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情学校情征文

2024-07-23

师生情学校情征文(通用8篇)

篇1:师生情学校情征文

“感恩老师”征文:师生情

落叶在空中盘旋,那是它对大地的感恩,社会给予了你经验,挫折使你成熟,成功让你奋起„„心怀感激,使我愈挫愈勇!

-----题记

老师是辛勤的园丁,为我们这祖国的未来来日夜操劳,累白了头发,累黑了胡茬。老师为我们付出这么多,难道不应该回报一下他们吗?尊敬老师是最重要的,是尊重老师的劳动。教学是一种艰苦细致的脑力劳动,老师为此付出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老师要精心设计每一个教学方案,认真上好每一节,仔细批改每一份作业,老师的工作是辛苦而繁重的。我们要了解体谅老师工作的特点和辛苦,尊重老师的劳动。亲爱的老师,因为有了您,我们的世界才会变得如此美丽,混沌之中,才有了指路的明灯,迷茫的夜空,才有了永恒的北斗。您肩负着神圣的使命,您肩负着祖国的未来,您肩负着民族的昌盛,您肩负着历史的重任,就这样,一代又一代的少年在您的抚爱下健康成长,在您的关注下奔赴远大的前程。

从咿呀学语的孩童到蒙学初开的小学生,从求知若渴的少年到展翅高飞的成人,从门外汉到专才,从人类的结绳记事到今天信息时代,老师的作用时时刻刻贯穿其中。社会的发展靠教育,教育的发展靠老师。老师的默默付出换来了人类文明的勃勃生机。老师的爱,无私中透露着平凡;像一股暖流,渗入我们的心田;像一种呼唤,帮助我们寂寞的心灵找到回家的路;像一阵春风,给我们温暖和温馨。我们的老师,没有华丽的舞台,没有簇拥的鲜花,一支支粉笔是他们耕耘的犁头;三尺讲台,是他们奉献的战场。老师的爱,叫师生情,犯错误时教导我们的是老师;遇到困难时第一个想到的是老师。一个赞扬的眼神,使我万分开心;一句温暖的问候,让我感受到第二种亲情。您用人类最崇高的感情——爱,播种春天,播种理想,播种力量。

记得那年冬天非常冷,我正坐在小学教室里,为了期末考试奋笔疾书。一阵脚步声后,我们听到久违的声音:“孩子们,对不起,我来晚了。”我抬头看到了语文老师凌乱的头发,眼中还布满了血丝。老师看到我们一副无精打采的样子,句:“实话实说,谁没吃早点?”我们几个胆怯得举起了手,“好好上自习,我马上回来。”老师说完便出门了。过了一会,老师抱着自己的防寒服出现在我们面前,打开衣服,里面是一大包热呼呼的早点,而他的鼻头和双手却已经冻红了。我们无以为报,只是自觉的努力学习,让老师能安心的处理学校的事。我尊敬的老师,我的成功是您给予的支持,千言万语化作一声感谢,您是我永远的恩师,永远的朋友!从那以后,老师的办公桌上,每天都会有一份丰盛的早餐,教室的墙上挂满了奖状,我们班的语文成绩一直是年级组的第一名。

初三最紧张的一年,在我们的身边永远有一个人从不离去,她就是我们的班主任。每天早自习前,她会在讲座前微笑迎接每一位同学;午餐时,她会叮嘱同学不要吃冷饭,少喝饮料,饭后不要做剧烈运动;晚自习后,她又会在教室门口叮嘱每位同学注意安全,平安到家。无论什么时候,有多大的困难,她永远在你身边,给你支持,给你帮助,陪你度过艰难困苦。

老师,是我们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老师教我们做人,教我们做事,引导我们走好人生之路。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感恩老师,并不需要我们去做惊天动地的大事,它表现在日常的点点滴滴:堂上,一道坚定的目光,一个轻轻的点头,你在专心地听,这便是感恩;下后,在走廊里看到老师,一抹淡淡的微笑,一声礼貌的“老师好”,也是感恩!用优异的成绩,用可骄傲的成功,用一点一滴的进步来告诉老师,“老师,我能行”,更是对老师的感恩。鲜花可以枯萎,沧海可以变桑田。但我们感恩的心不能变,让我们从一点一滴做起,感恩老师。

指导教师:邵红英

教师点评:作者用一颗敏感的心感知老师的恩情,用一颗感恩的心表达对老师的谢意,语言流畅,感情细腻。

篇2:师生情学校情征文

从小到大我受到过无数恩师的谆谆教诲,如今自己也已为人师,回忆起老师们曾经给予的关怀,仍然感动不已。在此,我很想说说我人生中的一位特别的老师。

她叫万纯,我们的关系很特别——她是我走上讲台的第一位导师,也是我的同事,更像我的姐姐,我称呼她“万姐姐”。我想很多老师对“青蓝工程”(师徒结对制)并不陌生,万姐姐就是我的师父。刚上讲台的我,对许多工作都感到陌生和棘手。军训时,学生不听话遭到领导的批评时,我哭了。万姐姐笑着叫我“傻瓜”,告诉我不要看得太严重,安慰我的同时又把她自己带军训时的心得复印了送给我,让我不仅仅知道了如何去处理一些常见的问题,更学到了作为一名班主任老师应有的态度——不是抱怨和退缩,而是积极主动地积累经验,找寻出路。

青年教师的汇报课也似乎是每个老师都要经历的磨练。当我得知自己要参加时,感到手足无措,想象着不仅仅要面对一大批聪明的孩子,还有学校领导和学科专家,心就怦怦跳不停。回想起来那时万姐姐似乎比我更重视,提醒我早作准备,写好教学设计给她审阅。她不厌其烦又非常严格地给我一遍又一遍地修改,每一次都能一针见血,在她一次次只挑毛病不开药的磨砺下,我学会了从多个角度找问题,更懂得了如何去解决问题,还深切体会到了教育的魅力和传授知识的艺术,这些能力是作为一名教师终生受用的。

