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县村党组织换届选举工作动员会上的讲话

2024-07-18

在全县村党组织换届选举工作动员会上的讲话(通用6篇)

篇1:在全县村党组织换届选举工作动员会上的讲话

在全县村党组织换届选举工作

动员会上的讲话

王娟

(2010年9月3日)

同志们:

按照省、市统一部署,我县村党组织换届工作要在9月底前基本完成。8月份,根据县委要求,我们对全县村干部队伍建设情况进行了调研,充分听取了基层意见,并向县委作了专题汇报。前不久,我们组织各乡镇(区)组织委员(党政办主任)参加了全市村“两委”换届工作集中培训。县委对村党组织换届选举工作十分重视,专门出台了《关于做好村党组织换届选举工作的实施意见》,马上,县委潘书记还将作重要讲话,希望大家认真学习贯彻。下面,我就做好村党组织换届选举工作讲几点意见,供大家参考。

一、把握好村党组织换届选举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这次村党组织换届选举工作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县委八届五次全会精神,扩大基层党内民主,尊重党员主体地位,主要通过“公推直选”的方式,拓宽选人视野,努力把一批政治素质好、发展能力强、热心为民服务、得到群众公认的党员选进村党组织领导班子,不断提升村党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和战斗力,为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全县经济社会

-1-

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搞好这次全县村党组织集中换届选举工作,要按照“提高素质、精简职数、改善结构、增强活力”的要求,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原则;依法按章办事的原则;实事就是、分类指导的原则和综合配套的原则,努力实现“年龄更轻、学历更高、面孔更新、干劲更足、业绩更优”的目标。

二、把握好村党组织领导班子候选人的基本条件

各乡镇(区)要根据各村人口、党员数量、经济发展状况以及实际工作需要,科学合理的安排村党组织委员职数。村党总支委员会一般由3-5人组成,党委建制的村可适当增加1-2人,规模较小、党员人数较少的村原则上不设专职副书记。严格控制村组干部职数,大力提倡村“两委”成员交叉任职,原则上符合条件的村党组织书记要通过法定程序兼任村民委员会主任。市指导意见要求,换届后,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一肩挑”配备率须达50%以上。

村党组织班子成员候选人初步人选的基本条件是:政治素质好、带富能力强、协调能力强,热心为群众服务、办事公道、群众公认。新一届村党组织班子成员应以45周岁以下、高中以上文化的党员为主体;换届时男年满55周岁、女年满50周岁的,原则上不再推荐和提名;新进村党组织班子的党员,应具有高中以上文化,新任村党组织书记一般应具有大专以上文化。要注重提高女性进村党组织领导班子的比例,力争换届后每个村党组织班子成员中有1名以上女性委员,全县担任村党组织正副书记的女性比例较上届有明显提高。

另外,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一般不得被推荐为村党组织领导 -2-

班子成员候选人。⑴被纪检、司法机关立案侦查的;⑵受撤销党内职务、留党察看处分不满3年的,受党内警告或严重警告处分不满1年的;⑶担任村组干部期间,村务长期不公开或侵占集体资金、资产或资源的;⑷以非法手段煽动、组织群众集体上访或造成群体性事件的;⑸上届当选为村党组织班子成员后,无正当理由连续6个月不参加工作,不履行职责的;⑹上党员民主评议中被评为不合格党员的;⑺党员群众认同度不高,在上民主测评中不称职(不合格)票超过五分之一的。请各乡镇(区)在公布候选人条件和酝酿、考察村党组织班子成员候选人时予以把握。此外,在同一个村班子中,不宜将存在夫妻、父母子女、兄弟姐妹关系以及需要回避的相关人员同时推荐为候选人。

三、把握好“公推直选”的程序要求

根据《江苏省公推直选村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暂行办法》规定,今年起原则上所有村党组织换届选举都要实行“公推直选”,即:通过公开报名、民主推荐、组织考察、党(工)委决定的办法,产生村党组织委员会委员、书记和副书记候选人预备人选,由村党员大会直接选举村党组织委员会委员、书记和副书记。

各乡镇(区)要按照上级要求,积极推行“公推直选”,为扩大农村基层民主不断探索和积累经验。要针对各村的实际情况,实行分类指导,对党组织班子较强、工作基础较好的村,可召开党员大会直接选举村党组织成员及书记、副书记;对个别经济发展滞后、村级班子软弱无力、社会矛盾突出的村,要因村制宜,有针对性地提出合理的换届工作方案。

为协助乡镇(区)切实搞好村党组织换届选举工作,我们向各乡镇(区)派驻了村党组织换届选举工作指导组。指导组要认真

-3-

履行职责,指导协助联系乡镇(区)村党组织换届选举工作,特别是要加强对村党组织班子成员及党组织书记候选人资格审查、酝酿推荐、考察提名和民主选举等各个环节工作的指导。

四、把握好换届选举工作的时间安排

这次村党组织换届选举工作集中安排在9月份进行,从现在开始,到9月底前基本完成。大体分为四个阶段:一是准备阶段(9月5日前)。主要做好换届选举前期准备工作,组织调研,摸清村党组织班子及后备干部现状以及干部群众的思想动态,谋划换届选举工作方案。二是动员部署阶段(9月10日前)。主要是结合实际,认真制定方案,加强宣传发动,营造舆论氛围,同时认真组织好换届选举工作业务培训。三是组织选举阶段(9月25日前)。这是换届选举工作的关键阶段和重点环节,各乡镇(区)要严格程序、规范操作,确保在9月25日前完成换届选举工作。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涉及响水镇、经济开发区的8个社区,按照县委主要领导要求,目前正在就加强社区党建工作进行调研,社区党组织换届工作时间稍后再作安排。四是总结验收阶段(10月5日前)。各乡镇(区)党(工)委对换届选举工作进行检查验收并形成总结报告,于10月5日前报县委组织部,并做好相关文件资料的整理归档。

同志们,村党组织换届选举工作时间紧、程序严,希望各乡镇(区)党(工)委、县直各相关部门单位精心组织,严密程序,规范操作,确保圆满完成换届选举工作任务。

谢谢大家!

-4-

篇2:在全县村党组织换届选举工作动员会上的讲话

(2011年12月23日)

同志们:

根据自治区党委、地委的统一安排部署,今冬明春,县委将集中力量对全县280个村“两委”班子进行集中换届。这是我们全县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县委对这项工作高度重视,及时成立了换届工作领导小组和指导组,并从相关部门抽调政治上强、业务上熟悉的同志组成专门的工作机构,具体负责换届工作的组织实施。

今天,召开全县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动员大会,对我县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进行安排部署,标志着我县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已正式启动。刚才,县委副书记xxx同志宣读了《关于成立xxxx县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领导小组及工作机构的通知》和《关于成立xxxx县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指导组的通知》。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xxx同志宣读了《关于认真做好xxxx县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的实施意见》。

下面,借此机会,我再讲几点意见。

一、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

村“两委”换届是加强基层政权建设、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一个重要举措,对于我县全面实现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具有重要的意义。对此,我们要高度重视,要把思想和认识统一到自治区党委和地委的要求上来,把这项工作作为今冬明春的一项重点工作、中心工作抓紧抓好,按照自治区党委、地委和-1-

县委的统一安排部署分步实施,确保这项工作落到实处。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要在党的领导下开展,各乡镇都要比照县委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乡镇党委书记做为村“两委”工作的第一责任人,都要担任各乡镇的村“两委”换届工作领导小组的组长,各村都要成立以支部书记为主任的村民选举委员会。

我县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总体上从2011年12月开始,至明年的3月中旬结束,一、二类村的选民登记、张榜公布春节前完成。原则上一、二类村的换届工作在明年二月中下旬完成,三类村的换届工作要在三月中旬结束,村级配套组织及团支部、妇代会选举同步完成。各乡镇党委要把这项工作作为当前一项重中之重的首要工作抓紧抓好,认真研究,认真推进,认真落实,要确保这项工作在党的领导下有续、有效地进行。

二、切实选好班子,配强书记

村“两委”换届,最重要的是选出一个好班子,配强一个好书记,这是这项工作最重要的成果。检验这项工作的成效如何,就是要看是不是配好了一个班子,配强了一个支部书记。咱们老百姓时常说“给钱给物不如给个好干部,这强那强不如支部书记强”,老百姓盼望着能有一个好的领导班子,能有一个好的书记,成为带领大家致富奔小康的主心骨,成为可以依靠、可以信赖的强有力的战斗集体,成为给老百姓排忧解难、办好事、办实事的班子,这是老百姓共同的盼望,希望能够通过这次村“两委”的换届选举工作,真正把素质强、作风正、有能力、群众公认的同志,选进村“两委”班子,通过这次换届选举,进一步加强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加强村支部书记队伍建设,使各村新选出“两委”班子能够在新的历史时期和新的历史条件下,带领广大村民致富奔小康,实现xxxx县区长治久安和跨越式发展。

按照自治区、地区关于村“两委”换届工作实施意见的要求,党员超过7名、不足50名的党支部委员会,委员名额一般为3—5名,最多不超过7名;村委会主任、副主任和委员由3—7名单数组成;村干部实行交叉任职,村支书与村委会主任实行一肩挑,原则上村干部职数不得突破上一届。按照这一规定,我县1500人以下、党员人数7—50人的村,支部委员职数可为3—5人;村委会委员也为3—5人,设主任1人,副主任1人,委员最多可为3人;1500人以上的村,村委会成员可达7人,设主任1人、副主任2人,委员4人,同时,至少应有妇女干部1人。各乡镇可根据本乡镇村的实际情况确定村干部人数。特别需要各乡镇把握的是对村“两委”班子中兼任团支部书记的年龄规定,地区明确提出对实在找不到人选的可放宽到35岁以下,对村党支部书记的年龄不做限制。

三、加强协调,统筹安排

县委已将关于做好我县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的《实施意见》等相关文件下发各乡镇,各乡镇要结合县换届办关于村“两委”换届时间总体安排,制定本乡镇的换届时间表,认真开展调查摸底,制定实施方案,搞好试点示范和审计审查等前期准备工作。所有抽调赴乡镇、村指导组人员要及时进村开展工作。在此基础上,待地区在我县xxx乡萨依村“两委”换届试点现场会召开后,各乡镇村“两委”换届工作再全面展开。组织、民政、团委、妇联等部门要整体考虑,统筹谋划,一起研究讨论,一起制定方案,一起开会布臵,一起组织培训,确保换届工作整体推进、有序开展。各乡镇换届办要确定专人作为信息报送员,加强与县换届办和相关成员单位的联系。换届期间,将实行换届工作周报、月报制度,建立重要情况限时报送制度,做到日常情况定期上报,重要情况随时上报,突发情

况立即上报,确保换届工作顺利进行。

四、加强监督,严肃纪律

为确保各村换届选举工作的顺利进行,乡镇都要明确责任人,及时督促抓好分管村换届选举工作。换届过程中要严格执行中纪委、中组部关于“五个严禁、十七个不准、五个一律”和我县制定下发的“十个严禁、八个界定、十个不选”的要求,认真制定村“两委”换届纪律工作实施方案,既要广泛宣传各项纪律要求,又要严密组织实施;既要全过程跟踪监督,又要强化查处工作。加强组织领导和监督检查,对每个程序都要实行“阳光”运作,提高工作透明度,使换届工作始终在“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下进行,以此营造风清气正的环境,确保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顺利进行,真正体现群众意愿。另外,各乡镇要对落选的和进退留转的干部和同志做好思想政治工作,上门谈心谈话,解除思想包袱,打消顾虑,鼓励这些同志正确对待组织上的选择,正确对待进退留转。特别是对一些曾经为我们村里的各项工作发挥了积极作用的老同志,作出了有益贡献的老同志,要给予肯定,给予组织上的关心、帮助和支持。

同志们,做好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是重要的强基固本工作。临近年末,各项工作都很紧张,希望大家在工作中都能够统筹谋划、精心组织、整体推进,确保各项工作圆满完成,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召开。

