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眼中的燕子作文

2024-08-24

我们眼中的燕子作文(通用14篇)

篇1:我们眼中的燕子作文

我最喜欢燕子。它小巧玲珑,全身是黑色的:它的身体像麻雀一样大,它的身体很轻。狭长的翅膀,飞行时像镰刀。剪刀状的尾巴,闪亮的小眼睛和短而尖的嘴巴,真的`很可爱。

小燕子喜欢停在高高的铁丝网上。一双黑色的小爪子紧紧地抓着电线。它看起来像一个绅士:它有一个高高的小脑袋,一个白色的胸部,一条笔直的黑色裙子,一双黑色的眼睛下面有一个黄色的小胡须。

“燕子,穿着华丽的衣服,每年春天都来这里……”春天的三月,万物复苏,柳树长出嫩芽,桃花绽开笑脸,可爱的小燕子从南方飞回来。他们的到来给春天增添了许多生机。燕子生出美丽的春天。你看,它带着小剪刀飞过结冰的河流。河水欢快地歌唱。它飞过柳树,柳树长出了嫩绿的嫩芽。它飞过农夫叔叔的桃园,桃树开花了。

看,燕子飞过天空空;听着,随着“唔”的一声,他们已经从这里的麦田飞到了那边的柳树上。看,它们黑色的背部羽毛和白色的腹部结合在一起多漂亮啊。几对燕子厌倦了飞翔,在电线上休息。他们还不时地唱着歌:“春天来了,春天来了,多么美丽的春天……”

篇2:我们眼中的燕子作文

它总是殊异于别的鸟,不囿于笼,不依人类,不依人食。春冬迁徙,顺应时节。

南方初冬的原野,麦子敛收于镰刀之下,剩下颇尖的麦茎与枯草为伴。这时,总是有几只海鸥来光顾,傲娇地伸高了脖颈,带着几分雅韵,甚有造作之意地轻提着脚步。凛冬来临,这海鸥许是倦怠了冬的料峭,总是匆匆掠过,迅疾如风。守田的稻草人是更迭的,冬时便成了燕。燕不类于鸥,是个十足的逍遥散人,总是驻足于那根细长的电线杆上。燕通身是黑的,并不浑厚纯粹,总是灰扑扑而肃静地立着,不随意变换姿态,甚有安然之意。燕子总是很真诚。当它踏上南方的疆土时,必要热忱而忠贞地回馈。

夕阳将融化的金黄色状粉末洒向整个世界,天地混沌一片。暮色中,仿似遥远的风声轻盈而来,迷迷茫茫,只留下模糊的轮廓。倦鸟归巢。稚嫩的燕子嗷嗷待哺,母亲总是马不停蹄,寻觅丰盛的食物带回家,给孩子们丰盛香甜的晚宴。夕阳下到处飘飞着温馨的气味。这里,勤劳是主色调,辅之生息,繁衍。

篇3:书香建设:我们眼中的语文课程

书香建设, 就是用古今中外优秀的语言作品, 浸润学生幼小的心灵, 让学生在诵读中, 潜泳吐纳, 放飞心灵, 自由徜徉;书香建设, 就是用涉及各领域的百科书籍武装学生, 引领他们开阔眼界, 激发好奇, 探索未知;书香建设, 就是在学生对各种题材, 各种体裁, 各种不同语言风格的作品的阅读中, 感受语言, 积累语汇, 丰富语感;书香建设, 就是要让学生在与书卷的对话中, 激起学习兴趣, 掌握学习方法, 养成学习习惯。

一、图书重“管”善“用”

图书馆是语文课程的重要资源。我们首先从装备入手, 将图书室的结构和功能重新定位, 把图书室一分为三:藏书室、班级书柜、主题学习馆。

藏书室的书, 一部分是教师书籍, 主要提高教师的文化底蕴, 开阔教师的视野。另一部分是学生书籍, 主要是用来充实班级书柜的后备图书。

各班设置400~600册容量的班级书柜。班级书柜的图书一半由学校装备——学生年龄、图书内容等为依据, 将各类图书搭配起来, 分成若干组, 使每组的300余册图书成为“营养套餐”, 分配到班级书柜。另一半则由学生推荐交流——学生将自己喜爱的图书推荐到班上, 与大家交流、分享。此外, 为加强整本书的阅读指导, 我们还为学生配备了漂流书目, 在平行班级中进行“好书漂流活动”。如果说藏书室是“仓库”和“中转站”, 那么班级书柜则是“营业所”, 每个教室就是阅览室。

学校的主题学习馆共有9个, 占地400多平方米, 其中电子阅览室一间, 主题图书专柜8间。主题图书专柜共有5000余种3万册新书, 设置了11个主题, 每面墙都是—壁书柜, 一壁书便是一个大主题, 如“名人足迹”、“金色童年”、“艺术殿堂”、”烽火硝烟”、等等。大主题下又分设多个二级、三级小主题。书柜上方有展板, 主要展示学生在主题研究过程中搜集的图文成果。书柜下方是学生的主题档案柜, 专门陈列学生从事研究性学习成果的文件夹, 这样的文件夹, 也是一本新书。翻阅同学的文夹, 也是在参阅别人的学习过程。习得别人的学习方法, 感受别人的学习品质。

我们还把主题学习馆的使用编入课程, 课时在地方课程中安排。一、二年级每两周1次, 每次1课时;三、四年级每周1次, 每次为两课时。五、六年级每周1次, 每次3课时。

学校在变革图书运转的基础上, 还充分发动家长为孩子建立家庭书柜, 并从图书选购、亲子阅读等方面引导家长去买好书、读好书, 鼓励家长与孩子一道开展“亲子阅读”。

二、课程存“语”留“香”

图书运转方式的改变, 开启了书籍在校内流动的“阀门”, 然而, 要让书香真正成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还必须在语文课程安排上做文章, 使之更加符合儿童学习的规律。因此, 我们从识字教学、阅读教学、作文教学等方面进行了尝试。

