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试点村工作自查总结

2024-07-21

新农村试点村工作自查总结(通用6篇)

篇1:新农村试点村工作自查总结

强湾乡新农村建设试点村自查总结

根据区新农村建设领导下组办公室下发的《关于新农村建设试点单位上报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创新经验和自查总结等有关材料的通知》(区新农办发„2008‟16号)文件要求,我们对全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情况进行了自查。现将具体情况总结如下:

一、新农村建设具体内容

强湾乡移民新村村地处创业大厦以北、国道109线以南、之三路以西、园中路以东,120亩地为强湾乡新村建设用地。搬迁工程分两期实施,项目总投资5225万元,其中住宅楼房建设资金4225万元,住房群众自筹4225万元,拆迁、土地征用平整、“三通”及小区公用设施占用资金1000万元,共搬迁660户2300多人。2006年开工建设的一期工程11栋住宅楼,已全部顺利通过监理公司和设计院的验收,室外管网、道路硬化等工程也已完工,钥匙发放工作即将结束,首批居民已开始入住小区。2007年开工建设的二期工程共4栋住宅楼,主体工程已封顶,室外配套工程正在紧张施工中,预计2008年9月底全部完工。

二、主要作法

1、强化组织,加大宣传力度

乡政府成立了以乡政府乡长为组长的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选出工作踏实、责任心强的村民代表为工作骨干,负

责新农村建设日常事务。利用各种宣传方式,大力宣传新农村建设的意义、办法和建设目标,进一步调动全村村民关心新农村建设、投身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加快新农村建设速度。

2、责任到位、分工合作、建立奖罚激励机制

按新农村建设标准的九项要求,村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依任务性质不同进行了分工,将工作人员分成5组,分别负责不同工作,避免了推诿扯皮事件的发生。与此同时,经乡政府会议研究,制订了切合实际的奖罚措施,充分调动工作人员的责任心和工作积极性,各工作组定计划定目标,制订了切实可行的工作日程表,保证了各项工作的按时完成。

3、发动社会力量,多方筹集资金,确保工程顺利开展。针对新农村建设基础设施建设量大,需用资金多的情况,乡建设领导小组发动社会各方力量,在取得多方支持的同时,借助市县帮扶单位,筹措资金,使各项建设工程有了可靠保障。

三、新农村建设取得的成效

1、项目总投资5225万元,其中住宅楼房建设资金4225万元,住房群众自筹4225万元,拆迁、土地征用平整、“三通”及小区公用设施占用资金1000万元,共搬迁660户2300多人。2006年开工建设的一期工程11栋住宅楼,已全部顺利通过监理公司和设计院的验收,室外管网、道路硬化等工

程也已完工,钥匙发放工作即将结束,首批居民已开始入住小区。2007年开工建设的二期工程共4栋住宅楼,主体工程已封顶,室外配套工程正在紧张施工中,预计2008年9月底全部完工.2、硬化道路10000米,已完成10000米;道路绿化已做好计划,确保美化绿化率达100%。安装PVC输水管线10000米。

四、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工作打算

存在的问题:

1、部分干部组织力量比较薄弱,不能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的创造性和积极性。

2、一些农民思想还比较陈旧,不能充分认识自己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存在等、靠、要思想。

3、农村经济基础薄弱,一些必要的基础设施建设缺口资金大,严重影响新农村建设进度。

4、农业产业化发展进程还比较缓慢,规模没有壮大,给农民收入造成一定影响。

5、部分单位和企业帮扶措施还没有到位。

6、由于道路硬化还没完全结束,道路绿化工程有待进行。

7、新农村建设成果管护措施仍需落实。

今后的打算:

1、在原有基础上,添砖添瓦,进一步做好亮化、美化工作,力争拿出精品。

2、在抓好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认真抓好“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社会文明”三个文明建设,不断丰富农民生活,维护社区稳定,健全长效管理机制。解决产业发展和环保问题。

3、从报送信息,编写简报,丰富宣传内容等方面完善软件工作,争取在今后的新农村建设中,形成人人懂得新农村、人人参与新农村、人人抢建新农村的浓厚氛围。

篇2:新农村试点村工作自查总结

一、村基本情况

xx村位于xx镇中部,为镇政府所在地,全村人口4255人,20个村民小组,890户,全村耕地面积2450亩,党员91名,两委干部7人,主要特色产业有四大怀药种植加工、塑料加工、纸业生产等。2005年人均纯收入3880元。

二、主要作法

1、强化组织,加大宣传力度

村里成立了以村委主任为组长的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选出工作踏实、责任心强的村民代表为工作骨干,负责新农村建设日常事务。利用各种宣传方式,大力宣传新农村建设的意义、办法和建设目标,进一步调动全村村民关心新农村建设、投身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加快新农村建设速度。

2、责任到位、分工合作、建立奖罚激励机制

按新农村建设标准的九项要求,村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依任务性质不同进行了分工,将工作人员分成5组,分别负责不同工作,避免了推诿扯皮事件的发生。与此同时,经村两委和村民代表会议研究,制订了切合实际的奖罚措施,充分调动工作人员的责任心和工作积极性,各工作组定计划定目标,制订了切实可行的工作日程表,保证了各项工作的按时完成。

3、发动社会力量,多方筹集资金,确保工程顺利开展。

针对新农村建设基础设施建设量大,需用资金多的情况,村建设领导小组发动社会各方力量,在取得多方支持的同时,借助市县帮扶单位,筹措资金,使各项建设工程有了可靠保障。

三、新农村建设取得的成效

1、完成村庄编制规划,村庄规划编制合理,即符合农村生产生活习惯,又不失城镇发展要求。

2、全村计划硬化道路9条2900米,已完成8条2200米,剩余一条道路铺设已近尾声,月底前保证按时按质收工。道路绿化已做好计划,确保美化绿化率达100%。

3、村庄排水工程已基本完成,全村共挖排水沟3630米,路沟预制已基本完成,村内已建设积水坑塘3个。

4、全村共拆除低矮破旧房屋50间750平方米,拆除违章建筑30间300平方米,确保了村容村貌的整洁有序。完成了长久垃圾的清理以及村内外的乱堆乱放清除,落实了四有一落实的环境卫生长效管理机制,规范了各种线路架设,清除了村内各种有碍观瞻的标语广告,美化墙体10000平方米,使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5、完成118个露天粪坑和简陋厕所的拆除,改造卫生厕所850个。

6、完成了村文化中心建设,建起了村卫生室,理发店、澡堂和公厕,使村公益公共设施逐步完善。

7、建设了文化游园,保证了村民休闲时节的健身娱乐。

四、不足之处

1、由于时间紧任务重,村内建设3处景观墙工程还没有完工。

2、由于村内道路还没完全结束,道路绿化工程有待进行。

篇3:新农村试点村工作自查总结

一、组织领导

省委、省政府对新农村建设高度重视, 先后制定《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意见》 (以下简称《实施意见》) 、《甘肃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纲要》 (以下简称《规划纲要》) 等一系列政策文件, 成立省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 (以下简称领导小组) , 召开全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专题研讨班, 明确提出了我省新农村建设的工作思路和工作重点, 作出了“十一五”时期主要是抓好试点示范, 探索路子、积累经验、以点带面、整体推进的决策, 全面部署和启动了新农村建设工作。

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决策, 领导小组先后四次召开会议, 对试点工作进行研究部署。省委书记陆浩强调“要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的阶段性任务搞好试点。开展试点, 发挥示范引导作用, 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工作方法。试点要突出代表性, 在生产发展、增加收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方面, 创造出符合不同地区特点的具体模式”。省委副书记、省长徐守盛指出:“各级各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精神和省委、省政府的安排部署, 紧密结合实际, 加强组织领导, 加大宣传力度, 认真编制新农村建设规划和实施方案, 着力推进试点工作, 突出重点, 以点带面, 稳步有序地推进新农村建设”。省委、省政府分管领导和省上四大家其他领导同志在有关会议讲话和调研考察工作时, 对切实抓好试点, 推进新农村建设工作提出了一系列具体要求。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 领导小组周密部署和指导, 为试点工作顺利推进、取得实效指明了方向, 提供了保证。

