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论文章写作指导

2024-09-01

申论文章写作指导(通用11篇)

篇1:申论文章写作指导

高中写作指导:常式规范布局

任何文章都是由中心、材料、结构三个要素组成的。中心是文章的“灵魂”,要明确无误;材料是“血肉”,要丰富,并能集中地反映中心;结构则是文章的“骨架”,是谋篇布局的手段,是运用材料反映中心思想的方法。

我们写文章,题目出来以后,首先要进行整体“谋篇”——列出提纲,锤炼主题,整理材料,筹划段落,形成文章的结构和表达式,就如同新建高楼大厦需要有设计图纸一样,然后才正式动笔行文。

古人说“文章以体制为先,精工次之”,又说“谋篇布势,是一段最大功夫”。这让我们看到了结构谋篇之于作文的重要意义。它是整体驾驭文章、克服“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是哪里”毛病的具有战略性意义的重要一环。

布局谋篇,形式是灵活多样的。

目前,我们考生写议论有三大弊端:一是入不了“格”,二是入不了“理”,三是入不了“题”。常式规范法就是要解决入不了“格”的问题。它是指最常用的也是几乎任何情况下都建议使用的结构。常格掌握了,变格才有可能。

刘勰有言:“设文之体有常,为文之法无方。”作为初学者,首先入“格”,掌握常格非常必要。具体过程如下。

1.稍懂章法,按式布局。

记叙文的基本结构、详略、顺序是:破题开篇→描述人、物、事、景(详)→结题收篇。

议论文的基本结构、详略、顺序是:破题开篇→分析论证(详)→结题收篇;即“是什么”→“为什么”(详)→“怎么样”。具体地说议论文的常格是:三五十言,引出论点;六七百言,层层分析,或从正到反,或从古至今,或层层推进,鞭辟入里,分析论证;在分析论证基础上,再以三五十言,归纳总结,照应文题,深化主旨,或发感慨,或作号召,或警人深省,收束全文。

2.善于切分,拟纲建架。

尤其是议论文,切分建架而成“格”,篇有篇“格”,段有段“格”。除了开头和结尾,一般说来,分析论证部分,每段开头都有一个分论点或提引论点的句子,接着才是分析论证。

如“几种体贴”的主体部分可切分成:体谅别人的心情→体念别人的处境→给予别人多方关照→善于给人面子→巧于给人下台阶……

记叙文,也须切分建架而成“格”。

如“一次体贴”可切分成:体贴的前提(人物环境等交代)→体贴的过程(表现)→体贴的效果→体贴的感受。

3.依纲分层,逐点充实。

有了全文框架,然后对框架的各个层次予以充实。记叙文则多是叙述描写,议论文则多是援例论证。

高中写作指导:寻小搜微选材

题材不怕“小”,还要敢于写“小”!它既是克服材料贫乏之径,也是创造文章新活之途。我们平常多见和最不缺乏的,是生活中的常人小事类材料,倘能用心打捞生活中的真、善、美,于纷纭大千世界中,是可以静观万物,摄取机微的。取材的范围是没有涯尽的,无论其材料娇艳明媚,或朴素庸常;或沃土温室,或村野虚墟;或雍荣尊贵,或卑微无名。倘能用心打捞生活中的真、善、美,或能随意裁锦一角,摘花一枝,都一样绽放优美自然的姿容,散发持久沁人的馨香。多少大家的小品文,写的往往是常人小事,有如冬夜炉边的絮语杂谈,或丰厚与笃实,或琳琅与宏博;或闲适,或渊雅,或隽永,或亲切……

当然,寻小搜微法的“搜寻”功夫,最要作者有眼光、思想和感情,有独到的发现与独到的开发,有笃实之情、精辟之识以及空灵之笔,力避随流附众。

高中写作指导:撷英取华选材

撷英取华法,即向名家诗文取料。援引名人名篇名诗名句作为写文章时取之不尽的材料。

平时博览群书,含英咀华,自然会潜藏着丰富的营养;将这些潜藏的储备应用到作文,便是信手拈来,撷英取华了。

这些材料一旦撷取,进而还能为全文构思助一臂之力!

加强阅读积累,进而生成语文能力,将课外阅读引进高考,能写出个性作文。热爱语文,热爱阅读吧,诗意地学习,诗意地作文,诗意地栖居!

高中写作指导:百里挑一选材

材料的选择不是韩信用兵多多益善,古人云“良桐方能斫美琴”。特别是对那些看起来比较新鲜生动的材料,不考虑是否有助于表现主题,统统塞进文章,结果带来了庞杂堆砌的毛病。其实,选材贵在精而不在奇,贵在特而不在多,贵在小而不在大……即使你有大量的相关材料,也只能选用其中最典型的有代表性的,讲究以一当十,以少胜多。

篇2:申论文章写作指导

1.话题作文与题意作文的区别

(1)话题作文有话料,题意作文有材料,话料和材料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二者一致。所不同的是,话题作文的话料已提炼为话题,题意作文的材料没有提炼为明确的话题,还须自己从中提炼。

(2)话题作文出示有明确的话题,范围边界明显,不可越雷池半步;题意作文没有出示明确话题,范围的边界模糊。

(3)题意作文常是由事(材料)入理的升华(契合),话题作文是由一(话题)到多的发散(相关)。

(4)题意作文以在材料范围内自主确定角度、立意、文体和标题为特征,让审题不是从“题目”(话题或标题)出发,而是从“材料”出发,调动学生的发现能力、判断能力和选择能力,便于考生多角度立意。

2.题意作文的一些特征

通过转换比较,可以看出这种题意作文的一些特征:

(1)它给定材料,但不给定话题,要求既不像材料作文那样“过死”,也不像话题作文那样“过宽”。它既继承了材料作文的一些优点,又弥补了材料作文的缺陷。写作范围对象是与材料的内容或其某个方面的含意有关的,必须具有一定的条件性与情景性,而不失之宽泛,较之纯话题作文,其写作对象范围相对窄了许多。

(2)给定的材料的功能主要就是为考生确定话题提供蓝本、规定范围、提示思维方向,考生的审题、立意、行文必须以此为依据来进行,而不能信马由缰。这样考生就很难猜题押题,从而避免了话题作文里考生可以不管材料的过“宽”的弊端。

(3)增加了考生审视材料与拟定话题的环节,将读与写结合起来,通过揭示材料内容某一方面的含义来拓宽写作范围,搭建写作的思维平台,有利于强化考生的审题意识,培养考生提炼出话题的能力。

考生在难以界定题意作文的写作对象范围时,不必着急,因为从思维起点上看,可写的对象范围还是比较宽泛的,不像过去的纯材料作文一定要正对材料主旨(即原材料实际上间接地规定了文章主旨)而不能就材料的某个角度或某个侧面去写,现在的题意作文,只要涉及对所给材料的感悟、体验的,是都可以写的。

如北京卷作文题:

根据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体裁不限。

在课堂上,老师拿了一个玻璃杯,里面放了一个大石头,差不多和杯子一样大,老师问大家:杯子满了吗?

一个学生回答:没满,还可以放沙子。

待学生放完沙子,老师又问:满了吗?

