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帆中队简介及学习小组名称

2024-04-28

杨帆中队简介及学习小组名称(精选10篇)

篇1:杨帆中队简介及学习小组名称

组 名: 欢乐城堡

组 训: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口 号: 乐于学习善于沟通 组 歌: 《魔法城堡》 学习组长: 李贵龙 纪律组长: 曾海涛 记 分 员: 李元春

组 员: 李贵龙 曾非凡 李元春 曾海涛 曾宇飞 曾鹏英 组员评价:

组 名: 快乐无限

组 训: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口 号: 快乐参与 快乐成长 组 歌: 《逆战》 学习组长: 施辉杰 纪律组长: 施黎忠 记 分 员: 曾敏霞

组 员: 曾亚军 高若诗 施辉杰 施黎忠 曾涛 曾敏霞 施晶晶 组员评价:

组 名: 携梦同行

组 训: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口 号: 超越梦想 追求希望 组 歌: 《梦想起航》 学习组长: 曾美玉 纪律组长: 曾玉兴 记 分 员: 张昭炜

组 员: 曾金鹏 曾玉兴 赖昌国 张昭炜 施根宝 曾美玉 施婷婷 组员评价:

组 名: 破晓未来

组 训: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口 号: 争分夺秒 纵横青春 组 歌: 《勇敢的心》 学习组长: 施鹏鑫 纪律组长: 曾广权 记 分 员: 施明富

组 员: 施明富 曾志福 曾广权 李强 施福斌 施鹏鑫 组员评价:

组 名: 奇思妙想

组 训: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口 号: 勤思好学 共创辉煌 组 歌: 《我的未来式》 学习组长: 施慧君 纪律组长: 曾新伟 记 分 员: 曾意祈

组 员: 施慧君 曾意祈 曾新伟 施嘉诚 李英杰 李乐 曾光果 组员评价:

组 名: 希望腾飞

组 训: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口 号: 相信自己 永不言败 组 歌: 《最好的未来》 学习组长: 高欣其 纪律组长: 李坚强 记 分 员: 曾乔绘

组 员: 曾诗琪 李坚强 曾乔绘 曾荣富 高欣其 肖荣灵 组员评价:

组 名: 学海无涯

组 训: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口 号: 学无止境 勇攀高峰 组 歌: 《仰望星空》 学习组长: 施天成 纪律组长: 施舒童 记 分 员: 施秀珍

组 员: 施天成 施舒童 施秀珍 施怡 曾宇杰 曾颖杰 肖家宝 组员评价:

组 名: 英勇团结

组 训: 聪明在于学习,天才在于积累。口 号: 团结友爱 勇往直前 组 歌: 《海绵宝宝》 学习组长: 施俊权 纪律组长: 施荣杰 记 分 员: 施运飞

组 员: 施晓婷 曾素梅 施荣杰 施俊权 施运飞 施锦洪 组员评价:

五(1)班扬帆中队简介

班 名:扬帆中队

班 风:时时守纪律 处处讲卫生 人人有礼貌 天天爱学习学 风:勤学 乐学 善学 多问 多思 多练

班 规:良好班风靠大家,入门即静快学习。早到先读放声诵,勤学多思善提问。学校拓展有计划,文明休息勿打闹。

诚信宽容朋友多,携手共建和谐班。班 训:不为失败找借口,只为成功找方法。班级格言: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班级口号:同舟共济 扬帆远航 班 歌:《梦的怒放》 班 牌:

班牌解说:图中是一只帆船在风浪里前行,外围是由双手组成的心形。

帆船象征着渴求知识的我们在浩如烟海的书籍中遨游,也象征着我们为着梦想,无论前行道路多么险阻,都会坚持不懈!而心形则代表我们美好的心愿,也代表着我们感恩的心,更代表了家人的关心呵护。

篇2:杨帆中队简介及学习小组名称

善教者,生逸而功倍

勇学组

遇事无难易,而勇于敢为

勤学组

学向勤中得萤窗万卷书

博学组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静学组

行之以躬,不言而信

进学组

强学力行,循序致精

思学组

学贵心悟,守旧无功

恒学组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乐学组

贪多务得,细大不捐

尚学

篇3:小组合作学习的误区及对策

一.分组随意, 成员搭配不科学

【现象】现在很多教师在进行语文课堂中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 经常会有这样的现象:对于某一个问题教师要求展开小组合作学习, 最常见的是前后两张座位四个学生一组展开讨论、学习。课堂立刻活跃起来, 但仔细观察你会发现有的小组讨论非常热烈, 而有的小组却冷冷清清。出现这样的问题关键是分组随意的结果。

【分析】小组合作学习的理论基础之一的集体力理论认为在合作学习中, 学生不必畏惧教师的权威, 也不需担心个人学习的失败和紧张, 同学间互勉、互助、互爱。合作的环境有利于学生产生自尊自重的情感 (Slavin1983。Blaneyt, 1977) , 这种情感和学生的学业成绩成正相关, 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合作学习中, 成员间的互相依赖, 教师又是以总体表现为奖励依据, 从而使小组成员形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 这对那些动机、毅力、责任心相对较弱的学生会产生积极的群体压力, 从而产生学习的动力、提高学习的效果。笔者认为作为小组合作学习的基本单位, 同一课堂内的小组如果存在较大的差异, 那么小组之间的竞争就会有很大的不平衡性。如果教师不注意分组, 让学习能力都比较差的学生分在一组的话, 就根本起不到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 甚至对这部分学生是一种极大的伤害, 这不仅仅表现在学习成绩上, 更表现在学习品质的培养上。

【对策】小组合作学习的常用分组基本上有以下几种形式 (1) 差异组合式 (2) 前后组合式 (3) 家庭靠近组合式 (4) 自由组合式。笔者认为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必须要遵循“组间同质, 组内异质, 优势互补”的原则。最好的分组方式是第一种“差异组合式”, 不过为了使课堂教学不显得混乱, 就要求语文老师和班主任在安排学生的座位上多动动脑子, 根据学生的认知基础、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心理素质等对学生进行综合评定, 把班内的学生搭配成若干小组并能保证一个学习小组坐在相对集中的地方。这样才能既保证小组间的平衡又能保证课堂教学不显得混乱。

