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爱留守孩子典型事例记录

2024-07-29

关爱留守孩子典型事例记录(共10篇)

篇1:关爱留守孩子典型事例记录

关爱留守孩子典型事例记录

张家龙,男,8岁,父母长期在外务工,由奶奶抚养,由于年迈的长辈无力管教,使他的性格好动而且好强,常常恶作剧捉弄同学,并时常不遵守纪律,严重影响其他同学学习。在最初进入留守学生之家时,他也是抱着看人多想凑热闹的原因,一心只想贪玩,根本无心学习。过了一段时间,细心王德迪老师敏锐的发现这个看似活跃过头,不听老师话、还总喜欢出风头的学生其实有很强的自尊心和上进心,他也会因为其他小朋友一句无心的话而沮丧半天,或者是想做什么却没做好的时候自己一个人在旁边闷闷不乐。在了解了他的具体情况后,康玲玲专门到他的家里进行了家访,想跟他谈心、交朋友,最初的他很抵触,不愿接受她的关心和好意,使王德迪老师想帮助他的想法成为了空谈。

在经过认真思考以后,王德迪老师决定改变方法,变直接为迂回,他首先在“留守学生之家”开展的活动中,请张加龙出来表演,给他一个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第二,对他所做的事尽量不发脾气,正当的事情尽量给予鼓励和支持,对他所做的违反纪律的事情通过“交换身份”,让他想想自己作为老师会怎么做,从而让他自己从心里意识到自己的所作所为是否正确;第三,潜移默化耐心引导。在开展的活动中,让他担任老师的助手,帮助组织小朋友,让他在帮助别人的同时也得到快乐。通过王德迪老师真诚的交心和努力,张加龙在短短的时间里有了很大的改变,在家能主动帮奶奶做家务,在学校能主动团结同学,帮老师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在“留守学生之家”里也能很好地担任辅导员老师的小助手了,有什么事情都及时向老师汇报,有什么心里话也想着和王老师说,他变的开朗,积极,把他以前的异常活跃变成了朝气蓬勃,积极向上,他的转变得到了老师、同学、家长的一致认可。

篇2:关爱留守孩子典型事例记录

为了切实抓好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我校领导、教师都非常重视关爱留守儿童工作,从二〇〇五年起我校就开始启动这项工作,多年来,我校在培养留守儿童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回顾这几年来的工作,我们主要从以下几点来从事这项工作的。

我是学校三、一班班主任,同时还兼任学校“留守儿童”关爱工作。我校地处农村,许多学生的家长期在外务工,使学校“留守儿童”超过了50%。由于把孩子留给年迈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或亲友照看,因此使得这些留守儿童更需要关爱。近年来,我在学校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小组的领导下,在同志们的大力帮助下,我采取多种形式,从关心“留守儿童”的生活入手,做“留守儿童”生活的知情人、学习的引路人、成长的保护人。我凭着特有的执著和坚韧,给“留守儿童”营造了一个健康成长环境,帮助“留守儿童”走出了阴霾,走向了成功。

一、诲人不倦,架心灵之桥

正确认识“留守儿童”优点和缺点,就要真正有“诲人不倦”的信心、恒心、耐心和诚心。为了帮助他们找回自信心,我与他们建立一种彼此信任、平等民主的关系,进行情感交流。学生梁保帅因父母在异地务工又无暇照顾他而被托寄在外婆处,外婆年老隔代教育力不从心,一段时间梁保帅的思想受外界诱惑出现较大的波动。我发现后及时通过各种渠道了解状况,与之亲近。“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在感觉他的心灵与我靠近时找适当的时机与其促膝谈心。我俩在用真心交流后,梁保帅的思绪恢复平静,他又回到了正确的轨道上。

