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调查研究制度

2024-07-20

基层调查研究制度(共9篇)

篇1:基层调查研究制度

大钟庄镇党政领导干部

深入基层搞调研、走访群众制度

为切实转变领导干部工作作风,深入基层,贴近群众,调查研究,实现科学决策,特制定本制度。

一、建立和坚持领导干部基层联系点制度。每名副处级以上领导干部要根据组织分工,明确其党建、经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的联系点。领导干部要深入下去,经常到联系点检查指导工作,掌握实际情况,总结经验,指导和推动面上工作。

二、党政班子成员要带头深入村队、深入企业、深入群众家中,调查了解基层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或典型经验,研究解决实际问题,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提高决策水平。

三、党政班子成员深入村队、深入企业、深入群众家中调查研究每月不少于10次。

四、调查研究结束后,要撰写调查报告,为搞好决策提供依据,并提出自己明确的意见,为解决问题提出对策,每位领导干部每年要完成1-2篇有参考价值的调研报告。

五、坚持党员干部联系困难群众活动,领导干部要自觉经常到帮扶的困难户家中,了解他们的生产生活上的困难,给予有效帮扶。

六、深入企业搞好困难职工生活,帮助企业解决好生产中的困难,助推企业健康发展。

大钟庄镇党委

大钟庄镇政府

2013-9-1

篇2:基层调查研究制度

为切实转变领导干部工作作风,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实现科学决策,特制定本制度。

一、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是提高领导干部工作能力,改造世界观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是科学决策的前提和基础,是贯彻“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具体体现。只有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才能详细了解情况,针对发现问题,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政策;才能坚持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有效地贯彻执行党的各项方针、政策。

二、局领导带头深入市(区)、深入企业、深入群众,调查了解基层工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或典型经验研究,解决实际问题,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提高决策水平。

三、局领导深入市(区)、企业调查研究的时间每年不少于30天。

四、遵循针对性、科学性、创造性、可行性的原则,每年年初由局党组根据各自分管工作为每位成员选好调研项目,并相应确定与调研项目关联比较强的市(区)或企业抓住重点、系统展开,力争每份调研材料都为局领导班子提供科学性、实效性理论与实践依据。重点抓好专题调查、典型调查、热点和难点问题调查。

五、调查题目明确后,每位成员要及时制定详细的调查方案,拟定调查提纲,做出阶段安排,在充分准备的基础上,适时开展调研。

六、根据调研课题需要,抽调有关人员成立专题调研小组,调研小组一般确定为2-4人。

七、调查研究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遵循科学的调查研究方法,做到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

八、调查研究务必坚持走群众路线,自觉把一切为了人民群众、相信和依靠人民群众作为自己调查研究的出发点和归宿。

九、调查研究结束后,要撰写调查报告,为搞好决策提供依据,并提出自己明确的意见,为解决问题提出对策,每位领导干部每年要完成1-2篇有参考价值的调研报告。

十、对撰写有份量的调查报告,及时向业务报刊投稿,并以送阅件或《山东工商》、《工商行政管理》等形式刊发,为上级及时提供决策依据。

领导干部调查研究工作制度

根据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中关于“大力加强调查研究工作。各级党政领导机关要建立健全调查研究制度,制定和落实调研计划”的精神,为使我局调查研究工作经常化、规范化,特制定本制度。

一、调查研究工作是我局工作中的一项经常性工作,是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预见性的重要保证,是提高领导干部履行职责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措施。局机关和各直属管理局在制定计划安排工作时都要将开展调查研究活动结合在内。各级领导干部都要结合工作任务加强调研,局级领导下基层调研的时间每年不少于一个月,处级干部每年保证一个半月以上时间。要将调研工作的成绩作为考核各单位或部门工作和个人业绩的重要依据。

二、调查研究工作实行分工责任制,局一名副局长主管全局调研工作,各直属管理局和机关处室也要有一名负责人负责本单位或本部门内的调研工作。局办公室负责全局调研工作的计划制订、组织实施、检查验收及牵头协调工作。

三、局调查研究工作的主要内容是,紧密结合本局改革和发展的实际,进行应用性政策研究和一些前瞻性战略研究;根据需要开展一定的理论研究;

承担上级交办的有关工作的课题研究任务。在调查研究过程中,提倡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抓住重点、抓住本质、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不断提高调研水平。

四、局每年组织的调研项目分为局级、处级两个级别。局级题目为本局改革和发展中的重大课题,由局长或副局长主持,组织有关单位、处室和人员完成,处级课题是各处室根据本处工作的需要,结合工作任务确定,由处领导负责组织进行。

领导干部下基层调研要有工作笔记,自己动手撰写有情况、有分析、有见解的调研报告。各直属管理局和局机关各部门的主要负责同志每年要向局党组报送调研材料和决策建议。局鼓励广大工作人员结合自身的工作,深入实际自选题目,就工作中的某个问题开展调研活动。

五、调查研究工作的管理

(一)计划制订

每年年初局办公室根据全局工作思路和工作重点,草拟出本局级调研课题目录。各处室在制定工作计划的同时,结合工作提出本处的调研课题。局办公室在汇总局级调研题目和各处室调研课题的基础上提出我局调研工作计划。列入计划的各调研项目均应得到实际应用部门的确认。

