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教学初中数学方法

2024-05-31

分层教学初中数学方法(精选6篇)

篇1:分层教学初中数学方法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分层教学方法

临夏市枹罕中学 唐玉兰 731100 摘要:根据学生的数学基础和思维能力,把学生分开层次进行教学,更能体现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有利于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因而能较好地提高数学教学效果。

关键词: 分层教学 教学策略 因材施教

新的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而现行的教学方式为传统的“平行分班”,由于学生基础知识状况、兴趣爱好、智力水平、潜在能力、学习动机、学习方法等存在差异,接受教学信息的情况也就有所不同,而且一个班级里人数较多,如果按中等学生的水平授课,长期下来必然形成一部分学生“吃不饱”,一部分学生“吃不了”,优生学习没动力,冒不了尖,后进生最基本的也掌握不了,给其它学科的学习带来困难,不能实现每个学生在原有基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分层教学不是简单机械的把学生按成绩的优劣划分到所谓的快班和慢班,这样的分班制度会大大的挫伤学生的积极性特别是中等生和后进生的学习热情。分配在快班的中等生由于跟不上快班的学习节奏,产生一定的厌学情绪,进而成为新的后进生。分配到慢班的学生即使原先成绩较好,经历分班学习积极性调动不起来,普遍存在“分在慢班干脆不学”的心理,成绩一落千里。所以科学的分层教学不是分班而是在教学中灵活分层,分层设疑,分层练习,分层作业,分层检查,分层辅导,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因材施教,下面主要从三个方面来探讨如何进行分层教学:

一、学生分层

在充分了解学生的数学知识水平和数学思维能力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数学知识和思维能力水平对学生分开几个层次.并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制订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策略.把班内学生按好、中、差分成A、B、C三个群体。一般好、中、差的比例为3:5:3 左右。这个分层不是一成不变的,可以根据的成绩和平时解答的情况随时进行调整,然后以相邻前后两桌的四人为一组,为便于互帮互学,这四人应该 好、中、差适当搭配。

至于分组建议采取隐性分组,既不告诉学生本人,这样做是为了消除“标签效应” 和差生的自卑心理,避免对学生自尊心的伤害。

二.教学目标分层次.初中数学教材尽管较系统地叙述初中的数学知识,但其中包涵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没有明显地叙述出来,探索推导的过程也不可能全部叙述出来, 所以, 分层次备课是搞好分层教学的关键。教师应在吃透教材、大纲的情况下,按照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设计好分层次教学的全过程。确定具体可行的教学目标,分清哪些属于共同目标,哪些属于层次目标。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还应有具体的要求,如对A层的学生要设计些灵活性和难度较大的问题,要求学生能深刻理解基础知识,灵活运用知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对B层的学生设计的问题应有点难度,要求学生能熟练掌握基本知识,灵活运用基本方法,发展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对C层的学生应多给予指导,设计的问题可简单些,梯度缓一点,能掌握主要的知识,学习基本的方法,培养基本的能力。为了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每节数学课都要进行精心的教学设计:各层次的学生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策略如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如何创设问题情景,如何设计层层深入的问题让学生去探索,讨论;如何把例题分解和组合;哪个地方该精讲,哪个地方该让学生去探求;如何设计各层次学生的作业.等等.三、课堂教学分层次(1)导学方法分层次

课堂上多让A层学生探求问题(例题,习题或老师和同学提出的数学问题),讨论问题,最后独立地或在老师的引导下找出答案,并多鼓励他们质疑已有答案(或解法,证法)和对数学题进行一题多解,以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性思维能力.而对B和C层次的学生则在讲解教学内容之后还加强个别辅导。课堂设疑分层次:简单型,较难型,少许难度型,不搞齐答,分类对应抽答,给中等、后进生更多回答问题的机会,回答错误不批评以鼓励为主,回答正确给予更多的表扬,赞许,以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其次,采取多举学生感兴趣的实例或采用多媒体教学的方法,提高学生(尤其是B和C层次学生)对数学概念,定理,性质的感性认识,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2)课堂练习题目分层次:

分层练习是分层教学的核心环节,其意义在于强化各层学生的学习成果,及时反馈、矫正,检测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把所理解的知识通过分层练习转化成技能,反馈教学信息,对各层学生进行补偿评价和发展训练,达到逐层落实目标的作用。因此教师要在备课时,针对学生实际和教材内容精心设计编排课堂练习,或重组教科书中的练习,或重新选编不同层次的练习,在选编三个不同层次的练习时,必须遵守基本要求一致,鼓励个体发展的原则。通俗点就是“下要保底,上不封顶”。在保证基本要求一致的前提下,习题综合与技巧分三个层次。(3)课后作业分层次

作业能及时反馈不同层次学生所掌握知识的情况,能反映一堂课的教学效果,又能达到初步巩固知识的目的。因此,作业应该多层次设计,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题量、不同难度的作业,供不同层次学生选择,题型应由易到难成阶梯形。C组做基础性作业;B组以基础性为主,同时配有少量略有提高的题目;A组做基础作业和有一定灵活性、综合性的题目。使得作业的量和难度使每个学生都能“跳一跳,摘到苹果”。从而调动各层次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作业批改上,对C层学生尽可能面改,发现问题及时订正,集中的问题可利用放学后组织讲评,反复训练,真正掌握;成绩较好的学生的作业可以采取抽查、互改等处理。