那一次我拿到了一等奖,沉浸在喜悦中,期待万姐姐能表扬我。但她没有,而是说了一番很有价值的话,值得我永远铭记和思考——“欧阳,你很棒,我一直这么认为。但是,有许多对于教育和教学的真实感悟,需要时间,也需要思考。希望你真的能从中收获真实的、有用的东西。也希望你成为真正的老师,懂得思考、爱、科学和调整。”

随着对她的进一步了解,我对她已经不仅仅是感激和喜爱了,更有深深地敬仰。她是株洲市的优秀教师代表,也是学校的领头人物,更重要的是她带的班级各方面都总是最棒的,班上的每个学生都喜欢她。这是一件多么不容易的事!她让我明白了作为一名教师,不只是肩负繁重工作任务,而是在塑造灵魂。她用心爱每一个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努力去培养孩子某些方面的特长,鼓励他们,让每个孩子都能找到努力的方向,享受学习的过程。她教会了我作为一名教师应有的胸襟,每当孩子犯错让我懊恼时,一想起她那句“他只是个孩子!”就顿时能释怀。我立志做一名像她那样的好老师!

去年我说想调到芙蓉区工作,不过要经过严格的考核,对自己没把握。万姐姐的一番话让我感动不已——“欧阳,我很舍不得你,多么希望你留在我们学校。可是为了你将来的发展,生活的幸福,又不能挽留你!希望你努力通过考核,我会为你高兴!”在后面的笔试和面试过程中,万姐姐几次三番给我宝贵建议,关注着我考试的进程。随着竞争越来越激烈,她又不断给我打气。当我笔试和面试均以第一名的成绩通过时,对万姐姐的感激多于成功的喜悦。

今年年初我结婚,万姐姐得知后不顾几百里遥远路途,也不顾毫不熟悉路线,冒着严寒赶到了我婚礼的现场,我内心的感动和惊讶无以言表,千言万语化作幸福的泪水不由自主地流出来……

篇3:毛泽东承续三代师生情

伯乐的慧眼与千里马的深情

周震麟是湖南宁乡人。早年入读武昌两湖书院,与黄兴同窗5年,结为好友,也与谭嗣同、唐才常等人志同道合,十分友善。1903年11月,周震麟在长沙与黄兴、刘揆一、章士钊等人创立华兴会,1905年加入同盟会,任同盟会湖南支部部长。1911年参加辛亥革命,1914年加入中华革命党,追随孙中山先生参加过讨袁护法等革命运动,是国民党资深元老。

青年时的周震麟,思想进步,不满现实,锐意变革。深得洋务派领袖、湖广总督张之洞赏识。1901年,周震麟同黄兴一道从武昌两湖书院毕业,踌躇满志,逸兴遄飞,准备东渡日本留学或北上京师大学堂任教。正在这时,他接到了来自家乡的信函。原来,新任湖南巡抚俞廉三奉旨在长沙开设湖南高等学堂,正从各处招揽具有新学思想的人到校主事。清政府管学大臣张百熙系长沙人,思想较为进步。由于俞廉三、张百熙的开明和引领,当时的湖南长沙悄然兴起了新学。家乡的士绅因慕周震麟才华横溢,学名极高,邀约他回湘办学兴教。是北上,还是南返?周震麟正处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上。为此,他与同窗五载的挚友黄兴商谈多次,黄兴认为创办学校“此乃转移湘人顽固脑筋,养成多数革命党员,以为宣传运动革命前驱准备,绝大良机,不可坐失。”听黄兴一席话,周震麟心中深同此感,于是断然打消东渡和北上念头,不顾一切回到长沙。从此,他在湖南兴办新学,开办学堂,开发湖湘风气,培养革命人才,立志教育救国。

这一年,周震麟在长沙望麓园沩宁试馆创办宁乡驻省中学,后又创办宁乡师范速成学校。在这里,他慧眼识才,破格免试招录了一位乡下年轻人就读。后来,这位“乡下人”从这里走了出去,成了一位伟大的教育家,一位坚定的革命家,也成了伟人毛泽东的老师和同志。正是周震麟这一个破格举动,成就了一段三代人半个世纪的师生情,成就了湖南教育史上传颂至今的一段佳话。

周震麟破格录取的乡下人名叫徐特立。徐特立,1877年生于湖南省长沙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9岁时,徐特立的父兄因愤于没文化常常受欺压,千方百计凑钱让他读私塾。他读了六年书,又因家穷无法交学费而辍学在家,只好跟随一个和尚学习禅宗。后来他一边在家劳动,一边教私塾,一边刻苦自学。徐特立目睹乡下穷苦农民的子弟无钱上学,也没有机会读书,决心兴办平民学校,让穷人家的孩子有学上,有书读,上得起学,读得起书。但是,他缺乏创办学校的经验,学制设立,课程开设,师资配备等,不知道要从何入手。怎么办呢?“求学贵有师”,徐特立决心找到能帮助自己进步的好学校、好教师。于是,他背起简单的行囊,毅然来到长沙城里,决心报考宁乡驻省中学师范速成班。