二.运用随意, 有盲目滥用的现象

【现象】新课程标准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现在“合作学习”成了做时髦的时尚词语。许多教师都用。公开课上不管什么情况, 开始就是合作讨论, 不管时机是否恰当都要尝试着用, 好象只有讨论一下才热闹, 只有合作一下才叫新课程, 才叫符合新课程改革理念。在这种情况下, 小组合作学习的任务有可能出现两种极端情况。一、任务过于简单, 根本没有合作学习的必要;二、任务过于高深, 小组合作学习也解决不了。

【分析】维果茨基将儿童的最近发展区界定为用独立解决问题所决定的实际发展水平与通过成人的指导或与能力更强的同伙合作解决问题所确定的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距离。可见儿童间在彼此最近发展区内合作, 会表现比单独活动更高级的行为。不同程度的学生可以在合作中取长补短, 加深对问题的理解, 促进学生学习质量的提高。这一理论基础论证了小组合作学习的可行性, 同时也向每个试图运用这种教学策略的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就是:要让学生小组讨论的问题处于学生最近发展区之内, 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合作学习的能力, 才能更好的体现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

【对策】比如在教学朱自清的《春》这一篇课文的第二课时的时候, 学习作者是如何把春天写的如此美好, 让学生总结写作方法的时候, 就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这时学生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有了一定的知识积累, 但又需要学生有一定的概括能力。这样的问题就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开放性、探索性。如果放在第一课时, 学生对这个问题的认识还远远不够的情况下就开展这样的合作学习, 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因此, 对于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任务和时机, 教师要认真选择。

三.分工随意, 学习效率低下

【现象】笔者曾看到有位老师在《皇帝的新装》这篇课文的教学中运用小组合作学习, 要求小组合作编写课本剧。应该说这是一个很好的小组合作学习的任务。教师在课堂上简要介绍了剧本的形式, 编写剧本时的注意点。这些知识的教学也是这次小组合作学习的必要基础, 然后教师就让小组进行合作编写课本剧。结果课堂上非常活跃, 每个小组都在轰轰烈烈的展开讨论, 每个学生都想当一回编剧。可是最后没有一个小组拿出一个象样的剧本, 整个课堂显得混乱而没有效果。

【分析】出现这样的情况, 关键是教师的分工不够仔细, 缺乏必要的指导。学生有小组合作学习的意愿, 却没有一个有力的组织者, 协调小组内组员的工作, 导致的结果就是一盘散沙, 没有真正起到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

【对策】由于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理念下崛起的新生事物, 在合作学习环境中教师的作用尤为重要。在合作前, 教师要做适当的分工, 让每个成员在小组中都明确自己的职责。如在《皇帝的新装》课本剧的编写中就必须有专职的记录员, 有小组的发言人, 有负责构思的编剧, 有负责挑刺的观众。但笔者认为更为重要的是教师应该培养每个小组的核心人物, 要充分发挥他的指导作用, 让每个小组有一个核心人物后就可以建立一套“活而有序”的合作常规, 并通过训练使之形成习惯。这样教师就可以不必在每次小组合作学习前都进行一番指导, 又不必担心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

四.评价随意, 激励效果不明显

【现象】很多语文课堂上小组合作学习的最后一个环节就是各个小组把自己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果在班级里交流, 语文老师会适时的对各个小组的发言做一番点评, 当然以激励为主。有的教师还可能会让各个小组对其他小组的发言情况做点评, 甚至让全班评出最好的小组, 美其名曰“阳光小组”。看上去教师是对每个小组的学习情况都给予了肯定, 也让其他小组参与了评价, 按道理说是有一定的激励效果的。但笔者认为教师或同学仅仅是对小组进行评价还远远不够, 对于小组内部的各个成员还缺少必要的评价, 长此以往的结果只可能使小组成员的积极性越来越差, 进而影响以后的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

【分析】当然按照小组合作学习的概念{合作学习 (cooperative learning) 是指促进学生在异质小组中彼此互助, 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并以小组总体表现为奖励依据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对以小组的总体表现为奖励依据这一点来说, 教师并没有错, 但是笔者认为合作学习强调的是集体的成就, 每个学生对集体的成就都负有重要责任。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 不同学习者自身条件不同, 贡献不同, 因此得到的评价自然也应该不相同。也就是说教师在强调组间评价的同时还要注重组内的评价。

【对策】还是以编写课本剧《皇帝的新装》为例, 笔者在让学习小组合作编写时通过自评和互评的形式, 每个成员都有机会评价小组中的其他成员, 在相应项目里打上分数。这样的评价相对来说使学生的表现更为客观、公正、公平。更为重要的是在小组学习中优等生才能可以得到发挥, 中等生可以得到锻炼, 学困生可以得到帮助和提高, 为学生营造了一种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 促进学生积极进取, 尝试探索, 对创造性的适应环境变化的创新个性品质的形成是有积极意义的。

课堂教学理论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只有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小组合作学习更好的体现了课堂上的学生积极主动的地位, 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摘要: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策略, 既减轻了学生学习时的心理压力, 又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合作能力和语言交际能力, 正越来越普遍的被广大初中语文教师运用到语文课堂教学中。本文试图对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几种误区现象的阐述, 进行分析, 寻找对策, 从而使更多的语文教学同行能重新审视自己的语文课堂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的运用。

关键词:语文课堂,小组合作学习,误区

参考文献

[1]、《合作学习与学生成绩》美罗伯特E斯莱文.

[2]、《合作学习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陈燕杭州大学教育系.

