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金融案例分析

2024-06-30

绿色金融案例分析(精选6篇)

篇1:绿色金融案例分析

题目:

绿色金融驱动淮南经济转型中的作用 目 录 前言................................................................1 1 国际背景..........................................................1 1.1 世界金融危机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1 1.2 资源型城市走上转型之路..........................................1 2 绿色金融如何对城市发展产生影响....................................2 3 绿色金融对淮南发展的影响与分析....................................3 3.1 绿色金融的概念..................................................3 3.2 我国绿色经济转型水平的评定......................................3 3.3 主成分分析过程及结果............................................5 4 我国绿色金融市场的发展现状........................................5 4.1 绿色信贷........................................................6 4.2 绿色债券........................................................6 4.3 绿色发展基金....................................................6 4.4 绿色保险........................................................7 4.5 碳金融..........................................................7 5 绿色金融在我国经济结构转型中作用..................................7 5.1 绿色金融具有显著的“引导作用”和“挤出效应”....................7 5.2 绿色金融促进节能环保技术发展....................................8 5.3 绿色金融推动我国能源结构调整....................................8 6 结论及政策建议....................................................9 6.1 结论............................................................9 6.2 政策建议........................................................9 参考文献...........................................................10 绿色金融驱动淮南经济转型中的作用 摘 要:淮南作为煤炭资源型城市,经济发展迅速,面临严峻的环境形势。绿色转型已成为淮南市未来的发展方向。绿色金融市场的发展可以降低绿色产业的融资成本,极大地促进淮南经济的绿色转型。本文建立了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评价了中国经济绿色转型的程度,并以淮南市为例建立了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与政府绿色投资和绿色金融投资相比,推动作用的结论表明,绿色金融对经济绿色转型的影响大于政府绿色投资。最后,基于实证分析的结果,本文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以加强金融产品创新。

关键词:绿色金融、经济绿色转型、绿色投资 The Role of Green Finance in the Economic Transition of Huainan Abstract:Huainan, as a coal resource-based city, has a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is facing a severe environmental situation.Green transformation has become the future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Huainan City.The development of green financial market can reduce the financing cost of green industry and greatly promote the green transformation of Huainan economy.In this paper, the evaluation indeA system is established, the degree of green transition of Chinese economy is evaluated by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and the 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 model is established by taking Huainan City as an eAample.Compared with government green investment and green financial investment, the conclusion shows that green finance has more influence on economic green transition than government green investment.Finally, based on empirical analysis, As a result,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corresponding policy suggestions to strengthen the innovation of financial products.Keywords:Green Finance、Green Economic Transition、Green investment 前言 自工业革命以来,特别是随着煤炭,钢铁等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大规模开发以及世界不断发展工业化,导致生态环境和资源枯竭破坏问题日益严重。资源稀少和能源的替代导致资源型地区经济不断衰退;矿产品和能源价格上下波动导致资源丰富的地区出现“荷兰病”,单一的产业结构,没有替代产业;从长远来看,寻租发生在资源丰富的地区。不均衡的收入差距,经济增长过慢等“资源诅咒”现象;加上世界金融危机,全球资源匮乏和生态环境的压力,经济转型和发展绿色经济是资源型地区的必要选择。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将增强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1国际背景 1.1世界金融危机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导致世界经济格局产生巨大的变化。危机迫使发达国家将过度债务消费的增长模式调整为“重工业化”。为了解脱日益严峻的环境和能源问题约束,发展中的国家也在努力转变其经济增长模式,以避免能源市场的影响和生态环境的制约。经济学家普遍认为,发展绿色经济和低碳技术是推动城市经济增长的一中新模式。

1.2资源型城市走上转型之路 淮南市是一个资源型城市,其发展也将面临升级转型的道路。绿色转型是淮南市走可持续发展的第一步,这也是资源型城市发展的必然结果。通过查阅书籍了解到,世界各国的资源型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城市绿色转型是具有普遍性的。在经济不断的进步中,欧洲和美国等发达国家首先遇到了放缓,或者不发展资源型城市。结果,他们大胆的对资源型城市进行转型升级的尝试,具有这方面的经验和教训。发达国家通过发布各种政策来解决转型升级带来的问题,比如一些调整了产业的比重,创新技术,最终资源型城市转型成功,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如欧洲萨尔(煤炭产区),德国鲁尔区等都受政策指导,尝试不同的转型方法解决了资源和环境制约的问题,使得社会经济持续的增长。一些转型成功的城市和地区总结了一个经验,就是过度依赖城市资源的城市会有不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因为世界上大部分资源型城市依赖的资源都是不可再生的。产业生产关系密切的资源产业是资源型城市的重点产业。

资源型城市的发展速度过快,反过来又导致城市的快速发展更多地依赖于有限资源的开采和对生态环境的破坏。然而,资源是有限性,一旦危机爆发,严重依赖开采资源企业的产业链将破裂,造成严重的社会后果,如企业的发展停滞和失业率上升,这将导致社会无法发展和自然环境破坏。所以,我们应该在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同时,大大鼓励效益不好的产业,补偿资源。不管是出于对资源保护还是城市经济发展,绿色转型对于资源型城市来说具有重大意义,已成为世界各国的迫切需求和世界潮流。

绿色金融如何对城市发展产生影响 绿色金融将通过“引导效应”和“挤压效应”两个特征对城市发展进行引导。淮南市政府为了推动绿色金融发展,颁布相关政策,建立完善体系,因此,大部分企业家看到了市场前景从而纷纷加入其中。而且,企业要想发展绿色金融市场,企业必须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使企业具有社会责任感。同时,环境成本也包含在绿色金融市场中,效率低下,排污物高的企业在发展绿色金融市场的时候可能会面临资金困难的窘境。因此,大部分企业家开始招聘更加专业的技术人员,使自己的产品更加具有吸引力。通过利用行业竞争性的压力,加快企业转型进度,淘汰技术落后、高排放的企业,并且将更多的资金和资源投入发展前景良好,更加绿色的企业。从外部性理论的角度看,企业生产在污染环境的同时,也危害着人们赖以生存的坏境和其他企业的发展。产生了所谓负外部性的影响,但公司却可以不用付出代价,使得有些企业开始滥用资源,并且污染物乱排乱放。但可以利用绿色市场的内化负外部特性,增加企业对资源使用所付出的代价,还可以制约企业资源的滥用和污染物的排放,减少负面的外部影响,利用大市场环境下的竞争,使得企业开发出更具有新意的产品和更出色的技术。从城市发展的长远利比来看,推动绿色金融发展,还有企业的升级转型,会增加企业的责任感以此来发展社会经济。建立健全的保险制度,改变市场不完善的绿色产业低利润地位,减少企业污染物排放,节省资源的消耗,把资源尽到最大化的利用,使资源型城市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绿色金融对淮南发展的影响与分析 3.1什么是绿色金融 2000年,在法兰克福成立了一家生态银行。这也是地球上第一家为了保护地球生态的银行,其重点的业务领域是对绿色金融进行拓展,因此,它也被外界称作-绿色金融银行。

