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化的作文

2024-08-01

变化的作文(共14篇)

篇1:变化的作文

我的家乡在绍兴,那里风景优美,名胜古迹众多,是有名的江南水城。

可是,人们的种种不文明现象让有些地方变得臭气熏天,就说说我家门前的小河吧。听奶奶说,以前的小河很干净,河水清澈见底,鱼儿在河里游来游去。可是后来小河边开了好多饭店,饭店里的废水都排放到小河里,附近的居民也把生活垃圾倒入河中,使小河又脏又臭。

不过,现在人们已经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河旁种满了柳树、桃树,每天都有专门的人打捞河里的垃圾,饭店的废水也接入专门的管道,大家互相监督劝导不文明行为。现在小河慢慢地恢复了原来的面貌,游客越来越多,看着一条条乌篷船穿梭在小河间,真是美不胜收。

虽然小河还没有达到清澈见底,但我相信在大家的努力下会变得更加美好。

篇2:变化的作文

现在的玉带河碧波荡漾,生机勃勃,旁边的楼房错落有致,十分美丽。站在岸边,一阵微风吹来,让人赏心悦目、心旷神怡。但是,两年前玉带河附近的居民都想搬离这个“鬼地方”,因为那时的玉带河污水横流,恶臭扑鼻,苍蝇蚊子到处都是。

过去的玉带河叫“城南排渍道”里面有许许多多的动物尸体、生活垃圾、淤泥……周围的居民把玉带河当作垃圾场,自己却要纷纷搬走。周围的的小工场、小作坊都把“五颜六色”的工业废水排到“城南排渍道”里,把“城南排渍道”的周围弄得寸草不生。

后来玉带河引起了政府的重视,政府准备清理玉带河,首先,清理玉带河里的垃圾,淤泥,再抽走污水,引进活水,玉带河就变得干干净净的了。接着,在河岸两边种上花草树林、铺好绿化带、修好人行道、安上休闲椅……最后亮化工程也做好了,玉带河焕然一新,简直象是换上了新装。附近的人们都不约而同来到这个美丽的玉带河边,散步、健身、休闲。随着居民素质的不断提高,大家都象爱护自己的.家一样爱护着这个美丽的玉带河!

篇3:《变化的快慢与变化率》教学设计

1.知识与技能

通过具体实例, 感受平均变化率广泛存在于日常生活之中, 经历运用数学描述和刻画现实世界的过程。

2.过程与方法

理解平均变化率的意义, 为后续建立瞬时变化率和导数的数学模型提供丰富的背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通过学习了解变化率在物理学、工程技术、人文、经济等学科中的应用, 培养学生多方面的数学素养, 认识到数学与我有关, 产生“我要用数学, 我能用数学”的积极情感, 树立数学是解决众多问题的工具和思想方法的观念。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从变化率的角度重新认识平均速度的概念, 知道函数平均变化率就是函数在某区间上变化快慢的数量描述。

教学难点:平均变化率数学意义的认识及准确求解函数的平均变化率。

[教学方法]

支架探究教学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支架引导

1. 锚式问题

介绍数学史知识, 得出微积分诞生的由来, 并给出温度的实例。

实例:某市今年3月18日到4月20日期间的日最高气温记载, 如下表:

2. 链式问题

链式问题1:以3月18日为第一天, 32、34各表示哪一天?

链式问题2:如果A点的坐标 (1, 3.5) 表示3月18日的最高气温为3.5℃, 那么B (32, 18.6) 、C (34, 33.4) 又表示什么?

链式问题3:4月18日到4月20日两天的温差达到了多少?

链式问题4:在短短的两天内, 温差达到了14.8℃, 人们就会感觉到气温变化得真快!而3月18日到4月18日的温差是15.1℃, 但人们没有这样的感觉, 这是为什么?

链式问题5:能不能从其他角度去认识和刻画这一变化呢?链式问题6:比值是如何计算的呢?

二、梯次探究

(自主探究)

链1:32表示4月18日;34表示4月20日。

链2:B点的坐标表示4月18日的最高气温为18.6℃;C点的坐标表示4月20日的最高气温为33.4℃。

链3:14.8℃。

(指导探究)

链4:自由发挥, 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指导说明, 为了引出我们的平均变化率的形式, 一定要正面引导, 得出3月18日到4月18日每天平均变化为:

4月18日到4月20日每天平均变化为:

链5:“陡峭”程度的说明。分别从数形两个角度去认识这一问题。得出数形有关系:7.4可以用来量化曲线BC的“陡峭”程度, 我们把这个比值就叫做气温在区间[32, 34]上的平均变化率;同样, 把0.5叫做气温在区间[1, 32]上的平均变化率。

链6:平均变化率的这个比值是区间端点的纵坐标之差比上横坐标之差。

链式问题7:你能否类比归纳出“函数f (x) 在区间[x1, x2]上的平均变化率”的一般性定义吗?

链7: (抽象概括) 平均变化率的定义:一般的, 函数f (x) 在[x1, x2]区间上的平均变化率为:

链式问题8:平均变化率的几何意义是什么?

[支持性组织者]:斜率

链8:曲线y=f (x) 上两点 (x1, f (x1) ) , (x2, f (x2) ) 连线的斜率。

三、运用质疑

例1.某病人吃完退烧药, 他的体温变化如下图,

链式问题9:比较时间x从0 min到20 min和从20 min到30 min体温的变化情况, 哪段时间体温变化较快?

链9:体温从0 min到20 min的平均变化率是:

体温从20 min到30 min的平均变化率是:

链式问题10:“-”有什么实际意义吗?如何来比较变化快慢呢?