篇4:小组合作学习的误区及对策

关键词小组合作主体高效误区对策

误区一:合坐=合作

在现实的课堂教学中,由于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认识不到位和对本班学生的了解不全面,在给班级学生进行分组时具有很大的随意性,没有关注到学生的个体差异,不能面向全体学生。实践中也只追求形似,导致小组合作学习看似热热闹闹、形式多样,但美丽的外表却无法掩饰其空虚的内在,以小组合坐替代了真正的小组合作学习,陷入了形式主义的泥沼。这种状态下的合作是“低效”的,甚至是“无效”的,我们的教学实践要拒绝“低效合作”。

对策:在进行小组合作教学之前,教师要对全班学生的学情进行认真的分析研究,并根据学情将本班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分组时一般要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所谓“组内异质”指的是同一小组内的成员,在学习能力、个性表现等方面是各不相同的,是能够互补的。所谓“组间同质”,指的是组与组之间的实力相对均衡,在学习能力上是处于同一起跑线的。分组时一般以前后4人为宜,组内的人员分工各不相同,具体可分为小组长一人,负责组织本组成员开展小组合作活动;纪律委员一人,负责管理好组内活动时的纪律;各科课代表1人,负责本组内学困生的课中指导及课后补偿工作;汇报员一名,负责汇总本组交流讨论后的统一意见并在全班交流。组内成员根据需要可以身兼几职,当然这种设置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可以依据学科的不同要求进行相应的调整,也可根据学生在不同的时间段的表现进行相应的调整。总之,小组分工后要做到人人有事做,人人能体现在组内的作用,通过这样的岗位设置,使得小组内人人地位平等,便于更好地实现以己之长补组内成员之短的目的,并最终实现全组成员的共同进步。当然小组合作要达到理想的效果,我们还必须对学生进行小组合作相关内容的培训,使小组内成员明确各自的职责,以及合作的方法和技巧,做到人人会合作。

误区二:热闹=高效

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片面地理解合作学习就是小组讨论,忽视合作交流的内容和时机,走入单纯追求气氛的误区。这样的课堂表面上看起来很活跃,但它并不是真正的合作,主要原因是教师在教学预设时未能精心选择合作的内容,在小组合作时未能选择恰当的时机进行有效的指导,导致学生的合作看似热闹,实质上并未真正地围绕需要讨论的内容展开有效的合作。有的教师为了显示自己在教学中融入了小组合作学习这一形式,在课堂中不管教学内容需不需要讨论,都让学生在小组里讨论,走入了单纯追求热闹的误区。

对策:当然,小组合作学习离不开小组讨论,但小组讨论并不是小组合作的唯一形式。判断一节课是否真正实施了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不能只看有没有组织小组讨论的形式,更重要的是看课堂上学生学习的内容是否需要合作,学生在合作过程中是否真正掌握了合作的技巧,是否培养了合作的意识,是否真正形成了合作的能力,是否产生了合作的效能,异质学生是否都得到了相对均衡的发展,共同高效地完成了本堂课的学习任务。要使课堂讨论交流有价值、有突破、有发现、有创新,教师就需要精心设计问题,精心组织讨论,让学生在新知识的生长点处讨论;在思维困惑处讨论;在知识的重点、难点处讨论;在组内意见不统一处讨论。只有这样才能使教学面向全体,使不同程度的学生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真正发挥合作学习的效能,最大程度上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

误区三:主导=主体

在教学过程中,当教师的教学预设与学生的课堂表现不一致时,教师往往担心小组合作学习会影响到整个教学任务的完成,就有意减少学生合作的时间,或者将教学互动设计成一种固定的模式或内容,这样学生就只能在教师规定的范围内被动地接受问题和任务,进行表演式的“合作”,小组合作变成了教师教学方式多样化的一种展示活动。有时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为了顺利的执行教学预案,把学生往事先设计好的框架里赶,只关注小组合作交流的形式,而不是关注小组合作交流的内容和结果。教师不再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引导者而是变成了合作学习的主导者。

对策: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首先要明确自己的角色。教师只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引导者、小组合作学习的参与者。学生才是合作学习的主体,他们既是合作学习中的一员,还是合作活动中的具体组织者和执行者。教师需要做的是在学生合作遇到困难时,在学生合作交流中意见不统一时,进行适时的引导和必要的点拨,使学生对合作的内容更为清晰,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以保证他们的合作学习富有成效。

其次,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一定要留给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时间和机会。独立思考是合作交流的基石,没有经过个体的认真思考而匆忙展开的讨论如无源之水,表现的见解既不成熟,也不具备深度,更谈不上个性和创见。因此,小组合作学习之前必须要让学生进行必要的独立思考,并在思考的基础上让学生参与讨论,进行合作探究,形成自己的见解和前认知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在教学时出现一点即通、恍然大悟的效果,也只有在这种情况下进行小组讨论才能产生思维的交锋、观点的碰撞,才能真正地探讨知识的本质问题,并最终形成正确的认知。

误区四:个别=整体

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常常有一部分学生由于胆小而得不到参与机会,或者由于在心理上处于弱势而长期处于“旁观”、“旁听”的被动地位。某些小组为了片面的追求所谓的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小组长直接将结论告诉给小组中的一些学困生,结果课堂气氛很热烈,汇报时正确率很高,但教学效果却不理想。还有一部分教师由于没有确立正确的教学任务观,把完成教学内容作为教学追求的目标,而不是把如何设法教会学困生作为教学追求的目标。这样既没有将学习任务前置,又没有进行有效的课后补偿工作,最终导致两极分化严重。

对策:小组合作学习就是要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实现兵带兵、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的目的,最终实现全班的共同进步。因此,教师在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时,必须深入到每一个小组,了解每组中不同的组员对合作内容的理解掌握程度,并采取相应的教学措施,协助小组长共同帮助小组中的学困生,具体做法是:1.合作中以学困生为主体,小组长指导具体合作的要求,其他组员倾听并补充修正。2.合作结论由小组中的学困生来归纳。3.课后小组长或学科课代表及时提出相关的内容给本组学困生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小组合作学习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让学生通过自身的参与,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并最终形成正确的认知。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之间是为了完成某个学习任务而相互依赖、共同努力,组内成员间相互取长补短,并最终达到共同进步。

作为教师不仅要关注优秀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表现,更要重视学困生在合作学习中的表现,只有让学困生也取得相应的进步,小组合作学习才能更好地体现它的价值。教学评价是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动力,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评价时,要以小组整体的学习情况为评价依据,并以此促进全班学生的共同提高。