在这之后,绿色银行的内涵也随时代进步而不断得到补充和拓展,其金融服务体系不断得到完善,开始以逐渐地把商业银行当作是核心,推动城市经济发展由过去的高速发展向绿色低碳方向进行转变,把绿色理念应用到债券、保险、股票、发展基金、碳融资、信贷和政府等领域,并在发展中应用这些金融工具和相关政策。

在2003年的时候,花旗银行携手另外9家银行相互合作从而一同成立了赤道银行,赤道原则也随之被世界各国所认可,并得到了快速和广泛的发展,成为绿色金融体系框架中,一项至关重要的指导方针。截至2018年7月,来自34个国家和地区的89家金融机构均实行了赤道原则。随着赤道原则的确立,项目融资中原本模糊的市场环境和社会模糊标准首次被得以实现厘清。为商业银行评估以及社会风险提供了准确的操作指南,这两项突出作用,也被认为是赤道原则的意义所在。自赤道原则发布以来,世界各国开始重视,并将它视为大型融资项目的标准。花旗,浦发等40多家大型跨国银行已经实施此原则。

3.2我国绿色经济转型水平的评定 3.2.1利用完整的评价指标体系对淮南市进行分析 本文通过对淮南市的绿色生产、生态环境和产业分布,三个一级指标和其余的20个小指标为基础进行分析,构建一个绿色经济计量框架,对淮南市的产业结构、煤炭资源消耗比重、生活垃圾处理率和GDP等数据,对淮南市发展现状和产业结构进行一个分析。数据参考来自《中国统计年献》。

表1淮南市绿色经济转型评价指标体系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单位 标识 绿色生产方面 单位GDP二氧化硫排放量 吨/万元 A1 单位GDP氮氧化物排放量 吨/万元 A2 单位GDP烟(粉)尘排放量 吨/万元 A3 绿色生产单位GDP废水排放量 吨/万元 A4 单位GDP能耗 吨/万元 A5 单位GDP电耗 千瓦时/万元 A6 能源加工转换效率 % A7 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量的比重 % A8 生态环境 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 A9 人均造林面积 公顷/人 A10 人均新增种草面积 公顷/人 A11 工业污染治理投资增长率 % A12 产业分布 第一产业对GDP贡献率 % A13 第二产业对GDP贡献率 % A14 第三产业对GDP贡献率 % A15 第一产业就业人数占就业人口总数比重 % A16 第二产业就业人数占就业人口总数比重 % A17 第三产业就业人数占就业人口总数比重 % A18 轻工业企业工业销售产值占GDP比重 % A19 重工业企业工业销售产值占GDP比重 % A20 表2回归估计结果 变量 系数 标准差 t统计量 P值 常数-0.397892 0.040137-11.0016 0.0610 政府绿色投资 2.987344 0.43978 5.97879 0.0899 绿色金融投资 7.289739 0.20143 39.01647 0.0171 3.3主成分分析过程及结果 在主成分分析方面,本文运用了SPSS软件,系统的针对20项基础指标,逐步展开分析,实现了对淮南市在2015-2018年间,在绿色经济转型方面的成果进行评估。

3.3.1主成分原始变量方差 根据分析结果显示,前三个主成分的累计方差贡献率达到了95%以上,分别为54.64%、31.89%和7.94%,原始变量包含的信息可以得到合理的解释和说明,因此,这三个变量可以替代原来的20个原始变量。

3.3.2主成分的综合表达式 下文用S代表主成分,具体表达式如下 S=0.06A1+0.07A2-0.03A3+0.07A4+0.16A5+0.18A6-0.14A7+0.22A8+0.17A9-0.05A10-0.15A11+0.14A12+0.06A13-0.12A14+0.14A15-0.19A16+0.09A17+0.14A18+0.18A19-0.21A20 通过上式可以看出煤炭能源在能源消耗中的比重,轻工企业的工业化销售,生活垃圾的无害化处理率,以及生活垃圾的无害化处理率,在经济绿色转型方面,具有很大的积极的正面的影响。相应的也可以看出,在GDP组成之中,重工业企业工业销售产值所占越大,对城市绿色经济发展可能性的不利影响就越大。淮南市现阶段的发展方向主要是聚力发展新能源产业,通过严格规范和控制轻重工业的比重,实现绿色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模式,推进城市经济结构的快速转型。

淮南市绿色金融市场的发展现状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淮南市依靠煤炭资源,经济在高速发展,然而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过度依赖煤炭等不可再生资源,使人们生存的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生态平衡被打破。为了继续发展经济,就必须要解决眼下的难题。为了响应国家的号召,淮南市政府努力推广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并且把城市的生态文明建设摆在首位。开始发展绿色金融、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发展基金、绿色保险和碳金融等。并且将重大项目与绿色金融结合起来,通过发展绿色金融,调整本市的产业结构,利用绿色金融来推动经济的发展。发展绿色金融为淮南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通过对城市转型升级,慢慢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

4.1 绿色信贷 绿色信贷是中国最大的绿色金融业务部门。它来自国家环保总局,中国人民银行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于2007年7月联合发布的“关于实施防范信用风险的环境保护政策和规定的意见”。后来“绿色信贷指引” 2012年2月发布,明确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有效实施绿色信贷,推进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根据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的数据,中国的绿色信贷规模不断扩大。淮南市的绿色信贷规模逐步扩大,自2013年底至2018年7月底,年增加值接近7000万元,21家主要银行的绿色信贷规模,实现了4.3亿元到8.22亿元巨大增长。

4.2 绿色债券 2016年淮南市绿色债券市场已经在全省内排至前三,成为了淮南市的第二大融资市场,是继绿色信贷之后的又一强有力市场,绿色债券已经占领了淮南市绿色金融体系一大部分比重。根据不完全统计数据表明,2017年,安徽绿色债券发行额达2.8亿元人民币,比2016年同期增长1.5%,其中包括16家发行人发行的金融债券,公司债券,公司债券,中期票据,短期融资券债券和资产支持证券。24种债券。其中,11家实体发行17种绿色普通债券,总额1.75亿元。此外,还发行了10多种绿色资产支持证券(绿色ABS),总额为8060万元。

4.3 绿色发展基金 2016年3月5日发布的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对绿色金融领域进行了明确部署,总体规划为“建立绿色金融体系,发展绿色信贷,绿色债券,建立绿色发展基金”,这为绿色发展基金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并指明了方向。据不完全统计,自发行以来至2018年底,全国的节能环保绿色基金已经达到286个,并在中国基金业协会注册。大概约有50个是地方政府发起。现如今,绿色基金在淮南市的发展越来越快,也慢慢走上了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并且淮南市总结国外城市的发展经验,发展理念,政策和教训,利用后来者居上的姿态,一步步的进行城市的转型升级。在探索中总结经验和教训,在实践中变更政策和发 展理念,解决在转型升级中遇到的难题,找出一条适合淮南市的可持续发展之路,4.4 绿色保险 绿色保险,专业领域又称其为生态保险,是绿色金融中最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其是一种重要的基本手段,主要用于环境风险管理,其中的环境污染保险是最具代表性的,环境污染的受害者可根据此保险获得保险公司的赔偿,保障自身在环境被污染情况下的利益。该保险又被称为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其标的为:当企业发生污染事故,并对第三者在成了损害,由企业依法承担的赔偿责任。同绿色信贷和绿色债券相同,绿色保险在绿色金融中同样占据着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们也是建立绿色金融体系的基本框架。2017年6月,环境保护部与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共同研究制定了“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明确规定从事高风险生产的企事业单位或其他生产经营者的环境污染管理活动,在具体实施过程之中,强制必须投保环境污染保险。过去金融市场中存在的不足和漏洞,也随着这些政策和法律法规的实施逐步得到了完善和填补,这些举措助推了淮南市的绿色经济转型升级,绿色金融市场的有序高速发展也因为这些举措的实施而获得了强有力的保证。

