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治信访慰问工作站考核制度

2024-07-31

综治信访慰问工作站考核制度(精选9篇)

篇1:综治信访慰问工作站考核制度

鉴江镇村级综治信访维稳工作站考核制度

为切实贯彻上级会议精神,抓好基层综治信访维稳工作,保一方净土。为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社会人文风气的提高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按照“强化工作责任制,工作重心下移、关口下移”的基层信访维稳工作思想,结合本镇实际,特制定村综治信访稳维工作考核制度:

一、指导思想

1、围绕 “强综治、创平安、促发展”的总体要求,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稳定是硬任务”的工作宗旨。

2、以人为本,坚持以排查调处为主,做到“早发现,早介入,早调处”有效防止矛盾纠纷的激化。

二、考核内容

1、组织领导。各站及镇驻村干部做好本村综治信访维稳工作,能组织开展好该项工作。坚持每日一排查,每周一研判的工作制度,并能及时上报镇综治信访维稳中心。

2、调处工作。接案接访后能积极组织调处有效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真正做到“化解在萌芽状态,化解在基层”调处工作要有调查、调解笔录,协议书等文字材料。

3、社会稳控工作。各站及镇驻村干部要能及时掌握社情民意,收集研判各类信息,及早介入处理,不能引发上访案件。

三、考核办法

1、实行每季度一考核。总分一百分,具体由镇综治信访维稳中心牵头,并将考核结果反馈给各村工作站。

2、组织领导(30分)。能坚持每周一排查,并及时将排查表(含周六、日及节假日)报递给镇综治信访维稳中心的给30分,每迟报一次或缺报一次扣2分,扣完即止。

3、调处工作(30分)。对本辖区发生的矛盾纠纷能及时组织调处,并能调解成功的给30分。在人民调解范畴内未能成功调解1宗扣5分扣完即止。不组织调解的当月不给分。

4、稳控工作(40分)、当月没有发生上访的给40分,每发生一宗到镇上访的扣5分,到县上访的扣10分,到市上访的扣15分,到省上访的扣20分,到京上访的扣30分,集体越级上访的一宗扣20分,扣完即止。

四、奖惩

1、考核实行每季度打分,累计到年底,按得分多小分一、二、三等奖。年终分数累计达1080分的以上,且每月分数在90分以上为一等奖,奖给奖状和奖金;年终分数累

计达1080分以上但个别月份没达到90分,或累计分数达960分以上且每月分数在80分以上为二等奖,奖给奖状和奖金;年终分数累计达960分以上但个别月份没达到80分,或累计分数达840分且每月分数在70分以上的为三等奖,奖给奖状和奖金。

2、年终累计分数达不到840分即视为不及格的工作站,要进行剖析整改。对因防范不力发生有群体性事件对社会造成不良影响的村,给予一票否决。

本考核办法自2010年9月1日起施行。在执行过程中遇到的未尽事谊,由镇班子会议研究决定。

鉴江镇综治信访维稳中心

2010年8月4日

篇2:综治信访慰问工作站考核制度

关于综治维稳、信访、平安建设工作考核

管理办法

为加强综治维稳基层基础工作,建立健全社会稳定长效机制,促进镇村干部、村级综治维稳工作人员对综治维稳、信访、平安建设工作的责任感、紧迫感,全面完成2012年各项责任质量指标,结合我镇实际,制定本考核管理办法。

一、考核对象

考核管理对象是包片领导、包村干部、村支部书记、村主任、村民小组长、村级维稳工作站站长、协管员。涉及量化考核的评分,以村为单位按,平时抽查和年终考核相结合据实量化考核。

二、考核方式

镇上成立考核领导小组,由党委书记任组长,镇长和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包片领导、综治办主任分别负责具体考核工作。阶段工作结束后或上级各类检查考核反馈后,包片领

4、对本辖区的刑释解教人员做到底子清、情况明,积极配合派出所、司法所做好刑释解教人员的帮教安置工作得5分,不积极配合的不得分。

(三)、综治维稳工作(40分)

1、做好本辖区综治维稳工作记录,记录内容详细清楚、完整规范,建立健全村级维稳工作站台帐,得5分。

2、认真做好综治维稳服务工作,发现案件要积极做好现场保护,并及时报案;制止发生在本辖区的各种犯罪活动,及时制止少数人寻畔、滋事、聚众、斗殴等不法行为得5分。

3、及时收集、汇总上报各种不稳定信息,实行“零报告”制度,掌握村内治安情况,重视外来人口的管理,发现可疑人员及时逐级上报,并做相应的防范工作得5分。

4、各村必须维护稳定,认真排查不稳定因素,辖区内不发生影响恶劣、后果严重的群体性事件,一旦发生群体性事件,责任人必须速赴现场,稳妥处置得5分。

5、及时发现掌握本辖区内,各种矛盾纠纷级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及时处置苗头性的矛盾纠纷,并及时报告镇综治维稳工作中心,对未调解成功的矛盾纠纷,必须书面上报镇综治办,防止重大治安案件发生得10分。

6、及时发现,制止群众参与“法轮功”或其他邪教组织活动,无重大刑事案件和不安全事故发生的得10分。

(四)、平安建设工作(20分)

1、开展“平安村、平安家庭和无毒、无邪教村”创建活动,组织结构健全,有实施方案,有检查记录,年终有总

工资兑现80 %;80分(含80分)以下,维稳工作站成员的工资将根据实际情况具体确定,维稳人员该调整的应进行重新调整。

3、实行年终考核一次兑现。

篇3:综治信访慰问工作站考核制度

一、信访工作人员的工作压力

工作压力是个体与工作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 是个体体验到使其工作行为受到影响的因素, 并使个体主体产生一系列生理、心理及行为反应的系统过程。影响工作压力的因素主要涉及组织与个人两方面的因素。从组织层面上看, 主要包括工作本身的特点与要求, 如工作环境和条件、工作任务量、工作的风险与危险、新技术的应用等;组织角色, 主要有角色模糊和角色冲突等;工作关系, 主要包含与上下级、同事及服务对象的关系等;职业发展, 包括在工作中职务上的降级和升迁。信访工作人员的工作压力主要来自四个方面。

1. 信访工作岗位现实要求带来的压力。

直接选举、游行示威、媒体舆论、信访, 是民主社会表达民意的四种重要方式, 但是在中国现实国情下, 前三种方式, 或是条件不成熟、正处于建设中, 或是尚未取得大范围的民众信任, 在中国现实国情中作用发挥得并不是很充分。信访作为民意表达的一种重要渠道, 几乎所有社会问题、社会冲突都可以诉诸信访部门, 有俗话说“信访上管天, 下管地, 中间管空气”, 信访制度承载着社会变革转型矛盾化解及社会稳定的重任。1992年至2004年, 全国县以上党政信访工作机构受理的信访量呈持续上升趋势。经过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 2005年, 全国信访总量在持续12年上升后开始下降。据统计, 全国县以上党政信访工作机构2005年受理信访总量同比下降6.5%。2006年1月至10月继续呈下降趋势, 全国县以上党政信访工作机构受理的信访总量同比又下降14.3%。但值得注意的是, 全国县以上党政信访工作机构受理的信访总量虽然有所下降, 但全年仍在1000万件 (人) 次以上的高位运行, 如果加上各系统、各部门及县以下各级机构受理的群众信访, 数量还要更大。信访工作人员是化解社会矛盾的一线工作者, 现有的工作量已让他们经常处于满负荷的工作状态中。同时, 构建和谐社会理念的提出, 要求信访部门尽可能妥善地化解社会矛盾, 更增加了信访部门工作的要求和责任。对某些信访件的处理稍有不慎, 则有可能引起更大的社会矛盾。加之信访部门所接触到的信访件涉及面非常广, 大到国家政策和法律, 小到生活琐事, 任何人都不可能在如此多的知识面上都做到精通, 正是因为这样, 信访工作岗位的任务和要求都处在较高水平, 这必然会引起信访工作人员对工作产生紧张感, 即产生工作压力。

