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U病房医院感染的现状及干预措施

2024-07-26

ICU病房医院感染的现状及干预措施(共10篇)

篇1:ICU病房医院感染的现状及干预措施

ICU医院感染的现状及干预措施

高红缨

霍云燕

宋娟

肖灿星

(北京市红十字会急诊抢救中心

北京

100192)

【摘要】为降低ICU病房医院感染的发生率,结合几年来ICU病房工作经验,对ICU病房医院感染高发的相关因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加强医院感染的组织管理,严格执行各项制度,加强医院感染知识培训等干预措施,并结合本科室特点对医院感染的干预工作进行汇报和总结。【关 键 词】ICU 医院感染

干预措施

ICU是医院感染易感科室。我中心ICU收治大部分为重症复合外伤术后的患者,是医院感染的高发人群。本文根据近年临床工作实践,结合我中心医院感染的特点,采取的一些干预措施进行探讨。1 我中心ICU医院感染高发因素

1.1 患者构成我中心ICU收治患者多为交通和意外事故造成的重度颅脑外伤术后、开胸开腹术后、脑血管意外术后、多发性骨折合并其他脏器损伤术后等,90%为昏迷病人,气管插管、气管切开、辅助呼吸多、侵入性操作多,住院时间少则一周,多则一两个月,患者营养状况差,免疫功能低下;外伤患者病情复杂,污染严重,增加了基础护理的难度,也大大增加了医院感染的机会[1]。

1.2 抗菌药物应用

由于我中心ICU收治的患者病情复杂,污染程度高,因此在应用抗生素方面就存在着:起点高、剂量大、用时长、盲目用药、经验用药等不合理现象。大剂量地使用激素及脱水剂,也加大了医院感染的发生,促进了耐药菌株的产生。

1.3 病房环境

由于我中心收治的病人多以交通和意外事故为主,常有大批急诊病人入住ICU进行救治,如床位不够,经常临时加床,加大了病人密度,增加了ICU污染因素,给清洁和消毒工作带来很大困难。

1.4 抢救生命

创伤外科重症病人的特点是,病情危重、病情变化快,为抢救生命,医护人员常常来不及完全按照无菌技术进行操作,也为医院感染埋下隐患。2 医院感染干预措施

2.1 建章立制

完善组织管理机构,严格按照卫生部颁发的《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和《消毒技术规范》的有关要求并结合实际情况,制定了ICU病房消毒隔离制度、探视制度、医院感染监测制度、医院感染上报制度等。为使医护人员严格贯彻执行院感控制制度,科室成立了以科主任、护士长为领导的院感监控小组,设置了院感监测员。院感监控小组每月召开科室院感会议,总结情况、查找问题,完善院感控制措施。我院领导对医院感染高度重视,建立了以医院感染管理科、医管中心、护理部为主的督导小组,院感科每天跟班检查,全面加强监管力度。制订奖惩制度,强化了医院感染管理的重要性。2.2 加强监测和空气质量管理

院感监测员每月对ICU室内空气、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及呼吸机管路、湿化瓶、监护仪表面等进行微生物采样检测;加强专题研究,科室对吸痰长管浸泡前后进行微生物学监测试验,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研究,发现问题及时查找原因,制订改进措施。有效地控制和降低了ICU的医院感染发生率。

2.3 加强防护隔离

进入病区的医护人员必须穿专用工作服,换专用鞋,戴帽子、口罩,所有工作服及专用鞋每周清洗消毒2次。特殊感染病人如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葡菌,耐药铜绿假单孢菌等感染患者,进行分类集中隔离管理;固定专人护理;医护人员穿专用隔离衣;病人床旁放消毒桶,病人使用的护具单独浸泡消毒;空气消毒采用通风和紫外线灯消毒,每日2次,每次30分钟;病室内每天用2000mg/L的含氯消毒液擦拭床头柜及地面;病人用过的一次性物品及生活垃圾放入黄色医疗垃圾袋进行特殊处理,使交叉感染的机会降到最低。

2.4 从正确洗手开始,加强细节管理

严格洗手制度是预防医院感染最简单、有效的方法之一。提高医护人员洗手的依从性,可降低50%感染率[2]。ICU工作人员要求做到正确洗手(即六步洗手法),进行包括保洁员在内的统一培训,达到人人熟练掌握并自觉执行;医院加大了物质投入力度,改善洗手设施,如在治疗车、换药车、卫生间、处置室、污物间及每张床旁桌上,均配备速干手消毒剂;安装了感应式洗手池;每个感应式洗手池上方张贴六步洗手法操作示意图。为提高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要求每次医生查房时,护士长、当班组长、责任护士,全部站在病床旁,手拿快速手消液,做到主任和医生检查完患者及时进行快速手消,强化和提高了大家对洗手重要性的认识,培养了医护人员良好的手卫生习惯。

2.5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为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医院购置了自动呼吸机管路清洗消毒机,使呼吸机螺纹管得到彻底的清洗消毒;呼吸机管路、湿化液每日更换并做好时间标识;医院全部采用管道式负压吸引装置,采用一次性密闭性吸痰器。监护室各种仪器及物表的交叉感染易感部位,均由护士每日用3%双氧水统一擦拭消毒,严格控制交叉感染的机会。2.6 切实加强基础护理工作

有些创伤患者是农民工及重体力劳动者,入院时病人血迹污渍清理困难,为此科室要求,新入病人时,责任护士必须按要求做到病人三短(头发短、胡子短、指甲短)、六洁(头发、口腔、会阴、肛门、手足、床单位),无异味,并规定每周定期为病人全身擦浴;注意加强口腔护理,尤其是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患者和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的患者,要求每天用口腔消毒液做口腔清洁护理3次,保持口腔清洁,降低口腔条件致病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3]。

2.7 加强医护配合,减少耐药菌的产生

通过给护士多次培训有关合理应用抗生素的知识,让护士掌握各种抗生素给药的最佳时机、各种药物的药代动力学等药理知识;明确合理应用抗生素的原则;督促医生每例感染病人做微生物检验,及时准确留取标本送检;根据药敏结果选用抗生素。在抗生素使用过程中注意观察患者有无菌群失调[4]等症状和体征,及时提醒医生正确用药,加强医护配合,大大减少了耐药菌的产生。

2.8 加强岗位培训力度,做好相关人员管理

利用每周例会等形式对医护人员进行消毒隔离制度、医院感染控制制度、各项无菌技术操作、六步洗手法的培训,随机对医护人员进行督导考察[4];加强对新入护生,进修,试工人员及保洁人员的院感管理,是控制院内感染的重要组成部分[5]。设置专人对保洁员进行管理,对其普及院感知识,及培训制定保洁员操做常规,保洁员工作制度及标准,制定奖惩措施,以达到监督保洁人员工作,控制其工作不当引起的交叉感染。3小结

