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悲剧的一代顺口溜

2024-06-01

80后悲剧的一代顺口溜(共7篇)

篇1:80后悲剧的一代顺口溜

1、炒萝卜炒萝卜炒炒炒,炒萝卜炒萝卜切切切,炒萝卜炒萝卜剁剁剁,炒萝卜炒萝卜砍猪头~一米二米三,三幺三,三面红旗,解放台湾,台湾过不去,请你滚下去!

2、大脑瓜小细脖儿,干吃饭不干活!脑袋大脖子粗,越看越像猪!没心没肺关有胃,傻吃捏睡啥都不会!

3、高楼高,高楼高,高楼底下卖元宵,元宵圆,元宵圆,元宵不圆不要钱。

4、日照饭店生紫烟,要看烧鸡在眼前,哈喇子流下三千尺,一模兜里一块纸。

5、我心里头想的是四大美人儿,我手里面抱的是日本花姑娘,这样的日子才叫甜呐,不羡鸳鸯不羡仙。

6、小丫蛋儿,坐井沿儿,打出溜滑儿,摔屁股蛋儿

7、一米一米三,上高山,骑红马,驾轮船,五星红旗,解放台湾,高山上不去,请你滚下去。

8、成都版:有一个丁老头儿,吃了两个汤元儿,三天不吃饭,饿得团团转,买了三根葱,三角三,买了一个冬瓜,六角六,买了一串糖油果子,七角七。

9、大头大,大头大大头上山逮蚂蚱,蚂蚱飞,大头追,气的大头直尿遂

10、拉大锯,扯大锯,姥姥家唱大戏,小外孙女也要去,一条噶带(扫炕的扫把)打回去!

11、三岁的小孩儿穿花鞋,扭扭嗒嗒去上学,老师说他年纪小,背着书包往家跑,跑啊跑,跑不了,了啊了,了不起,起啊起,起不来,来啊来,来啊来,来上学,学啊学,学文化。画,画,画图画图,图,图书馆。管,管,管不着。着,着,着火啦。火,火,火车头。头,头,大馒头。

12、我在马路边捡到一根烟,把它交给JC叔叔手里边,叔叔抽了烟,对我把头点,我高兴的说一声,哥们,再见。。

13、小燕子飞,五阿哥追,尔康爱上了夏紫薇,金锁爱谁无所谓,柳青柳红是兄妹,皇帝爱的是令妃,皇后气得直跺脚,容嬷嬷是个老乌龟。

14、一年级的小偷,二年级的贼,三年级的美女的没人追,四年级的帅哥排成队,五年级的鸳鸯一对对,六年级的小孩满堂睡。

15、1939年,日本鬼子来到我的家,杀了我的鸡,杀了我的鸭,还抢走了我的金娃娃,我哭,我哭,我哇哇的哭,解放军叔叔来到我的家,还了我的鸡,还了我的鸭,最后还给了我个金娃娃……

篇2:80后悲剧的一代顺口溜

二八二五六,二八二五七,

二八二九三十一。

三八三五六,三八三五七,

三八三九四十一。

一个丁老头,买我俩鸡蛋,我说三毛钱,他说四毛钱,去它蛋!

大头大头下雨不愁,人家有伞,我有大头。

啃吃头,卖香油,香油香,屙一裤裆!

春眠不觉晓 处处蚊子咬

夜来大狗熊 谁也跑不了。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

小鸟说早早早,你为什么背上炸药包?

我去炸学校,老师不知道,

一拉线我就跑,轰隆一声学校炸飞了!

《真心英雄》:在我心中,你是一棵大葱,把你剁卜剁卜扔进茅坑

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

老和尚在给小朋友讲故事。讲什么故事呢?从前有座山...

拉大锯,扯大锯,老头儿门口唱大戏,就不带你一起去!

一网不捞鱼,二网不捞鱼,三网捞个小尾(YI)巴尾巴

刀,是什么样的刀?金丝大环刀!

剑,是什么样的剑?闭月羞光剑!

招,是什么样的招?天地阴阳招!

人,是什么样的人?飞檐走壁的人!

篇3:80后悲剧的一代顺口溜

一、问题研究的背景和现实意义

20世纪80年代末期,以因特网和电子数据交换为代表的全球网络技术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和交流方式,也使得传统的商务活动领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网络营销是随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与信息时代社会的变革而产生的新事物,必将成为2l世纪的一种主要营销方式。

出生于80后的这一代是很强势、很主观的群体,同时又是一个极易受他人影响的群体。根据《中国互联网使用状况及影响调查报告》的统计数据,30岁以下的年轻人占国内整个上网人群的三分之二以上。如果再考虑上网时间因素(年轻人平均在线时间较长),实际上整个互联网的产品和服务绝大部分为年轻人所拥有,尤其是8O后一代人。所以年轻人已经成为最具消费能力的群体。

二、公司在年轻人网络营销中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网络营销在我国起步较晚,直到1996年,才开始被我国企业尝试。现今公司在年轻人的网络营销方面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网络竞争意识不强,对网络营销认识不清。绝大部分企业还只把竞争焦点定位于实体市场,没有充分意识到知识经济时代抢占网络信息这一虚拟市场对赢得企业未来竞争优势的必要性与紧迫性,把网络看得过于神秘。没有意识到青年一代这一上网主体,没有系统的考虑如何利用网络赢得这一部分最有“购买力”的消费者。

2、上网企业数量少,分布不均衡。日前上网企业多半集中在北京、广州、上海等几个大城市,中小城市比较少。上网企业数量少,浏览的客户就下降,加之宣传力度不够,即使上网也没有吸引年轻消费者这一代,只是面向普遍的消费者。

3、网络利用率不高,营销方式单一。大部分上网企业的网络营销仅仅停留在网络广告与网络宣传促销上,而且网络促销也只是将企业的厂名、品名、地址、电话挂在网上而已,很少有企业拥有自己独立的域名网址,并未对企业形象及产品作具体、系统的介绍,网络利用率低。甚至有不少企业上网是为了赶时塔、追潮流,把网络仅当作一种方便、快捷、价廉的通信联络方式。网络调研、网络分销、网络新产品开发、网络服务等营销活动,涉足者占总体的比例较小,网络对企业营销的巨大优势与潜力远远没有被挖掘出来。

4、网络营销产品少、范围不广。目前,我国企业网上营销的产品主要集中于电脑及其配件、软件、图书等有限的几类特殊产品,面向大众的服装、食品、日用品等上网者甚少。针对年轻人的网络产品尽管有一些,但是不够全面,无法满足年轻一代的需求。

三、改进年轻人的网络营销策略

(一)网络营销环境建设

1、网站建设

网站的设计好坏是吸引年轻人的主要手段。现在的年轻人很注重自己的外在包装,所以也会很看重企业网站的设计和外观,是否够酷够眩,内容是否够全面。在互联网上的网站主要有以下四种类型:(1)信息型站点;(2)广告型站点;(3)信息订阅型站点;(4)在线销售型站点。不管企业想要采取以上哪几种的网站形式,首先要做到的是吸引注年轻人的目光。

2、客户端建设

客户端建设主要可以从客户界面,客户体验和客户关系三方面来改进。客户界面也就是要将网站设计的符合年轻人的口味,要够酷够眩,吸引年轻人的浏览,也可以放些年轻人感兴趣的游戏或者最近流行的事物,绝对不能让年轻人觉得你的网站很落伍。年轻人都希望有自己的圈子,有自己的伙伴,所以公司可以从这个方面来抓住年轻消费者,把自己当作他们的朋友,适当的发些贺卡或者免费的体验服务,使年轻人产生产品归属感,营造顾客忠诚。

(二)网络营销的产品策略

1、提供时尚和信息的产品

年轻人比任何消费群都关心最新的时尚及信息正因为如此厂家应该瞄准年轻人这一巨大的市场。现在的世界充满了诱惑到处都充满了刺激,电视,电脑,收音机甚至手机都可以传递大量的信息,年轻人的世界充满了电子化的刺激。这是一个非常大的特征,任何一个厂商想开发出贴近年轻人的产品都必须重视电子工业及其尖端技术给产品所带来的巨大吸引力,特别是因特网的发展,给予了年轻人更多的机会关注新技术及新电子产品。

2、讲究个性化服务和产品品牌建设

年轻的一代是最讲究个性的一代,他们不希望自己的外在形象或是自己使用的产品和别人一样,他们讲究个性,“有型”,因此,企业通过网络的虚拟性可以提供服务者的个性要求。同时在送货方面尽可能的方便也是一个重要方面,最好一站式购齐。要利用MTV等媒体,以最短的速度向全世界数百万年轻人宣传自己的品牌。对于年轻人来说,品牌就是他们的象征,同时它也起着各种各样的桥梁作用。现在的年轻人从小到大都把品牌看作自己的象征,品牌可以给予年轻人强烈的自信心及安全感,而且他们对品牌的忠诚是稳定而持续性的。