作业题目不在多,而在精选,不能让学生疲于应付教师布置的作业,使学生困乏,从而对数学学科产生反感情绪。(4)课后辅导分层次

中等生和后进生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训练为主,优良生要给予有一定难度和研讨类问题,给学生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注重一题多解,使学生掌握数学问题的一些共性和个性,从而探索出解决数学问题一些规律。以拓宽这部分学生的视野,加强数学能力的深度和广度(5)测试分层

测试是检验一个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我们不可能用同一把“尺”去量尽世界上的万物,同样我们也不能用同样的要求、标准去衡量每一个学生。在试题编制中,我们依据教学目标,把测试题可以分基础题和分层题,其中每份测试卷中基础题占80分,层次题各20分,可完成本层次题也可完成高一层次题,若完成高一层的测试,则该部分得分加倍。(6)评价分层

分层评价是实施分层教学的保证。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评价标准,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功能和激励功能。如对C层采用表扬评价,寻找其闪光点,及时肯定他们的每一点进步,唤起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对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对B层的学生采取激励性评价,既揭示不足又指明努力方向,促使他们积极向上;对A层的学生采用竞争性评价,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促使他们更加严谨、谦虚,不断超越自已。总之通过对作业评价,课堂学习评价,测试后评价等充分调动各层次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意志、兴趣、爱好等多方面积极因素,促进智商和情商的协调发展,以实现大面积提高数学的教学质量。正如一位德国教育家所说:“教学的艺术不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在取得的成就的同时,我们也发觉到了诸多的不足,如:分层评价方面还没有真正落到实处。不能实现对学生真正意义上的分层,虽然在教学目标、教学方法、课堂提问、课后辅导、作业等方面,我们注意到了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用不同的评价方式,但对考试的最终评价上没有太大的改变,老师的心目中还是主要以考试成绩论英雄。这种评价方式对C组的同学的自信心、学习兴趣打击较大,因为他们总是尝不到成功的喜悦,但是由于中考的压力,很难找到一个比较合理的评价方式。

在对分层教学的探索与实践中,学生的心理个性得到良性发展,学习积极性普遍提高。分层教学针对学习能力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措施,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各得其所,学生学习的兴趣被激发了,都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程度差的学生,因为学习目标定得较低,学习过程中又能得到老师更多的帮助,从而增强了学习的信心和战胜困难的勇气。程度好的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增强了,对学习的要求也提高了,课堂上也“吃得饱”了。同时由于分层的不固定,学生分层可上可下,又增强了学生的自主性,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和强烈的竞争意识,出现了“你追我赶,奋勇向前”的可喜局面。总之,实施分层教学虽然有一些困难和不足,但不能否认分层教学充分利用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内在的需求,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为学生创造了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同时也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提高了学习的效率。而如何使这种教学方法更好发挥它的作用,需要我们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学习和探索。

篇2:分层教学初中数学方法

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发现学生的数学学习为难情绪较大。

对于初中学生来讲,数学学科的学习难度较大。

减轻学生的负担,是教学改革的重要目标。

让学生不再感受到数学学习压力,就是数学教学中为学生减轻负担的重要表现。

分层教学法,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为学生设置学习目标以及学习内容,有利于学生高质量地完成数学学习任务,促进其数学学习兴趣与效率的提高。

本文以初中数学分层教学分析为题,对分层教学法的应用必要性以及应用方法进行分析。

关键词:初中数学 分层教学 必要性 应用 方法

前言:

在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面对几十个学生进行统一授课。

教师在进行教学内容的设置时,往往会从学生的平均水平出发选择课堂内容以及课堂练习。

但是,平均化的初中数学教学,会使学习能力高的学生“吃不饱”,使学习能力不足的学生“吃不得”。

分层教学法应运而生,响应教学改革的号召,对分层教学法进行应用,是推动初中学生数学学习观改革与学习质量提升的重要方法。[1]

一、初中数学分层教学必要性分析

新课程标准的出台,让每一位学生的教学机会得以平等。

新课程标准肯定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让每一位学生都得到自我提升成为教学活动的重要目标。

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提高,需要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数学学习需求。

然而,在当前的初中数学教学活动中,平行分班的模式仍然是主流的教学模式。

在一个班级中,学生具有不同的学习兴趣,具有不同的智力水平,也有着各不相同的学习方法与数学基础水平。

学生的学习动机不尽相同,思考能力不太一致。

参差不齐的学习水平以及较大的班容量,并没有影响教师的教学方法。

大部分教师仍然利用中等学生水平进行授课。

在长期的教学中,学习能力强的学生的数学学习追求得不到满足,学困生跟不上教师的步伐,最终导致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整体下降。

