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家沟情况介绍

2024-07-24

马家沟情况介绍(精选4篇)

篇1:马家沟情况介绍

蓬莱市刘家沟镇马家沟村,西距蓬莱10公里,北临国家一级开放港口蓬莱新港4公里,东距烟台火车站、海港61公里,西距龙口港59公里,邻烟台国际机场68公里,206国道和正在筹建的龙烟铁路穿境而过,地理环境优越,交通便利。

2008年,马家沟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投资80万元改造办公场所1000多平方米,新建高标准文化大院,完善了农村医疗、社保、计生、健身、娱乐、图书、党员电教等各类设施,满足了村民文化教育、科普传播、休闲娱乐的需求。同年,又投资90余万元硬化村内路面1.9万平方米,投资100万元硬化村东、西出口路面1.4万平方米。近年来,马家沟村整合土地资源,引进福润牧业等绿色养殖项目四个,带动了全村养殖业的迅猛发展。同时建起了绿色苗木培育基地170亩,栽植绿化苗木15万棵。

自2009年起,蓬莱市刘家沟镇马家沟村开始实施旧村改造工程。目前,已拆除老旧房屋3000平方米,新建二层住宅楼24栋,五层居民楼60户,总面积10000余平方米,已经回迁50余户。并且马家沟村开工建设高标准的村北至烟蓬观光大道总长2.6公里、路面宽9米的沥青路,总造价730余万元。结合村北路建设,引进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沿路两侧建设苹果、葡萄、樱桃等各类水果休闲采摘园1000亩。依托村北黄泥山引进加拿大投资,建设“金山(蓬莱)罗斯兰葡萄酒庄”,总投资1.6亿元。全部项目竣工后,将形成集水果采摘、深加工增值、观光旅游、葡萄酒文化传播、品尝、赏鉴、销售为一体的农家特色旅游休闲度假区。同时,为了形成乡村旅游项目发展的良好产业链条,马家沟村新开发高标准苹果科技示范园120亩,引进新品种、新苗木、新技术,选用农技高手负责栽培管理,努力打造果园环境美、果品质量优、果业管理好的科技示范园,带动社区农民增强农业科技创新意识,提高果品种植、加工、管理水平,推动乡村农业开发上档次、增效益。马家沟村村内环境宜人。平坦的水泥路四通八达,宽敞干净。整齐的房子排列在两旁。村南是一条由西向东,贯穿村庄的河,河两边安装有精美的栏杆,旁边铺设有红黄乡间的滨河小路。沿河而去,有滨河公园,在公园中,有带着古典的风味木亭长廊,有形状各异、五彩斑斓大理石切片。在不远的健身广场,各种新式的健身器材让大人和孩子有了更多的选择

2009年以来,马家沟村先后被蓬莱市委、市政府授予“平安建设先进村”、“建设和谐稳定模范城市先进村”、“道德工程建设和谐文明村居”;被烟台市民政局授予“烟 台市农村社区建设先进单位”;被烟台市委、市政府授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乡村型示范村”等荣誉称号。2010年全村实现人均收入9700元。

在接下来的工作中,马家沟村将继续进行旧村改造。2012年内计划新建4栋100户五层居民楼,该计划已交由村民代表会议审议并且顺利通过,马家沟村委会也已经与涉及到的村民签订了房屋拆迁协议。下一步,将继续对村南的山路进行水泥硬化,保证全村道路的整体规划效果。完善农业开发和生态农业示范县项目建设,铺设管灌网络,建筑小型沼液稀释池。并且,经过市发改委的审批,年内计划建造一座1000立方米的沼液池,在回收村养殖场牲畜粪便的基础上,产出沼气供村民使用,而沼液和沼渣则进入果园,发展无公害苹果。

篇2:马家沟情况介绍

为了进一步规范我校各级各科教学常规管理工作,狠抓质量形成的各个环节,夯实基础,杜绝各种影响教学质量的问题,学校根据学区安排于第十六周抽组校长和副校长负责,杜润存、马利平、于明福、杨连寿等参与的检查组,对全校七个班级的主课作业及教案进行了详细的检查。现将存在问题、改进措施及处理意见汇总如下:

