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综合实践课

2024-06-27

小学五年级综合实践课(共9篇)

篇1:小学五年级综合实践课

小学五年级综合实践课计划

同江市第二小学

一、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点,旨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去体验和感受生活,培养自己的实践能力,增强创新意识。

本学年,我们五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将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指导,以实践为核心,以活动为载体,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课程目标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总目标是:通过认识、体验、发现、探究、操作等多种学习和活动方式,发展实践能力,发展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形成对自然、社会、自我之间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进而养成良好的个性品质。具体为:

1、使学生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形成善于质疑,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积极态度。

2、培养学生自主发现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能力。

3、培养学生的乐于合作的情感和善于合作的技能。

4、养成劳动观念,形成一般劳动技能。

5、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参与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和主人翁精神。

6、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社会生活和社会环境,增长从事社会活动所需的知识,增强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

三、基本要求

1、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出发点。研究性学习是对传统的接受式学习的一种变革,实施研究性学习的根本目的和价值不在于让学生获取多么高深的研究成果,而在于让他们在研究过程中获得一种积极的学习体验,受到新方法的熏陶,从而改变长期以来习惯的偏重知识接受的学习方式,实现学习方式的有效转变。

2、强调知识的联系和综合运用。由于研究性学习涉及的学习内容大多来自学生周围的现实生活,许多问题自身带有很强的综合性,这些问题的解决自然要求学生调动多方面的知识,并综合运用这些知识于问题解决过程中。

3、注重过程。淡化知识目标,强调对过程的参与、理解与体验,是研究性学习的一大特色。从课程的实施与评价两方面来看,注重学习者对过程的参与和在过程中的表现,都应是研究性学习坚持的一条基本原则。在这个意义上甚至可以说,对研究性学习而言,学生的广泛参与就是目的,在过程中获得了积极的体验就是成功。

4、强调开放。从课程建设的角度看,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类正规课程,必须具有自己特定的目标、内容、实施规范和可依据的相对稳定的学习材料。但综合实践活动自身的课程性质在本质上又决定了它有着不同于其他类型课程的一个基本特点:开放性。因此,综合实践活动和研究性学习的目标、过程、评价诸环节都呈现出很强的开放性,为师生自主选择活动和创造性地设计、组织、实施、评价活动留下了必要的空间。

5、重视师生互动。正因为研究性学习具有很强的开放性,因此实施过程中的师生互动就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研究性学习要求师生之间建立一种新的关系:教师不再以知识权威的身份将预定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也不再作为被动的接受者接受教师发出的指令。在开放的情境中,师生将共同作为课程的开发者、创造者和实施主体,依赖自己的智慧和创意,在交互过程中共同构建课程的内容,设计实施的方案,完成课程的评价。

四、活动重点

在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综合程度最高的课程形态,它不是其他课程的辅助或附庸,而是具有自己的独特功能和价值的相对独立的课程形态,它与其他课程领域具有等价性与互补性。为了增强实效性和可操作性,本学期的活动主题是:

1、栽培小能手;

2、剪纸;

3、劳动技能大赛;

4、清理白色污染;

5、远足活动;

6、校园植树活动;

7、探究钟表世界;

五、具体实施步骤与措施

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工作以班为单位,以劳动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班委会为主阵地,以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为主体,以研究性的学习为主线,由科任老师负责,各班班主任协助。创设学生发现问题的情景,引导学生选择主题,帮助学生探究、展示、实践、创新,整合、提高学生的各科知识及学习、生活、精神世界,发展学生的情感、态度,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组织活动时,主题尽可能与学校的活动安排相一致,融为一体,相互促进。综合实践活动渗透到了板报、广播、值日劳动、学科竞赛、传统节日等方面,让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能力在各项活动中得升华,让学校各项活动、目标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切实奏效。

篇2:小学五年级综合实践课

《数字编码》

执教:西河二小胡木林 2014年11月28日

活动目标:

1、通过生活中的实例,使学生初步体会数字编码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猜测来探索数字编码的简单方法,学会用数字进行编码,初步培养抽象概括的能力。

3、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培养应用意识和能力。

4、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养成与人合作的良好习惯,初步学会表达和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方法。

活动重点:了解身份证编码,体会编码编排的特点,学会编码。.活动难点:科学合理的进行编码。活动准备:

1.课前让学生通过调查收集一些身份证号码,并上网查询有关身份证编码方面的知识。

2.调查收集一些与数字编码有关的事物,了解它的含义。活动对象:小学五年级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复习铺垫(出示信封)让学生说说邮政编码的意义。

2.你们知道老师的哪些信息?老师准确的出生日期知不知道?

3. 想知道正确答案吗?老师随意给你们提供一串数字,你能从中找到答案吗?

出示:

***2(不能)

如果按照一定顺序重新排列一下呢?出示:***1015你怎么知道的?这是什么号码?(出示出身份证)

4.小结:你真会观察!看来,一串简简单单的数字把它们排了一下队,就变成了有趣的编码了,这些数字就有它特定的意思。今天这节课,我们和大家一起来研究研究数字与编码。

5.出示课题——数字与编码(师板书)

二、合作交流,探索规律。

(一)交流身份证号码:

昨天老师布置大家通过各种途径收集和调查了一些身份证号码,谁愿意来说一说有多少位,是哪些数字?

师板书号码:***(旧)

***015(新)(分十八位和十五位)

(二)小组交流身份证编码的知识

1.师:这些号码中有什么规律呢?