二、基本情况

根据中央关于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 结合我省实际, 领导小组制定了《甘肃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意见》 (以下简称《试点工作意见》) , 明确了试点施。按照抓少、抓精、抓好的原则, 统筹安排了省上重点抓的首批2个市、12个县区、100个村的试点工作, 即嘉峪关、金昌2个市实行整体推进, 其它市州各确定1个县区共12个县区作为试点县区, 全省86个县市区各确定1个行政村、12个试点县区和嘉峪关市、金昌市各增加1个行政村共100个村作为试点村。试点实施期限2006年-2008年底。各地也结合实际开展了各自的试点示范工作。

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和省直有关部门认真落实统筹城乡发展、“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 积极参与支持新农村建设, 对试点工作给予了各方面的扶持。按照领导小组的部署, 省上每年分别从财政和扶贫资金中专项列支3200万元和3000万元, 连续三年补助扶持试点建设。省财政厅、省建设厅、省农牧厅、省商务厅、省扶贫办、省供销社、省地震局等单位先后出台了支持试点工作的专项补助资金管理、村庄建设、民居防震保安、乡村清洁工程、农家店和综合服务社建设、农村消防等意见和办法。省交通厅安排资金9587万元, 专项扶持100个省定试点村的乡村道路建设。省卫生厅、省教育厅、省文化厅、省新闻出版局等帮助扶持100个试点村开展村卫生室 (所) 、村小学、文化中心、农家书屋等建设。省商务厅、省供销社安排专项补助, 在试点村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连锁便利店和“新农村流通网络工程”综合服务社建设。省人口委为100个试点村配备了电脑。省农牧厅、省扶贫办根据领导小组的安排, 各负责督导50个试点村。有关成员单位根据各自工作职责, 采取有效措施, 帮助试点单位完善规划, 协调项目资金, 深入试点单位开展工作指导。

各地和各试点单位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的要求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 把新农村建设作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和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机遇, 集中精力开展试点工作。根据《试点工作意见》明确的农村经济、基础设施、村容村貌、社会事业、村务管理、精神文明等六个方面的试点预期目标和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培育新型农民、加快发展农村公益事业、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等五个方面的试点任务, 突出增加农民收入, 坚持长期有目标、近期有重点, 分类指导、区别对待, 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不断理清工作思路, 精心组织实施, 如期

在试点工作动员起步阶段 (2006年10月前) , 各级通过多种方式和途径动员引导和组织发动。领导小组办公室会同省委宣传部, 协调组织省内各主要新闻媒体加强新农村建设的宣传报道, 并协调中央新闻媒体深入各地进行深度采访报道。会同省委宣传部、省农牧厅在兰州召开了“学习临泽经验, 推动全省新农村建设”座谈会, 会同中央党校和平凉市委、市政府在泾川县召开了“欠发达地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泾川) 研讨会”, 对两县立足实际, 整合资金, 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有益做法进行了总结交流。试点单位确定后, 按照领导小组明确的新农村建设规划分三个层次编制的要求, 各试点单位依据省上的《实施意见》、《规划纲要》、《试点工作意见》等, 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 编制了各自的《试点建设规划》、《试点实施方案》和《村庄建设规划》, 领导小组办公室会同省农牧厅、省扶贫办、省建设厅及有关单位进行了审定。领导小组办公室还举办了试点市、县区、村等负责人培训班, 着力解决干什么和怎么干的问题。这些前期准备工作, 为试点开好局、起好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试点工作实施推进阶段 (2006年10月―2008年6月) 。各试点单位按照《试点工作意见》和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提出的试点工作五项原则, 根据《试点建设规划》和《试点实施方案》, 突出发展经济、增加收入, 从群众最关心、要求最迫切、最容易见效的事情抓起, 着力实施生产发展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协调推进各项建设。领导小组先后在天水、兰州、金昌等市召开全省新农村建设东、中、西三片调研座谈会, 在永靖县和酒泉市召开全省新农村建设东片和西片现场会;召开全省新农村建设电视电话会和全省新农村建设社会帮扶工作座谈会, 制定了《甘肃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社会帮扶工作意见》, 启动了社会帮扶工作。按照领导小组的安排, 领导小组办公室还先后举办全省市州、县市区新农村建设办公室主任培训班;与省委组织部、省委党校联合举办市州分管领导、试点市新农村建设办公室主任、试点县区委书记、部分在省委党校学习的县市区委书记和县市区长参加的“全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专题研讨班”;组织开展工作督导, 分别会同省农牧厅、省扶贫办召开督导座谈会等。通过各种形式加强指导服务和沟通交流, 及时研究解决问题, 督促工作开展, 防止和克服走偏。

在试点总结验收阶段 (2008年7月-2008年12月) 。领导小组从真实考核试点工作成效, 切实做好总结验收入手, 确定了考核主要是评价各试点单位在探索路子、总结经验、树立典型、建立机制等方面的工作成绩;验收主要是评价各试点单位 (主要是100个试点村) 按照《建设规划》或《实施方案》完成年度建设项目任务情况以及按照《试点工作意见》规定的各项指标的完成情况。同时, 提出考核验收由试点单位自查、市州核查和省上考核验收三个环节构成, 制定了《甘肃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考核验收办法》 (以下简称《考核验收办法》) 以及市州、试点县区、试点村考核验收量化表和群众满意度测评表, 召开了全省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考核验收动员培训会。在试点单位自查和市州核查的基础上, 把全省 (陇南市、甘南州因灾后重建任务重除外) 分为四个片, 成立四个考核验收小组, 认真开展考核验收工作。考核验收结束后, 召开考核验收汇报会, 全面分析试点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系统掌握和评价试点成效, 提出了下一步新农村建设工作的初步意见, 确定了评比表彰试点单位的原则。

据统计, 三年来全省各级共投入2个试点市、12个试点县区、100个试点村5.57亿元, 其中各级财政投入3.81亿元 (含整合资金) , 农民自筹1.76亿元。投入试点村通村道路专项资金9587万元。社会帮扶资金及物资7200多万元。培训农民17万人次。总体看, 试点工作目标明确、重点突出、进展顺利、效果良好, 主要任务基本完成, 预期目标基本实现, 为下一步深入试点和推进面上工作探索了路子, 积累了经验。

三、做法与成效

按照试点工作“探索路子、总结经验、以点带面、整体推进”的要求, 各地从实际出发, 突出生产发展、农民增收, 闯出了具有我省特点的做法和路子, 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一) 主要做法

1、坚持以舆论宣传为先导, 把科学制定规划作为关键环节, 为试点工作顺利开展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确定符合实际的发展目标。一是开展政策舆论宣传。通过各新闻媒体、简报、网络等形式, 广泛开展新农村建设宣传活动。各地普遍采取召开群众大会、进村入户宣讲、开展专题培训、发放宣传资料、张贴标语、绘制墙画和在广播、电视、报刊开辟专题栏目等措施, 对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意义、科学内涵、方针政策以及省市县的安排部署进行全方位宣传, 营造良好氛围。二是开展典型事例宣传。2006年以来, 省直新闻媒体刊发刊播有关新农村建设的稿件5000多篇 (条) , 共推出和宣传了新农村建设的各类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100多个, 领导小组办公室及时总结并宣传推广试点中的突出典型20多个。三是科学制定试点规划 (方案) 。各地坚持把新农村建设规划与“十一五”规划相衔接, 同区域发展规划相一致, 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 广泛征求群众意见, 科学确定发展目标和年度计划, 并不断完善, 保证规划的科学性、民主性和可操作性。皋兰、泾川、永靖等县把县域经济社会发展、试点工作任务、农民群众的愿望要求统筹考虑, 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 确保试点规划落到实处。金川区、白银区以试点为契机, 以统筹城乡发展为重点, 创新工作思路, 把新农村建设与城市建设总体规划统筹谋划, 充分发挥以城带乡的作用。

2、坚持以分类指导、分层推进为试点工作的基本原则, 把突出重点、分步实施作为基本措施, 着力推进各具特色的新农村建设。一是省上从各地发展水平不同和自然环境差异较大的实际出发, 将全省分为河西地区和沿黄灌区及城市郊区、东中部旱作农业区、南部山区及林牧区等三大类型, 分类指导、区别对待, 走符合实际的发展之路。二是从农民收入水平不同的实际出发, 将全省分为收入水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收入水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而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收入水平低于全省平均水平而高于贫困线以及收入水平低于贫困线等四个层次, 分层推进试点工作。各试点单位根据所处层次, 从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着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改善生产生活基础条件和抓好扶贫攻坚等不同侧重点出发, 有重点有步骤地推进试点工作。三是各地从本地实际出发, 开展市县级试点, 增强辐射带动力。兰州、金昌、嘉峪关市围绕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安排试点, 在财政投入、基础建设项目安排、公共服务等方面向试点倾斜。安宁区按照城乡规划布局、基础设施、经济发展、劳动保障、生态环境“五个一体化”的思路抓试点。平凉市把全市1761个村分为“实力型”、“成长型”、“待哺型”三种类型开展试点示范。

