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中的问题与对策

2024-07-30

高校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中的问题与对策(共9篇)

篇1:高校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中的问题与对策

高校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中的问题与对策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各级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都加大了对高校治安综合治理的`工作力度,但在实际工作中仍暴露出一些弱点.诸如,法制安全教育薄弱,安全保卫干部缺乏专业技能培训,保卫人员与师生缺乏沟通,资金投入不足,治安防范外紧内松等.对此,亟待有关部门尽早认识和解决.

作 者:李静 作者单位:东北大学,公安处,辽宁,沈阳,110004刊 名: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英文刊名:JOURNAL OF LIAONING NORM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 EDITION)年,卷(期):200326(2)分类号:B018关键词:高校 综合治理 安全 防范

篇2:高校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中的问题与对策

高校消防工作中的问题与对策

本文分析了当前高校消防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作 者:李建新 作者单位:黄冈公安消防支队,湖北,黄冈,438000刊 名:黄冈师范学院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 OF HUANGGANG NORMAL UNIVERSITY年,卷(期):29(5)分类号:G415关键词:高校 消防 问题 对策

篇3:高校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中的问题与对策

一、西部民族地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存在的问题

自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以来, 西部民族地区社会治安状况有了很大改善。同时, 也应看到, 西部民族地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仍然面临很多问题, 存在一些薄弱环节, 需要进一步改善和加强。

㈠综治工作基层基础薄弱一是综治办工作量大面广, 工作任务重, 工作难度大, 一些地区综治办受人员、编制、经费的制约, 干部培训渠道狭窄, 业务知识更新提高慢, 不能适应当前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二是部分乡镇 (街道) 和综治成员单位责任制的落实不到位, 影响了综合治理的成效。三是群防群治队伍特别是乡镇兼职治安联防队伍经费不足, 存在着重建设轻使用、重数量轻质量、重使用轻培训的问题, 部分治保力量薄弱, 防控能力弱, 甚至部分治保组织处于瘫痪、半瘫痪状态。

㈡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标准不高、不平衡受主客观因素的制约, 西部民族地区社会治安防控水平普遍存在着起步晚、底子薄的问题, 同全国其他地区的治安防控水平仍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一是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建设标准不高。一方面, 一些地方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仍处于低水平的人防、物防状态, 治安防控人员素质偏低, 治安防控科技含量低;另一方面, 警务体制改革步伐不够快, 社区警务体制、快速反应机制不够健全, 特别是在“人防、技防、物防”三大模式上缺乏真功夫, 有的防控设施形同虚设, 大大弱化了防控网络的真正作用。二是西部民族地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不平衡。受经济、认识等因素影响, 西部民族地区之间对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重视、投入、建设程度不同, 形成了横向的不平衡。一些地区平安乡镇、村、单位覆盖率不高, 农村地区的治安防控普遍较弱。

㈢综合治理经费保障机制不健全一是经费投入不足。西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比较滞后, 财政困难, 经费投入不足, 且缺乏多渠道的综治经费来源渠道, 不仅制约着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构建, 也难以保障群防群治队伍的工资报酬。二是综治经费来源单一。当前, 民族地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经费主要来源于财政拨款, 来源较为单一。受经费所限, 民族地区的技防建设发展和群防群治队伍建设水平普遍较低, 且不平衡, 部分地方设备简陋, 治安防控信息化建设滞后, 影响了防控效果。

㈣不稳定因素仍然存在当前, 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正处于不断发展当中, 群众要求快速发展的愿望十分强烈, 但受多种因素影响, 民族地区社会不稳定因素仍然存在, 主要表现在:一是刑事案件仍然处于高发时期, 尤其是侵财性案件占很大比例, 群众对社会治安的满意度不高。而当前, 部分地方防范控制和打击整治刑事犯罪的能力还不够, 维护社会治安持续稳定的压力不断加大。二是因矿产资源、征地拆迁、利益补偿、民族宗教等引发的矛盾纠纷和群体性事件仍比较多, 涉及面广、调处难度大, 成为影响民族地区社会稳定的潜在隐患。三是毒品犯罪仍是社会治安的难点。受国际毒潮和周边毒情的影响, 部分地方地下种毒、制毒、贩毒问题仍然存在, 吸毒人员面多量广, 禁毒戒毒的任务相当艰巨。四是维稳形势依然严峻。受国际形势影响, 西部民族地区易成为民族分裂分子及国内外分裂势力的渗透目标, 对敌斗争形势仍然复杂。

二、影响西部民族地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原因

㈠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 贫困问题突出东西部区域发展的差距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战略性、全局性问题。我国东西部区域不协调主要表现为生态区域利益失衡、矿产资源开发区域利益失衡、能源开发区域利益失衡等三大方面, 同时, 民族地区大多分布在西部, 经济发展水平与全国及东部相比比较低, 且西部地区各民族之间地区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也同样突出。一是西部民族地区地理环境差, 气候、生态环境相对恶劣, 限制了西部民族地区的发展;二是经济发展依赖单一能源, 资源开发、输出模式存在着很大的弊端, 为西部民族地区的发展带来的经济效益不高;三是文化方面, 西部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相对落后, 人才不足也影响了经济的发展。由于多种原因, 西部民族地区贫困人口比例较大, 这一现状也使得治安管理问题较多。

㈡综治理念缺乏, 重视不够现阶段我国处于经济快速发展的机遇期, 实践中普遍存在着重经济发展、轻治安综合治理的现象, 这也是影响西部民族地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原因。表现在:一是一些地方和单位对新形势下搞好综治工作和开展平安建设的认识不到位, 重视不够, 将综治实绩视为软指标, 不做扎实工作, 不抓具体措施落实, 综合治理合力尚未形成;二是少数地方及领导责任意识较差, 缺乏应有的工作责任感和紧迫感, 履行责任不力, 出现了管理上的缺位和越位;三是一些县市、乡镇对平安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投入不足, 影响了平安建设的质量和水平, 部分地方技防建设进展缓慢, 覆盖率较低。

㈢群众利益多元, 社会矛盾复杂改革开放三十年, 西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取得了全面进步, 但是处于社会转型时期, 各种矛盾凸显, 个人利益诉求多元化, 各种不稳定因素仍然存在, 加之, 由于民族地区的特殊因素, 使得民族地区的社会矛盾纠纷逐渐呈现出多元化和复杂化。由于社会纠纷呈现多元化, 加上社会转型, 使得民族地区社会纠纷开始由以前的常规性社会纠纷向常规、非常规性社会纠纷并存转变。表现在除了传统的婚姻家庭、经济权益、资源利用开发等矛盾外, 又出现了群体性纠纷以及包含政治诉求、民族宗教问题的纠纷, 这类纠纷又往往容易发展成采用如集体上访、打砸、械斗等非常规的对抗方式寻求解决。这一特点, 也是影响西部民族地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重要因素。

㈣法治建设不够, 法治观念淡薄尽管随着国家依法治国进程的推进, 西部民族地区群众法治观念有了很大提升, 但是, 受经济、文化、习惯等因素的影响, 西部民族地区的法治建设程度仍然不够, 一些地区群众文化素质普遍偏低, 法治观念淡薄, 不能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身合法权益, 一方面, 在遇到纠纷或其他治安案件时, 不是寻求法律途径解决, 而是借助于宗族势力, 导致一些地区因邻里、草山、牲畜发生械斗的事件时有发生, 另一方面, 防范意识差, 导致盗窃、抢劫等可防性案件居高不下, 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增加了难度。