2.出示要求:请把你课前了解到的身份证编码的知识在组内交流,每一位同学轮流说一说:从自己调查到的身份证号码中知道了什么信息?最后选一位中心发言人代表你们组来汇报。汇报时要向大家说明这些知识是从哪里获得的?

(三)小组交流,教师参与。

(四)分组汇报。

(五)小结。同学们真了不起,通过调查讨论和小组合作了解了这么多关于身份证的信息。

三、应用规律,解决问题。

出示情景:这位“小马虎”同学,跟你们一样,课前也收集了爷爷、爸爸和妈妈的三个身份证号码,但是他不记得这三个号码分别是谁的了,你能帮帮他找出爷爷的身份证号码吗?

出示三个身份证号码,让学生判断,并说说是怎么想的。

(1)***997

(2)***057。(3)***001;

(一)认识出生日期码

师:爷爷的身份证号码是怎么看出来的?(从出生年份看出来的)哪几个数字表示年份?

师:在年份接下去的两位表示什么?(出生月份),在月份接下去的两位呢?(出生日)。

师:为什么爷爷出生于6月份,这里不直接写6,而要写06呢?(演示第7-14位及其表示的意义)。

(二)辨别性别

师:找出了爷爷的号码,那怎么辨别妈妈的 号码呢?

师:第二个是妈妈的号码,你怎么知道的?

(倒数第二个数字是偶数)

爷爷和爸爸的身份证号码的倒数第二个数字是什么数?(奇数)

出生日期后面这三个数字叫顺序码,是按当天人口的出生顺序进行编号,通过课前调查了解,谁知道要从身份证号码上知道一个人的性别,要怎么看?(顺序码的最后一位)。(演示第15-17位名称、表示的意义)。

(三)认识地址码:

师:你们帮助小马虎分辨出爸爸、妈妈和爷爷三个人的身份证号码,小马虎感到非常开心。不过,更让他高兴的是今天家里来了四位小客人,他们分别来自不同的地方。

(教师分别出示4个镜湖区、南陵县、繁昌县、芜湖县和北京市身份证号码,让学生分辨)

(课件演示第1-6位名称、表示的意义)。

(四)认识校验码

师:身份证号码中还有哪个数字的含义不清楚吗?鼓励生大胆提问(最后一个号码表示什么)

师:新身份证的最后一个数字是前17个数字按一定的公式加减乘除得来的,作为个人信息码,随计算机随机产生,一般用0到9数字表示,如果是10,就用x表示,但不一定是男单女双。我们把他称为校验码,公安人员通过校验码,可以查出身份证的真假。

课件演示第18位名称、表示的意义。

出示一些公安机关查获的假身份证,虽然伪装得很巧妙,但利用编码知识,还是被很快查出。

(五)概括总结

我们给这18个数字编个序号一、二、三、四-----。(课件显示)谁来说说哪几个数字表示地址?(第1至第6个数字),我们把这6个数字叫做地区码,哪

几个数字表示出生日期?(第7至第14个数字)我们把这8个数字叫做出生日期码。接下来的3个数字表示什么?(校验码)(顺序码)最后一个数字呢?地址码中包含哪些部分?出生日期码呢?

归纳整理身份证编码的结构特点

四、拓展延伸,解难答疑

(一)区别新旧两种身份证号码

师:刚才屏幕上出现的这几个身份证号码都是几位数?这些都是新身份证号码,但现在还有许多老的身份证号码也在使用,你们在调查中遇到了吗?知道是几位吗?(15位)

师:你们瞧,这是(***)是旧身份证号码,更换后的身份证号码是***015,你们注意观察一下:

师:新的身份证号码增加的三个数字在什么位置?课件显示。

师:我们已经知道校验码的含义,为什么新的身份证号码要把出生日期的年份写完整呢?

(放手让学生去说,如果学生不会回答,教师可做适当的引导:如果有一个人出生于1912年,他现在还健在,使用的是旧身份证号码,当你看到他的身份证号码时,你会有什么想法?)

师:新身份证号和老身份证号以后要不要统一。

出示:你知道吗?(如果不写完整这位老人就容易误认为是2012年出生的)师: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实行公民身份号码制度的决定》,规定自1999年10月1日起,领证或换证一律使用新的18位身份证。身份证中的年份由两位变成四位,在末位加了个检验码。倒数第二位奇数是男性,偶数为女性。

(二)反馈:谁来根据黑板上写的新旧两种身份证号码说出它表示的信息。请提供此身份证号的同学来判断。并猜出可能是提供号码的同学什么人?

(三)顺序码的作用

师:现在,同学们已经了解了身份证号码各部分所表示的意思。老师想出一道题考考你们有没有信心?

我们中国这么大,每一天都有很多新生命诞生,那么这些同年同月同日出生的人,他们的身份证号码应在哪里做区别?(应在省市县代码上做区别)

师:如果是同省同市同县同年同月同日出生的,那该怎么区别?(应该在顺序码作区别)

师:出示双胞胎姐妹图片:身份证号码相同吗?哪儿不同?

小结:即使是双胞胎也不能共用一个身份证号码,从这里可以看出身份证号码具有什么特点?(因此一个身份证号码只属于某一个人,独一无二;唯一的)

(四)身份证的作用?

1.师:身份证具有这样的特点,哪些地方用到身份证?

课件显示银行存款取款、坐飞机、旅游、住酒店等场景。

2.小结:身份证是我国唯一能证明居民身份的证件,它便于公民进行社会活动,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

3.身份证号码里面有那么多信息,用文字能表达吗?(能)既然能,为什么还要用数字表示?(方便、简洁、科学是它的优越性)

4.师结:身份证跟个人生活息息相关,一定要保管好,不要随便借给他人使用,同时今天课上的身份证号码也要注意保密。

五、实践活动,拓展延伸

(一)学给自己编身份证号码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法》的规定:居住在中国境内的年满十六周岁的公民,应当依照规定申请领取居民身份证。我们每个人从出生之日起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身份证号码。你想给自己编一个吗?