(二)计划执行

局长办公会议讨论审定本调研工作计划,确定重点课题和上报上级的课题,计划确定后正式行文,送有关部门和处室。凡纳入计划的课题,都要制定课题调研计划,各处室在一季度完成计划任务书,送局办公室审核确定。任务计划书主要包括:目的、内容、对象和范围、方式、进度、队伍组成和分工、成果形成等。

(三)检查验收

局办公室在每年年中召开调研工作进度检查会议,检查管理处和机关各处室调研工作计划执行情况。研究解决有关问题。各处室应在每年年底之前完成本年规定课题(含大课题的阶段性任务),并将文字成果连同本处其他调研成果送局办公室验收。

(四)考核总结

局组织评审小组,会同有关部门对调研成果进行分级评定,推荐调研工作先进处室和成果。并予以表彰奖励。

(六)成果应用

每年由局办公室将本的调研成果汇编成册。并采取措施,促进成果转化为决策,使之及时得到应用。

碑林区领导干部调查研究工作制度

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是党的基本工作方法和工作制度,搞好调研是党委和政府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是做好领导干部的基本功之一。当前,加强调查研究是贯彻党的思想路线,是坚持群众路线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决策民主化、科学化的必然选择。为了促使各级领导干部走出办公室,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以及各项工作的健康发展,碑林就区领导干部深入基层调查研究

工作做出如下规定:

一、建立和坚持领导干部基层联系点制度。每个领导干部要根据组织分工,明确其党建、经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的联系点。领导干部要深入下去,经常到联系点检查指导工作,掌握实际情况,总结经验,指导和推

动面上工作。

二、坚持和完善区级领导重点调研课题责任制。区级各大班子领导要根据工作分工和每年工作重点,承担并带领有关人员进行重点课题调研。区级领导每年至少用90天以上时间深入基层调查,面对面指导工作,亲自组织、亲自撰写修改

调研报告。每个领导同志每年要形成1—2篇有情况、有分析、有见解、可操作的高质量调查报告,并尽可能将成果转

化为决策。

三、区级中层领导干部要围绕区委、区政府的中心工作开展调研活动。各街道、区级各部门的领导干部每年要有120天以上时间深入基层,深入实际进行调研。要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亲自参加1—2个课题调研,每年至少向区委、区政府报送一份调查报告或决策建议。

四、区委政研室要充分发挥牵头抓总作用。在完成本部门任务情况下,认真做好区级各大班子领导干部重点调研课题的拟定、遴选、协调、督促、收集及成果转化工作;做好全区各街道、各部门领导干部调研课题的动态管理工作,每年向

全区通报一次。

五、坚持领导干部调研监督考核制度。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要重视调研工作,每年年初要按照工作性质和任务,对本单位的调研任务做出具体安排,明确完成时间。要把调研工作的开展情况和领导干部个人调查报告的撰写情况,作为考察和衡量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作风的一个重要内容,未完成任务的年终考核不能评为优秀。

六、要注重调研成果的转化和运用。调查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解决问题,必须坚持实际、实效、实用的原则,把调研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到解决我区经济和社会事业发

展密切相关的问题上来,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抓住重点,找出规律,不图虚名,下扎实深入的功夫,下反复比较的功夫,下措施办法的功夫,做到情况明,经验或规律准,具体对策可行,见成果,收实效。

篇3:基层调查研究制度

一、基层政府非税收入管理中的问题

(一) 缺乏科学的非税收入项目设置

首先, 费用种类与征收标准不科学。一些非税收入项目, 没有彻底进行全方位征收, 具体的标准也不合适, 不是偏低就是偏高。例如:将排污费局限于工业, 然而其他的服务行业, 如:餐饮业、建筑业等的排污却没有覆盖到, 缺乏积极控制。排污费的平均征收水平只占据治理费用的一少部分比重, 如:SO2的治污费用只占据排污的三分之一, 这就造成了违法与守法所付出的代价不等、不公的现象。另外一些人工建设项目, 例如:河流交通线路的维护费等的征收标准过高, 会造成社会与人们的不满。

(二) 非税收入征管随意性大, 收支管理机制不健全

非税收入征收没有一个精细、明确的标准, 随意性较大, 就拿土地出租来说, 一些区域以保留历史文化遗迹或者招揽商业客户促进地区发展为理由, 在缴纳税款时要求抵顶减免, 有的通过先征收后返还等方式来千方百计减免纳税支出, 不仅使国家的土地调控流于形式, 也造成了大量的非税收入流失。

很多地方缺少健全的非税收入收支管理机制, 没有在例如:征收政策、财务管理、预算编制等方面制定出一套切实可行的科学制度措施。很多非税收入没有达到“收支两条线”的标准, 一些收入也没有列入系统征缴机制中, 直至当前, 依然出现了自主创建收入过渡户的问题, 对资金收支的流动效率造成了非常不利的影响。

(三) 缺乏有力的监督检查机制

因为多数的基层财政部门财政力量十分有限, 特别是一些基层落后的乡村地区, 对于地方各个行政单位与机关所提供的经费也十分有限, 这样各个行政单位就从非税收入开刀, 利用它作为经费来源。虽然财经监督与审计部门具有监督非税收入的权力, 但是因为政府机关权力高高在上, 而且各个行政单位的利益也会受到影响, 难免就会睁一眼闭一眼, 监督管理无从谈起。

