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课讲稿改革开放

2024-07-10

党课讲稿改革开放(共4篇)

篇1:党课讲稿改革开放

关于改革开放史党课讲稿

唱响新时代改革开放协奏曲

谱写新时期改革开放新篇章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在座的老师、同学:

你们好!

今天能够站在这里讲一堂改革开放史党课,我感到很荣幸。我们知道,改革开放是我们党历经千难成就的一番伟业。在此期间我们涉过无数险滩、啃下无数硬骨头,这其中无不闪现着“敢想、敢做、敢为天下先”的改革创新精神和特殊时代意义。借此授课机会,恳请该领域领导、专家、学者提出宝贵意见,以对我党改革开放史进行再探讨、再研究、再阐释。那么,接下来我将围绕三个方面来讲授我们党领导下的改革开放史。如有不当之处,希望各位多多批评指正。

一、改革开放的业绩与成就

在改革开放之前,中国依旧是一个农业人口大国。当时,农村人口占国家总人口的比重高达83%,并且这些人口可以说是属于绝对贫困人口。再加上社会主义经历了艰难的曲折探索阶段,中国当时的社会经济情势不容乐观。正是在这样一种极端困难的状况下,中国领导和人民开始冷静地反思国家的命运及前途。

1978年,一套全新的发展模式应运而生。由此,中国走上了一条不同于以往的探索之路,那便是改革开放之路。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指出,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前进步伐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风雨兼程,砥砺前行。改革开放四十年以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在此前提下,依据国情新变化不断对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进行调整与完善,持续推进改革开放纵深发展。在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的经济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跃居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凭借经济总量世界排名第二的身份,改变了世界对我国古老的看法和态度。

——经济质量显著提升。通过创新驱动发展,我国经济以创新、创造、创业联动模式,实现了再升级。在技术创新引擎推动下,已经拥有更多自主知识产权,并成为全球互联网应用业态的领先国家。创新经济的高速发展,使我国经历了从“触电”“触网”到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新基建的巨大变化。

——人民生活水平极大提高。在改革开放后的四十年砥砺奋进中,我们党充分调动全国各族人民干事创业的热情和积极性,既把蛋糕做大又把蛋糕合理分配,以此解决了亿万人民群众的温饱问题。可以说,国民生活水平由贫穷到温饱再到整体小康,实现了质的飞跃。

——社会生产力高速发展。如今,社会的主要矛盾已不再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而是转变成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表明生产力的高速发展已改变社会矛盾的层次,基础性社会矛盾得以破解。

——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在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上,邓小平同志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此后,我国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实施科技创新驱动发展行动计划,统筹谋划、加强组织,优化科技事业发展总体布局,不断打造出具有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高科技产品,以前所未有的力量和速度日益接近世界发达国家现有科技水平。在材料学、计算机、通信、制造业等方面,已经领先于世界先进水平。通过成功研制航母、无人机、隐形战机等,我国已在世界上成为不可忽视的科技大国。

——文化事业繁荣发展。改革开放助力推动思想文化的开放,中国传统文化、红色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得到极大繁荣和发展。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人民精神层面和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充实,社会思想文化包容性与日俱增,国家文化软实力得以极大提升。中国文化在多元多彩的世界文化大舞台上传递出好声音,绽放出华丽色彩。

——民生改革阔步前进。国家进行教育改革,全面普及义务教育。不断加大医疗投入,实施新医疗政策。大力开展新农村建设,施行精准扶贫,彻底改变农村落后面貌。四十年来的民生改革,实现了人民共享改革开放成果,助推人民幸福指数不断攀升。

同志们,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中国人民今天完全可以自豪地说,改革开放不仅深刻改变了中国,也深刻影响了世界。在改革开放四十年的伟大实践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发展,跻身世界发展圈层。不得不说,改革开放是中国共产党在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进程中找到的适合社会主义中国发展的道路选择,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的伟大历史性创造。同时,改革开放也是我们党的历史上一次伟大觉醒。正是这个伟大觉醒孕育了新时期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创造。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实践一再证明,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动力源泉,是党和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法宝,也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二、改革开放成功的原因分析

四十年来,中国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多项经济指标跃居世界第一。总体上来说,中国已从一个农业国转型为世界上最大的制造大国,也基本完成了从农村社会向城市社会的转型。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这些成绩的取得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建立在扎扎实实的基础之上。下面,我就改革开放的成功,主要讲四点原因。

(一)发展道路的正确选择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适合我国国情的独特发展道路,既坚持了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又同时兼备中国特色。

其一,在社会主义方向的指引下,中国走共同富裕的发展路子。即使政府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强起来,但最终的奋斗目标依旧是实现共同富裕。由此,国家在扶贫工作上下了很大功夫,制定出台相关政策,采取实施很多举措。旨在通过精准脱贫措施,把中国建成一个没有绝对贫困人口的国家。四十年来,扶贫工作取得巨大成绩。新增就业岗位和受教育机会、改善社会保障、缩小城乡差距等,都是解决民生问题的利好结果。

其二,中国的发展道路显现出鲜明的中国特色。在土地公有制、国有企业发展、政府管理经济活动等方面,国家一方面以人民为中心,另一方面坚持一定程度的调控力。同样是采用民主政治模式,但不同于外国的是,中国从自身历史、文化、传统出发,并未照抄照搬三权分立,而是打造共产党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三位一体民主政治模式。在经济领域,中国始终坚持宏观调控,却也给与市场经济极大宽松发展空间。因而既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又能够发挥市场独特的魅力。另外,中国传统思想文化源远流长,流传下来的治国学说在当前德治与法治的融合治理矩阵中起到了协调平衡的功效,对秩序与规则之间的关系、社会网络与发展之间的关系等具有相当大的影响。这使得中国制度约束和道德规范呈现出地域特色、国家特征。

