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计划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研究

2024-05-24

2022计划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研究(通用9篇)

篇1:2022计划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研究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 自主学习能力研究计划

2012年4月

长春市永春实验学校

姚丽辉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研究

阶段计划

长春市永春实验学校 姚丽辉

《新课程标准》提出:“小学语文教学应力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如果教师再用老观念去教授语文,那无疑将扼杀课程改革那鲜活的生命力。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必须在学习中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究的精神。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

我将《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研究》作为我的研究课题。历经一年的研究,本人在新的一年里将做好如下工作:

一、激发求知欲,点燃语文学习热情。

“心欲求而不得,口欲言而不得”,强烈的求知欲是学生学习的动机。实践证明,惟有学生对语文课产生浓厚的兴趣,拥有了如饥似渴的求知欲望,学生才会自觉融入课堂、学习之中,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才能使教师的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此,教师于教学中必先融洽师生关系,创设宽松的课堂氛围,使学生敢“疑”敢“思”敢“言”,给学生以“课堂主人”的优越感,使其乐学语文;其次,教师定要引导学生真正融入文本,领略祖国语言文字、古今中外文学经典的艺术魅力,使其痴迷语文;另外,教师要以自身精湛的教学艺术、独特的教学风采吸引学生,令其“喜欢”上语文老师,使其深爱语文。这样,学生被动学习的底线将被彻底冲破,学生学习的热情也将被彻底点燃,语文教学的成功亦自然拥有了保障。

二、不拘一格开展合作学习,培养自主探究意识。

实际教学中,纵然许多教师想适应新教改,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但始终苦于学生不能发现问题,不能融入教学敞开心扉交流,无奈之下只能按照传统模式满堂灌,结果导致恶性循环,学生与教师、课堂的距离越来越大,变成了知识的容器,课改只能一团糟。试问,作为教师是否真正转变了教育观念,将学生放在了主体地位?又是否采取了一定的措施,持之以恒地尝试到底呢?要清楚,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不是一下子就能培养起来的,需要我们全体老师一起去努力,积年累月地去努力,需要一个过程。所以,在教学中,首先教师要转变自己的教育观念,从心底深处意识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其次,教师还要打破“四人一小组”的合作学习概念,认识到师生、生生之间一对一讨论,师生集体讨论亦属合作学习的范畴;同时,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巧妙创设情境,启发学生质疑,选择有挑战性的问题进行讨论,以激发学生探究热情;另外,合作学习要有民主性,要充分尊重与众不同的思路、独到的见解,吸纳不同的观点,适时引进竞争机制及激励性评价,以竞争促讨论,使学生自觉积极参与,并享受成功的快乐。最为重要的是,要将这种做法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积年累月地坚持,全体参与,这样才可见其功效,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意识才会真正得到培养。

三、授之以“渔”,教给学生自主探究方法。

或许我们每一位教师教学中都有这样的困惑,学生拥有了合作探究的意识,合作探究学习也开展了,但学生的合作探究经常是无功而返,讨论了好长时间,结果一无所获。这主要是学生未能真正掌握合作探究的方法,更没有拥有这种能力,还需要我们在实施中多加以指导。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过程与科学家的探索过程在本质上是一样的,发现问题后,就要分析问题,解决问题。3 采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核心问题。教师要鼓励和帮助学生自己尝试采用不同的方法,摸索适合于自己的获取新知的途径。(1)读思结合,探究问题。语文教学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是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教师要指导学生仔细阅读课文,尽可能在读文的基础上,联系上下文、勾画圈点重点词句进行思考,从中得到答案。(2)思议结合,探究问题。经过阅读思考,学生通过探究得到的答案有可能与其他同学答案一致,也可能不一致,这时就可以指导学生自觉与同学交流探讨,达成共识。(3)合作讨论,探究问题。我国有句俗话“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对于富有挑战性、具有难度的问题,学生自主难以解决,这就可让学生小组探讨。但必须让学生明白小组合作探究的程序:先个体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再小组内发言交流,教师作必要的指导和调控,最后全班交流,小组代表综合汇报学习结果,教师小结评价。

四、极力倡导坚持实施,培养自主探究精神及能力。

学生具备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意识,掌握了合作探究的方法,这并不意味着学生具备了这种能力,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到达了终点。教师在教学中还需于课堂中继续倡导组织实施,不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坚持中让学生明白自己是学习的主体,并适应这种身份,自觉将自己摆在学习主体位置。同时,教师要倡导学生在课外自觉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解决学习及作业中的疑难问题,逐步将自主合作探究变成一种能力,进而培养其学生合作探究的精神,学会与人合作交流,与人有好相处,为学生终身学习打好坚实的基础。至此,学生才真正变成了学习的主人,教师才真正实现了教育方法的变革,学生才会终身受益。

总之,时代在发展,教育在变革,学生亦愈益复杂。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责无旁贷地担负起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的责任,利用好语文课堂这块特殊阵地,培养起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终生受益。

篇2:2022计划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研究

2012年4月

长春市永春实验学校

姚丽辉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研究

阶段计划

长春市永春实验学校 姚丽辉

《新课程标准》提出:“小学语文教学应力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如果教师再用老观念去教授语文,那无疑将扼杀课程改革那鲜活的生命力。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必须在学习中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究的精神。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

我将《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研究》作为我的研究课题。历经一年的研究,本人在新的一年里将做好如下工作:

一、激发求知欲,点燃语文学习热情。

“心欲求而不得,口欲言而不得”,强烈的求知欲是学生学习的动机。实践证明,惟有学生对语文课产生浓厚的兴趣,拥有了如饥似渴的求知欲望,学生才会自觉融入课堂、学习之中,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才能使教师的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此,教师于教学中必先融洽师生关系,创设宽松的课堂氛围,使学生敢“疑”敢“思”敢“言”,给学生以“课堂主人”的优越感,使其乐学语文;其次,教师定要引导学生真正融入文本,领略祖国语言文字、古今中外文学经典的艺术魅力,使其痴迷语文;另外,教师要以自身精湛的教学艺术、独特的教学风采吸引学生,令其“喜欢”上语文老师,使其深爱语文。这样,学生被动学习的底线将被彻底冲破,学生学习的热情也将被彻底点燃,语文教学的成功亦自然拥有了保障。

二、不拘一格开展合作学习,培养自主探究意识。

实际教学中,纵然许多教师想适应新教改,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但始终苦于学生不能发现问题,不能融入教学敞开心扉交流,无奈之下只能按照传统模式满堂灌,结果导致恶性循环,学生与教师、课堂的距离越来越大,变成了知识的容器,课改只能一团糟。试问,作为教师是否真正转变了教育观念,将学生放在了主体地位?又是否采取了一定的措施,持之以恒地尝试到底呢?要清楚,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不是一下子就能培养起来的,需要我们全体老师一起去努力,积年累月地去努力,需要一个过程。所以,在教学中,首先教师要转变自己的教育观念,从心底深处意识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其次,教师还要打破“四人一小组”的合作学习概念,认识到师生、生生之间一对一讨论,师生集体讨论亦属合作学习的范畴;同时,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巧妙创设情境,启发学生质疑,选择有挑战性的问题进行讨论,以激发学生探究热情;另外,合作学习要有民主性,要充分尊重与众不同的思路、独到的见解,吸纳不同的观点,适时引进竞争机制及激励性评价,以竞争促讨论,使学生自觉积极参与,并享受成功的快乐。最为重要的是,要将这种做法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积年累月地坚持,全体参与,这样才可见其功效,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意识才会真正得到培养。