3.1 变被动为主动

要改变以往重制度、轻落实的工作思路,严格落实医院感染防范责任制,并提高包括领导和基层护士在内的全体护理人员乃至保洁人员的医院感染防范意识,变被动执行为主动遵守,做到人人重视、人人参与;增强责任心,从正确洗手做起,养成自觉遵守的良好习惯。

3.2 共同作用

医院感染干预是一个系统性和复杂性工程。其干预过程是管理与技术、人员与药物有机结合、共同协作的过程,仅仅做好某一项干预措施是不够的,它需要各部门、各环节紧密配合,才能有效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3.3注重预防

防控医院感染更应在“防”字上下功夫,将医院感染防控在萌芽状态,通过日常工作中严格遵守操做规程等措施,做好医院感染的预防工作,防范于未然。

【参考文献】

[1] 李书章,府伟灵,黄庆.现代医院感染监控与管理的思路与措施[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4,14(1):66.[2] 万荣,曾韶美,郑慧瑛.基层医院医护人员洗手状况调查[J].护理研究,2006,20(2B):401402.[3] 张凤云,梁艳芳。颅脑创伤患者术后继发肺部感染临床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6,16(3):274-276。

[4] 邢庆华,徐金美,康杰.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目标监测资料分析及对策[J].齐鲁护理杂志,2009,15(21):46.[5] 袁引芳.基层医院综合ICU医院感染因素分析与预防控制对策 [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4):0732

篇2:ICU病房医院感染的现状及干预措施

目的:ICU病房感染的预防控制及护理管理的研究。方法:对206例ICU病例中l16例感染病例进行感染部位比较和综合感染因素分析,并针对感染因素采取预防控制及护理措施。结果:结果206份ICU病历中感染了116人,感染率是56.84%。ICU感染与病房管理,侵入性操作,抗菌药物应用,病人免疫力低下等有关。结论:ICU患者是医院地高危人群,应该重点监控,加强护理。

【关键词】ICU护理;感染因素;预防控制

当前,医院感染已经成为一个重要地公共卫生问题,是当代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和医院管理学的一大课题。特别是近些年以来,随着医院新技术新疗法的实施,更增加了医院感染的机会,而ICU病房由于其接收的病人病情重,抵抗力差,加上各种侵入性监测的实施及介入治疗等,使ICU病人感染几率明显比一般病房要高,成为严重威胁病人生命地重要因素之一。现对116例ICU感染患者进行系统顾,比较感染部位并对感染的因素进行分析,总结 预防控制和护理管理对策,现综述如下。

对象与方法

1.1 感染对象我院2008年4月至2009年12月归档的ICU病人206例病例中,男120例,女86例,年龄是15N78岁。其中重度颅脑损伤的57例,多脏器衰竭的43例,胸部手术的32例,腹部手术的46例,复合外伤的20例,其他的8例。入住ICU时间7-17d.人住ICU以前血常规检查白细胞的计数正常。按年龄分

老年组(60~78岁)和年轻组(15-59岁),每组有103人。按卫生部2001年颁布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来执行。

1.2 调查方法:采用回顾调查和医生病历相结合地方法,对206例ICU感染者逐项查阅填写ICU感染调查表并且进行分析综合,感染诊断标准依据卫生部2001年颁布地医院感染诊断标准执行。

1.3 统计学处理采取X 检验。

结果本组资料显示ICU感染占到56.31%(116/206),不同年龄组ICU感染部位及感染率见于表1。

讨论

3.1 感染因素分析ICU患者感染因素一般有患者的自身疾病,免疫力低下,ICU病房病人集中,患者伤口多,ICU专职护士与为重病人比例严重失调,病房管理不严格,医护人员操作不当,侵入性操作的执行等。

3.2 感染预防及护理措施

3.2.1 环境污染的控制监护病房应该处于环境安静,阳光充足,邻近手术室,必须和外界隔离。一般设床位4~6个,床和床之间最好用屏障分割开,有条件者应设置层流空气,经过5urn过滤器输入室内,来杜绝污染。每天及时有效处理病人换药和敷料,排泄物,遗弃物,各种引流管,墙,柜,床定时使用消毒液来擦拭,病室每天用紫外线消毒空气达2次,每次为1小时。严重限制进到ICU内的人员,更换ICU内专用拖鞋,衣帽和口罩整齐,进行无菌操作之前,坚持洗手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在处理不同病人或直接接触同一病人不同部位前后必需认真洗手。

3.2.2 交叉感染的控制气管插管留置时间比较长,经气管插管来抽吸痰液,由术者操作带入污染源而致肺炎者的机会较高,而气管的切开,抽痰或作雾化吸人治疗机会会更多,应该对其严格的消毒,术者戴口罩,帽子和消毒手套,用一次性吸痰管。而新近发展地完全密闭式地经人工呼吸机导管抽吸气管内痰液地装置可杜绝交叉感染。

3.2.3 合理使用抗生素外科ICU感染率较高的原因之一,就是术前,术中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用的较多,长期大量使用抗生素,不仅增加病人的经济负担,还会增加细菌对抗生素地耐药性,反而大增了感染的机会,特别是难以控制地霉菌感染。目前国外趋势对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是主张缩短疗程,于术前即期用静脉滴入,术中继续滴注,术后维持滴注2~3天,必要时延续至5天,、很少有超过1周者,对延长应用抗生素的病人,需每日检查是否有霉菌感染,且加以预防。

3.2.4 防止术中感染手术中的各个环节均有污染手术器械用具,组织及血液地机会,尤其以施行体外循环手术时污染机会更加多,有时无法判断从何环节受到污染,对此,医务人员应该加强其无菌概念,严格的执行消毒隔离制度,执行无菌操作,来杜绝污染源。

3.2.5 重视营养,积极治疗原发病危重患者及营养低下患者,需要采取必要的营养支持,包括肠内营养以及肠外营养,根据具体患者身体情况来定,促进身体康复;对患者病情应采取早评估,早预防,早发现,早处理的“四早”方式处理患者病情的变化。4 评价

ICU病人病情危重抵抗力的下降,又兼ICU病种繁杂,大多的侵入性操作,所以较其他病人感染的几率显著增加。

资料显示ICU感染占到56.31%(116/206),较我国平均医院感染率9.7%明显增高。提示ICU患者是医院感染的高危人群,必须采取有效地监控措施,加强护理,防止感染在全院病人中的蔓延。

篇3:ICU病房医院感染的现状及干预措施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2年3月至2014年7月入住某医院ICU进行诊断、观察及治疗的患者,患者开始入住ICU的时间作为观察的起点,将ICU患者转到其它病房后进行追随观察的2d作为终点。ICU感染判断标准:以患者入住ICU后出现感染作为判断的标准;患者从ICU转入其它病房后,在2d内所发生的感染仍然属于ICU感染。

