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拿起书本

2024-07-18

学生拿起书本(精选3篇)

篇1:学生拿起书本

“放下手机 拿起书本”倡议书

-—让书香盈满人生路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门前莫约频来客,坐上同观未见书;书似青山常乱叠,灯如红豆最相思-----读书给人以知识,给人以智慧,给人以感悟。当你轻轻掀开书页,历史的风烟,人间的冷暖,世事的变迁,幸福的妙美,就会扑面而来,芬芳了整个生命。

现代社会,读书少了,读手机多了;写东西少了,刷微信多了。“蓦然回首,人人都在玩手机”。这种快餐式的浅阅读、伪阅读正不知不觉的侵蚀着我们的精神世界。

美国文学之父马克·吐温说:“识字而不读书的人,比起文盲,其实没有占到任何便宜。”书籍是人类文明智慧的主要载体,是培育心灵圣地的“精神资本”。读书让人生更加丰富、更有价值,使民族更加灿烂、更加文明。一个爱读书的人,一个爱读书的民族,永远不会沦落为精神世界的卑微者。

老师们,同学们,读书吧!让读书为我们的进步与成功奠定基础,让读书为我们的开拓与拼搏注入活力;让读书在我们的校园蔚然成风,让浓浓书香飘进我们生活的每个角落,伴随我们走向梦想,走向未来!阅读可及夫游之乐。时间有限,而阅读心灵的空间无限,幽幽间,万里山河踏遍。乘黄鹤登黄鹤楼,随归燕悠然落江边,征蓬万里出汉塞,川流交错繁华赏长安。阅读能极夫交流之乐,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著书留其名。我们的思想便可一次又一次的、同伟大的灵魂相碰撞;一次又一次的、同伟大的精神相交谈。

从今天开始,邀三五好友,品茗论书。

从今天开始,对你周围的人谈论书以及关于书的故事。从今天开始,时间再紧也要读书,工作再忙也要谈书,经济再难也要买书,住处再挤也要藏书,交情再浅也要送书。

从今天开始,确立一种信仰:阅读是生命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让终身学习、毕生阅读成为一种习惯、一种风尚;成为学校、家庭、社会人生的文化与风景。“去留无意,望天边云卷云舒。宠辱不惊,任庭前花开花落。”最后我想将一位学者的话送给大家——无论中国怎样,你所站立的地方,就是你的中国;你怎么样,中国便怎么样;你是什么中国,便是什么;你有光明中国,便不再黑暗!

老师们,同学们: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让书香盈满人身路。

篇2:学生拿起书本

四四方方有棱有角,看起来其貌不扬,却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我想你一定猜到了,这——就是书本。每当我拿起书本,内心便充盈着喜悦。

余秋雨说“只有书籍,能把辽阔的空间和漫长的时间浇灌给你,能把一切高贵生命早已飘散的信号传递给你,能把无数的智慧和美好对比着愚昧和丑陋一起呈现给你。区区五尺之躯,短短几十年的光阴,居然能驰骋古今、经天纬地,这种奇迹的产生,至少有一半要归功于阅读。” “满腹经纶”、身材娇小的书本,让我们的人生充满了无限乐趣:

各科课本是我们的老师:语文多情,数学创新,英语有趣„„它们拥有无穷无尽的知识,通过我们的阅读,他们把知识传授给我们,我们也通过不断地学习变得明白事理。我们就这样一天天长大了,对这个世界的认识越来越深入,越来越透彻,多亏了这些老师的教导。在阅读中,我体会到了内心充实的快乐。

名篇佳作是我们的食粮,是我们的精神支柱。精神的空虚往往比物质的空虚更可怕,一个人没有了精神的支撑,生活便失去了意义。而读书的过程也正是“充电”的过程,文中那些随处可见的智慧的语言、深邃的哲理、精心的构想、独特的风格,深深打动着我的心扉,给我以启迪和借鉴。在品读这些名篇佳作时,我会被感悟,有如孔子、屈原、范仲庵等圣人贤者与我在一起,“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名言如灯塔一样照亮了我的人生之路;我会被启迪,有如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等巨匠大师在教导着我,“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等佳句,如一把尺子给我衡量待人接物的标准。在阅读中,我品味到了洗涤心灵的快乐。

