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快乐教学论文

2024-07-15

历史快乐教学论文(精选6篇)

篇1:历史快乐教学论文

《重演历史剧,构建快乐课堂》是一节活动课,有利于改变学生被动听讲的消极性,发挥其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通过自己的积极思考领会所学知识,在参与中完成学习任务。充分调动教与学的自觉性。调动学生课堂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同时要求学生参与的过程增加,这必然督促师生在课下认真阅读及查阅相关资料,充实自我,以满足课堂上参与相关主题的讨论和学习的需要。虽然对节个课题作了一些准备工作,但是还有很多问题值得反思和总结,还存在不少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课堂上为了整体的课堂效率,如交流、板演、演示等,这种交流只属于一种静态的沟通“合作”,而不是动态的全员的主动的合作。在课堂上,学生机械反应式的回答,这一问一答看似热闹,但缺乏教师对学生的深入启发,也缺乏学生对教师问题的深入思考,没有思维的碰撞,没有矛盾的激化,没有情绪的激动,这种打乒乓球式的“一唱一和”表面上是互动的,但其实只是一种静态下的被动式互动。

我们的努力方向是:

1、进一步丰富、积累学习课例,多出精品课例,做好理论分析,力求出思想、出成果。

2、加强技术指导,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尤其是现代教学媒体手段的应用。

我们相信,在课题组每一位成员的共同努力下,在上级领导和专家的支持、帮助下,会取得更大进步!

篇2:历史快乐教学论文

关键词:初中历史

快乐、有效学习

结题

一、课题提出的现实背景、意义和研究价值

1、研究背景:农村初中学生对历史不感兴趣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而且情况还是相对严重的。素质教育已很多年,可我们还是没有跳出应试教育的模式,学生厌学,师生关系紧张,课余生活单调等一系列问题在中学随处可见。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要求教师“把微笑带进课堂”;鼓励提问、辩论;加强课外活动,倡导在游戏中学习;充分发挥电教设备的优势等。这些举措在我国小学教学中受到普遍的关注和重视,但由于它缺乏具体的可操作性,依然无法推广。

2、研究意义与价值: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都需要先进的教学模式做载体。这种教学模式须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在教材处理上要求教师化繁为简,变深奥为通俗,做到既能促进学生智能最大限度的发展,又不加重学生的负担;在教学方法上要求教师变厌为趣,变被动为主动,既让学生从学习本身体验到快乐与满足,又要求教师注重学习方法和学习规律的探索与指导,让学生从乐学到会学。而快乐有效教育正是这样一种先进的教学模式,它为当今患有“厌学症”的中小学生找到了有效的良方。中小学生都喜欢看电视、玩游戏,如果把历史教学融进电视和游戏中,将会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当今先进的多媒体设备和丰富的影视录像资料为这种改革提供了可能。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及概念的界定

1、研究内容:我们研究的直接目的就是改变课堂历史教学现状中普遍 存在的“教师厌教、学生厌学”的局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改善学生的历史学习习惯和历史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兴趣,使之在快乐中动脑、动口、动手,主动地学习,愉快地完成学习任务,寓教于乐,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注重学生情感的熏陶,尽可能地实现历史教学目标。

2、“快乐历史教学”概念的界定:“快乐教学”指的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一系列方法、技能和技巧及实验,潜移默化地施加影响于学生,激发学生兴趣,使之在快乐中动脑、动口、动手,主动地学习,愉快地完成学习任务。“快乐历史教学”主要指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彻底改变过去那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将枯燥乏味的课堂变为可视、可玩、可唱的学生乐园——学生上课就是看历史短片,作业就是玩游戏,记忆就是唱歌曲,当然也需要看书、查资料,寓教于乐,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注重学生情感的熏陶,尽可能地实现历史教学目标。

三、课题的理论依据

有效教学的“教学”,是指教师引起、维持和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和策略。它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引发学生的学习意向、兴趣。教师通过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使教学在学生“想学”、“愿学”、“乐学”的心理基础上展开。二是明确教学目标。教师要让学生知道“学什么”和“学到什么程度”。由此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到历史课堂学习活动中。三是采用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的教学方式,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调动学生的内在潜能,使他们主动探究,主动发展。因此,有效的课堂教学应具备以下几个特点:

1、直观教学原则。传统的历史教学,过多地依赖于教师语言的表述,而很多情况下语言难以把过去的事实完整再现于我们面前,因而历史教学就显得单调无味。而多媒体能调动学生各种感官的活动,以直观、大容量、多视角等为特点,具有其它教学方式所无法比拟的优势。随着电脑和电脑技术的普及,历史教学将会掀起一场全面的革命——今后的历史教材必将是文字教材和声像教材的结合,多媒体在历史课上的运用,将使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上减轻学生负担,在减轻负担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的设想成为现实。

2、古代乐学思想。其实我国古代就很重视快乐教育——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孔子培养了七十二名贤人,也造就了春秋战国时期文化的全面繁荣。而“苦学”应该说是科举制度的产物,并延续至今。它虽然培养了许多人才(包括高分低能的“人才”),但对更多的学子可以说是一种摧残。

3、世界教育改革的潮流。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西方出现了“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的论争,结果导致了寻求了二者的理性结合,要求教学既注重培养学生的知识技能,又注重发展他们的个性,使教与学均成为愉快的事情。

四、研究目标

通过课题研究,构建新的初中历史教学模式,解决新课程教学中初中学生学习历史出现的问题,促进师生发展。

(一)教师方面:通过本课题研究,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增进教师的研究精神,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通过行动研究,教师要学会学习、学会反思,重构教师角色,转变初中历史教学方式,变革教学行为,提高初中历 史教学有效性,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二)学生方面:通过本课题研究,指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养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品质,让他们掌握多种学习历史的方法,提高其历史学业成绩,逐步缩小差异,使学生成为研究的直接受益者。

(三)应用方面:通过本课题研究,努力构建初中历史教学行动改进工程,实现教学行动研究的常态循环,真正解决教学中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大面积提高教学效率,进而提高学生的历史学业成绩。对教师而言,行动研究是从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将问题在教学中进行研究,使研究的成果为教师理解、掌握和实施,从而达到解决问题,改进教学行为的目的。

五、研究方法

①通过问卷调查法,了解从学生心目中的“初中历史有效学习活动”的主要指标。通过对问卷调查结果的数据研究分析,我们力图从理论上清晰下列问题:怎样的课堂提问是有效的,怎样的学习活动是有效的?怎样的教师教学活动是有效的,怎样的学生学习活动是有效的,如何衡量有效?

②通过观察记录个案分析法,了解学生在课堂上参与学习的表现、学习的兴趣和态度、学习的主要方式等,找准分析影响学生学习历史兴趣的原因、影响学生参与课堂学习活动的原因、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学习方式,并分析教师无效或低效教学行为的表现及原因。

③通过行动研究法,要求老师以自身的教学实践为出发点,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以改进自身的课堂教学实践,即回归自己的教学实践。

六、课题实施过程(2014年11月至2015年7月)

实施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2014年11月—2015年2月:课题启动与、明确研究内容、开始尝试行动研究。

①收集与整理与七年级上册历史教学内容有关的图片、视频或电影片段,并按单元与课文分类整理;

②为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材编制歌词、选曲或谱曲(可充分发动学生参与);

③张万春老师已把《中国历史》七年级全部内容编成了速记歌谣和历史歌词,并录制了部分歌曲视频; 初一历史教学资源网已收录图片500幅,历史视频20G(其中包括《中国历史上下五千年》和《百年中国》等经典视频);

第二阶段:2015年3月—2015年4月:深入研究,不断反思,不断改进有效学习活动,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①进行历史短片、历史游戏、历史歌曲与历史课堂教学整合的研究,并根据教学效果对历史歌曲和历史短片进行加工和修改。②尝试开发一定的历史教学游戏;