4.5 碳金融 碳金融也是淮南市重要的发展市场之一,它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淮南在这一业务还属于起步阶段。依托清洁发展机制(CDM),在实施过程中以金融资本为工具,最终达到实现推动环境改善的目的,这就是碳金融的作用机理。在法律法规支撑下,利用政府宏观调控措施,使相关的碳金融产品及其衍生品在市场平台上进行交易或流通。碳金融目前也可以在市场上流通、交易。截止2017年我国的北京、上海、深圳等8个城市开启碳金融交易市场,截止到目前交易量已经达到1亿t,交易额约为28亿元。而淮南也将加入这个市场,在政府政策的鼓励下,淮南市的碳金融市场已经略有雏形。

绿色金融在淮南市经济结构转型中作用 绿色金融在淮南市的转型升级中有巨大的帮助,我们可以从下面的三个角度来分析。

5.1 “引导作用”和“挤出效应”是最明显的特征 淮南市为了更好,更快的发展绿色金融,通过颁布各种政策、扶持项目和开发金融产品并进行创新,营造出一个优质的发展场所和条件,旨在于绿色金融市场可以广阔的在我市实行。通过对市场的调控和利用杠杆作用,让企业在技术,产品创新的同时,也着重于环境保护,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量。与此同时,对一些高污染,高能耗,低效率的企业,通过对其提升贷款门槛甚至于不对其贷款等方式,把这些企业清理出市场,防止企业的生产对环境造成危害。这样以来,提高了一些企业的积极性,清理出了一部分不良企业,解决了环境和社会问题,增加了企业进行绿色金融发展和投资的意向,提升了绿色企业在淮南市企业组成中的比重,优化并调整了淮南市企业的经济结构。

5.2绿色金融促进节能环保技术发展 作为我国的一项重要且基本的发展理念,节能和环保两方面一直被我国企业所关注,在发展的同时可以节省不必要资源的浪费。自从政策颁布以来,近几年的数据显示呈现良好的发展趋势。通过往年的数据对比和分析,可推出淮南市的环保行业总产值,将在2019年达到11亿元,产值比重进一步增长,但不容忽视的是,尽管产值一直呈现增长趋势,但与之相对的问题仍旧较为突出,环保技术的发展仍旧相对滞后,无法满足现阶段快速发展的绿色金融市场需求。最近,政府将推出一系列政策,支持企业进行绿色创新,通过扶持,使企业在环保技术方面加大资金研发,邀请专业人员来进行培训,为的是可以加快绿色创新的进度。而且,环保技术本身的特点也对政府提出了新的要求,研发时间长、见效慢,同时,每一项研发工作都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资金支持。对此,政府出台并实施了全新的、适应市场环境的融资政策,达到分担研发风险、助力技术研发的目的。这样以来,既加快了环保事业的发展,减少了企业的负担,还保持了企业对环保产业的热情,减少了社会在环境方面的矛盾。

5.3绿色金融推动淮南能源结构调整 能源,作为一个城市发展和人民生活需求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近年来的能源发展格局总体向好,大致表现为消费需求方面全面回升,供给侧的质量水平不断提升,能源结构方面不断得到优化,市场上的供需关系也实现了大体上的平衡。在此契机之下,淮南市也在积极探索,能源使用系统方面注重低碳清洁、同时还要求兼顾安全和高效,为了在发展同时节省不必要资源的浪费。据《中国能源发展报告2018》显示,在过去的2018年里,淮南市煤炭资源的消耗量达到1亿吨,淮南市一直在改善资源消耗结构,已经初见成效,今年的煤炭消耗量相比较于去年减少了10个百分点,而清洁能源占能源消耗总量将近五分之一,比去年上升了2个百分点左右。随着绿色金融的发展,淮南市的能源结构也在调整,不断地在优化能源消耗体系,通过扶持、引导,鼓励企业发展天然气等可再生资源的发展,加大对企业的融资力度,努力构建一个完善的能源消耗体系。

结论及政策建议 6.1结论 1.与淮南市政府的融资补贴相比,大力推广绿色金融发展,加大对绿色金融的投资补贴将对淮南市的转型更有帮助。税收是国家经济来源的重要手段,政府的绿色投资和投资方向也可以看出未来经济发展的趋势。政府利用法律作为有力的后盾和颁布相关政策引导市场,绿色金融投资逐渐成为推动淮南市经济绿色转型的新方法,也越来越能满足中国巨大绿色投资需求的市场。

2.绿色金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淮南市政府正逐步完善绿色金融体系,绿色债券等也将会在本市的绿色金融市场发挥出越来越大的作用。淮南市也将逐步的不再依赖于煤炭资源发展经济,将通过发展绿色金融市场,来实现可持续发展。

6.2政策建议 1.完善绿色金融市场监管体系。作为一个有利可图的组织,金融机构可以为其作为有力的资金输出来源。与金融市场发展前景调查、经营业务和市场声誉考察工作的同步,在过程中,金融机构也可以采取手段,设立专项资金,对国家支持的重点项目给予帮助和扶持,加强对风险高,投资回报率高的项目的监管,建立其完善的金融机构体系和投资项目。

2.对金融产品进行不断创新。在中国大市场的环境下,不能只局限于单一方面的绿色金融发展,比重最大的绿色信贷应当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发展方面,但不应当是唯一方面,包括绿色产业基金、绿色保险、绿色股票及碳交易在内的多种新型融资方法同样应当成为发展的重要方向。还要建立起完善的绿色金融发展体系,和完备的绿色金融法。使绿色金融产品朝多元化发展,挖掘出绿色金融对资源型城市转型升级的巨大潜力,使中国在经济绿色转型的每一步都走的更稳。

参考文献:

[1]王英斌.世界首家环保银行[J].世界知识,1991:66.[2]谭太平.国内外银行业绿色金融实践的比较研究[J].生态经济,2018:203.[3]绿色金融工作小组.构建中国绿色金融体系[M].中国金融出版社,2015.[4]赵朝霞.商业银行绿色信贷实践及其对经济绿色转型的推动[J].财会月刊,2015(32).[5]李均峰.以绿色信贷助推经济转型[J].中国金融,2014(15).[6]孙工声.构建绿色金融体系促进低碳经济发展[J].金融纵横,2010(07).[7]赵大建.绿色金融驱动经济转型[J].中国金融,2014(04).[8] 张复明,景普秋.资源型经济及其转型研究述评[J].中国社会科学,2014,(6):78-87.[9] 丁菊红,邓可斌.政府干预、自然资源与经济增长:基于中国地区层面的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 2017,(7): 56-64.[10] 张秀生,陈先勇.论中国资源型城市产业发展的现状、困境与对策[J].经济评论.2011,(6):96-99.[11] 薛凌.资源型城市向现代化城市转型问题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3.[12] 胡魁.中国矿业城市基本问题[J].资源产业.2001,(5):8-10.[13]李小燕,王林萍,郑海荣.绿色金融及其相关概念的比较[J].科技和产业,2017(07):82-85.[14]乔海曙.国际金融稳定与国内金融安全研究[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9(05):28-32. [16]郑扬扬.我国发展碳金融的路径选择[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2(06):70-75.[17]王定祥,琚丽娟.碳金融理论研究评述与展望[J].西部论坛,2013(01):70-79.[18]蔡玉平,张元鹏.绿色金融体系的构建:问题及解决途径[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9(9):66--70. 致谢 在写下致谢的同时,我的学生时代也即将结束。感谢大学以来所有陪着我度过一个又一个难关的老师和同学们。特别要感谢我的指导老师,在陈金林老师悉心的指导与帮助下,完成了本文。从在论文的选题方面,然后到论文的内容调整和格式的修改,陈金林老师都给出了最佳的修改方案。在本文的完成过程中,我的学术能力得到了锻炼,同时又学习到老师身上严谨认真的宝贵精神态度,这对我有着深远的影响。

论文写作的过程无疑是艰辛的,对于论文最终的成型我深感欣慰,这其中也有我付出的不少心血,希望在日后的不断努力和积累中能写出更多优秀的论文。在这几年中,我所收获的不仅仅仅丰厚了见识,开拓了视野,而且也培养出了属于我的学习和思考方式,锻炼了我的思维,这将在我以后的生活工作中带来巨大的帮助。在学习中也遇到了需要敬业的老师,他们兢兢业业教书育人,不仅在学习上帮助我们,更在生活和价值观上对我们进行引导,还有许多可爱的同学和室友,相处四年下来大家互帮互助,更丰富了我的大学生活。

最后要感谢的是我的父母,父母们都希望子女成材,所以不惜一切代价在生活和学习上给予帮助和鼓励。在今后走向社会的生涯中,我将用我所学的知识和老师交给我们的价值观在社会上立足,为国家的发展献出自己的一份力。

篇2:绿色金融案例分析

传统的赶超型发展战略以GNP的增长为主要目标,环境项目没有被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从而造成大量外部不经济问题,以至于环境日趋恶化,留下巨大的“生态赤字”.针对这个问题,1995年世界银行开始导入绿色GNP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来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真实国民财富,并于首次提出扣除自然资源枯竭以及环境污染损失后的所谓真实国内储蓄的概念的计算方法.

作 者:孙洪庆 Sun Hongqing 作者单位: 刊 名:环渤海经济t望 英文刊名:ECONOMIC OUTLOOK THE BOHAI SEA 年,卷(期):20xx “”(6) 分类号:F8 关键词:

篇3:中外绿色金融发展现状分析

绿色金融提出的背景一是环境保护, 二是可持续发展。世界银行对环境问题非常重视, 早在1970年首次设立环境事务顾问, 关注环境问题。1972年在瑞典斯德哥尔摩举行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 会议通过了《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宣言》, 叙述了对环境问题的看法和态度, 规定了保护环境, 特别是保护自然资源的要求。1992年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 通过了两个文件:《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规定了国际环境与发展的27项基本原则;《21世纪议程》是关于森林问题的原则声明。会议签署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生物多样化公约》两个公约。1992年的大会对环境保护是一个标志性事件, 此后减排一直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1997年的《京都协议书》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补充条款, 其目标是将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含量稳定在一个适当的水平, 进而防止剧烈的气候改变对人类造成伤害。

加强环境保护, 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可持续发展概念首先出现于1972年在斯德哥尔摩举行的联合国人类环境研讨会上。1980年国际自然保护同盟的《世界自然资源保护大纲》也认为必须研究社会的、经济的以及利用自然资源之间的关系, 以确保全球的可持续发展。1987年, 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出版《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 将可持续发展定义为: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 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系统地阐述了可持续发展的含义。1989年联合国环境发展会议专门为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和战略通过了《关于可持续发展的声明》。1992的《21世纪议程》文件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全球可持续发展计划, 它包括减少浪费、扶贫、保护大气、海洋和生活多样化以及促进可持续农业的详细提议。2001年11月, 世界银行发布了该行历史上第一份《做出可持续的承诺——世界银行环境战略》报告, 该战略基本目标是促进人们把环境的改善作为发展和减少贫困战略。

二、绿色金融:国内外绿色金融实践

绿色金融实践出现较早, 1974年, 前西德就设立了世界上第一家环境银行。1991年波兰也成立了环保银行, 重点支持促进环保的投资项目。1992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与世界主要银行和保险公司成立了金融机构自律组织, 其宗旨是可持续金融理念的推广和普及, 督促金融机构可持续发展。1995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出台了《联合国环境署保险业环境举措》, 1997年发布《银行业、保险业关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声明》。《举措》与《声明》是国际金融机构开始系统实施环境管理体系的标志, 也是签字银行或保险公司对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公开承诺。1998年, 在四川成都召开的“面向21世纪全球金融发展国际研讨会”上, 首先提出了“金融可持续发展”概念, 以金融的可持续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2003年6月, 国际金融公司与世界著名金融企业共同发起了“赤道原则”, 这是商业银行在自愿原则的基础上, 在项目融资方面全面地考虑环境因素的国际金融行业基准, 并为项目融资中环境和社会风险评估提供了一个框架。2006年重新修订的赤道原则, 对原有内容进行扩充和提升, 扩大了适用范围, 该原则成功应用于融资实践, 确立了项目融资环境与社会评审的最低行业基准, 它已经成为国际银行间的公约。

我国是较早关注信贷对环境影响的国家, 1995年发布了《关于贯彻信贷政策与加强环境保护有关问题的通知》, 要求各级金融机构将信贷发放与保护环境资源、改善生态环境结合起来, 银行发放贷款考虑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的影响。2001年3月, 中国证监会发布了《公开发行证券公司信息披露内容与标准格式第一号——招股说明书》, 要求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的公司, 其编制招股说明书要具有环境保护的内容。2001年6月, 国家经贸委、中国人民银行等八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快发展环保产业的意见》, 该意见指出发展环保产业是我国国家产业政策之一。2007年7月, 国家环保总局、中国人民银行和银监会三部门联合提出了《关于落实环境保护政策法规防范信贷风险的意见》。它要求各金融机构依据国家环境政策和产业政策, 鼓励对开发、利用新能源项目提供资金支持, 对从事低碳经济生产、绿色制造和生态农业的企业或机构, 提供优惠贷款, 而对三高行业限制发放贷款。2007年12月, 环境保护部和中国保监会联合发布了《关于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的指导意见》, 标志着我国环境保险制度的建设已开始启动。2008年2月, 环境保护部会同银监会、保监会、证监会等金融监管部门相继推出绿色保险、绿色证券、绿色金融等新政, 绿色金融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焦点。

