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土地流转实施调查

2024-07-05

农村土地流转实施调查(通用6篇)

篇1:农村土地流转实施调查

农村土地流转实施调查

10级经济三班李佳

今年寒假回到家发现我们村以及邻近村的许多土地由于外来商人建厂或修路

被占,许多村民失去了耕种了几十年的土地,政府对失去土地的农民进行了赔偿。作为农业大学的一名学生,我对农业或农村问题有着特别的关注,对这种土地流转现象,通过实地调查,亲自访问,我对这种现象有了进一步了解,发现这种土地流转现象取得一些成绩的背后也存在的一些问题。

所谓“土地流转”就是指指拥有土地承包经营(使用权)的农户将土地经营

权(使用权)转让给其他农户或经济组织,即保留承包权,转让使用权。2004年,国务院颁布《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 》,其中有关于“农民集体所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可以依法流转”的规定,强调“在符合规划的前提下,村庄、集镇、建制镇中的农民集体所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可以依法流转。”经过调查思考我总结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大致有下4方面的原因:

1、土地承包经营成本高,收益低。农业税免征之前,农民由于承包

经营土地的负担重,收益相对较低,承包经营土地的积极性不高。

许多外出务工、经商的农民纷纷将承包经营权流转给亲友或其他

农户,也有的以自己享有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投股或参股。这是过

去几年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一个最重要的原因。

2、农村二、三产业的发展和劳动力的转移。土地二轮承包时“增人

不增地,减人不减地”的原则,使得农村原本存在的人多地少的矛盾更加突出。导致大量劳动力纷纷向本地农村二、三产业或向

外地转移,转移的劳动力中有一部分带动全家转移,便将土地承

包经营权流转给他人。

3、镇、村非农建设项目的需要。因招商引资、工业园区等非农建

设项目用地需要,镇、村将土地承包经营权以租赁的方式从农户

手中流转出来。

4、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村为培植专业大户、承包大户,一方面鼓励农户将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给被培植对象,另一方

面将土地从农户手中以租赁或其他方式流转出来再转包给被培

植对象,即“反租倒包”。

尽管土地流转对农经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有利于缩小城乡差距,但在实施中存在很大的阻力。我在实地调查走访过程中,与很多村民就

土地流转问题进行了交谈,感觉他们的担心不无道理。作为从农村出

来的大学生,我能理解土地在农民心目中的地位。在交流过程中一位

剥花生的阿姨(45岁左右)说的话让我印象深刻,也让我感到身上的责任。阿姨说:唉,政府会让这样弄,一会让那样弄,说是为我们好,就那那时候政府让建蔬菜大棚,还说建一个蔬菜大棚政府还补助一部分钱,结果大家一蜂窝都建大棚种蔬菜,蔬菜价钱大跌,到现在还没见政府补助的钱在哪,政府做事应该根据农民的实际情况,而不是老是随大流,搞形象工程,这次政府说引进外资建厂不容易,建厂占到谁家的地,谁一定要积极配合,可不要在外商面前给咱们本地人丢脸,他们还说等厂建好了,没地的人可以进场当工人,厂里的待遇也好,但是现在厂都以利益为重,向我这块半百的人了,南方的厂都不要我们了,他会要我们吗,不像有地,虽然每年收入少但比较稳定。阿姨握着我的手说,你是大学生,你给俺们说说这次政府们说的可信吗。听了阿姨的话,望着她满是期待的眼神,我点了点头。是啊,地买了,虽然买了一些钱,但是这又能够花多长之间呢。

回到家以后,我一直在思考作为一个大学生,我能为这些文化素质不高的农民做些什么呢,使他们使他们在土地流转过程中少受损失。于是我仔细查找了国家关于土地流转方面的法律,防止地方官员利用农民不懂法律而损害农民的利益。但是在实施过程中还是存在了不少问题,我总结了一下,如下:

(一)虚化的土地流转利益主体难以适应现代农业市场化的要求。我国农村的土地产权主体或其代理人模糊不清,使得土地流转的利益主体被虚化,进而难以适应现代农业市场化的发展要求。首先是农村土地的权属边界比较模糊。法律规定,目前农村的土地归社区“集体”所有,社区的居民按户承包土地,土地的经营权可以自由流转。其中,土地归“集体”所有的主体对象或其代理人往往不太明确,现实情况是社区经济合作组织、居民自治组织、党支部等都有可能成为土地的所有权主体,这就容易造成土地权属边界的模糊,从而产生权利的纷争。其次,即使认为土地归“集体”所有的表述对于土地权属边界的规定是明确的,土地的权益边界也会由于地方政府、社区集体组织、村民小组甚至是地方家族势力等方面的影响而变得模糊,而土地权属边界的模糊往往又成为各方主体争夺利益的借口。调查显示,只有17%的农民认为土地的所有权应该归国家或集体所有,大部分人都选择了与自身利益更加紧密的生产小组,只有8%的农民认为土地产权应该归家庭或个人所有。

一个相关的案例表明,模糊的产权及其利益主体的虚化已给土地流转和农业的市场化发展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在长兴县虹星桥镇的A村,一家农业龙头企业要求流转成片的土地进行规模生产,但当地村民及所在的生产小组与村委会之间对土地的所有权及其收益分配问题产生了纠纷。村民认为一切收益都应该归生产小组所有,再分配给生产小组中的成员,村委会则认为一切收益都应该归村集体所有,再分配给全村所有的居民,这种纷争最终导致了这项土地流转项目的搁置。

(二)分散的土地流转形式难以适应现代农业规模化的要求

农业的规模化经营是进行土地流转的主要目的,也是实现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尽管当前的土地流转方式已经呈现出了多元化的特点,但是调查显示(见表5),80%以上的土地流转都发生在小规模分散经营的农户之间,他们往往由于土地经营效益低(18.8%)、家庭劳动力不足(18.8%)、太辛苦(22.8%)以及长期在外工作(16.6%)等被动的原因,自发地将土地流转给还未面临相同问