3、坚持以生产发展为试点工作的首要任务, 着力培育主导产业, 拓宽增收门路, 夯实新农村建设的物质基础。一是按照区域经济发展特点和市场需求变化, 调整产业结构, 培育和发展特色优势产业、设施农业和循环农业, 推进“一村一品”、“一地一业”。肃州区围绕设施农业、现代畜牧业、劳务经济三大主导产业, 发展城郊型农业、外向型农业, 拓展了农业发展领域。民勤县宋和村结合石羊河流域综合治理, 关井压田, 调整结构, 发展以日光温室为主的设施蔬菜产业和养殖业, 为当地发展生产起到了示范作用。二是通过发展特色种养业、二三产业和劳务输转, 多途径、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皋兰县阳洼窑村把温室蔬菜和大田蔬菜相结合, 反季节蔬菜和高原夏菜互补, 形成了三茬种植、四季增收的生产格局, 蔬菜种植农户占到了总农户的近90%, 蔬菜产业成为名副其实的主导产业。山丹县芦堡村、临夏市后杨村大力发展村办企业, 既拓宽了农民就业渠道、增加了农民收入, 又发展了村集体经济、增加了集体积累。

4、围绕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整治村容村貌, 协调推进各方面建设, 切实让农民得到实惠。一是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临泽、民勤等县, 加强渠系改造和土地整治;安定区崖湾村、临洮县阳屲村安排试点补助资金开展梯田建设。二是改善乡村道路。在交通专项资金的支持下, 试点村乡村主干路面全部硬化, 部分试点村硬化了巷道或田间道路。金昌市、武山县、成县等通过资金整合在市县层面加强了乡村道路建设。三是加强沼气和安全饮水建设。通过项目倾斜、资金扶持、技术指导等, 农户沼气得到快速发展。永靖县建立了“村物业管理站”, 以农户沼气的维护、使用为主体, 兼顾村内垃圾处理, 较好的处理了“重建轻管”的问题。安全饮水进一步得到加强, 有水源的地方自来水入户率明显提高, 依靠天雨水的地方清洁窖水用户也有显著增加。四是切实整治村容村貌。以开展“乡村清洁工程”为切入点, 推进“三清三改”, 大力整治村容村貌, 突出解决“脏乱差”问题。省农牧厅在70个开展“乡村清洁工程”试点的村, 健全和规范了乡村清洁工作机制和管理机制, 形成了定期开展和保持乡村清洁的习惯和新风尚。在农宅建设上, 立足实际, 把新建和改造相结合, 经济基础好的地方, 还采取适当补助的方法引导农民新建住宅。酒泉市由政府统一采购水泥, 给试点乡镇、村给予补助, 支持房屋改造和村庄整治。五是加强社会事业发展。各试点单位按照《试点工作意见》确定的农村教育、医疗、广播电视、电话以及社会保障、人口计生、文化体育等预期目标和主要任务, 通过资源整合, 区别轻重缓急, 全面协调推进, 切实让农村群众分享到改革发展的成果。金昌市在全市范围内推行农村标准化学校、乡镇卫生院达标、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以及乡村文化体育活动场所建设, 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7%, 农村“无保户”供养率、特困户救助率达到100%, 实现了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全覆盖。六是加强村务管理和乡风文明建设。各试点村以村务公开和民主议事为突破口, 注重“一事一议”, 健全村级民主管理制度建设。临泽县开展了以群众说事、集体议事、干部办事、代表评事为主要内容, 以党政领导信访接待日、乡镇职能站所便民服务日、村务公开民主说事日为载体的“民主说事会”活动, 起到了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的作用。

5、坚持“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社会帮扶”原则, 把政府的引导扶持、农民的主体作用、全社会帮扶参与相结合, 合力建设新农村。一是省、市、县量力而行安排财政资金扶持试点建设, 对试点村的发展起到了强有力的引导推动的作用。兰州市三年来财政投入各级试点建设2.08亿元, 有力推动了试点工作。二是各级各部门把资金项目适度集中并向试点村倾斜, 发挥资金的聚合效益。永靖县、临洮县、成县等地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优势互补、各计其功、形成合力”的要求, 由县新农村办公室与县财政局牵头, 协调各涉农项目资金, 统筹安排, 在县级层面探索了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路子。三是把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作为基本出发点, 整合培训资源, 强化培训内容, 增强农民创业致富的能力和建设新农村的自觉性。庆阳市在全市开展“百千万”培训工程 (市县百名以上县级干部带头开展培训, 千名以上县乡干部和农业技术人员参与培训, 举办培训班上万次, 培训农民数十万人) , 印发《庆阳市农民教育读本》52.2万册, 户均一本。四是开展社会帮扶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开展了国有企业捐资帮扶和民营企业“万企联村、助建新农村”活动。酒钢公司、中国移动甘肃公司、省电力公司、金川公司、省烟草公司等捐资捐物共1300多万元。领导小组办公室会同省财政厅分四批下拨到试点村, 扶持试点村“3.14”恢复生产、“5.12”灾后重建、支柱产业发展。省乡企局动员中小企业、乡镇企业、非公有经济实体与试点村建立结对帮扶关系。有关部门积极参与了对口帮扶。

6、坚持把新农村建设与扶贫开发相结合, 按照新农村建设“五句话、二十字”总要求推进扶贫工作, 为扶贫开发赋予了新的内涵, 注入了新的活力。一是把贫困地区新农村建设的切入点放在改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上, 改变条件, 带动发展。宁县高寺村、碌曲县郎木村, 把改善基础和产业培育相结合, 把扶贫开发和新农村建设相统一, 突出解决行路和饮水的问题, 极大地激发了农牧民自我发展的积极性。二是着力拓宽贫困农民增收的基本渠道, 培育主导产业, 促进发展。岷县山底下村、成县李武村, 从地处山区的实际出发, 因势利导培育主导产业, 促进农民增收。三是大力提高贫困农民的基本素质, 增强“造血”功能, 提高自我发展能力。

7、坚持把探索路子、总结经验作为试点工作的重要任务, 探索创新新农村建设的方式方法。一是从实际做法中总结提炼典型经验, 把群众的聪明才智、劳动实践同新农村建设的发展思路相结合, 把实践经验上升到理性层面。二是把理论研究同实践工作相结合, 通过研究寻思路、探方法, 通过实践去检验、去总结。三是把点上的经验、路子推广运用到面上, 把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结合, 探索不同基础、不同条件下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规律性。四是学习借鉴外地的成功做法, “嫁接”本地, 取长补短, 促进工作。

(二) 成效

在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下, 经过全省上下三年来的共同努力, 试点工作完成了预期目标任务, 农民群众切实感受到了试点工作带来的新实惠和新变化。试点成效集中体现在“一新两快三稳步, 探索路子有成果”:

一新:思想观念在变新。通过试点建设, 随着生产发展、基础条件改善、各种实惠增多、多种形式的宣传引导以及各类培训带来的新知识、新风尚、新境界的熏陶, 农村干部群众的思想观念正在逐步变新, 对新农村建设方针政策的认识逐步深化, 对新农村建设长期性的认识逐步加深, 建设新农村的信心和决心逐步增强。同时, 自我发展意识、艰苦创业精神、追求美好生活的期盼成为主流思想。甘南州加强对农牧民的思想引导和教育, 增强了农牧民群众发展生产、提高生活水平的意识, 在“3.14”事件中, 处在敏感区域的夏河县吉昂村、玛曲县沃特村、碌曲县郎木村和合作市香拉村等省定试点村, 农牧民群众思想稳定, 没有一人参与。

两快:一是主导产业发展快。试点三年来, 100个省定试点村新建日光温室4908座, 新建养殖暖棚、圈舍7401座 (间) , 发展养殖小区106处, 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380个。各试点村基本形成了1-2个主导产业, 对周边地区的带动作用也在显现。泾川县李家村按照“养鸡大户带动, 项目资金扶持, 统一规划设计, 分户修建管理”的模式, 建成3个专业养殖小区, 初步实现了人禽分离、规范养殖, 对临近村庄的养鸡业起到了带动作用。

