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察的另一面“过劳死”

2024-07-30

警察的另一面“过劳死”(精选8篇)

篇1:警察的另一面“过劳死”

“过劳死”九大信号

1.“将军肚”早现,30岁-50岁的人,大腹便便,是成熟的标志,也是高血脂、脂肪肝、高血压、冠心病的伴侣。

2.脱发、斑秃、早秃。每次洗澡都有一大堆头发脱落,这是工作压力大、精神紧张所致。

3.频频去洗手间。如果你的年龄在30岁-40岁之间,排泄次数超过正常人,说明消化系统和泌尿系统开始衰退,

4.性能力下降。中年人过早地出现腰酸腿痛、性欲减退或男子阳痿、女子过早闭经,都是身体整体衰退的第一信号。

5.记忆力减退。开始忘记熟人的名字。

6、心算能力越来越差。

7.做事经常后悔,易怒、烦躁、悲观,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

8.注意力不集中。集中精力的能力越来越差。

9.睡觉时间越来越短。醒来也感到不解乏。

来源:深圳商报

篇2:警察的另一面“过劳死”

研究者认为:在这27项症状和因素中占有7项以上,即是有过度疲劳危险者,占10项以上就可能在任何时候发生“过劳死”。同时,在第1项到第9项中占两项以上或者在第10项到18项中占3项以上者也要特别注意,这27项症状和因素分别是:

1.经常感到疲倦,忘性大;

2.酒量突然下降,即使饮酒也不感到有滋味;

3.突然觉得有衰老感;

4.肩部和颈部发木发僵;

5.因为疲劳和苦闷失眠;

6.有一点小事也烦躁和生气;

7.经常头痛和胸闷;

8.发生高血压、糖尿病,心电图测试结果不正常;

9.体重突然变化大,出现“将军肚”;

10.几乎每天晚上聚餐饮酒;

11.一天喝5杯以上咖啡;

12.经常不吃早饭或吃饭时间不固定;

13.喜欢吃油炸食品;

14.一天吸烟30支以上;

15.晚上10时也不回家或者12时以后回家占一半以上;

16.上下班单程占2小时以上;

17.最近几年运动也不流汗;

18.自我感觉身体良好而不看病;

19.一天工作10小时以上;

20.星期天也上班;

21.经常出差,每周只在家住两三天;

22.夜班多,工作时间不规则;

23.最近有工作调动或工作变化;

24.升职或者工作量增多;

25.最近以来加班时间突然增加;

26.人际关系突然变坏;

27.最近工作失误或者发生不和,

如何摆脱过度疲劳

针对如何摆脱过度疲劳,何永成博士开出如下处方:

消除脑力疲劳法:适当参加体育锻炼和文娱活动,积极休息。如果是心理疲劳,千万不要滥用镇静剂、等,应找出引起感情忧郁的原因,并求得解脱。病理性疲劳,应及时找医生检查和治疗。

饮食补充法:注意饮食营养的搭配。多吃含蛋白质、脂肪和丰富的B族维生素食物,如豆腐、牛奶、鱼肉类,多吃水果、蔬菜,适量饮水。

休息恢复法:每天都要留出一定的休息时间。听音乐、绘画、散步等有助解除生理疲劳。

科学健身方法:一是有氧运动,如跑步、打球、打拳、骑车、爬山等;二是腹式呼吸,全身放松后深呼吸,鼓足腹部,憋一会儿再慢慢呼出;三是做保健操;四是点穴按摩。

篇3:警察的另一面“过劳死”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选择我院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因呼吸衰竭等疾病需要使用无创呼吸机的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女比例是66∶34, 年龄主要涉及范围是42~79岁, 平均年龄为60.5岁, 100例患者使用无创呼吸机的平均时间为14 d, 在患者使用无创呼吸机时对其进行面部压疮护理。

1.2 护理方法:

对患者进行压疮护理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 在进行护理前, 护理人员应该对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压疮的危险性评估, 并综合考虑患者的营养情况、皮肤的受压制情况、皮肤潮湿度以及肢体的活动情况制定详细的护理方案, 做好防护措施, 以避免压疮的出现[1]。 (2) 在使用无创呼吸机前, 护理人员应该详细的向患者介绍无创呼吸机对治疗的意义、具体操作步骤以及使用的注意事项, 让患者了解使用无创呼吸机可能存在的不良反应, 指导患者在必要的移动时应该如何保证不会影响到面罩的移动, 以避免因为移动摩擦而使的皮肤出现破损, 减少压疮的发生率[2]。 (3) 在护理人员进行交接班时, 护理人员应该重新调整固定患者的面罩位置, 避免患者的面部长期受到面罩的压制, 而且面罩应该每隔4 h放松1次, 并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决定放松的时间, 以10~20 min为宜, 并在患者放松面罩时对其进行脸部按摩, 促进面部的血液循环, 防止压疮的产生。如果患者的脸存在明显的压痕或者发红时, 护理人员应该及时给予涂抹金霉素眼膏, 并定期的进行换药, 避免患者皮肤出现感染。 (4) 对于患者的脸部清洁, 护理人员应该指导患者的家属做好患者的脸部清洁, 每天应该至少洗脸两次, 并涂抹凡士林以保护肌肤, 让其保持清爽干燥, 避免因潮湿的原因引起压疮。同时护理人员应该指导患者食用高蛋白、高热量以及容易消化的食物, 以保证患者的营养充足[3]。 (5) 对病房的巡视中, 护理人员应该重点关注使用无创呼吸机的患者, 保证无创呼吸机的正常运行和管道的衔接正常, 让患者的面罩松紧适中, 保障患者的面部不出现红肿、溃疡等情况, 同时护理人员还应该仔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意识情况、血氧情况、皮肤黏膜以及温度等, 确保患者的健康安全。

1.3 护理评定标准:

对患者的护理效果评定标准主要根据在无创呼吸机使用中对患者进行面部压疮护理时, 患者的压疮发生率和发生程度来判定。其中压疮发生程度主要根据《基础护理学》来划分, 即如果患者存在局部的皮肤红肿, 但是没有硬结、溃疡的情况, 皮肤并没出现破损, 则为“Ⅰ期压疮”;如果患者不仅存在局部的皮肤红肿, 而且皮下有硬结的现象, 偶尔存在表皮水疱, 则为“Ⅱ期压疮”;而如果患者的皮肤出现溃疡、破损的情况, 甚至存在坏死的趋势, 则为“Ⅲ、Ⅳ期压疮”。

2 结果

在无创呼吸机使用中对患者进行面部压疮护理时, 前7 d并没有患者存在压疮的现象, 而7 d之后有12例患者出现Ⅰ期压疮现象, 其中5例患者存在糖尿病, 4例患者存在陈旧性的脑梗死, 3例患者没有家属陪同, 而80例患者的面部压疮皆没有过渡到Ⅱ期和Ⅲ、Ⅳ期以上的趋势, 患者的压疮率为12% (12/100) 。

3 讨论

压疮是使用无创呼吸机最常见的并发症, 其产生的原因有压力的因素、摩擦力的因素、潮湿因素以及患者的并发症因素, 其中压力因素是因为使用无创呼吸机时会使得患者的面部受到长时间的压迫, 血液循环受到阻滞, 使得局部皮肤以及皮下组织正常功能受到影响, 从未出现破损或者坏死的现象。摩擦力因素主要是在使用无创呼吸机时患者因自身原因或者外界原因出现移动的情况在所难免, 这就使得面罩与患者面部出现摩擦, 容易出现破损的情况。潮湿的现象会增加患者压疮的感染概率, 而并发症的因素会使得患者的免疫力下降, 皮下功能出现微循环障碍, 也会导致压疮的出现。但是根据上述研究可知, 在无创呼吸机使用中对患者进行面部压疮护理效果显著, 不仅能降低面部压疮的发生率, 防治效果良好, 而且还有效减少了压疮对患者的影响, 保障患者的生命健康, 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庞艳梅, 王萍, 曲红梅.无创呼吸机应用的影响因素综合干预的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 2014, 3 (35) :142-143.

[2]王萍, 邱碧秀, 吴海峰, 等.影响无创呼吸机应用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J].黑龙江医药, 2014, 1 (5) :56-57.

