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十五次民政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人大政协

2024-07-14

在第十五次民政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人大政协(通用4篇)

篇1:在第十五次民政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人大政协

一、充分认识新形势下民政工作的重要作用

民政事业是社会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民政工作,对于保障人民群众基本生活权益和民主政治权力,对于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公平、推动社会进步,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党和政府历来高度重视民政工作,把发展民政事业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毛泽东主席指出:“民政工作就是做人的工作,不要怕麻烦。”邓小平同志对基层政权建设、关心群众生活和培养军地两用人才等方面都做出过精辟论述。江泽民总书记强调:“民政工作是党和国家的重要工作。”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同时期,党中央、国务院都对民政工作提出了明确的方针政策和工作任务,有力地推动了民政事业的不断发展。

自1994年第十四次全省民政会议以来,全省民政系统的广大干部职工围绕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主要表现在: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程度不同地基本实现了应保尽保,救灾救济工作扎实有效,村民自治首创的“海选”模式在全国推广,城市社区建设逐步深入,拥军优抚安置工作健康发展,行政区域界线勘定工作率先在全国完成,民间组织管理明显加强,社会福利社会化取得突破性进展。八年来,全省民政工作迈上了一个新的发展台阶,有效地化解了大量的社会矛盾,保障了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权益,维护了社会稳定。省委、省政府对民政工作是满意的。

进入新世纪,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当前,我省正处于推进经济跨越式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关键时期。在新的形势下,民政工作面临着许多新的情况和新的问题。一是随着改革和调整的推进,特别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劣势企业被兼并重组、关闭破产和职工下岗、失业将不可避免,相当一部分群众的生产生活将面临更多的困难,社会不稳定因素也会大量增加,维护社会稳定的任务更加艰巨,这对民政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二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形式日益多样化,人口流动性增强。加强社会行政管理,越发成为民政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三是随着政府职能和管理方式的转变,特别是随着单位社会职能的剥离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社会人”大量增加,民间组织急剧增多,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广,在发挥民间组织管理作用的同时,民政工作必须开拓创新,依法加强引导、管理和规范。四是随着市场化程度的提高,户籍制度、劳动人事制度和城市管理等改革不断深化,民政工作的管理方式和运行制度也必须通过改革与之相适应。应该说,新形势下民政工作内容越来越丰富,任务越来越繁重,作用越来越重要。

在第十一次全国民政会议上,江总书记在接见与会代表时发表了重要讲话。指出“要继续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发扬‘孺子牛’精神,深怀爱民之心,恪守为民之责,更好地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为最需要帮助的困难群众服务,为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服务。”这里讲的“三个服务”,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民政工作中的具体体现,也是我们在新形势下做好民政工作的指导思想。

民政工作无论是社区建设、村民自治、救灾救济、社会福利、优抚安置、老龄工作,还是婚姻登记、殡葬改革、儿童收养,都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相关,其中不少工作还直接为孤寡老人、残疾人、残疾儿童、下岗失业人员、灾民等困难群体和社会弱势群体服务。江总书记提出民政工作要“更好地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一方面把民政工作与党的宗旨明确地联系在一起,从新的角度强调了新形势下民政工作的重要性。另一方面,明确地把民政工作对象界定为“广大人民群众”,指出了这项工作的广泛性、社会性,进一步说明了做好民政工作的重要意义。这是对毛泽东同志“民政工作就是做人的工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城乡各地无依无靠的鳏寡孤独、盲聋残哑,曾为党和国家做出重要贡献的烈士家属、军人家属和伤残军人、复员军人等群体,本来都是民政工作的对象。江总书记强调民政工作要“为最需要帮助的困难群众服务”,是因为新形势下的“为困难群众服务”已经有了与传统工作完全不同的内涵和更高的要求。目前社会困难群体不仅有传统的优抚救济对象,还增加了下岗职工、失业人员,而且在一个时期内将呈增多趋势。据统计,全省农村贫困人口和城镇低保对象均超过140万人。这是最需要帮助的困难群体,亟需给予特别的关注,及时为他们“雪中送炭”。做好形势下民政工作,必须强调更好地为困难群众服务。

江总书记指出:“我看‘稳定’这两个字,在很大程度上是和我们的民政工作相互联系在一起的。”救灾救济对于城乡困难群众的稳定,拥军优抚安置对于优抚对象和军队的稳定,群众性自治组织居委会、村委会对于城乡基层的稳定,民间组织管理对于整个社会生活的稳定,都有不容置疑的重大作用,都与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息息相关。只有把民政工作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使各类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权益得到保障,使城乡基层群众当家作主的民主政治权利得到维护,使各种民间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得到正常发挥,做到了老有所养、贫有所济、残有所助、灾有所救,才能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保证改革开放的顺利进行,保持经济发展的良好势头,维护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

总之,加强和做好新形势下的民政工作,是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迫切需要。各级政府和各有关部门的领导同志一定要站在讲政治、讲大局的高度,用江泽民总书记关于民政工作“三个服务”的要求深化对民政工作的认识,增强做好新形势下民政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切实加强民政工作,推进全省民政事业健康稳定发展。

二、紧紧围绕大局落实好民政工作的重点任务

今后五到十年,是全省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时期,是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时期,也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扩大开放的重要时期。省八次党代会提出经过五年或更长一些时间的努力,把*初步建设成经济繁荣、社会文明、环境优美、生活富裕的省份,实现全省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在这一新的形势下,全省民政工作必须开创新的工作局面。当前,全省民政工作要着力落实好以下几方面任务。

(一)切实加强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当前民政工作的一项突出重要任务是抓好城市低保工作。这是全省民政工作的重中之重,更是稳定全局的重要工作。为解决城市部分居民生活困难问题,我们已经采取建立“三条保障线”、实行“两个确保”等措施。其中,最低生活保障是城市社会保障安全网的最后一道防线,我们必须不遗余力地把它守好,切实发挥其作用。据民政部门调查统计,全省现有低保对象149.4万人,居全国第4位,占全省非农业人口的13%。如果按万人拥有低保对象的比例来计算,我省将居全国首位。今后,随着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向失业保险并轨,可能会有相当多的失业人员在2年失业保险期内仍难以重新就业,城市低保对象人数将会进一步扩大。从目前情况看,城市低保制度已经在全省各地建立起来,但这项工作的发展不平衡,还要做很大努力才能完全实现应保尽保,才能使低保这道最后的安全线真正起到兜底的作用。