二、找闪光点,铺情感之路

留守儿童”从小缺乏父母的关爱,这就需要长辈与他们进行情感上的沟通。西方教育流行一句话:“孩子是没有错的。”所以,要尽量寻找孩子们身上的闪光点,充分发扬他们的特长,并适时加以引导。梁保帅从小就被扔给奶奶照顾未感受父母之爱,心灵寂寞。上课的时候总是跑神,且有作业几乎从未完成的现象。我发现这一状况,便找他来谈话,先述其优点并表示对他的好感,后询问这一段时间他精神不振的原因。在他不肯说真话时,我点破其不实,并暗示已知实情。谈话间,我注意技巧和方法,因为美的语言,不但可以更好地传授知识,而且还可以陶冶孩子的情操、净化孩子的心灵。“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像这样的留守学生并非本质的恶劣,而是心灵寂寞缺乏关爱误入歧途。我于是经常询问他的生活,给他讲一些做人的道理,转变他的人生观、世界观,鼓励他积极参加体育活动,以增强其自信心。当该生出现反弹波动时,我及时调整教育思路,使其始终保持坚定的信心。

三、视同己子,沐爱之阳光

由于农村学校地域特殊性,多数“留守儿童”上学都比较远,且安全意识较薄弱,这样他们就充满了安全方面的隐患,而且有些安全隐患是十分严重的。

事后,针对留守儿童事件,我作了很深的反思:教师对留守学生不单是应该在道德品质方面、学习方面进行教育,还应该在安全和自卫方面加强教育。

一、建立健全领导负责制

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关爱留守儿童工程领导小组,制订具体的工作制度和工作计划,实施了“留守儿童”教育工作方案,使学校真正成了留守儿童学知识学文化的主阵地。

二、建立“留守儿童”名册

为全面掌握留守儿童的情况,我校每学期在开学初对所有学生进行认真的调查研究、摸清了留守儿童的底数,建立“留守儿童”名册和联系。为留守儿童提供免费服务,让相隔千万里的“留守儿童”与其父母亲能进行情感上的交融,让远在异乡打工的孩子父母亲也能对留守儿童进行关爱教育。

三、成立留守儿童“心里健康”工作室

为帮助留守儿童解决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困惑和困难,我校成立了留守儿童“心里健康”工作室。每周选 派 1至2名富有爱心和教育经验的教师到工作室工作。此外,我们还对留守儿童定期进行心理辅导。

四、建立教职工结对帮扶留守儿童制度

针对这部分儿童的父母亲长期在外地工作的现实,我们把留守儿童分派 给任课教师结对帮扶,让任课教师当留守儿童的“爱心爸爸”、“爱心妈妈”关心留守儿童的生活,指导他们的学习,让留守儿童也能健康成长。

五、开展丰富多彩的关爱活动

对于留守儿童来说,学校就是他们的温暖的家,教师就是对他们全负责的“父母”。各年(班)级在日常的活动中都格外关注留守儿童,班队会上给这些孩子更多的表现自我的机会,给他们更多的关注。对他们的学习,生活给予关心,尊重留守儿童的人格,滋润了他们渴望爱的心灵。在课外辅导时,优先考虑这部分学生的需求,在开展“一帮一”,“手拉手”活动中也让留守儿童能全面参与,在实践活动中耐心教导他们,培养他们的自理,自护,自救能力,利用节日开展关爱活动。例如:每年的“六一”儿童节,我们都单独组织这部分学生开展“六一”游艺活动,给他们赠送一些学习用品和文艺书籍,让他们感受到节日的气氛,“家”的温暖。

为了丰富留守儿童的课余生活,我校在周一和周五的午间和下午课后,由结对教师组织学生播放室、会议室、操场组织安排丰富的活动。比如,课外阅读,学习方法指导,语文,数学兴趣小组,体育活动等。双休日,组织结对老师上门指导学生看书,读报,作业,游戏。让留守儿童在快乐之中度过双休日。

六、加大宣传力度,动员社会力量关爱留守儿童

关爱留守儿童仅仅依靠学校的力量是不够的,所以在开展关爱留守儿童活动中,我们印发了大量的宣传资料向周围的百姓宣传,还发动了村队干部,以及退休教师加入到关爱行动中来。通过我们努力,许多热心教育工作的从士积极响应,纷纷担当了“代理家长”的角色,与孩子们一道昂首阔步迈向新的生活。

关爱无边,亲情漫漫。我是一名乡村教师,和千千万万的教育工作者一样,固守着这份清贫,守护着这方神圣,用我的爱心去点燃“留守儿童”的希望,让他们的生命沐浴灿烂的阳光,使他们真正走出心灵的荒漠,回到亲情的绿洲。我奉献着,幸福着,快乐着,无厌无悔!