1. 识字教学。

我们学习韵语识字教学的经验, 按照“大量识字, 多识少写, 提前阅读”的思路, 鼓励老师们积极思考, 收集和创编儿歌、韵文, 精选国学启蒙教材、经典诗文等等, 采用韵语识字、字理识字、字族识字、在生活中识字等多种方法, 努力让低年级学生通过四个学期的学习, 认识2500个以上的常用汉字, 为提前大量阅读作铺垫。

2. 阅读教学。

打破现行“一篇课文教2—3课时”的常规做法, 探索“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的教学模式。我们专门出台了语文备课要求, “弱水三千, 只取一瓢饮”, 一篇课文, 强调设计关键性的问题, 直奔重点, 突破难点, 并巧妙地设计“当堂积累”的内容, 积累时防止机械的识记, 倡导在具体的语境运用中进行积累。尝试将课文学习提速, 要求教师把讲解书本降到最低限度, 让孩子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3. 作文教学。

生活日记, 我们要求语文教师融入到学生中去, 与他们打成一片, 了解他们的生活, 倾听他们的心声。无论是直接的交往、观察, 还是侧面的打听、推测, 教师都立足于儿童认识水平, 设身处地地以儿童稚嫩的眼光打量学生体验的情物, 从中窥探童心, 揣摩童趣, 捕捉那些触动学生心弦的人、事、物。

然而, 在推进改革的征途中, 我们发现:语文教师的文化底蕴成了“书香建设”的瓶颈, 教师培训成了“书香建设”的难点。因此, 我们将教师培训聚焦于语文教师文化底蕴的充实上。平日里读书, 不仅仅要求读专业书籍.还要“啃”点文史哲, 通过文史浸润而诗意栖居, 由哲学的启迪而改善思维方式。为提升教师对儿童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加强教师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 我们还专门组织教师认真阅读《儿童阅读指导丛书》, 开展专题沙龙。

篇4:我们眼中的傅莹

去年6月底,我曾随全国青联代表团出访英国。中国驻英使馆为我们举行了欢迎晚宴,傅莹大使亲自出席并致欢迎辞。此前,本刊曾有幸多次采访傅莹,也多次刊发她的文章。行前,编辑部特意嘱我将有关杂志转交给她,我便有幸在这次晚宴上与傅莹大使有了更近距离的接触。大使的优雅、卓越与亲切,我在见到她之前早有耳闻。这次会面非常简单,不过是一次握手、两三句寒暄,却足以让我领略她身上被人们交口称赞的品质。

优雅与微笑

那次欢迎晚宴上,傅莹自从出现便面带微笑。让我印象深刻的是,直到她离开,这种微笑从没有从她脸上消失。她穿着朴素的黑色上衣和及膝短裙,项上戴着简单的珍珠项链,一头银发并不让她显得老态,反倒恰到好处地平添几分威仪,衣饰的黑白之间,一种典雅的气质油然而生。整个宴会中,大使无疑是最忙碌的,出席的宾客,无论是我们这些团员,还是来自英国王子基金会、费边社等组织的政商界人士,都希望与她攀谈一会儿。傅莹微笑着面对每一位来宾,不时能听到她和声细语的几句话后宾客们爽朗的笑声。

我被工作人员引荐到大使面前,她很优雅地跟我握手,随后便问起我在英国这几天的行程和体会,还问了一些《世界知识》杂志的情况。傅莹很关心如何化解中西方之间隔阂的问题,她说,相比中国关于英国的书刊、电影、小说等资料的丰富,在英国,人们能够了解中国的渠道则很不够,而中国媒体的国际影响力也亟待提高。随后,大使勉励我要好好将杂志的工作做好。

晚宴过后,傅莹接受了中外媒体的采访。采访在与宴会厅相邻的一间小屋子里轻松地进行。一名记者问到即将于半年后举行的哥本哈根会议的中国立场,另一名则质疑中国的互联网管理政策。听到第二个问题时,大使微笑着反问说:“您是否知道中国有多少网民呢?”那名记者有些尴尬地回答说不知道。大使说:“据我了解,中国一共有2.98亿网民。”说到这里,傅莹顿了一下,那名记者显然也没料到会是这样一个巨大的数字。“正因为有着如此庞大规模的网民群体,中国才不得不对互联网进行合法的管理,这在任何国家都是一样。”傅莹接着说。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大使始终保持着微笑的表情和身体微微前倾的姿态,那是一种友善、专注和尊敬的态度。看得出,那名记者也为这种态度所打动。

善于倾听,更善于让人倾听

距那时不过半年时间,傅莹已经被任命为副外长,这无疑是对她多年外交生涯、包括两年多驻英大使任内工作成绩的肯定。在傅莹外交生涯的不同阶段,接触过傅莹的人,对她的印象却是一致的,也正如我所领略到的:优雅、温和,又不失威仪;坦率、智慧,而且坚定;善于倾听、更善于让人倾听。

傅莹任外交部亚洲司司长时,我的同事、本刊资深编辑罗洁曾多次采访她。罗洁说:“采访时会觉得傅莹特别温和。她说话的方式、态度,你要是不知道的话,完全感觉不到她是一位女司长,特别有女人味。”

也许正是这种亲切优雅的女性特质,让傅莹成为一位优秀的外交官。傅莹自己甚至也曾在一次采访中,打趣地说起女性外交官在谈判中的优势。中国最早跟东盟谈判时,东盟成员国有一些是跟中国没建交的国家,也有刚建交的国家,还有的是断交后还没复交的。在这种情况下,谈判特别艰难,她发挥了女外交官善于沟通的独特作用。2003年底,傅莹参加一次中国外交高端研讨会,还特意谈到她曾参与的处理与东南亚国家关系的若干事例,谈到这些经历对解决朝核问题的借鉴意义。