三、完善西部民族地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对策

全力维护民族地区社会治安稳定, 需要不断创新工作方式与机制, 解决好当前综合治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法治观念与素养, 为民族地区经济社会事业快速发展保驾护航。

㈠全力推进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经济是基础, 经济形势与社会形势是紧密相连的。当前, 大力发展西部民族地区经济, 提高群众收入水平是解决社会治安问题的基础。一是加大对西部民族地区的支持力度。今后, 西部民族地区的战略重点应放在资源储备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国家应该加大对民族地区重点大基础设施的投资和重点产业的支持力度, 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 大力发展以旅游业、农副产品加工业和商业服务为主体的农村第二、第三产业。二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当前民族地区要不断加快特色优势产业培育, 打造支柱产业, 着力加快人力资源开发和加快城镇化进程, 紧紧围绕服务大中城市市场, 主动参与区域经济分工协作, 有效实现自身的跨越式发展。三是保障和改善民生。要着力保障贫困人口的基本生活, 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的现实利益问题, 通过技能培训等方式, 提高贫困地区群众谋生技能和致富门路, 努力提高低收入人口的收入水平。

㈡加强西部民族地区法治建设近年来西部地区开展的“法律进机关”、“法律进农村”、“法律进牧区”已取得一定成效, 但是, 总体上看, 西部民族地区群众尤其是农牧区群众、偏远地区少数民族群众的法律意识仍然不高。就当前而言, 提高这部分人的法律素质, 关系到西部民族地区的和谐稳定, 因此要进一步加强民族地区的普法工作。一是整合社会资源, 搭建普法平台。充分整合律师、公证、法律援助、人民调解等法律资源, 组建专兼职法律宣传队伍, 利用法制宣传栏、法律服务站、法律图书角等平台, 开展面向基层群众的普法。二是创新普法形式, 增强普法实效性。因地制宜地利用电视、广播、报纸、宣传栏、网络媒体、法制短信等形式, 结合当地群众的民俗习惯、语言、文化水平, 有针对性地进行普法, 切实提高普法效果。

㈢构建多元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一是进一步完善调解机制。逐步建立“超前预测、快速预报、全面预防”社会矛盾纠纷预警机制, 做到矛盾纠纷早发现早调处, 并经常性回访, 疏导谈心, 听取意见, 巩固纠纷调解成果。借鉴一些地区社会综合治理的经验, 将基层党建网与社会综治网“两网合一”, 利用党组织的政治优势和综治队伍的专业优势, 推动社会管理不断向末端延伸。整合现有司法、信访、治安等资源, 由综治办牵头, 建立一站式的大调解格局。二是发挥非诉纠纷解决机制的作用。中国的法治之路必然注重利用中国本土的资源, 注重中国法律文化的传统和实际, 西部民族地区在构建多元矛盾纠纷调解机制中, 要善于利用本地区非诉调解机制资源, 包括人民调解、司法调解、村规民约等。三是积极稳妥处理民族宗教矛盾。要高度重视民族宗教矛盾纠纷的排查、区分化解, 及早发现, 防微杜渐, 把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同时要研究产生这些矛盾的深层次原因, 并采取有效措施从根本上化解。

㈣提高打击整治实效, 维护社会稳定要有针对性地开展对突出犯罪的打击和防范控制, 始终保持对刑事犯罪的高压态势。一是进一步健全治安形势分析预警机制, 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重视偏远地区、农牧区警务改革和警务室建设, 定期培训, 提高警务人员的专业技能, 同时, 不断推进信息化建设, 建立治安形势分析和通报的具体制度, 坚决遏制严重刑事犯罪高发势头。二是深入开展对治安混乱和突出治安问题的重点整治。充分整合企事业单位、村 (居) 委会、治保会等组织的力量, 实行专群结合、联合作战, 集中对治安混合地区和“两抢一盗”、黄赌毒、邪教等突出问题进行整治, 切实增强群众的安全感。

㈤广泛、深入开展平安建设活动要以“平安建设”为契机, 进一步推动民族地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重点抓好平安县 (市) 、乡镇 (街道) 、村 (居) 基层单位以及平安寺庙的创建活动。一是突出平安建设的主线。要把团结、稳定、和谐作为民族地区平安建设的重要内容。二是加大对平安建设单位的奖励力度。将平安建设经费足额纳入财政预算, 对获得平安称号的单位进行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相结合的办法, 不断加大奖励力度。三是实现平安建设动态管理。借助现代计算机网络技术, 建立平安建设动态数字化管理平台, 并定期公布考评情况, 保证考评结果的公开公正。

㈥建立多元化的经费保障机制民族地区要因地制宜地探索实施综治经费多元保障机制。一是要建立综治经费多渠道投入机制。首先是政府公共财政承担。西部民族地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基础薄弱, 国家及地方政府要加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经费投入, 逐步改变目前综治标准过低的现状;二是引入市场机制筹资, 如保安服务公司、保险公司等;三是按照“谁投资, 谁收益”的原则引导企事业单位“花钱买平安”, 鼓励业主参与农贸市场、停车场等基础设施建设, 采取“项目增、市场生、群众筹”等办法解决资金投入问题。成立专项基金积极鼓励群众参与治安综合治理。为弘扬民族正气, 倡导见义勇为等行动, 可以成立见义勇为基金, 通过物质奖励、生活保障、大力宣传等方式肯定见义勇为行为。此外, 还可设立犯罪线索举报专项基金, 鼓励群众积极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

摘要:民族地区的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西部民族地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存在着基础薄弱、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标准不高、不平衡及经费保障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对此, 应不断创新管理方式与工作机制, 重点解决当前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全力维护民族地区的和谐稳定。

篇4:高校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中的问题与对策

关键词: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问题;对策;依法治国;预防为主

在我国的改革发展中,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是我国在社会主义新阶段在社会治安方面推出的一项创新性举措。我国在经济转轨期间没有向许多发达国家那样出现大的社会动荡和社会治安问题,与我国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是分不开的。可以说,正是由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这样的中国特色化社会治安防范举措,才保证了我国在改革开放中长期的稳定发展。但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在维持社会治安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导致我国社会上存在着局部治安状况恶化的情况。为了加强维护社会治安,给人们创造一个平安稳定的生活环境,给经济创造一个稳定的发展环境,我们必须重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用科学的对策解决这些问题。

一、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1.一些改革措施和实际情况脱节

在当今社会,各方面的发展速度比较快,为了社会发展的需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也在不断的进行改革,在改革的过程中存在着一些改革措施和实际情况脱节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改革措施和人民群众的承受能力不相适应。社会综合治安治理的改革与人民群众的生活息息相关,对社会的各个方面都起着影响。在实际当中,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企业之间的经济的发展是不平衡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改革要考虑到这些不同,不能把同样的改革在不同地区、行业、企业同样推行,否则就可能会造成社会矛盾,严重的时候甚至有可能造成社会动荡。

2.没有对刑事犯罪进行足够的打击

在刑事犯罪中,犯罪分子在主观上具有较大的恶性,在进行刑事犯罪的时候,犯罪分子往往不计后果,采用的手段残忍。与其他类型的治安问题相比,刑事犯罪给社会带来的危害更加严重。所以对刑事犯罪的打击,是我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重要内容。但是我国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过程中对刑事犯罪的大力力度和刑事犯罪活动的严重程度不相适应。这种不相适应的现象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①重大案件的破案率不够,有些案件虽然能够及时侦破,但是不能把罪犯及时的批捕。②办案的周期过长,在办案周期之内,犯罪分子依然可能会对社会造成危害。③在对案犯处理的时候,对案犯抓的多,放的也多。起诉的少,判的也少。