1905年正月的一个早晨,大雪纷飞,望麓园沩宁试馆寂然无声。年轻的周震麟校长正在庭院散步,忽然有一位风尘仆仆的乡下年轻人求见。此人正是长沙五美乡的私塾先生徐特立,求周校长收录他入宁乡驻省中学师范速成班就读。当时师范速成班招生已结束,见来人心意诚恳,周震麟就叫他过两天再来校补考。哪知徐特立直言相告:“如果要通过考试,我是不能考上的。”周震麟甚是诧异,便问他:“既然考不上,你为什么还要到这里来要求上学呢?”徐特立便将自己的身世和志向向周校长作了介绍,并从提篮里把自己的读书笔记、文稿和习字拿出来双手呈给周震麟。品读徐特立的文章,欣赏徐特立的习字,周震麟不由连声叫绝,他握着徐特立的手说:“我看凭你的文章就有资格当上我们学校的教员,又何必再进师范学习呢?”徐特立也丝毫不加掩饰地说:“说实在话,我在乡下教蒙馆也是小有名气的,以此谋生尚可混得下去。可是当今世界潮流日新月异,如果依旧是用古旧的东西教授少年儿童,国家民族的前途岂不困殆?因此我想进入新学堂,学习一些新知识,用新知识教育后一代……”一番交谈,周震麟震惊地发现,这位身材瘦弱、面容憔悴的年轻人,不仅通晓经、史、子、集等古代典籍,而且还熟悉物理、化学、数学等自然科学知识,是一位博览群书的有志青年。徐特立的远大志向,尤其深得周震麟的赞许:“真有志气。我们办这个学校,就是要造就一批有才有志之士,为国家为民族干出一番事业。我决定破格批准你免试入师范速成班学习。”于是,周震麟既不问其求学渊源,也不问其家庭出身,免试录取了徐特立入学。就这样,28岁的徐特立终于跨进了宁乡师范的校门,开始给30岁的周震麟当起了学生。

在周震麟的帮助和影响下,徐特立在师范速成班接受了很多新思想和新知识,认识了许多进步人士,逐渐走上了反对康梁而信仰孙文的道路。

徐特立在宁乡速成师范只学习了四个月,但对他人生转折关头的这段学习生活,他却铭记终身。60岁时,他回忆这段学习时深情地说:“28岁进宁乡县速成师范,学过四个月。但这时我的科学己远在教员之上,不过过去所学的都是旧的,在四个月中一切科学知识都有新的发展。”

晚年的徐特立还记得速成班毕业典礼的情景和周震麟校长在毕业典礼上振聋发馈的讲话。毕业典礼是在布置简朴的礼堂里举行的,周校长面对近百名即将走向社会的莘莘学子,心情十分激动,他慷慨激昂地说:“我们办这个学校,不是只为培养你们当一个好教员,得到社会上的名誉地位,更重要的是希望你们创造事业,创造有利国家民族的事业。”周校长极富鼓动性的讲话,赢得一阵又一阵掌声。

新中国成立后,这时的徐特立已经是中共元老了,受到党内外人士的崇敬和爱戴。晚年在北京会见周震麟时,还提到这件事,他说:“我一生致力于教育事业,周先生的这几句话,对我的影响是很深的。从此我走上了反对康梁而信仰孙文的道路。”

1960年,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当年办在长沙望麓园宁乡试馆狭小院落里的宁乡驻省中学速成师范科,已由长沙迁到宁乡县城。耄耋之年的徐老,仍惦记着这所为他走上革命道路奠定了坚实基础的学校。这年的2月8日,他偕同大革命前夕曾在宁乡师范当过教员、时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的谢觉哉到宁乡师范视察。两位革命老人十分体察民情,行前叫人通知不要迎进送出。到校后,二老兴致勃勃到处观看,又到学校办公室坐下来,与教职工亲切交谈,了解学校教学情况和师生思想状况,言谈举止中,无不透露出对那段岁月的深深怀念和感激。

1964年3月周震麟在北京逝世,已80多岁高龄的徐特立扶病来到灵前与自己的老师告别,再次对周围的人说起了在宁乡速成师范所受到的教益,感谢周震麟校长对他的教育和栽培。

“最敬佩的老师”与“最得意的弟子”

1905年,28岁的徐特立在宁乡师范速成班毕业后,以“兴办平民教育”为主旨,开始了他在家乡的办学生涯。在1905年到1913年的短短8年内,先后创办起梨江高等小学堂,平民夜校,长沙师范学校和私立五美高级小学。为了办学,徐特立带着家人省吃俭用,过着常人难以想象的寒碜生活。

如果说,1905年徐特立在宁乡师范速成班4个月的学习经历,引领他由推崇康梁君主立宪到信仰孙文的三民主义思想,成为他人生道路上的第一个转折点,那么,1913年至1919年他在湖南公立第一师范学校任教的经历,则使他逐步接受了新民主主义思想,开始信仰共产主义,跟着中国共产党走上了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道路,从这时起,他人生最辉煌的一页开始掀开。

1913年至1919年,受孔昭绶校长的邀请,徐特立兼任湖南一师教员,在这里,他结识了他最得意的弟子、后来成为革命同志的毛泽东。由于他人品高尚,思想进步,学识渊博,教学精湛,在师生中威望甚高,成了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求学时“最敬佩的老师”。

徐特立在第一师范任教6年,他的品德和学识对毛泽东的影响是很大的。

徐特立当选过湖南省议会副议长,又曾担任长沙师范校长,是全省有名的教育家,当时被称为湖南教育界的“长沙王”。但是他生活却极简朴,一年到头,布衣布鞋,被人谑称“徐二叫化”。他把家眷也留在乡下,夫人在家喂猪种菜,维持家庭生活。为了让农民子弟有机会上学,他用自己的大部分薪金,让出自家的房子,在家乡创设了五美高小,而他和家人却过着异常勤俭的生活。为了筹资兴学,他节省每一个铜板。那时,他每次回家看望家人,40公里路全靠步行,连往返的午餐也舍不得花,将就吃点家炒的薯片等食物,聊作充饥之用。

徐特立这种勤俭节约的生活作风,对毛泽东影响很深,此后,他一生加以效法,并发扬光大。无论是作为当时湖南一师范的学生,还是作为后来中国共产党的领袖,一直保持着这种优良品质,坚持清廉作风,给广大人民群众,尤其是给领导干部树立了崇高的榜样。这一点正是广大老百姓一直以来崇敬和怀念毛泽东的最主要的原因之一。