一、存在问题

1、部分作业篇幅仍有短缺和欠账现象,如六二班作文和周记各短一篇,六一班周记短一篇。

2、批阅符号不规范,如二年级生字,按规定应用对号批阅,但教者却用了圆圈。

3、个别作业封面破损、簿本脏乱差现象仍有存在,特别是语文和数学练习册,各级不同程度的都有破损现象,一年级更严重。4、5、6、7、作文、周记中的错别字更正、复批不够及时。学生书写习惯不良,涂抹现象仍然存在。教案教后反思欠缺,存在应付现象。年龄大一些的教师对导学案的编写还和学区的要求有一定差距。

二、处理意见

1、对于六年级作周中存在的篇幅不够的问题,学校在学生中专门进行检查,符合科任教师所说的草稿上已进行了练习,班内进行了互批交流,只不过没有写在正式作业上批阅。为了不影响六年级正常复习,学校决定对马利平做出扣除师德分5分,于明福扣除师德分2分,不扣除考核

总分的决定。

2、对赵培荣二年级生字批阅符号不规范的现象,扣除师德分2分。

三、改进措施

1、作业所短篇幅应及时补上,写在正式作业本上,认真批改,并交回学校回查。

2、作业封面破损的将由科任老师负责亲自动手带学生包装订好,彻底杜绝脏乱现象。

3、对作业中出现的错别字,科任教师要专门排出时间让学生纠正并及时复批。

4、教案的备写,要求一定按导学案的规格进行备写,学校将在近期再次进行检查。

5、对教后反思要有深刻的认识,懂得它在教改中的重要性。要求每个教师必须认真书写,总结其得失,为教改铺好路。

篇3:马家沟情况介绍

根据教体局下发的关于《开展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执行情况检查的通知》和学区的要求。现将 自2009年以来我校“两免一补”工作政策执行情况总结如下:

1、高度重视“两免一补”执行情况,成立领导小组,以校长为组长,教导主任为副组长,总务主任、全体教师为组员。

2、全面宣传相关政策的精神,利用通告、一封信等载体对全校家长做好“两免一补”宣传工作,随时解答和解决学生及学生家长的咨询和反映的有关问题。同时全面铺开“两免一补”工作。

3、严格按照上级部门的要求确认好受助学生的名单。不存在虚报人数骗取政府财政资金问题,中途流失的学生及时注销学籍。

4、按照本市和县有关文件规定要求,备齐相关材料,把“两免一补”发放等有关情况分归档;按照本市、县有关文件规定要求。

5、严格按照规定发放方式发放,学生签收完备,无集中代签等问题。

6、资金管理方面,做到专款专用、专帐核算,严格按照预、决算走账,及时记账,争取做到日结月清。

实施“两免一补”政策是一项“阳光工程”、“民心工程”、“德政工程”。我校通过自查深深认识到这项政策的意义,同时加强监督、检查、规范操作流程,切实把党和政府的关怀落实到我校学生身上,使他们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和关怀。

总之,我校高度重视“两免一补”执行工作,人员分工明确,各司其责,高度配合,尽心尽力,努力把“两免一补”工作落到实处。

何家沟小学

篇4:马家沟情况介绍

根据乡党委、政府的安排,侯家沟村包村干部与村组紧密配合,对所包村组农户种植、养殖业结构、农民收入及情况及经济发展现状进行了摸底调查,现将有关调查情况综合如下:

一、关于侯家沟村基本情况

侯家沟村地处我乡最西端,全村有农户286 户,人口946人,耕地 2040 亩,外出务工、从事二三产业的 255 人。五保户7户,享受低保 44 人。2008年经济总收入 765.85 万元,人均纯收入达到5744 元。

二、种植、养殖业结构及收入情况分析

2008年,侯家沟村经济总收入765.85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349.80万元,占45.7%,养殖业收入131.57万元,占17.2%,劳务输转及二三产业收入284.48万元,占37.1%。

(一)种植业收入3498049.5元。

小麦569.87 亩,收入391153 元,玉米659.19 亩,收入780115.5元。套种244.4 亩,收入518631元。其中洋芋套种玉米159.9 亩,收入357519元。玉米套种孜然45.5亩,收入82162元。其它套种39亩,收入78950元。大田蔬菜357.69 亩,收入 1224890 元。温室25 座,13.35亩,收入 181400 元。制种 213.88 亩,收入391860 元。

(二)养殖业:

畜禽饲养量32305头、只,出栏29361头、只,收入131.57万元。其中 养殖奶牛10头,黄牛16头,肉羊660只,肉鸡29701只,生猪1918头,其中能繁母猪148头,产仔1541头。