三、授之以“渔”,教给学生自主探究方法。

或许我们每一位教师教学中都有这样的困惑,学生拥有了合作探究的意识,合作探究学习也开展了,但学生的合作探究经常是无功而返,讨论了好长时间,结果一无所获。这主要是学生未能真正掌握合作探究的方法,更没有拥有这种能力,还需要我们在实施中多加以指导。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过程与科学家的探索过程在本质上是一样的,发现问题后,就要分析问题,解决问题。3 采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核心问题。教师要鼓励和帮助学生自己尝试采用不同的方法,摸索适合于自己的获取新知的途径。(1)读思结合,探究问题。语文教学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是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教师要指导学生仔细阅读课文,尽可能在读文的基础上,联系上下文、勾画圈点重点词句进行思考,从中得到答案。(2)思议结合,探究问题。经过阅读思考,学生通过探究得到的答案有可能与其他同学答案一致,也可能不一致,这时就可以指导学生自觉与同学交流探讨,达成共识。(3)合作讨论,探究问题。我国有句俗话“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对于富有挑战性、具有难度的问题,学生自主难以解决,这就可让学生小组探讨。但必须让学生明白小组合作探究的程序:先个体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再小组内发言交流,教师作必要的指导和调控,最后全班交流,小组代表综合汇报学习结果,教师小结评价。

四、极力倡导坚持实施,培养自主探究精神及能力。

学生具备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意识,掌握了合作探究的方法,这并不意味着学生具备了这种能力,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到达了终点。教师在教学中还需于课堂中继续倡导组织实施,不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坚持中让学生明白自己是学习的主体,并适应这种身份,自觉将自己摆在学习主体位置。同时,教师要倡导学生在课外自觉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解决学习及作业中的疑难问题,逐步将自主合作探究变成一种能力,进而培养其学生合作探究的精神,学会与人合作交流,与人有好相处,为学生终身学习打好坚实的基础。至此,学生才真正变成了学习的主人,教师才真正实现了教育方法的变革,学生才会终身受益。

篇3:2022计划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研究

课前预习, 唤醒主体意识

“教, 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是叶圣陶教育思想的核心。培养自学能力必须有正确的途径和科学的学习训练方法。

(一) 预习有方法

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 学生的预习能力、预习习惯决定了学生学习的质量。因此笔者的学生学习新课之前的预习是一项必做功课。对学生自学, 要明确要求, 严格训练, 持之以恒, 养成习惯, 并注意做到由易到难, 突出重点。坚持下来, 学生都能在课堂学习前扫除字词障碍, 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为深入研读课文节省时间。同时养成了自主学习的习惯。

(二) 预习重质疑

学生在预习阶段难度最大的便是提出疑问, 古人说:“学贵知疑, 小疑则小进, 大疑则大进”。有疑问, 才有学习的驱动力。人类的思维活动往往是由于要解决当前面临的问题而引发的。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堂, 提高课堂实效。同时定准学情, 找准教学起点, 依据学生差异, 以学定教, 因需而导, 因学而导, 是有效落实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学会学习的前提。

(三) 课上体现预习反馈

教师要对学生的自学的劳动给予重视和鼓励。对其自学成果给予肯定, 激发他更加自觉地、主动地学习。老师关注课前预习不仅为学生创设了一种情趣盎然的学习气氛, 使学生受到陶冶、感染和激励, 而且会让学生更加主动学习。因为被关注是自主学习的原动力。

课上学习, 落实主体地位

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我们必须牢记“以学生为主体”的阅读教学思想, 变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思维, 乐于思维, 才能真正实现学生的主动发展, 实现从“授人以鱼”到“授人以渔”的根本性转变!这是教学最重要的阶段, 目的就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提高教学的效率, 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一) 创设和谐氛围

课堂上创设和谐平等的学习氛围, 师生平等互动对话, 是落实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教师只有把自己放在与学生平等的地位, 才能解除学生紧张恐惧的心理, 才不会让学生产生冷漠呆滞的神情, 学生才能成为课堂的主人, 也就敢于提出教师意想不到的问题。如果是因为教师讲课时没有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遗漏忽略了的一些问题, 那么教学的质量再好也是老师的, 而不是学生的。如果没有和谐氛围, 没有师生的平等地位, 就难有师生的互动对话。没有多维互动对话, 学生就不会很好地主动参与, 就难以在学习实践中学会学习。

(二) 引导学生深度质疑

在课前预习的基础上, 随着对文本的深入解读, 教师要继续引领学生发现问题。课堂上要让学生思, 必先教有疑。阅读教学中, 教师要积极引导、启发想象, 鼓励他们敢想、敢疑、敢问, 重视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 进而进行问题教学, 激励学生自主探索学习。并且希望学生自己思考, 给予学生充分独立思考的时间, 以期待学生进行解答。

(三) 培养学习方法

课标强调:“以读为本、以读代讲”古人云:“书读百遍, 其义自见。”阅读教学, 读是关键。文章的情感不是外在的东西, 不是教师三言两语就能强加给学生的, 只有通过反复朗读, 读通, 读懂, 读熟。从朗读时语气的轻重缓急, 声调的抑扬顿挫, 表情的喜怒哀乐中体味情感, 获得与作者情感上的共鸣, 受到熏陶, 自由地进行阅读。

(四) 重视合作学习

教师重视学生合作学习, 利用小组学习和师生交流的时机, 互相启发, 在讨论中形成探究的氛围, 使全班从整体上具有较强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造性思维能力。学生在有趣的学习中满足了求知欲, 在趣中探知, 在探知中得到快乐, 在快乐中体现学生主动参与意识。发展了学生的思维, 培养了语感、情感, 从而养成了勤学好问的习惯。

(五) 提倡赏识评价

课标指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学习, 改善教师教学。在语文课堂上, 教师应多一点微笑、多一点尊重、多一点赞美。尊重学生, 更多地欣赏和鼓励学生, 将人生的美好前景展示在学生面前, 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 是教育成功的秘诀。在阅读教学过程中, 教师的赞赏、激励的评价语言不仅能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对课文产生浓厚兴趣, 而且能交流师生情感, 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 坚定学习的自信心。

课后延伸, 实现自主发展

(一) 以文本为依托, 增大课外阅读量

让学生在大量的课外阅读中去极大地开拓知识视野和思维方式, 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鉴赏、评论与写作的能力, 使学生在广博的阅读中学会创造性思维, 同时还使他们受到真、善、美的感染和熏陶。在引导学生进行迁移阅读时, 明确提出阅读训练的时间和质量要求, 并随着学生能力的提高, 适当地提高阅读的难度和速度, 使学生保持一定的思维强度。教给学生思维的方法, 引导他们在理解阅读材料内容和形式时, 进行各种思维方法的练习。还可结合阅读文本进行独创性想象训练。

