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备考指导:一轮复习规划策略

2024-07-04

高考生物备考指导:一轮复习规划策略(精选10篇)

篇1:高考生物备考指导:一轮复习规划策略

高考生物细节解读:善于从题面找线索

向重点中学的高三老师取经,为考生收集到最精髓的各科临场发挥秘诀。经验丰富的高三老师们称,把握好这些细节,高考成绩至少增加10分。

生物:善于从题面找线索

注意时间分配,最好前面5道选择题时间控制在10分钟左右,后面两道答题一定要留够20分钟以上的时间。

此外,非选择题要从题目中找线索,如有的题目包装得很新颖,考生容易发懵,但这样的题目可能包含很多知识点,考生应在问题中搜索知识体系中相关的理论考点,即便试题所涉及的问题似懂非懂,只要把这个题的指向搞清楚了就不会出错,这样就能够获得评分点规定的分数。

备考指导:准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规策略

一轮复习主要目标

一轮复习时间大致从每年8月到次年的3月初,历时7个月左右。在复习中,高三学子们把握好2个复习目标。

1、补基础

一轮复习是全面、系统的打基础的复习,是基础能力的过关期。学生要跟随老师一起梳理知识点,完成高考必备的知识积累和基本解题能力的训练,彻底扫除知识结构上的障碍,为高考考试夯实基础。

2、补弱科

同时,一轮复习也是学生补习薄弱科目的绝佳机会。复习中,学生要借此机会弥补自己在薄弱科目上的缺陷与漏洞,遇到不会的问题及时解决,构建出完整的知识体系,减少自己在该科目上与其他同学的差距。

一轮复习常见误区

误区1:没有自身学习计划

复习中,一些学生会盲目追随老师的复习节奏,而没有自己的学习安排。老师是按全班同学的水平为标准进行复习指导,但每个学生的学习方式和理解能力都不尽相同,老师的复习计划并不能完全帮助每个学生解决问题。

小博士支招

学生应根据老师的整体复习节奏,结合自身特点,拟定出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明确每天的学习任务,合理地安排时间,按时完成计划。

误区2:零散记忆知识点

有一些学生在复习时只会对各个零散知识点进行记忆,却缺乏对知识点进行系统的整理理解。这样复习下去,学生无法构成一个整体的知识网络构架,也就不能深入理解试题的思维方法,解题时很容易遇到瓶颈。

小博士支招

学生一定要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学会归纳总结知识点和常用的基本方法,了解各部分知识之间的联系与转化,这样才能提高知识的灵活应用能力。

高考一轮复习主要策略

课前全面阅读教材

在每节课复习开始前,必须要全面阅读教材,找出一些以前被忽视的知识点,提前预习复习重点,上课时才能跟上老师节奏。

阅读教材可以按以下3步进行:

1记,就是记住书上所讲的概念、定理、公式,明白有关知识的涵义。

2联,将现在的零碎知识与已经学过的知识联系起来,整理知识组成系统。

3问,发现自己没有解决的问题,比如哪些规律的应用方法没有掌握,方便上课时有针对性的解决。

课上重点突破知识难点

课堂教学是复习过程中一个非常关键的环节,老师在讲课之前都会深入研究考试大纲,进行精心备课,以确保教学内容的高质量。学生上课时可结合自己在预习时发现的问题,认真听取老师讲解,重点突破这些知识难点。

课后做题不断反思

各个知识点的掌握最终都要通过做题展现出来,做题是检验复习结果的重要环节。做题时可以先做课后练习,再做模拟试题,最后做高考真题,逐步加大做题难度。

试题做完后,一定要进行错题汇总,发现并总结自己学习中的漏洞和不足;同时,对不同的习题进行比较、归纳,总结同类问题的解题方法和某个经典问题多种解题途径,把知识学透,把方法用活。

篇2:高考生物备考指导:一轮复习规划策略

有的同学认为历史只要临考试前背一背就能得到一个不错的成绩,殊不知,高考历史与平时考试不尽相同,绝不能抱如此想法,否则必吃败仗。历史学习与其他课程的学习一样,建议坚持每天1小时对教材阅读,这比仅仅大量做题效果会好很多。在阅读中逐步把知识点放在一定的知识结构或框架内,这样能够减少记忆量,增强理解力。做题时,建议从选择题入手,如果选择题中绝大多数能做对、弄会,其他类型的题目也就问题不大。

近几年来,历史考试的趋势主要有以下几点:1、题型固定、题量略减。2、政治史、经济史、文化史内容兼顾,政治史内容比例最高,次为经济史,再为文化史。3.记忆要求降低,能力考察突出。4.图片题增加,由图入史、因文入图,图文联系紧密。5.现实热点穿插在题中。

针对历史考试的趋势,我们在第一轮复习的时候要注意:

1.必须全面复习。考试内容覆盖考纲范围的每一时段,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近现代史等。由于政治史内容分值高,应作为复习的重点。

2.在具备掌握历史知识的基础上,加强能力的培养和训练,通过剪报、阅读、摘记、写概要等方法扩大知识面,拓宽视野,开阔思路,提高文字表述能力。

3、联系时政热点,提炼分析,以历史知识、观点为基础,使热点和历史知识之间做到有机的联系。

4.可利用学校图书馆的资料,如《二十世纪中国大博览》、《老照片》等在平时进行观赏,既可增加历史文字信息的吸收,又可对人物、历史事件、地图、口号等有直观的感受,又能调养身心,与考试两不误。

5.在历史高考中,命题者有意地创造与我们平时训练不同的语境,这是考察我们的适应能力,同学们对试卷的阅读有异样、不适应的感觉是很正常的。要减少这种感觉,平时应进行大量的阅读,同时要注意提高阅读速度。

此外,近年来,高考历史试题中,选择题、简释题、问答题和材料分析论证题成为基本的考试题型。这些题型的考察功能、特点和要求各有不同,认识各种题型的功能、特点,掌握它们的解题技巧和方法,对于提高成绩是十分必要的。

大一学生分享高中三年学习方法:历史

历史:

由于个人爱好,我一直不能理解为什么有人说历史难?

历史要求的是什么能力呢?

首先对史实的掌握,一个事情是什么就是什么,说到这个你就得马上想到这个事件的相关知识。事件的背景起因过程结果影响作用评价等等的,如果有要求,都应该掌握。然后就是时间,这个东西,是很重要很关键的。历史本身就是一个时空上的东西。一定要对时间敏感。

然后,阅读文言文材料的能力。这个东西,如果学不好,去找语文老师吧

然后,表述的能力。这个问题其实跟你的语文还是有区别的,怎么能用最少的字表达清楚自己的想法,而且怎么能切题能踩在点子上,这都是很值得研究的东西。

然后,总结反思的能力。真的很讨厌有人跟我问问题,我历史只有多少分,老错多少题,从来没把自己的情况分析清楚。每题为什么错,到底是什么知识点还是其他的地方出问题了,没有分析总结清楚,你又拿什么去面对接下来的考试呢- -

然后,做题的能力。就是选择题,排除法都不想再说了,这是必需的。在不能排的情况下就要用自己的知识来解决了。或者在题目中还有些词你没注意到,导致你判断失误了。这些情况都可能发生。

背书,不要在说什么背不下来了我就不相信有记不下来的,关键就是,你到底有没有费心思去背。

历史我没有死记硬背过。真的就是多翻看老师的讲义和课本。老师划过的知识多看看,自己多体会一下那个语句之间的逻辑关系。

比如评价辛亥革命。我至今都记得这几条。并没有死记过,就是掌握了这个方法,做个例子。

好的方面:首先,由这个事件导致的最直接的结果:推翻清王朝的封建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注意此处用词,想想都能知道只是推翻了君主专制而不是封建,之后统治阶级还是很封建的)

然后,在政治制度上的影响: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制订《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建立民主共和制度。(这是一连串下来的,三个事件互有联系)

然后,在经济上的影响:促进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这句话在很多近代事件上都可以用,包括新文化运动,有点通吃的作用)

然后,文化上的影响: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这个也可多用)

最后,对国际上的影响:影响了亚洲其他民族解放运动

局限性: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革命成果被袁世凯篡夺。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没有广泛发动群众(总之就是和后来成功的无产阶级反着说)

说说选择题的问题:

主要说说怎么去做吧。(此处参考《高中历史选择题解法新探》)自己做不出来的一定要搞清楚为什么,每个选项都要弄明白为什么对,为什么错!

