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部制度和工作流程

2024-05-11

信息部制度和工作流程(精选8篇)

篇1:信息部制度和工作流程

文章标题:市妇儿工委工作报告制度和信息交流制度

1、市妇儿工委各成员单位和各县(市)区妇儿工委每年末要向市妇儿工委提交规划实施工作的书面总结报告或专项报告及下一年工作计划。

2、市妇儿工委办公室要及时向省妇儿工委办公室报送工作总结、工作计划、有价值的工作信息经验等。

3、办好市妇儿工委办公室简报,及时传递国家、省、市妇女儿童工作信息,指导交流工作。市妇儿工委成员单位和各县(市)区妇儿工委每月至少要向市妇儿工委办公室报送1条工作信息,每半年报送1项工作成果或经验。

4、开展妇儿工委好新闻、征文等活动,市妇儿工委办公室每年通报一次各成员单位和各区、县(市)妇儿工委上报信息、工作报告、经验材料、情况反映等情况,定期表彰先进。

《市妇儿工委工作报告制度和信息交流制度》来源于,欢迎阅读市妇儿工委工作报告制度和信息交流制度。

篇2:信息部制度和工作流程

1、负责医院信息化建设的总体规划、组织实施、运行维护和日常管理工作。

2、负责参照国家和卫生行业的相关标准和规范,结合医院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并负责贯彻执行。

3、负责不断加强医院信息系统建设。坚持以需求为导向、以应用促发展,注重经济实效、技术上适度超前的基本原则,遵循规划充分论证、分步实施、试点运行、阶段见效、持续发展的实施策略。

4、负责医院信息资源的平衡调配,确保与信息系统相关的任务及时、准确、完整的执行和完成,全面适应医院发展的要求。

5、确立为医院医疗、教学、科研和管理服务的意识,不断提高信息化管理和服务的水平。

6、加强以医学信息学为基础的专业学科建设,强化对信息化管理人员的专业技术培训。

7、负责医院各类信息的收集、整理、统计、分析和利用工作,定期向有关卫生行政部门报送法定报表,定期向医院领导及相关行政部门报送医院内部统计报表(日报、月报、季度报、半年报、年报),定期编制统计分析报告。

8、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医院各项规章制度,做好信息保密工作,尽职尽责做好本职工作,及时完成领导交办的各项任务。

信息中心主任职责

1、在分管院长的领导下,负责信息中心全面工作。

2、负责信息中心的全面工作,主持和召开科室的各种会议,建立健全本科室各项规章制度,传达上级会议精神,贯彻执行医院党委和行政的指示、决议。负责信息科各项工程的建设质量。

3、负责信息中心人员的管理。负责本科室人员的政治和业务学习,掌握科室人员思想动态,教育全科人员一切以临床一线服务,深入调查了解临床、医技和机关后勤科室的需要,广泛听取意见和建议,总结经验和教训,调动工作人员积极性,努力改进和完善工作,加强科室自身建设。

4、明确科内人员职责分工,安排和检查科室人员的工作,加强安全文明生产工作,并督促科室成员按时保质保量完成工作任务。

5、负责制定医院信息化建设的规划和计划、组织、协调、实施全院的信息化建设工作。

6、对科室的工作和完成任务情况及其他事项,随时请示汇报或定期向分管院长汇报。

7、加强对全科设备、物资、家具及其他财产的管理,负责组织、协调新上线系统的实施,制定启用计划并指导应用。

8、确保全院信息管理系统、医院网络、核心服务器、核心存储等安全、稳定运行。

9、设置数据库管理员,保证数据库24小时正常工作,做好数据备份工作,备份介质由专人归档、保管,确保数据准确无误。

10、每周一上午负责组织召开科室会议,总结上周工作情况及进程,安排本周工作内容。

11、廉洁奉公,自觉遵纪守法,严守职业道德,不以公谋私。

12、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系统及数据库管理员职责

1、根据医院的实际管理模式及开展医院信息管理的需要,编制信息管理系统的需求,经分析后制定解决方案,确认后实施开发或购买新的软件。

2、负责注册用户、设置口令、授予权限,并适时加以修改,以便增强系统的保密程度。

3、负责计算机数据库的管理并做好保存、整理及保密工作。

4、根据本院业务发展的要求和医保政策的调整,完善信息系统。

5、对信息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仔细认真的分析原因后,提出解决方案。

6、帮助、指导系统维护人员学习信息系统工作原理和信息系统出现疑难故障的解决方法。

7、负责中心机房的日常管理工作。

8、为医院信息化建设提供有参考价值的设计规划或决策建议。

9、积极参加业务学习、技术培训和专题讨论,不断提高专业技术水平。

10、廉洁奉公,自觉遵纪守法,严守职业道德,不以公谋私。

11、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信息系统维护员职责

1、监控全院信息系统及网络工作情况,及时处理信息系统及网络中所遇到的问题,重大问题和难以解决的问题要及时上报,并请有关部门给予指导和解决。

2、根据医院的实际管理模式及信息管理需要,编制信息管理系统的需求分析。

3、指导各应用系统使用科室正确使用软件,开展计算机管理知识及操作培训工作。

4、做好医院信息系统的计算机及外联设备的管理、维护、保养、操作系统、驱动程序的安装等工作,保证计算机设备的正常运行。

5、负责对医院所有计算机、打印机等硬件设备登记造册,对设备的领用、安装、调换、维修、报废等情况分别建立台账,定期核对设备台账,确保设备与账面统一。

6、负责管理医院办公用电脑的外网权限。

7、为医院信息化建设提供有参考价值的设计规划或决策建议。

8、积极参加业务学习、技术培训和专题讨论,不断提高专业技术水平。

9、廉洁奉公,自觉遵纪守法,严守职业道德,不以公谋私。

10、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信息网络中心工作制度 信息中心机房管理制度

信息中心机房是医院核心数据的所在地,需要切实保障中心机房的网络设备和服务器稳步可靠地运行,达到高水平的管理,以进一步保障医院业务的正常运作。特制订以下制度:

一、安全保密制度

1、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网络安全保密规定,不得泄漏有关中心机房的机密信息,数据以及文件等。

2、不得泄漏服务器资料,如用户帐号、密码等信息。

3、未经授权,任何人都不得进入中心机房非公开区域,不得接触和使用中心机房的设备,不得干扰和妨碍机房的正常工作。

4、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随意变换机房内网络及计算机等设备的安装环境,不得擅自更改网络及服务器等设备的各项参数。

5、严禁随意挪用变换和破坏机房内的公共设施。

二、机房访问制度

1、中心机房属于信息系统重地,应严格控制对中心机房的访问。

2、当来访者要求对中心机房或者其他包含有敏感信息的工作区域进行访问时,应事先向中心机房负责人提出申请,在获得进入许可证后,由信息中心的工作人员全程陪同访问。

3、对于未经授权禁止进入的区域,来访人员不得随意进入或尝试进入。一经发现,将向客户有关方及信息中心的领导进行通报,如果情节严重,信息中心有权取消其访问权限。

4、未经批准,任何人员都不得将机房内的任何物品携带出机房,且不得将机密文件、软件版本、技术档案、内部资料等携带出机房或对外泄密。

5、任何人员进入机房,禁止携带可能影响和威胁中心机房正常运行的物品,诸如:食品和饮料、香烟、易燃易爆物品、危险气体、酒精、麻醉物品、可能干扰计算机设备和通信的电磁设备、放射性物品,以及任何照相机及录音器材等。

6、客户人员需要进入机房参观访问,必须遵循机房相关规定并提出申请,在申请得到批准后方可进入。

三、中心机房管理制度

1、服务器的各种技术参数不得擅自更动,确需调整的须经信息中心负责人同意后进行,并作相应的记录。

2、信息中心工作人员必须每天检查机房一次,检查各台服务器的工作状况,检查数据备份情况,并作好记录,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并作相应处理。

3、非信息中心人员因工作需要进入机房(参见机房访问制度),需填写《信息中心机房外来人员出入登记表》。

4、保证服务器24 小时不间断正常工作,不得在服务器专用电路上加载其他用电设备。

5、对服务器配件进行调整或更换,应经分管领导批准,应严格填写工作日志。

四、环境管理制度

1、注意保持所使用的办公环境和机房环境的整齐、清洁、有序。

2、存放在办公区域和机房内的所属设备及用品应排列整齐。

3、客户所属的文件、报告、资料等文档应由客户自己加以妥善保管,如有遗失,由客户自行负责。

4、不准在办公区域和机房内吸烟、饮食,不得将任何食物(包括水、饮料)带入机房,必须换鞋后进入,严禁进行任何娱乐活动,严禁带入和存放易燃、易爆、易腐蚀、强磁物品。

5、服务器机房内温度应保持在18~28℃之间,湿度应保持在35~75%之间。

五、设备管理制度

1、中心机房内设备的操作均需中心机房负责人的确认或授权。

2、新装设备必须提供安装设备的清单并记录机架位置。

3、设备或配件的更新、更换等,必须进行文档记录,并说明事由。

4、设备的拓扑、线缆连接或系统参数的变更,均需进行文档记录,并说明操作者及更改理由。

中心机房巡检管理制度

一、检查项目要求

1、电源、UPS:检查机房供电状况,UPS工作情况、指标状态。

2、服务器:检查服务器是否当机,服务器(磁盘阵列)故障指示灯是否显示正常。

3、机房环境:检查机房空调工作状态,机房温度、湿度。

4、网络设备:检查网络设备,包括交换机、路由器、防火墙等及其配属设备。检查设备工作状态。

5、网络通道:检查内外网络通道状态,包括医院内部局域网、医院与医保中心专网、医院与互联网的网络通讯状态。

二、情况记录

各检查项目有无异常情况,在正常或异常栏中打“√”。如有异常情况,做好详细情况说明并及时上报信息中心领导。

信息系统运行及维护制度

1、系统所有设备的软件安装和设置统一由信息中心负责。原则上所有设备只安装系统应用软件及相关办公软件。

2、严禁使用工作范围以外的其他系统软件、工具软件和应用软件对系统进行操作。

3、为防止计算机病毒及人为攻击,原则上所有设备的光盘驱动器一律不准使用。未经批准,工作人员不准携带外来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和光盘等)进入系统。

4、未经信息科批准,任何人不得擅自修改系统的内部参数和设置。

5、未经批准,任何人不得动用非指定的、属于他人使用的设备,工作人员应照看好所使用的设备,未经批准,不得让其他无关人员上机操作。

6、严禁采取任何非法技术手段对系统数据库进行直接操作、篡改、删除、盗取、搅乱系统数据。

7、操作过程中遇有软件异常情况应保持现场,立即报告信息科工作人员解决,任何人不得擅自处理。

8、严禁把系统当作学习和试验的对象,作任何不顾后果、不负责任的操作。

硬件设备维修制度

1、建立预防性保养维修制度。信息中心工作人员定期对医院计算机及打印设备进行巡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2、计算机使用部门需采取必要措施,确保计算机及外设始终处于整洁和良好的环境下工作。

3、当计算机及外设发生故障时,使用部门应及时报修。信息中心接到报修电话后,安排人员至现场检查。若引起故障的原因是硬件损坏,则确认设备是否处于保修期内。若设备处于保修期,应及早与厂家联系;若在保修期外,则由使用部门从库房申领相应零配件交信息科工作人员更换;若维修周期较长,则先用备用机顶替,然后再进行维修。维修完成后请使用部门填写维修单并确认。

4、硬件维护人员在拆卸计算机时,应采取必要的防静电措施。硬件维护人员在作业完成后,必须将所拆卸的设备复原。

5、待修设备必须挂待修标签,注明使用科室、故障原因、经办人、报修日期。当维修完成返回给使用部门时,摘除待修标签,同时收回备用机。

6、备用机有专人负责管理。若需要出借备用机,则必须登记,包括借用科室、借用日期、经办人签字。当收回备用机时,则注销出借记录。

账号及密码管理制度

1、本院系统管理首先确定为管理对象重要级别。从 1-3 级别区分,以一级为最高等级。不同的级别制定相应的密码权限安全管理方案。

2、一级为主数据库服务器和核心网络设备账号密码,保存人为信息科主任与系统及数据库管理员。所能操作人员仅限于服务器最高权限的管理员,采取统一入口管理。对于一些重大操作,必须有文字记录。

