。

二是突出定向调控,巩固“四化同步”要素保障。加强信贷政策、投资政策、财政政策和产业政策协调配合,重点加大对园区产业集群、“1351”培植工程、农业新型经营主体、信息产业、生态保护建设示范区的信贷投放。进一步加大政银企合作力度,组织召开现代农业、科技、服务业、文化产业专项银企合作推进会,以更大力度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启动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开发大蒜价格指数保险贷款和大蒜配资信贷两项创新产品。

三是强化监测预警,维护辖区金融稳定。重点关注政府融资平台、房地产市场、产能过剩行业、民间借贷、企业担保圈等五类风险,实施金融风险监测全覆盖工程,系统开展经营稳健性现场评估。严格落实政银企战略合作协议,配合政府做好企业担保圈风险化解处置工作。制定存款保险制度宣传方案和应对预案,确保存款保险制度推出后在辖区内平稳运行。

四是优化服务环境,提升社会满意度。全面深化农村支付环境建设,力争年底前将所有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点转型升级为集取款、汇款和缴费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支付网点。推广实施《省直管县国库管理办法》,构建出口退税实时拨付绿色通道,不断提高经理国库水平。坚持“一企一策”、“一行一策”,进一步提高外汇服务便利化水平,推动辖区跨境人民币业务向纵深发展。加强金融消费权益保护机制建设,优化咨询投诉信息电子数据库,探索建立纠纷非诉第三方调解机制。

五是注重调查研究,服务领导决策。紧密围绕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深入研究全县经济发展新常态中出现的新情况、新变化和新问题。建立特色行业调研监测制度,加强对突发性、趋势性、规律性问题的调查分析,从金融角度提出政策建议和应对措施,切实发挥好决策参谋作用。

篇8:水利金融的市场运行机制研究

目前关于水利金融的文献较少, 对水利金融的概念界定不够清晰, 也没有建立水利金融的市场运作机制。笔者在提出水利金融概念的基础上, 对我国水利金融的市场运行机制进行研究,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建立我国水利金融的市场运行机制框架。

1 水利金融的界定

水利是指开发水力资源, 防止水患水灾的人类活动。水利活动区别于一般土木工程建设活动, 水利工程、水电工程以及水利事业都属于资金密集型行业, 对人、财、物的投入有很强的依赖性, 任何范围的水利活动, 如水利设施建设、水资源调度、水资源开发等活动, 其活动过程都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与水相关的开发、建设、经营、准流通、准消费等经济活动, 这些经济活动离不开金融支持。由于水利具有公共产品属性, 水利提供的产品和服务都属于纯公益性和半公益性产品服务范畴, 所以其准流通和准消费活动区别于一般意义上的商品流通和消费。与水利事业相关的水利金融, 则是指围绕水利建设、运营、资源开发、准流通和准消费而展开的筹资、融资、结算等各种金融活动。水利金融就是水利资金的融通, 是水利与金融紧密结合的产物。

在水利与金融融合过程中, 水利是基础平台, 金融起到催化剂和倍增剂的作用, 金融与水利互动创造新的价值, 加快水利事业的发展。水利金融利用金融手段来支持水利建设的顺利开展, 从而支持水利发展。由于水利的基础性和公益性的行业性质, 水利建设 (尤其是防洪排涝、水土保持、农田灌溉和水污染治理等方面) 必须以政府的财政投入为主, 所以政府在水利金融的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2 我国水利金融市场运作机制的可能性及 其存在的问题

市场运作机制是指通过供求、价格、竞争等市场因素的相互作用, 自发调节市场参与者的经济行为, 它包括供求机制、价格机制、竞争机制以及风险机制。水利金融的市场运作机制的重点在于市场机制在水利金融中如何发挥作用, 考察水利金融市场中各参与方的职责, 研究政府和市场在水利金融运行过程中所占的地位[2,3]。由于水利的公益性和服务性, 必须由政府在水利金融发展中发挥主导作用, 并利用市场来决定水利资金的有效配置[4]。因此, 水利金融市场运行机制最终能否发挥作用, 必须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 分析其市场机制存在的可能性, 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 进一步发展我国的水利金融市场运作机制。

2. 1 水利金融市场运行机制的可能性

水利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 财政资金并不能解决水利建设中的全部资金需求, 水利建设主体将寻求其他获取资金的方式来弥补资金空缺, 由此促进了水利金融的形成。现有的政府投入资金为主的水利建设模式已经呈现出很大的资金缺口, 需要通过市场运作来获得大量资金投入。水利金融的市场化运行使水利建设可以参与金融资产的交易, 使社会资金可以流入水利建设中, 社会资源得以配置。此外, 市场运作机制相对于政府机制而言, 拥有更低的交易成本和更高的运作效率。因此, 水利金融的市场运作有着一定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2. 2 水利金融市场运行机制存在的问题