合作学习既是一种教学思想,也是一种具体的课堂教学技术。作为新课程理念的践行者,教师要通过对课堂合作学习的观察、评价与反思,发现影响“合作学习”的诸多因素,研究对策,探索出增强“合作学习”有效性的途径与策略,使课堂合作学习更具实效性,使学生真正在合作中学习,在合作学习中得以发展,促使他们朝着有合作意识和合作品质的社会人的方向健康发展。

篇5:合作学习小组的建设及评价

一、合作学习小组的建设

(1)小组划分的原则。小组划分应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依据学生各自不同的学习成绩、性格特征、兴趣、学习能力、性别等方面组成实力相当的学习小组,使小组成员之间具有一定的互补性,进而促进组内合作与组间竞争。

具体做法如下:①以学习成绩为主。②男女比例分配要适中。③学生性格搭配要互补。④优势学科与弱势学科要兼顾。

(2)具体分组方法。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将全班学生划分为A、B、C三个层次,分别命名为A1、A2、B1、B2、C1、C2, 每组6人至8人,各小组间的层次、人数、性别比例要基本平衡。为了使组内同学形成一对一的“师友”互助组,让每个B和C层学生都有所监管,达到“师友互助、全组合作”的目的,具体做法是A1帮B1,B1帮C1。这样,能充分利用学生间的差异资源,进一步优化班内、组内学生学习的最优学习环境,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

(3)组长的选拔。选一名成绩较好、责任心较强、有较强组织能力的学生担任小组长,负责本组的组织、分工、协调、合作等工作。小组长未必是组内学习成绩最好的学生,但一定是能力最强的学生。

小组长应具备以下条件:①有较强的组织和协调能力。②有较强的表达能力。③学习成绩较好。④要有较强的责任心和集体荣誉感。⑤要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和发现问题的能力。⑥要有为同学服务的意识。

教师要定期对小组长进行培训,培训时不但要对他们进行专门指导,还要认真听取他们的意见和想法,让他们相互交流、相互启发,使他们领导的小组共同发展。

(4)小组的文化建设。小组文化的建设能够起到凝聚、团结小组的作用。小组组建后,由组长组织,让组内成员集思广益、共同研究,确定小组的组名、口号、组训,制定小组的奋斗目标。这样做有利于小组团队精神的形成。

二、合作学习小组的评价

任何方案的实施,如果没有考核和评价,就相当于一纸空文。如果没有科学客观的评价,就很难保证小组合作学习的顺利完成。所以,进行评价是小组合作学习成功与否的关键。

(1)评价内容及方法。

①课堂评价:任课教师依据学习小组在课堂上的表现,负责对学习小组进行颁发印有本学科字样的加分卡。

具体加分条件(分为个人加分和小组加分):1)回答问题正确或精彩的同学。2)能指错的同学。3)对预案能提出有价值的疑惑的同学。4)对教师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的同学。5)讨论问题激烈的小组。6)能对学困生当堂有效帮扶的小组。7)上课发言积极精神状态好的小组。

②课外评价:1)作业完成情况:小组成员全部认真完成作业, 没有照抄现象,任课教师进行加分。2)纪律表现:每周全班同学投票选举纪律好的小组,进行加分。3)卫生状况:以小组为单位轮流值日,副班长带领9名组长每天定时逐项检查,给没有问题的小组加分。4)阶段学习成绩:在每个学习合作小组中,以分组前考试成绩的排名为基准,确定该小组在一个学习阶段之后的进退步情况。每次考试成绩与基础成绩相比,依据进步或后退的名次进行打分,然后所有组内成员得分累计。

(2)评价结果统计。①展示栏的记录:每个班级教室内设有一个评价展示栏,内容分为平时学习状况、纪律、卫生、学习成绩四部分。②评价统计:每天由班长统计成绩并记录到展示栏。

(3)奖励机制。为了使小组合作学习更加行之有效,需要定期对小组表现进行汇总评价,并制定相应的奖励机制。

小组总结每周一次,可采用口头表扬、鼓掌祝贺、经验介绍等方式。小组阶段性评价每月一次,计算总分进行排名,同时评选出学科学习优秀小组,对优秀的小组班级颁发小纪念品以资鼓励, 也可以在板报中进行小组风采展示。总体评价每学期一次,学校颁发证书,授予小组荣誉称号等。如设立“明星小组”“准明星小组”“待优小组”或“反思小组”,根据班级各项累积评价得分为评价依据,为明星小组颁奖。

篇6:小组学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调研中发现低年级教师在一次小组学习中安排的内容特别多,有的多达六七项,例如识字课中,个别教师把生字的字音、字的结构、识字方法、组词等统统安排在一张学习卡上,让学生通过小组交流完成这些内容。由此可以看出教师缺乏对重点教学内容的把握及其筛选,不但不利于合作,同时压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有教师为了体现合作而安排合作,想什么时候合作就什么时候合作,忽视了学科内容的特点和学生认知水平,在较短时间内组织学生进行多次小组学习,课堂动得多,孩子难以静下来思考。既不符合教学规律,也易使学生产生浮躁情绪,不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

对策:

一是教师应该从教学的具体内容,从学生学习的实际水平出发,根据学段要求和教学重难点合理确定一次小组学习的内容。如:低年级的识字课,识字是教学重点,但作为教师不仅要带领学生认字,更主要的是交给学生大量的识字方法,让学生运用方法在课外多识字。因此,教师就应该把交流识字方法作为小组学习的内容。

二是当学生在学习上遇到疑难问题或思路不开阔,通过个人努力无法解决,需要帮助的时候可以引导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如:《西门豹》一课中“为什么西门豹知道巫婆和官绅的骗局,不直接把他们抓起来杀掉,而是去参加河伯的婚礼呢?”这个问题是课文难点所在,教师就可以及时组织学生小组学习,让学生在小组内互帮互学、相互启发。

三是当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产生了合作学习的愿望的时候。如一位教师在教学《草船借箭》一课时,一名学生通过预习提出了这样的观点:“我觉得课文中的借字用得不恰当。因为借要征得别人的同意,用后要还,可课文中的箭既未征得曹操的同意也没有归还,所以课题中不能用借箭,应当用骗箭。”这位学生话音未落同学们就议论纷纷,于是教师就抓住这一时机安排学生在小组里相互讨论和辩论。