要把低保工作做实、做细,尽快完全实现应保尽保。抓紧研究最低生活费补贴的计算和发放办法,不能把脱离实际的所谓“虚拟收入”计算在内,根据居民的真实生活状况,把所有符合条件的城市贫困居民都纳入低保范围。按照“属地化管理”的原则,把中央企业和省属企业的特困职工家庭及时纳入最低生活保障。特别是加强对煤炭、军工等破产企业职工和群众的调查,符合低保条件的要全部纳入。对企业改组改制和结构调整中出现的特殊困难群众,以及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向失业保险并轨中需要纳入低保的人员,要作为工作的重点,及时有效地解决他们的最低生活保障问题。在低保标准的制定上,要从实际出发,既要确保最低生活标准,又要注意有利于促进就业和再就业。同时,逐步建立和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对象在住房、医疗、教育等方面的社会救助政策,多方面帮助贫困家庭解决实际问题。

要加大财政投入力度,管好用好低保资金。搞好低保工作的关键,是切实增加低保资金。朱总理指出:“低保的主要责任在地方,地方政府必须更多地增加财政收入。”因此,各地要加大资金筹措力度,特别是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千方百计增加低保投入,确保低保资金及时到位。从各地的财力看,除少数县市特别困难外,多数市、县两级财政都有能力保证低保资金的投入。关键是对于低保工作思想上要重视,认识上要到位。各级政府对低保资金必须实行专户管理,专款专用,及时拨付,不能虚列预算,列而不支,更不允许挤占;对贪污挪用的,要严肃查处。各市州都要核实一下低保资金落实情况,省财政、民政等部门也要深入各地检查低保资金落实、管理和使用情况。

要努力实现低保工作的规范化、社会化和信息化。省里近期将出台低保实施办法,各地要抓紧制订本地的实施细则,做到依法办事。完善最低生活保障金的申请、审批、发放和监督程序,整个工作要做到民主、公开、透明。充分发挥社区组织的优势和作用,做好有关的核查、监督和按时发放等工作。尽快建立功能齐全、覆盖面广、规范透明的社会救助信息网络,实行动态化管理,进一步提高低保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认真做好自然灾害救助工作。自然灾害救助工作的重点在农村,妥善安排好受灾群众的生产和生活,是各级政府的重要责任,也是民政工作的一项主要任务。近年来,我省旱涝灾害交替发生,基本上是两到三年一个周期。今年发生洪水的可能性很大,防汛防洪形势严峻。各级干部一定不能有任何松懈麻痹和侥幸心理,工作决不可掉以轻心,宁可有备而无汛,不可有汛而无备。要把困难和问题估计得更充分一些,把抗洪措施落实得更扎实一些,确保实现安全度汛。当前,局部地区出现了一些雹灾。针对灾害,要建立健全灾民紧急救援工作体系,提高救灾能力,确保灾民基本生活。加快建立和完善救灾工作分级负责、救灾资金分级承担的救灾工作管理体制,原则上小灾害由市、县政府负责,大灾由省级政府负责。抓紧完善救灾款专户管理制度,建立规范的救灾款物发放制度,保证发放公开、透明,保证救灾款物真正发放到灾民手中。要坚持预防为主,做好灾前预防工作,切实加强灾情预报、监测和信息传输体系建设。坚持“造血”与“输血”相结合,提高灾民的自我救助能力。同时,要发动社会力量参与救灾活动,开展好经常性社会捐助活动。完善经常性社会捐助工作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使捐助活动进一步规范化、制度化。

(三)加强民间组织管理工作。民间组织是继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单位之后发展起来的第四种社会组织,对全省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全省民间组织特别是民办非企业单位发育不够,管理上还存在薄弱环节。要全面实行登记机关和业务主管单位双重负责的管理体制,尤其是业务主管单位要真正发挥作用,切实改变重审批、轻管理的状况。要坚持培育发展和管理监督并重的方针,把培育发展的重点放在按照市场经济要求建立的行业中介组织、社会公益和服务性的民间组织上来。要支持民办非企业单位的健康发展,充分发挥它们在发展第三产业、扩大社会就业、方便群众生产生活等方面的重要作用。要从各地农业经济结构调整和广大农民协作经营的实际出发,大力发展农村专业协会,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促进农民共同富裕。

(四)做好城市社区建设和农村村民自治工作。城市社区居委会和农村村委会是党和政府各项工作的重要基础,是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依托。随着改革的深化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全省城市社区和农村村委会所承担的社会管理任务不断加重,其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江总书记指出:“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只有把社区居委会和农村村委会这个最基层、最基础的工作抓好了,才能为群众创造安居乐业的良好环境,才能真正把矛盾和问题化解在基层,才能形成坚如磐石的执政基础。

社区建设是城市工作的新生事物,新事一定要办好。经过几年来的努力,我省的城市社区建设形成了较好基础,典型示范尤其明显。但就全局而言,拓展的空间很大,还要做大量的工作。关于全省社区建设的总体安排,前不久省委、省政府印发的《关于大力推进社区建设的实施意见》有明确要求,各地要认真学习,抓好落实。要紧密结合生产力发展和城市改革开放的要求,紧密结合新形势下社区居民对提高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求,努力探索广泛参与的途径,努力探索政府在社区建设中的职能,努力探索社区党的领导方式,开创社区建设的新局面。需要在这里进一步强调的,一是要强化社区吸纳就业的载体功能。服务业是近期扩大就业的主改方向,而社区恰恰是服务业的密集区,也是扩大就业和再就业的重要载体。目前,仅省社区就业试点单位就新办社区网点138个,新安置下岗失业人员1384人。要大力开发便民服务岗位、社会化服务岗位和社区管理工作岗位,努力使社区就业成为就业的主渠道。倡导灵活的就业方式,加强对非正规就业的组织化管理。坚持市场化运作,推进社区服务的产业化。加大对社区就业的政策扶持力度,解决社区就业中的各种障碍问题。二是要抓好大中城市社区建设。四平市在这方面已经做出了表率。实际上,四平市的财政并不富裕,但他们为什么能在社区建设上创造出新的成绩?关键是党政领导高度重视,本着“勤政为民、厚待百姓”的宗旨把社区建设牢牢抓在手上,利用现有条件就把这项造福百姓的“民心工程”办了,而且办得很好。四平市的经验值得各地学习借鉴。三是要不断完善社区功能,发挥居民群众的主体作用。社区的功能完善后,许多问题就都迎刃而解了。四是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积极把社区服务开展起来,帮助居民群众排忧解难,让他们从社区建设中多得到实惠。