当然,真正让傅莹在谈判中脱颖而出的是她对于外交艺术的深刻理解、对于国际和地区局势的了然于心,还有她寻求沟通协商的真挚坦诚。在一次采访中,傅莹谈了她对外交谈判的看法。她说,谈判协商一定是相互妥协,而不是把对方逼到墙角。傅莹任亚洲司司长时参加一次学界研讨会的发言,也表明她擅长从多个角度看问题。“她专门讲到中国与菲律宾、越南的海上纠纷谈判的问题,南亚的情况,包括跟中国的摩擦,提出了很多沟通和解决问题的途径。”罗洁说,“傅莹的这次演讲使我对东亚、东南亚的问题有了一个全面的了解。”

柔声细语中表达深层的内容

如果说主管地区司时能够看出傅莹的学术素养和战略上的智慧,那大使任上的傅莹则表现出另外一种智慧。“傅莹的外交智慧还表现在她很善于做工作。”在接受我的越洋电话采访时,中央电视台驻英国记者李庆庆说,“而且她的工作是用一种外国人能够理解、易于接受的方式来做。”去年11月,傅莹大使通过写文章的方式巧妙平息《X元素》引起的所谓“外交纠纷”,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这个例子由我的同事薄旭在上一篇的“‘中国声音’的广阔空间”段落里做了详细讲述。

而在此之前,中国发生各种危机事件后,傅莹大使通过发表文章、演讲、接受媒体采访等多种途径向人们说明真相、说明中国立场的努力也已经为大家所熟知。这其中最为著名的当属在北京奥运火炬在伦敦传递受阻后傅莹发表在英国《星期日电讯报》上的《如果西方能够倾听中国》。李庆庆说:“大使自己认为,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她还是比较冷静的,并没有很情绪化,她只是希望把中国人是怎么想的、我们是怎么理解这件事情的,平心静气地写出来。她的一些在英国的朋友、熟人都觉得这篇文章写得很好,充分表达了中国人的愤怒,但又是通过一种很人性化的方式表现出来。”

在确定本期话题后,编辑部多次与傅莹本人以及我国驻英使馆联系,希望对傅莹做一次采访,但傅莹以她一贯的谦逊和低调而婉拒。这与2008年4月伦敦火炬传递后她立即同意接受本刊书面采访,并要求使馆全力满足我们的需求恰成对比。因为那一次她要告诉读者“要把这个世界看明白”,而这次她不想说自己——尽管我们对她说,这不是在宣传她个人,而是让读者认识我们的50后外交官。

作为驻英记者,李庆庆对大使的交流艺术深有体会:“傅莹大使比较善于主动出击,敢于接受国外媒体的采访,也经常接受当地媒体的采访。大使也很擅长通过中国的驻外媒体来做外宣工作。大使的演讲也很风趣。她不做大报告,能够在演讲中加入一些幽默的东西。例如,在哥本哈根会议之前,大使在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演讲,阐释中国的立场。她生动地比喻说:中国是一个刚刚吃饱饭、摆脱营养不良的人,你们却跟他说要节食减肥。”

作为中国的代表,除了温和的一面,傅莹在涉及国家利益和国家立场的问题上也会十分坚定。英国人阿克毛因为贩卖毒品而被中国执行死刑前后,傅莹两次接到英国外交部照会,均十分明确地阐述和坚定地维护中国的立场。她说:“英国公民阿克毛带进中国的海洛因有4030克,足以使26800人致死。而根据中国的法律,50克就足够判死刑了。英方虽然一直强调阿克毛可能患有精神疾病,但却一直未能提供有效的医疗记录。”与此同时,她还向英国人介绍,中国虽然没有废除死刑,但死刑的审判和执行十分谨慎,而所有的死刑判决都需要最高法院核准。“大使很希望能够跟西方平等对话,不要让中国被妖魔化。”李庆庆还说:“傅莹大使跟人说话的时候声音很轻,从来都不会声音很大、很情绪化,她不是铁娘子,给人感觉很温和,但是她的柔声细语能够表达出很多很深层、很含蓄的东西。”

据李庆庆介绍,傅莹还很注重中外间的文化交流,并推进英国民众对中国的了解和认识。“大使非常热爱文化艺术,她对画展、艺术展都特别感兴趣,有时候还自己抽出时间去看。我就陪大使看过音乐剧、歌剧。大使还经常自己买票去看电影,基本上这里出来的新片她都会去看。”李庆庆说,“中国的文化团组到英国演出,大使只要有时间,都会去看。大使还会请她的朋友、当地的名流、社会政要和其他国家的大使们一起来看这些演出。这本身就是对中国国家形象的推广。”

篇5:我们眼中的大人作文

大人们总要让孩子们干家务,他们自己却不干,只看看手机,看看电视。孩子们就像奴隶似的,干活干得腰都快弯了,为什么他们自己不干呢?

有一次我正要去做编程,妈妈就大叫:“胡天天,下来,洗碗!”“天呐!”于是我只好垂头丧气地去了厨房。最关键的是我一边洗,她还一边在我耳边唠唠叨叨,什么我在你这么大的时候都会缝衣服了,你却连家务都不会做,太缺乏锻炼了……唉!让我洗碗就算了,你还让我耳边“嗡嗡嗡”,实在是烦死了。

篇6:我们眼中的大人作文

春节,在小孩眼中是最爱!我也是其中的一员哦。

在所有的期盼中,春节的盼望心年年都无一例外的被选为期盼之首。

春节,对于大人是一种灾难,我也曾见妈妈因钱源源不断的向“外”流而心疼不已。但这并不能让我减少对春节的期盼,因为新年的诱惑力太强大了:在春节期间,我可以摆脱堆积如山的作业,可以远离妈妈的教导和唠叨,可以用一句简单的话语和一个小小的微笑换来钱……总而言之,新年这么好,我连做梦都经常梦到新年呢!春节过后又是新的一年,大人们为自己的日益变老而愁眉苦脸,而我们这些可爱的孩子却会为自已的一天天长大而不不兴奋。