题的亲戚、朋友或邻居。

(三)无序的土地流转中介组织难以适应现代农业信息化的要求

土地流转供求信息的高效与准确提供不仅对推进土地流转意义十分重大,而且本身也是农业信息化的内在要求。正如前文所述,散户之间的土地自发性流转无法实现土地大规模、高效率地聚集,需要寻求“散户—大户”的土地流转路径。由于散户和大户之间在生产经营规模、效益和理念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因此两者的土地需求与供给信息很容易出现不对称,由此会引发较高的土地流转交易成本,使得“散户—大户” 的土地流转路径很难有效形成。一方面,分散经营的农户不可能为了出租或转让几亩土地而主动寻找需要土地的陌生的大户;另一方面,大户对土地的需求数量通常比较大且要求连接成片,因此他们也不可能主动与每个农户进行谈判。

现实的情况是,不少地方政府虽然在土地流转中介服务组织方面做了许多探索,但是其运作过程往往缺乏秩序,成效也不太显著。例如,我们正阳县于2001年开始探索建立的三级(县、镇、村)土地信托服务中心,因为其管理和动作效率低下等原因而搁置。因此,目前大部分地区还缺乏有序的土地流转中介服务组织,一个直接的后果就是土地流转的半径受到限制。调查显示,只有33%的农户知道土地可以在任意农户范围内进行流转,分别有12%和5%的农户以为土地只被允许在本村内和本村民小组内部流转,甚至还有3%的农户以为土地流转是根本不被允许的。由此可见,土地流转主体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无序的土地流转中介服务组织是导致土地供求双方信息流动受阻的重要原因。

(四)落后的社会保障体系影响了土地流转主体的积极性

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还未能覆盖所有的农村地区,无法为那些将土地流转出去的散户提供充分的社会保障。因此,当土地流转的费用(租金)低于农户的预期时,深受“土地是养老保障”这一传统观念影响的农户,尤其是普通的小规模经营散户,就有可能放弃土地流转的计划。调查显示,农户继续保留土地承包权的主要原因已经不是可以从中获取较好的生活保障,有33.8%的人认为放弃了土地也没有什么好处或得不到其他保障。而有高达47.8%的农户认为如果政府能够为他们提供适当的养老保障,就愿意放弃承包地,还有农户向政府提出了一次性补偿费和一定的就业机会等条件,分别占总样本数的41.6%和29.4%。

(五)土地流转后有些未达到合理利用造成土地资源的严重浪费

我们村的许多土地卖出去后,有的说建工厂,有的说修路,但是大半年了也没见动静,许多村民看了十分心疼,宝贵的土地资源就这样被浪费了,还有一些村官滥用职权买土赚钱。我希望有关政府能提高他们办事的效率,坚持为官为民的理念,不要再把耕地资源闲置下来。

我查了相关资料,了解到我国现在存在以下几种流转模式:

土地互换

互换土地,是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内部的农户,为方便耕种和各自的需要,对各自土地的承包经营权进行的简单交换,是促进农村规模化、产业化、集约化经营的必由之路。30年前,中国农村实行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分到了土地。但由于土地肥瘦不一,大块的土地被分割成条条块块。划分土地时留下的种种弊病,严重制约着生产力的发展和产量的提高。如

何让土地集中连片,实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于是互换这种最为原始的交易方式,进入农民视野。

出租

在市场利益驱动和政府引导下,农民将其承包土地经营权出租给大户、业主或企业法人等承租方,出租的期限和租金支付方式由双方自行约定,承租方获得一定期限的土地经营权,出租方按以实物或货币的形式获得土地经营权租金。其中,有大户承租型、公司租赁型、反租倒包型等。入股

入股,亦称“股田制”或股份合作经营,是指在坚持承包户自愿的基础上,将承包土地经营权作价入股,建立股份公司。在土地入股过程中,实行农村土地经营的双向选择(农民将土地入股给公司后,既可继续参与土地经营,也可不参与土地经营),农民凭借土地承包权可拥有公司股份,并可按股分红。该形式的最大优点在于产权清晰、利益直接,以价值形态形式把农户的土地承包经营权长期确定下来,农民既是公司经营的参与者,也是利益的所有者,是当前农村土地流转机制的新突破。

宅基地换住房,承包地换社保

以重庆为例,去年被国家批准为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后,在土地改革领域率先进行大胆探索,创造了土地流转的九龙坡模式即宅基地换住房、承包地换社保。也就是说,农民放弃农村宅基地,宅基地被置换为城市发展用地,农民在城里获得一套住房。农民放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享受城市社保,建立城乡统一的公共服务体制。

“股份+合作”

我国山东省宁阳县探索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新机制,建立起“股份+合作”的土地流转分配方式。这种模式是,农户以土地经营权为股份共同组建合作社。村里按照“群众自愿、土地入股、集约经营、收益分红、利益保障”的原则,引导农户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合作社按照民主原则对土地统一管理,不再由农民分散经营。合作社挂靠龙头企业进行生产经营。合作社实行按土地保底和按效益分红的方式,分配时,首先支付社员土地保底收益每股(亩)700元,留足公积公益金、风险金,然后再按股进行二次分红。

我们村实施的是这五种模式的第二种,我们村在县领导的支持下建起了新农村,把原来分散的住房集中起来建起了外形一样的小楼房,我们村把原来的宅基地卖给了外来商人建厂房。这样做既节约了土地,又美化了村容。但我希望政府能为村民做好后续的保障工作,对此我提出以下建议:农村土地流转,是一个新的课题,也是城乡统筹发展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是调整和完善农村生产关系,适应现阶段农村生产力发展水平,实现土地与劳动者有效结合,充分发挥两者潜能,创造更多物质财富的重要手段。这在十七届三

