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高中化学教学浅析

2024-08-21

新课程高中化学教学浅析(共12篇)

篇1:新课程高中化学教学浅析

新课程高中化学教学浅析

摘要:高中化学教学对学生的要求高于初中化学的学习,对化学教师的要求也更加严格。同时,在新课标的要求下,需要教师不断地分析教学方法,发现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弥补不足,提升教学能力,转变教学观念,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新课程;高中化学

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5-0194-01

1.教师的观念必须转变

要转变目前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关键在教师观念的转变,必须融入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其实我们一线的教师心中也有难言之苦,也想跳出这繁重的教学模式,但是社会认可的学校每年高考升学率、一本上线率,要改变这种状况,教育评价机制必须改变,不过那是教育行政部门思考的问题。

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变“我教你学”为“你学我导”,变“偏爱优生”为“重视学困生”,变“只教书不育人”为“既教书又育人”,变“先教后学”为“先学后教”,变“师道尊严”为“师生平等”,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要真正做到这一点确实不易。教师放心不下学生,老是想到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了吗?其实大可不必,只要通过学习新课程改革理论,明确新课改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培养学生终生学习的能力。大家反思一下这些年的教学,其实学生在中学学习的知识到底在他们一生中留下了多少,很多知识要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去运用。所以,在?W校关键是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2.夯实基础知识

在高考化学的学习过程中,最初的时候先别急着疯狂地做题,因为只有当基础夯实以后,做题才会事半功倍。相信很多同学都有这样的经历,考试有时考得好,有时考得不好,成绩很不稳定,这其实就是基础不扎实的缘故。因为考得好的原因可能就是你做过类似的题目,而若没做过类似的题目,则成绩就会一落千丈。但是高考不是赌博,你不能去搏高考的题目就是你所做过的题型,并且这样的情况基本不会发生!因此只有夯实了基础后才能做到真正的以不变应万变。

那接下来我来具体说说如何去夯实基础,也就是所谓的如何“花时间去学”。高二结束时已经完成了高中阶段全部化学知识的教授,夯实基础就可以从此时开始了!我们可以从两个平行的方面进行:看书与做基础题。翻出高一的化学书,仔仔细细每字每句地翻看一遍,我相信现在翻看高一的化学书时,同学们肯定会有一种初次接触这些知识时所没有的快感,许多高一时搞不清楚的知识点会迎刃而解,遇到遗忘的知识点,记忆会格外深刻。在边看书的过程中,可以同时做些基础的题目。比如可以翻看高一时曾经做错的试卷和辅导书题目,或者把高一时未做完的辅导书做完。同样,高一的书看完了就看高二的。这里要提醒同学们一句,千万别觉得这是浪费时间!夯实基础的过程是必不可少的,不要觉得时间来不及,至少在寒假前,你都可以去做这项别人或许会鄙视的工作。

3.正确的学习方法

因为高中化学与初中化学的区别,所以要学好高中化学的方法,一方面,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要明确告诉学生,知识在于积累,聪明在于勤奋。要学好化学必须做到。课前主动预习,养成仔细阅读每一节即将要学的内容的好习惯,做标注和预习笔记,在课前就搞清哪些知识是自己就能学会的,哪些是不会的或拿不准的。课上主动思考,养成积极回答问题的好习惯,主动配合老师的教授。另一方面,重视课后的主动复习巩固,再结合课堂笔记阅读课本“把书读厚”。养成从高一一开始就记“错题笔记”的好习惯,不放过任何一个错题、难题,多与同学交流,逐步学会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课堂上,养成记课堂笔记的良好习惯,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抓住课前预习的问题集中解决,积极思考、大胆发言。课后的复习巩固很重要,这是知识巩固、消化、提高的关键。通过这些环节的深入透彻的落实,明确知识间的关系,形成知识规律,使所学的知识成网、成串,形成知识体系是指日可待的。

4.同步随堂巩固习题,精选课后作业

随堂练习区别于课后作业的最明显的一点是它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为了检查学生们在课堂上的学习效率而存在的。同时也能帮助学生们加强记忆,帮助学生们变理论知识为实际解题能力,能够为一节课的化学教学画上完整的句号。一般课堂练习是有针对性的,老师讲完某个理论或某个解题思路后就趁热打铁给学生几道题目进行训练,帮助他们巩固刚刚所讲的知识。随堂习题的出题原则是要求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地检验学生在刚刚过去的一节课中对所学知识的真正掌握情况。作为检验学生学习情况的最佳途径,随堂练习应该紧扣书本或教学提纲,在考验学生们基础知识掌握情况的基础上,适当检测他们的解题思路和思维拓展能力。课后作业是一个对课堂知识进行延伸和强化的过程,帮助学生对这节课所学知识进行一定的思维发散和题型联想。一定要加强对学生课后作业的检查和监督力度,以免学生出现“应付”的现象,一旦发现有不认真完成课后作业的应给予一定的惩罚措施。

高中生面对种类繁多的课程,如果一旦松懈了对化学课后习题的练习就很可能出现遗忘现象,这样也会影响提高课堂效率这一目的的达成。

篇2:新课程高中化学教学浅析

浅析高中历史新课程教学策略

林颖

摘要:高中历史新课程是在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出现的,与旧课程有着很大的不同,因此对高中历史教师的教学带来了新的挑战。采用文献分析法,结合教学实践探讨了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策略问题,希望对高中历史新课程的教学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篇3:浅析高中历史新课程教学

⑴新课程标准改变传统教学过分强调知识体系的现象, 注重学习的过程, 强调培养学生的能力。但一定的能力发展是以一定知识的积累为载体的, 那么老师在教学中如何把握让学生学习知识的量?

⑵“三多二少”:内容多、头绪多、涉及面多;课时少, 参考资料少。由此教学难度大, 教学进度缓慢, 按新的教学设计完成进度有困难。

⑶高中历史新课程教材由于存在时序性和整体性较差、知识系统破碎的弱点, 给教学带来了一定困难, 如何对新教材进行灵活整合, 重新构建相对完整的历史知识体系?

⑷本次新课程改革之后的高考命题是“源于教学大纲又不拘泥于教学大纲”, 其难度远高于教学大纲和教材, 学生如何在重基础的高考指挥棒下适应重参与、重能力培养的新课程教学?