(二)市场改革取向的坚持

在经济发展道路上的高速度,取决于中国对市场改革取向的坚持。这是全世界范围内有目共睹的见证和决策。从1978年开始,中国就坚定不移地走上了一条以市场为主导的改革路线。

起初,中国积极发展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努力搞活商品经济。随之,在意识到市场经济的重要性后,逐步建立起市场经济体制与制度。当然,中国并未彻底将计划体制与制度的东西全盘否定。政府一方面推进市场经济,另一方面也极力促使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新旧两种经济体制和制度共存,进一步发挥融合经济模式的相互补充作用。如此,通过推行渐进式改革,既推进了改革,又得以在动态过程中使计划与市场达到一种比较均衡的状态,从而有力地维护了经济社会稳定秩序。

当前,中国市场取向改革不断进行深化,形成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经济发展格局。随着中国总体的经济自由度逐步提高,国家的经济改革事业同步向好。而且,国人对市场取向改革的方向已经没有异议了。

(三)经济重心工作的发展

改革开放的重要决策就是把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从阶级斗争转到经济发展工作上来,实现了国家工作重点的特大转移。这明确了不论是中国共产党的各级组织,还是中国的各级政府,都要狠抓经济发展工作。而且,其他各项工作都服从和服务于这一重心工作。

面对全国上下普遍存在资金短缺的问题,中国积极研判海外投资形势,主动寻找投资机会。通过引入大量外资,中国当地税收大幅度增加,新增就业机会不计其数。尤其是沿海地区城市,当地人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相应地也同步提升了消费水平和档次。当中国各地掀起争相引进外商直接投资的热潮之后,各个区域的经济增长都极为明显,GDP增速很少有在10%以下的。即使在广大城郊地区,基础设施也很快建设起来。随后,中国的制造业在城市和农村地区得到了快速发展。

(四)全球开放化进程的融入

在中国改革开放期间,全球的交融程度与日俱增。我国就此不断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友好交往,积极融入全球开放化的进程之中。

第一融入阶段,引进外国直接投资。从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初,中国积极引进外来投资,加强中国各地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工业项目。其中,依托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人文条件,中国沿海的广东、福建、上海等地发展最快。伴随着工业开发区的大量建立,许多村庄很快就转变为全球的制造基地。较为显著的例子是,东莞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子产品生产基地。直到90年代末,中国引入的外商直接投资达到高峰,基本确定了“世界工厂”的地位。

第二融入阶段,对接世界贸易规则与产业链。从2001年加入WTO开始,经过近十年的发展,中国完成了世界贸易圈层的接纳和就位过程。中国通过将自身贸易规则与世贸规则相接洽和融通,赢得了西方发达国家贸易规则的接纳。这对于中国更好地融入全球贸易圈是极为有利的。同时,中国同世界在价值链上实现了对接,成为全球产业链、价值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让世界贸易越来越离不开中国。在全球贸易圈中,中国制造业的真实价值得到了验证和体现。制造业的增加值超过了美国,GDP总量也同时超过了日本。中国终而成为全球最大的制造大国。

第三融入阶段,借助“一带一路”战略主动开放。从2013年开始,中国凭借资金、实用技术和专业人才等方面的优势,与世界其他国家共建“一带一路”战略体系和机制,促进全球在基础设施、贸易投资、金融财经、人文社会等方面的互联互通,实现相互支持与相互促进的联动发展,更好地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世界的开放、创新、包容发展,加强文明对话,最终构建起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进程开局良好,效果不错。

三、改革开放的未来思考

世界的发展形势是波谲云诡的。在座的很多人听到课程这个进度的时候,不禁会想“中国的改革开放下一步如何发展?”当然,这个问题我也不止一次地扪心自问过自己。在我看来,中国的改革只能继续深化,开放的大门也绝对不能关闭,而应越开越大。

第一,中国要向国人、世界表明改革开放的坚定意志决心。中国已不再是近代史上唯唯诺诺、受人摆布的“东亚病夫”,已然是巨型世界发展中大国。我们有理由自豪和骄傲,但也更要有相应的底气和行动。中国要进一步大幅度放宽市场准入,创造出更有吸引力的投资环境,不断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主动增加并扩大进口渠道与途径。中国要以实际行动打开全新升级的对外开放格局,用高度的民族自信推动经济全球化并造福世界各国人民。

第二,中国要通过新一轮扩大开放来为全球经济化树立“中国榜样”。面临世界保护主义“逆流”冲击和封锁,全球经济化和自由贸易亟需国际社会共同坚守。对此,中国要采取高效手段和措施,创造更加开放的条件。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在实施扩大开放重大举措时,要秉持“宜早不宜迟,宜快不宜慢”的精神尽快落实。须知,扩大开放的举措都由中国自主决定,绝不能受第三方因素影响。那么,中国务必要尽快使开放政策“落地开花”,为世界各国升级开放“打样儿”。

第三,中国要勇于打破国际固守保护主义和精致利己主义的“零和思维”战略桎梏。中国基于自身发展需要,自主作出这样的战略抉择:“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这不单单是中国针对自我发展的声音,更是对全球经济化的威胁元素发出的呐喊和警告。针对某些将一国利益凌驾于世界利益之上的竞争对手,乃至敌人或破坏者,中国要敢于发声,呼吁世界他国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对话,增进相互了解,实现文明交流互鉴,千方百计地杜绝对抗与损害。在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今天,中国要以实际行动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坚持开放融通、互利共赢,造福各国人民。

同志们,新时代中国外交的总目标,就是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对我国的改革开放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需要我们国人为人类社会和平与发展重大课题提供“中国方案”;需要我们国人把握和平合作,变革创新的时代潮流;需要我们国人加大改革开放力度,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同志们,习近平总书记曾经说过,我们要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在新时期新时代,我们要推动对外开放再扩大、深化改革再出发。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全球影响力日益上升的新兴国家,需要打开国门进入世界。同样,庞大的世界市场也需要中国的加入与经营。我们要向世界宣示新时代中国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坚定意志和重大举措。

同志们,新时代中国扩大对外开放的号角已经吹响,与世界交融发展的新画卷已经展开。我们继往开来、与时俱进;我们改革开放的发展永不止步;我们需要同世界各国一道努力,共同参与全球治理,共同分享改革开放成果,共同推动世界大家庭发展进步,共同谱写新时期人类命运共同体新篇章。

这节课就讲到这里,谢谢大家!