(二) 以文本为形式, 学习表达, 小练笔

教师在阅读教学重要善于挖掘习作因素, 并辅之以相应的训练, 有效地发展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从而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选入教材的每一篇文章, 都是文质兼美的。抓住每篇文章的特点与特色指导学生进行小练笔, 是学习语言、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如《搭石》一课中有一段对老人摆搭石的描写, 抓住了人物的动作、准确地使用了一些副词, 生动刻画出一位老人为他人着想的心灵之美。我让学生学习这段写法, 尝试为突出人物品质写一段话。同时抓住课文选材的特点, 以小见大, 平凡之中见真情, 让学生联系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 并用笔写一写。这样的练笔, 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时间久了, 学生自己就会根据文章特点, 进行练笔, 养成了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三) 以文本为范文, 背诵积累

大量阅读还不够, 它只能解决知识面的问题, 梁衡特别强调要背诵:“语文学习最基本最简便的方法就是背书, 要背下来, 才能将众多资源转化成自身的营养。小时候是记忆的黄金时期, 在这个时候不多背一些东西实在太可惜了。”每学完一篇文章, 笔者都会让学生摘抄文中精彩的语段、四字词语, 或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篇章进行背诵, 可多可少, 不强求。这是学生学习语文、积累语言的好方法。背范文、模仿范文绝不是限制创造, 而是为了更好地创造。当学生把书背得很熟, 作文时, 他自己也不知道怎么会冒出哪一句新话或哪一句新词。同时分层次的自主选择背诵量, 既尊重了学生个体差异, 又让学生有自主学习的主动感。

唤醒小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 落实小学生主动学习的地位, 发展小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是我们每一位小学语文教师不懈地追求。让我们发挥我们的主导作用, 帮助小学生在学习交往中认识自我、评价自我, 并有意识地调整自我;提高小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 培养小学生的主动学习习惯、主动学习品质;帮助小学生深化感知力、想像力、思考力与创造力, 使小学生随时都能清醒地意识到自己的角色地位和存在价值, 释放出自身的生命潜能, 进而学会学习吧。

篇4:2022计划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研究

关键词:自主能力;两个尊重;三个好习惯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9-220-02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作为小学语文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学到语文基础知识掌握语文基本技能,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怎样学习,怎样自己获取知识。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努力转变教学观念,采用以培养学生自主能力为出发点的教学手段,提高语文教学实效。本人根据多年小学教学经验来谈一谈培养学生自主能力方面的一些做法。

一、培养学生自主能力,要求教师做到两个尊重

新一轮课程改革要求教师树立以学生为主体和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理念。教师要站在“培养人”“以人的发展为本”的高度,视语文教学为发展人的途径,视语文学习为人的发展的一种方式。只有这样,才能形成正确的认识,并在实践中加以落实。

1、尊重学生的选择

教师要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兴趣,自由选择学习内容。素质教育要求学生能生动活泼、自主和谐的发展,而要实现这一发展的前提是学生能真正参与学习实践活动。赞可夫认为: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感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需要,这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毫无疑问,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便是触及学生精神需要的最好方式。例如,阅读教学中我经常让学生把自己最喜欢的、有把握读得好的段落读给大家听,把自己认为课文中写得最好的词、句子画下来等方式,学生就会兴趣昂盎然,从内心体验到学习本身的乐趣。

2、尊重学生的体验

教师不是知识的占有者和传递者,教材也不是不容质疑的文本。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使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往往是多元的,“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因此,学生阅读课文的过程,实质上是对文章的一个“再创造”过程。不同生活经历、个性特点的学生就有不同理解和感悟。因此,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发言中的亮点,不断地加以鼓励、引导,绝不将自己的理解、体验与感受强加给学生。例如,课堂教学中,我经常鼓励学生在课堂中大胆发表自己见解,并允许学生对问题有自己合理看法,说出一个问题多个答案,发展学生的个性,变一言堂为群言堂。

二、培养学生自主能力,要求教师采用三多教学方法

对于小学阶段学生来说,好玩、好动、注意力不集中是其显著的心理特征。对事物的认知,感性认识多于理性认识。让小学生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从被动转变为主动参与,我们教师要想方设法从多导读,少讲解、多情趣,少刻板、多民主,少特权等三个方面来提高小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全身心参与教学过程,在参与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能力。

1、多导读,少讲解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遵循“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古训,要引导学生多读,或默读、朗读、品读、分角色读、表演读、跟录音读……或齐读,或个别读,或选择自己喜欢的伙伴读,或小组竞赛读……不同的读法,不同的形式,目的是引导学生自己去读懂,自己在读中去感悟文章的真情,去感悟人生的真谛。教师少讲一些,做到学生能读懂的地方不讲,学生通过讨论能理解的问题不讲,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能解决的问题不讲,优生能帮助差生解决的问题不讲

2、多情趣,少刻板

语文课要上得情趣盎然,应杜绝一板一眼地照本宣科,杜绝统一,杜绝标准答案;课堂上要允许学生插嘴,允许激动的学生以自己喜爱的方式表情达意,允许学生出错。在语文课堂中,即使是教学生字,也不能让学生死记硬背。有的教师把学生读书的方式教得整整齐齐,还自以为“漂亮”,殊不知这种追求统一、追求标准的刻板教学方式曾扼杀了孩子们的多少灵性。作为教师,何不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寻找记忆的支点,寻找震撼学生心灵的情感,为何要像填鸭子似的硬“塞”知识给学生呢?

3、多民主,少特权

教师应转变传统的“权威”角色。教师不是简单的教学管理者,也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而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参与者,是学生学习的伙伴。

师生之间应该建立起一种平等的对话关系,小学语文课堂也应该成为民主化的课堂。在此,教师没有特权,教师应做的是根据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作适当的点拨,恰到好处的引导;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任何一个学生都没有特权,任何一个人也不能把自己的思想强加给学生;教师和学生之间是合作的伙伴关系,全体学生都有发表自己见解的自由和权利。这样就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三、培养自主能力要求学生养成三种习惯

在语文教学中,要真正达到发展培养学生自主能力的目的,还必须使学生养成三种学习习惯。即倾听的习惯、质疑的习惯、合作的习惯。

1、养成关于倾听的习惯

“乐于倾听”这既是一种学习方法,也是一个学习习惯,在一年级第二册的教材上就有体现,在学生上课时,他们要倾听老师的讲解、提问;还要倾听同学的交流、发言。要针对别人的意见作进一步研究或质疑,前提是在别春发表意见时要虚心倾听。因此,课堂交流时,教师首先应专注倾听,做学生的楷模;其次,教师还要善于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好习惯,当同学在发言时,教师要激励学生认真听、认真想,并采用一定的“诱导模式”,比如:“他(她)读得怎样?”“你认为他(她)说得对吗?”“这样回答全面吗?为什么?”这样学生推上评判席,促使其在课堂教学中专心听,认真想,大 胆说,逐步养成善于倾听的习惯。