2. 外部工作歧视的压力。

从理论上讲, 信访工作很必要, 很重要, 但是在现实社会中, 或多或少的领导干部和政府工作部门认为信访就是找“麻烦”, 认为信访人是有碍本地区本部门显示政绩的人, 因此也就是“不受欢迎的人”, 导致了对信访工作的心理歧视, 信访工作是鲜有人爱的冷门, 信访工作是“说起来重要, 做起来次要, 忙起来可以不要”的等外工作, 信访工作者相应的承受着来自上下左右的心理歧视, 信访工作人员的角色冲突在外部的工作歧视下滋生蔓延。

3. 工作机制造成的压力。

根据国务院《信访条例》的规定, 信访的执行主体是“各级人民政府、县以上各级人民政府所属部门”, 但实际上在我国履行类似职能的机构和部门很多, 目前, 立法机关和司法机关都设有信访机构, 造成信访机构庞大而分散, 缺乏内在的沟通和协调, 信息不共享, 有时对一些信访案件常出现多重受理或相互推诿的现象。信访机构不能对业务部门的工作进行监督, 信访问题的处理需要先报领导审批, 领导批示后, 再会同具体业务部门拿出处理方案, 然后还要领导审批, 专门的信访部门和信访工作人员则负责信访信息上下左右的转送, 主要的作用还是沟通和疏导, 提出的处理意见有关部门或者办理不力或者婉言拒绝, 就造成很多问题无法解决, 有信访工作人员认为信访部门是“什么都管, 什么都管不了;什么都不能不管, 什么也都可以不管”, 信访问题的实际解决率只是3%。信访工作人员在这种运行机制下的处境非常尴尬, 对角色的认知非常模糊。

4. 相关法律法规有限支撑的压力。

我国现在指导、协调信访工作的法律、法规只有一个《信访条例》, 与原《信访条例》相比, 责任结构更加严密, 立法技术更加成熟, 但是缺乏实际操作性。在这样的前提下, 地方规定的实施细则或条例, 也必然缺少相关的规定, 这就必然造成“条例”、“细则”等对信访工作的规范力下降。一个担负重要职能、任务的机构, 却缺乏相应法律法规的支撑和规范, 信访工作人员在处置问题时无所适从的压力就在所难免了。

二、综合治理, 提高信访制度的运转效率

信访制度的存废问题学界和实务界早有争论, 但既然信访制度现实地存在着, 且依然发挥着它特有的作用, 如2006年全国纪检监察机关查处的各种腐败案件中, 有46.2%来源于信访举报, 信访制度就有必要通过综合治理逐渐消解诸多影响工作开展的压力, 让信访制度步入良性运行的轨道。

1. 对信访工作人员个体而言。

首先, 信访机构要在选人上严把关口, 信访工作的质量取决于信访工作人员的素质, 信访工作人员特别是接待和办案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法学专业知识, 瑞典的行政监察专员大多为法官和律师;菲律宾监察专员须有10年或10年以上的司法或律师经历。由法律专业人士充任司法救济之外的信访机构工作人员, 一则可以确保救济工作在法治的框架内进行, 使信访制度的存在及运行不去挑战或破坏现有司法体系, 保持行政与立法、司法权力之间的相互制约和平衡关系。二则可以在工作中充分运用其专业知识, 向信访人分析其所访内容的合理性和合法性, 使有理信访得到处理, 无理、无效信访得以避免。除法律知识外, 信访工作人员还需掌握一定的心理学、社会学、自然科学特别是计算机信息处理能力等综合知识, 以自身优良的综合业务素质, 提高信访工作的整体质量和水平。要增加对信访工作人员进行知识更新的培训机会, 使其知识的更新速度能跟上不断变化的工作需要。要关注信访工作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 适时地对他们进行心理疏导和帮助。其次信访工作人员自身可采取的应对工作压力的主要措施包括除积极参加部门组织的培训外, 还需在日常生活中不断积累知识, 以满足工作需要。注意通过业余活动等方式调节自己的情绪, 不让坏情绪恶性循环。尽量不把工作中的情绪带到生活中。培养对所从事工作的热爱和兴趣, 提升工作修养, 努力做到干一行爱一行。

2. 对工作机制而言。

针对机构臃肿、管制协调能力有限、互相推诿的信访格局, 有学者提出构建大信访格局的建议, 认为应当建立一个集中处理各类信访事项的信访机构, 但这种一揽子改革方案违反了宪政体制的划分和国家权力的分工。在我国的宪政体制中, 人大、政府、法院和检察院有着不同的职责分工, 他们分别行使最高国家权力 (如立法权等) 、行政权、审判权和检察权, 形成各自相对封闭的权力运行空间。尤其是“一府两院”这三个最容易引发信访问题的机关, 彼此平行, 互不隶属。按照权力分工的法治原则, 政府当然无权领导法院、检察院的信访机构, 反之亦然;人大虽然是权力机关, 但其同样不能领导其他机关的信访工作。既要遵循权力运行法定规则, 又要使群众的信访事项能够通过信访机构获得相应解决, 是信访改革的必然方向。十七大提出要“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 信访是行使上述基本权利的重要方式。当行政救济和司法救济失灵时, 信访更显重要。此时, 单凭行政机关或司法机关自身的力量, 往往无法妥善解决信访问题, 需要更高层级的权力机关介入, 这就是人大及其常委会。但是, 信访又不能脱离行政救济和司法救济, 成为一种独立的救济手段, 否则有违法治原则, 造成国家权力运行的无序化。可以将人大 (包括人大常委会及人大信访机构) 作为整个信访工作机制的核心, 督促、协调行政、审判和检察机关解决信访问题, 除对单个信访事件的督办外, 人大更应当建章立制, 对信访工作进行整体指导和宏观监督, 发挥整合各国家机关力量的核心作用。对于涉及范围跨系统、跨地域的信访事项, 人大的协调、督促作用更为关键。但是, 人大又绝不能当“收发室”, 而应根据宪法和法律的授权, 对一府两院信访事项的办理进行协调和督促, 并要求其报告结果, 否则即可运用听取和审议专项工作报告、询问和质询、特定问题调查, 甚至罢免等法律手段, 要求责任人承担政治责任, 对于触犯刑法的, 还应当移送有权机关追究其刑事责任。

3. 对法律支撑而言。

目前我国没有统一的《信访法》, 而只有国务院的信访条例和某些部门的信访规范, 信访制度的规范依据层次也较低, 这是远远不能达到信访制度设置目的的, 我们必须将其纳入法律化的轨道, 尽快制定《信访法》, 明确信访机构的法律地位、权限、信访的程序、法律责任。要将信访案件的受理、处理、终结等一般过程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下来, 程序的随意性使信访工作的合法性和公正性易受质疑, 易让人认为现行的信访处理机制本身是“人治”的产物。还要特别强化法律责任, 信访工作责任制应主要规范责任主体、责任内容、失职渎职行为标准、责任形式;责任追究制应主要规范失职渎职责任的追究主体、失职渎职的认定程序、失职渎职责任的执行等。工作责任制的存在是责任追究制的前提, 责任追究制的建立才能保障工作责任制的落实。信访工作责任追究制应是法律责任中最重要的一项内容, 如果我们仅仅规定了信访工作责任, 而没有规定信访工作责任追究, 则其责任的落实最终会成为一句空话。只有以程序制度保障实体制度的实现, 以责任追究制的建立保障工作责任制的落实, 才能切实保障《信访法》立法目的得以实现。