篇2:党课讲稿改革开放

一、改革开放的业绩与成就

——经济质量显著提升。

——人民生活水平极大提高。

——社会生产力高速发展。

——科学技术日新月异。

——文化事业繁荣发展。

——民生改革阔步前进。

二、改革开放成功的原因分析

(一)发展道路的正确选择

(二)市场改革取向的坚持

(三)经济重心工作的发展

(四)全球开放化进程的融入

三、改革开放的未来思考

第一,中国要向国人、世界表明改革开放的坚定意志决心。

第二,中国要通过新一轮扩大开放来为全球经济化树立“中国榜样”。

第三,中国要勇于打破国际固守保护主义和精致利己主义的“零和思维”战略桎梏。

改革开放新时期历史学习党课讲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在座的老师、同学:

你们好!

今天能够站在这里讲一堂改革开放史党课,我感到很荣幸。我们知道,改革开放是我们党历经千难成就的一番伟业。在此期间我们涉过无数险滩、啃下无数硬骨头,这其中无不闪现着“敢想、敢做、敢为天下先”的改革创新精神和特殊时代意义。借此授课机会,恳请该领域领导、专家、学者提出宝贵意见,以对我党改革开放史进行再探讨、再研究、再阐释。那么,接下来我将围绕三个方面来讲授我们党领导下的改革开放史。如有不当之处,希望各位多多批评指正。

一、改革开放的业绩与成就

在改革开放之前,中国依旧是一个农业人口大国。当时,农村人口占国家总人口的比重高达83%,并且这些人口可以说是属于绝对贫困人口。再加上社会主义经历了艰难的曲折探索阶段,中国当时的社会经济情势不容乐观。正是在这样一种极端困难的状况下,中国领导和人民开始冷静地反思国家的命运及前途。

1978年,一套全新的发展模式应运而生。由此,中国走上了一条不同于以往的探索之路,那便是改革开放之路。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指出,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前进步伐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风雨兼程,砥砺前行。改革开放四十多年以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在此前提下,依据国情新变化不断对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进行调整与完善,持续推进改革开放纵深发展。在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的经济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跃居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凭借经济总量世界排名第二的身份,改变了世界对我国古老的看法和态度。

——经济质量显著提升。

通过创新驱动发展,我国经济以创新、创造、创业联动模式,实现了再升级。在技术创新引擎推动下,已经拥有更多自主知识产权,并成为全球互联网应用业态的领先国家。创新经济的高速发展,使我国经历了从“触电”“触网”到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新基建的巨大变化。

——人民生活水平极大提高。

在改革开放后的四十多年砥砺奋进中,我们党充分调动全国各族人民干事创业的热情和积极性,既把蛋糕做大又把蛋糕合理分配,以此解决了亿万人民群众的温饱问题。可以说,国民生活水平由贫穷到温饱再到整体小康,实现了质的飞跃。

——社会生产力高速发展。

如今,社会的主要矛盾已不再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而是转变成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表明生产力的高速发展已改变社会矛盾的层次,基础性社会矛盾得以破解。

——科学技术日新月异。

在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上,邓小平同志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此后,我国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实施科技创新驱动发展行动计划,统筹谋划、加强组织,优化科技事业发展总体布局,不断打造出具有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高科技产品,以前所未有的力量和速度日益接近世界发达国家现有科技水平。在材料学、计算机、通信、制造业等方面,已经领先于世界先进水平。通过成功研制航母、无人机、隐形战机等,我国已在世界上成为不可忽视的科技大国。

——文化事业繁荣发展。

改革开放助力推动思想文化的开放,中国传统文化、红色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得到极大繁荣和发展。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人民精神层面和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充实,社会思想文化包容性与日俱增,国家文化软实力得以极大提升。中国文化在多元多彩的世界文化大舞台上传递出好声音,绽放出华丽色彩。

——民生改革阔步前进。

国家进行教育改革,全面普及义务教育。不断加大医疗投入,实施新医疗政策。大力开展新农村建设,施行精准扶贫,彻底改变农村落后面貌。四十多年来的民生改革,实现了人民共享改革开放成果,助推人民幸福指数不断攀升。

同志们,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中国人民今天完全可以自豪地说,改革开放不仅深刻改变了中国,也深刻影响了世界。在改革开放四十多年的伟大实践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发展,跻身世界发展圈层。不得不说,改革开放是中国共产党在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进程中找到的适合社会主义中国发展的道路选择,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的伟大历史性创造。同时,改革开放也是我们党的历史上一次伟大觉醒。正是这个伟大觉醒孕育了新时期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创造。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实践一再证明,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动力源泉,是党和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法宝,也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二、改革开放成功的原因分析

四十多年来,中国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多项经济指标跃居世界第一。总体上来说,中国已从一个农业国转型为世界上最大的制造大国,也基本完成了从农村社会向城市社会的转型。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这些成绩的取得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建立在扎扎实实的基础之上。下面,我就改革开放的成功,主要讲四点原因。

(一)发展道路的正确选择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适合我国国情的独特发展道路,既坚持了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又同时兼备中国特色。

