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责任保险发言

2024-07-25

医疗责任保险发言(精选9篇)

篇1:医疗责任保险发言

医疗保险局科长职位竞岗发言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评委,同事们:

大家好!今天我参加竞聘,一是为了以实际行动响应组织通过公开竞聘选拔人才的重大举措;二是为了争取能够在新的岗位上为我院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更好地奉献社会。我相信“天生我才必有用”,我会全力以赴,勇攀高峰!

下面,我把我的个人情况呈现给大家,使大家对我有一个更加全面的理解:

我叫***,今年46岁,中共党员,大专学历,中级职称。我于1982年,卫生系统毕业,曾到卫生防疫站工作。****年调到**,先后担任***、***、***。****年至今,在医疗保险局任医疗监督科科员。在几十年的工作,我具备了以下竞争优势:

第一,我具有一定的政治素质和个人素养

参加工作以来,我办事讲原则,立场坚定,勤政廉洁,实事求是,公平公正,严格要求自己,立志献身我所热爱的医疗事业。在思想上和行动上我能够与局党组保持高度一致。并且我从小接受了良好的传统教育,培养造就了我光明磊落、乐于助人,勤奋好学、吃苦耐劳的品质。

第二,较为丰富的工作经验和较强的工作能力

从工作到现在已有**年的时间,**年来我曾在多个岗位上历练过,不同的工作经历使我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与此同时,我年富力强,性格稳重、随和,为人热情大方,在工作中能起到桥梁和纽带的作用,协调各种关系,提升凝聚力,做好各种工作。对上我能与上级领导较好地沟通和协调,及时汇报工作情况,同事之间能够友好和睦地相。尤其是到医疗监督科工作后,在新的工作岗位上,我克苦学习、努力钻研,认真完成了各项工作,期间使我积累了丰富的医疗监督工作经验。

第三,严谨踏实、扎实高效的工作作风。

志当存高远,骏马何需鞭。我个人的性格特点是做事追求完美,无论什么工作,不干则已,要干就要追求卓越,力争达到一流水平。这种性格促使我自加压力、负重奋进,竭尽全力争取把本职工作做得最好。我富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工作严谨细密,一丝不苟,高效快捷,讲求效率。

各位领导、各位同事,这次竞聘,无论成功与否,我都将以这句自勉,一如既往的努力工作!但如果我竞聘成功,我将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摆正位置,当好三种“角色”

在今后工作中我将自己定位好,明确自己的责任,扮好“三种角色”。“三种角色”即“助手、领导和朋友”。一是当好局长的助手。做到组织上服从而不盲从,奉命而不唯命,善上而不唯上;工作上主动而不盲动,当助手而不甩手,融合而不迎合;思想上尊重领导,帮助领导排忧解难。二是与职工多沟通,熟悉分管部门的工作情况,找准工作重点和难点,制定出有效的工作计划和目标,有的放矢地开展好工作。三是当好职工的朋友,在工作中和生活上多关心职工,急职工之所急,想职工之所想。

第二、创新工作方法,严格按照工作规程,将我局的医疗监督工作推向一个新的高度。对于我们医疗监督科来说,做好****、****、****等工作是我们最基本的责任,我们的工作直接关系到全区医疗质量的好坏,所以对每一位医疗监督科的战士来说,肩上的担子很沉重。为扎实做好这项工作我将:

一是实事求是,严格按照《****》、《****》等相关规定办事,认真搞好监督的各个环节,绝不在关键环节上放松,对各种违法、违规行为坚决打击,绝不手软。

二是协助局领导完善现有的医疗监督管理办法,根据我区和我局的实际情况,将现有管

理办法加以完善,使其更加适合我们的工作。

三是对***、***、***等监督难点和工作死角,加大监督、检查力度,使“死角”变成“活角”,综合完善我区的卫生系统。

第三、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注重调研,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领导能力。

医疗监督科我局的一个重要职能部门,担负着重要的职责,作为部分负责人的科长,应该担起这份重担。为此,我不仅要培养自己良好的政治素质,而且还要加强学习,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工作全局,注重调研,紧跟时代步伐,不断充实完善,使自己真正成为一名精专业、懂管理的行家里手。

各位领导,评委,面对浩瀚的蓝天,雄鹰选择了奋飞;面对汹涌的巨浪,水手选择了搏击;而今天,面对至爱的事业,我选择了拼搏和创新!由衷地希望,我,能够成为大家的选择!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篇2:医疗责任保险发言

(2009年9月20日)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按照会议安排,我将我乡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工作作简要汇报,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

一、2009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开展情况。

中平乡位于秀山东南部,距县城26公里,全乡幅员面积43.59平方公里,辖6个行政村,37个组,总人口9687人,2009年我乡参合农民人数 8126 人,参合率91%。今年1—8月,全乡参合人员门诊就诊7017次,补偿金额53165元。住院689人次,补偿金额592357元,占总补偿金额 80% 真正实现了参合农民得到实惠。合作医疗政策暖民心。

二、2010年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筹资进展情况。我乡于9月4日启动以来,通过加强领导、广泛宣传、组织收取,截止目前为止,已筹资108600元,占总任务71%。

三、启动2010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的具体做法 2010年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工作既是一项政治任务,也是一项经济工作,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多次研究,决定把此项民心工程办好办实。我们的做法是;

(一)加强组织领导。乡成立由乡长任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其他相关人员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各村成立了以支部书记为组长,其他相关人员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组建城乡合作医疗管理办公室,落实工作经费及人员,确保工作顺利开展。

(二)明确工作职责。党委政府认识到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按照职责进行分工,由政府主要领导牵头,分管领导具体负责,实行驻村领导包村、驻村人员包组、村四职干部包组工作责任制。做到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

(三)加大政策宣传。我们积极主动与县劳动保障局联系,了解2010年的参保对象,筹资标准,报销比例及限额后,迅速召开班子成员会、职工会、村四职干部会宣传发动,了解掌握政策。在此基础上,印制2300份宣传资料,由驻村干部和村组干部进村入户分发到每一农户手中,让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的有关政策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四)严格任务落实。按照2010年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工作要求,我乡严格按照2008年全乡年末人口的90%分配到村,并规定在10月10日前全面完成任务。对按时按成的村,按收取人数每人1元给予工作补助,对未完成的村,驻村领和人员扣减当月工作津贴,同时扣减村级办公经费1000元。