3.单位内部疏于防范

近年来,我国机关、企业、事业单位中的盗窃等犯罪案件不断更多,很多时候这些单位的盗窃案件能够占到城区盗窃案件的40%以上。这主要是因为一些单位没有在内部落实防范措施,在进行治安管理的时候没有做到人防、物防、技防的三防要求。这主要是因为单位的领导没有认识到内部防范的重要性,在进行内部防范的时候存在侥幸的心理。对于一些特殊企业,如果没有做好内部的防范工作,不仅会造成盗窃等犯罪现象,还会造成其他更严重的危害。比如,如果油气田企业没有在内部做好防范工作,一旦出现盗窃等行为,不但会给企业造成财产上的损失。有的如果是对重要油气设施实施盗窃,有可能造成重、特大安全事故,给社会经济和人们的生活秩序造成严重的危害。

二、做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对策

1.坚持依法治国

我国是一个法制的社会主义国家,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当中,我们要树立法治意识,坚持依法治国。在依法进行社治安综合治理当中,我们要通过科学的社会调查确定科学的社会治安工作目标,建立起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模式。在确定社会治安目标的时候,我们要把治安工作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对犯罪率目标进行科学的优化。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综合模式中我们要做好依法行政、严格司法等内容。其中依法行政能够给公民的权利的实现提供保障。实现社会公平和社会正义;严格司法能够使公民在合法权利被侵犯的时候得到及时的救济。

2.坚持预防为主

在我国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过程中,防和打的关系经过了三个交替的过程,一个是打防结合,以防为主;一个是打防并举、标本兼治、重在治本;一个是打防结合、预防为主。但是在我国长期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实践当中,我们经常的做法是重打轻防。这种做法是不科学的。为了转变我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当中重打的理念,我们要对打和防的关系形成正确的认识。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当中,打和防都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重要环节,都能够对稳定社会治安起到积极的重要作用。所以,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过程中我们不能只重视一方而忽视另一方。再者,对犯罪的预防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还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能够避免或者减少犯罪给社会造成的损失,能够提高人民群众的安全感,还可以提高政法部门的效能。这些作用说明,我们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当中不能忽视对犯罪的预防。

三、结语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影响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作用的发挥。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过程中,我们要认识到问题的存在,采取科学的对策解决问题,才能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作用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为社会的稳定运行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辛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问题与对策[J].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11(3):128-135.

[2]刘建华.对当前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对策性思考[J].理论学刊,2002(01):96-97.

篇5:高校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中的问题与对策

问题及对策

作者简介:王辉,山东省东菅市委党校副主任、副教授。

中图分类号:1)92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2)04.】71.0

社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是一个重大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它不仅关系人民群众生命财产,而且关系社会政治稳定。因此掌握和了解当前社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才能做出正确判断和决策,为和谐社会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一、当前我国社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存在的问题 社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重点在于完善社区管理机制,健全社区管理体系。因此,加强社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推进和谐社区建设,需要找到有效的路径、拿出合理的措施,努力形成新型的社区管理格局。然而实践中,各地对社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采取了不同做法,由此引发许多问题。

(一)对社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认识存在着误区 新形式下如何认识社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及如何搞好社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在认识理念中仍然存在着以下二种认识误区:

1.重经济建设轻社会建设的片面认识。部分社区和职能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在实际工作中,仍然只单纯注重GDP增长,对加强社区建设和社区管理特别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重视不够,对解决社区特殊群体的民生问题力度不够,对落实社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措施不到位,造成了社区发展与社区治安综合治理出现了“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现象。

2.对社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圭体认识模糊。现在有些人简单的认为社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只是公安等少数负有维护社会管理秩序职能部门的职责,大多数部门和大多数工作人员与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关系不大,对党提出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缺乏深刻认识和理解,缺乏齐抓共管的自觉性和主动性,甚至将本部门、系统职责范围内出现的社区社会治安管理问题推向社区,推卸责任。

(二)社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运行机制尚需进一步完善

1.社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责任落实体制机制存在诸多缺陷。如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责、权、利不够一致,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分级负责,属地管理,谁主管谁负责”等原则没有在工作体制和机制中得到完全落实和充分体现,社会稳定管理“错位”、“缺位”、“不到位”等问题比较突出。

2.有些领域的工作运行机制尚不够科学缜密。如社会矛盾纠纷化解工作方面,各种调解手段还缺乏有效衔接;社区社会治安管理情报信息预警机制滞后于实战需要,造成有些工作被动:刑侦队伍素质和装备建设还有“欠账”,攻坚破案的整体水平需要进一步提高:应急管理方面,各监测预警系统设臵的监督点还比较少、现代化水平较低。

(三)社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队伍素质殛待提升 杜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队伍在数量、素质、能力与形势下的维护稳定工作还不相适应,公安机关警力不足尤为突出,基层所队民警常年累月超负荷运转,劳动强度很大,不得不大量聘用协警人员。在物质装备上,公安机关指挥调度系统、反恐处突装备、刑侦装备、网络监控设备以及安全生产领域救援设施等还不能很好地适应实战任务需要。

(四)社区社会治安自我管理制度不完善

当前在社区社会治安自我管理制度方面仍然存在着渚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资金短缺、社区治安管理工作运行困难。社区资金的不足使社区工作的运行受到严重制约。由于许多地方政府财力有限,对社区工作资金投入偏低,导致社区工作人员队伍素质难以提高,社区工作难以扩展,工作质量难以提高。二是部分社区居民的“主人翁”意识淡薄。社区居民的参与程度不高,不但难以推进社区治安的治理,对社区的长远发展也有不利影响。三是社区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人员专业化水平低。目前,在大多数社区职业化的社区治安综合治理工作队伍尚未建立,社区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职业化、专业化程度还很低。

二、当前加强社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对策建议

(一)屏弃传统落后观念,树立现代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新理念创新社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应若力推动四个转变,即推动由“轻”向“重”的转变,即屏弃过去重视经济建设而轻视甚至忽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的落后观念,把社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作为事关全局的重大的任务,摆上与经济发展同等重要的位臵;推动“堵”到“疏”的转变,即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关口前移,在重视创新解决各类突出矛盾和问题的同时,也要注重创新源头预防和引导化解的措施,实行标本兼治,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中;推动由“散”向“合”的转变,即努力克服当前某些社会管理领域仅是某个或者某几个部门“单打独斗”的格局,努力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新格局;推动由“冷”向“暖”的转变,即牢固树立以人为本、服务为民的理念,充分尊重综治对象,努力满足群众诉求,做到文明管理、热情服务,实现“情、理、法”的统一。

(二)着力推进社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体制机制创新 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应进一步理顺社区建设的管理体制,健全领导机制,着力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纵横结合的全覆盖、网格化的组织体系。