第三阶段:2015年5月—2014年7月:提升与结题阶段。

①课题研究总结阶段,收集与整理历史快乐教学论文、历史快乐教学案例,并逐步完善教学素材库。完成结题报告,出版成果集,推广研究成果。②收集与整理历史快乐教学论文、历史快乐教学案例,并逐步完善教学素材库。

七、课题研究的成果

1.学生变得爱学历史了。

由于老师学法指导的加强,学生开始掌握多种学习历史的方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的能力得到了提高;各年级历史学业成绩的差异正逐步缩小。

通过研究中期对问卷调查结果的分析,可以得出如下基本结论:问卷调查样本班级——初一(1)班,该班绝大部分学生喜欢学习历史,上历史课能专心听课,同学回答问题时乐意听,也喜欢回答问题,能发表自己见解,能积极和同学合作开展一些有关历史的主题活动,遇到不懂的历史问题经常和同学一起讨论,也有不少学生经常阅读历史课外读物。这说明,我们在着力抓好平时教育教学常规工作的同时,以课题研究为突破口,加强教学过程的趣味性性研究和实践,激发了绝大部分学生的学习兴趣。

2.提高了理论水平。

老师们开始学会学习、学会反思;教师的教学能力得以提高,促进了教师专业化的发展,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大大提高。在做个人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我们阅读了大量的有关教育教学方面的文章,受益匪浅。我们深深的感受到作为教师要不断地加强学习,拓宽知识领域,更新教育理念,强化教学反思意识,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力,不断超越自我。通过研究与实验,我们的教学水平和理论水平的不断提高。

3.促进了教学的优化。

吸取了过去单一的只重知识传授,批改包办代替而收效甚微的教训,挖掘学生自己动手的潜能,注意将学生的知识,技能与情感体验有机结合,教学方法上强调写真情实感,改变过去假,大,空的现状,借以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和创新精神。

八、存在的问题与困难

1、仍有少部分学生被动参与甚至游离于学习之外,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找不到合作的快乐、探究的乐趣,体会不到成功的喜悦,学习成了一种苦难、一种磨难。如何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感受到快乐、感受到成功,让学生感到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把课堂变为学生学习的乐土是摆在我们教育工作者面前必须要解决的课题。同时也需要专家更多的指导。

2、课题实施的一些老师理论学习动力不足,缺乏理论储备。加之写作能力欠缺,未能把一些本该写成论文的教学反思总结提升,导致成果针对性不强。

九、需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思索的:

今后要让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土,以下几个方面值得思考探索。

1.受学生喜爱的教师具备的优秀品质有哪些? 2.受学生欢迎的课堂有哪些特点?

3.什么样的学习模式最有利于学生获取知识形成能力? 4.什么样的学习氛围有利于学困生向学优生的转化?

篇3:初中历史快乐教学初探

一、优化导语

初中生对各种事物充满好奇心,有极强的求知欲,教师如果对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出能够引发学生的好奇感和产生兴趣的导语来引入新课,一堂成功的历史课就具备了良好的开端。新的历史教材每节课前都有一个画面或新奇的发人深思的故事开头,教师如果抓住这个内容进行渲染,再采用不同的形式,或谜语,或成语,或名言诗句,或利用乡土历史导入,等等。上课伊始,学生就会感到新奇,有悬念,有学头,喜欢听,愿意学,激起了质疑和求知的欲望,由此教师再顺水推舟地将学生带入一节课的主要内容上去,带入知识的海洋中不断探究。快乐教学有一个很好的空间氛围,能为展示教学目标创造良好的条件。

二、培养兴趣

兴趣是人对一定事物和活动带有积极情绪色彩的内在倾向性的表现。现代心理学研究已经证明,兴趣是学习中最活跃、最主动的因素,是学习的内在动力,同时也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倾向,是动机产生的主观原因,具有追求探索性。刚刚进入初中的新生,对初中历史课程的学法还不了解,因此,教师在课程开始之初就必须着力于活化历史教材,在一开始就让历史带给他们一种轻松和快乐的感觉。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多种多样,除采用直观教学手段展示物品、图片,或者影视片段,讲述历史典故外,还可以运用诙谐的语言来讲述历史,把死气沉沉的历史课变得生动活泼,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实践证明,一开始就让历史课给学生带来愉悦,能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兴趣中进步。相反,如果一开始就把学科知识拔高,不仅会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更会使学生对这一学科的学习失去信心。