徐特立具有严谨的治学态度和一套良好的学习方法。他曾亲切地告诫学生时代的毛泽东说:“润之,我认为读书要守一个‘少’字诀,不怕书看得少,但必须看通,看透。要通过自己的思想来估量书籍的价值,要用一个本子摘录书中精彩的地方。总之,我是坚持不动笔墨不看书的。这样读书,虽然进度慢一点,但读一句算一句,读一本算一本,不但能记得牢固,而且懂得透彻。”青年时代的毛泽东,很重视徐先生的读书经验,也是实践徐先生教学主张最有成效的人。我们从毛泽东点评二十四史等典籍就清楚知道青年时期养成的良好读书习惯可以影响一辈子。

最令毛泽东难忘的,是徐特立拔刀断指、誓死反袁的壮举。一天,在长沙修业学校兼课的徐特立,应邀向该校师生作时事报告。会上,他慷慨陈辞,历数袁世凯对外执行屈膝投降政策,出卖国家主权;对内借孙中山发动“二次革命”之机,在湖南枪杀所谓“党案”牵连者数千人,为其复辟帝制清扫道路的滔天罪行……越讲越激昂,越讲越悲愤,声色俱厉,热泪如注。突然,他纵身从讲台上跳下来,跑进厨房,取来一把菜刀,当即砍断左手小拇指,以示对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愤恨和报仇雪耻的决心。顿时,血流如注。徐特立即以指蘸血,写了“请开国会,断指送行”的血书,交给即将赴京请愿的湖南立宪派人士罗峙云等人,然后就晕倒了。

徐特立不愧是一位能给学生以良好影响的好老师,他以自己的优良品格和高尚师风赢得了毛泽东的尊敬和爱戴,毛泽东能够走上革命的道路,并成为新中国的缔造者和中国人民的领袖,与徐特立的教育引导密不可分。

应该说,毛泽东对老师徐特立的影响也是巨大的。徐特立由最初胸怀教育救国理想到最终加入中国共产党,走上共产主义道路,这个伟大的转变,与学生毛泽东的影响也紧密相连。

徐特立的前半辈子始终胸怀教育救国的理想。1919年,年届42岁的徐特立做出了一个令人震惊的决定:赴法国留学。在法国的4年时间,他一边打工,一边学习,声援勤工俭学学生的斗争,坚决反对迫害进步学生的恶行。之后,借资赴比利时、德国进行教育考察。

1924年徐特立回到阔别5年的祖国。回国后,他的教育救国的梦想依然实现不了,令他陡升郁闷之情。而他的学生毛泽东“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思想已然成熟。通过对中、西方政治和社会的研究与认识,徐特立深感毛泽东走的是一条为劳苦大众求解放的道路。家乡如火如荼的农民运动也深深地触动了徐特立。他更感到共产党人的社会作用,也体察到学生毛泽东潜心从事农民运动的远见卓识。于是,他参加了湖南省农民协会,并担任教育科长,兼任湖南农村师范农运讲习所主任。从此,他义无反顾地走上了共产主义道路。

50岁,在中国革命处于低潮时,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57岁,他竟然义无反顾地随红军主力离开江西,开始了二万五千里长征,成为红军队伍中年龄最大的长征老兵。

1937年初徐老60大寿,毛泽东顾不上前晚一个通宵没合眼,提笔为徐老写了一封饱含情谊的长信,信中写道:“你是我二十年前的先生,你现在仍然是我的先生,你将来必定还是我的先生……你是革命第一,工作第一,他人第一……你总是拣难事做,从来也不躲避责任……所有这些方面我都是佩服你的,愿意继续地学习你,也愿意全党同志学习你。愿你长寿,愿你成为一切革命党人与全体人民的模范……”

写完信后,毛泽东仍然顾不上休息,他连饭也不吃,就赶去寿堂亲自将祝寿活动的准备情况检查了一番,直到每个环节都落实了他才放心。寿堂设在延安城东的天主教堂里,瓜子、花生、红枣伴着六十个热气腾腾的“寿桃”———大馒头,摆满了铺着红布的桌子。参加祝寿的人挤满了整个教堂,等待着徐老的到来。在大家的热切盼望中,徐老头戴一项鲜艳夺目的大寿帽,在毛泽东等人的陪伴下走进来,人们按捺不住兴奋和喜悦,纷纷起身祝贺。大家热情地将徐老团团围住,每个人都上前恭恭敬敬地向徐老敬献寿酒。毛泽东也亲自起身祝贺,真切地献上对老师的现场祝词:“老师,俗话说‘返老还童’,我们都祝您长命百岁!”

70岁,胡宗南的部队正在向延安步步紧逼。尽管战事紧张,但党中央毛主席仍然决定在撤离延安之前为徐老祝寿,并公开发表为徐特立祝贺70大寿的贺信。毛泽东用祝寿这种方式既表达对老师的尊敬之情,同时,又用徐老坚定的革命精神鼓舞中国共产党人和革命战士,夺取中国革命最后的胜利。

新中国成立后,徐老已年过古稀。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并当选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继任中央宣传部副部长,兼任中央宣传部教育研究室主任、党史资料室主任,还担任过中国历史学会、中国地理学会的名誉主席。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贵为党和国家的最高统帅,政务繁忙,日理万机,可是仍不忘与徐老的师生情谊。一次,毛泽东特地派人邀请徐老到中南海家中吃饭。席上,还专门配备了几样家乡风味———一碗湘笋,一盘青椒,来招待尊敬的老师。入席时,毛泽东十分歉疚地说“:徐老,请你来,没有好菜吃哟。”徐老呵呵一笑,说“:人意好,水也甜嘛!”主席坚持要让老师坐上席,徐老谦让着说“:你是全国人民的主席,应该坐上席。”毛泽东马上说:“您是主席的老师‘,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您更应该上坐。”硬是亲自扶徐老坐了上席。见老师穿着还像当年那样简朴,毛泽东就将自己身上穿的一件呢子大衣脱下来送给老师,说是以表学生心意。

“老师的老师,是我的祖师爷。”