农村的村民自治工作要继续坚持以“海选”为主线,用民主选举来推动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做法,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大力推行村务公开,实现全省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切实保证农民群众在经济、政治、文化和其他社会事务中当家作主。(五)进一步做好拥军优抚安置工作。对于拥军优抚安置工作来说,就是要进一步弘扬拥军优属的光荣传统,密切地方和军队的关系,用坚强的军政军民团结来促进社会稳定,来推动经济发展。这是各级政府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要经常开展丰富多彩的拥军优属活动,通过科技拥军、教育拥军、法律拥军等措施,多为驻吉部队解决加强革命化、正规化、现代化建设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要认真落实优抚政策,着力解决好在乡复员军人、伤残军人、烈属等重点优抚对象在生活、住房、医疗方面的困难,保障全省优抚对象在政治、经济、社会生活中享有适当优厚的待遇,使他们的生活达到或略高于当地群众的生活水平。在认真落实现行安置政策的同时,继续积极探索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安置途径和办法,推动安置制度创新,有效地安置好全省城镇退役士兵和军队离退休干部,使他们各得其所,安居乐业。

三、充分发挥政府对民政工作的主导作用

做好新形势下的民政工作,关键是要加强领导,用新的思维、新的办法狠抓各项工作的落实,充分发挥对民政工作的主导作用。

一是要把民政工作摆上党委和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领导。民政工作是政府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民政工作不能削弱,而且必须加强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多次强调必须坚持政府主导,加强领导,加大投入。各级政府要用“三个服务”的要求统一思想,高度重视民政工作,经常研究和调度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主要领导同志要经常过问民政工作,分管领导要投入更多精力。要把将民政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纳入政府的工作计划和目标责任制,推动民政工作深入开展。

二是要努力形成民政事业社会化的常态机制。由于民政工作涉及面广,具有很强的社会性,民政事业的发展必须坚持走政府主导与社会化相结合的道路。从我省的实际情况出发,推进民政工作社会化应当注意三个环节。一个是舆论引导,通过各种媒体广泛宣传做好民政工作的重要意义,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吸引他们主动参与民政工作。另一个是法制规范,依据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制定相应的地方性配套政策、规章和制度,明确集体和个人参与民政工作的责任。再一个是行政推动,即通过党委和政府的工作,运用典型示范、行政干预等方法,充分发挥各级工会、共青团、妇联组织对民政工作的支持和配合作用,壮大民政事业的发展力量。各级民政部门更要主动工作,争取上级的重视和支持;密切与各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沟通、协调和联系。切实建立并完善“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民政工作机制,把全省民政事业推向前进。

三是要加大民政工作的创新力度。在新的形势下,民政工作在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工作制度等方面都面临着创新的问题。首先是依法行政。积极推进民政工作的依法行政,是贯彻依法治省方针的重要体现。计划经济时代的一些民政政策法规已远不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必须适时修订和完善,进一步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要大力推进城市低保、社区建设、社会福利社会化和有关专项社会行政事务管理等的规范化和法制化。要规范民政执法程序,全面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强化依法行政意识和能力。其次是推进政务公开。要简化程序、办事公开、承诺服务,突出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点和各项经费使用的热点,不断创新政务公开载体,接受群众监督。再次是加强民政工作的信息化建设。要采取信息化手段,将民政政务纳入数字化、科学化管理的轨道,逐步实现低(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查看)保、优抚等款项发放的社会化,方便各级政府机关与人民群众上网查询,促进民政工作管理的现代化。

四是要帮助解决民政工作中的难点问题。当前,民政工作面临的困难不少,主要是行政事业经费不足,民政基础设施难以满足需求,退伍安置工作落实不下去等问题。这些问题各级政府领导必须高度重视,努力加以解决。要加大财政投入,为民政事业发展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要加强民政基础设施尤其是社会公益和社会福利设施建设。在农村税费改革中,要充分考虑五保供养、优抚工作等方面的需求,落实好所需各项经费。要加强基层民政组织建设,改善基层民政干部的工作和生活条件,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奠定做好民政工作的坚实基础。

篇2:在第十五次民政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人大政协

间: 2004-02-25浏览次数: 399文章来源: 哈尔滨市知识产权局

创建时 这次会议是市委、市政府决定召开的,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全省第十五次“扫黄”、“打非”电视电话会议精神,总结去年以来我市“扫黄”、“打非”工作,部署今年任务。刚才,文君同志宣布了调整后的全市“扫黄”、“打非”工作领导小组名单,市委希望参与领导小组工作的同志和有关部门,要不辜负市委的期望,认真履职尽责,为我市“扫黄”、“打非”工作做出积极贡献。