4. 综合使用社会资源, 减小信访压力。

一要建立科学和民主的决策机制, 减少可能产生的信访问题。当前绝大多数的信访属于经济利益诉求, 上访人多为经济改革的利益受损者, 是政策效益辐射的边缘群体, 是社会发展中的弱势阶层。地方党委、政府在制定和执行政策, 尤其是在做出事关管辖区内大多数人利益的重大决策时, 一定要科学、民主, 反复论证, 谨慎而行, 最大程度地增进政策效益, 缩小因政策实施造成利益受损人员的范围。在推行改革时, 必须考虑对利益受损人员的合理补偿问题和对生活困难人员的妥善安置问题, 以维护社会的稳定。二要推进司法制度的改革, 树立司法权威。信访具有便捷、经济等优势, 这使得信访成为当前群众首选的行政救济方式, 造成信访总量居高不下, 信访部门负担过重。因此, 要加大普法教育, 做好法制宣传, 强化群众的法制意识, 要降低司法救济和其他行政救济的门槛, 提高救济效率, 及时地向群众提供法律援助和支持, 拓宽维护群众权益的渠道和途径, 适度分流现实性的信访问题, 减轻信访工作的负担和压力。当前我国的法治相对薄弱和不完善, 法治精神还没彻底深入人心, 司法救济途径的功效性还没充分发挥出来, 但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和现代法治的进步, 公民权利的救济途径必然走向规范的、程序的、法治的路径, 要逐步确立司法对公民权利救济的权威性, 树立司法的最终裁判权威。三要建立现代民意表达机制和现代新闻制度, 引导媒体正确地履行监督职责, 发挥媒体表达民意的重要作用。四要大力发展网络信访, 建立全国信访信息系统, 为普通公民提供更加方便、低成本、快捷的监督渠道。当前, 群众信访的形式呈现为多样性, 有书信、走访、电话、传真、电子邮件等, 但主要的还是书信和走访两种形式。从最近对书信和走访两种形式的统计数据看, 在全国, 群众采取书信形式信访的约占25%, 采取走访形式信访的约占75%。大力发展网络信访, 建立全国信访信息系统, 一来可以大大减轻集体上访所带来的大量人员进京的压力;二来可以保持信访相对于其他救济制度的最大优点——成本低廉、立案便捷, 实现信访的低成本;三来可以打破地方对上访信息的垄断, 从而使得下情得以快速上达。此外, 还要坚持以理论创新为突破点, 不断探索信访工作规律, 掌握信访工作主动权、从容应对复杂局面, 从源头上预防和化解矛盾。

摘要:信访工作是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的工作, 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性工作。信访工作人员作为信访工作的关键因素, 工作压力直接影响到信访制度的运转效率。消解信访工作人员的工作压力应该着手对信访制度进行综合治理, 使信访制度逐渐迈入良性运行的轨道。

关键词:信访制度,运转效率,信访工作人员,工作压力

参考文献

[1].张锡杰.党的群众路线与新形势下的信访工作[J].理论前沿, 2007 (6)

[2].舒晓兵.管理人员工作压力源及其影响[J].管理世界, 2005 (8)

[3].参照王学松, 刘明朝.论工作压力管理[J].湖北社会科学, 2006 (3)

[4].中央党校进修一班第40期A班社会发展方向第三课题组.从信访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看和谐社会建设的难点重点[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2007 (3)

[5].严明清, 李广平.关于建立和完善有效化解社会冲突的地方信访工作制度[J].江汉论坛, 2005 (12)

[6].我国去年反腐倡廉工作取得新成效.人民日报[N], 2007.02.14

[7].杨亲辉.行政监察专员制度比较研究[J].人大研究, 2008 (1)

篇4:从信访制度沿革看新时期信访工作

一、我国信访制度的历史形成与发展

信访是中国历史悠久的社会现象,其雏形承接封建社会类似“告御状”的制度安排。虽然类似“信访”的活动古已有之,但信访工作、信访制度作为表达民愿、参与政治和解决纠纷的一种特殊手段的正式确立却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信访制度在新中国发展过程中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一)1949年—1951年,信访工作的初步确立阶段。

这一时期由于新中国成立伊始,百废待兴,信访制度事实上是作为党中央加强群众联系、监督干部作风、巩固国家政权的重要渠道。虽然这一时期信访工作没有正式出现在党和政府的文件中,但已经得到了中央领导人的高度重视。1949年8月中央正式成立了中央书记处政治秘书室,1950年变更为中央办公厅秘书室,该室的主要职能是负责处理人民群众写给中央领导同志的信件,接待上访群众。1951年5月16日,毛泽东在《必须重视人民的通信》上做出重要批示,要求“必须重视人民的通信,要给人民来信以恰当的处理,满足群众的正当要求,要把这件事看成是共产党和人民政府加强和人民联系的一种方法,不要采取掉以轻心置之不理的官僚主义态度”。

(二)1951年—1981年,信访制度的正式确立和发展阶段。

1951年6月7日政务院颁布了《关于处理人民来信和接见人民工作的决定》,要求“各级人民政府对于人民的来信或要求见面谈话,均应热情接待,负责处理”,这被视为我国信访制度正式确立的起点。同年,中央人民政府系统分别成立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办公厅、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秘书厅和总理办公室,受理群众来信来访。1966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信访处成立,在党内正式确认“信访”一词。自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信访”概念开始公开化。

在这一阶段,由于一系列社会政治运动的开展和国家大政方针的调整,信访制度的作用和功能也经历了从“诉情”(反映民情)向“求解”(解决问题)的转变。如在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中期,中国社会一直处于“三反”、“五反”、社会主义改造、“大跃进”等政治运动中,信访工作也不可避免地带有各种政治运动的痕迹,其内容、数量与政治运动紧密相联。而随着“文化大革命”的结束和拨乱反正的开始,信访迅速从国家政治生活中的边缘位置走到了中心位置,要求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和平反冤假错案的信访大量增加。1977年至1981年,中国共产党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在短短四年左右的时间里完成了堆积如山的冤假错案平反任务,信访人数之多、解决问题之多,都是史无前例的。

(三)1982年至今,信访制度在法制化的轨道下逐步完善的阶段。

随着历史遗留问题的逐步解决,信访工作转入健康发展轨道,其“求解”功能进一步得到强化,成为化解社会矛盾纠纷和实现救济功能的主要渠道。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法制建设步伐不断加快,1995年10月国务院颁布了《信访条例》,这标志着我国信访工作开始步入了法制化轨道,并最终在国家政治制度层面得到确立。进入新世纪,随着国家经济社会结构的转型,各种社会利益和群众矛盾增多,针对信访制度体制松散、职责不清,法律地位不明,权利救济渠道不畅,信访人员不断向中央集中等情况,根据党的十六大、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国家信访局坚持“搁置争议,先规范”的指导原则,于2005年颁布了新《信访条例》。其中重点突出了畅通信访渠道、维护信访秩序、强化行政机关的责任等内容,赋予了信访部门交办权、督办权,便于信访案件的监督和相关部门的及时办理,由过去的两级信访变为三级信访,加大了对相关部门的督办力度,使信访制度从制度设置和信访处理程序上进一步走向规范。

二、新时期信访制度存在的主要困境

在新中国成立后相当长一段时间里,由于法制不全、政法不分和其他救济渠道有限,加之政府对社会生活的高度控制,信访制度的存在和运行还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有效性。但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法治国家的建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情况的不断变化,信访所承载的过多责任和希望,显然已经超出制度设计本身的预期,越来越多群体性和突发性信访事件的出现,值得人们从理性角度进行思索和探讨。概括起来有以下几方面主要原因:

(一)“人治”思维惯性的障碍。

从信访制度的历史沿革来看,信访制度的设置初衷具有强烈的政治色彩和人治色彩。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的信访制度,明确表示信访工作的性质是群众政治工作,并被视为党和政府群众路线的宝贵经验,是人民主权原则的制度反映,是党“密切联系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意识形态的体现,而并非确定的法律制度。以至到现在依法治国已成为治国基本方略的情况下,在一些执政者的意识中,信访仍然是一项政治工作而非法律工作。政治意识的过度强化和法制意识的相对薄弱,使得“人治”思维必然成为信访工作的实质内涵。在“人治”理念下,权力的行使与维持依靠的都是人与人之间的身份联系,社会矛盾和纠纷的解决,除了行政、司法等法律法规的制度框架外,还留有宽泛的官员个人意见裁断的空间,信访案件的处理在很大程度上是借助、依赖于上级机关的权威特别是领导的批示。这种现象的出现,使得法制的权威受到了威胁,也一定程度上为上访者努力谋求最高领导的关注以满足个人诉求留下了无限的遐想空间。信访途径事实上已经演化为司法、行政救济渠道的“救济渠道”,致使基层问题层层升级,这也导致了近年来进京上访的现象屡禁不止且愈演愈烈。

