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存瑞演讲稿

2024-06-24

董存瑞演讲稿(精选15篇)

篇1:董存瑞演讲稿

演讲稿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我是二年一班的MMM,今天,我很荣幸能站在这个讲台上讲一讲我心目中的英雄。在革命历史长河中,有多少保卫祖国而牺牲生命的人。其中,我最敬佩的是——著名战斗英雄、模范共产党员董存瑞。一个用血肉之躯挺身而出炸碉堡的人,一个为革命胜利而付出生命的人,他的英雄事迹广为传颂,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那是在1948年5月,我军解放隆化城的战斗打响了。董存瑞所在连队担负攻击国民党守军防御重点隆化中学的任务。敌人在隆化中学的桥上修了一个伪装得十分巧妙的暗堡,当部队一路向前挺进,遇到暗堡时,敌人的子弹像雨点一般射过来,战士们一个个纷纷倒下,在这十分危机的时刻,董存瑞挺身而出、自告奋勇去炸毁暗堡。董存瑞说:“我是共产党员,请准许我去!”连长同意了,并深情地望着他说:“你一定要回来,我们都等着你胜利归来。”董存瑞毅然抱起炸药包,冲向暗堡,到了桥下,董存瑞的腿已经中弹出血,可他全然不顾,他发现这座桥无沟无楞,哪儿也没有安放炸药包的地方。这时嘹亮的主攻号角响起来了,惊天动地的喊杀声由远而近,威震敌胆。大批的后续部队像潮水般地涌了上来。敌人的子弹像急雨一样,“哗哗”地向冲锋部队射去。董存瑞看见很多战士在敌人的枪下倒下去,他为了不让更多战士牺牲,他的心中出现了一个念头:为新中国而战。于是,他毫不犹豫地站在桥中央,左手举起炸药包紧紧帖住桥下的暗堡壁,董存瑞巍然屹立,纹丝不动,仿佛一尊雕像,右手猛地一拉导火索,导火索“哧哧”地冒着火花和白烟!只听见他高声喊道:“为了新中国,冲啊!”。突然间,一声巨响,地动山摇。敌人的桥型暗堡被炸得粉碎。董存瑞以自己的生命为部队开辟了前进的道路,年仅19岁。一年仅19岁的生命就这样离我们去了,为革命的胜利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英雄董存瑞人生的最后时刻是这样的精彩,好象是天空绽放的礼花光彩夺目,好象是夜空划过的流星万人瞩目。为什么呢?是因为他把自己的青春献给了中国的解放;是因为他把自己的青春寄托给了中国的解放;是因为他把自己的青春融入到了中国的解放。为了人民能够更好的活着年轻的董存瑞牺牲了,可他爱国、为国的精神却令人久久不能忘怀。董存瑞的英名永远不朽,他舍身炸碉堡的事迹传遍了中华大地。

我们要珍惜现在美好的生活。没有先烈们的抛头颅、洒热血,就没有当今的小康生活。所以,我们要珍惜和感恩这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忆起英雄,想起往昔,烈士们给我们留下了极其珍贵的精神财富,我们怎能不感慨满怀啊!昔日无数的烈士用爱凝聚成一首首颂歌,铸就了新时代新生活。生活在二十一世纪的我,有什么理由不好好珍惜这幸福日子呢?

我们要树立奋发进取、勇于拼搏的精神。“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是呀!董存瑞虽然牺牲了,但他的鲜血却换来了许许多多人民的生命,死得其所。

他那视死如归、英勇奋战的革命精神与无私无畏的品质和性格将永远激励着我们不断奋发进取、勇往直上。

我们要有爱我国家、报效祖国的理想。年仅19岁的董存瑞用对祖国的爱,他那种舍生忘死的精神,用生命为后继部队开辟了前进的道路,董存瑞他为了新中国不惜牺牲自己,为了祖国可以献身一切,为了人民的生自己可以视死如归,他这种革命精神体现了我们心中祖国永远是第一。

我觉得董存瑞他非常伟大,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好好学习是我现在应该做的,我们要祖国在心中,为祖国学习;我们要不怕困难,消灭学习中的每一个碉堡;我们要遵守纪律做个好学生。因为只有好好学习,将来才能建设祖国,发展祖国,报效祖国!

愿董存瑞的精神永远激励着我们前进!

谢谢大家。

篇2:董存瑞演讲稿

董存瑞为了新中国的成立不怕牺牲,挺身而出的精神所感动着我们。在1948年5月25日,攻城的大炮震撼了隆化城,解放的战争打响了。在隆化中学墙外的一条旱河上,有一座十分坚固的碉堡。必须炸掉碉堡才能取得胜利。这时董存瑞紧靠一片凹地,暂时隐蔽自己的身体。敌人以为他死了,朝别处打去。可是董存瑞这时急中生智毅然用左手托起炸药包,用右手拉起导火线,用尽全身力气,喊道:“同志们,为了新中国的胜利,前进啊!”“轰”地一声,碉堡炸飞了,董存瑞用自己的身体开辟了部队前进的道路。以自己的生命解救了数百人的生命。在临牺牲前还不忘鼓励战友,奋勇杀敌。这种精神令人敬佩。他说:“我牺牲了,这些就作为我最后一次党费。”说完便扛着炸药包冲了出去。通过他与战友的对话我感受到了董存瑞自己的生命都有危险了,但他的心中还是一直想着党。

听完英雄事迹后我想董存瑞可真是一名爱国英雄,他为了战友的安全,为了祖国的解放,不顾个人的安危,宁愿自己牺牲,也不让别人受伤,真是一个勇于奉献,舍生忘死的英雄人物。为了党的我们的新中国洒热血,虽然他牺牲了,但他的英雄气概和革命精神永远活在我们心中,值得我们去传颂和学习。

我觉得董存瑞很伟大,我们班也是一个集体,我们应该学习他的精神,虽然现在已经不需要我们流血牺牲了,但我们仍要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关心他人,今后好好学习报效祖国,使祖国更加强大,繁荣昌盛。