链10:表示体温在逐渐降低。绝对值大的变化快。所以后面10 min体温变化较快。

链式问题11:平均变化率可以为正, 可以为负, 可不可以为0呢?试举例。

链11:可以, 比如y=1在任何区间上的平均变化率都是0。

例2.某婴儿从出生到第12个月的体重变化如图所示, 试分别计算从出生到第3个月与第6个月到第12个月该婴儿体重的平均变化率。

解:婴儿从出生到第3个月的平均变化率是:

婴儿从第6个月到第12个月的平均变化率是:

说明婴儿刚出生后体重增长得快, 后来增长得慢。

四、巩固练习

课本P27练习1, P31第2题。

五、探索思考

1. 函数f (x) =kx+b在区间[m, n]上的平均变化率。

2.求函数f (x) =x2在区间[-1, 1]上的平均变化率。

平均变化率的缺点:不能具体说明函数在这一区间上的变化情况。

篇4:“满分作文”引出的变化

下课了,我把小怡叫上台来,告诉她:“假如你这次作文紧扣主题,文笔流畅,层次清楚,感受真切,没有明显的错别字,我就给你满分。”小怡高兴地反问:“真的?作文也会有满分吗?”我说:“当然有了。”于是这一次批改作文,我特别留意小怡的。看得出来,小怡这一次比以往更仔细更认真,虽然文章仍小有瑕疵,我还是想试试,决定给她打一次满分。到了作文讲评课上,我们一起欣赏、品读小怡的作文,小怡听得非常专心,我看到了她脸上舒展的笑容;而当我说到假如能这样这样会更好的时候,小怡稍稍皱了皱眉头,继而又点了点头,看得出来她在正视自己的不足。我想,教师的评改如果能让学生在获得作文满分的肯定的同时又明白自己的不足,这就足够了。

作文评改一向令我们头疼:学生写得好一点还好,写得差的,有的简直就是千疮百孔,令人无从下手,但出于对学生负责,我们老师还是会字斟句酌、绞尽脑汁地替他们修修补补,而结果呢,学生往往置之不理、不屑一顾。究其原因,我想,或许是我们老师要求太高的缘故吧。

我决定调整一下自己作文评改的策略:细读,细细地品味学生的每一篇作文,在“显微镜”下发现他们作文的优点。这还不够,我还应用积极的评价语言多给学生一份自信,成功地刺激他们的作文兴趣,激发他们的创作潜能。

于是,在以后的作文评改中,我放大学生作文的优点,敏锐地捕捉学生作文中的各种信息,对学生给予及时、准确、认真、精心的评价:在代表优点的词句下画上圈圈,并加评语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发展学生的思维,如经常使用“拟人句用得漂亮”“排比句用得妙”“字写得漂亮,文如字就更好了”“准确运用标点”“文章有条有理”“感受真实,有感染力”“气场浩大,有气势”等鼓励性语句。如果学生的作文能得到比较多的肯定评价,而且没有明显的字词句错误的话,我就果断地给学生打出满分的成绩。对那些不幸患上“作文恐惧症”的学生,我就来多一点“优惠政策”,让他们尝到甜头,增添自信,激发他们的“创作欲望”,鼓励他们保持优点、不断改进。此外,面批语言也很重要,那是教师与每个学生的直接对话,是师生情感交流的一种重要方式。小学生积极认真的作文态度,很大程度上要靠教师的面批语言来维持。我用更清新、更扎实的面批语言,给学生带来更切实的改进……

信赖创造奇迹。我们师生的互动越来越好,学生的作文成绩在不断提高,患上“作文恐惧症”的学生在慢慢“痊愈”……

篇5:变化-身边的变化作文400字

过了不多久,外公家的院墙变高了,变厚了,土墙变成了坚硬的砖墙,我掂起脚还够不着呢!我胆子小,再也不去墙头玩……

到了上学时,外公家的院子又升高了,顶上插满了碎玻璃片,闪闪发光;有一段,还拉上了铁丝网。听爸爸说,那是电网,是防盗用的;如果碰着它,会被电击死的。从此,我到外公家,总是小心翼翼的,生怕一不小心碰着它。

篇6:变化的作文

经过了两个星期的“蜕变”我们的思想和行动都更加成熟了。

先讲讲自己吧!经过了这两个星期的洗礼,我的思想已经没有以前那么幼稚了。以前,天天想着怎么玩,而现在天天想着怎么学。以前一有时间,我就抱着手机玩个不停,爸妈叫我做什么事都权当耳边风;现在一有时间都会看一下书,帮家长做一些家务,不过偶尔还是会打打游戏。这一点,我认为是应该要改改了,毕竟还有不到一年的时间就要中考了,是应该收收心,开始冲刺了。

这个班级呢,之前,我看到的班级是只会起哄、不成熟的班级;现在慢慢发现以前一下课就争先恐后跑出教室玩闹的同学们,都已经静下心来在教室看书、做题了。那些成绩差一点的也都赶了上来,成绩屡屡超过了我。看来他们都已经进入学习的状态,开始最后的冲刺了。虽然我们班还有一些没有调整好心态的人,但大体上都在慢慢进步。我相信时间能够冲刷一切。只要那些人有足够的时间,就会受到我们的影响,慢慢走上学习的道路,做学生应做好的本分。

我们的宿舍也有了许大的改观,以前一回到宿舍,他们雄性激素就开始释放,一个个鬼哭狼嚎,好多次因为这个,我们的空调都被谢老师关了,睡觉时间也在聊NBA、游戏......现在不知道是因为他们改过自新还是搬到了谢老师门口,基本都不闹腾了。有时还会小打小闹,但在舍长和谢老师的双重管教下,很快就安静下来踏踏实实地睡觉。