1.自己尝试编写后在组内交流,不清楚的代码用X表示 2.学生上台汇报,说说自己这样编的理由。

3.和小伙伴或者老师汇报交流。

师:其实在户口簿上就有你们自己的身份证号码,同学们回家以后进行验证

(二)联系实际,实践应用

1.在日常生活中,除了身份证号码,还有很多地方也使用到数字编码,谁来举例子说一说。(电话号码、车辆号码、邮政编码、商品编码、学号、报刊杂志的刊号等等。)

2.师根据生的回答出示课件数字编码图。预设:常见的数字编码的含义

(1)电话号码: 0553-8115365

***

局号

网号(2)邮政编码:

06

县(区)

乡(镇)

(3)车牌号码: 皖

B

2 6 8

市县区

顺序

篇3:小学五年级综合实践课

项目化学习也叫基于项目的学习,是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围绕某一真实主题,利用各种认知工具进行调查、资料搜集、分析研究,最终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在动手实践、思考内化和探索创新之中掌握知识、培养技能并获得全面发展。[2]其项目载体、任务驱动、学生主体、素质渗透、工学结合等特点与“综合实践课是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的实践性课程”的课程特征有很大的契合点。[3]

因此,本研究尝试通过项目化学习,围绕“我们班的兔宝宝”这个真实的主题,依托博客平台记录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而开展小学综合实践课程。

●研究背景

本研究的对象是南京市白云园小学三(3)班的学生,共28人(女生13人,男生15人),学生很熟悉博客的使用方法(班级博客群:http://yingping2013.blog.163.com/)及项目化学习流程,能够根据要求完成各阶段的任务。

课程从3月下旬开始实施,历时三个月,以周为时间单位推进,通过引进学习主题、完成搜集相关资料、设计兔笼、撰写主题作文、设计兔舍标识语等一系列任务,并将生成的“人工制品”发布到班级博客,形成了依托博客平台、利用项目化学习来开展综合实践课程的创新教学模式。

●研究结果分析

笔者通过参与课堂教学,统计博客群中的日志数量、阅读、评论量,分析生成的“人工制品”,访谈教师、学生等形式搜集数据。并从学习组织形式、创造性思维能力、作文写作质量三个方面来探讨该创新教学模式对教学的影响。

1.借助博客平台,形成积极、有效的学习共同体

在本研究中,班级中学生间的网络交往是通过发布日志及对他人日志进行评论、回复建立和发展的,成员之间的社会关系紧密度可以根据相互间发布日志的数量以及获得其他学习者的响应回复数量加以分析确定。[4]整个学习进程中,博客平台上的日志数为89篇,总阅读量为833次,总评论回复量为192次。

在完成一系列任务的过程中,通过博客的评论和回复功能,班级共同体成员之间突破了时空的界限,相互交流、互动,共同建构、分享知识,形成了以任课教师为助学者、全班同学为学习、博客为结构化信息流的网络学习共同体。[5]在这个共同体中,班级各学生在已有个体知识网络的基础上通过阅读其他同学的日志内容,在对他人进行评论和回复的过程中,形成了连接网络。同样的,班级的知识网络又将知识回馈给个人网络,促使他们进一步反思,重组自己的思路。这种知识的发展循环使学生在不断地建立新的连接和更新已有连接的过程中深入学习,形成了有效的班级网络共同体。

2.通过动手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项目实施过程中,通过驱动式的任务推动学生的学习进程。其中“兔笼的设计”分任务是分小组设计兔笼,并在全班多次讨论中,听取其他小组的意见和建议修改设计图,形成本组设计图终稿。在评选出班级最佳设计图的基础上结合各小组设计图之所长,形成班级兔笼设计图。

创新思维是指在创作作品时解决美术问题过程中所表现的思维形式,一般包括灵活性、精致性、流畅性、新颖性、敏捷性五个方面。[6]在兔笼设计活动中,每个小组在设计、修改、深入讨论其他组设计图的过程中,经过观点的碰撞,思维的深度和广度都得到一定的拓展,思维的灵活性和流畅性得到一定的提升。各组的设计图在符合兔笼设计基本要求之外,还有1~2个的创新点,这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本班学生的创新思维的新颖性。通过博客群可以看出,各小组设计图的浏览量是十分可观的,每组的平均阅读量都高于20人次,更有小组阅读量高达116人次、评论量达25人次之多。学生通过阅读其他同学的设计图,对其创新思维的敏捷性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我们经过访谈了解到每个小组上传至博客的设计图都是经过小组讨论后的二稿或三稿,小组同学在反复修改的过程中,创新思维的精致性得到一定的锻炼和提高。

3.通过丰富和真切的项目化学习体验,促进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

本研究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依据客观性、可量化的原则从日志的内容形式和日志的文字输出量两方面探讨了基于博客的项目化学习对学生写作水平的影响。[7]

下图是三年级三班群博客博文写作形式矩形图,从中可以看出,学生前后六次的日志内容形式有很大的不同。前五次的日志中,内容只有图片的日志数量,虽没有呈现一定的规律,但总量是很突出的。表明学生在利用平板及博客平台记录事物时还停留在直观表象的观察阶段,是对内容的直观记录。而随着项目的进行,学生在完成搜集资料、设计兔笼和照顾生病的兔子等真实任务的过程中,由于知识的积累和真实的情感经历,第六次的日志内容则有了很大的不同,内容主要以文字描述为主,写作趋于流畅,大部分学生在原有的基础表述之外都有情感方面的升华,学生所表达的内容、思想也都深刻了许多。