1.理顺社区内各主体之间关系,明确党组织核心地位。一是继续完善社区工作站制度,实行交叉任职,突出社区党组织的核心地位。探索实行社区工作站站长与社区党组织负责人交叉任职制度和以及居民自治与业主自治相结合的机制,指导推进社区居委会和小区业主委员会成员双向进入、交叉任职,理顺关系、明确职责,在代袭业主利益监督物业管理公司管理运作的同时,代表小区居民向社会各方反映需求,实现居民自治和业主自治的统一。二是以党建为龙头,推进社区资源整合。坚持以党建为龙头,抓住理顺体制、健全机制这个重点,在互利双赢的基础上,开展部门职能进社区、单位党建进社区、党员奉献进社区等活动,扩大社区党建的基础,实现共驻共建、共管共享的社区党建新格局。

2.强化县(区)层党委、街道党工委、社区党组织三个层面党组织的统筹协调职能,明确各自在社区中承担的职责。应突出街道在社区建设管理中的主体地位,以社区工作站为平台,将下沉到社区的行政执法、行政管理和服务事务等集中归并,形成纵向到底、重心下移的管理服务体系。

3.完善社区社会治安管理体制机制。一是推进扁平化的公

安指挥调度体系建设,建成集中接警、指挥有力、信息畅通、设施先进、运转高效的现代化公安指挥调度中心。二是推进“平安城市”基础项目建设。综合应用现有资源和科技手段,建成集地理信息、网络通信、视频传输、模糊识别、访问控制等功能于一体的安全防范系统,构筑起覆盖全市特别是中心城区重点单位、要害部位、交通要道、治安复杂场所等重点防范区域的城市治安防控网。三是推进治安巡逻防控机刮改革。按照“屯警街面、网格布警,昼夜覆盖、无缝衔接,以动制动、以快取胜”的要求,继续深化以110为龙头的多警联动路面动态巡逻防控机制,构建全方位、全时空的街面治安巡防网络。

(三)多渠道保障社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财政投入机制 1.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各级政府应进一步加大对社区建设的投入力度,将社区党建和社区建设、运行经费列入财政预算,逐步形成与地方财政同步增长机制。

2.实行专项扶助。借鉴某些地方做法,每年从彩票公益金中,拿出一定比例资金用于杜区建.饺的福利服务和公益事业。建立健全政府购买服务机制,规范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对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等由政府出资,社会提供服务。

3.加大配套设施投入。由政府投资,按规划同步建设配套的政务管理用房等。加强社区公共配套服务用房的规划、建设、移交等环节的监督管理,确保社区公共配套服务用房的足额及时移交。

4.鼓励社会投入。积极探索建立政府投入与民间投入相结

合、无偿服务与有偿服务相结合、社会化与产业化相结合的社会事业投入和发展机制。

(四)着力提升社区管理服务水平社区管理服务是社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开展的有效载体之一,直接关系到社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成效。

1.搭建管瑷服务平台。探索建立由街道或民政部门牵头的集政务服务、公益服务、市场服务、志愿服务于一体的社区服务中心,实行“一门受理、内部协办、资源共享”,满足居民各个层次的社会化服务需求。

2.推动城市执法职能向社区延伸。探索建立“边界统一、协同巡查、分类执法”的社区行政管理执法机制,明确责任主体和范围,形成管理主体清晰、执法到岗到位、一线密切配合的工作格局。

3.提供及时有效的社区服务。整合社区各类资源,积极开展医疗卫生、文化体育、就业培训、社会保障、社会救助等基本服务,启动居家养老、育婴托幼、美容保健、健身娱乐等新型服务,着力推进社区服务产业化、社会化,满足居民不同层次的服务需求。

(五)积极推进社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手段的科技现代化

搞好社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提高治理手段的科技含量尤其重要。

1.抓好信息化系统的开发应用。大力开发应用科技含量更高、技术水平更先进的电子信息硬件设施,广泛开发应用更科学、更实用、更精密、更安全的管理软件系统,尤其是要注重自主研发符合当地甚至是本小区实际情况的应用性管理软件,推动治安缉合治理工作上水平。

2.抓好信息化管理资源的有效整合。科学研究制定社区信息化发展规则,把政府的写社区的、公共的与局部的信息化资源进行统一规划整合,在确保各类专业信息资源安全的前提下,打破区域之间、社区之间、政府部门与社区之间、社区内部各部门之间信息化管理的“壁垒”,促进信息化资源的互联互通、共建共享,最大限度地发挥信息化管理资源的综合效能。

篇6:高校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中的问题与对策

一、现状

X街道原下辖1个社区——X新村社区,自2004年6月区划微调后,新增了一村(望岳村)一社区(望城坡社区),目前管辖区域面积约为3平方公里,其中贯穿着桐梓坡路、金星大道、岳麓大道、枫林路四条主干道。优越的地理位置给X带来了发展的契机,经济的腾飞,但同时也给X的维稳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

二、问题

1、接待工作多,维稳任务重

X新村是全国文明社区示范点,全国物业管理住宅示范小区,长沙市岳麓区一面文明的红旗。曾接待过胡锦涛、黄菊、曾培炎、罗干等多位国家领导和日本鹿儿岛等海外友人。每一次的接待工作,都要求我们进行地毯式的清查摸排,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人力、物力、财力,而且还是容易出现漏洞。主要表现为:小区内或附近的居民利用领导来视察、参观小区时,上访或用过激行为影响接待工作,以达到个人目的。

2、开发建设多,拆迁任务重

新划入的望岳村处于城市规划区域内,为顺应城市化建设的步代,改善居民居住环境,提高居民生活质量,近几年内望岳村征地拆迁活动会比较频繁。征地拆迁关系到每一位村民的个人利益,势必会引起各种各样的矛盾,形成不稳定因素。主要表现为:在补偿方面,拆迁户紧急装修时的预期值与政策补偿值之间的差距。在安置方面,安置模式仍处于摸索过程中,因而不可能十全十美的解决所有的拆迁户的问题,这些都会引起政府和拆迁户之间的矛盾,易造成群体性事件的发生。

3、驻街单位多,防范任务重

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的逐步发展,驻街单位也日益增多,如湖南财专、电影学院、国税岳麓分局、地税三分局、卫技新村等,而人员的增多,势必带来一定的治安隐患,虽然街道还在积极申请成立社区居委会,但由于批准还须一定的时间,因此目前这些地方仍处于管理真空地段,治安防控措施难以落实,可防性案件发案频繁。

三、对策

1、必须健全工作网络。在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的基础上,把构建广泛严密坚实的维稳工作网络作为做好稳定工作的基础。一是要建立社区(村)、楼栋(队)、单元(组)三级综治组织网络,配齐配强工作人员,确保家家户户有人管,家家户户底子清。二是要加强基层综治组织建设。重点抓好社区(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小组、社区(村)治保会、调委会等组织的建设。三是要加强群防群治组织和队伍建设。大力组建社区保安队、治安巡防队、治安协管队、治安信息员、综治特派员“五支队伍”,着力加强维稳信息督查员队伍建设。

2、要坚持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实行“一个问题,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套方案,一包到底”工作模式。街道每半月,社区(村)每周开展一次矛盾纠纷和不稳定因素滚动大排查,并把排查出来的问题认真梳理归类,落实责任单位和责任人,限期解决,切实把矛盾问题解决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严防群体性事件发生。要加强对重点人员的防范监控,重点加强对“法轮功”及其他重点人员的教育管理和监控,采取“普通对象不放松、重点人员重点抓”的策略。要着力加强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大力推进“封住边、控住线、守住点、管住块、护住院、看住门”的防控工作,加大人、财、物的投入,建立布局合理,防范严密,点线面互动,巡防查并举,打防控管一体化的多层次、立体式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要大力开展创建平安社区、平安企业、平安校园活动,以服务经济发展,服务基层,服务群众为切入点,深化创建活动,努力推进综治、维稳各项措施的落实,做到服务在先,管在其中。