(二)社会活动多元化和政府控制能力的下降。

从信访制度设立之日到如今,其存在的社会环境已经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尤其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大量的社会组织和个人渗透到广泛的经济、社会领域中,社会行为呈现多元化和复杂化的情况。如果说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还能够拥有比较充分的政治、行政资源,通过行政努力化解社会矛盾还算比较有效的话,在高度开放的市场经济体制下,则给政府的管理行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政府所直接掌控的行政资源和社会资源不断减少,另一方面公共政策和行政行为的不当往往就会引发难以预计的矛盾纠纷,这些都大大增加了政府管理的难度,也弱化了政府对社会的控制能力。在缺少有效化解资源的情况下,信访难题不断积累升级,在上级政府“维稳”考核指标压力下,基层政府只能通过采取“截访”、“劝返”等非常规的控制手段暂时对信访活动予以干预,有些基层政府为了让上访者“息访”,不惜动用公共财政满足上访者利益诉求,有的甚至对信访人进行迫害,造成对社会公平、正义的践踏,由此又为信访秩序和氛围的继续恶化埋下了伏笔。

(三)行政、法制等救济手段的相对滞后。

由于新中国成立以后的相当长一段时期,法制建设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的进程,信访仍然是群众解决矛盾纠纷、实现权利救济的重要途径。但法制的不断健全和行政活动的不断规范,也并未使信访活动随之减少。这是由于,虽然各种司法和行政救济途径相继出现,但这些救济途径在现实中并未完全担负起应有的救济功能和效果。行政救济和司法救济门槛较高,司法不公、行政效能低下,以及政府利益和地方保护仍然普遍存在,这些都导致地方司法和政府权威的丧失,民众向上一级司法和政府机关上访的需求迫切。同时,由于受长期计划体制的影响,民众法制意识薄弱,在权利救济方面有着严重的“政府依赖倾向”,有困难找政府已经成为了解决问题的惯性思维。公众选择信访途径解决问题仍然是首选的制度途径。

三、关于改进信访制度的几点思考

从以上三方面原因分析来看,造成目前信访制度的困境既有传统信访治理理念的偏差,也有信访外部制度环境不断变迁以及现有社会矛盾化解机制不尽完善的因素。面对复杂的形式,面对不断严峻的新形势下的信访工作,我们必须要以科学发展的眼光看待目前的信访工作。因此,笔者提出以下几方面对策建议:

(一)弱化信访政治功能,改变以往信访工作“人治”化观念,构建“法治”思维下的新时期信访工作格局。

在政治诉求表达方面,随着国家民主机制的不断完善,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机构和人大代表工作机制的建立,为公民的民主政治诉求提供了理论上的有效途径,也为各方面利益群体表达不同声音和对政府行为有效监督提供了渠道,因此,信访理应褪去浓重的政治色彩,逐步弱化这一功能。而在权利救济方面,社会需要的是法治这种最高和最后的权威。信访部门事实上的权力真空,使得信访制度难以从根本机制上成为化解矛盾的有效制度。因此,解决纠纷机制的基本渠道应该是复议、诉讼和仲裁,适应法制社会建设的要求,信访应该只是起补充辅助的作用。这就要求我们党各级领导树立高度的法制意识,改变过去那种“靠领导批示、不靠法律”的工作作风,而群众也要逐步改变以往“求助法律不如求助领导”的观念。同时,信访作为我们党加强与人民联系的一种制度补充,也必须在一定法律制度框架下实行,如2005年国务院颁布施行的《信访条例》,从信访途径、信访受理以及与行政、司法救济途径的关系等方面对信访行为进行了初步的制度设定,一定程度上显示信访制度正逐步走上制度化和正规化的道路。

(二)提高公共决策和社会管理水平,坚持以人为本、实事求是,让公平正义得以彰显。

信访活动是社会矛盾的反映。根据有关调查,当前民众上访主要是有关土地征用、房屋拆迁、乱收费、地方官员腐败以及国有企业改制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等热点问题,这些问题基本上与地方公共政策和行政权力的行使紧密相关。必须在对社会形态充分了解的情况下,不断提高公共政策水平,完善现有法律法规覆盖面和社会规范效力。只有一个公平合理的政策制度,才能从根本上杜绝各类社会不公的出现,而只有将社会各种行为纳入到现有法律制度框架之下,并被广大人民群众认可,才能从根本上使各类矛盾纠纷的解决确立良好的制度环境。这就要求我们在制定各类政策和法律法规时,充分考虑人民的利益诉求,一切为了人民,充分考虑全社会弱势群体的基本生活保障问题,依法行政,赢得民心,减少信访源。这也是我们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当前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

(三)提高行政、司法救济亲民性和准入门槛,增加社会救济渠道。

司法、行政公正对于一个法治社会的意义毋庸多言,然而没有一个较低的准入门槛,也难以使行政、司法的权威得以体现。目前上访中的许多官民纠纷,法院因受到行政部门的压力,拒不受理或裁决不公的现象时有发生,进而引发民众上访。要改革现有行政、司法程序,提高亲民性,并将对权力机关的监督、社会监督与法律监督结合起来,除去“司法行政化”色彩,促进司法公正,维护司法权威,加强司法的独立仲裁力量,在全社会形成尊重司法判决、树立司法最终裁判权威的氛围。同时,适应社会活动多元化的格局,积极引导社会力量进入社会管理和矛盾调解过程,是完善社会管理结构的必然要求。以往社会活动多元和政府治理单一之间的矛盾,使得政府管了很多不该管也管不好的事。因此在这一方面,要大力引导社会团体、协会、组织发挥作用,鼓励和扶持社会力量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如社会义务工作者对于各类信访人群的义务心理疏导、法律援助和政策咨询等,各类社会调解组织和行业协会的矛盾化解功能等,逐渐形成法治社会所需要的公民社会基础。

作者系上海交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MPA学员、上海市卢湾区环保局干部

篇5:综治信访慰问工作站考核制度

根据全县政法综治信访工作会议精神及上级有关文件要求,2010年继续对村实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目标管理量化考核,考核办法如下:

一、制度考核(25分)

1、例会制度(5分)。每缺席一次例会扣2分、迟到一次例会扣1分,并实行倒扣分。

2、督办制度(4分)。镇内督办一次扣2分、县内督办一次扣5分、县以上督办一次扣10分,并实行倒扣分。

3、通报批评制度(3分)。镇内通报批评一次扣1分、县内通报批评一次扣2分、扣完为止。

4、一票否决制度(10分)。凡在9种“一票否决”的范围内每出现一件次扣10分,并实行倒扣分。

5、劝返制度(3分)。凡出现一次不劝返或不及时劝返的扣3分,并实行倒扣分。

二、维护社会稳定(30分)

1、集体访(一次5人以上)(3分)。每出现一次镇以上集体访扣2分,并实行倒扣分(具体参照县考核办法)。

2、群体访(一次3至5人)(5分)。每出现一次扣2分,并实行倒扣分(具体参照县考核办法)。

3、群体性事件(3分)。每出现一次群体性事件扣2分,并实行倒扣分(具体参照县考核办法)。

4、矛盾纠纷排查调处(4分)。每出现一件矛盾纠纷未调处扣2分,调处没有明确的处理意见扣1分,并实行倒扣分。

5、人民调解文书规范管理(10分)。与报表一致,每差一件扣3分,并实行倒扣分。

6、司法协理(5分)。每出现一起未参与司法协理工作的扣3分。

三、社会治安(15分)

1、刑事案件(5分)。每出现一件扣5分,并实行倒扣分,出现民转刑直接一票否决。

2、治安案件(5分)。每出现一件扣2分,扣完为止。

3、邪教活动、黄赌毒案件(5分)。受到县以上追查、立案的一次扣2分,扣完为止。

四、治安防范(20分)