篇4:过劳死,谁之过

【新闻背景】

2006年5月,华为公司年仅25岁的青年工程师胡新宇不幸因病突然去世。虽然他是否死于“过劳”并无定论,可是一时间,关于华为公司的“床垫文化”、IT人的工作生态问题以及目前在各行业尤其是知识密集型领域日益普遍化的中青年劳动者英年早逝的现象,引发了广泛的社会关注和激烈讨论。今春,正值《劳动合同法》草案向社会公布,这一倾向保护劳动者的立法获得了众多赞誉,然而,这种带有理想色彩的立法,与时下普遍存在的违反劳动法和劳动合同现象,尤其是近年来接连发生的过劳死现象形成了鲜明对照,人们不禁要问:过劳死,谁之过?“过劳死”不仅被认为是夺去IT界无数精英的头号杀手,而且以日益年轻化的趋势在其他行业迅速蔓延,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主持人:今天我们要谈论的是一个沉重的话题。中国卫生部副部长殷大奎透露,知识分子中存在着严重的“过劳死”现象。近5年内,仅北京大学和中国科学院就有135位教授死亡,他们的平均年龄为53.3岁。“过劳死”究竟是可贵的无私奉献还是令人痛心的生命透支?法律规范应对之积极加以调控,还是交还社会任其自生自灭?而社会除了从道义上表示同情,是否还要进一步反思现代化与人如何保持和谐的问题?今天我们聊天室栏门特意请到了青年IT精英甲、社会学家乙和劳动法学家丙来做客,一起谈谈对这些问题的看法。

甲:作为一个IT人,胡新宇的不幸令我痛心,也为我敲响了警钟。据说,胡新宇在华为日常的作息很规律:晚上22点坐上公司的班车回家,早上7点起床再赶班车上班。从今年4月初开始,因为他所在部门进行一个封闭研发的项目,他就经常在公司过夜,有时候甚至长时间在实验室的地上依靠一个睡垫打地铺,加班时间最长到次日凌晨2点左右,第二天早上照样9点钟打卡上班。可以说,当年华为若没有这种“一个床垫半个家”的精神,很难说它会有今日业界的老大地位。而这种“床垫文化”不只华为所独有,它几乎是整个IT业的真实写照。

乙:其实,这种过度工作而导致英年早逝或猝死的现象不仅仅在IT界有,在其他领域,尤其是一些脑力密集型的行业,也呈现一种可怕的上升趋势。以新闻工作者为例,一项上海的调查显示,在去世的新闻从业人员中,平均死亡年龄为45.7岁。2005年2月,在上海社科院亚健康研究中心举办的“过劳死”问题学术研讨会上,有研究人员指出,发病率直线上升、男性人群居多是近年来“过劳死”现象的趋势,其中,公安、新闻、IT、文化演艺、企业、公务员、科教界成为“过劳死”的高发区。在这七大高发区里,“过劳死”者的平均年龄为44岁,而科教界、IT、公安和新闻行业“过劳死”人群的平均年龄在44岁之下,特别是IT阶层年龄最低,仅为37.9岁。

丙:需要指出的是,这种企业文化与我国《劳动法》的规定是不相符的。依据该法,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8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44小时。法律不鼓励所谓的加班和加点,而且出于对劳动者生命健康权和休息权的保护,对加班的时间和方式以及加班的报酬都予以明确规定。例如,用人单位安排员工加班的应支付员工日或小时工资标准的1.5-3倍工资。用人单位由于生产经营需要延长工作时间的,需与工会和劳动者协商,一般每日不得超过1小时;因特殊原因需要加班的,在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的条件下每日可延长工作时间至3小时,但每月不得超过36小时。

甲:我也在网上阅读过《劳动法》的条文,听说新的劳动合同法草案更倾向于保护劳动者,但我感觉法律的规定是一回事,现实生活往往又是另外一回事。目前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几乎每个年轻员工都感到职场上的生存压力,只能靠自己的工作业绩和敬业精神来获得企业的信任和重用。法律不鼓励加班,但也不禁止员工自觉加班吧。再说,加班或许还能多拿点钱,受苦受累也比被炒鱿鱼好。像现在许多和我一样的年轻人,贷款买了房子,光为了还贷就花去工资的大部分,大家都争着有加班的机会呢。当然,据说很多单位的加班都是义务劳动。