3、二级主要是普通服务器、接入交换机和辅助应用系统数据库账号密码,保存人为信息科主任与信息科工作人员。对于一些重大操作,必须有文字记录。

4、三级为各使用科室的电脑及各信息系统操作员的账号密码,由相关人员自行保管。

5、对于具体分级细则,在遵循以上原则的情况下,由信息科内部协商判断而制定。

6、对于密码、数据泄露、造成业务中断、或相关私密数据泄露,将临时通过技术手段保护与监控相应设备,待问题解决后整理所有相关数据,整理后上报医院存档。

医院信息系统保密制度

1、计算机网络系统指为医疗、教育和科研而建立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其目的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实现联网和信息资源共享。我院的信息系统保密主要分为院内网和因特网两大区域。

2、根据数据的保密规定,禁止泄露、外借和转移专业数据信息。

3、连入网络的各部门和用户必须严格执行安全保密制度,并对所提供信息负责。不得利用计算机和网络从事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法规,泄露本单位机密的活动,不得制作、查阅、复制和传播有碍社会治安和不良信息。

4、病人信息数据只允许在院内网上传输,不得将病人信息传输到英特网上。

5、员工未经授权不得泄漏病人信息,包括病人基本信息、诊断信息和医嘱信息等。

6、任何人员不得使用他人的代码和密码,也不得将工作范围内可接触到的病人信息告诉其他任何未经授权的人员,并在离开终端时及时锁定计算机。

7、信息中心员工与医院签订《医院信息系统保密协议》后方能上岗工作。

数据备份工作制度

1、数据备份是备份医院信息系统所有的数据,包括病人费用信息和医疗信息,关系到整个系统的正常运转,影响到全院的医疗工作的正常秩序,责任重大。数据管理员要有高度的事业心、责任感和一丝不苟万无一失的严谨工作作风。

2、制订《数据库备份方案》,严格按照方案认真操作。

3、每周对数据进行完整性检查,作恢复试验,以确保备份数据的安全可靠。

4、根据数据增长量,定期对数据进行整理。

5、如系统发现异常情况,要马上处理。处理不了要立即汇报,并提出建议。

6、严格遵守保密制度和信息系统管理规范,绝对保密数据管理员口令,当有其他人对服务器进行操作时,要亲自在场并作好详细记录。

7、每次对服务器进行操作时,认真做好登记。

8、数据备份磁盘要异地存放,安全保管。

9、如不按规定执行出现重大事故,追究责任者的一切责任并严肃处理。

医院防统方管理制度

为了深化商业贿赂专项治理工作,进一步规范医疗服务行为,维护患者和医疗机构及其工作人员的合法权益,避免为不正当商业目的统计医生个人和临床科室有关药品、耗材用量信息,建立防控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的长效机制。现结合我院实际,制订本制度。

一、“统方”是对医生用药信息量的统计。商业目的“统方”,是指医院中个人或科室为医药营销人员提供医生或科室一定时期内临床用药量、医用耗材用量等信息的行为。违反规定,未经批准擅自“统方”,或者为商业目的“统方”,属医药购销领域的商业贿赂行为。

二、医院严禁工作人员参与以下“统方”行为:

1、利用工作之便,为医药营销人员进行“统方”,提供用药量、耗材使用量等相关的信息。

2、利用工作之便或个人关系,为医药营销人员与本院有关人员或部门牵线搭桥,提供“统方”便利。

3、担任企业的医药代表,或充当医药营销人员在本院的代理人,进行私下“统方”活动。

4、未经医院批准或授权的其他“统方”行为。

三、建立信息统计审批权限。加强医院信息系统药品和耗材统计功能管理,信息中心采取授权、加密、控制终端信息采集范围等有效措施,对各科室信息查询权限实行分级管理,防止个别工作人员利用统计、报告、分析等方式,取得医生或部门用药的有关信息,透露给医药营销人员。确因工作需要查询药品、耗材信息,必须在履行审批备案登记手续后方可查询,同时上报纪检监察室备案。

四、加强风险岗位廉洁监督。对有条件统方的岗位,建立监督机制;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廉政教育,相关工作人员签订信息保密承诺书,对违反规定进行商业目的统方人员,立即组织处理,除追究当事人责任外,还要追究当事人所在科室负责人的责任。

五、强化信息监督管理。对因工作需要的相关模块,由信息科加强监管,并建立查询日志,进行登记(包括计算机编号、操作者代号、操作时间等),定期监管分析,保障药品、高值耗材信息的安全。

六、加强实时在线监控。医院在信息系统中安装反统方软件,纪检监察室对“统方”行为实施监控。每位职工都有反商业贿赂的责任,要及时反对、阻止、举报“统方”行为,医院对举报人员予以保密。七、一经发现和查实有“统方”行为的人员,医院将依据情节轻重给予通报批评、扣发绩效工资、取消当年评优、职称晋升资格或缓聘、待聘直至解聘、提请取消执业资格,以及相应的党纪政纪处分等;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同时,除追究当事人的责任外,还要追究当事人所在科室负责人的责任。

信息系统操作员授权与离岗制度

1、登录我院信息系统需要有用户帐号,相当于身份标识,由本人填写《信息系统用户权限新增更改注销申请表》,科室负责人签字后交信息科统一办理。

2、信息系统用户因离岗或转岗,所拥有的系统权限需相应变更时,由本人填写《信息系统用户权限新增更改注销申请表》;信息科对离岗或转岗的帐号进行注销并签字确认后,人事科方可办理离岗或转岗手续。