三、师者快乐

法国作家罗曼·罗兰说过:“要散布阳光到别人心里,先得使自己有阳光。”的确,要想学生乐学,教师首先自己得乐教。教师要想成为一名快乐的教育者,就要做到以下几点:(一)要以快乐的心情面向学生,以自己的情绪感染学生。部分教师往往认为历史只是一门死记硬背的学科,只要随便上上就可以了,平时没有花太多的精力来钻研它,所以上课时,往往显得死板而无生机。其实罗丹曾说过:艺术就是感情,情感灌注于教学,就如血液充满全身,唯有情感灌注于教学,才真正具有生机活力,才真正对学生具有吸引力。要做到这点,首先教师要热爱历史课,明白历史是让学生了解我们民族自身发展历程,培养他们爱国热情的一门学科,进而使他们明确自身的重要使命。其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把充沛的感情贯穿其中,以情动人,这样才会有效唤起学生的积极情绪,从而促进良好课堂气氛的形成。(二)不要在自己情绪很糟的时候教育学生,因为这时很容易把这种情绪发泄到学生身上,同样也不要在学生情绪太低落时教育和强迫他学什么,这样常常会由于不好的教育效果,而误认为学生天赋太差。(三)努力做一个乐观、快乐的人。教育家赫伯特·斯宾塞曾说过:“一个快乐的人,看孩子时,更多的是看到他的优点,而一个不快乐的人看到的更多是孩子的缺点。”同样的道理,乐观、快乐的教师看学生是可爱的、可教的,反之则有可能视学生为“朽木不可雕也,孺子不可教也”。

四、故事教学

初中历史课本中涉及的史实往往只是个梗概,教师切忌照本宣科。值得尝试的是,教师可将历史知识糅进故事情节之中,把史实故事化,以曲折的情节、生动的形象,去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兴趣,使知识易于接受,从而使学生加深对教材的理解。例如讲《拿破仑的文韬武略》一课时,为了突出拿破仑的一生对欧洲历史的影响,笔者整个课堂都贯穿以拿破仑一生的野史或正史里的传奇故事,这样学生不但对课堂饶有兴趣,还对拿破仑的一生与本人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此外,教师也要教育学生如何更全面、更真实地评价一个历史人物。历史本身是一门内容丰富、趣味性很强的学科。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每个历史人物、每个历史事件都包含生动感人的真实故事。历史教师要深入挖掘教材,补充必要的情节,以生动的故事,感人的形象,饶有风趣的语言,将学生引入乐而忘返的胜境。

五、融入情感

初中生可塑性很大。初中阶段又是人独立见解形成的时期。历史课跨度大,头绪多,教师若能进行情感引导,不仅可以潜移默化地陶冶学生情操,而且可以使学生更热爱这门学科。例如,在讲解我国古代文化时,教师要带着强烈的民族意识和激情洋溢的民族自豪感,这样,学生就能更加深切地了解到:我们的祖先曾创造了光耀千古的优秀文化,对世界文明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从而激发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使他们振奋起来,坚定地为中华崛起和腾飞读书。历史课除了可以在课堂上引入快乐教学之外,还可以在课下帮助学生掌握记忆规律,巩固所学知识。

篇4:浅谈快乐教学初中历史

“你这算轻的,某班学生竟然当众顶撞老师,还出口成‘脏’”。

“前几天。有个班学生公然在教室里和老师发生冲突,还想动手打老师呢”.

…….