大人有他们的困难,这我理解,但我不理解他们为什么一到春节时期就急得团团转,仿佛春节就像那个怪物要一口吞掉他们似的,再说了就算看真的存在,也应该吃小孩呀!盼春节的心情是无以言表的,如果春节来临,就意味着糖果、零食、美餐、新衣、鞭炮的来临……

篇7:我们眼中的世界作文

在我的生活中,除了勤奋努力的搬运食物外,最让人害怕的是四处冒险。在我的冒险故事里,最惊险刺激的,当然是遇到最可怕的天敌“人类”。我曾亲眼看到过:人类残忍的把我的亲朋好友捏死,而我们却没有反击的能力。一遇到天敌,我们就只能死命的逃跑,我永远也忘不了,那些我在冒险期间遇到的重重危机。

在人类世界里的都市,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宇宙,也是一个充满许多陷阱的危险城市,当人类随便吐的一口口水,那将是我们天大的灾难!当我口渴去喝露水时,突然一颗露珠掉下来,把我给围住了,我拼命的爬都无法出来。在那当下,我以为我死定了,还好我的同伴发现我,并协助我脱困。那时,我感受到:原来我也是同伴心目中重要的人物。

篇8:我们眼中的燕子作文

著名移动学习专家戴斯蒙德·基更曾说:“不是技术本身具有适合教学的特性,使得远程教育和开放大学取得了成功,而是技术比较普遍地被大众拥有。”对于手机移动学习来说,正是手机移动设备被大众普遍拥有,才使得手机移动学习的发展成为可能。当手机移动学习成为可能,它便具有了技术和教育两方面的特征和意义。

技术是基础,这决定了手机移动学习的特点

手机的软硬件技术不断发展,逐步解决了移动学习发展中的许多技术“瓶颈”。从只能“边走边打电话”的第一代移动通讯技术,到具有传真和短消息功能的第二代移动通讯技术,再到能够提供每秒数百乃至数兆字节的移动通信速度,提供用户收看流畅的、接近电视质量的视频节目和高速下载音乐的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3G网络技术),手机的发展呈现便携性、多媒化、智能化、网络化和可扩展化等特点。

对于移动学习的资源设计来说,开发技术是非常重要的部分。目前,主要的开发技术有WAP(无限应用协议)、J2ME和基于操作系统的开发技术。这些开发技术能够给用户提供清晰、方便的操作,是手机移动学习发展的基础。

手机软硬件技术和资源开发技术的特点共同决定了手机移动学习的特点。(1)随时随地。移动性是手机移动学习的最大特点。手机的便携性决定了人们可以在机场、车站、公园等地方,利用零散的时间学习。(2)个性化。手机的网络化和智能化允许学习者根据自己的情况订制学习内容,并能控制学习进度。(3)交互性。手机最初的目的就是用于交流,手机的网络化更增强了这一点。(4)知识片断性。手机屏幕、内存等特点决定了它所呈现的学习内容不能过多。因而,手机移动学习提倡“享受教育片断”。(5)注意力有限。由于学习环境的不断变化,移动学习者的注意力很难保持较长时间。实验证明,每个学习模块的学习时间最好保持在3 0秒至1 0分钟之间。(6)技术要求高。课程内容的多媒化使手机移动学习对软硬件技术以及相关网络要求较高,费用也相对较高。

教育是本质,这决定了手机移动学习的理论基础

手机移动学习作为一种新的学习形式,其目的和归宿是教育。它在多个方面体现了自己的教育意义和价值:其一,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对学习的需求日趋强烈,而学习时间却日趋分散,迫切需要一种随时随地的学习。其二,在提倡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开放式学习等新课程观的今天,移动学习被越来越多的中小学教育工作者认可和接受,并将其作为促进新课程观发展的手段。

为了更好地达到教育目的,除了需要具备以上软硬件条件以外,还需要一些基本理论的支持:(1)认知灵活性理论。运用多种知识的表示形式,将抽象的概念融于具体实例之中,将复杂知识概念间的网状联系表示出来,强调知识的聚合而不是重复性记忆,还较早地引入概念的复杂性与学科领域的复杂性。手机屏幕尺寸等方面的限制,决定了移动学习必须灵活地呈现知识,才能有效利用学习资源和片刻的学习时间。(2)主动学习环境理论。给学生提供一个明确的任务,创造一种情境让学生来完成这个任务,在此期间提供指导以帮助学生获得成功。手机移动学习者的许多时间是自己与知识打交道,而主动学习环境理论可以促进学习者的这种学习。(3)普适学习理论。这是指任何人可以在任何地方、任何时刻获取所需的任何信息。手机移动学习允许学习者自定学习的时间、进度和知识量。(4)非正式学习理论。这是一种隐含式的学习,源于直接的交互活动以及来自伙伴和教师丰富的暗示信息。根据非正式学习的特点,在进行手机移动学习内容设计时,设计者为学习者创设了协作交流的环境,并鼓励他们参与讨论交流,获取知识。

整合是关键,这决定了手机移动学习的设计原则和应用模式

教育技术的主旨是把技术与教育理论相结合,发挥技术在教育领域的作用。在教育技术人眼中,只有把手机的相关技术与其理论基础相整合,才能发挥手机在教育领域的作用。

结合手机移动学习特点及其理论基础,移动学习的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1)确定性(针对性)。移动课程的设计要明确适用的移动电话种类、服务对象和服务内容。(2)模块化。移动课程的每个教学单元要模块化,封装性要好。(3)兼容性。移动课程的设计要能够支持多种学习模式。(4)情境性。移动课程能够提供真实的学习情境。(5)技术性。移动课程能够实现在线学习和离线学习的统一。(6)科学性。移动课程能够正确反映知识内容,且内容与界面设计要简洁、合理、易用。