3、工作人员应对其帐号在医院信息系中所做的操作结果负全部责任。

外网管理制度

1、为保证医院信息和数据的安全,医院计算机外网的开通严格执行分管领导审批制度,信息中心必须见到《开通外网申请表》才能开通申请人的外网端口。

2、外网的申请表要注明上外网的科室、申请理由等。

3、开通外网的计算机必须使用信息中心指定的IP地址、网关、DNS。

4、上外网的人员在工作时间不得上网聊天、玩游戏、看电影、听音乐、炒股等,不得浏览非法网站。

5、上网信息管理实行谁上网谁负责、后果自负的原则。上网信息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或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的内容。

6、对于盗用IP地址、盗用他人口令、入侵及破坏网络和计算机系统的行为,信息中心将要求相关部门给予配合,并会同有关部门共同查处,触犯国家有关法律者将报公安机关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学习培训制度

1、学习培训计划由信息科根据工作计划作出安排。

2、成立学习小组,定期组织学习。

3、信息科技术人员每年必须参加不少于2次或不少于20个课时的专业培训。

4、信息科技术人员必须完成布置的学习计划安排,积极主动地参加信息科组织的学习活动。

5、有计划有针对性指派人员参加相关学术会议。

6、定期举行科内学术交流,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篇3:信息部制度和工作流程

一、关于会计信息系统在应用中存在问题的研究

(一) 问题之一——会计信息系统的保密与安全性差

会计信息系统的保密与安全性差的主要表现是:很多会计电算化的操作人员不能严格遵守相应的操作流程进行操作, 进而导致财务会计信息资料的缺失或者出现错误, 不能有效保障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与有效性。再加上很多会计电算化的工作人员对于计算机病毒的防范意识弱, 不能采取有效地防范措施预防黑客与病毒的侵入。

(二) 问题之二——会计信息化的政策法规不健全

会计信息化的政策法规不健全的主要表现是:当前我国现行的会计信息化政策法规对于会计信息系统软件开发与推广应用相关的细节缺少相应的规定, 有些甚至限制会计电算化事业的发展。

(三) 问题之三——会计信息化的人才缺乏

会计信息化的人才缺乏的主要表现是:当前很多从事会计信息化的工作人员均是计算机专业毕业或者会计专业毕业所组成的, 这些工作人员没有接受过复合式的会计电算化理论知识与技能的综合式教育, 使得他们不能将会计基础知识与计算机技术有机结合, 充分发挥两者的优势, 实现财务一体化的目标与做到事前、事中、事后控制的目标。

二、针对会计信息化环境下会计制度和准则发展措施的研究

(一) 措施之一——采取措施提升会计信息化人才的专业素质与技能

要提升会计信息化人才的专业素质与技能, 需要做到以下两点:一是要定期或者不定期对会计信息化人才进行计算机专业技术与会计基础知识的培训呢与教育, 并邀请会计电算化专业的专家对会计信息化人才进行专业化培训, 以争取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他们的专业素质与技能;二是要组织企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人员参与省市机关单位开展的会计电算化理论培训, 在会计信息化环境中, 对会计语言进行重新定义, 不断增强人们对会计电算化的认识与提升会计人员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

(二) 措施之二——采取措施更新会计信息化的决策方式与管理对象

要更新会计信息化的决策方式与管理对象, 需要做到以下两点:一是要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与人工智能技术对会计电算化管理的流程与决策方式进行改革, 替代传统的专家决策模式, 以新的姿态应对高速发展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与变化;二是要采取措施不断更新会计信息化的管理对象, 比如说信息系统、人力资源、客户与产品供应商之间的需求信息、知识产权、企业历史信息、企业创新信息以及其他类型的知识资源, 这需要在实际的会计管理工作中制定严格的会计信息记录、确认、评估、度量、反馈以及报告等规则, 并充分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与网络通讯技术严格执行这些规则, 为企业事业单位的财务决策提供专业化、科学化的信息资源。

(三) 措施之三——采取措施融合对会计信息化人力资源价值的评价

要融合对会计信息化人力资源价值的评价, 需要做到以下四点:一是要在会计信息化的环境中, 采取措施不断强化对会计工作人员职责的监督与管理, 丰富会计工作人员的工作内容, 即向外披露与传递会计信息、管理企事业单位内部的财务运转状况;二是要充分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与设备改革会计工作人员传统的工作环境与手段, 即以计算机操作代替传统的手工操作, 以降低会计信息丢失与失真问题出现的几率;三是在会计信息化的环境中, 会计人员不仅需要掌握基础的会计电算化方面的知识与技能, 而且需要对会计信息能否产生效能与增值进行可行性研究, 会计工作人员通过积极参与到财务分析、财务控制等活动, 为企事业单位的专业化投资决策与综合性管理提供具有实效性、真实性、可靠性的意见与建议;四是在会计信息化环境中, 会计工作人员的工作结构发生很大的改变, 从结构性强、常规的工作职责向非常规性、非结构化的会计工作职责转变, 会计工作人员的真正价值得到充分体现。

结语

随着会计信息化技术的普及, 基础会计工作的功能、目标、处理对象、处理工具以及处理手段等均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这对会计制度与会计准则的内容与执行流程提出了更高的挑战。因此, 在新时期加强对会计信息化环境对会计制度和准则的影响研究, 有助于保障会计制度与会计准则正确的发展方向, 促进会计事业的健康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毕明阳.会计信息化环境对会计制度和准则的影响[J].长春金融高等专业学校学报, 2008 (02)

[2]郭忠仁.探析我国会计环境变化对会计发展的影响[J].经营管理者, 2009 (02)

[3]季萍.会计环境对会计发展的影响[J].企业科技与发展, 2009 (20)

篇4:信息部制度和工作流程

[关键词]政府信息公开;档案管理;制度优化

“阳关工程”的开展,使政府对信息公开制度的重视程度越发深入,但其弊端也逐渐显现出来。其中,档案管理制度与政府信息公开之间的矛盾最为突出,它严重影响了信息公开制度的发展,阻碍政府职能的充分体现。为了缓解这项矛盾,相关人员不断分析与探讨档案管理制度中不适应政府信息公开需求的部分,以此为依据,寻求最佳的优化措施。