在这样的初中数学教学现状下,分层教学的实施是很有必要的。[2]

二、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方法分析

分层教学方法在初中数学教学活动的应用,对于数学学科教学以及初中学生的个人发展来讲都是一个十分正确的选择。

利用分层教学法开展初中数学教学,对于一些教师来讲也是很大的教学业务考验。

下面,我们就来对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方法进行分析:

1. 对班级学生进行分层

要加强分层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施,数学教师需要先对班级内的学生进行分组。

特别是在每一个学期开始的时候,教师可以利用全面的测试来对学生的数学知识掌握水平进行了解,再通过调查与交流,对学生的新知识接受能力、个性爱好、性格特点等进行了解。

通过多方面的检测,教师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分层。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也要对学生进行深入观察,综合学生的检测结果,将学生分成基础、中等以及优秀这三个层次。

基础层次的学生数学基础知识水平不足,且新知识的接受能力较差。

中等层次的学生具有一定的可逆性,一定的数学基础。

优秀层次的学生有着良好的数学知识基础,也可以快速接受新的数学知识。

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在对学生进行分组时,教师要考虑学生的心理感受。

要告知学生这样的分组无关他们的人格,只是为了激励他们进步。

当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自我进步时,教师要及时调整学生的层次,促进学生竞争进步。

对班级学生进行分组,是分层教学实施的第一步,也是教学质量得以提高的基础。[3]

2. 关注数学教学过程的分层

在初中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利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对待不同层次的学生。

优秀层次的学生可以快速接受新的知识,具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可以对其进行引导,让学生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对新的数学知识进行探讨,让学生的数学思维得以形成。

对于中等层次的学生,教师要发挥自己的引导作用,发现学生学习中的困难,对其进行针对性地点拨。

教师要多对中等层次的学生进行提问,通过提问让他们成为课堂中的活跃份子,提高他们的数学学习兴趣,从而具有较高的学习自主性。

而基础层次的学生,鉴于其基础能力不足,他们对于教师的依赖性较大。

教师要多帮助基础层次的学生,提示他们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加强督促。[4]

比如在学习有关于平面直角坐标系的知识时,老师可以给优秀层次的.学生一个具有探究性与应用性的例题,让学生从中发现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概念以及意义。

对于中等层次的学生,教师要先让他们了解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概念与应用方法,再让学生通过练习来加强应用,加深对概念的理解,通过指导帮助学生解决思维困难。

而对于基础层次的学生,教师需要认识到学生基础知识的不足,着重组织学生理解与记忆概念性的东西,并督促学生多练习,促进学生基础能力的提高。[5]

3. 加强教学检测的分层

在经历过分层化的学习之后,利用统一的考试来对学生进步与否进行检测是不尽公平的。

让学生通过层次化的检测,意识到自己的进步,会大大激发初中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找到自我提高的突破口。

教师可以定期对学生进行考查,可以每周一测试,也可以一个月一次测试。

在完成测试之后,教师要认真对比学生的前后差别。

对于进步较大的学生,教师要对学生提出表扬,让学生找到数学学习的成就感,并针对具体情况对其进行层次的调整。

而对于情况不尽乐观的学生,教师要把学生叫到办公室,学生单独交流,帮助学生发现问题,激励学生再接再厉。

分层检测,让初中数学教学更加公平,也让学生的学习成果更客观。

结语:

综上所述,在教学发展的今天,学生是学习活动中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道路上的服务者。

教师要做的是为学生制定合理的学习目标,引导学生通过学习相关内容实现自我提高。

分层教学法,是以因材施教教学思想为指导的创新教学模式,有利于初中学生数学学习自信心的建立。

只有实施分层教学,才能使初中数学教学达到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参考文献:

[1]. 叶伟东.“因材施教”――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8)

[2]. 温正辉.浅析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J].语数外学习(数学教育).2013(12)

[3]. 李秀梅.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探究[J].新课程(中学).(05)

[4]. 车兰琴.简析新课程理念下初中数学教学观念的转变[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4(08)

篇3:分层教学初中数学方法

其实这一问题并不难解决, 分层递进教学法就是拨开云雾见青天的有效策略。

一、分层递进教学法概述

那么何谓“分层递进教学”呢?所谓分层递进教学是指根据新课标、教学大纲的要求以及学生个人的实际情况, 对学生、教学目标等进行分层, 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来教学, 从而激发全体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促进全体学生都能学有所得, 都能获得进步。通常来讲, 分层的标准主要是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学习的能力和接受能力, 划分为A、B、C三个等级也就是高、中、低档, 并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的教学目标、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学到知识, 得到发展。

二、分层递进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一) 要对学生进行摸底调查、划分层次

根据“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 学校要对每一位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进行透彻地摸底。为了便于划分层次, 学校可以在入学 (开学) 前组织统一的考试测验, 根据成绩来划分层次。比如, 85~100分为A级, 60~84分为B级, 低于60分的为C级, 即高、中、低三个层次。然后再综合考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进行具体调整, 使小组划分更合理。当然, 学校还可以根据学生的数量和知识水平情况, 再进行更为细致的划分。但是更为关键的是, 划分之前有必要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 向他们说清楚分层不是单纯的好坏之分, 而是为了给他们“量身定做”适合他们特点的崭新的教学模式, 解除他们心理上的负担。此外, 还应注意, 层次的划分并不是固定不变的, 而应该是动态的、可调整的。