篇7:关于变化的作文:鹅羊池的变化

但由于人们不重视环保,不爱护环境,总爱把塑料袋、垃圾扔进池塘。时间久了,池底淤泥厚积,污水肆意横流,鱼儿也死了。鹅羊池变成了三个臭气熏天的大池塘。

现在人们意识到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对鹅羊池进行了改造,古老的鹅羊池已经焕然一新了。

走进鹅羊池,一阵淡淡的清香扑鼻而来,满池的睡莲粉红粉红的,你拥我挤地躺在水面上,一阵微风吹过,满池的睡莲翩翩起舞,就像一个个粉色的精灵。

走过一条马路,来到鹅羊池广场。广场两旁种满了一排排整齐的小树,就像一个个站岗的哨兵。青的草,绿的叶,各色鲜艳的花,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形成了美丽的景色。广场中央有一个栩栩如生的鹅形雕塑喷泉。每当夜幕降临时,喷泉在彩灯的照耀下变出五颜六色的水柱,喷射出千奇百怪的样子,仿佛看见一群活灵活现的鹅在水中嬉戏。许多形态各异的羊形雕塑竖立在草丛中,有的像在低头吃草,有的像在仰望天空,一个个惟妙惟肖,憨态可掬。

如今的鹅羊池到处都是生机勃勃的景象,我们在这么好的环境中生活是多么幸福啊!我们要继续爱护环境,让家乡变得越来越美丽!

作者:黄文馨

指导老师:刘葵花

篇8:变化的作文

1. 通过操作测量,估算叠合后纸张的厚度,使合情推理过渡到演绎推理.

2. 通过折纸活动,经历几何倍增的过程,培养估算能力,培养数感.

3. 感悟数字的变化对事物变化的影响,拓展视野,丰富想象力.

活动用具:

教科书、刻度尺、计算器、纸张等.

活动过程:

一、观察猜想操作计算

1.猜一猜

你的数学课本有多厚?(目测、估计,单位:毫米)

你的数学课本厚大约_______毫米(9毫米).

2.试一试

小组10位同学的课本叠放到一起,量一量,高大约_______毫米.(91毫米)

3.算一算

书中每页纸的厚度大约为_______毫米(0.1毫米).

4.想一想

多少本这样的课本叠放到一起和你的身体一样高?(因人而异)

二、实践思考迁移应用

通过上面的操作,我们知道了一张普通纸的厚度大约为0.1毫米,现在让我们来完成下面的探究.

1. 将一张足够大的纸(假设对折过程中纸不破裂)对折1次,这时纸有_______层 (1×2=21层),厚度为_______毫米.(0.1×21毫米)

2. 将1中的纸再对折1次(即对折2次), 这时纸有_______层(2×2=22层),厚度为 _______毫米.(0.1×22毫米)

3. 将2中的纸再对折1次(即对折3次), 这时纸有_______层(22×2=23层),厚度为 _______毫米.(0.1×23毫米)

4.如此对折下去,试问:

对折5次,这时纸有_______层(25层), 厚度为_______毫米.(0.1×25毫米)

5.解决问题:

1对折20次后,厚度为多少毫米?

2会有几层楼高(设每层楼高度为3米)?

请通过计算说明.

(先想一想,再猜一猜,小组同学做个比较,待会看看谁的猜想更接近答案)

计算:(先用计算器计算220=1048576)

因为,一张纸的厚度大约为0.1毫米, 所以,对折1次的厚度是0.1×21毫米,对折2次的厚度是0.1×22毫米,

……

对折20次的厚度是0.1×220毫米

=0.1×1 048 576毫米

=104 857.6毫米

=104.857 6米

而每层楼高度为3米,

所以104.857 6÷3≈35.

即有35层楼那么高!(没想到吧?与你的想象有多大差距?)

6. 想下去:一张足够大的纸(假设对折过程中纸不破裂),经过30次对折,其厚度能否赶得上地球赤道的长度?(爱拼的同学,这个问题留给你了.答案:能)

三、归纳比较感悟升华

通过今天的探究,我们感受到了数字的变化与物体高度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估计———测量———运用的全过程,提高了我们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我们还学会了用“积多求少”的方法测量出很小物体的某种属性(如上面用10本课本的厚度估算出一页纸的厚度);感受到“小数字” 带来的“大变化”(如由0.1毫米的厚度变化到35层楼的高度等).

篇9:现场作文教学带来的显著变化

一、现场作文激发了学生学习热情

开展初中作文现场教学,教学的课堂不局限于教室之内,可以搬到风景名胜地,也可以搬到一些人物采访场所,整个教学指导的过程也是浏览参观和交流沟通的过程,教学形式更加丰富。笔者在运用这一教学模式组织作文教学时,欣喜地看到学生的学习热情有了很大提高。原来一提到作文学习,至少有一半的学生感到有压力,有些学生愁眉不展,似乎作文就是他们心头挥之不去的忧愁。采取现场作文,教师和学生之间不再单纯的就作文谈作文,而是和大家一起开展活动。比如一起到城市公园去游览景色,无论是阳春三月还是热情似火的夏季,或者硕果累累的秋天,带领学生实地观察,实地研究,使他们的身心得到放松,他们眼中满是美丽的景色,教师在此过程中渗透写作技巧的指导,他们的心情并没有受到影响,反而进一步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热情。再比如带领学生参加一些公益劳动,帮助社区整理卫生,参与环境整治,学生干得热火朝天,积极性极高。走出校园参加这些活动,使他们的生活更加丰富,热情高涨的同时进行观察分析搜集素材,整个现场作文教学的氛围非常融洽,学生兴趣得到很好地激发。