董存瑞炸碉堡的故事

董存瑞炸碉堡的故事发生在1948年的5月25日,但是共产党的军队正在解放隆化县的战役中酣战。当时共产党部队已经获得了优势,但是在第二次总攻发起之后,敌方的机枪突然就像暴雨一般扫射过来,原来敌方在暗处修建了一个暗堡,拦住了共产党部队的去路,并且造成了伤亡人数直线上升的局面。

董存瑞向两张请示要去炸掉这座碉堡,董存瑞还拿出了事先准备好的前,对连长说,如果自己回不来,那么这是最后一笔党费了。于是董存瑞背起炸药包就冲了出去,借着战友的火力掩护,董存瑞渐渐的接近了暗堡所在的位置,但是董存瑞的右腿还是被敌方给射中。董存瑞冲到了暗堡下,发现这座暗堡有一个多高,又没有什么支撑的地方可以固定暗堡,但是这时总攻的冲锋号已经吹响,董存瑞毅然站起了身子,用手托住了炸药包,笔直地站在了碉堡下。随着一声巨响,暗堡被炸毁了,董存瑞的战友高喊着,为了新中国,冲了出去。

董存瑞的简介

董存瑞,原名董春睿,出生在河北省的一个小乡村,小时候因为家里穷所以只读过一年的书。1940年的时候参加儿童团被选为团长,十三岁的时候就掩护区委书记王平躲避日本人的追捕,被称为是抗日小英雄。后来王平因被人出卖而与日本人同归于尽,董存瑞于是在心里种下了抗日的种子。

后来董存瑞就加入了抗日自卫队,不久之后就参加了八路军,在一次战争中夺下了国民党士兵的一把机枪,被授予了勇敢勋章。在后来的战争中,董存瑞表现英勇,多次出色的完成任务,立了大大小小的功,还获得过毛泽东奖章。在1943年的时候,董存瑞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再后来在解放隆化县的战役中,因为当时战事需要,共产党的军队受困于敌方的暗堡,董存瑞挺身而出,在暗堡下举起炸弹,用自己的身体当做支架,成功炸掉了暗堡。死的时候还没到19岁。

董存瑞电影的争议

电影《董存瑞》是在1955年的时候,由长春电影制片厂拍摄的一部时长100分钟的黑白电影,主要演绎了董存瑞的英雄事迹和传递了董存瑞崇高的精神,由著名演员张亮扮演董存瑞,在全国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关注。

但是这部电影却引发了不小的争议,因为在第八期的《大众电影》中刊除了导演郭维对《董存瑞》的看法,说,没有谁亲眼见过他(指董存瑞)托起炸药包的情景,这完全是时候根据一些蛛丝马迹推断出来的·······等等类似的言论,董存瑞的妹妹董存美和弟弟董存金就将《大众电影》、中央电视台和郭维都告上了法庭,事情最后以庭外调解告终。

篇3:董存瑞演讲稿

第一课时

(教师板书课题, 学生齐读。)

师:读得很好!现在我请你们再读课题, 如果要突出英雄人物, 该怎样读? (甲生先读, 以下是指名个别读, 评价后再齐读。)

师:如果要突出事件, 该怎样读? (乙生再读)

师:如果要突出人物的精神, 又该怎样读? (丙生又读)

师:如果要突出你怀念的心情, 还可以怎样读? (丁生缓慢、深沉地读)

师:此时此刻, 我们高声地歌颂英雄, 又该怎样读? (生齐读, 声音高亢、激昂。)

师:这便是“品读”。 (师板书“品读”, 并解析其义。)

【“品读”是阅读教学中“读”的重要方式之一。靳老师让学生依据语境和语意的重点读出其逻辑重音, 这样的训练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朗读技能和水平, 同时又能把学生对文本和人物的情感体验有机地结合起来。】

师:读书要一字一句地读, 要读出自己的真实感受。 (板书“感受”, 并解析为“感之于外, 受之于心”。) 再读课文, 哪一段深深地打动了你, 拨动了你的心弦, 一会儿你就站起来读那一段。 (自由读约5分钟后, 两三位学生均选读“巨大的响声震得地动山摇……胜利的红旗在隆化中学上空迎风飘扬”的语段,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评价。)

生:他们把激情读出来了。

师:请你也“激情”地读最后一句。

生: (满怀激情地) “胜利的红旗在隆化中学上空迎风飘扬!”

师:他哪4个字读得最好?

生: (齐) “迎风飘扬”。

师:大家要向他学习, 充满激情地读。

生: (全体, 动情地) “胜利的红旗在隆化中学上空迎风飘扬!”

师:这句话让我们所有的人仿佛都看见红旗在风中猎猎地飘扬。 (师表情丰富、扬手如旗地示范朗读。在教师的激情感召下, 全体学生也豪情满怀地高声诵读:“胜利的红旗在隆化中学上空迎风飘扬!”这样的情绪同时也感染了听课的教师, 全场顿时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品读”如何读出真情实感, 如何由个别的感情朗读扩展到群体的感情朗读, 这是当前“以读代讲”教学研究的重点。靳老师在这里运用积极的民主性评价, 以及扬手如旗、动感十足的体态语示范朗读, 使学生真正地“品”出了个中之“味”。】

师:读得真好!隆化中学是敌军司令部所在地, 请看这个“隆”字的笔画怎么记。 (教师提示“隆”字的笔画和最难记之处。)

师:全文好几个自然段, 你们为什么要选这一自然段来读呢?

生:这一自然段写的是董存瑞舍身炸暗堡后我军取得胜利的结果。读这一段使我感慨万分。

师:说得好!你的发言也使我“感慨万分”。

【以其人之语来评价其人之言, 这样的评价既有个性特点又颇具幽默感。靳老师根据学生所读的语句顺势引出了“昂首挺胸”一词, 并运用语素分析法, 引导学生逐个理解“昂”“首”“挺”“胸”的意思, 并提示易写错的笔画, 然后再组合起来让学生理解整个词义。同时强调, 理解词语首先要分解语素理解本义, 然后再结合语境理解它在文中的含义。先分解语素, 再组合理解, 先解析本义, 再理解文中之义, 这样的语素分析解词法无疑是很好的。但遗憾的是, 至今仍有相当多的语文教师仅满足于学生对词语粗略的感知, 未能先分解后综合。长此以往, 学生对语词 (特别是重点词) 的理解只能处于仅仅知其大意的朦胧阶段, 这样的教学是难以切实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

师:董存瑞昂首挺胸地站在什么地方? (鼓励学生学习要有自信心, 一再强调教师与学生是朋友关系, 并与该生互认“小朋友”和“大朋友”。)

生:站在桥底中央。

师:站在桥底就可以了, 为什么还要站在桥底的中央?