1.2 方法

ICU医务人员和医院管理感染的专职人员互相配合,需要对ICU患者进行每天的记录,包括住院患者数、新入住患者数、呼吸机使用患者数、泌尿道插管和中心静脉插管患者数记录。医院管理感染的专职人员对患者行监测与记录,记录内容包括患者的姓名、年龄、性别、床号、病案号、入住ICU时间、住ICU的诊断、转入的科室等。需要跟踪观察多调查的对象,向护士、医师询问患者的情况,关于病程记录单、生命体征检测单、以及检查结果单等的查阅,以此确定是否存在医院感染与否。针对符合医院感染标准的患者,进行病例感染表的填写,主要有感染事件、侵入性操作和感染的相关性、感染诊断、药物敏感结果、以及病原学检查等。

1.3 观察指标

观察ICU与全院的感染发生,不同类型的ICU感染,三种导管相关性感染,不同部位感染的感染病原菌等。

1.4 统计学处理

实验数据处理选择SPSS 11.5软件包进行,采用χ2检验对计数资料进行比较,α=0.05。

2 结果

2.1 ICU与全院感染率比较

见表1。

2.2不同类型ICU与全院感染率比较

见表2。

2.3 三种导管相关性感染率

呼吸机相关感染率达23.85%(78/327),显著高于泌尿插管相关感染率6.42%(21/327)和血管插管相关感染率4.28%(14/327)。

2.4 不同部位感染感染病原菌情况

ICU三种导管相关感染的患者标本中一共检测出1 116株病原菌,其中关于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占到91.49% (1 021/1 116),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作为呼吸道感染中的主要病原菌,见表3。

3 讨论

重症监护病房的患者常常存在较为危重的病情,较多的侵入性操作,常常也存在多种抗菌药物的使用,进而降低了患者的抵抗力,较长的住院时间,为此使得医院ICU感染的发病率明显高于住在普通病房的患者[4,5]。相关研究显示,医院ICU感染率和普通病房相比,会高出4~15倍,也有研究者称医院ICU感染率大约为22%~33%[6,7]。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入住医院ICU总的感染率为24.16%,和相关研究者的观点具有一致性。较高的感染率可能和医院的规模相关,由于本次研究中均是以基层医院为主,由于小规模ICU医院所用的感染控制设施、管理手段、器材等可能要落后于规模相对较大的医院。规模相对较大的医院ICU更加重视感染的控制,与此同时,具有较为完善的医院ICU感染目标控制体系,需要医院进一步积累经验,进而完善相关的管理体制,需要将控制措施落实到位[8,9]。

相关研究表明,导致住院患者出现医院感染最为危险的因素是各种导管留置和插管[10]。在本次研究中发现,医院ICU三种导管和发生感染均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其泌尿插管相关感染率6.42%、血管插管相关感染率4.28%基本上是一致的,但是呼吸机相关感染率23.85%明显高于血管插管和泌尿插管感染率,究其原因可能是因为呼吸科以老年患者居多、均存在较长的病程和较多的基础性疾病相关,从中表明应尽量加强以上三种导管相关感染的控制措施,进而使各种感染的危险因素得以减少。

本次研究中的病原学标本可以得知,不同部位感染病原菌具有较大的差异性,其中呼吸道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占到了(1021/1 116),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作为呼吸道感染中的主要病原菌。大肠埃希菌作为泌尿道感染的主要病原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是血管感染的病原主要病原菌。这可能和不同部位感染病原具有不同的来源,或者不同的操作接触物品相关。为此需要及时对ICU各种感染性疾病进行药敏试验和病原学的检查,尽可能采取相应的措施达到防控的目的,也有利于抗菌的药物的合理使用[11]。

篇4:ICU病房医院感染与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R19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9-6019-(2010)05-73-02

医院感染是目前各医疗机构所面临的突出的公共卫生问题,医院感染不仅增加了患者的发病率、死亡率,使患者的住院时间和医疗费用也大大增加。ICU是危重患者监护与治疗的区域,患者病情危重,免疫功能低下,常接受有创检查与治疗手段,是医院感染的高危区域。为了降低ICU的医院感染发生率,现对其与护理有关的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护理措施。

1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

1.1呼吸道感染ICU患者呼吸道感染在医院感染报道中占第一位,在我国医院感染的病例中,其构成比为20%一42%。我院ICU医院感染以下呼吸道为主,其原因为ICU患者的病情危重,卧床率高,意识障碍导致咳嗽反射降低,痰液瘀积,呼吸道纤毛运动功能减弱,防御功能减弱,口腔常住菌下移,而消化道细菌逆行,导致医院感染的发生。

1.2泌尿系统感染在医院感染中,泌尿系统感染也是最常见的感染之一。泌尿系统感染的发生80—90%与使用导尿管有关。外科患者因疾病和手术后尿潴留或过多残余尿液也是诱发尿路感染的原因。

1.3血管相关性感染侵袭性操作时ICU造成血行感染的重要原因,特别是血管治疗,如静脉置管等因操作不熟练或动作粗暴,造成置管部位皮肤破损,破坏了皮肤的防御障碍。营养不良、免疫低下,长时间应用抗菌药物或自身存在感染灶,均易发生导管感染。

2护理干预措施

2.1严格医护人员手的清洁与消毒

手的清洁与消毒是降低医院感染最基本、最简单、最可行、最重要的措施。医护人员必须掌握正确的洗手技术,即按照洗手指征,正确洗手方法、洗手时间,保证洗手的频度,擦手用具防止洗手后再污染,这是有效消除皮肤上暂居菌的5大要素。

2.2严格进行消毒、灭菌和无菌操作

根据《医院消毒卫生条例》进人人体组织或无菌器官的医疗用品必须消毒灭菌,接触皮肤黏膜的器具必须消毒。在进行消毒灭菌之前要根据物品的性质和实际情况选择消毒方法和消毒剂。使用化学消毒剂必须了解消毒剂的功能、作用、作用方法及影响灭菌和消毒疗效的因素等。对于连续使用的氧气湿化瓶、雾化器、呼吸机管道等,必须每日消毒,用毕终末消毒,干燥保存。进行各项护理操作时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特别是静脉置管时尤应注意。置管部位的敷料应首选半透明膜,用之前严格皮肤消毒,如果敷料被分泌物污染、潮湿或不能保证其无菌性则不能使用。

2.3严格病区管理

进入ICU穿隔离衣、鞋套,戴口罩、帽子,严禁有呼吸道感染者入内。保持室内空气洁净,采用湿式打扫,定期通风换气和紫外线、空气消毒机进行空气消毒。

2.4医疗废物的规范管理

生活垃圾和医用垃圾必须分开管理,要严格执行国家消毒卫生管理法规,医用垃圾用黄色塑料袋,标志醒目,由专人专车运送到指定地点处理或焚烧,并进行登记,专人签名。

2.5加强病人的基础护理,对长期卧床患者每日进行口腔护理2次,温水擦浴1次;对昏迷患者应定时翻身拍背、促使痰液排出,防止坠积性肺炎,保持人工气道的通畅与清洁;对留置导尿管的患者每日要更换尿袋,并会阴擦洗一次。

