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法律思想史 期末考试 题目整理

2024-04-14

西方法律思想史 期末考试 题目整理(共4篇)

篇1:西方法律思想史 期末考试 题目整理

罗尔斯制度正义的两个原理:

(一)含义:制度正义:罗尔斯认为,制度是人们行为的规范体系,认为这个体系中的规范能使各种利益达到平衡时,制度就是正义的。

(二)重要概念

①原始状态:正义论的前提是一个理性上的假设,罗尔斯将这个假设环境乘坐“原始状态”该状态是人们选择的一种结果。

②无知之幕:是假定各方不知道自己的社会地位,阶级属性,个人能力等,因为上述因素会影响个人偏向和选择,必须用无知之幕将他们隔开,原始状态才能成立。

(三)两个原理:

①第一原理:平等原理。该原理要求每个人都有平等的权利,享有与他人相同的、最广泛的基本自由,包括:政治上的自由、言论和集会自由、良心上的自由和思想自由、个人自由和保障个人财产的权利、一番不收任意逮捕和剥夺财产的自由。

②第二原理:差别原理。机会公平、平等原则和差别的结合,该原则要求社会、经济的不平等(例如权力、财富的不平等)只有在地位和官职对所有人开放并且这种不平等对所有人都有利,特别是对在社会中处于最不利地位的人有利的情况下才符合正义。

(这两个原理对我国改革开放具有一定的启发:即改革开放首先应注重制度的改革,促进制度的正义。罗尔斯认为第一原理优于第二原理。)

柏拉图哲学王思想:

哲学王思想即哲学家统治国家。反映了智慧(包括知识、人格完美、判断力强)对于权力的约束,哲学王指的是一整个阶层而不是单指个人。柏拉图从维护正义的思想出发,认为:一个最理想的国家就是“哲学王”统治的国家,既然智慧是国家的最高美德,而他又是哲学家所专有的,那么,一个最符合正义的国家,当然只能由哲学家统治。

1.哲学王思想是柏拉图对苏格拉底思想的发挥。哲学王治国发展了美德即知识、认识自己及自知无知这三个命题。

2.哲学王治国并不等于学了哲学,懂得一些哲学就能治国。柏拉图认为,凡是酷爱各种知识,求知不厌而永不自足者,当称之为哲学家。哲学王必须为智慧而求知识,永远酷爱那种能让他们看到永恒的不受产生与灭亡过程影响的实体知识,以知识和智慧服众和治理国家,而不能只提供意见。

3.统治者和掌握权利的人必须接受规范的教育,应注重培养哲学家理性的思维,拜托现实世界不确定的干扰,追求绝对理念。

4.柏拉图在哲学王思想中提出:理性的命令即为法律,即内心中永恒的质素,而最佳的方法不是给法律最高权威,而是给予明晓统治艺术、具有大智慧的人以权威。

当然,柏拉图后期的法律思想中开始承认法律的作用,并说:如果一个国家的统治者不是哲学家,而且在较短时间内又没有好的办法使统治者变为一个哲学家,则法治仍然比人治好。

亚里士多德的法治思想:

亚里士多德法治思想在对待法治和人治的问题上主张实行法治,他是西方法律思想史上最早崇尚法治的人物之一。概括地说,亚里士多德的法治思想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法治的含义:已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而大家所服从的法律又应该本身是制定得良好的法律。

②亚里士多德从各种政体对比中,明确提出实行人治还是实行法治好的问题。他回答说,法治比人治好,“法治应当优于一人治”。

③关于立法的指导思想和具体原则的规定。亚里士多德主张,在一个国家中,法律不可能定得详尽无遗,十分完备,凡有法可依时,按法律办理,反无法可依时,按统治阶级的立法精神办事;并且不断地加以修订和补充法律。

④亚里士多德还要求在立法中特别要重视教育,这一点他沿袭了柏拉图的论点。

为什么实行法治:1.法治是众人之治,优越于少数人之治;2.法治不带感情色彩 怎样实行法治:1.立法的问题,立法上按照原则办事;2变革中考虑民众的习惯

洛克孟德斯鸠分权理论:

(1)洛克把国家权力分为三种,即立法权、行政权和对外权。立法权是指制定和公布法律的权力;行政权是执行法律的权力,所以也称为司法权;对外权就是进行外交(包括宣战、媾和与订立条约等)的权力。在洛克看来,这三种权力不是平等的,立法权高于其他两种权力,处于支配地位。

(2)洛克认为这三种权力应由不同的机关分别掌握,不能集中在君主或政府手中。否则就会弊病丛生。

①行政权由国王行使,但要根据议会的决定。②立法权要由民选的议会行使。

③行政权和对外权是联合在一起的,也应由国王来行使。(3)分权现已被接纳为普遍的宪法原则,但是也存在两大缺陷: ①意识洛克的分权实际上是两权,他对司法权的重视明显不够。

②洛克的分权学说中的制约平衡理论明显不足,将立法权置于最高地位,存在明显的时代印记。

(1)孟德斯鸠发展了洛克的分权理论,提出了三权分立。即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的分立制衡。立法权是制定、修正或废止法律的权力,由人民通过自己的立法机关来行使立法权。行政权是决定媾和或宣战、派遣或接受使节,维护公共安全、防御侵略以及其他法律的执行权。司法权是惩罚犯罪或裁决私人争论的权力,具有独立性,是应由法院和陪审官行使的。(2)总之,立法权、司法权和行政权必须由不同的机关分别行使,三权彼此独立,同时要相互制约。

(3)孟德斯鸠的分权学说固然反映了大资产级的局限性:既反对专制独裁,又不彻底否定君主制度,而主张资产阶级和贵族分享政权。但对西方政治体制产生了重要影响。

马克斯韦伯统治类型的优劣比较(法理型与个人魅力型的比较)

(一)韦伯对法的分类具有法律的体系化特征,是具体的分析方法,表示的是完整的一套思维方式,具有程序性和逻辑性。

其中,“理性”意味着:

1、可计算性

2、可预测性

3、可控制性

4、破除神秘性

形式理性的法是近代西欧社会特有的法,最早来源于罗马法,是法理型的同时,也称严格的法律主义。

(二)统治类型(合法性)是一个国家正当稳定的基础:

1、个人魅力型统治(卡里斯马型)强调统治者具有天赋的征服他人的魅力。特点:反规则性、革命性。优点:打破常规,促进社会发展。

缺点:一旦个人魅力小事,统治力也随之消失,不会长久存在。

2、法理型:法理型统治的基础是:一套内部逻辑一致的法律规则以及得到法律授权的行政管理人员所发布的命令,它不依赖于与个人有关的身份或属性,是一种非人格化的统治,目前这种统治类型在西方社会得到了支配地位。法理型统治卡里斯马型统治不同,它强调法律的作用,根据理性的法律进行统治。具有以下特点: ①统治通过协议或法律进行,理性是其本质特征 ②法律被普遍遵守

