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据融资较快增长 风险防范不容忽视

2024-07-23

票据融资较快增长 风险防范不容忽视(精选3篇)

篇1:票据融资较快增长 风险防范不容忽视

票据融资较快增长 风险防范不容忽视

央行日前发布的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显示,票据融资出现较快增长。上半年,企业累计签发商业汇票8.8万亿元,同比增长15.2%。期末商业汇票未到期金额8.1万亿元,同比增长20.3%。6月末票据承兑余额较年初增加1.5万亿元。从行业结构看,企业签发的银行承兑汇票占比为70.6%。商业银行和企业对参与票据融资的积极性均有所上升。票据融资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

作为企业产供销活动的有效金融工具,商业汇票自诞生以来,就为实体经济提供信用和融资支持。特别是近年来,为落实国家应对金融危机、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一系列方针政策,中小企业集合票据(以下简称“集合票据”)的推出,迈出了金融创新支持中小实体经济发展的关键一步。

票据作为一种债务融资方式,解决了中小企业难以单独发债并取得投资者信任的难题,开辟了高额度、低成本、无抵押的融资新通道。一是最大限度满足中小企业资金需求,实现供需对接。二是有效降低了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目前商业银行一至三年期贷款利率达到了6.15%,而中小企业贷款利率一般上浮30%左右,相比之下,集合票据发行利率大多在5~8%,而且政府在集合票据业务发展初期提供定向补贴,更是降低了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三是企业联合信用等级的提高克服了银行信贷对抵押担保的要求,提高了单个企业的贷款额度,发挥了“1+1>2”的融资规模效应。因此,成为金融定向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有效工具。日前,在上海浦东举行的“2012年中国新兴金融发展论坛”上,多位专家学者表示,票据市场在服务实体经济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是货币市场中参与主体最多、实体企业参与程度最高、签发量最大、利率市场化程度最高的子市场,在货币市场中有着特殊地位,其功能、地位和意义不容忽视。

案件多发风险不容忽视一家年销售额仅几十万元的小公司,每年经手的违法票据买卖或高达数亿元,直到其中1.4亿元的票据被别人骗走才东窗事发。这是前不久山西忻州爆出的票据大案。

一般而言,票据业务的风险度是较低的。但我国信用基础薄弱、商业信用基本依赖银行信用,因此,信用风险、欺诈风险、违约风险、操作风险等不可避免地伴随着商业银行票据业务的经营过程。这是无法回避的客观事实。随着我国银行票据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我国商业银行票据面临的风险也呈现多样化。

由于票据业务兼有结算工具、银行负债、融资工具、银行资产等多重角色,注定了其功能容易随着宏观情势的变迁而变异。商业银行在市场竞争和经营业绩的压力下,十分热衷于挖掘票据背后的金融功能。一笔票据业务的签发,往往带来存贷款两个方面的业绩增长,还可以有费用收入。在漂亮的业绩统计数字诱惑下,银行就有可能放松对企业资信的审查,甚至忽视真实的贸易背景。加之我国银行票据业务分散,各个银行自成体系,对票据业务的争夺也引发了银行不理性的竞争。特别是近年来票据中介盛行,许多所谓的票据中介公司,非法从事没有真实贸易的融资性票据流转业务。他们将各种渠道低价收购的票据安到一个“有名无实”的空壳企业头上,伪造贸易合同,开具虚假发票,制造出相互贸易的假象,并由此引发了不少票据案件。

根据我国《票据法》和商业银行的信贷政策,票据的转让流通需要有真实贸易背景,民间票据中介公司如果是以自有资金参与票据交易,就需要满足“真实交易”原则,否则就是非法的。

事实上,这种通过非法手段买卖承兑汇票并通过转出、贴现等方式牟取利差,并逐渐形成非法的地下承兑汇票交易市场已经严重扰乱国家金融秩序,特别是一些突发的票据案件极易对金融机构的正常经营造成冲击。防范票据风险重在内控

有望成为我国商业银行利率市场化前沿阵地的票据业务,只有在风险得到有效控制的前提下,才能逐步完善市场服务体系、稳步开展业务,为银行经营和市场资源配置发挥应有的贡献。