生:因为董存瑞怕炸不毁暗堡。

师:对, 站在中央爆炸力就能发挥到极致。除了站在桥底中央外, 还有其他有联系的词语吗?

生:托起炸药包的“托”字。

师:为什么用这个“托”字?如果把“托”换成“举”“拿”“挺”行吗?为什么? (引导学生进行热烈讨论, 通过对“托”“举”“拿”“挺”不同动作的比较、辨析和品味, 学生加深了对“托”字含义的理解。)

【运用换词比较的方法进行词语的品味, 使本课语言训练的特色愈加浓重。】

生:……所以, 只有托起炸药包, 使它紧贴在桥底的中央, 才能把炸药包的威力发挥到极致。

师:说得真好!刚才我说话时用上了“极致”这个词, 你马上就学着用上了, 这就叫———

生:学以致用。

【在这里, 靳老师摒弃了套话式的抽象评价, 采用的是极具个性特点的具体评价。试想, 学生听到了老师表扬自己能用上“极致”且是“学以致用”时, 他心里是多么高兴。这与“顶呱呱”的表扬方式相比, 其激励效应是不言而喻的。】

(在接下来的教学中, 靳老师还引导学生对“昂首挺胸”“猛地一拉”等词语进行了讨论, 使大家认识到董存瑞此时已经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了。最后, 他引导学生对“托起”“顶住”“猛地一拉”“导火索‘哧哧’地冒着白烟, 闪着火花。火光照亮了他那钢铸一般的脸”等关键词句着重领会并进行感情朗读, 强调读时语速要稍快, 语气要坚定有力。)

第二课时

师:所有同学都起立, 老师和你们一起背诵这一自然段。 (师生共同背诵“在这万分紧急的关头……为了新中国, 冲啊!”这一自然段)

师:之前没有背过, 为什么这一大段一下就能背下来了呢?

生1:因为董存瑞舍身为国的高贵品质深深地打动了我, 所以我就自然而然地背诵下来了。

生2:我很敬佩董存瑞那种舍生忘死的精神, 所以我很快就背了下来。再就是我看了老师的板书, 它帮助了我记忆。

生3:老师的教学水平高, 所以我很快就能背下来了。 (众笑)

师:主要还是你们的学习态度非常认真。除了有老师的板书提示之外, 从上课到现在, 大家已经读了很多遍了, 所以很快就能背了下来。谢谢你们!

生4:我背得快的原因, 是我被董存瑞的那种英雄气概所折服。另外一个原因, 就是老师刚才认了我是他的朋友, 如果背不出来, 就对不起朋友。 (众笑)

师:哦, 你很讲义气, 为了朋友而努力地背诵, 这就叫“亲其师则信其道”。不过, 我们学习可不能仅仅是为了老师这个“朋友”, 而是为了我们长大后更好地学习和工作。

【“感悟———积累———运用”是语文教学的三部曲。积累与感悟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呢?从学生上述的回答, 我们至少可以得到这样的启示:感悟是积累的基础, 积累的主要形式是背诵。如何才能背诵得快呢?学生“亲其师”才背得快, 学生对文本感兴趣才背得快, 理解了主要语词的内涵才背得快, 把关键词勾连成记忆的线索才背得快。】

师:这一段大家能背下来了, 还要能有感情地朗读。下面听老师再读一次。 (师感情范读, 生动情齐读, 听课的教师也受到了感染, 全场报以热烈的掌声。)

师:一定要炸毁这个暗堡吗? (由这一话题引发学生对敌人暗堡里喷出的6条“火舌”封锁了我军前进道路的严峻形势进行分析和讨论, 并着重抓住“封锁”一词体会战场上战斗的激烈和形势的严峻。靳老师还在板书“封锁”一词时强调学生识记其笔画, 特别提示“封”字左边下面的“”下横要写为斜提, “锁”字的右边不能写成“页”, 然后让学生连读该词三遍。)

【理解内容与品味关键词语始终相伴而行, 凸显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有机统一。】

师:同学们说得对。敌人的暗堡封锁了我军前进的道路, 所以必须炸掉它。面对这一艰巨的任务, 董存瑞在连长面前是怎么表示的呢?

生:“连长, 我去炸掉它。”

师:你为什么这样读?

生:因为敌军的暗堡已经封锁了我军前进的道路, 形势很紧迫。“我”的语气十分急促, 这样才能让连长立刻同意“我”去炸毁敌人暗堡的请求。 (先后有多位学生以不同的语气读, 靳老师均要求说出这样读的理由, 强调要把仇恨、迫切、坚决、果断的语气读出来。教师范读, 学生感情朗读。)

师:按照这样的读法, 想想郅顺义说的“连长, 我掩护”, 又该怎么读呢? (先后有几位学生感情朗读。在靳老师的鼓励下, 学生越读越好。)

师:下面男同学读董存瑞的话, 女同学读郅顺义的话, 看谁读得好。 (先男女生分读, 而后换读, 最后又齐读。)

师:读得多好啊, 真是掷地有声!