2.6加强对ICU的护理管理

ICU是全封闭、全方位、高质量的精心护理场所,收治的大都是危重患者,所以ICU的工作缺乏来自于外界或患者的有效干预或监督。因此,在控制感染中,护士的慎独修养至关重要。护理管理者要加强对ICU护士素质的培养,定期进行护理督导尤为重要。另外护理管理者合理安排ICU的人力,ICU的护理工作量远大于临床各普通科室,由于超负荷的工作量而简化或违反护理工作程序,这就造成了人为地医院感染的因素。因此合理安排ICU护士的工作量是不可忽视的问题。

篇5:ICU病房医院感染的现状及干预措施

重症监护病房(ICU)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一、人员管理

1.医护人员进出ICU,需更换工作衣、裤、鞋,戴工作帽,不戴手饰,外出时必须穿外出工作服,更换外出鞋。

2.医护人员患有传染性或感染性疾病时应暂停在室内工作。3.严格探视制度,限制探视人数,患有感染性疾病者不得进入。4.严格洗手制度,特别强调洗手的清洗与消毒,在预防病人医院内感染尤其是同一病人多部位感染(同一病原体多部位感染)中的积极意义,医务人员在进行各种检查、治疗、病人与病人之间、部位与部位之间的护理前后,均要认真洗手。

二、环境管理

l.ICU应保持整洁,定时通风换气,确保无尘、无虫蝇。

2.ICU布局合理,划区明确(治疗区、监护区、污处置区),有条件医院配置净化工作台,监护区每床使用面积不少于9.5m2。

3.监护区、治疗室应配备空气净化装置,每日进行动态消毒,每月进行空气、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细菌培养监测一次。

4.每日用消毒液擦拭门、窗、桌、椅、床等,用消毒液拖地二次。每周进行一次大扫除。

三、消毒隔离制度及措施

l.病人的安置应净感染病人与非感染病人分开,特殊感染病人单独安置。诊疗护理过程中,应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控制交叉感染。2.各种设备、仪器的表面,定时用清水擦拭,经常保持其清洁。3.患者转出后,床单位的所在物品须更换和用消毒液擦拭,按病房消毒隔离制度执行。

4.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认真洗手或消毒,必要时戴手套。5.呼吸机输入及输出管道、氧气湿化瓶、雾化吸入器的喷雾面罩管道和装药液的容器每个患者使用后,应用消毒液浸泡30分钟后送供应室清洗消毒。

6.加强病人各种留置导管的护理与观察,对静脉导管和动脉导管置入的皮肤穿刺部位,应每天用碘酒、酒精消毒,防止感染。7.换药及治疗用过的器械和容器先用消毒液浸泡30分钟后清洗,再送高压蒸汽灭菌备用。

8.加强医院感染监测,对住院较久病人,应定期进行尿、痰、伤口分泌物及粪的细菌培养,当有感染流行时,应对ICU病人、接触者和环境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以便及时控制感染。

9.加强抗感染药物应用的管理,正确选择抗菌药物,加强细菌耐药性监测;尽量防止病人发生菌群失调,有特殊流行病学意义的多重耐药菌株感染,要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10.加强对各种侵入性诊疗器械设备污染现状及消毒效果的监测,包括对使用中消毒灭菌物品及敷料污染现状的监测与管理。

篇6:ICU病房医院感染的现状及干预措施

摘要:目的:探讨控制神经内科ICU病室医院感染的护理干预对策。方法:抽取本科室收治的252例ICU住院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状况。结果:经过分析比较,干预组患者中医院感染10例(7.97%);对照组患者中医院感染32例(25.4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结论: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能够降低控制神经内科ICU病室医院感染率,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有助于患者的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神经内科ICU;医院感染;相关因素;护理干预【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8602(2014)02-0138-01

神经内科ICU的病人多是脑部疾病,患者由于年龄偏大、运动功能障碍、免疫力低下,大量抗生素的使用和各种侵入性操作,是医院感染的高发人群,而医院感染会直接威胁到患者的生命[1]。因此,为降低临床医院感染的发生率,现回顾性分析我院神经内科ICU 2010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患者资料,针对ICU生理特点、病情、治疗、护理手段及ICU的环境设施分析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制定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本科室2010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252例住院患者,并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126例,其中脑出血的患者有44例,脑血栓的患者60例,而脑栓塞的患者22例,年龄为42~78岁,平均(69±4)岁。而干预组有126例患者,其中脑出血的患者43例,脑血栓的患66例,脑栓塞的患者,17例,年龄37~81岁,平均(66±7)岁。两组病人基本情况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具可比性。

1.2方法:将252例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12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状况,然后将两组进行对比分析。

1.3医院感染诊断标准:主要依据国家卫生部文件《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执行。

1.4护理干预

1.4.1严格的执行消毒隔离制度:认真的执行各项的消毒隔离制度是有效的干预ICU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主要保持室内的通风和干燥,并做好室内的空气和地面以及物品表面和床单的终末消毒工作,并采用空气净化器进行持续的净化,保证操作的前后正确的洗手或者用消毒液进行涂擦双手。此外对与传染性的疾病患者需要给予隔离,并在床尾做好隔离的标记,相关的工作人员进入ICU需要穿规定的工作服、鞋,并戴好帽子与口罩[2]。

1.4.2严格无菌操作:对于患者吸痰和导尿以及深静脉置管时需要严格的做好无菌操作。在患者吸痰时戴上无菌的手套,并使用一次性的吸痰管,同时保持好尿路系统的密闭性,及时的做好会阴的护理,并保持尿道口的清洁,一般尽量的缩短留置导尿的时间。采取静脉穿刺需要皮肤隔日进行消毒,每周进行2次的更换敷贴,同时密切的观察穿刺处的皮肤有无红、热、肿、痛以及全身的症状,例如出现发热和白细胞升高等炎症的出现时,需要对导管的皮下段进行细菌的培养。

1.4.3加强基础护理:护理工作人员需要认真的进行口腔和呼吸道的护理,其中口腔的护理每日进行2~3次,并保持呼吸道的通畅,每l ~2h对患者翻身和拍背1次,从而使痰液及时的充分排除。另外还需保持床单位和皮肤的清洁与干燥,做好氧气湿化瓶和管道的消毒,一般湿化瓶和湿化液需要每天进行更换。

1.4.4加强医务人员的培训:加强医务人员相关的过关培训,其目的是使每位医务人员能够深入的认识到做好预防医院感染的重要性,同时严格的落实各项制度。另外通过培训,督促医务人员在每次的操作前后需要正确而有效的进行洗手,做好防止病原菌的传播。