二、加强基层政府非税收入规范化管理与制度创新的有效策略

(一) 加强对非税收入管理的认识

各个地方基层政府与行政单位的负责人要积极领导各个部门员工形成政府非税收入管理的新理念, 使他们意识到这项工作的积极意义与重要性, 立足长远利益与全局利益, 将非税收入管理放在整个国家财政利益的角度来权衡, 教育感化为主, 使他们形成集体主义理念。

(二) 完善法律体系, 有法可依

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是基层政府非税收入规范化管理的基础保障。必须积极出台与完善规范政府非税收入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 将非税收入征管、利用与监督等程序给予明晰的规定, 包括这一收入在政府机关以及各行政单位的具体分配方法等等, 而且还要完善事业单位银行账户方面的立法, 也就是要对非税收入进行法制化管理。基层政府必须积极配合工作, 确保非税收入管理工作走向法治化轨道。

(三) 建立与完善征管机关与机制, 形成新的管理模式

(1) 基层政府建立完备的征管系统, 并要明晰各个部门的责任, 创建政府直属的征管部门, 负责非税收入的征集、管理与侦查, 而且要对各个管理主体的职责给予具体分配与规定; (2) 创建管理新模式。一方面要集中征管。非税收入要由征管机构统一征收, 积极推行征收、罚款与收缴三者相分离的制度, 并在政府方面进行此项业务的公开管理, 以此来确保非税收入的公开透明, 控制以权谋私等腐败现象的发生;另一方面集中支付, 也就是要把政府所有的非税收入列进金库以及财政专户, 实行国库集中管控并支付的管理模式, 以此来是想财政资金的规范调动与科学利用。

(四) 创建规范的综合财政预算体系

基层政府非税收入管理机构需要全方位革新预算内外表里不一的状态, 严格取缔税收返还的制度, 实行部门预算与国库集中支付的制度, 要渐渐地把非税收入列进预算范围, 通过预算来对支出进行科学的规划与安排。而且对列进预算范围的非税收入进行分类管控。把一般预算收入性质归为普通预算, 对于那些专项支持建设事业的非税收入则列进基金预算范畴, 采用由收定支, 专项基金专用的方法。

(五) 强化票据的统一管理

积极完善收缴制度, 实行收缴分离制度, 确保收支两条线, 建立和完善全国或全省统一的政府非税收入征缴信息系统, 将项目管理、票据管理、账户管理等纳入统一的信息管理系统, 通过银行代收和相关软件不断完善, 将项目管理、票据管理和数据统计及分析纳入统一的信息管理系统, 并从严管理票据的印制、购领、使用、保管、核销及监督, 力求票据与项目、与收入、与稽查相结合, 防止违法乱纪现象的出现。

此外, 我们在确保政府非税收入的应收尽收的同时, 还要对现有非税收入项目进行彻底清理整顿, 保留法定项目, 对没有法律法规依据的、政府明令取消或者停止征收的项目, 坚决给予取消, 从源头上规范政府非税收入的收费行为。

参考文献

篇4:基层调查研究制度

关键词:推广行为;农技员;管理制度

中图分类号:F3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10-0299-01

从管理制度的角度来看,管理是一种能够对人力、财力及物力有效进行协调的方式,那么从这点上来讲在农技员推广行为当中相应的管理制度也必然会对其产生影响。

一、基层农技管理制度的范畴

在基层农机管理制度当中针对人的管理主要是对农技员所开展的管理,依据人力资本理论,具体的管理内容涉及到了对农技员的招聘、发展、评价等;财务管理设计到推广费用的分配和管理方面,主要指的是推广总经费及分配的经费。既然本研究是从制度管理角度出发进行研究的,那么其我们应该知道的是制度的功能应该主要表现在激励及约束两个维度,其中约束表现在了管理制度当中对农技员行为的准则,也就是对农技员应该做什么的要求,对其行为指明了方向;前者指的是利用工作环境和推广条件的改变实现对农技员的激励。所以从上面的分析,笔者将构成农技推广管理制度的要件分为四个部分,分别是经费保障制度、人员管理、工作设计及对外合作管理制度。

二、推广管理制度对农技员技术推广行为的作用

在新疆地区基层农技推广机构主要的职责是进行农业技术的广泛开展、农业信息服务、提高农民对农业技术及农业知识的应用能力、组织农民进行农业科技知识的培训。在农业技术推广的过程当中,农技员是最为活跃的群体,其承担着农技推广任务实现的主要工作,技术推广行为的发生和玩完成对于整个基层农技推广机构的绩效和组织职能的发挥飞铲关键,所以非常有必要通过建立起一定的制度和管理规程来对农技员推广行为进行激励及约束。

农技推广工作面向的群体基本上都属于分散型的、规模较小的农户,这样的散户农业经济对于农业技术的推广工作来说有着一定的难度,也使得对农技推广员行为发生的监督难度加大了,而管理制度等的不完善使得农技员推广中出现懒惰的行为概率相对也就增加了。

三、基层农技推广制度建设完善措施

在基层农技推广工作中主要涉及到了对资金投入、人员安排、技术信息交流等各个环节,作为农业推广机构为了使得这些推广环节的有效保障,就需要采取一定的手段及方式来充分的调动起技术推广主题—农技员的推广潜力,从而使推广工作能够更好的进行,那么就需要从经费保障制度、人员管理、工作设计及对外合作管理制度四个方面分别的进行制度层面的完善。

