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女儿童工作现状调研报告

2024-07-23

妇女儿童工作现状调研报告(精选8篇)

篇1:妇女儿童工作现状调研报告

2016妇女儿童工作现状调研报告

妇女儿童工作现状调研报告

20**年以来,**市坚持将妇女儿童事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认真贯彻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和儿童优先原则,全面实施妇女儿童发展两个规划,扎实推进妇女儿童实施项目,大力营造尊重妇女、保护儿童的社会氛围,妇女儿童事业取得长足的进步。

一、基本情况

(一)内生动力强化政府职责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妇女儿童工作,去年我市将“妇女儿童关爱项目”纳入**市委市政府重点工程,市妇儿工委成员单位紧密协作,对照目标任务,明确保障措施推动了多项妇女儿童重点工作的完成。召开了妇女儿童工作会议,开展了妇女儿童工作督查评估。“十二五”以来,妇儿工委专项工作经费在人均1.2元的基础上,年年略有提高,我市出台涉及妇女儿童的政策30多项,妇女儿童发展中的一些重点难点问题得以解决,惠及广大妇女儿童。

(二)自上而下完善工作机制

我市高度重视以制度建设推动工作落实,推进了多部门的协作联动机制、辖市区主要领导工作实绩考核机制、大力度的经费投入机制、规范的监测评估机制等一系列机制的创新。妇儿工委办公室作为市政府社会事业口成员正式纳入政府管理序列,参加社会事业口工作例会。将全市重点难点目标进行责任分解,与各辖市区签订目标责任书,督促各级政府把推动妇女儿童工作作为不可懈怠的重要职责,抓紧抓好。各辖市区领回任务后再将目标管理向纵向延伸,由辖市(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妇儿工委(小组)逐级签订任务书,全面推进各项目标的实现。

(三)由点带面优化发展环境

当前,我市男女平等、儿童优先的观念逐步深入人心,政府的主体责任意识明显增强,妇儿工委成员单位同心协力、紧密合作,从而实现妇女儿童工作大的跨越、大的发展。去年以来,我市着力推动妇女就业创业扶持、妇女免费“两癌”筛查、流动儿童登记服务、困难群体关爱等一批重点难点问题取得了良好的成效。重难点问题的突破为我市妇女儿童全面工作的提升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在去年省妇女儿童重点指标监测评价中我市获得了第一的名次。全市妇女儿童的生存、保护、发展环境得到极大改善。

二、存在不足

做好新时期我市的妇女儿童工作,要求我们必须把上级要求部署、妇儿工作规律、我市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切实找准突破口和着力点。“十二五”时期,**进入了率先实现现代化的奋斗期、转型升级的攻坚期、城乡一体的推进期、生态文明的关键期、改革发展的深化期,做好妇女儿童工作,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妇女儿童的根本利益也面临着难得的机遇。虽然近年来我市妇女儿童工作不断加强,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妇女儿童事业发展还面临着不小的压力和挑战。主要表现在:

一是妇女参与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步伐还需加快。市人大、政协中常委、委员的比例呈下降趋势,县处级正职女领导干部比例一直未达标,基层女干部储备不足,村委会主任中女性的配备率不达标,村“两委”中女性的配备率尚未达标。二是就业中的性别歧视依然存在。从这次的20项重点指标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女性就业率大幅度低于省规划目标,将会直接影响到我们“十二五”终期评估的达标水平。三是流动妇女儿童生存发展环境有待改善。随着城镇化的进程,流动人口在全市人口比例中份额的不断提高,流动妇女的妇女病普查、流动留守儿童的教育等需得到关注,这些在刚才不达标指标的分析中也反映出来了。四是做好妇女儿童工作还存在着一定的思想误区。妇女儿童工作不光是妇联的工作,更是我们各行政职能部门的本职工作,有些部门、地区认为妇女儿童工作已经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不需要特别的关注,其实我们应该看到,对照周边城市,对照发展要求,对照群众期盼,我们的工作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水平和层次,千万不能满足于现在的水平。

三、下步打算

今年是“十二五”规划的攻坚之年,我们要乘势而上,加倍努力,确保全面完成规划各项指标和任务。结合省妇女儿童会议要求和我市工作实际情况,下一阶段,我们要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落实好新一轮实事项目

实事项目是妇女儿童事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要把实事项目的推进和落实作为我们工作的一个重要抓手,今年,妇女儿童关爱工程继续纳入《**市2016年重点工程》,我们相关职能部门将围绕妇女创业就业、妇女“两癌”免费筛查、儿童安全保护等重点民生领域为妇女儿童办实事。同时,今年省政府妇儿工委推出了2016-2016全省妇女儿童新八件实事,围绕基层妇女参与民主管理、爱心母婴室创建、智慧家庭服务平台、儿童安全保护、家庭文明建设、妇女儿童活动阵地建设等八个方面,这是一项全省协同推进妇女儿童民生幸福的民心工程,我们**作为妇女儿童工作全省第一方阵的位置,这项工作是对我们工作的新要求新任务,也是我们**妇女儿童工作创造亮点和形成经验的一个良好平台,妇儿工委是一个组织协调机构,很多妇女儿童重点项目都需要形成合力才能完成任务,在这里我希望各级妇儿工委及其成员单位举全市之力、整合资源、通力合作为妇女儿童办实事、办好事。

(二)谋划好市“十三五”规划

今年是谋划全市妇女儿童工作新一个五年发展方向的关键之年,我们要将编制“十三五”妇女儿童发展规划作为贯穿全年的首要业务工作,抓住编制契机,积极推动将妇女儿童发展目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布局,推动将妇女儿童民生实事更多进入政府的制度设计和安排,为促进妇女儿童全面发展提供政策保障。“十三五”妇女儿童规划的编制工作不是妇联一家的事情,涉及到我们全市今年五年妇女儿童发展的战略目标,是我们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各成员单位要重视这项工作的开展,并积极参与新规划的编制工作,配合开展调研,立足科学发展,从本地实际出发,系统深入地研究妇女儿童发展重点领域、目标措施,早日形成充分体现规划的基础性、超前性、导向性作用具有**特色的“十三五”妇女儿童发展规划。

(三)准备好省“十二五”终评

今年是我市实施“十二五”妇女儿童发展规划的最后一年,也是迎接省终期评估的准备之年。查找薄弱环节。针对妇女儿童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各有关部门抓好目标落实、措施落实。根据省、市妇女儿童发展规划中涉及的各项目标任务,结合部门职能主动开展工作,从量化指标、工作指标及重点项目等提出明确目标和要求,对涉及妇女儿童的实事项目、难点指标集中力量攻克薄弱指标、巩固提升达标质量,全力实施、积极推动规划的实施。完善监测体系。我们在做好省重点指标监测排序分析自查的基础上,要进一步完善我们市级重点指标达标排序制度,通过市级指标的排序来推动全市各辖市区、各部门对妇女儿童工作的重视。开展自评自查。各成员单位要积极开展自查活动,通过监测评估自查活动的开展,全面了解各级、各部门的履职情况,妇儿工委成员单位职责及任务完成情况,全市妇女儿童发展实际情况,为今后五年妇女儿童发展面临的重点工作谋划思路和畅通渠道。

(四)凝聚好妇女儿童合力 妇女儿童工作是一项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各级政府要切实把妇女儿童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加强领导、强化保障,把妇女儿童工作做得更好。发展妇女儿童事业既是政府必须承担的义务,也是政府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重要内容。各级政府要切实把妇女儿童事业发展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公共政策体系,作为衡量政府工作的重要指标,做到思想到位、行动到位、工作到位。各级妇儿工委要加强自身建设,切实承担起组织协调、督促指导等工作职能,努力提高工作水平。各相关部门要根据既定目标,各负其责,相互协作,扎实推进妇女儿童发展规划的实施。)

篇2:妇女儿童工作现状调研报告

中国家庭教育 | 时间: 2012-10-24 | 文章来源: 中国家庭教育

随着我国社会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农村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农村留守妇女儿童成为农村的主体人群。“留守”使农村实际生活人口结构性失衡,引发了农村家庭的稳定问题、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问题等等,这些问题严重影响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和谐、稳定和发展,阻碍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农村留守妇女儿童是一个亟待关注和关爱的社会群体。破解农村留守家庭的“留守”之痛,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近日,凤城市妇联对全市21个乡镇区的农村留守妇女儿童生存与发展状况进行调研,并结合市实际情况,通过采取召开乡镇妇联干部座谈会、发放调查问卷、进村入户与留守妇女儿童面对面谈心等方式,开展调研活动。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凤城市位于辽宁省东南部,总面积为5513平方公里,全市辖有21个乡镇区,201个行政村,总人口58万人,其中妇女28.4万人,留守妇女16742人,儿童12万人,留守儿童2911人。