由下页表可以看出,第六次的写作输出量与前五次相比也有很大的变化,前五次日志写作中,大多数学生的写作输出量都集中在150字以下,而第六次写作的输出量则集中在200字以上,这种写作量化的改变和进步是很明显的。这种可以量化的进步不仅来源于学生自身的心理变化,更多的是项目化学习对他们写作能力的持续性影响,通过对兔子的观察,他们熟悉了描写事物的写作手法,通过对兔子的照顾和观察,他们有物可写,有感而发,因而对“我的新发现”这个主题写作也驾轻就熟。用学生自己的话来说是“根本停不下来”。

因此,从学生写作的内容深度和思想深刻性以及文本输出量来看,学生的写作的质和量是有一定的进步的。

●研究结论和存在的问题

1.研究结论

从学习组织形式来看,利用博客平台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一定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在班级博客群的联接作用下形成班级网络共同体,共同完成知识的建构,从而实现技术从支持个体活动到为支撑互动关系的工具的转变。通过分析学生设计的作品可以看出,基于博客的项目化学习通过一系列的分主题,增长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学生获得丰富和真切体验的同时,创新思维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提升。从学生的写作内容形式和写作的文字输出量上可以看到,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找到自己感兴趣的创作素材与角度,写作的质和量在兴趣盎然中就会有所提高。

2.存在的问题

当然,通过本研究笔者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如由于年级课程设置与项目化学习主题存在脱节问题,导致项目化学习没有一定的持续性;项目化学习进程中,部分学生不按时提交作品至博客平台、博客群中学生互动性不高;教师对学生的线上学习缺乏一定的关注和指导等现象,希望在后续的实施过程中能有一定的改善。

摘要: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教学革新方法层出不穷,并正被教师们积极地运用于各学科教学实践中。怎样开展小学综合实践课,以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值得我们深思。本研究结合综合实践课的课程特点,依托博客平台,开展了一个学期卓有成效的项目化学习。

篇4:小学五年级综合实践课

一、让实践与综合成为激发学生兴趣的起点

实践与综合是指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在课堂内围绕着问题情景进行的实践活动。主要有操作型、模拟型等形式。 首先,操作型实践活动是让学生借助学具操作,将抽象的数学概念形象化,直观化的一种形式。

这种活动能很好地把学生手和脑结合起来,以活动促思维,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参与学习。如在教学“花边设计比赛”时,让学生通过收集欣赏、设计制作、展示交流等大量的具体活动,使学生所学的平移旋转知识得到具体的应用。在教学“设计长方体的包装方案”时,通过动手摆一摆,算一算、议一议,最后得出最佳方案。这样让学生在动手实践过程中通过各种感官获得数学知识,不仅对知识的形成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而且对其学习方法、思维方式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都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其次,模拟型实践活动是让学生在教师所创设的有数学价值的模拟情景中进行操作,以感悟体验主动获取新知,同时增强数学学习的趣味性、生活性。

人类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常常是整合各类信息而综合显现的。我们将“处理”的实际问题引入课堂,让学生在接近实际情景的实践活动中应用数学知识和经验,主动去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如运用统计图表分析气温增减变化情况。这些模拟性实际活动在课堂教学中比较灵活,可以是个别片段,也可以贯穿整个课堂;既可以安排在某一阶段,也可以单独设计为生活实践课。

二、让实践与综合成为学生运用知识的舞台

实践与综合内容不只限于教室,有时需要我们将活动空间延伸到校园中。校园实践活动主要有测量型、体验型、调查型等形式,其表现主要有以下一些情况:首先,课堂难以描述解释的数学概念,通过校园实践活动来帮助学生建立概念,如较大单位千米、平方千米、公倾的认识等。以公顷概念的建立为例,可以先让学生到校园去走一走,知道一米约有两步,再让学生用步测的方法知道“100米有多长”,再看“100米的正方形面积有多大”从而估计操场的面积有多少平方米,感受“1公顷多大”,最后进行实地测量验证。还可以让学生用目测的方法估计学校面积有多少公顷。

其次,帮助学生确立方向感,形成空间表象,到校园环境中亲身感受效果更好。如在“方向和位置”教学中,让学生绘制从家到学校的路线图,组织学生到“海棠广场”郊游后让学生通过回忆,画出郊游路线,促进学生形成方向与位置的感受。

第三,调查校园中可利用的实践活动教学资源。一是财产资源,如图书室的藏书量、学校占地面积、水电费数据等等;二是生命资源,如学生成长数据、睡眠时间、运动时间等,让学生用调查数据了解自己的成长,还可以让学生调查统计全校学生的上网时间、学习时间等,用数据分析同学们的学习习惯;三是活动数据资源,我校每学期都要开展许多如星月杯作文竞赛、星月杯计算比赛、运动会等大型活动,在这些活动中有许多可利用的数据(比赛项目、参与人数、获奖人数等),学生通过调查整理利用分析数据来思考活动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从而培养了学生的综合实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创新意识。

校园实践活动比提炼出来的“纯”数字问题更具综合性、开放性、体验性和挑战性。因为校园是学生生活的主要场所,学生非常熟悉校园环境,学生在校园实践活动中能综合运用数学知识、生活经验,在生活情景中容易切身感受到数学的优越性以及数学与社会生活的关系,懂得数学的真正价值。因此,教师要充分挖掘校园资源,加强校园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真正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真正体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发展的理念。