有业内专家表示,控制票据业务风险,需要融合外部监管和内部监管,建立多层次的监管控制机制。监管部门制定相应监管目标和考核指标,督促银行按照目标进行风险防范管理,同时银行内部监管应以合规合法监管为基础,实现内外双重监管。同时在认清银行票据发展趋势的前提下灵活适时制定、修改相关法律和规章制度。

其次,商业银行建立完善的风险内控管理制度。商业银行应树立正确的管理观和业绩观,加强对承兑及贴现业务调查、审查和跟踪检查工作,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办理相关业务,遵守道德规范,坚持合规经营,银行应重视银行票据业务风险易发点和风险管理,有针对性的防范信用风险和完善银行票据业务风险内控制度。办理银行承兑汇票及贴现业务必须以真实商品交易为基础,严禁办理无真实贸易背景的银行承兑汇票。应加强银行票据风险管理和检查,在遵循相关票据法律法规基础上,对相关业务的操作流程明细化,规范银行票据业务环节的各种行为,加强事前检查和事后控制。

另外,就是要加速商业银行转型。“一方面,建立科学的存款增长考核机制,将保证金存款与储蓄存款、对公存款分开统计、分开考核、区别对待,从而抑制银行签发银票的冲动;另一方面,银行应创新经营理念,寻求更有投资收益的业务产品,改变主要业务过分集中于粗放型存贷业务的现状。”上述专家强调。本文摘自

篇2:票据融资较快增长 风险防范不容忽视

票据融资的法律风险与防范

文/朱林

一、票据融资的发展及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以及国家有关政策的鼓励,我国票据融资业务步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轨道。2000年,全国票据融资16559亿元,比1999年增长90%。

在快速发展的同时,我国票据融资业务发展也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一是票据专营机构成为票据市场的组织者和造市商。继工商银行在全国率先成立票据专营机构后,其他商业银行借鉴工商银行票据业务的经验,在很短的时间内组建起了自己的票据专业化经营机构,依托人民银行当地行的支持迅速发展起来,成为市场主角。二是票据交易价格的市场化机制已初步形成。由于票据融资业务具有的低风险和高盈利性,票据市场竞争激烈。从2002年初开始,票据市场贴现利率一路下滑至人民银行规定贴现利率底线2.97%(再贴现利率),转贴现利率也随之下滑,市场上转贴现利率已远远低于再贴现利率。三是票据融资规模不断扩大。在中央银行的扶植下,我国票据市场的参与者已由原来的票据签发人、国有商业银行发展到票据专营机构、股份制银行、各类财务公司和办理人民币业务的境内外资银行及农村信用社,大型企业使用票据结算更是陡增,票据融资的容量和规模逐年上升。

进入2011年以来,由于各家银行贷款额度愈发紧张,票据贴现利率曾出现疯狂飙升。某票据网站公布的各区域直贴利率显示,自1月26日至2月11日,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的票据直贴利率均在8%以上,票据期限最多不超过1年,利率水平明显超过最近一次加息后1年期贷款基准利率6.06%。自江苏宜兴3.7亿元票据诈骗案曝光后,江苏地区票据市场已不再“平静”。受到票据案影响,江苏一带的票据贴现利率从年初的4.5‰已猛涨至约7.8‰(月息),涨幅接近80%;当地企业通过票据贴现融资的财务成本已超过年利息10%。

二、票据融资的法律风险

1、银行对票据业务的真实性审核流于形式。一些商业银行为追求票据业务量的增长,对商品交易的真实性把关不严,甚至漠视有关管理规定,给企业持有的无真实贸易背景的银行承兑汇票贴现。

2、银行主动操作 “贷转票”,造成存贷款虚增。假设企业申请贷款1000万元,银行同意给企业放贷,但是在目前考核体制下,由于存款任务重,银行便以贷款利率在基准利率经常上只上浮10%、不上浮30%为优惠条件,要求企业把