二、高中历史教学的对策的合理构建

⒈以教材为本, 引导学生与书本对话

历史教师要“用好教材”。历史教材是历史教学之本, 历史教学应该依据教材而进行。中学历史课本就是一部人类历史创造文明行动与心灵的足迹与路径, 是一部由历史学家打开的古人与今人心灵对话的画卷。传统教学重视陈述性知识传授, 教师的教学基本上是对教材内容的机械复述, 没有引导学生探讨历史教材文字表达背后所蕴藏的内容, 学习浅尝辄止。

在新教改实践的过程中, 要想走出这个困境, 要求高中历史教师必须深入研究教材, 紧扣新课标, 进行大胆取舍。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 亲历文本, 对话教材, 对教材进行独立性的带自我意识的阅读、分析, 并在全身心的体验品味中获取对历史知识的认识和见解, 把书本中的问题读出来———在阅读文本过程中对历史的矛盾问题能产生疑问, 发现问题;把问题从书本中读出来———能对文本做出分析, 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只有这样才能为生生对话、师生对话打下坚实的基础。例如, 我在讲授人教版高中新课标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3“‘百家争鸣’和儒家的形成”一课时, 通过下列问题去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 (1) 春秋战国时期为什么能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有何意义? (2) 有一位热爱中国文化的外国友人要了解孔子, 假如派您去帮助他, 您将向他介绍有关孔子哪些事情呢? (3) 请列表比较孔子、孟子、荀子思想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⒉创新课堂教学模式

⑴让学生来感悟历史。每节课拿出3~5分钟的时间, 让学生来感悟历史 (感悟的内容包括所学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等, 也可以结合现实谈谈对历史的新认识) 。具体操作过程是, 先在上一节课定出下一节的中心发言人, 一般为1人, 我们称之为既定发言人。这一位发言人要求到讲台上来发言, 并且鼓励脱稿演讲。一轮后, 要求人人脱稿发言, 同时还定出随机发言人, 即每节课上教师随意抽出1~2名同学发言, 这几个同学是不确定的, 目的是让每一位学生都作好必要的准备。这样就做到了重点和全面兼顾, 人人都投入到学习中来。

⑵复现历史情境的教学模式。心理学家赫瑞特拉的实验表明:人类获取信息的来源83%来自视觉, 11%来自听觉, 两个加起来就有94%, 这说明人类获取信息主要来自视听。教师就应该通过创设历史情境, 将与教学有关的信息尽可能地以视听方式展现给学生, 使历史“活”起来、动起来, 让学生置身于历史的氛围中, 从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拨动学生的情感之弦。让学生在情理交融之中领悟道理, 完成由情入理的深化。这一教学模式可以借助于现代教学手段, 如音像器材、实物投影仪、多媒体电脑、多功能教室等来复原、营造历史场景, 让学生走近历史, 感受历史。

⑶角色体验课。学生, 喜欢模仿和表演, 我们尊重学生的这种爱好和选择, 在课堂教学中, 适时地引进这种课型, 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这种教学形式主要用在人物类的教学中, 如在学习商鞅变法时, 我引导学生编写了历史课本剧《商鞅舌战》, 然后组织学生进行表演, 学生对此情境的创设得非常投入, 似乎有“百家争鸣”的阵势, 通过活动, 拉近了学生与历史的距离, 在愉悦、积极主动地氛围中感知、感悟历史, 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的。

⑷历史探究活动课。历史探究活动课是新教材新增的课型, 它是历史课堂教学向课外的必要延伸, 具有灵活性、多样性、实践性、教育性等显著特点, 是学生知情意行的有机结合, 也是引导学生由“个体的人”向“社会的人”转变的有效途径。为配合新教材的这一新变化, 我们开设了校级探究活动课。主要是一课、一沙龙、一兴趣小组“三个一”。开设了历史人物点评课, 定期邀请一些学有专长或亲身经历某一历史事件的人到校举办历史沙龙活动, 组织学生成立历史兴趣小组, 如我成立了手抄报创作小组、历史漫画创作小组、历史文学创作小组等。

篇4:新课程高中化学教学浅析

【关键词】高中化学 新课程特点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2)01-0158-02

高中化学课程在教学目标、内容、方法方面有较大的改革。它要求教师拥有有效的教学理念,掌握有效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有效的学习。改革后高中化学的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知识,发展能力,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过程。

一、高中化学新课程特点

1.突出了过程和方法

如在研究物质的方法时不仅强化了学生对知识的学习,更强调对物质性质科学探究方法的掌握。这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道理,符合当今社会终身学习的要求。

2.突出了思维的开放性

如“实验现象”中的“思考”注重在观察过程中发现了什么问题?对你有什么启示?”等开放性的问题,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用其它资源去收集信息,拓宽视野,从而提高思维能力。

3.突出了实用性

教材在学习中引入“身边的化学”,这不仅使学生了解到所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也使学生懂得所学知识的重要性。

4.突出了教师处理教材的灵活性

如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有选择地讲解。还可在习题中把一些知识点放在学生自己动手实践上,以便教师在教学中根据学校实验条件和学生水平进行灵活处理。

5.突出了习题与课文内容的互补性

如习题中出现的一些知识不是对学过知识的简单重复,而是对所学知识的补充和延伸,体现了新教材注重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6.突出了教法和学法的统一性

新教材的内容,明确要求了教师应怎么教,学生应怎么学,明确了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有利于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

二、高中化学新课程需采取的教学策略

1.教师要转变观念

过去教师常常为增大课时容量,大多以传授知识、做一些演示实验为主,学生的活动、探究时间非常少,使学生缺少必要的感性认识,实践能力相对较差,而新课程强调的三维目标,就是让学生不像以前只靠教师传授和演示、学生听和看,而是通过学生“观察、思考、活动、探究”获得,是靠学生的实验操作和观察,从中获得新知识。这时学生在学知识、做实验中要求教师起到的作用是引导和指導,将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合作学习小组的作用,这是教学观念的转变,是学生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学习的转变,最终实现由“要学生学”向“学生要学”的转变。

2.教师可通过编制《导学案》指导学生课前预习

由于高中化学课本开放性的问题相对较多,学生在思考这些开放性问题时,很可能会提出与教师预想不一样的问题。另外,开放性的实验也比较多,上课前教师要尽可能得多准备一些实验药品,以满足学生所设想出来的实验。这就需要教师在备课时作好充分的准备,回答学生“千奇百怪”的问题。因此,化学教学中实验探究和开放性问题,需要学生有充分思考和准备,如果学生课前没有预习,在课堂有限的时间里,很难完成这些问题,或是无法让学生有充分思考,这时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有可能会出现教师包办代替,又回到旧的教学方法上去。为了提高教学效率,教师可以编制《导学案》,《导学案》可分预习案、探究案和训练案三部分,并将《导学案》提前发到学生手中,学生上课前作好预习准备,这样既可减轻学生上课的负担,还可使学生带着问题去听课,期间教师应结合实际对学生进行预习指导,使学生少走弯路。

3.要切实改变教学方法

改变教学方法,就是为了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在教学时,教师除了一定要按照教材的要求来进行外,结合实际编制适合学生的《导学案》,让学生提前结合《导学案》中的“预习、探究、训练”三个环节,力所能及的完成一些内容,加上教师讲解,合作学习小组讨论,逐步消化所学知识,从而通过实现学生将课本上知识自己消化一些,教师讲解、讲评理解一些,小组探究合作解决一些,更好的实现三维目标。与此同时,教师一定要清楚“活动、探究”,让学生来探究,千万不要成为教师来探究,教师不要按老教材的要求,力求知识的完整性,随意增补知识点,教师的补充练习一定要符合新教材的要求,教师手里的旧教材资料比较多,要注意选择和修改。