3、必须紧扣推动落实。明确规定各社区(村)、各单位(部门)负责人(党政一把手)是维护稳定的“第一责任人”,对维护稳定工作负总责,重大问题要亲自过问,重大工作亲自部署实施,班子其他成员对分管范围的稳定工作负主要责任,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严格落实维护稳定领导责任制和其他责任措施。对工作不落实的突出问题的单位严格实行黄牌警告或一票否决。

四、建议

1、推行信息周报制,严格信息反馈程序。每周由各社区(村)将摸排的各类不稳定信息整理分类经社区(村)书记、主任审核签字后上报街道维稳中心(综治办)。在收集到可能造成不稳定事件的信息时,必须在第一时间上报街道综治办,不得越级上报(除遇突发性事件时,也必须同时上报综治办)。

2、推行捆绑考核制,严格执行考核细则。将巡防队的日常管理(含工资发放)下放到各社区(村),每月由街道综治办根据辖区可防可控案件发案数考核各社区(村)及巡防队,依据考核结果下拨巡防队工资、奖金。

3、新建外围治安巡防队,加强对真空地段的管理。重新组建一支外围巡防队,将卫技新村地块、大学生公寓地块、桐梓坡路沿线等管理真空地段按路段划分责任区,彻底管理起来,打击犯罪,降低发案。

篇7:高校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中的问题与对策

维护学院的安全与稳定,保持校园的安定团结,既是学院自身发展的内在需求,也是学院安全保卫工作所承担的责任。加强安全保卫工作,促进校园和谐稳定,就是确保学院治安状况良好、教育环境优化,为师生员工打造平安有序、和谐发展的校园环境,同时也使得学院在教书育人、科学研究、服务社会等方面持续稳定的发挥着自身的功效。和谐校园要靠广大师生共同建设,我们要紧紧依靠广大师生,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努力形成和谐校园人人有责、和谐校园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

现根据教育厅高校工委关于维护高校稳定,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责任状要求,将2009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

完善制度建设

l、健全组织机构

学院始终把维护校园稳定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置于各项工作的首位。根据学院维护高校稳定、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实际情况,院党委本着分工负责,职责明确的原则,进一步完善学院维护稳定工作小组、国家安全小组、综合治理领导小组、防火委员会及创建安全校园领导小组,在维护校园稳定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中充分发挥各职能作用。此外院党委每学期不定期召开维护稳定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形势分析会,学习贯彻上级和相关部门关于维护稳定和综合治理工作的文件精神,分析当前形势,通报有关情况,部署维护稳定和综合治理工作,在此基础上加强情报侦察、控制工作和网上斗争,增强预察性、敏感性,提高发现、控制和处置能力,运用法律武器、严密防范、严厉打击民族分裂势力和宗教极端势力的破坏活动以及“法轮功”邪教组织的非法活动,绝不允许危害国家安全和首府社会稳定的活动在我院的存在,至今为止我院从未发生一起此类事件。

2、加强制度建设

为创建安全、稳定、和谐的校园,为学院整体发展和深入改革营造良好的教书育人环境,学院党委每年与各部门及二级学院签定《目标管理责任书》及《消防安全责任书》。由各部门、各学院、各二级院校党政一把手负总责,坚持“预防为主,打防结合”的方针,管好自己的人,看好自己的门,保一方平安。保卫部门督促、检查其落实情况,发现问题及时通报并发出整改通知要求限期改正。学院今年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安装了安全报警系统。一系列的举措为学院的安全稳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积极预防各类事故的发生,及时排除不稳定因素,落实领导节假日带班和工作人员值班制度,制定防范突发事件工作预案,及时掌握情报信息并做好日报记录。根据学院新的发展建设情况,构建安全保卫体系,建立巡逻制度,加强和完善了门卫管理制度。

为提高我院保卫人员的素质,增强保卫队伍工作能力,学院通过各种渠道以不同形式,对保卫队伍进行分期、分批培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全面提升整体形象,真正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坚持以人为本,做到思想清醒、政治坚定、作风务实。

二、加强综合治理

促进和谐发展

综合治理工作是学院各项工作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做好综合治理工作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师生员工的切身利益,保障教育教学的顺利进行,促进学院改革发展。保卫部门做好安全稳定工作的定位就是围绕学院教学这个中心,统筹兼顾、密切配合,按照管理与服务相结合,进一步强化服务职能原则,树立管理是手段、服务是目的的思想,为教学和师生员工提供优质的服务。

1、重视创建平安校园建设

将“创安”工作与维护高校稳定和综合治理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全面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并同责任人的领导任期责任制挂钩,在年终评比时兑现奖惩,实行一票否决,建立健全情报信息网络,掌握和控制有关事态,建立健全调解组织,积极调解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矛盾,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保证二级学院和有关职能部门之间信息畅通。

学院保卫部门协助公安机关对院内暂住人口进行普查和登记,加强院内交通管理做好学院车辆安全教育工作,督促车队落实交通安今责任制和车辆安全管理制度,检查车管人员和司机是否经常开展交通安全教育,到目前为止未发生一起交通肇事和其它交通事故。学院今年加大了创建平安文明社区的力度。进一步加大教学区,学生宿舍区的巡逻力度,及时制止了多起学生打架事件,积极发动和组织全院教职工、学生参与社会治安工作,综合利用各种社会资源,不断发展壮大群防群治力量,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增强社会治安防控能力,坚决治理师生反映强烈的治安问题,不断增强全体师生的安全感。根据我院具体情况,对临时工、季节工加强安全教育和管理,提高他们的安全防范意识。

保卫部门按学院党委的指示要求,认真排查学生当中矛盾纠纷化解工作,深入推进平安建设。构建学院内部的和谐环境是创建平安社会的基础和前提,加强校园内部管理按照责任状原则、“谁主管谁负责、谁用工谁负责”和“以房管人、以业控人”的原则,坚决贯彻中央有关“平安建设”的指示要求,紧紧围绕全市开展的“平安首府”创建活动的各项措施要求,细化标准、严格制度、厉行奖惩,努力形成平安建设人人有责、平安成果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使学院的创安工作一直保持着健康向上的良好态势,从未发生任何重大刑事案件和行政责任事故,在迎接自治区教育厅对我院创建平安工作调研考察活动中得到了好评,通过了新城区委、政法委、综治办对我院创建平安校园活动的检查验收。

2、加强安全防范工作

保卫处加强对校园的值班巡逻等制度的落实,校卫队24小时对校园不间断的巡视检查,规范学生所为,纠正各种违章,盘查询问各类可疑人员,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处理。认真执行相关制度规定,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切实做到大事有人抓,小事有人管。责任于肩、服务至微。政保科平时注意收集各方面的信息,遵照“必要和可能”的原则,掌握学生和教职工的思想动态,加强情报信息工作,增强敏感性,提高预警性,努力提高发现、控制和处置能力,对可能影响校园安全稳定的言论、动向或事态,及时发现、及时制止,同时做好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力争把事态平息在萌芽状态。此外充分运用法律武器,严格防范,打击民族分裂势力、宗教极端势力的破坏活动,对其非法利用短信、录音电话、传真等手段,大肆搞破坏的行为,一经发现及时了解情况,立即按有关规定逐级上报,做到不扩散,不传播,在第一