(三)网络营销促销策略

1、组建网络俱乐部

网络俱乐部是以专业爱好和兴趣为主题的网络用户中心,对某一问题感兴趣的网络用户可以随时交流信息,企业可以通过在网上开设或赞助与之产品相关的网络俱乐部,把产品或企业形象渗透到对产品或服务感兴趣的用户,并利用俱乐部把握市场。企业可以联系现在的明星效应,利用自己的产品组建各种粉丝俱乐部,将明星和产品联系在一起。同时也可以通过网络俱乐部建立一个虚拟的世界,和消费者沟通。

2、发挥EMAIL的功能

现在年轻人上网一定会看2个程序,一是聊天工具,如QQ,MSN等,二就是邮箱。所以通过EMAIL进行网络营销将会成为未来营销的主流。但是,现在众多的垃圾邮件和广告并不会引起年轻人的注意,反而会引起反感。所以,商家最好和一些促销活动结合起来,让年轻人觉得你不是在为做广告而发邮件,但同时又会起到广告的效果。如,邮箱发送游戏的点卡,发布一些免费的体验游戏,体验服务,好听的MTV,最新的赛事报道等,都是这个方面的体现。

(四)采用先进的营销理念

营销理念是企业制定营销策略的前提,对营销活动起指导作用。因此,企业应适时选择新的营销理念,指导自己的营销策略,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实现企业的目标。现在,市场营销理论又发展到4R,即关联、反应、关系、回报。“4R”更强化了“4C”理论,更重视与顾客的关系营销。总之,无论采用那种新的营销理念,企业都应以消费者的需求为出发点和以消费者需求的满足为归宿,才能达到预期目标。

五、结论

年轻一代的成长是伴随着网络这一大环境的,所以年轻一代的消费产生了其独有的一些变化。年轻一代的网络营销是一个全新的、不断变化的领域,随着新技术、新工具的不断涌现,营销者应不断制定相应的战略、策略,以赢得新顾客并与现有顾客建立长久的关系。所以说,抓住了年轻一代的消费者,企业即获得了未来盈利的保障。

参考文献

[1]拉菲.默罕默德,罗伯特.菲谢尔.网络营销.第2版.[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

[2]兰荣娟.我国企业网络营销策略分析[A].西南交通大学,2002.

[3]于艳辉,田乃硕,孙微,高春燕.击中下一代消费者[EB/OL].GE环球企业家.COM.

篇4:80后离婚:这一代人的爱与罚

电影《失恋33天》里,有一句经典台词是这样的:“我们那个年代的人,对待婚姻就像冰箱,坏了就反复地修,总想着把冰箱修好。不像你们现在的年轻人,坏了就总想换掉。”

这句话,形象地道出了离婚的时代之变——离婚似乎越来越简单易得。

根据国家民政部发布的《2013年社会服务发展统计公报》,2013年全国依法办理离婚手续的共有350万对,比2012年增长了12.8%。这个增幅远远大于结婚登记的增幅,后者只比上年增长了1.8%。

而另一个数字是,1990年,全国依法办理离婚手续的,只有80万对。

80后,1980年至1989年出生的人,正在成为离婚潮的主力。最近一次人口普查显示,这个群体约为2.2亿。这一群人常常被妖魔化,“人人都是离婚狂”,“80后不是离婚了,就是正走在离婚的路上。”

事实上,大可不必如此危言耸听。80后成为离婚主体的原因很简单:这个从26岁至35岁的人群,本来就已经成为当代社会的中坚力量,也正经历婚姻阶段的初始考验。60后、70后已经过了离婚高潮期,更希望家庭趋于稳定保守,而90后还没有进入结婚潮。

北京国理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刘政,平时帮助北京市家事法庭汇总案例,他认为,现代开放的社会给人更多选择自由,加上80后比他们的前辈更少对传统的敬畏,更强调个人情感的诉求。他们又是独生子女第一代,更强调自我满足,事业稍有所成,情感波动较多,离婚率高并不奇怪。

而这部分人群中知识层次越高,离婚率越高。

80后的真正特征,正在于它与改革开放相伴相随,是中国独特历史进程的见证者、参与者与被塑造者。80后这一代,既赶上了中国经济发展、物质富裕、科技进步,享受着比他们父辈更多的现代物质文明的丰硕成果;同时也遭遇到,社会分化明显、社会流动加剧、社会问题增多、价值观念多元化等困境。

“作为社会急剧转型的产物,80后是一个充满内在矛盾的、多元化的和分裂的群体,”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李春玲认为,“较之其他代,80后是一个内在矛盾凸显的群体。”

有网友因此说,“80后的离婚原因,就像顶级钻石的切面一样复杂。”

坚硬的自我

“你的手机密码、QQ密码,为什么不能告诉我?”苏州女孩顾良,一度被前夫如此质问。前夫觉得,婚后必须坦诚相待,双方理应互相公开。为此,他主动将这些密码告诉顾良,以证清白。

顾良却不愿意了,每个人都有隐私。她不心虚,但感觉不被信任。

前夫是这样劝说的:“既然没什么,为什么你宁愿维护一些无所谓的隐私,而不愿意给我一点点实实在在的安全感呢?”

她几乎快要被说服。对呀,给了也无妨,反正问心无愧;转念一想还是不对,“既然问心无愧,就更不应该给了。”

“80后更注重自己的隐私吗?”在国内一家知名论坛上,有人这么问。45个回复中,大多是“信任更重要”“互相给对方空间”这样的句子。每逢春节,一份“亲戚聚会发言大纲”因集中了结婚、生娃、买房、工资等个人隐私问题,引起不少网友的吐槽与共鸣。

青岛大学师范学院教师宋蕾、李晓曾对全国1201名80后做问卷调查,结论显示,80后人生价值观中,得分最高的前五个项目分别是“隐私、责任、相互依靠、成就、归属”,“中国人本来缺少西方式的基于个人主义价值的隐私观念,然而该研究则说明,多年改革开放的洗礼对国人的观念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80后伴随着互联网成长。随着20世纪90年代的高等教育扩招,80后的大学生比例、网民比例都远高于上一代。改革开放政策,又让社会财富开始积累、文化和价值观开始多元,让80后的个人主义、权利意识更加凸显,拥有了自由、平等、权利等观念。

哪怕在婚姻中,顾良仍坚持着一些自己的“底线”。比如,她不愿意为丈夫洗内裤。内衣内裤这种,她觉得太过隐私。她不怎么查岗,也很少干涉丈夫的经济或财务状况。

然而,在公公婆婆看来,这却是顾良最大的“罪状”。双方闹离婚时,公婆将这条拎了出来:“连我们儿子的内裤都不肯洗,你怎么还敢说爱他?”——婚后的丈夫在父母家住时,内裤还是婆婆洗的。

至于经济互不干涉,公婆则看作“你根本不关心他、不在意他,结了婚和没结一样!”

“可是,我给了他这么大的自由啊!”顾良同样委屈。

手机密码、QQ密码,她一直不愿意给。有一次,趁她不备,丈夫抢去手机,自行修改了登陆密码,开始查看她的聊天记录。为此,两人大吵一架。

“大家都习惯以自我为中心,分享的意识比较少。”回忆自己的婚姻生活,顾良这样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记者。真正让她介意的是,在为了家庭付出多少的问题上,两人都有些斤斤计较。

比如,两人结婚时仍在异地生活,相距约3小时车程。每个周末,都是顾良去丈夫所在的城市,但丈夫从不主动过来,两人渐渐有了分歧。从每周去一次,变成隔周去一次,最后一个月都不去,她越来越灰心,“凭什么只有我过去,你却不过来?”

丈夫则纠结于共同存款。两人计划要孩子之前,曾讨论过存款计划。丈夫说,自己每月存五千元钱,顾良存三千。顾良是公务员,每月收入不过三千多点,表示反对。丈夫坚持,如果顾良不存,他也不存。结果,这个问题没谈拢,存款计划最终流产。

夫妻两人都不愿低头,一度关系闹僵。有几次,顾良还是开车3小时去丈夫所在的城市,却不愿意主动告诉丈夫,在新房里孤零零地过个周末,再自己开车回来,“当时我认为,自己是在做正确的事情,而他不是应该主动回到自己家吗?”