【分合和转换的朗读方式极具竞争性。这样的朗读方式能极大地激发学生读的兴趣。】

(接下来, 靳老师又让学生默读董存瑞在战友的掩护下冲到敌人暗堡下的段落, 然后让学生说出哪一处使自己最感动。多位学生说出了自己的感受, 靳老师根据学生说的内容, 形成了如下的诗句板书:“封锁前进路, ‘我’去炸掉它!战友作掩护, 猛冲到桥下!舍身炸暗堡, 红旗映隆化!”学生高声诵读诗句式板书。最后, 播放董存瑞舍身炸暗堡的电影片段, 故事情节曲折, 解说动人。播放结束后, 靳老师谈到他到了河北隆化, 看到那里原来的中学现已改名为存瑞中学, 还建了一所小学, 叫存瑞小学。在小学的操场上, 高高地竖起了一座纪念碑。靳老师要求学生们把自己内心深处最想说的一句话写下来, 作为董存瑞烈士纪念碑的碑文。写完了还要求学生练习感情朗读, 要让每个人听了以后都能深受感动。)

【播放董存瑞舍身炸暗堡的电影片段, 扩展了课程资源, 把情感推向了高潮。让学生们为纪念碑撰写碑文, 以及课尾安排的写“读后感”的训练, 把阅读与写作有机地结合了起来。】

师:同学们说得多好啊!董存瑞叔叔的高尚品质, 会永远地激励我们更好地为祖国学习和工作。这节课我们没有分段, 也没有概括段意, 更没有归纳中心思想。但是, 同学们已经理解了课文内容, 每个人都把自己的心声表达出来了, 实际上也已经感悟了本文的中心思想, 真切地受到了教育。

请大家看黑板, 我给题目加上书名号, 把“品读”的“品”字擦掉, 就变成了“读《董存瑞舍身炸暗堡》”。 (靳老师由此引出了写一篇读后感的作文要求, 写其他的英雄人物或者革命领袖也可以。)

评析:

靳家彦老师的这节阅读教学课最主要的特色是:

1.建立了一种朋友式的新型师生关系。教师从接触学生起, 就始终强调师生之间是一种友好的朋友关系。正是这样的一种角色定位, 使教师的言谈举止无不充满着对学生的关爱。教师要求学生背诵时, 学生就会想到一定要认真地背, 如果背不出就“对不起朋友”。“亲其师则信其道”在这里得到了最好的诠释。

2.运用了极富个性的激励性评价。当学生说读了董存瑞舍身炸暗堡的事迹使自己“感慨万分”时, 教师则顺势评价该生的发言也使自己“感慨万分”;在学生读书有进步时不是说“顶呱呱”, 而是说“我可爱听你读了”。个性化的评价充分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它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关爱。

篇4:从董存瑞的呼喊说开去

多少年来,我们只知道董存瑞喊出的是“为了新中国,前进!”多么豪迈,多么“高大上”!但据近日中新网采访董存瑞牺牲地河北党史研究部门的考证,烈士当时喊的却是另一句话:“卧倒!卧倒!快趴下!”

其实董存瑞牺牲三个月后的《人民日报》,曾首刊《手托炸药箱毁敌碉堡,董存瑞同志英勇牺牲》,详细还原了烈士牺牲的全过程,并没有那句“为了新中国”的豪言。而1950年9月29日的该报,刊发对董存瑞战友郅顺义的专访,郅顺义说他看到董存瑞拉开导火索后就向董跑去,但董存瑞朝他们大喊“卧倒!卧倒!快趴下!”接着一声巨响,敌桥形碉堡被炸得粉碎——不光郅顺义,到董存瑞烈士纪念馆来的当年战友都回忆,当时喊的是让他们趴下……

董存瑞烈士纪念馆馆长孙小梅认为:“他当时只是十七八岁的孩子,一下也想不到那句话,这句豪言属于艺术加工,给英雄形象一个升华。”但以我所见,董存瑞当时如果高呼的真是这句“卧倒”,那更为真实可信。一个十七八岁的解放军战士,临难最后一刻,想到的不是自己的生命,而是战友的安危,这是什么胸怀?这是何等高尚的形象?甚至可以更深刻地震撼人心!

为什么要不惜笔墨地“辩证”董存瑞的最后一呼呢?当然是因为过去的某种历史条件下,我们曾对英雄进行“必要”的“升华”,甚至走向过不近人情的“拔高”。不但是样板戏中,便是在日常宣传中,“三突出”曾成“规则”,“高大全”曾为“标准”,英雄人物往往不食人间烟火,甚至变为百毒不侵、刀枪不入的“超人”,做的事不近常理,说的话句句豪言壮语。“高入云端”的结果,虽然在当时语境下的确起过某种“教育”作用,但一到多元态势下,便因不够真实,引起公众疑窦,这种教训,是应当汲取的。

问题在于所谓的“左”与“右”,都是互相惩罚的。如果说,过去某些过度拔高的宣传,是走了一个极端的话,那么近年以来,关于英雄人物的“解构”,则又走向另一个极端,这甚至可能演化成当下的主要倾向。我们是要“还原”英雄,“恢复”真实,但如果在“颠覆”的口号下,陷入亵渎的泥沼,那就岂止是“走过了一步”?比如说,把狼牙山五壮士说成是“流寇”,又把铁道游击队说成是“恐怖分子”;再比如说,将侦查英雄杨子荣胡诌成与土匪“共用一个情人”的“更土匪”,把刘胡兰的引颈牺牲,说成是被“颤抖的乡亲们铡死的”等等,这是“还原”与“恢复”吗?

对于反派人物,也在“走另一个极端”。比如过去,将大邑收租院中的大麻库房添加个水牢,固然有失“真实”,但是近些年来,刘文彩却成了办学赈济的“善人”,连他的剥削尤其是这个“中将清乡司令”手中包括共产党人萧汝霖在内的九条人命,也“不许讲了”,谁讲,就“人肉”谁!又比如汪精卫,过去不讲他年轻时也曾行刺清摄政王的“英勇”,固然有片面性,但是现在呢?因为要“重新审视”,于是便把他的投敌叛国,同当年的行刺归为“一样的心路”,这便是“甘为釜山柴薪,造就革命胜利焰火”,就是“我不入地狱,谁下地狱”的“自我牺牲”式“担当”。从马步芳到张灵甫、从陈公博到胡兰成、从张国焘到周作人,这种奇怪的“还原”,不是林林总总吗?