③人们服从的是法律而非个人

④即使有统治者,他们的统治也符合制度,以制度为取向,而非人格化的统治。

篇2:西方法律思想史 期末考试 题目整理

绪论

一、目的和要求

通过绪论的学习,了解西方法律思想史学科的研究对象、学科定位,熟悉研究的基本方法与手段,重点从整体上明确西方法律思想主要的理论特色。

二、基本教学内容

(一)西方法律思想史的学科名称

“西方”、“法律思想”、“西方法律思想史”所代表的特定涵义。

(二)法学理论的历史地位与作用

概述西方法律思想对西方法律制度所产生的有益影响。

(三)西方法学研究的基本内容

1.西方法学研究的基本范围:包括法律概念的形成及其解释;法律规范的结构分析;法律渊源的确认;司法程序技术研究。

2.西方法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抽象价值;法律形式;法律实效。

(四)西方法律思想发展的历史发展

1.古希腊罗马阶段。

2.中世纪阶段。

3.自由资本主义阶段。

4.垄断资本主义时期。

(五)西方法律思想的主要特点

有主客二分、自然意识、宗教精神、流派纷呈等主要特点。

三、复习思考题

(一)西方法律思想史的主要阶段及其主要内容是什么?

(二)西方法律思想有哪些主要特点?

(三)学习西方法律思想史应当确立哪些基本观念?

第一章 古希腊法律思想

一、目的的要求

古希腊法律思想是西方法律思想与法律制度的理论源头,也是西方法律文化最为重要的理论渊薮。特别是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学说,对于西方法学理论而言是不竭的学术遗产。主要掌握希腊思想家有关正义、理性、法治的主要论述。

二、基本教学内容

(一)柏拉图的法律思想

1.柏拉图的生平及著述

2.正义论与人治论:正义之国与人的类型;法律与正义的关系;哲学王与人治。

3.法制论:立法过程论;立法原则论;守法论。

4.柏拉图法律思想的主要评价:法治主义思想的论述;最好政治与最坏政治的策略;混合政体以及分权原则的意义;集体主义方法论的鼻祖。

(二)亚里士多德的法律思想

1.亚里士多德的生平与著作

2.法律正义论:正义的内涵与分类;法律正义论的延伸:平等与中庸;正义与法律的关系。

3.法律的定义、作用、分类:法律的概念;法律的作用;法律的分类。

4.法治主义理论:法治的涵义;法治的具体体现;法治的优越性;法治缺陷的弥补。

5.亚里士多德法律思想的特点:从伦理学入手探讨理想的政治生活形式;将法与政治合而为一进行研究;具有鲜明的现实主义特点;推崇法治的精神。

三、复习思考题

(一)古希腊法律思想对后世的主要影响有哪些?

(二)柏拉图是如何看待法与正义的关系的?

(三)柏拉图法律思想在历史上有着怎样的地位?

(四)亚里士多德为什么主张法治优于人治?

(五)试述亚里士多德法律思想的主要特点。

第二章 古罗马法律思想

一、目的和要求

古罗马法是西方两大法系的共同源头。在罗马法的形成过程中,罗马法学家的创造性与学理和实践结合的法学风格功不可没。本章要求学生了解罗马法的主要历史成就,了解古罗马法学的基本内容,从而更为深刻地理解法学理论与法律实践的关系。

二、基本教学内容

(一)古罗马法与罗马法学家

1.罗马法的历史成就:罗马法的编纂;罗马法对后世立法的影响。

2.罗马法学家及其贡献:罗马法学家阶层的形成;罗马法学家的主要贡献。

(二)古罗马法学的基本内容

1.自然法思想对罗马法的影响:罗马法以理性主义为主要特征;罗马法的具体制度与原则和自然法存在着理论上的渊源关系。

2.市民法、万民法与自然法的关系:罗马法的三分;自然法与万民法的关系。

3.法学理论的实际应用。

三、复习思考题

(一)罗马法与罗马法学家的关系是什么?

(二)自然法思想在罗马法中如何体现?

(三)罗马法学家就自然法与万民法的关系是如何认识的?

第三章 中世纪神学法学

一、目的和要求

中世纪被人们称为黑暗时代,然而在法学上,它却是为近现代法律摧生的重要阶段。学习本章,主要应了解基督教对西方法律的影响,明确圣托马斯有关法律的主要观念,从而厘清中世纪法学与近代法学的渊源关系。

二、基本教学内容

(一)基督教对西方法律的影响

主要表现在以下原则与制度的确立:不合作主义原则;“人性升华”的法律改革;教会法的形成与世俗法的改进;法律矛盾的调和;倡导“良心原则”;法律制度的多元性观念;坚持“法律之发展原则”;主权观念的诞生等。

(二)托马斯·阿奎那的法律思想

1.托马斯·阿奎那的生平和著作

2.法的概念和性质:关于法的性质;关于法的目的;关于法的定义。

3.法的分类:永恒法;自然法;人法;神法。

4.托马斯·阿奎那法律思想的评价

三、复习思考题

(一)试举二至三例,说明基督教对西方法律的主要影响。

(二)亚里士多德对阿奎那法律思想有何重要影响?

(三)试述阿奎那法律分类的观念。

第四章 古典自然法学

一、目的和要求

古典自然法学是西方法学史以及西方近现代法律史上最为重要的法学流派,是西方近代宪政制度与政治制度的理论奠基者与思想发动者。通过本章的学习,既要求了解霍布斯、洛克、卢梭、孟德斯鸠等思想家的主要学说,也要求学生掌握人民主权、权力分工、权力制约等主要理论学说,确立分析现代西方法律制度的理论框架。

二、基本教学内容

(一)古典自然法学派概述

1.古典自然法学派的产生与发展

2.古典自然法学派的研究方法:价值分析方法的内涵、预设、意义及其理论争议。

3.古典自然法学派的特点和基本理论:特点上包括:以人作为研究的出发点,强调自然权利,并进而推出社会契约观念。基本理论主要有:四个自然的理论;社会契约论;人民主权说;权力分工与制衡论;法律公意说。

(二)格老秀斯和斯宾诺莎的法律思想

1.格老秀斯的法律思想:生平与著作;自然法理论;国际法理论。

2.斯宾诺莎的法律思想:生平与著作;自由与自然权利观念;民主论与人性思想。

(三)霍布斯的法律思想

1.生平和著作

2.人性恶的自然状态论

3.平等的自然权利论和社会契约论

4.自然法原则

5.法律命令说

6.法律分类说

(四)洛克的法律思想

1.生平与著作

2.对神学政治法律思想的批判

3.自然法理论

4.分权理论:立法权与执法权的划分

5.法律与自由:法律是自由的保障

(五)孟德斯鸠的法律思想

1.生平与著作

2.法的精神:法律与政体、气候、土壤、民族精神的关系。

3.自由与分权:三权分立观念的确立。

4.政体分类说

(六)卢梭的法律思想

1.生平与著作

2.自然法学说与人类不平等的起源

3.社会契约的理论

4.法治论

三、复习思考题

(一)自然法学派的方法论是什么?

(二)自然法学派创立了哪些基本理论?

(三)自然法学派在理论上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四)比较霍布斯与洛克在权力分工理论上的异同。

(五)孟德斯鸠是如何探寻法律的精神的?