二、现场作文深化了技巧掌握效果

带领学生深入到活动现场观察参与,活动结束后教师现场进行指导,形象生动的指导方法让学生对写作技巧的把握更加准确。例如,带领学生现场观摩学校运动会,笔者要求学生关注环境、动作、表情三个方面的。在环境上观察整个校园是一种什么样的氛围,不同的运动场地又是一种什么样的气氛;在人物动作描写上要观察运动员是怎样奋力拼搏的,服务的同学是怎样热情服务的,啦啦队是怎样加油呐喊的;在肖像描写上观察每一个人的表情,有取得成功的激动、喜悦、兴奋,也有和冠军失之交臂的懊恼等等。在现场作文教学中,指导学生有针对性地去观察,同时相应进行写作技巧的指导,经过多种类型的现场作文实践,笔者发现有了鲜活的素材案例,同时进行技巧的指导,能够让学生在热情参与的同时,对写作方法与技巧有了更深层次的拓展。

三、现场作文培养了综合创作能力

初中生在写作中如何观察分析、构思立意、表达阐述,是作文训练的重要内容。运用现场作文的教学模式,可以较为圆满地实现这一目标。带领学生观察一组景物,教师首先现场指导学生看周边有哪些景物,培养他们仔细观察的能力。接下来要求学生想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然后还要进行构思表达,说一说按照什么样的顺序,哪些是表达的重点。指导学生进行认真观察,可以提高学生观察分析以及表达等方面的能力,指导学生进行认真的观察和交流之后,教师可以进行点拨,研究文章写作所要表达的主题,应当突出哪些重点,应当抓住哪些要素,按照什么样的顺序布置文章结构等等。现场作文避免了学生依靠回忆的模糊印象进行写作的弊端,使学生在眼前一片美景的情况下,直观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将所看所想用语句表达出来。学生相互讨论交流,教师进行点拨引导,从观察到构思再到表达,学生的综合写作能力显著增强。

四、现场作文带来了教学理念革新

推动教学改革的核心要素是理念的革新,初中语文教师要站在时代发展的最前沿,立足于教学的实际需要和学生的身心特点,对语文教学特别是作文教学进行改革。初中作文现场教学模式突破了空间限制,教学活动的场所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随机灵活安排,可以实现处处皆学问的神奇效果,教师在教学活动组织过程中可以更加灵活自如。同时,现场作文教学模式让学生的主体地位更加凸显。学生是整个作文学习的主体,教师所要发挥的主要作用是指导,特别是帮助学生如何准确地抓住要点,领悟和掌握学习的技巧方法,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彰显主体地位,同时体现了作文教学的生动性和灵活性。另外,采取现场作文指导的方式还要兼顾教学评价的改革。教师要对学生创意构思的新颖性进行评价,对学生观察分析等方面的能力进行评价,同时要对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学习情感方面进行评价,还要对学生作文学习的积极性和情感投入程度方面进行评价。通过这种多渠道的方式对学生进行立体综合的评价,有利于形成能力、知识、情感相融合的作文教学评估体系。

现场作文教学对教师的教学工作发挥了积极地促进作用,为整个教学工作带来了改革的创新与活力。广大教师在这一场改革的实践中要充分注意整合资源,汲取经验,同时也要及时总结教学中取得的成果,更好地服务于教学。

篇10:变化的作文

循着家乡的小路,我穿过大街小巷,回到了生我养我的家乡,别提有多兴奋了!因为我跟着爸妈离开了家乡很多年了,所以对家乡的一草一木都格外惦念。

想起小时候的家乡,泥泞的道路上到处是坑坑洼洼的特别不好走,要是下雨,那更不好走,脚要是不小心陷进去,整个脚都湿淋淋的,脚很沉重,像灌了铅一样。以前人们乱扔垃圾,垃圾堆得如山,散发着难闻的气味。想着想着,不知不觉来到了家门口。村庄里的一切还是那么熟悉,但却让感到陌生——昔日尘土飞扬的村庄,如今干干净净、一尘不染,村路两旁摆放着大大小小花花绿绿的分类垃圾桶,人们把垃圾整理好,分类投放;山上茂密的树林茁壮成长,树上,鸟爸爸、鸟妈妈们正筑着幸福的鸟窝。小公园里,三五成群休闲的人们给公园增添了一道美丽的风景线;天空中的蝴蝶像一个个窈窕淑女,在花丛里翩翩起舞。花坛里百花齐放、争奇斗艳……

多么美丽的家乡啊!

篇11:变化的作文

车道变得更宽阔了。就算是三辆车并排走也很容易通过。这可比原来增了一倍呢。车是三米高,上面的一米五是坐位,下面的一米五是空的,为了能让别的小车可以自由的走。大车和小车的材料和以前的车一样,但它有防碰撞程序,在道路上行驶非常安全。

这辆车的另一大特点是有一个特殊的功能。汽车是智能辨别的程序,只要是让车“闻”到有酒味或者心情不好的人,车门就会死死关着,就算是大力士也打不开这个车门,这就可以防止酒驾的危险发生了。

而原来脏乱的马路变成了干净的马路。汽车在马路上的噪音,通过特殊的处理,就变成了清新的空气。有灰尘或垃圾在马路也不怕,马路会自动把那些垃圾或灰尘收干净。

瞧,那一朵朵美丽的花朵,有人问,花朵怎么会那么大呢?原来,花朵是卫生间啊!不仅美观了环境,也没有异味。

广场上还有几个垃极箱。别人把垃圾扔在那里,只要百米以内,垃圾都会被收拾的干干净净的,这就是智能垃圾箱。

房子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果饿了,厨房里有个神奇的机器人。它什么都会做,只要你把想吃的图片给机器人扫描一下,它就会做出这道菜。