《南京担保》18期 风险管理

这笔贷款金额作为保证金,存入该行的保证金账户,然后该行给企业开等额承兑汇票。这样,该行存款增加1000万元、贷款增加1000万元。之后,该企业再持票到其他银行贴现,贴现出的资金不管存放在哪个账户,如果忽略贴现率,存款又增加1000万元,整个社会存款虚增。同时,贴现额又计入金融统计的贷款余额,整个社会贷款余额虚增。而这种票据业务扩张带来的存贷款增加,相当部分是游离于真实经济之外的信用膨胀,一旦企业信用破裂,对银行乃至整个金融系统都会造成严重后果。

3、利用银行承兑汇票敞口业务,为企业滚动签发汇票,虚增保证金存款和贷款规模。部分商业银行受利益驱动,为企业开展银行承兑汇票敞口业务,利用企业存入一定比例的保证金,增加银行的保证金存款。而企业在取得银行承兑汇票后全额贴现,将贴现资金再作为保证金存款开票,银行在新增保证金存款的同时,又为企业签发更高额度的银行承兑汇票,存款和信贷规模被成几何级数地虚增放大。

4、贷款转保证金签发银行承兑汇票。商业银行为企业发放短期流动资金贷款,企业通过关联交易,以购货的名义,将贷款转到保证金账户,获取银行承兑汇票,并利用银行承兑汇票贴现套取利差。

5、票据犯罪。在银行内部风险控制不严、经办人员素质不高的情况下,极容易发生银行内外来人员利用票据在承兑、背书、转让和贴现等环节的漏洞互相勾结,发生金融大案要案。银行票据业务已经成为犯罪分子进行金融犯罪的主要工具之一。

三、票据融资风险的防范

票据融资的风险防范是一个全社会范围内的系统工程,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防止和降低风险。

1、完善票据法制建设。《票据法》制订于1995年,实施于1996年,本身缺陷较多,司法解释又不能起到更明确的作用。单就转贴现这项业务而言,《票据法》的条文明显落后,票据业潜在风险最大的业务恰恰正是转贴现交易过程。有关部门应制定落实好《票据法》实施细则,把票据市场的主要内容纳入法制化管理体系,使金融机构办理票据融资业务时能够依法处理。

2、加强对票据市场的监督管理,明确监管主体。2003年以前,票据市场实行的是市场准入制,设立银监会以后,银监会发文将准入制改为备案制。金融机构开展票据业务是先经银监局批准,后到人民银行备案。在法律上明确监管主体,《南京担保》18期 风险管理

解决人民银行和银监局两方管理又监管不到位的境况。对票据市场进行全程监督管理,以减少和防范票据市场所引发的金融风险。

3、提高风险防范的意识。票据融资产生的风险往往数额巨大,给金融业和社会经济的各方面带来的危害是十分严重的,提高风险防范意识是开展票据融资业务的基本保障,所有从业人员要认真学习金融法律法规,牢固树立法制观念,依法用票、按章审票、循规管票。切实坚持商业汇票的真实贸易背景原则,加强对票据的合规性管理。在对真实贸易背景的审查方面,主动权在银行,银行在开票时要对贸易合同进行检查,事后企业要补备增值税发票,贴现时也要求审查商品贸易合同和增值税发票,并从贸易合同、增值税发票和银行承兑汇票三者的日期和金额之间的对应关系来控制贸易背景的真实性。

4、加强社会信用制度建设,将企业的票据不良信息记录录入人民银行的征信系统,建立标准统一的信息系统。建立完善的社会信用登记、咨询体系和严格的监督、执行体系,对社会行为起到制约和规范的作用。对票据融资行为而言,通过企业征信系统查询,企业能够主动地规避与信用差的单位或个人发生业务关系;同时也敦促自己规范操作,不被列入无信用单位或个人的黑名单内,从而减少风险的发生。最终实行形成稳固的票据信用观念,有效控制票据风险,并充实和完善企业征信系统。同时利用高科技手段加大对票据业务信息网络的建设,在一定区域乃至全国范围内建立统一联网的票据业务管理系统,以电子数据来替代企业的各种信息,包括企业信用档案、银行信用档案、企业经营及资产负债情况、相关信息披露、查询查复、业务监控等信息,利用高科技手段在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经营成本的同时,达到最大限度减少票据风险之目的。