中全会中《中共中央关于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有深刻的阐述。如何科学贯彻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正确处理好璧山县政府、市场、农民三者之间的关系,实现璧山现代农业致富农民这一根本目标,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建议对加快农村土地流转采取以下措施:

(一)健全制度,促进规范流转

1、在全县制定加快土地流转的鼓励政策,制定更加规范和完善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工作意见,以规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促进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

2、健全农村土地产权登记制度。健全农村土地产权制度不仅可以在法律上为所有权人提供更加充分的保障,而且可以以土地资产抵押,为所有权人提供更加充分的保障,而且可以以土地资产抵押,为所有权人提供更多的融资手段。这样,能够使农村的土地真正“盘活”,使最有价值的土地资产,走向市场,从而更好地维护农民的权益。

3、健全农村征地制度。一是要制定符合农村土地资源优劣的补偿办法和标准,确保被征地农民土地收益最大化。二是认真落实征地补偿费用。确保征地补偿安置费用足额到位,专款专用。三是妥善解决失地农民的再就业问题。优先安排被征地农民就业和再就业培训工程,通过多层次、多形式的职业培训,提高被征地农民的就业本领。四是创设城乡统筹的“置换安置”政策制度。部分农民的宅基地可由政

府土地服务中心或农村土地专业合作社“打包”收购,然后用予边远贫困山区或高山地区人口梯度转移的“置换安置”。

4、规范土地流转程序。一是要规范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程序。坚持承包户申请,选择对象,双方协商,各级组织协调,签订合同,并报乡镇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服务中心和村社集体经济组织备案。二是要规范土地流转合同。对现有土地流转的合同特别是口头合同要积极引导土地流转双方签订书面协议。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合同要明确规定具体的流转形式、流转数量、质量、年限、用途、流转费与复耕费的标准及支付方式、当事人双方的权利义务、期满后地上附着物的归属、违约责任等,并且各项规定要具有可操作性。委托流转的要有委托书,受托人只能在委托的权利范围内行使权利。对流转过程中形成的合同、决议、委托书等,要整理归档,妥善保管。三是要规范乡镇(街道)、村、社及其干部参与土地流转的行为。乡镇、村、社及其干部既不得以任何名义强迫承包户流转土地,又要按照有关政策,积极做好土地流转的管理与服务,对土地流转的具体内容进行审查、监督,防止集体土地权益流失。

希望土地流转这种新的方式在政府的带领下能更好的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篇2:农村土地流转实施调查

陈亮法学(2)学号 0707023

5借此寒假期间,本人通过村委会的支持,对农村土地流转情况做了浅陋的调查。要提高农业的产出效率和土地产出率,加快农业产业化的步伐,一个重要的条件是实行适度的土地规模经营,同时优化种植结构,建立具有本地特色的农产品基地。但在土地使用权被分割,规模狭小,并归属于各个农户的条件下,任何一个农户或龙头企业扩大土地经营规模的要求都会遇到其他农户土地使用权流转的限制。如何解决规模经营与分散的家庭土地使用制度的矛盾,是农村改革与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研究土地使用权的合法有序流转有利于进一步稳定和完善土地承包关系,合理调整农村产业化结构,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保持农村社会稳定。

一、对当前农村土地制度的现实思考,虽然家庭联产承包制度采取“农村普占”的分散、均田方式,较好的解决了公平问题,但是却未能同时兼顾到效率原则。因此在新时期如何在长期稳定农地承包关系的条件下,逐步建立和完善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制度,已成为亟待解决的理论和现实问题。

(一)当前我国农村土地政策的运行情况

20年来,中国农地政策基本稳定,主要有三点:坚持土地所有权;稳定农民承包权;放开土地使用权。但在实施的过程中面临来自两个方面的问题。

首先是政策本身的缺陷,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政策中强调明确集体土地所有权,中国农村集体分为三级:乡镇、村、组。但是土地到底属于那一级集体所有没有说清楚,造成土地承包中经济纠纷和财问题。二是政策明确规定长期稳定农民土地承包权,但在实际操作中没说明什么人有权承包土地,即什么人算是集体组织的成员。所有农民都认为包括新婚嫁娶的每个本村人都天然具有分配土地的权利,导致土地与人口矛盾家加剧。三是规定农民承包土地要承担义务,其中向乡村社会缴纳公共开支,但没有明确提出这部分费用属于地租还是管理费用,这一费用的标准是多少,给农民造成过重的负担。四是9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的增长速度的提高,被占用农地越来越多,但现行的城市土地不嫩进入二级市场,只有在政府征用土地后转报给土地开发商,这样一来,造成土地增值部分与农民无关,从土地上获利的不是农民,而是中间开发商。

其次,在土地政策的执行过程中也存在三个问题:第一,人地关系的变化是客观存在的,如果更多地强调提高土地生产率,政策应长期不变,而政策规定“要长期稳定,随人地关系的变化大稳定小调整”,这种不稳定的法律语言是人们的理解不同,做法就产生分歧。第二,上级部门下达给基层政府的各种社会、经济任务,给土地政策带来很多问题。既要求办好农村学校、医疗卫生机构等,有没有财政拨款,同时严格控制向农民收取各种费用。作为农村最基层的干部,也是巧妇难做无米之炊,只好利用手中的权力调整土地,高价转让以达到任务标准。第三,乡村基层干部把握政策有偏差。原因有三,一是为了满足权利的要求,在一些地方村委会每换一届就调整一次土地,造成了土地承包关系不稳定,其关键在于30年承包政策只是政策而不是法律,不会有人因违反政策受到刑事处罚;二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利益,通过土地调整为自己、亲朋牟私利;三是稳定土地承包关系,保障农民生存条件及调动农民对土地的透入积极性,土地作为生产要素有流动的必要性,这是土地政策的最基本考虑,但没有完成实现。