二是基础条件改善快。100个省定试点村新建和改造水利渠系2505.6公里, 新修梯田1.99万亩, 处于山区的试点村人均梯田面积达到1亩以上;新修乡村道路1486公里, 道路硬化率达到87.1%;安全自来水入户率83.6%;农户通电率达到100%;电话用户达到76.7%;沼气用户率达到50.5%;卫生厕所达到59%。试点村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道路、沼气、卫生厕所的建设和推广, 是试点期间变化最明显的方面, 也是群众感受到最实惠的方面, 成为群众欢迎和称道的工作。

三稳步:一是农民收入稳步增长。100个省定试点村, 试点前农民人均纯收入2423元, 比全省平均水平高443元, 2008年预计达到3823元, 比全省平均水平高1144元, 今年增幅预计达到20.9%, 高出全省平均增幅5.9个百分点, 三年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6.7%, 高出全省平均增幅6.1个百分点。尤其是50个属于扶贫工作重点县的试点村, 试点前农民人均纯收入只有1650元, 低于全省平均水平330元, 2008年预计达到2901元, 高出全省平均水平222元, 今年增幅预计达到23.8%, 高出全省平均增幅近9个百分点, 三年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20.7%, 高出全省平均增幅10个百分点。麦积区曹石村坚持发展林果产业, 林果面积达到了耕地的90%以上, 利用试点补助资金建起了果品销售市场和储藏库, 增收效果凸显, 人均纯收入由试点前的2400元增加到6800元, 三年平均增幅达到44.6%。

二是社会事业稳步发展。100个省定试点村的村小学全部进行了新建或改建, 村卫生室建设达到88%。72%的试点村新型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100%, 其余的达到90%以上, 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五保户供养制度基本覆盖, 医疗救助全面展开, 基本实现了特困户救助。文化室、体育健身场所、“万村千乡连锁店”和“新农村流通网络工程”综合服务社落户试点村, 县乡集贸市场改造升级, “退市还路”工程改善了交易环境, 成为新农村建设的新气象。

三是村容村貌稳步变化。100个省定试点村全部进行了村庄规划, 新建住房全部进入新规划区。三年来新建住房9411户, 占全部农户的24%, 改造住房5709户, 占全部农户的14.6%, 农宅的质量和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陇南市提出“扶贫责任重于泰山、关注民生厚德载物”, 在试点建设中着力加强基础设施和危房改造, 在“5.12”大地震中, 全市10个省定试点村房屋损毁极少, 没有发生人员伤亡。实施“三清三改”, 开展绿化、美化和村庄整治, 使村容村貌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临泽县、泾川县等稳步推进村镇绿化, 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被中宣部、中央文明委、全国绿委、国家林业局等四部委评为全国“绿色小康县”。碌曲县制定了“一看居室厨房、二看穿衣戴帽、三看院落厕所”的村规民约, 改变了农牧民生活卫生习惯。这种变化是在突出发展产业基础上的稳步变化, 符合我省欠发达、农民收入水平不高的实际。

探索路子有成果:试点探索的路子、总结的经验, 实实在在助推、保障了试点工作。一是探索创新了工作机制和建设格局。“统一规划、分步实施, 渠道不乱、分工负责, 整体推进、各记其功”的工作机制和“省市领导、部门配合、县乡主抓、实施在村、群众参与”的建设格局, 经过试点的实践, 证明了其可行性和有效性。二是试点市探索总结了市一级安排部署和推进新农村建设的组织机制、监督机制、评价机制、激励机制和领导包点、部门包挂、靠实责任等制度。三是试点县区重点从主抓落实、组织实施、投入机制等方面进行了探索总结。皋兰县以“五新一好”为突破口, 破解五大难题, 创新五项机制的做法;泾川县创新六项工作机制, 走好五条路子的做法;永靖、临泽、临洮县整合支农资金的做法等等, 为县级层面组织实施和推进新农村建设做了有益的探索。四是各试点村重点围绕新农村建设“五句话、二十字”总要求, 从生产发展、产业培育、农民增收、贷款融资、村务管理、村镇建设、村企联动、乡风文明等方面, 探索创新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机制和经验。

四、经验与启示

三年的试点, 在发展生产、增加收入、整治村容村貌、推进民主管理、倡导文明乡风等方面, 积累了十分有益的经验;在统筹城乡发展, 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方面, 探索了符合我省实际的有效路子, 形成了具有我省特点的新农村建设方式方法和体制机制, 为面上推进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借鉴, 树立了典型, 也为我们做好下一步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1、要始终坚持把统筹城乡发展作为根本方法, 按照加快形

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根本要求推进新农村建设。要统筹土地利用和城乡建设规划、统筹城乡产业发展、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统筹城乡劳动就业, 促进公共资源在城乡之间均衡配置、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自由流动, 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推进新农村建设制度创新。

2、要始终坚持从省情实际出发, 因地制宜、分类指导, 分层推进、分步实施, 走各具特色的新农村建设之路。

按照基础条件和发展水平, 科学确定发展目标, 各有侧重地推进新农村建设。条件好、发展较快的地区, 要率先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条件差、发展缓慢的地区要着力夯实基础、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要把工作着力点放在确保粮食稳定增产和农民持续快速增收上, 坚持不懈地抓好农业基础建设, 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3、要始终坚持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新农村建设的核心, 把

促进农民增收的根本立足点放在扩大农民就业上, 切实让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得到实惠, 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要坚持内外结合、多措并举, 既要挖掘农业内部的增收潜力, 又要拓展农村二三产业的就业增收空间, 更重要的是广辟外出务工经商的转移渠道。以实施“六大增收行动”为抓手, 一手抓特色农业发展, 大力调整农业结构, 发展高效节水农业、旱作农业和产业化经营, 推广农业科技;一手抓农村劳动力转移, 提高劳务输出的层次和水平, 把“扩大分子、缩小分母”的文章做足、做实、做出成效。

4、要始终坚持把新农村建设与城镇化相协调, 把新农村建

设与扶贫开发相结合, 按照新农村建设的目标要求, 推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要按照城乡一体化的要求, 着眼于富裕农民、提高农民、减少农民, 通过发展二三产业和小城镇, 吸纳劳动力就业。提高城市化水平, 增大城市吸纳农村劳动力的能力。要切实把加快贫困地区的发展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 把加强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放在基础设施建设的优先位置, 把促进农村贫困人口增收放在农民增收的重要位置。把科技扶贫、产业扶贫、智力扶贫作为解放和发展贫困地区生产力的重大举措, 下功夫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拓宽增收渠道、提高基本素质, 推动扶贫工作重点县和重点乡村的新农村建设。

5、要始终坚持把增强机遇意识、创新意识作为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契机, 着力谋划加快发展的思路和措施。

要抓住国家扩大内需、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强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机遇, 积极研究促进城乡协调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共同繁荣的思路和举措, 争取更多的建设项目。

6、要始终坚持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形成新农村建设的合力。

我省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能力低, 财政投入新农村建设资金还很不足, 依靠农民自身积累改变农村面貌的能力还很有限, 必须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最大程度的发挥农民群众的主体作挥各界帮扶和参与支持作用, 努力形成新农村建设的合力。

五、主要问题

试点工作取得了较好成效, 得到了农民群众的认可, 但也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 表现在:

一是制约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仍很突出。自然条件严酷, 农业基础薄弱, 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差距继续拉大, 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 农民收入总体水平低且增长缓慢, 始终是制约我省新农村建设的根本因素。

二是科学发展意识不强。有的地方不能坚持规划先行, 或不能依据规划去做。有的不尊重群众意愿, 脱离实际, 住房建设一张图纸管到底, 搞一个模式、一刀切。个别地方急功近利, 提出一些超越发展阶段的目标等。有的不重视循环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创新不够, 存在资源浪费和危害环境等现象。

三是等靠要思想倾向偏重。有些地方把新农村建设简单地理解为向上级要项目、要资金, 等国家项目, 靠政府拨款, 自力更生建设新农村的主动性不够强, 积极性不够高, 缺乏长期艰苦奋斗的思想准备。试点工作开展还不平衡。

四是工作上还存在偏差。有的地方重村庄建设、轻产业培育, 重基础设施等“硬件”建设、轻新型农民培育和乡风民风改善, 重建设成效、轻总结经验。部分干部习惯于行政命令, 缺乏调动农民群众积极性的有效措施。有的把新农村建设作为单项工作, 没有作为农村发展的战略性任务来抓。