从不近人情的无限“拔高”,因为有欠真实,故不可信,所以应当“还原”。但是不要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变成更不真实更不可信的“颠覆”——一个总是在两个极端上跳来跳去的民族,终究难以真正受人尊重。

【原载2016年1月7日《解放日报·评论》】

插图 / 董存瑞 / 佚 名

篇5:董存瑞

章叔叔非常乐于助人,只要他能帮的事,他就一定会帮忙。

有一次,我在家里看电视,天气热极了,就连吹着电风扇都觉得热。妈妈还在厨房做事,妈妈则在用电脑打什么文件,四周也静静的,时不时会有一二辆车开过,或许是因为天气太热了吧?就在这时,突然停电了,到处都黑漆漆的,对边人家的灯光和天上的月光射进来,让人感觉很奇怪,这突如其来的停电不一会儿就使我满头大汗了,真热啊!爸爸打开家门,对面章叔叔家的感应灯亮了起来,我更加奇怪了,说:“爸爸,为什么章叔叔家有电,而我们家没有电啊?”爸爸说:“我也不知道,可能是保险丝有烧坏了吧!”我想:如果是那样就糟了,我们家可没有保险丝呀!附近的商店也关门了。妈妈说:“看样子,又要麻烦对面的小章了。”爸爸迟疑了一会儿,走到对面,敲了敲章叔叔家的门,向章叔叔说明了情况,章叔叔听后,二话不说,从屋子里拿出工具箱,然后让我和妈妈去他家休息一下,再娴熟地揭开电表盖,一看,果然是保险丝烧坏了,是因为用电度过高,保险丝承受不住,所以烧坏了。要想来电,得换一根新的保险丝,这可怎么办?章叔叔似乎看透了我的心思,他皱了皱眉,走进他家,过了一会儿,他出来了,手里还拿着什么东西,我定睛一看,是一圈保险丝,章叔叔对我们说:“我家里还有这些保险丝,你们先用它吧!”没等我们说话,章叔叔就剪断两根保险丝,合在一起,扭成麻花一样的形状,可以增粗一些,承受更多电力。一切都完工了,爸爸高兴地说:“这次真的谢谢你啊!”章叔叔笑着说:“没什么,都是老邻居,举手之劳而已,以后有事再来找我!”

篇6:董存瑞的事迹

董存瑞的事迹

董存瑞(1933-1948)1945 年,年轻的民兵董存瑞参加了八路军,他在激烈的战斗中逐渐锻炼成为一个机智勇敢的战士,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48 年,在解放隆化的战斗中,我军被敌暗堡所阻。董存瑞抱着炸药包冲到桥下,但找不到炸药支架,为保证整个战斗胜利,他毅然手托炸药包,炸毁了敌人的暗堡,英勇地献出了自己的生命。邱少云,1952 年10 月,所在部队担负攻击金化以西“联合国军”前哨阵地391 高地。为缩短进攻距离,便于突然发起攻击,11 日夜,部队组织500 余人在敌阵地前沿的草丛中潜伏。12 日12 时左右,美军盲目发射燃烧弹,其中一发落在他潜伏点附近,草丛立即燃烧起来,火势迅速蔓延到他身上。邱少 云身后就是一条水沟,只要他后退几步,就势一翻,就可在泥水里将火苗扑灭。但为了不暴露目标,确保全体潜伏人员的安全和攻击任务的完成,他放弃自救,咬紧牙关,任凭烈火烧焦头发和皮肉,坚持30 多分钟,直至壮烈牺牲。实践了他在入党申请书中所写:“为了世界革命,为了战斗的胜利,我愿意献出自己的一切!”的钢铁誓言。战后,所在部队党委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并追授“模范青年团员”称号。中国人民志愿军总部给他追记特等功,追授他“一级英雄”称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追授他“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和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杨根思,1950 年10 月,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11 月,在抗美援朝战争第二次战役分割围歼咸镜南道美军战斗中,时任志愿军某部连长的杨根思,奉命带1 个排扼守下碣隅里外围1071.1 高地东南小高岭,负责切断美军南逃退路。29 日,号称“王牌”军的美军陆战第1 师开始向小高岭进攻,猛烈的炮火将大部工事摧毁,他带领全排迅速抢修工事,做好战斗准备,待美军靠近到只有30 米时,带领全排突然射击,迅猛打退了美军的第一次进攻。接着,美军组织2 个连的兵力,在8 辆坦克的掩护下再次发起进攻,他指挥战士奋勇冲入敌群,用刺刀、枪托、铁锨展开拼杀。激战中,又一批美军涌上山顶,他亲率第7 班和第9 班正面抗击,指挥第8 班从山腰插向敌后,再次将美军击退。美军遂以空中和地面炮火对小高岭实施狂轰滥炸,随后发起集团冲锋。他率领全排顽强抗击,以“人在阵地在”的英雄气概,接连击退美军8 次进攻。当投完手榴弹,射出最后一颗子弹,阵地上只剩他和两名伤员时,又有40 多名美军爬近山顶。危急关头,他抱起仅有的一包炸药,拉燃导火索,纵身冲向敌群,与爬上阵地的美军同归于尽,英勇捐躯。

篇7:读董存瑞有感

自从看了电影《董存瑞》后,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董存瑞不怕敌人、不怕困难、不怕牺牲的不屈的精神让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董存瑞那种精神让我震撼。他当时只有19岁,却能为新中国的诞生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当我读到“导火索„哧哧‟地冒着白烟,闪着火花。火光照亮了他那钢铸般的脸。一秒钟,两秒钟……他像巨人一样挺立着,两眼放射出坚毅的光芒。”这句话让我感觉到董存瑞好像是烈火里的战士。还有他喊得那句:“同志们,为了新中国,冲啊!”我从这句话深深的体会到了他那热爱祖国,舍生忘死,把生死置之度外的精神。

当电影演到董存瑞手拿炸药包,高声的喊道:“为了新中国,前进!”时,我的眼睛湿润了,这是一个多么伟大的壮举呀!从此,董存瑞那英雄光辉的形象深深的印在我的心中。中国历史上有多少这样的壮士呀!他们不惜自己宝贵的生命来换取今天的美好生活,但是,今天的人们有时怎样做的呢?

