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会励志文章:心态是人生的指南针

2024-07-21

晨会励志文章:心态是人生的指南针(共8篇)

篇1:晨会励志文章:心态是人生的指南针

励志文章1:对梦想的态度,也藏着你对人生的态度

-1-

“生活越真实,梦想便会显得越奢侈。”

第一次听到这句话,是在罗振宇的一场演讲之中,初读时索然无味,细品之后便越觉此语精准深刻。

这是一个被心灵鸡汤和碎片化的知识所裹挟飞奔的时代,疲惫的眼球不断被新的动态、事物、新闻所吸引,手指不断地点着屏幕向下滑,心中总有一种莫名的期待:下一页是什么,下一刻是什么,甚至下一秒是什么。

梦想有时其实是一个很虚伪的词汇,在碰触到现实冰冷的墙壁时,便会瞬间失去之前色彩斑斓的诱惑而变得苍白无力。

如果简单的把梦想定义为一种对于时间和空间选择的能力,那么其实很多人都是来不及“做梦”的。

想象一下,如果明天之前上级要求所有的表格和文案就要上交,而你还没有时间整理;如果一天从早上6点忙到晚上12点还要随时准备应对任何一种突如其来的情况;如果你每天都在做着同样的工作,过着一眼便看到头的日子;如果你明天就考人生中很重要的一场考试,而心里明白关于考试的一切还远远没有准备好;如果孩子明天开学,而一大笔学费却还仍旧没有着落……

很多人都无法过着一杯清茶,几页薄卷,闲看庭前花开花落,漫观天际云卷云舒的生活,在这之上似乎总是压着几分迫于生存的压力,卷起阵阵烟尘里的苦楚与幸酸。

大学的时候,特别喜欢许巍的歌,“曾梦想仗剑走天涯,看一看世界的繁华……”,那个时候远方于我而言不仅是一种渴望,更是一种深藏心底的梦想,带着几分似乎仅有自己懂得的神圣味道。

当然,俗世万千,自然会有勇敢的人,也永远不乏第一个吃螃蟹的勇士。

一封简单粗暴、寥寥片语的辞职信,带着几分潇洒的豪言壮语,背着角落里早已落上几许灰尘的旅行包,一腔孤勇地去追求自己的诗和远方,或许还带着几分下顿饭毫无着落的恐慌,但在远方一声又一声深情地呼唤之下,也就顾不得那么多了。

然而,到了之后呢?

拍几张照片,发个朋友圈定位,拿各种修图软件美化过的毫无瑕疵的精致表情,你一遍又一遍地看着远处的湖光山色,心中会忽然涌起一股淡淡的惆怅,那是一种甚至无法阻止和抑制的情绪,一切开始变得索然无味。

这份惆怅也许和一千年前都并无任何不同,和那些散落在千古风流中的万千诗篇中的那份惆怅似乎在享受着同一个时空中的味道。

值得吗?

这个时候你开始怀疑远方只是一个身穿着梦想华服的骗子,它欺骗着你离开,欺骗着你逃离,欺骗着你放弃现有的一切,欺骗着你在虚无缥缈之中迷失……

但是很多人却忘了一个最根本的结果:你还是来了。

如果没有那次说走就走的冲动,如果没有那份毅然割断后路的决绝,如果没有那点仅存的还能燃烧起火焰的热血,那个地方,你或许永远都不会去。

那个关于旅行的梦,或许也就真的搁浅了。

很多人都执着于拼命地揭露掩盖在梦想之上的那层虚伪与欺骗,却往往忽略了那份到达彼岸的真实与快乐。

-2-

“人活着如果没有梦想,那和咸鱼有什么区别!”

电影《少林足球》里的这句台词流传甚广,路人皆知。

周星驰饰演的金刚腿五师兄为了组建一支球队,苦口婆心地劝说自己的几个师兄加入自己,然而却得到了一个又一个的拒绝。

大师兄一边洗碗一边没好气地说:“要不你先请我吃顿饭?臭小子,下顿饭都没着落,还学人家谈梦想!”

二师兄说:“醒醒吧年轻人,做人还是要脚踏实地”。

三师兄说:“让一让,让一让,我分分钟好几千万,没空和你谈梦想”,然后骑着自己的破烂自行车扬长而去。

当时看的时候,哑然失笑之余不禁替他们悲哀,去拼啊,去闯啊,为什么不为梦想拼一把!?

但后来,我却为自己的肤浅而哑然失笑,一个没经历过生活的毛头小子又有什么权利去责问那些早已在滚滚红尘之中懂得了真实的成年人呢?

或许我今天不洗碗,孩子明天上课就没有生活费;或许我今天只顾自己一时之“爽”,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家庭就会陷入一次不小的“危机”;或许我可以抛开一切去追求自己的诗和远方,但最终仍会被那份期待和依赖的目光折磨的返回曾经背离的生活……

一边挣扎,一边幸福,成年人的世界,责任往往要比那些梦幻般的“自由”显得更为珍贵。

周国平曾说:人间碌碌,未曾值得;人间碌碌,素来值得。

前半句像极了我们的青春年少,总觉一切都无所谓,带着一腔冲动,一股热血,打着“梦想”的旗号一往无前,历经着世事。

后来,我们开始慢慢稳定下来,成家立业,结婚生子,责任和担当开始渐渐将我们笼罩,就像一张巨大的蜘蛛网,有时可能也会感到厌倦,但却像极了那句话,痛并快乐着。

我们从一个懵懂无知的少年,来说变成一个奋发进取抑或消极颓废的青年,然后眼看着一天天步入中年,生活一天天变得琐碎不安,繁忙无力,甚至连一点点属于自己的时间都被工作压榨掉,梦想开始渐行渐远,直到不再提起。

筷子兄弟的《老男孩》火起来的时候,我还在读高中,里面的那句歌词却一直回想在我的脑海中,像一支警笛,不断地提醒着我不要放弃梦想,“当初的梦想实现了吗?事到如今只好祭奠吗?任岁月风干理想再也找不回真的我……”

可怕的也许不是我们在平庸琐碎的生活里忘记了做梦,而是我们永远都不再提起,彻底熄灭了心中的那把热火。

-3-

很多人都以为他们亲手放弃了自己的梦想,然而这却是一个悖论。

美国一位著名的哲学家曾说,你只要还活着便无法打败死亡。

同样的逻辑,梦想也不是被丢掉的,而是在日复一日的琐碎之中慢慢磨没的。

丢掉意味着得到,而磨灭却意味着依然身在此岸。

大学的时候,我有一个非常要好的朋友,考研三年,一直到他终于放弃了。

第一次考研的时候,他和我们所有人一样,每天就像打了鸡血一般地疯狂学习,努力地背单词,起早贪黑地背专业课,一个暑假都没有回家,酷暑难耐,我们就那样傻子一般的坚持着。

考研成绩出来的时候,他还在做着属于自己的梦,但是很可惜,英语只差了一分。

第二次考研的时候,怀着那份不甘与执着,他要比第一次还努力,可结果依旧不如人意。

那个时候我们都已经度过了自己的研一时光,他给我发微信说自己不打算考了,年龄、成本、家庭,所有的一切都变得太过于沉重了。

我没有说话,因为我知道熄灭一个人的梦想有多么容易,特别是在一个人失败的时候。

后来,他决定考第三次。他说,那是他的梦想,那是他曾经最渴望的东西,但结果依然是失败。

毕业三年,他早已在县城里成家立业,而考研这件事也许早就淡化在柴米油盐之中了。

后来我们聊微信说这事,他说的最多的便是:不能再考了,再缓缓吧,家庭、孩子、车贷房贷……

我不知道他还会不会继续考,但是我想那些无数的琐碎估计也足够他应付了吧!

当一切都归于沉寂时,我还是想说一声,那些曾经让你起鸡皮疙瘩,让你热血沸腾的东西,以及淡化在岁月里的那份热爱,千万别轻易就被岁月磨掉。

-4-

总有人仰头抱怨,却也总有人埋首前行。

7月22日,云南的考生崔庆涛收到了北大的录取通知书,那个时候他还在工地搬砖,两只手上的泥还没有干掉。

他每天都要工作将近12个小时,对于很多人来说,在如此繁重的体力劳动,在坚硬呛人的水泥和转头之间,还谈什么梦想呢?