五是长效机制和制度建设探索不够。新农村建设的体制机制障碍尚未取得实质性突破, 点上的做法和经验有待巩固提高和总结推广。资金资源整合还有很多难度。农村工作综合部门建设亟待加强。

六、几点建议

下一步全省新农村建设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 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 着力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1、对首批试点进一步巩固、完善、提高, 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2、抓好新一轮试点工作。

一是选好试点。二是确定试点的主要任务和预期目标。三是制定新的《试点工作意见》, 做好试点单位《试点工作方案》制定的指导和审定。

3、稳步推进全省面上新农村建设的工作落实。

围绕实施发展项目加以推进, 切实在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农村基础建设、农居抗震安居、村庄整治、扶贫开发以及生态建设等方面取得新的进展。

4、总结推广首批试点经验。

深入系统总结, 生动活泼宣传, 多种途径推广, 努力做好各地经验和部门支持服务新农村建设经验的推广交流。

5、广泛调动全社会力量参与支持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 开

篇4:新农村试点村工作自查总结

2007年全村经济总收入达220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7000元,各项经济发展指标都位居全市前列。几年来,西郊村在坚持抓好农村经济发展同时,始终把精神文明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常抓不懈,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取得了双丰收。2005年以来,村党支部连续3年被松原市委授予“先进党支部”光荣称号,村委会连续多年被评为吉林省和松原市“精神文明先进村”,村支部书记杨兴义同志多次被评为松原市“优秀党支部书记”和“吉林省优秀共产党员”,多次被授予省市“创业先锋称号”。2007年西郊村被确定为省新农村建设试点村,是松原市新农村建设的先进村,2008年被松原市政府授予“农村工作先进村”。

西郊村本着“发展经济依靠村民,发展经济为了村民”的思想,在狠抓经济发展,增强集体实力,提高农民收入的基础上,把不断改善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来抓。几年来,村集体在新农村建设上舍得投入,舍得花钱,累计投资达2200多万元,硬化村屯道路18公里,铺设排水管网14公里,全村自来水、程控电话、有限电视入户率都达到100%,宽带网络入户率达25%。村里农户燃气由村里免费供应,45岁以上村民分期分批免费到北京参观旅游。入学子女按学历享受助学金,高中500元,大学2000元。60岁以上的村民享受养老金,80岁以上的老人和军烈属享受慰问金,为过世老人的家属发放殡葬补贴。西郊村为了消除城乡差别,让村民真正享受城市生活,从2006年开始,着手进行改善村民居住条件,规划建设新农住宅小区,计划建住宅楼13栋,到今年年末所有农户都集中搬到小区楼房居住。现已建成3栋住宅楼,入住216户,其余10栋楼正在建设中,年底前全部建成并入住。

通过调查和对近几年西郊村经济发展的分析,西郊村的发展模式可以归为村集体自我发展型。西郊村的发展,是依靠强有力的村领导班子。有个好的领导班子,在执行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团结群众中发挥着不可比拟的作用。这种发展模式的优点是非常明显,就是指向性强。发展方针一旦定下来,那么以后所要走的路的方向就确定下来。村集体可以明确制定任务目标、方法、措施,规划自己村子的发展道路。除了指向性强,另一个特点就是弹性强。在处理实际事情可以按照自己的方法,在实际中,就事论事,因地制宜。由于每个村子的实际情况都不一样,那么根据实际情况来处理事物就显得很必要。每件事的制约因素都很多,而且不确定。只有在掌握了整个村子的整体规划方向,才能根据实际进行调整,修改不适应、不对路的地方,为村集体的经济发展让步。

近年来,西郊村为了发展本村经济,始终坚持认真学习贯彻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决执行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领导干部以身作则,始终坚持执政为民的理念,以村支部书记为组长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领导小组,建立健全了工作机制。西郊村领导班子始终认为只有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才能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有力的物质保障。“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20字方针,也是西郊村一直努力的目标与方向。所以说有了这样的领导班子,才能给村子的整体发展指明方向。这也就充分的体现了村集体自我发展型发展模式的特点。

篇5:巉口镇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总结

巉口镇位于定西市安定区北部,距城区19公里,境内312国道,巉柳高速公路、天巉高等级公路、巉郭公路等国家和省级交通主干线错综交汇,陇海铁路纵贯全境,交通便利、区位独特、物流畅通。总流域面积320平方公里,年降雨量为300—400毫米,年平均气温6.3℃,属典型的干旱山区。全镇共辖18个行政村,122个村民小组,6706户28990人,耕地13.67万亩,人均5.1亩,其中梯田12.2万亩,人均4.6亩。2011农民人均纯收入3182元。

2009年我镇被市委、市政府确定为新一轮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后,我们认真贯彻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落实省、市、区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系列方针政策,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和全镇“大力解放思想,抢抓发展机遇,破解发展难题,加快发展步伐,努力走出一条强农兴工、以工带农、城乡统筹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创新之路,把巉口建设成全区乃至全市经济转型示范镇”的总体思路,以发展现代农业为首要任务,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为目标,以农村制度建设创新为突破,以基础设施和农村公共事业建设为抓手,因地制宜,突出重点,以点带面,整体推进,扎实开展试点工作。2011年,全镇生产总值达到2.7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182元,同比增加369元,增长率为13.1%,产业结构不断得到优化,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显著提高。现将试点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科学规划新农村建设

1.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为了保证试点工作有序推进,镇党委、镇政府高度重视,多次召开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专题会议,专门研究制定了《安定区巉口镇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和《巉口镇新农村建设2009年—2012年预期目标年度建设计划表》,明确目标任务、工作重点、保障措施和年度建设任务。成立了由政府镇长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其他领导班子成员、城建办、畜牧兽医站负责人等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加强领导,靠实责任,把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摆上重要的议事日程,强化措施,制定符合实际的建设规划,确保试点工作扎实有序推进。

2.加强宣传,增强农民的主体意识。为了进一步提高广大群众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认识,镇上采取召开各种会议,广泛宣传动员,积极引导全社会力量参与新农村建设,发挥群众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新农村建设当中。

3.加强指导,整体推进新农村建设。进一步引导和帮助群众在发展农业生产上下功夫,深化结构调整,培育优势主导产业,努力形成专业化生产经营格局,全力抓好新农村试点建设。在市上将三十里铺、巉口、康家庄三村纳入定西市新版城区建设规划的基础上,委托兰州建设技术设计研究院编制赵家铺、龙滩两村建设规划,为正常顺利开展试点工作提供了保障。

二、产业发展水平提高,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

(一)突出示范引导,提升产业水平

1.马铃薯产业。紧紧围绕打造“中国薯都”核心区的目标定位,依托马铃薯循环经济产业园精深加工区建设,按照“稳定面积、提高单产、落实订单、品牌营销、精深加工”的总体思路,以全黑膜马铃薯为重点,推动产业快速发展,实现种植模式由大田种植向地膜+良种+配方施肥转变,加工由精淀粉向变性淀粉和休闲食品深加工转变;营销由商品薯向种薯和商品薯销售转变。每年按60%的耕地种植马铃薯,达到户均15亩,人均3亩的要求,重点围绕“一线五大流域”(一线即312线及巉郭公路沿线,五大流域即朱家山

天下”农产品产销专业合作社,每年落实订单5500亩以上。上。

(二)突出园区建设,抓好工业

把工业作为全镇工作的重中之重,以园区建设为切入点,全力突破工业建设。

1、抓好园区建设。按照建园区、引企业、上项目、扩总量的工作思路,全力做好安定区工业园巉口片区和马铃薯循环经济产业园精深加工区企业入驻衔接工作。以镇南路和民主路管网改造和经一路、纬三路、纬八路道路建设为主,配合区上启动巉东四路的建设,积极实施以道路、管网、电力等为主的基础配套设施建设。通过河道治理对新增区域进行平整,加强土地储备,为加快园区建设进度和招商引资创造有利条件。同时,加快圣大方舟、金大地薯制品、薯峰淀粉升级改造及废渣废水综合利用等项目建设,做好爱兰马铃薯种业公司3万吨速冻薯条加工、蓝天壁纸胶加工、三牛农机项目建设,形成园区基本框架,搭建产业聚集发展平台。