篇3:在全县村党组织换届选举工作动员会上的讲话

元月中旬以来, 江西遭遇了历史罕见的雨雪冰冻灾害, 给全省林业造成了十分严重的损失。今天上午, 省委、省政府召开了全省农村工作暨抗灾救灾灾后重建大会, 对2008年的林业工作, 特别是林业灾后重建工作作出了全面部署。下午, 我们紧接着召开这次全省林业工作暨灾后重建动员大会, 主要有两项任务:一是全面总结2007年的林业工作, 隆重表彰全省林业工作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二是全面部署今年全省林业工作特别是灾后重建工作。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林业及灾后重建工作, 省委常委、省委秘书长陈达恒亲临会议, 并向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颁奖。下面讲3点意见。

1 关于2007年全省林业工作的回顾

2007年是全省林业改革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一年, 是林业工作硕果累累的一年。一年来, 全省各级党政高度重视林业, 各级林业部门精心操作改革, 社会各界大力支持林业, 办成了很多过去想办却没有办成的大事, 有许多可圈可点的亮点。集中体现在8个“前所未有”:

1.1 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对江西林改的关注重视程度之高前所未有

2007年4月20日, 温家宝总理亲临江西视察林改工作, 并给予了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国家林业局贾治邦局长率国家六部委来江西联合调研林改, 并在全国推广江西林改的经验。中宣部组织17家中央主要新闻媒体来赣集中采访报道林改, 并把林改作为江西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 树立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 在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头条进行报道。去年“两会”期间, 孟书记、吴省长等6位省领导集体走访国家林业局, 汇报林改工作。省委、省政府召开了全省林业产权制度配套改革工作会议。吴新雄省长、省委王宪魁副书记先后莅临我厅视察。省委常委、省委秘书长陈达恒、省政府熊盛文副省长先后出席了近20次全省林业会议。

到目前为止, 全省93个有林改任务的县 (市、区) 全部接受了主体改革验收, 5个设区市、36个县被评为主体改革验收先进单位。明晰了985.87万hm2林地的产权, 颁发林地使用权证530万本, 发证率97.7%。集体林地确权面积846.67万hm2, 其中落实到户的自留山154.13万hm2, 家庭承包山538.87万hm2, 集体林分山到户率81.6%, 分户登记率90.5%, 纠纷调处率96.2%。九江市集体林分山到户率达到93.2%, 为全省最高。配套改革深入推进。全省有38个县 (市) 建立了林业产权交易中心, 22个县 (市、区) 正在建设中;交易山林3 598宗、面积4.35万hm2, 交易金额11.1亿元。吉安市13个县全部建立了交易中心, 赣州市林权交易中心数量达到16个。78个县开展了林权抵押贷款业务, 贷款金额22.5亿元。赣州市林权抵押贷款超过4亿元, 吉安、抚州2个市超过1亿元, 崇义、德兴、奉新、浮梁县达到5 000万元以上。林木火灾保险试点工作进展顺利。九江、赣州、上饶、宜春、吉安、鹰潭6个市开展了保险业务, 修水、德兴参保面积超过0.67万hm2。崇义县整合国有林场资源, 准备运作上市融资。全省建立林农“三防”协会4 065个, 参加农户86.6万户。宜春市“三防”协会建设走在全省前列。全省70%以上的森工企业完成了改制, 分流安置职工3.9万人。宜春、抚州、上饶、新余等市基本完成了森工企业改制任务。2007年全省林业总产值达到610亿元, 比2006年增长26.3%;农民人均林业纯收入594.7元, 比2006年增长20.3%。

1.2 争取林业建设资金之多前所未有

2007年国家投入江西林业的资金达到11.67亿元, 创历史新高。中央财政专项安排江西林改工作经费1.38亿元。2007年省财政安排的林业资金大幅度增长, 达到2.78亿元, 2008年将达到5亿元以上。新增村级林改转移支付资金1.27亿元, 全年林改转移支付资金总额达到8亿多元。省财政设立了5 000万元林业发展专项资金, 重点支持油茶、毛竹等特色林业发展。省交通厅投资7 000多万元, 建设赣粤、昌九、梨温等高速公路的绿色通道, 并对今后新建高速公路、铁路等交通干线的绿色通道建设经费, 纳入工程预算。与省农发行、省农村信用社联合开展了“银林合作”项目, 募集银行贷款5亿多元, 解决了林业龙头企业融资问题。省级林业担保机构———江西赣林担保有限公司基本组建完毕, 为林业融资搭建了平台。南昌市财政全年对林业的专项扶持资金达到1 100多万元, 萍乡市正在争取和运作从煤炭中征收生态效益补偿资金。全年社会各界投入林业的资金总量超过50亿元。

1.3 林农及社会造林积极性之高前所未有

通过林改, 极大地激发了林农及社会造林的积极性。2007年全省完成人工造林23.49万hm2, 超计划17.5%, 毛竹、油茶、杨树、泡桐发展形势喜人。德兴、樟树、余干、信丰、宜丰、金溪、永丰、大余、吉水、修水等10个县被省政府授予“造林先进县”。重点工程稳步推进。继续争取实施了退耕还林工程, 新增启动了林业血防工程。2007年完成重点工程造林面积5.91万hm2。全省组织2 000多名技术人员, 开展了退耕还林和公益林全面核查。义务植树活动再掀高潮。全省参加义务植树人数1 977万人次, 植树9 253万株, 完成公路绿化里程1 452km。省四套班子领导带头参加春季义务植树, 南昌、九江围绕建设绿色通道, 开展了春节万人植树大团拜, 上饶、吉安组织了大规模的义务植树活动, 新余结合新农村建设, 实施了“百万树木进村入户工程”, 景德镇市被评为“全国绿化模范城市”。造林机制改革步伐加快。在林改政策的推动下, 许多省外、境外客商争相来江西投资造林, 林农群众依靠造林创业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大亚木业、罗宾公司、晨鸣纸业等5家大型企业投资造林面积1.67万hm2;赣州市林业龙头企业采取“企业+基地+农户”形式, 营造工业原料林基地2万hm2, 占全市造林总面积的1/2;分宜、渝水、高安、上高等县 (区) 对村道、机耕道、渠道两旁的造林经营权进行拍卖, 搞活了平原造林机制。

1.4 森林资源保护力度之大前所未有

《江西省森林条例》正式颁布实施, 《江西省生态公益林管理条例》《江西省森林公园管理条例》已分别纳入2008年的立法和调研计划。经省政府批准, 在玉山梨园等3个省际高速公路出口设立了木材检查站, 仅半年时间就查处违章运输木材案件865起, 为国家挽回直接经济损失654.5万元。全省木竹办证总量比上年增长45%。全年新增公益林69.13万hm2, 总面积达到340万hm2, 补偿标准提高到97.5元/hm2。与省高院、省检察院、省公安厅、省监察厅联合开展的“绿剑二号行动”取得重大战果, 查处森林案件2万多起, 判处实刑460多人, 为国家挽回直接经济损失8 700多万元。吉安市森林公安破案总数、检察院批捕人数、法院判实刑人数均居全省首位, 安福县判实刑人数达到30人。以“前置审批、两榜公示、双线运行、指标到户”为主要内容的木材采伐管理改革顺利推进, 深受林农欢迎。天然阔叶林全面实施禁伐, 减少木材采伐130多万m3。全年审核征占用林地1 138起, 面积5713.33hm2。赣州、抚州、鹰潭3个市办理征占用林地面积、征收森林植被恢复费, 分别增长60%以上和80%以上。实施了森林武警“北兵南用”行动, 省航空护林站正式开航, 结束了江西没有飞机防火的历史。去年全省森林防火形势总体平稳,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官山、马头山、南矶山晋升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新批3个国家级森林公园和7个省级森林公园。赣州市打破县级行政区域界线, 正在申报赣江源自然保护区。

1.5 科技兴林升温之快前所未有

林改激发了林农对林业科技的需求, 科技人员与林农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 在为林农提供科技服务的过程中, 林业科技人员也得到了锻炼和提高。省厅与中国林科院合作的“江西现代林业发展战略研究与规划”项目正式启动。组织100多名林业专家和1 000多名科技人员, 进村入户开展了为期1个月的“送林业科技下乡”活动, 受到广大林农的欢迎。油茶高产种质资源研究、毛竹竹腔施肥等林业实用技术研究和推广力度加大, 产生了良好的效益。开展了全省林业标准化品牌服务平台建设, 加快制定省级林业地方标准, 全省8大类13个林产品被授予“江西省林产知名品牌”称号。

1.6 林业宣传和生态文化建设成果之多前所未有

林改3年多来, 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以及江西日报、江西电视台等中央和省主要新闻媒体报道江西林业改革的新闻、专栏、文章等达到3万多条 (篇) , 其中中央主要媒体的报道数量就达到2 200多条, 省级新闻媒体3 700多条, 树立了武宁县长水村等一大批林业先进典型。林业政务信息继续保持全国领先。全年向国家林业局报送林业政务信息2 316条, 继续排全国第一, 被国家林业局评为“林业政务信息工作先进单位”。在全国率先成立了省级林业生态文化建设管理办公室。完成了林改歌曲《为了百姓好》的创作, 以林改为主题的电影故事片《踏界》已完成外景拍摄, 正在紧张的后期制作之中。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森林博物馆等生态文化基础建设步伐加快。新余市投资2亿多元建成了全省第一个国家湿地公园———孔目江湿地公园, 抚州市林业局正在抓紧建设汝水森林公园和林业博物馆, 为宣传林业生态文化发挥了引领示范作用。

1.7 全省林业部门解决实际问题之多前所未有

全省78个县 (市、区) 林业行政事业经费全部纳入财政统发, 市、县林业部门有30人被提拔为副县级以上干部。省编办先后批准我厅成立了“江西省航空护林站”等7个机构, 增加了全额拨款事业编制, 面向社会公开招录了66名大学生。省森工局等7个单位列为参照公务员管理单位。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顺利通过省教育厅组织的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水平评估。省森林防火预警监测总站大楼顺利封顶。省属森工企业改制全面完成。林业行政服务能力显著增强。按照省政府的统一部署, 组织开展了全省林业系统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我们坚持把评议与推动林改、为民办事、转变作风有机结合起来, 广泛征求意见, 切实加强整改, 有力地促进了各项工作。九江、宜春、上饶市林业局被省政府评为“2007年全省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人民群众满意的行政执法单位”。先后举办10期培训班, 对市、县两级600多名林业局长进行了轮训。通过培训, 进一步提高了林业干部的业务水平, 增强了系统的凝聚力。全省林业视频会议系统、林业产权交易中心信息发布系统已正式运行, 林业行政审批事项网上办理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2008年将全面投入使用, 南昌市林业局率先实现网上办公, 全省边境木材检查站监控系统进入实施操作阶段, 林业执法不断规范, 行政审批更加透明, 办事效率显著提高。全省有21个市、县林业局新建或改造了办公大楼, 办公条件明显改善;南昌、景德镇等设区市林业局开展了干部轮岗交流, 激发了干部的干事创业氛围。

1.8 全省林业系统凝聚力之强前所未有

林改3年多来, 全省林业系统、全厅广大干部职工克服种种困难, 牺牲大量休息时间, 投入全部心血和精力, 历尽千辛万苦, 走进千家万户, 投身改革。有的同志1年下乡时间长达4个多月, 有的同志病倒在工作岗位上, 还有的同志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涌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 创造了“勇于改革、一心为民、团结拼搏、无私奉献”的林改精神, 用汗水和智慧谱写了一曲生动的林改之歌, 换来了江西林业发展前所未有的好局面。我厅先后荣获2007年度全国保护森林资源先进单位、全省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优秀组织奖、全省文明单位,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谐平安建设继续保持全省第一, 厅直机关党的建设工作再次被评为特别优秀奖。这些成绩和荣誉的取得, 充满艰辛, 来之不易, 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县党政坚强领导的结果, 是省直各部门大力支持的结果, 也是全省林业系统团结拼搏的结果。