(二)实行土地流转的现实意义

1、较好解决了土地使用权的分散化与土地规模经营的矛盾,实现了农村土地使用的创

新。土地经营规模问题是影响农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值得我们深入研究。据有关资料介绍,自1965年以来的30年中,世界农业劳动力在劳动力总数中所占比重由54.2%下降到9.1%。中国农科院和南京农业大学等单位研究结果表明,中等规模农业比小规模农业的经济效益和农业现代化程度都将提高一倍左右。改革开放以来,农户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极大地调动农民的劳动生产积极性,有力的推动农业生产力的发展。从改革成果看,家庭经营制度表现的绩效是很难估量的,它应当是今后相当时间内我国农村制度创新的基础。但进入90年代以来,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由农产品短缺经济向买方市场转变的形势出现后,对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农业组织化程度提出了新的要求。小规模的土地经营,使农户参与市场竞争常常处于不利地位,半生出小农经济意识,经济规模偏小,劳动成本过高,影响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影响结构调整和推进农业产业化等一系类问题,迫切需要一种有效的形式,搞好土地流转既能广大农民利益,又能提高农业生产力水平。

2、把农产品基地建设作为龙头企业的第一生产车间纳入到企业的生产经营循环体系之中,加快农业产业化、专业化、商品化的进程。无论是“反祖倒包”模式,还是公司租赁农户土地实行的规模经营,都是由农业产业化的龙头企业对土地种植作出统一规化,对农田基础设施统一建设,对技术统一指导,对土地产出的农产品实施统一收购或直接加工销售。全部的农业生产过程都是在龙头企业的规划和控制下,为企业下一个生产环节的需要而进行的。

3、培育了一批农业产业化的典型,对发展优质、高效农产品生产起到了重要的示范作用。以本人所在的家乡马桥镇徐周村为例目前行成以葡萄种植为主附带其他经济作物产业化农业,此为村里还引进养鹿技术,形成包含小规模养鹿的综合农业体系,目前徐周村的葡萄在靖江是家喻户晓,已成为靖江农业发展的典型,不仅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还有利于国家倡导的共同富裕的推行,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

(三)土地流转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

一是加强土地流转的法规建设。土地流转工作涉及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村稳定,需要有一系列政策法规使土地流转有法可依,出现问题和矛盾可依法解决,但目前指导土地流转的政策法规缺乏,应此应尽快制定《土地承包法》和《农村集体土地流转管理办法》,正式以法律条文的形式确定农村土地的权属。对土地流转的原则、形式、审批程序、主管部门和土地用途、地价及级差、流转期限等方面做出具体的规定。

二是建立和规范土地流转制度。明确土地流转的主体和客体,建立土地流转的市场规则,构建适应使用市场化的土地管理机制,加强对土地流转的规范管理,搞好土地流转的中介服务。鼓励有条件的农民将土地转让、租赁、抵押和入股,在更大的范围内实现土地与资金技术、劳力的合理配置。

三是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加快小城镇建设,拓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空间,为农民脱离土地创造条件。

四是深化农村社会管理体制配套改革。改革农村户籍管理的作法,打破农民身份限制,改变农民“恋土”关念。加快建立适合农村特点的社会就业、养老保险、合作医疗等社会保障体系,消除农民离土的后顾之优,为土地流转创造条件

篇3:农村土地流转实施调查

1 东台农村土地的主要流转形式和经营形式

东台市在群众首创的基础上, 通过建立土地流转有形市场、加强规范引导, 采取转包、出租、股份合作、互换、转让等形式加快农村土地流转。全市累计流转土地76.04万亩, 占总承包地的54.8%, 涉及农户为16.18万户, 占全市承包总户数的51%。其中, 转包30.3万亩, 占39.8%;出租25.1万亩, 占33.0%;股份合作 (入股) 14.3万亩, 占流转面积18.7%;转让1.5万亩, 占总承包地的2.0%;互换1.5万亩, 占2.0%;委托经营、代耕代种等其他形式3.4万亩, 占4.5%。

东台流转土地的经营形式基本有三种。第一种是“合作社+农户”, 即股份合作经营。农民将承包经营权量化入股, 组建土地股份合作社, 由合作社集中经营, 实行按股保底分红, 年底合作社视经营情况进行二次分红, 每年每亩收益在1000-1200元左右。第二种是“公司+合作社+农户”。农户将承包经营权流转给合作社, 合作社依托公司组建, 农户受聘公司打工, 租金标准一订几年不变, 每年每亩收益在1000元左右。第三种是大户直接经营。农户将承包经营权暂时流转给种田水平相对较高的农户经营, 流出户一般对流转价格没有很高的要求, 只期求地不撂荒返还时保持熟田, 每年每亩收益在300-600元不等。

流出方为承包方 (农户) , 流入方主要为专业大户 (种养大户) 、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 (土地股份合作社) 和农业龙头企业, 参与者有村民委员会 (村经济合作社) 、镇土地流转有形市场 (土地流转服务中心) 和市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全市成立土地股份合作社337家, 家庭农场近2千家, 流入专业大户 (种养大户) 41.9万亩占55%, 流入家庭农场5.20万亩, 流入农民专业合作社 (土地股份合作社14.3万亩) 25.5万亩33.5%, 流入农业龙头企业3.5万亩。流转的主要用途是高效农业46.8%和粮食种植33.75%。东台市从事大棚蔬菜高效农业种植的亩收入每年为5000-10000元, 而从事传统稻麦种植的亩收入每年不过3000元, 家庭农场经营者的收入是一般农户的十几倍乃至更高。