三、绿色金融:赤道原则下国内绿色金融的发展

截至2011年5月1日, 巴林阿赫里联合银行 (AUB) 宣布采纳赤道原则, 全球赤道银行数目现已突破72家。“赤道原则” (EquatorPr inciples) 原名“格林威治原则” (Gr een-w ichPr in ciples) , 是2002年10月由花旗集团 (Citigroup) 、荷兰银行 (ABN AMR O) 、巴克莱银行 (Bar clay s) 、西德意志银行 (West LB) 等9家银行在参考世界银行 (W or ld Ban k) 环境准则和国际金融公司 (IFC) 社会政策的基础上共同起草发起的, 于2003年5月更名并延用至今。它是一套自愿接受的用以确定、评估和管理项目融资过程所涉及社会和环境风险的金融界指标。2003年6月4日, 包括4家主要发起银行在内的7个国家的9家国际领先银行宣布采纳并实行赤道原则。目前, 赤道银行的成员国主要分布在欧洲和北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 其中欧洲共34家 (占47%) 、北美12家 (占17%) , 这能够反映出经济发展水平同社会风险管理与环境保护之间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关系。

2008年10月31日, 兴业银行宣布采纳赤道原则, 成为全球第54家、亚洲第四家、中国首家赤道银行。兴业银行始终重视自身的社会责任, 在国内银行业界一直走在前列。2006年5月, 兴业银行与国际金融公司 (IFC) 就中国公用事业能源效率融资项目 (CH U EE) 签署一期合作协议, 在国内首家推出能源效率贷款——“绿色贷款”, 帮助国内企业进行能耗设备改造, 开展节能环保项目。2007年10月兴业银行派员出席在澳大利亚墨尔本举办的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全球圆桌会议, 签署了《金融机构关于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声明》文件。2007年11月, 兴业银行与国际金融公司 (IFC) 、国家发改委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司、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在北京共同举办了2007“节能中国”高层论坛暨“绿色信贷”创新研讨会, 会上兴业银行主张支持节能减排, 并在国内商业银行中率先提倡开展“绿色信贷”。截至2008年12月末, 兴业银行累计发放节能减排项目贷款86笔, 金额33.04亿元人民币, 可实现每年节约标准煤324.42万吨, 年减排二氧化碳1373.1万吨。

在赤道原则背景下, 2007年7月30日中国环保总局、人民银行、银监会三部门也联合提出了我国的“绿色信贷” (g r een-cr editpolicy) 政策, 即《关于落实环境保护政策法规防范信贷风险的意见》。其主要目的是为了遏制高耗能、高污染产业的盲目扩张, 要求各商业银行要将企业环保守法情况作为审批贷款的必备条件之一, 对未通过环评审批或者环保设施验收的新建项目, 金融机构不得新增任何形式的授信支持, 对于各级环保部门查处的超标排污、未取得许可证排污或未完成限期治理任务的已建项目, 金融机构在审查所属企业流动资金贷款申请时, 应严格控制贷款。

“绿色信贷”的推出, 是从源头上切断高耗能、高污染行业的经济命脉和资金链条, 从而遏制其无序发展和盲目投资的现状, 以解决环境问题。然而, 赤道原则要求银行对贷款项目在生命周期内进行全过程的监督和审查, 参与项目环境与社会绩效管理, 与企业共同承担风险。

在福建永安华电贷款项目中, 兴业银行辅助企业制定出《行动计划》, 包括建立社会与环境管理体系、制订员工职业安全操作手册、加强煤尘、灰尘、脱硫系统石灰粉尘等生产性粉尘控制、评估项目对被征地农民生计的影响、评估被拆企业的现状及其原有工人现状等共计17项行动措施。在签订合同中, 又将《行动计划》及有关环境与社会风险管理要求作为合同条款, 由企业承诺在约定的时限内完成。银行通过季度检查, 对项目开展贷后环境与社会风险监测。通过严格执行赤道原则, 银行与企业之间形成了良性互动和沟通机制, 提高了企业环境与社会风险管理水平, 实现环境、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 从而创造出一种共赢的可持续经营模式。

四、绿色金融:中外绿色信贷发展对比分析

绿色信贷主要指银行在信贷方面控制对环境可能产生不利影响的项目和支持有利于环境保护的项目贷款。国内外银行的绿色信贷实践有明显差异, 下面以两家国有大型商业银行、两家综合型股份制商业银行及两家外资商业银行为例, 进行比较分析。如图所示:

五、绿色金融:未来展望

通过国内外银行业绿色金融实践的比较分析, 国外一流的银行实现了绿色办公考核指标量化管理, 项目评审遵守赤道原则, 积极采纳碳原则, 制定了详细而周密的环保计划, 并通过碳交易等金融产品的创新与服务, 提供巨额资金支持环境保护, 将金融服务、金融产品创新与环境保护有机结合起来, 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我国虽然于1995年出台的信贷政策起就开始关注环境保护, 但由于我国经济面临产业结构优化, 经济结构的调整, 处于工业化中期, 商业银行既要承担增强国力, 又要承担关注民生的历史使命, 这大大地限制了绿色金融在我国的实践。

篇4:我国发展绿色金融的对策分析

【关键词】绿色金融;低碳经济;可持续发展

一、绿色金融的概念

金融业在投融资行为中要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及对环境污染的治理,增强对环保产业发展和技术创新的支持力度,即在投融资行为中要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及对环境污染的治理,注重环保产业的发展,通过其对社会资源的引导作用,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与生态的协调发展。

二、绿色金融的特点

与传统金融相比,绿色金融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它更强调人类社会的生存环境利益,对环境保护和对资源的有效利用程度作为计量其活动成效的标准之一,通过自身活动引导各经济主体注重自然生态平衡。它讲求金融活动与环境保护、生态平衡的协调发展,最终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环境资源是公共品,除非有政策规定,金融机构不可能主动考虑贷款方的生产或服务是否具有生态效率。

三、我国绿色金融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绿色金融的市场体系不完善

目前,绿色金融市场体系不完善,主要表现为:在融资渠道方面主要有银行信贷, 而银行信贷属于间接市场。因此,可以说只有间接市场,直接市场几乎是空白。在融资方式方面主要有流动资金贷款,项目贷款,其他形式很少。在参与主体方面主要参与者是银行,也仅仅是一部分银行。

(二)信息沟通机制的不健全

长久以来,信息沟通机制的不健全是导致银行开展绿色信贷业务滞缓的直接原因,致使有些还存在较高风险,银行开展绿色信贷业务,客观上要求有健全的信息沟通机制,只有这样,才能使银行降低贷款风险。但就目前情况看,一方面,央行征信系统企业基本信用报告所能提供的“环保信息”涉及的企业范围还很窄。另一方面,金融机构对大多数不属于国家监控范围的企业、项目的环保违规情况,很难获得相应信息。信息极不对称的情况下,银行开展绿色信贷必然存在较高的风险,这也是一些银行抱怨绿色金融成本高、收益低,进而不愿积极开展绿色金融的客观原因所在。

(三)导致绿色金融发展问题的原因分析

我国在发展绿色金融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归纳总结主要在以下两个方面:(1)必须让社会各界对其有充分的了解和认识,形成共识。而要让人们了解它、认识它, 相关部门的宣传就是不可缺少的,目前对其宣传不够。(2)绿色金融是一种很强的技术手段和制度安排,有一个探索、完善的过程。由于我国的绿色金融还处于起步阶段,万事开头难是自然而然的。只要社会各界形成共识,采取积极的行动,不断探索,相信这些问题一定会得到解决。