(五)加强督查检查。党委政府在明确任务和完成时间的同时,严格进行督查检查,专门成立了以乡党委书记为组长。

纪委书记为副组长的督查领导小组。采取定时和不定时的督查检查干部到村组情况以及工作开展情况,实行10天一次通报,对工作较差的村实行座谈,分析存在的问题和根源。确保此项工作有序的开展。

篇3:医疗纠纷与医疗责任保险

1 医疗纠纷已经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医疗纠纷”“医闹”是近几年来频繁见于报端、网络等的热词。据相关媒体报道,我国医疗纠纷年均增幅达30%以上。[1]2002年,中华医院管理学会对全国326所医院进行的调查结果显示,有高达98.4%的医院发生过医疗纠纷;2008年以来,全国经各级卫生主管部门鉴定的医疗纠纷案件每年超过百万起,平均每年每家医疗机构发生医疗纠纷的数量达40起左右;[2]2013年经卫生部公布的数据显示,全国医疗机构门诊接待数量为73亿人次,发生医疗纠纷为7万件左右。[3]2014年前八个月,全国范围内经过媒体公开报道的医疗纠纷有128起,逾九成发生了对医务人员的人身侵害行为,涉及医务人员138名;[4]等等。

医疗纠纷升级的具体表现之一就是“医闹”在增长。相比成本高而且耗时长的诉讼程序,“不闹不赔、小闹小赔、大闹大赔”的现实,能够使“医闹”者感知只有“医闹”才能“高效、迅速、廉价”地达到获取医疗赔偿的目的。据卫生部统计,2006年全国“医闹”事件共发生10248件;2009年上升为16448件;2010年进一步上升至17243件,较五年前增长68.3%[5]。即使在医疗条件比较好的地区,“医闹”也难以幸免。据北京晚报报道,北京约有七成医院发生过殴打、辱骂医务人员等“医闹”事件,甚至有“职业医闹”守在医院寻找“客户”。[6]再如广东,2013年全省医患纠纷共计2.1万余件,其中属于“医闹”案件多达500多件,平均每月40余件。[7]正因为如此,我国已成为世界上医疗纠纷最严重的国家。

医疗纠纷带来的一个重要后果则是医疗机构的诊疗失序。据新华社报道,2006年全国共发生9831起严重扰乱医疗秩序事件,打伤医务人员5519人,医院财产损失超过两亿元。[8]而中国医院协会发布的《医院场所暴力伤医情况调研报告》显示,2008-2012年间,发生“医闹”暴力伤医事件的医院从47.7%上升至63.7%,针对医务工作者的暴力袭击(包括口头辱骂、威胁、殴打甚至凶杀事件)每院平均数量从21起上升至27起,增幅达30%;因“医闹”暴力伤医事件造成财产损失的医院比例由58.0%升至68.2%,损失金额在10万元以上的医院比例也由8.0%升至11.8%。[9]再据卫生部统计,2012年全国共发生恶性伤医案件11起,造成35人伤亡,其中7人死亡,28人受伤。[10]由于医疗纠纷恶性事件时有发生,医生成了一个高度危险的职业。一方面各级医院不得不采取相关措施进行防范,以致出现了医院聘警察,保卫室配钢叉、催泪剂等攻击性装备,一些医院甚至为医生们开设相关防身术训练等。另一方面从医者的积极性受到挫伤,出现了医护队伍批量流失现象。医患矛盾进一步恶化及其对医疗秩序的巨大冲击,事实上已经成为深化医改必须妥善应对并加以化解的重要问题。

2 现行治理方式及其局限性

通过对众多医疗纠纷事件的分析发现,我国医疗纠纷主要是医疗事故损害赔偿纠纷和医疗服务合同纠纷,此外,还有少部分的追索医疗费纠纷、医疗美容纠纷、医用产品质量纠纷等。但无论何种纠纷,绝大部分均落在“赔款”这一问题上。因此,医疗纠纷的频繁出现,是源自患者或患者家属的需求没有达到预期而要求医院方进行赔偿,而“医闹”的频繁发生,则表明患者或患者家属原有的赔偿权利保障渠道已经失效。据东莞市社科院、东莞市卫计局等部门的调查显示,2007-2013年间,东莞市人民医院、市中医院等6家公立三甲医院和常平医院、石碣医院等7家镇级医院共发生医疗纠纷974起,群体性“医闹”事件为152起,到最后均成了医患双方赔偿金额的谈判。上述东莞13家公立医院2007-2013年在医疗纠纷中支付赔偿金1984.58万元,平均每年达到283.5万元。[11]再如湖南省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在2011-2012年间的医疗纠纷总数在4400起左右,赔偿金额在1亿元左右。[12]

正因为绝大部分医疗纠纷落在“赔款”上,其治理也应“对症下药”。然而,目前我国相关部门采取的医疗纠纷治理仅仅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临时办法,主要有四种方式:

2.1 医患双方自行协商,以医院赔偿结案。

此方式主要是医院考虑到声誉,怕影响医院的正常工作秩序及经营业绩,同时也怕病人或其家属再大闹的缘故。因此,每当发生纠纷,不管是否有责任,医院往往选择与患者或其家属私了解决。

2.2 组建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

山西省从2006年起就成立了全国第一个省级专业性医疗纠纷人民调解组织——山西省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目前,该省11个市和119个县(市、区)实现了医疗纠纷人民调解组织全覆盖。就全国而言,截至2014年4月,共建立医疗纠纷人民调解组织3396个,人民调解员2.5万多人,基本实现地市全覆盖。[13]各地通过医调委调解后每案赔偿的金额平均约在5万元以下。如2011-2013年间,上海通过医调委调解医患纠纷7239件,赔偿金额2.8亿元,平均每案3.87万元;广东累计调解医患纠纷2866件,赔偿金额约1.25亿元,平均每案4.36万元。[14,18]