(二) 要对教学目标进行分层

教学目标是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应该达到的目标, 不是每节课必须要到达的硬性指标, 而是教学进行的依据。在划分教学目标之前, 教师必须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专门的有针对性的备课。例如, 教师可以准备三个备课本, 分别注明学生的层次和教学目标, 然后再进行具体内容的备课。以苏教版初中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四章的《一元一次方程》为例。笔者对A级学生的教学目标是: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并能用方程解答应用题。对B级学生的教学目标是: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和步骤, 能根据书上的例子, 学会解答一般的习题。对C级学生的教学目标是: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表达式, 理解基本的做题方法。这样分层的好处是, 教学任务更加明晰了, 而且还能保证每一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学到适合自己的知识, 都有所进步。

(三) 对教学内容进行分层

这一步骤是在初中数学课堂上实现的, 也是最为关键的步骤。对教学内容的讲解是学生学习新知识、汲取新营养的重要阶段。在此, 分层递进教学法主要是针对不同层次学生对新知识的不同要求来进行的。以苏教版初中数学一年级下册第十章《二元一次方程》为例。在讲到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代入法时, 笔者对C级学生的要求是了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表达式, 可以套用课本中的例子解题;对B级学生的要求是熟练掌握代入法, 能脱离课本解题;A级学生要深刻掌握代入法, 能用自己的思路解决较为复杂的题目。笔者经常鼓励学生:“这是A级学生必须掌握的内容, B级学生了解就行, C级学生听不懂也不必害怕。”“这是B级学生必须掌握的内容, C级学生了解就行。”这样一来, 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就被激发出来, 都想着要努力提升自己的层次, C级想掌握B级的内容, B级想冲刺A级的内容, A级想让自己更强大, 从而形成了一种你追我赶的良好学习氛围, 既能顾及全体还能因材施教。

(四) 对课堂习题和家庭作业分层

数学是一门实践性强的学科, 要掌握知识必须大量地做题。在课堂练习题上, 笔者的设计是:A级学生做难较大的题目, 重点在提高其综合应用能力;B级学生做难度中等的题目, 重点在夯实重要知识点;C级做难度较低的题目, 重点是树立其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增强其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对于家庭作业, 笔者主要采用自主编题的方式:给A级同学布置拔尖提高题, 难度相对较大;B级布置巩固练习题, 以课后习题为主;C级布置简单易懂题, 主要是把各种大题分解成很小的几个题目, 并给予一定的提示。这样既减轻了学困生学习的负担, 还能鼓励他们积极上进。

篇4: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方法初探

关键词: 初中数学 分层教学 优化策略

1.引言

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分层教学主要是结合学生自身的学习情况及个体的差异,按照不同标准及方法进行分别对待和考核的教学方法,在适当的教学方法应用下,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从而学习动力会更充足。这一教学方法的有效应用能够提高教学质量。

2.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重要性分析

对初中数学实施分层教学是推动教学进步的重要动力,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推进使得以往的教学方法和实际教学需求不能有效满足,所以探究新的教学方法就比较重要。传统数学课堂教学对学生的个性差异没有重视,是采取统一标准进行塑造和培养的,而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对课本中的知识绝对地信赖,造成学生对问题的分析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得不到拓展[1]。

而在分层教学方法的应用下,就能够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将其作为立足点制定教学目标并设立教学过程及教学内容等,将因材施教在具体教学中充分体现。在初中数学教学中采取分层教学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数学自身的逻辑性在及抽象性都相对较强,所以在不同的知识结构基础上,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也有着一定的差距。分层教学法能够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教学,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在不同程度上进行提高。

3.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方法的应用原则及策略探究

3.1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方法应用原则

对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法的应用要能够遵循相应的原则,这样才能够将其作用充分发挥。分层教学是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和状况进行实施的教学方法,所以要能够对学生的学习状态加强重视,要能遵循走班制原则,也就是在不打破原有班级基础上老师要对几个班级的学生实施合理分层,按照不同层级实施教学策略,在作业的难度方面也要能够区别对待[2]。

另外就是采取保底不封顶的原则,也就是要求学生通过努力达到新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对还有余力的学生要鼓励其继续进步发展。再有就是要能遵循上下可流动的原则,在分层教学实施后要结合学生上阶段的学习状况进行适当变动,然后对有着明显进步的进行调节等级,依然按照分层的教学方法实施。

3.2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法的应用策略探究

第一,分层教学法的应用要结合实际实施措施,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分层教学方法,就要能够将授课内容及授课的方式加以区分,并能结合不同层次采用不同的教学法。教师还要能在具体的授课方式上对成绩相对较好的学生采取拓展思维的方式进行教授,对成绩一般的学生还要以教材为主,将教材中的一些基础性的知识作为重要的讲课任务。而成绩相对较差的则要加强对其的辅导,同时还要能够对其简单的应用进行练习,使其能够逐步提高[3]。