四、促进我国绿色金融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绿色金融宣传

加快我国绿色金融的发展,不仅是实现科学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金融业本身发展的必然选择。要加快绿色金融的发展, 社会各界应首先充分认识绿色金融发展的重要意义。首要任务是认识和了解绿色金融,宣传部门、新闻媒体在这方面应主动承担起宣传发展绿色金融的职责,使全社会明白绿色金融发展的必要性、现实性和重要意义。银行界要动员全体员工利用各种机会和工具进行宣传。理论界要定期召开学术研讨会进行研讨,为发展绿色金融造势并积极探讨相关问题的解决方案,在政策制定、技术攻关等方面提供理论指导。

(二)金融主管部门抓紧制定相关配套政策

发展战略是就绿色金融发展的目标和重点、步骤、措施等具体实施方案的谋划。而目标的实现和实施方案的落实,需借助一系列政策,金融主管部门抓紧制定和出台绿色金融发展战略和配套政策措施。发展战略首先要制定发展目标,发展目标要有长远目标和分阶段目标,发展目标的制定要紧密结合我国国情和发展绿色金融的要求,并在借鉴国外有益经验的基础上科学制定。要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经过方案比较,并在试点的基础上制定实施方案。

(三)提高商业银行发展绿色金融的积极性

商业银行是发展绿色金融的主体,商业银行在发展绿色金融方面是否具有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就成为我国绿色金融能否快速、健康发展的关键。我国在发展绿色金融的过程中应该主动吸纳国外先进的管理方法,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探索我国绿色金融的发展之路。积极推进绿色信贷、绿色保险、绿色证券的发展,宣传并落实绿色办公。

(四)建立和完善多元化绿色金融市场体系

绿色金融具有明显的政策倾斜特征。目前需要国家财政大力支持,分配政策性的资金介入,形成政策性的投入市场化的运作、专业化的管理和信贷式放大的运营机制。在未来发展中,应依托国内现有资本市场体系,鼓励银行证券保险投资银行等金融机构深度介入绿色金融业务,建立绿色债券市场、绿色保险市场、绿色基金市场、绿色金融衍生产品市场、绿色股票市场,结合区域性经济特征合理布局碳交易市场体系,完善碳交易机制,加快培育中介机构,成立中央和地方财政的政策性绿色银行。

同时,提升创新意识,将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环保理念纳入信贷政策制定业务流程管理产品设计当中,积极研发绿色金融产品,探索推广碳权质押融资贷款,大力推广绿色保险产品,探索发行绿色证券、绿色债券、绿色基金等产品。

(五)完善绿色金融发展的法律体系

目前,我国绿色金融方面法律法规尚不完善,绿色信贷、绿色保险、绿色证券处于起步阶段。因此,要加快建立健全绿色金融法律框架和监管机制。参照“赤道原则”和“国际银行”的普遍做法,制定并完善“绿色信贷”、“绿色保险”、“绿色证券”、碳交易市场的业务实施细则,从法律法规层面对企业信息披露等进行硬性约束,转变绿色金融产品的自愿性,促使环境保护与绿色金融相互融合与协调,确保绿色金融业务规范有序发展。

此外,构建多层级监管网络、加强环保部门、一行三会等各监管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发挥民间组织舆论媒体等第三方监督职能,避免因权利交叉而造成的监管真空监管无力,打造“纵向监管横向监督的多层级监管网络”全程监督并适时披露企业生产经营环节中的重要信息,对绿色金融运行过程实施有效监管,从而促进企业和金融机构提高社会责任和环保意识。

六、结论

在绿色金融成为大势所趋的今天,无论商业银行还是其他金融机构,都不约而同地把助推“绿色经济”作为企业履行的重要社会责任。通过对国外绿色金融政策的分析,指出了其中存在的优势,并结合我国绿色金融政策的不足,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和启示,提出了指导我国绿色金融政策工作发展的一些建议。下一步研究需要细化的工作还有很多,如信贷资金与环境保护有效结合、绿色金融产品创新机制等方面的研究。

谁把握住绿色金融的脉搏,就能发掘更多的商机,创造更大的价值。为金融披上绿色的外衣,“绿色金融”便成为可持续发展的保证,而世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将指日可待。

参考文献:

[1]杨晶.中外绿色金融发展现状分析[ J ].时代金融,2012,3.

[2]肖绪峰.我国商业银行市场营销的难点与对策[ J ].中国金融家网,2011.05.

[3]苗昱.李季刚.低碳视角下的绿色金融支持体系构建研究[J].金融与保险,2011.6.

篇5:关于绿色金融的调查问卷

您可直接在选项上√,或者直接将选项填列到括号中,可多选。

(一)您的基本信息: 1,您的年龄()

A.20以下

B20-30岁

C30-40岁

D 40岁以上 2,您的学历是()

A 硕士及硕士以上

B本科或大专

C 高中、中专

D初中及初中以下 3,您的职业性质是()

A 企业、机关人员

B金融(管理)人士 C 科教人员

D 企业老板

E学生

F其他______________

(二)绿色消费观的调查:

1,您平时消费注重环保吗()A 非常注重

B 比较看重

C不看重 2,影响您日常消费的因素有()

A 产品的价格

B产品质量

C 是否环保健康

D是否打折促销

3,你认为现在的环境问题主要有哪些()

A温室效应

B水污染、空气污染

C滥砍森林,水土流失

D 野生动物,濒临灭绝E毒性土壤 F其他___________ 4,您认为您有责任为当前的环境问题采取行动吗()

A有责任和义务

B没责任,自愿

C不是我的事,反正环境不是我自己破坏的 D我自己的行动对环境保护没什么作用

5,您愿意为当前的环境问题作出哪些力所能及的努力()

A不浪费一滴水,一度电,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等

B 尽量购买环保产品

C响与环保号召,提高亲朋好友的环保意识

6,您日常是通过哪些渠道购买绿色环保产品()

A广告宣传

B 政府或者金融方面优惠政策

C 亲朋好友介绍

D商场挑选

(三)金融产品使用情况

1,您最常使用的消费方式是()

A现金支付

B银行卡支付

C信用卡支付

D借记卡支付

E其他_______ ,2,您所拥有_____张银行卡,您最常使用的银行卡是()

A中国农业银行 B中国建设银行 C 中国银行 D中国工商银行 E河北银行F兴业银行

G其他_________ 3,您的银行卡使用范围有()

A 日常购物消费

B资金转账往来

C 网上购物

D个人存取款

E其他_______ 4,您选择使用银行卡主要是考虑()

A还款、取款方便快捷

B宣传到位

C安全放心

D 可以网上支付各种费用 5,您拥有_____张信用卡,您最常使用的信用卡是()

A工行牡丹

B农行金穗

C中行长城

D建行龙卡

E招行金葵花 6,您选择信用卡时考虑的主要因素是()

A还款方便

B 透支额度大

C可积累信用额度

D 在签约商家使用可以享受优惠折扣

7,您在选择银行时,哪些是您主要考虑的因素()

A服务态度和银行口碑

B专业品质和产品安全

C制作背景和行业经验

D金融产品的环保性社会效益

E银行服务办事效率 8,您在银行办理的代理业务有()