2.3 医院设立警医办、聘警察出任医院副院长,以警察威慑来防“医闹”。

2007年起,福建、沈阳、郑州等地先后在医院设立警医办,并聘请警察担任医院副院长,以防止“医闹”及处理解决医院的安全保卫工作。2012年4月,卫生部、公安部联合发布《关于维护医疗机构秩序的通告》,2013年10月国家卫计委和公安部又下发了《关于加强医院安全防范系统建设的指导意见》,主要精神就是通过具体数量指标的规定以实现警医联动。如要求全国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协调公安机关,向二级以上医院等重点医疗机构派驻警务室,保安员数量应当遵循“就高不就低”原则,按照不低于在岗医务人员总数的3%或20张病床1名保安或日均门诊量的3‰的标准配备,等等。截至2014年底,全国各地二级以上(有个别地方是三级以上)医院均设立了医院警务室,配置了专职民警或相关保安。这种配备警察的方式,完全是中国特有的现象,它一方面说明医患关系的紧张程度,另一方面也说明别无良法。

2.4 强化司法制度以严惩“医闹”行为。

2014年4月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国家卫计委联合公布的《关于依法惩处涉医违法犯罪维护正常医疗秩序的意见》规定,在医疗机构内伤害医生,或侮辱、恐吓医务人员等“医闹”行为,罪行极其严重者将依法适用死刑。此外,各地也出台了一些医疗纠纷预防与处理条例,明确地方卫生、公安、司法等部门在源头预防、加强调解、打击“医闹”等方面的职责,并在索赔额数量及“医闹”行为将被追究责任等方面进行了具体规定。

上述四种治理方式在某种程度上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建立医调委后,全国2013年共调解医疗纠纷6.3万件,调解成功率达88%。[15]山西省八年间共受理相关案件8856起,调解成功7970起,调解成功率达90%,处理重大医疗纠纷案件765起。[16]然而,无论是医患协商、医调委调解,或者增设警医办、强化刑事处罚等,其总体效果并不理想,医疗纠纷增长之势并未缓解。这些治理方式的局限在于:一是耗时长。作为调解方式,因调解依据的医学鉴定短则几个月,长则一年半载,很难让患者及其家属接受。二是成本高。无论是建立警医办还是医调委,其工作经费均由当地财政来列支。近5年来,天津财政就累计安排专项经费1000多万元用于保障医调委工作经费和人员补贴费用,平均每调解一个医疗纠纷,费用近5500元;北京医调委办公场所租赁、办公费用、人员薪酬等,由政府财政拨款年均约900万元;上海医调委的办公经费、人员基本工资及案件补贴每年财政支出约1000万元;等等。[17,18]三是负面影响大。部分老百姓认为,警医办的增加是靠强权对付患者及其家属,而调解鉴定往往由医院利益方如医学会等出具的结论难免有“偏向”医院的嫌疑。因此,部分患者或家属往往不愿调解,在诉讼机制不健全的情况下,倾向于靠“医闹”等鱼死网破的方式解决问题。四是助长解决方式的失序。即现行的医调委及以往的信访办、维稳办等机构的设立,以及医疗机构的自行赔偿等方式,在某种程度上强化了医方和当地政府“息事宁人”“花钱买太平”的心态,无形中陷入了“不闹不赔、小闹小赔、大闹大赔”的怪圈。因此,现行治理方式并不理想。

3 建立医疗责任保险制度是必由之路

笔者认为,在利益多元化、利益冲突日益显现化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必须尽快构建新的机制来化解医疗纠纷。而通过市场建立专业、高效的第三方调解机制才是深化医改、缓解医患紧张关系的治本之策。因为任何医疗机构或医务人员都不可能完全避免医疗责任事故的发生,什么时候发生及赔付风险的高低都是不确定的。如果靠医疗机构自筹资金(自保),无法化解系统内的风险,而直接同患者协商更是难以解决纠纷问题。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医疗责任保险作为一种调节医患矛盾的有效制度安排,完全可以在我国医疗纠纷治理中发挥重要且特殊的作用。

所谓医疗责任保险(简称医责险,下同),就是医疗机构与保险公司订立保险合同,通过缴纳相应的保险费,将不确定的医疗事故赔偿责任风险转嫁给保险公司,当医疗事故与赔偿责任发生时,保险人按保险合同规定代医疗机构赔偿患者。通过医责险,医疗机构就可以将不确定的医疗事故赔偿风险与无法预知的法律诉讼支出等变成可预算的保险费支出,从而避免医疗事故发生时对医疗机构或医生的财务、声誉等多方面造成冲击。事实上,通过保险公司在全社会配置资源来应对医疗事故赔偿风险,能在更大范围内、更长时间内、更稳健地分散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的风险。不仅如此,医责险不需要医调委“苦口婆心”式的调解,更不需要动用警力等公权力,而是借助市场机制配置资源,进而在解除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后顾之忧的同时,实现对患者索赔权益的保护。因为当发生医疗责任事故时,患者的索赔权益会受医疗机构或医务人员经济实力的制约,效益不佳或规模小的医疗机构不可能承担起巨额的医疗事故索赔。虽然法律保障患者的索赔权利,但患者正当权益的真正实现还需要有经济保障和风险分散措施,而医责险恰好扮演了这一重要角色。因此,医责险是处理医疗纠纷事件最有效率的社会化风险管理制度,也是分担政府治理责任并减轻其处置各种医疗纠纷压力、降低社会成本的有效机制,它还能为医保制度的顺利实施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要建立我国的医疗责任保险制度,需在如下几方面下功夫:

第一,正确认识责任保险机制的优势及其对治理医疗纠纷的综合功效,确立医疗责任保险必要论。医疗机构应该丢掉过去的侥幸与“花钱消灾”的心理,同时摒弃政府万能论,以建立适合医疗风险发生规律的社会化、市场化应对机制为最优选择。

第二,宜采取强制与自愿并行的实施模式。国际上,医责险有强制、自愿及强制与自愿相结合三种模式,我国的医疗机构大多属于公立性质,强制保险不可能在所有医疗机构中全面实施,自愿保险又不足以使那些医疗条件好或大型的医疗机构自觉参与。因此,我国可以采取强制保险与自愿保险双轨并行的实施方式。对于那些医疗风险大的医疗机构或部门(如产科),有必要通过相应的法律作出明确的参保规定;对于一般医疗机构或部门,则可以引导其自愿投保医责险。换言之,我国的医责险应当根据不同医疗机构、不同医务人员及其医疗责任风险大小,分别采取强制投保或自愿投保的实施模式。