2、养成善于质疑的习惯

学习是老师和学生、学生和文本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光是乐于倾听还不够,还要通过积极思考,针对教师的讲解或者同学的发言,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正如南宋哲学家陆九渊曾说过:“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小疑小进,大疑大进。”学生的学习过程,就是一个不断生疑、质疑、解疑的过程,对于此,教师除了做到上述“两个尊重以外”,首先要营造一种宽松、民主、和谐、自由的课堂教学氛围,给学生“问”的空间,提供“问”的机会,让学生成为“问”的主体,大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第二,在学生提出问题后,积极评价,并提供导向,要发展深层次的、新颖独特的问题,这样学生由模仿到接受、由发展运用到 提出高质量的问题,逐步养成善于质疑的习惯。

3、养成善于合作的习惯

教师经常通过研究讨论的学习实践,使学生充分感受到学习活动是在相互研究讨论的合作中完成的。要想取得学习的成功,离不开互相帮助、互相启发、互相补充,在学习中训练学生学会共同承担任务,分工合作,互相帮助、互相启发、互相补充通过合作来完成学习任务。

总之,课堂教学是学生自我发现和自我发展的过程,也是教师不断激活学生发展需要的过程。实践证明:只有“以学生的发展需要为中心”,把学生当作活生生的主体,以多样的教学方法与手段积极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我们应该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让学生自己去阅读,去分析,去思考,去寻找答案,这才是落实素质教育真正有效的途径!

参考文献:

[1] 马 锐.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小学教学研究, 2011

[2] 范艳梅,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策略[J], 教育导报,2011

[3] 企 平,論学习方式的转变,全球教育展望[J],2001

篇5:2022计划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研究

现代教育思想认为:学生的学习是一种自主的认知和将外在的知识观念转化为其内部的精神财富的过程。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主体,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已成为教育界的一种共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依据学科本身规律,找准培养学生自主能力的突破口,以达到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的目的呢?

一、充分利用教材内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和学生之间,最主要是通过教材这个载体来实现交流、对话,让学生获得知识。教学时我们不妨就地取“材”,从教材中挖掘出可以用来培养学生自主能力的素材,以达到培养学生自主能力的目的。

1.引导联想

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挖掘学生已有的知识技能,并在此基础上启发引导学生,展开联想,拓展思维空间,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全方位的锻炼。如,《青海高原一株柳》以优美的笔触,大胆的猜想与想象,描写青海高原上一株神奇的柳树,赞扬了柳树伟大的生命力。教学课文第六、七自然段时,可让学生跟随作者想象的翅膀,走入“严寒酷暑”,感受文本的内在意蕴。可以抓住“这是一株神奇的树”这一线索,先让学生个别读,想象画面;然后集体读,边读边想象;最后,抓住关键词语、句子,反复朗读品味,要突出“年复一年„„”“经历过„„”“一次又一次„„”“一回又一回„„”等句子,想象青海高原柳树的生命力之顽强,读出柳树的“神奇”。

2.学会质疑

教材中的课文大部分是成人所撰写的。学生与成人在社会经验、生活经历上肯定存在差距;况且大部分的课文与学生所处的时代不同,学生在学习时难免存在疑惑;再者,教材里的文章也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因此,在教学时要鼓励学生大胆地质疑课文,勇于提出自己的见解,以培养学生勇于质疑的精神。如,教学《灰椋鸟》时,有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文章中有几个句子:“我想,灰椋鸟尖尖的嘴,灰灰的背,远远望去黑乎乎的,有什么好看的呢?”“这上万只灰椋鸟是在举行盛大的联欢会,还是在庆祝自己的节日?要不怎么会这样热闹?”“没有林场工人的辛勤劳动,没有这几年大规模的植树造林,我到哪儿去观赏这鸟儿归林的壮观场面呢?”意思明明是非常肯定的,在这里为什么要用问号呢?我马上引导学生仔细研读这几个带问号的句子,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探求答案。这样,他们明白了反问句的用法,是用疑问的语气来表达与字面相反的意义,不用回答,起到强调的作用。这样促使学生在深思中获取结果,加深认识。

3.描摹形象

语文教材中的文本,作者用优美的文字描绘了多姿多彩的人、物、景的形象。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充分挖掘并利用丰富多彩的形象,让学生用心、用情并用笔画出来。在作画时,要求学生融入自己合情合理的想象。这样,经过由文字到图画的迁移,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思维的能力。课文《燕子》描写了燕子的外形和它在灿烂无比的春天从南方赶来,在天空中、河面上、电线上休息的情景。课文语言清新明快,描写准确生动。教学时,我让学生根据课文的描述及自己的理解,把燕子在天空中、河面上轻快灵活的飞行姿态,在电线上休息的文静优雅的情景用笔画出来。这样课文所描写的燕子的形象跃然纸上;同时图画里流露出小作者对春天和燕子的喜爱之情,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二、通过作文训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自主的基础是想象。因此,在语文教学中,通过想象作文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无疑是一种很好的办法。

1.口头作文

教学时,教师要用心引导学生打开想象宝库,因为每个学生都有一座很大的潜在的想象资源。如让学生口头编童话、编寓言,把古诗编成一篇篇美文等。古诗《宿新市徐公店》描绘了幽静安逸的田园风光和儿童在菜花地边追逐蝴蝶的生动画面,具有浓烈的乡村生活情趣,非常接近我们农村学生的生活实际。教学时,我让学生进行口头作文,把古诗《宿新市徐公店》变成一篇美文。这样不但让学生感悟古诗语言的自然质朴,诗意浓郁,意境高远,也帮助学生积累了丰富的语言材料,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书面作文

(1)注意作文题目的选择。教师给作文题目让学生习作时,要给出能够让学生产生想象的题目,并切合学生的实际,比如,《假如我是„„》、《长大以后的我》、《河流的诉说》、《奇妙的„„》等。

(2)伴随着音乐进行习作。听着动人的旋律,学生习作时就情不自禁地进入一种情境,自由自在地遐想,放飞自己想象翅膀。随着音乐的变化,学生的思维时而驰骋在大海边,时而驰骋在高山上,时而驰骋在田野里,时而驰骋在乡村中„„

(3)改写、续写课文。可以把诗歌改成散文,也可以把优美的散文改成诗歌,还可以把第一人称改为第三人称等。有些文章虽然已结束,但意味犹存,这样的文章可以让学生加以想象并进行续写。如教学《云雀的心愿》第十五自然段 “这也是妈妈的心愿。到时候,我跟你们一起去”时,可让学生以《云雀的春天》为题,描绘明年春天云雀畅游沙漠的情景。凡此种种,让学生“思接千载,视通万里”。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可以让学生学会学习,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篇6:2022计划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研究

摘 要: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需要教师发挥好主导作用。激发兴趣能够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情境。主动探究能够保护学生自主学习的创造性。语文实践活动能锻炼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只有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条件,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全方位的优质服务,学生的自主学习才会持久。

关键词:兴趣 探究 实践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3(a)-0163-01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精神,本作者把重点放在课堂上,下面就是本作者自己教学的一点建议。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是激发兴趣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教师应为学生创造学习的气氛,使学生其乐无穷中感受学习的快乐,学与玩同时,更好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