具有了理论的支持,如何将理论转化为具体学习活动结构和操作程序?如何将这些理论同具体学习情境相结合?这些难题的解决方案就是手机移动学习模式的应用。手机移动学习的主要模式有:(1)基于问题的学习模式。强调把学习置于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通过让学习者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共同解决复杂的、实际的、真实的问题,来学习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手机移动学习的随时随地性使人们能利用手机本身的知识库和无线通信网络,以最快捷方便的方式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2)基于资源的学习模式。学习者围绕一个主题,通过充分发掘和利用不同资源,遵循科学研究的一般规范和步骤,进行一系列探究活动,提倡利用学习资源自定步调,自主学习。手机移动学习者的学习资源就在身边的手机上,可以做主自己的学习。(3)情境化学习模式。学习和思维都是基于情境的,而不能孤立地镶嵌在大脑之中,只有通过情境中的文化活动或工具发生在人类的大脑中。知识必须在真实情境中呈现,在包含知识的真实场景和问题解决中呈现,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真正的认知需要。但是,当学生融入到真实环境之后,学习资源和相关知识的获取变得困难。手机移动学习则会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个问题。学生可以随时获得学习资源和相关知识。(4)基于网络协作的学习模式。通过通信网络,多个学生针对同一学习内容彼此交互协作,达到对学习内容的深刻理解与掌握。手机移动学习的无线网络为该模式的开展提供了技术支持。学生可以与学习同伴进行及时交流,在此过程中学生习得内容、掌握知识。该模式也是未来学习的重要模式之一。

移动计算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促进了手机的普及,手机的普及为手机移动学习提供了技术基础,而手机的软硬件技术则决定了手机移动学习的特点。手机移动学习把教育看做本质,也决定了其应用于教育的理论基础。然而,孤立的技术和理论都不能很好地达成教育目标。它们需要有机结合。目前,手机移动学习正处于发展初期,有很多不足之处。例如,可利用的设计开发经验少、技术要求高、注意力有限、费用高等。但是,社会的发展趋势决定了其巨大的发展潜力。我们相信随着技术的发展、经验的积累、设计原则和应用模式的不断完善,以及人们对手机移动学习的逐渐认可,这种新的学习方式必将极大地促进教育改革。

参考文献

[1]何克抗.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建构主义学习环境[J].教育传播与技术,1996,(3).

[2]王继新.对泛在计算时代教育的设想[J].现代教育技术,2004,(1).

[3]王珏,基于移动学习的英语单词学习系统的研究与设计.[学位论文].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4]毛齐明.教师的非正式学习简论.教育科学论坛,2006年第二期.

篇9:我们眼中的老小孩儿!

去年冬天一次突发的脑梗,让85岁的父亲饱受折磨。患病以后父亲身体的右半边失去了功能,本来他的腿就不好,这下一下子就起不来了。最初住院的时候,吃喝拉撒都在床上,父亲很痛苦,我们也很焦虑,在2个月零8天中,父亲先后在四家医院接受治疗,病情终于有了很大的缓解。在病情得到控制后。我们把他转到博爱医院进行康复治疗,在那里住的时间最长,也学到了不少科学的康复方法。春节前的时候,父亲出院回到家中,但一直坚持康复训练,现在他的右手右脚已经能够抬起来了,比刚患病的时候大有进步。

在整个过程中,我们这些做儿女自一直悉心照顾,让父亲感觉很安慰。父亲住院期间,我除了工作之外,业余时间都花在照顾父亲上了,无论多忙每天都要去医院看看,父亲患脑梗,吞咽功能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那时,每顿饭都要格外细心,常常一顿饭要花费2个多小时,了解到酸奶很利于吞咽,我就每天保证让父亲喝一瓶酸奶,随着父亲长时间卧床,为了帮助父亲排便,我每天让父亲吃一根香蕉。父亲生病以后,我们明显感觉他记忆力在下降,行为举止有时也多有怪异的地方。比如说,刚给他吃完药没几分钟,他就会问:我吃药了吗?但是,有一天早上,保姆帮他刷牙,给他拿了牙刷过来,他立即摆摆手:这是我老伴的牙刷,不是我的。这么看,他一点都不糊涂。生病以后的父亲还有一点很明显的变化是,他越来越爱动情了。那天我回家,又幫他打开一瓶酸奶,谁知刚放在他手里,他就开始掉眼泪,嘴里说着:“多亏了你们这些孩子,看看你们多孝顺啊!在我住院的时候你每天都给我买酸奶、香蕉……”话没说完,竟然越哭越厉害。不住地抽泣,拿酸奶的手直哆嗦。我看到这个场景也禁不住掉了泪,旁边的母亲也在擦拭眼角,我不由地在想,父亲住院的2个月零8天的时间里,68瓶酸奶、68根香蕉,凝聚了儿女们对父亲浓浓的爱。亲爱的爸爸小的时候您牵着我的手,今天您老了、病了,行动不方便了,让女儿成为您的拐杖吧!

我们家有100岁的老小孩 王欣

俗话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熟悉我们家的人者陈口道并羡慕着我们家的这一宝,不仅仅因为他的高寿,同时也因为他的可爱。那就是我一百岁的姥爷。

姥爷1916年出生,是山东人,后来举家迁至东北。姥爷心态平和,性格温和,任何事不争也不计较,而多年来养成的习惯,就是坚持学习。像一个好奇的孩子一样,不断的学习了解新的东西。他每天看新闻,关心时事,坚持运动,写书法。近些年,他还学会了用电脑,学习写作。戴着老花镜面对键盘,一个字一个字的把自己的一生经历敲进了电脑。到今年,他的取名为《随行记》的文集已经结集了四册,近50万字。尽管又学性没那么强,尽管私塾出身的姥爷不会使用标点符号,需受孩子们帮忙整理。但阅读那些记录百年人生的文字,会让人觉得他就像一部活字典、活历史一样在你身边,因为一定有些事情是你不知道而他知道的,一定有一些事情是他思考过而你从来都不曾想过的。