可如果梦想仅仅意味着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的事情,那也显得太过于单薄和无力了。

这个时代已经见惯了各种各样鸡汤的文字与漫天飞舞的物质,可是无论如何却也远远不如这样真实而不加丝毫修饰的例子更为振奋人心,也更为真实。

他比很多人都没有资格做着北大的梦,但是他却比很多人都走的更远,在物质贫乏和远方梦想之间,他就像一株执着的野草,野蛮生长,却又充满希望。

梦想依旧是一个虚伪的词语,它拥有着吸引你奋不顾身的魅力,却又带着某种可望而不可及的光环。柴米油盐酱醋茶,每天八小时甚至更长的工作时间,无数的家庭琐事,这些构成了很多人的生活。

就像美国诗人艾略特曾说:我们或许并不是带着梦想生活,而是因为生活,才不去熄灭梦想之光。

愿你我皆能,身处俗世,却头顶梦想,既能像成年人一般生活,也能像孩子那般单纯执着。

如果我们有一天真的不再为任何事情而感到“激动”,感到“新奇”,感到心有所求,或许我们真的需要问自己这样一个问题:当初的梦想,还在吗?

直面自己和人生的时候,一个人才会变得真实和勇敢。

关于梦想的答案,或许也藏着你对人生的态度。

励志文章2:怎么样成为一个领导者

你真的愿意成为一个领导者吗?

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曾经说过:“一个企业只能在企业家的思维空间之内成长,一个企业的成长被其经营者所能达到的思维空间所限制。”

一个人思维的上限就像房屋的天花板,决定了所能够到达的高度。

对于一个团队来说,领导者的思维上限决定了团队的业绩水平。

阿潘之所以感觉到自己不能胜任领导者的工作,是因为他延续了一直以来熟悉的工作方式。

当然,结果与他预期的相反,越是努力,越是绝望,进入了负反馈循环。

许多人晋升为领导者,却不能够以领导者的视角思考问题,无法超越原来思维的上限。

持有自我为中心思维是向领导思维转变的最大阻碍。

以自我为中心思维,不但制约人们转变思维,而且会带来更严重的问题,产生过度自信效应。

过度自信效应是心理学上的一个概念,是指人们往往会对自己做出的决策过于自信。

即便是某个领域的专家,他们也会认为自己知道的东西比实际知道的多。

管理学教授斯蒂芬·P·罗宾斯在他的著作《做出好决定》一书里指出:

“新兴的创业人会无限地高估自己事业成功的概率,事业策划人则会大大低估工程完成的时间。总的来说,人们相信在未来他们会比其他人更加幸福、更有把握、更为辛勤、更少孤单。”

新晋领导者正是因为他们之前的工作方式才晋升到新岗位,一直以来的成功促使他们相信在未来依然会成功。

他们拒绝承认现实,不断寻找各种信息来支撑自己的决策。

直到最大的失败到来,他们被降职、甚至被解雇。

作为一个新晋领导者,什么样的知识是需要急需掌握的,什么样的知识是需要深入学习的,都需要在上任或者初任领导者的一段时间里考虑清楚。

而在我们开始讨论这两个问题之前,还有另外一个问题至关重要,那就是:你真的愿意成为一个领导者吗?

成为一位领导者是你职业规划中的一部分吗?

在过去的几年间,我和许多新晋领导者聊过。

他们之中,有许多人并不清楚职业晋升究竟意味着什么,他们甚至重来没有考虑过职业规划。

没有想过自己会晋升,好像一切都是顺其自然的发生。

许多人并不是因为足够优秀成为领导者,而是因为公司发展到一个阶段,就需要有这么一个人来承担管理工作。

也可能是因为,从公司里某个经验丰富的前辈那里听说,

“只有成为领导者才能够有更好的发展。才能获得更大的权力和更多的自由。”

因为没有足够清晰的思考,不清楚自己到底是否愿意成为领导者,所以按照固有的思维习惯去做事,就不足为奇了。

以下是一些在你前进一步成为领导者之前,需要考虑的一些建议:

1.你的动机是什么。

仔细考虑你为什么要接受这个职位。

成为领导者是你自愿的选择,还是遵从人云亦云的结果。

是满足自己权力的需要,还是把它作为在父母、朋友面前炫耀的谈资。

从一线员工晋升为领导者,意味着要承担更大的责任,也需要更高的能力。

这种能力并不是作为员工时期就具有的,晋升为领导者后也不会自然就具备了这种能力。

是需要学习的,好处是可以学会,坏处是有失败的风险。

所以,要考虑清楚你的动机,既要为成功做准备,也要为失败做准备。

毕竟,一个不称职的领导者,会毁坏一个团队,一个家公司。

2.你会得到什么。

你所关注的领导者头衔,会不会被行业认可。

毕竟,一个只有10个人小公司领导者,也许并不会被行业认可。

除了领导者的头衔以外,你还会得到什么。

更高的薪水报酬,还是更好的发展机会。

人们工作最直接的一个人原因就是赚钱。

如果晋升为领导者后,短期的薪水没有变化,对于长期的发展没什么帮助。

那就不得不慎重考虑要不要成为一个领导者,毕竟有些公司的领导者,只是负责一些打杂的工作。

比如,维护员工与上层的关系,负责一些监督的工作。

3.你会失去什么。

承担更大的责任、获得更高的薪水的同时,你也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在工作上。

在项目紧急的时刻,需要抗住高强度的工作压力,以及连轴转的加班加点,带领团队攻克难关。

你需要与下属保持距离,即使他们是你未升职前的同伴。

这样在做重大决策前,可以尽可能保持公平。

也不会因为你与下属走的太近,不经意间发老板的牢骚,让他们听到。

4.你需要改变职业规划吗?

在职业生涯的初期,专业领域的技能常常是你进入一家企业的敲门砖。

然而晋升为领导者以后,常常需要的是带团队的能力。

有些领域原来的技能仍然可以帮助你,不过在某些领域,原来的技能可能会毫无帮助。

当你晋升到一个以前完全没有接触过的领域,你需要仔细考虑是否真的要进入这个领域,以及你的时间成本。

根据心理学家格拉德威尔的一万小时定律,进入任何一个行业,做到优秀都需要一万小时。

市场环境在不断变化,有一些工作职位在不断消失,甚至被机器替代。

无论你在过去曾经是否考虑过这些建议,你都可以在此时仔细考虑。

如果你已经充分考虑过了以上4条建议,就会走在绝大多数人的前面。

转变思维面对的两个最核心的挑战

经过多年的辛苦工作,终于得到老板的认可,而且你也有意愿和能力承担更高层次的工作。

它也意味着一段全新旅程的开始。

每一次晋升都为新领导带来一些需要克服的挑战。

但有一些来自于人本身的挑战,会在职业晋升的每个阶段伴随着你。

为了说明不同类型的挑战对带团队的影响,我将专注于两种最常经历的挑战:恐惧心理和安全感。

1.对成长的恐惧

在工作中,一个人的职位越高,薪资越高,所承担的责任也就越大。

英国哲学家洛克认为“人趋利避害、趋乐而避苦”。

面对一切问题时,人们会启动生物性的第一反应:逃避痛苦。

领导者是一个团队的第一负责人,在团队出现问题时,首先要承担责任,无论是工作任务问题还是员工本身的问题。

而在员工的位置上,所需要承担的责任一定比领导者少,这是不言自明的。

有些领导者刻意逃避责任,公司也不会在领导者晋升后,立即明确领导者的责任,好像这些责任不用说,新晋领导者自己就会清楚。

逃避责任也会引发出畏惧成长的恐惧心理。

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在《人性能达到的境界》一书中提出了“约拿情结”,即对成长的恐惧心理。

它来源于心理动力学理论上的一个假设:“人不仅害怕失败,也害怕成功。”