1.1 创设情境

课堂上要让学生自始至终处于积极的自主学习状态,创设情境尤为关键。例如在教《颐和园》时,我创设了用图片把学生引入情境之中,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我是这样导入新课的:我先将有关的图片展示出来,然后问学生“同学们,你们去过颐和园吗?今天,老师带你们参观一下美丽的颐和园吧。然后请学生说出看完图片的感觉。有的说“太美了”,有的说“很迷人”,还有的说“很清新”,于是我就顺势问他们:“你们想进一步了解颐和园吗”这样就把学生的兴趣引入到对课文的学习中去了。通过图片情景的创设,既给了学生直观的认识,又引发了他们的探究的欲望。此外我们还可以利用音乐产生美感,把学生带入遐想的境界。如《送别冰心》一文中,我播放了配乐,使学生的情绪先受到感染再学习课文。在这种预设的情境中使他们形成一种努力探究的心理,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

1.2 利用情境

引入情境把学生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起来,还要根据课文情节的不同、内容的不同,让情境持续在课堂上。下面还是以《送别冰心》为例,课前利用音乐渲染了悲哀的气氛,使学生融入情景中去。然后请学生想象,假如你在这种情景之下,你会想什么,说什么。学生争先恐后地发表看法,由于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所以不用我教授,学生也能体会到人们悲痛的心情和对冰心老人的热爱。学生自主学习的源泉是主动探究

2.1 主动探究让快乐充满课堂

比如在一次写水果的作文课上我这样安排的。孩子们自由的坐在一起,都拿来自己喜欢吃的水果。老师提示孩子们可以从形状、颜色、大小、味道等方面去观察。孩子们兴趣高涨,有的用手摸,有的用鼻闻,有的离开位置,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还有的把水果切开,美滋滋地尝一尝……往往令老师及孩子们头痛的作文课竟然如此快乐。我给学生提供了许多实物,他们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尝一尝,这样给孩子们创设相应的情景,弥补了学生生活经验的不足,使孩子们自觉地、全身心地投入,自主地学习。

2.2 主动探究让学生走进生活

学完《海底世界》这篇课文后,学生们对丰富的海底世界充满了强烈的好奇心,于是我因势利导,把学生们分成几个小组,来一个“海底世界”知识展览。于是,他们兴致勃勃地忙开了,有的去请教家长,有的去图书馆,有的去上网……一周之后,展览如期举行。我发现学生们仅对课本的知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而且个个真正地成了海底世界的探究者,在探究海底世界的过程中,个个兴趣盎然,真正地体验到了学习的乐趣。我们可以想像,他们兴致勃勃地去探究、去获取新知识,这是一件多么快乐、多么有趣的事情。老师引导学生从课内学习延伸到课外实践,做到课内外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扩展他们的视野,增长他们的知识。学生自主学习的重点是开展语文实践活动

实践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可以提炼学生的情感、道德、价值观。实践活动不仅可以在让学生学到课堂上的知识,而且还可以锻炼学生方方面面的能力。例如在教《差别》这篇课文时,我让学生模拟表演课文内容。让学生仔细揣摩人物的语言、动作、表情、心理活动等,更深一层去理解课文内容。学生在表演中去合作,去交流学会自主学习。表演结束师生再共同评选出最佳演员。这样学生自主探究思维在不断提高、升华,口语表达能力也得到了锻炼。又如我在执教《东北大森林》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感受大森林的美丽景色,要学生采用各种不同的方法表现出来。学生经过热烈的讨论,几种方案便各自显现出来。有的用诗歌来赞美大森林的美丽景色,有的用水彩画画出大森林的美丽景色。有的用声情并茂的朗读来表现大兴安岭的美丽景色……也有一位学生用一段琴声来表达自己的感受。接下来一段悠扬的琴声,把我们带进了空旷、幽静、深远的境界。一曲下来,教室里响起了一阵雷呜般的掌声,对促进学生思维更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总之,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只有课堂充满乐趣,学生才会积极主动地去完成学习任务。只有让学生主动探究,才会使真正的创新思维火花常开不败。只有强化实践才能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地展现。做到这些就会让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篇7:2022计划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研究

语文教学,既要体现教师的激情与机智,更重要的是要把它看作是学生的心情、激情、机智与个性魅力展示的大舞台。这样,才能真正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如果课堂上我们看不到学生积极的求知欲望,思维的火花,灵性的花朵,张扬的个性,这样的课堂不能说是成功的。未来社会需要的人才是具有自我获取知识、更新知识能力的创造型人才。因此,今日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更要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语言训练的实践活动。要真正地废弃那些无用的提问和讲解,将有限的时间放到给学生解疑和语言文字训练上,就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中质疑问难。我认为,“质疑问难”是解决学生被动学习的一种手段,而培养小学生语文学习中的“问题意识”能力则是激发小学生语文学习具有创新意识的一个重要方面。

所谓“问题意识”,指的是学生在课堂中有提问的意识,他们能主动地学习、创造性地学习。也就是说,在课堂教学中,以“问题”来统领整个教学过程。在教师的引导、点拨下,让学生在课堂中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通过师生合作筛选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创造性地掌握知识和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在1996年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中提到了教育的四大支柱,即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怎样才算“学会学习”呢?要掌握认识世界的工具,学会学习的方法;要能进行有效的沟通与表达;要有泛读和理解的技能;要有探索推理和解决疑难的能力;要有获取、处理与应用信息的能力;要有创新的意念;要有开展研究的能力;要做到终生学习。上述“八要”,核心是自主地创造性学习。

陶行知先生也曾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财富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人力胜天工,就在每事问。”陶行知先生的创造教育的核心是善于发问,把创造力从传统的桎梏中解放出来:解放儿童的头脑,把儿童从迷信、成见、曲解中解放出来;解放儿童的双手,让孩子有动手的机会;解放儿童的嘴,有问题鼓励他们问,要给以言论的自由,特别是问的自由;解放儿童的空间,让他们去接触大自然,接触社会,拓展视野;解放獐墙报时间,以便他们有时间思考人生。在五个“解放”中,问是特别重要的,没有问就没有创新。古人曾说过:“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现代心理学家也认为,疑是思维的火花,思维总是从发现问题开始,以解决问题告终的。疑是创新的开始,也是创新的动力,质疑中蕴含着创新的萌芽。学贵有疑,质疑问难是“求异”的开端,也是思维能力的基本训练。学生在学习中有疑问,才能产生兴趣,产生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热切愿望。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责任之一,就是要尽量使你的学生看到、感觉到、触摸到他们不懂的东西,使他们面前出现疑问。”

探索小学语文学习中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操作策略和保障条件。培养学生在课堂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主动探求知识,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教师要尊重学生,新生学生的人格,新生学生的自尊心,新生学生的思维劳动。刚开始,由于孩子受到年龄和知识的限制,他们可能会提出一些比较幼稚或错误的问题。作为教师,决不能轻易或粗暴地扼杀这娇嫩的幼苗。因为孩子们主动探索、积极求学的可贵精神,正是教师们的期望。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如果学生提出的问题,老师一时解答不了,教师应该坦然接受、实事求是。这说明,学生的提问突破了教师的知识、能力和智力的局限,而培养学生向老师,向课本,向所有未知领域挑战的勇气和能力,也正是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