1.4.5合理使用抗生素:根据调查显示,长时间使用不合理的抗生素是导致真菌感染的重要原因之一,一般真菌的感染部位表现为呼吸道,因此对于ICU患者在进行气管插管或者气管切开时,需要做好防止真菌感染的措施。因此,正确的掌握抗生素药物的使用,并根据药物的敏感试验进行选择敏感的抗生素,需要及时的停药,以防止二次感染和耐药菌的产生。

1.5统计学处理:本次研究的所有资料均采用SPSS 17.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 x2检验,P<0.0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照组感染率为25.40%,干预组为7.94%,差异显著。见表1。

3讨论

对于ICU的医院感染,主要表现为呼吸道为主,而且基础的疾病主要以损伤性的疾病居多,一般 ICU的患者的病情比较危重,卧床的时间也比较长,并且大多数的患者都处于昏迷的状态,基本上丧失了咳嗽的能力,并且气道的分泌物很难排除,因此,这些都为细菌的滋生和繁殖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条件,如何进行有效的防止医院感染发生是医务人员所关注的重要问题,因此要做好防护:加强病室的环境监测;严格的遵守无菌的原则;合理的使用抗生素药物;降低患者的住院费用[3]。医院感染的最大挑战不是没有指南可以依照,而是没有很好地遵循指南,如果能够认真执行指南,可以有效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医院感染的发生是多因素作用所导致的结果,应当严格遵守医院感染防治的各项规程,才能达到最佳防治效果。综上所述,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能够降低神经内科ICU病室医院感染率,能够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有助于患者的恢复及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篇7:ICU病房患者的感染监护与护理

作者:卢西爱 高春喜中国医药导报 年21期

感谢原创者

[摘要] 在重症护理工作中,应随时自觉地了解患者各方面的情况,观察病原微生物及感染的存在,做好控制及预防工作,提高护理质量。

[关键词] ICU;感染;监护;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8)07(c)-142-02

对重症患者的护理,尤其在预防并发症或针对并发症方面的护理,是临床护理工作中的难题。我们建立的重症监护室,对重症患者采取相应特别的护理,预防感染发生,对于重症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现将具体措施报道如下: 病房要求

1.1布局与隔离

因患者病情危重,免疫机制处于极低水平,正常屏蔽功能受到破坏,易受感染。为防止交叉感染,合理的布局,符合要求的房间设置是避免交叉感染的重要环节,分治疗室和监护区。治疗室内应设流动水洗手设施,最好配备净化工作台,监护区每床使用面积不少于9.5 m2。感染与非感染患者分开,特殊感染患者单独安置,其诊疗护理活动应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控制交叉感染。医护人员进ICU要穿专用工作服,戴口罩、帽子、换鞋,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认真洗手和消毒,必要时戴手套。严格探视制度,探视者更换衣帽、鞋,戴口罩。

1.2 消毒措施

病房每日用紫外线照射一次,时间30 min~1 h,常用95%酒精擦洗紫外线灯管,保证紫外线的穿透力。每日用0.2%过氧乙酸或强氯杀星擦拭床头柜桌面及椅子和窗户。病房内抹布、拖布使用后用消毒剂浸泡后晒干,以免微生物孽生。加强各种监护仪器、设备、卫生材料及患者用物的消毒与管理。为防止橡胶制品经高压灭菌后出现粘连,采用强氯杀星消毒,每周消毒2次氧气湿化瓶及吸痰瓶,以达到良好的消毒效果。

2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无菌技术是防止病原微生物感染患者的操作技术,也是护理工作中避免污染无菌物品、防止交叉感染的一项基本操作,尤其在护理重症患者时更应严格遵守,以保证患者安全。严格把好无菌物品质量关

对一次性使用的无菌物品,应认真检查消毒、灭菌日期、失效期、有无破损漏气等;对随时消毒的物品必须符合消毒、灭菌效果监测的要求。

4预防护理措施

4.1呼吸道护理

主要目的是保持呼吸道通畅和防治肺炎。因重型患者抵抗力低,易发生肺部感染,所以应保持呼吸道通畅。重症患者咳嗽和吞咽反射减弱或消失,口腔及呼吸道分泌物和呕吐物容易误吸或坠积于肺部。为防止吸入性肺炎或窒息,应及时清除口腔及呼吸道分泌物,使患者侧卧位,并常叩背,加大肺透气量,刺激咳嗽或定时吸痰,以利于排出呼吸道分泌物。保持病房内空气新鲜、流通也尤为重要。应定时开窗通风,晨间护理应采用湿式清扫,更换床单时,不能在病房和走廊内清理或抖落被单,以避免被单上的皮屑等脏物在空气中

扩散。

4.2气管切开及应用呼吸机患者的护理

当患者昏迷时,咳嗽反射减弱,分泌物滞于气管造成阻塞,应早期行气管切开,避免发生坠积性肺炎。气管切开患者,应用生理盐水5 ml,庆大霉素80 000 U,糜蛋白酶1支在每次吸痰后沿导管壁滴入2~4滴。气管切开处每日更换敷料4次,每次吸痰时间不超过15 s,吸痰管用后应清洗干净,及时更换。内套管每日拔出清洗及消毒,套管外口要用湿纱布覆盖,管道内如有积液及时清除倒尽,防止倒灌入呼吸道。

4.3口腔护理

昏迷或危重患者无法吞咽,口腔分泌物增加,痰多,很容易有细菌或真菌感染,应增加口腔擦洗次数,每天至少早晚两次口腔清洗,一般用生理盐水棉球擦洗口腔。为防止气管切开患者被绿脓杆菌感染,用生理盐水与0.1%醋酸溶液交替进行口腔护理,减少肺部感染,必要时做细菌培养。如发现有真菌生长,则在清洗后涂以制霉菌素油膏。

4.4尿路感染护理与预防

应尽量避免用导尿管或膀胱镜等操作,如病情需要留置导尿管,时间尽量缩短,并采用封闭式引流袋。据调查尿路感染与导尿管有关的细菌可达38%~60%,仅次于呼吸道感染。因此我们医护人员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尽量用口径细小而引流通畅的导尿管,插入时避免损伤尿道。对留置导尿3 d以上者,应用抗生素,出血者加用安络血,痉挛者用利多卡因,应保持尿管通畅。任何时候贮尿袋都应低于膀胱水平,应定时排空,一般每日排空两次,排放时应按无菌操作执行。当患者发热时做细菌培养,预防尿路感染。

4.5压疮的预防

针对压疮的发生原因和好发部位,我们给予相应的措施,做到勤翻身、勤整理、勤更换。可以使用气垫床,保持床单整洁、干燥,骨隆突处用红花油酒精按摩,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并做到营养好。对已经发生压疮者,加强护理措施,根据压疮的程度,给予相应的处理,只要有责任心,并严格交接班,压疮是完全可以避免的,切不可使用热水袋以防烫