4.通过多种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

通过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改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也是体现化学学科的特点。教科书中设计了许多引导学生动脑思考、动手实践的学习活动。教师在教学时,应充分运用教科书提供的素材,发挥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调查、资料收集、阅读、讨论、辩论等多种方式,在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等活动中,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发展科学探究能力。

5.教学中联系生产生活实际,拓宽学生的视野。

教科书以多种形式提供了相当数量的与社会、生活、健康、环境紧密联系的内容,高中学生也会接触到很多与化学有关的生活问题,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联系实际,帮助学生拓宽视野,开阔思路,综合运用化学及其他学科的知识分析解决有关问题。教师应充分关注化学科学的发展,关注化学应用的具体事例,关注发生在身边的一些与化学有关的现象,在教学过程中随时补充一些鲜活生动的事例,使学生真正认识到化学与生活、与社会的关系。

6.开展化学课外活动,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开展化学课外活动,能巩固和加深课堂教学的基础知识,提高实验操作基本技能,扩大学生的知识领域,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因而根据学生的个人兴趣,心理特征、知识层次和能力要求,通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培养学生个性特长和创新能力。

总之,教师了解高中化学新课程的特点,是教师实施有效教学的前提,它要求教师拥有有效的教学理念,掌握有效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有效的学习。通过学习主动建构知识,发展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篇5:浅析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英语教学

摘要:英语是我国基础教育中一门重要的学科,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对高中英语的教学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结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从多个方面对高中英语的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

关键词:高中英语 ;新课标;教学注意问题

新课改的全面实施。使得我国的基础教育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新课标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更加强调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发展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这就对高中的英语教学提出了新的教学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结合新课标的要求改革高中英语教学,重视学生的发展。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一、抓好初高中的衔接过渡

高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英语基础,但是学生之间无论是从性格还是知识层面都存在很大差异,教师在开学伊始首要的任务是了解学生,尤其是对于底子比较薄弱的学生,教师要利用适当的时间从语言、词汇、语法、句型等方面帮助学生系统复习,使学生尽快适应高中英语教学。在新旧教材的接替和初高中的知识过渡中,关注学生,让学生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减少学生对高中知识的恐怖心理。

初高中知识的衔接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好习惯;课堂教学中教师使用英语教学,并尽量要求学生用英语进行思考和交流;多渠道、多方法的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另外,由于高中学生最终是参加高考,因此,在高一的教学中,教师就应该渗透一些高考常用的技巧训练,教会学生一些阅读技巧,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最后,教师要与学生建立民主、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亲其师,才能信其道,让学生接受授课教师,从而能借助教师的魅力吸引学生对英语的学习。

二、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实践告诉我们,提高教学效率的一个有效手段就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英语是一门语言教学,涉及大量的西方文化,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向学生介绍一些西方文化,让学生了解一些西方背景知识和趣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每个班级都有一些学困生,他们基本已经放弃了对英语的学习。我将班上几名乐于玩游戏的学生叫到宿舍,打开电脑,让他们见识“红色警戒”、“沙丘2000”、“星际争霸”等游戏。那令人震憾的32位音效,赏心悦目的3D动画,人性化的交互式操作,让街上游戏厅中的16位甚至8位的游戏望尘莫及。很快地,他们就融入游戏之中。但每每就在他们指挥着千军万马,即将解放全人类,实现心中梦想时,屏幕上却出现了数行的英文提示,这些学生全傻眼了,这时我就在旁边轻描淡写地给予翻译。学生顿悟:下世纪,玩,也要懂英语。事后,我发现英语课上,这几个学生“重新做人”了。可见,巧妙地迁移学生的兴趣,正如“四两拨千斤”,对培养学生学英语的兴趣大有裨益。

三、重视课堂教学的导入

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一定程度上也取决于课堂导入是否有效。导入环节如果教师能够吸引学生,那么,整堂课学生就会陷入一个积极的思维学习状态中;反之,如果导入环节教师没能抓住学生的好奇心,那么教学效果会大打折扣。因此,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必须重视课堂导入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例如,文科不同于其它学科,引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很重要。我在上课的时候就这样:

T: Present some pictures of students about tourist attractions.T: Do you like traveling? Do you want to visit these picturesque places?

S: Yes.T: Why do more and more people like to travel,even some of them traveling abroad?

S: People travel for different purposes: to enjoy the beauty of nature; to relax ourselves...T: OK,now let’s enjoy more pictures in the world.总之,课堂导入的方法有很多,授课过程中,教师应该结合教学内容的特点,选择一种或几种方法来导入新课,每种方法都有自身的优点和缺点,只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方法都是好方法,都可以为我所用。

四、教学贯彻交际性原则

英语是一门语言课,语言的主要用途就是用来交际,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将教学活化为实际。我常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首先是每堂课前几分钟,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一个交流的平台。我说:“It’s nice to see you again./It’s fine today,isn’t?/How are you today?”星期一上课问:“Did you have a good time in the weekend?”学生会作出不同的回答,引出更多的对话,从而达到交际的目的。其次,每天每堂课让学生到讲台上进行一分钟演讲,学生实行轮流制。演讲的内容是每天的日期、天气、学生出勤情况等信息。在课堂进行中,结合教学内容,可以让学生结合课本内容进行对话表演。最后,对学生的英语教学不仅局限在课上,教师要引导学生课下也进行英语交流。例如,定期举办英语朗读比赛、唱英语歌曲、词语接龙比赛等趣味活动,学生通过参与也展示了自己的英语水平,有利于树立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篇6:新课程高中化学教学浅析

内容摘要:运用好新课程教学理念,能够帮助学生形成多元化的学习策略和方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学习能力和使用能力,还有利于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知识和技能。教师要努力使学生积累文化知识,让学生学会使用语言为学生养成自学习惯。

关键词:新课程,教学,理念,学习

运用好新课程教学理念,能够帮助学生形成多元化的学习策略和方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学习能力和使用能力,还有利于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知识和技能。新课程教学理念的运用,更利于形成多元化的教学策略,从而起到优化教学过程和方法的作用。新课程教学理念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和主动探究的良好学习习惯,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学习思维和语言感知能力。

一、丰富学习资源,使学生积累文化知识。

在英语课程教学中,学习资源是核心载体。学生语言文化知识的获取,需要在一定的学习资源引导下取得。优化文本资源,不仅能够拓宽学生的语言学习认知视野,帮助他们积累丰富的语言文化知识,还能够为学生学习和使用英语提供更多的渠道,便于激发他们的多元化学习思维。