其一,在社会主义方向的指引下,中国走共同富裕的发展路子。即使政府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强起来,但最终的奋斗目标依旧是实现共同富裕。由此,国家在扶贫工作上下了很大功夫,制定出台相关政策,采取实施很多举措。旨在通过精准脱贫措施,把中国建成一个没有绝对贫困人口的国家。四十多年来,扶贫工作取得巨大成绩。新增就业岗位和受教育机会、改善社会保障、缩小城乡差距等,都是解决民生问题的利好结果。

其二,中国的发展道路显现出鲜明的中国特色。在土地公有制、国有企业发展、政府管理经济活动等方面,国家一方面以人民为中心,另一方面坚持一定程度的调控力。同样是采用民主政治模式,但不同于外国的是,中国从自身历史、文化、传统出发,并未照抄照搬三权分立,而是打造共产党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三位一体民主政治模式。在经济领域,中国始终坚持宏观调控,却也给与市场经济极大宽松发展空间。因而既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又能够发挥市场独特的魅力。

另外,中国传统思想文化源远流长,流传下来的治国学说在当前德治与法治的融合治理矩阵中起到了协调平衡的功效,对秩序与规则之间的关系、社会网络与发展之间的关系等具有相当大的影响。这使得中国制度约束和道德规范呈现出地域特色、国家特征。

(二)市场改革取向的坚持

在经济发展道路上的高速度,取决于中国对市场改革取向的坚持。这是全世界范围内有目共睹的见证和决策。从1978年开始,中国就坚定不移地走上了一条以市场为主导的改革路线。

起初,中国积极发展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努力搞活商品经济。随之,在意识到市场经济的重要性后,逐步建立起市场经济体制与制度。当然,中国并未彻底将计划体制与制度的东西全盘否定。政府一方面推进市场经济,另一方面也极力促使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新旧两种经济体制和制度共存,进一步发挥融合经济模式的相互补充作用。如此,通过推行渐进式改革,既推进了改革,又得以在动态过程中使计划与市场达到一种比较均衡的状态,从而有力地维护了经济社会稳定秩序。

当前,中国市场取向改革不断进行深化,形成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经济发展格局。随着中国总体的经济自由度逐步提高,国家的经济改革事业同步向好。而且,国人对市场取向改革的方向已经没有异议了。

(三)经济重心工作的发展

改革开放的重要决策就是把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从阶级斗争转到经济发展工作上来,实现了国家工作重点的特大转移。这明确了不论是中国共产党的各级组织,还是中国的各级政府,都要狠抓经济发展工作。而且,其他各项工作都服从和服务于这一重心工作。

面对全国上下普遍存在资金短缺的问题,中国积极研判海外投资形势,主动寻找投资机会。通过引入大量外资,中国当地税收大幅度增加,新增就业机会不计其数。尤其是沿海地区城市,当地人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相应地也同步提升了消费水平和档次。当中国各地掀起争相引进外商直接投资的热潮之后,各个区域的经济增长都极为明显,GDP增速很少有在10%以下的。即使在广大城郊地区,基础设施也很快建设起来。随后,中国的制造业在城市和农村地区得到了快速发展。

(四)全球开放化进程的融入

在中国改革开放期间,全球的交融程度与日俱增。我国就此不断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友好交往,积极融入全球开放化的进程之中。

第一融入阶段,引进外国直接投资。从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初,中国积极引进外来投资,加强中国各地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工业项目。其中,依托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人文条件,中国沿海的广东、福建、上海等地发展最快。伴随着工业开发区的大量建立,许多村庄很快就转变为全球的制造基地。较为显著的例子是,东莞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子产品生产基地。直到90年代末,中国引入的外商直接投资达到高峰,基本确定了“世界工厂”的地位。

第二融入阶段,对接世界贸易规则与产业链。从2001年加入WTO开始,经过近十年的发展,中国完成了世界贸易圈层的接纳和就位过程。中国通过将自身贸易规则与世贸规则相接洽和融通,赢得了西方发达国家贸易规则的接纳。这对于中国更好地融入全球贸易圈是极为有利的。同时,中国同世界在价值链上实现了对接,成为全球产业链、价值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让世界贸易越来越离不开中国。在全球贸易圈中,中国制造业的真实价值得到了验证和体现。制造业的增加值超过了美国,GDP总量也同时超过了日本。中国终而成为全球最大的制造大国。

第三融入阶段,借助“一带一路”战略主动开放。从2013年开始,中国凭借资金、实用技术和专业人才等方面的优势,与世界其他国家共建“一带一路”战略体系和机制,促进全球在基础设施、贸易投资、金融财经、人文社会等方面的互联互通,实现相互支持与相互促进的联动发展,更好地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世界的开放、创新、包容发展,加强文明对话,最终构建起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进程开局良好,效果不错。

三、改革开放的未来思考

世界的发展形势是波谲云诡的。在座的很多人听到课程这个进度的时候,不禁会想“中国的改革开放下一步如何发展?”当然,这个问题我也不止一次地扪心自问过自己。在我看来,中国的改革只能继续深化,开放的大门也绝对不能关闭,而应越开越大。

第一,中国要向国人、世界表明改革开放的坚定意志决心。

中国已不再是近代史上唯唯诺诺、受人摆布的“东亚病夫”,已然是巨型世界发展中大国。我们有理由自豪和骄傲,但也更要有相应的底气和行动。中国要进一步大幅度放宽市场准入,创造出更有吸引力的投资环境,不断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主动增加并扩大进口渠道与途径。中国要以实际行动打开全新升级的对外开放格局,用高度的民族自信推动经济全球化并造福世界各国人民。