教师要以孩子的心理解学生的情感和想法。例如,学生受强烈的求知欲的驱使,开动脑筋,构设矛盾,提出了问题,他们就希望能得到一个满意的解答。遇有这种情况,不管通过什么途径或办法,或是教师组织学生讲座解决,或是在学生不能解决时由老师来解答,都要使学生的求知欲望尽可能得到满足。这样,学生质疑的积极性才能得以保持下去。

教师悦纳了学生,学生才会真正地感受到一种信任。在课堂上,教师应该欢迎学生随时提问。如果教师受到教学讲究系统性、完整性等理论的影响,向学生提出:在老师讲课的过程中,不能打断老师。如果说有问题要问,应先记下来,等到临下课,老师留出时间来,让大家提问的时间再问。结果往往是,当老师把课讲完,问学生有没有问题时,或是提问的学生特别少,或是根本就没有人提问。

心理学的研究证明:不同的反应之间,会产生干扰造成抑制而导致遗忘。学生在学习新内容时,要形成新的反应,这种新反应对旧反应的干扰作用称为倒摄抑制。正是这种倒摄抑制的作用,使用权得学生那些已经产生而未记忆怕问题,经学习新的内容之后,已经遗忘。因此,提倡学生在课堂提问,就应该没有时间的限制。这才是真正保护学生。(1)培养学生“发现”的能力

发现,是教学的目的。小学生的发现不是寻求人类未知的事物,而是凭借教材,引导学生动脑、动口、动手,积极参与学习的过程。在循着教学过程的进展中,逐步发现问题,发现知识,发现情感,发现方法,发现学习语文的读写规律。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发现”机制,确切地说,是教师引导下的学生自主发现。“引导”与“发现”的结合,从本质上正确处理了“教”与“学”的关系,“师”与“生”的关系,“讲”与“练”的关系。A起始阶段——教师示范“发现”: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起始阶段,教师应作好示范,向学生展示发现问题的思维过程,使学生受到启迪,有方法可循。如《燕子》一课最后一节有一句话“嫩蓝的天空,几痕细线连于电杆之间,线上停着几个小黑点,那就是燕子。”提问时,教师可先把句子读一遍,接着说:“细线一般用‘几根’、‘几条’,这儿为什么写‘几痕’细线呢?‘痕’一般指痕迹。”这一提问的同时,向学生展示了发现问题的思维过程和方法:认真读句,咬文嚼字和类比等。学生通过听课,可从教师的提问中逐渐明白发现问题的方法,产生自己提问的欲望与兴趣。

B引申阶段——学生主动“发现” : 学生一旦领悟了“发现”的真谛,他们就会主动地求学。这时候,教师要充分考虑安排能让学生“发现”的基础,使之产生问题。前苏联教育家赞科夫说:“只有当学生发觉在对教材的理解上还有这样或那样的衔接不上的地方时,他们的求知欲望才会产生和增长起来。”因此,教师要在学生知与不知的焦点上加以点拨、创设情景,这样才更能激活学生的思维,使之积极主动地思考、学习。质疑,从思维的角度来考虑,大体上可分为直觉型质疑、思辨型质疑和探究型质疑三种。

直觉型质疑,是一种初级的质疑,它是感觉对象与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直接构成矛盾联结时,学生不假思索发现并提出的问题。例如,学生初读课文遇到不会读的字、不会讲的词、不理解的句子等,马上就会提出来,以寻求问题的答案。这种类型的质疑,多出现于学生质疑能力不强的时候或学习一篇课文的起始阶段。

思辨型质疑,是一种比较高级的质疑,它是学生运用逻辑思维形式,把感知的阅读材料进行加工整理所发现并提出的 问题。这种类型的质疑多出现在学生精读课文的过程中。学生边读边思,琢磨推敲,字斟句酌,就会产生疑窦,就会提出问题。

探究型质疑,是一种试图发现隐含于事物之间的联系或隐蔽在事物背后有关知识的质疑。这种类型的质疑多出现于学生对课文内容有比较深入的理解之后。当学生对某些事物有所认识,对某些知识有所理解,但又感到不足时,他们就会借助于已经获得的对有关事物的认识和对有关知识的理解,去构设新的矛盾,以求得对问题的深入理解,或探求尚未为他们所掌握的知识。

作为教师,把质疑的种种思路教给学生,是非常必要的。其方法如下:A查异 查异,就是检查,发现作品中不同寻常、不合常规的内容和写法,并从这些情况出发,进而提出问题。B揭拗 所谓揭拗,就是揭示文章中的矛盾现象。矛盾即相互排斥的对立的事物。如果认真、仔细地阅读文章,就会发现有些文章的内容之间、内容与形式之间语言之间确实存在有某些互相排斥、互相对立的矛盾现象。

C对比对比,不仅是一种方法,更是一种思维过程。世界万物都有是对立统一的,有了比较才能鉴别,有了鉴别才能更好地认识。

讨论,就是由教师按课文的重点、难点、特点、疑点设计讨论题或者根据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组织学生讨论。讨论的形式灵活多样,可分组讨论,也可全班讨论。讨论的过程开放多元,提倡多向通话。鉴于课堂讨论打破了传统课堂教学单向信息传递的束缚,能够形成立体式全方位住处传递,对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发展智能、培养创造精神具有显著的效益。