回顾近几年工作, 有几点体会:一是必须用改革的办法破解林业前进中遇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长期以来, 林业上积累了不少矛盾和问题, 如果就事论事, 很难一揽子解决问题。近3年来, 我们以林改为抓手, 立足全局设计改革方案, 精心运作狠抓政策落实, 一揽子解决了林业行政事业经费纳入财政预算等许多制约林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虽然在改革过程中遇到了不少阻力, 但我们始终坚持高标准、严要求, 咬住青山不放松, 不达目的不罢休。今后, 要加快林业发展, 仍然必须抓住改革这条主线, 不改革, 林业就没有出路。二是必须把落实科学发展观、维护群众利益放在林业工作的首位。林业工作涉及面广, 工作任务繁重, 仅仅靠林业部门孤军奋战是难以把工作做好的。这几年, 我们在抓改革的过程中, 始终把明晰产权、减轻税费放在重要位置, 目的就是要彻底还权还利于民, 让老百姓共享林业发展的成果。3年来的实践证明, 林改充分调动了广大林农和社会各界参与林业建设的积极性, 广大群众真正成为造林绿化、保护资源、发展林业的主体。今后的林业发展特别是灾后重建工作, 必须把保护和激发林农积极性放在首位, 充分发挥广大林农在林业建设中的主体作用。三是必须善于争取党政的重视和部门的支持。这次林改之所以能够顺利推进, 全省各级党政之所以这么关注重视林业, 关键在于把林改纳入了全省农村综合改革全局, 搅动了党政领导, 取得了各有关部门的理解支持。今后我们深入推进林权制度配套改革和各项林业工作, 涉及的范围更广, 需要的扶持政策更多, 仍然要善于争取党政重视和部门支持。四是必须高度重视林业宣传工作。近年来, 我们始终把加强宣传放在与推进改革同等重要的位置, 采取多种形式, 通过多种途径, 反复宣传改革政策和成效, 在全国树立了江西林改的品牌。尤其是温总理视察江西林改后, 我们抓住机遇, 为林改造势, 有力地推动了林改进程。各级林业部门尤其是主要领导, 一定要牢固树立宣传意识, 善于同新闻界的同志交朋友, 紧紧抓住中央和省主要媒体, 大力宣传江西林业, 不断提升林业地位。五是必须不断加强和改进林业队伍建设。林改期间, 林业干部队伍得到了锻炼, 经受了考验。林改后, 林业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 林业工作的任务更加繁重, 没有一支坚强有力的队伍不行。各级林业部门要认清形势, 不断加强林业队伍建设, 提高队伍整体素质, 更好地适应改革的需要, 使整个林业队伍始终保持奋发有为、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当前林业发展中也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林改虽然验收完毕, 但扫尾工作任务还不少, 有的县林农上访较多, 规范林地林权管理的任务非常繁重;林业配套改革发展还很不平衡, 产权流转、抵押贷款的总量较小;森林经营工作比较薄弱, 森林资源质量不高;林业产业发展不快;国有林场改革还刚刚起步, 等等。这些困难和问题, 迫切需要我们通过深化配套改革切实加以解决。

2 认真领会、贯彻落实全国林业厅局长会议的主要精神

2008年1月14~15日, 国家林业局在北京召开了全

国林业厅局长会议。回良玉副总理对这次会议作出了重要指示。人事部、国家林业局表彰了99个“全国林业系统先进集体”、90名“全国林业系统劳动模范”、150名“全国林业系统先进工作者”。江西宜春市林业局、武宁县林业局、于都县专业森林消防队、省森林公安局等4个单位被评为“全国林业系统先进集体”, 乐安县绿园生态林场胡宜兆被评为“全国林业系统劳动模范”, 赣州市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卓儒菊、九江市林业局张林生、上饶市林业局阮若江、遂川县林业局刘礼河、靖安县林业局胡新华、省野保局朱云贵等6名同志被评为“全国林业系统先进工作者”。

国家林业局贾治邦局长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 全面总结了2007年的林业工作, 认真分析了当前林业的形势和任务, 重点部署了2008年的林业工作。会议认为, 2007年林业工作取得的成绩主要体现在6个方面: (1) 林业改革取得重大进展。江西等3个省基本完成主体改革, 正在推进配套改革, 云南等4个省主体改革全面推开, 湖南等8个省市今年将全面推开。财政部向14个省区拨付林改工作经费15.78亿元。7个省开展了国有林场改革试点, 江西、湖南安排数千万元财政资金, 用于解决林场职工社保问题。 (2) 生态体系建设继续加强。全国完成造林520万hm2, 义务植树22亿株。林业自然保护区面积占国土面积的比例达到12.8%。 (3) 产业体系建设取得新成绩。全国林业总产值预计达到1.17万亿元。广东、福建、浙江3个省林业产值超过1 000亿元, 山东、江苏2个省超过800亿元。 (4) 生态文化体系建设开局良好。很多省区加快了森林公园、生态文化教育基地、综合植物园、森林博览城等生态文化基础建设。《森林之歌》等电视电影专题片的播出, 各种森林文化节的举办, 提升了生态文化品位。 (5) 林业建设领域不断拓展。林业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尤其在应对气候变化中受到特别关注。胡锦涛主席代表中国政府作出的到2010年森林覆盖率由18.21%提高到20%的承诺, 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国家林业局启动了中国绿色碳基金首批项目, 与中石油、中粮集团、国家电网公司等合作开展的油料能源林、生物柴油生产、生物发电厂等项目启动实施。 (6) 林业建设的保障能力增强。2007年中央林业投资总额达到557亿元。国务院决定退耕还林补助政策再延长一个周期, 国家将新增投入2 066亿元。林业法律法规不断完善, 科技支撑能力不断增强, 林业严打专项行动深入开展, 干部队伍和机关建设得到加强。

会议指出, 生态问题已成为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最大威胁, 国际社会对林业给予了前所未有的关注, 林业问题受到空前重视, 成为全球政治议程的重大主题, 林业在应对气候变化、缓解能源危机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林业工作, 党的十七大作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重大战略决策, 赋予了林业在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重大使命, 林业发展进入了极好的战略机遇期。今后一个时期, 林业改革和发展必须做到“五个坚持”:坚持把建设生态文明作为现代林业建设的战略目标, 坚持把解放思想作为现代林业建设的重要前提, 坚持把深化改革作为现代林业建设的根本动力, 坚持把加强森林经营作为现代林业建设的永恒主题, 坚持把兴林富民作为现代林业建设的根本宗旨。

会议强调, 2008年各地要抓好7项重点工作, 即:全面加强生态建设, 做大做强林业产业, 深入推进生态文化建设, 切实转变林业发展方式, 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不断加强支撑能力建设, 切实加强领导干部能力建设等。具体工作上有几项新举措: (1) 采取最为严格的措施, 建立“总量控制、定额管理、合理供地、节约用地、占补平衡”的林地管理机制, 切实保住全国林地资源“红线”。 (2) 完善森林采伐利用管理政策, 逐步推动从指标控制管理向森林可持续经营认证转变。 (3) 加快湿地保护工程建设步伐, 新建一批湿地公园;调整濒危野生动物名录, 扩大和完善野生动植物保护范围。 (4) 争取延续现行林产品增值税即征即退、出口退税等优惠政策, 完善林业贴息贷款管理办法, 解决林业融资难的问题。 (5) 大力推进木本粮油发展, 特别要集中力量抓好低产油茶林更新改造, 建立一批高产示范基地, 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大力推进能源林、碳汇林基地建设, 积极应对气候变化, 维护能源安全。 (6) 大力创作一批有影响力的生态文化产品, 充分发挥森林公园、湿地公园、自然保护区、森林博物馆等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传播、教育功能, 建设一批生态文明教育示范基地, 切实增强全社会的生态文明意识。 (7) 要大力转变林业发展方式, 十分注重把加强森林经营、提高森林资源质量, 贯穿到林业建设的全过程, 努力实现越采越多、越采越好。 (8) 已经完成林改主体改革的地方, 要调整和完善采伐管理、生态补偿等政策, 建立健全评估流转、抵押贷款、森林保险、专业合作组织等制度, 巩固扩大改革成果, 加快建立有利于实现生态受保护、农民得实惠的长效机制。同时深入推进国有林场改革试点。林业改革才刚刚起步, 必须牢固树立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思想, 不断深化政策研究, 调整完善林业政策, 及时发现和解决改革中出现的问题, 尤其要防止发生乱砍滥伐等破坏森林资源违法犯罪行为, 避免影响改革大局。

3 以灾后重建统揽2008年全省林业工作

按照全国林业厅局长会议和全省农村工作暨灾后重建大会提出的要求, 结合江西林业改革发展和遭受重大灾害的实际, 2008年全省林业工作总的要求是: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 深入贯彻“生态立省、绿色发展”战略, 坚持以灾后重建统揽林业工作;坚持全面推进林权制度配套改革, 加快建立促进林业发展和林农增收的长效机制;坚持依靠科技, 加强森林经营, 提高森林质量;坚持“生态优先”, 严格保护森林资源, 转变林业经济增长方式;坚持大力加强林业生态文化建设, 繁荣林业生态文化体系, 建设生态文明, 为建设绿色生态江西作出新贡献。具体工作上, 主要是“打好一个硬仗, 实现两大突破, 着力提高三种水平”。

3.1 打好灾后重建的硬仗

这次突如其来的雨雪冰冻灾害天气, 使林业遭到了毁灭性打击, 给林农造成了严重损失。这次林业受灾, 主要有5个方面的特点: (1) 灾害持续时间长。从元月12日起, 全省低温雨雪冰冻天气维持了20多天, 这么长时间的灾害, 历史罕见。 (2) 受灾面广。受灾的地域广, 11个设区市普遍受灾, 99个县 (市、区) 中, 有32个县 (市、区) 受灾相当严重。受灾的树种也很广, 毛竹、湿地松、油茶、杉木、阔叶树等普遍受灾。 (3) 灾害损失大。最近省里上报的灾害损失为272亿元, 林业上的直接经济损失就达112亿元, 占了41%, 来江西视察指导救灾工作的中央领导和省领导都一致认为, 这次林业灾情损失最大, 恢复林业生产周期最长。从林业受灾情况看, 损失比较重的是3大块:第一块林木损失。毛竹这次遭到了毁灭性破坏, 受灾面积73.33万hm2, 80%以上被压弯、压爆、开裂, 恢复起来至少需要5、6年;湿地松受灾面积近53.33万hm2, 造成这么大的灾害, 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按规程采脂, 大部分湿地松断裂的林地必须组织重造;桉树全部冻死, 连赣南的桉树都被冻死, 关键是引种不当;很多阔叶树甚至古树名木的枝条被全部压断。第二块苗木, 包括绿化大苗, 基本被冻死。除天气原因外, 不合理引种、不科学育苗、地点选择不当也是重要原因。第三块国有林场和自然保护区的道路、桥梁、水电、通讯、防火等林区基础设施严重受损。 (4) 灾害对林业改革成果的影响深。全省林改主体改革基本到位, 林农和社会各界的积极性非常高, 林业发展的形势非常好。这场突如其来的灾害, 使广大林农、经营大户和林业企业受到巨大损失, 林改刚刚迸发出来的积极性受到很大打击。 (5) 林业抗灾能力非常弱。一场冻害造成林业受灾严重, 有的县甚至倒退了5~10年, 加上很多国有林场和自然保护区自身基础条件差, 因灾断路、断电、断水, 无法开展救灾。深山区的雨雪冰冻融化仍需要一段时间, 全省林业受灾损失还将进一步扩大。

灾情发生以后, 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 温家宝总理、贺国强书记、吴仪副总理先后来江西视察慰问灾情, 指导抗灾救灾工作。国家林业局对江西林业灾情非常关心, 及时给江西拨付了救灾资金, 大年初三局党组就专门派出工作组来江西了解灾情、指导救灾。省厅对林业救灾工作敏锐性强, 工作部署早, 先后召开厅党组会、厅长办公会、林业系统防冻救灾电视电话会、林业灾情汇报会等, 研究部署救灾工作;成立了防冻救灾应急指挥部, 下发了紧急通知;加强了灾情调度、核实、报告和宣传工作, 积极争取中央和省里的重视;多次组织林业专家研究分析科技救灾措施, 编印科技救灾手册, 总结林业受灾经验教训;争取省财政安排了1 310万元资金用于购买林木种子, 出台了加强森林资源管理、灾害木竹清理、育林基金减免等相关救灾政策, 确保了林业救灾工作的有序进行。