5、加强票据融资的刑事风险防控。随着经济的发展,金融票据诈骗的手段呈现多样化,如使用“克隆”票据、伪造投递假汇款电报等;诈骗手段已从传统的办法向借助高科技手段转化,如采用计算机高清晰度扫描技术伪造他人签章;部分犯罪分子具有较高的文化程度,较熟悉银行业务。票据诈骗犯罪性质恶劣,危害极大。各方必须相互配合,积极采取多种措施共同防范和打击票据诈骗犯罪。这些措施主要包括广泛宣传票据知识,动员全社会力量防范和打击票据诈骗犯罪;完善内部控制机制,建立票据审核责任制;采用高新技术手段,提高科技含量,加强技术防范;加强案例分析,建立案情报告和通报制度;强化部门协作,坚决打击票据诈骗犯罪。

篇3:票据融资较快增长 风险防范不容忽视

近年来,银企双方出于对自身利益的追逐,推动了票据融资业务的迅速发展,自从2009年银行间交易协会推出集合票据融资方式以来,众多中小企业通过这种方式解决了短期融资难的问题,但金融机构自身的资金压力十分明显。在商业银行利润来源中,中间业务是紧随资本业务、负债业务之后的重要盈利手段,随着国内资金链的进一步收紧,商业银行一味靠存贷差的利息差空间逐渐减少,此时低成本的票据融资业务已成为目前众多商业银行不错的选择,但随之产生的票据融资风险也是显而易见,需要研究其风险防范。

一、我国票据融资的现状与种类

我国自从1999年扩大商业银行经营业务范围以来,票据融资规模日益扩大,速度也很快,以2012年为例,全国金融机构共承兑商业汇票16.2万亿元人民币,至2012年12月底,未到期的商业承兑汇票总额达7.9万亿元人民币。由于国家鼓励发展中小企业,因而,很多商业银行都把票据融资看成是一块利润丰厚的大蛋糕,不断创新票据融资的方式,截止到2012年末,全国共发行集合票据36支,主要涉及现代农业、高科技制造业、生物工程等行业,票据融资已逐渐成为广大中小企业筹集资金的重要手段。另外,由于票据融资具有高收益率的特点,又越来越受到广大企业的欢迎,其参与主体日趋多样化,从原来的票据签发人、大型国有商业银行,发展成为众多股份制商业银行、票据专营机构、各类财务公司,包括政府也在票据融资业务中广泛介入。商业银行作为中小企业票据融资的牵头人,应该为发行票据做好宣传工作并提供相关法律咨询服务,尽可能地给予一些配套优惠政策,对保证金给予补贴,事后对获得票据融资的企业进行监督,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降低企业道德风险的发生。目前我国票据融资已呈现出形式多样化的局面,总体来讲,主要包括三个类型。

(一)票据贴现

众多中小企业利用票据融资,主要是当企业现金不足时,将已承兑过的远期票据按照一定的协议转让给银行,银行根据票据所载金额扣除贴现息后将金额付给企业,银行在获得票据贴现业务手续费及利息收入的同时,中小企业同时也获得了即期的资金周转。其计算公式可以表示为:

净款=票面金额-贴现息

贴现息=票面金额×贴现天数/365×贴现率

以一张票面金额为100万元,100天后到期的远期承兑汇票为例,如果此时商业银行的贴现率为5%,中小企业为了提前获得资金融通,可以将该汇票向银行提出贴现申请,银行通过计算可以得到6个月的贴现息为:100万×100/365×5%=13699元,扣除贴现息后企业能提前获得资金为:100万-13699=98.6301万元。这种将“死钱”变成“活钱”的融资方式越来越受到广大中小企业的欢迎。