全班同学回答满了,有一个男孩却回答没有满,还可以放水。

老师笑了,接着把沙子和石头倒出来,杯子是空的。

这回老师是往杯子里放沙子和水,然后问大家,杯子满了吗?如果要放石头进去,该怎么放?男孩就把杯子里的沙子和水倒出来,先把石头放进去。

此题大致可以从这几点立意:

1.学无止境;2.变与不变;3.过程与结果、方法与结果;4.思维的魅力、思维灵活性;5.相对空间与绝对空间等等。

自己选取一个好的切合题目的立意,可以写一篇思辨议论文,也可以写成优美的散文。

3.题意作文的审题关键

题意作文的审题关键是把握材料中各意象即发散性思维的起点,思维起点是多样化的,材料如同“庐山”,只有一个,而侧面或角度则“远近高低”各不同,这便决定着思维的多样化,从各角度观察分析各意象,从多个点触发多样化思维,也能较大地拓展命题的立意范围,但始终只能是对材料的内容和含意从某个侧面或角度的感想。

要写好这篇“材料作文”,已难以撇开材料中的事例。完全可以说,材料“限制”了作文的内容,理解文章的主旨离不开对材料的分析,这样也就不能写成我们以往的可以置材料不顾的“话题作文”。

正确地审读与立意是关键,因为题目中所供“材料既是审题的第一出发点,又是作文符合题意的终极范围。”(余闻《20高考语文试题分析》)

其方法,总的来说,材料往往是个别的、具体的,立意的主旨是一般的、抽象的,因此都离不开从个别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的思维归纳与转化。当然,具体行文时又可以逆向地由特殊到一般、由抽象到具体,而写个别的、具体的。

具体的方法,有如下几个可供借鉴:

(1)关键词语法

有的材料为突出中心,有时会在材料中设置关键句(开头句、结尾句、对话句、结语句),抓住这些关键句,就能把握材料主旨,准确理解材料,正确立意。如:

有个教授做过一个实验,前,他要求他的学生进入一个宽敞的大礼堂,并自由找座位坐下。反复几次后,教授发现有的学生总爱坐前排,有的则盲目随意,四处都坐,还有一些人似乎特别钟情后面的座位。教授分别记下他们的名字。后,教授的追踪调查结果显示:爱坐前排的学生中,成功的比例高出其他两类学生很多。

本材料的关键词是“爱坐前排”(对“前排”的理解不要狭隘)、“成功”,所以抓住这两个词语的逻辑关系组织成句,就会有如下立意:

①积极的态度决定成功的高度

②要有不甘落后(敢为人先)的精神

③要树立明确的目标(争第一)

篇3:申论文章写作指导

一、网络作文带来了美丽的空间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生的习作目标提出了如下要求:“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 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 积累习作素材。”这一目标把“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作为积累习作素材的重要途径, 这是符合小学生学习作文的规律的。但小学生的直接生活经历毕竟范围有限, 因此决不能忽视间接生活经验对丰富学生见闻的重要性。

案例1:在上完课文《鲸》后, 学生对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动物的了解并不满足于教材内容, 他们想获得更多的知识。于是我布置了这么一个课外作业, 填写一张表格:

我要求学生针对习题, 通过网络查阅鲸的科技知识、新闻报道和图片资料, 在作文课上, 学生首先交流有关鲸的大量生动有趣的知识与材料。在满足他们兴趣与求知欲的同时, 我要求他们针对“鲸”的不同话题, 如体型、吃食 (捕食) 、睡眠、生长等, 有目的地在网上寻找自己想了解的资料, 并做好记录, 在课上进行交流, 同时说说他们自己想说的话, 最后针对一个主题进行网上写作。学生纷纷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文体和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

这样写作时切入点小, 又有材料可写, 有的说明鲸某一方面的知识, 写出了生动活泼的知识小品;有的探究鲸的自杀之谜, 写出了自己的看法;有的就滥捕杀鲸的报道发表感想, 表达了保护珍稀动物的愿望。同时写作时我允许他们图文并茂 (网络提供了这个可能性) , 学生兴趣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二、互动形式改变了评改方式

我们又建成班级网站, 这给学生的写作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

案例2:今年暑假期间, 我们布置了网上写作日记的特殊作业, 要求学生选择自己满意的日记发表在班级网页的“留言簿”上。学生通过网络相互交流评改, 教师也经常上网及时地阅读批改。网络写作批改的一个好处是进行写作指导时可以不受时间、空间限制, 学生写得不够好的地方, 经教师指出来后, 可以直接移动光标插入。同时学生之间也可以相互修改, 指出优点和不足, 提出修改意见, 学生在阅读了师生或小网友的评改意见后, 再重新修改编辑自己的日记。这样, 学生的暑假日记就得到了及时的交流和评改, 做到了及时反馈。

这种不受时空限制, 及时广泛的师生、生生间乃至超越学校范围的作文交流是传统作文教学所无法做到的。它大大缩短了作文批改讲评的时间, 改变了单一化的教师评改方式, 也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案例3:组织作文竞赛, 让学生将习作发表在班级网站上供同学阅读, 阅读后给优秀作文打分, 评出每月的作文大王。具体做法为整班性网上写作, 发布在一个专题栏里, 然后让学生网上阅读文章, 我对每篇文章提出几个建设性问题来辅助学生评析, 然后进行修改。学生将自己的感受、理解写在回复栏内, 部分学生如果对文章点评、理解有偏差, 我便提示再思考, 再阅读, 再评价、再修改, 学生积极性较高, 因为在这个专题栏里, 他们能看到其他同学的文章, 可以学习、评价其他人的写作, 也会被其他人评价, 彼此之间还能进行辩论交流, 这项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

这种互动的阅读、写作特点不同于以往的独立写作及独立思考, 不是以教师为中心, 而是以学生为中心, 尊重了学生的个性体验, 个性发挥。同时, 每个学生在有竞争性的讨论中, 积极思考向题, 不仅可以从自己的思考中获得创作的素材, 还可以从同学们的观点中获取创作的灵感。另外, 在讨论中也展现了学生的个性和同学之间相互帮助的感情与协作精神, 真正做到了因材施教。这种写作还能延伸至课外, 不会因为一节课的结束而结束, 许多学生回到家后继续讨论有关写作方法, 给学生的写作带来了新的活力。

篇4:指导写作方法 激发写作兴趣

一、说写结合,激发写作兴趣

小学生在学习时常常带有浓厚的兴趣色彩,他们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会产生求知欲,努力地去学。俄国教育学家乌申斯基指出:“没有兴趣的强制学习,是单调无聊,没有任何效果的,这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知的欲望。”而写作兴趣是学生积极写作的先决条件,也是提高学生习作素质的重要的心理因素。兴趣是动力的源泉,有兴趣就有习作的动力。

在教学中我想方设法激发学生对写作产生兴趣,如开展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课外活动,寓习作教学于巧妙有趣的活动中,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如我在教学人教版第十二册《口语交际、习作五——科技的利大弊大》,课前我要求学生先去收集资料,如:可以向长辈调查,他们以前没有高科技的生活是怎样的情景?可以观看新闻或查阅资料,也可以观看有关视频。通过各种途径调查高科技给人们带来的方便与对环境的影响。学生通过实践活动,非常有兴趣,收集的資料多种多样,丰富多彩。我抓住机会开展了一次《科技的发展——利大还是弊大》辩论会,学生因为事先准备充分,结果在辩论会上踊跃发言,各抒己见,据理力争,不仅做到有话可讲,并能引经据典,学生的热情大大出乎意料,直至下课大家还意犹未尽。这一场辩论会活动,已经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动机,丰富了学生的写作素材。到习作时,所要写的看图有感(有关环境保护方面的),学生就能把这些素材和观点应用上。把口语交际和习作训练紧密地结合起来,对于学生收集素材,运用素材,激发写作兴趣有很大作用。