它是一种在机遇面前自我逃避、畏惧退缩的心理,也是一种逃避责任的心理,并导致我们不敢去做自己可能做得很好的事,甚至逃避发掘自己的潜力。

2.对人际交往的恐惧

有领导者喜欢独处,害怕与人交往。

内向性格的人往往会更喜欢独自工作。

他们与其他人沟通时常常会害羞、不好意思,不善于表达自己的观点。

他们不喜欢做意见领袖,在众人前发言会不自觉的紧张,对于自己以外的世界有着强烈的不安感。

当你处于普通员工岗位,这当然不会有大的影响,只需要做好自己的工作。

这个阶段要花大量的时间集中精力来解决确定性的问题,而只需要处理好与上司之间的关系。

而对于领导者,不但要处理好自己与上司的关系,也要处理员工与员工之间的关系。

领导者必须分出大部分时间来管理员工,帮助解决日常工作中的难题。

对于团队中不合适的员工,进行培训和指导。

如果绩效始终无法满足团队的要求,必须做出适当调整,是继续培训还是辞退。

当你的上司与下属之间发生冲突时,你也必须充当中间人来协调他们之间的冲突。

社交能力强的领导者能够很好地处理员工的情绪反应。

当员工未能按时完成自己的工作时,领导者对待他们的方式表现出很大的差异性。

社交能力强的领导会引导员工自己发现问题,用支持性的方式帮助纠正问题。

社交能力弱的则可能用非常生硬的方式进行纠正,用老板式管理方法。

使员工感觉自己被否定、被拒绝,使得他们失去改正的意愿,甚至可能影响其未来工作的积极性。

从为自己负责到对团队负责

领导者要在思想和实际行动上彻底做出改变。

一是在工作中以身作则敢于承担责任;二是在实际行动中,建立自信心;

1.敢于承担责任

领导者的职责是带领团队实现公司的盈利目标, 领导者要敢于为团队发声,要敢于对结果负责。

领导者在做决策时不但要考虑公司的整体目标,也要考虑团队的利益。

做出的决策是不是符合公司的营业目标,有利于团队的发展。

通过积极主动地参与决策,你也会快速成长起来,逐渐在工作中得到大家的认可。

尤其是新上任的领导者,要迅速在岗位上做出成绩,否则会受到质疑,如果长时间得不到上司和大家的认可,那只能说明自己难以胜任领导者的岗位,甚至最终离开。

领导者的职责是带领团队完成任务,提升自己的管理能力,帮助下属高效完成工作任务。

他们不应该过多地控制细节,不应该在出现问题时立即冲上去解决,而是要扮演军师的角色,帮助下属分析问题,培养下属独立完成问题的能力。

有能力的领导者知道什么事情该自己决策,什么事情应该由下属来决策。

在团队管理的过程中,有些领导者什么事都要参与决策,一些小的事情不但浪费领导者的时间,也让下属放弃自己的主动性,觉得按领导安排做就可以了,做对了也没有成就感,做错了员工也觉得与己无关,这样很不利于下属的成长。

2.建立自信心

领导者不能什么事都怀疑自己,当困难到来时,才是真正考验自己综合能力的时候,需要抗压力和情绪管理能力,不仅对自己,也是稳团队。

这就要求领导者一定要有自信心,如果一开始就认定自己注定会失败,那任何事情都很难做好。

2008年时,我在一家外企工作,公司主要做软件外包项目。每个项目的周期都非常短,一般只有3个月左右。项目开始时,都要举行一个启动会,鼓舞团队士气。在一次项目启动会上,有一个组的负责人是临时从其他部门调过来的。部长在饭局上和大家酒过一旬后,便常规式地问大家有没有信心把项目做成。轮到这个负责人开口时,这个临时负责人特别紧张地说,还没有准备好。酒桌上立即安静了。这事可以反过来想想,下属听到领导说这事咱们先干着,但是能不能干好领导也不知道,跟着这样的领导干,大家恐怕都没信心了。

即使真的没有足够的信心,领导者也应该拿出试试看的态度。

员工从领导者身上看到了职业精神和乐观的态度,他们也会有同样的表现。

环境会影响人,特别是领导者身上的负面情绪,影响范围更大,影响时间也更长。

在团队管理中,要善于利用皮格马利翁效应,对大家产生积极的影响。

通用电气的前任CEO杰克·韦尔奇、有“经营之神”美誉的松下幸之助、美国钢铁大王安德鲁·卡内基等等,都是皮格马利翁效应的实践者。

“皮格马利翁效应”源于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与雅各布森做的一项研究。

他们找到了一个学校,拿到一份学生名单。在经过随机抽样后,他们给了校方一份名单,并告诉校方这些名单上的孩子有天赋,发展潜力巨大,同时又示意校方别告诉这些孩子。

有趣的是,无论在学年末的测试中,还是在未来几年的发展上,被“选中”的孩子们都获得了更好的发展。

当你认为一件事情注定会往不好方向走的时候,你会不由自主地降低对这件事的努力程度,潜移默化中导致事情真的往不好的方向发展,最终验证预言,踏入恶性循环;

当你认为你就是比别人优秀的时候,你会要求自己做出更多的努力,从而真的比别人做得多做得好,然后获得激励而验证了预言,踏入良性循环。

所以,当承担起领导者的责任时,不但要克服恐惧心理,还要敢于承担责任,通过接下来一系列有效的方法建立自信心,管好人,理好事。

绝不轻易放弃是每一位杰出人士不可或缺的素质之一。

任何一个人,只要他遇到困难就轻易放弃了,他是不可能成功的。

相信自己一定能成功,就必定坚持下去才能带来成功,自信对于一个领导更加重要。

你的员工不自信时,失败的可能是他一个人,而一个决策者不自信时,失败的就是整个企业。

在企业遇到困难失败时,能稳定军心的便是领导的自信,他可以给员工信心,让员工踏实。

若领导首先乱了,整个企业便人人自危,人心惶惶,即便有扭转乾坤的机会,也无法去把握。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肯定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或者是失败,但每次面对失败和不幸时,都能以坚强的态度去面对,从不轻易放弃,那么每次失败后,成功将会更接近我们。

领导者要认识到团队发生的一切问题,都是领导者的问题。

无论是团队绩效不合格,还是下属无法完成任务,即便由于下属的能力无法胜任当前工作,作为领导者也要负责。

领导者有责任分配给下属合适的工作,辞退掉不合适的人。

领导者不但要为公司负责,实现公司的经营目标;

也要为团队负责,只有把团队带好,团队稳定,大家齐心合力,才有目标有动力去完成公司的任务。

励志文章3:你有什么能力能胜任这份工作

1

“你有什么能力?”经理问我。

“额……”我脑子一片空白。

“你走出这家公司,你觉得会有人请你吗?”经理说。

“我也不知道!”我很诚实地回答。

“如果你觉得这里的工资低,你现在有项目可以做,或者去创业,那么你可以走。若是你现在没有,暂时找不到什么事情做,那么就好好在这里做的!”经理语重心长地说。

“暂时没有啊!”我回答道。

“的确,这里的工资低了点,但是你可以问问自己到底值多少钱?”

“你首先要考虑清楚自己有什么能力,为什么老板只给你这个工资呢?”

“你现在老是想着赚钱,往往赚不到什么钱,目前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增加你的价值。”

“如果你的能力增加了,经验丰富了,工资自然可以涨。即便你不在这里做,你也可以跳槽到其他公司,因为你已经具备了相关的能力和经验!”

“经理,你说的对,太对了!”我内心想着,经理的话如同醍醐灌顶。

上面这段话,是发生在当我经理谈论工资时,他语重心长跟我说的一段话。

当经理问我,你有什么能力时,我的大脑是一片空白,回答不上经理的话。我居然不知道自己有什么能力,更不知道哪些能力是可以转化成钱的,更严重的是,此时已经是工作好几年的我。

2

你有什么能力?这个问题虽然简单,但却发人深省。

我们时常抱怨自己的工资很低,抱怨老板为何如此吝啬,也老想着要是有好的工作就立马跳槽。

然而,现实是我们依旧抱怨,依旧在原公司工作,然后日子就是一天天的重复。

我们每个人都想升职加薪,每个人都想找个好工作。但是我们要想清楚一些问题。

我们要弄清楚为什么老板要给你升职加薪呢?