(六)古典自然法学家在法律与自由、理性上是如何进行论述的?

(七)卢梭为什么是社会契约论的最终完成者?

第五章 哲理法学

一、目的和要求

学习本章,主要要求掌握以哲学思想为先导、以理性自由为宗旨的哲理法学派在法律观念和法律思想上的主要特点,明确康德、黑格尔有关法律的主要论述,并比较其与自然法学派在类似观念上的异同。

二、基本教学内容

(一)康德的法律思想

1.生平与著作

2.法律的定义及一般原理:法律的定义;权利;义务。

3.实在法的理论体系:民法、刑法、宪法、国际法与世界法。

4.康德法律思想的评价

(二)黑格尔的法律思想

1.生平与著作

2.哲学体系及法哲学体系

3.理性主义的法思想体系

4.法律思想:法律的内涵;民法;刑法;国家法。

三、复习思考题

(一)哲理法学派与自然法学派在研究方法及理论趋向上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二)试述康德法律思想的主要内容。

(三)黑格尔的法律思想有何主要特色?

第六章 历史法学

一、目的和要求

历史法学派是为回应自然法学派而诞生的法学流派。学习本章,要求掌握历史法学派产生的特定背景及其研究方法,尤其要注重萨维尼“民族精神论”以及梅因“从社会到契约”的法律进化公式的重要意义。

二、基本教学内容

(一)萨维尼的法律思想

1.生平与著作

2.历史实证主义的哲学方法

3.基本观点和学术立场:法的起源与发展;法是“民族精神”的体现;强调习惯法的作用,反对法典编纂;对于罗马法研究的重要贡献。

4.民族精神论的评价问题

(二)梅因的法律思想

1.生平与著作

2.研究方法

3.对法律史的综合考察及历史法学的科学结论:法的发展阶段论;法的进化手段论;法的发展公式论——“从身份到契约”。

三、复习思考题

(一)历史法学派从哪些方面对自然法学派的理论进行了回应?

(二)萨维尼“民族精神论”的内涵及其理论贡献是什么?

(三)评述梅因“从身份到契约”的法律进化公式。

第七章 功利主义法学与分析实证法学

一、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功利主义的哲学思潮对法学研究的重要影响,特别是边沁功利主义的法律观对法律制度发展的重要意义。同时,对以奥斯丁为代表的早期分析实证法学在研究方法、研究范围、价值立场及理论贡献等方面的问题,也必须认真加以分析。

二、基本教学内容

(一)边沁的法律思想

1.生平与著作

2.功利主义道德原则

3.功利主义法律观

4.功利主义立法原则:增进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

5.法律改革思想与实践

(二)奥斯丁的法律思想

1.生平与著作

2.法学独立之先驱

3.实证主义法律观:主权、命令、制裁三位一体。

4.法律的实证分析:规范的分析与概念的分析

(三)密尔的法律思想

1.生平与著作

2.功利主义理论的完善

3.自由资本主义理论的总结

4.代议制政府的理论总结

三、复习思考题

(一)边沁的功利主义立法原则其主要内容何在?

(二)试述奥斯丁的法律观。

(三)简述密尔的自由理论。

(四)实证分析法学的主要研究方法是什么?

第八章 19世纪后期欧洲社会法学

一、目的和要求

社会法学派是产生于特定历史背景下的法学流派。学习本章,要求学生了解社会法学形成的历史背景与理论趋向,明确其与自然法学派、实证法学派在价值取向以及研究方法上的不同,尤其要掌握耶林与埃利希在理论上的创新。

二、基本教学内容

(一)耶林和埃利希的法律思想

1.耶林的法律思想:法律目的论;社会功利论;社会利益论;刑罚目的论;法律的定义。

2.埃利希的法律思想:社会是法律的基础;社会与法律的关系;法学研究的方向和主要内容;法律的自由发现。

(二)热内的法律思想

1.生平与著作

2.法律的渊源

3.自由地科学探求

4.自然法学与实证法学的结合:现实的材料;历史的材料;理性的材料;理想的材料。

三、复习思考题

(一)耶林是怎样看待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的?

(二)试述埃利希的“活法”观念。

(三)如何评价热内有关“自由地科学探求”的思想?

第九章 新自然法学

一、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新自然法学家在人权、道德、自由、正义等价值理论方面的重大进展,并明确其与古典自然法学派在相关问题上的差异。重点掌握马里旦的人权理念、富勒的道德学说、罗尔斯的正义理论以及德沃金对权利、自由的阐述。

二、基本教学内容

(一)马里旦的法律思想

1.生平与著作

2.神学自然法的现实意义

3.新人权论

4.人与社会、国家与世界

(二)富勒的法律思想

1.生平与著作

2.法律与道德的论战

3.道德是法律的基础:义务的道德与追求的道德。

4.程序自然法与实体自然法

5.对相关法律概念的批判

(三)菲尼斯

1.生平和著作

2.自然法及人类基本的幸福

3.实践理性的基本要求

4.正义与共同的幸福

5.自然权利

6.法律的概念

(四)罗尔斯

1.生平与著作

2.社会正义理论

3.法律与自由

4.政治正义与宪法

(五)德沃金

1.生平与著作

2.新自由主义权利观

3.平等与自由

4.法律观:法官在法律实践中的中心地位;法律解释的整体阐释论主张;法律自由主义理论的进一步引伸。

三、复习思考题

(一)自然法学复兴的社会环境与学术背景是什么?

(二)评述马里旦的新人权论。

(三)富勒在法律与道德的关系上有何理论创新?

(四)简述富勒的合法性原则。

(五)菲尼斯有关法律的概念是如何界定的?

(六)试述罗尔斯的正义原则及其法理意义。

(七)德沃金在权利观上有何理论创新?

(八)德沃金法律帝国的大厦是如何构建的?

第十章 社会法学

一、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社会法学产生和兴起的历史背景,掌握其研究方法和研究对象上的特殊之处,并通过对狄骥社会连带关系论、庞德的社会利益说、塞尔兹尼克的法治理想的认识,明确现代法律转轨与社会法学之间的内在关联。

二、基本教学内容

(一)狄骥的法律思想

1.生平与著作

2.社会连带关系理论

3.客观法与实在法

4.国家义务观与现代行政法的思想基础

(二)庞德的法律思想

1.生平与著作

2.社会学法学的基本思想

3.法律的概念:法律秩序;权威性资料;司法和行政过程。

4.法律的历史发展及其特征:原始法阶段;严格法阶段;衡平法和自然法阶段;法律的成熟阶段。

5.法律与社会工程、社会控制

6.利益分类和法律的价值准则:个人利益;公共利益;社会利益。

(三)塞尔兹尼克的法律思想

1.生平与著作

2.社会学法学到法律社会学的发展

3.法律的概念

4.法律价值观

5.法治理想

三、复习思考题

(一)狄骥社会连带关系法律思想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二)庞德是如何分析法律的概念的?

(三)试述庞德利益分类的学说及其法理意义。

(四)塞尔兹尼克对法治原理是如何阐述的?