二、读写结合,教给写作方法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写作与阅读属于两种表象各异而本质相连的心理活动过程。写作是个体的内在的思想对外表达的心理过程,这两种活动方向互逆的心理密不可分。习作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把生活中的事物转化为内在认识之后,再引导学生把这些认识按思想感情的需要,运用一定的方法转化为书面语言。我们现在的语文教材本身就是很好的习作范文,除能教给学生一定的知识,更是写作方法的示范,所以我们语文老师就一定要充分利用我们阅读课的教学加强写作方法的指导。如我在教学《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篇文章时,引导学生发现这篇文章的题目就是文章的主要观点。课文第一部分开门见山地提出观点,第二部分运用了具体的三个事例:洗澡水的漩涡的原因、紫罗兰的变色发明石蕊试纸、睡觉时眼珠的转动的原因,来论证“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个观点。我在教学这三个事例时有意引导学生发现作者这种用具体事例论证观点的写法,让学生尝试口头表达,并及时进行点评。并在授课后布置了这样一道小练笔: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一段话,用具体事例说明一个观点。比如,“功夫不负有心人。”“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通过让学生阅读课文,体会作者的写法,并把这种写法运用在实际写作中。由于与授课的知识紧密相连,所以选择的写作素材也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的事情,所以学生顺理成章地完成了小练笔的任务,而且积累了一种写作方法。

三、贴近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前不久,我参加了六年级的习作阅卷,发现一叠考卷出现了“雷同卷”,加上双引号是因为它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雷同卷,只是开头、结尾、例子都是统一的套路,例子假大空,没有真情实感。这种现象绝非偶然,它已经暴露了一个问题——我们的习作教学存在着为应试教育而教学的现象。这种现象虽然让一些学生在短时间内有话可写,但这样产生的后果是学生不写真事,不说真话,套话连篇。那样就失去了我们写作训练的意义,对于学生的伤害不言自明。只有贴近生活,写真事,说真话,表达真情实感,写作能力的发展,写作水平的提高才有意义。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该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小学生习作大部分要求写真实的人,真实的事,这就要求学生要写真人真事。所以我们一定要利用学生情感最为丰富的时机让学生书面表达。如在六年级下学期,由于学生的身高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所以有的学生向我提出了调整座位的建议,我采纳了学生的建议,调整了学生的座位。当我调整完座位时,我发现了个别女同学眼圈红红的、男女同桌的同学两人把桌子离得远远的,保持距离。我猜测可能会有一些同学内心对调整座位有不同的看法。于是我趁机布置了一篇习作,临近毕业,可能有些学生心中一定有许多心里话想对老师说,平时又没有什么机会,你们就写一封信给老师吧。第二天早上,我收到了许多学生写来的信。信件中有许多学生说出了一些关于调整座位的看法,并提出了一些中肯的建议,还有的同学倾诉了许多心里话。这样学生不仅能写出生活中的真事,能表达内心的真实情感,更好地拉近了我们师生的距离,一举两得。这样的事例证明,教师要引导学生留心观察生活,从生活中发现一些事,积累一些写作素材。只要学生写到了自己熟悉的事,印象深刻的事,自己认为有意义的事。不仅能把事情写具体详细,也能表达出真情实感。所以,教师应该千方百计引导学生写真事,表达真感情。学生的习作就有话可说,有事可写,消除了害怕写作的心理。

翻开小学语文课文的习作训练,几乎都要求学生抒发真实情感。这是对学生习作的基本要求。即使是写想象习作也要求表达真实的情感。如果习作失去了表达情感的这种功能,文章也就没有价值了。白居易曾说过:“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文章只有抒发了真实情感,才能打动别人。所以,我们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抒发真情实感,特别是引导学生展开细节描写。教师可指导学生学习文本,掌握这些表达方法,再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如,我在教学完人教版四年级语文《卡罗纳》一课后,我布置了一篇写关于你和你的母亲之间的一件难忘的事的习作。由于我们这大多数是留守儿童,大多数学生的父母亲都外出打工,只有过年时才能与父母团聚,这些孩子们一年中只有几天享受爸爸妈妈的疼爱。所以,孩子们特别珍惜这段美好的时光,学生的情感丰富、真实。一位女同学写了在妈妈上车前的几分钟,妈妈帮她梳辫子,边梳头边叮咛要注意安全,要照顾好自己……这个女孩在习作中展开了细节描写,表达了母亲在帮她梳头时心中的温暖及对妈妈的不舍,字里行间表达了对母亲的思念。这是一种多么难忘的感觉。当我在读这篇习作时,也被她这种细腻的情感感动了。只要老师能抓住机会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多去观察,处处细留心,习作时就能做到我手写我心,表达真情实感也就水到渠成了。

总之,作为一线的老师应当多方开拓习作指导途径,抓住写作指导的最佳切入点,清除学生“畏惧”习作的心理障碍。让学生乐于写作,掌握方法,易于动笔,大胆表达真情实感,真正实现《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的总目标中对习作教学的要求:“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

篇5:写作指导:高中写作指导之立意

1.大题小做。

大题小做就是把内容宽泛的话题具体为自己要写的小事件、小文章,为大题目、宽题、虚题找一个小巧的突破口,从小处着手,最终与“小题大做”一样,以小题材反映大主题,从小题材中挖掘出深刻的、闪光的思想。大题小做,有题材上的,也有立意和联想上的。题材上的化大为小,指从写作题材纷繁复杂的结构组成中,精选出被一般人忽视、看似平凡微末的事物作为角度,通过对这些“小”的扩写,来展示整体事物的万千气象之“大”。在这里,这些“小”要能体现原整体事物的神髓。立意上的化大为小,指从一个大主题中找出一个他人所轻的“小”意思来作为切入点,表现大主题。联想上的化大为小,指从联想中取其与此联想神晤的一端,拓展联想的空间。这里的“小”大多指细节性的。无论哪种类别上的化大为小都是以“小”为角度写其“大”。大题小做的要领如下:

(1)宽题窄作。一般限制的方法是在标题前面加修饰语,也可在后面加中心词,还可前后都加。如“父辈”可写成艰难的父辈、父辈的辉煌、父辈的遗憾、父辈——执著的一代、对待父辈即对待传统……这样一限制,文章的范围就缩小了。

(2)见微知著。作文不求面面俱到,但要力求用八百字的篇幅将属于这一题范围内的某一点、某一侧面、某一感人片段写得深刻一些,充实一些,生动一些。如椽大笔,不一定篇篇都是庞文华章,倒是一些日常凡人小事,能让人领略生活的况味。

篇6:写作指导:叙事作文写作方法指导

1.写家里的日常生活,表现家庭生活中有意思或有意义的内容;

