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观是哪个朝代

2024-08-04

秦观是哪个朝代(通用2篇)

篇1:秦观是哪个朝代

北宋

秦观的人物生平:

早年生活

秦观,江苏省高邮市人。他少时聪颖,博览群书,抱负远大,纵游湖州、杭州、润州(今镇江)各地。

拜谒苏轼

熙宁十年(1078年),苏轼自密州移知徐州,秦观前往拜谒,写诗道:“我独不愿万户侯,惟愿一识苏徐州。”(《别子瞻学士》)。次年,他应苏轼之请写了一篇《黄楼赋》,苏轼称赞他“有屈、宋才”。在此期间,秦观与苏轼同游戊烯、吴江、湖州、会稽各地,结下了友谊。在苏轼的劝说下,秦观开始发奋读书,积极准备参加科考;可是命运不济,两度应考均名落孙山。苏轼为之抱屈,并做诗写信予以劝勉。元丰七年(1084),苏轼路经江宁时,向王安石力荐秦观的才学,后又致书曰:“愿公少借齿牙,使增重于世。”王安石也赞许秦观的诗歌“清新似鲍、谢”。在两位文坛前辈的鼓励、称许下,秦观决心再度赴京应试。

初入官场

元丰八年(1085年),考中进士,初为定海主簿、蔡州教授。

元祐二年(1087年),苏轼引荐为太学博士,后迁秘书省正字,兼国史院编修官。

元祐五年(1090年)方由范纯仁引荐,得以回京任秘书省正字。

元祐六年(1091)又因“洛党”贾易诋其“不检”而罢去正字。接二连三的政治迫害,使得秦观大受打击,对政治开始灰心,且有退隐之意。

元祐七年(1092年),苏轼自扬州召还,进端明殿学士、翰林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秦观迁国史院编修,与黄庭坚、晁补之、张耒同时供职史馆,人称“苏门四学士”。京城任职的数年里,秦观得与师友时相过从。

元祐九年(1094年)太皇太后高氏崩逝,哲宗亲政。“新党”之人相继还朝,“旧党”之人则连遭罢黜,秦观历时七年的贬谪生涯从此开始。

旧党遭贬

绍圣元年(1094年),哲宗亲政后,“新党”执政,“旧党”多人遭罢黜。新党人士章惇、蔡京上台,苏轼、秦观等人一同遭贬。秦观出杭州通判,道贬处州,任监酒税之职,后徙郴州,编管横州,又徙雷州。

晚年生活

元符二年(1099),秦观年事已高,身处雷州,自做《挽词》。

元符三年(1100年),哲宗驾崩,徽宗即位,向太后临朝。政坛局势变动,迁臣多被召回。秦观也复命宣德郎,放还横州。至藤州(今广西藤县),游光华亭,秦观口渴想要喝水,等人送水至,他面含微笑地看着,就此去世。

秦观的历史评价:

秦观是北宋时期著名的词人,与黄庭坚、晁补之、张耒合称“苏门四学士”。这里的“苏”字,指的是苏轼。苏轼可以算的上是秦观的伯乐和老师,秦观子啊政治上的成就,很大一部分都来自于苏轼的成全。在与苏轼交往过程中,秦观得到了许多的收获。

已经叫做“苏门四学士”,由此可见秦观与苏轼的`关系多么亲密。不管当时的事实如何,秦观绝对是已经打上了苏轼标签的人。所以现在留下的很多与秦观有关的故事,苏轼都脱不开关系。

秦观和苏轼的关系,是在苏轼改知徐州之后产生的。秦观写信拜谒苏轼,两人相见,苏轼对秦观的文采十分欣赏,此后两人游览湖州、徐州、润州等地,谈天说地,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有一次秦观外出游玩,苏轼很久都没有得到秦观的消息。因为挂念秦观,于是苏轼给秦观写了一封信,询问秦观的情况。没有让苏轼等多久,秦观就给他回了一封信。不过这封信却十分奇怪。信上只写了十四个字,还排成了一圈,就像这样:

已暮赏

时 花

醒 归

微 去

力 马

酒飞如

这又是个什么意思?要是我们第一次看,多半要惊叹:“这是个什么鬼?”但是苏轼看见之后,却连连叫好。苏轼自然是看懂秦观信中所言,秦观写了一首回环诗,向苏轼讲述了自己的情况。

这首诗正确应该是这样的:

赏花归去马如飞,去马如飞酒力微。

酒力微醒时已暮,醒时已暮赏花归。

相比于政治上的成就,秦观明显在诗词上的成就更高。他不仅写下了许多优美的诗篇来抒发自己的感情,甚至还曾经梦中题诗,十分玄幻。

说的是秦观被贬到雷州之后,有一次梦见,在雷州海康宫亭庙下,看见一个天女手持一副维摩画像给他看。并开口请求他写一首诗赞扬,秦观是信佛之人,听到天女的要求后便写道:“竺仪华梦,瘴面囚首。口虽不言,十分似九。应笑荫覆大千作狮子吼,不如搏取妙喜似陶家手。”