虽然水利金融市场运作机制有其实施的可能性, 但是在其市场运行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如水利资产的产权不明晰、市场参与主体缺乏、法律保障制度不完善和水利金融风险等问题。我国对水利建设的投资一直是以政府投资为主, 到目前为止, 并没有建立一个水利建设的市场运作方式。巨大的资金需求使得水利建设主体必须通过市场方式来弥补资金短缺。近几年, 政府对水利事业的高度关注, 促进了水利金融的快速发展, 但水利金融的市场运行仍存在种种困难。

a. 水利资产的产权不明晰。我国对水利设施的产权改革进展缓慢, 水利资产的产权不明晰, 水利建设的权利与义务不明确, 投资者缺乏激励去承担水利建设过程中的各种责任与潜在的风险。水利设施由于其产权的不明晰, 无法获得担保, 因而不能产生稳定收益。此外, 国家尚未制定对水利设施投资的补偿措施, 大多金融机构没有进入水利金融市场的动力。因此, 水利资产的产权不明晰使得水利金融的市场运作无法开展。

b. 市场参与主体缺乏。由于商业银行的“营利性、流动性、安全性”的经营原则与水利工程建设的“长期性、高风险性、波动性和分散性”相背, 并且银行之间竞争激烈, 商业银行运用主要的资金来获取高额的回报, 很少愿意参与水利金融市场交易。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无法单独承担水利建设所需的资金金额, 且水利建设的资金回收期长, 带来的风险大, 愿意参与水利金融的非金融机构很少。因此, 水利金融市场运作缺乏参与主体。

c. 水利金融面临的风险较大。由于水利建设的公共属性不适合用商业模式来开发, 我国的水利建设基本以政府的财政资金投入为主。水利建设一般需要的贷款金额巨大, 面临的还款期长, 且在建设期内没有收益, 因此水利投资的风险较高[5]。目前, 我国水利建设的管理部门众多, 没有专门统一的部门对水利设施进行管理。水利设施缺乏符合标准的承贷主体, 这使得水利设施无法成为担保物, 抵押担保难以实现, 从而给水利金融带来很大的风险。

d. 水利金融产品稀少。目前, 我国在政策上尚未建立关于水利建设的管理办法, 也缺乏对水利金融产品的相关规定。对于水利建设贷款的审批程序则参考的是农业基础设施的贷款, 没有考虑到水利设施建设的差异性。现阶段我国水利金融信贷产品的准入门槛较高, 主要体现在2个方面:①对于水利项目“资本金”的规定过于严格。以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接洽的水利项目为例, 其建设资金来源于政府财政资金, 不允许由水利项目的承建单位自筹资金。在对水利项目的审批时, 没有认清水利项目资本金的内涵, 只是套用《项目评估指引中》对“资本金”的要求, 影响了水利建设获得贷款的效率;②水利项目的贷款过度要求“四证” (土地使用权证、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施工许可证) 。目前银行发放水利贷款大都遵循《固定资产贷款管理办法》, 该办法要求水利项目必须拥有“四证”, 才能申请水利贷款, 这无疑提高了水利信贷产品的门槛[6]。水利金融信贷产品准入门槛的提高导致了水利金融市场上水利金融产品的缺乏。

3 水利金融市场运行机制的构建

水利金融能够进行市场运行必须有足够的水利金融产品的供给者和有购买意愿并有支付能力的需求者, 以及比较完善的市场体系。水利金融市场机制的主体包括价格机制、供求机制、风险机制和竞争机制四部分。

构建水利金融市场运行机制, 必须建立合理高效的水权、水价、水市场机制。通过建立水权制度, 可以明确产权, 减少水资源纷争;通过确定水价, 才能顺利进行水权交易, 建立有效的水市场机制。在水市场顺利发展的基础上, 才能更好地发展水利金融。

3. 1 水利金融的价格机制

价格机制是水利金融市场运行机制的核心机制。由于水利建设具有很强的公共属性, 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都会投入资金和给予政策优惠。这使得水利金融产品的价格 (如水利项目的银行贷款利率) 无法真实反映水利金融市场的供需情况, 无法反映价格对水利金融产品供需的影响, 从而不能实现市场对水利金融资源的配置, 阻碍水利金融的发展。因此, 建立水利金融的市场运行机制, 首要问题是对水利金融中的价格机制进行改革, 建立能切实反映市场供需的价格机制, 保障水利金融市场运行的成效。

3. 2 水利金融的供求机制

供求机制是水利金融市场运行机制的主体部分, 反映了水利金融市场上资金提供者与作为资金需求方的水利承建者之间买卖水利金融产品的过程。从资金需求者的角度, 其融通资金的具体途径有2条 (图1) :一是直接融资, 水利建设主体直接发行水利金融产品如水利债券、水利股票等, 资金盈余方通过金融市场购入其发行的金融产品, 实现两者之间的资金融通;二是间接融资, 资金供给方通过购买金融中介机构创造的水利金融产品如存款单、保险单等, 把资金转移到金融中介机构, 再由中介机构将资金给水利建设资金需求方使用。这种方式的主要特征就是金融中介机构在最后贷款人和最后借款人之间充当媒介进行融资活动。通过这种余缺的调 剂实现了资金的流动和生产要素的重新优化组合, 促进了经济效益的提高。