关爱“留守儿童”典型事迹

随着劳动力的大量转移,留守儿童也逐年倍增。由于中青年外出,孩子在家由老人、亲友 ,帮看或隔代抚养,不少父母只满足于寄钱回家给孩子交学费,并不注意关心孩子的情感需求和受教育状况,而在家照顾孩子的老人或亲友一般只能照顾孩子的衣食,对孩子学习、思想品行方面则无暇顾及,也难以尽到监护责任。主要表现为“三个缺乏”:一是缺乏父母关爱。留守儿童的父母长期在外经商或打工,没有父母在身边陪伴,容易缺少亲情和家庭温暖,影响了学习和生活。二是缺乏行为管教。留守儿童在家多由祖父母、外祖父母或其他亲友抚养监护,有的因为精力不济而放任,有的因为方法不对而溺爱,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管教不到位的问题。三是缺乏亲情交流。小孩往往缺乏安全感,情感相对冷漠,人际交往能力差,思想感情较脆弱,对周围的人和事都有一些疑虑、陌生,甚至不信任。

为了让留守儿童健康成长,我校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认真做好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取得较好的成效。其主要做法是:

一、领导重视,建立健全关爱网络

成立“留守儿童”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留守儿童”的教育。落实每个留守儿童“爱心妈妈”、“代理家长”职责等制度,教师为“留守儿童”的联系人和监护人,他们经常进家入户了解和掌握留守儿童的生活、学习情况,及时解决他们的困难和问题;建立健全留守儿童档案,详细记载每个留守儿童的家长姓名、务工地点、收入情况、联系电话,儿童所在学校、思想联系人、经济帮助人等信息,做到一人一档、一个不漏,并定期统计汇总变动情况,凡是建档的儿童,都确保关心和帮扶措施落实到位;学校原则上每周对“留守儿童”家访一次,做到学校、监护人、联系人互相沟通,及时掌握孩子各方面情况,并定期向其在外务工的父母通报。有效延伸了学校教育,促使家庭、学校、社会教育有机结合。

二、营造氛围,形成强大关爱合力

发出“致留守儿童家长的一封信”,要求外出家长对留守孩子做到“四个一”,即每周打一个电话,每月写一封信,每月与班主任联系一次,每年至少回家一次,加强家长与子女之间的沟通理解和亲情联系,强化外出人员家庭教育的责任意识。充分利用双休日和“五一”、“六一”节等时机,进家入户为留守儿童检查指导作业,送课外书,梳理头发,修剪指甲,整理房间,使留守儿童感受到母亲般的关爱。初步形成全社会都来关爱留守儿童的良好氛围。

三、重点帮助,细致关怀见成效

深入开展亲情关爱留守儿童活动,让留守孩子享受父母般的关爱。向留守儿童家长或第二监护人宣传普及科学的家庭教育观念、知识和方法,在留守儿童家长中开展“争做合格家长、培养合格人才”的家庭教育实践活动,优化养育和监护行为。开展“手相牵,心相连”、“爱心妈妈”、“代理家长”与留守儿童结对活动,每逢节日,“爱心妈妈”、“代理家长”们还将结对的留守儿童接到家中过节。

五、丰富活动,拓展关爱工作载体

篇3:关爱留守孩子 学做“母亲教师”

案例1:宿迁市罗圩中心小学一位教师在周五将学生路队护送到村头时,一位留守学生久久不愿离去,等同学们都走了,她对老师悄悄说:“老师,我能喊你妈妈吗?”