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是战士们用鲜血换来的,如果没有那么多的革命烈士抛头颅,洒热血,我们能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学习吗?能吃得饱、穿得暖吗?我们放学回来,爸爸妈妈已经把晚餐都做好了。而战士们整天风餐露宿,有时还吃不饱。

现在大部分的人都是独生子女,这些孩子在父母的娇生惯养下养成了许多的不良习惯。比如:乱花钱、缺少生活的独立性、懒惰等等。

我想,如果那些先烈们还活在世上的活,他们一定会为我们叹息。所以,我们要努力的学习,以良好的社会风气打造我们的新社会。“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是呀!董存瑞虽然牺牲了,但他的血却换来了许许多多人民的生命,死得其所。他那视死如归、英勇奋战的革命精神与无私无畏的品质和性格将永远激励着我们不断奋发进取、勇往直上。

没有先烈们的抛头颅、洒热血,就没有当今的小康生活。忆起英雄,想起往昔,烈士们给我们留下了极其珍贵的精神财富,我们怎能不感慨满怀啊!昔日无数的烈士用爱凝聚成一首首颂歌,铸就了新时代新生活。生活在二十一世纪的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好好珍惜这幸福日子呢?

篇8:“董存瑞”和妻子的悲欢人生

1955年,22岁的张良在电影《董存瑞》一片中饰演主角。后来,这部影片让张良名扬全国。1956年夏天,《董存瑞》还没上映,他作为沈阳军区“抗敌话剧团”的演员,前往北京参加全国话剧汇演。就在这次汇演中,一个美丽的苏杭姑娘让张良情窦初开。可是直到汇演结束,张良也没能和这位姑娘说上一句话。

两个月后张良被借调到八一电影制片厂,张良又一次见到了那位姑娘。她嫣然一笑,红着脸低下了头。张良很快知道了这位姑娘的“底细”:王静珠,21岁,1952年苏州美专毕业,在八一电影制片厂军教室搞军事动画。

然而张良还没来得及和王静珠说上一句话,就突然病倒了,3个月病愈出院后,《董存瑞》已经在全国上映,张良每天都能收到一大堆热情观众的来信,其中还有许多女子表达爱慕之情的信件。一天,张良收到了一封北京来信,打开一看,竟然连抬头称呼都没有,劈头盖脸一顿批评:“你扮演的董存瑞获得了成功,受到大家的称赞和尊敬也是正常的,但你不该骄傲,你在八一厂拍片期间,我一直在观察你,表面上你还算谦虚,但在内心深处,你已滋长了一种骄傲情绪……”信还没读完,张良就迫不及待地查看结尾落款,署名是“王静珠”。张良怦然心动,回过头再看信的内容,感觉就完全不一样了。

当天晚上,张良就提笔给王静珠回信:“读了你的来信,让我久久不能平静,爱我的人太多了,敢这样直率批评我的人太少了。但只有敢说真话的人才可能成为我的挚友……”两个暗恋对方的年轻人从此开始了这种特殊的通信往来。1957年秋,张良向王静珠正式“摊牌”了:无论荣辱,我们一辈子相爱,永不变心,永不分离!

爱情之花刚刚开放,暴风雨就来到了。因为张良替几个“右派”说了几句公道活,下到吉林通化当兵。王静珠为了能见到张良,竟向单位三次递交去北大荒工作的申请报告,还剪掉两根又粗又长的大辫子以示决心。1959年春,总政治部把张良借调到八一厂拍摄庆祝新中国成立10周年的献礼片《战上海》,张良又来到了北京。此时王静珠获得了农垦部部长王震将军的帮助,也获准调回北京工作。1961年,这对有情^终于喜结连理。

“你好久没有抱我了,你抱抱我吧!”

安定的日子没过上10年,张良一家又被抛进了黑暗的深渊。1969年,一些人旧事重提,将张良打成“漏网右派”,开除出党,行政降三级,复员回东北老家农村劳动改造。与此同时,王静珠也蒙受到了不白之冤,被安排复员回苏州。王静珠再也忍不住了,她急步赶到八一厂办公室申明:我和张良是夫妻,我们这样的做法不等于叫我们“活离婚”吗?我死活也要和张良到东北农村去!

1969年秋天,张良一家4口在本溪县下属小市的木材厂安了家。张良在厂里当木材搬运工,王静珠没有安排工作,在家里当家庭主妇。在东北的日子相当艰苦。因为不适应气候,加之营养太差、心情郁闷,王静珠的身体每况愈下。为了让妻子开心,能多吃点东西,张良尽管很累,但每天变着法子编故事和笑话,利用一切机会讲给妻子听,让她笑一笑,驱散胸中的闷气。王静珠也想让张良高兴,每天看到他一身泥一身雪地疲惫而归,就心疼得不得了。她不会讲笑话,就变着法子给丈夫做可口的饭菜。为了提高自己的厨艺,她特意找来一本家庭日用大全,按书上介绍的菜谱一样一样学着做。但失败次数多了,当地人几乎都知道:张良的老婆做菜还看书,他们家的锅多,一天烧坏一个……

1971年初,张良因救护工友右手被砸伤,所有的家务事全落在妻子肩上。王静珠终于坚持不住了,胃疼加剧,吃不下饭,人越来越瘦,一天下午,她突然昏倒在地,医生告诉张良,他妻子的胃病已经转化成胃癌。听到这个噩耗,张良的头“嗡”地一声,他极力克制自己的情绪,装着没事一样安慰妻子。王静珠盯着张良的眼睛说:“你这个人从来没有说过谎,你也不会编瞎话。什么也不要说了,我们回家,我就是死也要死在家里。”张良只好依了妻子,用一部手推车把她接回家。回到家里,孩子立即围在妈妈身边,张良忙着准备杀鸡,做给妻子吃。王静珠幽幽地对张良说:“你让孩子出去玩一会吧。”孩子们都走了,王静珠眼含热泪对张良说:“你好久没有抱我了,你抱抱我吧!”张良再也忍不住了,扑上去紧紧地抱住妻子痛哭起来……

张良夫妇的处境感动了单位领导和当地组织,他们决定安排王静珠回苏州老家治病。在苏州,王静珠的病确诊为萎缩性胃炎,张良终于松了一口气。经过一段时间的休养和治疗,王静珠的胃病有所好转,她执意回东北和丈夫孩子团聚。

1972年11月,八一厂党委郑重通知张良恢复党籍军籍,彻底平反。珠江电影制片厂专门来人,请张良到他们厂工作。

“你做了一辈子饭了,今后让我做吧”