第二,对初中数学教学的目标分层方面要加以重视,数学目标有着导向及评价的作用,故此在目标确定方面就较重要,要能够按照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实施。根据三个层次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划分,将知识基础及认知能力和潜在能力进行有机融合,从而制定出与各层次学生学习水平相适应的教学目标。在新知识的灵活运用方面,要能对每个层级的学生提出不同要求,如对第一层级的要鼓励学生进行知识的拓展,发展对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对第二层级的要按照要求完成学习任务,在这一基础上再进行适当拓展。而对第三层级的,就要让其通过努力达到基础的要求。

例如:对初中数学中的二元一次方程的图像解法,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就要能够分为几个层级,对第一层级的就要能够通过一次函数图像求得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近似解,然后通过两个函数图像解方程组的探索活动,主要就是对函数和方程的辩证统一性进行感受。而对于第二层级的就要使其能够对一次函数图像解二元一次方程组近似解方法进行掌握,对第三层级的学生只要能够知道一次函数与方程组联系及区别就可以[4]。

第三,在学生的评价分层策略的应用上要能够充分重视,对学生的评价是教学管理中的重要内容也是重要环节,在评价过程中能够让老师获得对实际教学的信息反馈,对调整教学方法和了解学生学习情况比较重要。评价的内容不只是包含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及技能和解题的能力,在对数学学习的情感态度及学习策略方面也要能够涵盖,要打破以往的单调评价方式,采取分层的评价方式。

在对学生评价中要对学生的成绩提高及学习能力的增强加以充分重视,并要能对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提升加以重视。学生通过月考及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能够对自身的成绩变化有所了解,老师可采取分别谈话的方式,针对不同的情况区别化对待,主要是鼓励学生更进一步地提高成绩,了解学生困难所在,并针对性地加以解决。

4.结语

初中数学教学对学生学习兴趣和能力的提高有着重要作用,分层教学法是相对有效的方法,因材施教是传统教学手段的实践落实,对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及主动积极性的激发等都有着重要作用。由于本文篇幅限制不能进一步深化探究,希望此次理论研究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周秀梅.初中数学“分层导学”要处理好五种关系[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4(01).

[2]陈茂波.中数学分层教学的实践与体会[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4(21).

[3]李彪忠.分层教学中学生的心理问题分析及对策——以我校实践为例分析[J].教育革新,2013(07).

篇5:初中数学分层递进教学

在现在的课堂教学中,大都存在着,重视优等生的拔尖,忽视中等生和学困生的培养;或仅按中等生的程度施教,仅考虑大纲的基本要求,按中等生需要制定教学目标,选定教学方法、课堂练习及课后作业,对学困生和优等生兼顾甚少,课堂上培优补差、分类分层推进的力度不够,这样的教学使学困生不易接受,学习信心随教学深入而下降,以至于讨厌学习数学;而优等生又因得不到充分发展,学习潜力得不到充分挖掘,优等生不尖,优等生和学困生都成了中等生的陪读者,大大限制了学生的发展与提高,我们知道:在教学中应做到注重全体、因材施教,让他们在不同层次上都有所提高,让尖子冒出来,使多数迈大步,叫后进生不落伍,达到班级整体优化提升。教师的教要适应学生的学。分层递进教学就满足了这一需求,它的核心就是面向全体学生,正视学生的个体差异,使学生在自己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在每一节课内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渐渐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达到终身学习的目的。

一、现状

自从实行的是九年义务教育,全体小学毕业生都就近入学,学生水平参差不齐,而以中考成绩的高低来衡量各校教学成绩的优劣的观念,至今存在。于是,多数教师往往不惜血本,绞尽脑汁,采用多种手段,使大多数学生,陪同小部分“有希望”的“尖子生”,为之而“奋斗”,这样就使大多数“陪读生”“劳师无功”“,大大挫伤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也严重影响了整体的教育教学质量,这显然与素质教育背道而驰。

新的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而现行的教学方式为传统的 “平行分班”,由于学生基础知识状况、兴趣爱好、智力水平、潜在能力、学习动机、学习方法等存在差异,接受教学信息的情况也就有所不同,各校又以考试平均成绩来衡量每位教师的教学水平的高低,于是教师只能按中等学生的水平授课,长期下来必然形成一部分学生“吃不饱”,一部分学生“吃不了”,优等生学习没动力,冒不了尖,学困生连最基本的也掌握不了,给其它学科的学习带来困难,不能实现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学得好与差并非是他们智力的差异,而是由于他们基础的差异,使得在接受知识的速度不同,只要我们给予充足的时间,他们会掌握到同样的知识,如果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能采用适当的组织形式,给予不同的学生充足的又适合他们个体差异的学习时间以及感情上的关怀,得到是师生的认可与接纳,而不是受到歧视和孤立,他们就会树立起学习的信心,才会愿意学习,才会有成就感。再通过小组合作与探究,相互交流、彼此尊重、共同分享成功的快乐,从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这样就能改善他们的学习热情,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