不妨站在老板角度来想问题:

我要找的人是一些能够帮助到我人,一些能够一个人干三个人的活的人。如果他是有能力的话,我愿意加薪请他。如果遇到的都是一些能力平平的,那么只能是开稍低的工资。

这时老板的思路,因为老板总是想着公司利益最大化,谁能帮我赚钱我就给谁加薪。

那么我们是怎么想思考的:

老板,你怎么还不给我加工资呢?我工作这么辛苦,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吧!外面的物价天天在涨,但工资就是没有涨!

按照我们的思路去想问题,可能我们很难加工资呢。

问题出在哪里呢?

答案是能力上,正如前面说到的,你有什么能力?你的哪些能力能转化成钱呢?

很多人把问题的焦点放在抱怨上,却很少放在能力上。因为只有个人有能力了,才有资格跟老板谈加薪的事情。

3

既然谈到能力,那么一个人在职场中要发展需要哪些能力?

一般来讲,有三个能力是必备的。

第一是处理具体问题的能力。

企业请我们工作,就是我们处理具体的工作。比方说,招聘客服,就是要每天打电话,做好客情维护工作。再比方说,招聘数据员,就是每天处理公司数据问题。这些都是很具体的工作。

第二是沟通与表达能力。

在企业中,时常要与上司、下属、同事之间沟通交流,一般的商务沟通,都会比较简单直接,这就要需要很好的沟通表达能力。

第三是情绪管理能力。

工作往往会出现负面情绪,比如挨了客户或者上司的骂,比如与同事发生矛盾,此时不管解决与否,都会出现不好的情绪。那么这时就需要自我调整,不能因为情绪影响到工作。

我认为更重要的是要发展与职位相符合的能力。

比如说我的经理,他最核心能力就是要有管理好一家商场的能力。比如说我的职位是经理助理,就必须要有协助经理管理商场的能力。再比如收银员,她的能力就是要算好账。

一旦拥有了这些能力,你就可以跟老板谈加工资,如果老板不给,那么你可以选择跳槽,此时的你已经具备了相关能力,不怕找不到工作。

4

在你觉得工资低或想要跳槽,先不要抱怨,想想自己有什么能力,想想有哪些能力可以换成钱,想想有哪些能力是可以让老板加工资的。

从这个角度切入思考问题,就会从自身去思考,而不是把重点放在抱怨上。

你会得出:

现在工作低,是我没什么能力,若是要增加工作,那么我就要不断提高能力。

现在想跳槽,是我因为工资问题还是个人发展,想想两者,再做决定也不迟。

每当有人跟说他迷茫时,我都会问他:“你有什么能力?你的哪些能力是能换成钱?你的哪些能力是可以让老板给你加工资的?”

对方往往回答不上来,我也是如此。

那么,看到文章的你,不妨好好思考这些问题,或许对你有好处的。

祝工作顺利!

篇2:晨会励志文章:心态是人生的指南针

不经意之间,狂风雨骤然袭来了;

不留心之中,花儿凋零零落了;

不警惕之时,对手夺得冠军了;

面对生活中不期而来的种种不如意,我们该怎么办?一味地悲伤、痛苦是永远也不会找到解决问题的方式的。实在,艰苦与挫折并不是真的无法解决,而是我们将自己困住了,困在了自己的心里。人的`大多数失败,都在于无奈克服自己,无法战胜心坎的脆弱。经常把很小的困难与不如意无穷放大,成果给自己的性命戴上了繁重的桎梏,或灰心丧气,或惶惶不可终日,或惶恐失踪,或举足不定。坚持这样的生居心态,哪怕去迎击很小的难题与不如意,也只能是落荒而逃。换个角度想想,领有一分乐观,一分淡漠,一分潇洒,爱护当初所占有的,从新审阅生活,调整善意态,英勇地冲出黑暗的包抄圈,你会面到另一道亮丽的景致线!

心态决定人生。可以说,人生的疼痛与幸福,失败与成功,忧虑与快乐,都是由咱们的心态所决议的。在苦楚、失败、发愁的眼前,及时调剂本人的心态,这样便能够把自己的生涯变成幸福、胜利与快活的了。

茫茫人海中,做一个让人一眼即可辨出的绅士大家不易,做一个坚守自己之道,不为申明利誉所累的平常之人更是难上加难。心态决定人生陶渊明摆脱世俗的唯利是图,过着“悠然见南山”的“桃源”生活,人生是如斯的畅快惬意;李白屈膝媚俗于权贵之势,发出“安能摧眉折腰事显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豪言壮语,人生是如此的浪漫豪放……珍爱所拥有的,甘于平庸,人生格言,不作奢求,看似简略,实则很难。非淡薄无以理智,非安静无甚至远,唯有“心如止水”“清心寡欲”,能力守住人生的伊甸园,成绩一番大事业。人的生活理念不仅仅取决于物资的多寡,更在于心灵的滋润,心灵的安排。以一种平凡的心态看待所有,用沉着的眼光去对待人间间的一切,才干活的坦荡,活的超然。

篇3:心态是人生的指南针

有一个成功的心态,就会认为自己有能力成功,也就会从心底里认为只要经过自己努力,不管哪个方面都能取得成功。因此,不要因为自身条件的不足而放弃追求成功的行动,只要我们能好好地运用积极心态,就会让你拥有奋斗不止的能量,到达成功的彼岸。

小时候的罗斯福是一个胆小并且心理脆弱的小男孩。如果在学校被叫起来背诵课文,他就立即会表现出双腿发抖、嘴唇颤动等症状,并且回答的还含糊不清。因此他的脸上总有一种惊惧的表情,甚至连呼吸也变得急促。

假如这种情况发生在其他的小孩子身上,那么这个小孩在心里一定会很敏感,并回避任何集体活动,性情变得很孤僻,不喜欢交朋友,成为一个没人关心、没人在意的人。

罗斯福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时,他下决心改变这一状况,在平时他刻意把握住每一次机会锻炼自己。正是因为他一直保持着这样一种积极的心态,最终激发了他的奋斗精神。

一个人的缺陷促使他更努力地去奋斗,罗斯福正是这种人。他并未因为同伴的嘲笑而失去勇气,而恰恰相反,他把自己呼吸急促的习惯变成了一种坚定的嘶声,用自己的牙齿咬紧自己的嘴唇而使它不颤动,从而克服了他的胆小和恐惧。凭着这种奋斗精神,他最终成了美国一位伟大的总统。

罗斯福并没有因为自己有那么多的缺陷而放弃追求,而是很好地利用自己的缺陷,成为一种无形的资本,最终走向成功的巅峰,成为美国历史上最得人心的总统之一。细究罗斯福的童年,正是一种良好的心态使他从来不落入自怜的泥潭。正如法国作家雨果说的:“没有任何东西的威力比得上一个适时的主意。”有积极心态的人时刻在寻找最佳的新观念,这些新观念能增加积极心态者的成功潜力。

美国亿万富翁、工业家卡耐基说过:“一个对自己的内心有完全支配能力的人,对他自己有权获得的任何其他东西也会有支配能力。”

所以,获得一个良好的心理状态,寻求心理上的平衡,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始终保持一个成功者的心态,设定自己是个成功的人物,这样你就会发挥出极大的热情和自信去面对前进道路上遇到的种种艰难险阻。虽然你还未成功,但这种自我造就的心理成就感会促使你朝着成功的目标迈进。

编辑/刘 柳

篇4:晨会励志文章:心态是人生的指南针

所有的人都只关心你飞得高不高,唯有我关心你飞得累不累。高一你是夜深沉,高二你是黎明前的黑暗初现曙光。高三你是开门红,一路凯歌。

不理解你的人,以为你真的是一路平川,顺风顺水,只有我知道,你也是一波三折的。马克思说:世界上哪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险峰,勇于攀登的人才能到达顶峰。没有风雨怎么能见彩虹,没有人能轻轻松松的成功。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苏轼,还有你喜欢的周杰伦,魏成等都是历经坎坷,最终才获得成功。