第十一章 现实主义法学

一、目的和要求

现实主义法学是以法官为中心的法学,学习本章,重点要求了解现实主义法学兴起的历史背景及其意义,明确其在法官的精神分析、司法行为分析、法律功能分析以及法律的制度分析等方面所产生的重要影响,重点掌握霍姆斯、卡多佐等著名法官的法理学说。

二、基本教学内容

(一)霍姆斯、格雷与卡多佐的法律思想

1.霍姆斯的法律思想:法官的法律哲学;普通法的精神;现实主义法学的司法实践。

2.格雷的法律思想:反对立法中心论;强调法律渊源多元论。

3.卡多佐的法律思想:哲学方法;历史方法;习惯的方法;社会学方法。

(二)卢埃林与弗兰克的法律思想

1.卢埃林的法律思想:现实主义法学理论的系统化;法律的概念;规则怀疑论。

2.弗兰克的法律思想:法律怀疑论;基本的法律神话;法官心理分析;事实怀疑论。

三、复习思考题

(一)现实主义法学的理论贡献与其主要缺陷是什么?

(二)霍姆斯是如何看待法律与经验的关系的?

(三)简述格雷法律思想的主要内容。

(四)卡多佐是如何比较法律解释的各种方法的?

(五)评述卢埃林的现实主义法学纲领。

(六)弗兰克法律思想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第十二章 新分析实证主义法学

一、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新分析实证法学对法律的基本观念与基本主张,尤其是掌握其对法律规范、法律体系的精细分析,明确法律作为一门科学所必须具备的内在逻辑结构。对于凯尔森的纯粹分析法学以及哈特的规则理论,必须重点予以掌握。

二、基本教学内容

(一)凯尔森的法律思想

1.生平与著作

2.纯粹法学的含义:法学的科学性与中立性问题。

3.法律和法律规范体系:基本规范的预设与法律体系的和谐。

4.法律和国家

(二)哈特的法律思想

1.生平与著作

2.法律定义的分析

3.主要规则与次要规则

4.对法律规则的内在观点和外在观点

5.法律和道德的关系

6.广义和狭义的法律概念

三、复习思考题

(一)新分析法学与早期实证法学相比较,在理论上有何创新?

(二)凯尔森的纯粹法学主张其意义和缺陷何在?

(三)基本规范预设在凯尔森纯粹法学中占有何种重要地位?

(四)分析哈特有关法律规则的论述。

(五)哈特是怎样看待法律与道德的关系的?

第十三章 经济分析法学

一、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经济分析法学的价值取向与基本方法,特别是波斯纳有关经济分析方法的理论创新。有关经济分析方法所带来的积极影响与消极意义,也必须认真地加以批判对待,从而确立技术与人文之间的正当关联。

二、基本教学内容

(一)经济分析法学基本原理

1.关于效益优化原则和交易成本概念的科斯定理

2.波斯纳有关法律经济学分析的三大定律:需求法则;最大效用定律;资源流转定律。

(二)法律经济学分析的具体应用

1.财产法的经济学分析

2.合同法的经济学分析

3.家庭法的经济学分析

4.刑法的经济学分析

三、复习思考题

(一)经济分析法学是如何引起法学研究的变革的?

(二)科斯定理如何引入法学研究领域?

(三)波斯纳经济分析法学的基本准则是什么?

(四)结合经济分析法学,阐述法学研究与法律实践中人文与技术的应然关系。

第三部分 主要参考资料

一、法律文献

英国《自由大宪章》、《权利请愿书》、《人身保护法》、《王位继承法》、《权利法案》等

美国《独立宣言》、1787年宪法

法国《人权宣言》、《法国民法典》

德国《基本法》、《德国民法典》

二、主要法学原著

柏拉图:《理想国》,商务印书馆版

柏拉图:《法律篇》,上海人民出版社版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商务印书馆版

西塞罗:《国家篇·法律篇》,商务印书馆版

《阿奎那政治著作选》,商务印书馆版

斯宾诺莎:《神学政治论》,商务印书馆版

霍布斯:《利维坦》,商务印书馆版

洛克:《政府论》(下篇),商务印书馆版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商务印书馆版

卢梭:《社会契约论》,商务印书馆版

卢梭:《论人类社会不平等的起源与基础》,商务印书馆版

康德:《法的形而上学原理》,商务印书馆版

黑格尔:《法哲学原理》,商务印书馆版

萨维尼:《论立法与法学的当代使命》,中国法制出版社版

梅因:《古代法》,商务印书馆版

边沁:《政府片论》,商务印书馆版

边沁:《道德与立法原理导论》,商务印书馆版

奥斯丁:《法理学的范围》,中国法制出版社版

密尔:《代议制政府》,商务印书馆版

马里旦:《人和国家》,商务印书馆版

罗尔斯:《正义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版

德沃金:《法律帝国》,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版

三、主要参考文献

萨拜因:《政治学说史》,商务印书馆版

列维斯坦等:《政治哲学史》,河北人民出版社版

卡西勒:《启蒙哲学》,山东人民出版社版

列维斯坦:《霍布斯的政治哲学》,译林出版社版

泰勒:《黑格尔》,译林出版社版

博登海默:《法理学:法律哲学和法律方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版

沈宗灵:《当代西方法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版

何勤华:《西方法学史》,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版

张乃根:《西方法哲学史纲》,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版

吕世伦主编:《西方法律思想源流论》,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刘星:《法律是什么?》,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徐爱国等:《西方法律思想史》,北京大学出版社版

严存生主编:《新编西方法律思想史》,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版

钱弘道:《为卢梭申辩》,北京大学出版社版

朱学勤:《道德理想国的覆灭》,上海三联书店版

吕世伦:《黑格尔法律思想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西方法律思想史考试试卷(1)

一、简答题(每题8分,共32分)

1.柏拉图在西方政治、法律思想史上有何重要地位?

2.罗马法学家有关市民法、万民法和自然法的关系上有哪些不同主张?

3.试举二至三例,简述基督教对西方法律发展的影响。

4.洛克与霍布斯在有关社会契约的观念上存在着哪些差别?