丙:这一点非常微妙。企业将其在业界的生存压力转嫁给员工,并且以一种所谓企业文化和敬业精神的形式对加班进行“变相鼓励”,这样企业就摆脱了违反劳动法律法规的嫌疑,而员工的自愿加班,也就不属于法律规定的加班,法定的加班费标准自然也就不适用了。

乙:刚才甲说,他在网上看到的《劳动法》,这倒让我想问他一个问题,你平均每天在电脑前坐多长时间,你能否也介绍一下自己的作息时间。

甲:我每天在电脑前11小时算是正常情况,因为就是用电脑工作。我一般没有早餐时间,忙的时候,午餐和晚餐用不到15分钟的时间,而且多数时候都是电脑桌就是餐桌。有时,不是很忙的时候,会上网聊聊天,或打打游戏,一般不怎么进行户外活动,并非不想,而是时间不够。我刚入行的那几年,其实是没有什么假期的,周六、日也常常加班,和电脑可以说是形影不离。

乙:你的回答和我设想的差不多,IT界近年来出现这么多过劳死事件,而其他行业也有扩大趋势,应该说,这同电脑的普及使用,改变了人们传统的工作和生活方式密切相关。我们可以将马克思著名的机器排挤人的命题转化为“机器吃人”,也就是说,机器并没有解放人,而是使人更大程度地依附于机器,既然人们大部分时间都用在机器上、电脑上,说机器吃人也不为过。事实上,很多年轻人现在都离不开电脑,工作用、学习用、娱乐用。去年就有两个青年因长时间玩电脑游戏猝死的事例。

丙:这么说,胡新宇的死不是一个法律问题,而是现代人的生活方式问题了。可是,迷恋游戏者也好,有聊天癖的也好,这就和吸烟有害健康一样,他明明知道有害,而且有足够的自由选择放弃。而加班不是一个自由选择的问题,这是一个生存问题,而非游戏和娱乐。

甲:但依赖电脑是事实,我由于长年用电脑,30出头就肩周炎,轻度腰肌劳损。看来从个人角度而言,确实应该有意识地和电脑保持距离,与其相濡以沫,过劳而死,不如相忘于江湖,有时间多到户外运动。

乙:我这是从个人主观角度而言,并非否认过劳死的社会客观性。如果个人能够积极的调整自己的生活习惯,和长时段工作与日益加剧的机器依赖性形成和谐的关系,至少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过劳死的悲剧。玫瑰虽美,也不能拥之而眠,那刺是要伤人的。比如说一个每日睡眠只有5小时的人,即便有健身机可供锻炼,这种锻炼难免不会加大过劳死的可能性。

丙:看来你针对的都是已经从经济上解放出来,但还没从机器上解放出来的人而言,而劳动法关注的是那些占社会大多数的还严重依赖雇佣关系的一般劳动者。如所谓的新时代“房奴”,出租车业的“骆驼祥子”以及亟须就业机会,寻找与机器一亲芳泽的待业知识青年们。

事实上,就内容而言,我国劳动法规定的劳动时间并不逊色于发达国家,但是在就业形势如此严峻,而社会保障不配套的情况下,法律不能一味追求理想化,否则企业压力过大,普遍违法,而政府执法难见成效,如此恶性循环下去,就成了现在的“两张皮”,一边是可资媲美发达国家的法律,甚至连外资企业都无法接受,一边是愈演愈烈的加班风气,时不时发生令人痛惜的过劳死悲剧。

乙:看来,在政府、企业和雇工之间还有待新的和谐关系的形成,这也真为难了立法者,法律规定的过于现实,偏向企业一端,就会受到西方人权价值的批评,而一旦过于理想,企业就只能另寻规避法律的他途,法律徒具文字。而真正要切实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确实不容易啊。

丙:科技可以救国,现代化可以强国,但都不能保障民众因此就过上幸福和谐的生活。立法可以加速、执法可以从严,但如果不能从保护劳动者的立场出发,法制也只是一个漂亮的花瓶而已。