第三,宜将医疗责任保险定为政策性保险。与其他保险产品相比,医责险有一定的特殊性,高风险、高成本、低收益是其主要特点,而对于商业保险公司而言,盈利是其经营保险的唯一目的。因此,在医疗纠纷频发、医疗事故评定标准多样化甚至无法评定等诸多不确定性风险情况下,保险经营者会持谨慎观望态度。本世纪以来,各地医责险经营不景气的实践表明,商业保险公司对这类业务的积极性不高,发达国家的实践也证明了完全走商业保险的道路是不可行的。因此,适宜的选择应当是走政策保险的道路,即政府在财税政策、保险政策等方面进行扶持。

第四,高度重视医责险风险评估。应当通过相应的技术手段对医疗责任风险的不同等级机构(一级、二级、三级医院)分布、城乡地域分布乃至医疗机构规模大小分布、医务人员技术结构等进行综合性评估,以为保险公司提供业务承保的科学依据,同时提高医疗机构的医疗责任风险防范能力。

第五,进一步完善相关制度的法律规范。尽管《侵权责任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已有所规制,但可操作性不强,对医生、医院的责任和对医疗产品生产方等的责任,以及医疗事故鉴定及其赔偿等均无具体标准。因此,应当尽早推动专门立法,包括制定专门的《医疗责任法》和《职业责任保险法》,同时细化《侵权责任法》中有关医疗事故的赔偿规定,以为医责险的开展提供具体的法律依据。

摘要:医疗纠纷与医患关系恶化是我国医疗领域十分严重的社会问题,而现行治理方式仍局限于医患之间或政府临时介入,导致医疗纠纷急剧增长之势无法有效缓解。因此,有必要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建立医疗责任保险机制来改善医患关系,以为全面深化医改创造有利的环境条件。

篇4:社会医疗保险与商业医疗保险探讨

关键词:社会医疗保险;商业医疗保险;探讨

医疗保险是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减轻患者经济负担的重要因素之一。一直以来,中国政府遵循着“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因此建设医疗保险行业的工作是明智且必要的。近年来,商业医疗保险公司数量愈来愈多,为医疗保险行业注入了强大的活力。商业医疗保险与社会医疗保险的衔接与耦合能够有效减轻政府的管理负担,在保险事业中引入竞争机制,能够给予消费者更多的选择,促进医疗保险行业的长足进步。

一、商业医疗保险与社会医疗保险概述

商业医疗保险是我国医疗保障体系的重要组分,其是一种由保险公司推出,个人以及单位自愿参保的保险业务。商业性医疗保险是保险公司盈利的主要手段之一,消费者缴纳一定数额的保险金后,在遇到诸如癌症等重大疾病时能够从保险公司获得一定数额的资金。随着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商业医疗保险的投保方式除了传统的代理人投保、银行投保外还有网上投保。网上投保具有极高的便利性,能够为投保人省去大量的时间,与此同时,投保者还能通过保险公司官网便捷地了解医疗保险业务信息[1]。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社会医疗保险是国内主要的医疗保险形式,这是一种由国家依据相关的法律法规,为了保障疾病患者生命财产安全、减轻群众医疗负担而建立的社会保险制度。目前,国内社会医疗保险制度包括企业补充医疗保险、基本医疗保险、个人补充医疗保险以及重大疾病医疗保险。为了确保每一个人享受到社会医疗保险的优惠,早在2011年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便下发了相关的文件,规定无固定工作的人员在投保社会医疗保险时不需缴纳任何费用。

二、商业医疗保险与社会医疗保险的区别

(一)保险范围有所不同

社会医疗保险的保险范围比商业医疗保险的保险范围更广。商业医疗保险只对一种或者几种疾病给予一定数额的资金支持,而社会医疗保险不仅承保重大疾病,同时也能对发烧感冒等小病作出保险。

(二)性质有所不同

商业保险是由企业推出的业务,因此商业性医疗保险是以盈利为目的的,并且不具备强制性。社会医疗保险是由政府推出的强制性服务,社会医疗保险是一项公益福利事业,不具备盈利性特征。我国相关法律规定,在单位中工作并满足相关保险要求的人员必须要参加社会医疗保险[2]。

(三)收费方式有所不同

商业医疗保险的保险费用完全由投保人自行承担,消费者购买大额保险则需要缴纳大笔的费用。社会医疗保险费用可以由政府、用人单位以及个人三方面承担,对个人造成的经济负担相对较小。

三、社会医疗保险与商业医疗保险衔接的意义

(一)有利于更好地满足投保者的保险需求

客观上讲,社会医疗保险业务较为单一,难以满足新时期人们各式各样的保险需求。如果能够促使商业医疗保险与社会医疗保险达成有效衔接,则能够最大程度地满足投保者的其他保险需求,如此可以促使更多的人购买医疗保险,从而实现让更多的人享受到医疗保险的便利与优惠的目的。

当前商业保险与医疗保险的衔接工作存在着较多困难,其中主要是商业医疗保险规模较小,人们对商业医疗保险的认可度不高,导致许多情况下医疗保险只是刺激消费者购买其他种类保险的附加险种而已。鉴于以上情况,各大保险公司应当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以扩大商业医疗保险规模,从而实现激发消费者购买商业医疗保险欲望的目的。

(二)有利于给投保人提供更多层的保障

商业医疗保险与社会医疗保险的衔接,能够实现为投保人设立多层次保障的目的。社会医疗保险制度中通常设有投保金额封顶线,某种意义上消退了保险人的投保热情。如果在社会医疗保险体系中融合商业医疗保险,则可以有效地突破社会医疗保险封顶线的限制,从而最大程度地满足不同消费层次投保人的保险需求[3]。

四、商业医疗保险与商业医疗保险应如何合作

(一)商业医疗保险与社会医疗保险合作的定位

商业医疗保险与社会医疗保险合作益处颇多,在两种保险制度有效衔接融合后,服务质量将得到有效提升,服务范围将显著扩大,因此,必须要明确商业医疗保险与社会医疗保险的定位。经验表明,如果商业医疗保险与社会医疗保险界限不清晰,则极有可能造成管理信息安全系数低、审核效率与质量差的情况,更为严重的是会破坏公权机构与市场的关系,甚至引起市场与政府的摩擦。

纵观世界各国的医疗保险制度,不难发现几乎所有国家的医疗保险体系都具备“复合型”的特征,即商业医疗保险与社会医疗保险共存。通过借鉴各国的医疗保险改革经验,认为为了明确两种保险制度的合作的定位,政府必须要避免在管理医疗保险运作的过程中出现“一手包办”的行为,要充分尊重企业的利益诉求。除此之外,政府需要下发有关文件以发挥市场调节的优势,充分尊重市场的选择。政府统筹集中领导医疗保险的日常管理工作,力求做到“保基本,重实效”,在确定医疗保险总的战略目标后,剩下工作交给市场,从而最大程度地发挥市场的能动性。