根据调查情况,目前市留守妇女有以下主要特点:

一是在年龄特征。参与问卷调查的21个乡镇440名妇女中,30岁以下的大多因生育、照顾年幼子女很少外出务工,60岁以上的一般因年龄较大、男性外出较少,留守比例较低。二是在文化程度上,留守妇女大多文化偏低,小学和初中文化程度者居多,高中文化程度只占18%。三是在留守原因上,客观因素是需要在家务农、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主观因素是本人不想外出务工或家人不支持。

从此次留守儿童情况调研来看,目前凤城市共有2911名留守儿童,主要集中在东汤、石城等乡镇;留守儿童父母在本省务工的占总数60%,在外省务工的占总数40%。留守儿童中有53%由单亲监护,有35%由祖辈监护,有12%由其它人监护。留守儿童父母三个月回家一次的仅占46%,半年回家一次的占31%,一年一次的占23%,与儿童沟通经常的家长占66%,偶尔的占19%,不沟通的占到15%,在外务工父母与子女的亲子关系维系松散。留守儿童中学习成绩优秀的占15%;良好的占50%;一般的占35%;

二、现状及问题

(一)留守妇女

1、农村留守妇女成为家庭生产生活中的顶梁柱,劳动强度大,身体健康状况不容乐观

留守家庭中男性外出务工后,以前男性承担的一些责任转落到留守妇女的肩上,使得妇女在原有社会责任的基础上新增了一些责任。她们上有老下有小,在家中需要照顾老人和小孩,还要担负起家中农活,在家庭生产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家中主要的青壮年劳动力和顶梁柱。被调查的留守妇女除农闲季节外,劳动强度大幅增加,劳动时间明显变长,大约有三分之二的留守妇女表示自己身体状况下降,体力大幅度透支。

2、大部分农村留守妇女文化水平偏低,参政议政热情亟待提高

调查显示,农村留守妇女当中初中以下文化的约占八成,高中或中专文化的不到两成。其中,初中以

下文化的大部分只上过小学,少部分小学都未毕业。总体来说,大部分农村留守妇女文化程度不高,思想观念、认知水平低,接受新理念、新技术的能力较差,在处理婆媳关系、邻里关系以及子女教育问题上都有很大的局限性,尤其是一些新的农村生产实用技术接受起来也有一定难度。由于文化水平低,思想僵化,参政议政热情亟待提高。她们普遍认为参政议政是男人们的事,有的即使认识到了自己的民主权利,也仅仅停留在参与选举层面上,有的即使因为政策优势当上了候选人,也是抱着选上选不上无所谓的态度。

3、大部分农村留守妇女具有与男子平等的经济地位

调查显示,农村留守妇女家庭收入主要来源两部分,一是丈夫外出务工收入,其次是农村妇女在家务农收入。家庭总收入中,虽然丈夫外出务工能增加一部分收入,但农村妇女在家的务农收入也在家庭收入中占有相当的比例。在经济支配方面,有80%的家庭收入主要由夫妻双方共同支配或留守妇女支配。

4、业余生活单调

调查显示,大部分农村留守妇女平时基本没有娱乐活动,社会交际圈狭窄,精神文化生活单调。劳动之余的文化生活主要是看电视、聊天、串门,而极少读书看报、补习知识。在有烦恼时,跟丈夫、朋友、父母、公婆及其他人倾诉很少。大多数农村留守妇女由于平时忙于农活和家务活等,没有时间参加娱乐活动,加上生活范围较小等因素,造成了农村留守妇女精神压力大,不能从参加文体活动中让自己减压。

(二)留守儿童

1、生活水平较低。据调查,在全市2911名留守儿童中,683名留守儿童家庭生活条件困难,占留守儿童总数的23%,所在家庭人均收入低于6000元。留守儿童的每周生活费人均30元,除去吃饭花销,留守儿童几乎没有零花钱。

2、家庭教育缺失。

调查发现,留守儿童主要都是母亲或祖辈进行隔代抚养,由于受到自身文化水平限制,无法对留守儿童的知识学习进行适当的辅导,无法担负起抚育儿童健康全面成长的重责。

3、亲情关怀缺失。多数留守儿童每年和父亲生活在一起的时间屈指可数,打电话成为留守儿童与父母联系的主要方式。由于缺乏有效沟通,导致留守儿童与其父亲之间的亲子关系淡漠,他们无法得到足够的来自父母的关爱。据学校老师反映,学习不认真的往往是留守儿童,父母长期不在身边,家长的监管力度不够,他们的学习就无人过问,很容易成为差等生。

4、安全问题有待解决。留守儿童由于监护人对儿童监管不利,或顾不过来,或无人照管,而儿童又缺乏应变和自我保护能力,更容易遭受伤害或侵害。

三、工作开展情况市妇联一直把留守妇女儿童的生存、生活、教育和发展问题作为工作的重要内容予以高度重视,并充分发挥各级妇联组织的职能作用,以“关爱留守妇女儿童行动”为重点,不断创新工作机制,完善服务方式,使留守妇女儿童工作取得显著成绩。

(一)关爱留守妇女

1、开展“巾帼信贷帮扶工程”和“妇女小额担保贷款”。资金问题一直是影响妇女创业发展的瓶颈。市妇联针对广大农村妇女特别是留守妇女想致富但缺少启动资金的实际情况,联合市农村信用联社深入开展“巾帼信贷帮扶工程”,为留守妇女增收致富提供资金支持。从2007年开始至今,全市共为1万农村妇女发放小额贷款1.2亿元,帮助1000多名留守妇女通过蔬菜种植、畜牧养殖、等脱贫致富,使留守妇女树

立了“四自”精神和新的经营理念,开辟了增收致富的门路。2011年,市妇联认真贯彻落实省、丹东市妇联有关妇女小额担保贷款的文件精神,协调市财政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中国人民银行凤城市支行,联合实施妇女创业就业小额贷款工作。两年来共为全市城乡妇女及留守妇女发放小额担保贷款200多万元。获贷妇女主要从事暖棚蔬菜、蛋肉鸡养殖、花卉等十余种产业,有力助推全市妇女特别是农村妇女的增收致富。

2、开展以增收致富为目的的科技培训活动。市妇联在深入基层调查了解广大留守妇女所想、所需的基础上,广泛开展以增收致富为目的的科技活动。依托农村妇女培训学校、指导中心、示范基地,采取举办讲座、现场咨询、进棚入户指导等多种形式,开展农林等新技术、实用技术培训,提高留守妇女的致富能力。

3、关爱留守妇女身心健康。重点抓好妇女健康知识宣传教育,广泛动员全市妇女和家庭参与妇女健康行动,增强自我保健意识。今年三八节期间,在全市开展了关爱女性健康活动,为全市近4万农村妇女发放体检优惠卡。

4、加强培训,促进留守妇女就地就业。市妇联努力拓展渠道,加大培训力度,对留守妇女进行技术、技能培训,促进农村妇女创业就业。充分利用“无围墙工厂”、就业培训中心、翰墨培训学校,入基层、进村镇,结合农时制定培训计划,举办手工编织、电脑技术、家政服务等技能培训班,帮助广大妇女及农村留守增长生产生活技能,创业就业。

(二)关爱留守儿童

我市各级妇联组织对留守儿童问题都很重视,并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组织开展各种活

动,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力度进一步加大。

1、强化宣传,营造氛围。市妇联利用“六一”国际儿童节、“家庭道德教育宣传实

践月”等契机,动员各级妇联组织采取多种形式向全社会宣传《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

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若干意见》、《未成年人保护法》、《义务教育法》、《中

国儿童发展纲要》等文件、法规;宣传“以人为本”、“儿童优先”等理念,动员社会力

量维护农村留守儿童生存和发展的权利;宣传农村留守儿童家长及其监护人的法律职责;

宣传农村留守儿童及家长的先进事迹。通过宣传形成全社会关爱留守儿童,促进未成年人

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引起社会对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广泛关注。