(二)票据质押融资

通过票据质押取得贷款,按我国《担保法》、《物权法》和《票据法》的规定,只要是合格的票据均可以进行质押获得贷款。由于《票据法》中规定,票据具有无因性的特点,票据持有者不必通知前手,在票据到期时,就可以行使票据权利要求债务人付款。其融资模式可以根据《票据法》中的规定,通过背书进行质押,其额度、期限等内容可以根据中小企业的实力等综合因素来衡量。由于中小企业在我国发展速度很快,特别是拥有高新技术的中小企业更是代表着我国未来产业发展的方向,很多商业银行和担保公司都愿意接受中小企业的票据质押,相对来讲,其手续费及利率相对较高。通过签订质押合同,中小企业可以获得比票据面额更高的资金额度,对于急需要资金的中小企业来讲,是一种操作简便、容易实现质权的方式。

(三)知识产权证券化票据融资

这种方式主要以由企业、金融机构以及信用评级机构一起对企业所拥有的无形资产进行评级,由受托机构在债券市场对该种资产发行远期票据,企业在短期内就可有大量资金注入,投资方到期获得回报。对于科技型中小企业来讲,领先的技术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而目前我国政府有关部门也在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扶持力度,科技型中小企业更是在这种优良的环境下加大对科研的重视程度。我国专利法也规定,专利、发明创造和外观设计可以获得国家的保护并给予相应的奖励。以专利为例,2012年华为以4231个排名首位,之后依次分别是中兴通讯、中石油、鸿富锦精密工业有限公司(深圳)、松下、索尼、腾讯、联想、三星电子和通用电器,国内企业发明专利逐年提升。在欧美发达国家,凭借标准普尔、穆迪和惠誉国际三大评级机构的强大支撑,这种以专利等方式的知识产权证券化融资已经非常普遍,其具有违约率低、流动性强等的优点,深受众多欧美企业的欢迎,目前,我国也逐渐具备了知识产权证券化融资的条件,未来这种新型的票据融资方式会成为科技型中小企业获得资金支持的重要手段。

二、票据融资的风险

(一)内部管理制度不完善产生的诈骗风险

票据业务给中小企业带来融资便利的同时,也被一些不法企业瞄准了商业银行审查过程中不够仔细严谨的漏洞,个别工作人员出于私心利用银行制度上的漏洞,勾结不法分子联合作案骗取银行金钱。以2010年轰动全国的齐鲁银行“12.06”案件为例,银行工作人员就是利用银行内部管理制度的不完善与案件主犯刘某勾结,通过伪造金融票据多次骗取资金,并通过伪造的手续和企业印鉴,以目标存款为担保,办理等额的第三方存单进行质押贷款,从银行套取贷款用于投资,在短短三年时间里共骗取银行资金达101.3亿元人民币,刘某的行为也构成贷款诈骗罪、金融凭证诈骗罪、票据诈骗罪、诈骗罪,四罪分别判处无期徒刑,数罪并罚,决定执行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虽经多方努力追回大部分资金,但仍有至少20亿元无法查明下落,齐鲁银行显然是这次案件的最大受害者,同时也给国家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二)洗钱等行为的融资性风险

由于目前在票据融资过程中,通常使用纸质交易,这就给一些不法分子有可乘之机进行洗钱等诈骗行为。主要表现为:无真实贸易背景、无效合同、超合同金额或期限签发和贴现银行承兑汇票、无增值税发票复印件、重复使用或伪造增值税发票复印件办理贴现和质押业务。2011年5月,发生在上海的一起非法银行承兑汇票洗钱行为引起了金融业界的重视,李某通过商业银行使用纸质交易的漏洞,使用伪造的增值税发票和汇票,开立超过实际合同金额近10倍的数目向银行要求承兑,由于两家银行身处异地,银行为了占有市场份额,对李某提供的票据审查不严格,最终导致近2000万元人民币的损失。

(三)民间票据融资的不规范对商业银行的冲击

因为票据融资的便利性,再加上确实有利可图,一些民间机构包括个人纷纷加入到票据融资的队伍中来,这不仅扰乱了票据融资的正常秩序,更加大了金融市场的风险。2013年初临近春节,一些个人想借承兑汇票赚点钱过年,江苏省无锡市的张先生把100万元高利借出,但没想到借款人用于抵押的承兑汇票是假的,最终张先生不但没有赚到钱,反而白白损失100万元,还要配合公安机关一起抓捕犯罪分子。由于民间票据融资的程序没有象商业银行一样规范化,因此,在交易管理时有很多的风险,更多时候是朋友介绍等方式进行,民间票据融资的存在对商业银行正常的票据经营业务是个不小的冲击,同时也会使国内票据市场毫无秩序。