辛亥革命之后,谭延闿督湘,湖南组织学生军,请来当时在湖南教育界赫赫有名的周震麟先生演讲,周先生在台上慷概激昂,深入阐述了推翻帝制,要求共和的革命思想。其演讲内容鞭辟入里,具有很强的感召力。当时台下的听众中,有一个来自湘潭的年轻人,他就是毛泽东。毛泽东对周震麟这次演讲印象十分深刻。后来又通过徐特立、周世钊的介绍,对周震麟有了更多的了解。知道周震麟早年在湖南办学,开发湘省风气,培养革命人才,功绩卓著;他又是华兴会的创始人之一和同盟会最早的会员,追随孙中山参加革命,为中国的旧民主主义革命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因此,从那时起,毛泽东对周震麟先生敬仰有加。

1949年,周震麟先生与程潜等人发起湖南和平自救运动,湖南得以和平解放。湖南和平解放后,周震麟先生任中南军政委员会顾问、湖南军政委员会委员。

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周震麟已74岁高龄,程潜将他安置在长沙下麻园岭住下,并命长沙军管会每月送给500斤大米,作为他和家人的开支。远在中南海的毛泽东,虽然工作繁忙,仍不时惦记这位为湖南教育和中国革命作过贡献的老人。1951年8月底,他嘱咐周震麟的族侄、他在湖南一师的同窗学友周世钊写一份报告,然后由自己批示,请湖南省政府的同志,在国庆节前护送周震麟到北京。并且决定,在周震麟来京参加观礼后,就在北京定居,可安排在文史研究馆工作。9月,毛泽东亲自致电周震麟,邀请他进京参加国庆观礼。这一年的国庆前夕,周震麟从长沙到北京。翌日,毛泽东就在中南海勤政殿宴请周震麟,还约来了刘少奇、李济深、邵力子、章世钊、王季范、徐特立、周世钊等周震麟先生的故交旧友作陪。见到这么多的老朋友,周震麟先生兴奋不已,紧紧握住了毛泽东的手。毛泽东风趣地说:“您老人家真健旺,有蛮大的劲哟! ”接着,指着周震麟和徐特立两位老人对大家说:“徐老是我的老师,道老(周震麟字道腴)又是徐老的老师,这么一来,道老可算是我的老师的老师,是我的祖师爷了。”说得席间众人哈哈大笑。这年国庆节,周震麟先生作为毛泽东亲自邀请的客人,登上了天安门城楼。在天安门城楼上和毛泽东握手的人很多,但毛泽东没有忘记他的“老师的老师”,他健步走到周震麟先生身边,再一次紧紧握住老人家的手。

有一次,毛泽东去北京饭店看望周震麟先生,恰逢毛泽东的表兄、著名教育家王季范也在。毛泽东深情地对两位老人说:“你们两位都是湖南著名的教育家,为革命培养了许多人才啊! ”并再一次向周震麟先生说:“徐老是我的老师,您又是我老师的老师。”毛泽东按照他对老师关照的惯例,让中央人民政府办公厅的人员,给周震麟先生送去皮箱、棉衣裤、皮大衣,逢年过节还送去现金。

周震麟先生在北京定居后,全家住着一个宽大的四合院,政府每月发给他优厚的生活费用。毛泽东还经常派人把国际友人、兄弟民族送给他的礼品,分送给周震麟先生。周震麟先生生病时,及时得到最好的治疗。周震麟在耄耋之年,还常常被邀参加一些国事活动,每年“五一”“十一 ”在天安门城楼观礼、观赏焰火。在中南海怀仁堂参加各种会议时,毛泽东总要走到周震麟跟前,与他握手交谈。

1961年春节,毛泽东派人给周家打电话,说他想见周震麟先生,并特别关照:“老人家能来的么?不要特别换衣服,莫着凉……”周震麟先生十分高兴,身着便衣,戴着毛巾,前去见毛泽东。见面时,毛泽东热情地握着周震麟先生的双手,十分关心地询问他的身体和生活状况。当时摄影师按下快门,留下了一张令周家几代人为之激动的珍贵照片。

周震麟先生后来参加第一届全国政协会议,任全国政协委员,全国人大第一、二届代表,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团结委员。尽管年事已高,须发全白,听力下降,但由于毛泽东的关怀、鼓励,老先生怀着对新中国的一腔热情,积极参政议政。对教育、科技、体育和统战工作,发表了很多很好的意见。1964年3月28日周震麟先生在北京病逝,享年90岁。毛泽东送了花圈,对这位教育耆宿,他的“老师的老师”,老同盟会员和民主革命先驱,表示了最诚挚的敬意和深切怀念。

篇4:三代师生 三代情

王育璜老师对我一生影响最大。记得我上小学时,他教数学,他总是把繁琐的算术讲得非常精彩。有一次语文老师病了,由王育璜代课,结果更受学生们欢迎。

1939年的春天,家乡遭遇日寇侵占,我上的小学停办,王老师转到芜湖附近的一所学校工作,同时介绍了我和其他两个学生前去就读。新学校收费较高,我家一时筹集不上住宿费用,父亲无奈之下决定让我暂时辍学。王老师怕我就此失学,代我向他的同事、校领导恳求,在教9币宿舍里为我支了一张床,使我避免了无处住宿的窘境。转学以后,我的成绩没有以前理想,王老师担心我们因为环境和成绩的落差而丧失自信,就利用假期给我们补课,他知道我家境贫寒,尽量不收费用。

他还特地给我讲了自己的求学故事。原来老师家中累代为师,曾祖王梓敬是清末权臣李鸿章的老师,祖父与李鸿章是师兄弟,关系很亲密。李鸿章在南京做两江总督的时候,曾将其祖父请去,意欲赠金许官为谢。没想到两者都被谢绝,唯说:“王家祖训是:不做官,不收馈赠,只是你的老师、我的父亲在北京去世,棺木无力运回祖籍安葬,这件事情你看著办吧。”李鸿章当即承诺,不久就将其曾祖的遗骨重仪相送,厚礼安葬。