因此教师必须从实际出发,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个人的创造能力以及小组的合作互助,激发创新思维,才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原有程度上学有所得,逐步提高,最终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分层施教、异步达标、共同提高”的目的。

二、分层原则

分层要在尊重学生人格的基础上,按照平时的考试成绩来划分。不要给差生增加心理负担,必须做好分层前的思想工作,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讲情道理:学习成绩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分层次教学的目的不是人为地制造等级,而是采用互助合作的 2 学习方法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成绩,让不同成绩的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潜力,以逐步缩小差距,达到班级整体优化。

在对学生进行分层要坚持尊重学生,师生磋商,实行互助合作自愿帮扶的原则,动态分层。应该向学生宣布分层方案的设计,讲清分层的目的和意义,统一认识;指导每位学生实事求是地估计自己,通过学生自我评估,完全由学生自己自愿选择适应自己的层次;最后,教师根据学生自愿选择的情况进行合理性分析,若有必要,在征得学生同意的基础上作个别调整之后,公布分层结果。这样使部分学生既分到了合适的层次上,又保留了他们的“脸面”,也不至于伤害到他们的自尊心,更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具体实施

1、学生划分

通过一段教学观察与测试评定后,以及与学生的交谈,初步对学生的数学基础、学习能力、学习态度有了一定的了解、再根据学习成绩的差异和提高学习效率的要求,结合教材和学生的学习可能性水平,结合初中阶段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及性格特征,按课程标准所要达到的基本目标、中层目标、发展目标这三个层次的教学要求,可将学生依上、中、下按3:5:2的比例分为A、B、C三个层次。A层:学习基础好,能独立学习,自我完成练习与作业,可主动帮助和解答B层、C层的难点,指导B层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解决C层学生的困惑,有创新力,能寻求新的学习方法;B层:是成绩中等的学生,学习基础较好,能独立完成练习,在教师的启发下完成习题,积极向A层同学请教;C层: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学习基础差,学习不主动,需要在别人的帮助下才能掌握知识,完成练习及部分简单习题。

为实现同学之间的互助合作,在编排座位时,最好四个人(1个A层、2个B层、1个C层)为一个学习小组,便于讨论、互助、交流、合作、提高,体现群体中的“优势互补”。但是分组是相对的,并非一成不变的。经过一段学习后,经同学们的共同努力,学生们的学习情况将会出现明显变化,教师根据学生的变化情况,引入适当的竞争机制,作必要的层次间的升降调整,以激励学生上进,最终达到C层逐步解体,A、B层不断壮大的目的。

2、教学目标层次化

分层次备课是搞好分层教学的关键。教师应在吃透教材、大纲的情况下,坚持“三不离”原则,即不离大纲,不离教材,不脱离学生,按照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设计好分层次教学的全过程。根据学生的发展差异制定不同层次的发展目标,提出不同的发展要求和学习任务,实施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安排多种多样的的教与学的形式,以求妥善处理好“面向全体”和“因材施教”的关系。确定具体可行的教学目标,分清哪些属于共同目标,哪些属于层次目标。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还应有具体的要求,如对A层:在学习过程,适当加深加宽知识面,可不拘泥于大纲,适当提高难度,注重能力、创新精神的培养;B层:不降低大纲要求,不放慢速度,注重双基的训练与培养;C层:严格按大纲要求,特别注重双基的训练与培养,不高拔高题。

如“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教学目标可定为

共同目标:记住等腰三角形的有关性质并能用它来解决简单的问题。

层次目标:

A层: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有关性质,去解决一些有一定难度的灵活性、综合性的问题; B层: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有关性质,进行有关计算和证明; C层: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有关性质,进行简单的计算和证明。

3、教学过程分层

教学分层是课堂教学中最难操作的部分,也是教师最富创造性的部分。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说:教师的作用就是如何使每一个学生达到尽可能高的水平。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应采用:低起点,缓坡度,多层次立体化的弹性教学。为了能鼓励全体学生都能参与课堂活动,使课堂充满生机,教师应将有思维难度的问题让A层的学生回答,简单的问题优待C层的学生,适中的问题回答的机会让给B层学生,这样,每个层次的学生均等参与课堂活动,便于激活课堂。学生回答问题有困难时,教师再给他们以适当的引导。对B、C层的学生要深入了解他们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帮助他们解答疑难问题,激发他们主动学习的精神,让他们始终保持强烈的求知欲。对于A层的学生在教学中注意启发学生思考探索,领悟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并归纳出一般的规律与结论,再引导学生变更问题帮助学生进行变式探求。对A层学生以“放”为主,“放”中有“扶”。突出教师的导,贵在指导,重在转化,妙在开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自学能力进而向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发展。

在教学方法上

教师要做到:对 A层学生重视调动、鼓励学生自主、创造性的学习,多点拨、引导发散性思维;B层学生多采用低层次小步走的方法,多创设让学生成功的机会,多模仿经验式的引导方法;C层学生多采用引导鼓励、低层次小步走的方法,教学重点放在最基本的问题上,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与成功。