1.经费保障制度的完善。

在农技推广的过程当中经费是保障推广效果保障的重要因素,其不仅会对农技活动开展产生影响,同时也会对农技员与其他部门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产生影响,经费的短缺会造成在推广的时候无法使得农技员无法使信息沟通的作用更好的发挥出来。故笔者认为应该不断的加强对基层农技推广的经费保障制度,在制度当中应该从事业经费投入强度上进行规定,将推广费用不断加大,从而有效的保证对有限经费资源的利用、农技推广工作的顺利进行。

2.工作设计制度的完善。

在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组织架构当中,基层的农技推广部门属于我国农技推广体系当中的基层部门,所以实际上农业推广工作是由其来完成的,那么基层工作的性质就是琐碎和繁重,并且在推广当中经常性的出现临时任务,故在制度应该对基层农技推广机构的农技员的工作内容进行细化设计,例如农业部在“科技入户工程”中就指出了,各个示范单位需要当地的实际情况去进行相应农技推广方案的制定,在管理制度当中要对农技员的岗位职责进行明确,要在农机指导方案当中对农技员所开展的技术培训、入户指导等内容进行明确,同时还应该在管理制度当中规定农技员要做好推广记录工作,另外还需要结合每个推广点的特点对不同的农技员设定出不同的要求,从而在管理制度层面上做到合理和公平性。

3.人员管理制度的改善。

农技员作为基层农技推广中最为活跃的群体,对于农技员的有效管理将直接决定着农技推广工作的成功与否。故建立起抑制健康、积极向上的、有活力的农技员队伍非常重要。当前我国在基层农技推广队伍建设上存在着定位不准和重视程度不够的问题,对其开展的管理采用的是公务员管理模式,在制度上明显的有所不足,所以笔者建议应该对人员管理制度上应该加强,通过制定出有效行为约束制度、人员进出制度、激励管理制度等来实现对人员管理的加强。

4.对外合作管理制度的改善。

当前基层农技推广机构参与社会化服务的机会也是角度的,并且参与社会化服务也是一种提高基层农技推广工作发展的有效之路,当前国家公益职能下农业推广机构主要是围绕着化肥、种子、农药等各种与农业生产有关的资料进行经营,将代耕、代管等作为社会化服务的主要内容。那么要想实现农业推广的不断渗透和创新发展就需要在对外合作的管理制度方面进行完善,建立起政府干预和市场运行机制相结合的制度管理新模式。

总结:

在农技推广过程当中制度管理对农技员推广行为的发生的效率等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从经费保障制度、人员管理、工作设计及对外合作管理制度四个方面分别提出了进行制度层面的完善措施。这些完善措施能够保证基层农技员行为懒惰性的有效降低,同时制度当中的激励和约束功能的发挥能够对农技员在农技推广过程当中的行为发生有着规范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蕾,陈超.农户农业技术信息的获取渠道与需求状况分析一基于个粮食主产省份个县的抽样调查[J].农业经济问题,2009(11).78-83.

篇5:基层调查研究制度

1.问卷结果

2.调查分析

2.1居民委员会的任务重而且繁多(对应调查序号:1、2、18)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城市居民委员会的任务一般都有50项之多,有的甚至达上百项。特别是在一些大城市中,大多数居民委员会扮演着“上管天文地理,下管鸡毛蒜皮”,“既管公婆打架,又管夫妻离和”。

2.2工作条件差、待遇低(对应调查序号:3、4、5、11、19)

许多地方的居民委员会处于“三无”状态,即无固定的办公用房、无必需的办公设备、无必要的活动经费,严重地影响了居民委员会干部的工作积极性。2.3 缺乏年轻工作者(对应调查序号:

6、20)

目前居民委员会的干部大多数都是老年人,年轻人由于不愿意做居民委员会日常事务中那些婆婆妈妈的繁琐事情,一旦有年轻人来居民委员会工作,便立刻成了新闻媒体追逐的对象。

2.4没有经济实力,缺乏必要的经济基础,无法实行居民的自治(对应调查序号:

7、8)

大多数居民委员会都是靠出租办公场地或者是街道办事处的拨款来勉强维持日常开支,没有多余的资金开展必要的活动。

2.5组织结构不合理(对应调查序号:9、16、17)

2.6与政府之间关系模糊,成其下属部门(对应调查序号:12、14、21)当前,在执行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表现在,村民委员会是农村村民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但是,在实际中,有的乡镇政府仍视村民委员会为其当然的下属机构,按照行政管理方式来对待村民委员会,一般都是通过对村民委员会发布各项指令和进行具体的工作指导来领导村民委员会的工作。一些城市基层政权组织把本来不属于居民委员会职权范围内的事务都交给居民委员会办理。

乡、镇(街道)与自治组织的角色冲突,限制了自治组织的“自治性”乡、镇(街道)与村(居)委会的关系是影响基层群众自治的重要变量。在基层群众自治的进程中,一些地方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与村(居)委会的关系存在不和谐现象,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过分干预村(居)委会的选举与自治工作,并将大量行政事务交给村(居)委会,使得村(居)委会演化为政府机构事实上的行政末梢,自治空间不足。由于我国大部分村委会有相应的经济组织,具有一定经济来源,因此乡、镇对村委会缺乏经济控制手段。但在部分经济条件较差的村委会和所有居委会中,基层群众自治正常运转的经费主要来自地方政府,这种经费的提供方式容易在供、需双方产生“受人钱财,替人消灾”的错觉,而这正是基层群众自治组织长期扮演政府“一条腿”角色的重要原因。