1、基层网络建设(5分)。村级组织建设达不到规范化要求的每缺一项扣2分,治安理事会和民调中心户每缺一个扣1分。

2、宣传教育(5分)。法制宣传教育群众参与率达80%以上、知晓率达80%以上、满意率达90%以上,每差一个百分点扣2分。

3、治安管理(10分)。每出现一次影响学校、卫生、机关等重点行业和单位正常工作的扣2分,发生一次交通事故和一次生产、生活安全责任事故扣2分,两次以上的法制宣传教育学习每差一次扣2分,社区矫正对象和重点人口规范化管理每差一人扣1分,出现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每人次扣3分。

五、平安创建(10分)

1、领导重视(2分)。全年研究布臵三次以上的工作,每差一次扣1分,并实行倒扣分。

2、工作经费(2分)。因经费问题影响工作正常开展的一次扣1分,出现严重失误的实行一票否决。

篇6:综治信访慰问工作站考核制度

绩效考核实施方案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落实省委、省政府、省政法委和市委、市政府开展“强综治、创平安、促发展”活动的任务和要求,加强镇级综治信访维稳中心建设工作,强化镇级综治信访维稳中心工作职能,客观准确地评价各镇街综治信访维稳中心(下称:镇中心)的工作绩效,制定本方案。

第二条 检查考核的主要内容为各镇中心建设、工作的情况及绩效。

第三条 检查考核的对象为各镇中心。

第四条 检查考核工作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简便易行、注重实效的原则。

第五条 检查考核组由县维稳及综治委主任任组长,具体考核工作由县委政法委(县综治办)、县纪委、县委组织部、县人社局、县监察局等五部委共同组织实施。

第六条 检查考核内容及有关数据的起讫时间为每年1月1日至12月31日。

第二章 考核内容及标准

第七条 组织领导(8分)

1、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或实施方案,进一步分解任务,量化指标,把镇中心的工作与本镇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3分)。

①没把镇中心建设工作纳入本镇工作计划的扣1.5分;

②没制定新一年中心工作计划(或实施意见)的扣1.5分。

2、落实镇中心工作责任制。主要领导为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为直接责任人,党委认真研究镇中心工作并作出有针对性的工作部署,明确一位领导负责镇中心的布置、协调、检查和督促工作(3分)。

①分工不明确或人员变动后没有及时明确分管领导的扣1分,②党委会议或政府工作会议每年至少两次研究部署镇综治信访维稳中心建设工作,少一次扣1分。

3、镇人大、纪检部门加强对镇综治信访维稳中心工作的监督与指导协调(2分)。

①指导、监督不力,本级成员单位未参与所在地的镇中心建设、工作活动的扣1分。

②中心工作人员有违规违纪行为的扣1分。第八条 内部建设(15分)

1、认真落实镇中心例会、联席会议制度(3分)。①镇中心没有实行例会制度的扣1分;

②镇中心成员单位积极参加中心会议,并在本单位贯彻落实中心的工作部署。缺席会议的每次扣0.5分;③联席会议精神没有贯彻落实的扣1分。

2、落实值班备勤制度。镇中心每天由一名中心领导带班,上班时间应有三名以上中心工作人员到位(3分)。①中心没有建立健全值班备勤制度的扣1分。②检查发现有领导或工作人员脱岗的一次扣0.5分。

3、重视镇中心工作人员的政治思想和业务培训教育。积极参加上级组织的业务培训,开展好政治思想教育活动,提高中心工作人员素质水平(3分)。

①对参训人员有缺席一人次的扣1分,派员顶替的一人次扣0.5分;

②镇中心每半年组织一次以上的工作站工作人员业务培训,未组织落实的扣1分。

4、建立健全镇中心的考核制度(2分)。

每年年终按照本级的考核方案分别对镇中心工作人员、村(居)工作站进行考核,并报送县综治信访维稳中心备案。未按规定建立健全考核制度的,缺一项扣1分。没有进行考核的不得分。

5、镇中心硬件建设达到上级要求(2分)。硬件建设达不到标准的,每项扣0.5分。

6、镇中心办公经费落实到位(2分)。

办公经费没有列入本级政府财政预算的扣2分。第九条 履行职责(45分)

各镇中心须认真履行职责,认真完成各项重点工作,及时提供重点工作相关指标数据和台帐资料等真实依据。

1、隐患排查(5分)。

①落实常规排查、定期排查、专项排查、特别防护期和敏感期排查要求,并建立排查工作台账的得3分,否则不得分;

②对赴省进京的隐患掌握率达100%,对到市上访的隐患掌握率达80%以上,两项均达标者得2分,否则不给分。

2、信息分析研判报告(3分)。

①综治信访维稳分析研判报告客观、准确、及时,没有出现隐报、谎报、缓报的得2分,否则不得分;

②落实工作月报告制度,敏感时期落实“零”报告制度的得1分,每漏报一次扣0.5分。

3、社会治安重点地区及突出问题整治(4分)。①镇中心每月召开一次工作会议,总结、分析整治工作情况的得1分,每少一次扣0.5分;

②镇中心及时排查社会治安重点地区及突出问题,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开展“严打”整治专项斗争和社会治安重点整治工作的得1.5分,否则不得分;

③社会治安重点地区及突出问题整治效果明显,没有出现反弹的得1.5分,否则不得分。

4、接访下访(5分)。

①部门接访陪访按要求受理和办理属于本级本机关职责范围内的综治信访维稳事项的得2分,否则不得分; ②领导干部按编排要求进行轮值接访的得1分,否则不得分;

③主动下访、主动约见信访人或群众代表,做好说服、解释和法制宣传工作的得2分,否则不得分。

5、分流办理(5分)。

①对群众来信来访按要求分流办理,并做好疏导化解工作的得2分,否则不得分;

②积极发挥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和司法调解作用,有效化解纠纷的得2分;

③来访件办结后,按要求整理立卷、归档的得1分,未能达到要求的每宗扣0.2分。

6、六联工作(4分)。

①按照“六联机制”要求,相关单位落实工作责任的得2分,否则不得分;

②联席会议制定切实可行措施对案件进行调处,使事件得以平息化解或息诉罢访的得2分,否则不得分。

7、督查督办(2分)。

①对列入督查督办的综治信访维稳问题建立台账,造册登记的得1分,否则不得分;

②按要求出督查通报的得1分,否则不得分。

8、领导包案(2分)。

①建立、落实领导包案制度的得1分,否则不得分; ②积极组织协调责任单位研究制定处理方案的得1分,否则不得分;

9、大力推进村(居)综治信访维稳工作站建设(6分)。①扎实推进村(居)综治信访维稳工作站工作,加大指导帮扶力度,进一步发挥工作站的积极作用,建立健全村(居)综治信访维稳工作站的会议记录和工作台帐等,工作站的会议记录和工作台帐不齐全的一个扣2分;工作站的人员机构与工作职责没有上墙各扣1分。

②“中心”工作人员每星期不少于2次到各村(居)综治维稳工作站调研指导、检查督办工作。少一次扣0.1分。

10、调解矛盾(3分)。

①能按照要求认真开展调解工作,有效化解纠纷的得2分,否则不给2分;

②调解工作结束后,将原件、办结情况等有关资料整理立卷、归档的得1分,漏整一宗(次)扣0.1分。

11、安置帮教(3分)。

①对帮教人员进行摸底、登记、排查,建立统一档案的得1分,否则不得分;

②建立健全镇、社区帮教工作组织,定期召开帮教工作专题会议,研究解决帮教安置有关问题,帮教工作成效明显的得2分,否则不得分。

12、应急处置(3分)。

①发生综治信访维稳突发事件后,迅速启动相应应急预案,取得较好稳控效果的得2分,否则不得分;

②现场事态平息后,积极做好上访人的思想教育和矛盾化解工作且没出现反弹的得1分,否则不得分。③没有发生综治信访维稳突发事件的此项不扣分。第十条 工作效果(32分)。

按“六提高、六减少”成效分别得分:

1、提高化解各种矛盾纠纷水平,减少群体性事件(10分)。①群众来信来访和矛盾纠纷调解成功率达90%以上得4分;达到80—89%得3分;达到70—79%得2分;调解成功率70%以下不得分。

②人民法院受理本辖区的民事案件同比上年减少的得2分;持平的1分;增加的不得分。

③本辖区未发生群体性事件或发生群体性事件比上下降的得4分;持平的得2分,上升的不得分。

2、提高打击犯罪水平,减少违法犯罪案件(2分)。①每年治安、刑事警情数比上年减少的,得1分;持平的得0.5分;增加的不得分。

②刑事发案率低于全区平均值的得1分;等于全区平均值的得0.5分;低于平均值的不得分。

3、提高禁毒禁赌禁黄水平,减少“毒、赌、黄”危害(4分)。

①辖区内无吸毒人员得2分;辖区有吸毒人员但能完成上级下达收戒任务并落实跟踪管理措施的得2分,未完成收戒任务的不得分;滋生新的吸毒人员1名扣0.5分;辖区有制贩毒工厂(窝点)被上级或异地查获的不得分,本辖区主动发现打掉的不扣分。

②“六合彩”及聚众赌博案件比上年减少的得1分;持平的得0.5分;增加的不得分。

③无发生涉黄案件的或对排查发现和群众反映涉黄场所开展整治得1分,整治不力继续发生涉黄案件的此项不得分。

4、提高信访工作水平,减少非正常上访(8分)。①未发生越级到市级以上单位集体上访的得8分; ②越级到市以上单位上访人数合计比上年减少的得6分; ③持平的得4分;增加的不得分;

④发生非正常赴省进京案件或集体赴省进京上访的,此项不得分。

5、提高网吧管理水平,减少网吧负面影响(4分)①网吧管理不规范扣2分;

②群众和部门发现有黑网吧扣1分; ③频繁发生在校中小学生进网吧扣1分。

6、提高打击防范邪教工作水平,减少邪教活动和邪教人员(4分)。

①本辖区没有邪教人员或者过去有但现已全部转化的得2分;

②没有发生邪教活动的得2分;否则不得分。

第三章 加分、减分项目

第十一条 加分(10分)

凡本镇中心建设工作经验和做法在全国或全省推广的(会议或文件)分别加5分、3分,被中央或省、市综治简报(或新闻媒体)采用的每篇加3分、2分、1分(同项工作被采用的以最高分计),本项累计加分最高不超过10分。第十二条 减分(10分)

1、考核数据弄虚作假的,作假项不得分,并在总分的基础上减5分;

2、本镇综治信访维稳中心存在突出问题被市级以上部门通报或被市级以上新闻媒体曝光的每次减5分。以上累计减分不超过10分。

第四章 考核方法

第十三条 采用述职评议、查阅资料、明查暗访等方式。

1、述职评议。由被检查考核部门的镇综治信访维稳中心主任,代表本部门向五部委联席会议述职,述职后即由五部委联席会议进行评议。

2、查阅资料。由检查考核小组到被检查考核部门查阅相关的业务指标、工作计划、创建方案或实施意见、会议记录、指导性文件、简报、调研资料、工作总结等文字材料和基础台账。

3、明查暗访。结合对各地的明查暗访工作,主要抽查镇综治信访维稳中心平时的值班备勤工作和日常运作情况。

4、考核组综合评选。

第十四条 考核工作与全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年终考核相结合进行,考核结果以10%的分值纳入挂靠各镇的年终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评价之中。

第十五条 在检查考核的基础上,评出全县镇综治信访维稳中心建设先进单位,按照相关规定予以表彰及奖励。

第五章 奖惩办法

第十六条 对考核总分排在前3名且达90分以上的镇街中心给予通报表彰。

第十七条 对考核总分70分以下的镇中心进行通报批评,并实行重点管理。重点管理期限为1年。

第十八条 列为重点管理的镇中心,由县综治信访维稳中心工作绩效考核小组下达重点管理通知予以实施,并抄送县纪委、组织部门;所在的镇党政主要领导及分管综治信访维稳工作的领导当不得评先评优。

第十九条 县考核组在各镇中心及村(居)工作站中评选出14名镇中心先进个人和20名村(居)工作站先进工作者予以表彰和奖励(具体名额由考核组按各中心人员数、工作量和辖属工作站数下达)。

第二十条 在重要防护期或重特大事件等方面工作表现突出的单位或个人,考核组将视情况予以表彰和奖励。

第六章 附 则

第二十一条 本方案中有关考评数据界定的“以上”包括本数,“以下”、“以内”、“低于”不包括本数。第二十二条 考评条款扣分出现负值时,以扣完基本分为限。

第二十三条 本方案从颁布之日起实施。第二十四条 本方案由考核小组解释。

篇7:综治信访维稳工作站制度牌

1、贯彻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严格执行国家的法律、法规和规章,组织处置辖区内的各类突发事件。

2、组织开展辖区内不稳定因素及重大矛盾纠纷排查,定期召开工作例会,分析形势,及时向镇综治信访维稳中心报告重大社情和难点、热点问题。

3、组织对辖区内的矛盾纠纷进行调解。

4、协调调委会、治保会不定期地开展工作检查,落实工作措施,维护社会稳定。

5、组织社区群防群治队伍开展巡逻防范,预防和打击各种违法犯罪行为。

6、开展法制和道德宣传教育,落实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工作措施。

7、组织开展好社区刑释解教人员的安置帮教工作。

8、开展禁毒工作,组织好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

9、开展流动人口登记工作和特殊人群维权援助工作。

10、组织开展社区治安隐患、乱点的排查整治。

11、开展基层安全创建活动。

12、开展预防和协助处理邪教问题的工作。

13、接待处理群众来信来访,协助有关部门控制好集体上访、越级上访和重复上访。

14、协助镇综治信访维稳中心处理有关事项。

15、协助镇综治信访维稳中心开展依法治理工作和交办的其他有关工作。

来访人员须知

1、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依法、有序来访。不得纠缠、侮辱、威胁接待人员。禁止携带危险物品进入接待场所。

2、反映情况实事求是,不得隐瞒真实真相,不得捏造、歪曲事实,不得诬告、诬陷他人。

3、群体性来访,应推选代表,人数不得超过5人。

4、请求调解、法律帮助或其他请求事项,听取工作人员的解答和法律指导。

5、对上访事项、纠纷调解处理如有异议,应当通过正当途径提出,接待完毕不得滞留,无理纠缠。

6、遵守接待秩序,遵守社会公德,爱护公共设施和财物,保持环境卫生整洁。接待场所禁止吸烟,不准高声喧哗。

人民调解员守则

1、依照法律、法规和社会公德进行调节;

2、重视事实证据、重视调查;

3、让当事人充分发表意见;

4、可以组织相关人员协助调解;

5、达不成调解协议,告知当事人可以诉讼;

6、不得接受当事人的礼物和吃请。

调解当事人纪律

1、必须遵守法律、法规和社会公德进行调节;

2、尊重调解员主持调解;

3、共同维护调解场所秩序;

4、发言、辩论按顺序,旁人发言要经同意;

5、提出主张要摆事实,摆证据;

6、达成调解协议,当事人必须履行。

综治信访维稳工作站任务

1、贯彻执行上级有关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维护社会稳定和平安建设工作的方针、政策和工作部署,及时分析形势,报告工作情况,提出工作建议。

2、统一受理、调解、处理矛盾和群众来信来访,协调处置各类突发性和群体性事件。

3、落实辖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做好打击和预防犯罪、治安管理、治安重点整治、流动人口的管理服务、重点人员管理、学校及企业周边治安整治、国家安全人民防线建设和反邪教工作等。

4、完成镇委、镇政府和上级有关职能部门交办的其他相关工作。

综治信访维稳工作站工作制度

1、工作例会制度。每周召开一次工作例会,传达学习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分析工作形势、掌握工作动态、促进情况交流、信息沟通

和工作,研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2、首访负责制度。首访接待人员负责落实来访登记、谈话记录、信息报告、结案归档等工作。