如今,离婚后的顾良偶尔反省自己,是不是太苛刻了,姿态是不是应该放低一些?为了这些小小的、坚硬的自尊,值得吗?思考再三,她的答案还是,“不能委屈求全,要有自己的底线”。

“我觉得80后跟父辈不同的一点就是,不愿意凑合。觉得不合适了就不在一起了,不像我们上一代那样,即使不合适也为了种种原因可以凑合一辈子。”一位离婚者这样给《中国新闻周刊》记者留言。

不过,80后有时候也太不“凑合”了。从业十多年的北京市怡丰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律师白宇,曾接触过一对80后夫妻。三十多岁的双方都是公务员,离婚没有外因,就是为了谁洗碗、谁做饭这种鸡毛蒜皮的小事争吵、打架,互不理解、互不信任,最后对簿公堂。

这对夫妻的小心思让他啼笑皆非。两人担心的是同一件事,“我今天刷碗了,就意味着今后都是我刷碗了”。

还有其他莫名其妙的离婚原因。北京国理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刘政,曾见过一对1989年出生的小夫妻,因为变形金刚分配不公平而诉至法院。两人对于财产分配没有异议,各自父母置备的各自拿走,争吵到最后,还是为了变形金刚的归属。

坚持自我也是一柄双刃剑。特别是对于80后来说,他们是传统教育与现代观念冲击下的矛盾体。作为新中国第一代独生子女,他们在相对优越的环境中成长。没有兄弟姐妹,集体生活经历少,更看重自我感受,不愿意吃亏、不轻易付出,很少站在对方的立场考虑问题——这让80后的婚姻生活暗礁重重。

在婚姻中试错

“中国的特殊情况是,很多家长不允许学生谈恋爱,甚至在大学都有很多家长反对恋爱。但等到大学一毕业,所有家长都希望马上从天上掉下来一个各方面都很优秀,而且最好有一套房子的人和自己的儿女恋爱,而且要结婚。”这是网上流传着80后作家韩寒的一段话。下一句是,“想的很美啊。”

不得不承认,80后是缺乏情感经验、婚姻教育的一代。年纪轻时被阻止早恋,工作后却被催促婚姻。“与之前几代相比,他们是改革之后的第一代;而与后一代相比,他们则成长于改革尚未全面推开的初期。”李春玲说,“两种体制的并存、纠缠与渐变,口号与实践的矛盾与断裂,内在地撕裂着这一代人,使他们总处于一个尴尬且自我矛盾的境地。”

35岁的北京男人汪波结婚时,对方是他的初恋——尽管隐隐地,他心里始终有个小疙瘩。

妻子曾有一任男朋友,是汪波的同事兼好友。这事儿是汪波婚后才发现的,两人坚称没有再联系,但深感被背叛的汪波,始终没法说服自己。有一段时间,他每天早上醒来就会想到这件事,胸口像压了一块石头似地堵着。

这成了两人婚姻生活的一抹灰暗底色。磕磕碰碰地过了几年后,妻子出轨,两人离婚。

“也许那个时候,我不应该那么耿耿于怀。”如今,汪波开始反思自己。

可是,那时候没有人告诉他应该怎么办。他在父母的恋爱禁令中度过了大学时代。只有一位暧昧着的暗恋对象,两人成了笔友。除此之外,几乎没有恋爱经验。彼时的大学里,大学生恋爱同居,可能会被校方认定“违反校纪校规”,严重的还会被勒令退学。

他的童年里,父母之间很少表现亲昵。初二时有生理卫生课,男女性器官的图片赫然印在教材之上,他们被要求自学该课程。高三上青春期教育,老师语焉不详。还有一位以严苛闻名的班主任,如果放学路上看见一男生一女生并肩前行,会特意走进两人中间,把他们强行分开。

离婚后,汪波认识了一位90后女生。对方告诉他,自己已经有过4任男朋友了。汪波很惊讶,但这位女生不以为然,恋爱也是需要经历的,“这样才慢慢知道自己需要什么、适合什么”。

“我们这一代,没有在恋爱中成长,结果直接在婚姻中试错。”汪波大为震动。

中国婚姻家庭咨询服务研究中心副主任、高级离婚家庭咨询师王军,从事婚姻工作二十多年。他曾见过一对特别的夫妻,双方都是初恋,但婚后一直没有发生亲密关系。妻子是女强人,很少顾家。后来,丈夫出了轨,与邻居接触后才了解,原来幸福并不是自己生活的样子。

“类似的情况,容易发生在很多初恋步入婚姻的男女中。他们本来就缺少比较和选择,事实上是有问题的。”王军对《中国新闻周刊》记者说。

经历了改革开放的中国社会,选择和诱惑往往太多了。出轨与劈腿,成为80后离婚的一大原因。刘政律师经办的离婚案中,第三者大多是夫妻双方身边的同事、朋友、下属,“这个年纪的男女,已经过了上网找刺激的年龄,因此与想象中不同,网恋、一夜情都不完全算是离婚的导火索。”

2014年6月19日,某女士在北京一所离婚登记厅门前张望。民政部发布2013年社会服务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3年中国依法办理离婚手续的共有350万对,比上年增长12.8%,自2004年以来,中国离婚率连续10年递增。摄影/本刊记者 刘关关

刘政说,多打个电话、吃顿饭、发条短信,可以带给自己兴奋与心跳的情感体验时,没有人会拒绝,但也不会主动切断按钮。只有发展到有实质性进展时,人们才会有道德压力感,原始情感很好的夫妻,有的会向左转,回归家庭;反之则向右转,最终发展到离婚,不可收场。

结婚3年离婚率最高

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的两位助理审判员潘庸鲁、沈燕,曾研究了2011 -2012年上海某区法院200件离婚案件。这些案件中至少一方是80后,且都是申请判决离婚而非调解结案。

婚姻中有“三年之痛、七年之痒”的警示,她们发现,对于80后婚姻来说,这个时间已经提前。在结婚两年内申请离婚的为26%,而在三年内申请离婚的已经超过40%,至于婚姻存续7年后申请离婚的已经少之又少,仅为9%。

一个案例是这样的:一对80后在2008年11月1日认识,相识16天后结婚,然后不到一年又以缺乏了解为由申请离婚。另一位教授也曾提到,他知道的80 后青年“闪婚闪离”的最快速度是 25 分钟。

“80后缺乏与对方磨合和适应的耐心,对婚姻不理性的认识和理解以及自身性格的问题导致了申请离婚的时间整体提前和人数激增。这不能不说是社会浮躁之气在个体身上的显现。”两位助理审判员这样判断。

宁夏银川的姑娘孟雪,在一个月内完成了从相亲到结婚的全部过程。2014年12月初,她与前夫相亲,当月14日订婚,20日结婚。举办结婚典礼的那天,不过是他俩第五次见面而已。

相亲一周后,男生托了红娘,直接到孟家提亲。孟雪有点发蒙。相亲只持续半小时,在双方父母的陪伴下,他俩直接对话都没有几句。那之后,他们甚至没有短信、电话,怎么突然就要结婚?

她对前夫的印象,止于“个子一米七以上,相貌还可以”。她本想拖到农历新年,却拗不过因生病而催促结婚的父母,头脑一热便答应了下来。何况,她已经27岁,在当地属于晚婚晚育、被人指指点点的那一类了。

婚后一周,她很快感觉出不对劲:丈夫对她太冷漠了。他很少有笑容,吃饭时闷声不语。就算有回复,也常常是“嗯”“啊”一类的叹声词。除了在结婚第二天说过一次“喜欢”,丈夫再也没表达过什么情感。

2015年2月底,两人协议离婚。孟雪清楚地算了日子,婚姻维持了2个月零5天。

“直到今天,我都没想明白为什么而结婚、为什么而离婚。”孟雪说。她稀里糊涂地走进围城,伤痕累累地退出。如今,她重新开始相亲。这段婚姻带给她的唯一教训是,不随意结婚,一定要深入了解。

广西姑娘白晓,结婚前与丈夫只相处了一个月左右。她生长在城市,家庭条件优越;丈夫却来自农村,是人们口中的“凤凰男”。她起初以为没有关系,不料,这差距让两人隔阂渐深、离婚收场。

两人的金钱观就很不一样。丈夫对自己很是“残忍”,手被割伤了,只肯去小诊所缝几针,不愿意去大医院,说浪费钱。怀孕时,白晓没有胃口,经常买团购券出去吃饭,不过一二十块,也被节俭的丈夫埋怨乱花钱。

一旦涉及经济问题,丈夫就变得异常敏感。有一次,两人买了一台微波炉送给乡下的婆家。白晓记起婆家还用着铁碗,便嘱咐了一句,你们家应该买一些能放进微波炉的瓷碗了。不料,丈夫立刻沉了脸色:“你这是嫌我们家穷吗?!”