王育璜老师从1934年到1937年就读于现代著名教育家邓季宣执掌的安徽省“省立四师”。邓季宣出身名门,上溯7代都是从事艺术与教育工作,他的先祖邓石如是清代著名维新派,其父邓绳侯是清代维新派成员之一,著名的两弹元勋邓稼先是他的亲侄和得意门生。王育璜年轻时候体质很差,经常生病,邓公知道后亲自介绍他去医院请名医诊断。当王育璜毕业的时候,邓公体察他经济困难,比一般毕业生多发了他20块现洋。后来王育璜才知道邓绳侯和其祖父多有交往,因为王育璜和邓公的师生关系,两家又恢复了交往。王育璜老师说,邓公还曾亲勉励他献身教育事业,并亲自题词:“一切操之在我,尽可能化阻力为助力,以‘廉’、‘正’、‘勤’三字为座右铭。”邓公的教导,他终生遵循。

少年的我躺在教工宿舍里,听着老师的故事,看着窗外的月光,暗暗下定决心,今生一定不会辜负老师这份如父如兄的情谊。

篇5:师生情学校情征文

师生情系功臣慰问演出

主办单位: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机械工程系 承办单位:机械工程系团总支青志部、文艺部、办公室

一、活动宗旨:

“尊老爱幼”一直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更应该继承和发扬这一传统美德。为了锻炼广大学生的无私奉献精神、提高学生素质和让他们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和平时光,机械系团总支学生会青志部特举办关爱我们最可爱的人活动,为新乡市省荣军休养院的老人送去我们的一点关爱,为他们平淡的生活增添一抹色彩,同时也让老人们感受到来自社会对他们的敬意

二、活动对象:

机械系07级各班青年志愿者。

三、活动时间:

2007年11月18日星期日下午3点至5点

四、活动地点:

河南第一荣康医院

五、活动内容:

1、帮助老人整理房间,打扫房间卫生,对老人公寓的生活环境进行全面整理。

2、请功臣们给同学讲那一幕幕难忘的军旅生活等;

与老人一起做各种有意义的活动。例如:陪老人下棋、聊天谈心等

3、慰问表演:我系师生奉献精彩的文艺节目,如唱

戏、唱歌、跳舞、相声及小品

六、活动流程:

a)通知所有参加活动的07级青年志愿者周日下午2:00在老校区羽毛球场集合。

b)二点十分整理队伍,青志部成员宣读活动内容、对象,以及活动注意事项。

c)在老师和学生会的带领下安全到达地点,由老师和荣康医院负责人分别讲话,节目开始。

d)六点集合队伍,带领队伍安全返校。

七:(1)活动人员回校后必须写一份心得体会,统一交到青志部作,为对青年志愿者的一次考核。

篇6:师生情学校情征文

岁月悠悠,流年似水,从小到大的事情就像一片片云,各式各样,但过不久就忘却了。可是,那一件令我感动至深的事,仿佛像一颗又甜又硬的糖豆,不被岁月的海浪冲刷掉,每每想起,心中就会涌出一股暖流包围全身,让人感到温暖。

那是在一年级的时候,教我们语文的是王剑宁老师。王老师脾气很好,炯炯有神的大眼睛透出亲切的光芒,嘴角边常常挂着笑容。

有一天早上,天气冷的异常,好像天公要把所有寒气在那天放射出来。王老师慢慢地走进了教室,不停地咳嗽,往昔里很有神采的大眼睛也没有了光芒,变得黯淡。显然,王老师是患了感冒,但是,她还是用沙哑的嗓子给我们讲课。

刚上到一半课时,我突然感到肚子一阵剧痛,一瞬间,我顿时感到头重脚轻,身体发软,一下子趴在了课桌上,有气无力。王老师看见我这个样子,连忙走过来,亲切地问我:“昱含,怎么了?”我气若游丝地回答:“我,我的肚、肚子痛。”王老师听了,脸上的笑一下子消失了,她不顾自己身体的疲惫,背起我就往医务室跑。

在去的路上,王老师看我没穿棉袄,就把自己的`呢子大衣给我披上,我看她自己穿的那么单薄,就说:“老师,您也患感冒了,这寒冬腊月的,您不披大衣,能受得了吗?还是您穿上吧,我不冷。”王老师对我一笑,说:“你看,老师头上还冒汗呢,你就自己披上吧!”年幼的我信以为真,就穿上了老师的大衣。其实,那时,老师冻的嘴唇都发紫了。

到了医务室,校医说我没事,只是吃坏了东西,饿一天就好了。王老师紧锁的眉头才舒展开来。

看完病,老师又背我上楼。因为她的力气较小,一年级的我体重也不轻,再加上她又在生病,因此每上一级楼梯都是那么费劲,那么吃力。只听见她每上一级楼梯,都要喘息上好大一会儿,然后才能再往上爬,好不容易爬上一层,王老师已累得气喘吁吁。我看见她这个样子,于心不忍地说:“老师,让我下来自己走吧。”老师听了,勉强笑着对我说:“傻孩子,你病还没好,再着些凉,病会加重的。老师的病已经好了,没有事了,你就让老师把你背上楼吧!”我听了,信以为真,就不再坚持自己上楼,就这样,老师咬着牙,背着我一步一步地挪上了二楼。

刚到二楼,老师就急匆匆地把我送到办公室,给我搬了两把椅子,让我躺下,又给我冲开了一碗糖水,一口又一口地喂我喝,还用手轻轻地揉我的肚子。在她的抚摸下,我觉得好点了,可一坐起来,肚子里就翻江倒海,十分难受。我受不了了,“哇”的一声吐了出来,呕吐物都吐在了老师的大衣上。可王老师一点也不嫌弃我,一边拍我的背,一连安慰我说:“没事儿,没事儿,吐出来就好了。”老师把我安顿好后,才去清理大衣上的呕吐物。弄好后,老师怕我一个人在办公室静坐无聊,就和我一起聊天,编故事……就这样,老师在办公室陪了我一个小时,见我好了,才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篇7:师生情学校情征文