2 东台农村土地流转的主要成效

农村土地的有序流转, 有力地促进和提升了农业规模化经营、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水平。

2.1 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和高效农业的发展。

今年东台市新增农业适度规模经营面积18.93万亩, 累计达167.38万亩, 占耕地总面积84%。去年新增高效农业面积12.6万亩, 总量达132.6万亩, 设施农业面积目前达59万亩。高效农业面积和设施农业面积两项指标继续保持全省领先, 被表彰为全省高效农业先进县 (市) , 成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和省农业现代化建设试点县 (市) 。去年新建千亩连片设施基地9个, 百万元以上的规模养殖场12个, 生猪、肉禽、蛋禽规模化养殖比重达84.5%、92.3%和99.67%。全市实现农业总产值169亿, 位列全省第一, 农业增加值78.3亿元, 比上年增长9.5%;农民人均纯收入13647元, 增长13.1%, 苏北第一, 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5%。

2.2 建成了一批现代农业示范园和特色农业基地。

运用流转的连片土地, 着力建设仙湖示范园、三仓现代农业产业园、富安茧丝绸产业园等十大农业园区, 其中, 特色园区5个、综合性生态示范园区3个、生态旅游园区2个。十大农业园区已建成省级农业产业园1家、省级出口农产品示范区1家、3A级和2A级旅游景点各1家、四星级乡村旅游景点2家、盐城市级农业示范园4家, 创树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品牌35个。

2.3 培植发展了一批农业龙头企业。

依托集中连片经营的规模效益, 大力发燕尾服农业产业化企业。全市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到231家, 各类农业合作组织发展到近2000家, 2012年农产品加工产值突破280亿元。引进中粮生猪产业化, 发展华大水产实业、富安茧丝绸公司等重点农业龙头企业。江苏东台农产品加工区入驻园区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就达22家, 其中, 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家, 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5家。

2.4 促进了特色产业的发展。

围绕打造“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特色优势产业的要求, 通过示范引导和合作组织带动, 扩大土地流转。东台市先后形成富安茧丝绸、三仓西瓜、头灶及南沈灶青椒、唐洋及新街蔬菜、曹丿及新曹甜叶菊、许河及唐洋禽业、四灶及海丰乳猪、唐洋及新街林果、港海产品、溱东淡水养殖、安丰食用菌等特色主导产业。

2.5 提高了农业机械化的水平, 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

传统的一家一户的家庭承包经营, 地块细碎, 不方便大型农机的机械化作业, 通过土地流转, 既保护了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 又形成集中连片种植, 有利于机械化作业, 东台市农业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由2011年的73.5%提高到2012年的78.69%, 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和资源利用率。

3 东台农村土地流转的启示

推进土地流转是一项政策性很强、操作性难度较大, 涉及到农民切身利益的系统工程。必须坚持原则, 把握关键, 因势利导, 稳步推进。

3.1 必须坚持原则是顺利搞好土地流转的前提。

一要自愿有偿。承包地是否流转由农户自主决定, 采取何种形式由农户自己选择。流转收益主要归农户所有。二要阳光操作。对股份合作的流转土地, 村集体经济组织按照“公平、公开、公正”原则, 统一对外招标发包或出租, 运用市场机制优化配置土地资源。三要规范有序。不管哪种形式的土地流转, 都必须把握政策严格按照农户自愿、平等协商、签订合同、鉴定登记的程序规范操作。

3.2 抓好关键措施是成功推进土地流转的保障。

强化宣传发动, 是推进土地流转的首要环节。只有当广大群众对土地流转自觉自愿了, 才能有内在动力。通过多种形式宣传土地流转的原则、形式、程序、权益保护及合同的签订、变更、鉴证、履行和纠纷调处等环节, 有针对性地解答农村土地承包经营中存在的问题, 使广大农民真正理解和支持土地流转工作。强化土地政策执行, 是土地流转的基本要求。严格土地用途管理制度是强化土地管理的核心。对发展二三产业的土地流转必须依法办理规划许可和农地转用手续, 种植特种作物、特种养殖的、收益实现二次分配。强化政府指导, 是土地流转的重要保障。

3.3 强化基础条件是实施土地流转的支撑。

篇4:湖南农村集体土地流转调查

当前我国农业正进入一个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全新发展阶段,农村劳动力也正处在由第一产业向二、三产业转入就业的快速时期,农业收入在农民收入结构中的比例正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这些都表明农村集体土地流转制度改革的内在条件已经具备。

随着城镇化的加速进行,我国现行的农村土地制度已经不能完全适应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需要进行变革。目前对现有土地制度的变革主要思路是:在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不变的前提下,对农村土地的使用权制度进行变更,即实现对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的流转。,我国《宪法》和《土地管理法》都明确规定“土地使用权可以依法转让”,《土地承包法》对承包土地的流转作了具体规定。政府文件及法规对土地流转的规定为我国新的农村集体土地流转制度的建立奠定了政策与法律基础,对农村集体土地的流转具有指导意义。尽管如此,我国的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尚未形成规范而科学的运行机制,在一些地区没有有序的进行,其流转方式仍然存在问题。

土地流转进程加快

实行第二轮土地承包之前,土地流转就已经发生,但土地流转的规模小、数量少、范围窄,个别因缺少劳动力而将自家的责任田转包给其他农户,是一种零星、分散式的流转。国家实行第二轮土地承包之后,湖南省于2006年开展了土地承包经营权权证换发工作。到2012年6月底,全省1385.6万农户,已签订承包合同1348.74万份,占97.34%,二轮土地承包30年的政策得到有效落实。随着土地承包30年不变政策的落实,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促进了农村土地流转,流转速度明显加快。截至2012年6月底,全省耕地流转面积达到1031万亩,占全省家庭承包耕地面积的21.6%,比2008年增长42.1%;林地流转面积624万亩,占林地总面积的3.2%。