第二,中国要通过新一轮扩大开放来为全球经济化树立“中国榜样”。

面临世界保护主义“逆流”冲击和封锁,全球经济化和自由贸易亟需国际社会共同坚守。对此,中国要采取高效手段和措施,创造更加开放的条件。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在实施扩大开放重大举措时,要秉持“宜早不宜迟,宜快不宜慢”的精神尽快落实。须知,扩大开放的举措都由中国自主决定,绝不能受第三方因素影响。那么,中国务必要尽快使开放政策“落地开花”,为世界各国升级开放“打样儿”。

第三,中国要勇于打破国际固守保护主义和精致利己主义的“零和思维”战略桎梏。

中国基于自身发展需要,自主作出这样的战略抉择:“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这不单单是中国针对自我发展的声音,更是对全球经济化的威胁元素发出的呐喊和警告。针对某些将一国利益凌驾于世界利益之上的竞争对手,乃至敌人或破坏者,中国要敢于发声,呼吁世界他国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对话,增进相互了解,实现文明交流互鉴,千方百计地杜绝对抗与损害。在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今天,中国要以实际行动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坚持开放融通、互利共赢,造福各国人民。

同志们,新时代中国外交的总目标,就是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对我国的改革开放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需要我们国人为人类社会和平与发展重大课题提供“中国方案”;需要我们国人把握和平合作,变革创新的时代潮流;需要我们国人加大改革开放力度,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同志们,习近平总书记曾经说过,我们要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在新时期新时代,我们要推动对外开放再扩大、深化改革再出发。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全球影响力日益上升的新兴国家,需要打开国门进入世界。同样,庞大的世界市场也需要中国的加入与经营。我们要向世界宣示新时代中国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坚定意志和重大举措。

同志们,新时代中国扩大对外开放的号角已经吹响,与世界交融发展的新画卷已经展开。我们继往开来、与时俱进;我们改革开放的发展永不止步;我们需要同世界各国一道努力,共同参与全球治理,共同分享改革开放成果,共同推动世界大家庭发展进步,共同谱写新时期人类命运共同体新篇章。

篇3:党课讲稿改革开放

今年是奥运之年,也是改革开放30周年,全国上下正在掀起一场解放思想的大潮,区委、区政府也结合区情,在全区上下展开了一场声势浩大的“解放思想、扩大开放、创新服务、促进发展”主题活动。活动开展以来,城建系统各单位高度重视,周密部署,广泛发动,深入讨论,整个主题活动进展顺利,特色鲜明,初显成效。随着活动的进一步深入,区委、区政府对活动的开展提出了更高、更明确的要求,响亮地提出了打造“500亿万州”的口号。

什么是“500亿万州”?前段时间,世奎区长在重庆电视台组织的“解放思想、扩大开放”专题访谈节目——“区县发展之梦”中,代表区委、区政府响亮地提出了打造“500亿万州”的发展目标,即到2011年,我区gdp总量达到500亿元,财政收入达到50亿元。政隆书记在6月30日的专题党课中,用“快步走,跨栏跑,撑杆跳”形象地概括了过去、现在、将来万州发展的态势。目前万州正处于发展起跳的关键时期,通过全区上下的共同努力,用4年的时间,跃过gdp总量500亿元这个高度。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明确任务,把握要求,制定措施,落实责任,按照区委的要求,根据区建委党委的安排,由我给大家上一堂党课,下面我结合自己的学习,谈几点体会。

一、认清形势,坚定建设“500亿万州”的信心

(一)改革开放30年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成就

从1978年到2007年的30年间,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我国改革开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创造了人类发展史上的奇迹:gdp增加了60多倍,年均增速高达9.8%,大大高于全球经济年均3.6%的增长速度。综合经济实力跃居世界第四位,综合国力明显增强,人民生活明显改善,我们与发达国家的差距逐步缩小。

是什么原因让我们取得了如此巨大的成就?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中指出,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纵观改革开放30年来,我们党在解放思想方面实际上经历了三次大的讨论。宜化联碱项目,60万吨联碱已投产,现正在扩建成100万吨,今年可产出30亿元,下一步还要投资氯碱或天然气化工项目,总规模可达100亿元。山西兰花集团的切片项目,3000吨拉棒切片,加上电池组件可产出150亿元。合智思创项目已经投产,今年可产出2-3亿元,明年10亿元以上,整个光电产业园未来几年可望打造成百亿园区。其他还有雷士照明,如意纺织,上海双钱以及正在谈判的韩国晓星bdo项目和光彩工业园等项目,未来几年也将贡献巨大的产值。目前,已经有20个可靠的大项目入住万州,到2011年工业总产值可达1000亿元以上,再加上现有企业和其他项目,即使考虑一些变数,我们工业五年翻三番达1000亿元以上,是完全没有问题的。今年1—5月已经开始加速,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增长78.2%,增加值增长55.9%。因此,万州“加快”、“率先 ”是现实的、客观的,是有重大项目支撑的。

(四)打造“500亿万州”,建委系统责任大、任务重

一系列重大项目能不能安置下来,能不能生存下去,资源和发展环境很重要。

在“硬”环境营造上,近年来,我们牢牢把握三峡工程建设这一历史机遇,一大批重点基础设施先后上马,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功能不断完善,人居环境不断提升,到2007年底,城镇化率达49.2%,城市人口达62万,城市建成区规模达42平方公里,重庆第二大城市的格局基本形成。在建筑业和房地产业发展方面,也有良好的基础,近年一直保持着较高的增长率,对万州gdp的贡献较为明显。与库区各区县及涪陵比,不少指标处于领先水平。良好的基础条件,为2011年实现“500亿万州”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但是,我们与主城区和下游的宜昌比,与昔日的成渝万比,与314总体部署和135目标任务比,差距和不足也是明显的。

在城市规划规划建设方面,长期以来形成的规划设计滞后,成果质量不高,导致城市品质不高,活力不足,公共空间匮乏。

在我们直接服务的建筑业、房地产业、勘测设计业、相关中介服务业方面,普遍存在实力不强,赢利能力差,竞争力弱等问题,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压力大,市场环境不好,制约因素过多;国有企业的改制步子太小,经营人才匮乏。