基本医疗保障具有社会公益性,因此严格上讲不得完全由市场负责运作管理,否则极有可能使得保险业务成为个人或者社会团体的敛财工具。不过,某些时候,政府经办机构的经办能力可能出现短时不足,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将部分保险项目交由保险公司运作管理,政府负责监督。政府与保险公司可以通过协议的形式达成一致的合作诉求。为了鼓励更多的保险公司参与保险业务的管理,政府应当出台优惠性政策或者设立相关的激励机制,并健全有关的约束性法律。

(二)商业公司如何参与社会医疗保险管理

企业如何参与社会医疗保险管理的问题一直以来受到了政府与社会的广泛关注。政府是社会医疗保险管理工作的主体,地位无法撼动也不容撼动,商业公司参与社会保险管理首先不得影响政府的主体地位。我国相关法律规定,政府在社会医疗保险体系中的工作是保障基本医疗保险业务的质量,而在基本医疗保险之外的大病医疗保险由于资金投入高等原因的影响,普及效率较低、实际管理质量存在着缺陷。所以,建议在重大疾病保险方面引入市场竞争机制,这样做有诸多好处,其一政府能够集中精力做好基本社会医疗保障工作,其二能够鼓励商业保险公司利用自身可用资源来做好保险管理工作[4]。

基本医疗保险的支付、结算以及单据审核等事务工作量较大,所以建议政府采用招投标的方式引进合格的商业保险公司来管理基本医疗保险业务,在此情形下,政府机构的主要工作是监督各类基本医疗保险资金的征收,资金管理工作交由人才资源丰富的商业保险公司负责,从而实现“管办分离”的目的。

五、结语

社会医疗保险与商业医疗保险体系融合的工作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为此政府必须出台相应的激励性政策以鼓励商业保险公司参与保险管理工作之中,商业保险公司需要扩充高素质人才的储备量,如此方能最大程度地促进我国医疗保险行业的长足发展。

参考文献:

[1]胡艳丽,叶子轶.论社会医疗保险与商业医疗保险的关系及衔接[J].特区经济.2013(12).

[2]董明媛,赵奕钧.商业医疗保险参保现状的影响因素分析[J].统计与决策.2013(23).

[3]许荣,张迪,吉学.新农合对农户商业医疗保险需求影响的研究[J].保险研究.2013(03).

[4]陆铭,冷明祥.我国商业医疗保险发展探析[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1).

篇5:医疗责任保险发言

如题,在企业下岗,自己交医疗保险,是交原来的职工医疗保险(自费今年本地2800)还是交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合算?

[自己交医疗保险,是交原职工医疗保险还是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合算?]

篇6:医疗责任保险发言

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覆盖范围为鞍山行政区域范围内城镇所有用人单位;个体劳动者基本医疗保险覆盖范围为劳动年龄范围内具有劳动能力的、居住在鞍山城区内具有鞍山城镇户口并已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体工商户及其从业人员、自由职业者、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关系的失业人员。

居民医保参保范围包括中专、技校、职高、高中、初中、小学学生及入托幼儿;大专院校在校学生;非在校及非从业城镇居民;未参加职工医保的一、二级残疾的居民;无用人单位的低保居民或低保边缘户;没有参加其它医疗险的企业(含个体)退休人员等。

缴费标准不一样

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缴费标准为:用人单位以本单位在职职工工资额为基数,按7%的比例缴纳;职工个人以本人工资收入为基数,按2%的比例缴纳。个体劳动者基本医疗保险缴费标准为:按本市上年社会平均工资的6%缴纳。缴费标准为2052.36元。

居民医保缴费标准为:普通老年居民全年缴费(含超限额补充险)210元,普通未成年居民及各类在校学生全年缴费60元,普通成年居民全年缴费260元,一、二级残疾和低保边缘户成年居民全年缴费80元,一、二级残疾和低保边缘户未成年居民全年缴费30元,低保成年、未成年居民免费。

住院报销比例有区别

职工(含个体)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起付标准是在统筹基金支付前按规定必须由个人担负的住院医疗费用额度,就是平常所说的门槛费。按医院等级三级、二级、一级医院标准划分定点医疗机构,起付标准分别确定为700元/人次、500元/人次、300元/人次。参保职工年度内第一次需全额支付起付标准;第二次住院按第一次的80%支付起付标准;第三次住院再按80%支付起付标准;第三次及以后按第三次标准执行。起付标准以上、最高支付限额以下的医疗费用,职工个人也要负担一定比例。个人自负的费用比例按照三级、二级、一级医院,分别确定为20%、18%、15%;退休人员分别为15%、13%、10%。

居民医保:统筹基金起付标准按三级、二级、一级医疗机构等级,成年和老年居民分别为700元、400元、200元,未成年人分别为500元、300元、100元。参保居民在同一保险年度内第二次和第三次住院起付标准均在医疗机构相应起付标准基础上分别降低15%和30%,第三次及以后按第三次标准执行。参保居民住院超过起付标准部分的医疗费由居民医保统筹基金和个人共同承担。居民医保统筹基金支付比例按三、二、一级医疗机构分别为:成年和老年居民为70%、75%、80%;未成年人(包括在校学生和入园儿童)为75%、80%、85%。无账户人员享受门诊统筹待遇标准一致。

医保卡内金额不同

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按用人单位缴费进度实时划入,医保卡内会有一部分钱用于看病。45周岁以下(含45周岁)在职职工个人账户的划入比例为职工个人上月工资收入的2.5%(含个人缴费)。46周岁以上在职职工个人账户的划入比例为职工个人上月工资收入的3.3%(含个人缴费)。退休人员个人账户的划入比例为退休人员个人上月退休金的4.5%;本人退休金低于上年社会平均退休金的,按上年社会平均退休金计算。