(三)劳务输转及二三产业:

全村外出务工224人,50%的在建筑对打工,从事二、三产业的31人,收入2844800元。

三、经济发展现状

1、种植业主要以粮食为主,占耕地面积的 60 %以上,设施农业面积占耕地面积的7%。

2、收入不平衡。从事二三产业及外出务工家庭收入相对较高,个别户人均纯收入在万元甚至几万元,而个别农户收入仅几百元,大多数家庭人均纯收入在5000元以上。全村收入最高的是四组,人均达到7000元以上,该组仅养猪一项,人均达到3000元。

3、劳动力文化素质相对较低。全村劳动力大多为初中、小学毕业,文化素质偏低,有的年龄偏大,观念偏旧,对科技成果接受慢,对市场信息捕捉不准,粗放经营,产品档次低,收入增长受到很大制约。

4、人居环境得到改善。抓住国家对新农村建设的一系列扶农、惠农政策,对六、七组人居环境进行改造,下年计划对二组居民点进行改造。

5、区域特色日趋明显。经过当年引导发展,逐步形成了四组胡萝卜、母猪繁殖,制种、立体套种、三组温室西红柿,一六组立体套种等产业小区,有力地带动了农民增收。

6、外出务工人员及从事二三产业人员逐渐增加,收入比重逐渐提高。

三是强化宣传引导、提高致富本领。通过开展技能培训、引导农民进城务工、外出打工,有力促进了劳务经济发展,增加农民务工收入。在此基础上,采取送科技下乡、举办技术讲座和培训班、接受技术咨询等方式,广泛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增强了农民的致富本领。采取“向上争一点、集体投一点、发动群众捐一点”的办法,加大农业基础建设投入力度,四、制约经济发展的因素

1、结构调整滞后。同时,受市场信息、自身素质等因素影响,许多农民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难以适应,对种植、养殖产品的取舍只能盲从于市场短期的价格波动,不能科学地、准确地判断市场规律,造成农业结构调整的盲目和滞后,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农民收入的增长。

3、农业投入不足。该村自然条件相对差,集体经济薄弱,基础设施落后,也影响经济发展,农民增收。

该村地处北大河边缘,地少、土薄、人多。集体经济薄弱,基础设施落后,灌溉仅依靠河水,为发展高效农业增加一定难度。由于投入不足,导致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科技推广滞后,制约了农业结构调整,农业抗灾能力差,农户增产增收缺乏保障。

5、部分干部群众思想保守,认识不到位,为经济增收造成一定难度。

部分干部群众等、靠、要思想严重,认为享受低保是自豪,是光荣。全村低保户数量居全乡之首,目前已享受低保、五保农户达到51人,占全村人口的 5.3 %。

五、关于对发展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对策、建议

1、强化农业基础地位。要大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在依靠自身发展的基础上,利用各种渠道争取资金,加大对农业的投入,为增收创造基本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2、采取各种形式,提高干部群众思想观念及种植技术。利用各种形式,不断提高干部群众思想认识,转变观念,理清发展思路,增强发展现代农业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找准致富突破口,发展经济,增加家庭收入。要通过多种形式如电视讲座、农民夜校、田间指导等,大力推行农科教结合,逐步提高农民科技素质,从而增加农业科技含量,向科技进步要收入。

3、优化产业结构。

按照市区提出的“一特四化”要求,以主攻万元田,增加五千元田,减少双千元田的工作思路,及早制定种植计划,加大宣传力度,引导农户积极调整种植结构。一是引进扩大高效制种面积。二是增加胡萝卜、大葱复种等高效田种植面积。三是发展本村传统优势种植立体套种,重点发展玉米套种洋芋。四是改善基础条件,积极发展设施农业。五是引进、扩大新品种的种植面积,提高优质农产品产量和质量,增加经济效益。积极探索“订单农业”、“合同农业”的新路子,做到让农民只思生产,不愁销路。

4、健全市场体系。通过建立中介组织、组织营销队伍、完善信息网络、强化科技指导等,为农民产前提供种什么最好的信息,产中联系好销售渠道,不能让农民一家一户闯市场,为农业产、供、销提供全方位服务,以保证农产品价值和农民收入顺利实现。

上一篇:一年级语文下册 识字7教学设计 2课时下一篇:本科毕业论文查重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