杂文野史是我们的调剂品,让我们的生活有滋有味。一个个奇闻趣事,向我们诉说着世间的世事变迁,演绎着人生的悲欢离合。漫步其间,了解古往今来,领略人世百态,体会人间真情,丰富人生阅历。从此,我们看待问题会多一个角度,人生选择会多一份思考,面对困境会多一点坦然„„在阅读中,我享受到了探寻人生的快乐。

林林总总、各种类型的书,为我们打开了一扇扇快乐之窗。如果你问我读书的快乐到底是什么?我想我无法给出准确的答案。我只想说,当你读到瑰丽的上古神话、优美的先秦散文、隽永的唐诗、飘逸的宋词、灵秀的元曲以及杰出的明清小说时,你的身心不为之舒展,你的心情不为之愉悦吗?当你看到杨柳依依,遥望一川烟雨,观赏大漠孤烟,远眺黄河落日,你不为之心旷神怡,浮想联翩吗?读书可以使你放下俗务,一洗胸襟,可以怡情怡性,远离纷扰。试想当冰天雪地之时,品一杯香茗,读一本好书,寄情于山水,相忘于江湖,这是何等快事,何等惬意之极!因此,当你百无聊赖或心情郁闷之时,最好的事莫过于静下心来,读一本好书,仔细品味读书之乐。

阅读书籍是拓宽我们生命阅历的最佳方式,我们从书中领略到的是那些已经远逝,已经埋没于岁月尘泥之中的生命色彩和生存风景;窥见到的是那些艰难思考的光芒和顽强探索的发现。于是,阅读在给我们带来快乐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认识和思索,默默地赋予我们以思想,使我们眼界开阔,能眺望到遥远的未来,淋浴到未来文明的曙光„„

所以,拿起书本吧!因为,每当你拿起书本时,快乐就伴随在你左右。

综合性学习

背起行囊走四方

活动目标

1.通过综合性活动学习,让同学们充分认识到“行万里路”是增长人生见识和锻炼独立生活能力的必要途径。

2.通过综合性活动学习,尤其是对联的赏析和创作,让同学们更深地感受锦绣河山厚重的民族文化底蕴。

3.通过综合性活动学习,锤炼和提升语文的写作和口头表达的能力。

活动设计和原则

1.围绕“走”这一主题,以丰富人生经历和提升文化素养为目的组织活动。

2.根据由浅入深的认识规律来安排活动的环节:“走”的故事,“走”的发现,“走”的文化。

3.遵循“自主、合作、探究”的原则,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展开活动课的学习。

课前准备

1.上网查阅资料,包括风景图片和民俗风情、家乡风貌、对联知识和介绍等。

2.六次练笔:“游”“在旅行中成长”“旅行计划”“做有心的旅行者”“锦上添花说对联”和自创对联。3.整理自己旅游的图片等资料。

4.分组和活动任务的一些安排,将同学们分成东、西、南、北、中五个小组,安排活动的主持人等。

活动过程

导入

“祖国的山水之美,不仅受之于天然,更得益于历代文人志士的情怀抒发,他们借山水而抒情言志,山水因他们而更具灵气。岳阳楼因李白、杜甫而名声远播,更因范仲淹的名篇而熠熠生辉,一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浓缩了古代仁人的旷达胸襟。的确,正如欧阳修所写,历代文人志士都意不仅仅在乎山水,祖国山河早就贮存了厚重的人文精神。

今天,我们将要通过图片欣赏,进一步领略祖国河山的壮美;我们将要回顾自己的亲身体验,讲述关于走的故事;我们更要做有心的旅行者,进行名胜古迹中的对联考证。暑假将至,同学们也在积极准备,要到更广阔的天地中去旅游,因为生活中能获得比语文书更丰富更直接的体验,它不仅可以增补我们语文知识的不足,而且还可以开阔眼界,提升我们的精神境界!”(老师语)

──交给四位主持人主持,学生活动开始。

图片欣赏。

活动的第一个环节:“走”的故事

1.各小组推荐代表,展示并介绍自己的旅游相册。

同学们有的去了世界各地,有的去了祖国各风景点。通过对“欧洲游”“黄果树瀑布游”等地的介绍,同学们加深了形象认识。

2.讲述你旅行中的故事。

同学们或口头讲诉北京游中对清华、北大的印象,或借助课件讲述上海之旅、桂林之旅的印象。

3.谁不说俺家乡好。

在深圳出身的同学用照片介绍深圳文化考察的感受,表达对家乡的一片深情。

活动方式: 主持人组织活动,口头表达训练。

活动的第二个环节:“走”的发现

1.名胜古迹对联考。

展示并介绍同学亲手书写的五副对联,讲述同学们在旅游中所看到的对联,介绍昆明滇池第一长联。

2.后生斗胆对对子。

由同学自创上联,其他同学对下联。

活动由主持人组织,分五个小组讨论、写作、发言。

活动的第三个环节:“走”的文学

1.小品表演:背起行囊走四方。(同学活动结束)