主持人:过劳死,究竟谁之过?讨论虽然结束,但过劳死的悲剧恐怕仍会上演,因此,请大家在繁忙工作的同时,务必注意休息,而积极参与公共生活的讨论就是一种积极的休息。

篇5:华为员工“过劳死”案例介绍

—胡新宇的悲剧

2006年5月28日晚,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25岁的胡新宇因病毒性脑炎被诊断死亡。多天的抢救仍无法挽回胡新宇的年轻生命,他的全身多个器官在过去的一个月中不断衰竭,直至最后一刻。毕业于四川大学1997级无线电系二班的胡新宇,2002年考上成都电子科技大学继续攻读硕士,2005年毕业以后直接到深圳华为公司从事研发工作。在4月底住进医院以前,他从事一个封闭研发的工作,经常在公司加班加点,打地铺过夜。

“公司十分痛心。”华为新闻发言人傅军表示,虽然过度劳累与胡新宇死亡不构成直接的因果关系,但确实也有相关性,公司高层已经高度重视对此事的处理,公司也重申了加班政策,晚上十点以后加班要经过批准,不准在公司打地铺过夜。

胡新宇之殇

“如果不是长期过度劳累,小胡不会变成这样。”胡新宇的一个同学表示,长期超过身体负荷的工作削弱了他的免疫系统,让他的生命变得危险和脆弱。胡新宇在华为日常的作息习惯是:晚上坐上公司近22点的班车,从坂田基地颠簸到关内的家中,到家时间已超过23点钟,然后早上7点起床去赶公司的班车上班。

今年4月初开始,胡新宇所在的接入网产品线(原为固网产品线)接入网硬件集成开发部进行一个封闭研发的项目,项目内容被严格保密。这个项目开始后,胡新宇开始经常在公司过夜,甚至长时间在实验室的地上依靠一个睡垫打地铺,加班时间最长到次日凌晨2点左右。早上依旧早起,8点钟吃早饭,9点钟打卡上班。在身体不适之前,胡新宇已经连续加班两个多星期。

“他身体非常好”

一个胡新宇的同学回忆说:“2001年我们准备研究生考试的时候,约定2006年如果还在一个城市,就一起看世界杯。他非常喜欢踢球,球技很好,身体也很好,我们读本科的时候,常常连续踢五六个小时的足球,晚上还要玩通宵。这样的身体,在华为工作了短短的一年时间就垮掉,真的让人很难过。”“想起他年轻的女朋友没有人疼爱,年迈的父母没有人去孝奉,再想起他曾经奔跑、微笑的样子,心里好像堵着一块石头。我现在只是想,小胡,你要走好,在天国的某个角落,你要好好地休息,不要再操劳,也不要加班„„”胡新宇的同学们在悼念他的网页上写下这样的话。噩耗传出后,胡新宇的同学和同事,自发地在网上聚集,对其进行哀悼,并发起了捐款。胡新宇的家人出于种种原因,至今保持沉默。

同事有不同看法

胡新宇的死亡,在华为员工中间引发了较大规模的争论。经过记者的采访和调查,对于胡新宇的死,华为内部员工存在不同的观点。有人认为,胡新宇没有处理好工作与休息的关系,没有量力而行,造成这个结果有他个人的原因。有人提出疑问:“公司是家吗?为了公司这样不要命地加班,图什么呀?”“我们要知道,我们所做的一切,只是为了提高生活质量,像他这种以健康换来的所谓华为考评A有什么意义?”

有人表示,无法理解,一个25岁的正常人,竟然经常性在办公室加班到半夜2点,而周围竟然没有人劝解。

也有部分员工认为华为对胡新宇的死负有责任,并质疑华为不合理的加班制度,甚至绩效考评和企业文化。一些华为的员工通过邮件等各种形式向记者反映了华为内部的相关情况,其中抱怨居多。一位华为研发部的员工表示,华为把员工的加班算作绩效考核的一部分,整个公司的文化就是鼓励加班。据介绍,华为一直有业界闻名的加班制度,尽管没有成文的硬性规定,但是流传着一些口头的加班制度,比如是否继续加班一个小时,是否晚上九点钟才走,这些都是考核华为新技术员工的一项隐性规定。