在全省流转土地中,有40%以上的面积流转到企业、专业种植大户和现代农庄等。以长沙县为例,全县成片100亩以上的规模流转面积达16.2万亩,占全县土地流转总面积的76%,新增耕地连片100亩以上的流转面积达8.2万亩。其中100~500亩的大户有130家,500~1000亩的有24家,1000~2000亩的有10家,2000亩以上的有5家。

流转形式多样化

全省各地在做好二轮土地承包工作的基础上对农村土地流转进行了探索和实践。目前农村土地流转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第一种是租赁转包。2012年,湖南省租赁转包耕地面积在30亩以上的种粮大户有11.559万户,与2011年比较,30亩以上的种粮大户共增加1.08万户,其中100亩以上大户增加2515户。

第二种是转让。转让是指承包方有稳定的非农职业或者有稳定的收入来源,经承包方申请和发包方同意,将部分或全部土地承包经营权让渡给其他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农户,由其履行相应土地承包合同的权利和义务。2012年,全省转让的面积136.8万亩,占土地流转总面积13%。

第三种是入股、联营。入股联营是指实行家庭承包方式的承包方之间为发展农业经济,将土地承包经营权作为股权,自愿联合从事农业生产经营;其他承包方式的承包方将土地承包经营权量化股权,入股组成股份公司或者合作社等,从事农业生产经营。2012年,全省入股、联营的土地面积占土地流转总面积的8%。

第四种是互换。互换是指承包方之间为方便耕作或者各自需要,对属于同一集体经济组织的承包地块进行交换,同时交换相应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互换主要是发生在同一集体经济组织内。

流转范围与去向不断扩大

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农村土地的流转进程,扩大了农村土地的流转范围。当前土地流转范围主要涉及用地类型和用地主体两类:第一种是土地流转由最早的水田扩展到了山林、旱土、渔塘、集体建设用地等土地;第二种是土地的使用权的流转已由原来的在亲戚、同村、同组成员为主的农户之间进行,扩展到外乡、外县、外省。农户不仅与农民专业大户,还与政府部门和工商企业等之间签订了流转合同。

此外,流转的去向也更加宽广。农村土地流向种粮大户、专业合作社、专业大户和涉农企业的面积在不断扩大。以怀化市为例,全市流入种粮大户、专业大户的面积为18.15万亩,占流转总面积的46.6%;全市流入涉农企业的耕地面积有10.1万亩,占流转总面积的25.8%;全市流向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面积为10.8万亩,占流转总土地面积的27.7%,

由于受到政策因素的限制,在土地流转用途上仍以农业用地为主。

农村集体土地流转存在的问题

调查表明,虽然湖南省土地流转发展向好,但仍存在很多不可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土地流转总体规模不大、各地土地流转发展不平衡、流转方式创新不够、流转行为不规范等等。

首先,农民拥有土地的传统观念未发生根本性变化。

长期以来,土地是农民主要的保障手段。在一些农村地区,土地仍然是家庭主要的生产资料,土地的收益仍然是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土地对于他们来说仍然起着生存保障的作用,不愿将土地长期转包或出租;而在城郊和一些富裕的农村,农民收入虽然主要不是依靠土地,但对他们来说,土地也是发展资本,比如土地被征用时,农户能够从中获取一定的货币补偿,可为其发展提供资金支持。

同时,部分农民对土地流转政策存在认识上的误解,认为流转就是失地,失地就是失权,因此不愿流转。在一些村组调研发现,当地土地流转多是农户之间自主无偿流转,但均要求受让方保持原有土地边界清晰不变,避免土地在流转后被人侵占,这严重阻碍土地成片流转开发。在传统观念支配下,要推进土地大规模流转的困难不小,因个别农民不愿流出土地而阻碍规模经营的现象经常发生。越是在偏远地区、人多地少地区,这种现象越为普遍。

nlc202309031251

其次,土地流转的服务滞后。

尽管从中央到地方各级都要求建立健全土地流转管理机构和服务机构,2009年湖南省就明确了发展以县、乡两级农村经营管理机构为依托的农村土地流转服务组织,力争到2012年全省2/3以上的县市区建立覆盖县、乡、村三级的土地承包和流转信息系统;但当前土地供需信息网络平台尚未形成,土地流转交易平台缺失,中介服务组织机构匮乏,土地流转信息渠道不畅,供需双方信息未能有效沟通,制约土地流转。出租方找不到承租方,想扩大经营的种植大户、企业又难以找到有流转土地意向的对象,流转渠道不畅,流转空间狭窄,增大了流转成本。同时土地流转没有确定可操作的价格标准,容易出现竞相压低价格,损害农民利益的行为。而农民往往处于信息不对称的劣势,对市场行情不能充分把握,导致流转价格不能真实反映土地的价值,造成土地流转市场价格混乱。

此外,受让土地经营承受较大风险也是流转的一大问题。不少种养大户、农业投资企业负责人普遍反映,参与土地流转、开展规模经营存在不少风险:一是自然风险。尽管近几年农业基础有所改善,但农业仍然没有摆脱“靠天吃饭”的被动局面。二是生产风险。突出表现为近几年农业生产成本持续增加。农资价格升高、人工成本提高,机械化作业、土地流转等费用也上涨迅速,导致生产风险越来越大。三是资金风险。主要是资金筹措难。一些种粮大户反映,现在种一亩双季稻,物化成本都要500元左右,如果加上请工,费用更高,种100亩田就要投入六七万元,但现在农村贷款非常因难。四是政策风险。主要集中在土地流转中的经营权问题上。按照国家“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连片流转土地必须做到每家每户自愿同意。但由于农村情况复杂,有些乡村干部在少数村民不同意的情况下“强流硬转”,擅自发包,从而为土地受让大户埋下隐患。一旦遇到诸如2008年金融危机、农民工大量返乡的情况,农民们手握政策上访,往往使种粮大户损失严重。