问题二:小组学习参与率不高

好的小组学习要达到5个指标(关注、关照、倾听、亲和力、资源利用),而现在有很多课堂上的小组学习还是不能落到实处,真正参与的学生少,还停留在少数学生发言的基础上,其他学生要么人云亦云,要么有说笑的甚至还有打闹的。

对策:

首先要在小组学习之前留给学生一些思考的时间,让学生产生自己的想法和见解,只有这样小组交流的内容才有价值,避免人云亦云。

其次要确定人员分工,实行分工轮换,要求小组长切实负起责任,这一点对低年级的学生尤其重要。如:有些教师在引导学生通过小组交流识字方法时,为了防止学习流于形式,充分发挥小组长的作用,小组长点哪个字,成员就说哪个字的识字方法,并且发言人员由小组长点名决定,其他组员再围绕这个字依次发言。

最后要求教师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制定学习目标,小组成员不仅要努力达到个人目标,而且要帮助同伴实现目标,只有小组成员都完成了自身的学习任务,小组学习目标才算最终达成,提高学生的团队意识。

问题三:教师缺少对小组学习的评价

表现在只注重对学生个体的评价,忽视了对小组集体的评价。只注重对小组合作学习结果的评价,忽视了对学生合作过程和方法的评价。而缺少了正确评价的讨论是不完整的,导致小组学习水平总是徘徊不进。

对策:

一是评价要及时。及时表扬合作好的小组,让他们充分体验到合作的乐趣、充分享受成功带来的快乐。同时给其他组以示范和引领。

二是评价要正确。对不足之处教师要敢于正面指出,对优点要给予充分的肯定。

三是評价要全面。教师既要有对小组个人的评价,又要有对小组集体的评价;既要注重对合作结果的评价,又要注重合作学习过程的评价。对有进步的学生个人和集体要大胆地鼓励,以增强他们合作的兴趣和积极性。

篇7: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形散神也散的问题及对策

以往的教学模式是由教师一人自编、自导、自演, 学生是听众, 即便学生参与发言也是被教师牵着鼻子走, 一旦越出轨道, 就会马上被教师拽回原轨道上。这样严重阻碍了学生独立思考和勇于质疑的学习品质的养成, 以及其创新思维的发展。长此以往, 学生的思维容易产生惯性———固有思考模式的惯性。

针对这一问题, 笔者找出了新的对策。在小组学习过程中, 教师要做好导演的角色, 善于观察一些新问题和旧问题。比如, 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鼓励在下面不敢发言的学生勇于发言;正面引导起哄捣乱的学生等, 以此来解决小组合作学习中形散神也散的问题。

二、大班额小组学习的问题及对策

其实, 小组合作学习比较适合三十人到四十人的小班教学, 超过五十人的班级在小组合作学习时操作往往困难。一方面, 讨论时教师难以参与到每个小组内, 无法满足倾听和指导每个学生的要求。另一方面, 大班额的小组学习容易出现纪律的混乱, 很多自控能力差的学生浑水摸鱼, 借讨论的机会聊天, 难以达到实效。

针对这一问题, 教师可以把班级学生适当地分为两个部分, 在其中一部分进行合作讨论时, 另一部分独立思考, 两部分交叉进行;也可以通过建立严格的约束机制来配合, 由各组选拔监督员对讨论过程进行监督, 违反纪律的成员所在的小组将被扣分, 以集体荣誉感激发和约束学生。

三、学生参与度不均衡的问题及对策

小组合作学习常常会出现这样的现象:个别活跃的学生“包办”所有的合作任务, 其他学生各说各的, 各做各的, 合作不够主动, 纪律混乱;个别小组如一潭死水, 小组成员分工不明确, 不知道如何去讨论, 合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够。

针对这一问题, 教师要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尊重每位学生的教育观念, 把每位学生都当作有血有肉、有独立人格、独特价值和潜能的人。课堂上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关注每一位学生, 特别是学困生, 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最恰当的发展。在分组时, 教师要把学困生分配到每个小组中, 以优带差, 以优助差。在教学设计中, 要关注每一位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能力倾向, 尽可能让所有的学生都有能力参与。同时, 教师要学会等待、学会宽容, 允许学生用不同的速度和不同的思考方式学习。

四、小组划分不均衡和组内分工不明确的问题及对策

走进中小学的课堂就会发现, 教师在分组时或是按座就近组合, 或是自由结伴组合, 这违背了小组合作的组建原则, 不利于合作的有序进行, 学习效果自然大受影响。部分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分工不明确, 导致有的学生不善于独立思考, 不善于互相配合, 不善于尊重别人的意见, 也不善于做必要的妥协。学生讨论后, 教师依次听取汇报, 汇报完毕, 活动便宣告结束, 并没有收到应有的教学效果。

针对这一问题, 教师在划分小组的过程中, 一方面要仔细斟酌并对学生的各种情况进行考察和比较, 包括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合作能力、参与的积极性和性格特征等, 最大程度地保证每个小组的实力相当, 达到能力互补、性别互补和性格互补的目的。另一方面要适时地调整和改换各小组成员, 以避免学生在合作时形成思维定势, 各小组之间产生恶性竞争和小团体冲突。

篇8:小组合作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合作学习最早起源于美国的一个教学策略,它是以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为目的,改变课堂中心、教师中心、书本中心的局面,它既能提高小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又能培养小学生的主体精神。现阶段,有些小学教师未能充分理解小组合作学习的内涵和意义,在课堂教学、班级活动中不恰当地使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导致课堂教学未能取得理想的效果,同时未能提高小学生与他人合作学习的能力。本文从小学课堂上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来分析研究目前的现状趋势,研究采用此形式的优缺点,并针对此现状进行深层次的剖析和反思,提出小组合作学习的一些解决策略。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现状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内涵

小组合作学习是目前课堂教学中广泛使用的一种方法,它对于调动小学生上课积极性和提高小学生主体性意识具有重要作用,同时它也是引导小学生主动学会与同伴合作的重要途径。根据前人的研究,可将小组合作学习定义为是一种以小组为主要组织形式,以教学目标为导向,促进学习在小组中互相合作,达成一致的学习目标,并强调学生的自主、合作与探究的学习方式。①