一位离开了华为的技术员工称:“加班很正常,新到的技术研发人员好像大部分都要加班。”

每人的办公桌下都有一个床垫

事实上,“床垫文化”伴随着华为从1988年成立一直到现在。华为员工每人的办公桌下都有一个床垫用于休息。午休时,席地而卧;晚上加班,盈月不回宿舍,就这一张床垫,累了睡,醒了爬起来再干。

深圳市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许明达有一篇著名的总结华为为何成功的文章,文章中提到,华为的总裁任正非有一个越出常规的思维,认为企业需要狼的精神,狼有三大特征:一是敏锐的嗅觉;二是不屈不挠、奋不顾身的进攻精神;三是群体奋斗。

人力资源有没有替代品

一个正常的人力资源的消失,给我们职场中人很多刺激:究竟是不是过劳死导致了胡新宇的死亡?为什么企业如此无视人力资源? 过劳死或许是一个倡导“狼性文化”的企业必然导致的结果,因为他们的用人理念就是:必须把人力资源的作用发挥到最大。现阶段很多公司都有这种狼性,除了它合理的一面,更多的是对人性的不尊重。

我们知道,世界上任何一种资源都有其替代品,不可再生性资源同样也有替代品。例如,铜和锡过去主要是制造各种生活用的器皿的,当铜和锡的价格上升时,制器皿材料就被大量塑料制品替代;同样,铜和其他制造电线的金属价格上升,也刺激了人们开发出替代铜的光导纤维。可惜,中国现在面临的情况是人力资源的价格非但没有上升,可能还越来越便宜了,不是说大学生都找不到工作吗? 如此说来,人力资源的替代品还是人力资源,所以才有加班加点评A、不然就遭淘汰这样一些属于自然界的“优胜劣汰”产生。适度的、合理的竞争机制,将激励人的潜能,然而,过度的、残酷的竞争体系,就是对人的生命和本性的剥削和掠夺。说到底,之所以会发生胡新宇的“典型悲剧”,与一些“狼性企业”为了节约人力资源的成本、追求更大规模的利润是分不开的。

篇6:过劳死的原因有哪些

过劳死的原因:

1、精神高度紧张

现代人生活丰富多彩,来自外界的压力也越来越多,各方面的压力致使他们的精神处于一个高度紧张的情况下,常此受到这些压力容易对身体造成不小的危害,健康状况不乐观。因此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那些工作压力较大的人自己应该学会释放压力,保持愉快的心情。多听音乐也可以消除紧张的情绪。

2、不良的生活习惯

现在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生活质量也大大的提高了。在日常生活方面也就越来的不加注意了,尤其是那些年轻人,为了工作常常需要应酬到深夜,饭桌上暴饮暴食,饮食不平衡,增加肠胃的负担。因此就会出现高血压、肥胖等疾病,严重者危及生命。

为了杜绝这种不良的习惯,应按时睡觉,保证足够的睡眠时间,提高睡眠质量,增加人体的免疫力,减少疾病的发生。

3、高强度的工作

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生活压力越来越大,人们的身体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状况。有研究表明,长时间超负荷的工作会导致身体出现亚健康状态。

因此,在高强度的工作之余要学会调节生活,呼吸新鲜空气,让紧张的神经得到放松,从而消除身体疲劳状态,者也是防止出现过度疲劳的一种方法。

所以,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是非常重要的,做到合理饮食,多运动,避免暴饮暴食,一旦身体出现胸闷、心悸、疲劳等表现,一定要引起高度重视,及时的到医院检查治疗,避免因过度疲劳而出现无可挽回的后果。

篇7:日本过劳死调查报告

日本职场文化强调办公室面对面工作,以及加班常态导致太多过劳死案例,日本政府定义过劳死一词已经过了 30 年,在景气停滞企业福利缩减的当下,劳工意识抬头让政府终于站在劳工这边,开始统计过劳数据,了解这个问题到底有多严重。