通过发挥好学习资源的引导生成作用,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丰富和优化学习资源,一方面能够帮助学生学习和使用英语资源,提高他们的语言运用技能;另一方面,也能够帮助学生充分学习和感知语言知识。我们在优化和丰富语言文本资源的基础上,努力做到以下三点:第一,发挥文本资源的引导示范作用,引导学生在自主阅读和主动探究的基础上,深入理解文本语言的内涵;第二,拓宽语言学习渠道,鼓励学生探索和尝试运用网络资源、英语报刊杂志等,积累丰富的语言知识,感受英语学习的时代性和生活性;第三,鼓励学生积极融入课外语言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增强自身的理解感悟能力。丰富的学习资源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语言知识。在《牛津高中英语》(AdvancewithEnglish)模块七Unit 1 Living with technology的“Reading B TV and audiode vices:are view”教学中,我运用了如下的教学方法:首先,建议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查阅文本中提到的相关“TV”、“audiode vices”、“tape recorders and player”、“sound goes digital”等的发展历程,并运用适当的语言进行表达;其次,建议学生就上述查阅的资料,选择某一个阶段,从文本中找出与此相关的文字说明,以此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最后,要求学生根据“ReadingA”中的习题写一篇小短文。

二、围绕任务学习,让学生学会使用语言。

任务型教学原则是新课程英语教学倡导的重要内容。学生在这个原则的指导下,能够提高语言学习的有效性,端正学习目的,还能够提高学生的语言探究运用能力。这种理念的提出,是在围绕优化课程教学过程和方法的基础上,在发挥好任务引导和思维训练作用的前提下,注重培养学生的有效学习意识,以此帮助学生提高语言理解能力。 首先,教师要在教学中设计有效的学习任务,体现“突出重点、化解难点”的要求,帮助学生全面学习和运用学习内容;其次,教师要突出多种探究学习模式,鼓励学生在尝试运用多元化思维模式的基础上,深入探究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问题探究能力;最后,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发展创新能力,建议学生用多种思路完成学习任务。这种理念的运用,能够在优化课程教学过程和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有效学习意识。比如,在《牛津高中英语》模块三Unit 1 The world of our senses的`“Reading Fog”教学中,我通过如下的教学任务进行教学:先要求学生根据“ReadingA”中的习题,从文本中找出相关的核心词汇或者短语,概括文章表达的内容;再根据学生的语言学习掌握情况,布置如下的学习思考探究任务:

①Why did Polly feel afraid?

②How could the old man tell that Polly was young?最后,请学生思考:What do we should when we meet the same thing?

三、指导学习策略,为学生养成自学习惯。

新课程教学理念认为,注重学习策略的指导是课程教学的重要内容。这些策略的指导,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形成有效的语言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而且便于他们更好地学习和总结学习过程,提高他们的语言运用技能。

教师对学生进行学习策略的指导,能够帮助学生形成有效的学习方法,能够帮助他们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对学生运用多样化的学习策略指导,不仅能让学生更为轻松地运用语言知识,还能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奠定坚实基础。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发挥好主导作用,引导学生以主人翁的学习意识参与课程学习目标的制定,引导学生运用观察、发现、归纳和实践等方法学习语言知识,感悟语言功能。学生在这样的策略指导下,一定能逐步形成良好的自学习惯。

总之,运用新课程教学理念进行教学,能够克服传统教学理念带来的弊端,还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和使用英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种教学理念的运用,更有利于在提高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上,满足他们的学习发展需要。所以,教师要理解好新课程教学理念,引导学生走向更广阔的英语天地。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7月第1版。

[2]宋桂月,金莺。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教师读本[M]。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9月第1版。

[3]韩学东。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教材观[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第9期。

篇7:新课程高中化学教学浅析

点思考

听力教学是高中英语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的环节。自从2001年7月全国高考开始增加听力测试题以来,高中英语听力在英语教学中的地位更加突显,随着高考制度的不断改革,听力测试的题型也在朝着灵活性,多样化方向发展。然而听力教学长期以来一直被忽视,教学效果没有显着成效。许多学生没有掌握听力技巧和方法,而是被动学习机械训练。长期以往,学生将渐渐失去学习的兴趣。因此我认为听力教学应该在自主、有趣、充满积极性的气氛下进行,学生应该在教师的引导下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自我评价并有所提高。下面谈谈目前在中学英语听力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提高学生的听力能力。存在的问题1.1高中英语听力教学分配的课时明显不足历年来,高中英语试题一直采用笔试的形式,因此,教师往往把大量时间和精力花费在词汇、语法教学上。相对于阅读和写作,听力教学明显滞后。尤其是进入高二,大多数学校为了准备高考加快课程进度。有些教师对听力进行不同程度地删减,甚至将听力忽略。因此,在整个高中英语教学课时总量中,听力部分所占比例极小。这些直接导致学生听力差,高考英语听力分数较低。

2.2 难于实现听力教学目标由于各地教育发展水平、师资力量、教学资源不平衡,因此教学质量存在较大差异,同一版本的教材而言,其中的听力教学目标实现起来,存在着很大的差别。对于教育较发达、注重听力教学的地区或学校的教师来说,实现教学目标相对而言比较容易一些,而在教育欠发达、忽视听力教学的地区或学校有时实现起来较困难。在听力测试中,如果听力内容长、语速快,即使让学生听好几遍,大多数学生还是稀里糊涂。

对听力教学策略的几点思考2.1 对高中英语听力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听力能力是语言学习中的重要环节,教师应该在日常教学中,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听的习惯,培养他们愿意听、能听懂的能力。提高学生英语论文发表/ywlwfabiao/听力水平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只有通过长期的培养、练习,学生才会进一步培养语感,熟练语言的基本规则。与此同时,应该通过精心设计、挑选一些听力题型,添加到各种高中英语考试中,培养他们主动学习听力的意识。

2.2 培养学生准确的语音语调,打好扎实的基础在课堂上或者其他英语交流的场所,针对在英语口语中出现的错误的语音语调,教师应当不断纠正。这样不仅提高学生的语感,而且直接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听力能力。还有,当学生遇到的辨音困难时,教师应该适当讲一些语音基础知识。因为通常情况下,语音和语调准确的学生的听力水平也相应的较高,短时间内适应语言环境的能力也比较强。总之,学生的语音语调准确与否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听力能力的提高。

2.3 继续高度重视听写练习英文听写练习不仅是传统的教学方式,而且是最有效、最受欢迎的提高听力能力的好方法。听写练习不仅加深学生对原文的理解,而且对语音语调会有进一步的认识和把握。当听写练习达到一定的量后,学生的语言水平、听力水平在不知不觉中获得了提高。听写练习时,教师应当选择合适的文章,不能选择过于简单,也不能选择难度太大的文章,以免学生失去信心。另外在听写练习过程中,句字不能过短或过长,选择适当的,学生词汇量和能力范围内的句子,随后逐渐提高难度。还有,听写过程中难免有一些不可避免的难句,对于学生听不太明白的地方,教师应该让学生反复听或反复读。最后听写完成后,教师应该要求学生对听写内容进行仔细的检查并进一步的总结,对拼写、语法、词汇、发音规则等要认真检查,并给予适当的纠正。