3、信息报告制度。做好民意社情信息收集整理工作,及时报送情况信息。

4、资料台帐制度。建立各项工作台帐资料。重大事项和重点人物要一事一档、一人一档。

综治信访维稳工作站组成人员

主任:陶明

副主任:陈忠学贾学宏

篇8:(新)综治信访维稳工作制度

办信接访制度

中心工作人员在处理信访事项时,应严格遵守《信访条例》,恪尽职守,秉公办事,查清事实,分清责任,及时恰当正确处理,不得推诿、敷衍、拖延。

一、按照首问责任制的原则,认真接待群众的来访,耐心听记,依法处理。

二、当日受理的信访事项,交领导审核后做好登记。

三、中心对转送相关主管部门办理的信访事项应做好督办、查办工作,并负责抓好办理结果的汇总、反馈工作。

四、对群体访、异常访和越级访,中心工作人员应在第一时间内赶到现场做好疏导、劝解工作,并负责将上访人员引导到指定接访场所接访。对大规模集体上访,应及时通知相关职能部门到现场做好疏导、接访工作,并及时报告县级信访服务中心。

五、在接访工作中,经办的工作人员不能向信访人乱许愿、乱承诺。对疑难信访问题,应及时向分管领导报告,请有关领导出面协调解决。

六、中心工作人员应注意从日常信访工作中排查、筛选可能出现越级访、异常访和群体访的问题,并及时向分管领导报告,努力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

七、中心工作人员在接待来访人员时,严禁使用刺激性、侮辱性和其他不文明语言,防止来访人员情绪激化。

情况报告制度

一、实行月报制度、零报告制度、第一时间报告制度,严禁迟报、漏报和隐瞒不报。

二、及时报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重大工作、重大活动开展情况。

三、及时报告影响社会政治稳定的重大事件和重大治安问题及处置情况。

四、对发生影响社会政治稳定的重大事件,以及发生重大治安问题的地方、部门和单位的责任查究情况,要及时报告。

五、及时报告上级要求报告的情况。

矛盾纠纷排查处置制度

一、采取“三个坚持”的办法排查矛盾:坚持定期排查,乡镇(街道)一般每半月集中排查一次;坚持重点排查,重大节日和敏感时期要专门开展全面排查,特别对可能引发择机越级上访和群体性的事件的重点地区、重点人员,开展深入细致的排查调处;坚持专项排查,针对库区后扶政策实施、高速公路征迁、劳资纠纷、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村委会换届选举等不稳定因素较多的领域,成立专门排查小组进行专项排查。

二、加强对不稳定因素的掌握和研判,对可能发生大规模群体性的事件的信息,特别是苗头性信息要进行全面评估和预测。

三、对可能属于重大和特别重大事件的预警性信息,应及时核实并报告党委、政府,最迟不得超过1小时。

四、接到预警信息后应迅速核实情况,在迅速上报信息的同时,及时启动应急预案,有效地开展先期处置,控制事态发展。

五、对突发性、群体性的事件要按照处置预案,积极疏导、调处,力争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挂牌督办制度

一、对群众反映比较强烈或调处难度大的,可能引发群体性的事件或越级上访的案件实行挂牌督办。

二、采取“六定五包”责任制办法,切实落实化解、息访、维控的责任(六定:定包案领导、定责任单位、定责任人、定督办单位、定督办人、定办理时限;五包:包掌握情况、包解决困难、包教育转化、包稳控管理、包依法处置)。

三、在督办过程中发现承办单位推诿、扯皮、拖延或拒不办理的,应及时报告有关领导,并建议对承办单位、人员进行批评教育或追究责任。

四、对上级挂牌督办的信访案件要专人跟踪,直至问题妥善解决。

五、对督办案件的处理结果,应及时登记并做好反馈工作。

信访事项办结反馈制度 一、一般性信访事项办结后,在规定时间内,视具体情况采用电话、书信形式答复信访人。二、五人以上联名来信和涉及问题突出、多次重信重访或上级机关转办的重点信访件办结后,应督促承办单位适时回访。

三、综治信访维稳中心应定期筛选一些问题突出、多次重信重访或越级信访的事项进行回访,对于有倾向性、苗头性的信访事项也应及时进行回访。

四、对群众集体上访,承办机关办结后,综治信访维稳中心原则上均应逐件调查落实办理情况并及时回访。如发现办理机关存在推诿、扯皮等问题的,应及时指出并督办到底;对办理结果好、群众满意的,也应及时总结宣传。

责任追究制度

一、对违反有关规定,未认真接访和及时调查处置群众来信来访造成严重后果的,应追究其责任。

二、对排查出来的矛盾纠纷未及时报告和处置,导致矛盾纠纷扩大升级的,追究有关单位和人员的责任。

三、对矛盾纠纷未及时调处,久拖不决,导致矛盾纠纷激化造成严重后果的,追究有关单位和人员的责任。

四、违反接访制度,工作方法简单粗暴,造成严重后果的,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篇9:信访综治维稳中心工作制度(精)

一、来访接待制度。“中心”服务窗口实行挂牌接待,对群众反映的诉求实行统一受理。窗口接待人员要做好来访登记、谈话记录、信息报告、催办督办、结案归档。

二、首问责任制。热情接待来访人员和做好来信来电登记工作,仔细听取来访人员的情况反映,认真解答各种疑问,及时受理调处事宜。

三、排查制度。每月定期排查辖区内社会不稳定因素和治安隐患,加强分析研究判,制定对策措施,将任务分解到部门和责任人,并上报县市区及有关部门。

四、办事制度。一般性问题由接访人员当场处置,当场不能解决的,“中心”移交相关职能部门限时调查办理;涉及多个部门的疑难复杂矛盾纠纷,由“中心”协调相关部门集中会办。

五、领导包案制。对群众来访、来信、来电要求解决的重大疑难问题,经中心当日值班领导签署后报中心主任,由其负责或确定一位党政领导负责包案处理;对非乡(镇、办事处)职权范围内的事项,由中心当日值班领导与有关部门联系,协助做好工作。

六、例会制度。“中心”主任每月30日召集一次中心成员单位协调会议,通报排查整治、调处工作情况,研究部署社会治安混乱地区划和突出治安问题的专项整治和矛盾纠纷调处工作。

七、信息报告制度。按“实事求是、有情必报、逐级上报、准确及时、力求完整、严守秘密”的要求,实行各类信息月报和专报制度。不稳定因素和矛盾纠纷排查月报实行“零”报告制度,重大群体性事件及时专报。“中心”协调会《会议记要》要及时向上级党委政法委(综合办、维稳办)报送。

八、工作督办制度。对排查出的突出治安问题及重大矛盾纠纷,由“中心”向有关村(社区)、单位发出督办通知,限期调处整治;对矛盾纠纷调处后又发生激化的,由“中心”督促有关单位立即查明原因、及时进行处理并说明情况。

九、台帐资料制度。“中心”建立群众来信来访登记簿及矛盾纠纷调处台帐、综合维稳排查整治调处台帐和信息资料台帐“一簿三帐”。

十、责任查究制度。建立“中心”工作领导责任制和责任查究制度,对因迟报瞒报信息、工作不力、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导致社会治安混乱、群众反映强烈,造成严重影响社会稳定后果的,对领导和相关责任人实行责任查究,直至“一票否决”。

大关镇信访综治维稳中心职责

一、分析社会治安形势,及时向党委、政府提出社会治安综合理和平安建设工作建议。

二、组织、协调有关部门依法开展“严打”整治专项斗争。

三、接待群众来访,受理和分流处理辖区内的矛盾纠纷和信访案件。

四、建立集行政调解、司法调解和人民调解为一体的镇调解委员会,完善调解机制,建立站点,形成网络,负责对下级调解组织移送或“中心”直接受理的已经下级调解组织处理尚未达成协议的民事和可调解治安纠纷直接进行调解;对突发性、易激化的矛盾纠纷组织相关部门联合调解。