后来梦醒,发现天女全是虚妄,但是梦中所著的诗却历历在目,于是将这首诗写了出来。这事儿听起来玄幻,但是后世许多学者都称,在雷州天宁寺的确存有这幅字,字迹正是秦观的笔迹。

只看这两个故事,就可以知道,秦观一生最大的成就,或者说最让人津津乐道的就在于他的诗词。在政治上的透明和在诗词上的耀眼,使得后世人在评价秦观的时候,难免都从这一方面着手。就是现代人想起秦观,也只知道他的诗词。所以在历史上,关于秦观的评价大多数都是从文学和诗词方面来进行点评的。

《宋史》言:“少游已矣,虽万人何赎。”

王安石赞扬:“其诗清新妩媚,鲍、谢似之。”

金朝的元好问则针对秦观的诗词进行评价,他说秦观的诗词:“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晚枝。拈出退之山石句,始知渠是女郎诗。”

王国维评秦观:“少游词境最为凄婉,至‘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则变而为凄厉矣。”

篇2:哪个朝代当官好?

首先,当然要保证自己的生命安全,尽量不要选择战乱的时代,否则一不小心被大字不识的兵砍了,不划算。接下来,就要选择和平时期的不同朝代了。

秦代之前,当官以世袭为主,有个好爸爸比什么都重要,这个主要靠投胎。如果你很有学问,周游列国,用你的三寸不烂之舌征服诸侯,也可以求官,比如百里奚,秦穆公听说他是个贤人,派人以五張黑公羊皮把他从楚国换回,拜为上大夫。

秦代命短,不考虑。汉代做官就不用非得拼爹了,有了察举制度,地方官会在地方上考察贤人,推举当官。考察的科目以孝廉、茂才、察廉、光禄四科为主。总的来看,这种选官方式最看重的是思想品德。

现在我们跳过打仗打得一塌糊涂的三国两晋南北朝,进入繁荣安定的隋唐。好消息是,科举开始了,你可以通过一肚子学问考上公务员,成为治世之名臣。

不过,建议你不要急于体验大唐盛世。因为对当官者来说,好日子还在后面。

宋代,对,就是历史书上描述为“积贫积弱”的宋代。

在大部分时间里,虽然有游牧民族的威胁,但是宋代还是一个和平而安定的时代,制度、文化都比较成熟,经济也相当发达。最主要的是,在宋代当官比较安全,除非太作死,一般不会掉脑袋,尤其不会因为写了什么诗掉脑袋,也不会动不动在朝堂上扒了裤子打屁股。

科举考试发展到宋代,已经“家不尚族谱,身不重乡贯”,只要文章、诗赋做得好,就可录取。有劝人读书的诗云: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少小须勤学,文章可立身。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

宋代对读书这件事重视到什么程度呢?仁宗、英宗、神宗三朝宰相韩琦曾经说:“东华门外以状元唱出者乃好儿”,意思是,在我大宋朝,只有中了状元,从东华门外唱出的才是好男儿,别的都不算。

可是作为穿越的现代人,跑到那时候跟人拼谁的《五经》《三礼》念得好,那未免对自己太狠了些。当然,如果你是北京大学古典文献学或者古代文学的博士,当我没说。

所幸,宋代还为穿越者保留了一条捷径——走后门。

你捐赠给国家一大笔钱粮,就可以做一个低级的文官或者武官。但是“穿办”不推荐这种方法,因为进纳出身的官,会很受鄙视。一般人们会将其视为“豪猾兼并之徒,屠酤市贩之辈”,为人不齿。而且宋代朝廷故意打压进纳为官者,不许跟州县官员交往,不能按官员身份减税,不能跟宗室结亲。这么憋屈的官,不如不当。

在宋代,县尉是基层干部,待遇那是相当一般。按照规定,一个县尉的工资,大概是十贯钱。这笔钱能干什么呢?一般寻常年景,米价是三十到六十文钱一斗,每人每天吃饭要一升半米,加上十文钱左右的柴盐酱菜,一个月生活花不到一贯钱,十贯够你养活自己了。

如果你不打算贪污舞弊,为祸乡里,那么最好还是赶紧努力升迁。

由于你不是通过正经科举考试得到的官,所以,在升迁上会有一点麻烦。

作为基层干部,考察你的无非是工作成绩,做县尉,县里盗贼平息,治安状况大幅改善,那就是能员,值得嘉许。但是这还不够,你需要采取一点非常手段,主要是制造舆论,因为“官声”也是非常重要的,它甚至能让你打破出身的瓶颈。(叶慈荐自《文苑》)

责编:Ester

上一篇:一件事作文450字下一篇:月嫂的工作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