一、政府推行信息公开的实际意义

信息公开是我国现阶段实行的一项重要政策,有其实际意义。从政府角度分析:政府信息公开利于政府自身建设水平的提高,能够对其行政权力做出有力监督。这样不仅可以防止政府部门滋生职权滥用、以权谋私等腐败现象,还可以最大程度的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从公民角度分析:我国以立法为手段,颁布系统的政府信息公开制度有关规定,规定中明确提出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基本原则;明確其公开范围;划分其公开的具体方式,并提出程序监督要求。在相配套的规定中,指出政府信息的公开途径与方法,以公众的实际利益为出发点,维护其对政府信息的知情权。从社会角度分析:政府信息公开制度为民主建设提供重要保障,不仅可以提升政府的公信力,还可以加快我国经济发展步伐。

二、档案管理以及政府信息公开制度二者之间存在的分歧

在我国改革开放后,就一直对档案管理工作给予一定重视,积极进行改革工作,希望能够有效完善档案管理,但是,在改革过程中,还会受到传统因素的制约,导致其与政府信息公开的相关制度产生一定分歧。

(一)严格限制公众查阅档案

政府信息公开制度最为典型的特点就是信息的公开性,对于与公共利益有关的档案信息我国的合法公民都能够进行查阅,但是与此同时,因档案管理制度的缺陷,也同时严格限制公众对档案进行查询。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实施办法》以及《各级国家档案馆开放档案办法》等文件中就有相关规定,想要查阅档案需要递交申请,在审批通过后就可以查阅,但是申请过程较为繁琐且漫长,公众无法及时获取到相关信息。

(二)档案密级没有较为明确的界限,对信息公开工作的开展造成一定阻碍

在对档案进行归档整理时,需要严格按照档案的密级进行,主要依据就是《保密法》。要求不能公开有关国家机密以及个人隐私的相关内容。

三、在政府信息公开的背景下,档案管理制度的具体优化工作

(一)机关档案透明度的提高

1.对机关档案室职能进行重新的定位

信息公开是政府职能中的新增职能,若想实现该职能的长远性实施效果,则需建立专业部门进行档案管理的监督和执行,其实际要求是以低成本为前提,构建信息公开机构。不过,在实践中,具体落实这一要求具有较高的难度性。其原因为:基于本部门职能,再构建全新部门,不仅需要经费支持,也需要人员投入、管理制度更新。但是,从档案室来看,政府实行的信息公开的优势还是比较独特的,主要是因为档案室的职能就是对信息进行管理,所以,从档案室来进行信息公开的优势还是很明显的,具体的表现为:不必新增机构从而减少了成本;信息整合工作可以有效的进行。所以,政府在信息公开制度的实行时要对以上有特点进行充分的利用,在档案室内部职能得到保证的同时,还要对面进行合理的开放,外部职能也要做好,确保信息优势可以发挥出来。而此时需要做的就是:档案室收集工作以及公开服务要做好,确保信息完整且透明。为公众提供可以利用档案的服务,并积极地处理利用档案的申请。

2.政府要给予公众足够的权利

对于政府来说,需要赋予公民一定的权利对档案信息进行查询使用,保证档案的开放性特点,能够在利用上不受到时间以及空间的制约。公民在阅读或者使用档案信息时,需要严格按照相关规定以及条例执行。在公开档案信息后,信息与档案之间就不会存在较大的差距,在公开上需要严格执行统一标准,当公众申请查询档案或者信息时,相关部门需要以统一标准规定、要求进行受理,决定是否可以公开。总而言之,在政府部门进行信息的公开时,要对内容进行一定的限制,而公开的信息要充分的进行公开,保证公民知情权。

(二)公众对档案资料要充分的进行利用

第一,政府部门对档案公开的范围要放开。第二,政府部门不要限制公众对档案的利用。实行信息公开制度的目的就是使政府信息可以进行自由流动,确保社会可以共享政府的信息。因此,政府确定哪些的档案资料可以进行公开了之后,应允许公众通过各种的方式来自由的获取信息,确保公众利用不受到限制。

四、结语

政府信息公开在民主建设的前提下应运而生,并能够充分体现民主建设要求,是加强政府公信力的重要途径。政府信息公开有相对应的规章制度作指导,在制约政府权力的同时,也可保证公民权益。而档案管理制度优化是实现政府信息公开的重要前提,在具体优化中可采取以下措施:其一,重新定位机关档案室职能,将信息公开作为重要职能之一,并设定专业部门予以执行。其二,加强档案公开与利用服务。公开档案是为了更好的体现政府的服务性质,因此,相关人员对于公众的档案申请应积极处理。同时,保障公众利用档案的权益,应严格按照规定的公开范围进行档案公开,不对公众的档案利用强加限制,实现自由流动。总之,政府人员应转变档案管理制度,落实信息公开原则,实现社会和谐进步。

参考文献:

[1]刘国强.政府信息公开背景下档案管理制度优化探析[J].科技展望,2015,32(23):203-203.

[2]石耀权.探析政府信息公开背景下的档案管理工作制度优化路径[J].魅力中国,2014,25(23):394-394.

[3]宋群豹.政府信息公开环境下干部人事档案管理透明度改革刍议[J].北京档案,2014,36(5):33-35.

[4]刘美玲.信息公开对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影响[J].黑龙江档案,2011,25(2):47.