学法指导应贯穿于每位学生的每一个学习阶段,我们应当及时、且不失时机地给不同层次的学生以不同的学习方法指导,减少他们在学习上少走弯路。A层:自学教 材选学课外读物,做好笔记,找出前后知识的联系,模仿例题初步解决课后练习,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并养成自学习惯。B层:从预习课本、听课、做笔记、记忆方法、利用公式做题、复习、练习、作业等方面进行指导;C层:着重培养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多鼓励,激发他们的热情,全面耐心指导学法。

4、课堂练习分层

分层练习是分层教学的核心环节,其意义在于强化各层学生的学习成果,及时反馈、矫正,检测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把所理解的知识通过分层练习转化成技能,反馈教学信息,对各层学生进行补偿评价和发展训练,达到逐层落实目标的作用。因此教师要在备课时,针对学生实际和教材内容精心设计编排课堂练习,或重组教科书中的练习,或重新选编不同层次的练习,在选编三个不同层次的练习时,必须遵守基本要求一致,鼓励个体发展的原则。通俗点就是“下要保底,上不封顶”。在保证基本要求一致的前提下,习题综合与技巧分三个层次。

5、作业分层

作业能及时反馈不同层次学生所掌握知识的情况,能反映一堂课的教学效果,又能达到初步巩固知识的目的。因此,作业应该多层次设计,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题量、不同难度的作业,供不同层次学生选择,题型应由易到难成阶梯形。C组做基础性作业;B组以基础性为主,同时配有少量略有提高的题目;A组做基础作业和有一定灵活性、综合性的题目。使得作业的量和难度使每个学生都能“跳一跳,摘到苹果”。从而调动各层次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作业批改上,对C层学生尽可能面改,发现问题及时订正,集中的问题可利用放学后组织讲评,反复训练,真正掌握;成绩较好的学生的作业可以采取抽查、互改等处理。

6、测试分层 测试是检验一个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我们不可能用同一把“尺”去量尽世界上的万物,同样我们也不能用同样的要求、标准去衡量每一个学生。在试题编制中,我们依据教学目标,把测试题可以分基础题和分层题,其中每份测试卷中基础题占80分,层次题各20分,可完成本层次题也可完成高一层次题,若完成高一层的测试,则该部分得分加倍。

7、评价分层

分层评价是实施分层教学的保证。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评价标准,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功能和激励功能。如对C层采用表扬评价,寻找其闪光点,及时肯定他们的每一点进步,唤起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对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对B层的学生采取激励性评价,既揭示不足又指明努力方向,促使他们积极向上;对A层的学生采用竞争性评价,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促使他们更加严谨、谦虚,不断超越自已。总之通过对作业评价,课堂学习评价,测试后评价等充分调动各层次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意志、兴趣、爱好等多方面积极因素,促进智商和情商的协调发展,以实现大面积提高数学的教学质量。正如一位德国教育家所说:“教学的艺术不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三、后续工作 分层动态管理

学生层次的划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因为初中生有较强的可塑性,经过努力,有些学生会有较大的进步;同样原来较好的学生,也会因为某些原因致使学习落后下来,所以经过一段时间后,对所有学生根据现实情况重新对他们进行分层,进行一次微调处理,进步的能调入A层的,调入A层„„;不再适应A层的调到B层„„,这种动 7 态管理,既是对学生的鼓励,又是鞭策,这就需要教师教育好学生正确对待这种“压力”,变“压力”为“动力”,而不是被这压力的负担。

提高对分层教育的再认识

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总是由浅到深,由陌生到熟知,由反对到理解,循环往复提高,对分层递进教学也是如此,我们在试行一段后要进行简单的总结,找出问题及时解决,要是教师统一认识,提高觉悟,统一到新的起点,及时调整状态。学生也是如此,通过师生交谈,生生交流,找到这种教学法的优势与缺陷,改进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分发挥这种教学方法的优势。

在对分层教学的探索与实践中,学生的心理个性得到良性发展,学习积极性普遍提高。分层教学针对学习能力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措施,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各得其所,学生学习的兴趣被激发了,都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程度差的学生,因为学习目标较低,学习过程中又能得到教师的更多帮助,因此,以往那种在课堂上听不懂,没事干的“陪读生”学习兴趣被激发起来,能积极参与学习,尖子生能自我发展,“吃得饱”,中等生得到了能力的提高;不同层次的学生各得其所,都能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每位学生都学得“痛快”,从而增强了学习的信心和战胜困难的勇气,增强了学生的自主性,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和强烈的竞争意识,融洽了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是整个课堂变得和谐而又活泼,同时由于分层的不固定,学生分层可上可下,又增强了学生的自主性,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和强烈的竞争意识,形成了比学赶帮超的良好局面,达到互利共赢的目的,使得教师爱教学生爱学,最终实现教是为了不教,学是为了会学的目的。