这是课余几个老师的谈话,我听后感触很深,我作为一名身处一线的老师,又多年担任班主任,形形色色的学生,不同性格的老师我都接触了很多,对学生和老师之间的情况也相对了解。固然,近年来由于学生自主意识增强,新生事物增多(如:手机、MP3、电脑等逐渐走入初中生的生活。)初中生是比过去难以管理了。但我觉得有些教师的教育教学方法也过于单一死板,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整个班的本学科成绩不理想,时间一长,这位老师的人格魅力在学生的心目中大打折扣,进而发生上述老师所说的不良现象。为此,我认为在教学过程中让给学生快乐学习,愉快地接受新知识是很重要的。下面,我结合自己多年来的教学经验,谈一下快乐学习初中历史的一些方法,和大家互相交流,共同切磋。

一、导言很重要

教师几乎每天都上新课,给学生传授新知识,我建议上新课前千万别忽视了导言的重要性,因为一个好的导言能一下子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学习新知识的兴趣。我在教学“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一课时,是这样导言的:同学们,我们今天所学的课程内容讲述的是对邓小平一生的总评价和邓小平理论的精髓,可以说是邓小平这位时代伟人一生的理论精华。同学们听后会发出会心的微笑,因为大家都知道邓小平同志身材矮小,但能力才干却超群。这样的人往往被称为浓缩的精华。这一会心的微笑,使得这节课的学习氛围相当轻松活跃。同学们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当中,教学任务也出色地完成了,特别是班上几个身材矮小的同学,学习热情更是高涨,因为他们找到了不自卑的支撑点。

二、教学方式灵活多样

在学生心目中,他们认为历史知识几多又杂,难以记忆,因此,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有效提高教学效率,调控课堂气氛,帮助学生学好历史便显得尤为重要。

1、单元教学法 —— 有条有理学历史

教学时以单元总题为纲,使整个单元的知识点都归结在这个总纲之下,把繁多的知识系统化,条理化。便于学生理解记忆。如教学“侵略与反抗”这一单元时,便让“侵略”和“反抗”这两个内容贯穿全单元,把单元知识整理在这两个总纲之下。

依照此种方法,依次教学各个单元,最终将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使学生有条有理地学习历史知识。

2、对联教学法——文历结合学历史

有经验的历史老师都说,“文史不分家”在历史教学中,适当采用对联知识教学效果也不错,如教学《对外友好往来》一课时,我引导学生把主要内容概括成两副对联:

鉴真东渡日本;玄奘西游天竺 (横批:有好往来) 或 鉴真东渡日本设计唐招提寺;玄奘西游天竺写成塘西域记(横批:有好往来)

大家可以看出,这两副对联,不仅概括了课文内容,对仗还很工整,当同学们用已学的文学知识,结合本课内容写出两副对联时,每个人连山都洋溢着成功的喜悦,相信他们对本课的历史知识点会铭刻在心。

3、歌剧、歌曲教学法——唱着歌儿学历史

《土地革命》一文中提到:土地革命后,三亿多无地和少地农民分到了土地,连地主也分到了一份土地。很多同学不理解,为什么没收了地主的土地后,还要分一份土地给他们。为此,我给他们讲歌剧《刘三姐》中的一个片段。刘三姐和地主老财对歌,刘三姐问怎样耕地,地主老爷一方竟答“我走前来,牛走后”,引得刘三姐等种地人的一阵哄笑。同样,我讲到这里,班上的同学们脸上露出了会心的大笑。在笑声中,同學们理解了分一份土地给地主,是要让他们自食其力,也理解了土地革命的实质意义。

又如,我在教学《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一课时。我给同学们播放了《春天的故事》这首歌,并结合歌词讲解,歌词中“春天”是指改革开放,“老人”是指邓小平,“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是指邓小平南巡讲话。随后引出本课内容,讲解邓小平同志一生的卓越功勋。同学们愉快地接受了课文内容,还学会了一首新歌。下课后都情不自禁地哼唱着。我感觉和同学们之间的距离一下子拉近了许多,他们看我的眼神也充满了青睐和信任。

4、综合教学法——听、读、看、练、学历史

专家指出,一个人接受信息的方式有多种,可通过阅读文字,翻看图片,表格,填充图等唤起大脑的视觉记忆;而听老师讲解,并在头脑中把所听到的内容整理分类,则发挥了听觉记忆的功能;但无论用或种方式理解记忆的知识能用笔把它写在纸上,那又是一个较难较高的层次。因而,在实际教学中,还应要求学生多写多练。如及课堂笔记,梳理课文难点,做随堂习题等。通过这种读-听-看-练为一体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掌握知识全面、透彻、牢固。