(二)小学课堂教学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现状

1. 分组不科学。在小学课堂教学中,常见的分组就是按位置前后分成四人小组,而小学生位置的安排则是按照班上小学生的高矮次序和男女生搭配而成的,这样的分组看上去很好实施,实则忽视了小学生之间的个性特征,不利于各个层次小学生进行最优化的组合。

2. 将小组合作误理解为小组讨论。多次在小学听课,我发现老师在提出一个问题没有人回答的时候,往往要求班上小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来解决。任课老师也没有正确理解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班上小学生按要求四人一组讨论,小组成员分工很不明确,我说我的,你说你的,很难达成一致,课堂秩序很乱,这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小组合作学习。

3. 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自由放任。在老师要求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活跃的小学生就七嘴八舌,只顾着讲自己的,没有给其他性格安静的小学生发言的机会,教师穿梭在各个小组之间,并未做到有效监控,也没有指导学生。有的小组成员如果都是性格活跃的,那就很容易出现争执吵闹现象,而有的小组成员性格安静、沉默不语,则不能进行有效沟通。

4. 评价不全。在课堂上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结束时,教师会选出各个小组长进行全班的交流汇报,汇报时往往是代表自己的观点而不是代表这个小组的观点,教师在评价时忽略了小学生所在小组集体的评价,在听完组长的回答,教师往往只是对个人进行评价而不是对这个小组进行全面评价。这种不科学的评价方式不能使班上小学生进行有效小组合作学习。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反思和教育教学理念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反思

1. 教师的指导和监控不可缺少。在课堂上,任课教师是主要组织者,又是总设计师,在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时,要先对本班的小学生进行各方面的分析,如班上小学生的学习成绩、对该任课教师所教这门课的掌握情况、学生的性格特征等,这对于课上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有着重要意义。另外,对分组策略、目标设置等方面也要进行全面设计。教师可以提前告诉学生要解决的问题,可以让学生有思考和准备,这样有助于在课堂上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在课堂上,教师要及时进行必要的指导和监控,以取得满意的教学效果。

2. 教师应正确理解小组合作学习的内涵。小组合作学习包括小组讨论,但小组讨论不等于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的内涵远远大于小组讨论。小组合作学习应该是团队成员一起完成的学习任务和学习过程,是一种互动的沟通过程。根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设计来展开教学,任课教师还要将小组合作学习与集体教学相结合,要及时抓住小组合作学习的时机,灵活把握小组合作学习的程度。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教育教学理念

从目前小学课堂上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趋势看,这些现象反映以下几点教学理念:

1. 主张提高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教师要相信学生,建立民主的教学,教师和学生应该相互尊重,相互信任。要大力提倡教师和学生之间在教育过程中的合作,教师重视小学生的学习能力,个性和学习兴趣的全面发展。比如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讨论前,可以先提小学生感兴趣的几个问题,调动班上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样有利于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小组讨论,合作与交流。

2. 教育者应当认识到,作为“人”而存在的学生是活生生的个体,是具有思想感情、具有自觉能动性、具有独特创作价值的个体,每个学生都具有独特的生活经验。我常发现小学生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忽视了他们的独特性,没有根据学生的个性特征来分组,导致很多学生没有真正与同学合作交流。

3. 教师要意识到学生是作为儿童的学生,现实生活中,教师们往往忽视儿童特有的需要和发展的特点,不顾他们的感受和需要,将成人的主观愿望和价值观强加给儿童。教师要尊重儿童的天性。在课堂上,小组合作学习结束后,老师会要求每组组长来回答,这时候我发现学生还没有完全表达想法就被教师的言语打断,明显老师不太满意学生的回答,直接把自己的想法来传达给学生。学生也是有自己的看法、想法和感情的,作为教师要以儿童的方式来理解儿童。

4.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处于主体地位。一般都是老师在讲台上讲课,然后提问由学生回答的单向交流。在这一教学活动中,教师具有绝对的权威并扮演着领导角色,一般教师提问的内容都是教材知识的简单复制,诸如“对不对”、“是不是”等问法,班上同学之间的竞争很少,缺少互相帮助,教师的表扬也只是针对个别学生。而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师生的单向交流发展到多向交流,教师有效的指导能够调动学生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三、改进小组合作学习效用的建议

(一)教师要合理组建小组成员

小组的内部构造如何对教学效果具有重要作用,在进行分组前,教师要对班上小学生的学习成绩、个性特征、学习兴趣等方面有个全面的了解,教师在进行分组时一般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②尽量使每个小组都有高、中、低三个层次的学生,将不同层次和不同特征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保证班上各个小组之间是大体均衡的,这样使组内各个成员在各个方面有一定的互补和差异,有利于小组成员之间的取长补短、有效的互助合作,使小组成员能从不同角度看问题,这样才有利于小组合作学习的展开。

(二)教师要有一定的指导和监控

当教师说开始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时候,教师要激励班上小学生去独立思考,勇于发表自己独特的想法,不是过多干预学生,直接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也不是让教师只是站在讲台上观望,不参与小组合作学习。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应该对小学生有一定的指导。教师要从讲台上走到讲台下,参与班上小学生的学习活动,密切关注每个小组的状况,当发现有小组成员积极性不高时,教师要想办法调动小组成员合作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合作兴趣。当发现有小组合作学习中遇到问题时,教师要给予恰当的指导。除此之外,教师还要注意监控小组合作学习的质量和进程,这样才能保证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③

(三)教师要建立激励性评价机制

建立激励性评价机制有着促进和导向作用,有利于培养小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合作精神。当小组长起来回答时,教师要先耐心听小学生讲,对于小学生回答满意的地方教师要及时表扬,对于与教师所想不一致的地方也不用着急否定,要鼓励小学生勇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激励他们。这样的激励最好是面向小组,而不是个人。对于合作较好的小组,教师要当着全班小学生的面进行表扬,让他们体验合作的乐趣,体会这种小组合作学习所带来的喜悦和成就感,有利于他们今后更加积极的参与小组合作学习,对于其他表现不太好的小组有很好的榜样作用。评价有很多形式,教师要灵活运用组员自评、组员互评,小组互评等多种形式,这样可以调动每个小学生的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小学生的合作精神,有效展开小组合作学习。④

注释:

①吴满仓.课堂教学中的合作学习[J].青春岁月.2012(14).