2、加强管理,健全档案。全市各级妇联组织成立了关爱留守儿童组织机构,利用多

方面多渠道的关爱的方式,切实做好农村留守儿童的关爱、保护、维权工作。市妇联还联

合市文明办、市教育局、团市委下发了关于建立农村“留守儿童之家”的通知,以“留守

儿童活动之家”作为农村留守儿童开展活动的主要场所,建立一个家长及托管人家教能力

培训的基地,使留守儿童在学习、生活和身心健康上得到更多的照顾和关爱,帮助留守儿

童学会自我管理和自我保护,培养留守儿童的自尊、自立和自强精神,提高素质,健康成长。完善了全市留守儿童档案,利用学校、镇村、家庭留守儿童活动情况反馈表健全留守

儿童的监护联系,及时解决留守儿童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形成了家庭、学校、社

会共同参与的教育和监护体系。

3、确立示范,强化督导。为了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市妇联在省妇联、丹东市妇

联的支持下,2007年,分别在白旗镇九年一贯制学校、通远堡镇营房小学建立了省农村“留

守儿童之家”示范点、丹东市农村“留守儿童之家”示范点,举行了挂牌仪式,并向“留

守儿童之家”赠送了电脑、电视、DVD、图书等电教设备及文具等。在挂牌当天,网通公司凤城分公司为白旗镇留守儿童开通两部免费“亲情一线通”电话。两处“留守儿童之家”成立之后,镇妇联与学校密切配合,建立学校图书阅览室,定期向留守儿童开放,并因地制宜的开展留守儿童喜闻乐见的学习、娱乐活动。

4、创新活动载体,切实实施关爱行动。市妇联将每年8月作为“关爱农村留守儿童活动月”,协调社会各界力量,通过开展巾帼志愿者与留守儿童结对帮扶工作、“代理家长”活动,使留守儿童在巾帼家庭志愿者的关爱下树立了学习的信心和生活的勇气,德智体美劳得到健康发展,一些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和自立能力明显提高。目前,巾帼家庭志愿者已经成为留守儿童在学习上、生活上、心里上信赖的“妈妈”(“爸爸”)。

2009年,市妇联、市关工委联合在全市开展了“共享蓝天、共促成长”情感关爱留守儿童活动。组织全市关工委系统五老志愿者与乡镇(区)800名留守儿童一对一结成队子,对留守儿童开展经常性、个性化、实事化的情感关爱,解决留守儿童在生活、学习、健康等方面的情感问题,促进他们健康快乐成长。仪式上市妇联向留守儿童赠送亲情电话卡及学习用品,五老家庭教育志愿者与留守儿童交换爱心联系卡,家庭教育志愿者曾庆龙就感恩教育、亲情沟通作报告。

2012年5月份中旬,市妇联在全市启动了“爱心妈妈”牵手百名留守儿童活动,面向全社会征集首批爱心妈妈392人与留守儿童结成实名制帮扶对子。5月30日上午,凤城市“爱心妈妈”牵手百名留守儿童结对仪式在丹东市农村示范留守儿童之家通远堡镇营房小学举行,结对仪式上,来自通远堡镇政府机关的20位“爱心妈妈”与留守儿童代表现场结对,交换爱心结对卡,并为留守儿童捐赠了书包和文具等学习用品。

5、开展形式多样关爱活动,救助贫困留守儿童。我们把救助贫困留守儿童与开展的各种关爱行动结合起来,把解决贫困留守儿童入学问题、生活问题作为救助工作的重点。2010年以来,在全市开展的“恒爱行动——为孤残儿童编织爱心毛衣”、“百名女童午餐工程”等活动中,共募集款物价值6万多元,救助贫困儿童500余名,其中留守儿童有150名。各级妇联组织在“六一”儿童节、“两节”等重大节日,深入到贫困留守儿童家中开展走访慰问活动,为他们送上生活和学习用品。

四、几点建议

(一)针对留守妇女

1、发展本地经济,扶持本地创业。一是要大力发展二三产业,多引进劳动密集型企业,让青壮年劳动力能实现在本地就业,从根本上解决劳动力大量外出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二是要动员和鼓励外出务工青年回乡创业,推动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三是要大力扶持本地小型创业。劳动、妇联等部门要积极为留守妇女提供项目信息和致富门路,推广科技含量高、辐射面广、投资少见效快的增收致富项目。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鼓励、扶持农村留守妇女大胆创业,不断促进家庭收入的增长。

2、加强技能培训,提升整体素质。一是相关部门要制定好农村妇女教育培训计划,有步骤、分层次、有重点地进行各类知识、技术、技能培训,利用人口学校、妇女之家等阵地,举办各类实用技术培训班,培养科技带头人。及时建立各乡镇留守妇女劳动力创业就业信息网络,逐步形成“市场引导培训,培训促进创业”的新机制。二是各部门要有针对性地组织留守妇女进行技能培训,使她们掌握一技之长,提高其在非农生产领域就业的能力,帮助她们向非农生产领域转移。鼓励农村妇女学文化、学科技,为有条件的妇女提供上农函大、农广校学习的机会。充分发挥农村图书室、阅报栏的作用,使有限的报刊进入农村妇女的视野。启动培训与提供小额贷款相配套的激励措施,以培训促进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通过培训,激励留守妇女自强自立,增强创业意识和开拓精神。三是妇联、计生等部门要积极组建留守妇女互助小组,为留守妇女搭建倾诉、交流、互助的平台,使她们共同面对生产、生活中的各种困难,共同发展建立相互支撑的人际关系网络,从而增强自信心,提高自助能力。

3、丰富文化生活,弘扬文明新风。健康丰富的文化体育生活是减轻留守妇女精神负担的一剂良药。一是政府部门要加大投入,在村组、社区建立健身场、文化站、阅览室、活动之家等文体场所,组织留守妇女参加腰鼓队、健身表演队等文艺组织,编演一些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丰富文化生活,为留守妇女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二是各级妇女组织要积极开展“文明家庭”、“平安家庭”等评选表彰活动,促进家庭、邻里生活和睦。三是要积极开展“亲情之旅”、“鹊桥会”等亲情互动活动,组织留守妇女与打工丈夫“零距离”相会,对留守妇女进行人文关怀。

4、强化农村治安,营造和谐环境。一是推动村组、社区建立完善的治安制度,推动平安家庭、平安社区(村、组)建设、平安小区建设,创造平安、和谐的社会环境,增强留守妇女的安全感。二是公、检、法、司等部门要对留守妇女提供法律咨询、心理疏导、健康辅导、法律讲座、法律援助等服务,切实有效地维护她们的合法权益,形成强大的法律保护屏障,为留守妇女生存发展提供平安的生活环境和社会环境。三是根据新问题,有针对性地制定涉及农民工利益的政策、措施、法律,依法制定农民工农忙假、探亲假、休假等制度,以增加农民工夫妇团聚和交流的时间。

(二)针对留守儿童

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既关系到农村人口素质问题,也关系到农村的下一代的成长问题,而家庭教育工作是解决农村儿童留守问题的重中之重。因此,作为妇联组织,我们把工作的着重点放在进一步加强对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上,同时,解决留守儿童问题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市妇联将结合自身职责,协调相关部门,形成工作合力,为留守儿童成长创造良好环境。

1、整合资源,为留守儿童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社会环境。相关部门要发挥职能优势,采取有效措施,解决留守儿童问题,同时各部门要通力合作,形成工作合力,从生活、学习、身心健康成长上关心、关爱留守儿童,为他们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社会环境。

2、与教育部门联合,做好留守儿童工作。一是建立留守儿童档案。班主任要做好留守儿童的摸底工作,将其在校的各方面表现记入档案,及时向监护人和外出务工家长通报留守儿童的成长情况,形成学校、家庭共同教育的局面。二是学校还要开设心理健康课,定期为学生举办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开设“悄悄话信箱”,建起“心灵驿站”,帮助留守儿童解决无人倾诉、无处倾诉的问题,进行心理辅导。

篇3:妇女儿童工作现状调研报告

一、基本情况

据调查, 望奎县农村留守儿童约9 000人, 父母一方外出的占55%, 父母双方外出的占46%;70.2%的留守儿童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抚养, 20.8%的留守儿童托付给亲人、朋友, 9%的留守儿童寄宿学生之家或者不确定。这些留守儿童的父母外出务工后, 一般1年以上回家一次的占12.8%, 2年回家一次的占54.2%, 近5年以上没回过家的占30%, 近10年以上没有回过家的占3%。留守儿童主要是通过书信、电话与外出务工的父母进行联系, 但次数很少, 大多要1个月左右才联系一次, 半年以上联系一次的占45%, 极个别的几乎从未联系过。当笔者问及留守儿童对父母外出务工的态度时, 有65%的孩子表示不愿意父母外出务工, 渴望父母留在身边陪伴, 有25%的孩子支持父母外出务工, 有10%的孩子表示无所谓。这些留守儿童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有无助感的占56%。