2、抓好招商引资。根据招商引资的相关优惠政策,健全完善招商引资协调联系制度,按照主要领导带头抓,分管领导全力抓的机制,结合“走出去”和“请进来”的方式,依托园区建设,开展以项目招商、以情招商、以商招商,增强招商实效。积极配合各相关职能部门,做好项目引进时的土地、规划、环保等前期服务和项目落地时服务工作,进一步理顺工作机制,优化招商环境。

3、抓好小城镇建设。依托工业建设,积极协调上级部门,继续对镇区发展进行科学规划,进一步扩大镇区规模;对巉口市场、畜禽市场和镇区道路以及旧街加大改造力度,完善基础设施配套,打造良好的发展平台;以环境连片整治工作为重点,采取有力措施,成立城镇管理办公室,加强“4050”人员的管理,加大资金投入和整治力度,彻底解决脏、乱、差现象,全面提高城镇化管理水平。

(三)突出进度和质量,抓好项目建设

调运适宜树种在近期进行全面的补植补造。落实生态草原奖励政策,按规定标准发放奖励资金。

(五)突出保障民生,全面推进社会各项事业

坚持把改善和保障民生作为加快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全面加快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各项社会事业发展步伐,落实好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和退耕还林补助等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积极构建富庶和谐巉口。

1、惠农工作。全镇现有低保户1312户4442人,保障面17%,补助标准为57元、80元、100元、140元。五保对象132户148人,优抚对象107户110人。目前,发放1-3月份低保金93.7515万元,五保金8.0487万元,优抚金13.6852万元,大病救助金103人50.829万元,临时救助9户43人1.32万元,参合农户5840户23779人,参合率94.38%;报销住院费用1817人243.7万元,报销比例为51.2%;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708.5284万元,退耕还林补助75.5万元,家电下乡20万元。

2、计生工作。以创建“诚信计生”为契机,按照“对象就是任务”的要求,以二女户结扎和社会抚养费征收为突破口,以清理清查和流动人口管理为重点,以全面落实计划生育优惠政策为导向,以靠实干部责任狠抓落实为抓手,全力抓好了计生工作,出生率控制在5‰以内,计生率达到95%以上。

3、教育文化工作。我们将巩固和提升“两基”成果作为加强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方面,办学条件、教学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教学质量明显改善,“两免一补”政策全面落实,素质教育得到了进一步加强。通过积极宣传引导,农村文化阵地建设进一步规范,各项文化事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4、综合治理工作。创新社会服务管理,按照“镇有中心、村有站、社有点、网有员”的思路,以“十户六联”为载体,建立村

篇6:新农村试点村工作自查总结

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今年新农村建设工作的总体部署和要求,年初,我市从全市市直部门单位和相关企业中抽调人员,组成了92个新农村建设工作指导组驻村开展指导帮扶。一年来,各工作组人员自年初进驻各村后,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的总体工作目标,与村“两委”紧紧配合,从着力解决农民普遍最关心、要求最迫切、受益最直接的问题入手,深入一线,克难攻坚,在推进村庄环境治、产业基地建设和扶贫帮困等方面做了大量扎实有效的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受到了驻点村广大农民群众的一致好评,书写了新农村试点建设的新篇章。

一、取得的主要工作成效

(一)村庄整治,再添亮点。今年我市示范新村建设仍然以村庄整治工作为主。主要是继续巩固和完善2008年确定的101个(“两线”40个点,线外61个)村庄整治试点村的“三清三改三建”工程,截止6月30日所有试点村的工程已基本完成。同时,今年按照定点“七项原则”确定了31个新的村庄整治试点。这31个试点村按照“三清三改三建三化”的整治要求,已全部完成了工程任务。据统计,31个试点村庄共计清运垃圾1271吨,建垃圾收集池182个,清塘堰39口,清理护砌沟渠10939米;改水824户,拆除破旧旱厕227个,建公厕35个,拆除破旧危房192间,拆改栏圈160个,按规划建新房200间;建通组公路29.16公里,建户户通水泥路26.95公里,建两打两赛(晒)场33个,建文化活动场所25个,建文化活动室27个;粉刷墙面47270平方,绿化24400平方,安装路灯199盏。

(二)扶贫帮困,扎实推进。今年各工作组的扶贫帮困工作重点实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改善广大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同时帮助引进经济项目、建设种养基地,促进村级经济发展。经统计,全市贫困村共修建通组公路47.19公里,修建人畜饮水工程42处,水利设施工程15处,新建和改造卫生室14个,维修改造村委会和学校14个;引进和发展经济项目43个,其中招商引资建设厂矿企业7个,种养基地34个,生态旅游点2处;另外在金牛镇祝铺村建3G通信基站1座,在罗家桥街办榨桥村建中型集中供气工程1处。各工作指导组还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帮扶救助活动,其中救助贫困生175人,组织培训劳动力388人。

(三)基地建设,有所突破。产业化基地建设工作指导组通过开展招商引资,吸引外地、本地老板到驻点村投资发展各种产业,促进了特色基地建设。据统计,基地村共建畜禽养殖基地61处,其中建生猪“150”和“500”等模式养猪场29个,生猪出栏达4000头以上;建肉鸡(鸭)养殖场21处,养殖规模肉鸡(鸭)达220万只;蔬菜基地7处、2820亩,水产基地10处、1950亩,苗木花卉和林果基地13处、4320亩,通过土地流转发展优质稻基地5处、2150亩。特别是市委、市政府出台大力发展肉鸡、肉鸭产业的激励扶持政策和大力支持返乡农民工再创业政策后,激发了基地村群众发展畜禽养殖业的积极性,如还地桥镇所有基地村都新建了肉鸭养殖棚舍,养殖规模达到40万只以上;保安镇农科村和金牛镇吴伟村帮助返乡农民工新建畜禽养殖场4个,李华村协助4名回乡创业大学生新建了一个300亩的生态养殖农庄。另外,为顺应市场需求,基地村还新建了6个肉牛(羊)和2个肉兔养殖场,每个场的养殖规模均在千头(只)以上。同时,为了促进产业化基地建设工作,许多工作组还协助基地村成立了专业合作社,如陈贵镇江添受村畜禽养殖专业合作社、矿山村星火养殖合作社、华垅村花卉苗木专业合作社,金山店镇向阳村香李种植合作社等等。

(四)企业帮扶,成效显著。由于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市的17个实施对口帮扶企业生产经营都遇到冲击,但是大部分企业都能

响应市委、市政府的号召,按照市新农村建设的统一要求,克服困难,投入资金帮扶对口村发展村级经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据统计,企业驻点村共修建通组公路15.48公里、修建人畜饮水工程11处、水利工程5处、维修改造卫生室和村委会和学校9个、培训劳动力203人,招收和安臵农民工560人;帮扶建设种养基地13个。其中投资较大的九州矿业公司投入300万元,在大箕铺镇东角山村新建一个300亩的无公害蔬菜基地,带动当地农民增收致富。新冶特钢公司今年投资16万元,完成了金湖街办平原村5.4公里的组级路建设,使该村实现了“组组通”。

按照每个工作指导组全年扶持资金不少于5万元,全市92个工作指导组应投入扶持资金460万元。在检查中,通过查看有关收据和帮建的项目,92个工作指导组实际直接投入帮扶资金达592.76万元。全市92个试点村在工作组的帮扶下共修建通组公路134.8公里,人畜饮水工程102处,水利工程54个,新建和新修卫生室30个,维修改造村委会和学校35个,建沼气池476个,建1个中型集中供气工程1个,建农家书屋16个,建各类种养、水产、苗木基地163个,引进厂矿企业和外资外商企业11个。

(五)试点镇建设,扎实推进。今年我市灵乡镇被省委、省政府定为省级新农村建设试点镇,大箕铺镇被黄石市定为市级新农村建设试点镇,并把马家湖区域定为试点镇建设的起步区。我市按照“各炒一盘菜,共办一桌席”的思路,大力整合资金,汇聚部门合力,高标准推进“两镇”现代农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和村庄环境整治等三大工程,力争将“两镇”办成全省新农村建设样板工程。目前“两镇”总体规划和村庄规划已编制完成,总体实施方案和计划已制定完成。一些重点项目建设相继启动实施,其中大箕铺镇起步区全长4.66公里的河金省道改造工程已建成通车;中港清淤工程已全面完成;中港桥梁工程已动工实施;6个村庄整治试点已完成了通村、通组、联