②张中西.试论合作学习小组分组原则[J].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2014(11).

③王莹虹.语文教学中小组合作的误区及对策[J].科学时代.2012(23).

篇9: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 小组合作学习已成为现在热门的教学形式, 教师一声令下“学习小组开始讨论”, 课堂内三一群五一伙, 你争我议, 热闹非凡。但细心观察, 一片热闹声中会发现一些问题, 小组合作学习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是存在着以下问题。

1.分组不合适。一般情况下, 教师为了省事, 就采取按前后座位简单分组, 但实际上这是一种不良的潜规则在作怪, 因为大多学校的班级都是学习好的学生分在一起做, 学习差的一起做, 这使得要么有的小组热闹非凡, 争论的面红耳赤, 有的几个人一言不发, 不会讨论, 起不到以优带差的作用, 不能充分地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 不能挖掘每个学生的学习潜能。这种分组方式只对中等生的学习有提高作用, 对高水平的学生和低水平的学生的作用很小。

2.小组合作学习过于流于形式, 不注重实效。有些课堂上小组合作学习只是形式上简单地让学生坐在一起。教师下达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指令后, 全班学生就按照小组围坐在一起, 小组成员之间并没有明确的分工, 大家七嘴八舌, 你一言我一语, 气氛非常热烈, 整个课堂乱哄哄, 但是什么问题也解决不了。有些教师给学生讨论的时间过短, 不留给学生足够的讨论时间, 只是流于形式, 让旁人一看是在进行讨论。

3.小组合作学习的滥用。现在只要一上公开课, 教师就把小组合作学习当作一把万能钥匙, 百用不厌, 不去考虑课的内容, 一堂课中必须组织几次学生的小组讨论, 如果没有小组讨论, 就好像这堂课就是失败的。有些问题实际上是一目了然的, 并不需要学生讨论, 有些内容学生讨论半天也不会形成有价值的结论。而传统教学可以十分方便地让学生获得知识, 这种情况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能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4.小组合作分工失衡。有些小组没有明确的分工, 教师一让讨论, 学生就显得手忙脚乱, 要么组内优秀学生唱“独角戏”, 其他学生唯命是从;要么一哄而起, 表面上热闹的合作学习氛围实际上隐藏着很多的阴影, 能力强的学生主动参与课堂, 主动回答问题, 在小组活动中处于支配地位, 而能力较弱的学生则消极被动, 不去积极参与课堂、体验获得知识的过程, 只等坐享别人的劳动成果。

针对以上问题, 根据教学的实践, 笔者认为小组合作学习有效开展的应对策略如下。

1.合作小组的建立。要想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首先要合理建立学生小组, 在建组时充分考虑“质和量”两个因素。在小组成员“质”的方面, 要按照学生掌握的知识程度和能力水平, 由好、中、差三类学生搭配组成小组, 使优秀学生可以带动学困生, 在学习上共同提高;在人员数目上, 小组规模不宜过大, 由4~6人组成。成立小组后, 选定小组长。由小组长负责联络教师, 召集、督促、检查小组成员的任务, 同时还要起到引领、协调、疏通的作用。并且给每个成员分配合适的角色 (主持人、记录人、计时人等) , 角色要经常互换, 从而促进小组内的相互沟通和信息共享, 有利于小组更有效地完成学习任务。

2.小组合作学习的前提。独立自主的预习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前提, 没有这个前提, 小组合作学习, 交流讨论一切都是空谈。课堂上许多教师发出小组讨论的指令后, 课堂上却一片寂静, 屈指可数的几个人在讨论。所以要使小组讨论有实效不流于形式, 教师就要提前发给学生导学案, 首先, 在导学案上要设计基础知识填空, 使学生对基础知识有初步的了解, 其次, 导学案中要有课堂上需要合作探究的问题, 学生对要探究的问题提前做到心中有数, 这样在课堂上可以提高讨论的效率。所以说, 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是“功夫在课外”。当然, 小组合作学习不仅要求学生要提前做功课, 教师在课前也要充分研究学情, 要弄清楚学生已经懂了什么, 还有什么不懂, 但是学生自己读书可以懂的, 什么是学生自己读书后还不懂的, 但是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懂的。弄清楚这些问题后, 小组合作学习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发挥真正的作用。

3.小组合作学习的开展。从教师的角度:教师应该在合作技巧方面给学生必要的指导, 告诉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思想要开放, 态度要坦诚, 应该相互尊重;小组成员要相互提供知识信息和分享学习资料, 要准确表达自己的观点, 同时要学会倾听别人的不同意见。在讨论过程中, 教师并不是置身事外, 而是仔细观察, 恰当地介入, 在合适的时机要参与一个或多个小组的讨论, 真实地了解学生的真正想法。小组交流展示结束后, 教师要给予必要的评价。

从学生的角度:课堂讨论是小组合作学习中运用特别多的学习模式, 它打破了课堂上学生之间的隔阂, 给他们交流合作的机会。在讨论过程中, 一些学习好的学生往往会把自己的意见抢先说出来, 使其他学习较差的学生失去了独立思考、发表意见的机会。所以在讨论前, 小组成员先独立思考, 把自己的想法写下来, 然后分别说出自己的想法, 集体讨论, 从中选优形成统一意见。这样可以确保小组中的所有成员都有思考的机会和时间。

参考文献

[1].沈亚冬, 《对小组合作学习的反思》,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0.5

篇10:小组合作学习现状调查及对策

关键词: 小组合作学习 现状调查 对策

合作学习作为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能让学生在合作中形成开朗、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通过与他人的合作,发展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兴趣,形成自主判断、自主选择、自主承担的能力,学会质疑与独立思考,学会有效地自我表达,并提高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等。这种学习方法确实有利于形成民主平等团结合作的课堂气氛,有利于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和老师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1.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