更让白晓无法忍受的,是婆家的重男轻女。女儿出生后,丈夫来医院看她们母女俩,却只隔着病床三四米,轻轻地抬了一下下巴。婆婆则去测了八字,得出结论是,这个女儿将来“克”她爸爸,今后一定不能叫“爸爸”。

37岁的湖北男人小楼,去年刚刚离婚。2007年,他从部队复员回家,经人介绍认识了一位26岁的农村女孩。小楼在家乡做不锈钢生意,小本经营,年收入五六万,足够一家人在县级市生活得很好。

然而,80后妻子却宁可去沿海城市打工,也不愿意留在这个家。不算温柔的丈夫、公公婆婆一大家子住在一起,离她幻想的温馨浪漫小家庭生活很远,最终,她选择了“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

潘庸鲁、沈燕的研究发现,200例上海离婚案例中,因婚前缺乏足够了解而申请离婚的占23%。因为相处时间短,对彼此的生活习惯、婚姻态度、不良嗜好,甚至父母性格都缺乏了解,最终因婚姻与预期不符而绝望,选择放弃婚姻。

“因为不了解而结婚”又“因为了解而分离”,“闪婚闪离成为80后标榜自由和独立的标志,但正是这种草率结婚为离婚埋下了隐患,其背后反映了 80后对自己的人生缺乏某种长远考虑和规划”。

父母成“第三者”

不叠被子、不洗衣。每次吃饭,妈妈会主动把饭盛好,放在儿子的面前。打很长时间的游戏,懒觉睡到中午十二点。“看起来是个大人,其实还是个孩子。”顾良这样形容自己32岁的前夫。

上世纪70年代末始,国家为控制人口和经济可持续发展,实行了计划生育政策,造就了总数超过1亿人的“独生子女”。有数据显示,全国80后中,平均每五名就有一名是独生子女,其中城镇户口占七成以上。

80后独生子女,从小在父母的呵护下长大。结婚时买房买车,婚后带小孩,几乎每件事都需要父母的帮助。在经济与心理的双重依赖下,80后独生子女与父母间的羁绊格外紧密。于是,父母越来越多地参与到80后的婚姻中来。

结婚之前,扬州女孩阎菲曾正式向丈夫说明,婚后不能与双方父母同住。她希望丈夫真正长大:他是独生子,从小娇惯,是洗澡连内裤都不会自己拿的那种。听到这要求,丈夫不置可否。

婚后一个月,公婆突然带了行李,直接来到婚房外,就此住下。

自此,阎菲开始了被婆婆“控制”的生活。婆婆定下了很多生活规矩。比如,衣柜里的衣服,要叠得比商场还整齐。冬天的呢子大衣,不能挂在衣柜里,要放进真空收纳袋。家门口穿鞋时,她自然地将手撑在鞋柜上,不料招来一顿批评:“你的手脏不脏啊?怎么能放在鞋柜上呢?!”

婆婆甚至规定,如果是小便,只能用一格卫生纸。并且,结束后必须将马桶上的垫圈扶上去。

阎菲很难理解。扶起垫圈不应该是男人做的事情吗?婆婆却坚持要她这么做。每次,她从卫生间出来,婆婆还会多问一句,垫圈扶上去了吗?

时间一长,阎菲觉得自己患上了强迫症。有一天深夜,已经睡着的她突然从床上坐起来,自言自语:“我的马桶圈有没有扶上去?”然后,在意识朦胧中下了床,径直去了卫生间,扶起垫圈。

“我认为,我和你父母是平等的。可以尊重他们,但不是一味顺从他们。”阎菲越来越压抑,于是向丈夫提出,能不能由她出钱,在小区里再租一套房子请公婆住过去,不在一个屋檐下,但保持“一碗热汤”的距离。

婆婆不同意:“我哪里对不起你了?你要跟我分开住?我和我儿子不会分开住的!”

中国婚姻家庭咨询服务研究中心副主任王军,将父母称为80后婚姻的“第三者”,“很多人没有所谓兄弟姐妹,遇见问题时,排解的唯一方法就是跟父母讲。然而,父母又绝对站在自己孩子这一方,一般父母牵扯进来就没有余地了,问题反而会升级。”

他举了一个例子,比如,一位妻子把丈夫锁在门外。前两次,丈夫去了办公室,这还是夫妻之间的事情;第三次,丈夫去了婆婆家。婆婆给媳妇打电话,你老公在我这儿,你放心。之后,婆婆就对儿媳有了巨大的成见。

“我接触的很多离婚家庭,往往都是父母跟着干,吵到后来,公婆和岳父母隔着电话,哪怕一个在东北一个在南方,照样骂得不可开交。”王军说。

阎菲与丈夫最终闹起矛盾,还是因为婆婆。女儿出生后,婆婆坚持要按当地老方子,用明矾擦拭褶皱部位,以防止湿疹。阎菲却不愿意。她之前征求过医生意见,医生反对这么做,说熟矾是一种化学物品,用松花粉或爽身粉代替就可以。

婆婆却不听。当阎菲与丈夫在房内讨论用不用明矾时,婆婆破门而入,气得双手发抖:“你不要自以为是!”接下来便是,“你们翅膀硬了,不得了呀,我们做父母的多不容易”这类的话。

还在坐月子的阎菲,第一次回了嘴。婆婆要求她道歉,否则,“我让我儿子跟你离婚!”

阎菲妈妈这时也在屋里,自然见不得女儿受此委屈。这一天,两位妈妈打起了嘴仗,算是正式撕破了脸。

女儿一岁时,阎菲的婚姻最终结束了——就像催促着他俩结婚一样,双方父母又以极大的热情支持并鼓励两人离婚。

如今,阎菲说自己并不怨恨自己的前夫,相反,还有点可怜他。这个在父母面前唯唯诺诺的独生子、“妈宝男”,直到上了离婚法庭还不敢自己拿主意。法官每问一句,当事人意见怎样,他就先给父母打一个电话。

既强又弱的女性们

刘政的律师事务所里,经常有80后前来咨询。一天,父亲一个朋友的女儿来找他,说男方要跟她离婚,给了一个理由是“他觉得我挺膈应的”。再仔细一问,男方说,她冬天常常因为皮肤干燥掉下些皮屑落在床单上,让他无法忍受。

刘政告诉她,这没有常理,“你以前身上不掉皮屑吗?他以前怎么没觉得膈应?”姑娘受到启发,回去找到了男方变心出轨的迹象,提出离婚。

另一个女孩子来找刘政要求律师帮忙解除同居关系,并分配同居半年期间的共同财产。男方提出的分手理由是“觉得她身上有味”。刘政问:“那他以前没觉得你有味吗?”

刘政向《中国新闻周刊》表示,不知这些女孩子是真傻还是假傻,经常一些莫名其妙的理由都能相信。还原成事实就是这个女孩在QQ上认识了一个男的,聊得很开心,就跑到北京来见面、同居,然后被骗了。她想为这段关系争取一些补偿,可这半年同居能有什么共同财产?刘政说,等她长大了成熟了,就会发现这真的只是一个玩笑。

“看对眼”被认为是当下最容易的事情。“我觉得他挺幽默的,我跟他吃饭、看电影挺开心的。”刘政经常听到身边的年轻姑娘这样说,“这样的年轻孩子们谈上八次恋爱也仍然觉得自己是真爱,每次哭得稀里哗啦,每次也都很快投入下一段恋爱。”刘政说,这样的感情当然不能说是成熟,也不能构成婚姻的基石。年轻女性对爱和感情的认知有限,而爱的能力、理性的能力跟学历、收入都没有关系。

王军认识的一位女性,是因为“夫家光膀子”的理由提出离婚的。男方家人很随便,公公婆婆夏天都光着膀子,婚前在儿媳面前还装一装,婚后便毫不顾忌。女方则认为男方家庭粗俗,完全不可接受。

来找王军咨询的男方非常惊讶,完全不可理解:“我们好好的,什么问题都没有,一定是你有了外遇才离婚的,不然怎么可能因为光膀子之类的理由离婚呢?”

律师刘政曾经经手的一起离婚诉讼是这样的:男方是香港上市公司老总,身家数百亿;女方有海外留学背景,年轻高知。双方没有第三者,因为涉及公司股价,男方不愿意轻易离婚,但女方硬是耗时耗力、不惜请律师把这场官司打下来。

让刘政惊讶的是,女方一边跟男方打离婚官司,一边还在准备生老二,她的理由是不让老大面对同父异母的孤单。

“在200例上海离婚案例中,男性提起离婚申请的只有40%,而女性申请的则高达60%”,助理审判员潘庸鲁、沈燕研究发现,“这一比例虽不符常人预期但并非毫无情理可循。因为80后的女性,尤其生活在城市中的女性,在成长过程中所受的宠爱和教育是和男性同等的。她们一般都具有较强的经济独立能力,并不认为自己是弱势群体,在爱情和家庭中追求彼此平等、强烈的幸福感和尊严感。”

事实上,80后婚姻中,传统“男主外女主内”的家庭婚姻模式正在慢慢消解。各自经济独立、女性意识的提高,冲击着夫妻双方原有的社会角色期待,也让女性拥有了更多独立

诉求、个性婚姻理念与生活选择的自由。

刘政说,如果男性出轨,许多女性包括知识女性为了维持婚姻、为了孩子会选择隐忍;但女性出轨,男性则二话不说选择离婚。这是法庭上的常态。

现代社会中,女性主动选择离婚的,多数知识结构、收入水平、社会地位等都不错,能让她在离婚后保持相当的生活水平,才会有底气离婚。曾有一个河北女青年来找刘政,要求打官司离婚。律师帮她分析后发现,一旦离开男方,她不太可能独立,更不可能赡养父母,女孩最终决定回去凑合着过。