三、让实践与综合成为学生能力发展的天地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实践,又应用于生活实践。现实生活、生产中处处蕴涵着数学问题,把数学经验生活化,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是数学学习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因此教师应创设条件充分利用社会资源,让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区,加强校外实践活动,使学生了解数学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在社会情景中体验数学的价值,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校外实践活动形式比较广泛,主要包括制作型、调查型、测量型和课题型实践活动等几种形式。让学生制作一个正方体或长方体属于制作型实践活动。教学“一年吃掉多少森林”,可以进行测量型实践活动,先让他们测量和计算10双一次性筷子的体积,再计算14亿双筷子的体积。让他们知道每年要浪费掉多少木材,相当于吃掉多少森林。学习体积单位后,可让学生估计教室、教学大楼、学校水池等的体积。

篇5:小学五年级综合实践课

(此课获安庆市优质课评选一等奖)活动内容:小学五年级综合实践活动《漫游电的世界》里的第三版块“安全用电” 活动目的:1使学生了解并掌握一些安全用电的基本常识。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活动准备:1.学生课前收集的有关资料 2.课件

3.若干铜丝.铁丝.塑料丝.小灯泡 电池 木棍 实验报告卡片

活动过程:

一. 导入谈话:电在我们的生活中帮助很大,有人说它是神奇的魔术师,有人说它是光明的使者。但如果使用不当,会使我们的财产遭受损失,有时甚至会危及到生命!那么如何安全使用电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讨论的主题:《安全用电》 二. 幻灯出示三张有关安全用电事故的图片配乐资料:第一张图片是一个电死在变压器上的人;第二张是太湖县晋熙镇的一个五岁小孩触电的事故;第三张是用电不当引起的火灾现场图片,看后让学生谈感受。1. 问:看了这些你有什么感受?

2. 师:老师看后心里也很难受。之所以会出现这些事故,还是因为人们不注意安全用电,安全知识知之甚少,有的人甚至连一些用电器具都不认识,下面我们一起来认识几件。

三. 幻灯出示闸刀、启动器、电笔、电灯开关图片指名认识并说说它的用途。

四. 小实验。教师走到一开关前,手按开关问:同学们请看这开关,里面有电,但老师用手按为什么不触电呢?原来开关外面这材料非常特殊,电不能从它的身体里流过,像这种料的物体,我们叫它“绝缘体”,相反,有的物体电很容易从它的身体通过,我们把它叫导体,那么到底哪些物体是导体,哪些物体是绝缘体呢?我们一起来做个实验。

1. 实验前教师简单介绍实验方法,并且叮嘱实验后填写好实验报  2. 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材料做实验,并填写实验报告。

3. 展示几张报告,让学生简单说说自己的实验结果:教师分别让用铜丝、铁丝、塑料做实验的同学到前台,说说自己的实验过程和结果,并展示自己的实验报告。最后师生共同总结出:大部分金属都是导体,像这样的塑料以及干燥的木棍等都是绝缘体。

4. 指名说说除了铁丝、铜丝等金属丝外,还有哪些物体也是导体?(学生回答有:大地、人体、水等)

5. 师:正因为人体也是导体,所以人接触了电就可能触电。

6. 出示安全警告:超过36V的电就会对人体造成伤害,220V的电足以致人死亡。家里和学校的电源都是220V的交流电,非常危险!

五. 虽然220V的交流电很危险,但是生活中许多人还是不注意安全,请同学们看大屏幕。

1. 指名说说画面上那样做的危害?

2. 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类似的现象?或犯过哪些类似的错误? 六. 既然人体能触电,那么我们怎样防止触电呢?请各小组拿出自己课前收集的资料,讨论讨论,然后从中总结出一两点自己认为很重要的小招,记录下来。 1.讨论并记录。

2指名说说自己总结的小招。

3介绍跨步电压的形成几预防,然后指明一生演练预防跨步电压的方法。师:虽然我们有心防御,但天有不测风云,如果万一触电了该怎么办呢? 七.“触电大救援”:叫两名学生到讲台前模拟演示。八.播放防止触电的视频。九.总结:同学们,今天我们知道了电的一些特性,了解了一些安全用电的知识,希望同学们把这些知识紧记在心,时刻注意安全用电,不玩弄电器设备,珍惜生活,珍爱生命。十.课后练习:

1.和家人找找用电安全隐患。

篇6:五年级英语综合实践课教案

2、学会根据场景询问物品的所属,以及英语中对应的表达法;

3、学会如何写寻物启事和失物招领。

活动过程

活动

1、找主人:这是谁的┅┅?

课前准备:教师收集一些学生物品:书、笔记本、手表、铅笔、钢笔、尺子、铅笔盒、橡皮、书包等

活动步骤:

1、把课前收集的物品展示给学生,问他们这些东西是谁的。

2、询问几个学生某些物品是谁的,然后把学生的名字填在表格里。

3、让学生互相询问物品的主人。当所有的学生都做完后,和他们一起确认这些物品的主人,并归还他们。

完成任务所需要的语言结构:

1. Is this your book ? Yes, it is.It’s my book.2. Is that your ruler?No, it isn’t.It’s her ruler.活动

2、介绍家人

课前准备:学生课下准备两三张全家福照片。

活动步骤:

1、把4-6个学生分成一组。

2、小组活动,让学生互相介绍自己的父母。、3、每一组出一个学生向全班介绍自己组员的父母。

完成任务所需的语言结构:

1、This is my mother.Her name is … That is my father.His name is …

2、This is Jack’s father.His name is … That’s Jack’

s mother.Her name is…

3、Is his name …? Is her name…?