到珠影后,生活总算安定了,但张良很快发现他的演艺事业的路却越走越窄。他把自己的苦恼对妻子说了。王静珠帮他分析了一番后,提出分两步走的方案:第一步拓宽戏路;第二步潜心学习导演业务。王静珠也决定改行,由动画部调入文学部,帮助丈夫写剧本。

1979年,王静珠带着张良回到家乡苏州,一边体验生活,一边创作剧本,几个月过后,他们终于合作写出了反映苏绣和苏州评弹文化的电影剧本《梅花巾》。1981年初,由张良任导演的《梅花巾》参加了第一届马尼拉国际电影节,获得“金鹰荣誉奖”。1982年,他与王静珠又合作写出了剧本《少年犯》,该片获得第九届百花奖最佳电影奖。此后,他的《雅马哈鱼档》、《破烂王》等一系列作品先后获得国内外多项大奖。

1988年9月,王静珠毅然辞职办起了王氏影视业剧本有限公司。王氏剧本公司成立后,王静珠把90%的精力全放在了公司的业务上,晚上要忙到天黑以后才回家。王静珠一回到家里就系上围裙下厨房。张良就开玩笑地说:“你做了一辈子饭了,今后就让我来做吧。”王静珠每次听到类似的话就不好意思地说:“是不是又怪我回家晚了?”张良赶紧解释说:“不是,是真心支持。”

1996年张良与王静珠一家被全国妇联授予了“全国美好家庭”荣誉称号。张良坦率地说,在他所得的奖项当中,这奖项他看得最重。如今,年过七旬的张良和王静珠离休在家,2005年张良写成了回忆录《情爱不变》,张良无限深情地写道:“我坚信一条,就是在家人这条船上,一定要同心协力,所以我庆幸有这个老伴,在顺境时她是我的伴侣,逆境时她是我的舵手。我和孩子就像水手一样驾驭着船往前走。”

篇9:电影《董存瑞》梗概

电影《董存瑞》梗概

1945年,董存瑞和郅顺义想参加八路军,但是不到参军年龄,在与区党委书记王平和赵连长死缠烂打也无济于事后,都懊丧不已。不久,在一次抗日战中,王平被子弹射中,临终前,他把最后一次党费托董存瑞转交给组织上。借这次机会,董存瑞和郅顺义再次提出参军,经历了一番折腾后,终于如愿以偿。初到军队,参战时,董存瑞因为不知道爱惜子弹,受到批评和教育。此后,他又参加了许多仗,抗日胜利后不久,董存瑞已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48年,在解放隆化的战役中,董存瑞被任命为爆破队长,他们接连炸毁敌人的许多碉堡群。这时,他们发现迎面的桥身是经过伪装的碉堡,从里面扫射出来的子弹阻挡了解放军的前进道路。为了减少战友伤亡,在找不到炸药支撑点的情况下,董存瑞在碉堡下毅然高举炸药包以身殉国。我真敬佩董存瑞这种坚强不屈的精神啊!

篇10:读董存瑞有感

故事的大概是这样的:在解放隆化中学的战斗中,解放军战士个个勇猛向前,把敌人杀得节节败退,正当战士乘胜追击时,前方突然出现了敌人的暗堡,机关枪向战士们扫射,冲在最前面的战士牺牲了不少,战士几次冲锋都没有成功,董存瑞主动要求去炸毁暗堡,可是他发现炸药无法摆放,于是就用自己的双手托起了炸药包,为解放事业献出了自己的宝贵的生命。

啊!董存瑞战士为了新中国,为了革命的胜利,献出了年轻的生命,谱写了胜利的凯歌,由此我对董存瑞无比的敬佩,也是我想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无数革命先烈浴血奋斗,流血牺牲,用宝贵的生命换来的,我们应该永远铭记,我们要继承先烈遗志,学好本领,将来建设祖国,把我们的祖国建设的更加繁荣富强。

评语:现在的孩子喜欢动漫人物,喜欢明星,但是崇拜革命英雄的人确实不多,小作者用自己的笔写出了自己的感受,十分难得。

篇11:读董存瑞有感

他,和我们一样,都有美好理想,却生死边缘来回。

朱德元帅给他的题词是:舍身为国,永垂不朽。

在历史的瀚海中,我们可以记住一个名字,他叫――董存瑞。

1948年5月25日,隆化城。

在解放隆化城的战役中,董存瑞所在的部队负责进攻军队驻守的隆化中学。董存瑞任爆破组组长,去炸毁炮楼和碉堡。但是爆破均没有成功。在十万火急的情况下,董存瑞挺身而出,对连长说:“我去吧!我是共产党员!”随即拿起炸药包,冲向碉堡。

在路上,他的腿却受了伤,但是他依然坚持到了桥下。由于桥型暗堡距地面过高,两头桥台又无法放置炸药包。危急关头,他毅然用左手托起炸药包,以自己的身体充当火药支撑架。随着一声天崩地裂的巨响,敌军的暗堡被炸毁。此时的他,却年仅19岁。花一样的年纪,在烈火里燃烧……

六十多年过去了,我们应该怎们样来看待董存瑞呢?我认为,董存瑞是人民的.英雄!他的手撑起的不仅是炸药包,我认为他撑起的是的中华人民通向和平的桥梁。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董存瑞的死又唤醒了千千万万个董存瑞,使得中华人民一步一步走向和平。就是因为有他们,所以才有了今天,才有了和平的中国。