闲话少讲,言归正传,今天我和你要谈的是心态问题。上周你告诉我晚上睡眠很差,学习时效率低下,总担心你不够好,在月底的六校联考班级会出现黑马,会超过你。你能说出你的困难就解决了一半。你目前的信念是:只要没浪费高三剩余的170天的时光,也不要在那儿独自空叹息,能不能上大学都是次要的,那么你就进入了一种比较高的境界。

失败有原因,成功一定有方法。在说明这个问题之前,首先给你讲个故事。从前有座山,山里有一个庙,庙里有两个和尚:小和尚和老和尚。老和尚武功很高,小和尚很渴望学会。小和尚问老和尚,学会你的武功需要多少年?老和尚答到:需要10年。小和尚又问,那我废寝忘食,日夜苦练,需要多少年?老和尚答道:需要20年。小和尚很迷惑,我昼夜苦练,怎么时间反而更长?老和尚答道:万事万物都有规律,你违背规律当然要受到惩罚。欲速则不达!高考是你的成人礼,只有经过高考的人生才是完整的人生。高考不仅检验你的文化知识水平,更是对你心理素质的综合检验。有很多人理想远大,好学上进,勤奋刻苦,但面对大事时,心理素质太差,两腿颤颤,双手发抖,整天患得患失,吃不进,睡不香,不能专心学习,精力无法集中,学习效率低下,成绩不进反退,严重者导致疾病退学,多年的付出和追求毁于一旦。我面对中考曾过分害怕逃学一周,你大姑面对高考也曾想退学弃考,在家呆了一个多月后重返校园匆匆上考场。一部分退学弃考的原因不是我们的学习不优秀,恰好相反,是平时成绩很优秀,但害怕失败,得了恐考症。最后我们都又回到了学校,参加了考试,顺利通过了高考和中考,但发挥水平只是平时的70%,那时我们的父母忙于生计,不懂心理学,不可能治疗我们的内心疾病,解答子女成长中的困惑。

孩子,你是我的阳光,使我的生命之叶格外碧绿,生命之花格外鲜艳。面对高考有着说不完的故事。有很多家长放弃工作和事业,来到城里租房陪读,可喜剧很少,悲剧很多。面对高考不紧张是不可能的,适度紧张又有益于学习,过度紧张妨碍学习,面对高考只有一种人不紧张,就是对高考不抱希望的那种人,他们平时在课堂上睡懒觉,在高考考场上还是呼呼大睡。

面对高考,百人百相,有的挑灯夜战,忘记恐惧和害怕,废寝忘食;有的按部就班,不慌不忙,稳扎稳打,沉着应战,;有的人在教室,眼睛看着书籍,却人在教室心在外,对高考过分关注,整天空想,时间花了,却没有什么结果。有的心态很脆弱,面对高考,吃不好,睡不香,学不进,自己折磨着自己,学习没搞好,身体却跨了。心理疾病比身体疾病更厉害,比缺吃少穿还严重。更有甚者选择自杀,去年高考第一天的早晨,离高考第一场考试还有两个小时的时候,随州的一名男考生,从广水15楼上砸破玻璃,毅然跳楼自杀。这些90后的学生真是勇敢和了不起,衣食不愁,锦衣玉食,安车当步,连死都不怕,为什么独怕高考和挫折。

孩子,你高三太顺,让无数人羡慕,我真希望你失败一次,看看你失败的表情是什么样,没有失败的高三是不精彩的。你学过哲学,我希望你能辩证的看问题,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福兮祸之所伏兮,祸兮福之所伏兮,淡然面对成败,永保积极进取状态。

这里再给你讲一个故事。从前有个老婆婆,有两个女儿,大女儿买伞,小女儿买布鞋。她整天忧愁,以泪洗面,晴天为大女儿愁,愁没人买伞,阴天为小女儿愁,愁没人买布鞋。日见消瘦和憔悴。后来有人开导她,要她换种想法:晴天为小女儿喜,阴天为大女儿喜。晴天小女儿的布鞋好卖,阴天大女儿的伞好卖。客观事物没变,变的是人的心态和想法。

观念一变,奇迹出现。面对高考,我们要心静如水,淡定从容。平常心赛黄金,一个好心态胜过100种好方法。毛主席说要在战争中学会战争,我则说,要在学习中学会学习,在考试中学会考试。毛主席还说:在战略上要藐视敌人,在战术要要重视敌人。我则说:在战略上我们要藐视高考,但在每天学习上我们要重视高考。毛主席还说:一切帝国主义都是老虎。我则说,一切困难和高考都是纸老虎。高考我们无法改变,但我们可以改变我们的心态。在备战高考的日子里,我希望你每天都有一个好心情,让每一天都开出一朵灿烂的花,不虚度每一天,每一节课。只要你能做到这些,到那时你可能想不成功都很难。高中不苦,高中好甜!高三是你成长最快的时期,是由量变到质变的时期。抓住量变,促进质变。

你可能说:爸爸,我们都是凡人,不可能那么伟大。但人才魔术师蔡笑晚说:三十三里天外天,白云外边有神仙,神仙本是凡人做,只怕凡人心不坚!最后送你几句话: 微笑多一点,嘴巴甜一点。吃睡香一点,歌声大一点。跑步快一点,效率高一点。心情乐观点,处事大度点。仪表美一点,进步大一点。

希望你每一天像念经一样,多念几遍,定会受益匪浅!阅读了本文的网友还阅读下列精彩文章:

[励志日志:高三,先放平您的心态] [高三考生如何保持良好的考前心态?]

篇5:逆境是人生的礼物励志文章

你不是觉得,随着年纪增长,不如意之事越来越多,像是明明自己很努力工作,却总是被主管挑毛病,升迁加薪却永远和自己无关,甚至还得替老板背黑锅。正是这些不如意之事,耽误了自己的人生,朋友和家人也不了解自己的痛苦,得不到体恤与安慰。

其实,人生旅程起起伏伏,总会经历高峰,也会有深陷低潮的时候。人生的成败,不在外在环境的顺逆,而是自己面对外在环境的态度。史宾赛.强森在《峰与谷》一书中,透过一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二十个看待人生逆境的方法。

高峰与低谷,是每个人活着都会遇到的事情,就好像景气循环,有好有坏一样。人生的高峰和低谷,不是外在环境的好与坏,而是内在心灵的感受之变化。高峰和低谷是相对的,没有低谷就没有高峰。视某些境遇为高峰或低谷完全取决于个人的心态,享受你所拥有的就是站在快乐的山顶;贪图你所没有的就跌入痛苦的深渊。

我们无法改变客观现实环境,但却能去认识并选择面对的方法,而这就决定了我们人生的高峰或低谷。从逆境中学得的智慧帮助我们换得顺境,顺境的错误让我们跌入逆境。

当一个人抱持正面乐观的好心情时,纵然仍处于逆境低谷,为时也不久了。相反的,碰到问题就消极悲观,纵然身处顺境高峰,也难以长久。危机就是转机,逆境就是寻找新机会的转机。两峰之间必然有低谷,人生必然有起有落,经营自己身处低谷的方式决定自己攀登高峰的速度/方法。

在逆境时要懂得自我反省(而非责怪环境),否则你将和世界出现巨大的冲突与对立,非但没有办法帮助自己面对真相,找出自己和世界相处的方式,还会让自己沉溺于困境之中,无法自拔。为有懂得反省之人才能找出事情/问题的真相。顺境逆境,高峰低谷绵延不绝,就好像心电图,人要活着就必须承受起落,一条水平线式的心电图,是死人才有的。

跌落谷底不是人生失败的原因,身陷谷底之中却不知道问题在哪里,甚至依然骄傲于过去在高峰时的成就而不肯认清现实环境的`变化才是问题。无论你现在处于人生高峰或低谷,都不要患得患失,应该把注意力放在观察客观环境现实的变化,掌握变化,制定对策才是最重要的事情。沉溺于喜/悲情绪之中于事情的改变丝毫没有帮助。