篇12:变化的作文

吱嘎一声,汽车门开了!哇,清新的空气中带着一丝丝沁凉的,甜甜的花香。远处一群鸭子“嘎嘎嘎”叫个不停,似乎在欢迎我似的。外婆家在山上,得要走一段山路,我向上走,软绵绵的泥土踩在脚下,一阵山风吹来,竹子摇摇曳曳,伴随着这美好的心情,外婆家不知不觉就出现在我面前,那是一座用木头、泥土、混凝土做出来的老房子。下面虽然有现代房,可是,外婆和外公还是选择在村上住。“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看着山中四面都是竹子的美景,我不禁赞叹道。

但是在村子的远处,却是全然不同的景象,工厂林立,有些地方刚被推平,仍是一片黄土地,这都是这些年来改革开放的政策所引领的发展趋势,我们龙游将要成为一个农工旅并存的地方,只想到这些,就让我憧憬了起来。

篇13:变化的作文

一、景区管理研究

我国景区管理的研究兴起始于进入21世纪后, 是随着我国旅游发展而开始的。景区管理是旅游中研究的一个大方向, 通过对景区管理的研究分析, 可以见出景区门票价格存在问题的根源。

二、国内外景区门票价格的研究

1.国外景区门票价格研究

国外景区门票价格研究以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为界分为截然不同的两派。发展中国家研究者的观点和我国的主流观点比较类似比较支持门票涨价以达到增加收入维护景区的正常运行和当地的经济增长。发达国家认为门票应当作为社会福利事业所以各国重视通过政府制定法规政策来不断的降低甚至免费开放一些景点, 希望通过这样的手段使旅游业更多的为普通大众服务, 提升人的科学文化素质, 丰富人们的生活。

2.国内景区门票价格研究

国内有关门票价格的研究是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兴起而开始的, 近年来不断出现的涨价潮也促进了景区门票价格的研究。从21世纪初门票价格只是出现在一些价格类刊物上, 到现在大多数专业的旅游杂志上都会有大量的相关景区门票价格相关论文。

三、中国景区门票价格现状

1.价格不断上涨, 总体价格偏高

我国景区门票的涨价潮始于2000年国家将一些景区门票价格制定的权利下放给了地方之后, 那些景区旅游资源丰富的景区的门票价格更是成倍增长, 引发了较为广泛的关注和不满。因此我国大部分的旅游景区门票的研究者都认为我国的景区门票价格与国民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民的收入水平相比是不协调的, 需要对景区门票制定进行一些应有的约束和控制。

据新闻报道, 早在2007年中国国家发改委在时就曾做出规定:旅游景区门票价格变动频率不得超过三年一次, 因为很多景区在2006年就已经涨过价, 所以2009年当时以黄山为代表的景区相继涨价开启了中国景区门票的第一波涨价潮。这一波涨价潮除了因为政策的因素之外还有一部分原因是旅游市场的火热有关。在各地门票不断上涨的同时社会经济发展的速度始终无法跟上门票上涨的速度, 最为明显的就是门票在居民可支配收入中所占的比例过大, 导致很多旅游者因为门票的原因放弃游览一些景点。对于中国景区门票价格和在近几年来涨价的幅度以下有一组数据可以直观的说明这个问题。

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的调查显示, 在所有5A级景区中, 门票大多在一百到两百元之间, 其次为五十到一百之间, 剩下极少部分是五十以下或者是免票。另外从2007到2013年这五年内5A级景区门票调价多为涨价, 其中涨幅16~30元的最多。这组数据显示出近几年尽管出台了一系列的门票价格制定的要求但是还是不能够抑制涨价趋势, 但也有好的一面就是门票价格上涨更加趋于合理, 盲目跟风涨价得到一定的控制。

2.景区过于依赖门票, 景区门票两极分化

经济效益仅仅是景区发展中最基本的要求, 景区的健康发展离不开它但也要超出经济效益考虑到环境效益等。但是多数景区目前的盈利很大程度上仍是依旧依赖于传统的“门票经济”, 即门票收入依然是大部分景区的主要收入来源。门票经济的根深蒂固归根结底是由于旅游景区的管理者在规划旅游发展中创新意识的缺乏, 只局限于现有的旅游资源, 未能将现有旅游产品发展出完整的旅游产品链, 增加人们消费的机会和可能。其次, 由于旅游产业有着显而易见的经济效应, 许多地方争相以旅游为发展重点, 但是在发展时往往又急于求成, 而涨价就成为最方便的手段, 长此以往涨价似乎成为了经济发展理所应当的理由和固有习惯。

但是与此同时并非所有的景区都会采取涨价这种杀鸡取卵的发展方式, 有的景区从长远角度出发在国内景区一片涨价的潮流中取消了门票。最典型的代表就是杭州西湖景区。从西湖景区近年的发展情况看取消门票并没有使当地收入减少, 反而是有所增加, 带动了整个杭州地区旅游的发展繁荣。取消门票不但吸引了更多的游客并且促进了游客其它方面的消费。

3.景区定价机制逐步完善

我国景区的定价机制可谓是从无到有, 从不完善趋向理性化。定价机制的不断完善是和前两条中存在的问题息息相关。目前社会普遍认可旅游作为新兴产业的作用和发展的前景。人们在空闲时间也习惯于通过旅游来提升个人的审美素养和放松身心。近年来政府注重于发展绿色经济, 旅游产业恰好满足了发展绿色经济的所以需求, 所以近年来社会和政府更加关注旅游景区门票定价, 我国旅游景区门票定价机制也逐步完善。