2.老师介绍“走的文化”。

“通过以上三个活动环节的学习,我们不难发现,衣食住行,行是最高境界。只有生活好了,我们才能到世界的任何角落;只有志在四方,才能增长我们的见闻,开阔我们的视野。无论是《岳阳楼记》《醉翁亭记》,还是《西游记》《徐霞客游记》,古人用行动证明了“走”其实就是一种文化追求,一种理想实现的过程。现代社会,无论媒体还是个人,又在行走中找寻人类精神的家园。”(老师语)

a.走的文化:凤凰卫视的追求。

◆永远的三峡 ◆两极之旅

◆欧洲之旅

◆千禧之旅

◆纵横中国

◆穿越风沙线

◆走近非洲

b.走的文学:现代文化人的采风。

余秋雨、唐师曾、周国平与他们的作品。

余秋雨与《文化苦旅》《千年一叹》《行者无疆》。

唐师曾与《我在美国当农民》《我钻进了金字塔》《我从战场归来》《重返巴格达》。

周国平与《南极无新闻》。

c.我们与“走的文学”。

◆“游”

◆“在旅行中成长” ◆“旅行计划” ◆“做有心的旅行者” ◆“锦上添花说对联” ◆自创对联

课后拓展性学习

1.以风景图片为内容写对联,也可以自己命题。

2.制定并落实暑假旅游计划,在旅游中去发现最细微的美,写旅行札记。

篇3:世界读书日:拿起书本并不难

尼日利亚的哈科特港被指定为“2014年世界图书之都”,其入选原因是该城市提出了质量很高的鼓励阅读、写作和图书出版的活动方案。该方案对青年给予重点关注,在提高识字率方面将发挥重要作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伊琳娜·博科娃说:“我对哈科特港提交的活动项目表示认同,他们的项目能够促进广泛的公众参与及发展普及阅读。”

预计到2015年,尼日利亚的成人识字率将提高到60%,青年识字率将提高到70%至79%。哈科特港当选“2014年世界图书之都”将有利于这一目标的实现。

同时,哈科特港将邀请50所小学的学生参与“阅读树”项目。该项目要求学生阅读书籍,每人写一篇描绘尼日利亚风景、节日、传统的文章,文章将结集出版。此外,哈科特港将每月选出一本书籍,推荐给市民阅读。如4月的书籍为钦努阿·阿契贝所著的《神箭》。学生们将会被鼓励阅读每月推荐书籍并参加读书讨论。当选书籍还会成为当月电视、广播文学节目的重要内容,同时被改编成戏剧等表演艺术形式登上舞台。

美国:向不常阅读的人赠书

继英国和爱尔兰于2011年成功举办“世界图书夜”活动之后,美国于2012年成为该活动的第一个国际合作伙伴,在每年的4月23日举办“世界图书夜”。

“世界图书夜”的口号是“传递对阅读的热爱”。每年,由美国图书馆和书商组成的独立小组选择30至35本书籍,条件是要“好看到你愿意推荐给别人看”,然后专门加印,每种以20本装成一箱,再由志愿者送给不常阅读的人,甚至包括监狱在内的机构。“世界图书夜”通过授权热心读者成为推广阅读的使者,让大家了解谁热爱读书,以及鼓励不热情的人参与进来。

据介绍,赠书的过程并不容易。作者需要同意放弃他们的版税;出版商同意支付印刷、生产书籍的成本,其中不包含任何利润;书店和图书馆自愿成为志愿者领取赠书的社区机构。书单公布之后,市民通过申请成为志愿者,在他们所在的社区分发20本图书(同一本)。“世界图书夜”主办方负责审核申请,根据申请者接触不读书或很少读书的人的能力挑选赠书志愿者。