2.7群众参与不积极(对应调查序号:

13、23)

村(居)民参与意识普遍不高,影响了自治组织的民主进程由于地缘与血缘的关系,农村社区村民参与选举和村务管理的热情普遍高于城市社区的居民的参与热情,但在一些经济条件较差的农村社区,村民缺乏参与意识的情况也大量存在。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1.基层群众自治组织行政化,失去自主性和自立性,难以深入群众,无法反映群众的意愿和要求,自治功能发挥不出来,不能动员群众参与社区事务管理;2.在农村社区,受传统观念影响,村民对政治陌生、冷漠。在城市社区,居民“单位意识”的影响很难在短时期内彻底消除,人们无论在观念上还是行为上依然更习惯于“单位参与”,社区意识和社区参与意识的培养还有待时日;3.村(居)民参与形式单一,参与渠道不畅通;4.村(居)民对有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社区事务的决策程序等缺乏了解,需要进行持续不断的普法宣传和民主训练。

2.8工作人员工作效率较低(对应调查序号:2、10、15)

不能尽全力工作,回应效率低下。

2.8民主权利救济渠道狭窄,诱发了不少信访(对应调查序号:

22、23)

篇6:基层调查研究制度

一、背景

早在2006年公务员工资制度改革时,就明确提出“级别与工资待遇适当挂钩”。

10年来,“适当挂钩”的方案一直未出台。这就形成了目前的局面,待遇只与职务挂钩,基层公务员遭遇“天花板”,职务晋升无望、工资又涨不上去。

建立科学的公务员管理制度,改变公务员晋升渠道单一的状况,探索建立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建立职级晋升制度,实行职级与待遇挂钩,强化职级在确定公务员工资、福利、绩效考核等方面的作用,有着深刻的现实背景。

一是我国县级以下政府机关公务员数量在我国公务员总数中占较大比重,基层公务员职务晋升道路狭窄。据国家公务员局网站披露的信息,截至2012年年底,全国公务员总数已达到708.9万人,在我国公务员队伍中超过90%属于科员及科员以下职务,其中有60%是在县级以下政府机关。县级以下政府机关由于受到机关级别的限制,大多数公务员的级别都在办事员,科员这个级别以下。例如,在我国,一个中等县,科级以上的职务通常只有百人以上,正科实职的官员不超过50人。有幸晋升副科级以上职务已经是十分的幸运了,大多数公务员都在科员、办事员这个级别都走完了自己的仕途,这样导致县级以下机关公务员的职务晋升道路过于狭窄,出现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现象,必然导致僧多粥少,往往容易出现跑官买官等不正之风。

二是我国现行的公务员薪酬体系中,职务工资所在比重过大,级别工资所在比重过小,级别激励效果不明显。据统计,在目前各地公务员工资的四个组成部分中,职务工资约占20%,级别工资约占25%,1 地区附加津贴约占45%,各种补贴约占10%。职务工资比例虽不高,但由于地区附加津贴基本按照职务发放,职务工资整体所占比例接近七成。职务对工资水平具有决定性作用。反而由于级别目前只与级别工资挂钩,但与占公务员收入大头的津贴并不挂钩,最终导致级别晋升的激励效果不大。

正是由于我国现行的基层公务员职务晋升体制存在种种弊端,中央及时出台了在《县级以下机关建立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的意见》。这个意见的出台,将会给整个基层公务员队伍带来积极、正面的价值引导。

二、现状

一是有利于调动广大基层公务员干事创业的积极性。推行职务与 2 职级并行制度,加大级别工资在整个工资福利体系所占的比重,对于那些没有晋升到领导职务,但是业务能力强,工作经验丰富,资历较老的公务员通过晋升职级同样可以提高自己的工资待遇,能够获得组织和同事的认可,提高自己的职业荣誉感,激发自己积极向上的正能量,有利于极大地激发整个基层公务员干事创业的活力和激情。

二是能够促成公务员的职业化,提高社会管理的精细化水平。通过完善公务员分类制度改革,加快建立综合管理类、行政执法类、专业技术类等公务员职位分类,能够使各行各业的公务员始终安心一个行业、领域的工作,能够极大地提高国家公务机关的管理效率和质量,提高治理社会的管理水平,能够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同样,这项制度的良好的落实也要努力解决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首先要建立公务员分类管理制度,推进公务员分类管理,研究制定公务员分类管理配套政策。科学的公务员分类是建立这一制度的根基。分类管理是实现公务员科学管理的前提和基础,是公务员法确定的一个重大原则,也是一个重要的制度创新。公务员分类管理是推行职务与职级并行的基础。我国法律层面仅仅对综合管理类的职务进行了划分,并没有对行政执法职务划分做出明确规定,导致职业发展渠道比较单一。因此可以在各地试点的基础上加快建立基于以“事”为中心的公务员职位分类,建立行政执法类和专业技术类公务员职务序列和管理办法。科学合理的公务员职位分类能够使各类不同的人才走不同的职务晋升渠道,使得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篇7:基层调查研究制度

当前,新时期新形势对我们党的建设工作提出了许多新的课题,特别是我们作为一个国有企业基层党组织,如何做好新时期新形势下的党建工作,这对我们基层领导来说是一种挑战。本文就新形势下国有企业基层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制度建设的规律、特点和形式等问题,做一浅显的分析研究,希望有助于提升我们基层领导在加强基层党建工作中的思想和水平。