QUARTZ 报导日本厚生劳动省发布内阁白皮书,调查日本超时工作现象,原本调查目标为日本 1 万家公司 2 万名劳工,但最后只有 1,743 家公司与 19,583 名劳工有回复。调查发现,将近23% 的企业劳工一个月超时工作超过 80 个小时,当中有 11.9% 企业表示其劳工一个月加班时数超过 100 小时。

加班时数超过 100 小时劳工当中,超过四分之一的人属于 IT 与传播产业,此外,学术界,邮政服务和运输公司表现也不佳。日本正式定义因工作造成过劳死 30 年后,这份长达 280 页的报告是证实根基于日本社会的过劳现实。

在日本,劳工意识普遍升温,劳工权益也在逐渐抬头。 年日本政府将避免过劳的相关规定强行立法,称《过劳死等防止对策推进法》,但过劳仍然是一个很大的社会问题。过劳死含义包括来自工作压力造成的自杀,以及过度劳累引起的心血管疾病。

金融时报 (The Financial Times) 访问东京索菲亚大学政治学者指出,问题的`根源是政府与企业都没有让劳工知道其权益,并支持他们。他们都认为透过在办公室长时工作,是象征对公司的无私奉献,但事实上,日本企业竞争力稳定下滑跟僵固工作文化也有关系。

日本过劳死集中在社会服务与建筑业,这两大产业也面临长期劳动短缺,与长期人口下滑与日本拒绝移民也有关。IT 业有 44% 公司承认有些劳工一个月超时加班 80 小时。上周,东京劳动标准办公室认定一名在电通广告数字广告部门工作的 24 岁年轻毕业生自杀事件为过劳死,其家人表示她一个月超时加班 105 小时,电通则将过错怪给人力短缺。

报告显示,全职与计时员工加起来平均工作时数稍有下滑,但与计时员工增多有关。在全职员工当中,21% 的日本人一周至少工作 49 小时,远高于英国的 12.5% 与 美国的 16%。 年日本过劳死相关家庭补贴申请达 1,456 件创新高。 年发生一起劳工自杀事件后,日本低成本餐厅连锁业同意让劳工组工会,2015 年家属与公司在法院才达成和解。

更多相关文章推荐:

1.20美国经济调查报告

2.年中国流动人口调查报告

3.2016年美术教育实习调查报告

4.北京大学生问卷调查报告2016

5.2016年电信诈骗调查报告

6.当代大学生性观念调查报告2016

7.2016年90后单身调查报告

8.2016年最新男女恋爱观的调查报告

9.广元高校应届毕业生创业情况调查报告2016

篇8:警察的另一面“过劳死”

1 高校与其他创新主体在R&D投入方面的比较

1.1 高校与其他创新主体R&D经费投入和R&D人员全时当量投入比较

资料来源:《2009年中国科技统计年鉴》

由表1可以看出, 在我国三大创新主体中, 企业R&D经费投入最多, 科研机构次之, 高校R&D经费投入最少。企业R&D经费投入大部分由企业自己筹集, 少部分由政府财政筹集。科研机构、高校R&D经费投入大部分由政府财政筹集, 少部分由企业自己筹集或由项目委托企业筹集, 高校R&D经费投入少。

在三大创新主体中, 企业R&D人员全时当量投入最多, 高校次之, 科研机构最少, 但高校和科研机构之间差距不大。通过表中的两组数据对比, 可以知道, 科研机构R&D人员人均拥有的R&D经费投入最多, 企业次之, 高校最少。

1.2 高校与其他创新主体R&D经费投入类型比较

R&D活动依据其目的的不同可分为三种类型, 即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在R&D活动系统中的作用更为重要。

由于在我国科技统计年鉴中, 只对高校、科研机构在R&D经费投入方面进行了分类型统计, 而对企业R&D经费投入没有进行分类型统计, 因此, 只对高校、科研机构R&D经费投入类型比较。

资料来源:《2009年中国科技统计年鉴》

由表2可以看出, 在偏向R&D活动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方面, 高校R&D经费投入都明显高于科研机构。

1.3 高校与其他创新主体R&D人员投入类型比较

在我国科技统计年鉴中, 不仅对高校、科研机构在R&D经费投入方面进行了分类型统计, 对R&D人员全时当量投入方面, 也进行了分类型统计, 但对企业R&D人员全时当量投入没有进行分类型统计, 因此, 只对高校、科研机构R&D人员全时当量投入类型比较。