篇5:信息部制度和工作流程

伍工作职责和工作制度

一、工作职责

(一)负责调查研究、搜集信息、掌握情况、排查不稳定因素,全面分析辖区的维稳工作形势和社会矛盾纠纷,第一时间发现、介入、调解、处置,力争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防止矛盾激化,并定期上报各类矛盾纠纷及调解化解情况。

(二)组织协调有关部门排查化解社会矛盾纠纷和各类不稳定因素,及时向上级党委、政府及维稳相关部门反映敌社情动态以及有可能影响社会治安、社会稳定的各类纠纷和苗头性问题。统一组织协调、指导督促各有关部门和单位,共同解决好辖区内的突出治安问题和重大疑难纠纷,做好教育疏导工作,维护本辖区社会安定稳定。

(三)组织和参与协调处理辖区内发生的群体性事件,认真研究相关措施对策,加强舆情引导,指导和督促有关职能部门妥善处置。

(四)组织开展社会治安混乱地区、突出治安问题、安全隐患排查等专项整治行动,积极参加有关专项整治行动。

(五)向乡党委、政府及政法综治部门反映群众对社会治安管理的意见、建议和要求。

二、工作制度

(一)定期排查和月例会制度。坚持定期排查和专项排查相结合,每月安排一次社会矛盾纠纷大排查,并做好工作记录。每逢重大节日、重要会议、重大活动,都要提前组织各村调解组织和维稳工作信息员开展社会矛盾纠纷和不安定因素专项大排查。每月召开工作例会,将维稳工作信息员日常排查收集到的矛盾纠纷信息整理后报乡综治信访维稳中心汇总,及时掌握化解不稳定因素。

(二)联席会议制度。由乡维稳工作队牵头,每季度召开一次所有村干部参加的联席会议,对一些重大疑难和牵涉面广的复杂矛盾纠纷以及重大矛盾纠纷、信访案件进行研究协调,明确牵头领导,指定责任单位和责任领导、责任人,相互配合,共同做好调处化解工作。

(三)维稳信息4A级管理制度。对维稳工作信息员收集和报送的维稳信息实行4A级管理制度。

A级(存在不稳定隐患、涉及人数少、矛盾较为缓和的信息),每5天向村及派出所报告。

2A级(有群体性事件苗头、矛盾在短期内不可能激化、通过做工作可以缓解的信息),每2天向村及派出所报告。

3A级(群体性事件发生可能性较大、通过做工作已无法缓和矛盾的信息),必须在发生3小时内向村及派出所报告。

篇6:信息部制度和工作流程

为维护国家秘密安全,明确保密工作责任制,保障各项事业的顺利进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实施条例》和有关规定,特制定本条例:

一、建立保密领导小组

(一)主要负责人对保密工作部署和落实提出明确要求,听取保密工作情况汇报并研究解决相关问题,将履行保密工作责任制情况纳入本单位考评和考核内容,为保密工作开展提供人力、财力、物力等保障。

(二)分管保密工作总负责人坚持保密委员会(保密工作领导小组)议事制度,研究部署保密工作并对落实情况组织检查,及时组织查处泄密事件和违规行为;

(三)保密领导小组半年检查一次全院保密工作,年终进行保密工作总结,对查找出的不足,限期改正,对问题严重的科室或个人进行严肃处理。

二、涉密文件管理

(一)对上级部门发来的秘密文件资料和机关制定的秘密文件,由专人负责收发和存档,并在规定范围内进行传阅。传阅密件应当使用专用文件夹,要有登记签收手续,不得横向传阅,阅办人阅后应及时将密件退回。

(二)借阅、查询密件必须经主管领导批准后,在机要室内进行,查询人要在登记本上签字后方可查阅。绝密级文件、资料和密码电报不得抄录、复印、拍照、录像等,因工作需摘抄的,要履行审批手续;摘抄时只能抄录有关内容,不得抄录日期和编号。

(三)本单位各业务科室、职能部门领导干部开会、学习带回的文件,一律由本科室兼职保密员负责登记、整理,按时间要求归档。

(四)各科室印制密件必须严格遵守保密制度,确保密件及印制过程中的安全。印制密件,必须按批准份数印制,不得多印、私留,印制中的校样、半成品、印板、废品等应当按规定及时销毁,需要保留的软盘、光盘等应当按密件管理,妥善保管,密件印好后,应当及时送到交办单位。

(五)绝密级文件不得复印,确因工作需要复印的,须经主管领导同意,并经制发机关批准。复印件要视同原件密级进行管理。绝密级文件不得通过传真机传输。

三、涉密人员管理

(一)保守国家秘密关系国家的安全和利益,是每位国家工作人员的义务和职责,各中心工作人员必须严守党和国家的秘密,遵守保密守则,按照《保密法》规定程序依法办事。

(二)单位工作人员必须做到:不该说的秘密,绝对不说;不该问的秘密,绝对不问;不该看的秘密,绝对不看;不该记录的秘密,绝对不记录;不在非保密本上记录秘密;不在私人通讯中涉及秘密;不在公共场所和家属、子女,亲友面前谈论秘密;不在不利于保密的地方存放秘密文件、资料;不在普通电话、明码电报、普通邮局传达秘密事项;不携带秘密材料游览、参观、探亲、访友和出入公共场所。

(三)建立健全收发文制度,各部门要有专人负责履行文件登记、管理和清退工作,发现属于国家秘级文件资料丢失、被窃、泄密时,必须立即报告,及时追查,力挽损失。

(四)档案专、兼职管理人员对秘密档案材料应严加管理,严格传递、借阅手续,如需借阅者,须经分管领导批准,并在档案阅览室内查阅,不准带出档案室,不准摘抄;档案人员未经批准,不得擅自扩大利用范围,以确保档案的安全。

四、要害部位保密安全管理

(一)要害部位范围:财务室、办公室、档案室。(二)保密安全管理要求:

①根据“谁主管、谁负责”原则,党政一把手对本单位要害部位管理负全面责任。

②与本职工作无关人员不得随意进入要害部位,因工作关系需经单位领导同意后,才能借阅有关资料和进行公务活动。

③贵重物品、现金、票证落实专人负责,责任人要认真做好保管、使用、防火、防盗、防潮、防爆及保密工作,对要害部位认真按安全保卫保密要求落实人防、物防、技防措施,防范于未然。④建立各要害岗位保密安全责任制,开展经常性安全保卫保密检查,针对存在隐患及时整改不留后患。

(三)责任追究: 要害部位管理责任人或单位因失职或管理不善造成事故的,按照“四不放过”原则进行追究,并采取通报批评、黄牌警告,一票否决及经济处罚等方式对责任人及单位进行处罚,直至追究泄密刑事责任。