六年了……

现在想起来,时间过得真快,仿佛昨天还在爸爸妈妈的怀抱中撒娇,在爸爸妈妈的引导下走进这个陌生的校园。而今天,沉重的书包挂在肩头,昂着头、挺着胸,以一个六年级大姐姐的名义,走进这个再熟悉不过的校园。那一次,您好像还是个小孩似的,害羞的红着脸,在家长们和孩子们面前做自我介绍。而今天,您却一脸严肃的站在讲台上批评我们的纪律。 小学生作文

在这六年里,我当然忘不了您――双老师。您不姓双,但是,我们却叫你双老师,您依然甜滋滋的笑着,和我们打成一片。看到外班的同学嫉妒的眼神,我心里甭提有多得意了。

双老师就像母亲一样呵护我们,传授给我们知识,教我们做人的道理。双老师使我幼稚和无知的心灵得到启蒙,在我心灵的小溪旁,栽下了第一棵垂柳,使我明白了许多道理。双老师又像一棵参天大树,天热的时候,给我们乘凉,下雨的时候,给我们遮风蔽雨,她是我们遮雨的伞,挡风的墙,我怎能不感谢您? 作文

您上课的时候总是精神百倍,以甜美的笑容面对大家。慷慨激昂的话语引人入胜。

记得四年级的时候,您因为生孩子有整整一年没有带我们。您知道吗?哪一天,我不是在盼望着你的归来?哪一天,我不是在想念你的笑颜?五年级,你重又回到我们的身边,带着抱歉的.语气、抱歉的神情,和我们说道,上学期没有带你们,老师也很思念你们,希望这一学期,大家能给老师一个全新的好印象。忘了是谁带头拍起的巴掌,只记得教室里是一阵久久不能平息的掌声和大家的欢呼声…… 作文

以前,当我们是个不懂事的小孩时,您告诉我们,要认真听课,作业工整。我们做到了认真听课,作业工整时,您又告诉我们,上课要做好笔记,积极发言,回家要认真复习,多读课外书……是您,带着我们这样一级一级的攀登。我们攀到了最顶峰,虽然你什么都没有得到,但是,您满意的笑了。

我是个十分要强的孩子,一次,我与同学发生了矛盾,您把我叫进办公室,跟我说:“哲人说过,天空收容每一片云彩,不论其美丑,故天空广阔无比;大海收容每一朵浪花,不论其清浊,故大海浩瀚无涯;高山收容每一块岩石,不论其大小,故高山雄伟壮阔。比高山更壮观的是大海,比海更宽广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广的是人的心灵!同学之间只是一点小事,互相谦让就行了,何必要弄成这样呢?你身为班干,应该以身作则,化解同学矛盾,而不是自己也去做这些无谓的争吵,明白吗?老师希望你心胸宽广,今后在社会上才能立足。”我听了之后豁然开朗,满眼感激的看着老师,老师伸出拳头,和我的拳头碰了一下,然后说:“去吧!”,我主动的和那位同学道了歉,她仿佛还有些吃惊,但是,我们真的和好了。

双老师,我是花朵,您就是园丁,用心浇灌着我成长;我是贝壳,您就是海洋,是您给了我斑斓的色彩;我是小草,您就是太阳,用阳光沐浴着我长大。您的眼神是无声的语言,对我充满期待;是燃烧的火焰,给我巨大的力量,它将久久地,永远地印在我的心里……

有一种职业最美丽,那就是教师;有一道风景最隽永,那就是师魂;有一种情感最动人,那就是生师情。

篇8:掏出心里话浓化师生情

《学习的革命》一书中有这样一句话:“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中,他就学会了自信;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认可中,他就学会了自爱”。孩子心理的发展很容易受周围的人际关系的影响,其中不同的师生关系对学生的影响更为明显。

实践证明,教育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因为教育活动是创造性的劳动,它没有固定不变的公式,只有不断变化的教育对象和教育状态。如何才能在教育活动中让学生“正其身、导其行、明其理”呢?

在“师道尊严”的指挥棒下,师生心灵间缺乏交流和理解,学生畏惧老师,有心里话不敢或不愿向老师倾诉,老师不了解学生的内心需要,不知学生内心的喜怒哀乐,老师与学生的这种心灵阻隔既影响了教育、教学效果,也影响了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教育是没有标准答案的,作为德育的基层工作者———班主任,应该与学生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在班级管理中,应打开教室的天窗,让阳光洒向教室的每一个角落,把师爱均匀地洒向学生,使每个学生的心田都有我们师爱的雨露、师爱的阳光。不因个性、美丑、贫富、学习成绩的好坏、进步与落后而有所偏爱,必须一视同仁,一样地爱。

班集体就如学校的一个“小家庭”,这家庭要能拥有共同目标,师生如亲人,要在“诚”字上作文章,“沟通从心开始”。怎么能不让他们成为脱缰的“野马”,而是一群充满斗争能齐心奔向同一目标的“千里马”呢?只有在“导”字下功夫,要“令必行”需从“心”开始,使师生间平等相待。学生能向教师敞开心扉,倾诉真情;学生的一颦一笑,教师一一明察意会。融洽的师生关系,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基石。