2.4 要安排充足的时间,专门训练学生听力能力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听力能力进行听力操练是必要的。在练习听力测试时,材料的选择上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①选择的内容要适宜。要选择容易听懂的短文或对话,内容的选择要有思想性。注意使用口头语言,避免使用书面语。听力材料内容以及问题不宜选择太长的句子或句型。听力材料的语言要纯正,最好是发音纯正、优美的外教的录音。但是有时为了节省材料和时间,课堂小测试也可以只需教师朗读。②尽可能保证听力材料的真实性。比如可以从广播电视新闻、广播剧、电视剧、讲座、机场等公共场所录下真实内容。

2.5 用娱乐的方式提高学英语期刊/yyqk/生的听力能力,激发学生的听力兴趣这里所说的娱乐,包括看英语原声电影、听英文广播节目、学英文歌曲等等。比如看英语原声电影,不仅提高学生的实际语言应用的能力,而且有助于提高他们的听力能力。电影中的对话或台词都是正常语速,生活中的用语。另外,教师要选择好的电影。让学生看一部电影之前,自己要多看几遍。找出一个学生感兴趣的,真正对学生听力能力有所帮助的电影,教师还可以选择一些电影中的经典的台词让学生背下来。除了看电影之外,教师还可以定期教学生唱英语歌曲。这样在忙碌的学习中能给学生带来一些放松的心情,更重要的是通过歌曲学生能学会经典的表达方式。

篇8:浅析高中英语新课程写作教学

新课程写作的教学目的是:扩大学生英语基础知识水平, 发展学生在听、说、读、写方面的英语技能, 提高学生在日常沟通方面的能力, 确保能够用英语进行初步的交流。老师只有真正地了解新课程标准的目的, 并将它运用到英语写作的培养模式中, 才能快速有效地提升学生英语写作方面的能力。

二、高中学生英语写作现状

在我国目前的高中英语教学中, 写作一直是学生学习英语中最薄弱的地方。大部分学生认为写作比较困难的原因是:对英语的运用能力不足、无法处理大量的英语信息、在表达内容时缺乏逻辑性等。学生常常觉得自己既不知道怎么写, 也不知道哪些内容可以写。从这样的现状可以看出当前高中英语写作的训练相对比较滞后, 所以, 加强学生的写作训练是目前英语教学的重中之重。

三、影响高中生英语写作的主要因素

1. 心理方面因素。

一方面, 学生要想提高英语写作水平需要投入很大的时间与精力, 不能马上看到效果;另一方面, 学生因为只掌握了有限的词汇量和缺乏一定的写作技巧, 所以在写作时感到很吃力, 长此以往, 学生就会对写作产生消极情绪, 影响写作的兴趣与动力。

2. 写作基础方面。

写作基础是指学生对单词运用的基本能力。这方面, 学生最大的问题就是掌握的词汇量少。大多数的学生用英语表达内容时感到力不从心, 常常词不达意。

3. 写作内容方面。

在一些练习与考试中, 我们可以发现很多学生写的作文内容都比较贫乏, 缺乏开阔的思路, 用的单词都是最简单最常见的那种词, 所以整篇文章就显得很单调, 很空洞, 看得出来学生在写作时感到词穷语尽。

四、针对现状应采取的措施

1. 从简单的句子开始训练。

在英语中有很多基本句型是不可变的, 比如: (1) S+V; (2) S+V+O; (3) S+V+P; (4) S+V+InO+DO; (5) S+V+O+C。但是这五种句型比较局限, 无法灵活地运用在写作中。

2. 训练写作时的规范化。

在写作时尽量用英语思维去表达, 不要硬塞进汉语的表达方式, 出现中国式的英语。在高中开始时, 就应该严格训练学生写作的规范化:使用正确的单词与标准符号, 注意大小写等。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规范写作要求。

3. 学生自我实践与老师指导相结合。

篇9:浅析新课程高中生物教学

关键词:新课程;高中生物教学;有效教学策略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会各行各业对人才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级院校也越来越重视课堂教学。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传统的生物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自身发展需求以及时代发展需求,高中生物教师应该以新的教学观念以及教学方法组织相关的教学活动,不断提高高中生物教学的有效性。

一、充分挖掘教学教材

教学教材虽然是高中生物教学的主要工具,但是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也不能唯教材是从,在新课程改革下,高中生物教材中增加了很多学生活动内容,如果教师能够充分利用这些教学资源的话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相关的实践研究证明,新课程高中生物教材编写主要是根据人类对于科学的一种探索过程,课本上很多知识都是前人在长期观察、反复思考、反复试验基础上得出的科学结论。教师在讲解这些知识的过程中,可以引用一些精彩的小故事,引导学生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引导学生顺着科学家的研究方法以及思维理解、吸收生物知识,这样更加有利于学生记忆。比如,在学习“遗传因子的发现”时,教师可以向学生讲解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的方法、结论,然后引导学生发现遗传定律的过程,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更乐于投入到课堂学习中。

二、强调实践教学

高中生物的实践性非常强,传统的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往往只是一味地强调理论教学,并没有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导致教学效果较差。高中生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应该注重理论教学,还应该强调实践教学,尽可能实现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使学生在掌握丰富的生物理论知识的同时,也掌握较强的应用能力。教师可以通过游戏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生物知识,将生物知识融入游戏环节,使学生能够在轻松、愉悦的游戏氛围中学习,这样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比如,在学习“基因自由组合”时,教师可以通过“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之间的自由组合”以及“十对单基因控制性状”的理论为切入点设计实践游戏,组合不同的性状进行层层筛选,一直到选出的人具有唯一性为止,通常只要组合七八对后基本上就可以筛选出来。经过不同的排列组合可以给每一位学生参加游戏的机会,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而且通过游戏实践,学生可以在游戏的过程中自然地接收单基因形状的相关知识,使抽象的知识更加形象、具体,便于学生理解、吸收,也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社会的发展进步决定了教育标准的持续提高,课堂的高效教学是当下高中生物教学最为重视的问题。高效教学思想理念的提出,让教师群体意识到了教学中课堂效率提高的关键所在,教学理论的丰富和教学实践的累积,在一定程度上都为高效教学体系起到了辅助作用,从而使得课堂45分钟得到有效利用。并且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传统的高中生物教学模式明显滞后,很难满足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因此,高中教师应该树立一切以学生发展为主的教学理念,在实践教学中不断反思、总结,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提高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

参考文献:

篇10:浅析高中数学新课程改革

张根龙

姜堰市美术学校(225500)

摘要:新课程以"促进学生发展"为基本目标,强调参与,具有基础性、多元性、现代化、开放性及综合化的特征。适时的转变教育教学理念是我们面对新课程改革首先必须理清的关键。