在“软”环境营造上,虽然有很大改善,但也存在一些不容视忽视的问题。一些同志公仆意识不强,教条主义、本本主义严重,导致机械死板,原则性过强,灵活性不足;一些部门和单位服务发展的意识不强,管理不力,嘴上说不断提高效率,而实际上是由于没有严格的制度管人,结果落实在行动上是拖拖沓沓,议而不决。

之所以会出现这些症结,究其原因,是我们在思想上的认识不够,重视不够,解放不够,没有认真贯彻落实发展观,导致在的行动上只顾眼前利益、局部利益;工作中存在求稳思想,不愿也不敢改革创新,只凭等、靠、要解决问题。

在打造“500亿万州”的“撑杆跳”中,我们既是运动员,又是教练员,而更多的还是服务员。我们建委是建设森林城市、宜居城市的主要责任单位和直接参与者,既有产业发展的任务,又承担着为经济社会发展搭建平台和营造环境的重要职责,我们的工作,直接关系到万州发展的效率和质量,我们思想的解放程度,直接关系到全区思想解放的程度,更关系到万州“加快”和“率先”的速度。

因此,万州要实现“加快”“率先”,我们城建人必须先行!无论是去年的“学改”活动、还是今年的“创促”活动,政隆书记都是亲自督导,从中我们也能意识到我们建委系统解放思想的重要性。这一点,希望我们系统的全体干部职工,都应该有清醒的认识,要高度统一思想,真正把自己摆进来,切切实实地落实到行动中。

二、突出重点,明确城建系统打造“500亿万州”的任务

要实现“500亿万州”的“撑杆跳”,如果按照快步走的技术要领,是肯定过不了杆的。同样,在不到4年的时间里,把gdp从190.5亿搞到500亿,如果不拿出 “加快”和“率先”的非凡举措,那是难以实现的。

那么,打造“500亿万州”,我们城建人要做些什么?

(一)扩大开放,发展壮大建筑业和房地产业

在gdp的11项支撑指标中,与我们直接相关的有2项,建筑业和房地产业。在服务建筑业、房地产业、勘测设计业及相关中介业方面,要以开放的意识,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建立规范有序的市场秩序为重点,突出体制、机制创新。扩大开放,敢于“引狼入室”,提高“羊”的生存奔跑能力,提升市场竞争的整体水平。要创新国有企业管理体制,“放虎归山”,在市场搏击中不断增强竞争能力。

我区现有建筑企业160家,2007年实现总产值59.86亿元,利润总额3.2亿元,同比增加41%。今后几年,如果我们的继续保持40%这一增速,到2011年,总产值可以达到230亿元。但是,要继续保持这一增速,还需要进一步开动脑筋,扎扎实实地做大量的工作。

在具体措施上,要依托优势企业,促进行业整合,引导和支持条件成熟的企业组建大型建筑企业集团,提升企业资质,强化技术装备,提高市场竞争能力。积极引导建筑业对外拓展,组建劳务公司,开拓区外市场,扩大对外建筑业务和对外工程承包,实现跨越式发展。积极拓宽经营领域,在发挥土建优势的同时,积极向安装、装饰、市政、路桥、水利、电力等专业施工领域发展,形成主业精、副业兴、整体强的多元化产业格局。规范建筑市场,强化设计、招投标、施工、监理、质量、安全管理,促进建筑业有序发展。

我区现有房地产开发企业117家,2007年完成投资13.8亿元,同比增加32%,商品房销售面积150.1万平方米,同比增加55.5%。由于受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和周边行情的影响,2008年的房地产业遭遇春寒,要实现既定发展目标,尚须下深水调研,增添得力措施。

房地产业的发展以引导和规范为重点,加大大型项目的招商引资力度。推进住宅地产、商业地产和高中低端地产合理配置的地产业发展。严格土地市场化配置制度,合理安排土地储备和调控房地产业的土地供给。多管齐下,促进房地产业稳步发展。加强舆论引导,扩大住房有效需求,保持住宅建设投资相对稳定。进一步优化开发环境,加强房地产开发队伍建设,合理调控开发结构。在注重品牌培育和规模开发的同时,通过改变土地零星出让的模式,吸引一批大型知名企业入驻万州搞开发。进一步加强房地产交易市场管理,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发展、规范房地产中介服务,推广社会化、专业化的物业管理,促进房地产相关产业健康发展。

(二)科学规划,精心建设,打造要素集聚平台,为产业发展提供空间布局和良好环境

篇4:党课讲稿改革开放

今天,组织全体机关干部坐在一起,谈不上讲党课,就是跟大家谈谈心,唠唠家常。乡镇机关好比一个大家庭,前些年被同志们形象地称为机关大院。说起机关来,开放大门就是服务百姓,关起门来就是一个“小家”。“一家仁,则一国兴仁”,作为国家最基层的一级政府,五脏齐全,距离群众最近的子单元“小家”,如何发挥好服务功能,保持好清正廉洁的政府形象离不开一个好的“党风党规”、“家风家规”。就新形势下的从严治党新要求来言,“守纪律、讲规矩”就是每名党员干部必须维护、必须做到的首条标准和刚性纪律要求,也是党内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永恒不变的主旋律。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要加强纪律建设,把守纪律讲规矩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习总书记旗帜鲜明地阐述了什么是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我们党有哪些纪律和规矩、党员干部应该如何遵守等一系列重大原则问题,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纪律和规矩意识,在守纪律、讲规矩上作表率。习总书记的讲话,充分体现了我们党与腐败势不两立的坚定立场和正必压邪的坚定信念;是党员干部做政治上的“明白人”,确保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保持清醒头脑、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的重要思想武器。守纪律是底线,讲规矩靠自觉。党员领导干部必须以更强的党性意识、政治觉悟和组织观念要求自己,将守纪律、讲规矩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另,现在省委在全省组织开展的“一问责八清理”专项行动暨基层’微腐败’专项整治”两项行动,行动时间历时8个月,清理内容涉及乡镇的包括职责不分、谋取不当利益,脱贫攻坚政策不落实,招标投标不规范,违规设立“小金库”,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微腐败等问题进行清理,重点清理范围包括镇党委、政府领导班子,也包括在座的各位。此次行动就是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的有力载体,是党内自我刮骨疗毒,对党内盘根错节的问题进行梳理和整治的过程,也是净化和维护基层政治生态的现实需要,行动离我们很近,就在我们身边,故坚决落实“挺纪在前”是非常必要的。