篇6: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探究

佚名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探究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育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知识水平和以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引导和组织者。受到该标准的启发,笔者于04春开始对所教的03级4班数学科进行分层教学,教学中采用分层设凝,分层练习,分层作业,分层检查,分层辅导,经过近2个月的实践,已初露端倪,有一定效果。

1、理论上的分层探究。数学是具有严密逻辑性的学科,大部分的数学问题是答案唯一,不可更改的。数学中的很多知识给学生以经典、神圣、庄严甚至显得“神秘莫测“的感觉;给人以至臻完美、无一缺陷的姿态,对只有少量数学知识的初中学生来说它显得高深。学生的数学基础水平、数学知识经验差异较大,智商,数学学习的努力层度,学科的兴趣爱好等因素产生了数学成绩、能力的优良学生,中等生,后进生,所谓优良、中等,后进生是相对的,可以改变的,理论上说每一名学生都可以变成优良生,也可以全部变为后进生,根据教学和学生实际,教学的目标是:减少后进生数量,提升优良数量和层次,全体学生学有所获,人人有进步。

2、分层要保证尊重学生,合服学生心理。这里的“分层”不是把学生分成好,中,后进的班级进行教学,而是根据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数学学习成绩把学生分成优良、中等,后进三部分,分的结果不向学生公布,只由教师自己掌握。如果向学生公布那会造成学生心理不平衡,更有圣者认为老师歧视他们,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笔者不赞成分好、差班进行教学,分好、差班一般是按学生的各科的总成绩进行的分班。好班的教学从深度到广度都要进行拓展,好班中有因偏科数学成绩不好或不太好的,他们跟不上好班的节奏而变成了新的后进生,笔者经历过的三次以分好、差班进行的教学后进班的学生一半以上伤失学习积极性,少数数学成绩较好的学生也因为分到差班而更差,这是很多做班主任工作优秀的班主任都难以解决的问题。

二、实施的步骤和方法

1、分层:任课教师根据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数学考试成绩等情况对所教班学生分为优良、中等、后进三个层次,此分层不向学生公布,教师自己清楚就行了,这个分层不是一成不变的,可以根据的成绩和平时解答的情况随时进行调整,划分的标准为:优良层:学生不但能模仿,而且要有较强的分析,解决应用、数学知识、问题的能力,少数学生有一定探究能力;中等层:能模仿,有一定的解题能力,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不够强;后进层:不能模仿,或只能模仿,谈不上有数学能力。

2、教学设计这种分层最难就是教学关,怎么教,三部分学生都要顾及是不易设计的。①以教学大纲为标准,课堂设计以课本为主体,不拔高要求设置疑问,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为作眼点,面向全体学生,中等学会,后进生基本学会为前提条件。②课堂设疑分层次:简单型,较难型,少许难度型,不搞齐答,分类对应抽答,优先超越层次答题(如后进生优先答较难型题目等),给中等、后进生更多机会,更多的表扬,赞许落在他(她)们身上。③课堂练习题目分层:分简易题(基础题目),较难题(有一点深度),少许难度题(探究类)。做哪一个层次的题目教师不硬性规定,考虑课堂容量有很多时候不设置探究类题目,让各种层次的学生都尝到成功的喜悦。④合作学习:优良学生间相互参与,研讨有一定难度的内容;中等生,后进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数学技能要进行检查,其办法是由中等生检查后生,或后进生互相检查,不会的要讲解,到会为止,达成互相学习的氛围和促进学生数学基础知识的掌握,这是对后进生学好数学的关键,必须落到实处,检查时间既可以先课堂上,也可以是课后进行。

3、教学方法师生互动是一堂课的核心,数学教育是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共同发展的一个过程置,驾御、调节学生的课堂学习氛围,问题设置的趣味性,引导学生的积极投身参与到学习数学的活动中来,严格把握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引导者。

4、课后作业,分三个层次,简单类,较难类,有时也有难度类。学生可自主选择布置作业中的题目,较难题有记号,可全选简单类,也可全选较难类,还可以选一样选作一点,对降低层次解答题目的学生要时时予以纠正,作业题目不在多,而在精选,不能让学生疲于应付教师布置的作业,使学生困乏,昏昏沉沉,从而学生对数学学科产生反感情绪。

5、课后辅导练习以落实中等生和后进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训练为主线,优良学生要加大训练其深度和广度,对优生要给予有一定难度和研讨类问题,以拓宽这部分学生的视野。

6、张扬个性,让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给学生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注重一题多解,使学生掌握数学问题的一些共性和个性,从而探索出解决数学问题一些规律。一位大学生在参加英语演讲时两次忘记了本以记熟的演讲稿评委没有给分数,他伤心之极,演讲完毕后,当评委的一位教授给了这位演讲者一次机会,他精彩的演讲获得听众喝彩,他虽然没有分数,但他战胜困难,获得了自信心,同样,老师要给学生增强自信心的机会。

投稿人:yyyld 来自:不详 时间:2006年1月17日

击:16

最后编辑:pjnj

上一篇:报告会通讯稿下一篇:小学作文:故乡的--4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