二、论述题(每题14分,共28分)

(一)试述哲理法学派与自然法学派的异同。

(二)试述新分析实证主义法学在方法论上的主要特色。

三、指出下列两段话的作者并对其主要内容加以评析(每题20分,共40分)

(一)一个公民的政治自由是一种心境的平安状态。这种心境的平安是从人人都认为他本身是安全的这个看法产生的。要享有这种自由,就必须建立一种政府,在这的统治下一个公民不惧怕另一个公民。

当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在同一个人或同一个机关之手,自由便不复存在了;因为人们将要害怕这个国王或议会制定暴虐的法律,并暴虐地执行这些法律。

如果司法权不同立法权和行政权分立,自由也就不存在了。如果司法权同立法权合而为一,则将对公民的生命和自由施行专断的权力,因为法官就是立法者。如果司法权同行政权合而为一,法官便握有压迫者的力量。

如果同一个人或是由重要人物、贵族或平民组成的同一个机关行使这三种权力,即制定法律权、执行公共决议权和裁判私人犯罪或争讼权,则一切便都完了。

(二)法律和语言一样,没有绝对中断的时候;它也象民族的其他一般习性一样,受着同样的运动和发展规律的支配;这种发展就象其最初阶段一样,按照其内部必然性的法则发展。法律随着民族的发展而发展,随着民族力量的加强而加强,最后也同一个民族失去它的民族性一样而消亡。

西方法律思想史考试试卷(2)

一、简答题(每题8分,共32分)

1.简述阿奎那有关法律分类的学说。

2.简述奥斯丁有关法的定义。

3.试比较洛克与孟德斯鸠有关权力分立学说的差异。

4.试述埃利希“活法”的概念及其意义。

二、论述题(每题14分,共28分)

(一)试述古典自然法学派的基本理论成就。

(二)试述卡多佐的司法方法论。

三、指出下列两段话的作者并对其主要内容加以评析(每题20分,共40分)

(一)法治应包含两重意义:已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而大家所服从的法律又应该本身是制订得良好的法律。

(二)“身分”这个字可以有效地用来制造一个公式以表示进步的规律,不论其价值如何,但是据我看来,这个规律是可以足够地确定的。„„因此,如果我们依照最优秀著者的用法,把“身分”这个名词用来仅仅表示这一些人格状态,并避免把这个名词适用于作为合意的直接或间接结果的那种状态,则我们可以说,所有进步社会的运动,到此处为止,是一个“从身分到契约”的运动。

西方法律思想史考试试卷(3)

一、简答题(每题8分,共32分)

1.西方法律思想史上区分“应然法”与“实然法”的意义何在?对西方法律思想史的发展有哪些主要影响?

2.什么是“解答权”?解答权的赋予对法学的发展有何利弊?

3.奥古斯丁强调法官审判“要审判别人的良心”,其内涵及意义何在?

4.简述格老秀斯的“人性——自然法——民法——法律”的发展公式。

二、论述题(每题14分,共28分)

(一)比较柏拉图的人治论与亚里士多德的法治论,并试述你对两位思想家观念的看法。

(二)试述古典自然法学派价值分析方法的基本前提假定。

三、分析题(每题20分,共40分)

试分析下列两段引文中隐含的主要法律观念。

(一)法律应该和国家的自然形态有关系;和寒、热、温的气候有关系;和土地的质量、形势与面积有关系;和农、猎、牧各种人民的生活方式有关系。法律应该和政制所能容忍的自由程度有关系;和居民的宗教、性癖、财富、人口、贸易、风俗、习惯相适应。„„这些关系综合起来就构成所谓“法的精神”。(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二)虽然我不能因为一个窃贼偷了我的全部财产而伤害他,我只能诉诸法律,但是,但他着手抢我的马或衣服的时候,我可以杀死他。„„因为侵犯者不容许我有时间诉诸我们的共同的裁判者或法律的判决来救助一个无可补偿的损害。(洛克:《政府论》)

西方法律思想史考试试卷(4)

一、简答题(每题8分,共32分)

1.宗教在西方法律思想的发展史上有何重要意义?

2.以今日的眼光观之,亚里士多德关于“法治”涵义的论述有何现实意义?

3.“人”如何作为古典自然法学派的研究起点?

4.洛克与孟德斯鸠分权学说的差异何在?

二、论述题(每题14分,共28分)

(一)试述托马斯?阿奎那所言的自然法与古典自然法学派所言的自然法的异同。

(二)对照分析霍布斯、洛克与卢梭关于社会契约的学说。

三、分析题(每题20分,共40分)

试分析下列两段引文中隐含的主要法律观念。

(一)如果有人根据理性和神的恩惠的阳光指导自己的行动,他们就用不着法律来支配自己;因为没有任何法律或秩序能比知识更有力量,理性不应该受任何东西的束缚,它应该是万事的主宰者,如果它真的名副其实,而且本质上是自由的话。但是,现在找不到这样的人,即使有也非常之少;因此,我们必须作第二种最佳的选择,这就是法律和秩序。(柏拉图:《法律篇》)

(二)正如主权是不能转让的,同理,主权也是不能代表的;主权在本质上是由公意所构成的,而意志又是绝不可以代表的;„„因此人民的议员就不是、也不可能是人民的代表,他们只不过是人民的办事员罢了;他们并不能作出任何肯定的决定。凡是不曾为人民所亲自批准的法律,都是无效的;那根本就不是法律。英国人民自以为是自由的;他们是大错而特错了。他们只有在选举国会议员的期间,才是自由的;议员一旦选出之后,他们就是奴隶,他们就等于零了。(卢梭:《社会契约论》)

习题集

西方法律思想史

1.西方法律思想史的主要阶段及其主要内容是什么?

2.西方法律思想有哪些主要特点?

3.学习西方法律思想史应当确立哪些基本观念?

4.古希腊法律思想对后世的主要影响有哪些?

5.柏拉图是如何看待法与正义的关系的?

6.柏拉图法律思想在历史上有着怎样的地位?

7.亚里士多德为什么主张法治优于人治?

8.试述亚里士多德法律思想的主要特点。西方法律思想史基本内容

9.罗马法与罗马法学家的关系是什么?

10.自然法思想在罗马法中如何体现?

11.罗马法学家就自然法与万民法的关系是如何认识的?

12.试举二至三例,说明基督教对西方法律的主要影响。

13.亚里士多德对阿奎那法律思想有何重要影响?

14.试述阿奎那法律分类的观念。

15.自然法学派的方法论是什么?

16.自然法学派创立了哪些基本理论?

17.自然法学派在理论上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18.比较霍布斯与洛克在权力分工理论上的异同。

19.孟德斯鸠是如何探寻法律的精神的?

20.古典自然法学家在法律与自由、理性上是如何进行论述的?

21.卢梭为什么是社会契约论的最终完成者?

22.哲理法学派与自然法学派在研究方法及理论趋向上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23.试述康德法律思想的主要内容。

24.黑格尔的法律思想有何主要特色?

25.历史法学派从哪些方面对自然法学派的理论进行了回应?

26.萨维尼“民族精神论”的内涵及其理论贡献是什么?

27.评述梅因“从身份到契约”的法律进化公式。28.边沁的功利主义立法原则其主要内容何在?

29.试述奥斯丁的法律观。

30.简述密尔的自由理论。

31.实证分析法学的主要研究方法是什么?

32.耶林是怎样看待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的?

33.试述埃利希的“活法”观念。

34.如何评价热内有关“自由地科学探求”的思想?

35.自然法学复兴的社会环境与学术背景是什么?

36.评述马里旦的新人权论。

37.富勒在法律与道德的关系上有何理论创新?

38.简述富勒的合法性原则。

39.菲尼斯有关法律的概念是如何界定的?

40.试述罗尔斯的正义原则及其法理意义。

41.德沃金在权利观上有何理论创新?

42.德沃金法律帝国的大厦是如何构建的?

43.狄骥社会连带关系法律思想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44.庞德是如何分析法律的概念的?