“离婚率高与伦理无关。现代人多少是因为纯粹的感情结婚的呢?如果结婚时感情就不纯粹,外貌、家世、财产、学历,乃至虚荣心等等这些因素都是结婚的动因,那么后面离婚也就不足为奇了。”刘政总结说。

不过,离婚率高不一定是坏事。中国以前离婚率低,是因为大家迫于舆论压力、迫于组织干预或者其他原因,能够将就着白头到老,现代人反而不能。他们强调个性自由、强调思想解放、强调自身幸福感的现代人不想再凑合,甚至包括“60后”“50后”们。

“不幸的家庭是相似的,幸福的家庭各有各的幸福。”刘政说,欧美中产阶级对婚姻的忠诚大多来自内心的约束和宗教的信仰,而现阶段,中国教育对人的影响远没有达到转化为自律的程度。

西方社会也经历了一个从性解放到回归传统的过程,“也许有一天,等中国的中产阶级群体也趋于庞大而稳定,经历了混乱、自由、茫然无助后也会最终选择回归家庭的稳定,而这时是听从自己的内心的回归,我们才会感受到家庭、责任、情感的回归,才能体会到忠贞不渝的含义。”

篇5:80后悲剧的一代顺口溜

这个事实听起来危言耸听,实际上并不奇怪。

这个从26岁至35岁的人群,本来就已经成为当代社会的中坚力量,也正经历婚姻阶段的初始考验。

而60后、70后已经过了离婚高潮期,开始希望家庭趋于稳定保守,90后则还没有进入结婚潮。

作为社会急剧转型的产物,较之其他代际人群,80后又是一个充满内在矛盾的、多元化的和分裂的群体,这注定了他们的婚姻如同成长期所经历的时代一样,更加混乱、自由,也更加茫然无助。

逐年递增的离婚率,是更多的人在寻找自我和学习爱与被爱、尊重与责任过程中,必然付出的成长代价。或许经历了那些本该在青春期就遭遇的试错,才会感悟到家庭、责任、情感的回归。

电影《失恋33天》里,有一句经典台词是这样的:“我们那个年代的人,对待婚姻就像冰箱,坏了就反复地修,总想着把冰箱修好。不像你们现在的年轻人,坏了就总想换掉。”

这句话,形象地道出了离婚的时代之变——离婚似乎越来越简单易得。

坚硬的自我

“你的手机密码、QQ密码,为什么不能告诉我?”苏州女孩顾良,一度被前夫如此质问。前夫觉得,婚后必须坦诚相待,双方理应互相公开。为此,他主动将这些密码告诉顾良,以证清白。

顾良却不愿意了,每个人都有隐私。她不心虚,但感觉不被信任。

前夫是这样劝说的:“既然没什么,为什么你宁愿维护一些无所谓的隐私,而不愿意给我一点点实实在在的安全感呢?”

她几乎快要被说服。對呀,给了也无妨,反正问心无愧;转念一想还是不对,“既然问心无愧,就更不应该给了。”

“80后更注重自己的隐私吗?”在国内一家知名论坛上,有人这么问。45个回复中,大多是“信任更重要”“互相给对方空间”这样的句子。每逢春节,一份“亲戚聚会发言大纲”因集中了结婚、生娃、买房、工资等个人隐私问题,引起不少网友的吐槽与共鸣。

青岛大学师范学院教师宋蕾、李晓曾对全国1201名80后做问卷调查,结论显示,80后人生价值观中,得分最高的前五个项目分别是“隐私、责任、相互依靠、成就、归属”,“中国人本来缺少西方式的基于个人主义价值的隐私观念,然而该研究则说明,多年改革开放的洗礼对国人的观念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80后伴随着互联网成长。随着20世纪90年代的高等教育扩招,80后的大学生比例、网民比例都远高于上一代。改革开放政策,又让社会财富开始积累、文化和价值观开始多元,让80后的个人主义、权利意识更加凸显,拥有了自由、平等、权利等观念。

哪怕在婚姻中,顾良仍坚持着一些自己的“底线”。比如,她不愿意为丈夫洗内裤。内衣内裤这种,她觉得太过隐私。她不怎么查岗,也很少干涉丈夫的经济或财务状况。

然而,在公公婆婆看来,这却是顾良最大的“罪状”。双方闹离婚时,公婆将这条拎了出来:“连我们儿子的内裤都不肯洗,你怎么还敢说爱他?”——婚后的丈夫在父母家住时,内裤还是婆婆洗的。

至于经济互不干涉,公婆则看作“你根本不关心他、不在意他,结了婚和没结一样!”

“可是,我给了他这么大的自由啊!”顾良同样委屈。

手机密码、QQ密码,她一直不愿意给。有一次,趁她不备,丈夫抢去手机,自行修改了登陆密码,开始查看她的聊天记录。为此,两人大吵一架。

一对80后夫妻。三十多岁的双方都是公务员,离婚没有外因,就是为了谁洗碗、谁做饭这种鸡毛蒜皮的小事争吵、打架,互不理解、互不信任,最后对簿公堂。

这对夫妻的小心思让人啼笑皆非。两人担心的是同一件事,“我今天刷碗了,就意味着今后都是我刷碗了”。

还有其他莫名其妙的离婚原因。北京国理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刘政,曾见过一对1989年出生的小夫妻,因为变形金刚分配不公平而诉至法院。两人对于财产分配没有异议,各自父母置备的各自拿走,争吵到最后,还是为了变形金刚的归属。

坚持自我也是一柄双刃剑。特别是对于80后来说,他们是传统教育与现代观念冲击下的矛盾体。作为新中国第一代独生子女,他们在相对优越的环境中成长。没有兄弟姐妹,集体生活经历少,更看重自我感受,不愿意吃亏、不轻易付出,很少站在对方的立场考虑问题——这让80后的婚姻生活暗礁重重。

在婚姻中试错

“中国的特殊情况是,很多家长不允许学生谈恋爱,甚至在大学都有很多家长反对恋爱。但等到大学一毕业,所有家长都希望马上从天上掉下来一个各方面都很优秀,而且最好有一套房子的人和自己的儿女恋爱,而且要结婚。”这是网上流传着80后作家韩寒的一段话。下一句是,“想的很美啊。”

不得不承认,80后是缺乏情感经验、婚姻教育的一代。年纪轻时被阻止早恋,工作后却被催促婚姻。“与之前几代相比,他们是改革之后的第一代;而与后一代相比,他们则成长于改革尚未全面推开的初期。”李春玲说,“两种体制的并存、纠缠与渐变,口号与实践的矛盾与断裂,内在地撕裂着这一代人,使他们总处于一个尴尬且自我矛盾的境地。”

35岁的北京男人汪波结婚时,对方是他的初恋——尽管隐隐地,他心里始终有个小疙瘩。

妻子曾有一任男朋友,是汪波的同事兼好友。这事儿是汪波婚后才发现的,两人坚称没有再联系,但深感被背叛的汪波,始终没法说服自己。有一段时间,他每天早上醒来就会想到这件事,胸口像压了一块石头似地堵着。

这成了两人婚姻生活的一抹灰暗底色。磕磕碰碰地过了几年后,妻子出轨,两人离婚。

“也许那个时候,我不应该那么耿耿于怀。”如今,汪波开始反思自己。

nlc202309041728

可是,那时候没有人告诉他应该怎么办。他在父母的恋爱禁令中度过了大学时代。只有一位暧昧着的暗恋对象,两人成了笔友。除此之外,几乎没有恋爱经验。彼时的大学里,大学生恋爱同居,可能会被校方认定“违反校纪校规”,严重的还会被勒令退学。

他的童年里,父母之间很少表现亲昵。初二时有生理卫生课,男女性器官的图片赫然印在教材之上,他们被要求自学该课程。高三上青春期教育,老师语焉不详。还有一位以严苛闻名的班主任,如果放学路上看见一男生一女生并肩前行,会特意走进两人中间,把他们强行分开。

离婚后,汪波认识了一位90后女生。对方告诉他,自己已经有过4任男朋友了。汪波很惊讶,但这位女生不以为然,恋爱也是需要经历的,“这样才慢慢知道自己需要什么、适合什么”。

“我们这一代,没有在恋爱中成长,结果直接在婚姻中试错。”汪波大为震动。

中国婚姻家庭咨询服务研究中心副主任、高级离婚家庭咨询师王军,从事婚姻工作二十多年。他曾见过一对特别的夫妻,双方都是初恋,但婚后一直没有发生亲密关系。妻子是女强人,很少顾家。后来,丈夫出了轨,与邻居接触后才了解,原来幸福并不是自己生活的样子。

“类似的情况,容易发生在很多初恋步入婚姻的男女中。他们本来就缺少比较和选择,事实上是有问题的。”王军对记者说。

经历了改革开放的中国社会,选择和诱惑往往太多了。出轨与劈腿,成为80后离婚的一大原因。刘政律师经办的离婚案中,第三者大多是夫妻双方身边的同事、朋友、下属,“这个年纪的男女,已经过了上网找刺激的年龄,因此与想象中不同,网恋、一夜情都不完全算是离婚的导火索。”