人不能也不该只为自己而活,抛开对自我的执着才能帮助自己看清问题真相,从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走出低谷。

身陷苦难之中不要愁苦抱怨,苦难与低潮往往是要帮助人面对自己还没有看见的问题/真相,找出解决办法。身陷低谷的时候,不妨制定攀升高峰的愿景。拥有愿景的人,较能客观的评估现实环境,消除无端恐惧,看见高峰所在,知道如何将挫折转化为进取的力量,知道为何努力,该如何努力。没有愿景,恐怕只会持续沉溺于低谷之中,难以自拔。

保持谦虚,不要被顺境的荣誉/吹捧或逆境的嘲笑/责备所迷惑,要把自己的注意力集中于客观事实的研究和判断身上。

当你懂得顺境逆境乃人生常态,便会懂得以感恩之心面对顺境,客观的看待自己的优缺点,面对问题,用心最好每一件事情,及时发现问题并且解决问题,减少发生事故的机率。

你的眼光决定你的人生幸福,只看着所失去所没有的,你就会跌入不幸的低谷;看着自己所有的且感到感恩,你就活在幸福的高峰。

篇6:低头是人生最好的姿态励志文章

前些日子陪刚刚被离职的朋友去吃饭,听她倒了一大通苦水,虽然有点被泼的莫名其妙,但还是努力从一团乱麻中捋出了事情的前后脉络,果不其然,依然是意料之中的原因。

这位朋友叫安迪,和最近很火的电视剧里那位女强人“安迪”同名,可此安迪非彼“安迪”,俩人除了名字相同,全身上下好像再也找不出一点相似的地方。

安迪从小到大一直戴着“别人家孩子”的神圣光环,一路走来顺风顺水,没经受过什么大的挫折坎坷,又是家中独女,众星捧月她就是那月亮,掌上明珠她就是那珠子,自小聪慧过人,性格要强,学什么一点就通,打双语幼儿园毕业,一路重点小学重点中学到重点大学,她的名字就是大写的人生赢家。

可这一切都从大学毕业那天开始变得越来越奇怪,她有些惊恐的发现,她引以为傲的光环好像开始失效了。

毕业后凭著名牌大学的履历,她成功应聘进一家五百强公司做实习生,同批次里就她一人有不错的雅思成绩,显然让她在开始的时候占了不少便宜:别人都是普通销售岗工作,而她却因为临时有急需,因为英语出色被抽去做总监助理。

按理说近水楼台先得月,她这位置总该在实习结束的时候争取获得总监青睐顺理成章的留在公司吧。可是她却成了那批实习生里最早被踢出公司的一个。

她倒苦水时的原话是“我们那个总监真的能力很一般,听说还不是名校毕业,不知道怎么会爬到那个位置。明明就是做错了,我给她说她还不听,不听也就算了,非说我的错了。我能错吗?我雅思成绩8.5!可笑死了,就是怕我能力强威胁她地位吧,还说什么我自以为是……”我错愕地听她抱怨着上司的不是,却越听越觉着上司有点冤枉。

你初出茅庐,工作经验基本为零,凭着之前几例典型案例分析就觉着自己什么都懂,开会的`时候对上司指手划脚,这不是自以为是是什么?怪不得被踢出来,难不成这样还要让公司把你供起来吗?

这世上有两大幻觉很可怕:一种是总觉着自己怀才不遇,一种是觉着整个世界都针对自己。

有没有想过,怀才不遇很可能是无才可遇,全世界针对你是因为你自己的问题?

安迪其实很典型,初生牛犊的刚愎自用不是个例。很多新人总将自己的姿态高高挂起,眼高于顶,觉着手头工作简单,上司尸位素餐,同事混吃等死,自己就是一股清流带着无处安放的梦想与激情。醒醒吧少年,那种情绪学名叫“自大”。

前些日子看一个采访,采访对象是马东,感叹他双赏高级之余,他的一句话让我心生认同:“人生最好的态度就是把自己放没有。”

仔细想想,这句话真心是句良药。

安迪说这期最后留下的实习生只有一个,是她同校的同学,当然,用安迪的话说就是“那人做事慢吞吞的,老加班,随便一个前辈说话她都唯唯诺诺,开会居然能记那么多笔记,看着都烦,公司丫挺的就是有眼无珠不识璞玉!”

我给大家翻译一下安迪的话:做事慢吞吞说明踏实严谨,老加班说明工作负责认真,唯唯诺诺说明她懂得尊重前辈,情商很高,开会知道记笔记说明虚心好学。

不说安迪没说出来的别的优点,就这些已经足够让公司决定录用了。公司招聘位置是普通的销售岗,需要一个踏实严谨认真负责能力还不差的新人,可以有些锋芒,但必须同时拥有与之对应的能力。名校毕业与否只是敲门砖不是护身符,不懂放低姿态虚心求教的新人,始终是不被欢迎的。

听过一个很俗套的鸡汤故事,但故事里那股味道确实值得年轻人咂摸。

一个青年来到山中求教一位老和尚,已经足够优秀的自己要如何才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老和尚笑而不语,请他坐下喝茶。

青年有些摸不着头脑,正好口渴,端起茶杯喝了一半,老和尚笑眯眯的给他添茶,没添多少茶水就溢了出来。青年急忙端起茶杯一饮而尽,老和尚又给他添茶,这次几乎添了茶壶的三分之一才把杯子添满。

喝完茶水老和尚就开始送客,青年莫名其妙没收到什么回答就被送下了山。

走着走着他忽然明白过来,转身对着山顶深深鞠躬,脚步轻快的回了家,至此平步青云,位极人臣。

其实这个故事讲了一个心理学概念:空杯心态。

篇7:大学时代是人生的盛夏的励志文章

今天看到同学们,我很自然地想起了四十八年前的事。四十八年前我十七岁,考取了北大中文系,也是非常的兴奋,同时也有点惶惑。我想,这是跟诸位上大学的心情是一样的。上大学对人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件大事情,有许多问题需要认真思考。其中一个最重要的问题,是我当年思考的,我想也是今天在座的诸位同学所要思考的,就是“如何度过大学四年——这人生最宝贵的时光”?

一、大学时代:人生的盛夏

为什么说这是人生最宝贵的时光呢?根据我的经验,十六岁到二十六岁是人生的黄金岁月。十六岁以前什么都懵懵懂懂的,完全依赖于父母和老师,十六岁以后就开始独立了,二十六岁以后就开始考虑结婚啊、生孩子啊这么一大堆乱七八糟的事,真正属于自己的独立的时间就不多了。而这十六岁到二十六岁十年之间,大学四年又是最独立,最自由的。当然如果你想延长的话,你还可以考研究生,将这四年再延长一下。如何不虚度人生中这最自由的、最没有负担的、真正属于自己的四年的时间,是摆在每一个大学生面前的问题。

作为青年人的大学生主要该干什么?这又让我想起还是四十八年前我刚进北大一年级的时候,中文系给我们开了一个迎新晚会,当时的学生会主席,后来成为著名作家的温小玉师姐说过一句话:祝贺你们进入大学,进入大学就要三样东西:知识、友谊和爱情。爱情这东西可遇不可求,你不要为爱情而爱情,拼命求也不行。现在好多年轻人赶时髦,为时髦而求爱情是不行的。但遇到了千万不要放掉,这是我们过来人的教训。我在大学,其实是在中学就遇到了非常喜欢的女孩子,但是不敢,另外当时我是书呆子,就知道一门心思读书,懵懵懂懂不知道这就是爱情。所以大学里如果遇到了真正纯真的爱情就不要放弃。知识、友谊和爱情这是人生最美好的三样东西,知识是美的!友谊是美的!爱情是美的!大学期间同学的友谊是最可珍贵的,因为这种友谊是超功利的、纯真的友谊,同学之间没有根本的利益冲突。说实在话,进入社会之后,那种朋友关系就多多少少有些变味了,多少有利益的考虑。你们可能体会不到,我们都是过来人,现在我们大学同学喜欢聚会就是回忆当年那种纯洁的、天真无邪的友谊。一生能够有这样的友谊是非常值得珍惜的。所以我说大学是人生最美好的季节,因为你追求的是人生最美好的三样东西:知识、友谊和爱情。记得作家谌容有篇小说叫《减去十年》,如果我可以减去十年或二十年,如果现在是当时的话,我会和同学们一起全身心地投入,理直气壮地、大张旗鼓地去追求知识、友谊和爱情。因为这是我们年轻人的权利!