时间上报党委,使其在校园内失去传播的载体,保证了校园这一方净土。治安科分块片管理,责任到人,在学院重点部位经常进行重点检查,发现问题督促相关单位及时改正,以杜绝事故发生。治安值班督促检查校卫队值班情况和学院夜勤人员的工作情况,处理突发事件。对进出学院的物资进行登记检查,同时加强对教学楼,综合楼,办公楼的管理坚持每晚对教学楼的清查工作,检查各教室,办公室门窗的关锁情况,确保教学楼等场所的安全。

如在新生报到期间,为使报到工作顺利进行,不出任何治安问题,保卫部门全体同志头顶烈日,现场维护秩序,事无巨细、忍辱负重,特别对不理解的学生和家长加以解释、忍让,基本做到了让报到学生及家长满意。

全区大学生运动会是学院今年承办的一件大事,保卫处人员于6月22日驻勤新校区,实行24小时值班,特别是运动会举办期间,全处人员分片块管理,全力以赴,认真负责,顺利地完成了运动会的安全保卫工作。

根据学院党委要求,从9月23日至10月10日、10月25日至11月6日学院实行半封闭管理,严控甲型H1N1流感的扩散。保卫处遵照学院党委的指示和要求,进一步细化工作,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对出入新旧两校区的人员及车辆进行严格的控制和登记,加强了工作力度,充分发扬奉献精神,使学院的防控工作真正落实到实处并起到应有的作用。

近些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学院门口增多了饭馆、网吧、歌厅及小旅馆等娱乐休息场所,更有许多无证商贩沿街违法经营,人员复杂、秩序混乱,保卫部门在解决学院大门周边混乱现象的过程中,积极与新城区市容大队、工商、城管等协调联系,加大加强管理力度,随时检查、劝说。维护了大门周边的正常有序。

学院位于市区交通繁忙路段,为解决师生员工出行安全,保卫部门积极与市交警支队协商,在学院大门口增设了人行横道线、减速车辆标志、隔离带及人行横道标志等。提高广大师生员工的交通安全意识。

3、加大投入力度

学院在财力紧张的情况下保证经费正常投入,改善器材装备。维修了一批灭火器支出2万元左右。建立健全消防安全制度,落实消防安全措施,经常开展消防安全检查,建立义务消防员制度,对生化学院等部门的易燃、易爆、剧毒等物品制定了严格的出入库登记管理制度。图书馆、计算机系及各电子、传煤、影视机房等场所建立了严格的安全防范措施,并实行定期及不定期的检查制度。

4、监督检查学院内部各类值班制度

学院重大活动和节假日均实行领导带班、环节干部值班、保卫人员重点上岗值勤制度,并按照规定上报教育厅学工处和驻地公安派出所,认真做好值班记录,重点是要害部位配备专门值班人员,如学生食堂、教学楼、各类机房、行政办公楼、配电室、图书馆、理化楼、综合楼、换热站均有专人值班负责安全防范。购置安全防护设备,采取安全防范措施,及时消除安全隐患,贵重仪器设备设专人负责,使管理制度能够得到有效落实。

5、完善新校区延伸管理工作

根据学院的形势和要求,保卫处人员经常深入新校区,了解情况,解决问题,同时加强派驻值班制度,认真做好新校区的延伸管理工作。加强与各分院、新校区管理办公室的协调配合,监督、管理物业公司落实安全保卫有关事项,使新校区的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三、加强法制教育

做好新闻宣传工作

法制宣传教育是实施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是抓好建设平安和谐校园和坚持依法办校的基础性工作。学院通过多种形式积极开展法制宣传工作,在综治宣传活动中,利用广播、板报、专栏等形式开展法制宣传活动,加强对师生员工的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调动广大师生员工的积极性,提高广大师生员工的自身防范能力,提高他们的自我安全意识与法制观念,弘扬法治精神,重点要使师生员工了解和熟悉与他们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法律,学会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形成自觉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

在每年新生入学教育中开展法制、法纪安全教育讲座;每年3月份,做一次“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颁布实施纪念周活动;4月份做一次打击偷盗自行车专项斗争的宣传活动;6月份配合“国际禁毒日”做一次禁毒宣传教育图片展;半年对学生进行一次消防安全教育,演示如何正确使用灭火器材,配合国际消防日进行专栏图片展,教育学生如何防范火灾、如何正确逃生;积极配合法制宣传日开展法制宣传周活动,聘请司法、公安有关人员来学院进行法制讲座,制做安全教育展版,在全院展出。另外在师生员工中不断发展群防群治力量,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增强社会治安防控能力,坚持“专群结合,依靠群众”的安全保卫工作的方针,做到安全预防警钟长鸣、常抓不懈、保障有力。坚决治理师生反映强烈的治安问题,不断增强全体师生的安全感。

今年学院开展了一系列活动,结合院党委的指示要求,加强理论联系实际,使综合治理工作更上一层楼,全面推进我院的综合治理工作。积极开展演讲、座谈会、辩论会、征文比赛、知识竞赛,参加市、区组织的相关活动,极大地推进了校园文化建设,使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爱国主义思想成为师生思想的主旋律,引导师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用正确的思想引导校园文化生活。学院开展争当优秀党员、优秀教师、三好学生、文明大学生、文明班级、文明教室、文明宿舍、五好家庭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推进了校园精神文明建设,树立了良好的校风。

为保证良好的教学、科研和生活秩序,在管理上严字当头,严格实行《呼和浩特职业学院教职工管理条例》,在学生中严格按《大学生行为标准》要求和《违纪学生处罚条例》办事,严格的管理使教师教书育人、管理人员管理育人、后勤人员服务育人的观念深入人心,一切为了教学、一切为了学生,学生严格要求自己,勤学苦练蔚然成风。此外还加强对外来人员、车辆、租房人员和临时工的管理,使学院环境秩序井然。

四、加强消防工作

防患于未然

学院领导十分重视我院的安全工作,特别是消防工作,经常督促检查,防患于未然,对各重点部门人员落实了防火责任制,对门卫夜勤人员及食堂工作人员进行了防火培训,年初与各部门签定了《消防工作责任书》,在工作中严格实行责任制,坚决贯彻执行“消防工作,预

防为主,消防结合,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做到防患于未然。总之,一年来在院党委的领导下,在全院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在上级公安机关和综治委的关怀下,经过我们的努力工作,特别是广大综治干部的努力,基本上达到了《责任状》的要求,完成了上级下达的综治工作任务,做到了保一方平安,保证了正常的教学、科研和生活秩序,维护了校园的稳定,校风校貌有了很大的改观,全年未发生火灾、被盗等案件,校园内无吸毒人员、无违法犯罪人员,学院的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再上新台阶。

篇8:高校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中的问题与对策

关键词:社会治安,治理,对策

油区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是一项十分复杂、艰巨而又重要的工作, 说它重要是因为它关系到油田的正常生产, 关系到油区的社会治安, 关系到祖国的石油事业, 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利益。可是, 随着石油价格的大幅攀升, 想借石油“发家”的不法分子更是把目标瞄准了这浑身是宝的石油资源, 他们挖空心思打石油的主意, 加之油区地域广、范围大、治安状况复杂, 这都给油区的社会综合治理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如何搞好油区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成了摆在公安保卫人中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它成了油田领导、油区保卫人员和广大油田职工家属经常思考和非常关心的事情。那么, 油区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到底有什么难点和特点, 我们又将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才能把油区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做好呢?下面, 笔者就根据自己在油区治理工作中的切身感受谈一点个人看法。