关键字:新课改、教育模式、理念

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全国展开,新课程所阐述、倡导的全新理念也如春风吹满校园,现在很多学校都进行新课程改革,每个人都讲新课改,似乎成了一种时尚,可为什么要进行新课程改革呢?很多家长不能理解,误认为减轻了老师的负担。甚至一些教师也有困惑,总觉得现在的学生素质反而下降了,而且越来越难教。难道是新课改本身存在问题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新课程改革绝不仅只是一种流行,我们也绝不仅只是在赶时髦。我们要深刻理解什么是新课程,新课程的标准又是什么。这些疑问都需要我们好好思考与研究。本人从2006开始在数学方面进行新课程改革教学尝试,现就这几年的体会,浅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新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 应用的过程。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国家教育部在本世纪初颁布了《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开始进行课程改革。新课程以"促进学生发展"为基本目标,强调参与,具有基础性、多元性、现代化、开放性及综合化的特征。整个高中数学课程体系设置都将致力于根据学生的不同兴趣、能力特征以及未来职业需求和发展需要,提供有所侧重的数学学习内容和实践活动。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应用意识以及推理能力,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当前社会是科技社会,数字社会,教育社会。现在社会最需要的人才是富有开拓创新思想的人才。而在传统模式教育下的学生是不能满足当前社会需要的,这就要求我们学校要改变传统教育模式,培养适应当前社会需求的人才进行新课程改革。

二、新课程改革的关键。

新课程改革首当其冲的就是一种观念的转变,这种转变不但在于新课程本身,更重要的是让任教的老师真的运用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去实施教育教学活动。传统教育模式是以知识传授为主的、单向传输的过程。随着教育实践的发展,这种认识受到了挑战,教学的目标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还包括学生对学习过程的理解、学习方法的掌握,以及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的培养熏陶。教师要创造性选择和应用教学材料,而不能跟在资源后面跑,受其所困。新教材大力提倡自主学习和探究性学习。学生理解、学会和掌握新的知识并不是像填鸭般地被填塞,而是一种重构,在他已有知识、经验和观点上的重构。以上这些变化,必然引起教学评价体系的转变,而在现行教育体制下对学生的正确全面评价,又能体现教育的客观性,达到教育的量化标准。因此适时的转变教育教学理念是我们面对新课程改革首先必须理清的关键。

三、新课程改革的存在问题。

1.教学准备不够充分。为了实现《标准》所提出的课程目标,所有数学知识的学习都力求从学生实际出发,以他们熟悉或感兴趣的问题情境引入学习主题,并展开数学探究。因此教科书中创设了丰富的问题情境,引用了许多真实的数据、图片和学生喜爱的卡通形象,并提供了众多有趣而富有数学含义的实际问题。所以要求教师必须要有充分的教学准备。教师不仅要把教材处理好,课备好,而且要准备好一些教具、投影仪等,条件好的学校要准备 1

课件。但是,由于有些农村中学的硬件条件跟不上,教材的配套教具也不多,而教师的自制教具又相当缺乏,从而造成教学准备不够充分。上课只能让学生看课本或在黑板上绘画,失去了实物形象的效果。

2.课堂的驾驭能力不够。新课程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强调让学生“动”起来,可当学生真的“动”起来以后,新的问题又出现了。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课堂气氛空前活跃,学生提出各式各样的问题,有些甚至是令人始料不及的,部分教师课堂纪律难于控制,教学任务难于完成。

3.教学活动流于形式主义。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合作交流与共同发展的过程,但在教学过程中还未能完全实行在这方面的过渡。

四、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新的要求。

课堂教学改革能否体现新理念成了课程改革的一个标尺。作为一名一线教师,首要的任务就是完成理念与实践的转换。让新课程扎根于课堂,那么在新课程理念下,课到底怎么上?到底怎样的课才算是一节好课?又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难题。本人以为应做到如下几个方面:

1、更新观念,作好角色转变。

新课程改革是一场教育理念革命,要求教师"为素质而教"。在教学过程中应摆正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正确关系,树立"为人的可持续发展而教"的教育观念,完成从传统的知识传播者到学生发展的促进者这一角色转变。这是各学科教师今后发展的共同方向。在"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全新观念下,教师的职责不再是单一的、而应是综合的。作为课堂学习的指导者、组织者以及学生在探究性课题上的合作者,教师应关注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让其获得情感体验、知识积累以及自我探究的内在需求,重视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培养。在教学过程中,借助正确的数学论证手段,教导学生重点理解数学概念的内涵与外延。不应抱着"头悬梁,锥刺骨","学海无涯苦作舟"的古训,迫使学生疲惫地奔波于无际的题海之中。

当前的科学研究呈现多学科交叉的新特点。作为基础学科,高中数学新课程改革将"研究性学习"列入了课程计划,并充实了向量(大学物理中的"矢量")、概率统计、微积分等初步知识。在新课程内容框架下,绝大多数教师由于知识的综合性与前瞻性不足,难以独自很好地完成对学生课题的所有指导工作,要求教师之间必须建立起协作的工作思想。从仅仅关注本学科走向关注其他相关学科,从习惯于孤芳自赏到学会欣赏其他教师的工作和能力,从独立完成教学任务到和其他教师一起取长补短。在实践中既拓宽了数学教师自身的知识面,更能使教学贴近实际。

2、终身学习,优化知识结构。

高中基础学科新课程改革适应形势、面向未来,服务于人才的可持续发展。纵观数学新教材,重点增加了学生对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以及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的数学意识培养,其中的观点阐述和论证、内容衔接均比以前有了显著改进。值得注意的是,与新教材配套的《教师教学用书》中所提供的"唯一"或"标准"答案少了,可照搬照抄的东西少了,标准新了,要求高了,与实际结合更加密切了。如此一来,数学教师难以再靠吃老本来维持对学生学习内容的权威和垄断,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强了,课堂呈现出开放的动态型。在新形势下,教师第一次处于被学生选择的地位,必须重新审视自己的知识结构,将终身学习内化为自学行为,时刻保持研究的态度,力求成为一个学识渊博、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现代化信息素质的教育工作者。

为了形成多层次多元化的知识体系,教师应加强知识量的积累,并逐步实现质的飞跃。作为高中数学教材的实施者,在吃透大纲,精研教材的前提下,要重新考虑新旧知识的纵向延伸与横向联系,瞄准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不同点与新知识的生长点;要努力学习数学的新

理论、新知识,把握数学领域发展的前沿动态;有意识地拓宽相关学科的知识,实现多学科的沟通与融合。此外,在备课上多下功夫,创设问题情景,重视学生原有的数学认知结构,尊重个性差异,对学生的可能问题或突发情况有备而来,避免在教学中出现随意性、片面性和主观性。最终实现由单一数学专业知识结构向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等在内的高度统一复合型知识结构转化;由封闭型结构向开放型结构转化;由对知识的被动接纳型结构向主动创造型结构转化。通过对新知识的主动选择与吸收来改造和更新自身的知识体系。