二、存在问题

1. 隔代教育存在代沟。

大多留守儿童交给祖辈监管, 由于是隔代抚养, 祖辈与孙辈年龄相差较大, 往往只求物质、生活上的满足, 缺少精神、道德上的教育引导, 且祖辈文化程度普遍偏低, 思想观念与孙辈存在差异, 身体健康状况也欠佳, 缺乏科学性的家庭教育方式, 不能充分给予孩子学习上的辅导和心理上的支持, 影响了孩子的心理健康和全面发展。

2. 行为放任出现偏差。

留守儿童正处于义务教育阶段, 其行为发展在很大程度上还处于他律阶段, 自律能力很差。但由于留守儿童和监护人之间的关系特殊, 不便过多管教或经常盘问, 只要不犯大错, 监护人对孩子的行为一般都采取默许的态度。这种有效引导、约束的缺失, 使得留守儿童极易放松对自己的要求, 待人接物往往带有盲目性、随意性和冲动性, 甚至走向歧途, 严重影响了孩子们的健康成长。

3. 缺少辅导学业堪忧。

留守儿童学习成绩多数不容乐观, 成绩优秀的较少。笔者对望奎县部分中小学留守儿童的学习情况进行了抽样调查, 发现学习优秀的仅占6%, 学习良好的占15%, 学习成绩一般的占53%, 学习成绩较差的占26%。由于父母不在身边, 监护人又因年龄、文化、体力等条件限制, 无法给予孩子正确的学习指导和监督, 加上缺乏与学校的积极沟通和配合, 错过了教育孩子的最佳时机, 导致留守儿童出现成绩下降、厌学、旷课等现象。

4. 亲情缺失心理异常。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 家庭的教育对其心理健康起着重要作用。由于长时间远离父母, 缺少亲情关怀和倾诉求助的对象, 有的孩子产生了内心封闭、情感冷漠、优柔寡断、害怕交往、畏惧、抑郁等非健康心理, 这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极为不利常引发感情脆弱、自暴自弃、悲观消极等心理病症。

5. 安全防范意识淡薄。

据公安部门有关调查数据显示, 在被拐卖的儿童当中, 流动儿童占第一位, 留守儿童占第二位。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 没有他们直接的关爱和教育, 监护人在安全保护意识和防范防护能力上普遍缺乏, 孩子往往又缺少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使得当各种危险情况发生时, 留守儿童的安全防范能力不足。

三、解决对策

1. 强化政府主导作用。

把农村留守儿童工作纳入新农村建设、农村劳动力转移、招商引资工作等经济社会发展规划, 置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体系之中。政府通过深入开展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 有效地为农民送知识、送技术、送教育;大力发展规模农业和乡镇企业, 形成以农业助推工业、工业反哺农业的产业化链条, 部分农民转变为产业工人, 实现就地安置, 这样他们就能对子女进行长期教育。近年来, 望奎县在发展县域经济的同时, 还确定了打造特色文化大县的目标, 构建起县有文化局、乡有文化站、村有文化室、屯有文体活动中心户的“四位一体”文化格局, 并充分利用农家书屋建设的有力条件, 使农村形成较浓厚的文化氛围和文明风气, 对留守儿童的成长产生促进性的影响。

2. 完善学校义务教育。

学校作为义务教育的主要载体, 除了传授知识和管理学业外, 还要更多地了解学生的生活和思想状况, 更多地关注他们的成长变化, 针对留守儿童的行为偏差和心理障碍等问题, 定期进行心理疏导。此外, 要经常与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和外出务工的家长进行交流沟通, 及时通报留守儿童在学校的成长情况。通过各种有效方式对监护人进行专门知识培训和教育活动, 提高他们教育管理留守儿童的知识和能力, 形成学校、家庭共同合力教育的局面。今年, 望奎县在卫星镇、莲花镇等乡镇建设九年一贯制学校, 将全乡镇农村中小学生集中起来教育管理, 配套宿舍和食堂, 使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得到有效提高。

3. 突出家庭亲情教育。

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 有利于培养出身心健康的一代。家长们应尽可能利用假期多回家与孩子见面, 即便回不来也应借助电话多与孩子交流沟通, 鼓励孩子在生活和学习上应当抱有积极向上的精神;在孩子生日和传统节日, 捎寄些小礼物, 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爱、家庭的温暖;多和家里的监护人、学校联系, 及时、准确地掌握孩子的各种情况, 以利于对孩子进行及时教育与帮助。

4. 注重社会环境治理。

年轻一代的健康成长需要良好的社会大环境。因此, 公安、司法、文化等有关部门要协助管理, 净化社会环境, 对学校的周边环境和娱乐场所进行治理, 铲除危害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源头, 严防犯罪关口前移, 定期开展法制教育宣传, 采用以案说法、现身说法等生动有效形式, 进行警慑教育。

让留守儿童不再孤单, 让留守儿童共享阳光, 已成为全社会行动起来共同实现的目标, 通过各种努力, 尽可能地为留守儿童营造一个温暖、关爱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促使留守儿童健康快乐地成长。

参考文献

[1].中国妇女网.永兴县留守儿童状况调查报告 (EB/OL) .http://www.women.org.cn/manguage/big1.jsp-id=39629, 2007

篇4:如何加强社区妇女儿童保健工作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9.376

“儿童优先,母亲安全”逐渐形成新的道德观念和维护人类健康发展的行动准则社区卫生服务是实现预防保健功能的重要依托,妇幼保健又是社区预防保健的一项重要内容。199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明确提出要積极开展社区卫生服务以后,发展社区妇幼保健服务,搞好社区妇幼保健服务是我国目或将来的卫生工作重点。社区卫生服务已成我国城市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而妇女儿童问题又是社会普遍关注的重要议题。2008~2011年加强妇幼保健工作,拓宽妇幼保健服务领域,增设了婚前健康教育、产前保健、产后产妇及新生儿访视、儿童计划免疫和儿童体检,加强产褥期和新生儿医疗保健,提高产妇和新生儿健康水平,积极开展了健康教育,普及科学知识,提高群众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基于以上情况,我社区积极开展了以下业务。

明确社区妇女儿童保健工作重点

妇女儿童是一脆弱的群体,他们的健康状况直接关系到人口质量、社会进步和国家繁荣。提高他们的生存质量,满足他们的健康需求是母婴保健工作方针的充分体现。据此,确定社区妇幼保健服务工作的重点必须立足基层和群体,将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提高生活质量作为社区妇幼保健服务工作的主要目标和基本内涵。将开展新婚保健作为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和优生优育的重要一环;开展产褥期及围产期保健,重点抓好产后访视;开展7岁以下儿童的系统保健,利用多形式进行科学育儿知识的宣传、指导,降低儿童常见病、多发病的发生率。主要体现为以下几方面:①建立健全妇女儿童健康档案:将所辖社区内新婚及育龄妇女、儿童单独建立健康档案,建立围婚期、孕期、产前健康备忘录,有选择地记录一些与健康有关的情况,将来可成为医生判断胎儿和母亲健康状况的依据。②开展健康教育:开办健康教育学校,开办新婚学校。通过录像、宣传栏、咨询和讲座等形式对准备结婚男女进行婚姻保健知识教育;建立孕妇学校,通过录像、讲座、发宣传单等形式广泛进行孕期、产期、产后卫生知识宣传教育,由妇产科、儿科医生进行孕妇、产妇、新生儿访视避免产褥期及新生儿期疾病的发生。要对辖区服务对象不断进行追踪观察,在全面掌握本社区妇幼健康状况的情况下,进行病谱分析。通过分析、调查,进而探索疾病发生的相关因素,并针对性地做妇幼保健指导。有目的、有计划、分层次地开展健康教育,从而提高社区妇女、儿童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③开展围产期保健:产前保健的重点是做好产前访视从早孕建卡到分娩共进行至少5次产前检查,举办各种知识讲座,宣传产妇保健等系列保健知识。产后访视重点是促进母乳喂养和避孕措施的实施。产后访视是孕期和产前检查及住院分娩服务的延续[1]。安排妇产科、儿科医生深入社区家庭进行产后访视,在访视中了解产妇生殖器官等躯体恢复情况,了解并指导新生儿脐部护理及新生儿脐带脱落的情况等,及时发现产褥期及新生儿期出现的问题,发现问题可及时提出意见和建议。访视医生在产后7天、14天、28天做3次诊视指导。每一产妇上门访问3次,巩固产妇在医院获得的母乳喂养知识和技能,保证母乳喂养工作的连续性。在访问的同时做好落实计划生育措施的工作,从而预防了产后妊娠,降低了人工流产的发生率,母乳喂养率逐年提高。2008年产后访视89例,访视率达到79%,母乳喂养率达到85%;2009年产后访视105例,访视率达到96%,母乳喂养率达到93%;社区儿童保健医生,在儿童健康档案中,从新生儿访视开始,有体检、预防接种的详细记录。儿童家长随时都能从医生那儿了解自己孩子在不同年龄段的健康情况与保健知识,健康教育采取互动方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坚持保健与临床相结合