45.试述庞德利益分类的学说及其法理意义。

46.塞尔兹尼克对法治原理是如何阐述的?

47.现实主义法学的理论贡献与其主要缺陷是什么?

48.霍姆斯是如何看待法律与经验的关系的?

49.简述格雷法律思想的主要内容。

50.卡多佐是如何比较法律解释的各种方法的?

51.评述卢埃林的现实主义法学纲领。

52.弗兰克法律思想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53.新分析法学与早期实证法学相比较,在理论上有何创新?

54.凯尔森的纯粹法学主张其意义和缺陷何在?

55.基本规范预设在凯尔森纯粹法学中占有何种重要地位?

56.分析哈特有关法律规则的论述。

57.哈特是怎样看待法律与道德的关系的?

58.经济分析法学是如何引起法学研究的变革的59.科斯定理如何引入法学研究领域?

60.波斯纳经济分析法学的基本准则是什么?

篇3:法律方法论[期末考试题目]

2005年12月15日的一场车祸,让年仅14岁的重庆市江北区某中学女生何源和另外两个同伴离开了人世。一辆大货车将一辆三轮车轧在了下面,三轮车上的何源和两个好朋友当场被轧死。然而,何源的两名城镇户口的女同学家人得到了20万元的赔偿,而户口在江北农村的何源家人仅得到了5万余元的赔偿。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同命不同价”的现象?因为按照2003年12月4日通过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中明确规定:死亡赔偿金按照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农村人均纯收入标准,按20年计算。《解释》自2004年5月1日起施行,而所有交通事故中的人身损害赔偿都得遵照该规定执行。按此规定,何源户口在江北区农村,赔偿的标准是2004重庆市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其它孩子是城市居民,应基于重庆市全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计算。农村户口的居民因此就和城市居民拉开了大大的距离。重庆市权威统计数据显示,该市全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9221元,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2535元,这两个数字分别乘以赔偿年限(20年)后,自然产生出近20万元和5万余元两个存在巨大差距的结果。

请结合以上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① 你认为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是否违反平等原则?为什么?《侵权责任法》出台后对这个问题是如何规定的?

②我国的法的渊源包括哪些,你认为司法解释应不应该成为我国的一种独立的法的渊源?为什么?

篇4:西方政治思想史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1、柏拉图认为“除非哲学家成为我们这些国家的国王,或者我们目前称之为国王的统治者的那些人物,能严肃认真地追求智慧,使政治权力与聪明才智合二为一”,否则“我们前面描述的那种法律体制,都只能海客谈瀛,永远只能是空中楼阁而已”。“只有正确的哲学才能为我们分辨什么东西对社会和个人是正义的,除非真正的哲学家获得政治权力,或者出于某种神迹,政治家成了真正的哲学家,否则人类就不会有好日子过。”柏拉图这种哲学王的思想对当时和现代有什么影响? 答:A、对当时的影响:

哲学王思想是《理想国》的核心主张。柏拉图创作《理想国》并不是表达一种乌托邦式的空想;而是针对当时希腊世界政治状况作出的现实主义的反馈。这一时期希腊的政治已经表现出种种衰败的征兆,而在观念世界,智者带来了希腊世界的逻各斯危机。苏格拉底以前的哲学家认为:逻各斯是一种对人讲的、人应当洗耳恭听的语言,它凌驾于时间之上,只是借助哲人之口言说出来。而智者的思想,把人视为万物的尺度,使语言和文字成为私利的奴仆,修辞学成了一门技艺,它为一切机会主义服务;人成为万物的尺度的逻辑结果,不过是强权和暴力成为万物的尺度。苏格拉底之死正是希腊世界逻各斯精神退化的后果。就此点而论,柏拉图的理想国家,正如法国学者布兰所指出的,其“目的就是消除普罗泰格拉定为最高标准的人是尺度的信条”,它实际是要“把个人从暴力下解救出来”。按照柏拉图的这一思路,共和国的价值在于将暴力与私利角逐从人们的生活中排除出去,而代之以和平安定的制度结构,它以秩序代替无序,以正义代替腐化,以公理代替强权,以永恒至福代替短暂的肉体享乐,以人人之福祉代替某个集团之利益,这对于现代人理解什么是共和国的精神,依然有着深刻的启迪意义。

然而,柏拉图毕竟属于古代,他没有个体权利与自由的明确概念,对私有财产的价值缺乏认识,缺乏宗教宽容的精神,他的政治哲学中体现着对个性的压制,对主观自由的否定,而这一切只有到了近代,才以自由主义的面目出现。尽管如此,柏拉图的政治哲学依然是政治哲学史上的伟大的先驱。柏拉图的哲学王思想标志着这样一个根本性的转折:古典希腊城邦时代终结了,人们面临的将是另一种生活世界;公共政治生活的时代结束了,哲学与宗教的时代开始了。

B、对现代的影响:

柏拉图试图确立知识统治,高扬理性在人类生活中的指导作用,无疑为西方理性主义的传统奠定了根基。他对少数哲学家与常人的描述,虽然带有强烈的精英主义色彩,但人们不可否认的事实是,直到今天,我们所生活的世界中,依然是少数知识精英处于统治的地位,而普通民众则为生计所累,处于社会的底层。柏拉图的政治哲学,主张限制激情,节制欲望,这与现代宪政主义的基本精神有暗合之处。他的政治哲学,体现着秩序在政治中的优先性,体现着对整体和谐的追求。

让哲学家来统治国家,或使国家的统治者成为哲学家,在许多人看来都是一种不现实的乌托邦思想。的确,这两种设想都无法实现。但是,在柏拉图看来,它却是可以实现的一个理想。尽管柏拉图在他的《理想国》中就认识到实现该理想的难度,但是,柏拉图认为他的这个思想并不是完全脱离现实的,而是相反,他认为这个理论是建立在他在对当时的社会现实进行分析和考察的过程中提出来的,具有很大的可能性。而且,他一生亲身躬行,曾三次远赴西西里,就是想将他的这个思想在当时的现实中实现出来,甚至后来的亚里士多德也受到影响,想将亚历山大大帝培养成为“哲学王”。

“哲学王”思想对于今天的我们来说,还是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其意义已经远远超越了该理论自身所具有的局限性,它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了政治生活中的一些重要的价值取向。首先,“哲学王”思想要求由“专家”来治理国家,符合社会发展的方向。正如苏格拉底所强调,鞋匠必须要有做鞋的技术,治理国家也是一样,必须要有治理国家的技术,否则,就会变得不正义。在柏拉图看来,治理一个国家也是这个道理,它要求统治者具有治国的技术,即他们必须具有智慧、勇敢、节制的美德,他们通过专门的训练和教育,能够将这些美德实现出来,从而实现他们的智慧对众多的下等人的欲望的统治。这样的统治者就是柏拉图所说的治国“专家”———“哲学王”。