3、恰当使用多媒体教学

计算机辅助教学是中学数学教育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是时代的需要,更是历史赋予我们的重任。它以图文并茂、声象俱佳、动静皆宜的表现形式,展示了数学的本质及内涵,良好的改善了认知环境,大大增强了学生对抽象事物与过程的理解和感受,从而将数学课堂教学引入了一个全新的境界,所以被广泛的应用。可是一旦为其不可,缺其不行,那也会将其引入一个误区——教学过程自动生成,教师起不到应有的示范作用。因为没有了教师的板书示范,学生往往在书写过程中丢三落四,师生间不能针对问题进行有效的沟通,阻碍学生的思维,使教学的亲和力下降,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因此教师在使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时,必须合理恰当。要有必要的板书示范,制作课件也切忌哗众取宠。应把解决数学问题放在首位,让数学自身魅力放出光芒。不仅于此,还要充分认识到计算机是辅助教学,而不是教学的主宰,我们应根据内容精心制作合适的多媒体课件,使之更加贴近学生的认知结构,进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4、师生互动,动静分明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倡导学生应主动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课堂教学改革改变了原来死气沉沉的课堂气氛,变得活跃了。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学生变得敢讲了,能讲了,口头表达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课上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忙得不亦乐乎,教师也陶醉于自己创造的活跃的氛围里,却常忽略了对教学本质的追求与探索。诚然,让学生“动”起来是改革的一个目的。但教师必须把握好一个尺度,要动而不乱,动静分明。在学生充分表达的基础上加以引导,并指正错误之处,分析错误产生的原因,指明纠正错误的方法,在实质上带给学生理智的挑战和无言的感动。动而不乱,动静分明才是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追求的理想目标。

5、教师要做一名好的导演,增强教学的艺术性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始终把自己当成一名好的导演,做课堂教学的主导者,要在“导”字上下工夫。引导学生积极开展思维活动,激发求知欲望,抓住学生的心理特征。难点的地方让学生充分讨论,教师适时点拨拓展。做到难点突破,就好像一个导演在拍摄现场的解说一样,语言精练,方法巧妙。习题配备典型,解题方法多样,授课形式多变。课堂提问要抓住时机,要给学生思考空间,要讲求艺术地问,让学生在一问一点拨中豁然开朗,获得成功后的喜悦。

6、创设情境,在课堂中体味人文精神。

“情景教学”是一种十分美丽而又特殊的教学手段。创设一种身临其境的教学情景,使学生为之感动,产生共鸣。激其情、奋其志、启其疑、引其思。尽快进入问题的情境的角色之中,让原本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趣味。同时,“人文精神”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更是新课程理念下广大教师的“崇尚”和新的时代背景下的“时尚”,课堂上师生平等对话、民主协商、教学相长。宽容善待学生的错误,让学生拥有心灵的自由。融数学文学、美学、哲学于一体。事实上在新课程,新理念的影响下,情景教学,人文渗透已经成了数学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一个教学程序。但,凡事需要把握好度,要自然而享受,并不是每节课都要煞费苦心去创设情境,有些内容开门见山、单刀直入,亦会得到先声夺人的效果。同样,人文精神的渗透,也应该是自然的流露和水到渠成的展示。过分依赖于此,难免会掩盖数学原本的光彩和生色。

人道是唯有自然的才是永恒的!

孟子曰:教亦多术也!

课堂教学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作为科学,该有其评价标准;而作为艺术,却贵在创新。但凡如此,数学课堂教学绝非任何流于形式的“做秀”,而该崇尚行云流水般的自然流畅。应该将广阔自由纯真的空间还给学生,将理性自然的真面目还给数学。

7、明确目的,改善评价机制

篇11:新课程高中化学教学浅析

摘 要:高中新课改的目标是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真正实现素质教育。在高中阶段,作为体育教师,要重视新时期课程改革,通过不断实践整合教学资源,充分结合学生实际提高教学认知和教学水平,为高中生体育素质培养有效助力。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体育;创新改革

一、引言

随着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进一步实施,找出在贯彻落实新课标的实践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使高中体育教学改革朝着更科学、更健康的方向发展,具有很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此外,高中体育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引起各方面的注意,加大关注力度,体育教师要依据现实不断改变教学理念和教学手段,注意观察学生,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最终提高教学质量,推动体育教学的不断进步。

二、当前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现状

就目前的高中教学而言,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施后带来了一定的好处,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教师在制定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授课内容时,更多考虑的是课程是否完整,教学是否严肃规范,而不能从高中生自身的角度出发,考虑课程是否受到高中生的喜爱、是否能激发起高中生对于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兴趣、难度对于高中生而言是否适当、运动量会不会过大等问题,这导致许多学生喜欢的内容无法在课堂上学习到,学生觉得课堂枯燥、无趣,达不到体育与健康课程设立的根本目的。目前的体育与健康课程还是按照旧式课堂进行授课,缺少一些趣味性和开放的精神,这样很难赢得学生的喜爱。课程项目单

一、娱乐化项目较少,更多的还是身体素质锻炼方面的内容忽视了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授课手法单一,并未达到新课改要求的丰富教学手法,强化教学手段的要求。近年来,由于全国推崇新课改,许多高中学校都在教学方法上进行了一定的改变,但并没有完全的解决问题,教学方法仍旧按照传统的由教师授课,学生一味听讲的教学模式,学生的主动性较差,所学的知识并不能融会贯通,也不能积极地自觉学习。大多教师采用体育成绩评判的方式,通过有限的体育科目决定学生的综合实力水平,考核只限于学生在课堂上学习到的东西,没有关注学生的独立性和全面发展。

三、提高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有效性的方法

(一)提高办学标准

学校是教学的基本场所,其办学条件和水平直接决定着学生的发展。近几年国家对落后地区、达不到标准的学校进行了合并与重组,办学模式也发生了变化,依靠行政手段办学的情况已经不复存在,并逐渐朝着多元化的方向不断发展。如今联合办学、民办学习、技术学校的数量已逐渐增多。教育事业若只为了经济利益而不考虑给社会带来的隐患这必然是不可持续的。办学应将质量放在首位,从各个角度出发有效提高办学质量,为社会提高更加优质的教学环境,让学生享受到良好的教育。

(二)重视校园文化建设

从本质上来说,校园文化对于学生的观念、行为都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良好的、积极的学习环境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要充分考虑现代高中生的个性化特点,如:喜欢新事物、学习能力强、爱时尚、独立、有个性等。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提高学生对体育的兴趣:

1.成立体育社团

体育社团是学校根据有关规定批准的体育活动的补充形式,老师的指导也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在师资队伍缺乏的时候可以利用体育尖子生互助式锻炼来让学生实现自给自足,得到更多的锻炼机会。

2.开展综合性体育活动或运动会

组织体育活动或体育赛事,除了测试学生的水平外,还可以增强学生团队的凝聚力,促进学生内在动力与外部动力共同发展。并且,通过体育比赛也能够大大提高学生的自豪感和荣誉感。

3.丰富课余活动

高中生每天学习量大,容易疲劳,如果能腾出时间进行适当的运动和休息,可以有效提高学习效率。在有限的闲暇时间里根据学生的爱好和兴趣进行一些体育锻炼,这样既能锻炼学生的身体,也能够实现新《标准》的目标。

(三)引进现代教学手段

面对当前教学模式过于老旧的问题,我们需要引进更加科学的教学方法。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1.建立专业性网站

伴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如今网络也是我们学习的重要途径之一,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方便、快捷的学习资源。在高中体育教学中我们也应充分发挥出时代优势,可以根据本校的特色建立专业性的体育学习系统,实现资源的共享,让学生不受时间、空间限制,有效提高学习的效率。