保健和临床相结合:在抓好妇幼保健工作的同时,努力实现保健与临床相互促进,以临床做妇幼保健的后盾。增加相应的设备仪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按照卫生部颁布的标准,设置有预防保健科。内设计划免疫室、妇女保健室、儿童保健室,还设有心理咨询室、健康教育室。主要设备有体重秤、软尺、婴儿磅秤、B超、X线机、红外线乳腺透视仪、微波治疗仪、妇科检查床等。

讨论

本社区通过积极开展与妇幼保健有关的医疗服务、健康教育等项目,效果显著。以上实践证明,妇幼卫生服务模式的转变和提高,产后访视率逐年提高。与此同时,还需积极开展产前保健、妇女病普查、围绝经期保健、计划生育技术指导等。目前妇女儿童家庭访视已得到了社区居民的肯定,医务人员的工作得到了充分的信任,因此应该继续加强健康教育的宣传,巩固广大居民保健意识,扩大影响力度,使社区妇幼保健工作能够更好更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怀琳.产后访视工作在社区妇幼保健卫生服务工作中的作用[J].兰州科技情报,2000,4(29):8-9.

篇5:妇女儿童工作现状调研报告

一、   调查结果

根据统计数据,全县农业总人口26.06万人,女性人口为13.49万人,占全县农业总人口的51.7。导致妇女儿童生活困难的原因:其一是在社会制度变革、技术条件进步下,因社会身份或竞争能力的差异性而导致的社会性贫困群体,如无业者、无土地农民等;其二是因生理原因或遭受自然灾害致贫的贫困群体,如老、病、伤残、受灾等。调查显示,我县贫困妇女儿童的基本特点以及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七个方面:

(一)农村妇女受教育程度偏低。调查显示,具有初中、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有7人,占7.8%,小学文化程度的有26人,占28.9%,文盲53人,占58.8%,绝大多数妇女文化程度低、缺乏技术,观念保守、思想落后。

(二)特殊困难、因病致贫群体面大。调查显示,因自身或家人伤、病、亡、痴致贫的妇女有25名,占总人数的27.8%。这些贫困妇女的家庭由于一人或多人常年生病,医药支出费用巨大,而这些家庭本身收入又低,没有稳定的经济来源,经济负担十分沉重,生活条件相当艰苦。

(三)依赖土地为生命线。据统计,90名贫困女性中80%依赖于贫瘠的土地,五六十岁的妇女依然从事着生产劳动。生活来源相对不稳定,仅能糊口而很难发家致富,生活质量随着时代迅速变迁渐趋走低。年龄较大、文化程度低、劳动技能单一等特点为她们适应社会需求带来很多困难,她们只能是传统农业线上的劳动力,几乎不能实现人力资源转移。同时她们还要赡养老人,抚育子女,在经济上陷入了举步维艰的困境。

(四)部分贫困妇女存在惰性思想。在走访调查中发现,有的妇女害怕吃苦、不肯动脑,怨天尤人;有的妇女存在听天由命、得过且过、坐等救济等消极思想;还有少部分中青年妇女不参与劳动,厌恶农村生产生活环境,好高骛远,又对自己缺乏信心,这种负面思想成为农村不稳定因素之一。

(五)妇女儿童健康状况差。成县县乡计划生育服务所妇女病普查患病率36.97%,其中生殖道感染8295例,占普查已婚育龄妇女的22.59%。近5年共出生婴儿14811人,发生神经管畸型、脑脊膜膨出等出生缺陷21例,出生婴儿缺陷发生率1.42‰。性病年平均发病率为14.4/十万,呈上升趋势。从甘肃省计划生育结合项目成县基线调查数据分析,项目专家委员会通过开展生殖健康咨询、妇女病普查治疗、宣传避孕节育知情选择、出生缺陷干预、寄生虫检查治疗等服务方式,开展妇女病普查2.53万人次,患病0.81万人次,患病率32%。在对店村中心小学、陈院中心小学和马坝小学的427名在校1―3年级学生寄生虫检查中,检出蛔虫卵阳性人数82人,检出鞭虫卵阳性1人。

(六)儿童教育总体形势依然担忧。抽取三个学区调查点综合统计,学龄女童学生小学、初中入学率分别为94.8%、90.1%,从统计指标看趋于上升状态,但此次调查有8%的学生提前辍学,初中未毕业就在家务农或出门打工,尤以15周岁左右的女孩比例最大。在我县一些贫困边远落后地区,由于经济发展落后、思想观念保守、教育设施简陋、师资力量薄弱、政策支持滞后,使得个别女童无法接受基础教育。

(七)妇女儿童地位、权益有所保障。妇联和社会各界积极开展救助贫困母亲“幸福工程”、资助贫困地区失学女童“春蕾计划”等。同时,我县妇女健康权也得到了普遍实现,生殖保健、妇幼保健机构职能加强,城镇居民98%和农村居民60%的孕产妇能接受产前检查,全县住院分娩率由的52%上升到20的65.1%,产妇、婴儿死亡率大幅下降。在家庭领域中,通过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的开展,破除了千年封建旧俗,基本实现了自主婚姻、夫妻关系的平等。全县年累计二女结扎户2747户,近十年全县男到有女无儿家结婚落户赡养女方老人的家庭840户。我县已为29名农村独女户、二女结扎户家庭子女在20高考升学中予以了加分照顾。为39户当年新增二女结扎户落实了一次性3000元的奖励金。为400余名贫困母亲捐赠了母亲水窖。有166户独女、二女户家庭得到了3000-5000元的少生快富项目。在家庭人际关系中,农村妇女的半边天地位得到确立,传统的家庭关系已逐步向平等、民主、和睦的现代家庭关系过渡。社会保障方面,我县在妇女儿童相关权益保护方面也有新举措。譬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施一年以来,有600余名产妇住院分娩,并获得了100―200元的医疗补助。计划生育部门为150余户独女、二女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发放救助金20.1万元。

二、农村妇女儿童的生存现状与形势分析

根据调查,现从以下十个方面对农村妇女生存现状与形势进行分析:

(一)思想观念。与社会和家庭地位相应的是,许多农村妇女亦然信守“三从四德、男主女从、男尊女卑”等封建观念。调查显示,重男轻女思想依然根深蒂固,一些妇女至今认为“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另外,群众生育意愿与现行生育政策之间存在着矛盾。在自我的评价上,已婚妇女仍偏向于传统女性形象,表现出吃苦耐劳、心地善良、仁慈友好、做事谨慎等特点;未婚女性表现出有自信心、不甘于现状、敢于追求幸福等特点。

(二)婚恋行为。调查显示,年龄在50岁以上的老年妇女中有95.2%的婚姻属于包办婚姻,年龄在40岁以上的中年妇女中有66.1%的婚姻属于包办婚姻。90年代后,随着妇女文化程度的提高、电视的普及和社会意识的开放,农村妇女婚恋行为由包办婚姻向自主婚姻渐进,妇女择偶的标准把“人品”、“家庭条件”和“一技之长”放在首位,这说明,农村妇女依然追求稳定婚姻。

(三)生产劳动。调查显示,农村妇女因生育和固守土地的牵制,既要干家务、又要承担繁重的农业生产劳动。另外,受发展劳务经济的影响,农村青壮年劳力外出谋生逐年增多,常年在家的主要是妇女、儿童和老人。致使传统的男主外、女主内的.性别劳动分工并没有发生根本性转变,农村妇女被家庭、老人、子女所累,担当着家庭内外双重角色。