二、“立人”之本:打好两个底子

我们还要问的是,在大学期间要把自己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我们通常说大学是培养专家的。你在大学里是学得专业知识技能,使自己成为合格的专业人才,以后一方面可以适应国家建设的需要,适应人才市场的需要,另一方面对个人和家庭来说也是谋生的手段。我想对谋生这类问题我们不必回避。鲁迅早说过:“一要生存,二要温饱,三要发展”。我们求学有这种明确的功利目的——那就是求得知识,成为专家,以后可以谋生。

但是人不仅仅要有功利目的,他还要有更大、更高的一个目标,一个精神目标。我们所确定的上大学的目标,不能局限在做一个专业技术人才、一个学者、一个专家,更要做一个健全发展的人,有人文关怀的人。人文关怀是指人的精神问题。具体地说,你在大学时要考虑这样两个问题:一、人生的目的是什么?二、怎样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怎样在这几者之间建立起合理的、健全的关系?思考这样一些根本性的问题就是人文关怀。这样才会建立起自己的一种精神信念,以至于信仰,才能为你一辈子的安身立命奠定坚实的基础。这个问题大学期间解决不了,研究生阶段也一定要解决,因为这是安身立命的最基本的问题。同时要不断开拓自己的精神自由空间,陶冶自己的性情,锻炼自己的性格,发展自己的爱好,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开掘和发展自己的想象力、审美力、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使自己成为一个健全发展的人。大学的根本的任务不仅是传授专业知识,而且是“立人”。所以大学期间要打好两个底子。首先是专业基础的底子、终生学习的底子。在现代社会知识的变化非常快,你将来工作需要应用的知识不是大学都能给你的。尤其是自然科学,你一年级学的某些东西到了四年级就有可能过时了,知识的发展太快了。因此,大学的任务不是给你提供在工作中具体应用的知识,那是需要随时更新的,大学是给你打基础的,培养终生学习的能力。今后的社会发展快,人的职业变化也很快。不是像我们想象的那样,你大学学物理你就一辈子搞物理,你很可能做别的事情。你在大学就必须打好专业技术知识的基础和终生学习的基础,这是一个底子。第二个底子就是精神的底子,就是刚刚我提到的安身立命的人文关怀。这两个底子打好了,就什么都不怕了,就像李玉和对她妈妈说的:“有妈这碗酒垫底,儿子什么都能对付”。大学里这两个底子打好了,那么走到哪里你都能够找到自己最合理的生存方式。

前面说过,大学里要追求知识、友谊和爱情。我在这里侧重谈一谈该怎么求知识,怎么读书的问题。关于读书,周氏兄弟有两个出人意外却意味深长的比喻。鲁迅说:“读书如”。就像今天爱打麻将的人,天天打、夜夜打,连续地打,有时候被公安局捉去了,放出来还继续打。打麻将的妙处在于一张一张的牌摸起来永远变化无穷,而读书也一样,每一页都有深厚的趣味。真正会打牌的人打牌不计输赢,如果为赢钱去打牌在赌徒中被称为“下品”,赌徒中的高手是为打牌而打牌,专去追求打牌中的趣味的。读书也一样,要为读书而读书,要超功利,就是为了好玩,去追求读书的无穷趣味。周作人也有一个比方,他说:“读书就像烟鬼抽烟”。爱抽烟的人是手嘴闲空就觉得无聊,而且真正的烟鬼不在抽,而是在于进入那种烟雾飘渺的境界。读书也是这样,就在那种读书的境界——它是其乐无穷的。我们的教育,特别是中学教育的最大失败就在于,把这如此有趣如此让人神往的读书变得如此功利、如此的累,让学生害怕读书。我想同学们在中学里都是深有体会的:一见到书就头痛,其实要是我一见到书就高兴,就兴奋。中学教育把最有趣味的读书变成最乏味的读书,这是我们教育的最大失败。现在同学们进入大学后就应从中学那种压抑的、苦不堪言的读书中解放出来,真正为趣味而读书,为读书而读书,起码不要再为考试去读书。这里涉及到一个很有趣的问题,读书是为什么?读书就是为了好玩!著名的逻辑学家金岳霖先生当年在西南联大上课,有一次正讲得得意洋洋、满头大汗,一位女同学站起来发问——这位女同学也很著名,就是后来的巴金先生的夫人萧珊女士——:“金先生,你的逻辑学有什么用呢?你为什么搞逻辑学?”“为了好玩!”金先生答道,在座的同学们都觉得非常新鲜。其实“好玩”二个字,是道出了一切读书、一切研究的真谛的。

还有一个问题:读什么书?读书的范围,这对同学们来说可能是更现实的、更具体的问题。鲁迅先生在这方面有非常精辟的见解:年轻人大可看本分以外的书,也就是课外的书。学理科的偏看看文学书,学文学的偏看看科学书,看看别人的研究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这样对于别人、别的事情可以有更深切的理解。周作人也自称是杂家,他主张大家要开拓自己的阅读范围,要读点专业之外的书。

因此所谓如何读书,读什么书实际上是如何设计自我的知识结构的问题。大学期间自我设计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就是知识结构的设计。周作人对知识结构的设计能给我们很大启发,他说:我们的知识要围绕一个中心,就是认识人自己。要围绕着认识人自己来设计自己的知识结构,周作人提出要从五个方面来读书:第一,要了解作为个体的人,因此应学习生理学(首先是性知识)、心理学、医学知识;第二、要认识人类就应该学习生物学、社会学、民俗学和历史;第三、要认识人和自然的关系,就要学习天文、地理、物理、化学等知识。第四、“关于科学基本”,要学习数学与哲学;第五、“关于艺术”要学习神话学、童话学、文学、艺术及艺术史。他说的这些方面,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略知一二。既精通一门,同时又是一个杂家,周作人提出的这一点并不是做不到的。

那么在大学期间我们如何朝着这个方向去努力呢?怎样打基础呢?我有这有这样一个看法,提供给大家参考。我觉得大学期间的学习,应该从三个方面去做。

第一方面,所有的学生,作为一个现代知识分子,都必须学好几门最基础的课程。一个是语言,包括中文和外语,这是所有现代知识分子的基础。顺便说一下,这些年人们越来越重视外语的学习,你们的外语水平都比我强得多了,我非常羡慕。但是却忽略了对中文的学习,包括许多学中文的学生甚至到了博士阶段还有文章写不通,经常出现文字、标点的错误。有一些学生外文非常好,中文非常差,这样一个偏倚就可能失去母语,造成母语的危机。这是一个令人非常焦虑的问题。越是像北大这样的学校,问题越严重。作为一个健全的现代中国知识分子,首先要精通本民族的语言,同时要通一门或者两门外文,不能偏废。在注意语言的同时,还有两门学科的修养值得注意。一个是哲学,哲学是科学的科学,哲学的思维对人很重要,无论你是学理的还是学文的.,都要用哲学的思维考虑问题,有没有哲学思维是很重要的问题。还有一个是数学,数学和哲学都是最基础的学科,也同样关系着人的思维问题。当然,不同的专业对数学和哲学的要求不一样。比如学经济学的人,必须有很高的数学修养。对学中文的人,数学修养虽然不必那么高,但是你也要有一定的修养,数学是训练人的思维能力与想象力的。不同的专业有不同的要求,但所有学科的所有学生都要打好一个语言、哲学与数学的底子。这是关系到你的终生学习与终生发展的基础。