案例2:泗阳县实验小学一位留守学生,寄养在学校旁边私人办的家教点里,周末也不能回去。一天,她对照顾她的老师说:“老师,我想喊你妈妈。”

这些案例让我们深切地感受到,留守学生多么需要妈妈、需要妈妈的爱。一项调查表明,“留守学生”最需要下列五种关怀:

一是情感交流,在“留守学生”书信中,“孤独”和“思念”等字眼出现的频率最高;二是道德引领,处在道德成长关键期的“留守学生”,在远离父母、监管不到位的情况下,容易偏离健康的生活轨道和道德准则;三是学习辅导,特别是双亲在外的“留守学生”在书信里或接受访谈时提到,做功课遇到“拦路虎”时,爷爷奶奶和身边其他的人多难以提供帮助;四是生活照顾,多数“留守学生”在生活方面存在困难;五是安全保护,有些地方撤乡并镇后,不少偏远地区的乡村小学被撤并到中心校,路途遥远,交通不便,孩子上学困难很大,而“留守学生”由于父母不在身边,祖父母年老体衰,接送就成了问题。

上述五种需要中,“情感交流”是需求的首位。对此,学校教师最有条件满足他们的需求。事实上,作为孩子身边最值得信任的人,每一位教师都可以成为孩子心目中的“母亲”,给孩子以温情关爱和生活引导。如何培养和成为“母亲教师”?

1.榜样引领。“母亲教师”的榜样很多,如大家熟知的斯霞老师。还有扬州的特级教师陈萍老师,她曾以母亲般的爱心、细心教导一位智障学生,从一年级教到五年级,顺利将其送入初中,又一直关爱着她,使其成长为一名出国留学生,缔造了一个催人泪下的感人的“母亲教师”的教育奇迹。

在“留守学生”比较多的农村中小学,除了开展学习斯霞老师、陈萍老师这样的“母亲教师”的事迹活动之外,还可请一些这样的先进教师来做报告,现身说法;尤其应该着手在本校优秀女教师中物色和培养典型,树立“母亲教师”的榜样,使得“母亲教师”变得更加具体可感和有例可循。

2.加强管理。各校应充分认识做好留守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提高对关爱农村留守学生工作的思想认识,进一步加强领导,明确职责,落实责任。校长要作为第一责任人,把留守学生的教育问题作为一件大事来抓,在人力、物力上予以全力支持。要制定完善的工作计划,明确具体的目标与责任,做到认识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工作到位。

为了使这项工作落到实处,农村的各中小学应该将父母外出经商、打工的情况做一个详细的调查,给“留守学生”登记造册,不遗漏任何一个,并让教师尤其是女教师与一些重点教育帮扶对象“结对子”,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帮扶方案和帮扶计划,并要求学校教务、德育部门讨论审定,备案、存档。

3.落实制度。上级教育主管部门要为“留守学生”专门制定文件。如:(1)建立“三个优先”制度。学习上优先辅导,生活上优先照顾,活动上优先安排。(2)建立“一对一”帮扶制度。针对“留守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建立“一对一”帮扶机制,做到每名“留守学生”都有帮扶结对老师。(3)建立定期谈心制度。定期召开帮扶教师、留守学生、监护人或委托监护人座谈会。班主任每月至少要与“留守学生”谈心一次,并有详细记录;对少数学习严重滑坡、人格发展不健全、道德发展失范、涉嫌违法的留守学生要制定个别教育管理方案,着重进行矫治和帮助,开展多种形式的人文关爱活动,弥补亲情缺失对其人格发展的消极影响。(4)建立心理导航制度。开设心理教育课,设立心理咨询室,坚持开展心理咨询、心理导航活动。要让思想素质好、业务水平高、学生喜爱、受过专业培训的教师负责落实心理导航任务,创设平等和谐的心灵交流环境,培养留守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独立生活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增强自我保护的意识。

此外,还要充分利用周末、节假日等时间,组织“留守学生”开展文娱、体育、亲情、合作等集体活动,让女教师和家长代表也参与其中。譬如端午节包粽子,中秋节做月饼、包饺子赏月等,让“留守学生”能够找到“家”的感觉,在亲情方面有所弥补,使其人格、心理趋于健全。

4.开展研讨。教研室、学校等还可以开展学做“母亲教师”的专题研讨会,针对农村“留守学生”存在的种种问题进行研讨,让有经验的老师介绍先进有效的方法,力求总结出做一名“母亲教师”的范式,继而进行推广。