(四)家庭经济。城镇家庭经济基本实现了理财公开,夫妻平等。随着农村社会的发展,部分农村妇女也产生了改变生存方式的想法,走上了亦农、亦工、亦商的“小农经济”路子。调查显示,农村妇女从事养殖、种植的逐渐增多,此类人群占被调查妇女的15%。这说明,农村部分妇女担当了家庭生活的主要角色,从单纯的农业劳动向生产经营方面转变,妇女在家庭经济的参与上更广泛、更具体,一些家庭出现了“谁挣钱多谁当家”的模式。

(五)知识信息需要。调查显示,农村已婚妇女需要的知识主要是子女教育、致富信息、养殖种植技术、家庭环境美化等方面;未婚女性需要的知识主要是社交礼仪、致富信息、家政服务常识、小店经营、着装理财等方面。已婚妇女偏重于传统角色需求和家庭经济发展,未婚女性则追求自身发展、幸福和时尚。

(六)社会角色意识。 调查显示,女性一般不担当家庭户主角色。若有机会,80%的女性不愿意当村委会主任,另有10%的女性愿当村委会主任但存在思想顾虑。原因大都是家里反对、不自信或者怕遭人议论、耻笑。这说明男女的社会性别差异依然存在,农村群众文化观念因循守旧、愚昧落后。这样,即使威信高、能力强的女性,即便进入村委,较多也仅是担当计划生育中心户长或从事妇女儿童工作。

(七)家庭暴力。家庭暴力在农村普遍存在,且女性是受害者,逆来顺受是绝大部分农村妇女在家庭和社会生活中的处世方式。“丈夫打老婆”现象很多,面对家庭暴力,农村妇女往往选择“回娘家、忍气吞声忍一时过一时乃至破坏家庭财产、自杀”等极端方式。感情完全破裂时也不愿提出离婚,一是怕人嗤笑,二是出于担心子女或者宿命论。

(八)社会和家庭地位。受封建传统思想影响,农村女性仍然不能享有与男性平等的参政议政、就业和受教育等权利,农村妇女极容易成为被坑蒙拐骗、性犯罪、家庭暴力等问题的直接受害者。调查显示,重要事务由男性做主居多,妇女仅参与商讨。农村妇女的社会和家庭地位并没有随着农村妇女生产和经济参与的广泛而发生较大转折。走访中一位妇女谈到,她有一次替母亲调解民事纠纷,对方置之不理,对她说“嫁出去的女、泼出去的水”。家庭大事主要由丈夫、父亲做决策。在履行计划生育义务方面,丈夫履行微乎其微。

(九)自我保健意识。调查显示,大部分农村妇女没有生殖健康意识,很少洗澡、不做婚前检查、怀孕定期检查,她们认为女人分娩相安无事或者不知道怀孕还得定期做身体检查。有的人知道,但因检查费用高不去检查。由此看来农村妇女健康教育任重道远。

(十)家庭消费。调查显示,子女上学生活费用居农村家庭消费第一位,生产生活用品消费居第二位,农村妇女个人生活俭朴,节衣缩食。

三、对策及建议

和谐社会是一个各得其所、各尽其能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也是人民基本生活有所保障的社会。帮助贫困女性群体走出困境,实现弱势群体的利益与社会其它群体利益协调发展,是正确化解社会各种矛盾,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环节。根据调查,我们认为,当前帮助农村贫困妇女儿童,应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

(一)加大扶持救助力度,积极建立农村贫困妇女儿童救助机制

1、完善特殊困难家庭救助体系。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政府在助困、助医、助业、助学、助房和司法援助等方面提供一系列的咨询服务和救助政策。按照我县实情,坚持低保制度“应保尽保”的原则不动摇,一是实施入学帮扶,对贫困妇女家庭的子女不仅要保障其完成义务教育,在高中、大学的升学上也要给予补助和支持;二是实施就医帮扶,对全县范围内的贫困、孤寡、伤残、痴呆等妇女儿童在患重大疾病时给予医疗补助。坚持并落实好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救助制度、国家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西部地区少生快富扶贫工程、二女户自愿结扎3000元奖励等政策。

2、全社会行动起来关注妇女儿童事业。和谐社会建设为贫困妇女儿童的救助工作带来了机遇。建议社会各界人士以及公益团体、群团部门、慈善机构、行政企事业等单位,采取民间、政府、社会救助等方式救助贫困妇女儿童。把贫困妇女儿童救助工作,纳入全县和谐社会建设、小康建设总体规划。

(二)以政策为杠杆,以就业为手段,拓宽以政府帮助为导向的贫困妇女群体致富新途径

1、努力拓宽就业途径。农村信用业发放的小信额贷款等,要优先提供给要求创业的贫困妇女。要本着“以实惟实”的原则,根据贫困女性的实际情况,进一步完善各级就业服务中介机构,结合农村妇女富余劳动力转移,为贫困女性提供免费就业信息,拓宽就业渠道。动员组织各企事业单位、非公有制经济单位、城镇社区服务业为贫困妇女优先提供就业岗位,特别是农村自办企业、公益性岗位要优先吸纳贫困妇女就业。

2、加强技术培训和就业指导。政府要建设妇女培训基地,提供基础性培训服务。以劳务市场需求为导向,建立一个多层次的培训体系,对中青年妇女进行轮训。同时,大力发展社会培训、指导,通过政策引导,鼓励贫困妇女积极参加就业培训,培养远见卓识,帮助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的贫困妇女找到工作岗位。

(三)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实施妇女健康工程,提高农村妇女儿童生命质量

1、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完善农村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保险制度,积极防范城乡妇女因各种不可测因素而致贫。政府应逐年增加对农村保障的投入,同步调整农村低保标准,民政部门力争把符合条件的农村贫困群体全部纳入保障范围。计划生育部门应为农村独女户、二女结扎户继续办理家庭养老保险、养老储蓄。

2、加快完善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年全县农村参合率84.6%。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有效解决和缓解了农村妇女儿童大病无钱可治的问题。建议政府继续倾斜财政资助比例,对低保家庭、五保户、特困户等绝对贫困人口免费参加合作医疗,由财政统一补贴。同时,进一步完善个人缴费、集体承担和政府资助相结合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资模式,健全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保障制度。

3、积极探索市场化的养老机制。坚持家庭养老保障与社会养老保险相结合,多渠道广泛筹集资金,创办公益性老年公寓(敬老院)、大学、公园,为失去劳动能力、孤寡、老弱妇女和孤残儿童创造温馨生活环境。同时,实行农村“五保”统筹和低保补助相结合,使农村老年贫困妇女都能老有所养,老有所乐。

(四)重视妇女发展,消除性别歧视,提高妇女地位

妇女是社会生产的中坚力量,在扶贫帮困工作中要不断发挥妇女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要利用各种有效载体对贫困女性进行教育,帮助贫困女性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使她们树立自主、自强、有作为的意识。积极借鉴先进地区妇女儿童工作经验,同时,广泛组织开展关注妇女儿童的社会公益活动,引导树立社会性别平等意识。

(五)为贫困少年儿童办实事,解决贫困家庭后顾之忧

篇6: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工作现状及建议

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工作现状及建议2007-12-12 17:06:04第1文秘网第1公文网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工作现状及建议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工作现状及建议(2)妇女儿童权益保护程度是衡量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我县认真实施妇女儿童权益保护的法律法规,努力改善妇女儿童发展的社会环境,社会化维权工作格局初步形成,妇女儿童的各项权益得到进一步维护。

一、维权工作的主要成效近年来,我县各有关部门单位依法履行职责,不断加大维权力度,一手抓发展,一手抓维权,在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努力构建全社会共同关注和推动妇女儿童事业发展的工作格局。

(一)强化思想认识,优化社会氛围各有关部门充分认识维权工作的

重要性,从全面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来认识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的时代意义,加强领导,做到机构建立、领导到位、认识到位、人员到位。能找准维权工作与中心工作的结合点,及时解决维权工作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大量侵权案件得到有效处理,维护了社会稳定。各单位认真实施“四五”普法规划,开展以宪法为中心,以保护妇女儿童权益的法律法规为重点的法制宣传,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促进男女平等的法律精神逐步深入人心,妇女依法维护权益的自觉性和能力不断提高,全社会已初步形成尊重妇女、爱护儿童、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的良好风尚。

(二)预防打击并举,注重司法保护各单位认真履行各自职责,推动部门维权和社会维权相结合,各项维权工作制度和维权信访网络逐步健全,法治意识和依法行政、公正司法水平明显提高。县人民法院依法惩处重婚、家庭暴力、虐待家庭成员等行为,保护妇女儿童的生命健康权和