根据温家宝总理的指示和吴省长的讲话精神, 全省林业系统要把灾后重建作为2008年的头等大事来抓, 以抓好灾后重建统揽全省林业工作全局。总的要求是, 做到“两个尽可能、两个确保”:尽可能把林业灾害损失降到最低程度, 尽可能把灾害对林农增收的影响降到最低程度, 确保不影响江西青山绿水的品牌, 确保不挫伤林改后林农和社会各界的造林护林积极性。林改后, 80%以上的山林都分给了老百姓经营, 因此这次灾害给老百姓造成了很大损失。下一步林业灾后重建的主要任务, 就是要帮助和扶持林农尽快恢复林业生产。主要措施是实行“三帮三补”:帮林农制定灾后重建规划, 帮林农提供科技救灾技术, 帮林农解决灾害木竹的采伐收购;给林农补助林木良种, 补助竹腔施肥的肥料, 补助贷款贴息资金。具体主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3.1.1 加快编制灾后重建规划。

当前, 很多地方雨雪冰冻还没有完全融化, 林业灾情损失还没有完全掌握, 各地要把全面核实灾情作为灾后重建的一件大事来抓。这次会议以后, 省厅将组织省、市、县1 000名干部和科技人员, 分成100个组, 深入每个县 (市、区) , 开展“百组千人”下乡活动, 全面核实灾情, 指导灾后自救, 恢复林业生产。参加这项活动的同志, 要深入每个受灾的乡镇场和重灾村、重灾户, 全面调查了解灾情, 认真收集灾情资料, 发现救灾先进典型, 分析受灾特点原因, 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各地要按照省厅最近下发的通知要求, 围绕林木种苗、补植补造、木竹清理、竹林恢复、林业基础设施恢复、资金筹措等主要内容, 编制灾后重建规划, 并在2月25日前以设区市为单位报省厅汇总。要积极争取地方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 确保把林业灾后重建纳入当地的整体规划之中, 真正把规划落到实处。

3.1.2 切实做好因灾损毁林地的补植补造工作。

根据受灾损失估算, 这次灾害造成林木基本被毁的林地10万hm2, 2007年春季新造林被毁面积3.33万hm2, 这些受灾面积都必须在2008年组织重造或补植, 加上省政府原定必须完成的20万hm2造林计划, 2008年全省造林面积要达到33.33万hm2。对新增的13.33万hm2造林计划, 目前已经落实到受灾县、市, 各地要在3月份之前把新增造林计划落实到山头地块, 搞好规划设计。要层层签订造林责任状, 确保完成补造任务。完成这么大面积的造林任务, 种苗是基础。各地要抓住当前天气转好的有利时机, 切实加强现有苗木的田间管理, 尽最大努力挽救受灾苗木。省厅已紧急进口5 000kg湿地松良种, 同时抓紧调集杉木、阔叶树等其它林木种子。我们将根据各地造林任务和苗木缺口情况, 将种子免费发放给林农育苗。吉安、抚州、宜春等重灾市、县要认真组织开展容器育苗, 缩短育苗周期, 搞好苗木生产, 确保在5、6月份组织苗木上山造林。要充分利用好巩固完善退耕还林后续政策, 加快灾后重建步伐。3.1.3科学有序地清理灾害木竹。对这次冰雪压坏的木竹, 要进行合理利用, 避免资源浪费, 同时通过加工增值, 保护林农利益。总的要求是, 有组织地清理倒伏木竹, 有规划地采伐受损木竹;灾害木竹的清理, 必须经过林业部门现场核实、严格审批以后, 分期分批组织进行。总的时间安排是, 受灾松木放在第一批清理。由于松木压坏后不能萌发, 而且基本上在平原丘陵地区, 冰雪融化早, 容易组织清理。清理工作结束以后, 要抓紧组织补植补造。毛竹林要等到新竹长成以后, 再组织进行清理, 1年生的嫩竹不准采伐。受灾阔叶树的清理, 要等到6、7月份以后, 主要是看这些受灾的阔叶树能不能萌发, 凡是能萌发的一律不准采伐。对确属因灾死亡的阔叶树, 下半年再按程序申请报批采伐。对公益林中阔叶树枝桠的清理, 省厅还要研究具体意见。重灾县2008年的木材生产计划, 要优先用于清理灾害木材, 采伐限额确实不够的, 要按程序报省厅核准后予以追加。

3.1.4 加强林政资源管理。

为防止借清理灾害木竹之机发生乱砍滥伐等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行为, 避免天灾之后再出现人祸, 省厅已根据省政府领导的要求, 向各地下发了关于加强灾后森林资源管理的通告样式, 要求以县政府名义印制并张贴到每个村民小组安民告示。总的要求是做到“三禁止两不准一停止”, 即:禁止采挖春笋, 禁止重灾县采割松脂, 禁止重灾县采伐非受损木竹;能继续生长的木竹, 一律不准采伐, 今年内难以更新的林地, 一律不准采伐;停止办理野生植物采集、移植的审批、放行。现在, 林区倒伏了大量的木竹, 可燃物大量增加, 森林火险等级大大提高, 必须严防森林火灾的发生, 加大对森林病虫害的监测。要规范加工企业的木竹收购行为, 督促企业凭证收购, 森林公安对重点加工企业要分片负责、分兵把口、加强监管, 林业工作站、木材检查站要加强对清理灾害木竹的检查, 确保灾后林区秩序稳定。

3.1.5 切实保护林农利益。

这次灾害造成大量木竹损毁, 全部清理下来, 势必对木竹市场和木竹价格形成比较大的冲击, 影响到林农利益。为此, 省厅专门召开了40多家木竹加工企业协调会, 明确了几条措施: (1) 对灾害木竹分期分批进行清理。 (2) 确定了灾害木竹的收购方式和保护价。灾害木竹全部实行过磅收购。受灾松木收购价不少于400元/t, 不减免育林基金;受灾毛竹450~500元/t, 免除育林基金。 (3) 对哪些企业收购哪些灾害材作了大致规定, 同时要求这些企业拿出具体的收购方案, 包括场地落实和资金安排等, 并要求报省、市林业部门。 (4) 积极帮助企业协调解决收购贷款问题, 企业不准向农民打白条。省森工局要加强对加工企业的行业管理和指导, 企业要严格按保护价敞开收购, 切实保护老百姓的利益。3.1.6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实行“三禁止两不准一停止”以后, 将直接影响到全省2 000多家加工企业和30多万职工的就业。各级林业部门要指导企业抓住机遇, 调整结构, 降低损失。 (1) 指导企业着眼全局和长远, 搞好原料收购, 掌握主动, 能不停产的企业, 尽量不要停产。 (2) 要调整产品结构, 以生产附加值高的产品为主, 增强市场竞争力。 (3) 指导企业成为木竹市场的操盘手和“领头羊”, 稳住市场, 提升信心指数, 让林农看到希望。 (4) 要充分发挥省竹产业、油茶产业等行业协会的协调作用, 指导帮助林业龙头企业走“公司+农户”、“企业+基地”的融资路子, 整合小企业资源, 实现集团式发展。

3.2 实现两大突破

3.2.1 要在全面推进林权制度配套改革上取得突破。

要进一步巩固主体改革成果。3年多来的林改实践证明, 省委、省政府的决策完全正确, 广大林农群众对林改政策非常拥护, 社会各界对林改的成效充分肯定。当然也有少数地方林改操作还不规范, 政策没有完全落实到位, 因此, 巩固主体改革成果还有不少工作要做。在适当时候, 省林改办要对风景名胜区管委会、经济开发区的主体改革进行验收。要集中开展一次林改质量“回头看”活动, 重点抓好山林纠纷的调处和群众来信来访的调查, 确保林改政策落实到位。召开全省林权档案工作会议, 规范林权档案的收集整理, 建立完善林权管理相关制度, 使林改经得起历史的检验, 防止留下隐患。要深入开展林改事迹巡回报告活动, 大力宣传林改典型事迹和先进人物, 树立江西林改品牌。

要按照建立“六大体系、一个中心”的总要求, 全面深化各项配套改革。要加快林业产权交易中心建设, 规范国有、集体和林农森林资源的流转, 维护林农利益, 确保交易中心“有场有市”, 2008年底全省林业产权交易中心数量要达到50个以上。要积极开展银林合作, 大力开展林权抵押贷款, 力争2008年全省林权抵押贷款总额新增30亿元以上, 实现资源变资本。继续推进木材采伐管理改革, 确保采伐指标落实到户。春节前已下达两批60个县的采伐计划, 其余的县最近下达。允许重灾县根据受灾情况对木材生产计划在县内作适当调整。2008年要全面开展二类资源调查, 并充分利用调查成果, 建立森林资源管理地理信息系统。要抓紧成立省级林业股份制担保公司, 增加公司注册资本, 为企业和林农融资提供担保。要认真汲取这次林业受灾的经验教训, 全面推行林木灾害保险, 增强林业和林农防范自然灾害的能力。要加强引导, 加快建立林业“三防”协会, 2008年全省林业“三防”协会和林业经济合作社总数要达到1万个。要以在萍乡市开展试点为契机, 力争在征收生态补偿金上取得突破, 逐步在全省建立从生态受益单位征收补偿金制度。

3.2.2 要在推进国有林场改革上取得突破。

2008年元旦刚过, 省里召开了全省国有林场改革座谈会。当前, 中央提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国家和省级财力不断增强, 林权制度改革深入推进, 这些都为国有林场改革提供了难得机遇, 改革的时机和条件基本成熟。从一些地方的实践来看, 当前国有林场改革的内容主要是几大块:对全省国有林场分类定性, 整合国有林场森林资源和人才资源, 集中力量解决林场职工社保医保问题, 妥善分流富余职工, 彻底解决历史债务挂帐, 剥离林场社会职能等。改革的方法和步骤是, 先试点, 后铺开。2008年一季度省厅准备在安福县试点, 同时每个设区市也要抓一个中等规模以上的国有林场改革试点, 5月底前完成改革试点工作。上半年省里制订出台改革实施方案, 力争用2年时间全面完成国有林场改革。要切实加强对国有林场改革的指导和管理, 防止借改革之机贱买国有林场。

3.3 着力提高三种水平

3.3.1 认真总结经验教训, 着力提高森林经营水平。

大灾之年, 加快灾后重建固然是当务之急, 但我们也要痛定思痛, 认真分析受灾原因, 总结经验教训。这次林业遭受严重灾害, 天灾是主要因素, 但长期以来不重视科学经营森林的因素也不能忽视。比如, 毛竹纯林就比竹阔混交的竹林灾情严重得多, 采割了松脂的尤其是不按规程采脂的松林, 灾情比没有采脂的松林要严重得多, 有些地处赣中、赣北的县也盲目引进桉树, 这次全部被冻死, 教训非常深刻。要以灾后重建为契机, 把灾害变机遇, 把坏事变好事, 改善林分结构, 转变经营模式, 改进管理方式, 提高森林经营水平和林业抗灾能力。具体做好几件事情: (1) 抓好科技救灾。实施林业科技“百千万”工程, 动员全省林业科技人员深入百县千乡万村, 为广大林农提供育苗、造林、间伐、抚育等科技服务和培训, 指导林农搞好灾后重建。 (2) 大力推广实用科技成果。在毛竹和油茶受灾地区, 大力推广竹腔施肥、高产良种油茶丰产技术, 尽快帮助受灾林农恢复生产。2008年, 省财政按照肥料补助150元/hm2的标准, 安排5 000万元资金, 在全省推广33.33万hm2竹腔施肥, 加快恢复毛竹林资源。 (3) 加强林木良种基地建设。大力实施林木良种工程, 建立10个陈山红心杉、高产脂湿地松、高产油茶、珍贵速生阔叶树及生物质能源树种良种繁育基地, 逐步构建林木良种繁育体系。加强林木种苗执法, 确保种苗质量。积极争取省政府支持, 建立林木良种补贴制度, 激励林农使用良种。 (4) 全面推行营造混交林。今后的造林, 特别是林业重点工程造林, 必须营造混交林, 阔叶树比例要达到三成以上。对毛竹林中的阔叶树, 要严格保留。 (5) 大力推进抚育间伐。积极探索抚育间伐政策, 强化中幼林抚育, 加强低产低效林改造。 (6) 积极推行编制森林经营方案。结合二类森林资源调查, 逐步推行以行政村和林业实体为单位, 编制森林经营实施方案, 力争“十二五”期间全省按森林经营方案下达木材采伐计划, 促进林业可持续经营。 (7) 大力开展林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和森林认证工作, 着力建立一批高标准森林经营示范点。 (8) 深入开展林业灾害科学研究。组织林业专家, 围绕林业灾情损失评估、毛竹油茶抗灾应急技术、灾后森林恢复等课题开展研究, 建立林业科技救灾示范点。要在现有受灾林地中分类划出一部分保留区, 既警示后人, 又可供科学研究。