其次,“哲学王”思想是一种贤人政治。,“哲学王”会利用自己的智慧和其他优良品质,在治理国家的过程中使自己和整个国家都“善”。从上面论述,我们不难看出,柏拉图的“哲学 王”是一种贤人政治、精英政治的思想。虽然,这种思想在柏拉图时代,甚至在所有的社会制度中,都无法实现,但是,这个思想给我们的启示意义确实深远的。一方面,它要求统治者为了统治好自己的管辖范围,必须要拥有一定的管理天赋,即理性的灵魂,并同时要不断加强自己的学习和训练,使自己的智慧被导向一个自然的状态。另一方面,统治者必须克制自己的欲望,因为欲望和感官享受的追求是使灵魂堕落的根源。只有这两方面结合起来,统治者才能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执政水平,从而使他自己和他治理的范围真正趋向“善”。

最后,“ 哲学王”实际上还是一种德治思想。“以德治国”作为一种治理国家的理论,蕴涵着深远的价值意义,对于当前的中国来说,这种价值意义尤为重要。因为我国在当前存在着比较严重的各种社会问题,如官场腐败突出、道德伦理滑坡、信仰缺失以及没有远见的急功近利等,这些问题的产生几乎都与我们的道德基础缺陷有关。因此,我们需要“以德治国”的理念,它会规范和引导统治者不断提高自己的素养,包括知识方面的和道德伦理方面的。只有这样,我们才有可能建设一个真正的和谐社会。

当然,我们也应该理性地看待“哲学王”思想,它毕竟是在两千多年以前的社会背景下提出 来的,作为一种乌托邦理想,其积极意义毕竟有限。

2、霍布斯的自然状态与自然权利的思想对我们今天思考自由具有什么样的启迪?

A、霍布斯认为,人们最初的生活状况:每个人都按照自己的本性而生活。他称这种状态为自然状态(natural state)。在这种状态中,每个人都要实现自己占有一切的“自然权利”,从而导致“一切人反对一切人的战争”(war of all against all)状态。自然状态也是一种 自由状态。每个人“都有按自己的愿望运用自己的力量保全自己生命的自由,这种自由就是人的自然权力”。

因而今天的自由,应该是每个人按照自己的意愿做自己想做的事,但前提是不损害国家、集体、他人的利益。

B、自由是相对的,必须与各方平衡。因此需要订立契约保证自身的充分自由。自由就是“没有阻碍的状况”自由人指的是其力量和智慧所能办到的事物中,可以不受阻碍地做他所愿意做的事情的人。在法律未加规定的一切行为中,人们有自由去做自己的理性认为最有利于自己的事情。如买卖和其了契约行为、选择自己住所、饮食、按自己的方式教育子女等。谁破坏契约,影响他人的自由,便会达到惩罚,从而影响自己的自由。

C、霍布斯在《利维坦》一书中指出:“在别人也愿意这样做的条件下,当一个人为了和平与自卫的目的认为必要时,会自愿放弃这种对一切事物的权利;而在对他人的自由权方面满足于相当于自己让他人对自己所具有的自由权利。这就要求我们追求自由的时候注重“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一个人停使对任何事物的权利便是捐弃自己妨碍他人对同一事物享有权益的自由。一个人放弃或让出自己的权利时,并不是给与任何其他人以他原先本来没有的权利,因为每一个人对任何事物没有一件是不具有自然权利的。他像这样做不过是退让开来,让这人不受他的妨碍享受其原有的权利而已,这并不指不受其他人的妨碍。所以一人消失权利使另一人得到的效果只不过是相应地减少了这人运用自己原有的权利的障碍而已。

D、霍布斯的自由主义思想中的公民自由观对于我们公民意识教育有启示意义,我们要积极进行公民意识教育,构建理性公民社会。霍布斯的自由主义思想强调个人的自由不受侵犯,我国民主政治发展中也应该将平等与自由理念结合起来,保护个人自由,完善民主政治建设。民主政治的发展不仅需要法律、经济手段,更需要道德的支持,所以要践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德法则,积极的融入和谐社会。

E、个人自由与国家权力、社会秩序不能对立起来。人的自由是理性的自由。“人的自由和依照它自己的意志来行动的自由,是以他具有理性为基础的,理性能教导他了解他用以支配自己行动的法律,并使他知道他对自己的自由一直听从到什么程度。” 自由不是听任一己之私的绝对自由,而是承认他人和自己一样平等独立,拥有生命、健康、财产权利的理性的自由。因此,自由并不是放任,也不会导致争斗,而是和秩序天然相容的。F、自然状态是一种完备无缺的自由状态,人们天生自由、平等和独立,可以完全自由的处理他们的财产和人身,决定自己的行为而不受任何外在的束缚。只是为了避免这种自由状态的潜在的种种不便,人们才通过契约组建政治国家,以使自由得到切实的保障。在达成契约时,人们所让渡的只是部分权利,而生命健康、自由等权利被人们保留了下来,成为政府和法律的目的。所以,法律的存在与其说是限制人的权利,还不如说是为了正确地指导人的行

为。

3、潘恩认为社会产生于人们相互需要的欲望,政府产生于人们的邪恶,前者使人们相互合作,“积极地增进我们的幸福”,后者的目的是制止人们的恶性,“从而消极地增进我们的幸福,社会在各种情况下都是受人欢迎的,可是政府呢,即使在其最好的情况下,也不过是一件免不了的祸害”。他认为政府本身只有义务而不拥有权利,人民有权推翻政府。如何理解潘恩对政府的分析?

答:A、社会和政府具有完全不同的起源。在自然状态下,个人凭自己的力量无法满足自身自然的与心理的需求,从而希望得到他人的帮助与慰籍。因此,这种客观的需求将人们组成了社会。对人类而言,社会是基于人的需求自然产生的,而人天生就是社会的动物。然而,政府则是由人类的邪恶所产生的:人们组成社会之后,便开始忽视相互的责任与情感而彼此侵害,致使个人的自然权利无从保障,故而需要建立某种形式的统治,以弥补人类在德行方面的缺陷,此时,政府便依据社会契约而产生了。

B、潘恩认为政府唯一的目的应是谋求普遍的幸福,否则就必须改革制度。政府本身只有义务而不拥有权利,人民有权推翻政府,因为政府完全是一种信托,人们给它这种信托,也可以随时收回。他指出政府的力量在于民众的支持,而要取得民众的支持,就必须为全体人民谋利;政府虽“有可能排斥人民的选举权.却不可能排斥人民起来造反的权利。其它权利一旦被剥夺,造反的权利就完全形成了。”所以。一国的国民,任何时候都具有一种不可剥夺的固有权利,去废除任何一种它认为不合适的政府,并建立一个符合它的利益、意愿和幸福的政府。

C、简言之,潘恩认为,政府起源于人类在德行上的缺陷,而建立政府的目的在于保障自由与安全。政府是人们德行的软弱无力而又有必要采用的治理世界的形式。人们建立政府的目的是为了自由和安全,更是为了人类追求幸福,而政府的宗旨应当是保障社会的共同利益和人民的共同权利,两者是一致的。据此推理,最优的政府应当是最能够保障人民的安全与自由的政府,但这仅仅是一种理论上的假设,而在现实中如果某个政府建立之后,未能以保障人民的安全与自由为目的,又将如何?潘恩认为,经由社会契约而产生的政府完全基于人们的信托,人们可以赋予,也可以随时收回对政府的信任,重新组织值得信任的政府。他的政府理论对北美殖民地人民争取独立和追求自由的斗争产生了深远而现实的影响。