一、指点迷津,摘除早恋的苦果

在经济、信息高速发展的今天,学生比以前早熟了,不少学生也步入了早恋的行列。怎样才能让他们不会沉迷在其中而荒废学业,这需要师生间的密切沟通,师者的适当点拨,让学生不会过早的结这苦果。林某某,是我班的班长,在同学中口碑很好,品学兼优,但这学期她却步入“早恋”的行列,平时考查时,成绩波动大,课堂上精神也不集中,常有发呆的情形。看到她如此,我痛在心中,便找她谈心,先对她这些反应表示理解。这说明她已进入青春期,对异性充满神秘感,并迫切想了解对方,同时也把自己的担心、关心真诚地告诉她。我说:“你现在的年龄,正是为各方面的成长、发展奠定基础的最佳时机,可谓黄金时代。”这个时期的青少年,充满了青春活力,精力旺盛,思想活跃,记忆力强,对新生事物极为敏感,是学习科学知识、提高各种能力的最好时期。每个人都应该全力以赴,专心致志地刻苦学习,为将来建设祖国、攀登科学高峰,打下坚实的基础,应该树立远大的理想,努力培养和磨炼自己的意志,塑造美好的心灵,为造福人类,为最大限度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做好一切准备。如果这个时期被恋爱问题纠缠,必定分散学习精力,浪费大好时光,这无异于置一生远大前途而不顾。这种所谓爱情,极可能葬送了你的才能、事业和前途,待到以后追悔莫及。

早恋荒废了不少优秀学生的学业,毁了不少孩子的前程。早恋的青少年中有不少成绩优秀、出类拔萃者,但因为早恋,使他们过分好奇、兴奋、痴迷,过分沉醉于爱的幻想中,再也无法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中去。其实,学习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倘若谈情说爱,彼此情意绵绵,心辕意马,怎么能将功课学好?中学学的课程大多是基础课,学的是为将来走向社会做好铺垫的知识,如果在这个阶段不把基础打好,将来凭什么就业,靠什么成才发展,靠什么立足于社会、为国家作贡献呢?在谈话中,她也能敞开心扉,并保证要把学习搞好,不让成绩落下。在期中、期末考中,她的成绩也总保持在全年级十名以内,中考时也以优异的成绩考上省重点学校。

二、心灵互动,唤醒差生的良知

在一个班级中,纪律差、学习差的学生,确实让老师们感到头疼,我认为对待这些学生,更需“进行心灵沟通”,让其懂情懂理,更懂得为师者之良苦用心。我班有一个后进生,一直调皮捣蛋,无心向学,很多老师说他是“烂泥扶不上壁”,对他只有批评,没有表扬。他也知道老师看不起他,自己得不到大家的理解和应有的尊重,所以自暴自弃,自称为“烂泥”,认为自己总比不上别人。经常违反校纪校规,是德育处的“常客”。接手这个班,我深入了解了他的情况后,常利用课外时间,与他进行了一次次“心灵互动”———谈心,从学习和生活上给予他无微不至的关怀,让他感到老师没有歧视他,把他和优等生一样看待,而且对他是“偏爱”的;经过深入调查,我了解到他学习成绩差是由于父母对他的学习从不过问,他的事置而不理。他自小贪玩,学习懒散,经常不交作业,由于父母教育的方法简单粗暴,经常对他打骂,使他养成欺负弱小同学的坏习惯。开学不久,我发现他有一个优点,就是喜欢体育运动。我让他当体育委员,他尽心尽力地做好,并得到体育老师的肯定。在一次班会上,我特别表扬了他工作挺认真负责这一优点,要求全班同学学习他的优点。这一次的表扬令他兴奋不已。同时,我又不失时机地指出他平时调皮捣蛋、欺负弱小同学的坏行为要不得,以后要努力改正。通过一学年的努力,他的纪律有了明显的改观,人也上进了不少。

对于后进生的转化,确实让老师们煞费苦心,怎样才能起作用呢?俗话说“亲其师,信其言”,只有有了良好的师生关系,再加上老师的循循善诱,不厌其烦、细水长流的关爱、鼓励,才能换来他们的点滴变化。

三、打开心结,挽救悲观的羔羊

我班有个学生叫陈某某,在与他接触之前,我经过多方了解,得知他学习成绩优秀,但对于班级工作漠不关心。开学不久,我让他担任劳卫委员一职,负责单车管理,教室的钥匙也交给他,负责开、关门,交待的事他还能尽力完成,但没交待之事,他也就不参与。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我深深体会到他是一位性格内向、不善于言谈、交际能力极差的学生,而最令我担心的是,他对生活不乐观,有消极的人生观。他在作文中写道:“人的一生活着,就是为了等死。”一位学习成绩优秀,父母、老师寄与厚望的学生,居然有这一种想法,实在叫人百思不得其解,也令人久久不能平静。是太脆弱,太自卑呢,还是别有原因?纵观一学期来,他在班里独来独往的影子叫我不禁打了颤栗,我决定要进行一次谈话,来个“打破沙锅问到底”,让他把心理话掏出来。

在谈话中,我让他明白“人的一生活着,就是为了等死”这种想法,会让人失去自信,变得消极。“这是你与挫折作斗争的顽敌,是你人生路上的绊脚石。你应走出这一片阴影,在班里多交朋友,跟他们打成一片,让他们跟你分享快乐,共担烦恼。这样,人也开心,事也顺心,对未来也能充满信心。”我说。他点头答应,愿意尽力去做,让自己变得更活泼、开朗些。

经过几次的交谈、暗中的观察,我觉得他与同学走得近了很多,也交了几位好朋友。平日下课时,总可看到他与同学一起探讨问题的身影;也能听到他与同学一起谈笑的声音;有时还主动帮助学习差的同学,在班里口碑好了很多,同学也更喜欢他了。

自卑这一性格缺陷,是人健康成长的一大障碍。如不及时化解,将对以后的人生有莫大的负面影响。“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要让他们明白其中的道理,正确的认识自己,化自卑为成长的动力。这需要为师者的指点迷津,只有如此,才能“柳暗花明”。

总之,要想在学生中树立威信,搞好班级管理,避免师生的冲突,就应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师生不是敌人,而是亲人,是家庭的主要成员。

上一篇:小学作文试卷分析下一篇:我所了解是施工企业(希望能给即将进入施工企业的朋友一些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