五、检查督促由有关职能部门及村(社区)、企事业单位处理的矛盾纠纷和信访案件调处落实情况。

六、及时掌握辖区内社情民意和不稳定因素,向党委、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报告,向有关部门、村(社区)、企事业单位进行通报。

七、指导村(社区)及辖区单位开展社会治安混乱地区和突出治安问题及不稳定因素的排查、分析、研判、整治、化解。

八、组织开展平安建设,对辖区内村(社区)、各部门、各单位的平安建设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进行检查、指导、督促和奖惩。

九、组织开展治安巡逻防范,落实预防和打击各种违法犯罪的工作措施。

十、依托人口信息录入和数字警务系统,推行“以房管人、以业控人”管理模式,做好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

十一、组织开展好刑释解教人员和吸毒人员的帮教安置工作,加强对犯罪多发人群和社区矫正人员的管理、帮教和救助工作。

十二、开展对闲散青少年、流浪儿童及农村留守儿童、老人和妇女等群体的关爱、帮助和救助工作。

十三、开展禁毒工作。

十四、完善突发公共事件和自然灾害应急处置预案,在党委、政府领导下组织协调指挥突发事件处置工作。

十五、向群众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为群众提供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

十六、完成党委、政府和上级党委政法委(综治办、维稳办、信访局)交办的其他事项。

中心工作人员八项注意

一、言行举止要注意:时刻牢记“形象重于生命”,不得有“冷硬横推”现象,严禁与群众发生纠纷和冲突;不得有损害信访综治维稳中心良好形象的行为。

二、工作方法要注意:工作中注意方式方法,以最有效的方式解决问题。

三、执勤巡逻要注意:执勤要规范,巡罗要管事,管事要依法,依法要文明。

四、廉政建设要注意:牢记“三常”,严格遵守党纪国法,坚决同腐败行为、现象划清界限。

五、联合整治要注意:一切行动听指挥,保持步调一致。

六、办理案件要注意:案件办理时遵守规定时限和程序,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杜绝发生违法行为情节类似,处理结果大相径庭的情况,杜绝超时办案和不按程序办案情况发生。

七、安全防护要注意:执勤时佩戴必要的防护设备,保持自身安全。

八、理论学习要注意:牢记“活到老,学到老”格言,时刻加强理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

大关镇信访综治维稳中心调解章程 第一条、为了切实化解辖区内的各类矛盾纠纷,防止矛盾激化,预防刑事案件和治安案件的发生,进一步规范信访综治维稳中心的调解工作,特制定本章程。第二条、中心对矛盾纠纷处理实行“五统一”的工作规程,即统一受理来信来访、矛盾纠纷;统一分流事件的处理单位;统一协调疑难案件的办理;统一监督办事效率;统一案卷归档管理。

第三条、矛盾纠纷案件应当由信访综治维稳中心窗口统一受理,并进行登记,经中心主任或主持工作的副主任签字后分流到各相关部门办理。

第四条、对受理矛盾纠纷案件按照各部门职责进行分流。信访办公室处理来信来访;警务室处理法律规定的可调解的治安案件;司法所调解室处理除以上部门意外的所有纠纷。

第五条、涉及中心以外部门职责的案件,通过综合联络室进行衔接联络,工会负责务工人员的法律援助案件;团委负责青少年违法案件;妇联负责有关妇女、儿童的权利保护及婚姻家庭纠纷案件;城建办负责有关城建及房屋拆迁等案件;土地部门负责土地纠纷。其他部门参与案件调解以各自职责为准。

第六条、对已分流的案件,确定责任人后,责任人必须负起责任,参与案件办理的全过程。第七条、案件受理后,中心班子必须对案件的处理的期限、有效性等进行督查。第八条、中心应坚持“调防结合。以防为主”的方针,狠抓“排查”、“化解”两个环节,建立长效机制。

(一)在“排查”环节上,对不安定因素的排查,实行中心副主任分片联系制,每月排查一次,坚持抓早、抓小、抓苗头,及时掌握信息,及时处理,及时上报。

(二)在“化解”环节上,严格做到不积案、不压案,及时化解。一般案件在一周内结案,疑难案件应在一个月内结案。

第九条、已调解的案件要进行回访。

第十条、调解纠纷应当进行登记、制作笔录,并制作调解协议书。调解协议书应当有双方当事人和调解员的签名,并统一加盖乡(镇、办事处)人民调解委员会的印章。第十一条、调解协议书应当载明下列事项:

(一)双方当事人基本情况;

(二)纠纷简要事实、争议事项、证据及双方责任;

(三)纠纷处理情况(双方当事人的权利义务);

(四)履行协议的方式、地点、期限;

(五)当事人签名,调解主持人签名,乡(镇、办事处)人民调解委员会印章。调解协议由纠纷当事人各执一份,信访综治维稳中心留存一份。

第十二条、遇到疑难纠纷一个部门难以处理时,由中心进行协调,按照实际需要,由多个部门进行联合调解。

第十三条、纠纷调解需要中心以外部门配合的,由中心同有关部门联络衔接。

第十四条、小纠纷的调解各部门可以在各自办公室调解,参与人在10人以上的纠纷必须在中心调解庭以类似“庭审”的形式进行。

第十五条、调解工作应坚持“公平、公正、公开、合情、合理、合法”,遵守以下原则:

(一)根据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进行调解,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没有明确规定的,依据社会公德进行调解;

(二)在双方当事人自愿平等的基础上进行调解;

(三)尊重当事人的诉讼权利,不得因未经调解或者调解不成而阻止当事人向人民法院起诉。第十六条、信访综治维稳中心各部门调解民间纠纷一律不收费。第十七条、调解员必须遵守以下纪律:

(一)不得徇私舞弊;

(二)不得对当事人压制、打击报复;

(三)不得侮辱、处罚当事人;

(四)不得泄露当事人的隐私;

(五)不得吃请受礼。

第十八条、信访综治维稳中心应做好村(居)、企事业单位调解员的业务培训工作。第十九条、调解案件必须进行公示。第二十条、本章程自颁布之日起施行。

大关镇治安巡逻执勤制度

为了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维护社会稳定,做好安全防范措施,特制度巡逻执勤制度:

1、由组长带队,采取不规则方式进行全天巡逻。

2、巡逻按时间作息表执行。

3、巡逻实行岗位责任制。

4、巡逻期间,仪表端正、举止文明、不抽烟、不喝酒。巡逻期间队员必须统一服装,戴执勤袖套,提高警惕,加强戒备,注意自身安全。

5、巡逻必须认真负责,全面深入,及时预防,发现违法犯罪活动及时制止,对发现违法犯罪嫌疑分子及赃物应及时送交公安机关处理。

6、爱护巡逻装备,专人管理,如有损坏要及时修理,非公损坏自行负责修理。

7、巡逻人员及时做到签到和巡逻情况登记制度。

8、奖罚措施:凡不出勤者按考勤制度执行,凡抓获违法犯罪分子及赃物,并移交有关部门处置的,按有关规定予以奖励。

治安巡防队工作职责

1、做好治安巡逻和刚、卡执勤工作,及时预防、控制、发现现行违法犯罪活动。

2、协助公安机关处理治安肇事纠纷;协助有关部门做好来信来访工作。

3、协助公安机关开展治安安全检查,消除各种治安隐患,配合其他部门做好重大节庆、重大活动期间的现场治安秩序维护工作。

4、发现刑事、治安案件和治安灾害事故,及时报告公安机关、维护好现场周围的治安秩序。

5、对广大群众进行安全防范教育,密切群众关系。

6、积极配合公安机关做好情况信息工作,发现问题及时报告。

7、履行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职责和义务。

治安巡防队工作纪律

1、统一着装,清洁整齐。

2、依法办事,文明执勤。

3、工作时间内不得喝酒和非因工作需要参与各种娱乐活动。

4、不得弄虚作假,隐瞒案情和包庇,纵容违法犯罪活动。

5、不得殴打她人或者唆使他人打人。

6、不得敲诈勒索或者索取、收受贿赂。

上一篇:项目部专项资金开户监管协议书下一篇:前沿科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