另外,土地流转法律政策尚不配套。

突出表现在:首先,农村土地产权制度不完善。在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上,“农村集体”、“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含义和权能边界不清,仅“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就有乡镇、行政村、村小组经济组织三类,由于他们在土地经营中的权利和责任划分不清晰,导致难以承担土地流转的重任。同时,作为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的农民,由于没有健全农村土地产权登记制度,不敢轻易流出土地。其次,对土地承包经营者权利义务规定不明确。特别是对造成耕地损害、抛荒、非农化等行为缺乏有效的法律责任追究。土地流转后,一些种植大户,尤其是流转期限较短的种植大户只“种”不“养”、掠夺式经营,从而导致地力不断下降。三是法律与政策规定不协调。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明确了农村土地承包关系长久不变,这是党中央对农村土地承包期限的最新指导思想;但法律的修改存在明显的滞后性,现行《农村土地承包法》规定的承包期限仍为30年,《土地管理法》、《物权法》等其他法律也未作相应修订,很多地方二轮延包期限将届满。这使土地流转主体不敢转入也不敢流出,流转机制发育不起来,也限制了对流转土地的长期投资和投入。

(本文节选自湖南省国土资源规划院《湖南省农村集体土地流转研究》课题组研究报告,课题组负责人赵亚辉)

篇5:农村土地流转情况调查问卷

农村土地流转情况调查问卷

调查者姓名:班级:学号:

本问卷调查是山东政法学院经济管理系学生寒假社会实践的一部分,其调查结果主要用于分析山东省有关土地流转的相关问题,不会用作他用,相关信息会在使用后销毁。本次调查仅占用您五分钟的时间,对于您能在百忙之中填写此问卷表示感谢!(以户为单位)

1、请填写您的相关信息(我们会为您保密)

姓名:年龄:家庭人口:受教育程度:

居住地:市县乡(村)

2、您家共用多少亩耕地?()

3.您了解国家有关土地流转的相关政策吗?

A.很了解B.比较了解 C.了解一点 D.不知道

4、您家的耕地使用状况?

A.自己耕种 B.全部流转 C.一部分自己耕种,一部分流转(比例)

5.您家为什么要将耕地进行流转?

A.无力耕种B.不愿耕种,收入太低C.急需一笔收入D.身不由己 E.其他

6、您家耕地流转的对象:

A.亲戚B.同村其他个人C.专业大户D.农民专业合作社

7、您家耕地通过什么方式进行的流转:

A.自发B.村委会引导C.村委会强制D.流转对象上门洽谈

8.您家耕地流转的形式: A.转包B.出租C.互换D.转让E.股份合作F.其他()说明:可多选,如果多选请标明每种形式流转的具体土地数。

9、您家通过耕地流转获得的收益:

A.0-200B.200-600C.600-800D.800-1000E.1000以上

说明:收入以每年每亩为单位,若获得的是实物,将实物按市场价折合成现金,一次付清除以流转的时间。

10、您流转耕地希望得到的合理收益是多少!()

说明:收益以每年每亩为单位。

11、您家耕地流转后的用途:

A,继续耕种B.挪作他用

12、您将耕地转让后主要靠什么谋生?

A.剩余土地的耕种B.养殖 C.在村里做小生意 D.在村里担任工作,有收入E.自己或家人外出打工 F.其他()

说明:若选择“其他”请写明。

13.您家宅基地的使用情况?

A.闲置B.已盖上房子,等待居住C.已盖上房子,已经居住D.已流转

14.您所在村(乡)有哪些社会保障政策?

A.新型合作医疗B.最低生活保障C.社会化养老D.村民相关福利F.其他 说明:可多选,选择其他请写明具体的政策。

调查问卷到此结束,再次感谢您的合作!

篇6:农村土地流转情况调查报告

调查时间:2012 年8月3日至8月8日

调查地点:河北省泊头市文庙镇

调查对象:全镇人民

调查方法:实地考察、访谈、查阅相关资料

调查内容:土地资源的使用情况,土地流转现状

调查目的: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根本,所以解决土地问题是解决民生问题的关键所在。随着我国生产力的逐渐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快速提高。但是随着二三产业的快速发展,本村的外出务工经商的人员大幅度增加,致使出现了土地使用分散,闲置等问题,甚至出现了土地荒废的现象,这一问题制约了农村经济就的发展。因此我们应该抓好土地流转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农村土地承包法》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把分散的土地集中起来,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实施农业规模经营,降低生产交易成本,从而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发展。

为了了解现在农村土地流转的状况,就文庙镇的土地流转状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此次调查的情况报告如下:

一、本镇的基本情况

从统计数据来看,截止到今年七月底,全镇家庭承包经营的农户有4987户20092人,13209个劳动力,承包耕地面积14883亩。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受让方53户119起,本镇土地流转面积达1034亩,占承包耕地面积的2.8 %,其中耕地流转面积达出624亩,林地流转面积达410亩。全镇流转情况涉及10个村民委员会,39个村民小组,256户农户。流转出的土地主要以种植粮食作物为主。流转期限以中短期为主,以5年以下为主。同时不少土地正面临着被废弃的现状。由于本镇采取土地入股等形式,依托农民专业合作社和种数粮大户,搞土地规模经营,有力地促进了农村土地流转,实现了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合理利用,发挥了规模效益。