3.3.2 加大林业宣传力度, 着力提高生态文化建设水平。

党的十七大把建设生态文明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 全国林业厅局长会议对林业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具体要求。建设生态文明, 弘扬生态文化, 是推进林业又快又好发展的一个重要抓手。 (1) 要抓紧制定全省生态文化建设总体规划。以加快建设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森林博物馆、林业科技馆、生态宣教中心等为依托, 推进林业生态文化基础建设。2008年要力争新建1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5个省级自然保护区和2个国家级湿地公园, 使全省自然保护区和森林公园占国土面积的比例达到10%左右。 (2) 要加大林业宣传力度。要善于借助中央和省主要新闻媒体的力量, 扩大江西林业的对外影响, 打造江西林业生态文化品牌。 (3) 要提升林业宣传水平。举办生态文明高层论坛等大型活动, 掀起宣传生态文化、弘扬生态文明的新高潮。加快创作反映林业改革发展成果的文学作品和电影电视歌曲, 积极传播林业生态文化。广泛宣传林业建设中鲜活的典型, 激发全社会关心和参与林业建设的热情。 (4) 要建设林业宣教基地。建设江西森林博物馆, 展示林业改革发展成就, 浓缩林业建设精华。建立林业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林业生态宣教中心, 为社会各界了解林业、关注自然提供平台。 (5) 要建好林业门户网站。各设区市林业局要在2008年, 各县 (市、区) 林业局要在2009前建成自己的门户网站。 (6) 要展示和提升林业形象。每个市、县 (区) 林业局要在高速公路等交通要道, 建成永久性的林业宣传碑牌, 充分展示江西林业的新形象。

3.3.3 抢抓有利机遇, 着力提高林业部门自身建设水平。

篇4:在全县村党组织换届选举工作动员会上的讲话

大家上午好!

刚才,全国出版专业学位研究生教指委秘书处介绍了2011年工作情况,南京大学、北京印刷学院、四川大学等就出版学科建设做了交流发言。大家的发言认真梳理了招生、教学工作,总结和交流了办学经验,对2012年出版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工作谈了具体思路,有的单位还对学科建设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大家讲得都很好。教指委秘书处要认真听取大家的意见和建议,吸纳到2012年工作计划中。

近一年来,全国出版专业学位研究生教指委秘书处积极创造条件,服务行业,服务教学,为我国出版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起步和推广,做了大量细致的组织协调工作。各培养单位按照《出版硕士专业学位指导性培养方案》的要求,积极发挥教育资源优势,结合行业人才实际需要,遵循专业学位教育的办学规律,为出版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做了大量具体实施工作。在大家共同努力下,我国出版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已扬帆起航。在此,我代表全国出版专业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对各位委员、专家长期以来为我国出版高层次人才培养工作和出版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所付出的辛勤劳动表示衷心的感谢!

借此机会,我谈三点意见,供大家参考。

一、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充分认识出版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重要意义

大家知道,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决定》,专门用一个独立的部分,对建设宏大的文化人才队伍进行了系统论述。这是党中央在深入总结了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文化体制改革发展的新经验新情况基础上,站在实施人才强国的战略高度,对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做出的全面部署。构建宏大的文化人才队伍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基础和保障,是我们继续解放思想、加快科学发展、深化体制改革、促进社会和谐的迫切要求,对于我们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具有重要意义。党中央对文化建设工作的高度重视,为新闻出版改革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和广阔的发展空间,也对出版专业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更新、更紧迫的要求。

近年来,新闻出版人才工作,特别是高层次高素质人才培养工作紧密围绕新闻出版改革、发展、管理的中心任务,坚持在继承中发展、改革中推进,取得显著成效。这主要体现在:一是行业人才规划体系基本建立,实施人才兴业战略向纵深推进。二是全面实施包括文化名家工程、“四个一批”人才工程、领军人才工程在内的重大人才工程,大力造就高层次、高素质人才队伍。三是服务发展,大力培养新媒体人才、经营管理人才、外向型人才、少数民族地区骨干人才等行业急需紧缺人才,有效地促进了行业人才结构进一步优化。四是深化改革,创新人才工作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有力实施出版职业资格制度;积极与高等院校、大型出版传媒企业建立人才培养合作机制,建设行业人才培养基地。五是夯实基础,促进行业人才工作可持续发展,积极促进并扶持专业学科层次的提升,开展专业教材建设,组织出版了数十种面向大、中专院校的涉及出版、印刷、包装类专业统编教材。这些工作的顺利开展,为行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但大家也要认识到,当前,我国新闻出版工作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任务更加艰巨繁重。随着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出版战线面临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日趋尖锐复杂、社会思潮日趋活跃,在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不断增强的背景下,迫切需要一支高素质、高层次,能够有效引导舆论的出版人才队伍;迫切需要一支继承优良传统、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的出版人才队伍;迫切需要一支了解掌握现代出版企业发展规律,懂经营、善管理的出版人才队伍。出版专业硕士培养是选拔造就高层次出版人才的一条重要途径,能够为我国出版业改革发展和实现出版强国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总署经过长期努力及与教育部密切沟通,2010年出版硕士专业学位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设置,2011年开始招生,这是新闻出版人才队伍建设工作中的一件大事、好事,也是出版学科建设的一大突破,这为出版学科迈向一级学科创造了条件,提供了可能。出版专业硕士的建立,标志着我国出版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实现了战略性转变:即从以培养研究型人才为主转向以培养研究型人才与应用型人才兼顾的方向转变。从出版专业的学科特点来看,专业学位教育对于实现学科建设目标、体现出版专业的实用价值具有重要作用。出版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专业,其核心知识体系,如编辑策划、外观设计、分销发行等等,是操作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应用知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既在理论知识上高于一般职业教育,又在实践应用上优于学术研究生教育,在出版教育体系中非常必要、非常适用。特别是今后五到十年,是我国出版业优化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的攻坚时期,出版业规模和内涵将不断扩大,迫切需要更多的高素质的复合型、应用型现代出版人才。开设出版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走出一条适应现代出版业发展的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之路,对于全面提升我国出版从业人员素质、提高我国出版竞争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 以科学人才观为指导,努力培养新时期高层次出版人才队伍

出版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面向未来、统筹规划、夯实基础、稳步推进,以不断提高出版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质量和水平,为我国高层次出版人才队伍建设工作作出贡献。出版硕士专业学位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素养,掌握出版专业知识技能,具有较宽知识面,能够综合运用多学科专业知识解决出版业实际问题,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出版业需要的高层次、复合型、应用型专门人才。实现这一目标,必须以科学人才观为指导,进一步树立“人才是科学发展第一资源”“人人皆可成才”“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等重要人才培养理念,准确把握人才培养和教育工作的基本规律,进一步提高出版专业硕士教育工作的科学化水平。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结合新闻出版行业发展规律和实际需要,出版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要重点培养以下几个层面的人才。

第一,要致力于培养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新闻出版观的出版人才。新闻出版业既有产业属性,也有意识形态属性,是核心精神文化产品的生产服务部门,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中承担着重要职责和任务。这就要求我们培养的高层次人才,要有坚定的政治立场,要牢牢把握正确出版导向,要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要有崇高的新闻出版职业道德,这是出版研究生理论教育的首要任务。各院校要在公共课和必修课中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马克思主义新闻出版观教育,要在实践中探索提升理论素质教育新途径,使出版专业研究生真正能够做到自觉传承先进文化,传播科学知识,具有为党服务、为人民立言、为时代放歌的理想信念和良好素质。

nlc202309040113

第二,要致力于培养高层次出版科研人才。出版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属于高等教育体系的范畴,其目标是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还要提升学生的理论积淀、知识素养和科研能力,有较高的起点与标准。在课程教学中,要重视出版概论、出版营销、出版政策法规、出版企业经营管理等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在课题研究中,要注重指导学生开展出版工作普遍规律的研究,开展出版产业政策、重大理论与实践课题的研究,开展数字出版、数字印刷等前瞻性问题的研究,注重和强化专业理论功底的培养,为实践中开展出版科研工作打下牢固基础。

第三,要致力于培养复合型、应用型专业人才。专业学位教育与学术学位教育的不同之处,就是表现为明显的职业性特征,出版研究生教育要着力于培养应用型人才,着眼于实践能力的培育与训练。因此,无论是从培养方案、课程设置,还是从师资体系、评价标准上,都必须紧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与出版的职业需求相结合,大力培养懂经营善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大力培养能解决出版业实际问题的应用型人才。

第四,要致力于培养新媒体、数字出版高端人才。近年来,在总署的高度重视与全行业的共同努力下,我国数字出版产业发展迅速,规模不断壮大。我国广义的数字出版产业营销收入增长迅速,从2006年的213亿元,增长到2011年1349亿元,增长速度已连续三年保持50%以上,在全行业中名列前茅,数字出版的优势已经凸显。与数字出版产业快速发展不相适应的是,数字出版的开发、应用、管理和研究型人才的匮乏已经越来越成为制约产业发展的瓶颈之一。教指委和出版研究生培养相关高校要积极建立和完善数字出版人才培养模式,注重理论与实践的有效互动,注重技术与出版的有机结合,培养一批既熟悉专业出版知识,又掌握现代数字出版技术和善于把握数字出版产业发展趋势的数字出版、新媒体领军人才。

第五,要致力于培养成为出版名家、大家的人才。出版名家大家和数以千万计的出版工作者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中坚力量,出版名家大家和优秀出版工作者必然是中坚力量中的核心,他们的数量质量能否适应出版业繁荣发展的现实需要特别是具有国际影响,将关系着中华文化软实力的持续提升,关系着新闻出版强国奋斗目标的实现。出版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培养单位,都是在出版教育中具有很强实力的学校,希望你们要致力于成为培养出版名家大家的摇篮,下工夫培养有潜质的人才,坚定他们成为出版名家大家的信念和追求,在培养过程中使他们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全面的知识结构,精准的文化选择能力和自觉的创新能力,为今后在出版实践和工作岗位上建功立业,成为出版名家大家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 把握专业学位教育规律,走出一条科学培养高层次出版人才之路

出版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要遵循专业学位教育规律,建立科学有效的人才培养路径,努力提高高层次出版人才培养的质量与水平。各院校在学科建设中要把握以下几点。

一是要坚持高标准办学原则。出版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从一开始就要把质量作为生命线来抓。确保出版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需要把好“三关”,即“入学关”、“教学关”和“出口关”。“入学关”,要严格选拔标准,规范入学考试程序,做到宁缺毋滥。“教学关”,要在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要求、教学手段等方面,学校、教师都要花精力研究,做到科学合理,优质高效。“出口关”,要制定并实施严格的毕业实习制度和论文答辩制度,要保证毕业生实习和论文的质量。坚持高质量办学是出版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是不断提升学科建设影响力的基本条件。要将编写教学大纲与统编教材作为重点举措,密切结合产业实际,对接行业职业标准,编写好教学大纲与统编教材。编写教学大纲和统编教材是一项综合性、系统化的工作,要注重遵循行业发展进程和教材建设规律,需要多个领域的专家参与,科学设置编写环节和流程。对这项工作的难度,教指委要有充分的估计,要尽早开展,加强组织,力争尽早编写出内涵丰富、科学系统、具有较高教学起点的大纲与教材,为学生掌握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教师开展教学和学术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二是要推动出版专业学位与出版职业资格紧密衔接。出版专业学位与出版职业资格的有效衔接主要包括:出版专业学位设置与出版相关职业需求的有效衔接,出版专业学位培养内容与出版职业人才评价标准的有效衔接,出版专业学位培养内容与出版职业人才工作实际的有效衔接。我们要积极创造条件,统筹规划,创新模式,把握住出版专业学位与职业资格的衔接的落脚点。管理部门在《出版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考试暂行规定》中已规定,取得硕士学位、从事出版专业工作满1年的同志,可以按有关规定报考出版专业中级资格考试。取得出版专业硕士将比照同等对待。教指委要积极宣传这一导向并指导相关院校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核心课程开发等方面与出版职业资格的要求实现有机结合。

三是要密切加强与行业的沟通合作。出版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要把实际的操作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放到重要位置。这就需要出版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院校加强与出版行业密切合作,共同建设出版专业硕士的校外实习基地,共同打造产学研互动的交流合作平台,共同构建出版专业硕士毕业生定向式就业的快速通道。专业学位教育具有明显的职业性特征,着力于培养应用型人才,着眼于服务行业发展的实际需要。各院校要通过理论与实践的有效互动,通过高校师资和行业界师资的有机结合,通过对行业发展需求的密切跟踪,动态调整师资结构与课程设置,形成面向实践、服务行业、学以致用、动态创新的教学模式。

四是要形成多样化的办学特色。各院校应当根据各自的学科特长,在统一的指导思想和规范要求下,立足于学科优势,在出版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上办出特色。比如,以人文学科为优势的高校,可以着力于在培养编辑策划、文稿编校等人才方面形成优势;以理工科为优势的高校,可以着力于在培养新媒体、数字出版等人才方面形成培养优势;以经济、管理为学科优势的高校,可以着力于在培养经营管理、出版物营销、物流配送、财务核算等人才方面下工夫,塑造核心竞争力。要注重吸收国内外办学经验。从欧美等发达国家的教育模式看,以应用为主导的出版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在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也形成了一系列成功的办学经验。国内一些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包括工商管理硕士、法律硕士、公共管理硕士等,经过多年实践,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办学思想、教育机制和培养模式。大家要以教育观念更新为先导,通过学习和交流,逐步形成较为完善、更加科学的人才培养和教学体系。

同志们,虽然我国出版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起步晚,经验少,但是新闻出版行业是一个正在蓬勃发展的朝阳产业,与行业发展紧密相关的出版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我们要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求真务实的作风,认真做好出版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各项工作,为我国出版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作出新的贡献。

谢谢大家!