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强调要大力加强包括党章党纪、法律法规等在内的制度建设,增强制度执行力,坚决维护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在党的十八大通过新修订的党章不久,总书记即要求全党认真学习党章、严格遵守党章,总书记强调,“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党章就是党的根本大法,是全党必须遵循的总规矩。”此后无论是到各地考察还是在中央主持会议,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反复强调党员领导干部要守纪律讲规矩。总书记指出“定了规矩就要照着办”“党的规矩、制度的建立和执行,有力推动了党的作风和纪律建设”“领导干部要把深入改进作风与加强党性修养结合起来,自觉讲诚信、懂规矩、守纪律,襟怀坦白、言行一致,心存敬畏、手握戒尺,对党忠诚老实,对群众忠诚老实,做到台上台下一种表现,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越界、越轨”“要加强对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教育,让大家都明白哪些事能做、哪些事不能做,哪些事该这样做、哪些事该那样做,自觉按原则、按规矩办事”,这次主题教育实际上就是与大家一起重温党章党规的过程,目的就是对规矩纪律的边界再次清晰和辨别,阐述守纪律讲规矩对于我们党的极端重要性。

那么,作为一名基层的机关党员干部,我们承担着比社会其它各阶层党员更为重要的责任和使命。我们应该全面了解哪些事该做且做好,那些事不该做、不能做,要有一个全面的、深入的客观认识。下面,结合自己从事20多年乡镇工作历程,浅谈一下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机关党员干部必须高度重视守纪律讲规矩

守纪律讲规矩是党的生命,是机关党员干部的政治责任、时代责任和法治责任。

一守纪律讲规矩是党员干部的政治责任。机关党员干部有一定的职权、一定的职责。许多党员干部还有一定的不同职级的权利,在机关中都处于承上启下、沟通内外的重要位置,肩负着执行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与法律法规的任务,更重要的是要发挥执行、控制、协调、管理等能动作用,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维护党中央权威、维护党的团结、遵循组织程序、服从组织决定、落实党的决策中,守纪律讲规矩是党员干部的政治责任。这是由机关党员干部肩负的历史使命所决定的。

二守纪律讲规矩是党员干部的时代责任。机关党员干部,肩负着执行党的政策的重要责任,肩负着各个领域宏观指导和管理的职能。首要的职责就是要认真贯彻党的各项路线、方针和政策,执行党的决议,在政治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尤其要在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建设法治中国、建设生态文明、推进社会事业和社会管理改革发展的伟大进程中,党员干部必须承担起这一时代责任的重担,必须讲规矩守纪律。

三守纪律讲规矩是党员干部的法治责任。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国家意志的集中体现。机关党员干部作为国家行政事务的治理者、党和政府的方针、路线的执行者,在治理工作中,必须具有强烈的法律意识和高度的执法自觉性,必须要自觉地遵守宪法、法律和法规,维护法律的尊严。作为机关党员干部,要依照国家的法律、法规来执行公务,不能随意行事。毫无疑问,守纪律讲规矩是机关党员干部的法治责任。

二、机关党员干部应当守什么纪律讲什么规矩

严明党的纪律和规矩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独特优势,是克服各种艰难险阻、战胜各种风险挑战的重要法宝。机关党员干部应当守什么纪律,讲什么规矩第一是党章。第二是党的纪律。第三是国家法律。第四是党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工作惯例。机关党员干部守纪律讲规矩,重要的就是要遵守党的纪律党的规矩。党的纪律包括党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工作纪律、生活纪律、群众纪律、人事纪律等等。党的规矩包括党的政治规矩、组织规矩、工作规矩、生活规矩等。机关党员干部守纪律讲规矩,就是要在政治上讲大局,在团结上讲民主,在程序上讲规范,在组织上讲秩序,在原则上讲坚持。切实做到习近平同志强调的五个“必须”和“决不允许”。即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必须维护党中央权威,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必须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必须维护党的团结,坚持五湖四海,团结一切忠实于党的同志;必须遵循组织程序,重大问题该请示的请示,该汇报的汇报,不允许超越权限办事;必须服从组织决定,决不允许搞非组织活动,不得违背组织决定;必须管好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不得默许他们利用特殊身份谋取非法利益。