一、排除法,这是解题时最先用的方法,一般可以排除1-3个干扰选项。

首先是选项本身的表述与历史史实不符或不完全相符的情况。

然后是选项本身表述正确,但与题干不符,可细分为时间不符、地点不符、性质不符。这类题本身不难,但稍一马虎就会弄错。

例如:列宁认为。既然俄国无法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那么就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的中间环节,为此而采取的政策是

A. 新经济政策 B.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 工业化政策 D. 农业集体化政策

A和B都是列宁时的政策。但是既然要利用资本主义,B明显不符(性质不符)。而C和D是斯大林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的重要政策,目的是建立社会主义的公有制(时间和性质都不符)。所以只有A是正确答案。

最后在组合式选择题中,排除法很有用!有一个表述错误的,包含这个的选项就都可以排除

二、乍一看与所学知识关联太少甚至毫无关联的题目。首先抓住关键字词,认真分析题目所给的的信息,了解它所要表达的大概意思。然后在自己的知识储存里迅速搜索与之相关的信息,化未知为已知。最后锁定相关知识点再经综合判断得出正确答案。考察的就是知识的迁移。

例 下列4本书中记载甘薯所在,居民便有半年之粮,民间渐次广种一语的,只能是

A、《史记.食货志》 B、《梦溪笔谈》

C、《齐民要术》 D、《农政全书》

分析可知,甘薯是明朝中期从外国引进的农作物,那么只有明朝及以后的相关著作中才能有记载。则题干相当于下列4本书哪本是明朝或以后的著作,从而答案(D)。

三、所有待选项都符合题干之意,但是之间存在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则那个包含其它的选项是最佳答案。也就是说要找那个说的最全面的,这个也适用于做其他科目的选择题。

例、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根本目的是

A. 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 扩大对外贸易,吸引外资

C. 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

D. 尽快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

篇3:高考生物备考指导:一轮复习规划策略

一、高考备考复习中学生存在的问题

1.盲目性、无序性。在这一环节学习时产生的困惑和问题, 到下一环节时又重复出现;学生在备考复习中不能围绕重点和主干知识积极有效地探讨;学生学习缺乏系统目标, 不善于设计阶段性学习方案。

2.被动性。学习过程中学生缺乏实质性参与, 课堂教学往往沦为教师的“天下”, 过多包办代替。

3.浅表性。在课堂实践中, 由于教师怕耽误时间, 对学生启发不够, 对试题的深入挖掘不够, 所以学生做一题会一题, 学习能力不能有效增长。

因此, 进行题型分析有助于学生克服上述毛病, 实现高效学习。下面介绍笔者在近年高考政治备考中的一些经验和做法。

二、题型分类策略分析

(一) 明确目标

高考政治的几级能力目标是进行题型分类训练的最好依据。根据不断提高“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描述和阐述事物的能力、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的要求, 在训练中培养学生分辨题型的能力。

做题要找准题眼, 即找准考查的重点或主旨所在, 这是解题的关键和突破口。

选择题讲究一击即中, 平时坚持让学生限时训练。根据题目难度一题以30秒到1分钟为宜, 有难度的计算题可以延时至2分钟左右。

主观题答题循规律讲套路, 准确运用三术语“课本术语、材料术语和时政术语”, 答案力求简洁措辞优美。

(二) 教师在开展题型训练中的核心思想

1.把握学生的起点, 关注学生的发展, 选样本做好跟踪记录。题型训练的开展一定是依据本届学生的特点, 从其现有的知识水平和能力层面出发。选样本做记录, 便于教师观察学生学习行为是否有效, 可以帮助教师灵活修订备考方案, 使教有实效, 学有所成。

2.提供有用的研究材料, 如各类试题, 有效组织学生进行训练。

3.试题设计讲梯度, 由浅入深。

4.题型分类训练进展到一定阶段时, 由学生组织汇报课。建构主义学习观非常强调对话学习和合作学习。“学生之间进行的交流起着主要的教育作用。一个人通过加入、联合和批判地考察别人的观点来进行学习, 通过互动还可以产生各种新见解。”

(三) 实施步骤和反思

题型训练要分阶段, 稳步推进。

1.8月份:集体导学。教师进行本年度高考试题解读, 渗透题型分类思想, 组织学生做好考点归纳。

2.9月份~11月份:题型分析与选择题限时训练。

几种主要的选择题类型“计算型、因果型、漫画型、图表型、组合型、理解性”以专题方式, 先练后评。采用一课一练的方式, 16题的数量可以在30分钟、20分钟、16分钟、8分钟逐级递减的时间范围内进行训练。

笔者刚开始在这一阶段进行选择题精练的时候, 也担心会疏忽对主观题的关注。但是, 笔者所在学校高三的绝大部分学生基础差, 选择题是他们的主要拿分点, 因此, 坚持这一阶段的任务, 是合理的。

3.12月份~第二年3月上旬:主观题分类训练。

一般可以把主观题分成体现型、意义原因型、措施型、图表型、评析型、探究开放型等。仍按专题方式, 讲练结合。根据题目难易度, 有时可以当堂完成, 有时可以前一晚上发给学生先看例题。做后归纳解题技法以及考点关键词总结。

这个阶段通常已经是二轮复习了, 在经过了一轮复习之后, 学生对整个科目已初步形成了考点网络体系, 需要对重要考点和高频考点进行细化、深化。因此, 主观题的思路分析和答案要点整合要双线完成。

4.3月中旬~4月份:自查自纠。

以各省区近三年的高考卷为依托, 要求学生尝试找出类型题, 归纳做题方法和技能。此时是全市模拟考和各校联考的阶段, 在频繁的考试中, 不断以学生的易错题进行刺激, 使学生掌握学法, 提高信心。

篇4:高考生物备考指导:一轮复习规划策略

【关键词】新课改 高考政治 一轮复习 有的放矢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4)02-0086-01

高三是高中阶段最为特殊、最为重要的一年。进入高三,学生和教师面临的现实问题就是时间紧张,但复习内容却非常庞杂。因为备考,学生的学习任务和教师的教学任务也更加繁重。为了成功备考,无论是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都应以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为依据。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引领者和组织者,更要合理的安排复习,给学生有效的方法指导,才能使使学生的知识储备和能力素养有大的提高,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近几年新课标全国卷更加重视“新材料、新情境”的创设与运用,注重考查考生所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考生多角度、创造性地思考和解决问题,试题形式更加灵活多样,命题思路更加多元开放。这些信息既反映了新课改的基本理念,也为我们的备考工作指明了方向。

高考政治的复习备考,一般有两个必须的环节:一轮基础知识复习和二轮热点专题演练。这两个环节的递进是学生由课堂走向生活,把理论运用于实践,将知识内化为能力的过程。一轮复习是整个备考过程的基础环节,作用也最为重要。那么,一轮复习应如何有效的实施呢?