人格权;正确适用法律,及时审理涉及妇女儿童合法权益的各类案件;与6所学校共建“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以案释法,普及维权法律法规;突出维权重点,立足“教育、感化、挽救”,抓好少年审判工作。2002年,全县共依法选举11名妇女干部担任人民陪审员参与案件的审理,依法维权,促进司法公正。今年上半年,县人民检察院充分运用检察职能,严格执法,加强对侵害妇女儿童刑事案件的侦查监督和起诉工作。侦查监督侵害妇女儿童及青少年犯罪案件10件25人,均在受理后3日内办结;提起公诉涉及未成年人案件12件26人,侵害妇女儿童案件10件14人,其中涉嫌犯强奸罪8件8人,拐卖儿童罪1件4人,重婚罪1件2人,有效地震慑和打击了犯罪。公安机关积极开展严打整治斗争,严厉打击伤害、强奸、拐卖等各类侵害妇女儿童权益的违法犯罪活动,今年上半年,开展“扫黄打丑”行动,加大对严重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淫移

物品、违禁出版物、音像制品的查封、收缴力度,加强校园周边治安环境整治,净化中小学校周边环境。司法行政部门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开展“148”法律咨询服务和法律援助工作,为弱势群体提供法律服务。2002年至2003年上半年,提供司法援助230件,其中涉及妇女和未成年人的案件117件。

(三)依法维护权益,促进发展进步各单位加大维权工作力度,强化监督检查,积极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促进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贯彻和各项妇女儿童事业的发展,妇女儿童权益保障工作取得新成效。妇女就业比例逐步提高。县劳动部门今年来积极拓宽妇女就业渠道,努力消除以性别为由的录用标准,提高女性就业率,开展2次“手牵手”再就业宣传活动和劳动资源见面会,发放《再就业优惠证》411本,其中女职工172本,占。妇女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的水平得到提高。目前,全县女专业技术人员达7265人,政府系列科级女干部25人;2000年以

来,我县先后录用224名惠籍大中专毕业生中,其中女大中专毕业生84名。妇联、工会、共青团依法履职。女职工的合法权益得到一定保护,“双学双比”、岗位练兵活动扎实开展。今年有1名赴省、5名赴市表彰“女职工自我成才达标”活动标兵,1名女职工赴市表彰“女职工再就业带头人”;今年我县18名市劳模中有6名女职工,占。全县非公有制企业组建工会中,已建立女工组织达70以上,为开展女职工工作提供了必要的组织保证。维权工作成绩显著,预防青少年犯罪工作不断深入。全县共有8个系统参与了创建“优秀青少年维权岗”,县人民法院被最高人民法院、共青团中央授予“优秀青少年维权岗”光荣称号,并创建了3个省级、9个市级“优秀青少年维权岗”。儿童身心健康发展得到促进,《母婴保健法》得到有效落实,至去年年底,孕产妇系统管理率、高危孕产妇管理率、新法接生率100、住院分娩率、母乳喂养4个月率、7岁以下儿童系统管

理率、3岁以下儿童管理率,妇女儿童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儿童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在校生法制教育力度得到进一步的加强,全县各类学校治安形势较好,无出现政治案件、重大安全事故,刑事案件、重大治安案件均远远低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责任书规定的标准,得到省、市的一致好评和肯定。从98年至今,全县婚姻登记率达100,杜绝了童婚、早婚现象。

二、维权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我县维权工作虽取得一定成效,但由于历史及

篇7:农村妇女儿童工作调研报告

一、妇女儿童生活现状

(一)随着招商引资的开展,越来越多的厂商入驻,乡中的现状闲散妇女劳动力也得到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从而提升了自身及家庭的收入,改善了生活,日子过得也越来越红火。

(二)乡里学校的设施配套越来越健全,安全校车也配备到位,给孩子们的上学提供了更为安全的保障。学校的师资配备也在逐步提升中,希望能为孩子们提供更好的教育。

(三)乡镇的保障工作越来越精细到位,低保、残疾儿童康复等一系列工作都在有条不紊的开展,争取为各种困难家庭提供更好的保障。

二、农村妇女儿童生活存在实质困难

(一)妇女儿童合法权益保护。在大力宣传男女平等,维护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号召中,还有一些根深蒂固的封建思想还在农村存在,导致一些家庭暴力时有发生,女性儿童受到侵害的事情得不到合法保护,主要还是因为这些妇女儿童的法律意识淡薄,不知道该如何运用法律保护自己。

(二)留守儿童生活与安全保障。在快速发展的市场经济下,外出务工已经成了改变农村家庭生活状况的主要方式,一些年轻的父母不愿面朝黄土面朝天,他们有思想有勇气去探讨外面的新鲜世界,却留下了嗷嗷待哺或刚接受教育的孩子。他们跟着年老的爷爷奶奶一起生活,接受的也是爱,却是溺爱。养成孩子自娇自爱的不良习惯,导致一些孩子从很小的时候思想就已经不健康,甚至走上犯罪道路。

(三)农村妇女健康保障。在农村,整体生活环境就比较差,再加上群众健康意识落后,使得一些妇女有了疾病都不到正规医院救治,往往是能拖就拖,直到无法救治才明白问题的严重性,可是已经晚了。

三、农村妇女儿童生活存在问题的对策

(一)抓宣传。大力营造全社会重视妇女工作氛围,宣传保护妇女儿童权益的法律法规,宣传各级妇联在发挥党和政府联系妇女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二)抓服务。切实维护妇女合法权益,代表和维护妇女群众的根本利益是妇女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妇联组织的基本职能和首要任务。所以妇联要更好的发挥自己的作用,带领全乡的妇女创造更美好的明天。

(三)抓培训。进一步加强广大妇女技术业务培训,增强她们的就业能力,提高她们的综合素质,然她们在家乡的土地上找到更好的工作,从而更好的改善自己及家庭的生活。

篇8:妇女儿童工作现状调研报告

关键词:甘孜藏区,孤、残、弱儿童和青少年,英语学习,调研

一、引言

新课程教学改革实现了教育内容、教育理念和教育任务的不断丰富。每一个学生都应享受到教学改革的创新实践成果, 甘孜藏区孤、残、弱儿童和青少年同样也应享受到公平教学的权利。对于这一地区的教学实践应该注重细节上的分析, 掌握教育环境、教育对象、教育内容等多方面的规律性发展, 注重结合现代化的教学需求, 实现对学生学习能力的深入培养。尽管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存在着很多的差异性, 但是越是具体的、细节上的问题分析越有助于实现教育实践的深入。关注甘孜藏区孤、残、弱儿童和青少年英语学习的学习心理, 坚持和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原则与理念, 挖掘学生身上潜在的学习动力和学习潜能, 有侧重点、有针对性的对该地区孤、残、弱儿童和青少年英语学习进行教学实践, 保障这一特殊的教学群体能够享受到同样的教学待遇, 有利于实现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二、研究综述

(一) 国外研究现状。国外对于孤、残、弱儿童和青少年学习能力的培养有着专门的教学思考, 针对这一类儿童的教学实践有针对性的方法, 注重教育心理和教育环境的思考, 从孤残弱儿童的学习主动性、学习关注度和学习适应性等方面进行细致的分析, 针对学生的特点以因材施教, 缺陷补偿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国外的针对孤弱残的儿童语言教学的研究非常成熟, 尤其是在儿童语言特征的分析上已经形成基本的教育框架。在语言的教学上以语法范畴, 语义、语用等方面的内容进行教学引导。Prater (1982) 在以英语为研究对象, 通过对弱智儿童的音位发展模式和正常儿童进行对比, 发现发音顺序的特点。通过对比发现正常儿童和弱智儿童之间在语言学习能力上有很多相似之处, 语音的交替规律上几乎呈现一致性的特点。

(二) 国内研究现状。国内在孤、残、弱儿童和青少年英语学习的研究上主要分为地域性研究和类别性研究两个方面, 并且也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不少教学经验。黄信从英语教师的教学反思中进行分析, 认为教师的英语教学反思能力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影响是非常深刻的。针对甘孜藏区的儿童英语教学现状, 应对教学作出理性的反思, 通过对反思方式、实施细节和影响因素的观测利于提升英语教师的教学技能。刘春玲对57名弱智儿童语音发展进行研究, 具体分析弱智儿童在超音段及音段发展上和正常儿童的语言学习不同, 认为需掌握基本的教学规律, 重视学生的兴趣点的培养, 调整教学方式。周燕红对苏南县域农村小学学生的英语现状进行调研分析, 认为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主要受到主主观和客观的教学因素的影响。