2002年,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在有关部门的密切配合下,经过“扫黄”、“打非”战线全体同志的共同努力,我市的“扫黄”、“打非”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全年共收缴各类非法出版图书7.1万册,非法出版电子出版物2.8万余盘,罚款9万元,处理各种违法违规行为200余起,查处案件8起,有力地打击了盗版和非法经营出版物行为,为保证我市出版物市场的繁荣和有序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一是查缴了一批政治性非法出版物。党的十六大召开前夕,一些境内外敌对势力别有用心地编印了许多政治性非法出版物,企图通过编造、散布政法谣言,制造思想混乱,破坏政治安定的局面。对此,市“扫黄”、“打非”工作领导小组高度重视,有针对性地制定了《哈尔滨市封堵政治性非法出版物工作方案》,在市“扫黄”、“打非”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指挥、精心组织下,市“扫黄”办和市公安局打击政治性非法出版物办公室以及新闻出版、文化、工商等部门联合行动,对一些重点地区进行了拉网式清查,取缔无证书摊27处,收缴政治性非法出版物1000余册,治安处罚3人,为我市的政治安定与社会稳定做出了贡献。二是重点整治了哈尔滨火车站地下出版物市场。多年来,哈尔滨火车站地下书刊市场一直存在非法出版物泛滥的问题,虽经有关部门多次清理整顿却屡屡反弹,省、市“扫黄”、“打非”行动方案中均将哈尔滨火车站地下书刊市场列为重点整治对象。按照省、市“扫黄”、“打非”方案的部署,市“扫黄”办深入市场进行调查,经过为期半个月的清理整顿,哈尔滨火车站地下书刊市场秩序明显改观,盗版图书、盗版光盘明显减少,政治性非法出版物基本绝迹。三是开展了一系列净化市场的专项治理行动。去年以来全市进行了多次出版物市场专项治理活动。针对一些中小学周边的租书摊(屋)向中小学生出售充斥着凶杀、暴力、色情等不健康内容的非法卡通读物和“口袋本”读物的情况,市“扫黄”办执法人员在省、市多家新闻媒体和有关部门的配合下,先后对十几所中小学校周边的租书摊(屋)进行了突击检查,收缴非法卡通读物、“口袋本”读物12000余册,取缔无证经营黑点5家,责令停业整顿3家,社会反映良好。此外,还对软件市场、地图市场、挂历市场进行了专项治理,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四是查处了一批大案要案。坚持把查处大案要案作为“扫黄”、“打非”工作重要突破口,坚持“打团伙、端窝点”的方针,着力打击

有组织、成规模的犯罪活动。2002年6月,市“扫黄”办了解到,在省图书批发市场附近有人贩卖盗版教辅图书。市“扫黄”办抽调精兵强将,制定了周密的计划,经过半个多月的蹲坑守候,终于查到了隐匿于一民房内的书库,成功抓获了非法盗版盗印分子,并查出黑印刷点。经现场清点,库房内的盗版教辅图书多达20余种,涉及十几个出版社,总数量达6万余册。此外,市“扫黄”办查处的哈尔滨报达印务有限公司盗印古典四大名著案,对犯罪分子产生了较大的震慑作用,获得了很好的社会影响。

总的看,我市“扫黄”、“打非”工作取得的成绩是显著的。市“扫黄”办被评为全国“扫黄”、“打非”先进单位,市新闻出版局被评为省行政执法优秀单位,《新闻出版报》等新闻媒体多次报道了我市“扫黄”、“打非”工作的成绩和经验。特别应当指出的是,各区、县(市)的“扫黄”办在机构改革造成人员发生较大变动的情况下,坚持机构不散,工作不断,在“扫黄”、“打非”工作中做出了突出的成绩。在此,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对在“扫黄”、“打非”工作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单位和个人表示衷心的感谢!

下面,我就如何贯彻落实好全国、全省第十五次“扫黄”、“打非”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做好新形势下的“扫黄”、“打非”工作,讲三点意见。

一、提高认识,明确责任,增强做好新形势下“扫黄”、“打非”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深入开展“扫黄”、“打非”斗争,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一项十分重要的举措,事关社会稳定,事关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事关子孙后代的健康成长。近年来,黄色非法音像制品危害甚烈,不仅传播腐朽文化,危害青少年身心健康,而且损害著作人的权益,挫伤创作者、生产者的积极性,削弱国家、民族和个人的创新能力,影响我国的声誉和形象,阻碍民族音像和电子出版业的生存和发展。如果听之任之,我国的书刊、音像、电子出版业乃至整个文化产业将有被窒息的危险。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这项工作,已连续13年坚持不懈地开展“扫黄”、“打非”斗争,全社会保护知识产权的意识明显增强,黄色、非法出版活动猖獗的活动得到有效的遏制,繁荣有序的市场环境初步形成。但由于制黄贩黄和非法出版活动有着复杂的国际国内背景和有暴利可图的经济诱因,加之文化工作的复杂性,“扫黄”、“打非”斗争形势依然严峻。今年3月5日,朱镕基总理代表国务院向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坚持不懈地开展„扫黄‟„打非‟斗争”这既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开展“扫黄”、“打非”斗争的坚强决心,也充分表明这一工作的重要性和艰巨性。

新世纪新阶段,党中央确定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更加需要稳定的社会环境和良好的社会风气,“扫黄”、“打非”工作是稳定社会环境、净化社会风气的有效手段,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重要保证。党的十六大提出,要“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的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这无疑对“扫黄”、“打非”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面对加入世贸组织之后更加开放的大环境,“扫黄”、“打非”斗争面临的形势更加复杂,承担的任务更加艰巨。可以说,“扫黄”、“打非”工作任重而道远。各级党委、政府和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从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培育和弘扬伟大民族精神的战略高度,从切实保护知识产权,维护文化市场正常秩序,促进经济、政治、文化持续协调发展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扫黄”、“打非”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切实把思想统一到中央和省、市委对“扫黄”、“打非”工作的部署上来,真正把“扫黄”、“打非”工作摆上重要日程,以高度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推动“扫黄”、“打非”工作深入开展,为实现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营造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

二、突出重点,强力推进,全面落实今年“扫黄”、“打非”的各项任务

按照中央和省第十五次“扫黄”、“打非”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的要求和部署,今年我市“扫黄”、“打非”工作的指导思想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按照“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的要求,将“扫黄”、“打非”工作与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以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做到统一部署,整体推进,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突出重点,狠抓落实。按照这个指导思想,做好今年的“扫黄”、“打非”工作,必须把“扫黄”、“打非”工作与加快文化建设,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繁荣社会主义文化结合起来;与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建设结合起来;与进一步整顿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结合起来,周密部署,整体推进,标本兼治,狠抓落实。要按照《哈尔滨市2003年“扫黄”、“打非”行动方案》的安排,突出重点,全面推进,围绕《方案》确定的工作目标和五项主要任务,精心安排,精心组织,措施要有力,工作要扎实。要加大打击各类非法出版物的力度,在继续依法打击政治性非法出版物、淫秽色情出版物、宣扬伪科学类出版物的同时,集中力量打击盗版教材和违规教辅读物,加大对社区、城乡结合部的稽查力度,防止形成非法出版物集散地。要从打团伙、挖窝点入手,着力解决好重点地区和部位的问题。对经过前段治理整顿市场秩序已有好转的重点地区和部位,要抓好成果的巩固,确保不出现回潮。进一步加强对出版物市场的监督,打击制售非法出版物的团伙,摧毁其制作、储运窝点和地下发行网络,集中查处一批大案