一、立足教材基础,整合主干知识

一轮复习的进行以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为内容,以章节为单位,以模块为整体,逐步推进。只有对基础知识做到准确全面的把握,才能谈到能力的提升。在复习《经济生活》的过程中,首先要让学生明确价值与价格,价值量与价值总量、社会劳动生产率与个别劳动生产率、互补品与替代品、外汇与汇率、效率与公平、市场机制与宏观调控等这些基本的概念,还要进一步让学生学会分析辨别,理解运用,进而把握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比如在掌握宏观调控这一基本概念的基础上,要帮助学生进一步建立宏观调控与市场调节;宏观调控与货币政策;宏观调控与财政的作用;宏观调控与价格等的关系。最后还要进一步探究知识的生长点:现阶段,我国实行的宏观调控措施。我国现阶段为什么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与我国的经济形势有何关系;为什么要保持适当的财政赤字和国债规模;为什么要着力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增加“三农”、欠发达地区、民生、社会事业、结构调整、科技创新等重点支出;为什么要继续实行结构性减税,依法加强税收征管。这些问题都要通过教师引领学生走向生活、关注生活,并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分析说明,才能将知识真正内化为学生的能力。

在复习的过程中,教师还要处理好主干知识与非主干知识的关系,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既要全面,又要抓住重点。复习过程中不要想当然删减知识点,更不要平均用力。《经济生活》是整个备考复习中内容最多,难度最大的部分,所以在时间的分配上应有所倾斜。教师在复习中要紧紧围绕一个核心线索展开: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只有将市场机制与国家宏观调控有机结合,才能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不管是复习生产消费,还是经济制度、财政、税收、银行;不管是对内的制度完善、体制改革,还是探讨经济全球化的国际环境,都是服从和服务于这个中心。明确主干知识,就能对学习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更好的发现知识点间的联系,构建知识体系。这样做,对于学生理解具体的概念、原理大有帮助,既减轻了学生的记忆负担,又提高了复习效率。

二、进行规范训练,提升解题能力

对于在复习过程中学生出现的一些理解上的错误,易混淆的知识点,教师要通过练习和讲解及时纠错和澄清,尽量避免学习过程中知识点的遗漏和错误的积累。在复习课本知识的同时,必须配合进行强化训练,这样才能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解题能力。比如每节课针对已复习的内容,教师都应筛选和设计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典型例题,进行及时的巩固练习。这样可以帮助学生自查自改,自我提高、自我进步。在复习《经济生活》第二课《价格的变动与影响》这一框题时,针对价格对需求量的影响的知识点内容比较复杂、难度较大的实际情况,我挑选了一些典型的、难度适中的高考题和模拟题进行当堂训练和讲解。通过知道怎么考来指导我们怎么教,怎么学,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能做到心中有数,教师也能实现较好的教学效果。

在练习的过程中,教师必须注意以下几点:首先,教师在试题的选择上要做到精选,要注意选易错点和易混点;要选凸显重点、核心考点的试题;要选能教给学生答题思路的典型试题;要选有时政和时代特色的新颖试题。其次,教师要研究试题,研究试题的命题思路和方向,研究试题的典型性和适用性,考虑学生的负担和承受能力。再次,在试题的讲解过程中,要讲疑点、讲结构、讲思路。在课堂上讲到关键处,易混处,不在于教师讲多少,而在于学生掌握落实了多少。最后,在讲评中注意知识的迁移、拓展,同类考题的转换。不要就题论题,要适当发散,启发学生多角度的思考,注重知识的跨度和整合,培养学生的开放式思维。练习的过程中要让学生多动笔,勤总结,乐反思,训练答题的规范性和准确性。

一轮复习的过程中必须把握的原则是“全面、细致、准确、实在”。“全面”是指复习必须面向全体学生;要对考试大纲规定的知识点不加遗漏地复习记忆,不能随意的窄化知识点的内

篇5:高考生物备考复习策略精选

“在考前一个月冲刺阶段,回归课本才能够找出前段复习所遗留的死角。”黄老师说,较为普遍的问题是,有些同学在看课本时走马观花,过后留不下什么印象,理不出知识点之间的因果关系。她提醒大家:手上的那些复习资料都会提练知识纲要,在看知识纲要时,不妨默默地回忆一番,如果把知识框架完整地回忆出来,请祝贺自己;如果回忆不出来,赶紧翻开课本进行巩固,这是针对性地检验知识框架的有效方法。在之前的模拟考试过程当中,你最容易出差错的地方在哪?出差错的原因是什么?此时,再看一下以前做过的习题,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重视实验:了解探究实验的6个步骤

黄老师表示,对于我省考生而言,实验题和遗传题一直是薄弱环节,而实验题又在二卷大题中占有很重的比例,因此考生一定要重视,把课本上的实验原理和方法吃透。而对于遗传题内容,其实历年考试很少涉及太难的计算和分析,考生掌握好基本的遗传图解和判断就可以了。

黄老师分析,在实验设计方面,考得比较多的是观察并提出问题,往年考过探究实验题的验证题内容,让考生设计实验的观察记录表格,得分率较低。对此,黄老师建议一定要了解探究实验的6个步骤:提出问题、假设预期、设计实验、实验操作、观察记录、得出结论,考试一般只考查其中一个步骤,考生应先审完题,了解该步骤的过程再作答。

答题技巧:在题干中仔细找信息

黄老师曾多次参加高考评卷,回顾往年高考生的失分情况,她说,就选择题而言,图文结合题失分率很高。主要是因为,考生看一眼图上的信息就埋头答题,没把题干中的条件看仔细,没有充分利用文字信息。或者以为图中的信息曾经见识过,凭着习惯性思维一挥而就,原本简单的题,差错率居高不下。生物考试中经常出现坐标曲线图,很多考生也是因为没有读出信息点便盲目答题,导致出错。“很多信息都隐藏在题干内,为了准确答题,请仔细阅读题干中的信息。”

还有考生因为大意而失分,没有把整道题的全部选项读完,就选定答案;在做填空题时,见一个小问题答一个小问题,根本没看清楚后面的信息就开始填,所写的答案和后面题意不匹配,从而导致失分。“我们首先一定要理清命题人在问什么?举一个例子,比如说考生态系统的成份,你要写出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有些同学答题的时候,容易写成无机环境,这样答就不容易得分了。”

时间分配:花40分钟搞定25道选择题

在生物考场上,如何分配答题时间?黄老师说,生物学科考试时间为90分钟,一般而言,花40分钟左右的时间做完25道选择题是比较恰当的速度。这样可以剩下较为充裕的时间去答第二卷上的题。后面的大题不需要太大的运算量,50分钟够用了。

“选择题中会有一些陷阱,比如说图文结合题,你一看曲线的走势,就先入为主地认为,这和平时练习过的题一样嘛,却没注意到,横坐标、纵坐标等重要条件已经发生了变化。此时,考生如果做题太快,行动激进,就容易出错。”黄老师提醒大家,每一道题都要认真思考和审视,这是需要花一定的时间的。生物试卷难度不高,一旦在选择题上丢分,在非选择题部分就很难弥补了。所以,她建议在这部分不妨花上35分钟到40分钟的时间,这样可留出仔细阅读题意的时间,免得掉入陷阱里。

篇6:高考生物复习备考四大策略

规律是事物本身固有的本质,而生物也有自身的规律,比如生物与环境相协调、局部与整体相统一,以及各种进化过程,掌握这些规律对于生物知识的理解与运用是非常有必要的。

学习生物和其他学科都一样,不能急于求成,要对染色体行为、DNA数目、与遗传三定律关系、与有丝分裂各期图像区别等一并理清,要在复习过程中慢慢掌握这些规律。

2、突破难点

生物有些知识点比较复杂和抽象,同学们学起来会感到有困难,这种时候就要寻找方法,化难为易,设法突破难点。

生物知识有很多难点存在于生命运动的复杂过程中,很难做到全面准确地抓主干知识。我们要尽量借助多种方式,使之与实际联系起来,做到便于理解。

3、归纳总结

在生物的科目学习过程中,我们一般都是将知识分块学习。在学习完一部分内容后要把各分块的知识联系起来,再去归纳整理成系统的知识。这样的做法不仅可以在脑子里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而且也便于理解和记忆。

归纳总结要做到“三抓”:一抓顺序,二抓联系,三抓特点。

篇7:高考生物备考指导:一轮复习规划策略

——曹村中学2009年生物高考学习,复习备考策略

一、总纲

近年来高考生物学科的命题特点总体是:重视生物学基础知识的考查,图表考查的比重明显加大,注重对学生生物学能力地考查,重视实验能力的考查,注重联系学科成就和社会热点,命题表现出基础性应用性和综合性,试题注重理念联系实际,引起关心社会生活。注意学致用,所以在学习,复习和备考过程要以能力为主线,注重基本知识,基本能力和重于核心知识的原则。

由于课程的信息量大复习难度大,所以我们模拟三轮复习策略。即把高三学习复习时间大致分为三个阶段,每段时间的复习各有侧重,时间长短不相同,具体如下:

(一)、一轮复习,落实基础,单元过关

1、时间安排:2008年8月——2009年2月底。

2、目标与作用:主要目标是基础能力过关,起到落实基础,形成知识体系,提高基本能力。

3、实施过程和方法

教学过程,立足课本,以《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为依据基本上是按课本章节顺序进行,也可按知识体系进行。课堂教学“坚持以分析和解决问题为中心”方法突出全面落实考点及小范围内的知识综合的复习方法,但对非学科主干知识的教学进行有限拓展,练以基础题,以经典的高考试题为主,以复习单元内的单元题为主,测试以单元内的基本内容为主,坚持以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方法。

这种方法的实施:老师结合对历年高考试题及经典测试题的分析,明确复习内容的重要考点和重要知识的联系运用,让相关的复习内容的考点及涉及的联系和运用等,以问题形式提出,让学生分析和解答,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检查并提高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强化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同时结合一些重要的图表,对一些重要的知识进行了分析、归纳和总结,以检查和提高学生重要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二)、二轮专题、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1、时间:2009年3月——2009年4月底。

2、目标:综合能力突破,是在第一轮基础上的总结、综合和深化,应明确重点、难点,体现知识间的本质的因果关系和整体性。即进行专题复习。

3、实施过程与方法

(1)根据高考重点,内容及重要的知识体系设专题

按知识体系设立专题:按生物学的知识体系和内在联系分设若干个专题,将知识联系紧密的不同章节内容从知识内在联系上进行归纳和总结,形成知识网络。如分子与细胞专题、遗传与进化专题等,当然还可以下设小专题。

用心

篇8:高三英语一轮复习备考指导

一、帮助学生强化目标意识, 树立自信心, 调动学生的积 极性。

高三阶段的学习对学生而言是极为艰苦的, 学生每天要做大量的练习或试题。因为大部分练习题或试题的难度都很大, 学生容易产生畏难情绪, 怕吃苦, 常常产生想放弃学习的心理, 或者总想寻找一条复习英语的捷径, 企图获得一种不费多大劲就能很快大幅度提高英语水平的方法。老师应该经常激励他们, 让他们知道高三的英语复习是平时学习的延伸, 一轮复习尤其如此。知识的积累需要一步一个脚印, 没有耕耘, 哪来收获, 正所谓“书山有路勤为径, 学海无涯苦作舟”。主动做一件事和被动做一件事, 效果肯定不一样。老师应该努力让学生提高认识, 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 不断鼓励, 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高三学生要明确自己的责任与目标, 为之努力并从内心深处激发成功的动机和渴望, 把这种动机与渴望转化成行动, 调动学习积极性。

二、抓课本, 重基础, 强化词句的积累。

英语试题年年都在变, 但是命题的基本原则和要求却一直遵循《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 最近几年的高考命题都充分体现了这一点。虽然题目在变, 但万变不离其宗。第一轮为基础知识归纳、巩固、扩大阶段, 教师要以课本基础知识为主线, 带着学生深入挖掘教材中的语言知识, 巩固语言基础, 稳步前进, 同时还要认真进行一定综合能力测试题的穿插训练, 知识和能力两手抓, 从而实现复习高效。教师要对高一至高三课本中反复出现的语言知识进行系统的分析、科学的归类和 巧妙的整理, 梳理成学案, 找出其中的规律和线索, 使知识得以应用, 促进知识能力的迁移, 从而提高学生的实际语言应用能力, 在应考中运用自如。

三、注意对读、写二种能力的培养。

要根据自己班级的实际情况, 制订出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做到按部就班, 有条不紊, 循序渐进。其中, 语篇学习最应引起学生的重视。阅读理解是英语高考的重头戏, 是整份试卷的重心, 阅读理解做得好, 整份卷子的得分率就高。可以说, 抓住了阅读理解, 就抓住了能力的训练, 抓住了综合素质的全面培养, 因为阅读理解的文章题材广、内容新颖, 知识覆盖面宽。学生应充分利用阅读材料, 从文章的内容、文章的结构、作者的观点态度、相关的背景知识及巧妙设置的问题出发, 不断提高阅读能力, 开阔知识视野。同时, 文章的新颖内容还可以提高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

写作是一个积累的过程, 现在英语高考的书面表达都用图或文字材料作必要的规定。复习时, 可以强化一些出彩的句型、高级词汇及句式。在训练时, 要注意审清题意, 明确要求; 列出要点, 组织语言;联词成句、联句成文;注意人称、时态、语态的正确使用, 注意内容的连贯、完整和流畅, 同时还要让学生写好字, 注意准确规范及卷面整洁。

四、进行语法专项复习。

为了提高学生的语境分析能力和解题能力, 教师应以大纲为线索, 进行语法专项复习, 如:名词与主谓一致;情态动词;动词的时态和语态;短语动词;非谓语动词 (动词不定式、分词、动名词) ;虚拟语气等。

五、注重自习考试化, 高效训练。

复习中, 应按照学校统一的节奏, 充分有效地利用好课堂时间,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对平时自习考试化的作业要及时、认真讲评。

有针对性地加强练习。通过结合高考考点进行针对性的训练, 在短时间内复习完所有语言知识, 提高复习效率, 以便有充裕的时间进行完形填空、语法填空、阅读等专项能力训练和模拟训练, 避免在复习课本知识和培养能力之间顾此失彼。在此基础上, 通过科学系统的训练, 提高英语交际能力, 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学生哪方面能力相对比较弱, 就可以有针对性地适当补充加强这方面的专项练习。练习中要注意几种题型的搭配。

此外, 教师应经常进行听课和研讨, 认真参加教研活动, 获取足够的高考信息。注意学生答题的规范性, 严格把关。认真对待各地市模拟卷, 查缺补漏, 回归基础。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设备, 进行书面表达等专项的全新训练。典型题目反复复习, 狠抓满分卷, 每次月考后均出补考卷, 要求学生不再出错。为加强词汇记忆, 制订检查学案, 讲解完重点单词和重要的表达后, 让学生背诵, 不断积累。坚持训练, 效果一定不错。

篇9: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策略

关键词:高考生物;第一轮复习;策略

高中二年级的学习生活即将结束,随之而来的是紧张而繁忙的一轮复习,本校生物学科的一轮复习也已经进行到了必修一的第二章。研究近年生物高考试题,我们不难发现命题已经完成了从“经验型命题”到“素质型命题”的转化。高三复习能否贴近“素质型命题”这一理念,直接影响到高考的成绩。现结合我校近年高三生物复习的实际,说几点自己的感悟,在此与大家共勉。

《教学大纲》和理科综合《考试说明》生物部分,是高中生物教学和高考命题的依据,在高考生物学科总复习过程中,首先要明确“双纲”与课本之间的关系,把握好复习内容和方向。根据近年来对《教学大纲》和理科综合《考试说明》的学习与分析,以及对各省市生物学高考试题的研讨,把握生物学高考命题思路:“遵纪不循

本”,即知识点的考查遵循“双纲”的规定和不超出课本知识的范围,而能力水平的考查可以超出课本知识具体体现的层次水平。由此可知,《教学大纲》和理科综合《考试说明》生物部分是高中生物高考复习计划与方法策略制定最主要的依据。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策略主要归纳如下:

一、回归课本,夯实基础知识,构建知识网络

1.利用教材插图,理解相关知识

教材中有许多生动直观形象的图片、照片、图表等存储和传递教学信息的插图,在复习备考中,要充分利用。

(1)抓住形态、结构上的特征

能否抓住图形的主要特征是识图的关键,故在利用插图进行教学时,指导学生抓住图形的主要特征,可提高学生的识图能力,也利于学生理解相关知识。如,动植物细胞的亚显微结构图的识别及相关特征的比较,这类型的考题会渗透进高中知识的各个模块中。

(2)进行对比

在教学中,把课本前后相关的图形进行比较,寻找区别和联系,可提高学生识图的能力,也利于学生理解相关知识。如,通过比较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各时期的图,就能归纳总结出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DNA分子数的变化规律,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有丝分裂的相关知识。