讨论在培养学生“问题意识”讨论中起到了很好的作有过程其实也是解疑的过程、释疑的过程。在运用讨论组织教学时,教师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a适时调节器控的能力。教师要善于捕捉信息,机敏地作出反应去相机诱导。B运用培养的能力。教师要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有计划地将基础知识、基本训练的具体要求,渗透到讨论中去。C适时归纳的能力。讨论之后的适时小结,也是十分重要的。它可以理清纷乱的头绪,有条理地梳理讨论内容,清晰地归结讨论成果,还可以修正在讨论中出现的那些带普遍性的错误。马克思说:“真理是由争论确立的。”没有争议,就无法“别同异”、“分是非”、“治曲直”。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前进,新事物新观点也在不断涌现,孰是孰非、孰优孰劣,只有通过争论方能泾渭分明。同理,课堂争议的教学价值,也是毋庸忽视的。首先,课堂争议可以深化学生对教材的理解和认识。其次,争议的过程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第三,争议也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独立思考、求异创新。这是因为“争议”的基础理是不同观点之间的争斗,它必然会引起学生的独立思考,去探求不同见解的充分依据。没有求异创新的思考能力。便很难奏效。心理学指出:“一个人在不同的时间、地点和条件下,对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的判断往往是不同,因而产生不同的情绪和情感。”“每个人在内心深处都有希望自己能够在各方面都比别人强,青少年更是如此。”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星星点点的智慧火花,不失时机地发挥评价的下面导向和激励功能,使学生时时有一种愉悦的心理体验。当一个人的才能为他人所承认时,无疑是一种强大有力的催化剂,带给他人自尊和自信。对于学生提问的评价,教师主要把握好以下几点:一是评价不同类别的学生,分层实施。让各部分学生都有向上突破的更空间,从想提问—能提问—善提问„„分层评价,有利于调动各类学生的积极性与自信心。二是评价采取不同的方式,百花齐放。最常见也最能产生即时积极效应的,恐怕是教师在课堂里充满激情的真诚赞扬,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一份成功的自豪感和愉悦的情感。当然,在现代的课堂教学中要逐渐提高学生的提问质量,教师还要大胆放手让学生进行小组评价、生生互评和自我评价。因为小组、同伴的评价往往更利于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在群体中的位置,更利于超越认知水平的内容,鼓励求异。在大部分学生掌握提问方法的范围内,以常规问题为参照;而超出学生年龄水平以外的问题,突破标准参照,允许不完善,鼓励创新。教师与学生可以及时记录“创新问题”,并定期将“问题”汇总于班中自创的《新十万个为什么》,定期展示,不断激发学生探索求知的欲望。我认为,在小学学习阶段,特别是语文学习,评价更应偏向“形成性”这一特点,重视发挥导学导教功能,尤其重视学习能力的培养与创新思维的启迪。课堂教学中确立怎样的“中心”往往是某一种教育思想的反映,而“中心”的转移又意味着教育观念的转变。在备课时,教师虽然对课堂提问做了精心的准备,设计也考虑到了方方面面。但是,教师设计的课堂讨论是从课本出发的,设计的语言文字训练也是从课本出发的,教学中很少顾及学生的需要、学生的疑难、学生的兴趣。特别是那些根据教师自己的认识能力和思维方式设计的问题不一定切中学生的所“疑”所“惑”。“以学生发展需要为中心”的观点反映了从“成才”教育到“成人”教育的理念转变。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能力,则真正做到了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学生的需要出发。在新颖的师生关系中,师生的地位是平等的,是站在同一方向的探索者,教学的过程就是师生共同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共同探索知识规律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以自己的知识与认识水平去苛求学生,相反,教师应揣摩学生的认知过程,顾及学生的学习兴趣、知识基础,体谅学生学习上的困难,让每一个学生都处在宽松的学习环境之中。当然,在以“问题”统领的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还是应该发挥组织者、激励者、指导者的作用的。在课堂中,教师要尊重学生。因为只有这样,学生才可能消除师生之间那隐约存在的距离感和戒备心。他们在从事某项学习活动时,才会有足够的安全感受,才能自由地发表自己的想法。因此,教师要努力创设一种师生间民主、自由、平等,学生间团结、协作、和谐的课堂氛围,使课堂成为一个真正宽松自由的天地,成为学生自由发表意见的王国。

篇8:2022计划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研究

一、让学生有目的、有步骤地去阅读课文

教材是进行语文基本功训练的主要凭借, 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以设计问题为学习方式, 形成各种情境性“刺激”的教学, 营造一种质疑、探究、讨论、合谐、互动的学习氛围。对于一篇新课文的教学, 应该是在教师指导下, 学生自己阅读、感悟的过程。首先, 教师要善于运用“预习提示”指导学生预习, 让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对课文有基本的了解, 获取有关课文内容的信息。其次, 教师要认真检查预习效果, 针对学生的预习情况, 有的放矢地进行点拨。这样做, 不仅是对学生自主学习的督促和鞭策, 也是对认真预习的学生的一种鼓励。同时, 教师也可藉此及时发现问题, 指正学生自学的方法, 使学生在自学实践中逐步提高理解能力, 并能提出有价值、有见地的问题。因此, 教师应根据不同文章的特点, 指导学生阅读、设计思考题、梳理文章的重点和难点, 从而, 引导学生有目的、有步骤地去阅读课文, 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如《谁是最可爱的人》一文, 故事情节很感人, 对于“松骨峰战斗”这一故事, 可先让学生自读品味, 让学生受到思想教育, 再以当时战士的身份将故事讲给大家听, 形式新鲜, 学生兴趣浓厚, 效果好。

二、让学生在解答、切磋中完成学习任务

对于一篇课文的学习, 首先让学生自己阅读, 归纳出文中的疑点、难点、美点, 根据自己的理解, 提出问题和看法, 在解疑辩难的过程中, 自己提出问题, 自己解答;接着采取分组讨论再集中的方法, 对于学生无法解答的问题, 教师要帮助解答。教师要根据学生提问和解答的情况, 以及课文的教学要求, 整合多方面知识, 让学生在解答、切磋中完成本课的学习任务。教师的教学应该是抓重点段、特色段中的知识点和能力点, 细致引领学生分析, 学生的思考探究应该借助于这一个个“点”来进行, 应抓住这些“点”让思维活跃起来。学生学习每一课之后, 教师要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 教会学生自主学习, 提高创造力;要通过小组讨论和集体辩论, 挖掘课文深层含义;结合学生实际, 精心设计问题, 使已学知识迁移延伸、触类旁通。总之要使学生掌握学习的目标、途径和方法, 在训练中逐步自我设计阅读题。

三、让学生在研究、解决问题中提高阅读能力

语文学习本身就是一个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师要在整个教学中以问题趋进, 通过问题的提出、分析、研究、评判、解决, 组织整个教学活动, 引导学生达成共识。如在教学《岳阳楼记》中讲到“去国他乡”一句时, 可以这样问:“‘国’是国家的意思吗?”学生通过看书就会发现:藤子京从京城去谪守巴陵郡, 没有离开国家。范仲淹被贬到邓州, 也没有离开国家。二人都是被贬离开国都, 所以不能理解为离开国家, 应理解为“国都”。再如:学习刘禹锡《陋室铭》一课的结尾时, 教师可提这样一个问题:“刘禹锡为什么把自己的陋室和诸葛亮、杨雄的居室作比, 最后还借孔子的话“何陋之有”作结语呢?”启发学生认识到:这是用古代贤人名士来证明其“陋室”不陋;再者诸葛亮和杨雄都是历史上有过赫赫战功的人物, 作者把自己与这两个人并列, 也表达了想像他们一样以国为念的思想。通过这种深入理解的学习活动, 必然会提高学生学语文的兴趣, 使学生学会学习, 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总之, 在教育新理念下, 我们要勤于思考, 善于引导, 积极改革语文教学, 站在学生的角度, 培养学生自主提出问题、自主分析问题、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发挥中学语文教学独特的魅力, 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提高中学语文的教学质量。

如何让学困生脱“困”

盖金先

(鹿泉市获鹿镇一中, 河北石家庄050200)

关键词:情感;参与;体验;乐趣;方法;信心;协作

中图分类号:G 633.6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010X (2009) 06-0061-02

数学学困生是指智力正常、学习效果低下、达不到课程标准要求的学生。此类学生在全国各类学校中都占有一定的比例。新教材虽然照顾了此类学生, 但对广大教师来讲仍是一个十分头疼的问题。尽管造成此类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各不相同, 但仍有一定规律可循, 下面结合本人的教学实际, 谈几点看法。