伤。

4.6营养的维持

重症患者,热量供给通过胃肠外营养(PN)和胃肠内营养(EN)。在PN过程中,严密观察局部有无渗出、肿胀,防止局部坏死。同时注意检测肝功、白蛋白和血糖的变化。尽早开始EN,并掌握EN的适应证和方法,防止并发症的发生。总之,加强早期营养支持,有利于疾病的恢复,从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4.7预防肌肉、关节挛缩和强直

长期卧床患者,由于活动少,容易发生肌腱、韧带退化和肌肉萎缩,关节日久不动也会强直而失去正常功能,故护理患者时应注意保持肢体的功能位置。病情许可时,可每日2~3次为患者做肢体的被动运动。如伸屈、内展、外旋等活动,并作按摩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加肌肉张力,帮助恢复功能。也可预防静脉血栓形成。

5切实做好系统化整体护理

篇8:ICU病房医院感染的现状及干预措施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该院在ICU治疗的7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 男39例, 女31例, 年龄18~75岁, 平均年龄43岁, 入住ICU的时间为7~29d。其中, 气管插管48例, 开放性损伤59例。颅脑损伤29例, 胸部损伤32例, 其他9例。该70例患者在进ICU之前, 做血常规, 白细胞计数均正常。

1.2 调查方法

对7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系统分析, 回顾性分析每位患者的临床资料, 填写调查表, 调查统计感染患者的原因。被感染的患者均符合医院感染的诊断标准。统计患者的感染发生率。据不完全统计, 2009年统计的非ICU的病房的感染发生率平均为2.39%。

1.3 统计方法

所有数据使用SPSS17.0软件进行分析, 感染率用%表示, 所得计数数据采取χ2检验。

2 结果

该组资料显示:ICU病房内的感染率为45.7%% (32/70) , 与非ICU病房的感染发生率2.39%做比较, 结果P<0.05, ICU病房内的感染率明显高于非ICU病房的感染发生率,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3.1 感染原因

3.1.1 病房的管理

(1) 患者使用的医疗器械未经过严密消毒, 如内窥镜、吸入装置等, 这些侵入性的诊治, 可能会把病原体带入患者体内, 造成感染, 此外, 这些治疗本身就是有创检查, 会再次导致患者的损伤, 患者感染的机率增加。 (2) 操作人员无菌操作的观念薄弱, 不当的吸痰及吸氧等操作, 雾化吸入器消毒不彻底或者被污染。病房内有不同病因的患者, 病房内患者比较集中等原因, 造成患者之间交叉感染。 (3) 患者在医院的病房空气流通欠佳, 增加了空气污染度, 探视人员又缺乏无菌观念, 病原体被带入到病房中, 污染了患者所在的环境, 对于开放性损伤的患者更易发生感染。

3.1.2 开放性损伤

在ICU病房的病人病情都较重, 气管切开和开放性伤口较常见, 由于人体的第一道保护屏障被破坏, 增加了患者被感染的机会。每天处理患者的伤口和敷料时, 不注意操作, 造成患者的感染。

3.1.3 抗生素的应用

在ICU病房内, 患者本身有严重的基础疾病, 使用了大量的激素及抗生素在治疗基础疾病时, 病人的正常菌群因此而失调, 耐药菌或真菌进入到体内, 可引发感染。

3.1.4 患者本身的因素

患者自身的免疫力低下, 在未进入到ICU之前就已经感染了不同科室的各种杂菌, 此外, 因为患者的体位和消化道的反应时胃内的食物反流到呼吸道, 导致感染。长时间卧床引发坠积性肺炎等。

3.2 护理应对措施

3.2.1 无菌教育

(1) 护理人员的无菌教育:首先要强化护理工作人员的医院感染的知识, 必须加强ICU科室的无菌管理, 每一个护理人员都应该加强医院感染知识的学习和理解, 巩固掌握熟练的应用无菌技术, 积极参与无菌管理。 (2) 探视人员的无菌教育:对于来探视的人员要进行无菌观念的教育, 劝导病人家属不要来探视, 控制无关的医务人员进入时, 进入时要穿隔离衣, 佩戴口罩, 换鞋。

3.2.2 进行各种监测

(1) 环境监测:在日常护理中, 保持病室内的洁净和清新的空气, 增强基础护理, 做好护理的一般工作, 床单保持干燥, 清洁, 尽量让病人居住单人病房, 防止患者之间的感染。对患者家属进行预防感染知识教育, 劝导病人家属不来探视, 陪护, 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 以防将细菌传染到患者。 (2) 灭菌效果监测。病房使用的各种导管必须要经过严格的无菌处理。对无菌的物品要进行检测, 每月随机抽查3~5个灭菌后的物品进行检测。对于灭菌质量采取物理检测、化学检测以及生物监测。 (3) 菌株抗药性监测:应用抗生素, 要遵守合理适量的原则, 应用抗生素之前, 要进行细菌培养, 选择特异性较强的药物对患者进行医治。 (4) 清洁卫生监测。每天进行紫外线消毒, 定时通风, 病室的温度23℃左右。护理人员在为每位患者护理之前要清洗双手, 保持患者清洁度和舒适度。 (5) 规章制度的执行监测。指定专人管理, 施行奖罚制度, 与年终奖金挂钩, 评定优秀护士, 调动护理人员的积极性。

3.2.3 防止交叉污染

对患者所要使用的器械均要进行消毒或者灭菌, 进行操作的医护人员要佩戴口罩和手套;在给患者进行吸痰时要使用一次性吸痰管;除此之外, 尽量在两个病床之间, 用屏障隔开, 杜绝交叉感染。

3.2.4 营养护理

无论患有什么样疾病的病人在患病期间的饮食状况都可能直接对患者的康复情况影响。对于ICU病房里的病人, 饮食的指导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护士需向患者和其家人介绍饮食质量的重要性及具体措施, 争取让患者做到定时定量的饮食, 少吃多餐, 灵活掌握每次膳食的数量和总量, 强调患者多元饮食, 坚持少盐, 少脂饮食, 保持营养。需多吃水果, 蔬菜, 以促进大肠的蠕动, 让患者定时排便, 指导患者按摩腹部, 促进患者排便, 防止便秘, 以免用力排便时, 患者的心率和动脉血流量受到影响, 发生意外。

综上所述, ICU病房内容易发生患者感染, 在临床护理工作时, 要遵守无菌意识, 做好护理措施, 预防感染。

参考文献

[1]赵法荣.ICU病房感染因素分析及控制对策[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07 (5) :51.

[2]吴慧琴, 赵艳梅.预防控制ICU病房感染措施及护理管理体会[J].中华中西医学杂志, 2010 (1) :36-37.