一 新形势新任务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指出:坚持改革创新,增强党的生机活力。坚持继承和创新相结合,坚持用时代发展要求审视自己、以改革创新精神提高和完善自己,不断推进党的建设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建立健全以党章为根本、以民主集中制为核心的制度体系,推进党的建设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发展党内民主,保障党的团结统一,增强党的创造活力。

国有企业党组织是党在国有企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企业党建工作要不断开创新局面,保持生机和活力,就必须正确认识形势的发展变化,紧密结合企业实际,不断开拓创新。

当前,贯彻落实党的四中全会精神,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企业党的建设,要切实把握好以下几个重大问题:

第一,坚持一个原则。坚持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国有煤炭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这是一个重大原则,任何时候都不能

动摇。国有企业领导体制可以变,但党对国有企业的政治领导不能变;国有企业治理结构可以变,但企业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不能变;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可以变,但发挥企业党组织政治优势职责不能变。非国有企业要加快党组织建设,扩大覆盖面,股份制企业要发挥党组织作用。党的十七大通过的党章对国有企业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围绕生产经营开展工作,保证监督党和国家方针政策在企业贯彻执行,支持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依法行使职权;全心全意依靠职工群众,支持职工代表大会依法开展工作;参与企业重大问题决策等提出了具体要求。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决定》又明确地指出,国有企业党组织要把建设高素质经营管理者队伍、人才队伍、党员队伍、职工队伍和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贯穿党组织活动始终,保证党组织参与决策、带头执行、有效监督,发挥政治核心作用。这是对国有企业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的新概括,要积极贯彻落实。第二,把握两个重点。一是企业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党的建设重点在基层,基础在基层,创新在基层,活力在基层。四中全会《决定》要求,要适应新情况新变化,抓紧创新和完善企业基层党建工作制度,适应企业党组织充分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的要求,通过优化组织设置、扩大组织覆盖、创新活动方式,全面提升煤炭企业基层党组织工作水平。二是企业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队伍建设。搞好企业关键在人,关键在领导班子。要政治上靠得住,业务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要按照四中全会要求,始终把思想政治建设放在领导班子建设的首位,继续深化“四好”班子创建活动,努力建设一个政治素质好、经营业绩好、团结协作好、作风形象好,致力于为煤炭企业建功立业、得到职工群众拥护的企业领导班子。

第三,处理好四个关系。一是处理好完善区队综合治理机构与发挥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的关系。二是处理好党管干部与干部员工层依法行使用人权的关系。三是处理好党支部参与决策与区队依法决策的关系。四是处理好发挥职工民主管理作用于尊重维护企业领导人员依法行使经营管理权的关系。

二 创新国有企业基层党建工作

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国有企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企业党的建设重心在基层,创新在基层,活力在基层。

第一,创新基层党组织活动内容和方式,不断增强国有企业基层党建工作活力。企业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处在改革发展第一线,是贯彻党的主张、推动企业发展的骨干力量。一是优化党组织设置。合理调整企业党组织设置,在新建经济组织的同时建立党组织,调整经营管理机构的同时调整党组织设置,配备经营管理人员的同时配备党务工作人员,保证企业的业务开展到哪里,党的组织就设置到哪里,党的工作就延伸到哪里。二是创新党组织活动方式和载体。要加强企业生产经营一线党支部建设,把解决改革发展中的难题作为党组织活动的重点,把促进生产经营的成效作为重要检验标准,通过党员责任区、党员先锋岗、党员品牌工程、党员攻关项目等有效载体,为党员发挥作用搭建平台。要把维护企业稳定作为企业党组织的一项硬任务,注意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妥善化解矛盾。要注意借鉴和运用现代企业管理的科学方法和手段开展党建工作。三是重视做好在生产经营一线和青年职工中发展党员工作。

第二,大力发展党内基层民主,充分调动国有企业广大党员的积极性创造性。一要尊重党员主体地位。深入开展党员权利和义务教育,引导党员牢固树立主体意识,调动党员参与党内事务的积极性。企业

党员领导人员要带头发扬民主,营造党内民主讨论环境,鼓励党员充分发表意见。二要严格按期换届制度。企业党组织必须严格按照党章规定按期进行换届选举。要改进企业党组织候选人提名制度和选举方式,积极推行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公推直选,探索建立党代表大会常任制。三要积极推进党务公开。从企业实际出发,建立健全党内情况通报、情况反映等制度,拓宽党员参与党内事务的渠道。企业党的建设中的重大问题和广大党员普遍关注的问题,要充分听取党员的意见。要健全党内关怀帮扶机制,帮助企业困难党员解决实际问题。

第三,按照高素质复合型的要求,着力建设一支优秀党务工作者队伍。推进国有企业党建工作改革创新,必须有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好、肯奉献的党务干部队伍。要加强对企业党务工作人员的教育培训和实践锻炼,使他们既精通党务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又熟悉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工作,成为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注重从企业业务骨干中选拔优秀人才充实党务工作者队伍,重点选好配强党委领导班子成员特别是党委书记。要注意选拔从事过经营管理工作的同志担任党组织书记,选拔从事过党务工作的同志担任企业行政负责人。要把党务工作岗位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平台,有计划地安排党务工作人员与经营管理人员轮岗交流。要把党务工作人员业绩考核纳入企业经营管理人员业绩考核体系,确保与相应层次经营管理人员同考核、同待遇、同奖惩,让党务工作者有地位、有作为、有奔头。