户公路和文体活动中心建设;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已完成80%;万亩优质高效吨粮田建设项目已获国家立项批准,正在实施当中;已落实林果基地300余亩,果苗已栽种;鑫东农业生态园1500亩蔬菜基地建设规划已制订,1000亩土地流转合同已签订,现已建成300亩有机蔬菜示范基地。灵乡镇2.04万亩土地整理项目和2处安全饮水工程建设已经全面启动;4公里的谈桥大港改造工程和38个试点村的村庄整治基本完成;谈桥、宫台、长坪养兔基地、岩峰南畈蔬菜种植基地初具规模。

二、主要作法

(一)抓责任落实。今年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新农村建设工作,成立了新农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由市委、市政府分管的副书记、副市长任正、副组长,相关部门单位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具体日常工作。从全市115个市直部门单位抽调205人,组成了75个工作指导组,在17个经济效益较好的企业中抽调人员组成了17个企业对口扶持工作指导组,共计92个工作组。同时,成立了12个乡镇、街办新农村建设工作队。为了明确责任,市政府分别与各乡镇、街办签订了新农村建设工作责任状,将新农村建设的各项任务进行层层分解,级级抓落实。

(二)抓宣传发动。各工作组进村后通过刷写标语、拉挂横幅、开辟宣传栏和召开动员会等形式,开展广泛的宣传发动工作,共计刷写新农村建设宣传标语274条,悬挂宣传横幅194条,召开各层次动员会186场次。市新农办不仅组织了相关单位开展了送政策、送温暖、送技术、送岗位等“四送”下乡活动,还编印发放了300册《新农村建设学习手册》、4000份《致广大农民群众一封信》宣传单,积极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各项服务。各新农村建设工作指导组部门单位根据各自的职能和特色,组织和开展了送科技服务、开培训班、办联欢会、义诊等丰富多彩的下乡活动。

(三)抓扶贫济困。各工作组在深入村组摸清村情和贫困户的基础上,选定帮扶对象,派组单位的领导班子成员和副科级以上干部、党员等深入贫困户访贫问暖,与科技示范户结对帮扶等。特别是结合我市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开展,各单位都将新农村建设工作纳入了重要工作内容,主要领导亲自带队,到各自的驻点村开展结对帮扶活动。截止目前,各工作指导组所在单位的副科级以上干部和党员共扶持“三户”1215户,并采取了相应的帮扶措施,给予帮扶资金和物质折款共计36.03万元。

(四)抓选点定点。为确定今年全市村庄整治试点,市新农村领导小组印发了《大冶市2009年村庄整治工作方案》(冶新农组[2009]3号),市新农办在3月1旬将村庄整治的调查表格至各工作组。各工作组依据定点的“七项原则”在进行详细调查和广泛征求村组干部群众意见后,申报了45个村庄试点。随后,市新农办人员到申报的试点现场进行了严格考核,并将考核情况及时呈报市政府审查。经市政府审批,全市今年确定了31个村庄整治试点。

(五)抓项目建设。今年,市新农办要求各工作组和驻点村要把项目建设放在工作首位,不论哪种类型的工作组,都要为驻村群众办几件看得见、摸得着的好事实事,建几处农民群众最关心、受益最直接的项目,并将这一项工作纳入工作组全年工作业绩考核的重要内容。为此,各工作组认真记录《民情日志》,帮助村制定计划,选定项目,落实方案,督促各地新农村建设项目启动实施。目前,所有的工作组都制订了项目建设实施方案,并安排专人负责督导项目的实施。

(六)抓中心工作。各工作指导组在抓好村庄整治、扶贫帮困和农业产业基地建设的同时,还努力配合驻点村抓好计划生育、村委班子建设、综合治理、档案管理等各项中心工作,均取得了较好的工作效果。特别是在抓计划生育工作当中,许多工作组为驻点村购臵了信

息专用的电脑、打印机等设备,使驻点村的计划生育水平均达到全市中上水平,许多村的综合评分高达95分以上。所有驻点村全年没有一例刑事案件发生,村“两委”班子团结互助。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建设资金难筹集。新农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农村的各个方面,需投入大量的财力、物力。由于市、乡镇二级公共财政财力有限,有短期内无法筹集到足够的资金用于新农村建设;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工业生产下滑,部分乡镇的自筹收入减少,导致用于新农村建设的资金减少;由于体制机制方面的原因,使部分农业方面的项目资金难以整合到试点村的项目建设上。

(二)农民主体作用难发挥。部分农民对新农村建设认识不足,认为新农村建设是上级的事,与已无关,对涉及到自己切身利益的村庄整治,如修路、建塘、改厕、整治环境卫生既不投入,又不投劳,“等、靠、要”思想严重。

(三)破旧房屋难拆除。一些村庄的破旧土坯房、空心房、露天厕所、牛栏猪圈严重地影响村民的居住环境和村庄的整体形象亟待拆除,按规划重建。但在实际操作中,遇到的阻力极大。有些村庄虽以成立了理事会,但只要在村庄整治中遇到个别“钉子户”、理事会人员就认为是同湾人,面情难却,使该拆的破旧房不能拆,该建的项目不能建。

(四)长效管理机制难建立。由于农民的传统生活习惯、思想观念难以改变,即使村庄进行了整治,改善了生活环境,但仍有部分农民存在垃圾乱扔乱倒,污水乱泼问题,使村庄卫生保洁机制和管理机制难以长以坚持。

(五)部分条管单位不支持新农村建设的行为难制约。我市大部分条管单位按市委、市政府的要求,每年派人驻村指导,出资帮扶,但仍有少数条管能单位,特别是少数金融单位,如人行、中行等,对

市委、市政府的要求臵若罔闻,每年既不派人,又不出钱支持。

四、2010年工作打算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和统筹城乡发展战略,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以发展现代农业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着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生态环境建设,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村镇环境整治建设和基层党组织建设,促进试点镇、试点村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有效大改善,农村面貌发生明显变化,为加快推进全市新农村建设积累经验、示范推进。

(二)工作思路。2010年全市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思路是:围绕实施“两镇百村”工程建设,以整推进灵乡镇、大箕铺镇新农村建设为主体,以推进试点村村庄整治、产业发展、扶贫开发为重点,坚持点、片、面结合,城乡联动,统筹推进,继续选“三种”类型(村庄整治村、产业基地村、扶贫帮困村),建“三种模式”(打造示范村、建设生态村、塑造特色村),集“三方”财力(国家、省市、社会和农民),抓三大建设(现代农业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基层组织建设),通过采取整合资源,集中财力,项目倾斜等综合措施,举全市之力,大声势、大手笔、高起点推进新农村试点建设,打造一批新农村建设的新亮点。

(三)工作重点。

1、突出抓好试点镇建设。灵乡镇、大箕铺镇要按省、黄石市印发的试点镇建设方案,围绕总体规划,周密部署,分步实施。其中:灵乡镇重点工作:一是要完成谈桥片的谈桥大港清淤护砌、毛灵公路、兰戴公路的绿化、土地整理、通组公路、公路周边村庄整治等项目的实施;二是要抓好生猪、肉兔、油茶基地建设;三是要巩固大金沿线村庄整治成果,建立长效保洁机制;四是按小城镇建设要求,抓好宫台村陈甫塘塆至子山桥公路扩宽、绿化;五是抓好“五小”企业整顿,消除污染源头。大箕铺镇重点工作:一是要继续抓好马家湖中港桥、小农水、农业综合开发任务项目建设,并按计划保质保量完成建设任务;二是要抓好中港堤、马家湖畈中机耕路、凤凰、柳林后背山、河金省道大箕铺段的绿化;三是要抓好凤凰港、小箕铺港的清淤护砌;四是要完成鑫东农业生态园周边的桥梁建设、公路硬化、港底清淤和港坡护砌及700亩有机蔬菜基地建设任务;五是要启动小箕铺村、东角山村、叶家庄村、柳林村、水南湾村、高家堍村等沿路、沿港周边村庄的村庄整治;六是要抓好八流中粮集团的生猪基地建设和小箕铺的大棚蔬菜基地建设;七是要抓好“五小”企业整顿,恢复农业生态环境。