4月23日,志愿者把领取的图书分发给那些没有阅读习惯或因为各种原因不阅读纸质书籍的人。据统计,每年活动期间,美国在全国范围内发放约100万册图书。

法国:将阅读作为一项国家事业

巴黎图书沙龙举办之际,法国出版工会和国家图书中心联合发起行动,对法国人的阅读状况进行了摸底调查。调查显示:2013年,70%的法国人至少一年中看了一本书。他们中的80%年龄在15至24岁。这些阅读者平均每年读15本书,而2011年阅读者的平均读书量为16本。

多数读者表示偏爱看书,近3/4的读者认为,书的质量、价格和供应都不是影响阅读的最大问题,最大的障碍是缺少时间。只有5%不阅读的人和12%的阅读者认为书价太贵。

这次调查的特别之处在于,问卷涉及法国人对图书喜爱与否。结果显示,法国人对图书喜爱有加。人们对书的“高度信任”远胜过其他媒介,读者对图书的内容信任度为40%,而对日报、电视、网络和电台、杂志内容的信任度分别为16%、16%、7%、6%和3%,对图书的信任是对网络的6倍。

读者们十分认同阅读的价值和意义:96%读者认为应该陪儿童读书以培养其对书本的品位,95%的人认为书本是知识的主要源泉,94%的人则认为书能带给人深刻的影响,另有85%的人认为拥有书本是生活中最基本的。84%的读者认为难以想象一个没有书的世界。

法国出版和图书领域两大机构发出呼吁,要将阅读作为一项国家事业。政府部门尤其应该将学生的阅读列为优先。而2013至2014年,教材的预算减少了55%。法国的小学教材预算(每人每年13.5欧元),低于德国(31欧元)、芬兰(80欧元)、荷兰(90欧元)和西班牙(111欧元)。为促进儿童阅读,2012年出版工会和教育部及图书链所有相关机构合作发起一项名为“阅读小冠军”的朗读比赛。今年超过1.5万名儿童参加了这项活动,决赛将于6月18日在巴黎喜剧院举行。

韩国:朴槿惠将为小学生读书

据报道,韩国一份调查显示,韩国成年人每年读书率仅为68.8%,较1994年下降了18%。这意味着,每10个韩国人中就有3人一年一本书都没读。

出于对韩国国内读书率过低的担忧,韩国出版协会3月曾向韩国总统府青瓦台提出请求:希望总统能亲自为孩子读书以鼓励读书。

青瓦台表示,正在积极推进朴槿惠访问小学,参加为孩子读书的活动。此外,韩国政府还在今年4月23日发行《世界图书日》纪念邮票,透过一枚枚精美的邮票,将阅读和写作之风随信件吹遍每个角落。

(来源:《中国文化报》 王 眉、程 佳、郑 苒/文)

链接

2008~2011年 书店减少500家

昆明书店生存状况调查

在一线城市身处网络电商对实体书店冲击两年之后,随着大型书店进店客流量的下降,一贯慢半拍的昆明书店在今年显现出来自网络的压力。一方面是大型书店的人气减少,而另一方面,人头攒动、读者不断涌入的图书馆,却面临资金、场地使用上的捉襟见肘。

相较前面二者,昆明市内的私人独立书店整体经营状况也并不乐观。据统计,从2008年到2011年,昆明市的书店已经从3 738家减少到了3 155家,减少了500多家。存活下来的几家有代表性的独立书店,在压力下呈现出的则是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清高——隐于喧嚣的都市,起起落落,似一只游走的猫,冷静地旁观着外界的厮杀。

2014年4月23日,在第19个“世界读书日”到来之际,从公共图书馆、大型卖场到私人独立书店,记者逐一探访、深入了解,试图勾勒出昆明图书行业目前的生存影像,寻找网络时代下昆明读者的现实踪迹。

大型书店

消费行为的改变是书店面临的问题

昆明图书大型卖场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步伐稍晚于全国其他城市,在此之前,昆明的图书销售停留在小规模、小面积经营上。2001年,作为当时最大的卖场,位于南屏街的昆明书城开业;2006年,滇池书城开业……截至目前,昆明新华书店连锁有限公司共有22家连锁店。回顾过去将近20年的时间,新华书店在昆明业务的不断发展见证着实体书店在昆明最为辉煌的时期。

审视昆明的图书行业,昆明新华书店连锁有限公司连锁管理部经理段春燕认为,消费行为的改变是目前昆明大型书店共同面临的问题。当下,实体书店应进一步改善服务质量,不断举办外部活动,加上自己内部服务质量的提升、经营定位转变,增强读者的阅读体验,这样才能让读者在实体书店找到网络书店没有的归属感。