刘政说,多打个电话、吃顿饭、发条短信,可以带给自己兴奋与心跳的情感体验时,没有人会拒绝,但也不会主动切断按钮。只有发展到有实质性进展时,人们才会有道德压力感,原始情感很好的夫妻,有的会向左转,回归家庭;反之则向右转,最终发展到离婚,不可收场。

父母成“第三者”

不叠被子、不洗衣。每次吃饭,妈妈会主动把饭盛好,放在儿子的面前。打很长时间的游戏,懒觉睡到中午十二点。“看起来是个大人,其实还是个孩子。”顾良这样形容自己32岁的前夫。

上世纪70年代末始,国家为控制人口和经济可持续发展,实行了计划生育政策,造就了总数超过1亿人的“独生子女”。有数据显示,全国80后中,平均每五名就有一名是独生子女,其中城镇户口占七成以上。

80后独生子女,从小在父母的呵护下长大。结婚时买房买车,婚后带小孩,几乎每件事都需要父母的帮助。在经济与心理的双重依赖下,80后独生子女与父母间的羁绊格外紧密。于是,父母越来越多地参与到80后的婚姻中来。

结婚之前,扬州女孩阎菲曾正式向丈夫说明,婚后不能与双方父母同住。她希望丈夫真正长大:他是独生子,从小娇惯,是洗澡连内裤都不会自己拿的那种。听到这要求,丈夫不置可否。

婚后一个月,公婆突然带了行李,直接来到婚房外,就此住下。

自此,阎菲开始了被婆婆“控制”的生活。婆婆定下了很多生活规矩。比如,衣柜里的衣服,要叠得比商场还整齐。冬天的呢子大衣,不能挂在衣柜里,要放进真空收纳袋。家门口穿鞋时,她自然地将手撑在鞋柜上,不料招来一顿批评:“你的手脏不脏啊?怎么能放在鞋柜上呢?!”

婆婆甚至规定,如果是小便,只能用一格卫生纸。并且,结束后必须将马桶上的垫圈扶上去。

阎菲很难理解。扶起垫圈不应该是男人做的事情吗?婆婆却坚持要她这么做。每次,她从卫生间出来,婆婆还会多问一句,垫圈扶上去了吗?

时间一长,阎菲觉得自己患上了强迫症。有一天深夜,已经睡着的她突然从床上坐起来,自言自语:“我的马桶圈有没有扶上去?”然后,在意识朦胧中下了床,径直去了卫生間,扶起垫圈。

“我认为,我和你父母是平等的。可以尊重他们,但不是一味顺从他们。”阎菲越来越压抑,于是向丈夫提出,能不能由她出钱,在小区里再租一套房子请公婆住过去,不在一个屋檐下,但保持“一碗热汤”的距离。

婆婆不同意:“我哪里对不起你了?你要跟我分开住?我和我儿子不会分开住的!”

中国婚姻家庭咨询服务研究中心副主任王军,将父母称为80后婚姻的“第三者”,“很多人没有所谓兄弟姐妹,遇见问题时,排解的唯一方法就是跟父母讲。然而,父母又绝对站在自己孩子这一方,一般父母牵扯进来就没有余地了,问题反而会升级。”

他举了一个例子,比如,一位妻子把丈夫锁在门外。前两次,丈夫去了办公室,这还是夫妻之间的事情;第三次,丈夫去了婆婆家。婆婆给媳妇打电话,你老公在我这儿,你放心。之后,婆婆就对儿媳有了巨大的成见。

“我接触的很多离婚家庭,往往都是父母跟着干,吵到后来,公婆和岳父母隔着电话,哪怕一个在东北一个在南方,照样骂得不可开交。”王军说。

阎菲与丈夫最终闹起矛盾,还是因为婆婆。女儿出生后,婆婆坚持要按当地老方子,用明矾擦拭褶皱部位,以防止湿疹。阎菲却不愿意。她之前征求过医生意见,医生反对这么做,说熟矾是一种化学物品,用松花粉或爽身粉代替就可以。

婆婆却不听。当阎菲与丈夫在房内讨论用不用明矾时,婆婆破门而入,气得双手发抖:“你不要自以为是!”接下来便是,“你们翅膀硬了,不得了呀,我们做父母的多不容易”这类的话。

还在坐月子的阎菲,第一次回了嘴。婆婆要求她道歉,否则,“我让我儿子跟你离婚!”

阎菲妈妈这时也在屋里,自然见不得女儿受此委屈。这一天,两位妈妈打起了嘴仗,算是正式撕破了脸。

女儿一岁时,阎菲的婚姻最终结束了——就像催促着他俩结婚一样,双方父母又以极大的热情支持并鼓励两人离婚。

如今,阎菲说自己并不怨恨自己的前夫,相反,还有点可怜他。这个在父母面前唯唯诺诺的独生子、“妈宝男”,直到上了离婚法庭还不敢自己拿主意。法官每问一句,当事人意见怎样,他就先给父母打一个电话。

nlc202309041728

既强又弱的女性们

刘政的律师事务所里,经常有80后前来咨询。一天,父亲一个朋友的女儿来找他,说男方要跟她离婚,给了一个理由是“他觉得我挺膈应的”。再仔细一问,男方说,她冬天常常因为皮肤干燥掉下些皮屑落在床单上,让他无法忍受。

刘政告诉她,这没有常理,“你以前身上不掉皮屑吗?他以前怎么没觉得膈应?”姑娘受到启发,回去找到了男方变心出轨的迹象,提出离婚。

另一个女孩子来找刘政要求律师帮忙解除同居关系,并分配同居半年期间的共同财产。男方提出的分手理由是“觉得她身上有味”。刘政问:“那他以前没觉得你有味吗?”

刘政表示,不知这些女孩子是真傻还是假傻,经常一些莫名其妙的理由都能相信。还原成事实就是这个女孩在QQ上认识了一个男的,聊得很开心,就跑到北京来见面、同居,然后被骗了。她想为这段关系争取一些补偿,可这半年同居能有什么共同财产?刘政说,等她长大了成熟了,就会发现这真的只是一个玩笑。

“看对眼”被认为是当下最容易的事情。“我觉得他挺幽默的,我跟他吃饭、看电影挺开心的。”刘政经常听到身边的年轻姑娘这样说,“这样的年轻孩子们谈上八次恋爱也仍然觉得自己是真爱,每次哭得稀里哗啦,每次也都很快投入下一段恋爱。”刘政说,这样的感情当然不能说是成熟,也不能构成婚姻的基石。年轻女性对爱和感情的认知有限,而爱的能力、理性的能力跟学历、收入都没有关系。

现代社会中,女性主动选择离婚的,多数知识结构、收入水平、社会地位等都不错,能让她在离婚后保持相当的生活水平,才会有底气离婚。曾有一个河北女青年来找刘政,要求打官司离婚。律师帮她分析后发现,一旦离开男方,她不太可能独立,更不可能赡养父母,女孩最终决定回去凑合着过。

“离婚率高与伦理无关。现代人多少是因為纯粹的感情结婚的呢?如果结婚时感情就不纯粹,外貌、家世、财产、学历,乃至虚荣心等等这些因素都是结婚的动因,那么后面离婚也就不足为奇了。”刘政总结说。不过,离婚率高不一定是坏事。中国以前离婚率低,是因为大家迫于舆论压力、迫于组织干预或者其他原因,能够将就着白头到老,现代人反而不能。他们强调个性自由、强调思想解放、强调自身幸福感的现代人不想再凑合,甚至包括“60后”“50后”们。

“不幸的家庭是相似的,幸福的家庭各有各的幸福。”刘政说,欧美中产阶级对婚姻的忠诚大多来自内心的约束和宗教的信仰,而现阶段,中国教育对人的影响远没有达到转化为自律的程度。

西方社会也经历了一个从性解放到回归传统的过程,“也许有一天,等中国的中产阶级群体也趋于庞大而稳定,经历了混乱、自由、茫然无助后也会最终选择回归家庭的稳定,而这时是听从自己的内心的回归,我们才会感受到家庭、责任、情感的回归,才能体会到忠贞不渝的含义。”

(摘自《中国新闻周刊》)

篇6:80后悲剧的一代顺口溜

SOHO,是Samll Office and Home Office的缩写。这种将生产和生活融为一体的工作方式,根据场所不同,可以分为在家办公(home-base telecommuting)、社区办公(neighborhood center)、地区办公中心(local center)、郊区卫星办公中心(satellite center)和跨国远程中心(telecenter)几种形式。

美国的远程办公在80年代末期已非常盛行。根据国际远程办公协会的调查,美国有1200万人全职远程办公,1000万人至少每周有一天在家办公,有2600万人每月至少有一天在家办公。在家办公的人数从2003年的大约4130万增长到2004年的4440万,增长率为7.5%。据美国在家办公协会调查,有39%的一般职员有意在家办公,有13%的职员把在家办公当作找下一个工作的重要考虑因素之一。而据美国官方统计(Bureau of Labor Statistics of the U.S. Department of Labor),2004年5月,美国有2070万人经常把在家做某些工作作为首要职业的一部分。