2.写参加家里的劳动或跟家里人学习家务;

3.写发生在家庭中的一件事,反映出家庭成员的个性素质或思想品质;

4.写我与爸爸妈妈之间发生的事情,说明自己从中受到的教育和启发;

5.写家庭中的突发事件,来抒发自己的一种情感。

二、写家里事的参考题目

1.《爸妈笑了》

2.《发生在我家的一件事》

3.《我家的双休日》

4.《我跟妈妈学家务》

5.《我有这样一个家》

6.《我家的喜事》

7.《我家的变化》

8.《在充满爱的家庭里》

9.《我家的烦恼》

10.《爸妈闹别扭时》

11.《爸妈不在家的时候》

12.《家庭给我的______》

13.《喜事临门》

14.《今天我当家》

15.《我带着分数回家》

16.《不幸发生以后》

17.《晚饭后的争论》

18.《我想对父母说》

19.《我家的“三国大战”》

20.《我的家庭》

21.《关怀》

22.《我家之最》

23.《我帮______做家务》

24.《家庭小**》

25.《我家的属相》

三、写家里事的参考开头

1.《发生在我家的一件事》的两种开头

第一种开头:这件事发生在去年的冬天,我记得那年的雪下得很大很大。

第二种开头:奶奶在去年冬天不幸去世了,这件事给我们全家都带来了无限的悲伤。

2.《我有这样一个家》的三种开头

第一种开头:我有这样一个家,一个幸福美满的家。

第二种开头:幸福美满,这是我们家的最好的概括。第三种开头:在我们家,不管你什么时候来,几乎总能听见全家人格格的笑声。

3.《家庭给我的______》的两种开头

第一种开头:在我的家里,我是妈妈的“宝贝女儿”,是爸爸的“千金小姐”,他们给了我无限的爱。

第二种开头:我有一个家,一个充满了爱的家,一个充满了阳光和雨露的家。

4.《我对父母说句话》的两种开头

第一种开头:爸妈,今天,女儿要对你们说:不要老是瞧不起你们的女儿!你们的嘲笑和讽刺已经深深地伤透了女儿的心!

篇7:申论文章写作指导

撷英取华选材

撷英取华法,即向名家诗文取料。援引名人名篇名诗名句作为写文章时取之不尽的材料。

平时博览群书,含英咀华,自然会潜藏着丰富的营养;将这些潜藏的储备应用到作文,便是信手拈来,撷英取华了。

这些材料一旦撷取,进而还能为全文构思助一臂之力!

加强阅读积累,进而生成语文能力,将课外阅读引进高考,能写出个性作文。热爱语文,热爱阅读吧,诗意地学习,诗意地作文,诗意地栖居!

寻小搜微选材

题材不怕“小”,还要敢于写“小”!它既是克服材料贫乏之径,也是创造文章新活之途。我们平常多见和最不缺乏的,是生活中的常人小事类材料,倘能用心打捞生活中的真、善、美,于纷纭大千世界中,是可以静观万物,摄取机微的。取材的范围是没有涯尽的,无论其材料娇艳明媚,或朴素庸常;或沃土温室,或村野虚墟;或雍荣尊贵,或卑微无名。倘能用心打捞生活中的真、善、美,或能随意裁锦一角,摘花一枝,都一样绽放优美自然的姿容,散发持久沁人的馨香。多少大家的小品文,写的往往是常人小事,有如冬夜炉边的絮语杂谈,或丰厚与笃实,或琳琅与宏博;或闲适,或渊雅,或隽永,或亲切……

当然,寻小搜微法的“搜寻”功夫,最要作者有眼光、思想和感情,有独到的发现与独到的开发,有笃实之情、精辟之识以及空灵之笔,力避随流附众。

常式规范布局

任何文章都是由中心、材料、结构三个要素组成的。中心是文章的“灵魂”,要明确无误;材料是“血肉”,要丰富,并能集中地反映中心;结构则是文章的“骨架”,是谋篇布局的手段,是运用材料反映中心思想的方法。

我们写文章,题目出来以后,首先要进行整体“谋篇”——列出提纲,锤炼主题,整理材料,筹划段落,形成文章的结构和表达式,就如同新建高楼大厦需要有设计图纸一样,然后才正式动笔行文。

古人说“文章以体制为先,精工次之”,又说“谋篇布势,是一段最大功夫”。这让我们看到了结构谋篇之于作文的重要意义。它是整体驾驭文章、克服“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是哪里”毛病的具有战略性意义的重要一环。

布局谋篇,形式是灵活多样的。

目前,我们考生写议论有三大弊端:一是入不了“格”,二是入不了“理”,三是入不了“题”。常式规范法就是要解决入不了“格”的问题。它是指最常用的也是几乎任何情况下都建议使用的结构。常格掌握了,变格才有可能。

刘勰有言:“设文之体有常,为文之法无方。”作为初学者,首先入“格”,掌握常格非常必要。具体过程如下。

1.稍懂章法,按式布局。

记叙文的基本结构、详略、顺序是:破题开篇→描述人、物、事、景(详)→结题收篇。

议论文的基本结构、详略、顺序是:破题开篇→分析论证(详)→结题收篇;即“是什么”→“为什么”(详)→“怎么样”。具体地说议论文的常格是:三五十言,引出论点;六七百言,层层分析,或从正到反,或从古至今,或层层推进,鞭辟入里,分析论证;在分析论证基础上,再以三五十言,归纳总结,照应文题,深化主旨,或发感慨,或作号召,或警人深省,收束全文。

2.善于切分,拟纲建架。

尤其是议论文,切分建架而成“格”,篇有篇“格”,段有段“格”。除了开头和结尾,一般说来,分析论证部分,每段开头都有一个分论点或提引论点的句子,接着才是分析论证。

如“几种体贴”的主体部分可切分成:体谅别人的心情→体念别人的处境→给予别人多方关照→善于给人面子→巧于给人下台阶……

记叙文,也须切分建架而成“格”。

如“一次体贴”可切分成:体贴的前提(人物环境等交代)→体贴的过程(表现)→体贴的效果→体贴的感受。

3.依纲分层,逐点充实。

篇8:“珍品”写作指导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珍品是珍贵的物品,一般指极其宝贵之物。长城、曾侯乙编钟是承载了中华文明的珍品,圆明园、卢沟桥则是记载民族屈辱史的珍品。有人把古玩古董视为珍品,有人把世界顶级品牌奢侈品视为珍品,有人把山珍海味视为珍品,也有人敝帚自珍,还有人谈起往事如数家珍……。

请以“珍品”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明确立意,自定文体;不要套作, 不得抄袭。

教师开场

一、 让 “ 珍品” 释放正能量。题目前的一段文字,给了我们选材的指向。“珍品”既可以写承载中华文明的珍贵之物,如长城、曾侯乙编钟、昭君墓;又可以写记录民族屈辱与血泪的厚重之物,如圆明园遗址、大沽炮台等。家里传下来的古书、古琴,代表朋友情谊的赠品,自己经历的人生往事等等,都不妨精心筛选,让其奔赴笔端。但无论怎样的“珍品”,都应当释放正能量,给人积极而高尚的引领。