五、会议保密管理

(一)召开秘密程度较高的重要会议,会前应与保卫、保密干部联系,共同采取安全保密措施,并对与会人员进行保密教育,规定保密纪律。

(二)涉及国家秘密内容的会议,应选择具备安全保密条件的会议场所,严禁使用无线话筒传达密件和向室外扩音。

(三)凡传达秘密文件,—定要按文件规定和上级指标办理,不得擅自扩大传达范围。

(四)严禁无关人员进人会场,对需要列席会议的人员,应将名单呈报主管会议的领导同志审定。

(五)凡规定不准记录的会议内容,与会人员不得记录,并不得携带录音机进入会场录音。

(六)严禁复印会议秘密文件、资料,确因工作需要复制的,必须经过批准,并标明密级,到指定地点复制。

(七)会议期间复制的秘密文件,必须统一编号,登记分发,发给与会人员的文件,必须妥为保管,不得遗失。

(八)与会人员不得以任何形式对外泄露会议秘密内容,新闻部门不得公开报道会议秘密事项。

(九)会议结束后,要对会议场所进行保密检查,查看有无遗失的文件、资料、笔记本等。

六、信息系统安全保密管理

(一)国家秘密载体的制作、收发、传递、使用、复制、保存、维修和销毁,应当符合国家保密规定。绝密级国家秘密载体应当在符合国家保密标准的设施、设备中保存,并指定专人管理;未经原定密机关、单位或者其上级机关批准,不得复制和摘抄;收发、传递和外出携带,应当指定人员负责,并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

(二)涉密的设备、产品的研制、生产、运输、使用、保存、维修和销毁,应当符合国家保密规定。

(三)存储、处理国家秘密的计算机信息系统(以下简称涉密信息系统)按照涉密程度实行分级保护。涉密信息系统应当按照国家保密标准配备保密设施、设备。保密设施、设备应当与涉密信息系统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运行。涉密信息系统应当按照规定,经检查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四)加强对涉密信息系统的管理,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有下列行为:

①将涉密计算机、涉密存储设备接入互联网及其他公共信息网络; ②在未采取防护措施的情况下,在涉密信息系统与互联网及其他公共信息网络之间进行信息交换;

③使用非涉密计算机、非涉密存储设备存储、处理国家秘密信息; ④擅自卸载、修改涉密信息系统的安全技术程序、管理程序; ⑤将未经安全技术处理的退出使用的涉密计算机、涉密存储设备赠送、出售、丢弃或者改作其他用途。

(五)报刊、图书、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的编辑、出版、印制、发行,广播节目、电视节目、电影的制作和播放,互联网、移动通信网等公共信息网络及其他传媒的信息编辑、发布,应当遵守有关保密规定,并建立严格的信息发布审核制度,预防涉密信息泄露。

*保密制度建设要求:

1.结合工作实际建立健全保密工作责任制、定密管理、涉密人员管理、国家秘密载体管理、保密要害部门部位管理、信息系统和信息设备管理、宣传报道和信息公开管理、涉密会议和活动管理、涉外活动管理、泄密事件报告和查处等各项保密制度。

篇7:事故信息报告和处理制度

第一条为规范本矿生产安全事故信息的报告和处理工作,建立快速反应、运行有序的信息处臵工作机制,根据《安全生产法》、《突发事件应对法》、国务院《生产安全事故调查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家安监总局《生产安全事故信息报告和处理办法》和山西省《关于进一步加强全省政府系统信息抄送工作及快速应对突发公共事件和具有重大社会影响事件的意见》等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结合本矿生产安全管理实际,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凡在本矿发生的生产安全事故信息的报告和处理工作,适用于本制度。

第三条事故信息报告应及时、准确和完善,任何科室和个人不得迟报、漏报、谎报或者瞒报事故;信息处臵应当遵循快速、协同配合、分级负责的原则。

第四条调度室为事故信息调度机构,实行24小时不间断调度值班,在收到事故信息报告的同时汇报矿领导及安全科。

第五条事故信息报告范围包括已经发生的煤矿生产安全事故(特别重大、重大、较大、一般生产安全事故)和较大涉险事故的信息。

较大涉险事故的信息是指:

1、涉险10人以上的事故;

2、造成3人以上被困或者下落不明的事故;

3、其他较大涉险事故。

第六条事故信息报告时限

发生一般生产安全事故,应当在1小时内报告县公司及县煤炭局,随后补报文字报告。

发生较大生产安全事故或者较大涉险事故,在汇报县公司及县煤炭局的同时,应当在1小时内将事故信息首先用电话快报的方式报告省煤运公司及省煤炭工业厅,随后补报文字报告。

发生重大、特别重大生产安全事故的,在依照上款规定报告的同时,必须立即报告省煤炭工业厅,同时向矿山救护大队汇报,请求救援。

事故具体情况暂时不清楚的,先报事故概况,随后补报事故全面情况。对事故性质暂时界定不清的,也要及时报告。

事故信息报告后出现新情况的,应当按规定及时续报。较大涉险事故、一般事故、较大事故每日至少续报1次;重大事故、特别重大事故每日至少续报2次。续报工作直至事故抢险救援工作结束。

第七条事故信息报告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1、企业的名称、地址、性质、产能等基本情况;

2、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事故现场情况;

3、事故的简要经过(包括应急救援情况);

4、事故已经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的伤亡人数(包括下落不明、涉险的人数)和初步估计的直接经济损失;

5、已经采取的措施;

6、其他应当报告的情况。

使用电话快报,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1、企业的名称、地址、性质;

2、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

3、事故已经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的伤亡人数(包括下落不明、涉险人数)

第八条事故信息处臵

调度室在接到事故信息时,应当立即启动应急预案规定的应急响应,立即向矿长及领导班子成员汇报,组织开展应急救援工作,并按照程序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同时通知安全科,由调度室和安全科共同做好事故信息的核查、跟踪、处臵、督导等工作。

第九条事故责任分析

1、根据事故调查所确认的事实,通过对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分析,确定事故的直接责任、间接责任者。