(四)信用评级机构不发达

强大的社会信用体系是商业银行开展票据业务的保障,但目前国内普遍存在信用程度不高的状况,企业信用评级通常可以分为3A、2A、A、3B、2B、B、3C、2C、C三 等九级。我国目前信用评级机构从实力上来看显然无法与标准普尔、穆迪、惠誉国际知名的机构相比,大部分都是地方性的,全国性的信用评级机构只有大公国际、联合资信、远东资信和中国诚信,缺乏核心竞争力,市场份额相当有限。银行在判断一些中小企业信用级别时更多的是查看账户往来情况等基本信息,从专业性的角度看无法全方位的对企业做出判断,于是一些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往往采用非法手段向银行提供虚假信息以获得较高的信用评级,从而为票据融资创造良好的信用额度。以联化科技公司2011年发行的债券为例,评级机构给出的信用等级为2A级,最终为该企业获得了2.6亿元人民币的资金,很明显,这是利用国内信用评级机构不发达而得到虚高的信用级别,最终由于该企业经营不善,无法达成最初募集资金时承诺的投资回报率,给银行和投资者都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损失。

三、票据融资风险的防范对策

(一)加强内部管理

对票据融资的风险防范,制度是保障,防止类似齐鲁银行利用内部管理不完善诈骗上百亿元人民币的特大金融案件再次发生。首先,商业银行应建立相互制约、责权明确的现代银行内部管理制度,不仅要对票据融资事前、事中进行反复核对,对于从事票据融资业务的银行经办人员实行一人办理、另一人确认、部门经理签字的程序,一旦遇到金额特别巨大的票据,需由分管行领导确认方可办理,而且在事后还要进行监督检查,抽查已经发生过的票据融资案例;其次,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定期组织员工进行技能大赛,交流在平时票据审核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并通过相互间对票据融资的理解,加强对风险的防范,对在技能大赛中获得优秀成绩的员工给予相应的物质奖励,并作为年底考核的主要依据,不断提高员工加强能力的积极性,同时还应加强员工的职业道德素质培养。

(二)推广使用电子票据

随着科技创新的不断发展,使用票据鉴别仪器已经成为众多银行的重要技术手段,在这样的背景下,电子票据有着巨大的优势,它可以弥补在运送过程中的时间和风险,另外,由于现代网络的普及,密押和印鉴可以取代人工签名,推广使用电子票据可以大大降低银行的系统性风险。未来需要完善的是逐步提高电子票据防伪技术,防止被一些不法分子利用伪造密押和印鉴实施票据诈骗,并逐步实现票据业务自动化处理,商业银行可以主动向企业推荐使用电子商业汇票系统(ECDS),实现银行与企业的信息共享,改善信息不对称的问题,银行也可以利用这种系统实现对企业的集中管理,用电子化的方式完成对票据融资的审核、办理及事后的实时监控,改善监管手段,减少票据诈骗案件的发生,最终实现票据网络的全国统一。

(三)完善民间票据融资的规范性

随着票据融资业务参与主体的扩大,特别是民间资本大胆地投入进来,“堵”不如“疏”,可以借鉴美国金融市场的经验,规定如果民间资本参与票据融资,应对相应的利率、手续费等环节做出明确规定。为了减少给正常的金融市场造成的冲击,人民银行可以出台相关的政策,要求参与票据融资的个人向商业银行缴纳一定的手续费和保证金,从而与商业银行共同分享利益所得,适应快速发展的市场需要。另外,应完善现行的票据法内容,对于非法参与票据融资的个人加大惩罚力度,商业银行可以在账户上冻结其资金,并通过全国联网列为黑名单,减少其在未来票据业务方面的优惠,情节特别严重的可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四)加快国内信用评级机构的发展

上一篇:发行国家重点建设债券、重点企业债券和其他债券财务处理的规定下一篇:小学三年级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