1 油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难点和特点

(1) 是油区面积大、范围广, 油井、设施分散、输油管线距离远、跨度大, 大部分区域处于野外, 没有围墙, 不便于集中管理和看护, 给不法分子造成了可乘之机。

(2) 是油区社会治安状况复杂, 贫富差距、人员素质、外来人口、法制观念等参差不齐, 给油区治理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3) 是历史遗留原因, 油田初创时期管理制度不健全, 使一些不法分子养成了靠山吃山、靠海吃海的思想和习惯。

(4) 是有保护伞在为不法分子遮阳档雨, 他们相互利用, 互相勾结, 权钱交易、油钱交易, 时有发生, 这不只是事件本身的问题, 同时也极大地败坏了油区的风气, 败坏了社会的风气。沧州韩氏盗油团伙的例子就足以说明这个问题。

(5) 是政策法规还不十分健全, 给了一些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机。比如说:对于老弱病残幼这一特殊群体的盗油难题就没有一个很好的政策依据。

(6) 是管理方法、管理人员的想法、做法、素质也不一样, 有些人对不法分子不敢管, 不愿管, 视而不见, 甚至通风报信。这些现象在以往的油区治理工作中也都是遇到过的。

(7) 暴利的驱使。石油是重要的能源, 价格相对较高, 耐储存, 便于运输, 能使不法分子一夜暴富, 这是不法分子不惜铤而走险盗窃原油的主要诱因。

2 解决问题的对策

综合以上七点主要特点和难点, 我认为解决这些问题应该从以下几个主要方面入手。

(1) 建立健全制度和法规, 进一步完善管理制度。完备的制度和法律、法规是做好油区治理工作的前提和基础。严格落实、执行制度和法律、法规, 强化责任意识是做好油区治理工作的重要保障。有了制度就要严格抓好落实, 只有把制度落实到了实处, 制度的作用才能充分地发挥出来, 否则有了制度和没有也不会有什么两样。

(2) 是敢于碰硬, 对黑恶势力和保护伞要敢于说“不”, 坚决说“不”。对于那些貘视法律, 触犯法律的行为和置国家和企业的利益于不顾的不法分子要坚决打击, 不管牵涉到什么人, 不管他有多大的背景都应该一查到底, 绝不留情。这样做不仅会对不法分子本人给予打击和处理, 同时也对其他跃跃欲试, 有违法犯罪想法的人从心里上产生一种威慑和教育。

(3) 是要充分地宣传群众, 教育群众。从思想上整治环境, 彻底地改变环境, 增强油区群众的守法、护法的积极性。坚持两手抓:一手抓打击, 一手抓防范。充分发挥舆论的监督作用, 加大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 使油区的群众明确偷油、盗电、非法净化、非法炼油是违法的行为, 是可耻行为, 是要受到法律制裁的行为。是加强内部防范, 严打里勾外联。

(4) 是广泛发动群众, 真心依靠群众, 群防群治, 综合治理。要让广大油区群众和全体职工清楚地知道:维护油区的社会治安不仅仅是油地公安机关和保卫组织的事, 也是油区广大群众和全体油田员工的共同责任和义务。坚持油地共建、警企联手、警保联防。充分发挥油区群众的监督作用, 充分调动大家治理油区工作的正义感、积极性和主动性。

建立完善的奖惩机制, 惩恶扬善, 首先发动油区群众检举揭发不法分子, 为公安机关提供线索。其次是要发动油区职工参与油区治理的积极性。第三是充分调动和发挥油田公安和保卫力量的作用, 加大打击力度。第四是加强与地方政府和地方公安机关的配合和沟通。

(5) 综合治理, 打防结合, 以打促防, 强化人防、物防、技防相结合, 做到准确报警, 快速反应, 主动出击, 严格执法。

(6) 深入实际, 调查研究。经常深入到油区中去, 深入到油区的群众中去, 了解油区的治安形势和治安特点, 及时掌握油区的治安动态, 做到早发现, 早预防, 早处理, 早解决。发现一处解决一处, 把问题消化在萌芽状态。

篇9:高校治安治理面临的新挑战与对策

关键词:高校治安;挑战;对策

近年来,随着办学规模的扩大和办学层次的提高,高校对外交流日益社会化、国际化,高校校园呈现出地大、人多、事杂、信息量大等特点,高校治安工作面临许多新问题,如校园及周边治安环境日益复杂、高科技犯罪层出不穷、校园群体性事件增多等。在新形势下,高校要不断加大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力度,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影响高校稳定的各类问题,为师生营造平安和谐的校园环境。

一、当前高校治安治理面临的新挑战

1.办学模式的转变给高校治安带来新的挑战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从精英化到大众化的转变,高校招生数量呈逐年上升态势。1998年我国普通高校招生108万人,录取率仅为9.8%;2008年我国普通高校招生剧增至599万人,录取率达57%。成人教育、短期培训班以及国外高校联合办学、留学生培养等形式多样的办学形式也在高校并存。随着办学模式的转变,校园治安形势也发生了重大变化。长期以来形成了“重教学轻安全”的办学思维,在学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层次不断提高的同时,没有加大对高校保卫工作的投入,导致保卫制度不完善以及保卫人员素质不高、防范能力不强等情况长期存在,这无疑加大了高校治安治理的难度。

2.校园空间开放化,校园流动人员多

随着高校扩招、教育产业化、后勤社会化等各项改革的深入,高校校园由过去的封闭式向开放式转变,校园各类人员也不断增多。一是建筑工地民工多,民工来源复杂,常有一些不法人员混入伺机作案。二是后勤服务人员多,后勤管理部门缺乏科学的聘人机制,服务人员五花八门,治安管理难度大。三是高校校园逐步走向校园社区化,学校引进了很多商业网点,以及学生勤工俭学引进的商业活动,这种近乎社会化的状态给高校治安管理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3.社会性事件引发的校园群体性事件增多,造成校园治安的不稳定

当代大学生思想活跃,爱国热情高,信息面广,通过电视、报纸、网络等途径获得大量的国内外各种信息,但由于他们社会经验不足,对所发生事件的背景不够了解,分析问题和判断问题的能力不强,遇事凭直觉判断多、理性分析少;从个人角度看问题多,从国家整体利益考虑少,因而往往看法偏颇,行动过激,容易引发群体性事件,造成校园不稳定甚至波及社会。

4.学生心理问题增多成为高校治安治理的又一大难题

目前,我国高校的学生基本上是上世纪80年代后期出生的独生子女,其自主能力和抗挫折能力较差,在激烈的社会竞争压力下,他们因就业困难引起的对就业出路的担忧,环境的变化、人际关系不良引起的心理变异,生活消费引起的心理失衡,学习压力和挫折引起的心情苦恼和烦躁,以及情感产生的心理困扰等现象较为突出,这种因心理问题引发的不稳定事件给学校的治安管理带来了新的难题。

5.犯罪分子作案手段智能化,网络犯罪呈上升态势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大学生不但经常随身携带大额现金,还拥有手机、电脑等高档消费品,并通过这些消费品进行网络交流、网上购物等社会活动。高校学生文化水平较高,识别能力强,总认为校园比较安全,因而警惕性不高、防范意识不强,给犯罪分子以可乘之机。犯罪分子为了成功作案,不断变换作案手段,朝着智能化、网络化方向发展,利用高科技工具迅速作案,或者利用网络进行诈骗、传销,甚至有不法分子利用网络利诱大学生参与违法犯罪活动,令人防不胜防。