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分类作价、分级管理两种体制。这两种定价机制的形成有效的利用了市场在门票价格制定中的调节作用使得我国景区价格更为可持续发展, 同时也促进政府的定价制度制定更为合理。

四、不同类型景区制度影响的对比分析

1.不同类型的景区门票价格制定存在的问题分析

(1) 自然类景区存在的问题

我国自然类景区门票价格制定主要存在两个问题。一是那些等级高、知名度大的景区门票由于其稀缺性和游客对其提供的旅游产品供不应求, 为了调节景区的合理接待量和维护景区的环境效益, 门票价格一再上涨。如黄山景区的门票价格上涨的门票产生的收益被用来进行景区的开发建设, 使得景区的基础设施越来越完善, 景区开发保护也更加合理, 门票价格也越来越高, 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但另一方面, 那些等级低、知名度小的景区倾向于以较低的门票价格来吸引旅游者, 从而过于依赖国家的补助来维持景区的日常运行, 无力对景区进行进一步的开发与规划, 导致景区的旅游吸引力逐步下降, 形成恶性循环。

(2) 历史遗址类景区存在的问题

历史遗址类景区门票制定制度主要是由政府补贴加上门票收入还有一些额外收入构成。目前存在的问题是门票收益和政府拨款的比重问题。例如兵马俑景区本身并不是一个完善成熟的景区, 景区对外开放的只是已经修复完成具有代表性的一部分。景区每年仍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 仍有很多因为技术问题无法保护开发, 政府对兵马俑的补贴直接影响到门票价格制定制度。

历史遗址类景区多是古镇古建筑, 门票的制定应当结合多方面原因。历史遗址类景区存在的另外一个问题是历史遗址类旅游景区环境承载力较为脆弱比较容易被破坏, 例如游客量增多带来的人为破坏或者是一些自然灾害等造成的破坏。所以历史遗址类景区门票价格制定制度考虑要素要更多。

(3) 人文类景区存在的问题

人文类旅游景区的价格制定也分两种情况, 一种是例如少林寺这种知名度较高的景区, 这类景区的门票价格制定上主要存在的问题是景区的门票价格制定与当前提供的服务不平衡, 可能给游客带来落差感。但是这个问题会随着景区的发展逐步解决。

另一类知名度不够高的人文类景区的价格制定主要存在的问题是门票价格制定制度不够灵敏, 所以较为被动。由于一般的人文类景区不像自然类景区稀缺性很强, 同一历史条件下的人文类景区很多都很相似。因此这类景区涨价时不是根据景区的自身具体需求, 而是其他类似景区的涨价所带动。

(4) 人造景区存在的问题

人造景区门票价格制定的主要问题是景区门票价格变动空间较小。由于主要是各种游乐园和影视城、仿古景区, 这些景区在建设初期就投入大量的资金。所以人造景区的门票价格往往都偏高。所以人造景区涨价往往不能幅度过大, 否者会严重的影响到旅游者的出游选择, 造成游客量的下降。另外门票的高价是阻碍旅游者重游的重要因素之一, 面对这个问题近年来游乐园推出年卡政策。

人造景区价格制定的另一个问题是如何使门票价格和游客满意度成正比。由于人造景区由于多建在人口密集交通方便的地方, 所以景区内游客密集度很高。这就导致旅游者的游客体验度不能与门票价格成正比。一方面是园内过于拥挤, 另一方面则是景区的同质化程度很高。很多游客玩过几个相似的人造景区就对其失去兴趣。目前人造景区如杭州宋城都在积极的开发更多的景区游览项目来提高游客满意度。

2.不同类型景区制度影响的对比分析

(1) 受制度影响最小的景区

在以上四种景区自然类景区、历史遗址类景区、人文类景区、人造景区。首先讨论的是人造景区, 之所以将人造景区与其它三种进行对比是因为除了人造景区受门票制定制度的影响较小外, 其它三种都与制度变化关系密切。人造景区在建成初期由于投入资本大往往会制定较高的门票价格, 但随着人造景区的扩大发展将不再依赖门票收入而是以延长产业链的方式对获得更大的收益。这时景区会采取降价或者一些变相降价的办法吸引游客。

(2) 受制度影响最大的景区

其次所受的制度的影响最大的是自然类旅游景区, 应为作为不可复制的珍贵旅游资源, 决定其市场价值最大, 另外由于保护旅游景区的环境承载力和尽可能多的获得经济利益和发展保护景区, 景区门票定价者必然会不断的提升门票价格。自然类景区的大幅涨价不断激起国内其它景区跟风涨价的热潮, 所以自然类受到当前门票制定制度最多的影响。价格制定与当前制度关系最大。

(3) 人文类景区与历史遗迹类景区

最后人文类景区和历史遗迹类景区门票价格制定受制度的影响相似。首先是由于这两类景区都是人类文明的遗留和见证, 每年都需要投入一定的资金对其进行维护, 所以景区都有盈利的压力, 在门票价格制定上都是呈不断上升趋势。其次由于这两类景区的潜在旅游者都有具有一定文化程度的限制, 在制定门票价格时必须考虑目标市场的接受度, 所以门票价格的制定需要合理的制度引导, 以免景区门票价格制定者出现利益上的短视。