活动

3、寻物启事

Teacher: Have you ever lost anything ? How could you find

it ?

活动步骤:

1、先想想,你曾经丢过东西吗?丢过什么?

2、你通常如何寻找自己丢失的东西呢?

3、写一份寻物启事,来寻找你丢失的东西。

4、四人一组,把你的寻物启事读给你同组的人听。

完成任务所需要的语言结构:

1.My book is …

2.My name is …

3.Please call 928-6820

五年级英语综合实践课教案2

活动内容:生日快乐

教学过程:

一、介绍词汇

教师在介绍和讲解重要词汇时,手指着每个月。

1、让学生翻开课本。

2、教师放录音,学生听并指着每个月。

3、教师再放一遍录音,学生听并重复。

二、对话

1、教师放录音,学生听并指着每个人。

----When’s your birthday ?

----In March.2、再放一遍录音,学生听并重复。

3、问学生的生日是几月,让学生回答。

4、让学生互问他们的生日。

三、活动

1、用“全部动作反应法”介绍指令。

2、教师放录音,学生听并指着每张生日的图。

1)Sing a song.2)Blow out the candles.3)Open your present.Shake it.Guess.Open it.4)Eat birthday cake.3、再放一遍录音,学生听并重复。

四、任务

月份与季节宾果游戏。

学生给每个图上色,并裁下卡片。学生把卡片打乱,排成一个4*4的格子。

变化:学生可从有他们出生月份的正面朝下的卡片开始玩游戏。

五、让我们来唱歌

1、教师放录音,学生听。

Happy birthday,Happy birthday.Happy birthday to you.What month is it ?July.How old are you ?Nine.Whose birthday is it ?Mine.All right.2、教师放录音,学生跟着唱。

篇7:五年级下册综合实践课总结

班别五〈3〉

科任夏炳初

活动中我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出发点,强调知识的联系和综合运用,注重过程,强调开放,重视师生互动。注意做到以下几方面:

1、基于学生的需要、动机、兴趣和直接经验来设计、实施相关课程活动,充分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直接经验,并以此为基础实现对传统学科知识结构与逻辑体系的超越,建构一个更贴近学生真实学习世界的全新课程领域。

2、回归生活世界。从学生真实的生活世界中选取那些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实践性、现实性的问题、事件、现象来设计课程内容。

3、立足实践。不再局限于书本知识的传授,如2010年上海世博会等我都纳入自己的教学中。让学生亲身参与、主动实践,在实践中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各种实际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践的内容是丰富的,实践的方式也是多样的。实践并不仅仅意味着让学生作社会调查、参观、访问,更重要的是要为学生营造实践情境,通过引导,让学生自己能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特别是学生能够面对生活世界的各种现实问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主动地去探索、发现、体验、重演、交往,亲历亲为,获得解决现实问题的真实经验,从中培养实践能力。

篇8:如何创新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课

一、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课的实施意义

小学数学实践活动是数学学科内的综合实践活动,其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发现数学的趣味性,初步利用数学知识来思考和解决简单的问题。学生在数学活动的过程中能够保持良好的学习兴趣,同时体验和认识也在不断增加和提高。不仅学习了新的数学方法,同时也拓宽了学生的视野,进一步挖掘了学生的潜在能力。数学实践活动的实施主要就是对学生创新意识进行培养。因此,在数学实践活动的开展过程中要不断激发学生从多个角度、多个方法来解决数学问题。所以,在开展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过程中,要不断创造新的引导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探索,在数学实践活动中逐步感受数学、体验数学并且应用数学。

二、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课的创新研究

数学实践活动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教学改革中新设置的一个课程,因此成为教学中的难点和弱点。为了加强小学数学的综合实践课程的开展,特别是加强其教学模式和内容的创新,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丰富教学内容。对于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来说,其内容是非常丰富多变的。所以,老师在选择教学材料的过程中不要受定式思维的影响,要注意实践活动的内容和生活之间的联系,提高其应用性。这样,能够更好地被学生接受。教学内容紧密结合数学教材的进度,便于实践活动课的有效开展,也方便学生的操作。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要充分发挥其实践性的特点,在教学的过程中,从实际出发,使数学问题生活化,从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逐渐使学生了解到数学的价值,也加深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比如在对自行车有关数学问题进行学习中,首先可以让学生总结自行车种类,然后提出具体的数学问题,如普通的自行车蹬一圈之后车轮走多远?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有的同学用试验的方法进行直接测量,但是存在比较大的误差。另外一种方法,就是利用数学方法进行解答。由于车轮是圆形的,所以可以利用圆周长的计算方法,算出车轮的长度,然后根据车轮的长度来乘以车轮转动的圈数,得到问题的答案。为了进一步找到更加准确方便的方法,可以引发学生进一步思考。例如,在大齿轮转动的过程中后齿轮也在转动,可以考虑车轮的长度乘以前齿轮和后齿轮轮齿的个数的比例,这样就非常方便,而且具有一般性的意义,可以用来计算齿轮比不同的普通自行车的相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老师要注意引导、启发,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并且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讨论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已经自觉应用到了所学的圆周长计算方法。这些,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具有积极的作用,同时充分发挥了实践活动课的创新性,提高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2)精心设计,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数学实践活动是一种研究式的教学和学习,其中,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做好教学中的设计,不断创设新的情景,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且提出问题,然后经过学生探索研究解决问题,最后让学生之间展开交流讨论,教师评论其讨论结果。在其活动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转变学生的学习观念,老师进行正确引导。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要提出针对性的问题,然后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从数学的角度来思考问题,使学生摆脱学习中的依赖思想和单纯模仿,使数学实践活动课真正能够促进数学教学,使数学学习变得富有个性、变得生动活泼起来,同时也体现出了创新性的特点。