要案,力求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要严厉打击盗版盗印活动,继续加大对全市电子游戏经营场所的整治。要抓发展、促繁荣,用优秀的出版物占领市场。对出版物发行的主渠道和遵纪守法的经营单位要大力扶持,使其成为出版物市场的主角。各地各部门和全体从事这项工作的同志一定要通过扎实有效的工作,全力打好今年“扫黄”、“打非”各个阶段的战役,以优异的成绩向市委、市政府和全市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三、加强领导,狠抓落实,为开展“扫黄”、“打非”工作创造良好条件

加强对“扫黄”、“打非”工作的领导,是确保“扫黄”、“打非”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保证。各级党委、政府和各级领导干部要切实负起责任,进一步强化责任意识、大局意识,千方百计为“扫黄”、“打非”工作创造有利条件,推动“扫黄”、“打非”工作深入开展。一是加强对“扫黄”、“打非”工作的组织领导。要把“扫黄”、“打非”工作摆上重要位置,纳入重要日程。党政主要负责同志特别是主管领导要经常研究、及时部署“扫黄”、“打非”工作,对“扫黄”、“打非”工作给予更多的指导和关心。要亲自过问、亲自指挥、亲临一线,通过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动员有关部门和社会力量投入到“扫黄”、“打非”集中行动中来。要采取有效措施,大力支持“扫黄”、“打非”工作部门工作,进一步充实和加强“扫黄”、“打非”办事机构,对开展工作所必需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要给予支持,从工作条件和工作机制上为完成好“扫黄”、“打非”这项政治任务提供保障。要按照中央和省、市委的要求,继续加强“扫黄”、“打非”机构和队伍建设,不能以任何理由减弱“扫黄”、“打非”机构和队伍建设。“扫黄”、“打非”部门要加强学习,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和执法水平,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工作队伍。二是搞好分工合作,实行综合治理。“扫黄”、“打非”工作涉及到思想、文化、经济等多个领域,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不是一两个部门就能做好的,需要相关部门和社会力量密切配合,综合治理。“扫黄”办作为“扫黄”、“打非”工作领导小组办事机构,要充分发挥组织策划、督促检查、协调服务的职能作用,积极协调各个部门,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新闻出版、版权、文化、公安、工商、海关、交通等各个部门要认真覆行职责,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在做好各自工作的同时,要注意部门间的密切协作,做到协调配合,形成合力。舆论宣传部门和新闻单位要加大“扫黄”、“打非”工作的宣传力度,充分发挥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体的作用,对全市“扫黄”、“打非”集中行动进行全方位报道,广泛宣传,造大声势。要在媒体上公布“扫黄”、“打非”举报电话,动员全社会监督举报制黄、贩黄和非法出版活动,为“扫黄”、“打非”工作营造良好的舆论和社会环境。三是加强制度建设,落实长效机制。做好新形势下的“扫黄”、“打非”工作,必须加强制度建设,整章建制,坚持依法行政、依法管理。要在建立“扫黄”、“打非”工作责任制的基础上,实行责任追究制度。要实行督办、催办制度,对交办给各地和有关部门的案件,要严格在规定时限内办结,对逾期不办的要予以督办,对办案不力的,要予以催办,或者以通报形式给予批评。要完善检查制度,对查处重大案件和重点地区、重点市场整治的进展情况,通过重点检查、明察暗访和跨地区交叉检查等方式进行跟踪检查,确保各项工作得到落实。要建立情况通报制度,各地、各部门在集中行动、专项治理和重大案件查办结束后,要及时向市扫黄办作书面报告,“扫黄”、“打非”工作中出现的重大问题要随时报告。要充分发挥公安派出所、工商所和社区、街道办事处、居民委员会的作用,把“扫黄”、“打非”工作延伸到基层,形成完善的监督网络。要重点围绕完善“扫黄”、“打非”工作机制,开展调查研究,针对出版物市场上出现的新动向、新情况、新问题,认真总结经验和规律,研究并提出新的思路、新的措施,提高“扫黄”、“打非”工作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篇3:在第十五次民政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人大政协

上午好!

很高兴参加中国农机学会维修分会第十五次全国农机维修学术会议, 跟大家共同交流研讨我国农机维修行业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和解决途径, 共同谋划今后一个时期加快推进农机维修行业发展的方法和途径。希望通过这次会议, 使我们进一步开阔思路, 创新思维, 统一思想, 明确目标, 切实做好下一阶段农机维修管理服务工作。在此, 我讲三点意见:

一、求真务实, 开拓创新, 农机维修管理服务工作成效显著

几年来, 我深深感受到, 有关省份、学会和总站等单位在推进农机维修管理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尝试, 取得了很好效果。尤其是有关省份在争取扶持政策、开展示范网点、示范合作社建设活动等过程中, 创新了维修管理服务的新模式, 推进了维修网点规范化建设, 提升了维修服务保障能力, 为农机化事业健康科学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概括起来主要在以下六个方面:

1. 创新和健全了农机维修监管法规体系

农业机械化促进法明确规定:“从事农业机械维修, 应当具备与维修业务相应的仪器、设备和具有农业机械维修职业技能的技术人员, 保证维修质量。维修质量不合格的, 维修者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2006年, 《农业机械维修管理规定》进一步明确了农机维修管理的地位、作用和职责, 规定《农业机械维修技术合格证》审批是办理工商营业执照的前置条件。2009年, 《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规定“国家鼓励农业机械操作人员、维修技术人员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和依法成立安全互助组织, 提高农业机械安全操作水平。”2010年, 国家六部委公布了《农业机械产品修理、更换、退货责任规定》, 提出“农机生产企业要与承担维修企业签订维修合同”和“农机产品停产5年仍保证维修配件供应”的要求。在全国的29个省 (区、市) 出台的农机管理条例或促进条例中, 都对农机维修管理作出了相应规定。河北省、青岛市、无锡市人民政府还制定了农机维修管理办法, 有效地促进了农机维修行业依法管理。