成尚荣说,师爱应该具有母爱的品质。的确,教师对学生的爱无异于一种伟大的母爱,每一个教师,都是学生心灵的宿主,至亲的母亲,理应也有能力给学生以最温暖的关怀、最贴心的帮助和最有效的教育。

(作者单位:江苏宿迁市宿城区耿车中心校)

篇4:关爱留守儿童具体事例

关爱留守儿童具体事例

为了让留守儿童离开“父母”不离“爱”,童志梅老师献出了慈母般的关爱,她班的留守儿童刘瑞同学,学习成绩优秀,就是性格孤僻,不善言语,不爱说笑,上课总是低头,不举手,不发言,针对孩子的状况,童志梅老师进行了家访,得知刘瑞和弟弟跟姥姥、姥爷一起生活,每天除了完成作业外还要哄弟弟,帮姥姥、姥爷干家务,小小的年纪本该享受爱的时刻,却过早承担起家庭的重担,怎么不让她孤单呢?为了使她快乐起来阳光起来,课余童老师只要有空就找她谈心,帮她排忧解难,课堂上多提问她,多表扬她,渐渐地,她的头抬起来了,上课举手发言了。后来一次偶然的事件使她彻底改变了,那天她发高烧,童老师知道后便要带她上医院,她说已吃过药。为了缓解她的疼痛,课间童老师督促她喝开水,并且安慰她,称赞她是个坚强的孩子,由于童老师的影响,全班同学都围绕在她身旁关心她,第二天她的烧退了,脸上露出了笑容,童老师深深地知道:这微笑是用真诚的爱心换来的。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只有精诚所至,才能金石为开。大王小学2012.6

篇5:关爱后进生典型事例

——关爱后进生典型事例

一个教师是否真正“转轨”,是否真正热爱学生,关键是看他是否真正偏爱、关心“后进生”。班主任是“传道”、“育人”之师,然而转化差生,副班主任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俄罗斯有一名言:漂亮的孩子,人人喜欢,而爱“难看”的孩子才是真正的爱。就我们班而言,王涛、花诗平,陆宇鹏等同学比较懒惰,上课经常走神,羞于表现自己。教学过程中我耐心面对,给他们足够思考的时间。这正是考验一名人民教师是否有爱心、童心的时候。我粗浅地总结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保护后进生的自尊心,以“爱心”开启心扉,唤起信心。教师的态度对后进生心理有着极大的影响。对于他们,我想法设法保护其自尊心,给差生以浓厚的师爱,既爱而显亲,又亲而取信,使他们树立起自尊、自重、自强、自爱的信心。对他们的教育,少一点指责讽刺,多一点关心理解、爱护和帮助。王涛家庭特殊,平时很少与同学交流,经常不做家庭作业。我鼓励他上课积极发言,多说话,多与同桌讨论。一段时间后,他明显地开朗了,这次期中测试居然及格了!

(二)引导后进生,正确评价自我,扬起理想的风帆。

许多差生,由于成绩差在班里被老师批评、谴责;被同学卑视、看不起,因而产生“破罐子破摔”的情绪,更是自我贬低,我引导他们善于发现自身的闪光点,小心培养,发现他们有了一点点进步,就 1

要先于其它学生给予表扬和鼓励,以增强信心。他们的闪光点需及时捕捉,否则,有可能稍纵即逝,或被众多的好人好事淹没不被重视。我班花诗平妈妈精神失常,家中无人细心照料,衣服总是脏兮兮,还有一股异味,学生离他远远的。但他读书很好听,在夸张地表扬之后,我鼓励他学着洗衣服,平时讲究卫生,一星期至少换一次干净的衣服。他愉快的接受了。

(三)借助榜样的力量,使之得到上进的动力。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他们身边各方面都有优秀的同学可以成为他们学习的榜样,但对于后进生榜样的选择要适当,层次不宜太高,否则,会使他们感到高不可攀,丧失信心。我在班上成立了七个师徒结对小组,小老师都是由后进生的同桌担任,每人一本默写本,每天负责督促学习,帮助辅导。师傅比教法,徒弟比进步,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四)反复抓,抓反复,使之形成良好的习惯。