二、虚实相生写“珍品”。 该文题最适于记叙文或散文写作,宜采用虚实相生的手法。实写,如外婆精心制作的一双绣花鞋,它缝进去的是外婆给孙女的亲情,它伴随“我”走过好多个风雨晨昏;又如家里珍存的一根扁担,它曾在灾荒之年挑起了全家艰辛而苦涩的岁月,它也曾挑起了“我”辛劳而勤快的童年。 它在几代人眼里,堪称一件珍品!虚写,可描述几个“我”童真的生活画面,它们是“我”心灵深处的“珍品”;可讲述某人关爱、帮助“我”的一段往事, 这件“珍品”在“我”心中恒久弥坚。

学生互动

思路1那些离我远去已不复存在,却又最易想起的记忆, 是我的珍品。童年的时光里,沙滩上偷摘西瓜,夏日迷醉荷塘, 还有玩吃黄瓜游戏等三帧“老照片”,拂去岁月的风尘,“复制” 出天真、活泼、淘气的童年影像,令人神往。

思路2外婆生前给我做的绣花鞋是我童年的珍品。我偷看外婆做鞋时,她不小心让针头扎破手指渗出血,用嘴吮吮手指继续做鞋的情景,让我心头一颤; 我穿上鞋在屋里屋外来回跑动, 再把鞋上的灰尘拍干净,轻轻放在盒子里。稍大一些,我穿着破旧的绣花鞋陪外婆逛街……偷偷地把鞋子藏在床下。我珍藏这双鞋,是为了怀念慈祥的外婆。

思路3城区的北湖公园是一件珍品。北湖的水美,清澈如镜,倒映蓝天、白云,以及附近耸立的楼群。北湖的树美,柔长的柳枝远看如烟似雾,更似风中舞蹈的美女的秀发。北湖公园还有一拨又一拨热爱生活的人们。 他们在此打太极拳、跳广场舞、 弹琴练声、绘画写生,享受生活的甜美。

思路4老师赠送的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堪称我人生的珍品。中考前夕,我因患病住院,心情很沮丧。语文老师前来看望我,赠送我一本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我战胜了病痛,顺利地考上了重点高中。三年高中时光,这本书一直陪伴着我,给我源源输送正能量。

思路5我家节俭的风尚是一件无形的珍品。幼年时代,爷爷、妈妈用爱惜粮食的言语、行为教育我们;爸爸把唐代诗人李绅的 《悯农》 诗张贴在门上,时刻提醒我们;我们积极参与“光盘”行动,在餐馆吃饭也记得将剩菜打包带回。良好的节俭家风,难得的人生珍品。

佳作呈现

珍品

张妮

我有一双绣花鞋。有密密麻麻的针脚,有精致好看的绣花, 一针一线做成的珍品,蕴藏着外婆浓浓的爱。

时间久了,这双绣花鞋后跟被磨掉了一层布,露出里面的白色底布,有一只鞋子的扣子不知道掉到哪里去了。不过它仍然干干净净,虽然很破了,但我一直把它当作珍品。

我那时还小,仍记得外婆做鞋的情景。卧室的门虚掩着,我倚在门缝悄悄地看着外婆聚精会神的模样,看着她穿针引线。为了我尽早穿上绣花鞋,她起早贪黑。当一针刺穿鞋布,外婆没来得及捻起针头,一下扎到了手指,她连忙一缩手,血从伤口渗出。我准备给外婆递去纸巾,只见她用嘴吮了吮指头,又继续做鞋。一朵朵“花儿”在鞋布上悄然绽放。

我收到鞋时欢喜得不得了, 把鞋捧在手上翻过来覆过去地看个仔细。穿在脚上舒服极了,还有那绣花的样式也很是新颖。我穿着鞋兴奋地在屋里屋外跑了几圈,然后脱下来,把灰尘拍干净,轻轻地放在盒子里。有一次学校庆祝六一儿童节,为了表演,我把绣花鞋穿了去,引来了一些羡慕的眼神。同学问我鞋子是在哪儿买的,我很自豪地告诉他们是我外婆做的。从那以后, 我不论到哪儿都一直穿着,舍不得脱下,直到脏兮兮的才去洗。 每天穿着这双鞋踩着石子路去上学,穿着这双鞋跑到田间去抓蛐蛐,穿着这双鞋爬上山采蘑菇, 穿着这双鞋跑到池塘边钓龙虾, 穿着这双鞋和小伙伴们去偷别人家的蚕豆。这双鞋伴随我跑过无数个地方,见证了我欢乐的童年。

记得有一次妈妈生病,外婆来看妈妈。饭后,我穿着那双有些破旧的绣花鞋陪外婆逛街。挽着外婆的手,边走边听外婆说要怎么照顾妈妈。有些话一直在重复,但外婆能陪我多说几句话我依然很高兴。直到两年后,鞋子已经不合脚了,扣子也丢失了一个,用一根棉线系着,我仍舍不得扔掉。妈妈说已经不能穿了, 放在家里占地方。我偷偷地把鞋子藏在床底,说什么也不肯丢弃。

我10岁那年,外婆去世了。 我带上那双鞋在外婆的灵前痛哭。我低头看到那双鞋,仿佛看到外婆仍在眼前。想起她在世的日子:她总是边做饭边让我监督外公,不让他偷吃菜,因为外公肠胃不好;她总是把甘蔗劈成一块块给我吃,因为我总是抱怨甘蔗太硬咬不动;她总是在盛夏的晚上给我打扇,让我在凉爽中睡个好觉。

上次去给外婆扫墓,只见碑上的照片已经模糊。天阴沉昏暗,我站在长满野草的墓地旁, 看到一朵野花爬上了外婆的发髻。

今天,我从盒子中拿出这双绣花鞋,想着外婆曾与我共同走过的时光,把绣花鞋抱在胸口, 任泪水打湿眼眶。珍品之所以成为珍品,那是因为它有超出本身的价值。对我来说,那双绣花鞋就是属于我的珍品。

亮点揭示

习作长于客观实录,在细节描写上下了功夫。写“我”偷偷看外婆做鞋时,她不慎让针头扎到手指渗出血、用嘴吮了吮手指继续做鞋的细节,“此时无声胜有声”, 富有很强的感染力; “把鞋捧在手上看个仔细”,“穿着鞋在屋里屋外跑了几圈”, “把灰尘拍干净,轻轻地放在盒子里”, 这几个细节既点染出 “我”得到绣花鞋后无比喜悦、 兴奋之情,又凸显出“我”对鞋的珍惜之意,于细微处见童趣。 “ 穿着破旧的绣花鞋陪外婆逛街”, “ 偷偷地把鞋子藏在床底”,则生动地表达出“我”对外婆的感激和对绣花鞋的十分不舍。篇末“我”为外婆扫墓时, “一朵野花爬上外婆的发髻”的点缀,景中寓情,十分传神,平添了行文的表现力。

结语

《珍品》 一题,若写成记叙文,宜用“珍品”作线索贯串全文,写出波澜,写好细节,释放真情;若用散文的笔调写作,可剪辑几个生活片断,注意情理交融。总之, 《珍品》 应传递正能量,引人向上,催人奋进。