[3]周金叶.呼吸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因素及防控措施[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0, 8 (7) :47-48.

[4]袁引芳.基层医院综合ICU医院感染因素分析与预防控制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1, 21 (4) :89-91.

[5]汪玉梅.重症监护患者家属心理行为变化与医疗护理工作冲突的探讨[J].医药前沿, 2012, 2 (3) :67-68.

篇9:ICU病房医院感染的现状及干预措施

1 新生儿医院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

1.1 制度落实不到位, 医务人员医院感染防控意识淡薄, 医院感染管

理制度、消毒隔离制度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执行不到位, 直接关系到医院感染防控成败。

1.2 手卫生规范不落实, 手卫生依从率低、干手不规范, 造成二次污染。

日常工作中医务人员只在穿衣着装上对污染进行防治, 而忽略了护理过程中其他的传播污染的途径。例如在接触一个新生儿之后不久, 手不经处理就去接触另外一个新生儿, 这个过程中及其易造成交叉感染的现象出现。而在众多出现感染的原因里面, 造成医院感染的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医院感染循证研究证实医务人员手作为各种病源微生物的媒介, 据相关资料表明, 婴儿室护士抱婴儿前未洗手的医院感染率为2.65%, 洗手后降低至1.24%。

1.3 侵入性操作在某一方面看来是医疗技术方面的进步。

其优势在于为了治疗增加了有利的治疗方式, 但是也在很多方面带来了棘手的难题。例如气管切开呼吸机的应用、如气管插管留置尿管、中心静脉置管等增加了呼吸机相关肺炎、留置尿管相关的泌尿系感染和中心静脉置管的血流感染, 被感染的概率大为提升。

1.4 新生儿医院感染的另外一个重要的因素便是对于抗菌药物的长期性的不合理化使用而导致的新生儿性疾病的感染。

长期以来使用的广谱抗生素会加强二重感染的发生则是新生儿感染疾病的另外一种因素。就目前状况看来, 抗菌性药物在使用上大多存在即为不合理的滥用的现象。例如经常出现的又, 较多使用价格昂贵的药物, 联合用药以及对于预防性药物的过多使用。这种做法对于感染的控制不但没有任何帮助, 还极有可能提升医院感染的危险性。

1.5 作为患儿的护理人员, 带病上岗的医务人员也是一种病源的传播

载体, 如果出现他们带病坚持工作的情况, 那么那些患有种种疾病的如流感、肠炎等感染性疾病的医务人员则是一种感染的潜在性威胁, 对患儿具有潜在的传染性。

1.6 自身因素早产、免疫功能低下、出生体质量低都是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重要的内在原因。

1.7 空气与环境污染病室空气微生物过多, 病菌繁殖较快也是新生儿患病的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因。

室内如若经常不通风, 空气稳定果敢, 流通性较差, 湿度过大微生物繁殖较快进而导致空气中细菌滋生, 室内人员很多的情况下, 这种情况就会加剧。

2 干预措施

2.1 强化职业道德教育, 要求医护人员必须有高度的责任心, 提高医

护人员主动参与医院感染管理意识, 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医院感染知识培训, 印发“医院感染知识问答”小册子人手一册, 加强医院感染知识学习, 制定新生儿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消毒隔离制度等, 加强监督, 追踪落实, 强化全体医护人员医院感染管理意识。

2.2 加强手卫生管理, 加大手卫生宣传力度, 在显眼处张贴手卫生标语, 使医务人员自觉执行手卫生指征;

安装了非手触式水龙头、配置了洗手液、干手纸、速干手消毒剂等手卫生设施, 强调每接触一个患儿前后进行手卫生, 在无肉眼可见污染时用速干手消毒剂擦手代替洗手, 在每一个患儿床旁安放手消毒剂, 可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诊疗和护理操作应当以先早产儿后足月儿、先非感染性患儿后感染性患儿的原则进行。操作人员应该带上手套等一系列防御设备来进行一系列的操作。如对体液, 血液, 分泌物甚至是排泄物等接触。同时在操作完成之后应该将手套脱下并对手进行清理。

2.3 减少不必要的侵入性操作, 正确掌握侵入性操作指征, 优先使用

无创通气避免不必要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口机械通气, 吸痰等操作动作应轻柔, 减少操作损伤, 避免重复插管, 缩短导管保留时间, 做好留置管的护理, 进行各项侵入性操作时,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尽量避免留置静脉导管[2]。

2.4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在患者用药前尽快采集病原学标本, 根据药敏试验选择最有效、足量的抗生素[3]。

2.5 医务人员患皮肤化脓性感染、流感、肠炎等感染性疾病时不能接触新生儿。

2.6 控制医院发生感染的另外一种途径便是, 可以采取对新生儿免疫的方法。

可以采用丙种蛋白来对新生儿抗病能力进行增强, 还可以提高早产儿的免疫能力。对医院的感染率进行控制。按新生儿护理常规每天沐浴1次, 做好口腔、眼、脐部、臀部的护理, 护理动作轻柔, 细心, 避免擦伤引起感染, 认真做好皮肤黏膜的护理, 预防各种敏感柔嫩部位发生过敏的现象。

2.7 对于新生儿的病房, 空气流通很重要, 应该时刻保持新生儿病房空气新鲜畅通。

每天应该至少有两次以上进行开窗通风, 每次要在15~30min之间。同时还要用空气消毒器进行i型奥杜, 对于新生儿的室内环境保持清新整洁的状态。严格执行探视制度, 限制人员进出。入室时进行手卫生、更衣、换鞋, 戴帽、口罩[4]。物体表面、地面每天进行一次消毒。

2.8 布局科学、合理, 严格区分感染性和非感染性疾病的患儿。

建立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监控和报告制度, 开展必要的环境卫生学监测, 对于卫生监测的结果我们应该进行仔细的研究和分析整改。如若发现严重的医院隐患应该对于新生儿的接受立刻停止。发现特殊或不明原因感染患儿, 要按照传染病管理有关规定实施单间隔离、专人护理, 并采取相应消毒措施。所用物品优先选择一次性物品, 非一次性物品必须专人专用专消毒, 不得交叉使用。