因为后进生的进步不可能是直线上升的,往往是迂回曲折的,学生在进步途中出现反复时,教师绝不能气馁,而应该查明原因,抓反复,反复抓,随时注意观察他们的表现,体察他们的内心活动,善于从微小的变化中发现亮点,不失时机地给以扶植、帮助,引导他们向阻碍进步的不良习惯和意志薄弱的心理作斗争,在他们身上播种良好的行为习惯。

总之,转化后进生,任重而道远,但只要我们用心,时刻记住自己的责任。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持之以恒,就一定会取得成绩。犹

如阵阵春风吹拂学生的心田,又像滴滴细雨滋润孩子的心灵,后进生的精彩转化一定会如期实现!

大丰市第八小学五(2)班副班主任:杨美云

篇6:关爱留守儿童班会记录

一、活动时间

5月——11月

二、活动内容

1.召开主题班会,让学生了解留守儿童

学校德育处下发通知,要求各班召开“传递青春正能量?关爱留守学生”主题班会,让学生了解留守儿童的生活、家庭、学习情况,焕发学生对留守儿童的关爱之情。发动学生跟留守儿童结对子,写信等活动。

2.开展“传递青春正能量——承载留守学生之梦”活动。

广泛开展“心愿直通车”活动,帮助农村留守学生实现微心愿,解决他们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参与方式分两种:一是和家长一起在“心愿

直通车”网站选定心愿,直接联系留守学生,帮助其实现愿望;二是通过参加团组织集中开展的“心愿直通车”活动,现场将心愿礼物送给留守学生。

3.开展“传递青春正能量——志愿者在行动”。

号召学校党员、团员教师参加志愿者行动,到农村留守儿童多的学校开展送教下乡活动;在暑假期间为留守学生开展学习辅导、文体活动等相关课程,

4.开展“传递青春正能量——捐建‘红领巾读书角’”活动。

(1)集体捐建。发动各班级为留守儿童自主捐建一个或多个“读书角”。

篇7:关爱“留守”孩子之我见

一、要真实全面地了解学生

班上的孩子家住在哪里?家里几口人?干什么工作?住什么房子?孩子在家里又是什么样子?这一连串基本而简单的问题,我们教师应尽量加以了解。就像医生给病人看病时,一定要了解病人的病情一样。教师也要了解自己教育的对象。许多教师简单地认为:成绩好就是好学生,成绩不好就是坏学生。俨然,在教师眼中的孩子仅仅是学生。

虽然家访似乎是一个很传统的方式,无论速度和效率,它无法与打电话、开家长会相比。然而,通过家访,它却能让你掌握学生真实而全面的情况。我在家访过程中发现,隔代的老人大多对孩子溺爱,大多局限于让孩子吃饱穿暖之类的浅层关怀,无法尽到对孩子的教育责任,无形中助长了孩子自私任性、蛮横霸道、易冲动、以自我为中心等极端性格。有些成绩优秀的孩子,到了家里,书包一甩,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像个小皇帝;也有的成绩并不很好的学生,到了家,又是做饭,又是扫地,为爷爷奶奶减轻了不少负担。因此,通过家访,可以近距离接触我们的学生,尤其对父母在外打工的孩子,能真正了解他们的学习与生活中的困难,做到心中有数,为下一步教育学生提供最起码的依据。

二、把握学生心理,从情感上关爱他们

心理健康问题是“留守儿童”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外出务工的父母无暇顾及自己的孩子,使孩子在感情上得不到交流,得不到正确的引导和帮助,缺少父母的温暖和关怀,这将对学生心理产生极大影响。小学生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期,其对自身变化、学业压力、人际交往等方面有独特的理解与认识,也产生了许多烦恼与冲突。这时,他们需要畅通的倾诉渠道,更需要正确的引导。留守学生最渴望的是亲情,是关爱。针对班上几名留守学生的情况,我首先采取的办法就是和他们谈心,从谈心中了解他们的想法。从谈心中让他们明白父母在外打工的不易,他们在外打工的目的是为了整个家庭,作为家庭中的一员也应为家庭、家长分忧,自觉地努力学习、好好生活,不要让父母担心。当父母不在家时,作为高年级的学生更应自觉、自爱、自强。教师要时刻关注他们的思想变化,及时沟通。班主任只要有慈母般的爱,有持之以恒的耐心,就一定能走进他们心里,让他们感受到温暖。