6.周边治安环境复杂化给高校治安治理带来新难题

随着校园与社会联系的日益密切,校园由封闭走向开放,校园围墙从有形走向无形。作为人口集中、消费活跃的地方,校园周围无牌出租车辆云集、无证占道经营摊点林立、非法低廉的出租房遍布,网吧、卡拉OK等娱乐场所超时甚至违规经营现象普遍,这不仅损害了青年学生的身心健康,而且有可能引发学生酗酒、打架斗殴、盗窃等治安刑事案件,严重影响了师生正常的工作、学习和生活。

二、新形势下的高校治安治理对策

1.加强法制安全教育,营造校园安全齐参与的氛围

(1)抓好新生安全教育,打下校园安全防范的良好基础。针对新生法治意识和安全意识淡薄等特点,学校要重点抓好新生的法制安全教育工作,提高新生的安全防范意识,为大学4年的学习生活打下安全、健康的基础。若新生能掌握的安全防范知识和技能,发挥他们安全防范的力量,年复一年的学生力量,必将成为维护高校安全稳定的坚固堡垒。

(2)发挥高校资源优势,开展形式多样的安全教育。高校安全教育工作者应充分掌握和调动高校优越的资源,发挥各高校的资源优势,做好学生安全教育工作。一是高校保卫部门协同学生工作部、校工会等有关部门,利用宣传橱窗、板报、报告会、广播等途径,在师生中开展日常的法制安全教育。二是发挥思想政治教育阵地作用,利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体系和优势,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因人因事有针对性地进行安全教育。三是要发挥课堂教学的优势,在有关课程和教学环节中由任课教师结合课程内容适时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四是利用高校专业学科的人才优势,开设法学专业的高校要利用法学专业知识在学生中开展形式多样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心理学专业的学生要开展积极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心理状态。

(3)加强对暂住人口的安全教育管理力度,确保安全生产。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扩大、后勤社会化改革的不断深入,校园建筑工地、商业网点、后勤服务、学生宿舍管理等雇用暂住人口比较多,人员流动性大、管理不到位等问题长期存在。因此,要经常对暂住人口进行法律法规、校规校纪和安全知识培训,使他们自觉约束和规范自己的行为,增强安全防范意识,预防和减少各种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

2.深入开展学校及周边严打整治,营造平安和谐的校园内外环境

(1)建立健全安全防范制度,加大治安防范力度。保卫部门作为校园治安的主要防治力量,要坚决落实值班制度、巡夜制度、门卫制度、节假日保卫干部值班制度,严格落实24小时治安巡逻、巡查制度。同时,要强化内部管理,加强校园各处尤其是重要场所的防范和检查,以确保重要场所的安全。

(2)发挥校园警务室的作用,加大治安打击力度。校园警务室的建立是公安机关治理社会治安和高校安全保卫工作的一大突破。公安警力进驻校园,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高校保卫部门没有执法权的被动局面。通过校园警务室,一方面公安机关和高校安全保卫部门要针对影响学校治安秩序及师生人身安全的突出治安问题,认真开展全面排查工作,摸清状况,采取切实有效措施进行集中整治;另一方面要对校园周边治安环境加强整治,有效打击各种违法犯罪行为。

(3)加强校地共建,联合多方共同治理校园周边环境。随着办学规模的扩大,很多高校校园都呈现出地大、人多、事杂等特点,高校应在校园周边治安复杂地区建立和完善报警点、治安岗亭,同时结合校园警务室,加强与地方公安机关、行政执法部门和周边社区的联系,积极开展学校周边环境治理和群防群治工作,对于学校周边可能影响师生正常生活秩序或危及师生身心健康的文化、娱乐、商业经营场所,及时取得相关部门的支持,加紧整治,加强管理,从而营造平安和谐的周边社区环境。

3.提高保卫队伍综合素质,打造一支适应高校治安新形势的保卫队伍

(1)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建立一套有利于校卫队员发展、成才的制度,增强其归属感和主人翁意识。高校保卫机构要建立严格的招人、用人制度,并根据不同岗位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岗位职责标准,使能者用其才,充分发挥校卫队员的能动作用。同时,要建立“奖罚分明,便于操作”的奖惩制度,对工作出色、有突出贡献的队员给予奖励,对于工作失职或犯错误的队员要及时给予相应处分。

(2)积极做好用人工作,为校卫队员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除了事业留人、待遇留人,还需要环境留人、感情留人。各高校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条件,为校卫队员创建良好的工作环境,以消除其后顾之忧,做到“以境感人、以情留人”。这样,改善了队员的工作环境,使他们放下思想包袱,安下心来投入到保卫工作中去。

(3)加强校卫队员的教育与培训,充分发挥“校园卫士”的作用。高校保卫队员工作强度大、任务重,特别是在新形势下,高校保卫队员不但要维护校园的安全与稳定,同时肩负着反恐、防暴等社会责任。因此,必须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和社会形势,加强校卫队员的政治理论学习与岗位培训,特别是要加强科技知识学习。通过学习培训,增强队员身体素质、工作责任心和使命感,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通过学习科技知识,掌握高科技,从网络信息“巡逻”中随时发现违法活动,掌握打击犯罪、维护校园安全稳定的主动权,提高应对突发事件、协助破案及公共危机处理等能力,充分发挥“校园卫士”的作用。

4.重视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多方位的防范网络

面对犯罪分子作案手段日益高科技化的现状,各高校应加大校园安全工作的资金投入力度,改善、更新和配备高校安全保卫器材装备,建立设备先进、科技含量高的科技防范网络,提高安全防范的科技力度。目前,全国很多高校都建立了视频监控系统安全网络,通过在校园各路口、建筑物出入口、重要场所等安装监控探头,通过监控室24小时全方位的视频监控,掌握校园各部位的治安情况,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通知巡逻队员迅速处理,极大地提高了保卫能力和工作效率,有效地保障了校园安全。

5.加快高校安全管理法制建设步伐,争取治安治理的主动权

高校校园治安环境治理是一项复杂的综合治理工程,需要公安机关、教育主管部门配合,特别是和高校保卫部门的合作。但目前法律并没有赋予高校保卫部门执法权,极大地制约了高校保卫工作的开展。要摆脱高校安全管理的困境,就必须尽快制定适合我国国情和符合高等教育发展实际的安全管理法律法规,为维护高校稳定提供法律依据,全面推动高校保卫机构改革,调动高校保卫部门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维护校园及周边环境的安全与稳定。

参考文献:

[1]钟罗军,朱永海.高校治安环境面临的问题与对策[C].2008年第二届海峡两岸高等学校安全管理论坛文集:132-136.

[2]王晓.论新形势下高校治安事件的特点及对策[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6,(12).

[3]王书贤.高校后勤社会化对校园安全保卫工作的影响和对策[J].西南科技大学学报, 2005,(3).

[4]贺生斌.新形势下高校校园安全管理之我见[C].2008年第二届海峡两岸高等学校安全管理论坛文集:119-124.

[5]陈广,陈树志.新形势下高校保卫工作问题及基本对策[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6).

[6]范元办,陈有志.新时期高校保卫工作的创新与发展[J].广东高校保卫,2007,(3) .

上一篇:终止合资经营协议书下一篇:保护传统文化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