2、突出抓好村庄整治。按点、线、面结合的要求,因村(塆)制宜,围绕“打造示范村、建设生态村、塑造特色村”三种模式推进试点村村庄整治。一是打造示范村。选择106国道大箕铺段、河金省道大箕铺段,大金钱灵乡镇的毛灵公路、兰戴公路沿线部分村庄开展村庄整治示范带建设。其主要整治内容是:“三清三改三建三化”。即清垃圾、清路障、清塘堰,改水、改厕、改房,建路、建场、建室、,亮化(主要路边安装简易路灯)、绿化(房屋四周和公共场所植树种草)、美化(房屋墙面粉刷、有条件更换红瓦)。二是建设生态村。主要选择自然生态条件较好,村民积极性又较高且不在主要交通干线边的自然湾,按“三清三改三建”的要求建设生态型村庄,逐步提升建设水平,完善公共设施。其具体要求是:对村庄周边的地域实行封山育林和退耕还林,在村庄周围栽树种花,绿化美化环境,通过2-3年的努力,村庄的绿化率达到50%以上,并结合“五小企业”整顿,关闭不符合排放标准要求的污染严重小选厂、小冶金厂等小企业,优化生态环境。三是塑造特色村。对那些自然条件较好,人文内涵较丰富,并有革命遗址、有古树、古桥、古民居、古祠堂的村庄按“三清三改三建”的内容,推进村庄整治,坚持在“保护中整治,整治中开发,开发中美化”,扬长避短,彰显其优美的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优势。

3、突出抓好产业发展。发展现代农业,振兴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是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各试点镇、试点村应用工业化理念引领新农村建设,要用循环经济理念引领产业发展,要根据各自的自然资源、产业基础,通过招商引资,吸纳外资和内资发展特色产业,通过产业打造,提升新农村建设水平。要依托福润、永惠龙头企业大力发展肉鸡、肉鸭养殖,扶持养殖大户扩大生产规模。要着力做好“订单”收购,解决畜禽养殖的销路问题,要落实兑现奖补政策,保障养殖户的利益。要依托中粮集团,大力发展生猪生产,现有的生猪养殖小区,通过多方筹资,扩大生产规模,逐步形成千头以上的养殖基地。西南部山区试点村要依托山场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油茶、雷竹、水果等林特产品种植,逐步形成特色产品规模板块基地,将资源优势转变成经济优势,增加农民增收。保安湖和汕湖沿线试点村要依托水面大,水质无污染优势,发展螃蟹、鳜鱼等特色水产品养殖,并不断完善精养基地的排灌设施,提高其抗灾能力。要动员广大农户利用户前屋后的余基空地,发展庭院经济,增加经济收入,绿化美化家园。

4、突出抓好扶贫帮困。经济贫困试点村要重点做好四项工作:一是抓好基础设施建设,每年至少要实施1-3处道路建设和1-2个人畜饮水工程;有效改善村级医疗卫生条件,积极引导农民参加医保,确保农民参保率达到95%以上。二是发展村级经济,由“输血式”扶贫转变为“开发式”扶贫。以市场为导向,依托村级资源优势,争取各方资金,发展特色种养业和休闲旅游业,增强贫困村的“造血”功能,每个村每年至少要引进或创办1个有带动作用和市场前景广阔的经济项目。三是搞好结对扶持。各派驻工作指导组的部门单位要实施“暖心工程”,派驻单位的全体班子成员每人要结对帮扶1-2个农村贫困户;四是抓好科技信息帮扶。要积极扶持和发展科技示范户、庭院经济户,以示范引导的方式带领群众致富。通过上述措施,切实帮

助解决贫困村农民的生产难、生活难、用水难、看病难、上学难、行路难等实际困难。

(四)工作措施。

1、加强领导,宣传发动。为了切实抓好全市新农村建设指导工作,市委、市政府继续从市直部门和相关企业抽调人员,组成工作指导组进驻试点村开展对口帮扶,保持市派工作组新农村建设“生力军”的重要作用。各乡镇、街办党政一把手要亲自抓、负总责,也要抽调乡镇(办)直单位人员到市未组派工作组的村进行驻点帮扶。各乡镇、街办及驻村工作指导组要充分利用刷写标语、悬挂横幅、开辟专栏等形式,广泛宣传新农村建设工作的重要意义、建设任务、主要措施,将各级新农村的政策宣传到千家万户,确保党员、干部教育面达到90%以上,群众受教育面达到80%以上,从而在各试点村形成新农村建设浓厚的氛围。

2、编制规划、制定方案。在编制完善3张蓝图(村庄建设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基础上,以自然村为单位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村庄整治、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方案,所制定的规划和方案,要经村两委会、党员代表会、村民代表大会和村民理事会通过。尤其是村庄整治方案要重点明确“三清三改三建三化”工作的任务量和操作方法。在推进村庄整治过程中,要突出我市特色,注重做到保护和打造古民居、古树、祠堂、革命遗址等特色景观,兴办旅游观光和农家乐产业。注重推广太阳能、发展规模养殖集中供沼气,坚持一手抓村庄整治一手抓产业配套等各项工作,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

3、健全机制、长效管理。一是建立村庄保洁长效机制。每一个试点村庄都要采取农户门前屋后包干保洁、公共场所轮流值保洁等形式,建立长效机制。二是建立村庄规划长效执行机制。要严格执行村庄建设规划,加强规划的监督和管理,建立和坚持“一户一宅”、宅基地由理事会统一调整和管理、无村庄户籍不得安排建房、拆旧才能

建新和先批后建等制度。三是建立产业发展长效机制。要建立“一年接着一年抓、一任接着一任抓、抓出成效、一抓到底”的产业发展长效执行机制。夯实经济基础,不断促进农民增收。四是建立农民培训长效机制。要摸清底数,建立农民培训档案,要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安排好适龄农民就业水平和种养水平。五是建立精神文明建设长效机制。切实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三村”、“星级文明户”创建活动;要加强和完善文体设施和队伍建设,不断丰富农村业余文化生活。要制定完善广大村民普通接受的村规民约,并落到实处。

4、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培养推进新农村建设的中坚力量。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是一项带有全局性的工作,各驻村工作组要把抓好驻点村的基层组织建设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任务。要协助当地乡镇、街办要建设一个好支部、配强一个好班子,使之成为带领广大村民建设新农村的领头雁。深入开展“三级联创”活动,实施“五个争先工程”,不断增强村“两委”的战斗力、凝聚力和创造力,加快试点村经济社会发展。

5、多措并举、加大投入。坚持和完善“政府主导、部门配合、农民主体、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进一步加大对新农村建设的资金扶持力度。一是市财政逐年增加对新农村建设的资金投入。对省级试点镇灵乡镇、黄石市级试点镇大箕铺镇分别每年安排500万元、850万元的项目建设奖补资金;二是逐年增加对村庄整治、基地建设和扶贫帮困试点村的奖补。其中2010年选定150个村庄整治自然村、2011年选定200个、2012年260个,2013年350个。四年内争取完成956个(不含大箕铺镇212个自然村、灵乡镇258个自然村)自然村庄的环境整治工程任务。同时,对每个村庄整治试点给予10万元的奖补,四年分别安排1500万元、2000万元、2600万元、3500万元的奖补资金。基地建设和扶贫帮困的奖补按有关政策予以落实。各乡镇、街办也要从自筹收入中列出专项资金,奖励和扶持新农村建设示范村;

三是各部门要积极向上争取项目,整合项目资金,重点扶持试点镇、试点村项目建设,形成集中投入新农村试点建设的合力;四是积极引导金融部门加大对新农村建设的支持力度,引进股份制商业银行在我市农村设立分支机构,打造新农村项目建设融资的新平台;五是运用市场机制积极引导社会资金投向新农村建设,发挥财政支农的政策导向功能,采取财政贴息、以奖代补、民办公助、先建后补等方式,逐步构建多元化的投入机制;六是树立农民的投资主体意识,通过“一事一议”的方式鼓励和发动农民集资,形成全社会投入新农村建设的新机制。

6、量化任务,督办考核。为确保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任务的完成,将新农村建设工作列入市直各部门和乡镇、街办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实行目标考核管理,将工作任务按月季年细化分解落实,并层层签订责任书。对试点村所在乡镇、街办政府领导不重视、督导不力、投入不足,导致工作进度缓慢的将进行通报批评,并在新闻媒体上曝光。各工作组点上的工作必须与市中心工作相挂钩,配合驻点村重点抓好计生、综合治理、季节性农业生产等中心工作。配合各乡镇(办)党委抓好驻点村的基层组织建设。实行每月督查,季度检查,半年考核,全年验收评比的办法,对工作进展情况及时向全市通报。

上一篇:职工餐厅收银员职责下一篇:描写秋天景色的初中作文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