D、依潘恩而言,市民社会也好,国家也罢,都应该奉行同样的原则,那就是使个人的自由、平等权利免受侵害,而实际上,前者做到了,后者却背叛了人们的意愿,不仅不能成为人们追求幸福的形式,反而成了与人们相对立的东西,这种异化现象的克服,体现在潘恩的笔下,就是用 3 能够“增进公众的幸福”的“共和制政府”取代那些像君主政体等“不可容忍的祸害”的政府。

4、杰弗逊认为一个共和政府必须尊重人民的言论自由,并从法律上加以保障。人民如果没有思想及表述思想的自由,人就只能是一架肉的机器,只能靠外力活动。杰弗逊主张人民主张有权批评政府,不管这个批评是对是错,政府不应该干涉意见的表述。请结合美国当时的实际联系社会的发展,谈谈杰弗逊主张人民言论自由的意义。

答:A、以杰弗逊为首的资产阶级民主派提出言论自由的主张,因此人们自然都明白,所谓言论自由就是包括批评攻击国家领导人的自由。经过长期激烈争论,言论自由的意见获得了胜利,并于不久之后写进了宪法修正案。由于美国人民经历了这样一种发现言论自由原则的经验过程,所以言论自由原则在大部分美国人心目中就是含义分明的,他们自然就能够在权力侵犯言论时采取共同立场,这就使得任何当权者也不敢公然地实行因言治罪。

B、任何思想作为一种社会意识,都不可能离开社会存在,“18世纪叶的北美大陆是一望无际的处女地,这里地广人稀,只要肯流汗,人人都可成为土地所有者,经济机会俯拾皆是。”这里没有国王和贵族,没有等级,财产分布广泛,穷人相对少,贫富不甚悬殊。经济的民主扶植了政治的民主。当时各殖民地均有议会,由选举产生,且选举范围相当广泛,各地区实行相应的自治权。从北美分化出来的富豪集团成为统治集团,但他们没有形成封建等级制度,官职由选举产生。政治上的民主和经济上的民主相互融合、泛生就构成了北美社会民主文化背景,这有利于民主因素在这片原本就有着自由精神原始动力的广阔土地上生长、蔓延。这也是人民言论自由产生的社会背景。而杰弗逊主张人民言论自由也促使了政治更加民主。

C、1789年法国革命爆发时,杰弗逊正任驻法公使。当时他的挚友拉斐德为法国国民会议起草了一部“人权宣言”,在列举人民的自然权利时,杰弗逊建议把“财产权”删掉,另外加上“生命权、享有自己的劳动果实的权利、发挥个人才能的权利、追求幸福的权利以及抵抗压迫的权利”。他是第一个把自然权利学说写入官方文件的人,他对1787年修改的联邦宪法中缺少保障人民的自由权利的条款非常不满,要求把保障人民自由的“权利法案”加到宪法中去,主张在法案中规定一系列人民的自由。其中,重要的一点是人民言论自由。他认为:一个共和政府必须尊重人民的言论自由,并从法律上加以保障,人们如果没有思想自由及表述思想的自由,人就只能是一架肉的机器,只能靠外力活动。他主张人民有权批评政府,不管这个批评是对是错,政府不应该干涉意见的表达。他相信:人是有理性的,有良知良能的,如果享有言论自由和思想自由,真理会愈辩愈明。

D、杰弗逊包含言论自由的革命权利思想在十八世纪法国革命前,当世界部分地区的人民在封建专制的统治下呻吟的时候,起了发蒙启聩的作用,它不仅鼓舞了美国人民的斗志,也对即将到来的欧洲及拉丁美洲的革命风暴起了推动作用。让更多的人民认识到自己的权利,拥有自由的限度。

E、人民言论自由充分反映了杰弗逊的民主思想,它是封建社会向资本社会过渡,资本主义社会阶级矛盾尚、处于萌芽状态中的阶段的产物,本质上是反映了劳动人民要求的小资产阶级的民主思想。"他所追求的是一个没有剥削、没有压迫、人人享有最大限度自由和平的民主权利的小农共和国,这正是美国广大农民梦想的理想之国。

F、他的关于言论自由和出版自由的思想,为以后美国的新闻自由和新闻立法制度奠定了理论基础。所以,杰弗逊在西方的传播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杰弗逊关于言论出版自由的观点,主要体现在坚决捍卫言论出版自由和关于报刊社会地位的论述。对于言论自由,他认为:一个共和政府必须尊重人民的言论自由,并从法律上加以保障。政府不应该干涉意见的表达。人民如能享有充分的言论自由,真理才能越辩越明。

言论自由思想是杰斐逊自由主义思想的集中体现。对于言论和出版自由的论述, 贯穿杰斐逊人生的各个阶段

1、起草《独立宣言》。独立战争爆发后,杰斐逊出席了1775 年5 月在费城召开的第二届大陆会议, 承担了起草《独立宣言》 的任务。虽经修改, 但1776 年颁布的《独立宣言》仍然在很大程度上打上了杰斐逊自 4 由主义思想的烙印。《独立宣言》作为美国第一个宪法性文件, 虽然还未提到言论自由概念, 但自由权作为 “天赋人权” 已经扎根于这个新诞生的联邦国家的开国理念中。

2、论证报纸和政府的关系。杰斐逊在1787 年给卡林顿的一封信中写道: 若由我来决定我们是要一个没有报纸的政府, 还是没有政府的报纸, 我会毫不迟疑地立即回答: 我宁愿选择后者。杰斐逊的这句话向来被新闻学界认为是主张绝对自由的宣言。这里需要指出的是, 1787年的美国正处于联邦党和民主共和党论战的高峰期, 联邦党领袖汉密尔顿和民主共和党领袖杰斐逊各自以《合众国公报》 和《国民公报》 为阵地展开论战。当时, 脱离英国殖民统治之初的美国实行的是强调联邦政府权力的联邦制, 而杰斐逊则怀抱强调州政府权力、削弱联邦政府权力的共和制理想主义。因此这时他所指的“没有政府的报纸”将“政府”定位于共和制政府, 相对联邦制政府权力要松散许多。

3、推动《权利法案》 的制定。继∀独立宣言# 这个宪法性文件之后, 1787 年在费城通过了美国历史上第一部宪法, 该宪法注重联邦政府的结构和功能, 却没有一条保障人民权利的条款。当时杰斐逊正在巴黎, 没有出席制宪会议。获知此事后, 杰斐逊迅速对宪法提出了两条意见: 一是要制定一个权利法案, 二是总统不能连选连任。后来杰斐逊对第二项要求作了妥协(其连任第三、四任总统后也主动辞职), 但对制定权利法案一事仍然未变, 他对言论和出版自由权利的要求更为强烈。

上一篇:小学生十九大的读后感下一篇:评改一则表扬性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