一、重视情感教育

俗语说:“亲其师, 信其道。”当学生喜欢一位教师时, 就会喜欢他所教的学科, 就会尽最大的努力去学好这门学科。陶行知先生说过:“真教育是真心相印的活动, 唯独从心理发出来的, 才能达到心的深处。”因此, 教师要关心、热爱、尊重学生, 把自己的生命放在学生的生命历程中, 承认每个学生的人格尊严和人格平等, 尊重是每个人最深沉的内心需要, 是学生进步的内在动力。对于“学困生”, 教师要倾注更多的爱, 时刻把他们放在心中, 表现出对他们的关心:谈一谈学习的乐趣, 问一问生活的困难, 找一找取得的进步, 拉一拉各自的家常。这样, 使他们感觉到老师在关注他, 感觉到自己在老师心目中的位置, 从而拉近师生的心理距离, 点燃学习的热情。例如, 我班有一个学生, 由于父母离异, 从小跟父亲生活, 而父亲是个贪酒好赌之徒, 经常彻夜不归, 把孩子托给年老的奶奶照料, 致使孩子养成了很多坏习惯, 打架、吸烟、旷课是常事儿, 课上顶撞老师, 有时通宵在游戏厅里玩游戏。为此, 我找他谈心, 谈心时我发现这个孩子对数学感兴趣, 只是基础差, 学不会。于是, 我便经常抽课余时间甚至节假日, 到他家里去辅导, 一来二去, 孩子对我有了依赖, 他给我的信中这样说道:“亲爱的老师, 您就像我的妈妈一样, 给我知识, 给我温暖, 我真想喊您一声妈妈!”后来, 他终于考上了高中。直到现在, 他对我还念念不忘。所以说, 即使是废铁, 也有可熔炼成钢的成分;即使是木屑, 也有可燃起火焰的因素。学困生身上也有闪光点, 教师要多关注、多发现, 长善救失, 激励上进。

二、体验数学乐趣

各学科都有学困生, 例如, 从某种程度上说, 数学科的教学由于其学科的原因, 本身就有其枯燥乏味的一面, 如果不注重趣味性的引入, 势必让学生感到数学难学难懂, 从而丧失学好数学的信心。利用数学学具进行实验操作能激发

篇9:2022计划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研究

一、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意义

语文教学不仅要给予学生知识,还要培养学生能力,让学生学会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1自主学习能力是新课改的要求

新课改的深入为初中语文教学改革增加了活力,同时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也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新课改要求教师将自主能力作为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将这一目标要求认真渗透与贯彻到位。

2自主学习能力是学生自身的需要

自主学习能力是保障学生能够进一步提升的重要能力,也是体现语文学习高效性的重要基础。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对学生自身素质与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具有积极意义。

3自主学习能力是语文学习的保障

提高初中语文教学效率的关键在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学会学习和高效学习。自主学习能力在学生的语文学习活动中具有积极的意义,它是有效开展师生互动的重要基础,也是活跃学生思维和提高语文学习效率的有效措施。强化自主能力的培养,能够推动语文教学活动深入开展,对教学成效的提升具有积极作用。

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途径

课堂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主阵地,强化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要以此为主抓手。教师应创新教学理念和优化教学流程,将能力渗透与培养贯穿于整个语文教学过程,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之中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1坚持以引导探究为主

过去一段时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语文教学工作大多以教师的直接讲解与灌输为主,没有重视对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体现,整个语文课堂教学中较少有学生参与的机会和平台,即使有师生互动也是浅尝辄止,没有深入进行,更多的是停留于表面。这样的教学模式导致学生的语文学习活动难以有效深入进行,学习效率也受到一定影响。

笔者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以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为重点,着力打破这样的不利状况,改变单向灌输的教学模式,坚持以引导探究为主进行教学设计与组织。在整个教学设计之中,笔者将教学难点与要点浓缩成为一组探究题或者思考提纲,要求学生对照这样的问题进行深入思考与讨论研究,得出自己的初步结论,并与其他学生一起交流辨析,提高学习成效。这样的教学模式较好地体现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让学生自主开展学习研究活动,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具有积极的意义。

2坚持以小组合作为主

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需要借助于一定的载体。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以自己的学习思考为主,没有注重搭建平台让学生的集体智慧得到体现。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需要营造集体学习研究的氛围,让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相互讨论交流,提高学习成效,同时培养协作能力。

笔者在教学中尝试以小组这样的载体组织开展语文教学活动,为学生建立合作探究学习的良好载体,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在学习合作小组的建立方面,要凸显均衡性原则,每一个小组的成员安排要体现对不同层面学生的兼顾。简而言之,同样的合作学习小组里面不能全部是优秀生或者学困生,要注意优秀生、中等生与学困生等不同群体之间的有效搭配,这样有助于营造民主合作的学习氛围,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搭建良好平台。在每一个小组里面,笔者都确定一名牵头学生,并对他们进行系统的培训,以保证能够及时准确组织小组成员开展分析研究活动,协助教师掌控整个语文课堂教学进程,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

3坚持以专题讨论为主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难点突破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它对教学成效的提升具有重大意义。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都是直接进行讲解的,似乎只有教师的讲解才能保证学生的知识掌握与理解效果。但实际上,这样的教学模式制约了学生思维能力与分析能力的提高,容易导致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出现惰性思维,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笔者在这样的教学环节,注重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不是直接进行灌输与讲解,而是坚持以引导启发为主,抓住问题切入的关键节点,进行逐层深入的分析研究,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逐层深入地明辨思维、掌握要点,从而获得正确的答案。这一教学模式最为显著的特色就是将学习研究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在面对问题时需要深入进行思考与表达,因此,学生在突破难点、梳理总结的过程中,能有效训练其综合学习能力。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引导学生针对学习难点进行重点突破的教学模式,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投入到教学活动之中。同时,这种模式能够使学生从思维方式、深度广度等方面得到拓展,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

4坚持以自主总结为主

“授人以渔”是提高初中语文教学成效的重要举措。教师在教学中既要注重抓实教学的各个流程与环节,又要引导学生掌握和总结先进的学习技巧经验,让语文学习更为高效。

笔者在语文学习方法技巧指导方面从两个角度入手,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从而有效推动语文教学活动的深入进行。一方面,笔者在广泛收集教学网站等媒体中有效信息的基础上,重点结合学生的学习基础与能力实际,推荐一些先进的学习技巧方法,并要求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加以吸收与运用,重点开展创造性运用,将他人的成功经验与自己的学习实际状况紧密结合起来,从而达到灵活运用和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另一方面,笔者鼓励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自主整理与总结具有特色的高效学习技巧方法,并将自己的看家本领分享出来,从而为全班语文学习成效的提升积蓄后劲,这样的过程也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举措。学生结合自己的学习实际,总结出了许多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技巧,如课文背诵中的“框架关键词记忆法”,将所要记忆的文章分为几个层次与结构,每一点都确定一个关键词,背诵的时候在脑海中体现关键词,就可以形成整个文章背诵的清晰记忆,大大降低了背诵的难度。

上一篇:医药销售年终总结报告下一篇:小学二十四节气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