2009年,姥爷的曾外孙女豆豆出生了。豆豆3岁时,姥爷97岁,老爸开玩笑说,他俩的平均年龄50岁。姥爷喜欢孩子,很享受豆豆在一起的时光。每当看到豆豆来了,便立刻放下手上的事,笑呵呵地在豆豆身边:她吃饭,他就笑眯眯地看着,她拍球,他就跟着帮忙一起拍,她胡乱地弹琴,他就认真地唱着胡乱的音符——两人一起看连环画,一起分享甜甜的点心。稚嫩的婴儿和百岁老人在一起,看着两个人脸上的笑容同样天真、同样纯净,总让人对人生添上了几许感慨。

可能是看书和用电脑有些多了,有一段时间姥爷的眼睛不太好需要休息,他就常常在窗口往远处看,刚好可以看到不远处高速路上的来往车辆。于是。他经过了一段时间的观察和潜心研究,写了一篇“论文”,其内容大概是分析了每天不同的时间段里,高速路的内环和外环方向不同的车辆类型,他们可能在做的事情以及对北京市经济和民生所造成的影响。比如:有一些是外地的大货车,从高速的外环方向自东向西行驶,他就断定运送的物资是从山东运到北京的大葱白菜,正在从京沪商速下来去往新发地集散中心——虽属主观臆断,倒也合情合理。

我们常跟姥爷半开玩笑地聊天:姥爷,依您这身体状态,再活二十年没问题,咱要打破长寿纪录。他也打趣的回复:活活试试吧。

军棋背后的“秘密” 李雄峰

在所有的棋类项目中,军棋(又叫“陆战棋”)是我很喜欢玩的,而且对这个棋种有着自己特殊的感情,因为它是父亲教会我玩的,同时,在父亲的晚年,它是我们父子间找乐儿的游戏之一。

记得小时候,父亲教我下军棋,学得半会不会的时候,就逞能不让父亲让我子了。结果可想而知,输了一盘又一盘,于是,趁父亲不在家的时候,把军棋中重要的棋子背面哨悄地做上了记号。从那以后,父亲的军长总会不幸地碰上我的司令,我的炸弹总在父亲的司令身边。当然,做贼心虚,自己生怕父亲看出来,所以一直也没敢做“常胜将军”。

时间就是这么一晃,父亲老了,需要我们照顾他了,老爷子时不时地就会突发奇想地给儿女们找点事儿。正因为我们早就听说过“老小孩儿”这么个词,所以也就都无条件地信着他。每每轮到我在父亲身边的日子,有时父亲会兴高采烈地把我拉到他身边,让我陪他下军棋。不过,此时我的棋艺早已不是当年靠耍赖骗胜利的水准了,再加上父亲垂垂老矣,因此,头几天的棋下下来,父亲胜少负多。老爷子并不生我的气,可就是不服输,没完没了地跟我下。这总不是事儿啊!父亲需要休息。所以,我就跟他说,咱们君子约定——今天就再下三盘,然后结束。父亲爽快答应,并争强地说道:“我一定叫你三盘不‘开张’!”结果,没“开张”的却是父亲。可有约在先,父亲只好“放”我走人,但当我要关房门的时候,父亲却抬高了声音,像是要开场唱戏般说道:“明日再与你大战三百合,定杀得你片甲不留!”

第二天,父亲起得有些晚,一脸遗憾地说:“昨天睡晚了,今天只能大战一百合了。”我拿老爷子开逗:“那我今日便要杀得您老百盘不‘开张’!”此时。父亲掏出了平时很少用到的眼镜,一边戴,一边说:“那我可要打起精神,认真对待。”

出乎我的意料,头五盘父亲竟然真的没叫我“开张”,心想:这一宿的工夫父亲长棋了?我得多留心了。心中带着不小的疑惑继续下棋,猛然间,我突然发现了秘密所在一这副军棋的背面,有些棋子被标注了记号。哈哈,原来父亲在“报仇”啊!我说我的军长总会不幸地碰上父亲的司令,父亲的炸弹总和我的司令做“邻居”呢。昨晚不睡觉,敢情功夫全用这儿啦!

篇10:我们眼中的世界作文

铁树又叫玉树,这是我妈妈告诉我的,妈妈还说,铁树的汁液是有毒的,让我少接触,它的叶子很厚,因为他是多肉类的,在叶子上喷一点水,叶子就晶莹剔透的,特别好看。它还有一个特点――落叶少,好打理,生命力很强,即使很多天不浇水,它也不会死。只要细心照料,铁树还会开出白色的小花,十分漂亮。它是没有种子的,但是也可以繁殖,还很容易呢,就摘一片老一点的叶子或枝条埋在土里就行,几天就生根了。

铁树一定要少浇水,3天左右浇一次水,铁树的茎很粗糙,可叶子很光滑,夏天铁树进入休眠期,生长不佳,春秋季节是生长旺期,20度上下是它最喜欢的温度,长得也快,冬天就长得慢一些,铁树可以长很高,据说可以长到三米,我家的因为种上才三年,所以看起来有点矮。

篇11:我们眼中的缤纷世界作文

我眼中的缤纷世界呀,是绿色的!你看,太阳当空照,小草揉着睡眼,被大地妈妈硬是从“被窝”里拉起来了。小草宝宝一边不情不愿地起床,一边嘟囔:“真是的,这么早把我叫起来,还让不让人活啦?!”这话被大地妈妈听见了,说:“太阳公公比你起得早,他都慢慢地走到正上方啦!”

“我哪里能跟太阳公公比?”

“那喜鹊妹妹也起来了呀!”

“啊哦,无话可说。”

在不远处,桃树和柳树正在交头接耳。

“哥们儿,你的嫩芽好绿呀,比河水还要绿呢!”

“多谢夸奖,你的也是碧绿碧绿的哦!”