三、在学习上、生活上多关心

我班的一名女生爱打小报告,班上什么鸡毛蒜皮的小事都要向我汇报。时间一长,班上的同学对她很有看法,很快,她的情绪低落了不少,成绩也退步了。经了解,我才发现她爸爸外出打工,她和继母及继母带来的弟弟一起生活。弟弟当然是继母的掌上明珠。于是,在家里她再也得不到往日的呵护。这样一来,她便在学校里想方设法吸引教师的注意,“打小报告”其实是她吸引教师注意的一种方式。我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就找她谈话。一方面,我告诉她如何正确对待同学间的小矛盾,学会与同学友好相处;另一方面,我鼓励她好好学习,还让她担任小组长。随后我又多次找她谈心,告诉她做人的道理。不久,她和班上的同学能和睦相处了,学习上也有明显进步。总之,留守的孩子或多或少都存在情感缺失,教师只要多一份关心,他们就多一份温暖。

四、把班级打造成和谐的大家庭

家庭和班级都是一个集体。为什么不能把班级打造成为和谐温暖的大家庭呢?我们利用双休日和节假日,带领孩子一起出去踏青野炊,体验生活的乐趣,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可以为留守孩子过集体生日,分享生日蛋糕,互送生日礼物,附上生日祝福;可以让父母在家的学生邀请留守孩子到他家玩,一同感受父爱母爱的温暖;可以搞班级联欢,让孩子们唱歌、跳舞、说相声、猜谜、做游戏,体会生活在大家庭里的幸福与快乐;还可以组建学习互组小分队,让友情填补亲情的空白……在这些活动中,使孩子们在团结友爱、互帮互助和浓浓的亲情氛围中,享受到家的温馨。

这些孩子之所以出现学习、性格、品德等方面的问题,其与父母不在身边有很大的关系。如果我们能够多创造机会,哪怕让他们与家长“间接接触”,总是有帮助的。因此,我们可鼓励留守的孩子们通过电话、书信等途径与在外的父母保持联系。班主任每学期对全班留守儿童进行一次以上的家访,希望家长多打电话、多写信与学校联系。呼吁家长要负起做父母的责任,给留守孩子以更多的关爱。要经常利用电话、书信和子女进行情感交流和亲子互动,询问他们的学习情况,积极鼓励他们,使孩子感到父母虽不在身边,心里是牵挂着他们的。只有经常联系,父母就可以及时了解孩子的学习与生活,孩子也可以及时了解大人的工作状况,体会父母工作的艰辛,激发起好好学习报答父母的念头。更重要的还会让学生感到父母并没有远离自己,好像时刻在自己的身边,关心自己。这样既传递了信息,又传达了感情,还沟通了心灵。

篇8:关爱留守儿童活动记录

________学年

_______学期

篇9:关爱留守儿童活动记录

活动地点:留守儿童之家

活动时间:**10月14日

活动过程:

篇10:关爱留守儿童影像记录

学生正在讲述自立自强的故事,全体同学认真听着

关爱贫困生

学生正在接受社会爱心人士捐赠的书包,同学们都非常开心

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

董老师正在给学生讲解题目,学生认真听着

王老师正在给学生讲解文章,学生听的津津有味

大家爱读书

学生认真地看着自己手上的书

同学们与老师交流书上的内容

关心留守儿童心理健康

王老师正在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教育

关爱留守儿童

同学们接受社会爱心人士捐赠的小礼品

亲情电话温暖留守儿

学生正在与母亲通话

学生正在与父亲通话

关爱老人

万老师到学生家里看望老人

帮助学生掌握基本功

王老师与叶老师正在认真教一年级学生练习基本功

为留守儿童捐建“爱心书屋”的活动

官塘小学发动全体师生及社会爱心人士为留守儿童捐建“爱心书屋”的活动

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

上一篇:购物中心、商场撤柜通知单下一篇:行政事业单位会计账务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