第二方面,必须打好自己专业基础知识的底子。我认为在专业学习上要注意两个要点。一个是要读经典著作。文化讲起来非常玄、非常复杂,其实都是从一些最基本的经典著作生发出来的。就我所知道的中国古典文学而言,中国早期的文史哲是不分的,中国的文史哲、中国的文化其实都是从几本书生发出来的,就是《论语》、《庄子》、《老子》这几本书,看起来很简单,但以后的中国文化就是由这些原典生发开来的。我带研究生,尽管学的是现代文学,我也要求他们好好地读《论语》,读《庄子》,读《老子》,有时间还要读《史记》,学文学的要读《文心雕龙》,就这么几本书,并不多。当然,这属于补课,按说这几本书,在大学期间就要下功夫好好地读,把它读得比较熟。读的时候最好读白本,读原文,千万不要去读别人的解释。必要的时候看一点点注释,主要应该面对白本原文、面对原著,你反复读,读多了自然就通了。有这个以后你的学术发展就有了坚实的基础。就我的专业——现代文学而言,我就要求学生主要要读三个人的著作:鲁迅、周作人、胡适。把这三个人掌握了,整个中国现代文学你就拎起来了,因为他们是领军人物。专业学习要精读几本书,几本经典著作,在这几本经典著作上必须下足够功夫,把它读熟读深读透。这是专业学习的第一个要点。第二个要点是掌握专业学习的方法。通过具体学科、具体课程的学习,掌握住专业学习的方法。(名人名言 ))这样在专业方面,你既打了基础,有经典著作做底子,同时又掌握了方法,那么以后你就可以去不断深造了。我刚才说过理科学生也要学文,那么学什么呢?我也主张读几本经典。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几个原点性的作家、作为这个民族思想源泉的作家,这样的作家在他这个民族是家喻户晓的。人们在现实中遇到问题的时候,常常到这些原点性作家这里来寻找思想资源。比如说所有的英国人都读莎士比亚、所有的俄国人都读托尔斯泰、所有的德国人都读歌德,每个民族都有几个这样的大思想家、大文学家。这些大思想家大文学家,是这个民族无论从事什么职业的人都必须了解的,也是这个民族的知识的基础、精神的基础、精神的依靠。具体到我们民族,如果你对文学有兴趣,大体可以读这样几本书:首先是《论语》、《庄子》,因为这两本书是中国文化的源泉,最早的源头。第二,如果你对文学有兴趣就必须读《诗经》、《楚辞》,还要读唐诗。唐代是中国文化的高潮时期,唐诗是我们民族文化青春期的文学,它体现了最健全、最丰富的人性与民族精神。第三是《红楼梦》。这是总结式的著作,是百科全书式的著作。第四个是鲁迅,他是开现代文学先河的。我觉得理工科学生即使时间不够,也应该在以上所谈的那四五个至少一两个方面认真读一点经典著作。我建议开这样的全校性选修课,你们修这样一两门课。有这样一个底子,对你以后的发展很有益处。

第三方面,要博览群书。要学陶渊明的经验——“好读书不求甚解”,用鲁迅的话说就是“随便翻翻”,开卷有益,不求甚解。在北大有无数的讲座,我鼓励我的学生都去听讲座,听多了你就不一样了。我们北大有个传统,听课的有一半的是旁听的。课堂上老师姑妄讲之,学生姑妄听之。你睡着了也不要紧,懵懵懂懂也听到了几句话,这几句话就能让你受益无穷。我们曾经开玩笑,也是北大人比较自豪的一点,说“我们的学生就是四年睡在寝室里不起床,他听也听够了。”因为那地方信息广泛,什么消息、什么人都有,听够了出去就可以吹牛。你不要看是北大学生就怕他,他虽然什么东西都知道一点,但其实大部分都是听来的。他虽然不求甚解,但他知道一点儿就比你高明。所以你们每个人底子打好了,然后就博览群书,知识有的是读来的,有的是听来的。人才是熏陶出来的,是不经意之间熏出来的,不是故意培养出来的。

篇8:晨会励志文章:心态是人生的指南针

当断不断,必受其乱。———诸葛亮

“举棋不定,不胜棋耦”“快刀斩乱麻,事不宜迟,迟则生变”。“夜长梦多,日长事多”--司马迁评价春申君说:当断不断,反受其乱。古时候的故事,对于今人来说也有值得借鉴的地方。古人给我们留下来的这些智慧的结晶,都在告诉我们做事不能犹豫不决。人们没有太多的时间犹豫徘徊,因为在你犹豫徘徊时别人已经跑到你的前面。犹豫是生命中最大的惰性因素,在我们对成功与失败难以把握时,它往往把失败的原因都一股脑的推到我们面前,从而把选择的砝码加重到失败一方,而使我们与成功失之交臂。安德鲁说:做事应考虑,但时机既至,即须动手,切莫犹豫。成功永远垂青有准备的人。

人生的路上往往会面临许多选择,当面对形形色色的抉择时应该如何取舍?面对抉择,有些人往往会犹豫,在犹豫,三思,三思,在三思。可是,时不待人,我们常常为痛失了机遇而扼腕叹息,当年项羽刘邦争夺天下,只因项羽太多情,太优柔寡断,使本该属于自己的天下成了别人的囊中之物,自己也落个夫人不保,最后终至拔剑自刎的下场,所以,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在我们生命之中,犹豫是人生成功的首要敌人。犹豫,使人失掉的是一个机会,许多本可以成功的人,正是因为没有克服掉犹豫的这个缺点,与一个个机会无缘,而抱憾终生。所以,要想成功,必须有果断的精神。美国富翁爱琳、福特在谈到自己创业的历程时,曾说:想成为富翁的人必须相信:自己的命运要有自己来决断,有了决断就必须马上付出行动,只要你决定做什么事,就一定要有无论怎样都必须去完成的精神。在失败和成功的关口一定要审慎地抉择,所谓当断不断,必留后患。不要瞻前顾后,否则你将失去良好的机会。爱拼才会赢,如果你决定要干一件事,那么就将过去的一切统统的抛开,果断的迈出你的第一步。

有位诗人说:“不能把握到的,我们就必须泰然放弃,不论是诗,是自然,还是七彩斑斓的情谊。”当断不断,必受其乱。减损,割舍,并非完全是坏事。甚至当断则断是减损得意的前提。如果一味的纠缠那些毫无结果的东西,势必走入死胡同,把本该放弃的又拼命的追求;而把本该苦苦追求的,却又毫不怜惜的放弃,到头来一事无成。人的生命是有限的,执着是一种精神,放弃是一种勇气和境界。当然盲目的`减损并不可取。还要善加取舍,。善加取舍,是智慧的主动减损,而不是愚蠢的被动失去。天地悠悠,任何人都需要一颗平常心,即能虚心的接纳也能平静的舍弃。

人生需要冒险精神:弗雷德里克、兰布里奇说过:“如果一生只求平稳,从不放弃自己去追求更高的目标,从不展翅高飞,那么人生便失去了意义。”正如有人所说:人生最大的价值就在于冒险。在人生中,思前想后,犹豫不决固然可以免去做错事的可能,但更大的可能是失去更多的成功机遇。这种得不偿失的结果多我们来说是更大的损失。要想有卓越的成就,就得敢于冒险。整个生命就是一场冒险,走得最远的人常是愿意去冒险的人。只有那样敢想敢做的人最终才能取得成功。

冒险是表现在人身上的一种勇气和魅力。经验告诉我们:冒险与收获常常是结伴而行的。哥伦布不航海探险,能登上新大陆么?达尔文不亲身探险,搜集资料,能完成巨著《进化论》吗?是的。险中有夷,危中有利,要想有卓越成就,就应当敢冒险!

当别人犹犹豫豫的时候,你迅速做出决断,大胆承担起来,很可能这就是改变你命运最关键性一步,世界上许多伟大事业的成功者都属于敢想敢做的人,而那些所谓智力超群、才华横溢的人却因瞻前顾后,不知取舍而终无所获。天才、运气、机会、智慧是成功关键因素,但更多失败的人是因为有三件事没有做到位,即:缺乏敢想的勇气,缺少敢做的能力,没有敢成败的决心。成功在于机遇的把握,犹豫不决只会与幸运之神擦身而过,而命运更倾向于敢想敢做的人。

上一篇:故乡的小河初二作文下一篇:混凝土坝监理实施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