作为云南最大的民营实体书店,昆明新知集团有限公司是以图书、音像制品经营为主的连锁发行企业。公司自1991年成立以来,不断拓展服务网络,现已在云南、四川等省建立了57个连锁书城,在柬埔寨、老挝等国家建立了5个华文书局。总体来看,这些年购书的消费者数量有涨有跌,总体态势有一定涨幅。

新技术、新媒体和阅读习惯的不断变化,确实给实体书店造成了一些影响,但以变应变是市场法则。新知集团董事长李勇介绍说,新知目前正努力打造一站式体验的文化综合体,同时还要以图书为核心,不断地延伸产品,包括字画、茶具、家居、电教类产品等。此外,新知还准备加入更多的文化体验。

客流量下降

应顺应消费者习惯

网络、电商的兴起打破了传统的阅读方式,变革悄然进行着。在段春燕看来,网络书店与实体书店作为图书市场的组成部分,共生共荣。“从今年开始,大型图书卖场受电子商务的影响开始明显。”这种影响最直观地表现在“进店客流量有所下降”。

虽然近年来,新华书店昆明公司的门店数量、门店规模都没有发生太大变化,每年的经营任务亦能比上一年度实现增长,呈正向趋势,但从读者量来看,近几年增加的趋势较弱。云南省新闻出版局统计的数据显示,从2008年到2011年,昆明市的书店已经从3 738家减少到了3 155家,减少了500多家。实体书店的生存问题近两年得到了国家重视,从2013年开始,国家对实体书店进行财政补贴试点,昆明被列入试点,扶持实体书店的资金达1 400万左右。

尽管网络购书等对人们消费图书的方式有了较大的影响,但是图书的消费仍占了很大比重。新知集团董事长李勇说,形成这些转变的根本原因是消费模式和结构的改变,还有代际效应的问题,相比传统的消费者,80后、90后年轻人等更乐于接受新事物,而且这也是社会的一种流行趋势。而作为实体书店,也应该顺应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和阅读习惯,把更便捷的阅读体验、更周到的服务、更丰富的产品提供给消费者。

独立书店

“看书的人总会来店里买书”

麦田书店几乎是昆明文林街的一个地标。

“我不能推荐书”,麦田书店的老板马力,和他的书店一样,特立独行。而他也真不像个生意人,守着小小的书店,他每天更多的是沉浸在自己的书、音乐和电影里。想买书,你最好先自己找,遇见话题了再去找他聊天。与你交流他看某一本书的心得或感受,但是他不会向你主动推荐某一本书,“看书,还是要杂一点好,要不你怎么知道你喜欢看什么书?”

两年前马力彻底断了书店的网络,“网络有点洪水猛兽的感觉,刚开始点击进去,会发现好像都很有趣,结果一天时间就耗在网上了。经不住诱惑,干脆就断网,看书。”

在全国实体书店倒闭潮和“开书店不赚钱”的市场现实下,马力和他的麦田书店却起起落落走过了13年,书店就他一个人打理,既是老板也是小工。“我从来不算卖了多少钱,有钱交房租就行。” 2001年,马力在钱局街上开了这家“麦田书店”,麦田书店名字源于《麦田里的守望者》中的一段话。书店里出售的书,都是他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文学艺术、人文社科、历史哲学、电影音乐等类书籍,按照诗人于坚的话说,马力的趣味有点波西米亚,总是找到那些非主流的书籍。后来,钱局街拆迁,马力把书店搬到了文林街的天君殿巷口。

2010年,麦田书店被评选为“全国最佳小书店”,当时的授奖词这样写道“:退伍军人、摇滚乐手、电台主持人马力老板率性经营着云南麦田书店,诗人、独立音乐人、文艺书虫经常出没于此。”马力说,网络购书、电子书的普及,对他这样的小书店其实并没有多大影响,“看书的人总会来书店里买书,每个时代都有爱读书的人。”

“这里有因为书店而喜欢阅读的人”

“大家是需要我们这种书店。但书店不能迎合读者,更应该通过书籍以及一切事物,去引导读者。”大象书店店主饶饶说。

饶饶说,最初选用“大象书店”这一名称的初衷是想做一家真正代表云南、代表昆明风格的书店,因此选择了大象这种具有云南特色的动物作为书店名称;另一个层面上,则是采用了老子《道德经》中的“大音希声,大象无形”之意。