(3)重视教学中的实践性。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价值在于引导学生参与其全过程,重视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思考和发展。学生在老师引导下,其接触的和数学有关的范围非常广。老师要自觉地将数学知识和生活、社会紧密联系起来,强调数学知识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思想,重视教学的实践性。在实践的过程中,往往会有很多出人意料的情景,这些结果也许是不可预期, 使实践活动充满了不确定性和多样性。再加上教学环境和老师的生活背景的不同,教学实践活动具有很大的差异,同时这也能够体现出实践的创新性。如果教学内容和方式千篇一律,学生也不能产生学习兴趣。这种动态的实践过程,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也不断丰富数学实践活动教学的方式。

篇9:小学五年级综合实践课

1.以标志为载体,有目的、有顺序地进行比较全面的观察,掌握常用的观察方法。

2.能有意识地将思考与观察结合起来,通过观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获得有价值的信息。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在观察事物的过程中边观察边思考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准备】

教学PPT;小组观察记录单。

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1.PPT出示“找不同”游戏。

师:老师先请大家一起来做一个小游戏,找不同。观察两幅图,你能快速找到其中的几处不同之处吗?

学生观察后交流。

师点评:你们观察时注意到了细节的不同。

2.PPT出示“树脸图”。

整体上观察,你发现了什么?再观察局部,你还有什么新的发现。

师点评:看来每个人各有智慧的眼睛。

3.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观察是我们认识世界、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一个人获得的知识和经验80%以上来自观察。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标志的世界学习观察吧。

二、观察米奇,有序观察,注意细节

1.出示米奇文具盒。

师问:观察一下,这是什么牌子的?你怎么知道的?

2.出示米奇头像。

师:这就是米奇产品的标志。米奇是一只老鼠的名字,为什么用它的头像做公司的标志呢?这和风靡世界的动画明星米奇有关,你们看,米奇来了。

3.PPT出示米奇图片,指着米奇问:你觉得它怎样?用一两个词语说说你的印象。(可爱、滑稽、夸张等)

点评:这是你观察后的整体印象。

4.师:有了整体印象,我们的观察还不够细致,想一想,以前你是如何观察事物的?例如,美术课上老师是如何让你观察的,作文课上,老师也告诉我们哪些观察的秘诀?

学生交流,小结。(老师都告诉我们观察要有顺序,才能做到全面观察,不遗漏。)

5.有了这些宝贵的经验,面对米奇,我们该如何有顺序地观察呢?

指名说。

师:现在,就请同学们开始有顺序地观察,三分钟后,各小组来比一比,谁观察得最全面、最细致、最有顺序。填写好观察记录表一。

PPT出示小组活动要求:

有顺序地观察米奇,记录下你们小组的发现,填写《观察记录表一》。小组成员之间要互相合作,讨论时音量适中,认真倾听同伴的发言。

6.学生汇报。

点评:刚才同学们通过有序地观察,都有一个共同的发现。指着米奇的图比划出“圆”。你们真了不起,通过观察,发现了米奇最大的两个特点:圆、夸张。

这时候,你有什么问题要问我吗?(为什么用这么多的圆?)

学生回答。

点评:生活中,圆形让人觉得可爱,圆圆的脸蛋讨人喜欢,圆圆的苹果爱不释手,现在你明白为什么用米奇头像做米奇产品的标志了吧?

7.小结观察方法:回顾一下刚才的观察过程,步骤是什么?

第一步:整体观察,感知形象。

第二步:有序观察,注意细节。

第三步:发现特点,提出问题。

三、观察交通标志,比较异同

1.观察有意思吗?还有更有意思的呢。

出示9个交通标志。

2.请你观察,你有什么发现?

引导学生说出有三类。

3.出示分类图。

你们观察了哪些方面,从而进行这样的分类的?

点评:你们是观察了颜色、形状和里面的指示图的组合,然后进行了分类,真棒。观察力有提升哦。考考你们吧。

4.出示生活中的两个安全标志(禁止饮用和小心火灾),观察它们,向我们传达了什么意思?

点评:这就是观察,它从生活中来,又回到生活中去。留给我们的是智慧。

四、观察新闻联播视频

1.同学们,生活中的标志不都是静止的,还有一些是动态的,下面你们看到的将是一个动态标志,你打算如何观察呢?

学生发言,师小结:一看内容是什么,二看变化过程。

2.放第一遍新闻联播。

师:看到了什么?(新闻联播的片头,其实就是一个动态标志)

师:你是从哪里判断出放的是新闻联播?

这就是片头里的主要元素。

师:除了主要元素,还有什么?

师:对了,这些元素就是我们要观察的内容。如何观察呢?就要用到前面我们所学的方法,第一步:整体观察,感知形象:第二步:有序观察,注意细节;第三步:发现特点,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学生回答:主要元素由四个汉字和下面的拼音组成。细节观察,发现字的颜色和字体。

师:有什么问题要问吗?你能不能自己解决问题。

同样的方法观察背景。

3.既然是动态的,只观察内容够不够,不够,还要观察什么?(变化过程)

具体说就是主题和背景的变化过程。

4.放第二遍,看主体的变化过程,做观察记录。

5.放第三遍,看背景的变化过程,做观察记录。

6.小组交流,汇报。

7回顾刚才的观察过程,有哪些步骤。

出示:第一步:看内容是什么。

第二步:看变化过程。

8.新闻联播自开播以年,经历了四个版本的发展,请观察四个版本的新闻联播片头什么没变,什么变了?