篇5:在全县村党组织换届选举工作动员会上的讲话

员会议上的讲话

在全县组织工作暨乡镇党委换届动员会议上的讲话2007-02-08 08:04:1

2同志们:

这次会议是在全县上下深入贯彻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启动“千名干部下基层,建设和谐新农村”活动和县乡党委即将换届的新形势下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会议对过去一年在组织工作和建设扶贫工作中涌现出来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进行了表彰奖励。在此,我代表县委向受到表彰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刚才,宏兆同志作了一个很好的工作报告,市委派遣的龙惟理组长就这次“千名干部下基层,建设和谐新农村”工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我完全赞同。会后,希望同志们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今天会议部署的千名干部下基层、乡镇党委换届和党员先进性教育等一系列工作,千条万条,关键的一条还是人的问题,还是我们党员干部队伍的问题。这次乡镇换届调整幅度很大,共调整了260余名干部,全县没有一位干部因为个人进退留转问题来找我,也没有一位干部通过其他关系向我打招呼。这说明望城目前的这支干部队伍是一支讲党性、讲纪律、讲原则、讲大局的队伍,在关键时刻能够经受考验。同时这也是县委多年以来坚持正确的干部路线,加强对干部的教育管理的结果,也是我们乡镇党委领导班子基本素质好的表现。在此,我代表县委向全县广大干部表示衷心的感谢。借此机会,我专就干部工作再讲三点意见:

一、实现宏伟蓝图,需要宏大的人才队伍作支撑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才是第一

推动力。实现“建设和谐新望城,跻身中部十强县”的宏伟目标,需要一支宏大的人才队伍,尤其是需要一支敢打硬仗、善打胜仗的党政干部人才队伍。

望城的发展成就首先得益于广大干部。这些年来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我们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始终坚持融城强县的发展战略和工业兴县、园区兴工的发展方针,完成或超额完成了“十五”计划的各项指标,县域经济实力在顺利跻身全省三强的基础上又向中部十强挺进,望城已步入跨越式发展阶段,腾飞之势已然形成。这些年来取得的成绩,主要得益于我们拥有一支坚强有力的人才队伍,而首当其冲就是我们的党员干部队伍。我们的发展思路对头,是广大党员干部积极探索,集思广益谋得来的;我们的工作成效显著,是广大党员干部身体力行,奋力拼搏干出来的;我们的总体形象良好,是广大党员干部率先垂范,模范带头树起来的。实践证明,望城的发展与望城的干群密不可分,你们就是望城的有功之臣。

望城新一轮发展的成败仍然取决于广大干部。面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喜人形势,一方面,我们感到欣慰、感到鼓舞、感到振奋,因为望城的事业确确实实在加速前行,并取得了令人刮目相看的成绩。另一方面,我们也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我们还只走了万里长征的第一步,离我们确立的赶超目标、离人民群众的愿望还有很大的差距。未来五年,乃至今后更长的时期,我们要做的事情还很多:我们要进军“中部十强”,要建设省会新城区,要建设新农村,要构建和谐望城,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特别是实现“中部十强”这一宏伟目标,时间只有五年,压力却有不少。我们的基础还相对薄弱,目前排位十九,差距显而易见,同时应看到我们在前进,人家也在发展,要在强者中争先,决非轻而易举。但是,不管任务多重、压力多大,“路线决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只要我们党员干部冲锋在前,带领广大群众

真抓实干,把发展的步子迈得更大,把发展的速度提得更快,就一定能顺利实现预期目标。

亟需造就一支出色的人才队伍适应于新的发展形势。应该说,这些年来在全县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我县党员、干部队伍也在不断成长、壮大。但同时要看到,目前这支队伍还不能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要求,思维层次不太高,年龄结构不太优,工作主动性不够强,有的干部“研究农业大半天、研究工业一支烟、研究金融听不懂、研究法律不沾边”,“行家里手”更是缺乏,整个干部队伍的结构性矛盾表现突出。随着经济社会各项改革的不断深化,我们亟需一批善于宏观系统思维、综合统筹协调的干部人才;随着对外交流与合作的不断加深,我们亟需一批精通外经外贸、掌握谈判技巧的干部人才;随着融资领域的不断拓宽,我们亟需一批懂经营、善管理、擅长资本运作的干部人才;随着城镇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

建设的全面推进,我们亟需一批擅长规划设计、建设管理的干部人才;随着改革发展中深层次矛盾的日益显现,我们亟需一批勇于改革创新、敢于攻坚克难的干部人才。样样都行的“通才”很难,但这样的“专才”我县目前都十分短缺,这种状况在负责干部中也比较明显,必将或正在成为望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瓶颈”,需要引起全县各级各部门的高度重视。

所以说,尽管当前我们要做的事情很多,各种任务之间又有相互依存的关系,不能顾此失彼,但其中一项极为重要的任务,一个亟需解决的最关键、最迫切的问题,就是要加快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全县各级各部门,特别是组织部门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站在望城发展大局的高度,在夯实基层基础、扩大选人用人视野、加强干部培训和交流力度、提高干部行政能力等方面狠下功夫,切实把这些工作抓紧、抓实、抓好,尽快构筑一支对望城发展

起决定作用的精英人才队伍。

二、进行伟大实践,需要伟大的理论来指导

振兴望城,关键在人,关键在党员领导干部。培养、任用、管理领导干部,是一项伟大的系统工程,必须坚持以科学的理论作指导。我们党在多年的实践中,形成了一系列干部人才工作的理论,并依此制定了较为完备的政策体系。这里我强调三点:

第一,我们必须坚持“党管干部”这个原则。我们党的领导,一靠反映民意的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二靠大批推动这些好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到实处的干部队伍。我们党是执政党,许多党员都在各级各部门中担任着大大小小的干部,“党要管党”,最关键的是管干部。党的执政地位决定着我们必须始终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管干部的原则,这也是实现望城宏伟蓝图的组织保证。事实上,管好了干部也就管住了一切。坚持这一原则,就是坚持党对干部工作的统一领

导,主要是掌握方针政策和决定干部的使用。党管干部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必须扩大民主,坚持对党和人民的事业负责的态度,通过民主程序,来选拔、培养、推荐干部,不能一个人说了算,否则就可能会出现拉山头、搞宗派、公私不分等不正之风。我们不仅要管好干部的任免和领导班子的配备,还要把干部的培养、教育、使用、考核、监督等工作全面管起来,真正管好。因此,全县各级党组织和党的领导干部,不能认为“党管干部”只是县委的工作、只是组织部门的事情,事实上,这是全县每一个党员的共同责任,大家都要在干部工作上有所作为。这里我还要特别强调,在这次乡镇党委换届中,县委不仅要求各乡镇党委书记要切实担负起领导责任,对重要环节要亲自安排部署、亲自检查督促,同时也要求全县广大党员干部迅速行动起来,积极支持换届工作,切实履行神圣职责,确保换届工作顺利圆满。

第二,我们必须严格“德才兼备”这个标准。最近中组部副部长欧阳淞同志在出席新闻发布会时,有境外记者问:共产党选拔干部的标准到底是什么?欧阳淞同志说还是四个字:德才兼备。这是标准,也是要求;是根本,也是关键。一是要有“德”,二是要有“才”,两者兼备,缺一不可。所谓“德”,是指领导干部的政治觉悟、道德品质和思想作风。在我看来,“德”是第一位的,起码应该做到公道、公平、公正,说话要讲究公道,办事要注重公平,为官要维护公正,这三条做不到,无从谈“德”,一个有私心杂念的人是绝对不可以放到重要岗位上的。孙中山先生说过“天下为公”,何况我们共产党人呢?我们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但是我们的干部在面对重点建设工程的时候,是否能做到公平公正?我们的一言一行都能反映我们干部的“德”。所谓“才”,是指干部的理论水平、知识结构和工作能力。在望城,领导干部的“才”首先是善不善于攻坚克

难,独立自主地承担自己的责任,想尽千方百计去解决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各位党政领导干部在向县委、县政府汇报的时候,既要争取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但同时你也要敢于承担岗位职责,想方设法实现工作的突破,创造工作的业绩。问题和要求不提不对,有什么困难可以向上级反映,但是只提要求肯定是不对的。只提要求而没有办法去突破困难,我看不能算有“才”;或者有“才”而没有积极性,那就是“德”有问题了。

曾庆红同志在长沙考察时用很通俗的语言说,我们要用会想事、能干事、干成事而又好共事、不出事的干部。现在我们干部队伍中间,尽“责”去工作的干部是有,但这些干部的工作状况是满足于做好上级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潜能并没有充分发挥出来;还有一种干部是尽“力”做事,笨鸟先飞,虽然很累但往往事倍功半,也是一种遗憾;还有一种人是用“心”工作——因为不管我们在什么岗位上,都有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我们必须用心思考,把握内在规律,才能不断适应,才能想出解决的办法,才能实现新的跨越。这是我理解的“会想事”。“能干事”说的是有能力。能力从哪里来呢?只能在实践中去摔打,书本上是学不来的;书本上的知识不可不用,但只按照书本上的去做是不行的,解决不了望城发展的实际问题。张春贤同志在长沙考察时说,不仅要创建“学习型政府”,更要创建“进取型政府”。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们一些工作习惯于不问过程,只问结果,但我们在评价干部工作时既要强调过程,也要讲结果,就是要能“干成事”,要能办大事、善办难事、敢办新事、勤办实事。我们有的同志做了一点点工作就觉得了不得,自以为是,摆功设好,总认为自己怀才不遇,躲在一旁,孤芳自赏,并不敢真正面对实际困难和问题。这样的人,我看不仅能力值得怀疑,能真正“干成事”的可能性也很小,干成大事就更不可能了。还要“好共事”,有人往往把那些

顾全大局、忍辱负重的干部说成没有个性。什么叫做个性?共产党的事业要求我们领导干部要注意发挥个人能力,同时更要强调整体协作,团结是一种品格,也是一种个性,要全党大团结、班子大团结。“不出事”首先讲的是不得“带病上岗”。我们必须要去了解一个干部的思想根源上是不是有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是不是有私心和贪念。谁也不能保证一个干部将来不出事,但各级党组织要加强干部管理和教育。

庆红、春贤等领导同志关于“五事”干部的观点,就是对“德才兼备”原则的最好诠释。古人说,有德无才是庸人,有才无德是小人,德才兼备是贤人。我们用干部就一定要坚持“德才兼备”,坚决做到有德无才者可用但不重用,有才无德者坚决不用,有德有才者予以重用,甚至要大胆提拔、破格提拔,这样把好选人、用人的标准关。