第四,在国有企业广泛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动员党组织和广大党员为推动企业科学发展争作贡献。中组部和国务院国资委将在全国国有企业部署开展以争创“四强”党组织、争做“四优”共产党员为主要内容的创先争优活动。“四强”就是政治引领力强、推动发展力强、改革创新力强、凝聚保障力强,“四优”就是政治素质优、岗位技能优、工作业绩优、群众评价优。这是巩固拓展国有企业深入学习实践

科学发展观活动成果的重要举措。作为我们基层单位要以此为抓手,把国有企业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积极性创造性调动起来,为推动企业科学发展献计献策、贡献力量。

各基层党支部要把国有企业党建工作列入重要日程,党支部书记要亲自抓。组织切实负起具体指导责任,把抓班子与抓党建结合起来,统筹谋划、整体推进。企业党组织要贯彻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方针,进一步完善党建工作机制,党支部书记要切实履行党建工作第一责任人职责。特别是区队行政主要负责人,都要增强党的意识,落实“一岗双责”,高度重视、积极支持、主动参与党建工作,在机构、人员、经费等方面提供保障。

另外,需要特别提出的是,煤炭工业作为国家基础能源产业,其安全生产的重要性也必须渗透到基层党建工作中去。通过构建本质安全管理体系,明确安全责任,加大责任追究,按照分管范围明确矿领导的责任,实行责任与年薪挂钩,增强矿领导责任意识等措施,进一步从思想和行动上强化安全意识、落实安全措施、筑牢安全保障。

篇8:基层调查研究制度

1 党的基层组织在党的建设和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

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第6条关于做好抓基层打基础工作, 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础。指出: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任务的战斗堡垒。这一表述, 凝练地概括了新形势下党的基层组织在党的建设和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高校大学生基层党组织是高校党建工作的核心和重点, 搞好大学生党建工作必须以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为主题, 以党的先进性建设长效机制管党风、促校风、带教风、育学风, 创新思路。要积极创新基层党建工作, 加强对学生党建工作的研究, 尤其是对大学生基层党组织的制度建设, 规范学生党建工作, 努力发挥基层党组织在推进和谐校园建设中的作用。

2 制度构建:大学生基层党组织的党建工作的保障

所谓制度, 是一个社会人类相互交往的规则, 它抑制着可能出现的、机会主义的和乖僻的个人行为, 使人们的行为更可预见并由此促进着劳动分工和财富创造。制度, 要有效能总是隐含着某种对违规的惩罚。新制度主义的代表人物凡勃伦认为, 制度就是一种习俗, 是由被习惯化和被人广泛地接受而成为一种公理化合必不可少的东西。而考斯则认为制度就是以“集体行动控制人体行动”制度在政治、社会和经济生活中的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笔者认为, 对于高校基层党组织的党建工作, 制度同样具有突出的功用与价值。

(1) 制度是一种规则, 有了规则, 人类活动才能正常的进行。因此, 制度的构建是党建工作的保障。 (2) 制度对人们能在多大程度上实现目标有着巨大的影响, 具有明确和具体的特点。能够为高校共同体成员提供发展的目标指向。在高校管理的过程中, 学校制度一般以尽量详尽和细致的条约形式明确规定师生的权利和义务, 区分允许行为类型和禁止行为类型, 界定对与错、是与非、善与恶。 (3) 制度的关键功能是增进秩序:它是一套关于行为和事件的模式, 它具有系统性、非随机性、因此是可以理解的。制度的建立能增进秩序, 使事件朝着一定的方向发展。所以它具有一定的指向性。对于高校党建工作来说, 有了合适的制度, 才能增进管理秩序, 更好的做好党建工作。 (4) 没有强制性惩罚措施的规则是无用的, 当惩罚不再适用或者没有惩罚时, 制度也就失效了。制度具有惩罚性和约束性。对于高校的各项管理制度也是一样的, 当师生违反了制度将受到惩罚, 它对师生的行为具有约束性。对于高校学生的党建工作来说, 制度的构建也就十分重要了。

正是在这样一种认识的背景下, 笔者认为制度的构建是高校大学生基层党建工作的保障, 对规范学生党建工作极其重要。

3 现阶段高校大学生基层党建工作制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思考

首先, 以发展党员为主要内容的学生基层党建流程比较繁琐。日常事务仅仅局限在党员的发展一块就要花费很多时间。根据发展党员的规范和制度, 一名优秀的大学生想要成为正式的中共党员至少需要两年的时间, 笔者认为, 在政治上的严肃性考虑, 我们应该发展合格的中共接班人, 但是对于特别优秀的大学生, 时间上能否打破两年的限定呢。在支部大会的发展过程也是比较漫长, 依据《中国共产党章程》和《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 (试行) 》的相关要求, 以发展转正为主要内容的支部大会必须严格按照规程操作, 因而持续的时间会较长, 作为在校大学生已经经过了党的理论知识的系统培训, 能否在发展的流程中进行适当的删减, 从而使得发展的时间能大大的缩短, 提高基层党组织的工作效率呢?