2. 规范和发展了农机维修服务组织网络

全国各级农机主管部门深入贯彻落实《农机维修管理规定》等有关法规政策, 积极引导和示范推进农机维修服务组织, 一个遍布城乡的不同主体 (生产销售企业“三包”维修、合作社维修、社会服务点维修) 不同类型、不同等级的农机维修服务组织网络在逐步健全和发展。全国农机维修网点的技术合格证审批率逐年上升, 维修服务能力等级逐步增强。截止2011年底, 近22万个农机维修企业中, 有近半数农机维修网点通过行政审批, 获得《农机维修技术合格证书》。各地积极启用农机维修管理网络软件, 推进农机维修网点“星级”评定和示范工作, 开展农机生产企业特约“三包”维修服务站点备案制度, 推进农机生产企业维修服务能力评定、制发“农机维修合同范本”和“农机专业合作社维修保养间基本配置规范”等工作, 有效地促进了农机维修服务组织网络的规范化发展。

3. 锻炼和提升了农机维修人员素质

2006年, 国家提出《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意见》。2007年, 农业部提出推进农业高技能人才培养“金蓝领计划”试点工作, 率先将“农机修理工”列为农业高技能人才培养主体职业。在北京、山东、江苏、黑龙江四省份试点带动下, 全国各地通过“阳光工程”培训和“政企联动”培训等形式, 培养鉴定各类农机维修人员近5万人。其中, 高级工资格以上人员达5%, 较2005年增长了1.5个百分点。全国农机维修人员近90万人, 维修网点人员持证上岗率接近30%。“十一五”期间, 江苏省农机主管部门连续三届举办全省“农机修理工”技能竞赛, 极大调动了省内农机维修人员学习技能的积极性。农业部举办的2011年全国农机技能竞赛和2010年华东区7省市农机维修技能竞赛, 各省级农机主管部门都给与了高度重视, 江苏、福建、上海等省市选手均以优异成绩获得表彰。总之, 在各级主管部门的积极推进下, 全国的农机维修人才总量和素质技能都在稳步提高。

4. 培育和构建了多层次的农机维修监管体系

随着农机维修业的发展和农机维修市场监管力度的不断加大, 部、省、市、县各级农机化主管部门都开始着力加强农机维修管理职能, 健全农机维修管理的机构。2007年, 农业部在总站批准成立“农业机械维修管理服务中心”, 在履行政策调研建议、技术规范研究制定、组织培训、指导地方规范农机维修工作等方面履行职责, 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此带动下, 甘肃、江苏、吉林等地也进一步明确农机维修管理事业职能, 补充建设相关组织机构。《农机维修管理规定》颁布实施后, 各地均一定程度地明确了具体承担农机维修管理的职能机构和人员, 农机维修监管体系已初步形成。

5. 推进和发展了农机维修新技术及标准规范研究

近几年来, 我们组织开展了农机维修节能减排技术筛选活动, 编制了《农机维修节能减排十项技术》, 并向全国基层农机维修管理机构和农机维修示范点免费发放, 推进维修节能减排技术的宣传和推广应用。2011年, 在原有“喷油泵标准油量传递技术推广研究项目”基础上, 总站与南京农业大学等研究机构合作, 针对495A柴油机喷油泵校泵前后节油减排效果开展了比对试验, 得出四缸柴油机在校泵后单台油耗、排放明显下降的指标, 并由此推算在全国范围对大中马力柴油机实施农机“喷油泵标准油量传递技术”, 全国全年可节油220万t, 减排70万t的可观前景。通过此项目研究, 为今后推进“节能减排”技术推广或科研立项提供了有力的基础数据支持。另外, 我们积极推进农机维修质量标准和“农机报废更新标准及办法”等研究制定工作, 5年来新制定《玉米收获机修理质量》等新标准5个, 全行业农机维修相关标准达到12个, 为农机维修工作科学管理提供了有力技术支撑。

6. 拓展和提升了农机维修服务能力

各地农机化主管部门积极争取扶持政策和项目资金, 提升农机维修网点和农机合作社等维修服务能力。山西省农机局积极争取省财政专项资金支持, 自2012年起每年下拨省农机局“农机维修网点建设资金”600万元, 用于星级农机维修点建设和农机专业合作社维修车间建设。同时还争取了省财政专项资金2000万元, 扶持建设农机合作社400个, 维修车间320间、零配件库150间、购置维修设备1500余台件。受扶持政策引导和推动, 山西省证照齐全的农机维修企业数量由2009年中期的200多个猛增至目前的2100个, 有力地促进了全省农机维修服务能力的提升。江苏省两年投资3000万元用于农机合作社的机库、油库、配件库和维修车间建设, 建成维修车间1万多平米, 拥有维修设备价值300多万元;青岛市两年来投入206万元建设农机“安居工程”, 解决大型农机存放、维修、保养难问题, 建设机库、棚、维修车间面积3070 m2。陕西省多次安排资金项目扶持农机合作社和区域维修中心的建设, 安徽省2012年启动农机维修能力建设年活动等。所有这些政策、措施, 都为加强农机维修基础设施建设, 促进农机维修服务能力增强提供了支撑和保障。

二、认清形势, 提高认识, 进一步增强推进农机维修管理服务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农机维修工作是农机化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农机部门的法定职责。《农业机械维修管理规定》是国家促进和规范农机维修业发展的重要规章, 赋予了农机管理部门开展农机维修管理的行政职能。做好农机维修工作是实现农机安全生产的重要保证, 是推进农机节能减排的重要抓手, 是提高农机经营效益的重要手段, 是促进农机工作发展的有力举措。同时, 农机维修工作又是一个专业性强, 涉及面广, 技术含量高的行业, 需要我们进一步加强形势分析和问题研究, 真正实现“借势”推进农机维修业的发展。

当前农机维修工作与“十一五”以前的维修工作相比, 出现了“三个新变化”。第一个新变化是农机生产企业组织承担的维修业务量越来越大。原因是农机购机补贴带动了大量农机新装备的购置使用, “三包”期内的农机具占有较大比例;另外, 也是农机市场竞争激烈的需要, 越来越多的农机生产企业关注和重视农机维修服务对企业形象和品牌树立的影响。第二个新变化是农机合作社参与承担了大量农机维修工作, 且维修服务能力在逐渐增强。原因是农机合作社的机具要靠规模经营产生效益, 机具品种多、数量大, 且作业频率和效率高, 这些都使合作社本身要具备较好的维修服务能力, 提高维修服务的及时性。第三个新变化是农机维修服务的方式以“换件维修”为主。这对农机手和农机维修人员的故障描述、诊断与派出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 对配件的储备、配送能力也提出了较高要求, 同时还对农机维修快速故障诊断技术和设备提出了新的要求。