2.利用好现代传媒工具

在体育教学中,也可以利用广播、微信、QQ等传媒工具进行体育文化知识的传播,跟紧时代步伐,将现代传媒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

(四)创新教学内容

传统的教学内容已经不再是当今高中生感兴趣的体育内容,所以在课改的背景下,教师应当对教?W内容进行一定程度的创新,加入一些趣味性更强、更为贴近生活的体育项目,从不同的角度实施教学。时代在变化,体育运动的流行趋势也在变化,教师应当了解当下潮流,结合自身学校和学生的水平开展一些当今较为流行的体育活动去吸引学生参与其中,这样不仅能达到体育锻炼的目的,还可以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让学生更加地了解体育运动,从而达到自主进行体育运动的目的。

(五)运用多种形式进行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评价

很多时候,学生对于体育课程的抗拒来自体育课程的评价系统,因此,评价系统的改革是必需的,学校应当舍弃旧式评价模式,充分与时俱进,做到合理评价。例如增加一些新型的打分项目,如自我评价、同学互评、体育精神评价等,通过不同的评价方式激励学生,让学生在评价中看到自己的优点与不足,进而更好的发挥和改正。这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对于体育运动的兴趣,更能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养成良好的习惯。

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对于缓解高中生过重的学习压力有着很大的作用,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地研究,有效改善当前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有效提高高中生的身体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高徐,张龙,田江.新时期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丽水学院学报,2013(04):93-98.[2]王小垒,李如松,马大慧.我国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实施存在问题与对策研究[J].安徽体育科技,2009(05):59-62.作者简介:

篇12:新课程高中化学教学浅析

摘要:高中政治学科虽然整体上不比数理化那样准确、精细,但它在某些局部完全可以借助数理化的研究方式。教师应把尊重和创新结合起来,把握教材的精髓,创造性地运用教材,灵活的处理教材中的细节,构建一个“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的课堂。

关键词:高中;政治课;教学体会

1、创新教学方法-用函数式“细”化经济、哲学道理 作为人文学科的高中政治学科,带有浓厚的思想教育色彩,但它的科学性也是不容忽视的。从科学性的角度讲,高中政治学科虽然整体上不比数理化那样准确、精细,但它在某些局部完全可以借助数理化的研究方式。

例如:在教授《经济生活》中“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与商品价值量关系”时,课本中有一个结论:“单位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这个结论是怎样得出的呢?这是由价值量和劳动生产率的定义共同决定的。因为价值量是有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则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决定”可以看作“相等”,置换一下,不难得出“单位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的结论。那么,社会劳动生产率变化了,同一劳动在同一时间内创造

的价值总量如何变化呢?结论是不变。因为“单位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可表示为:xy=k(y为单位商品价值量,x为社会劳动生产率,k为一个常数),这是一个“双曲线”函数。由于:“同一劳动在同一时间内创造的价值总量=同一劳动在同一时间内创造的商品数量×单位商品价值量”,而“同一劳动在同一时间内创造的商品数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是成正比的(根据劳动生产率定义),“单位商品价值量”则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是成反比的,这样:xy=k 不变。由于用了“双曲线”(反比例)函数,以上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比单纯语言解释效果好多了。

再如:教授《哲学生活》中“量变与质变关系”时,可以用一次函数公式y=kx表示。y表示发生质变的最终的量,k表示每次变化的量,x为频率。“铁杵磨成针”、“愚公移山”都是k太微小而x特别大最后达到了目的。但这不是唯一可取的途径,更不是当今时代所推崇的方法。如果x不能特别大,那么就要使每次变化的量k变得大一些,也能达到目的。这就需要创新,改变事物的结构。这样,“量变与质变关系”的道理才更全面。

2、注重过程细节-用新素材“亮”化课堂教学 西方有谚:“上帝存在于细节之中”、“细节决定成败”,无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还是实现新课程教学

的三维目标,都离不开教学过程的细节,高中政治新课程教学应重在过程中细节的处理。目前高中新课程政治教材,体现了新课程理念,具有注重过程性、实践性、开放性的特点。编制教材的专家已经为学生知识、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生成做了周到、细致的预设,因此下一步关键就是看教师如何运用教材。教师应把尊重和创新结合起来,把握教材的精髓,创造性地运用教材,灵活的处理教材中的细节,构建一个“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的课堂,尤其要在课堂教学中创造一个又一个的“亮点”掀起一浪高一浪的高潮。

例如:在讲授《政治生活》第四课“权利的行使需要监督”这一框题时,我考虑到书中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曝光后得到解决的几个案例已经时过景迁,远离舆论关注的热点,重拾起来会增加困难,不利于激发学生兴趣。于是就向学生讲述了几年前在电视中看到、至今记忆犹新的例子:某市政府,在未经充分论证、没有广泛征取市民意见的情况下,在市中心建了三座立交桥。这三座立交桥建成使用后,群众把它们分别叫做“新加坡”(新增加的坡)、“越南”(越发行路难)、“土耳奇”(土气而且奇怪)。“新加坡”、“越南”、“土耳奇”(土而奇)的桥名马上引起了学生的浓厚兴趣,学生们纷纷议论、猜测起来,想弄懂这桥名到底是什么意思。当

大家恍然大悟后,没有不笑出声来的,有个同学甚至伸出大拇指啧啧称赞:(市民)太有才了!我趁机把学生引导到了民主决策、科学决策以及政府接受监督的重要性上来,整堂课学生情绪高涨,我也教得轻松了许多,顺畅了许多。

3、拓展备课视野-用大备课“厚”化教师底蕴 备课作为教学过程的准备活动,有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的区分,广义备课也叫大备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也是促进教师成长的有效途径。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好教师的一堂好课包含了他一辈子的教学修养,教师在长期教育教学实践中所形成的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素质以及教师特有的教育素质,确实对于他上好一节课起了潜移默化的决定作用。因此,教师必须终生刻苦学习,勇于实践,顽强进取,对业务精益求精。广义而言,教师为丰富自己的知识所进行的进修、培训及自学等一切学习活动,都是为教学工作做准备,都是备课的范畴。广义备课主要工作是:系统学习不同版本的教材和参考书籍;学习与本课程前后有联系的相关课程材料;经常翻阅有关的期刊杂志,了解学科发展的最新动态;收听收看广播电视,收集与教学有关的鲜活素材;还要学点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法的基本知识,多参看教学改革方面的书籍文章。信息化社会,尤其要重视通过网络开阔视野、查找文献、收集资料,进行学习、研究。广义

备课,既包括一个教师的知识量的储备和增添,也包括其日常见闻的广大和人生经历的丰富,还包括其人文思想的加深和精神境界的提高。因为一个教师的学识、见闻、经历、体验、思想,都可能被经意或不经意地在某个时间带进课堂,成为他教案上看不见的部分,化为影响学生的雨露和养料。

上一篇:医院染病疫情应急演练下一篇:四个讲话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