五、对政府门票制度建设的建议

政府的门票制度关系着景区的收益还有旅游的发展, 一旦出现任何的偏差必然会给景区带来负面影响。例如, 景区的门票制定制度如果合理必然促进当地旅游, 甚至是地区经济的全面发展。反之, 若是门票制定制度急于求成, 必然只能提升一时的收入, 危害甚至破话景区长远的发展。目前我国的门票制定制度日趋完善, 但同时也存在一些不合理的地方, 下面主要提出一些门票制度的建议和措施:

首先是区别定价, 定价时考虑多种因素如景区等级等。由于每一种景区的具体情况都不同, 如果都以一种定价制度必然会出现偏差。目前政府主要要约束的是涉及人民群众福利的公共景区定价。其它景区可以适当的放松定价制度, 引入市场因素, 但政府不是完全放任自由, 对于这些景区也要对其门票有一定价格限制, 例如设定指导价。

其次是对政府门票制定制度进行完善。制度的出台最终还是要以服务并发展景区为目的。所以在制定制度是就必须全面调查景区, 在制定时更为细致。考虑更多的因素。这样具体实施定价制度时才能不出现问题和错误。

最后是不仅要着手于改变现有门票制度, 更要完善所有与门票制度相关的法律法规。从整体上为门票制度提供一个制度实施的环境。在完善相关制度时必须考虑各方的利益, 综合各方的意见。

参考文献

[1]王英娴.博弈论视角下旅游景区门票定价的有关探究[J].中国外资, 2013, (286) :46-48.

[2]黎丹.旅游资源学教程[A].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1, (1) :200.

[3]刘卫东, 胡志毅, 陈博, 等.我国旅游景区门票价格的政府规制特点与优化措施[J].价格理论与实践, 2013, (7) :49-51.

篇14:作文命题的现实语境及新变化

2015年浙江省高考语文作文题,由两段材料构成:前一段材料讲“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作者的人品应该是一致的”,后一段材料讲“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作者人品有可能是背离的”。与去年的作文题相比,没有“综合上述材料”的要求,考生可以就这两种观点,选择一种展开议论即可,或者把两者综合起来。比去年具有更大的开放性。

近年来,浙江省高考语文作文多要求结合自身经历,结合生活,立足身边事,抒发真情实感。社会各界对2015年浙江高考语文作文题,颇有争议。“他们站在各自的经验立场,以单向度的思维,说个人的感受、看法,如果倾听者缺乏对基础教育写作教学的完整认识,对它的历史发展、当下和已经出现的转型看不清,势必导致写作教学无所适从或者走向事情的反面。”①

一、作文命题的“现实语境”

浙江大学陶然教授认为:“看一个作文题目,我们需要放在一个大的现实语境中,才能理解这个题目的意义在什么地方。”(高考阅卷培训时的讲话)如果孤立地去看这个题目,可谓见仁见智。这次作文的命题要放在以下语境来看:

1.偏于感性,忽略理性。

偏感性与偏理性本身无高下之分,不同人有不同的取舍,有人喜欢写小清新类的,有人喜欢写观点明确,立意深刻类的。但是如果一个省的作文甚至全国中学生作文,都偏向一个方向,则有问题了。目前浙江省的作文,一味偏感性,写你的故事,学生为了把自己放进去,便生造例子。我们在批阅时,还要去分辨其故事真实与否。这一类走小清新路径的文章,对于考生将来的实际生存能力并无太大帮助。

孙绍振教授说:“学生误把抒情散文当为唯一的选择,导致学生在写作中辞藻堆砌成风,滥情淹没思想,议论文写作能力日趋薄弱……高校不管是对文科生还是理科生,其教学和考核都应以理性思维为主。在美国和欧洲,入学考试均系理性议论,美国托福作文命题以两难现象为主,法国的作文命题干脆就是哲学化的。地处亚洲的新加坡甚至明确规定高考作文不得写抒情散文。随着世界各国的命题模式不断被介绍到国内,国内命题与世界接轨的追求逐渐明显起来。高考作文命题的开放,就不限于形式上的材料和话题,而是从感性抒情向理性议论开放。”②逻辑思维和理性意识欠缺在我国中学生中极为普遍,这严重影响了中学生的整体素质和个人发展。

2.文体杂糅,百搭方式。

现在大量学生写文章,写的大多是文化散文路径类,类似于余秋雨、于丹二人的文化散文以及心灵鸡汤式的文章。这样的文章比较好操作,比较百搭。这种杂糅文体,使“明确文体”成为虚悬的规则。

成人要求,逻辑理性。高中毕业生已接近成年人,他们对社会的认识能力,比我们想象的要高许多。如果去关注一下他们的文综题目,其达到的深度远超出我们的水平。因此,他们写的作文,需要有一定的逻辑理性深度。

对于高考作文所承载的东西,人们希望所有考生都能写,并且写好,这是不现实的。高考要考查的是学生多种写作能力中的一种,例如叙述的能力、议论的能力等。可以每年每次偏重一种,今年高考作文偏重写作中的“议论能力”,考查“初步理性思辨能力”。

二、作文命题的“新变化”

浙江高考语文卷近五年的命题,主要基于“小我”经验的表达,有强烈的道德倾向。从2010年的“角色转换之间”,2011年的“我的时间”,2012年的“站在路边鼓掌的人”,2013年的“童心早泯”到2014年的“门与路”,都暗含着强烈的道德诉求。立足于“我该做一个怎样的人”来命题,迫使考生做出高大上的道德表达,思考如何表达才能取悦阅卷者。

而今年浙江省的高考语文作文题,尽管继续采用新材料作文题型,但呈现出新的变化:

1.限定范围,规定性增强。

如“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让考生针对“作品格调趣味与人品”现象发表见解:或赞成文如其人,或认为文未必如人,或辩证地看。只要是讨论人品与文品的关系,围绕着这三种观点展开讨论,都算切题。任何一种观点,都没有高下之分。审题难度不是很大,重在考查学生的分析说理、语言表达的能力。

但是今年的审题还是有一定难度的,材料中引用了金代元好问《论诗绝句》。元好问的这首绝句余下的部分是:“高情千古《闲居赋》,争信安仁拜路尘。”这里所说的“安仁”就是《闲居赋》的作者潘岳,潘岳在《闲居赋》里写尽了闲居家中的安乐情景,文章飘逸出尘,可是当达官显贵的车马已经离开很远、荡起浮尘的时候,他还跪拜不起。学生要辨认、理解诗句,需要一定的古诗阅读功底。

对那些基本上不按照题目所给的观点展开讨论,自说自话的文章,一般在35分之下。例如有的考生去写:距离产生美、慧眼识人、透过现象看本质、如何做人、坚守慎独、观人是一种艺术等,属于偏题文。

2.明确要求,文体要纯粹。

如“阐明你的看法”,旨在鼓励考生的个性化“发声”,避免人云亦云。近年来首次提到了“文体明确”。一直以来,浙江卷都是“文体不限”,导致老师和学生都对文体不甚重视,考生习惯于写所谓的“大散文”,即文体杂糅,四不像文体。

3.重视积累,阅读重宽度。

作文设定的话题较为“专业”,需要相应的文化积累,倘缺乏足够的阅读积累,则难免捉襟见肘。近代文章大家吴曾祺说:“大抵鉴别主于识见。驱使恃乎笔力,剪裁赖乎意匠,变化本乎性灵。四者相须缺一不可。”这四样东西,吴曾祺强调:“首先要‘储才,‘储才之法,可蓄之于平时,而不能取之于临时。尝见弟子,懒不读书,枵然无有,一旦振翰操纸,旁徨四顾,神志萧索。”(《涵芬楼文谈·储才第一》)阅读积累太少,制约了学生的发挥。有的考生甚至张冠李戴,出现硬伤,严重影响作文得分,例如: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出自当代著名作家鲁迅。这句话正是他这一辈子最好的写照……

“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或许也只有漫步于燕园的季老才能写出这样平淡出奇的文字了。一朵花,一只猫,一个人,最安静的环境,最安静的文字,最平静的内心。

4.突出思辨,走向理性。

“作品格调趣味与人品”彼此关系的分析、思考,是写作的重中之重。考生能否有效证明一个观点,让读者心悦诚服,这是一篇议论类文章成功与否的标志,也是判分的重要依据。但有的考生,投机取巧,只是头尾联系材料,中间自管自,游离开去,这样的作文一律判为离题之作。低水平的考生会在罗列现象上做文章,中等水平的考生会想方设法自圆其说,高水平的考生会更多地考虑如何说服读者。

三、考场作文的“三种路径”

批阅了3000多份作文卷,90%以上的作文是议论文,得高分的也大部分是议论文。当然有极个别的是记叙文,但高分极少。对这些作文综合考查,加以分类,发现有以下三种写作路径:

“深入型”的文章。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三步曲创作。例如有的学生写“作品与作者”,写到“作家都随着其阅历的增长而成长,他的作品也随着他的成长而成长。普遍来说,人在年青时所写的文章往往富于激情和幻想,文章风格多浪漫热烈,而人一旦进入中老年期,对人世拥有了大量体验,所写出来的文章更注重现实伦理,也更加平静深远。”考生能够就这个问题,结合材料深入下去,而不是仅仅举几个例子来说明。

“拓展型”的文章。有的考生,从“文学作品——艺术作品——医生的手术——教师的课堂”,拓展开去。“如果将眼界脱离艺术家,放眼于社会,手术何不是医生的作品,课堂何不是老师的作品?如果一个医生没有医德,教师没有师德,断断是不会进入手术室,走上讲台的。每个人都是作者,每个人的人生都是自己的作品。思想有高度、行为高尚的人必有长久流传的作品。思想低俗的人,其人品自然好不到哪里去,又何谈其作品?”

“创新型”的文章。另类的高分作文,某考生写了一篇“小说型”的作文。地道的北漂,通过一位老北漂的遭遇,反思并发出呼吁,而作家这个梦只能藏在我心中,如果不能写想写的东西,作家又有何意义。这是一篇带有虚构色彩的小说,很纯粹,不杂糅,而且契合“人品与文品”的话题。阅卷组经过商量,给了52分的高分,在记叙类的作文中实属难得。

四、商榷之处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出题者的本意,是要限定考生的话题范围,避免无边界的泛化写作。但从批改的情况来看,也产生了一个问题:学生大多只是就这个材料来谈,变成了就事论事。而一线教师的作文指导,一般要求学生立足材料,在其基础之上能够生发开去,站在更高层面看问题。是否脱离了一线教学的实际,这是我困惑的一个地方。

“明确文体”,实则考生只有一种选择,就是只能写议论文。从批卷的实际来看,90%的考生写的都是议论文,当然有的并非纯粹议论文。有的考生写了记叙文,大多得了低分。要求“明确文体”,出题者表面上表达的是我不限制考生的文体选择,但实则限定了。“明确文体”,可否随意选择文体,值得商榷。

参考文献:

①胡勤.作文的类型、价值取向与有效性[J].语文学习.2014(7-8)

②孙绍振.理性思维导向及其对抒情性思维的超越[J].语文学习.2014(7-8)

上一篇:专项审计报告范本下一篇:保护环境为主题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