个体基本医疗保险和居民医保参保人员没有个人账户划入,也就是说,医保卡内没有钱。

享受待遇不同

职工(含个体)基本医疗保险没有待遇等待期的规定。

居民医疗保险:每年1至9月期间办理参保的居民,设三个月待遇等待期。每年10月至12月期间办理新参保及续保的居民,享受待遇时间为次年1月1日至12月31日。

20职工(含个体)基本医疗保险超限额缴费标准为88元,超限额最高报销额度为50万元。算上基本医疗保险最高报销限额6万元,每年最高报销限额达56万元。

居民医保实行“大病保险”,不设封顶线,参保人员所花销的合规自负费用可按一定比例进行报销。

职工(含个体)基本医疗保险不报销生育费用,在职职工通过生育保险报销相关费用。居民医保可报销生育费用。

缴费年限有差别

参加医疗保险的个体劳动者符合国家规定办理退休,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并且缴纳医疗保险费用男满30年、女满25年的(含视同缴费年限),从次年起不再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并享受相关待遇。同时对于按个体劳动者参保办法参保人员(包括并轨失业人员)年龄达到或超过退休条件(享受养老保险),在享受个体医疗保险退休人员待遇前,其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实际连续缴费年限应不少于。不足年限的,在享受个体医疗保险退休人员待遇前,按我市上年度社会平均工资为基数一次性补足所差年限的基本医疗保险费。

居民医保无缴费年限的规定,实行按年缴费,按年享受待遇。

篇7:医疗责任保险条款合同

第一条 本保险合同由保险条款、投保单、保险单、保险凭证以及批单组成。

凡涉及本保险合同的约定,均应采用书面形式。

第二条 凡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以下简称“依法”)设立、有固定场所并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医疗机构,可作为本保险合同的被保险人。

保险责任

第三条 被保险人在本保险合同所注明的保险期间、追溯期以及承保的医疗区域范围内,从事与其资格相符的医疗活动中,因执业过失造成患者人身损害,且由患者或其委托代理人在保险期间内首次向被保险人提出赔偿要求,并经被保险人在保险期间向保险人提出赔偿申请,保险人将依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对于确认构成医疗事故的,负责对下列各项进行赔偿:

(一)患者由于遭受医疗事故而增加的医疗费用支出;

(二)患者由于遭受医疗事故而发生的误工费、交通费、住宿费、陪护费、住院伙食补助费、残疾用具费、丧葬费;

(三)由于医疗事故而给予患者的残疾生活补助费、被抚养人生活费。

上述(一)、(二)、(三)项损失及费用的每次和累计赔偿总金额不得超过本保险单明细表中列明的每次事故和累计赔偿限额。

第四条 保险事故发生后,被保险人因保险事故而被提起仲裁或者诉讼的,对应由被保险人支付的仲裁或诉讼费用以及事先经保险人书面同意支付的其他必要的、合理的费用(以下简称“法律费用”),保险人按照本保险合同明细表约定负责赔偿。

责任免除

第五条 下列原因造成的损失、费用和责任,本保险人不负责赔偿:

(一)被保险人或其医务人员的故意行为和非执业行为或重大过失;

(二)战争、敌对行为、军事行动、武装冲突、恐怖活动、罢工、骚乱、暴动、盗窃、抢劫;

(三)核反应、核子辐射和放射性污染,但使用放射器材治疗发生的赔偿责任,不在此限;

(四)地震、雷击、暴雨、洪水等自然灾害及火灾、爆炸等意外事故;

(五)直接或间接因计算机问题造成的损失。

第六条 下列情形造成的损失、费用和责任,本保险人不负责赔偿:

(一)未经国家有关部门认定合格的医务人员进行的诊疗护理工作;

(二)不以治疗为目的的诊疗护理活动造成患者的人身损害;

(三)被保险人或其医务人员从事未经国家有关部门许可的诊疗护理工作;

(四)被保险人或其医务人员被吊销执业许可或被取消执业资格以及受停业、停职处分后仍继续进行诊疗护理工作;

(五)被保险人的医务人员在酒后或药剂麻醉状态下进行诊疗护理工作;

(六)被保险人或其医务人员使用伪劣药品、医疗器械或被感染的血液制品;

(七)被保险人或其医务人员使用未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使用的药品、消毒药剂和医疗器械,但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进行临床实验所使用的药品、消毒药剂、医疗器械不在此限;

(八)被保险人或其医务人员在正当的诊断、治疗范围外使用麻醉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精神药品和放射性药品。

(九)被保险人从事的美容整形业务(治疗性与功能恢复性的整形除外);

(十)在医疗纠纷处理过程中因被保险人不作为而导致的损失;

(十一)《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中列举的无医疗行为过失造成的不良后果或医疗意外。

第七条 下列损失、费用和责任,本保险人不负责赔偿:

篇8:医疗责任保险发言

1 医疗责任保险的起步与发展

我国在21世纪初自云南省部分地区开始推行医疗责任保险试点工作,目前人保、平安、天安、太平洋保险公司都有了医疗责任保险条款。目前国内医疗责任保险模式较多,在实际推行中均未达到预期效果[1]。

1.1 北京模式

北京市卫生局于2004年下发《北京市实施医疗责任保险意见》,自2005年1月在北京市范围内全面推行医疗责任保险。北京模式的特点是对北京市范围内国有非营利性医疗机构采用强制投保方式,其保费由医疗机构和医疗机构内正式在编的医护人员共同缴纳。其特色在于,北京模式的理赔范围,不仅包括传统意义上的医疗事故,还包括由于医务人员服务态度、医院管理缺陷产生的纠纷赔偿;设立了医疗纠纷调解机构,配备临床、药学、法学、保险业专业人员从事医疗纠纷调处工作,其独立于医方、患方、保险公司,该机构接受政府部门监督管理。

1.2 上海模式

根据上海市政府[2002]86号文件《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同意〈关于本市实施医疗责任保险意见〉的批复》文件精神,中国人保上海分公司委托上海国际医学交流中心予以组建上海医疗事故责任保险处理中心,并于2002年9月1日正式推出医疗责任保险。上海特色表现为医患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制度的推出。人民调解机构社会公信力高,调解程序符合法律要求等特点,在纠纷调处中发挥了明显作用[2]。