篇9:高考作文写作指导之时评写作

【关键词】高考作文;写作指导;时评写作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一、了解时评写作出题人的意图,提高学生相关写作能力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虽然近年来高考作文形式千变万化,但是万变不离其宗。教师在指导学生写作的过程中需要首先了解出题人的意图,方能迎刃而解地对症下药,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写作能力。以时评写作为例,这类作文形式的出题意图一般是考查学生对时事的了解程度。高中时期作为高考冲刺的最后准备阶段,学生的学习能力被调动到极点。文可出口成章,理可计算实验,同时还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但是恰恰就是由于学生过于重视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从而忽略了对于时事的了解。殊不知高考作文出题人恰好抓住学生这一方面的漏洞,使得学生在正式写作时很难下手。所以为了避免出现这一情况,教师应该在学生高考冲刺阶段提醒学生注重时事政治,从而应对考试中作文出现的突发情况。例如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每天坚持收听或者观看半个小时的新闻联播节目,并对其中感兴趣的部分做记录,从而丰富自己的作文素材库,这样可以有效提高他们自己的应试作文能力。

二、高考中如何写好时写作

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不仅需要督促学生认真刻苦地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同时为了提高他们的时评写作能力,教师还需要要求他们每天获取足量的时评素材,不断丰富自己的应试写作素材库。教师在实际的作文教学过程中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时评写作能力,可以在课上对其进行详细的讲解。以下几点讲解内容作为抛砖引玉,可供教师进行教学参考:

(一)立意明确,符合新时代的价值观

时评写作,顾名思义就是文章题目或者提示信息具有较强的实时性且一般都是真人真事。教师在教导学生如何写好这类作文的时候,首先需要教授他们如何准确获取题目知识并确立正确的立意。同时时评写作立意是否明确还关系到整篇文章的价值观。要知道只有符合新时代并且健康向上的作文价值观才会得到评卷教师的青睐。一篇时评写作拥有明确立意且积极向上的价值观,一方面可以使得学生在具体写作的过程中心中有一个大方向,从而不至于出现“跑题”的现象。同时在另一方面文章价值观积极向上也是这篇时评写作的加分之处,从而可以帮助学生最终取得一个不错的高考作文成绩。时评写作立意明确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锻炼出来的。例如教师可以从高中语文教材课文内容出发,通过阅读高中语文课本中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这篇课文,并要求他们自行写出一篇读后感,文中需要添加时评类素材。教师通过这种平时的时评写作练习,不断提高学生的时评写作文章的立意准确性。

(二)文章结构紧凑,体现时评写作文章的美感

在高考作文阅卷的过程中,时评写作的紧凑结构同样是作文出彩的地方。教师在教导学生如何写好时评写作文章时也需要着重向他们强调这一点。一篇时评写作如果拥有紧凑的结构,无论是在时事的叙述方面还是在对于事件的议论方面都充满了美感。为了提高学生时评写作文章结构的紧凑性,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先从阅读做起。例如教师在课下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教学方面的优势,帮助学生寻找一些结构紧凑的时评写作的满分作文供他们的阅读。学生在阅读这些满分作文的过程中需要留意它们的文章结构,无论是“总分总”结构,或者是“开门见山”等形式都应该熟记于心,并且在下次写作的过程中运用到,从而使得自己所写的时评写作文章也具有同样的紧凑结构。

三、课余生活的点滴记录与积累

教师要想提高学生的时评写作能力,不仅需要教授他们相关的时评写作文章的写作技巧,同时还需要让学生注意在课余生活中的点滴记录与积累。这是因为时评写作之所以难度较大,就是由于学生对于生活中的常见时事经历太少造成的。督促学生注意课余生活中的点滴记录与积累,一方面可以有效丰富学生脑海中的时评写作素材资料,从而使得他们在之后的写作中做到“有料可叙”。同时在另一方面这种做法还可以有效增加学生对于生活中时事的感悟,从而使得他们在正式写作中真情流露,从而避免时评类写作“无病呻吟”现象的出现。例如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养成每日写日记的好习惯,学生在日记中可以记录今天看到的或者听到的有趣故事,从而达到提高学生时评写作能力的目的。

四、结语

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时评写作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增加课堂上写作技巧的谆谆教诲,同时还需要向学生强调课下的点滴记录,从而多角度地提高学生的时评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

[2]杨艳丽.自出机杼成佳作——浅谈高考作文发展等级之有创新[J].课外语文,2015(22).

[8]武国屏.千锤百炼久久为功——谈高考作文的写作[J].山西教育(招考),2015(Z2).

[9]任和.“吐槽”高考作文,是一种进步[J].课堂内外创新作文(高中版),2015(9).

篇10:申论文章写作指导

如何才能写好景物呢?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写景要抒发感情。

外出旅游的时候我们常会有这样的感受:观赏景物会使人有一种喜悦的心情,有的使人惊喜地发生一种赞叹声。那么怎样把这种情感流露在作文中呢?那就要把当时的感受用语言真实地表达出来。一个同学在看完笔架山的景色之后,在文章结尾处是这样写的:这神奇的笔架山,可能是玉皇大帝写完了天书之后,故意把笔放在锦州的大海里,让锦州人随时提笔疾书,把人间的民情上报到天宫;而那长长的、由小石子和细沙筑成的“天桥”,也可能是玉皇大帝为锦州人顺利地登上天宫去旅游而铺设的吧!如果真是这样,我将代表锦州的人民向天上高呼:玉皇大帝,我们感谢你!你为我们留下了这样巧夺天工的自然瑰宝,我们不会忘记你,其实,这是大自然赐给我们人类的一处绝世美景!

篇11:写作指导:高中写作精彩措辞

俗话说:“三分姿质,七分打扮。”写作文也是如此,只要经过“事事四五通”的装扮,何愁它不“精妙世无双”?装扮的手段很多,而重要有效的手段就是善用辞格。如

“窗口一闪而逝的年轻面颊便在这深深的秋意中浓浓地开放,开放出灿烂的青春”

——拟物修辞,让人想到人面如花。

“他在那一丛野草中,莫名地看着父亲,泪水哐叽一下涌出来。”

——拟声夸张,给人鲜明突出的流泪印象。

再如一位同学在《关心》一文中,这样描写地球的:

在远古时代,地球就像一位年轻漂亮的女子。绿荫如盖的大地,是她美丽的肌肤;浩瀚无垠的大海,是她美丽的衣裳;交错分布在她周身的江河湖泊,是她日夜奔腾不息的血管。

——用比喻、拟人的手法,既写出了森林、大海和江河湖泊的美丽可爱,又体现了自己对地球的热爱、对环境的关心。

巧妙运用各种修辞格式,会使作文语言文采焕然,瑰丽多姿。常用的效果明显的修辞格式有比喻、排比、引用、拟人、仿拟等。

但是也应注意,拟人、比喻等修辞,虽是一种增添文采的手法,但要写出情、理、文采兼具的文字,就远不是仅懂得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可以做到的。如:

①“如果说岁月是一把刀,那么它最先削去的是你雍容的外表;如果说岁月是一杆秤,那么它最终掂量出你的分量;如果说岁月是一首歌,那么唱在最后,才是真正的韵味,……”

作者在写“诚信”话题文章开头用了一组排比句,语言不可谓不“美”,但这与话题“诚信”有何关联呢?后面的内容又将要表现什么主题呢?