篇12:读董存瑞有感

1948年5月25日,在解放隆化县的战斗中,董存瑞所在的军队被国民党的碉堡挡住了去路,敌人把碉堡建的很高,他们在碉堡上疯狂地扫射,连长派出了三名战士都无法炸毁碉堡。董存瑞既着急又气愤,赶紧向连长请战,连长同意后,董存瑞挟起炸药包,弯着腰跳出了战壕,在战士郅顺义的掩护下,董存瑞左手托起了炸药包,右手拉开了导火索,大喊一声:“为了新中国,冲啊!”只听见“轰隆”一声,碉堡塌了,董存瑞壮烈牺牲了,他为战士们开辟了一个新道路,为解放中国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由此,我想到了我自己。今年的运动会上要比赛跳绳,作为其中的一名参赛者,妈妈让我努力练习跳绳,每天都要跳。前几天我十分积极,但是过了一个星期,我跳得非常累,于是就吵着跟妈妈说:“我不练了,我不练了,反正肯定拿不到第一名,太累了!”妈妈一听,语重心长地对我说:“这样可不行,既然老师信任你,让你去参加这次的跳绳比赛,那你就得努力练习,在赛场上全力以赴,为班级争光啊!”你看看英雄董存瑞,他为了祖国还牺牲了;再看看你自己,就这样吃点儿苦都不行,不说‘为国捐躯’吧,你至少要努力拼搏啊!你不去努力尝试,怎么能肯定你做不到呢?”我听了妈妈的话,回想起了董存瑞的英雄事迹,于是我就坚持不懈地练习,累了就稍微歇一会儿,继续跳。

到了比赛的那一天,我又紧张又兴奋地来到了比赛场地,比赛时我全力以赴,最终以188个的好成绩获得了全年级第四名。

篇13:董存瑞读书笔记

今天,我读了董存瑞炸碉堡的故事,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1948年5月25日,董存瑞叔叔带领战友进攻隆化城,敌人隐藏在围墙外干河道上,桥形暗堡的机枪突然开火,部队遭受严重伤亡,董存瑞两次安放的炸药因为没有木托滑了下来,于是,他用身体做支架,左手托起炸药包,右手拉燃了导火索,随着一声巨响,敌人的暗堡被炸毁了!董存瑞叔叔光荣地牺牲了!

我真佩服董存瑞叔叔,他在最危急的时刻,想到的不是自己怎样逃命,而是他的战友如何度过难关,保住生命。董存瑞叔叔当年才19岁,他用自己年轻宝贵的生命,为国家开辟了胜利前进的道路。在革命历史时代,还有许许多多像董存瑞这样的英雄人物,如邱少云、刘胡兰、黄继光,他们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我们今天能坐在美好安静的课堂上,多亏了这些革命烈士,是他们用生命、用鲜血换来的,所以我们每个人都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做对国家、对人民有益的事。作为一名小学生,我要努力学习,奋发向上,长大了为国争光。

篇14:董存瑞读书笔记

在一次战斗中,解放军摧毁了敌人的无数碉堡,敌人藏在了一座桥里了,向解放军疯狂的射击,牺牲了许多人,解放军要胜利就必须炸毁这座桥,董存瑞奋不顾身的冲上去炸桥,可是没有支架,炸药包没地方放,就在冲锋号吹响的时候,他用自己的身体当支架,举起了炸药包,高喊:为了新中国的胜利,冲啊!桥炸毁了,董存瑞牺牲了,战斗取得了胜利。多么勇敢的战士呀。

如果没有解放军就没有我们的今天,今天的幸福生活是解放军叔叔们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我们一定要珍惜,一定要好好学习,做一个对社会和国家有用的人。

篇15:董存瑞观后感

有这么一句歌谣叫做:董存瑞个不高关键能举炸药包。仔细想想这句话真不假。人不在个头的高矮,重要的是脑子要聪明,要爱国,要心地善良。

故事讲述的是1945年春,董存瑞在因种.种原因的困扰下,终于参加了当地抗日自卫队,同年参加了八路军。在队伍中,董存瑞和他的伙伴都不满20岁,但却有着惊人的胆识和勇敢的魄力,在战斗中他屡次立功,让连长和队友刮目相看。

故事的高潮发生在1948年5月25日,进攻隆化县城的战斗打响。董存瑞所在的6连负责拔除敌人核心阵地——隆化中学。临出发前,身为爆破组组长的董存瑞,代表大家表决心:“我就是死后化成泥土,也要填到隆化中学的外壕里去,让大家踩着我们把隆化拿下来!”他带领战友接连炸毁了敌人3个炮楼5个地堡。在打开隆化中学东北角的外围工事之后,敌人隐藏在围墙外干河道上桥形暗堡的机枪突然开火,部队遭受严重伤亡,突击受阻,而派去爆破的战友又一个个在中途倒下。

面对敌人碉堡的凶猛火力,董存瑞再次请战,在战友的掩护下冲到桥底。此时,他的左腿被敌人的机枪打断,暗堡的底部离干涸的河床还有段高度,河道两侧护堤陡滑,他两次安放的炸药因没有木托都滑了下来。此时,冲锋号已经吹响,拖延一分钟就会有更多的战友牺牲。董存瑞毅然用身体做支架,左手托起炸药包,右手拉燃了导火索。随着天崩地裂的一声巨响,敌人的桥形暗堡被炸毁,红旗插进了隆化中学。董存瑞用自己年轻的生命为部队的胜利开辟了道路,牺牲时年仅19岁。

看完电影时,我的心中感慨万千。一个年仅19岁的青年,不惜献出自己的生命,为战斗奉献出宝贵的生命。想想董存瑞,在进革命队伍、入党等过程中遭受了重重困难,但他还是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使自己完成了自己的目标。当他在炸暗堡时,那种为革命事业奉献、为祖国和人民付出的勇气深深的打动了我。

现在想想,董存瑞比我大6岁,却比我强上百倍,甚至千倍,他的胆量、勇气、思想都是我所不敌的。他只是一个上了几天学的青年,但有着为祖国、为人民奉献的精神,比我们要优秀许多。

想想现在的我们,衣食无忧,在老师、家长的关爱下成长,我们没有经历过董存瑞那样的困难,也没有为中国奉献出什么。但我们也应该为中国、为人民作出奉献,现在我们既不用去炸碉堡,也不用我们奉献出自己年轻的生命。我们现在唯一能做的,只有好好学习,才能对得起董存瑞为中国的发展奉献出的生命;才能对得起那些为革命事业、为我们现在的社会主义的美好生活付出生命的战士们。看完这部电影我深受感触。我想我想再能做的就是好好学习,我们还小,国家并没有教导我们向董存瑞学习炸药包,然而作为小学生的我们能做的就是:珍惜我们所拥有的一切,好好学习,好好爱我们的祖国。希望我们的祖国能够更加繁荣富强。

上一篇:职称日语能力测试1级惯用语法句型99个下一篇:成都高一冬天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