随着互联网普及和信息化发展,中国开始迈入在家办公时代。

我国在家办公第一代锁定80后、90后

在2008年3月进行的一项375样本的全国性调查中,家庭实验室发现,有72%的受调查者相信,在家办公将在十年内流行。

在这72%的在家办公支持者之中,收入和年龄情况如下:

收入在1~500元之间者为13人,501~1000元11人,1001~2000元103人,2001~3000元48人,3001~5000元36人,5001~10000元8人,10000元以上3人,无收入125人。

年龄在10-15岁之间者为12人,15-18岁为17人,18-24岁为142人,25-30岁为69人,31-35岁为45人,36-40岁为26人,41-50岁为21人,51~60岁为7人,60岁为以上7人。

家庭实验室发现,有两个收入区间人群,成为支持在家办公的主力。它们分别是1001~2000元区间(103人)和无收入(125人)区间,合计228人。其中,无收入人群,是否是未成年人呢?进一步分析,年龄在10-18岁之间的未成年者仅有29人,远远低于228人这个数字。再往上看,发现在家办公支持者的年龄段高峰,集中在18岁至30岁之间,一共有211人,明显接近228人的收入区间。

18岁以上的无收入者(在校大学生),和30岁以下参加工作不久,收入在3000元以下的低收入者,对在家办公的信心,明显高于前后、上下区段人群。

因此可以基本断定,80后90后将在十年内投身SOHO浪潮,成为我国在家办公第一代。

北京市有望在IT行业

试行在家办公

1、具体方案政府正在拟订中

另据了解,北京市交通委为缓解早晚高峰交通压力,正在对中关村等地区进行调研,与相关部门协商,拟对IT行业、科研单位等实行弹性工作制,鼓励利用互联网在家办公。

提出这项动议的是北京市人大代表刘国祥,他在去年的北京市人代会上提出“合理调整上下班时间”建议。市交通委高度重视这一建议,在回复中称,本市拟试行错开上下班时间和实行弹性工作时间两种方法,缓解早晚高峰的交通压力。目前,已经在开展商业、机关企事业单位等错峰上下班的研究,并提出了调整商业、机关企事业单位上下班时间的初步方案拟从商业机构开始实施。

谈及最新进展,北京市人大代表赵凤桐透露,具体方案政府还在拟订中。北京经过调研,拟从商业机构、大型商场开始试行错峰上下班,同时拟在IT行业、科研单位试行弹性工作制。

2、北京市率先推行在家办公的条件和时机正在成熟

第一,北京正处在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的转型期,一方面作为工业化标志的汽车越来越造成物理空间的拥堵,另一方面作为信息化标志的网络越来越使信息空间畅通,这决定了在家办公部分取代传统的上班办公是大势所趋。北京的汽车拥有量高居全国之首,截至2007年底,北京的机动车保有量已达到310万辆,有条件远离市中心办公,北京的上网普及率也全国领先,在家不会失去与政治、文化中心的联系。

第二,北京SOHO群体已初具规模,在家办公具有良好群众基础。据零点指标与经济观察报2003年在北京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当时,北京新SOHO群体已经达到13.4万人。预测北京奥运会前,北京的新SOHO群体规模将达到18.8万人。在调查中,高级管理人员、白领和IT从业人员用 “繁忙的”(占66.8%)、“快节奏的”(占66.8%)、“快乐的”(占58.3%)、“辛苦的”(占50.8%)来形容他们的生活,期待自我掌控时空和享受现代生活的在家办公生活。

第三,北京一小时车程内,有各国首都罕见的奇山秀水,风景名胜。有自然景区中与各国首都郊区倒挂的房价。在家办公有利于在清新的空气、良好的景观、轻松的氛围中,提高创意生产力,把首都建成创新中心和创意中心。同时有利于消除城乡差别,建设和谐社会。

在家办公正成为发达国家重要的现代化标志

1、美国政府倡导在家办公

根据一份2006年出具的大规模调查报告,公务部门在家办公已为美国政府各部门所接受。超过11.9万的联邦政府员工参与在家办公计划。其中60%每周至少有一天在家办公。美国联邦政府人力资源管理办公室,从2001年4月开始调查员工在家办公情况,发现2001年在家办公者有7.2844万,2002年有9万加零头,2003年有10.2921万人,2004年发展到14.694万人。

对美国政府而言,在家办公是指每两周至少有一天政府员工可以在其住所或者离住所不远的场所(指能减少通勤时间一半以上的场所),来执行所指定的工作。

另据一份调查显示,美国联邦政府的公职人员有1,802,032人,其中在家办公者为119,248人,占6.61%。

加拿大、欧州和日本也制订了公务员在家办公的政策法规,相对而言,欧洲进展较慢。

2、美国企业一半在家办公

美国2002年经济普查中,美国人口普查局进行了一次雇主调查。发布的调查结果显示,美国在家办公已近一半。

调查显示,美国由男性开办的公司中,也有47%采取家庭式办公模式。在所有公司中,49%的生意往来在家里完成。同时,75%的私人公司为个人创办,老板身兼数职,没有雇员。

大部分由女性开办的公司也采取家庭式办公。56%女老板开办的公司采取家庭式经营模式。

这是对超过230万家的美国公司进行随机抽样后,发送问卷调查获得的结果,相信具有一定的权威性。

3、在家办公胜于10%的加薪,有效促进家庭和谐

根据American Business Collaboration for Quality Dependent Care 组织所作一项研究,远程办公确实增加了员工的工作满意度、生产力、工作时数和奉献精神,并降低了紧张程度。

远程办公是项很好的福利。但根据美国2005年一项关于“设计更好的工作/生活平衡”的调查。大部分组织都没有充分提供这种福利。虽然有56%的组织允许弹性时间,但只有 19%的组织允许全职远程办公。

加拿大2000年调查显示,有58%的人希望在家办公,另有33%人宁愿选择在家办公而不选择10%的加薪。作为一项很好的福利,在家办公已成为越来越多美国人的选择。预计一年内全美在家办公的人数将会增加一倍。专家认为,在家中办公可以更加有效地促进家庭的和睦,有利于提高国民幸福水平。

篇7:“假离婚”将带来一代人的悲剧

2001年,舒心创办了维情连锁公司,专门解决各种婚姻问题,更多的人习惯把这儿叫“婚姻医院”。迄今为止,舒心已经处理过1万多起离婚案例。作为“婚姻医院”的院长,替婚姻关系中的各类人化解矛盾,是舒心再熟悉不过的了。“我的工作就是离婚劝和,保家卫婚。”

为卖房离婚,丈夫却不想复婚了

来找舒心的人中,有的是离婚前希望专家能给自己把把脉,看婚姻还有没有得救;有人是离婚中怕吃亏,前来咨询相关事宜;还有人是离婚后孤独、自闭,产生了报复心理,等等。说起离婚的原因,千奇百怪,外遇、经济问题、教育问题……但问及近日的工作重点,舒心毫不犹豫地回答了3个字:“假离婚。”

今年2月“国五条”出台后,各地“假离婚”的报道层出不穷。“已经有上百人打电话咨询为买卖房子而‘假离婚’问题。”据统计,咨询“假离婚”的电话占了所有咨询电话的10%。“这些人中80%是女性,年龄集中在35岁左右。”

今年3月,舒心接到扬州的王女士打来的求助电话。王女士说,自己和丈夫结婚20多年,共同拥有2套房子。年初,丈夫说想卖掉其中的一套房子,但为了能够避税希望办“假离婚”,王女士同意了。双方约定其中一套房子归王女士和孩子所有,“等卖房的事解决了,双方中有任何一方提出复婚,则另一方必须同意。”离婚后,丈夫依然每天回家,生活也没什么异常。直到有一天,她去丈夫名下的那套房子打扫卫生,居然发现了女士用品。没想到丈夫却告诉她,自己和一个女同事已经在一起很多年了,这次本来是为了避税才假离婚,但既然已经离了,他想不如索性就不复婚了。

电话里,王女士哭得非常伤心,希望舒心能给自己出出主意。舒心告诉王女士,离婚只有真的,没有假的,双方之前约定的“复婚协议”根本不具备法律效力。“我们给王女士的建议是,先维情再维权。”维情是做丈夫的工作,希望丈夫明白妻子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他,盼他回心转意。如果维情的工作不起作用的话,王女士就只能通过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权益了。目前,舒心和他的团队还在为王女士的维情做最后的努力。

“就在做这个事的同时,每天还有20多个热线电话打进来,都是咨询为了买房或卖房,先离婚然后再复婚的风险和规避方法。”对此,舒心只能如实回答:“没法规避!”