1.3 现行江苏模式

苏政办[2007]41号《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省综治办等部门关于开展平安医院创建活动意见的通知》明确提出积极推行医疗责任保险制度,研究制定具体工作方案,并把医疗责任保险与医患纠纷调处有机结合起来。江苏省政府办公厅转发卫生厅、江苏省保监局《关于实施医疗责任保险的意见》,在苏州、无锡率先展开试点工作。其特点在于,(1)保险责任显著扩大,保险责任从原来传统的医疗事故赔偿责任扩大到包括医疗意外、医疗差错造成的经济赔偿责任。与诊疗活动无关的患者在医院内发生的意外,可以通过附加险予以防范。(2)承保公司相对集中在财产保险为主的少数几家保险公司。(3)费率实行差异化和浮动机制。根据医疗机构的规模等级,性质的不同以及不同岗位医务人员设定差异化费率。(4)建立了更具公信力的第三方调解组织。由司法机关指导、聘请临床医学、药学、医院管理、公安、司法、保险等专业人员任调解员。

2 医疗责任保险对医疗纠纷处置的积极作用

2.1 回避正面冲突,分散医疗责任风险

由于医疗行业的高风险性和人类对疾病认识的局限性,造成了医疗执业的特殊性,医疗纠纷的发生在所难免。医疗行为过程中,患方的非理性维权行为严重干扰了医疗机构的正常工作秩序,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不能得到有效维护,我国现行的医疗纠纷解决机制难以有效化解医患矛盾。《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实施,使医疗机构和从业人员因执业风险的加大而缺乏安全感。因此,医疗责任保险能够分散责任风险,成为化解医患矛盾的积极手段。医疗责任保险制度的建立,使医院避免与患方直接对立,有利于维护正常的医疗秩序,而且有望把医院从医疗纠纷后期处置的困扰中解脱出来,有效维护保障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

2.2 调解机构的介入,使医患纠纷解决更为有效

医疗纠纷调解处理机构是在卫生行政部门和司法部门监管组织下,专业从事医疗争议的调查、调解的中介机构,具有较高的社会公信力。在既往的纠纷调处实践中,为及时、有效地化解医患正面的情绪与行为冲突,往往要尽力寻找双方均信任的第三方参与调处。医疗责任险险推行后,人民调解组织可望在纠纷发生的第一时间介入调处,通过耐心细致的说服教育和政策法规宣教,使患方认识到调解组织是值得依赖的第三方,增加信任感,从而帮助医患双方合理、有效地解决医疗纠纷。因此,调解中心对于及时化解矛盾、将患方引入纠纷调处的合法途径,起到了既往第三方所不能实现的作用。实践证明,在参加医疗责任保险后,患方对以第三方身份出现的调解人员充满信任,对其的解释、宣教更易接受,有利于争议的解决。

3 医疗责任保险推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3.1 医疗机构仍未摆脱不断应对纠纷的窘境

医疗机构往往认为,纠纷一旦发生,患方不应找医院纠缠,而应找保险公司。实践中,大部分患者认为医院是损害的责任人,即使医院参加了医疗责任保险,患者仍要在医院讨说法。虽然保险条款规定保险人应当尽快现场处理索赔事宜,但由于大部分保险公司缺乏专业技术人员,尚不具备直接处理医疗纠纷的能力,对纠纷的调查、定性仍需由医院来承担。为此医院处理纠纷需消耗大量的人力和时间,同时繁琐的保险和索赔手续使医院投保后需做的工作更多。医疗责任保险在解决医疗纠纷方面的局限性,不仅限制了自身功能的发挥,也严重影响了医院投保的积极性,从而也导致医疗责任保险市场需求的不足。

3.2 保费过高且理赔额度过低,影响投保积极性

医疗责任保险属限额保险,一般赔偿限额是10万元和20万元两级,其中大部分在10万元以内,另有年度最高累积限额。对较高等级医院而言,他们希望分散的风险是高额的赔偿,20万元的最高理赔限额显然不能抵御巨额医疗赔偿风险,因而医责险购买则失去本来意义。就二级以下医疗机构尤其是不发达地区乡镇医院而言,面临较大的生存问题,医疗收入只能勉强维持一般性运行,医务人员收入低,因而大多无力购买医疗责任保险。

3.3 利润率低,保险公司对医疗责任保险缺乏热情

我国目前仅在少数地区采取强制参保,大部分地区的大部分医疗机构均属自愿参保,由于目前医责险的覆盖率低,参保医院少,保险公司的运营成本相对较高。在保险公司承保的诸多险种中,医疗责任险是保险业的“鸡肋”。再者,由于医疗责任险起步晚,几乎没有资金积累,抗风险能力相对较低。据统计,如果理赔额占保费80%~90%,保险公司则无任何利润,甚者入不敷出。商业保险追求利润最大化无可厚非,由于利润低,保险公司承保积极性不高。由于医疗体制深层次的问题,未来的医疗经营风险难以预测,保险公司怯于扩大医疗责任险市场,必然约束了保险作用的发挥[3]。

3.4 社会调解组织工作模式有待规范

医疗纠纷调解组织参加医疗纠纷处理,应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确定解决方案,以避免医疗机构领导及相关部门时间与精力的无谓消耗。目前调处中心由于成员来自各个部门,机构的应急能力低,不能在第一时间介入纠纷调处。调处中心人员的临床医学、卫生法学、沟通能力等综合业务素质及处理问题能力的不尽人意,也直接影响纠纷调处的质量。调处中心由于人员紧张,纠纷过多,调处不及时,往往使患方再度返回医院纠缠,干扰医院工作秩序。

针对医疗责任保险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在不断借鉴国外成功经验的同时,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医疗机构、保险公司都有责任结合国情、社情对存在的问题加以分析和解决,以促进这一新生事物的健康成长,使其更好地为医疗体制改革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黄长久,吴洪涛.医责险在处理医患纠纷中的作用[J].苏州大学学报,2007,27(5):84-86.

[2]黄锐,贝文.浅析国内医疗责任保险发展现状[J].中国卫生监督杂志,2007,14(6):462-464.