资料来源:《2009年中国科技统计年鉴》

由表3可以看出, 在R&D人员投入类型方面和R&D经费投入类型基本一致, 尽管三种类型比较和表2有所不同, 但仍能看出, 高校倾向于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 而科研机构倾向于试验发展。

2 高校与其他创新主体在R&D产出方面的比较

R&D产出主要体现在科技论文、科技成果和授权专利等方面, 下面就各创新主体在这方面的差异进行比较。

2.1 科技期刊刊登的科技论文篇数和重大科技成果比较

科技论文是R&D产出的成果形式之一, 最能反映R&D活动成果的进展, 也是能无偿向社会传播的知识。由表4可以看出, 高校在科技论文发表方面是其他主体无法相比的, 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

资料来源:《2009年中国科技统计年鉴》

《中国科技统计年鉴》对各创新主体完成科技成果的统计, 未统计全部科技成果, 只统计重大科技成果, 因此, 我们只能就重大科技成果作大致的比较。由表4可以看出, 高校完成的重大科技成果不及企业多, 但明显多于科研机构。可见, 高校在此方面比科研机构具有优势。

2.2 各种授权专利比较

专利作为R&D产出最主要的成果, 也是最接近实际应用的R&D活动成果形式, 各创新主体都非常重视专利申请。

资料来源:《2009年中国科技统计年鉴》

由表5可以看出, 企业占有的各种授权专利具有绝对优势, 尽管高校占有的各种授权专利的比例不大, 但明显高于科研机构, 可见, 高校在专利方面比科研机构具有优势。

2.3 三种授权专利比较

授权专利有三种, 即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尽管三种专利都含有一定程度的新知识, 但发明专利较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含有更多的新知识, 所以发明专利更能反映R&D活动能力的强弱。

资料来源:《2009年中国科技统计年鉴》

由表6可以看出, 企业在三种专利数量方面具有绝对优势, 因为专利作为R&D活动成果的形式之一, 较科技论文、科技成果都更接近于实际生产应用, 理应受到企业的重视, 企业具有优势也理所当然。高校虽不及企业, 但与科研机构相比, 仍具有明显的优势。

3 加强高校在R&D活动中作用的措施

3.1 重视高校在R&D活动中的作用

发挥高校在R&D活动中的作用, 不仅要充分利用高校的R&D人员、设备等资源, 为社会服务;更重要的是, 高校教师通过参与R&D活动, 不断吸取新的知识, 更新知识结构, 促进教学内容的更新和教学方法改进, 从而有利于学生从教师那里获得更多的新知识, 有利于人才的培养。

3.2 加大对高校R&D经费的投入

在发达国家, 高等院校在科学研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高等院校占用的R&D经费都高于政府科研机构, 而在我国, 高等院校占用的R&D经费低于政府科研机构占用的R&D经费。当今高等院校的功能正由教育向教育、科研、社会服务转变, 高等院校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高校不仅是人才培养的中心, 也是知识生产的中心, 因此, 加大对高校的R&D经费投入势在必行。

3.3 高校应进一步优化R&D经费投入结构

由表2可以看出, 尽管在我国高校R&D经费投入结构当中, 基础研究经费支出比例为23.4%, 大大高于科研机构基础研究经费比例11.3%, 但同发达国家相比, 这一比例仍有很大的差距。在绝大多数OECD国家, 高校R&D经费投入当中, 基础研发所占比例大都超过50% (2007年中国科技发展研究报告) 。因此, 我国高校还应进一步优化R&D经费投入结构, 加大对基础研究经费的支出, 压缩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经费的支出。

参考文献

[1]国家统计局.2009中国科技统计年鉴[M], 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2010.

[2]张清辉等.高校科技产业发展与制度选择研究文献述评[J], 工业技术经济, 2006 (11) :36-39.

[3]曾国平, 谭文华.国际R&D和基础研究强度的发展轨迹及启示[J].科学学研究, 2003, (2) :154-156.

上一篇:幼儿园安全教案交通教案下一篇:不怕失败的名人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