三、机关党员干部要切实做到守纪律讲规矩

面对“四个全面”的新要求,必须把守纪律讲规矩放到重要位置。这是对党员干部党性和对党忠诚度的重要检验。

一机关党员干部守纪律讲规矩必须对党忠诚。党员干部只有对党忠诚,才能自觉做到守纪律讲规矩,才能自觉维护党中央的权威,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能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思想和行动上始终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自觉维护党中央权威,党中央提倡的坚决响应,党中央决定的坚决照办,党中央禁止的坚决杜绝。要有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作支撑,要不断地通过理论学习来强化,通过党性锻炼来培养。这也是全县、全镇正在开展的“作风纪律大检讨”专题活动中深入检讨政治意识不强问题的一项重要内容,还包括第三条深入检讨工作纪律松驰、秩序涣散的问题工作时间迟到早退、串岗闲聊、办私事、擅自脱岗,工作日中午饮酒,玩电脑游戏、网上购物炒股、观看或下载影视等与工作无关内容的行为;开会时无故不到、提前离场,会场上交头接耳、打电话玩手机、扰乱会场秩序等行为;值班期间擅离职守、饮酒、不按规定上传下达,或者私自让非值班人员顶岗等行为;闲话生非、制造传播虚假消息、泄露内部信息、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等行为;不请示、不汇报、不作为、应付了事、消极怠工,以各种理由不服从管理或违反规定程序擅自行事,对下属和有工作关系的单位或个人态度生硬、推诿扯皮、故意刁难等行为。可以说检讨内容涉及的很全面,包括每个角落。就拿端午节放假来说,放假三天门店市县纪委查了3次,其他乡镇也有4次的,这就是一个信号,希望大家一定要引起必要的重视。

二机关党员干部守纪律讲规矩必须严于律己。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中国梦,必须要有纪律、有秩序地进行。没有理想和纪律,实现中国梦是不可能的。机关党员干部只有把守纪律讲规矩作为自己的美德,作为一种政治责任,作为自己坚守的政治底线来严于律己,用“三严三实”来加强自己的政治素质修养、思想品德修养、工作能力修养,才能在惊涛骇浪中不迷失方向,才不会犯错误。要做到慎独、慎欲,用理性克制情感,严守纪律红线和道德底线,做到自尊、自爱,珍惜拥有、珍惜名誉、珍惜岗位,不做违法乱纪的事。特别要注意净化自己的社交圈、生活圈、朋友圈,广交益友、诤zhng友,能够勇于当面指出缺点错误,敢于为“头脑发热”的朋友“泼冷水”的人,帮助自己的朋友。要远离“小圈子”,官商交往要有道,心中这座“城”要筑牢,不要搞成彼此不分、公私不分的关系,真正做到君子之交淡如水,还要严格管好亲属亲友和身边工作人员。特别在正风肃纪、严格监督的新常态下,一定要注意从工作细节、生活小节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不侥幸、不马虎,不要认为吃顿饭、喝个酒是小事,小事小节中也有党性、有原则,一定要强化自我约束,时刻严于律己,绷紧作风建设这根弦。我们要领导干部一定带头执行,一定要稳住“心神”,把好“家门”,把一些“纷扰”看清楚、看明白、看真切,真正识得破、抵得过、顶得住,做个明白人。在座的中层干部也要正确认识自己的权力,因为权则是对等的,不可分割的,有权就必有责,违规必追责。

三机关党员干部守纪律讲规矩必须履职尽责。岗位职责是我们工作的标准,机关党员干部只有清楚自己的岗位分工和职责,才能更好的履行职责,才谈得上为人民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才能更好的实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机关干部是个复合型的角色,扮演好这个角色,必须具备应有的素质能力和过硬的工作作风。一要讲究方法。机关干部要自觉做到点要主动、线要能动。点要主动,机关干部作为机关建设的一个基点、单位整体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要以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主动作为强能力,超越自我提标准,带入整体增效益,凝心聚力促发展,切实打牢建设发展根基。线要能动,纵向上要通过规范机制理顺上级和下级、机关与村的关系,统一战线,以责权促能动、任务促能动来实现工作连接的顺畅。二要勇于创新。机关干部要根据时代发展的要求、形势任务的变化,用创新的理念、创新的思路和创新的手段解决问题、推进工作。三要跟踪落实。跟踪落实是做好工作的关键,也是衡量和检验机关干部责任心的重要标志。机关既处在宏观统筹与微观管理的交叉点上,又处在协调上级与沟通下级的联系点上,还处在科学指导与具体实施的结合点上,这就要求机关干部执行落实必须动真格、能较真、敢碰硬,做到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

四机关党员干部守纪律讲规矩必须真诚为民。“全心全意”就是强调为人民服务必须要真诚。真诚为民,才能为党的事业汇聚载舟之水,夯实立党之基。习近平指出“要使全党同志牢记并恪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以优良的作风把人民紧紧凝聚在一起”。党员干部要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将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真诚地去为人民做好事、实事,不要面子、不为政绩,自觉地为人民利益做长远打算,只有这样,手中的权利才能真正成为为人民谋福祉的工具。如,群众服务接待方面,我们要创优办公环境,只要群众进了院,不管是办理事项也好,政策咨询也好,反映问题也罢,我们都要拿出百分百的热情来接待,实现一站式服务、首问负责。是自己分管的事项,当时能解释政策和答复办理的,即时办结,对暂时无法办结的,进行合理化答复。不是自己分管的,也不能拒之门外,“我不清楚,不是我管的”搪塞应付。我们学会换位思考,如果自己是来访对象,你的心理会是什么滋味,不是自己分管的,可以领着群众去找对口部门,不在的要想法取得联系,群众少跑一次,说明我们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又近了一步。再如,当前正在开展的扶贫攻坚行动,我们机关干部基本都确定了4-5名帮扶弱势群体户。精准扶贫的着力点在哪老百姓支持不支持这就需要我们把群众当成自己的亲人。拿出“三进三同”的干劲儿,通过走村串巷,与村委干部、村民代表和农户谈心交流,迅速摸清了他们的情况,特别是贫困的现状、致贫原因及贫困户眼中的期盼。摸清摸透情况才能制定因人而异的方案,一户一案,工作才会有的放矢。要切实实现真正脱贫致富,必须利用好政策,用好人脉,想尽办法为有劳动能力的弱势群体创造好的创业脱贫环境,如帮助协调贷款搞养殖种植、纳入村庄建设用工范畴等,要不遗余力真诚俯身精准扶贫,设身处地增强一心为民公仆情怀。

上一篇:设备租赁经济担保书下一篇:派遣函英文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