(3)据图拓展

在复习时,通过看图识图,引导学生增加图中知识量,加大图的负载量,促进知识融合,有利于学生思考和分析问题。如,给一个植物细胞亚显微结构示意图,让学生认识各个结构的同时,还要知道每个结构的作用,及其参与的各个生理过程,最好还要知道参与的生理过程的大概流程。像这样教学中据图拓展,可促进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答问题的能力。

2.注重基础知识的梳理,构建知识网络

整个高中生物课程,知识点多、杂,但很多知识点是相互联系的。因此,把这些“点”相互连接,则可形成与食物网类似的“知识网”。如,元素—脱氧核苷酸—DNA—DNA的结构和复制—基因的表达—基因突变—遗传变异—进化。这样归纳出一条主线,既帮助学生对整个教材内容形成整体观念,又能提高学生分析综合性考题的能力。

二、讲练结合,及时反馈

1.练

在系统回归教材内容后,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独立完成单元测试题,让学生自查知识掌握情况,也让学生了解知识点的常见考查方式。在做题的过程中,要求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①认真审题,避免“懂而不会”的情况。②类化相关知识。③精心组织语言。④经常反思,避免犯同样的错误。

2.讲

针对学生的练习情况,教师重点分析错误率较高的题。并选择经典题、难题讲解,在配以变式题加以巩固和深化,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三、注重实验设计

1.掌握课本中的实验

要求学生理解实验原理、操作步骤,能分析预测实验结果并得出相关结论;知道实验目的和实验中的材料用具,尤其是要分析给出的材料用具的用途,这对解题有一定的帮助。教材中的实验可分为三类:①显微观察类实验,此类实验中常综合运用显微观察技术、染色技术、装片标本制作技术等,学生要掌握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②生化鉴定类实验,此类实验是利用物质的一些特征来鉴定该物质,因此物质的特征及常用的鉴定方法必须牢牢掌握。③生理分析类实验,此类实验指对生物的生理现象进行分析的实验,一般属于析因实验,即分析引起某种生理想象的原因或影响因素,关键是解决“为什么”的问题。

2.分析近几年高考实验设计题

生物实验设计题在近几年高考中出现频率高,教学中不断分析总结近几年高考实验设计题,让学生知道解题的方法,掌握设计实验要遵循的几个原则,分析预期实验结果并得出结论,要求学生会根据给出的条件,自己设计科学合理的实验步骤。此外,还要指导学生对语言组织的逻辑性、科学性和严密性的培养。

总之,高中生物高考复习应从学生实际出发、从课本出发,从学校实际出发,充分研究新考纲、新高考,制订适合学生的复习计划,采用适当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选择充实准确的教学内容,从而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取得优异的高考成绩。

参考文献:

[1]陈皓兮.中学生物教学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4.

[2]刘恩山,汪忠.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解读[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

[3]张迎春,汪忠.生物教学论.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篇10:高考生物备考指导:一轮复习规划策略

高中升学预备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搞好升学教育,正确发挥考试功能,是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重要标志,是使教育科学、可持续性发展的有力手段。高二已经完成了高中毕业的基本要求,那么,高三教学,一定要消除误解,从素质教育的高度认识高考,旗帜鲜明地抓好升学教育,提高高考“绿色升学率”,这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因此,我们要紧紧抓住课堂教学这个中心,精心设计,科学备考,努力提高素质教育下的高考高效益。

一、指导思想

1.高三教学要以《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程标准语文考试大纲》和《山东省普通高校招生考试语文考试说明》为指导,全面提高学生能力,立足实际,积极创新,探索新形势下高质高效的复习新路,真正落实素质与能力同步发展,学生与教师共同提高的高中新课程教育教学理念。

2.要认真学习研究“课程标准”、“考试大纲”、“考试说明”,深入细致分析、研究近几年全国以及各省市高考语文试题,特别是近几年山东省高考语文试题,明确高考命题思路、发展方向。

3.高三教学要以吃透考试说明、高考样题为高考备考复习的切入点;以能力培养为目标,切实加强高三复习备考的计划性和针对性;以改进复习模式,提高课堂教学实效为中心,抓基础、抓重点、抓落实,协调工作,整体推进;以全面育人为指针,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

二、目标与任务

从20XX年山东语文命题的总体情况来看,与往年保持相对的稳定,在稳定的基础上有所创新。整套试题的难度、长度以及阅读量、书写量也都比较合适,同时题目还具有一定的创新性,有意体现语文的实用性,有利于语文教学对学生应用语文习惯的培养引导。因此,在高三一轮复习中,应立足学生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全面系统的复习,坚持“全面、系统、扎实”的原则。全面,即在对基础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进行彻底排查的前提下,知识覆盖要全,到边到沿,不留死角;系统,即在复习过程中,注意挖掘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正确处理好点、线、面的关系,将孤立的知识系统起来,让学生从宏观与微观的结合上,全方位、立体化地去掌握知识和理解问题;扎实,即强调落实,忌走马观花、水过地皮湿。

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20XX届考生,是我市重点实施高效课堂教学的一届考生,这届考生在山东省规范办学这一特殊背景下,上课课时减少,在校学习时间相对减少,部分同学在读写方面欠账较多。而从山东省政策的大背景看,高考命题除了有限的创新之外,会有保持稳定和可能降低难度的趋向。所以,高三一轮复习的总目标是“突出基础,联通认知;精细复习,积蓄后劲”。

在复习中,既要把握必修与选修课程在复习中的地位,恰当地处理好必修与选修两种课程在修习与复习中的关系;又要研究新形势下如何减时增效,重构课堂教学的整理、巩固与提升的复习体系;还要调整打磨课堂各环节,建立高质高效的高中复习课堂。

三、教学原则

1.全面性原则。高三复习是在学生学完高中全部内容的基础上进行的,所以高三复习时,不能仅局限于某一课、某一单元、某一小专题的内容,而应力争加强知识与知识之间的纵横联系,并将各部分知识逐步纳入整个高中知识的整体结构之中,以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知识点、技能点覆盖面要广,要全面、扎实、到位;教学中要照顾到学生全体,既使学科的尖子学生促优拔尖,又使本学科成绩相对较弱的学生补弱提高,最终使全体学生都能获得较大进步。

2.主体性原则。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情感、个性、需要和发展的愿望。教师要放下架子,与学生平等相处、教学相长。要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有利于他们发挥主体作用的教学思路和方法,在每个教学环节上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同时,要尊重学生中的个体差异,尽可能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

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与体现教师主导地位科学地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知识的梳理和技能的提高。

3.指导性原则。仅仅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还是不够的,教师还要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有效的指导,使其学会学习,尽最大努力提高复习效率。复习指导的内容主要包括(1)指导学生制定复习计划,明确复习目的,确定复习重点,落实复习措施,选定复习方法。(2)指导学生处理好课本与复习资料、课内与课外、做题与分析题意之间的关系等。(3)指导学生总结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自行编织知识网络和提炼解题规律并经常进行反思等。(4)对学习中的边缘生要进行个别指导。

4.有效性原则。高三复习要特别讲究复习效率,不能一味地求多、求全、求难,要精益求精,力求运用最少的时间获取最大的效益,要充分发挥一道题、一节课、一张试卷的作用,努力提高复习的成效。课堂教学要继续贯彻“当堂训练、当堂反馈、及时弥补”的原则,切忌面面俱到。要把重要知识点分解到不同的模块单元,遵循“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的方法,有所侧重地解决问题。·

三、措施与方法

1.统一认识,有效备考,全面提高语文应考素养 应对考试,是一个人适应社会、学会生存的重要方式之一。良好的应考技能,也应是学校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学生的语文应考素养是在长期的语文学习和训练中养成的,也是能通过集中训练可以强化的。高三的复习既承担着将学生过去的应考积累“唤醒”的智能,又承担着在此基础上强化、深化某种应试技能,进而形成“自觉意识”的任务。而这一切都需要把握“有效备考”这个核心。提出“有效备考”的概念,是因为我们的语文教学和备考中存在着诸多无效教学的环节,在高三的语文复习中,无效教学的表现为:只重视知识传授,忽视能力培养;重复叠加,忽略层级;师心自用,忽略学情;以考代练,简单操作;平面滑行,无效备课等等。老师们在备考的过程中,要时时对照检查自己的教学行为,努力做到“有效备考”。