2.9 规范器械、器具及物品的消毒管理

2.9.1 呼吸机湿化瓶、氧气湿化瓶、吸痰瓶应当每日更换清洗消毒, 蓝光箱和暖箱应当每日清洁并更换湿化液, 一人用后一消毒。

2.9.2 同一患儿长期连续使用暖箱和蓝光箱时, 消毒的频率应该提升为每周进行一次。最后还要进行终末的消毒。

2.9.3 应该采用彻底且有效地方式对患儿的奶嘴进行消毒和洗净。

如高温, 高压和微波等。同时应该对于消毒的过程统一化处理。每天保持清洁, 同时还要对冰箱进行清洁和处理。

2.9.4 还要清洁和处理的是新生儿的衣物和被服, 至少每天换一次, 出现衣物的弄脏则应该立即更换。

同时在患儿离开之后应该对其涌过的衣物进行彻底的消毒。

综上所述, 对于医院中新生儿感染的发生, 首先应该从医护人员的思想抓起, 从根本上提高对于预防的意识。形成以患者安全为中心的医院文化, 加强医院感染知识培训, 完善相关制度并督促实施, 重视手卫生管理, 减少侵入性操作, 加强新生儿基础护理, 合理使用抗生素, 规范器械、器具及物品的消毒管理是预防新生儿医院感染的关键。

摘要:目的 对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干预措施进行分析, 总结出科学、合理的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预防策略, 为有效预防新生儿医院感染提供可靠依据。方法 针对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 提出相应的管理措施。结果 加强新生儿病房的医院感染管理, 有效预防了医院感染的发生。结论 完善规章制度、提高防控意识、做好消毒隔离、加强手卫生管理能有效预防新生儿医院感染发生。

关键词:新生儿,医院感染,干预措施

参考文献

[1]李久红.我国新生儿医院感染控制工作面临的挑战[J].中国新生儿科杂志, 2009, 24 (2) :45-47.

[2]何伶俐, 雷学忠.医院感染控制新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 2008, 43 (3) :283-285.

[3]李承, 何克勤.新牛儿病室医院感染的分析对策[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8, 24 (10) :43.

篇10:ICU病房医院感染的现状及干预措施

关键词:ICU病房,护理干预,院内感染

重症监护 (ICU) 病房是医院危重病人的集中地。ICU的创建和完善对提高危重患者的抢救成功率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其收治的患者病情危重、免疫功能低下, 再加上多种侵入性检查的原因, 使病房感染性并发症的患病率和病死率明显提高, 而且由于患者流动性大、医护人员密集, 空气中细菌增加, 使其感染率远远超过了普通病房, 也增加了医护人员感染的机会。临床资料统计显示, ICU病房引起感染的机率占院内感染的13%~18%[1], 随着对医院感染的深入研究, 已广泛引起了广大医务工作者的重视。我院自2007年6月至2011年5月对收治的ICU住院患者1868例加强院内感染控制的管理, 进行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 有效预防和控制了院内感染的发生, 现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收集我院自2007年6月至2011年5月ICU住院患者1868例, 年龄23~76岁, 发生医院感染例, 其中60岁以上1021例, 占54.7%。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 发生医院感染明显降低。

2 ICU病房发生感染的原因

2.1 患者因素与环境因素

ICU病房患者多是病情危重、抵抗力低下, 经过了较大的手术和创伤, 有些在转入时就伴有严重的并发症和感染症状, 加重了患者感染的机率, 再加上ICU所处的位置相对闭塞, 通风不足使空气中的病原菌数量增多引发交叉感染, 出入通道的混用等机率大大增强。

2.2 外界因素

由于ICU病房的人群来自不同的科室, 病变的种类、部位、感染程度也不相同, 集中在同一科室中, 成为发生感染的重要因素, 加之危重病人在转至ICU之前已应用过多种抗生素, 转入后在病室产生的耐药菌株和其他细菌混在一起, 增加了对污染细菌分析的复杂性[2]。另外ICU中进行有创性操作较多, 各种先进的监测治疗技术如气管插管、中心静脉置管、各种人工气道的建立和呼吸机使用, 都增加了患者伤口细菌感染的机会, 诱发了菌血症发生的可能。

2.3 医务人员因素

医务人员对院内感染管理的重视程度及消毒隔离措施的执行是减少院内细菌感染的主要因素。ICU病房中由于护理人员少, 护理工作比较繁忙, 对患者进行侵入性操作时不重视无菌技术原则, 不及时更换清洁, 接触患者前后、执行每项操作前后不洗手, 将致病菌带入患者体内引发患者感染的机会, 护理人员对转出、进入ICU的患者松懈护理, 导致病房空气中病原菌的增多。

3 进行护理干预和管理, 减少感染发生

3.1 加强护理人员管理, 加强消毒和无菌操作

加强对护理人员院感知识的培训, 充分认识到控制院感工作的重要性, 保护患者也保护自己不受感染, 加强环境卫生监测, 每月做1次空气培养, 做到每次操作前后正确有效地洗手, 正确有效地洗手可祛除手上98%的暂住菌;每日对病房进行消毒1次, 为危重患者提供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对各种侵入性仪器导管进行浸泡、更换, 对一次性用品毁形、浸泡并进行检查、记录;每日用含氯消毒液擦拭地面、物品表面、桌面等, 减少空气和物品上的病原菌。医务人员在进入病房对患者做各项操作时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执行无菌技术, 做好对患者各部位的护理。ICU病房属于医院的重要科室, 家属和其他科室护理人员不得随意入内, 其他人员在经过同意后方可进入, 进入时应穿隔离衣, 以免将细菌带入病房内, 引起感染, 隔离衣每周打包进行高压灭菌2次, 特殊感染每日灭菌1次。

3.2 心理干预

患者进入ICU病房后, 对环境的陌生, 家属不陪伴在身边, 各种仪器在身边的操作, 使患者产生恐慌、害怕、悲观的心理, 有的患者还会出现频死感, 感觉自己的生命即将终止, 消极的对待各种治疗, 加重感染的程度。我们护士应耐心的向患者解释, 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关系, 让患者建立充分的信任感和战胜疾病的信心, 恢复体力, 改变免疫力低下症状, 预防感染。

3.3 加强对患者的一般护理

加强对患者各方面的护理, 如口腔、皮肤、饮食、泌尿等护理, 合理使用抗生素, 防止耐药株菌的产生和二重感染的发生。观察口腔黏膜有无破溃、感染, 每日为患者进行口腔护理, 气管插管患者应两人协助进行口腔护理并及时更换固定带;保持皮肤的清洁, 对重症患者每2小时为患者更换1次体位, 防止褥疮的发生;留置尿管患者每日用洗必泰清洁尿道口, 对侵袭性操作技术严格无菌技术操作, 减少感染机会;长期不合理使用抗生素是导致真菌、耐药株菌感染的原因, 所以要选择敏感的抗生素, 正确掌握抗生素使用原则, 并及时停药, 减少感染的发生。

4 体会

ICU病房是医院危重病人的集中地, 病室内的大量细菌是导致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重要原因。医务人员对院内感染管理的重视程度及消毒隔离措施是减少院内细菌感染的主要因素。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 可有效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的发生, 减少患者感染的机会, 有效提高治愈率。

参考文献

[1]张琴.对ICU患者呼吸系统医院感染的干预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9, 18:48~50.

上一篇:科学对待中国传统文化下一篇:二级建造师水利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