播放历年来新闻联播。

9.观察以后,你有什么问题要问?(为什么地球没变?为什么字没变?为什么音乐没变?)

学生自己尝试着解决问题。

教师小结:观察中,你们已经不知不觉地发现了新闻联播的特点,它的特点就是那些没变的元素。

五、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学生说,教师小结。

整体感知,有序观察,抓住细节,发现特点,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我们的社会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观察的事物也会越来越复杂、多样,所以,同学们要养成注意观察的习惯,学习观察的方法,更重要的是要边观察、边思考,这样才能有更多的收获。

【课后反思】

我执教的《学会观察》这节能力训练课分成了三个板块,按照由单一到复杂,由静态到动态的顺序选择观察力训练的载体,每一个板块又侧重于不同观察策略的指导。

第一板块:依托经验,引导反思,获取观察策略。

开始的两个小游戏是两个观察类的趣味游戏,课堂教学从观察米奇开始。对于小学中高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的观察力不是零起点,在其他课程的学习中已经有一定的观察能力,绝大多数学生对某一观察对象都能有一个整体印象。在这一板块中,我选择了米奇这一卡通形象作为观察对象,米奇是学生非常熟悉的形象,它有着鲜明的特征,设计者在设计这一卡通形象时用到了很多的圆,圆圆的脑袋,圆圆的耳朵,圆圆的鼻子等,这就是米奇这一形象的本质特点。引导学生观察时,我采用了任务驱动的教学方式,启发学生发现问题:米奇给我们的第一印象是什么?学生都能说出自己的感受,或者是可爱,或者是滑稽等。然后启发学生去思考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印象,进一步引导学生有序观察“圆”这一元素在这一卡通形象上的运用,从而发现了事物的本质特征。事实上,我们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经常需要学生观察某一事物,有序观察才不会遗漏观察点,尽量避免观察的笼统、模糊和杂乱,使观察活动能获得更多信息。

第二板块:比较异同,抓住特征,提升观察能力。

第二板块观察的对象是一组交通标志。之所以选择这一组交通标志,我是这样思考的,在第一板块的实践活动中,学生已经学习了如何观察一个事物,生活、学习实践中,观察对象往往要复杂一些,会以多个或成组的形式出现,交通标志就是以成组的形式出现的,每组中的单个标志之间有相同也有不同,发现其中的规律,就掌握了它的本质特点。在进行这一板块的教学时,首先还是要清楚学生已有的经验和水平。所以,我在这一板块中的第一个问题就是:通过观察这一组交通标志,你发现了什么?学生的发现是这是一组交通标志,可以分成三类。这就是他们已有经验的反映。分析学生的回答,我们不难发现学生在观察多个事物时,先是找相同,这是一个包含着比较、归纳等思维方式的心理活动过程。观察多个事物仅仅找相同是不够的,还要能通过更加细致深入的观察发现不同之处,从而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于是,课堂上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再一次展开观察活动,发现交通标志组合的规律,交通标志中间图案传达的意思等。这一板块的教学在学生已有的经验基础上,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学生进一步的观察实践,学习了又一个观察策略——比较异同,这是在观察多个事物时经常用到的方法,也是培养学生对外界信息的敏锐感觉。

第三板块:关注变化,自我提问,培养观察意志。

在学习了观察静态的事物之后,第三板块分别是观察一个动态标志和一组动态标志,考虑到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动态标志的选择不能太复杂,其中出现的元素不能过多,过于繁杂,于是我从大量的动态标志中选择了《新闻联播》的片头作为观察的对象,片头中出现的元素不是单一的,也不是很多,便于学生小组合作观察,而且新闻联播的片头曾经经过多次改版,学生很感兴趣,可以激发起学生课后持续观察的动力。那么,对动态事物又该如何观察呢?首先,观察“有什么”,其次,观察“怎么动”。这些对中高年级学生来说,只要掌握了一些观察策略都不是难题,所以,在这一板块中,教学重点是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进而培养学生的观察意志。在观察过程中能有意识地进行自我提问,从而推进观察活动的继续开展。在以前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学生在观察时往往观察一遍两遍就不观察了,为什么呢?因为他觉得我已经观察了,没什么值得再观察的了,而事实上是学生的观察往往很肤浅,只看到表面。所以,在这节课上我选择了学生非常熟悉的《新闻联播》的片头,学生看完后,都知道是新闻联播的片头,然后观察片头中出现了哪些元素,做好观察记录。如果到这里观察就结束,停留在“观察——获取信息”这一层次上,那么学生主动观察的意识就很难培养。怎样才能让学生有主动观察的动力呢?关键是调动学生的求知欲。于是,我就引导学生边观察边自我提问:为什么新闻联播几个字用黄色的呢?为什么片头中一直都有地球做背景呢?这些问题的解决不是仅仅依靠观察就能解决的,而是需要更多途径来解决,这样的自我提问使得学生的观察变得有意思,也有意义了。接着我又播放了历年来的四个不同版本的《新闻联播》的片头让学生观察,既是动态的,又是多个事物,观察时就是对前面学到了观察策略的综合运用,也是学习观察的课后延伸。

上一篇:北京理工大学考研《光学工程》复试题——回忆版下一篇:浅谈施工企业工程施工成本预测与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