要对本届学生的学情有充分的认识,本届学生高

一、高二课时量不足,训练量不够,导致阅读与写作欠账较多,基本规范的落实也有差距。为此,应认清形势,有效应对,该补的补,该读的读,立足实际,抓实抓活。

2.循序渐进,养护情商,激发语文复习的斗志

高三一轮复习开始阶段的学生,还不能算作完整意义上的高三学生,他们刚刚从高二进入高三,从知识储备到做题技巧,从身体发育到心理准备都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训练过程,在一轮阶段,不宜过早地进入大题量大难度大综合的强化训练。在这个阶段,一般是对原先所学知识进行“串串”“压块”“连片”,即将高中基础年级所学的那些零散的知识,通过复习进行组合、联结、归纳、概括,使同类为伍,近类为邻,便于记忆和使用;将那些互相游离的知识进行聚集、勾连,使之形成小的模块、集合。宜多进行一些小综合性的训练,进行一些分解性的训练。把部分高考题拿来让学生做,是让学生认识一下高考题的规范,并以此为标尺,让学生树立起目标来。要按照一定的顺序,遵照先分后总,先易后难,步步为营,层层推进的原则。

要立足于对学生的情感、意志等情商方面的培养,解决学生学习语文兴趣不大,效率不高的问题,高三阶段要将养护学生心理、激发斗志作为自己的重要责任。

3.依托课本,双线并行,努力提高一轮复习效益

一轮复习非常重要,是高三复习的必过关口,只有搞好了一轮复习,后面的复习才有基础。一轮复习,教材是实施复习的重要依据,通过一轮,学生将课本及知识点再系统复习一遍,将原来学过的东西深化、条理化、系统化、网络化,进而达到融会贯通。但在处理课本和落实考纲的关系上,一直存在着几种不同的认识。有的直接进入二轮专题复习,完全抛开课本,这是不讲继承的虚无主义。但课本与考点联系不密切,且考点分散,如果完全按课本来,许多老师也会感觉无所适从,而且如果机械地就课本而课本,仅将课本当作梳理基础知识的一个凭借,也会无形地将战线拉长,降低效率。人教版教材属于“综合型教材”,必修教材的编写每一单元的训练目标较为集中,较为适合组织单元教学,且每一课的课后“研讨与练习”设计十分讲究,有的甚至与高考命题极为吻合,这是我们复习中的重要资源和参照。除了“阅读鉴赏”,“表达交流”“梳理探究”,“名著导读”里面的“含金量”也较高,与高考的关系也较为密切。选修课教材也各有特点,如《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每一单元都是以“过程和方法”切入的,有着强烈的方法指导意识,足可作为诗歌和散文欣赏的凭借。

几年来的经验告诉我们,采取课本与考点双线并行的复习结构,即将必修、选修教材进行有机整合,形成新的复习结构,既照顾到教材的单元结构,又从考纲的角度充分挖掘每一单元的训练价值,是一种可行的做法。当然,在具体操作的过程中,应当依据学情和考情,对教材进行适当的删减和整合,这是教师主体性的重要体现。

一轮复习的明线是人教版必修与选修教材,暗线是高考考试大纲所规定的能力层级。市编学案对此进行了有机的整合,学案的编写思路较好地体现了这种融合。明线体现的是因材(本)施教,暗线体现的是以考定教,教材和市编学案是我们组织一轮复习的重要依托。

4.发扬团队精神,强化集备意识,整体提高备考效度

合作出大智慧、大成绩。高三复习是一个系统工程,靠一个老师单打独斗是不可能应付现在的高考的,必须坚持集体备课制度,发挥集体智慧,实现资源共享,充分调动备课组全体教师的积极性,同舟共济,才能在高三复习中取得理想的成绩。大的学校,可以三五人为一个合作小组,轮流拟定复习内容、材料、检测题等。坚决反对个人单干,不合作、不交流,同事之间要加强合作,来提高集团备考的效益。

同时,要变经验型备考为层级备考。高考备考曾经经历过不同的层次与阶段,如经验备考、信息备考等,在现有条件下,这些备考方法依然有用。但如果死抱着经验和信息不放,忽略语文学科最本真的东西,则得不偿失。语文高考最大的贡献是提出了“能力层级”的概念,它使语文的测试与评价有章可循,但是层级备考的思想却常常被我们所忽略,为此,我们提出“层级备考”的思想。在层级备考思维下,我们选题,就不会只盯着新鲜的文本而不顾及题目的需要了,在看待市编学案时,就不会因为看到几个熟题就大发牢骚了,这样也就会引导我们的老师沉下心来,关注文本、关注题目、关注层级,从而走向一种自觉意识,进入更高的层次,而一些经典的题目就会永远成为经典了。有些老师,眼睛只是向外盯着看,而忽略向内的反思、探究。提出层级备考,也有助于纠正个别老师在选题训练时只盯着低层级的识记而不关注高层级能力与思维的培养的偏差。

6.通研考纲试卷,揣摩命题方向,提高复习的计划性和针对性 要认真研究“考试大纲”和近年高考试卷。通过研读《考试大纲》,准确把握“考什么”、“考到什么程度”、“可能的表现形式是什么”等几个问题。对高考试题的研究,要明晰“怎样考”:历年试题整体研究——找共性,近年试题重点研究——找趋势,相同试题对比研究——找变化,不同试题分类研究——找差别,课改试题集中研究——找新意、找动态。近几年高考,既有对传统的继承,又有不同程度的创新;既重视基础,又凸显文化和思维、个性考查,新课改的内容都有着不同形式的体现。而且不避旧题,考查层级更为明显。这就为我们扎扎实实搞好基本训练,着眼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提供了良好的导向。

我们要用高度务实的态度对待高三复习,要根据学校和学生实际,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教学和复习计划,并在平时教学过程中及时修正,务求落实。复习计划要明晰,复习策略要对路,复习方法要科学,时间安排到课时,材料确定到小题,分工责任到个体。改革复习备考的传统套路和方法,关注备考内容研究、关注优生的培育、关注“因材备考”,促进学生良好应考素质和能力的有效形成。

7.落实知识梳理,强化能力训练,提高教材文本的利用率 叶圣陶先生说过:“知识不能凭空得到,习惯不能凭空养成,必须有所凭借。那凭借就是国文课本。”语文教材是重要的学习资源,要科学的、全面的进行使用,在使用的过程中对教材进行“二度开发”和利用。基本的思路是文言文以课为单位组织复习,夯实文言基础知识,并进行有效的思维训练。现代文以单元为单位组织复习,一般有三种课型:基础知识梳理训练课、阅读能力训练课、写作素材开发与运用思维训练课。

基础知识梳理课要体现考纲所要求的“常用”“常考”的原则,对于较为生僻的字词不可过于纠缠,对于词语成语要体现“依句辨词”的原则,在动态语境中理解其意义,在这一块,市编学案做了很好的整合,要注意运用。

阅读能力训练课要做到温故知新,阅读实质上是一种文体思维,不同的文章体式在阅读思维上是不一样的。阅读能力是具体的,要努力寻找教材文本阅读要求和高考阅读能力之间的对应关系,每篇文章聚焦一两个问题,力求有所突破。高考能力与教材文本的对应关系市编学案已经做了很好的规划,要切实用好。在对教材温故的过程中,还要高度重视课后“研讨与练习”中有效的练习题目的使用。

除了依托教材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和阅读训练,还要重视阅读素材生成写作素材的训练,这也是我们几年来一直坚持的好的做法。课内阅读与写作的结合,体现在素材集成与运用上,更重要的是抓好个性化阅读与写作的结合,使学生的个性化阅读转化为高考作文的素养。在此基础上,要处理好课外阅读的质与量的关系。文章多读固然会收效,但是学生的实际情况已经不允许这样做。课外阅读的出发点,一是开阔学生视野,二是激活学生的思维、养护他们的情感之源,以免写作中因无激情而不能写作。向学生推荐的文章、读物等,不要放给学生就不再理会,可以重点地介绍、讲解一两篇,抓住主要特点即可。要强化吸收试卷营养。经过测试之后的材料,在学生大脑中的印象会更深一些,试卷涉及内容也往往比一般的练习题更有价值,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搜集整理试卷中的“可再生资源”,这也是复习过程中语文学科比其他学科更有优势的地方。