总之, 认清农机维修工作的新形势, 对谋求和改进今后工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总的来看, 农机维修工作已取得一定进展, 但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 各项工作仍还处于起步阶段, 发展形势和推进手段还不够明晰, 还存在着以下几个主要问题:一是《农机维修管理规定》落实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主要存在三个相差悬殊:各省农机维修点持证率相差悬殊, 各网点农机维修人员持证上岗率相差悬殊, 维修技术合格证的电子化审批、网上公示情况相差悬殊。二是全国农机维修服务保障能力总体偏低。主要表现为“农机维修服务及时性”问题成为了农机手和农机合作社最为关注的问题;高新农机具的“维修难”和“难维修”问题依然普遍存在。三是维修管理体系不健全, 工作经费不充足制约维修业发展。以上问题都需要我们加强研究, 认真分析主客观原因, 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 解放思想、开拓创新, 以更加饱满的政治热情、更加良好的精神状态和更加务实的工作作风, 推动农机维修工作取得新成效。

三、明确目标, 扎实工作, 努力开创农机维修管理服务工作新局面

综合分析农机维修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和基本条件,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 农机维修工作要继续贯彻落实《农机维修管理规定》, 进一步转变观念, 创新思路, 增强信心, 扎实工作, 提升农机维修服务能力, 规范农机维修市场, 努力开创农机维修工作新局面。“十二五”具体目标任务是:

———推动农机维修网络布局日趋合理。一、二级农机维修点增加50%, 覆盖每个乡镇, 三级和专项农机维修点技术水平明显提高, 农机生产企业在机具主要使用地区都具备维修服务能力, 农机合作社维护保养能力明显提高。

———促进农机维修人员素质进一步提高。通过职业技能鉴定的维修人员比例提高一倍以上, 提升高技能维修人才比例到10%以上, 农机手维护保养技能及持证比例得到明显提高。

———确保农机维修市场得到有效规范。农机维修网点《农机维修技术合格证》持证率达到90%以上, 实现《农机维修技术合格证》网上申报、查询, 农机维修管理执法水平明显提高。

为完成好上述目标任务, 要突出重点, 着力抓好以下四方面工作:

第一, 提高认识, 加强组织领导。各级主管部门要充分认识农机维修工作的重要意义, 切实把农机维修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 纳入农机化工作考核目标, 加强组织和领导。各省级主管部门要尽快明确农机维修管理的“一个职责部门、一个负责人员、一名分管领导”, 在此基础上, 积极推进农机维修基层管理机构建设, 理顺工作关系, 保障工作条件和经费。加大农机维修监管人员培训, 提高农机维修管理信息化水平。要积极研究农机维修工作的新形势和新特点, 创新思路, 引导和推进农机生产企业、农机合作社和农机维修社会网点等加强维修管理, 增强服务能力, 提高维修服务质量和及时性, 促进农机维修业持续健康发展。

第二, 落实《规定》, 规范管理。各级农机管理部门要把全面贯彻落实《农业机械维修管理规定》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任务, 抓紧抓好, 避免“行政不作为”现象的发生。县级农机主管部门要严格依照许可程序和《农业机械维修业开业技术条件》标准, 审定、核发《农业机械维修技术合格证》, 做到合格一个, 发放一个, 把好维修市场准入关。要主动与工商部门协调, 理顺工作关系, 开展联合执法, 打击生产、经营假冒伪劣农机配件行为, 加强农机维修质量监管, 维护市场秩序。要加强对农机维修服务组织的日常管理和指导, 推进《农机维修合同范本》使用, 推进农机维修情况年报、年检, 通过“社企合作”、“星级、文明维修网点建设”和“企业与经销维修网点共建”等方式, 推进区域维修中心建设, 增强维修服务能力。加强农机维修管理软件的使用, 加大农机维修行政审批的公示、公开力度, 接受社会的监督, 提高农机维修管理的规范化和信息化水平。

第三, 加强培训, 促进维修技术宣传推广。各级农机管理部门要加强领导, 整合利用各种资源, 创新机制, 拓展范围, 加大农机维修技术培训和宣传推广力度。利用新型农民科技培训、“阳光工程”农机培训、“政企联动”等项目政策, 推进农机维修人员技术培训和技能鉴定, 扩大农机维修人员队伍和持证比例。要全面推进农机修理工持证上岗, 在开展农机维修示范点、星级文明维修点评选以及农机生产企业维修服务能力评定中提出农机维修人员职业资格和高技能人才比例要求, 引导农机维修人才能力水平提升。要加大农机维修节能减排和不拆卸诊断等农机新技术的科研攻关, 加快柴油机喷油泵周期校验等“以养带修”技术的推广应用。要加大农机维修标准、技术规范和报废更新办法的研究应用, 鼓励支持开展学术、技能比武、技术交流等活动。

第四, 扶持引导, 创新机制。各级农机管理部门要充分发挥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 着力做好三个方面工作。一要积极争取财政经费支持, 增加基层农机维修管理经费投入, 改善农机维修监管手段和能力条件, 提升行业公共服务能力;努力争取国家和地方的投入, 建立区域性高新农机具维修服务中心, 改善农机维修服务基础和技术条件, 优化农机维修网络布局, 着力解决高新农机具维修难的问题。二要大力争取优惠或补贴政策, 减免农机维修服务税费, 推进农机大修补贴, 推进农机节能减排或更新报废奖补政策, 推进农机维修设备纳入财政补贴范围, 减轻农机户和维修业户负担, 促进维修网点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发展。三要支持引导农机维修服务创新, 要结合本地实际, 鼓励探索社会维修网点、农机合作社维修间与农机企业的售后维修服务相结合模式, 开展新型农机维修服务的试点示范, 树立一批典型, 通过加强典型宣传、经验总结和理论研究, 扩大典型示范效应, 带动面上工作。要不断探索新时期实现农机定期保养制度、包修制度、冬修夏检制度的有效途径。要引导鼓励农机服务组织分会发挥协会作用, 促进行业自律, 提升行业整体水平。