第三,我们必须贯彻干部“四化”这个方针。“四化”方针是我们党在长期 的实践中创造和积累的干部工作经验。干部“四化”,即干部要”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这是“德才兼备”原则在干部队伍建设中的具体运用。“革命化”是前提,这与“德才兼备”中的“德”是一致的。“知识化”则是对新时期干部能力方面的基本要求;而“专业化”是对干部能力的特殊要求。我们的各项事业是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按照全面发展的需要,我们既要推进经济发展,也要推进社会各项事业进步,我们既要搞好城镇建设,也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因此,我们需要各方面的人才,需要能驾驭全局、指导各方工作的“通才”,同时也需要各行各业的“专才”。我们的人事人才工作必须以贯彻《公务员法》为主线,以适应望城发展要求为重点,搞活机制,选拔、培养一大批适应望城建设发展的各类人才。今天,我还要着重谈一下干部年轻化的问题。我们的事业是有连续性的,是“接力跑”。接这个“棒”的人只有老、中、青相结合,传、帮、带,一届接一届、一代接一代地干下去,才能做好,才能完成,才能踏上新的征程。因此,我们一定要转变观念,要在一个人年富力强、精力充沛、思维活跃的最佳时期及时起用,大胆让年轻人干,敢于让年轻人上。这次县委在调整干部中,大家可能已经注意到一种现象:新提拔的干部中七十年代出生的占了相当部分,有的甚至还是八十年代出生的年轻同志,这就体现了县委的一种用人导向。今后县委换届,我看同样要推荐一些比较年轻的同志担当重任,要更多地关心年轻人、培养年轻人,提拔年轻人、重用年轻人,要进一步打破年轻干部难“上”的“壁垒”,畅通干部能“上”能“下”的通道,保持我县党政干部队伍的蓬勃生机,把望城建设得更富朝气和活力。

三、取得巨大成就,需要大胆的改革措施去推动

顺应世情、国情、县情的新变化,干部工作需要大胆改革创新;完成新任务、解决新问题、开创新局面,干部工

作需要大胆改革创新。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建设出一支宏大的精英干部人才队伍。

1、要着力营造培养、锻炼干部的最佳环境。育人是用人的基础,培养是选拔的前提,锻炼是成长的关键。一是要加大培训力度。我们的“双休日课堂”搞得很好,是有作用的,还可以把形式变得更活些。我们也让干部到沿海城市挂职锻炼,回来之后出了一些成果,应该说是有效果的。每年财政拿100万用来培养干部,我看这些钱花得值得,财政收入增加了,培训经费还应该增加,要让每一个干部在任职期间,都有多次机会接受多种方式的培训。人要活到老,学到老,我们强调在工作实践中学,但光靠这个不够,因为在脱产学习时能够想更多在工作中不会想、也没有时间想的事情,两者都不可或缺。二是要营造干事环境。营造干事的环境就是要弘扬正气,要扶正祛邪。一定要加强作风建设,端正干部作风。两人在同一岗位上

工作,如果一人无所事事,或者最多做些溜须拍马之事,而这人得到重用,这种歪风没有得到遏止和批评,那么那个埋头干事的人就会灰心丧气,也会甩手不干。风气由此蔓延下去,我们的肌体就会受到侵害,我们的干部队伍就会萎靡不振,我们的事业就会受到损伤。不可否认在我们干部队伍之间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不正之风,这些东西正在影响着我们,必须下决心做这项工作,要让干事者得到重用。从事组织工作的同志要认识到,你们的工作非常重要,关乎着干部的前途命运,要充分运用好考核结果,科学公正地做好组织工作。三是要加大交流力度。这次换届交流力度很大,同一岗位工作7年以上的都进行了交流。我认为不交流不行,人总会有一些惰性的,在同一个岗位上工作太长时间,好的方面有一条,就是熟悉地方情况;消极因素至少两条,一是没有了活力和闯劲,因为人总是要有新的挑战,来激发新的创造潜能,二是可能会形成关系网

络,办事更讲情面、讲关系,歪风压倒正气,将会危害、破坏我们的事业,也对干部的成长不利。所以我说要加大交流力度,而且要作为一项制度坚持下来,这也是为干部不断创造业绩提供环境。

2、要着力构筑选拔、使用干部的最优机制。一个好的想法,如果没有好的机制做保证,也会落不到实处。所以我们要建立选拔、考察、培训、任用干部的一条完整的工作程序,把组织人事工作纳入程序化的管理,用制度管人管事。一是要不拘一格,注重量才适用。长期以来,我们在选拔、任用干部上有了一些约定俗成的东西,这些规矩有些我们要继续执行,但有的约定如镇长到县直单位只能当副局长,书记到县直单位可以当局长,副局长到乡镇当不了镇长,局长到乡镇一定要当书记等等,我们要大胆改革,要因人而异,因才而用。既要严格程序,严格政策,严格执行党的干部选拔任用条例,又要根据望城事业发展的要求、干部队伍整体情况以及

干部的具体实际情况,不拘一格降人才。二是要严格程序,注重竞争选用。我们要在认真贯彻执行《干部选拔任用条例》的基础上,把竞争机制广泛运用于干部选拔工作中,建立“公平、公正、公开”的用人机制,坚持在比较中拓宽视野,在竞争中选拔干部,变“相马”为“赛马”,最大限度地推行竞争上岗和公开选拔,使那些“公道、厚道、正道”,“有本事、能干事、靠得住”的干部脱颖而出,担当重任。在今年乡镇党委换届中,我们已经确定东城镇进行直选试点,大家可以更多关注、共同支持。三是要科学考评,注重结果运用。只有建立科学的考察评价机制,才能减少考察上的失真失误,全面准确地识别干部,客观公正地评价干部。我们要以考核岗位定向、考核指标定量为前提,健全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任期目标责任制,逐步完善以履职能力为主要内容的科学考核评价体系。同时我们还要把以前只搞“离任审计”逐步转移到任期审计,不搞“马后炮”,并充

分运用好审计结果和考核结果,真正形成“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动态用人机制。

3、要着力强化监督、管理干部的最硬措施。监督是对干部最好的保护、最真的呵护、最大的爱护。一是治政重在治风。治风,要结合市委“作风建设年”的工作要求和“千名干部下基层,建设和谐新农村”的工作实际,扎实开展作风整顿。今年的作风整顿重点要从群众反映最强烈,对工作造成负面影响的最大问题抓起。要整治思想上的功利之风,反对见利忘义、唯利是图;要整治工作上的虚浮之风,反对官僚主义、形式主义;要整治作风上的自由之风,反对有令不行、有禁不止;要整治团结上的庸俗之风,反对好人主义和庸俗习气。特别是这次下到村任第一书记和下基层的干部,虽然你们都是县直部门推荐的优秀干部,但大都在机关工作,对基层工作可能还不太熟悉,与群众接触可能还不够深入。因此,你们一定要按照工作纪

律要求,沉下心去,做出事来,不负组织重托,不负人民厚望。二是治风必须治吏。吏不治,则害民。治吏,要重在思想上治。思想认识是总开关,抓住了这个总开关,就抓住了干部监督管理的根本。这里的关键,是要严格落实领导干部问责制,要加强督促检查,定期对有关单位进行业绩公示,没有完成目标任务的,要严格责任追究。三是治吏务必从严。严是爱,宽是害。从严治理干部,必须从严治理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要采取教育、谈话、考核、考察、诫勉等措施,不定期地对干部的思想、工作、学习、廉政、勤政的情况进行检查,随时掌握干部的思想及工作动态,发现问题,及时加以解决。县委已经决定,从今年起每月研究一次干部问题。对这次新上任的干部,组织部门要跟踪考察,不能胜任的要适时调整。在这次换届选举中,要严把“入口关”,疏通“出口关”,保证干部“上”、“下”畅通。

以上是对如何使用干部的一些做

法和体会,我认为这次县委对乡镇党委换届拟任人选的调整建议,基本上是贯穿了这些精神的。下一步,县直部门的班子调整,以及今后在调整人事的问题上,我们要继续按照这一思路作更多的探索实践、更大的改革创新,真正调出导向、调出正气、调出活力,推动我们的事业进步,推动望城发展。

关于这次乡镇党委换届问题,刚才宏兆同志已作了具体安排,这里我再特别强调几点:

1、既要加强领导,又要认真履职。党委换届是今年党委工作的一件大事,是组织部门的头等任务。各乡镇党委要保持高度的政治敏锐性和政治责任感,统一思想、认真部署、科学安排。特别要统一对这次党委换届的重大意义和任务要求的认识,正确理解县委对领导班子配备改革的意图和要求,保持政治上的统一和工作上的一致。对换届选举中可能出现的各种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和不正之风,要采取有力措施,及时防范,坚决制止,确保这次换届选举工作顺利完成,确保县委人事意图圆满实现,社会大局稳定,各项工作有序。

2、既要推进改革,又要严肃纪律。这次党委换届要落实一系列改革要求,包括领导班子配备的改革、干部选任方式的改革。这些改革势必带来领导干部留与去、进与退的矛盾。对每一名领导干部来说,这既是对其过去工作实绩和群众认可度的检验,又是对其党性党风的考验。各级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正确对待个人的进退留转,自觉服从组织安排。在这里我尤其要强调党的政治纪律和组织纪律。任何在换届这样重大的政治任务面前搞各种“小动作”,首先是政治上极不成熟的表现,其次产生的后果必须按照党的纪律从重、从严进行处理,决不含糊、决不姑息。县委对所有的党员干部“约法三章”:一是严肃政治纪律,不准造谣传谣、扰乱人心,不准私自串联、拉帮结派,不准请客送礼、拉票贿选;

二是严肃组织人事纪律,严禁跑官要官,严禁跑风漏气;三是严肃财经纪律,坚决反对违反财经制度突击发钱、滥发资金。这三条要求请同志们传达给每一位乡镇的同志,请纪委、组织部密切关注,对违反三项纪律的,要加强教育、严肃批评,情节严重的,要按照党纪国法严肃处理。

3、既要抓好换届,又要加快发展。这次乡镇党委集中换届正处于年初各项工作起步开局的关键阶段,换届牵扯的干部面比较大,要花的精力比较多,特别是由于领导人员的调整,难免会影响工作安排和推进的连续性,影响到工作的正常开展。因此,各位书记、乡镇长们一定要精诚团结、总揽全局,坚持党委换届与各项工作两手抓、两促进、两不误,真正做到思想不散、秩序不乱、工作不断,以党委换届保证和促进各项工作的发展,以工作实绩体现党委换届的成效。换届选举关乎全局,影响深远,是当前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必须优先

保证,其他工作必须在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部署下,按照各乡镇的实际情况有序、有力、有效推进。现在是对大家的组织纪律的检验,也是对大家的行政能力的考验,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正确面对换届,高度集中精力,多想改革发展,少想个人得失,毫不松懈地抓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最后,还要和同志们强调一件事情。从今天开始,按照市委统一部署,全县将选派一千名干部下基层,请大家按照宏兆同志的安排部署落实到位。干部们到村后一定要按照“六不准”的要求,维护党政干部的形象,积极帮助农村做好规划,帮助农民解决问题,关心困难家庭和弱势群体,帮助农民兄弟解决一些当前和历史遗留的问题,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同时,还要推荐20名县直单位优秀年轻干部到村担任第一书记,请同志们宣传好这件事情,并且组织好这项工作,把一些年轻干部派到基层去锻炼,为我们培养后

备干部,同时提高村支两委的执政水平和执政能力。

篇6:在全县村党组织换届选举工作动员会上的讲话

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选举工作暂行条例》的有关规定,我镇的村(基层)党支部已经任期届满,需选举产生新一届支部委员会。11月29日,县委、县政府召开了村两委换届选举动员会,对全县的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根据县委组织部《关于认真做好全县村(居)党组织换届选举工作的实施意见》,为切实抓好这次村党支部的换届选举工作,今天召开会议,进行专门部署。现在,我就做好村党支部换届选举工作,讲几点意见:

一、充分认识搞好村党支部换届选举工作的重要性

村党支部三年一次换届选举工作,是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民主政治建设和政权建设的一件大事,是广大农村干部、党员、群众非常关注的一项热点和焦点工作。今年是“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之年,也是铺垫“十二五”时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明确指出, “基层党组织是„十二五‟时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由此,我们的任务相当艰巨。在这一大的形势和任务面前,搞好这次村党支部换届选举工作,对于进一步加强以党支部为领导核心的村级组织配套建设,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密切党群、干群关系,落实党员群众当家作主的民主权利,充分调动他们的政治热情和发展农村经济的积极性,推动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首先,搞好这次村党支部班子换届选举工作,是为我镇今后一段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组织保证的有效措施。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是决定因素。村党支部是村级组织的领导核心,是战斗堡垒,是我们做好农业、农村、农民工作最根本的保证。通过换届,按照干部队伍“四化”方针,坚持改善和优化班子结构,提高班子素质的原则,把那些能够全面贯彻执行党在农村的路线方针政策,勇于创新、工作扎实、政绩突出、党员群众公认的优秀人才选进村党支部班子,对于提高我镇村级党支部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新能力,使之能够适应新的发展形势,成为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组织者、推动者,更好地领导三个文明建设是非常重要的,这是实现镇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的重要保证。

其次,搞好换届选举工作,是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巩固党执政地位的有效途径。新陈代谢是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在一定意义上说,干部队伍建设也是一个不断新陈代谢的过程。干部队伍只有不断补充新鲜血液,实现新老交替,才能保证旺盛的生机和活力。村党支部换届选举工作,就为这种新陈代谢提供了广阔空间和契机。社会改革和经济发展造就了大批优秀人才,村干部队伍建设需要大批优秀人才,通过换届选举,将大批优秀人才充实到村党支部班子中来,才能保持村干部队伍的生机和活力。同时,我镇部分村党支部班子在实际工作中也存在一些问题。突出表现在部分村级班子名存实缺或班子不团结,创新和发展能力不强等。通过换届选举,相对集中地从组织上和思想上解决目前部分村党支部班子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可以使广大农村干部在新的条件下和新的起点上更好地做好各项工作,有力地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地位,更好地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

第三,搞好换届选举是加强民主政治建设的需要。《党章》赋予了党员明确的民主权利。让全村党员选举村党支部班子,是农村党员民主权利的具体体现,是农村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村党支部换届选举,不仅有利于调动广大党员群众的积极性,也有利于增强村党支部班子成员的民主意识,使他们认识到手中的权利是全体党员和群众给予的,必须把对上级负责和对党员群众负责统一起来,全心全意为群众服务,为群众办实事,自觉接受党员群众的监督。

村党支部换届选举工作我们已经搞了多次,也积累了一些经验。从以往的换届工作情况看,总体说都是比较成功的。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随着形势的发展,目前农村社会和党员思想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方面,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推进,广大党员群众的民主意识和参政意识越来越强,对村党支部班子换届选举工作更加关注,对党支部班子成员有了更高的要求。他们要充分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表达自己的意愿,这是大趋势。另一方面,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涉及到许多农民的切实利益,不稳定因素增多。部分干部民主法制观念不强、少数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的关系不和谐等等潜在矛盾,极有可能在换届选举期间引发、暴露出来,影响到村党支部的换届选举工作。同时,这次村党支部换届选举将全面推行“两推两陈述一选举”的公推直选模式,为我们真正把“守信念讲奉献有本领重品行”和“思想政治素质好带富能力强协调能力强”的人推荐进村党支部班子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这次村党支部换届选举工作,政治性很强,民主程度很高,工作要求也很严格,直接关系着我镇的改革、发展和稳定,直接影响着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各村党支部必须充分认识这次换届选举工作的重要性、复杂性和艰巨性,在思想上高度重视起来,切实把这项工作作为一件大事,把思想统一到镇党委的要求上来,从讲政治的高度,认清所担负的职责,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切实抓紧抓好。

二、换届选举工作的总体安排

本届换届全面推行“两推两陈述一选举”的公推直选模式,采取党员推荐群众推荐党组织推荐个人自荐等方式,广泛推荐村党组织候选人初步人选;候选人初步人选经过党员群众测评组织审查,确定正式候选人;正式候选人在参与选举前,均要进行“目标承诺”竞职演讲。

对不具备“公推直选”条件的村,由镇党委在征求党员群众等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酝酿提出村党组织书记及委员初步候选人,经镇党委考察后确定正式候选人,提交党员大会选举。

镇党委为了确保此次村党支部换届工作的质量,将工作分为四个阶段,时间从今年11月份开始,到2011年1月底结束,对一些基础条件尚未成熟,情况特殊的村,可适当延迟,最迟在2011年1月底前完成。

(一)调查摸底阶段。(11月30日---12月5日)

深入群众,调查摸底。镇党委组织开展对各村党支部班子及成员进行摸排分析,做到“四个摸清”,即:摸清党员干部队伍村“两委”班子特别是党组织书记情况;摸清后备干部情况;摸清党员群众关心热点难点问题;摸清可能影响换届选举顺利开展的不利因素及原因。通过摸排,全面了解掌握村干部的现实表现和思想动态,现任班子的胜任度,摸清群众意向。

同时组织财务审计。在村党支部换届之前,镇已组织力量对村级届期内的财务进行一次全面审计,认真负责地作出结论,并公开审计结果。

(二)民主推荐,认真遴选考察阶段(12月6日—12月9日)

凡实行“公推直选”的,都要严格按照推荐候选人初步人选群众测评组织审查确定正式候选人投票选举公示镇党委审批任命等程序进行。一是公推初步人选。由镇换届工作指导小组组织,召开党员村民代表大会,按照推荐办法,职数及任职条件,以无记名方式分别推荐提名党组织书记和委员候选人初步人选。村采取党员自荐党员推荐村民联名推荐党组织推荐4种方式进行。二是审查初步人选。在公推基础上,根据得票多少,按照书记和委员分别多于应选名额2至3名的比例,确定候选人初步人选,报镇党委审查备案。三是推荐预备人选。召开本村党员村民代表以及驻辖区单位党组织负责人参加的推荐大会,由

书记和委员候选人初步人选就任期目标及工作措施进行个人竞职陈述,接受质询。按照村不低于20%的差额比例,根据得票多少,无记名推荐出村党组织书记及委员候选人预备人选。四是考察预备人选。镇党委考察组采取个别座谈走访等形式对预备人选进行全面考察,批复书记委员正式候选人,将正式候选人名单和任期目标通过公开栏广播等方式进行公示。

(三)召开党员大会,进行差额直选阶段(12月10日—12月15日)

正式选举时,实到会正式党员人数必须达应到会党员人数的80%以上,会议有效。各村党组织要最大限度动员外出流动党员回家参加选举,个别因外出党员多,达不到规定比例人数的村党组织,可通过信函电报电子邮件电话等正式征求意见,计入推荐票或选举票数。

大会由书记委员正式候选人向与会人员就任期工作目标和措施廉洁自律等进行陈述,解答党员群众关心的问题。由全体党员进行无记名投票,第一轮差额选举党组织书记,落选的书记候选人列入委员候选人;第二轮差额选举出村党组织委员,对选举产生的村党组织班子成员,要进行不少于5个工作日的公示。对于公示无异议不影响任职的,严格按照任职条件进行审批任命,并督促村党组织班子成员签订任期目标承诺书,严格实行目标管理。

(四)、扎实做好后续工作阶段(12月16日---12月20日)

镇党委组织整理换届选举材料建档备案上报,并总结完善以“公推直选”为主要内容的党支部换届选举工作经验。加强对新任村干部的培训,指导新班子建章立制,制定和落实任期工作规划,关心和爱护离任村干部,做好落选人员的思想疏导经济待遇落实和政治关怀帮助等工作。

三、几点要求

村党支部换届选举是我镇农村工作的一件大事。我们要从讲政治的高度,从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的大局出发,高度重视,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周密安排,确保全镇各村党支部班子换届选举工作顺利进行。

一是要坚持原则,扩大民主。村党支部换届要坚持党管干部、依法办事任人唯贤、德才兼备、群众公认和班子整体结构合理的原则,切实保障党员民主权利,充分尊重群众意愿。换届前,各村支部要认真组织广大党员学习《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等党内的有关规定和党委、镇党委的有关文件,使广大党员充分认识换届选举工作的目的、意义,熟悉掌握有关的规定和程序,进一步提高政治素质,增强大局观念和集体主义观念,使党员通过换届选举接受一次严格的党性锻炼。要组织对党员三年来的德能勤绩廉情况进行一次全面的评议,广泛听取党员和群众的意见,并将评议结果作为确定村干部进退去留的依据之一。各支部都要认真回顾总结过去三年工作,提出今后三年工作任务和奋斗目标,起草好工作报告,并在一定范围内组织讨论,广泛听取党员和群众的意见,真正做到集思广益,统一思想,凝聚人心。同时深化实施以“公推直选”为主要内容的村党支部换届选举制度。在群众推荐时,可以由村民代表、村民小组长等推荐,条件比较成熟的或村规模比较小的,也可以扩大到以户为单位组织推荐。通过扩大候选人推荐范围,使群众意愿经过民主集中制程序反映到党内,通过党内选举把群众意愿变为现实,使选举后的党支部班子更具有先进性和代表性。

二是要明确条件,严格标准。村党支部班子成员应具备的条件是:具有履行职责所需要的理论水平和政治素质,认真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决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具有较强的事业心、责任感和艰苦创业精神,具有带领群众发展经济的能力和处理新形势下农村各种矛盾、确保农村稳定的本

领;讲团结、顾大局,作风民主,廉洁自律,公道正派,在群众中有较高的威信;年富力强,有一定的文化水平和实践经验。新任村党组织成员的,原则应具有高中(中专)以上文化程度,年龄在45周岁以下,身体健康。继任的村党组织成员的,原则上年龄在55周岁以下,特别优秀的可适当放宽。

在换届选举中,要坚持德才兼备的原则,选配好村党支部班子,尤其要选好党支部书记。要拓宽选人的视野,注重从现任优秀村(居)干部致富带头人复员退伍军人大学生村(居)干部外出务工返乡党员辖区内非公有制经济负责人中选拔村党支部书记。对那些经过实践锻炼的村级优秀后备干部要优先提拔使用。对那些执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不坚决、缺乏带领群众发展经济能力、思想观念陈旧,以及思想作风不正、处事不公、自身不廉的支部班子成员,必须坚决予以调整。鼓励机关企事业单位退居二线,提前离岗或退休干部职工中的优秀党员人才回原籍或居住地担任村(居)党支部书记。鼓励大学生村干部参加竞选。对确无合适人选的,镇党委将继续选派优秀党员干部到村任党支部书记。

三是要控制职数,优化结构。在干部职数的配备上,要做到从严控制,按照精干高效的原则,合理确定村党支部成员的职数。村(居)党支部成员职数由镇党委根据各村实际确定。一般的行政村设党支部委员3人,其中书记1名委员2名。原支部委员进班子原则上年龄在55周岁以下,新进支部班子的原则上年龄在45周岁以下。在职业结构上,要注意多选拔从事非农职业的优秀人才;在文化结构上,高中文化程度要参看上届比例,要努力提高具有大专学历村党支部书记的比例,并积极鼓励有志于农村工作的大学生村干部参加村“两委”班子成员的竞选。要大力提高女干部的比例,在村两委班子成员中,一般应有1名及以上妇女。提倡村民委员会中的党员成员通过党内选举成为村党支部领导班子成员。鼓励村党组织班子成员兼任群团组织负责人,鼓励党组书记与村民委员会主任通过依法选举实行“一肩挑”,村干部兼任新干部,采取兼职兼薪的措施,提高村干部待遇。

同志们,适时进行村党支部换届选举,是进一步加强村级组织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的有效途径和重要契机,也是确保我镇“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前提条件。为切实加强领导,认真搞好村党支部换届选举工作,镇已成立了村党支部换届选举工作领导小组。各村党支部要高度重视,认真搞好换届选举工作,通过会议、村务公开栏、标语等形式宣传村党支部换届选举的重要意义,宣传换届选举的政策规定,宣传“公推直选”选举制度。同时结合本村实际,可以实施以党内选举为主的选举办法。要严格依据党和国家的政策进行,严禁以暴力威胁欺骗贿赂伪造选票等违法行为。对干扰、妨害、破坏换届选举,造成后果的,要给予必要的党纪、政纪处分,触及法律的,要依法惩处。通过贿选、舞弊等非法手段当选的,其当选无效。

上一篇:客服管家工作报告下一篇:幽默的短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