A 个人存贷款

B 个人汇兑结算

C代交水电费、话费

D购买基金业务 E购买银行理财产品

F购买保险产品

(四)关于绿色金融的了解和参与

1,您认为您对绿色金融的了解程度()

A 非常了解

B有过了解

C 不太了解

D没听说过

2,您是否关注政府对金融机构的政策()

A非常关注

B比较关注

C 一般

D不关注

3,您是否关注银行出台的优惠政策,如银行卡使用方面的优惠政策()A非常关注

B比较关注

C 一般

D不关注

4,您觉得当前普及绿色金融知识以促进环保事业发展有无必要()

A 非常有必要

B 有必要

C一般,作用不大

D没必要,没作用 5,如果您在使用银行卡或信用卡购买环保产品有积分奖励或者其他优惠,您是否愿意购买同款更环保的产品()

A肯定会

B要看其他因素

C 不重视环保看重价格

D不会

6,如果与您定期存在银行利率相同,您愿意将同样的钱存入绿色环保账户以用于政府绿色投资吗()

A很愿意

B一般

C不愿意

7,如果您的新房屋在装修时只要使用符合标准的绿色产品进行装修就会享受1%的贷款优惠 您会()

A 不在乎环保,我要的是装修漂亮

B当然选择绿色环保产品

C视情况而定,看性价比

D看看那个更划算

8,如果您有能力,您愿意为环保事业捐款吗()

A愿意

B不知道,有钱了再说

C不如捐给灾区、贫困地区

D不愿意,有钱自己花,留给孩子花

9,如果您参与某银行推出的节能低碳计划就会获赠信用卡积分及贷款优惠,您愿意参与其中吗()

A非常愿意

B要看是否方便

C个人并没有低碳生活的意愿

篇6: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

一、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重要意义

(一)绿色金融是指为支持环境改善、应对气候变化和资源节约高效利用的经济活动,即对环保、节能、清洁能源、绿色交通、绿色建筑等领域的项目投融资、项目运营、风险管理等所提供的金融服务。

(二)绿色金融体系是指通过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股票指数和相关产品、绿色发展基金、绿色保险、碳金融等金融工具和相关政策支持经济向绿色化转型的制度安排。

(三)构建绿色金融体系主要目的是动员和激励更多社会资本投入到绿色产业,同时更有效地抑制污染性投资。构建绿色金融体系,不仅有助于加快我国经济向绿色化转型,支持生态文明建设,也有利于促进环保、新能源、节能等领域的技术进步,加快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提升经济增长潜力。

(四)建立健全绿色金融体系,需要金融、财政、环保等政策和相关法律法规的配套支持,通过建立适当的激励和约束机制解决项目环境外部性问题。同时,也需要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加大创新力度,通过发展新的金融工具和服务手段,解决绿色投融资所面临的期限错配、信息不对称、产品和分析工具缺失等问题。

二、大力发展绿色信贷

(五)构建支持绿色信贷的政策体系。完善绿色信贷统计制度,加强绿色信贷实施情况监测评价。探索通过再贷款和建立专业化担保机制等措施支持绿色信贷发展。对于绿色信贷支持的项目,可按规定申请财政贴息支持。探索将绿色信贷纳入宏观审慎评估框架,并将绿色信贷实施情况关键指标评价结果、银行绿色评价结果作为重要参考,纳入相关指标体系,形成支持绿色信贷等绿色业务的激励机制和抑制高污染、高能耗和产能过剩行业贷款的约束机制。

(六)推动银行业自律组织逐步建立银行绿色评价机制。明确评价指标设计、评价工作的组织流程及评价结果的合理运用,通过银行绿色评价机制引导金融机构积极开展绿色金融业务,做好环境风险管理。对主要银行先行开展绿色信贷业绩评价,在取得经验的基础上,逐渐将绿色银行评价范围扩大至中小商业银行。

(七)推动绿色信贷资产证券化。在总结前期绿色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试点经验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扩大参与机构范围,规范绿色信贷基础资产遴选,探索高效、低成本抵质押权变更登记方式,提升绿色信贷资产证券化市场流动性,加强相关信息披露管理等举措,推动绿色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常态化发展。

(八)研究明确贷款人环境法律责任。依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借鉴环境法律责任相关国际经验,立足国情探索研究明确贷款人尽职免责要求和环境保护法律责任,适时提出相关立法建议。

(九)支持和引导银行等金融机构建立符合绿色企业和项目特点的信贷管理制度,优化授信审批流程,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对绿色企业和项目加大支持力度,坚决取消不合理收费,降低绿色信贷成本。

(十)支持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在开展信贷资产质量压力测试时,将环境和社会风险作为重要的影响因素,并在资产配置和内部定价中予以充分考虑。鼓励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对环境高风险领域的贷款和资产风险敞口进行评估,定量分析风险敞口在未来各种情景下对金融机构可能带来的信用和市场风险。

(十一)将企业环境违法违规信息等企业环境信息纳入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建立企业环境信息的共享机制,为金融机构的贷款和投资决策提供依据。

三、推动证券市场支持绿色投资

(十二)完善绿色债券的相关规章制度,统一绿色债券界定标准。研究完善各类绿色债券发行的相关业务指引、自律性规则,明确发行绿色债券筹集的资金专门(或主要)用于绿色项目。加强部门间协调,建立和完善我国统一的绿色债券界定标准,明确发行绿色债券的信息披露要求和监管安排等。支持符合条件的机构发行绿色债券和相关产品,提高核准(备案)效率。

(十三)采取措施降低绿色债券的融资成本。支持地方和市场机构通过专业化的担保和增信机制支持绿色债券的发行,研究制定有助于降低绿色债券融资成本的其他措施。

(十四)研究探索绿色债券第三方评估和评级标准。规范第三方认证机构对绿色债券评估的质量要求。鼓励机构投资者在进行投资决策时参考绿色评估报告。鼓励信用评级机构在信用评级过程中专门评估发行人的绿色信用记录、募投项目绿色程度、环境成本对发行人及债项信用等级的影响,并在信用评级报告中进行单独披露。

(十五)积极支持符合条件的绿色企业上市融资和再融资。在符合发行上市相应法律法规、政策的前提下,积极支持符合条件的绿色企业按照法定程序发行上市。支持已上市绿色企业通过增发等方式进行再融资。

(十六)支持开发绿色债券指数、绿色股票指数以及相关产品。鼓励相关金融机构以绿色指数为基础开发公募、私募基金等绿色金融产品,满足投资者需要。

(十七)逐步建立和完善上市公司和发债企业强制性环境信息披露制度。对属于环境保护部门公布的重点排污单位的上市公司,研究制定并严格执行对主要污染物达标排放情况、企业环保设施建设和运行情况以及重大环境事件的具体信息披露要求。加大对伪造环境信息的上市公司和发债企业的惩罚力度。培育第三方专业机构为上市公司和发债企业提供环境信息披露服务的能力。鼓励第三方专业机构参与采集、研究和发布企业环境信息与分析报告。

(十八)引导各类机构投资者投资绿色金融产品。鼓励养老基金、保险资金等长期资金开展绿色投资,鼓励投资人发布绿色投资责任报告。提升机构投资者对所投资资产涉及的环境风险和碳排放的分析能力,就环境和气候因素对机构投资者(尤其是保险公司)的影响开展压力测试。