三、调查设计

(一) 调查目的。甘孜藏区孤、残、弱儿童和青少年英语学习是具有针对性的教学实践调研。笔者通过调查和分析以了解这一地区学生在英语学习能力方面的现状和发展的需求, 通过数据分析找出问题存在的根源, 通过积极的教学对策的提出实现对孤、残、弱儿童和青少年英语学习能力的培养, 提升英语学习的兴趣, 形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 奠定英语学习的良好基础, 为进入下一阶段的英语学习做好铺垫。

(二) 调查对象。以甘孜藏地区孤、残、弱儿童和青少年、学校、政府和福利机构为调查对象, 以英语学习情况为调查内容, 深入实地, 掌握最新的数据信息。

(三) 调查方式。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走访的方式, 对甘孜藏地区的孤、残、弱儿童和青少年进行数据调查, 通过数据比对和整理, 掌握孤、残、弱儿童和青少年英语学习情况。以“甘孜藏地区儿童和青少年英语学习问卷调查”设置调查问卷, 每一部分内容针对不同的调查对象, 问题的设置都涉及到不同的影响因素, 作为本文数据分析的支撑。

(四) 调查过程。对甘孜藏区的儿童福利学校和孤残学校进行实地的走访和调查, 通过问卷发放, 以有效问卷为基准, 统计甘孜藏区儿童和青少年英语学习情况。深入到甘孜藏区的儿童福利学校、地方政府和孤弱残学生家庭中, 针对不同的受访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400份, 收回有效问卷395份。

四、分析与反思

(一) 调查结果

走访了甘孜州教育局, 康定县、泸定县、理塘县教育局和州福利院。了解到甘孜州总体孤儿数量大致为73位, 残弱儿童大致为87位。由于人口基数较少, 康定、泸定、理塘县内孤残弱儿童数量均较少。通过对三县的整体数据汇总了解到甘孜州孤残弱儿童就学情况。

从就读情况可以看出, 只有3.1%的学生因为身体原因无法就读, 96.9%的孤弱残儿童都有机会接受教育。

在英语学习兴趣调查中可以看出有65名学生对于英语学习感兴趣, 占总人数的40.6%以上, 对于英语学习有一定兴趣的有28人, 占总人数的17.5%, 对于英语学习没有兴趣的人数有40人, 占总人数的25%, 也有一部分学生对于英语学习不了解。

(二) 问题分析

通过上述问题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 孤、残、弱儿童和青少年是相对比较特殊的学习群体, 他们在英语学习的需求上有更深刻的体会, 客观环境的影响对于他们的学习能力的培养是很大的。儿童和青少年时期, 儿童的心理状态处在非常活跃的时期, 对于新鲜事物的渴望程度都很高, 英语学习作为新的教学科目设置, 对于学生的学习能力的提升有非常积极的促进作用, 尤其应该注意的就是学生的兴趣点的培养, 对于英语学习能力的培养应该以学生的心理因素为切入点, 注重客观环境的建设, 实现对学生全面的培养。关注甘孜藏区孤、残、弱儿童和青少年所处的学习环境, 以耐心细致的教学方法, 给予更多的教学关注, 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才能促进这一群体的英语学习。

1.原因分析

(1) 心理因素。甘孜藏区孤、残、弱儿童和青少年英语学习和心理因素有着密切的联系。从学生的自身心理需求出发, 虽然在学习上相对于正常的儿童, 孤、残、弱儿童和青少年所要承受的心理压力更大, 学习的困难程度很大, 但是在学习的需求上, 他们并没有因为学习的困难而被打消。在调查的过程发现, 学生有和很高的学习热情, 对于刚刚接触到英语这门学科的学习兴趣非常大, 学生们渴望接触到新的学习内容。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思考如何利用学生的兴趣点, 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但是往往因为教师缺乏耐心, 对于英语教学实践没有创新实践, 采取单一的教学方式和方法, 在同学生的沟通上缺乏必要的鼓励, 使学生逐渐失去英语学习兴趣。

(2) 环境因素。环境因素是该地区学生英语学习的重要影响因素, 由于甘孜藏区特殊的语言环境, 学生接触到的语言形式多样, 语言组织和逻辑和逻辑思维能力都有差异, 这对英语语言能力的培养产生了很大阻碍。家庭环境的影响也很大, 该地区家长对英语教育忽视是孩子学习英语学习不佳的重要原因之一。从教学环境上来看, 该地区由于受地理条件限制, 人口分散, 不利于受调研群体集中接受教育。从社会环境上来看, 甘孜藏区对于孤、残、弱儿童和青少年的英语学习重视程度不够, 认为英语学习能力对于孤、残、弱儿童和青少年并不重要。综合环境来看, 甘孜藏区孤、残、弱儿童和青少年英语学习能力无法得到提升很大程度上是和环境因素有关。

(3) 政策因素。新课程教学改革政策的实施是针对所有教学范围, 所有的适龄儿童都享有受到平等教育的权利, 不能说因为学生自身的特殊性就忽视对这一群体的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甘孜藏区孤、残、弱儿童和青少年更需要接触到语言学习, 英语学习是其了解外面的世界的重要媒介, 也是交流的一项技能。在政策上更应该对甘孜藏区孤、残、弱儿童和青少年予以重视, 适当的给予特殊的照顾, 让他们感受到来自于社会的关怀, 提升学习的自信心和自觉性。

2.对策与建议

我们应对甘孜藏区孤、残、弱儿童和青少年英语学习能力的培养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通过教学能力的提升、教学环境的建设和教育政策的保障, 促进该地区这类特殊群体的英语学习。

对于甘孜藏区孤、残、弱儿童与青少年的英语教学应注重兴趣培养, 鼓励和引导这类群体学生主动进行学习, 将英语作为提升交流沟通能力的又一重要语言工具。自觉的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 以积极向上的心态和艰苦努力的精神主动参与到英语学习当中。

在教育环境上应充分考虑到家庭环境、学校环境和社会环境三个方面的建设, 在心里上和行动上提升大众参与的意识。通过深切的人文关怀和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为此类群体的教育做好充分的保障, 注重三方面的协调与沟通, 重视对孩子们的英语学习能力的培养。家长应该充分重视孩子的英语教育, 善于引导和鼓励孩子进行英语学习。学校应该以专业化的教育手段, 具有针对性的进行英语教学实践。同时, 社会福利机构应为这类群体学生配备专门的教育环境, 免费的为孩子们提供英语教育的帮助。

在政策和机制方面, 应该完善关于孤、残、弱儿童与青少年的教育福利机制, 为孩子们提供公正平等的教育环境, 在教育人才、教育投资上给予更加专业性的支持。从政策上来看, 该地区政府应有长远的规划, “优先照顾”“免费补课、“三免一补”“三包一挂”等政策的实施能够改善教育环境, 孤残弱儿童专人管理、全员管理等制度也能充分保障这一群体接受英语教育的权利。通过福利性教学机制, 为孩子们提供免费受教育的机会, 鼓励广泛的社会参与, 为教育人才的参与给予政策鼓励, 唤醒社会对于孤、残、弱儿童与青少年的教育问题的重视。社会和政府是甘孜藏区孤、残、弱儿童和青少年英语学习能力提升的重要保障, 通过主观和客观环境的建设统一, 将对甘孜藏区孤、残、弱儿童和青少年的长远发展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五、结语

综上所述, 甘孜藏区孤、残、弱儿童和青少年英语学习现状受到现实环境等客观因素的严重影响。相对于传统的英语教学实践活动, 甘孜藏区孤、残、弱儿童和青少年英语教学实践存在着特殊性。但教育难度的加大反过来又是对教育实践不断深入的一种促进, 通过系统的调研和数据分析, 掌握科学的数据分析, 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英语能力, 实现教育的公平, 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享受到平等的教育, 从而促进整个甘孜地区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高全蓉.甘孜藏区义务教育阶段双语教师职后培训的本土化问题探究[D].西南大学.2011 (04) .

[2]黄信.甘孜藏区中小学英语教师教学反思现状调查研究[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5 (01) .

[3]王玉兰.新疆和田地区的英语学习现状与英语教学策略的研[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汉文综合版) .2007 (27) .

[4]周燕红.苏南县域农村小学生英语学习现状的调研报告[J].小学时代 (教师) .2012 (10) .

[5]潘清.小学高年级学生英语学习现状及问题探讨——以桂林市城乡小学为例[J].2013 (41) .

上一篇:浙江省2018年上半年保险代理从业人员资格考试题下一篇:选举职工监事职代会决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