本文的研究對象为伊宁县第二中学初一年级6个班级的302位同学及初一年级的任教教师12名。为了保证问卷的有效性,采取当场作答的方法,发放问卷302份,回收问卷302份(有效问卷为280份),回收率为100%,有效率为93%。在被调查的280个学生中,有男生123人(占样本总数的44%),女生157人(占样本总数的56%)。

为了全面了解学生对于小组合作学习的感兴趣程度、满意程度及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情况,设计了问卷。问卷上提出的问题有:小组合作学习讨论时间、小组合作人员分配、小组合作次数情况、小组成员发言、学生参与合作学习缘由情况、学生对合作学习的认识、小组长角色分配、合作学习对自己的作用、学生合作学习的目的、影响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因素,等等。

2.存在的问题

(1)教师对合作学习的理解不够深入

在访谈中,有几位教师认为合作学习只是一种形式,用与不用没什么区别,抱有这样的态度,合作学习的作用必然得不到充分发挥。教师对合作学习只有模糊的认识,导致上课时无从下手,不知道什么时候该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什么内容适合小组讨论学习,甚至由于老师的指导不当,产生了无效的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

(2)合作学习目标模糊

大部分课堂中,当小组合作学习结束后,大多数教师认为只要学生汇报出自己想要的答案就是实现了学习目标,有的教师觉得制定目标太繁琐,只要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参与就好。这样的问题如果就算是不通过合作,教师想要的答案也会出现,教师给定的学业目标对于有的学生来说不用“伸手”就能够到,可是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即便是“跳起来”也够不到,久而久之,这两类学生都会对合作学习失去兴趣。

(3)合作前的准备工作不到位

根据问卷调查和访谈发现,部分教师在合作学习前没有备课,导致讨论的内容不清晰,一些教师没有合理安排讨论的方式与时间,有的放矢地进行合作学习指导,造成了讨论的随意性与盲目性。

(4)合作学习的基本要素缺乏

部分教师认为:合作学习最主要的是强调给每名学生独立思考和平等发言、表现的机会,给定一个目标后实现目标,而不是让每个小组成员都担负起责任,最终完成任务,教师没有进行全面的评价,导致合作学习基本要素不完整。

(5)小组合作时间把握不当

教师留给学生合作的时间过分充足或短暂,部分教师担心讨论时间过长会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这种行为会导致学生不能进行独立思考,没有得出答案,不能体会到合作学习的成果。有的教师给予的讨论时间过长,使学生将注意力转移到其他事情上。

(6)教学内容的选择不恰当

课堂上选择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优点已经有了论证,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并不是所有教学内容都适用于合作学习这种方式。教师不能随意拿来一个学习内容就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在合作学习之前,要对合作学习的内容进行分析,在课堂上要选择那些更适合的内容让学生进行合作,这样学生的合作学习才有价值可言。另外,教师要让学生对合作学习的内容有所了解和思考,在调查中,大部分学生认为自己没有思考就进行了合作,这样做会导致合作学习的时间在无形中被延长了。

3.提出的对策与建议

(1)教师要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

合作学习实质上是师生间文化互动的一个不断反思的推演过程,这一反思过程伴随着不断的自我肯定和自我否定而推进。师生正是通过这样的方式对自己的知识经验进行筛选和加工,控制自我多方面的发展,最后形成自我同一性。作为引导者,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设身处地地感受学生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引发学生合作学习的动机,提出合作学习的目标,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活动前向学生提出合作建议。

(2)正确把握合作时机

合作学习的选择,关键是学生有没有这样的需要,有没有这样的可能。教师要抓住合作学习的时机,选择的合作时机应在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处。在教学中,教师应在知识的关键处、思维的转折处、规律的探求处,设计合作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探索知识、发现问题的能力。

(3)帮助学生建立合适的学习小组

应该根据学生的智力水平、认知基础、学习能力、心理素质等进行综合评定,然后按照“异质同组,组间同质”的原则进行分组,通常4—6人一组为宜,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给每个小组成员明确分工,使其担任一个具体的角色。在进行合理分工的同时,要选好组长,组长是一个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是老师的小助手,选好组长直接关系到学习活动的效率和成败,可以采取个人自荐、组内表决的方法选组长,对小组长宣布职责及相关要求。小组长的主要职责是对本组成员进行分工,组织全组人员有序地开展讨论交流、动手操作、探究活动。

(4)教师要做好课堂合作学习活动的课前准备

在课堂教学中成功实施合作学习,首先要在备课上下工夫,对合作学习中可能遇到的每一个问题进行充分预设。比如确定讨论的内容,讨论的内容不宜过大,也不宜过窄,要留有一定的思考空间;预测讨论情况,要学生讨论的问题,教师在备课时必须先进行讨论,只有这样才能充分估测学生中可能存在的情况或问题,合理安排讨论的方式与时间,有的放矢地进行合作学习指导,有效避免讨论的随意性与盲目性;设计交流反馈方式,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集体的交流与反馈是必不可少的,老师要精心设计反馈方式,避免总是选一些优秀学生代表小组发言。总之,教师在备课时一定要了解学生,吃透教材,对课上所要解决的问题均要有估测,努力克服盲目的无意义的教学行为。

(5)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合作学习的随意性和临时性,小组成员之间往往缺乏有效的合作,这大大降低了合作学习的成效。让学生学会合作,不仅指小组内部成员之间的合作,还包括各小组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各小组由于在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以致在讨论时会产生不同的结果,各小组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更有利于问题的解决,更有利于发散学生的思维,拓宽视野。

总之,合作学习是培养合作精神的有效途径,能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在交流、讨论及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会创造性地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把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小组成员在互动合作中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合作学习给课堂教学带来活力,同时对教师的素质、专业水平和创新精神提出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不断实践、探索、反思,更新教育理念,关注和尊重学生的需要,使每个学生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参考文献:

[1]张燕.合作学习中教师的课堂管理策略[J].教学与管理,2012年(11).

[2]伊大猜.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教育教学论坛,2012年(9).

[3]王振涛.如何提高合作学习的有效性[J].统计与管理,2012年(8).

[4]刘勇.新乡二中小组合作学习状况调查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1年.

上一篇:在四川过大年初一300字作文下一篇:火龙街道关于开展植树造林志愿服务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