②“当我惊叹于巴尔扎克的执著,莫泊桑的精巧,泰戈尔的智慧,鲁迅的辛辣,朱自清的缜密时,我开始用心灵去感悟,用手去描绘人生。人生啊,你是一张巨大的网,在这个网里,有你,有我,有他……”

这位考生在“诚信”的话题中,使用了比喻和排比,“惊叹”巴尔扎克、莫泊桑、泰戈尔、鲁迅、朱自清,让人百思不得其解,这样又能从这张“网”里“网”住些什么呢?

修辞手法背后须有思想情愫、人文底蕴。如:

①苹果不做作,大大方方的样子让人放心。那种圆头大脑的样子甚至显得有些傻气,但我喜欢它那有点傻乎乎的样子。把太精灵、太会讨巧、太会算计、太时髦新潮的东西作为朋友,总让人心里感到不踏实。苹果却具有真正朋友的品格,它自然、从容、敦厚、朴实……生活中最平实的东西往往是最好的,最让人信赖的。在水果家族中,我偏爱苹果——我知道自己的这个爱好比较平庸。

②旧墙坍塌,原先墙角裂罅处生出的老树犹在。老树虬曲苍凉,似体有残疾的老者。世态浮沉,烽烟弥散,其树龄已90年有余,不惊于战乱,不苦于孤寂,不骄于自己的春华秋实,更不絮絮叨叨于人世间的丰富阅历。面对老树,浮躁浅薄的人们当自叹不如。世俗中人说:这树只是活着罢了。老树缄默不语,只是奉献给人世一点风景,也给人一点在乱世或处在艰危岁月中活下去的启示。

这两段拟人文字可说是寓理于物。在使苹果和老树人格化的过程中,原本枯燥简单的生活哲理得到了形象巧妙的表述,原本平常普通的事物因为被赋予思想内涵而具有新的审美价值。

没有那种对于普通、弱小甚至处于困境中的生命的怜爱和仁慈,没有那种对于存在于世俗之中而又超脱世俗精神的闪光发现,没有那种深沉的感悟和独到的审美趣味,没有那种哲学的眼光和出色的联想,是写不出上面那样两段修辞文字的。

可是,现行教育体制存在着重理轻文、重理性轻情感、重灌输轻体验、重逻辑思维轻形象思维的弊端,导致了某些考生人文的缺失、精神的贫乏和情感的萎缩,于是写出来的文字少情寡趣、干瘪无味,即使有些独到的见解,其表述也显得直露而无魅力可言。

高中写作指导:援引添辉造语

高考作文的形式方面,语言是最受关注的。

古人说话讲究辞令,写文章讲究文采。别林斯基认为,文章内容再好,如果没有文采,“有如一个面貌丑陋而心灵却伟大的女人,可以对她敬仰,但要喜欢她是不可能的。”何况,考场作文由于篇幅所限,与其在不易打造“亮点”的内容上孤注一掷,不如在文章的“外衣”——语言上精心包装,如句式的长短合理、字面的干净洗练,段落的张弛有度……就这种单纯形式上的美感对阅读者的心情影响也很大的。一个成熟的写作者会熟练的在文面上打造自己的文章,使其看起来“团结紧张,严肃活泼”。

但应当注意,这几年大部分的高考一类卷,以语言朴实清淡见长的十分鲜见,抢人眼球的多为名句迭出排比铺陈的“美文”。值得注意的是,最高的文采,是“内涵的文采”;堆砌华丽的辞藻,写成新的“骈体文”,决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有文采”。真正让人注目的是优美畅达的语言背后流淌着思想之源。语言是思想的载体,最要讲究与思想的匹配。有人说,语言是思想的外衣。外衣的美丑会影响人们对“穿衣者”的印象的,而这“外衣”最要紧的是“得体”;一味求美而失之得体,美会向丑转化。如果思想是个婴儿,穿着成人外衣,再美也会给人以“家庭贫困”之感;如果思想是个男子,穿着女性外衣,再美也令人作呕;如果思想是具僵尸,套着绫罗绸缎,再高贵也没人会多看一眼。缺少思想的源头活水,“为优美而优美”,则华而不实,甚至弄巧成拙,想得高分,是困难的。因此追求语言之美,先在准确、得体上下功夫,在此基础上的追求典雅优美,才能相得益彰。这是应该先予说明的。

灿若星汉、绵延炳焕的名家典故与诗文,是我们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比诸世界任何国家来得丰富多彩,这是值得我们自豪的。这些名家典故诗文,是思想与智慧的结晶,文质兼美的精品,内容包罗万象,应有尽有,让我们取之不尽。考生在课内外积累了许多名家典故诗文,考场中倘若善于援引或化用名家典故诗文之花,则可点缀自己的作文大放异彩!不无夸张地说,高考作文中多用一处名家典故诗文,就可多一个亮点,多一份文采,多一点展示文化文学底蕴的机会,在总成绩的天平上多一枚重重的砝码。

援引可有如下具体的操作:

1.巧借熟语显睿智。“正确使用熟语”是以来高考新增的考点,它包含成语、俗语、谚语、格言、歇后语等,报刊上巧用熟语的,仅是文章标题就很多,如《考试马拉松要不得》、《有心栽花花更发》、《人情消费,温柔一刀》等等。如能在文中恰当使用,可化平淡为神奇,起到锦上添花之效。如:

古人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古往今来,美丽的西湖承载了多少中国文人的梦幻?苏轼虽被贬至此,然而他没有悲怆,没有怨天尤人,既来之,则安之,一蓑烟雨任平生。他懂得了“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的简单道理。于是,一道苏堤便横卧西湖,他要让西湖储藏的心灵,淹没他所有的痛苦、所有的忧伤。(福建考生《苏轼的赤壁》)

“怨天尤人”“既来之,则安之”“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等熟语的使用使得文章语言清新灵动,熠熠生辉,意蕴平添。

2.巧引名言(警句)添文采。托尔斯泰说应多用“金刚钻的语言”进行写作。警句名言就无疑是一种“金刚钻”。

如无锡市一考生的《精彩语文》一文中有这样一段:

伴着你,陶渊明的朵朵菊花点缀了朦胧的南山,龚自珍的片片落红幻化成软软的春泥,晏殊的独自徘徊落寞了通幽曲径,温庭筠的脉脉斜晖笼罩了悠悠的碧水……

如江苏盐城一考生写的《语文从我身边轻轻走过》则运用了联用古诗名句的妙招:

如果你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边塞大漠,我愿飞奔在漫天黄沙里;如果你是“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浩淼长江,我愿遨游于猛浪湍流中;如果你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深山丛林,我愿跋涉在荆棘小道上。啊,语文,美丽如你,叫我爱不释手。

如江苏考生《西安与南京:山与水的对话》

南京,长江南岸的明珠,是苏浙纵横交错的河流湖泊给了明珠最灵动的光泽。抬眼望,“秦淮水榭花开早”,回首瞧,“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那里的“六朝旧事如流水”,那里的“夜船吹笛雨潇潇”。南京用那上天赋予的水,勾勒出如梦如幻、如诗如画的“好江南”。……西安无言,南京无言,一个背靠秦岭,一个脚踏长江,却一起“面朝大海”,霎时“春暖花开”。