“听你这么一说,我更开心了。”

“我也一样。”

篇12:我们眼中的缤纷世界作文

我很好奇,坐上妈妈的电动车,穿过下马坊到达了钟山风景区。很快,我和妈妈到了一个景色非常美的地方,妈妈告诉我说这里是流徽榭。哇,这儿真是一个世外桃源!

流徽榭三面环水,一面接陆,亭子有柱子支撑,顶上是白色琉璃瓦。湖水像一面镜子将流徽榭倒映湖面,犹如仙境。湖的远处环绕着苍翠的松柏,满身披金的银杏树,还有叶中透着橙,橙中透着黄的枫树。它们树枝交错,叶影重叠。一阵微风吹过,落叶像翩翩起舞的蝴蝶,从枝头缓缓落下来,铺了一片。这时,几只野鸭闯入了我的视野,它们飞过湖面,累了就停下来游泳、捉鱼,有趣极了。

流徽榭的草坪,在阳光的照射下显得金灿灿的。草地上热闹极了,草坪中央是一群大学生们在拔河;不远处的帐篷旁,有一个小宝宝在爸爸妈妈的陪伴下练习爬行;还有一些养狗的人和自己的狗进行着有趣的互动。

篇13:我们眼中的美国总统

当奥巴马身着黑色风衣,打着黄柄的黑色雨伞,独自从粉红色机舷上走下,奥巴马也在《中国新闻周刊》与腾讯网合作的调查中超过林肯,当选为中国网民心中美国历史上最有魅力的总统

230年的建国历史,44位总统,美国直接间接地影响了很多中国人的生活。那些曾经来华访问过的美国总统更是承载了我们很多的历史记忆。其实,这两个国家早就血脉相连,彼此根本无法从生命中将对方割舍。

在奥巴马来华前的那个周末,《中国新闻周刊》联手腾讯网,在网民中做了一项关于美国总统的调查,已经有近13万人参加,并且参加人数还在持续上升中。华盛顿、林肯、尼克松位列“美国历史上发挥了最大影响力的总统”调查前三甲,而在“最有魅力的美国总统”调查中,奥巴马拔得头筹,紧随其后的是克林顿和林肯。

传教士型的理性主义者

美国史博士王栋的寓所里电话响个不停,一开始他还接,后来索性不接了,因为他知道电话都与奥巴马有关。王栋毕业于美国一所著名大学,前年追随《大国兴衰》的作者、历史学家保罗•肯尼迪学习了一段时间,这期间结识了很多美国记者。奥巴马访华后,美国记者想通过王栋来了解中国国内对于总统的看法。如此多的采访请求让王栋最近的研究工作有点难以继续。

“美国总统大致分为四类:商人、政客、军人和传教士,任何一个美国总统都可以放在这四类里去。政客总统的代表是杰弗逊,军人总统代表是杰克逊,传教士代表是威尔逊。汉密尔顿不是总统,但由于他对商业和海外贸易重视,谈到商人型美国总统,就说他是汉密尔顿主义者。”王栋告诉《中国新闻周刊》。

王栋给记者看了他两台笔记本的桌面,桌面都是那张著名的照片:头发浓密、胡子很多,目光深邃,表情沉重的林肯。

“最欣赏的当然是林肯,林肯的伟大很简单,他以一个人之力,给美国性格中注入了道德的因素。用一句谚语,就是‘文王一怒而安天下。”为自己想到这样一句话,王栋有些得意。

王栋所指的“文王一怒而安天下”是指林肯领导美国废除黑奴,帮助美国驶上了19世纪后半期发展快车道,奠定了美国世界大国的基础。

“林肯否定了利益是国家行为唯一的动机。他心目中国家正确行事的原则不是利益,而是正义,中国的孔子也是这么认为。”王栋说,“林肯、罗斯福,和今天的奥巴马是一类,都属于传教士类型的理想主义者。奥巴马对上海青年人的演讲中还引用林肯来证明自己观点。”

在《中国新闻周刊》和腾讯网合作的调查中,在“你眼里最有个人魅力的美国总统”调查里,林肯获得了14.26%的投票,是没有访问过中国的所有美国总统中最高的。

思想最深刻的总统

中国人对尼克松的情感,美国人也许永远无法真正理解。

1972年2月,周大伟是北京一所中学的初一学生。在尼克松来北京前的特殊时刻,所有机关学校都要延长正常的学习和工作时间,没有特殊批准,任何人不得在8点钟前下班或放学回家,这让初中学生周大伟把“怨气本能地发泄到那个来自大洋另一侧的美国总统身上”。

26年后回忆起这些往事时,周大伟在《北京往事》一书中说,“作为普通人,我们终将淡忘那些深沉幽暗的日子,我们也将不复记忆那些不愉快的年月。”

隨着时间的推移,普通中国人越来越深刻体会到尼克松访华的巨大意义。很多人认为尼克松打开中国大门是毛泽东留给中国的最后一笔“遗产”。《中国新闻周刊》和腾讯网合作的调查中,在“中美建交后,谁最大推进了中美关系”这一栏,近13万的投票网民中有65%将票投给了尼克松,他的得票率将其他美国总统远远地抛在了后面。

学者许志远的专业使得他有机会结识很多参与制定美国国家战略人,比如基辛格博士、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斯考克罗夫特,大名鼎鼎的学者罗伯特•阿特等。通过这些人,他间接了解了美国总统的不为人知的一面。

在与《中国新闻周刊》记者谈起学者们对美国总统的看法时,许志远看了看窗外,镜片上映射着户外的雪景。“博士说过,尼克松是美国历史上思想最深刻的总统之一。”

1984年许志远到达美国纽约开始自己的求学之路时,《中国可以说不》的作者宋强、张藏藏等人正在国内上大学。

“我出生于1964年,70年代末的思想解放让我开始学会关注世界,80年代我在上海念大学,那个时候讨论的空气十分浓厚,任何一种价值都可以得到认同。”宋强回忆。在谈到自己对美国总统认识时他说:“我喜欢里根,我的辅导员对我说:里根很有可能成为历史上最伟大的美国总统。”