二、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本镇农村土地流转工作在市、县两级政府和各级农业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下,对依法推进土地流转进行了积极的探索,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还存在许多有待完善的地方。

1、现有土地使用不规范

我国实施土地承包30年不变的政策,农村现存的农用地管理模式落后,传统的模式给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带来了很多弊病。村里的人口变动使土地出现多寡现象,土地分配有失公平。还有一些人随意改变土地的使用类型,在耕地上建房、种树,严重浪费了有限的耕地。

2、法律意识较淡薄,农村土地流转手续不规范,引发矛盾纠纷多。表现在:一些农民对土地承包经营法律、法规认识度低,知道有《土地承包法》的多,但通读过全文了解精神的不多,有的土地流转未经村委会同意或备案。调查中发现多数流转不签订合同或合同不规范,大部分土地流转都没有合同,更多的是口头协议。有些人认为签不签合同不重要,以口头协议代替合同,有的流转后再签合同,埋藏下矛盾纠纷隐患;即使有合同,也存在不规范、不完善之处,不规范的主要因素是农民法律意识淡薄,自我保护意识不强,不知晓土地流转的程序及相关手续;另外农户间土地流转期限较短,短期行为严重。农民务工经商收入不稳定,农民仍把土地作为经营风险的退路,土地转出方怕失去土地,所以大部分采取短期转包的形式流转土地,由于流转期限较短,造成转入户在生产上的短期行为和掠夺式经营,导致土壤肥力严重不足;三是单家各户经营的土地面积碎化;土地承包工作中,仍有一些村组干部对党的土地承包政策和法规领会不够,为解决人地矛盾,搞“几年一调”,土地打乱重分,给土地流转造成了困难和障碍。

3、对土地流转的意义和认识不足,流转机制不完善。

许多农民还没有把土地流转作为整合土地资源、提高土地产出率、转变经营方式、解

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多种经营、拓宽增收渠道等有效手段和必然途径。有些农民依然存在小

富即安的传统观念,不愿意离开那块能提供给自己有限收入的土地。土地流转需要进一步规范。各地没有完全健立和实施土地流转登记备案制度。有的流转主体

和行为还不能完全依法运行。对流转情况缺乏相关备案登记和土地承包经营权让变更手续。

合同文本还没有统一。还存在土地流转引起的纠纷现象,亲戚、邻里关系不和谐,有的甚至

反目成仇。

4、土地流转范围窄,流转收益少。调查中发现多数农户土地流转都是发生在亲戚及邻

居之间,甚至有些是被动流转。农户因无力耕种,导致土地质量下降,有能力耕种的,因土

地流转渠道不畅通,转入土地困难。土地无法向大户和种田能手集中,土地流转收益少,尤

其是在取消农业税、乡统筹、村提留前,还存在转出土地“倒贴钱”的现象,税费改革后许

多农户又返要回了自家原转包出去的承包田地(顺水村、赵米克村有这情况),就这样守着、认着、规模窄小地经营着。

三、对策与建议

1、要广泛宣传,提高农民流转土地的积极性。结合农村土地承包法律法规学习宣传活

动,采取电视、广播、标语、条幅、下发宣传单等多种方式,广泛宣传土地流转的意义及土

地流转政策措施,以及流转土地农民增收的实际效果,消除农民思想顾虑,提高土地流转意

识。

2、积极调研,及时解决土地流转存在的问题。要把土地流转作为一个课题,组成调研

组,深入县(区)、乡村和农户对泊头市土地流转情况开展调研,及时掌握全市土地流转情

况和存在的问题,积极探索农村土地流转新模式、新办法。

3、加强典型引导,营造土地流转的良好转氛围。要把培育土地流转典型作为促进土地

流转的重要手段,总结典型经验,加强引导。

4、要健全制度,依法规范土地流转。健立和实施土地流转登记备案制度。加强具体指

导帮助,及时帮助解决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加快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

步伐。确保流转主体和行为符合有关法律和政策规定,规范引导农民依法、自愿、有偿进行

土地流转,从源头上化解农村土地纠纷,通过构筑县、乡(镇)、村、组四级服务平台,对

农民自行协商达成土地流转协议并要求主管机关给予变更登记的,要做到有人办理、限时办

理、办就办好的工作程序流程。对流转合同及有关资料进行归案并妥善保管,建立流转情况

登记册,及时记载和反映流转情况。对以转包、出租或其它方式流转的,及时办理相关备案

登记;对以转让、互换方式流转的,及时办理有关承包合同和土地承包经营权让变更手续。

建立和实施土地流转合同管理制度,指导流转双方在自愿协商的基础上,建立稳定规范的流

转关系。使用省里统一制定的合同文本。较大规模或涉及主体较多的流转,必须由农经站指

导流转双方签订流转合同,进行合同登记、鉴证。

5、重视纠纷调处,保护土地流转。为保护土地流转双方的合法权益,该市各县区于

2006年全部成立了农村土地承包仲裁机构,要充分发挥作用,把农村土地承包纠纷全部纳

入依法管理的轨道。

6、创新体制机制,探索流转形式。坚持以《土地承包法》及中央和省相关规定为准绳,鼓励农户依法采取转包、转让、出租、互换等多种方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积极探索土地

流转合作社等土地流转组织形式。在保持原承包关系不变的前提下,由享有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农户自愿申请,并以土地经营权入社的形式,组建农村土地流转合作社,由土地流转合作

社进行集中统一规划、统一经营。这种模式以股份制和合作制为基本形式,实行“三权分离”,即村集体拥有土地所有权,农民拥有土地承包权,土地流转合作社拥有土地经营权,实行社

上一篇:财务科长个人述职报告模板下一篇:我的吉他老师周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