5、复习巩固法——强化记忆学历史

中学生的记忆特点是,记得快,遗忘也快。因而,复习巩固便显得很必要。我通常采用当堂复习-单元复习-总复习的方法,让学生进行强化记忆,进而牢固掌握所学知识。

三、规范课堂纪律

俗话所“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一个教师如果之研究教学法,而疏于对学生的教育管理,那么任他空怀一身的文采也不能让学生取而用之。适当规范课堂纪律,让学生静下心来仔细听讲,认真研读所学知识,在于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相结合,一定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因而我认为,营造一种活泼有序的课堂气氛是非常必要的。广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特别注意规范课堂纪律。

篇5:如何让学生快乐学历史

摘 要:著名教育学家魏书生说: 学习不是为了受罪,它是为了充满希望的明天。快乐学习历史就是要让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情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对面 前展示的真理感到惊奇甚至惊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意识和感觉到自己智慧的力量,体验到创造的欢乐。

关键词:快乐学习、学习兴趣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行,课堂改变以往单调沉闷的教学模式,从多角度入手,创造积极的课堂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快乐的学习,这已成大势所趋。那么如何营造活跃快乐的历史课堂的氛围呢?我认为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充分发挥教师个人的独特魅力,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

在日常生活中,宽松的环境、和谐的气氛会使人感到心情舒畅、精神愉悦。同样在历史课教学 中,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会使学生感到学习的轻松快乐,使学生在兴趣盎然中学习的掌握历史知识。这种良好的课堂气氛要靠师生共同营造,而主导作用在教师。这需要教师在课堂上表现出一种幽默的教学机智,展现自己独特的个人魅力:不一定要有歌唱家的歌喉、舞蹈家的灵动、表演家的逼真,只要敢于放开胸怀、亮出自我,表现出独特的自我。例如:在讲述知识时,使用幽默风趣的语言,使学生在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中,积极主动的学习。如在讲美苏争霸时,我突然改变声调,用紧张语气说:二战后,美苏由战时的同盟关系开始走向敌对,而这种敌对表现为冷战中的较量争霸。下面请看美苏两位掰手腕高手上台的较量。同时用自己的肢体做出掰手腕的动作并出示美苏两国首脑掰手腕较量的幽默漫画,使学生听时紧张看后轻松,从而在轻松和谐的气氛中学到知识。

二、设疑问,找因果。

教学中,假使只是平铺直叙的把所教内容讲给学生,一定引不起学生的兴趣,教学效果的优劣可想而知。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应抓住教材关键,设计问题,编出答案,让学生去全面而又深入浅出的思考问题。如在讲“秦始皇统一全国”这课时,提出“秦统一的条件是什么?”和“秦是如何强大起来的?”两个问题时,再引导学生回顾商鞅变法的内容的作用,使学生自然想到,商鞅变法后使秦逐渐强大,并为秦的统一做了准备,理解秦的统一是必然的。这样设疑问,找因果,能促使学生积极的思考问题,学习知识,并且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三、用对比来激情趣

在《中国古代史》课里,有很多我国古代科技成就领先于世界的例子知识点。如,春秋时发明的生铁冶炼术、西汉发明的在犁上安装犁壁和用温室栽培蔬菜的技术等比欧洲早上千年的科技成就,都充分表明我国古代科学文化在当时是处于世界领地位的。这些知识点的对比,能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并能激起学生学习探求掌握知识的欲望。还有,在讲近代中国落后,受西方列强欺辱这段历史时,也应把中国之落后状况同西方国家科技成就的先进相对比,让学生认识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科学文化落后,经济落后,国力衰弱就会被动挨打、受侵略的事实和道理,从而自觉的树立起为振兴中华而奋发学习的坚定信心。