直接责任:凡是导致事故发生直接原因的人员责任属直接责任。

间接责任:产生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管理缺陷的间接原因的人员责任属间接责任。

2、事故责任人员一般分为四类责任:直接责任者、主要责任者、重要责任者、一般责任者。

直接责任者主要是指因违章操作或违章指挥直接导致事故发生的人员。主要责任者、重要责任者、一般责任者属于间接责任,主要是指各级管理人员、矿级领导。其中领导责任又分为:主要领导者、重要领导责任者、一般领导责任者。

第十条事故责任追究及处罚

按照《事故调查报告》做出具体的处罚决定。

第十一条对事故隐瞒不报、谎报或拖延不报,阻碍、干涉事故调查处理,故意破坏事故现场,拒绝接受调查以及拒绝提供真实情况和资料的科室和个人,根据情节轻重,做出处理。

第十二条《事故调查报告》下达后由安全科按标准进行落实,罚款纳入矿安全基金。

第十三条对于事故调查组提出的事故调查处理意见和防范措施,由安全科负责跟踪落实。

第十四条应急值班电话:

0356-49909694990995传真:0356-4990988

第十五条本制度由大西煤业制订并负责解释。

篇8:信息部制度和工作流程

为此, 政府部门有必要建立社会舆情信息工作制度, 使政府在第一时间搜集到相关的社会舆情信息, 以便更好的监督, 并及时知道社会上发生的一些最新的事情, 更好的为民主建设服务。

一、指导思想

本着贴近实际, 贴近生活, 贴近群众的指导原则, 围绕政府工作大局, 密切关注国际国内的大事, 应该建立以网络为基础, 以制度建设为保障, 把提高网络舆情信息工作质量作为工作重点, 建立健全社会舆情信息汇集和分析的机制, 使反映社情民意的渠道更畅通, 更好的政府工作大局服务, 为政府决策服务。

二、工作重点

1、加强网络舆情信息的收集报送工作, 社会舆情包括公众对各

种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的认识和看法, 报纸、广播、电视、杂志、图书等每题反映出来的舆论动态, 互联网手机短信等反映出来的思想动态等。我们主要搜集报送的社会舆情应包括以下内容:社会各界对党中央、省委、市委重大决策、重大活动的思想反映;对社会热点、难点问题的思想反映;社会生活中值得注意的倾向性问题, 深化改革中部分干部群众思想上产生的模糊认识和疑虑、困惑;影响社会稳定的各种思想观点、因素和意识形态领域值得注意的问题干部群众对本地区发生的一些重大社会性事件的思想反映。

2、加强宣传领域工作动态及其意见建议的收集报送工作。

相关内容包括:不断贯彻和落实宣传思想战线相关重要部署的进展情况。不断开展用理论武器、舆论引导、思想教育、文化活动、文明创建、对外宣传及文化体质改革等方面的工作举措和成效;对宣传思想领域的最新进展和最新情况、新问题的研究探索;创新宣传思想工作的相关经验和做法, 尤其是特色性的工作和工作中的亮点对宣传思想战线重大举措和相关的重大部署的思想反映和意见建议等。

3、不断加强网络舆情信息的报送。

相关内容包括;网民对国内外重大事件的思想反映;网络关注的社会主要热点问题和对相关社会热点问题、难点问题的思想反映;网络上舆情相关动向和发展趋势的持续研究和分析;国内外的网站、电子媒体有关政府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的重要舆论动态和值得关注的的问题。

三、加强重视网络建设

为保证舆情信息灵敏高效, 重点建设三个网络:

1、政府宣传部门信息网。制定政府宣传办干部舆情信息工作考核办法, 充分发挥积极性, 人人动手做舆情信息工作。

2、各级别政府在各级机关确定一名以上舆情信息员。

3、各政府机关单位网。

积极鼓励政府机关各部门加强舆情信息工作, 原则上乡镇以上机关各部门都要确定一名社会舆情信息员, 经常性报送社会舆情信息。

对政府重要决策、重大部署的舆情反映, 对领导或上级党委宣传部门要求收集的重要舆情, 要及时抽调有关人员, 组成专题舆情收集分析小组, 开展专题调研。

四、工作机制

1、建立社会网络舆情信息工作责任机制。

各单位要落实专人, 包括负责人和信息员, 负责人和信息员要有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和工作热情。搜集、整理的社会舆情信息, 原则上要经过负责人审核同意方可报送。

2、建立舆情信息工作考核激励机制。

制定相应的考核制度和社会舆情信息报送采用情况通报制度, 将社会舆情信息工作相关经费纳入部门工作经费进行统筹, 对于工作突出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 对相关的工作队伍进行系统的培训

五、工作管理

1、社会舆情信息的宏观管理工作应该由各级别政府的宣传部

门负责, 根据实际情况, 定期召开社会舆情信息工作会议, 交流各自的经验, 传到有关的精神, 通报遇到的情况, 系统的部署进一步的工作, 对工作突出的进行表彰, 对信息员进行业务培训。及时下发舆情信息的需求要点。

2、各政府机关部门负责对本地区本单位舆情信息报送的工作

的日常管理, 要经常了解相关工作的开展情况, 督促信息员按要求报送信息, 根据不同时期的形势的发展变化情况, 本地区本单位所掌握和反映的突出问题及政府的工作重点, 有计划地协调舆情信息的报送工作, 提高信息质量。协助宣传部门抓好重要舆情的收集分析工作, 指导信息员开展工作。

总之, 社会舆情信息工作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在未来我们国家建设民主和谐的社会中必将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 社会舆情监督对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的监督非常的高效, 作用也越来越明显。在以后的社会民主建设中必将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我们应该看到社会舆论监督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不容我们忽视, 值得我们深入分析和思考, 为此我们应该加强对社会舆情监督的监管以使其在良性的轨道上发展。

关键词:社会舆情,监督

参考文献

[1]张丽红试析网络舆情对网络民主的影响【J】天津社会科学, 2007 (3) [1]张丽红试析网络舆情对网络民主的影响【J】天津社会科学, 2007 (3)

上一篇:入党的自我评议下一篇:涉外礼仪之行的礼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