8.优化精编学案,坚持学案导学,确保复习备考的高效能

为了克服教学的随意性,提高复习效果,要继续推行“学案导学”制,要求以市编学案为基础,精编课时导学案。

今年市编学案一个比较大的变化是以“模块”和“单元”为顺序,推动“双线并行”,符合大多数县区和学校“按册复习”的实际。在具体使用上,一要坚持优先使用,充分用好市编学案的有效资源和研究成果;二要坚持全面使用,对附录的内容要作出统筹安排,坚持不懈,集腋成裘;三要坚持优化使用,科学取舍,合理整合,编写符合自己实际的导学案;四要坚持规范使用,强化思维规范、成果规范与书写表达规范的落实。

课时导学案的编写,要以市编学案的“双线”结构为基本线索,精心选取并组织材料,突出教与学的策略设计。内容上至少应包括: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可以是学习提纲、教师讲授的要点,也可以是学习目标、重要的知识归纳、规律总结、方法点拨等等)、问题(教师设计的问题情境、教师预计的疑难问题、例题、习题、检测题等)、课堂反馈的方式或相应的测试题、作业或思考题等。形式上要合理安排,为学生规范化答题设计好空间。要体现课时特点,倡导一个课时一个学案。因教学内容的连贯性,可以考虑两节课或几节课使用同一个学案或导学案,但反对将市编学案(或其他复习材料)直接搬用而不编学案的懒惰做法。要精选测练题,下功夫做好试题的研究和筛选工作,通过下海的切身体验提高自身的解题素质、编题能力和提高训练材料的质量,抓好分层训练,力求讲评点拨到位,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

进入高三,除了直面高考的精读训练之外,作为开阔视野、养护情感、培养语感的重要手段的时文、美文阅读也是至为重要的,这也已经成为一些学校成功的经验。但是在操作中对课外阅读材料的选择随意性大,较为分散,缺乏统一的计划,影响了效果。应做到前置印刷、整合印刷、集中印刷,保证学生日常积累、借鉴使用。

9.研究几种课型,打磨课堂细节,努力构建高效复习课堂

要认真领会市教科研中心的“三五X”教学策略的精神实质,对高三常见课型的操作程序进行细化,结合学校实际,制定适合本校的各种课型的教学流程;要研究单元基础梳理和训练课、阅读鉴赏课、训练讲评课、写作训练课等复习课型的不同特点和规律,探索各类课型的高效上法。要将“高效”贯穿于课堂的全过程,把学生的参与度和思维的深刻度作为课堂评价标准。

语文高效课堂,要抓好两个维度的落实:教的内容聚焦确定,学的活动充分展开。“教的内容聚焦确定”要求我们每一节课的目标要集中,主攻方向要明确,不可贪多求全,面面俱到。要科学安排每一节课训练的量,不要因过分追求课堂环节的完整而造成“夹生饭”,贪多求全,落实不好。每堂课都要有收获,得一点,点点得。要重视当堂达标,当堂达标不一定每节课都得做检测题,对一个题目的答案经过师生双方的共同的努力,最终能落实到每一位同学的思维上,沉淀共同的智慧,形成完整的文字也是一种“达标”。“学的活动充分展开”要求我们充分考虑学生的听说读写的实践活动,在关注学情的前提下让学生充分动手、动口、动脑,防止学生“被思考”“被交流”“被探究”等伪活动的开展。要坚持“先做后讲、不做不讲”的原则,让学的活动真正有效地展开。

单元基础梳理和训练课、阅读鉴赏课、训练讲评课,要做到“先重温教材文本,再检查落实巩固;先学后教,先做后讲,不做不讲”,要将方法、技巧融入解题的全过程,切忌“两张皮”的现象。讲评中,要做到“三讲三不讲”。即讲规律、讲思路、讲方法,不讲偏题、不讲怪题、不讲非典型题。力求一题一类型,一课一收获。把传统的讲“是什么、有什么”转变为讲“为什么、怎么样、有何用、怎么用”等。课堂上要减少低效环节,杜绝无效教学环节,力求高质高效地完成每一课时,切实提高高三复习课的教学效率。

10.激活阅读积累,实行序列写作,切实提高考场写作水平

读与写是高考语文最核心的东西,但在对读与写的认识上,却有天壤之别。在阅读方面,最大的误区是混淆了平日阅读与作为高考的信息化精读的区别,平日阅读“放羊”,信息化精读不讲层级,未能体现语文教师指导阅读的“专业化”。高考现代文精读以考查能力立意,高于一般生活中的宽泛阅读,又是高中生升入大学进一步研究的基础,更与高中课堂的讲评阅读密切相关。可以说,高考现代文阅读,为阅读能力考查找到了一个准确合理的位置。因此,用于高考精读考查的文本,必须中规中矩:段间关系、句间关系、词语关系清晰明确。对专业考生的训练,就必须符合专业的规范。我们很多老师的高三教学,恰恰不具备专业水平。或将训练上成新授课,或阅读将学生拉到阅览室不加指导或“一发了之”,都是专业化不高的表现。而要提高阅读指导的专业化,就必须一靠整合,即搞“集约化”和个性化阅读的统一;二靠科学,即区分不同的能力层级的阅读,实施阅读的层级备考。

具体说来,阅读指导涵盖两个层面的内容,读什么和怎么读。首先须指导学生明确“读什么”。针对高三备考要求,可以在以下几方面进行阅读。

(一)科技性说明文和现代名家散文。这是近几年来高考现代文阅读的重点内容,如一些名家的散文,情文并茂,知识性强,且篇幅不长,学生不妨多读一些,这样能“怡情、博采、长才”。

(二)精悍的时事评论、小品文和中学生的优秀习作。这些文章往往切中时代的脉搏,针对社会热点,立足激浊扬清,能催人向上,给人以启迪陶冶。学生读后不仅可以明知国家大政,分清是非善恶,树立人生理想,也可感受文字之美,学习写法之巧,于读于写都有好处。我们向大家推荐我们的网刊——《时文美文例文》,这是一个凝聚了我们临沂市语文人的心血和智慧的刊物,她贴近高三学生的阅读实际,能最大限度的满足高三学生的阅读需求。通过网络这个迅捷的平台,实现了跨县域的集体备课,达到了智慧共享,资源共享的目的。许多县区的学校教师积极参与编写,创新使用网刊。实践证明,网刊的形式很受老师欢迎,效果超出了我们的预期。今后,这个刊物还要坚持不懈的办下去,各个县区,各个学校轮流坐庄,争取让这个刊物越办越好。(《时文美文例文》编写分工表见附页)

其次,要让学生明确,学生的阅读包括精度和略读,高三要以精读为主。精读要注意以下几点:

1.感知语言。培养对语言的敏感力是语文学习的首要任务,读书的关键是“读”。只有通过“读”才能品尝到文章的深邃与空灵。或读两三遍、或快读、或细读、或细读相关段、或跳读、或吟诵你喜爱的句子,通过感受阅读,注意学习其中丰富的语言词汇及观点内容、艺术手法、人物形象等。

2.鉴赏技法。鉴赏优美的文学作品,在获得身心愉快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要借鉴作者观察社会的角度、认识事物的方法以及谋篇布局的思路,从中找到运用语言准确表达思想的门径,从而形成自己的写作个性。

3.比较异同。这是较高要求。学习同类文章,要就其文体、构思、章法、题材进行不断的分析、咀嚼、鉴赏,异中求同,归纳其共性,找出规律性的东西,还可“同中辨异”,学会活用,在辨识中学会整体性比较,形成自己的文学批评能力。