四、历史知识和影视娱乐联系起来

在传统的历史教学中,老师通常只注重课文知识点的讲授,就事论事。这就很容易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提不起学生兴趣。因为那些历史离他毕竟太远了。然而在现代社会里,由于电影、电视、网络、报刊杂志等各种媒体的作用,使学生接受大量的课外信息,其中就有很多他们所感兴趣的东西。教师能立足于课本,将一些社会现实中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与课本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就会使学生对学习历史兴趣盎然。例如在讲授《中国历史》有关清朝前期历史时,正值电视台播放电视连续剧《还珠格格》。该剧在中学生当中掀起了一股“小燕子热”,他们对剧中的人物如小燕子、尔康等人物了如指掌。在讲课前,我首先问学生三个问题:(1)看过这个电视剧吗?(2)剧中那个皇帝叫什么名?(3)你是怎样评价这个皇帝的?学生一听高度兴奋:他们的兴趣被激发了,七嘴八舌地发表自己的见解。此时我话锋一转提醒学生注意区分艺术作品与历史的不同,告诉他们要想正确地认识和评价乾隆皇帝,可从下面的学习中寻找答案。这样一来,既使历史知识更加贴近现实生活,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意识到艺术作品与历史的区别,在愉悦中掌握历史知识。

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现代教学理念认为,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课堂教学是在教师的精心组织和指导下,学生积极参与配合的过程。以学生为中心是这个过程的出发点。因此,教师要研究和了解学生心理,要满足学生对课程学习的需求,让他们快乐、愉悦的融入课堂中。例如:我在设计《戊戌变法》教案时,让学生扮演变法中康有为、谭嗣同、慈禧太后、袁世凯等不同的历史角色,体验不同历史人物的心态,在全班演绎变法的过程。整个过程学生热情高涨。事后学生讲:我们也做了一回“历史的主人”。事实上他们做了课堂的主人,轻松快乐的学到了知识。

六、重课本、不唯课本,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教师不仅要向学生教知识,还要教学生思考、创新、做人,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发表不同的意见,敢于向权威挑战,从而激发学生更多的学习历史的兴趣。例如设计《太平天国》教案时,把不同的史学观点引入历史课堂。观点一:太平天国是中国历史上一场规模浩大的伟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的革命战争。观点二:洪秀全和太平天国如果统一了中国,那么就要使中国倒退几个世纪。引导学生提出新见解、培养其创新意识。

总而言之,要形成宽松、快乐的历史课堂教学氛围,必须是教师、学生相互配合,创设轻松自由的氛围,神人历史。这样我们的历史课堂就一定能成为一个宽松、快乐的学习乐园。

参考文献:

让学生快乐学历史 黄霞 《陕西教育》 2009 第6期

 构建快乐的历史课堂教学 李政轩 《吉林教育》 2008 第3期

 初中历史引入“快乐教学”的尝试 黄瑞丽 《中国科技信息》 2005 第21B期

 历史课和谐合作学习初探 王家栋 张芹芹 《吉林教育》 2008 第7期

篇6:历史快乐教学论文

新课程是一个动态化的过程,教材承载着的知识,需要教师和学生之间进行交流、体验来获得。体验,就是指学生在实际的生活情境中去感觉、验证、应用,从而理解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即多种感官协同作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所以“体验“之法,就是让学生亲自体验问题的情境,获得丰富的直接经验。我在执教新教材的过程中,深深体会到“体验教学”的魅力。

一、从学习生活中体验,感受历史课的亲切

学生不是一张白纸,可以让成人随意图画。他们有着自己对自然界、社会和他人的感性认识,所学的新知识需要借助他们原有的生活经验,才容易被学生接受,变成自己的知识。“生活即课堂”。学生成长中的点点滴滴都是宝贵的精神财富,都可以成为历史课程资源的重要来源,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充分挖掘。

例如,我在执教《三国鼎立》一课时,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有这样一个人物,唐朝大诗人杜甫赞美他是:“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你知道他是谁吗?你印象中的他是怎样的一个人物?你知道他的哪些故事呢?(学生齐答诸葛亮)