四、设立绿色发展基金,通过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动员社会资本

(十九)支持设立各类绿色发展基金,实行市场化运作。中央财政整合现有节能环保等专项资金设立国家绿色发展基金,投资绿色产业,体现国家对绿色投资的引导和政策信号作用。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政府和社会资本共同发起区域性绿色发展基金,支持地方绿色产业发展。支持社会资本和国际资本设立各类民间绿色投资基金。政府出资的绿色发展基金要在确保执行国家绿色发展战略及政策的前提下,按照市场化方式进行投资管理。

(二十)地方政府可通过放宽市场准入、完善公共服务定价、实施特许经营模式、落实财税和土地政策等措施,完善收益和成本风险共担机制,支持绿色发展基金所投资的项目。

(二十一)支持在绿色产业中引入PPP模式,鼓励将节能减排降碳、环保和其他绿色项目与各种相关高收益项目打捆,建立公共物品性质的绿色服务收费机制。推动完善绿色项目PPP相关法规规章,鼓励各地在总结现有PPP项目经验的基础上,出台更加具有操作性的实施细则。鼓励各类绿色发展基金支持以PPP模式操作的相关项目。

五、发展绿色保险

(二十二)在环境高风险领域建立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制度。按程序推动制修订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相关法律或行政法规,由环境保护部门会同保险监管机构发布实施性规章。选择环境风险较高、环境污染事件较为集中的领域,将相关企业纳入应当投保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的范围。鼓励保险机构发挥在环境风险防范方面的积极作用,对企业开展“环保体检”,并将发现的环境风险隐患通报环境保护部门,为加强环境风险监督提供支持。完善环境损害鉴定评估程序和技术规范,指导保险公司加快定损和理赔进度,及时救济污染受害者、降低对环境的损害程度。

(二十三)鼓励和支持保险机构创新绿色保险产品和服务。建立完善与气候变化相关的巨灾保险制度。鼓励保险机构研发环保技术装备保险、针对低碳环保类消费品的`产品质量安全责任保险、船舶污染损害责任保险、森林保险和农牧业灾害保险等产品。积极推动保险机构参与养殖业环境污染风险管理,建立农业保险理赔与病死牲畜无害化处理联动机制。

(二十四)鼓励和支持保险机构参与环境风险治理体系建设。鼓励保险机构充分发挥防灾减灾功能,积极利用互联网等先进技术,研究建立面向环境污染责任保险投保主体的环境风险监控和预警机制,实时开展风险监测,定期开展风险评估,及时提示风险隐患,高效开展保险理赔。鼓励保险机构充分发挥风险管理专业优势,开展面向企业和社会公众的环境风险管理知识普及工作。

六、完善环境权益交易市场、丰富融资工具

(二十五)发展各类碳金融产品。促进建立全国统一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和有国际影响力的碳定价中心。有序发展碳远期、碳掉期、碳期权、碳租赁、碳债券、碳资产证券化和碳基金等碳金融产品和衍生工具,探索研究碳排放权期货交易。

(二十六)推动建立排污权、节能量(用能权)、水权等环境权益交易市场。在重点流域和大气污染防治重点领域,合理推进跨行政区域排污权交易,扩大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加强排污权交易制度建设和政策创新,制定完善排污权核定和市场化价格形成机制,推动建立区域性及全国性排污权交易市场。建立和完善节能量(用能权)、水权交易市场。

(二十七)发展基于碳排放权、排污权、节能量(用能权)等各类环境权益的融资工具,拓宽企业绿色融资渠道。在总结现有试点地区银行开展环境权益抵质押融资经验的基础上,确定抵质押物价值测算方法及抵质押率参考范围,完善市场化的环境权益定价机制,建立高效的抵质押登记及公示系统,探索环境权益回购等模式解决抵质押物处置问题,推动环境权益及其未来收益权切实成为合格抵质押物,进一步降低环境权益抵质押物业务办理的合规风险。发展环境权益回购、保理、托管等金融产品。

七、支持地方发展绿色金融

(二十八)探索通过再贷款、宏观审慎评估框架、资本市场融资工具等支持地方发展绿色金融。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地方通过专业化绿色担保机制、设立绿色发展基金等手段撬动更多的社会资本投资于绿色产业。支持地方充分利用绿色债券市场为中长期、有稳定现金流的绿色项目提供融资。支持地方将环境效益显著的项目纳入绿色项目库,并在全国性的资产交易中心挂牌,为利用多种渠道融资提供条件。支持国际金融机构和外资机构与地方合作,开展绿色投资。

八、推动开展绿色金融国际合作

(二十九)广泛开展绿色金融领域的国际合作。继续在二十国集团框架下推动全球形成共同发展绿色金融的理念,推广与绿色信贷和绿色投资相关的自愿准则和其他绿色金融领域的最佳经验,促进绿色金融领域的能力建设。通过“一带一路”战略,上海合作组织、中国—东盟等区域合作机制和南南合作,以及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撬动民间绿色投资的作用,推动区域性绿色金融国际合作,支持相关国家的绿色投资。

(三十)积极稳妥推动绿色证券市场双向开放。支持我国金融机构和企业到境外发行绿色债券。充分利用双边和多边合作机制,引导国际资金投资于我国的绿色债券、绿色股票和其他绿色金融资产。鼓励设立合资绿色发展基金。支持国际金融组织和跨国公司在境内发行绿色债券、开展绿色投资。

(三十一)推动提升对外投资绿色水平。鼓励和支持我国金融机构、非金融企业和我国参与的多边开发性机构在“一带一路”和其他对外投资项目中加强环境风险管理,提高环境信息披露水平,使用绿色债券等绿色融资工具筹集资金,开展绿色供应链管理,探索使用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等工具进行环境风险管理。

九、防范金融风险,强化组织落实

(三十二)完善与绿色金融相关监管机制,有效防范金融风险。加强对绿色金融业务和产品的监管协调,综合运用宏观审慎与微观审慎监管工具,统一和完善有关监管规则和标准,强化对信息披露的要求,有效防范绿色信贷和绿色债券的违约风险,充分发挥股权融资作用,防止出现绿色项目杠杆率过高、资本空转和“洗绿”等问题,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

(三十三)相关部门要加强协作、形成合力,共同推动绿色金融发展。人民银行、财政部、发展改革委、环境保护部、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等部门应当密切关注绿色金融业务发展及相关风险,对激励和监管政策进行跟踪评估,适时调整完善。加强金融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信息和统计数据共享,建立健全相关分析预警机制,强化对绿色金融资金运用的监督和评估。

(三十四)各地区要从当地实际出发,以解决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为重点,积极探索和推动绿色金融发展。地方政府要做好绿色金融发展规划,明确分工,将推动绿色金融发展纳入年度工作责任目标。提升绿色金融业务能力,加大人才培养引进力度。

(三十五)加大对绿色金融的宣传力度。积极宣传绿色金融领域的优秀案例和业绩突出的金融机构和绿色企业,推动形成发展绿色金融的广泛共识。在全社会进一步普及环保意识,倡导绿色消费,形成共建生态文明、支持绿色金融发展的良好氛围。

中国人民银行 财政部

发展改革委 环境保护部

银监会 证监会 保监会

上一篇:公务员议论文范文下一篇:落花生的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