房子成了婚姻的不稳定因素

因为专门给人做离婚咨询,有朋友开玩笑让舒心干脆把公司改叫“离婚公司”,他坚决不同意。“虽然来的人都想离婚,但我这是劝和,不是劝离。人是情感动物,婚姻也要讲究情感。”办公司的同时,舒心又创办了维情网和离婚服务网。几年来,他所在的机构为110多万人提供咨询,挽救了很多人的婚姻。

1968年出生的舒心,祖籍扬州,曾是一名家庭婚姻专栏作者。因为工作关系,他接触到很多婚姻出现问题的读者,开始意识到婚姻对社会的重要性。“2001年新婚姻法出台之前半年,我在专栏里对这个问题也谈了自己的看法。2001年婚姻法一个总的制定原则是,法律只能管房门外边的事,管不了房门内的事。”舒心说,这是法律应该有的界限,但门里边的事并不是各家都能处理好,倘若能把夫妻矛盾及时化解在房门内,就不必非闹到离婚的地步了。“房门内外”被舒心形象地用来比喻社会组织和法律对婚姻问题的介入程度。说来也巧,在舒心处理的众多案例中,给他印象最深的两起也都和“房子”有关。

2010年,一位年过八旬的吴先生拨通热线,说自己已经在医院里躺了3天了,3天里妻子和儿女都不肯去看他。他先是打电话给110和居委会,人家都说这事他们管不了。最后,他在别人的指引下才向“婚姻医院”求助。

原来,吴先生早年丧偶,一直没有续弦。3年前,孩子们为他请了一个中年保姆。保姆对吴先生照顾有加,让老人感觉很温暖。一来二去,两人的感情逐渐升温。有一天,保姆请假回了趟老家,再回来时告诉吴先生,自己已经和老家的丈夫离了婚,愿意照顾他一辈子。吴先生非常感动,不顾儿女的反对和保姆结了婚。没想到,结婚之后妻子态度大变,不仅不再照顾他,还要求他用全部的80万存款给自己老家的儿子在上海买套房。吴先生没有答应,妻子便对他不理不睬,儿女们也埋怨父亲,不离婚就不去看他……无奈之下,舒心只好安排同事轮流去医院照顾吴先生,然后再慢慢做他妻子和儿女的工作。

没有房子的婚姻不顺,有了房子的婚姻也不一定和谐。2008年,一位女士找到舒心,说怀疑丈夫在外面有外遇,想要跟她离婚。舒心找到男方时,那人不耐烦地甩下一句话就走了,“那个房子我没法再回去!”一开始,舒心以为是两人感情淡漠,男方不愿回家。可去那家里看了之后,舒心才明白了:家里四处都摆着供炉,墙上贴满了各式各样的符咒。好不容易找了个干净的地方,舒心坐下来和女方聊应该怎么对待自己的丈夫,女方也很认真拿笔把意见记下来。正说着,她接了个电话,然后说:“舒老师对不起,我要和姐妹们一起去听讲座了,上帝会惩罚那些对爱不忠诚的人。”

再次和男方交流时,舒心才知道,原来夫妻俩早年间吃了不少苦,后来生活好了,妻子就不上班了,整天和一帮太太团炒房、炒股,夫妻俩的交流越来越少。女方也因此疑神疑鬼,怀疑丈夫总有一天会跟自己离婚。

和中年夫妻相比,如今,对房子问题危机感最重的是年轻的“80后”、“90后”们。舒心的客户中也不乏这些年轻人。不久之前,一位20多岁的年轻女士就告诉舒心,她3年前勇敢地和丈夫“裸婚”,想着以后攒下钱再贷款买房,尽管他们平时很节省,甚至连孩子都不敢生,但还是攒不够钱付首付,再加上工作压力大,经常吵架,最后走到了离婚这一步。“‘裸婚’真的无法带来幸福吗?”女孩的问题让舒心很忧虑。

60年来已有7次离婚高峰

有媒体在南京做调查发现,近年来,房价和离婚率总体上在一起走高,而房价一旦稍有回落,离婚率也会有所降低。近日,还有网友披露,北京2009年至2011年的商品房均价从16057元涨到23818元,离婚率则对应地从20.6%涨到40.2%。上海这3年间,商品房均价从10574元升至25778元,离婚率也从23.9%升至44%。尤其是因为买房、卖房催生了“假离婚”之后,房子和婚姻的关系就更加复杂了。

环球人物杂志:最近,不少媒体曝出,有夫妻通过“假离婚”等非常规方式寻求避税、获取优惠房贷利率。您经手的案例里,有这样的事吗?

舒心:这种事确实发生过。套用现在流行的一句话:楼市有风险,离婚需谨慎。我把这种为了规避风险而进行的所谓的“假离婚”叫做“政策性离婚”。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后,已经发生了7次政策性离婚高潮。

环球人物杂志:都是哪7次?

舒心:第一次高潮发生在1950年。当年5月,《婚姻法》颁布实施。规定实行一夫一妻制,而过去残存的三妻四妾的关系必须解除,由此引发了新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离婚潮。第二次是在“文革”,通常是一方成了“阶级敌人”,另一方要与他划清界限。第三次是改革开放初期,人口大流动,很多夫妻因异地分居而最终选择离婚。第四次是改革开放的后期,随着下海、创业,人们的生活态度变了,婚姻没那么重要了,离婚率再次升高。

还有两次离婚潮则和《婚姻法》的修改有关。1980年修改后的《婚姻法》在离婚的条件中写道:双方自愿离婚的,准予离婚;如果夫妻感情破裂,调解无效,准予离婚。过去有句话说,好人不离婚,离婚没好人。可这次婚姻法修改之后就不一样了,离婚是个人的自由。2001年修改后的《婚姻法》则对离婚时夫妻财产分割做了更明晰的规定,离婚的难度降低了。这两次修改之后,过去被压制的离婚需求都集中释放了。

现在我们正在经历的是第七次。这次有些不一样,以前的离婚都是“真离婚”,更多是政治和社会因素的影响。可这次是“假离婚”,我不得不说,经济对婚姻的影响更大了,而人们对婚姻的态度也变得更草率了。

环球人物杂志:从什么时候开始,中国人的婚姻和房子扯上了关系?

舒心:中国人的婚姻里其实一直都离不开某些特定的物件。过去结婚,讲究“三大件”:缝纫机、自行车和收音机;生活稍好一点,要“三金一木”:金项链、金耳环、金手镯和木兰牌摩托车;再后来,要钻戒,慢慢发展到结婚必须买房子。结婚的目的是要生活好,生活好的标准是什么?难道就是对稀缺物件的占有?

环球人物杂志:那在您看来,高房价和高离婚率之间有必然关系吗?

舒心:说高房价导致了高离婚率,恐怕不科学。毕竟,离婚涉及多种因素,而且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的离婚率本来就比大多数内陆城市高。但从我们接触的案例来说,房子确实是相当一部分夫妻离婚的导火索。

婚姻的功能被弱化了

环球人物杂志:婚姻本来是一种牢固的契约关系,现在却变得如此不稳定,因为房子就可以分手。为什么我们的婚姻会变得如此脆弱?

舒心:因为人们对婚姻的认识变了。上世纪60年代的人对待婚姻很单纯,同床就要同甘共苦;70年代的人则开始觉得爱情不是面包,经济要有保障;“80后”的爱情是可以零售,婚姻可以出租,一双皮鞋一个吻,离婚也要算租金;“90后”就更加敢爱敢恨了,求爱不求婚,留情不留种,单身不独居。过去人们认为婚姻是神圣的,结婚之后才可以一起生活,但现在婚姻的功能被弱化了,婚前同居、生子普遍化了,让离婚的成本变得很低。

环球人物杂志:敢爱敢恨不好吗?

舒心:单纯从追求个性的角度来讲,敢爱敢恨无可厚非,但如果把它用在夫妻感情上,就会出现很多问题。个性的需求被夸大之后,看上去是社会进步了,人比以前幸福了,但婚姻关系却变得毫无安全感。很多人认为结婚、离婚是个人的事,其实它是个社会问题。我们统计过上海居民晚上打110的报警记录,70%是因为婚姻家庭等情感问题。所以说,家庭管理不好,会给国家和社会的管理带来很多麻烦。

环球人物杂志:那如何才能让婚姻不那么脆弱?

舒心:现代婚姻出问题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不容,不懂得欣赏对方的好;二是不妥,对别人上纲上线,对自己则搞自由主义。所以解决的办法也有两个,一是低头,多想想自己不对的地方;二是抬头,多看看对方的优点。

环球人物杂志:您刚才提到婚姻功能的退化是整个社会环境变了,那要捍卫婚姻,是不是也不能光靠个人努力?

舒心:婚姻观的背后,实际上是整个社会的家庭观和道德观。过去我们衡量婚姻的标准就是感情,感情好就结婚,感情不好就离婚,这当然是对婚姻的基本尊重,但也是对自我个性的放纵。我想我们在探讨婚姻自由的同时,也应该更多考虑一下婚姻忠诚的问题。

上一篇:重返母校作文800字下一篇:大学暑期电工实训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