学生1:诸葛亮是三国时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他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为刘备打下一片江山。

学生2:我知道诸葛亮七擒孟获的故事,从这个故事中,体现了诸葛亮非凡的军事才能。

学生3:我知道诸葛亮一生用火攻,如在赤壁之战中,火烧曹营等,但这种手段很残酷。

关于诸葛亮,学生已经从影视作品中了解了很多,是学生非常熟悉的人物,也是许多学生非常喜欢的人物,同学们感到亲切,每位同学都能说,都会说,都愿意抢着说,从而在学生身上形成一种情绪高涨、智力振奋的最佳状态。他们兴趣盎然地跟着老师进入对新知识的探索,使原来索然无趣的历史有了“生活味”,对历史课产生浓厚兴趣和亲切感,逐渐学会用历史的眼光看待、分析、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培养了学生探索的精神和意识,体现“历史原于生活”的理念。

二、在展示活动中体验,感受历史课的美好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审美之心人皆乐之。成功感是学生获得心灵自由的最重要因素。苏霍姆林斯说:“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课堂上我们应该为学生努力搭建展示自我、创造发展的舞台,营造一个充满“磁性”的课堂。

例如,我在执教《秦王扫六合》一课时,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来描绘一下荆轲诀别燕太子的画面。

一位学生是这样描绘的: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荆轲站在易水岸边,与燕太子诀别:请同学们想一想那壮别的情景吧――易水河畔,风凄水寒,一片白衣白帽,何其庄严肃穆!此刻,悲歌四起,萧声低徊,壮志赴死,一去不回,易水为之含悲,风云因之变色,这是何等惊心动魄的一幕,这是何等荡气回肠的一幕,这是何等令人颤栗的一幕,易水悲歌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千古绝唱。 这一场绘声绘色的场面描叙,使学生如临其境,如同置身于特定场景中,产生诸多想像,引起情绪的感奋。在本课中,我充分给了每一个学生表现自己才能的机会和空间,这个问题具有很强的激励性,它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和想像,使得学生的思维异常活跃,展开思维和想像的翅膀,想像出许多不同的情景,并纷纷描绘自己想像的画面,使每个学生都获得了成功的愉悦,同时还注意了尊重学生的个性,尊重了学生的不同认识,把学生看成是独特的人。

三、在角色互换中体验,感受历史课的蓬勃

好的课堂应该是情智共生的课堂,以情促智,以智生情,让学生情感的闸门不断开启,让学生智慧的火花不断点燃。在给同学们讲述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时,我尝试设置悬念,让学生换位思考:“如果你是某某,你会怎么做?”这样的问题是学生感兴趣的,有了兴趣,便有了热情,学生在角色互换中,会从历史人物、英雄人物那里获得自信、希望和力量。

例如:在《明清经济的发展和闭关政策》一课中,我设计了这样的.一个问题:如果你是当时的清朝统治者,你会不会采取“闭关锁国”的政策?为什么?

学生1:会。因为我国当时是封建国家,经济形态是自给自组的自然经济,不需要与其他国家往来。

学生2:不会。因为当时英国等西方国家已经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资本主义的经济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的本性就是侵略扩张,而经济的发展急需开辟海外市场。中国用这种消极的办法,御敌于国门之外是不现实的。

学生3:我也不会。因为古今中外的历史事实证明,这种做法只能是封闭自己。比如日本在明治维新前,曾经实行“锁国”政策,最终遭到美国等外敌的侵略。

再如:假如你是当时的管仲,你将怎样帮助齐桓公成就一番霸业?

假如你是商鞅,面对反对变法的奴隶主贵族,你会怎么做?

假如你是曹操,你将怎样避免在赤壁之战中的惨败?诸如此类的问题很多。历史不能重演,但可以假设,在假设中,学生仿佛置身于当时的历史情境中,这样的问题一提出,学生各个跃跃欲试,其探索知识的热情被激发出来,学生会不知不觉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

上一篇:教训爸爸小学作文下一篇:火灾演练方案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