“很难想象许多和我一样的中国青年不会对美国产生浓厚的感情。这种感情上的根深蒂固是真实的,它不一定以十分狂热的形式表现出来,而是以深沉的,持久的,甚至是温馨的状态,左右着我们认识现实的尺度。”宋强在《中国可以说不》中这样描绘上世纪80年代的中国青年对待美国的态度。这本书后来在国内引起了很多争议。

中国也有自己的理想

1998年6月克林顿总统访华时,在北京大学作过一次演讲。演讲后,7位北大学生出于各种目的,一致对克林顿进行了炮轰,北大中文系大四学生马楠就是其中一位。

马楠提问前,一位男同学的提问已经充满了火药味:“你的微笑之后是不是还隐藏了其他什么话?你是不是有什么遏制中国的其他企图?”这个问题让克林顿一时语塞,会场一片大笑。

马楠的质问相对柔和,这也是她被作家余杰称为“女发言人”的原因。她在反对克林顿自由的观点时说:“所谓真正的自由,应该是人民有权自行选择他们想要的生活和发展方式。只有那些真正尊重他人自由的人,才能了解自由的真谛。”

参加克林顿北大演讲的人回忆:在接受北大学生提问时,克林顿不时擦汗。

后来报纸上有人称他们为反美的一代人,作家余杰则批判他们是心里亲美、嘴上反美的“可怕的一代”。网上关于马楠们这代人到底真反美、还是假反美的讨论断断续续持续到今天。

克林顿访华后一年,中国驻南斯拉夫被炸;2001年,中美南海撞机。两件事都导致了中国群众规模巨大的反美游行。

“中国公众的抗议浪潮毋宁说是一段时间以来中美积累的矛盾的大爆发,它的背后反映出中国人在一系列问题上,与美国人的看法存在重大的分歧。”国际关系学者牛军在谈到1999年群众抗议美国轰炸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时说,“但中国并没有深厚的反美基础。”

已经是美国人媳妇的马楠对记者再次谈起克林顿总统时,依然认为总统的观点“太偏激了”。“我一直认为美国有众多精英,拥有大量类似我前任男友那样过五关斩六将,考入了美国高等学府的人才。但我决不会因此而全然接受克林顿的观点,虽然美国强大,但中国也有自己的理想。”

随着中美冲突历史的淡去,两国关系新世纪的高速发展,克林顿目前在中国普通老百姓的心目地位还不错。在《中国新闻周刊》和腾讯网合作的网络调查中,克林顿在“美国总统魅力”排行榜上排第二,得票率为18.92%,仅次于现任总统奥巴马。在“访问过中国的总统中,谁给你印象最深”调查中排名第二,仅次于尼克松。在对整个美国历史的重要性调查中排名第四,次于华盛顿、林肯和尼克松。

虽然在小布什任内中美关系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新高度,但中国老百姓普遍对其评价不高。在《中国新闻周刊》与腾讯网合作的调查中,小布什基本没有什么排名靠前。6位访华总统中,他给中国网民留下的“印象榜”中排在第三,基本不及格,要知道他任内前后来了中国4次。

中国网民比较赞赏的总统品格依次是“远大目光,领导力”(得票率21.94%)、“正义感”(18.17%)、“坚强的意志”(14.08%)和“优秀的口才”(12.26),这些与小布什都不沾边,这正是中国网民不看好小布什的原因。

但中国自行车运动员李富玉很喜欢小布什。“这个世界上最有权势的总统一跳上自行车就变成一个十足的顽童。老爱往小路骑,遇到坡度较大的路面,布什会兴奋地‘WoWo大叫,骑得更猛,结果还摔了一跤,不过他非常敏捷地爬了起来。”李富玉回忆布什骑车过程说,“我们骑了约75分钟。”

快60岁的小布什给李富玉一个“顽童”的形象,其他和总统一块骑车的运动员也觉得布什体能不错。

欣赏和疑虑

奥巴马来华前,北京的旅游景点早就开始销售各种“奥巴马”T恤。上海的杜莎夫人蜡像馆今年1月就提前准备好总统蜡像。

当奥巴马身着黑色风衣,打着黄柄的黑色雨伞,独自从粉红色机舷上走下,奥巴马也在《中国新闻周刊》与腾讯网合作的调查中,超过林肯,当选为中国网民心中美国历史上最有魅力的总统。随着新投票的记入,他的得票率还在不断上升。

各大网站上,奥巴马访华的网页点击率和跟帖暴涨。腾讯、新浪、搜狐、网易主要门户网站都开设奥巴马专题,动态报道奥巴马出访行程,调查网友看法和想问的问题,介绍中美之间主要议题,以及介绍美国总统出访时的各种八卦讯息。

网友们对奥巴马的评价五花八门,但是仔细划分却可以归为两大类:对奥巴马个人风格的欣赏;一旦涉及到国家利益,立刻对其表示疑虑。

《中国新闻周刊》做的调查中,41.62%的网民认为“中美没有友谊,只有利益,以后的发展不好预料”,39.51%的网民认为“美国不会因为一次访华就改变自己的既定政策”。看来谈到国家利益层面,绝大部分网民不看好奥巴马。

11月16日,奥巴马在上海对青年演讲后,中国媒体的标题许多都是“中美不一定是敌人”。

篇14:我们眼中的缤纷世界作文

童老师带我们去参观植物了我发现了一种很漂亮,很漂亮的花,她的名字叫多仙花,看来那个花是很合在一起的,就像一片花,走进一看,是有很多很多五彩缤纷的小花组成的大花多仙花是一种很神奇的花,因为他有着渐变色,有的从橙色到黄色有的从紫色到粉色,有的红色到橙色………近距离闻一下有淡淡的花香,甜甜的像,像果冻一样。这么有趣,得多仙花,你们喜欢吗?

上一篇:健康幸福示范下一篇:幼儿园防台风应急预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