水利金融的资金供求关系

3. 3 水利金融的竞争机制

水利金融市场的竞争机制是指水利金融产品的提供者和需求者为了获得各自经济利益的最大化而采取的行为。由于水利设施的公共属性和长期性、高风险性、波动性和分散性等特点, 目前水利金融市场上参与发放水利贷款的商业银行较少, 市场上供给者缺乏。因此, 应当放开水利金融市场, 鼓励更多有投资意愿的水利投资公司、水利保险公司和水利信托公司等进入水利金融市场, 使水利建设资金的供给者多元化, 从而拓展水利金融组织形式, 不仅包含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水利投资公司, 也包括水利保险公司、水利投资基金公司等, 形成良好的竞争环境, 建立有效的水利金融竞争机制, 促进水利金融产品创新和技术创新。

3. 4 水利金融的风险机制

水利金融的风险机制是水利金融参与主体在盈利诱力和亏损压力的双重作用下, 注重水利建设全过程的管理, 加强水利金融的市场监管, 提高参与主体的风险应对能力。尽管水利金融有着政府的支持, 但由于水利工程项目的建设周期长、建设过程中存在不确定性, 投入水利建设的资金是否能获得预期收益存在不确定性, 即水利金融中存在高风险。因此, 水利金融风险机制的建立与完善, 不仅需要政府给予支持, 也需要水利金融市场参与主体注重风险管理, 包括水利资金供给主体对水利建设过程中资金的监管和作为资金需求者的水利工程承建方对水利工程设施建设全过程的工程监管。

4 水利金融的市场运行机制的框架设计

水利金融的市场运行机制由价格机制、供求机制、竞争机制和风险机制组成。①价格机制是水利金融市场运行的核心, 影响着供求机制、竞争机制和风险机制;②供求机制是水利金融市场运行的主体部分。在市场运行中, 供求影响着价格变化, 价格变化也同样会影响水利金融市场上的供求变化。供求机制也与竞争机制联系紧密, 供需的变化会引起市场上竞争的变化;③竞争机制是水利金融市场运行的关键, 水利金融市场参与主体的充分、有效竞争, 才能保证市场的高效运行。水利金融产品的价格机制对竞争机制有着推动作用, 水利金融产品的价格 (如贷款利率) 升降促使水利金融产品供给方之间展开竞争, 促进技术和产品创新;④风险机制是水利金融市场运行的基础。建立较为完善的风险机制, 能为水利金融市场运行提供稳健的金融环境, 才能实现价格机制、供求机制与竞争机制。

根据水利金融市场的价格机制、供求机制、竞争机制和风险机制之间的相互联系, 可以建立如图2所示的水利金融的市场运行机制。

5 促进我国水利金融市场运作的改革措施

我国水利金融的市场运作虽然存在着必要性和可能性, 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针对本文已构建的水利金融市场运作框架, 提出相应的改革措施:①建立并完善合理有效的水权、水价、水市场机制。通过水权制度明确产权, 确定合理的水价, 顺利进行水权交易, 建立有效的水市场机制, 从而更好地发展水利金融。②政府应促进水利上市公司健康发展, 完善水利金融市场的供求机制。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 引导水利上市公司规范化经营, 鼓励并引导投资者理性投资, 健全水利上市公司的退市制度, 使水利金融市场上供需充分, 促进水利金融的市场运行。③积极开发水利金融产品, 发挥水利金融市场价格机制的作用。积极发展水利支持证券等资产证券化产品、水利产业投资基金, 形成较为丰富的水利金融产品体系, 实现有效的水利产品供需, 利用市场确定水利金融产品价格, 并通过价格来调节供需。④推进水利领域的公司发展, 发挥水利金融市场竞争机制的作用。促进水利建设公司上市, 促进水利保险公司、水利信托公司的发展。利用竞争机制, 促进这些公司进行水利产品创新、技术创新, 促进水利金融市场发展。⑤加强对水利金融市场的监管, 完善水利金融的风险机制。严格信息披露制度, 增强透明度; 形成政府、水利资金供给者、水利资金需求者对水利建设的共同监管, 降低水利金融风险。

水利金融的市场运行机制框架

参考文献

[1]张旺, 庞靖鹏, 李勤.金融支持水利建设的一些思考[J].水利发展研究, 2011, 11 (12) :1-3.

[2]黄英君.我国农业保险发展的市场运行机制研究[J].保险研究, 2009 (11) :44-51.

[3]孟刚.黑龙江省矿业权市场运行机制研究[D].北京:中国地质大学, 2012.

[4]王春元.水权、水利金融初探[J].中国水利, 2005 (7) :24-25.

[5]邱曙辉.金融视角下的水利建设现状、问题与支持:以江西上饶市为例[J].武汉金融, 2012 (4) :58-60.

上一篇:iso9001新版培训下一篇:语言得体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