此外,对于高三学生,我们提倡专题性阅读。所谓专题性阅读,即根据学生自己的阅读兴趣,确定阅读对象,挑选相关的文章进行阅读。这种阅读,讲求的是学生自主性:自己的爱好需求,自己设计确定目标,自己选择实现目标的方法,因而学生阅读积极性往往很高,学习效果相对较好。同时,它能加强“大语文”意识,把语文学习与社会生活结合起来,为学生增长见识、提高能力、发展思维开拓广阔的空间,于读于写都有好处。尤其是在如今的高考中,那种“空旧同”的作文显然已经无法取得高分,只有“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个性化写作才能脱颖而出。而专题性阅读由于要求“读得专”“读得深”“读得透”,能更好地为学生的个性化写作服务。

要抓好晨读,以琅琅书声来养护情感,来促使知识的转化和发酵。“读”之为用可谓大矣,高三之读仍要保持。要注意指导和设计,不要把“天天语文”变成“放羊语文”,也不要把“天天语文”变为大餐和正餐,要把握量和质,除了读精美段落之外,一些经典的答案也可以让学生通过读来深化理解。

以读促写,写有序列。虽然我们早就提出序列写作的要求,但是,在落实方面,各校的理解并不一样,甚至雷声大雨点小。以考代练,缺乏计划;重复叠加,原地踏步;批改草率,几近无效。真正的“训练”根本无从谈起。这里面有学校政策的因素(如周考制),也有老师个人的因素。作为一位有着自觉意识的语文教师,对此必须保持清醒的认识。我们认为,高三作文训练必须扎扎实实地从最基本的训练做起,从审题、立意、构思、成文、修改等方面用功夫,既要搞好大作文的写作,也要化整为零,进行一些小的基本训练。在这种训练中,让学生逐渐了解作文的路径,体会成功的幸福。大作文的主要目的是训练、培养学生对作文整体结构、思路、文章形式、段落安排的艺术。大作文可以尝试让学生重复修改,直到对他而言,达到最高水平,可以少写几篇,但要多改几次。不要篇篇都写,篇篇都写不成功。小的训练要特别关注审题和构思的能力。批改的形式可以多样,教师改与同学改可以结合,学生作文展示的形式可以多样,比如“佳作上墙”就是一种很有效的展示方式。

市编学案一直致力于作文序列化训练的探索与设计,要充分利用好这一资源。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从山东近五年的作文命题情况看,命题内容主要是:突出自我,呼唤真情;尊重他人,提升道德;关注现实,弘扬正义;爱护自然,遵循规律;体察人生,提升境界。命题的意指就是把考生放在自然、社会、人生的大舞台上,在纷繁复杂的矛盾中,如何认识,如何生存,如何生活,如何创造。考生的思想和思辨能力的高低决定着文章内容的优劣,其次才是语言表达的问题,从近几年阅卷老师的共同感受是,语言表达也力求朴实无华,反对堆砌辞藻、华而不实的文风。

鉴于此,今年的学案作文编写的原则是:突出审题立意训练,提升思维品质,着力提高想象力和思辨力水平;夯实最基本的记叙文、议论文、议论性散文的写法,提高写作技巧,着力训练不同文体获得高分的方法和途径;提供模拟仿写例文,加强写作的引导和示范作用,着力提高文章写作形式和内容的质量。

具体办法是:在训练作文审题立意时,将全国18套作文题目命题类型归类为寓言故事型、现象事理型、引述评议型(含时事评论型)、漫画型、命题型、半命题型(20XX年未出现)、话题型(仅天津1套)等7种类型,可根据学生的学情作文特点,结合山东作文命题特点,进行有重点的训练,不求面面俱到;可以结合基础知识天天练的形式合理安排训练方式,但每周不少于1次,贯彻到复习的始终;一定要精选高质量的作文题目,保障训练的优质和高效。在训练不同文体的写作时,可根据学生写作喜好的特点,重点训练某种文体(譬如议论文为比较通用和保险的文体);可以采用片段训练的方式,就记叙文的景物描写、细节描写、欲扬先抑,议论文的切割分论点、结构、语段等写作方法和技巧加以训练;教师要进行认真批阅,确保训练的效果,学生没掌握或效果不好的,要继续训练,直到掌握为止。在一轮复习前期,适当增加模拟仿写,加强写作的引导和示范作用,目的是快速提高处于中下层写作水平的学生的写作质量。

11.狠抓规范,强化落实,搞好复习应考的规范化工程。

直观的规范,涉及书写规范、卷面规范、答题规范。首先,要练一笔好字。这是得高分数的一大因素。高三也要抓练字,主要有两条,一是抄写背诵古诗文,一是每周抄一篇千字文,长期积累,长期训练,肯定大见成效。高三的练字,不一定非得拿出专门的时间,也不一定非得写得像书法家那样。但要强化练字的意识,至少要将字写得端正、干净、容易认,讲究格式,讲究美观。在此基础上再求写得快,适应高考的需要。其次,卷面要规范,尽量不勾不涂、序号化。第三答题要规范:①规范应用语文术语。②规范答题区域。③规范答题逻辑。④现代文的选择题一定要与原文核对。文言文阅读题先看内容概括题。⑤古诗鉴赏的答案在古诗的关键词语中。答题规范是翻译、解释、概括。⑥散文阅读的难点在概括内容与认识主题。⑦散文阅读答4分以上的题,应分条列出,每条字数不要太多,不要重复;可多答几条,应以分数为依据答题。⑧涂卡要规范,书写要规范。⑨主观题先打草。

四、进度与安排

时间

进度

备注

9月1日——9月3日(1周)

必修1 第一单元《沁园春

长沙》

《诗两首》

结合《诗两首》进行仿句训练

9月6日——9月10日(2周)

必修1 第二单元《烛之武退秦师》

《荆轲刺秦王》

作文序列训练(1)

训练内容各校备课组集备确定 9月13日——9月17日(3周)

必修1 第二单元《鸿门宴》

第三单元《记念刘和珍君》 《小狗包弟》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9月20日—9月24日(4周)本周22日—24日中秋节放假

必修1第四单元

可结合新闻单元进行语言表达训练,假期可投放模块测试题一组

9月27日——9月30日(5周)本周市高三一轮会

作文序列训练(2)月考(1)

10月4日—10月日(6周)

必修2第一单元、第二单元《诗经两首》

10月11日—10月15日(7周)

必修2第二单元《离骚》《孔雀东南飞》《诗三首》必修2第三单元《兰亭集序》

作文序列训练(3)

10月18日—10月22日(8周)

必修2第三单元《赤壁赋》《游褒禅山记》第四单元

月考(2)或必修2测试

10月25日—10月29日(9周)

必修3第一单元、第二单元《蜀道难》

作文序列训练(4)

11月1日—11月5日(10周)

必修3第二单元《杜甫诗三首》《琵琶行》《李商隐诗两首》

可能在本周举行一轮期中考试

11月8日—11月12日(11周)

必修3第三单元第四单元

作文序列训练(5)必修3考试或月考(3)

11月15日—11月19日(12周)

必修4第一单元、第二单元《柳永词两首》《苏轼词两首》

11月22日—11月26日(13周)

必修4第二单元《辛弃疾词两首》《李清照词两首》 第三单元

作文序列训练(6)

11月29日—12月3日(14周)

必修4第四单元

必修4模块测试或月考(4)

12月6日—12月10日(15周)

必修5第一单元

必修5第二单元《归去来兮辞》

作文序列训练(7)

12月13日—12月17日(16周)

必修5第二单元《滕王阁序》《逍遥游》《陈情表》

12月20日—12月24日(17周)

必修5第三单元、第四单元

必修5模块测试或月考(5)

12月27日—12月31日(18周)

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一、二单元

作文序列训练(8)

20XX年1月3—7日(19周)

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三、四单元

1月10日—14日(20周)

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五、六单元

月考(6)或古诗文专项考试

1月17日—21日(21周)

期末复习 期末考试

2月18日(下学期第一周)

二轮复习专题:基础知识(1)

2月21日—25日(2周)

二轮复习专题:基础知识(2)(3)

作文序列训练(9)

2月28日—3月4日(3周)

古诗文专题复习(1)

月考(7)

3月7日—3月11日(4周)

一轮验收考试复习

3月中旬一轮验收考试

说明:以上内容仅是大体框算,考试时间等以实际为准。

五、结束语

上一篇:铅笔400字作文下一篇:车间主任工作职责 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