篇9:医疗责任保险发言

关键词:城镇基本医疗保险;企业补充医疗保险;保险费用;参保人员;医疗保险改革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F842 文章编号:1009-2374(2015)25-0153-02 DOI:10.13535/j.cnki.11-4406/n.2015.25.075

1 城镇基本医疗保险的作用及重要性

1.1 城镇基本医疗保险

我国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在1998年由国务院颁布,是为加快医疗保险制度改变,更好地保障职工基本医疗而在全国范围内颁布实施的医疗保险制度,旨在补偿劳动者因疾病风险而造成的经济损失。费用通过用人单位、个人共同缴费,从而建立保险基金,参保人员在患病就诊后发生的医疗费用,由此项保险的经办机构按照规定的标准,给参保人员一定的经济补偿。基本医疗保险是社会医疗保险的主要组成部分,依据国家法规要求,具有强制性。同时,按照个人缴费标准和相应待遇水平相一致的原则,为城镇参保居民提供医疗需求的医疗保险制度。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自颁布至今,国家及各地方政府根据经济增长情况及保险的账户使用情况不断完善医疗保障制度。在享受形式上,它是针对居民的医疗保健事业,以国家强制,政府承办,费用分担,保障基本。

1.2 保险费用缴纳标准

按照《国务院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国发[1998]44号)的规定,打入参保人员的个人账户的资金,主要来源于参保人员个人缴费和参保单位缴费两部分:其中个人缴费部分的额度将全部记入个人账户中,而单位缴费部分,按照参保人员年龄段分比例将企业部分中的一部分入个人账户。医疗统筹基金的资金来源于单位缴费减去已记入个人账户的剩余部分。基本医疗保险的缴费基数上限根据企业所在地上一年度的社会平均工资水平的三倍确定,当职工本人上一年度工资收入高于缴费基数上限时,以缴费基数为标准进行缴纳。当职工本人上一年度工资收入低于缴费基数上限时,按上一年度实际收入为标准缴纳。若职工本人上一年度工资收入低于当地医疗保险缴费下限时,按下限标准缴纳。

1.3 城镇基本医疗保险的重要性

国家要在政治、经济、文化上实现快速发展,发展和维护好最广大的人民利益是至关重要的。而要提升居民的幸福感,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是不可或缺的。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是针对居民的基本医疗保健事业,是为人民生活的更加安康、幸福而服务,为国家的长治久安、繁荣昌盛而服务。

2 企业补充医疗保险的作用及必要性

2.1 企业补充医疗保险

企业补充医疗保险制度是国家财政部、劳动保障部在基本医疗保险运行四年后的2002年联合制定的,规定要求,企业在参保城镇基本医疗保险的基础上,按照《企业补充医疗保险有关问题的通知》中关于使用范围及费用上限要求,根据自身的经济能力,通过企业自主举办、参加的一种对基本医疗保险的补充保险形式。

按照国家对建立补充医疗保险的规定,企业有权自主决定是否建立补充医疗保险制度,保险用于负担在基本医疗保险待遇之外的、由职工个人负担的医疗或医药费用。

2.2 保险费用缴纳标准

我国在2009年6月由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发布的《关于补充养老、医疗保险费有关企业所得税政策问题的通知》中明确规定,补充医疗在不超过职工工资总额的5%标准内的部分,在计算应纳所得税额时准予扣除的规定。企业补充医疗保险资金账户由企业或行业集中管理使用,用于本企业负担较重的在职和退休人员的医疗保险费补助。

企业补充医疗保险的资金来源,可以由企业全额负担或由企业和参保人员共同缴费,具体可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确定。实行企业和参保人员共同缴费的,更能体现合理分担的原则,有利于提高参保人员的保障意识。

2.3 企业补充医疗保险的必要性

2.3.1 对劳动力流动的影响。在现有的市场经济体制框架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对吸引和留住劳动力的作用日趋凸显。而与之对应的是劳动力生存和生活的成本呈现出上升的趋势,条件好的劳动力向社会保险覆盖全面的企业流动就成了因素之一。

2.3.2 弥补城镇基本医疗保险无法覆盖的范围。补充医疗保险所能覆盖的范围比城镇基本医疗保险要广泛,可用于补助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员,在定点医疗机构或定点零售药店发生的如个人账户不足支付时的医疗费用、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支付之后的应由个人支付的医疗费用、职工最大额医疗费用补助金支付后应由个人支付的医疗费用及对特殊人群的就诊及医疗费用等。使用范围还可由企业职工代表大会讨论决定,可以用于对公司有特殊贡献或因病致困的人员。

基本医疗保险的保障水平因受统筹基金总额限制,和职工实际医疗需求存在差距,尤其是超过了统筹支付限额的部分,应该通过建立多层次的医疗保障体系,来解决此矛盾。

2.3.3 国家允许企业实行补充医疗保险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商业医疗保险的发展,同时也强化了医患的制约机制及控制不合理医疗费用的支出。

3 补充医疗保险对城镇基本医疗保险的有效衔接

3.1 补充医疗保险的形式

补充医疗保险的主要形式是委托商业医疗机构办理;社会医疗保险机构办理或由企业自办的形式。

3.2 保费确定

因补充医疗保险是每个用人单位和个人自愿参加的一项非强制性的保险,企业可根据自身負担能力确定参保预算额度,并单独建立账户,单独管理。

3.3 险种确定

企业在确定补充医疗保险参保的范围时,应根据保费总额度、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地社保水平情况及企业人员年龄机构等因素进行分析。针对基本医疗保险“广覆盖、保障低”的特点,在考虑补充医疗保险涵盖范围时,应对保障较低的范围进行有效的补充,对因基本医疗保障低而降低的医疗保障水平进行有效补充。同时还应对基本医疗保险不能有效区分人群需要,制定能够满足不同年龄段、人群所需的不同医疗保险的需求。

4 结语

我们国家现有的基本医疗体系,以国家强制、政府承办、保障基本、普遍享受的形式,同时受到国家经济实力的影响,只能处在低水平保障的医疗需求。而补充医疗保险是通过保险的共济功能,化解因大病而支出高额医疗费的致贫风险,也为慢性病患者基本医疗保险个人账户长期余额不足提供补充保障。

已建立补充医疗保险机制的企业,对补充医疗保险的理赔和运行情况应做定期分析,并根据实际需求调整参保的思路。作为调整参保人员范围、保险险种及赔付比例等,最大限度地满足参保人员多元化的医疗需求。对人员范围的确定,可考虑将员工家属及已退休人员作为参保对象,以增加本企业的吸引力及凝聚力。

参考文献

[1] 王晖.实施企业补充医疗保险 促进和谐企业建设[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16).

[2] 任莉莉.论建立企业补充医疗保险的框架[J].法治与社会,2011,(12).

[3] 王颍.企业医疗保险的若干问题及解决措施[J].管理科学,2012,(34).

上一篇:全国I卷英语范文下一篇: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2010年暑期大学生社会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