此段文字妙在扣合题意而又能充分激活自己的诸多文化积淀,文章显得充实而又灵动,哲理与诗情、历史与现实,融为一体,信手拈来的诗文名句,不露斧凿之痕,结尾化用海子的名句,尤为贴切自然,并赋予了新的意蕴。

3.巧仿诗词见功底。对爱好古典诗词的考生而言,要将平时厚积的阅读素养在考场上薄发出来,除了恰当引用与话题相关的诗文名句,还可自拟诗词。

“谪居黄城中,把盏临风,牵黄擎苍叹英雄。昔日汴河风光处,履履难重。成败任西东,此恨无穷,为了豪情谁与同?一蓑烟雨平生任,踏雪飞鸿。”(《浪淘沙》)这首词是我特意写给贬谪之后的苏轼的,东坡的一生极尽坎坷:爱情的曲折,仕途的偃蹇,政治漩涡的挣扎,满腹冤屈的难鸣。

“素月寄孤舟,只影随水流,家园破,一盏残酒。酒淡怎敌晚风疾,梧桐雨,点点愁。晚来独登楼,恨字锁眉头,黄花瘦,雁声断秋,一溪落花漫汀洲,流离苦,几时休?”(《南楼令》)这首词是我填给历尽漂泊的李清照这位满腹感伤的奇女子的,她历经了国破之凄,丧夫之痛,改适之苦。

(重庆考生《诗人·明月·黄花》)

最突出的特点是语言功底深厚,充满诗情画意。特别是能在紧张的高考竞技场上填诗作词,文采斐然,不同凡响,足见该考生读书多,素养高。(编者注——此词没讲究平仄,最好不要词牌名;李清照改嫁无据)

有一篇谈“减负”的话题作文,开头化用陈然的诗:

教师的门敞开着,阅览室的门紧闭着,一个声音高叫着,回教室去吧,那里有你们的分数。

当然,欲使援引有意蕴,说到底还在于作者的思想认识水平,基于作者对人生的探究,对生命的自省,对社会百态的思考,对历史人文的观照,对自然万物的关怀,这些都是使文章语言有张力有内涵有意蕴的基础。考生平时要从文学精品中去吸取人类语言的精华,从课本中、从报刊中去掌握各种技巧,用语言的砧、心的锤去不断锤炼它们,惟有思想的深刻和凝重,才能达到援引有意蕴的境界。

高中写作指导:小题标示布局

小题标示法就是将若干个围绕中心选用的、典型的、能显示作者独特视角及立意的材料,分别统领在几个小标题下,有机组接成篇的结构方法

此法最便于布局谋篇,且有举纲张目、条理清晰、新鲜活泼、诱人细读的妙处。

近年高考优秀作文,除了选材新、构思巧、立意高、语言美外,还有一个亮点就是巧立光怪陆离的小标题来布局谋篇。这些小标题与文章的总标题互相照应,珠联璧合,成为佳作的一只只“亮眼”,含情脉脉,诱人神往。

那么怎样设立小标题呢?

1.以内容提要为小标题

一般说来,文章的大标题概括全文内容,是全文的“大眼”,而小标题则概括某一段或某几段的内容,可谓之文章的“小眼”。读者看了小标题,就大体知道全文写了几方面内容,小标题下的段落写了什么内容。如《敬畏泥土》——坚强伟岸的泥土/用途广泛的泥土/功高盖世的泥土,读小括号里的小标题就可知文章分别赞美了泥土的“坚强伟岸”、“用途广泛”、“功高盖世”。如《积累》——奉献·积累幸福/挫折·积累成功/昨天·积累明天,从小标题中可看出文章从三方面叙写了“积累”:从奉献中积累幸福;从挫折中积累成功;从昨天积累明天。概括内容的小标题纲举目张,让读者可“窥一斑而知全豹”,产生思路清晰之感。

2.以诗文名句为小标题

如《悠悠水乡情》——小桥/流水/人家;《水祭》——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四季圆舞曲》——万紫千红总是春/映日荷花别样红/霜叶红于二月花/千树万树犁花开;《“炼狱”四部曲》——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这些古诗文名句作小标题,不仅有概括文章段落内容的作用,而且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给人美感,引人入胜。

3.以修辞语句作小标题

如《获取人生》——人生是一道数学题/人生是一段悠扬的旋律/人生是一条不断前行的小路;《为家乡检查身体》——望/闻/问/切/识断结果。用比喻拟人修辞语作标题,形象生动,增添了文章的情趣。

4.以时间词语为小标题

如《水》(——0年代,蓝天碧水,野花遍地/80年代,灰天混水,鸟飞鱼走/90年代,黑天毒水,鱼虾绝迹。不看内容,小标题就形成鲜明对比,反映了水资源污染日趋严重,环境日益恶化。保护水资源,保护环境迫在眉睫,文章主旨已隐现其中。

5.以人物语言为小标题

如《老师的口头禅》——“万变不离其宗”/“你这样下去可行啊!”/“你不行,有别人,别人不行,还有我吗”。记叙的内容让人觉得井然有序。

6.以标点符号为小标题

如《成长=?》——成长=渴望/成长=快乐/成长=疑惑/成长=烦恼/成长=思考;又如《明天——“?”“!”“......”》——明天——遐思的“?”/明天——振奋的“!”/明天——耐人寻味的“......”;《人类止步吧》——枯藤+老树+昏鸦=优质木材/小桥+流水+人家=人类日用品/古道+西风+瘦马=桌上的美食。符号插入小标题新鲜活泼,给人悬念,诱人快读!

作文对文体要求的淡化和放开,引爆了众多考生的智慧火花,在表现形式上避俗求奇的一朵朵创新之花绽放在考场上,带给人们一个个惊喜。

小标题结构法的运用,仿佛给文章着了一件漂亮的新衣,使文章顿生亮色。中学生如果能从经历过的日常生活中,阅读过的书刊杂志中,体味过的深刻感悟中,机智地“抓拍”几个特写镜头,灵活有序地加以组接和张扬,就能够出现变无话写为有话写的状态,收到化平淡为神奇的效果。

但是需要提醒注意以下几点:

1.此法并非都用。比如写一件不太复杂的事,一般不需用小标题,用了反而画蛇添足,小标题一般用于通过几件事、几个画面来表现一个中心的文章。

2.拟法因文而异。这就需要仔细推敲,反复选择。

3.小题紧扣大题。如《与书为伴》——读好书/好读书/读书好,小标题都扣住“与书为伴”;《馨香醉人》——月儿弯弯/茶香四溢/歌声动人,“月儿”,“茶”,“歌声”都是“醉人”的。

4.对称新鲜活泼。如《中国的明天将会绚丽多彩》——昨天,绿军装绿遍大江南北/今天,红唐装红透东西半球/明天,绚丽多彩遍及五湖四海;《眼前同一水,笔下情各异》——李后主不尽的言愁/辛弃疾忠愤的希冀/闻一多痛恶的丑恶/朱自清心仪的美神;《夏日=?》——当夏日=“时装”时,夏日=洒脱/当夏日=“水果”时,夏日=鲜甜/当夏日=“游泳”时,夏日=畅快/当夏日=“昆虫”时,夏日=神秘。

上一篇:医院信息中心工作总结下一篇:云南省农村信用社中层干部竞聘考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