其次, 党的理论学习之所以死板的根源在于基层缺少一批理论修养过硬的党务工作者。笔者认为应该进一步加强党务工作者的培训工作。每个学期都应该进行1~2次的党务工作培训或者交流。

第三, 党员的淘汰制度不完善, 在实际操作当中形同虚设。一般来说预备党员只要没有重大错误几乎注定会按期转为正式党员, 这使得学生在获得共产党员的身份后就如同“铁饭碗”一样。笔者认为, 应该将党员的淘汰制度近一步完善,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 应该允许一部分经过教育帮助后仍然表现不好的预备或者正式党员离开党组织。

第四, 目前高校基层党组织存在着发展党员的数量与质量之间的矛盾, 一方面国家希望更多的优秀大学生能加入党组织, 因此对高校在党员发展数量上有一定的要求。另一方面, 就近几年来, 由于大学的扩招、学生人数的增加、学生的综合素质也有所下降, 导致有部分不是特别优秀的大学生进入了党组织, 影响了整个党员队伍的先进性。笔者认为, 在注重发展党员数量的同时应该注重发展党员的质量。坚持质量第一, 兼顾数量, 不能本末倒置。

第五、党建制度不够系统配套。从学校党组织制度的整体情况上来看, 虽然各方面都有涉及, 有一定的覆盖面, 但就系统性与配套方面还不够完善。具体表现为:一些制度与上级的规定相重复, 或加订实施细则使内容繁琐。如对党员的教育管理制度与学习制度、组织生活制度、党员汇报制度等, 内容上出现了较多的重复。重复的制度建设, 不但浪费时间和精力, 而且还会导致党员对整个制度产生“厌倦感”。笔者认为, 制度的设立一定要系统配套, 对出现重复的内容, 应该精简。

摘要:从我国高校党建工作的现状来看, 大学生基层党组织建设是高校党建工作的核心和重点, 是高校育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制度建设上加强党建, 是我们党长期以来加强自身建设的有效方法。加强对学生党建工作的研究, 尤其是对大学生基层党组织的制度建设, 对规范大学生党建工作, 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制度建设,基层党建

参考文献

[1][德]柯武刚, 史漫飞.制度经济学——社会秩序与公共政策[M].商务印书馆, 2000:35~33.

[2]倪愫襄.制度伦理研究[M].人民出版社, 2008, 2.

[3][美]康芒斯.制度经济学上册[M].商务印书馆, 1962, 87.

篇9:基层调查研究制度

1.健全管理制度是基础——让一切有章可循

制度建设在队伍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在我们一队成立后几年里,先后完善了《资料整理标准》、《井组资料录取考核细则》、《生产岗位检查细则》、《生活区管理标准》、《员工行为准则》《员工培训制度》等制度和管理标准。

下面我就将在执行这几项制度时遇到的典型事例进行简单剖析:

1.1培训学习制度

我们规定每次培训必须把生产实践中所需要的技能知识和安全注意事项有机的结合起来,每周定期定点地向员工宣贯培训。比如由以前实行的“一日一题”改为“一日一问”,在讲解采油日常工作课题同时还对前日课题、“十大禁令、安全三标管理标准”等关乎员工安全大事的问题进行提问,最后由班队干部进行点评,使每位员工逐渐熟悉掌握安全和技能知识,便于每次实践时都能自然而然的按照规程操作。

1.2检查反馈制度

我们队制定了详细的检查标准,比如在检查井场标准化管理中从井场规划布局标准化,流程标注标准化,井场管理标准化3个方面进行建设;按照“点、线、面”的思路,从每一块岗位职责、安全标示牌、每处流程走向箭頭标注、值班室、库房物品的摆放位置、高度、尺寸都做出明确的规范;为了进一步增强意识、落实责任,我们切合实际提出 “三承包”:即干部包块;班长包片;员工包点;大到抽油机、大罐小到扳手都有专人负责,将检查出的问题立即整改,强化了标准化管理责任制,推进了全队创建标准化井场活动的深入开展。

1.3奖惩考核制度

我们一队立足班组,结合岗位,从安全生产、技术素质、现场管理、资料管理、设备管理、组织纪律等8个方面,规定岗位职工的行为规范和工作标准,制定考核评分细则和办法。根据考核结果本着公平、公正原则奖罚兑现,真正实现员工“多劳多得”,极大的激励了员工的劳动积极性。同时,将班组的浮动工资进行有目的的偏移,从各班组中找出典型,在晨会中给予表扬,鼓励每个班组之间进行良性竞争,各个班争做优秀班组,并按月评出给予奖励。

2.贯彻执行是关键——让刚性制度硬起来

制度若不认真执行,比没有制度危害还要大。为此,我们认真抓好了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党员干部带头落实。这是保证制度真正落实和执行的关键。所谓“上行下效”、“上梁不正下梁歪”,讲的都是这个道理。有些干部把制度当作“手电筒”,只照别人,不照自己。因此党员必须不断加强党性修养、提高政治水平,始终如一地、不折不扣地执行制度,真正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第二、培养执行制度的良好氛围。要形成这种氛围,必须要员工从思想上对制度敬畏,制度才能有效推行。我们在每个月考核中,将考核内容、原因和责任人公布,让员工参与监督过程,形成“有规必依、执规必严”的良好氛围,把制度的理念渗透到员工的行为准则、思想观念中去。

第三、坚持持久的跟踪监督。健全制度时明确责任人,遇到问题后真正做到“四不放过”,特别要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避免执行制度时紧时松、虎头蛇尾或“雷声大雨点小”等现象,做到执行制度始终如一。

上一篇:村两委班子情况下一篇:全面深化改革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