同志们, 2012年是“十二五”继往开来的一年, 我们要抓住农机化加快发展的这一关键机遇期, 切实做好农机维修管理的各项工作, 不断提升农机维修服务能力, 保证维修服务质量, 真正发挥农机维修对农机化又好又快发展的支持保障作用, 为发展现代农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喜迎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做出新的贡献。

篇4:在第十五次民政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人大政协

(2011年2月15日)

各位代表、同志们:

县第十五届人大六次会议经过各位代表和与会同志的共同努力,已经顺利完成了各项议程,今天就要胜利闭幕了。会议期间,各位代表肩负全县人民的重托,以饱满的政治热情和高度负责的精神,认真履行职责,依法行使权力,为大会的圆满成功作出了积极贡献。会议达到了统一思想、明确任务、坚定信心、鼓舞干劲的目的,开成了一次凝心聚力、共谋跨越发展的大会,一次民主求实、团结奋进的大会。在此,我代表县委,向各位代表表示衷心的感谢,向大会的胜利召开和取得的丰硕成果表示热烈的祝贺!

过去的一年,我们紧紧把握胡锦涛总书记考察福建漳州、国务院支持海西建设的重大战略机遇,紧紧抓住经济回升向好的有利时机,突出项目、工业、环境、民生等四项重点工作,突出抓好“项目建设年”和“大干150天,打好五大战役” 活动,扎实推进新一轮创业;召开县委十一届七次全会,作出《关于进一步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来闽考察重要讲话精神,推动华安跨越发展的决议》,全面展开事关华安全局、事关华安未来的“十大建设”,发出华安跨越发展的动员令,全县上下比学赶超、竞相给力,各项事业生机勃勃、硕果累累。

12010年,我们全面超额完成年初预定的目标任务,各项指标增幅位居全市前列,“大干150天”综合考评名列前茅。引办项目取得重大突破,总投资超10亿元以上的正兴铝车轮、佳具群家具城项目、大洲工业园等相继开工建设;华安工业集中区正式升格为省级经济开发区;全县税收上千万企业由2009年的2家增加为7家。“兴茶富民”持续升温,去年相继荣获“华安铁观音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全国首个国家级铁观音茶叶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县”、“中国名茶之乡”、“全国重点产茶县”、“全国茶叶特色县”称号。改善民生工作有效落实,环境与公共设施建设再上新台阶,全县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协调推进,社会安定稳定。

2010年全年各项工作任务的出色完成,标志着我县“十一五”划上了圆满的句号。回顾过去的五年,我们深深感到,这是全县上下同心同德、艰苦创业的五年,是华安有史以来发展最好、变化最大、群众实惠最多的五年。这五年,全县生产总值、人均生产总值、城镇居民收入、农民收入、干部工资收入实现翻一番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工业产值、财政收入实现翻两番以上,规模工业产值实现翻三番以上,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完成107亿,财政收入、农民收入提前两年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2007年起连续三年被评为福建省经济发展十佳县。

2010年,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紧紧围绕县委中心工作,主动服务工作大局,积极促进社会和谐,认真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权,充分发挥代表作用,不断加强自身建设,为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对此,县委是充分肯定的,人民群众是满意的。

今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推进华安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关键一年。贯彻落实大会审议通过的《华安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把宏伟蓝图变为美好现实,是16万华安人民的共同心愿和热切期盼,也是我们的庄严使命。现在的关键就是真抓实干,狠抓落实,切实将全县人民的共同意志转化为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干部群众的实际行动,继续打好五大战役、大干开局之年,一年迈出一大步,五年再上新台阶,实现华安跨越发展。

我们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咬定发展不放松。始终保持干事创业、比学赶超的精气神,把推动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氛围造得更浓,劲头鼓得更足,工作做得更实,以进一步解放思想、敢为人先的精神,更加开放、兼容并蓄的气度,不断加快改革发展步伐,推动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取得新突破、新成效。

我们必须进一步做好群众工作,惠民生聚民力集民智。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切实把以人为本、执政为民视为崇高使命,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谋发展,都要认真考虑和兼顾不同群众的利益和承受能力,做到谋划发展思路向群众问计,推动发展意图让群众了解,查找发展问题听群众意见,改进发展措施向群众请教,落实发展任务靠群众努力,衡量发展

成效由群众评判,不断把蕴藏在人民群众中的智慧和力量凝聚起来、发挥出来。

我们必须进一步转变作风,不断提高工作执行力。各级各部门要紧扣大会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顺时而为,乘势而上,聚精会神抓当前、谋长远,量化工作序时,分解落实责任,凝心聚力,心无旁骛,扎实苦干,切实把中央和省、市、县的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各位代表、同志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县人大及其常委会要认真行使各项法定职权,紧紧围绕“十二五”规划实施中的重大问题,不断增强监督实效,为推动华安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各位人大代表要充分发挥模范表率作用,带头宣传贯彻本次大会精神,带头立足本职创先争优,为经济发展、社会和谐贡献力量,努力开创人大工作新局面。

一要更加注重服务发展大局。县人大及其常委会要围绕县委的决策部署,围绕工业、城建、环境、民生等重点工作,广泛开展调查研究,积极建言献策,努力使人大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相协调、相促进。要积极探索、完善审议决定重大事项的程序和方法,提高决策质量,增强决策实效。对“一府两院”提请审查、批准的事关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长远性问题和经济建设中的战略性、全局性问题,要认真审议,严格审查,敢于讲真话,提出真知灼见,行使好法定职权,使之更加切合华安发展的实际。

二要更加注重增强监督实效。县人大及其常委会要主动适应新形势对人大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把推动中央和省、市、县委重大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作为人大监督工作的重中之重,全面贯彻实施《监督法》,正确处理好与“一府两院”的关系,积极探索好的形式和办法,寓监督于服务之中,寓监督于支持之中,做到既合力合拍,又促进工作开展。

三要更加注重发挥代表作用。县人大及其常委会要认真贯彻实施《代表法》,通过不断加强和改进代表工作,统筹兼顾不同群体的利益诉求,畅通反映社情民意的渠道,发挥人大在体察民情、反映民意、集中民智、珍惜民力方面的优势和作用,使各项工作更加贴近群众,更能体现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上一篇:2011年招商引资工作自查报告下一篇:那段温暖的时光随笔:哆啦A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