这家位于昆明市文化巷4-6号文化苑六栋地下一层的书店并不显眼,甚至可以说有些隐蔽。走下楼梯来到地下室中的书店,明亮的室内、雪白的墙壁和门口简单的小花园,成为这个书店给人最直观的印象,书店主营人文、艺术、建筑、设计、室内、规划等类型书籍。

“书店是我一直的理想。”学建筑的饶饶说,30岁出头,在大学教书的她和老公Bear一起经营起了大象书店,按照他们自己的话说,这有点像宫崎骏所说的“现实的理想主义者”。之所以说自己是“现实的理想主义者”,是因为他们知道,经营一家书店如果单纯靠售书是根本不可能赢利维持下去的。“我们俩都是学设计的,对钱没什么概念,从决定开店到试营业三个月不清楚花掉了多少钱,也不太清楚每月多少钱够维持开销。”饶饶说,现在唯一希望的是,可以通过书店出售一些设计的产品、咖啡等,来维系书店运转。

试营业的三个月中,是饶饶人生中感到最累的三个月,同时也是觉得最感动的三个月,“因为在这短短的时间里,在年轻人身上看到了我们坚守这家书店的必要。”书店试营业开始后,大量的年轻艺术家、设计师、画家开始聚集到这里,很多人在这里碰撞文化和创意,在其中诞生了不少全新的念头。“这三个月里,我们见到了因为这家书店开始喜欢阅读的人;看见了几乎快放弃画笔的年轻人因为这里找到了和他一样的群体……”

图书馆

年轻人喜爱自助借还机,但图书馆老年人居多

从2011年开始,国家每年给予各级图书馆一定专项经费用于免费开放项目——省级图书馆由省政府给予支持,每年给250万免费开放专项经费;地州、县、文化站由中央财政给予补贴,州市一级的是50万,县馆是20万,乡镇文化站则为5万元。云南省图书馆副馆长周宇青说,对比2011年~2013年,连续三年,省图书馆读者人次、图书外借册次均呈逐年上升趋势。

2012年4月份,云南省图书馆在钱局街投入了两台24小时自助借还机,当年二季度共借阅图书2 000册、三季度3 558册、四季度2 101册。对比人工外借的五六十万册次,两年多的时间以来,24小时自助借还机真正的效用尚未完全发挥出来。同样的情况也出现在昆明市图书馆。2011年,昆明市图书馆率先在全国首家使用24小时自助借还机。2013年,昆明市图书馆自助借还机共计借出图书9 055册、还书7 744册、续借677册。而近几年,该馆的年借出书刊量在30万册次左右。

“机器投入使用后,减轻了图书馆工作人员的负担,提高了读者借还书的效率。但对于自助借还机,读者也存在适应问题,加之机器的系统不是特别完善,如经常会遇到借不了、卡证,需要反复调整,限制了功能的发展。”昆明市图书馆副馆长刘志芳说,24小时自助借还机比较受年轻读者欢迎,但来市图书馆借阅图书则以老年读者居多。

市级图书馆每年有50万免费开放专项经费,但实际使用下来,“公共图书馆在投入方面是逐年增加的,这笔经费肯定是远远不够的,图书馆整体发展和对读者服务都还存在一些问题。”刘志芳介绍,目前,昆明市图书馆使用的场地建于1987年,随着城市发展、读者需求的发展,现在市图书馆的场地已经明显不够用。“图书每年都要新采购一批,借阅的书架上目前可以上架的数量就那么多,新书购进来一批一部分图书要被撤下一批,这样读者的选择就会受到限制;此外,藏书的书库目前也已经饱和,根本放不进去。”刘志芳对图书馆的未来发展,心里并不是太有底。

(来源:《云南信息报》 马丽娅 鲁岩琳/文)

链接

中国人均阅读纸质书4.77本

由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组织实施的第十一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近日在北京发布。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学生拿起书本】相关文章:

每当我拿起书本05-22

书本推荐!07-15

书本作文08-22

酒店书本笔记04-08

书本理论范文05-17

儿童故事书本范文05-25

儿童书本目录范文05-25

免费书本目录范文05-29

书本目录样式范文05-31

马原书本要点05-09

上一篇:第二课 第一框 感受文化影响导学案下一篇:非主流伤感爱情经典语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