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结构事故分析论文

2024-06-21

钢结构事故分析论文(通用8篇)

篇1:钢结构事故分析论文

钢结构事故分析与预防

摘要:建筑工程中钢结构的事故按破坏形式可分为:钢结构失稳,钢结构的脆性断裂,钢结构承载力和刚度失效,钢结构疲劳破坏和钢结构的腐蚀破坏等几种。本文首先论述了钢结构的优点和应用前景,继而分析了产生事故的原因并提出了预防措施。关键词:钢结构;事故;稳定;断裂;缺陷

一.钢结构的前景

钢结构与混凝土结构相比,具有强度高、自重轻、塑性和韧性好、装配化程度高、施工周期短、建筑垃圾少、环境污染小等优点.因此,在经济发达国家的应用比较普遍,不仅大跨度桥梁和建筑、高层建筑等基本上都采用钢结构或钢一混组合结构,中小跨度桥梁和普通建筑也有许多采用钢结构,甚至民用住宅也采用装配式的钢结构。国内过去由于钢产量低,钢材品种少,价格偏高,而劳动力相对便宜,因此钢结构在经济上缺乏竞争力。只有那些混凝土不能胜任的大跨度或高耸结构,才采用钢结构和钢~混组合结构。近二十多年来,我国钢结构在工程建设中得到了更为广泛的应用,在材料、加工工艺、施工技术、理论分析和设计方法等诸方面都有了飞速发展和进步,应用钢结构已成为当前的一大“热点”,展现了其广阔的、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前景。实际上,钢结构的形式与应用范围是非常广泛的,在形式上有普钢结构、轻钢结构、空间结构、张拉结构等;应用范围,既有民用建筑钢结构、公共建筑钢结构、工业厂房钢结构、桥梁钢结构,又有特种构筑物(塔桅、储藏库、管道支架、栈桥等)钢结构等,既可应用于高度达400多米以上的高层建筑,跨度达200多米的空间结构,又可应用于几米跨度的建筑结构。但钢结构在具体应用中,也会存在一些质量问题,会发生一些工程事故,所以应采取一些积极措施加以预防。

二.钢结构的事故与分析

建筑工程中钢结构的事故按破坏形式可分为:钢结构失稳,钢结构的脆性断裂,钢结构承载力和刚度失效,钢结构疲劳破坏和钢结构的腐蚀破坏等几种。

1、钢结构失稳

钢结构的失稳主要发生在轴压、压弯和受弯构件。它可分为两类.丧失局部稳定和丧失整体稳定性。(1)影响结构构件局部稳定性的主要原因有:

①局部受力部位加劲肋构造措施

不合理当在构件的局部受力部位,如支座、较大集中荷载作用点,没有设支承加劲肋,使外力直接传给较薄的腹扳而产生局部失稳。构件运输单元的两端以及较长要件的中间如没有设置横隔,截面的几何形状不变难以保证且易丧局部稳定性。

②吊装时吊点位置选择不当

在吊装过程中,由于吊点位置选择不当,会造成构件局部较大的压应力,从而导致局部失稳。所以钢结构在设计时,图纸应详细说明正确的起吊方法和吊点位置。

③构件局部稳定不满足要求

如构件I字形、槽形截面翼缘的宽厚比和腹扳的离厚比大于限值时,易发生局部失稳现象;在组合截面构件设计中尤应注意。(2)影响结构构件整体稳定性的主要原因有:

①构件有各类初始缺陷在构件的稳定性分析中,各类初始缺陷对其极限承载力的影响比较显著。

②施工临时支撑体系不够在结构的安装过程中,由于结构并未完全形成一个设计要求的受力整体或其整体刚度较弱,因而需要设置一些临时支撑体系来维持结构或构件的整体稳定。

③构件受力条件的改变钢结构使用荷载和使用条件的改变,如超载、节点的破坏、温度的变化、基础的不均匀沉降、意外的冲击荷载、结构加固过程中计算简图的改变等,引起受压构件应力增加,或使受拉构件转变为受压构件,从而导致构件整体失稳。

④构件整体稳定不满足要求影响

它的主要参数为长细比。应注意载面两个主轴方向的计算长度可能有所不同,以及构件两端实际支承情况与计算支承间的区别。

案例:世界上曾经有过不少桥梁失稳事故.俄罗斯的克夫达敞开式桥,于1875年因上弦杆压杆失稳而引起全桥破坏;加拿大的魁北克桥于1907年在架设过程中由于悬臂端下弦杆的腹板翘曲而引起严重破坏事故;苏联的莫兹尔桥,于1925年试车时由于压杆失稳而发生事故;澳大利亚墨尔本附近的西门桥,于1970年在架设拼拢整孔左右两半(截面)钢箱梁时,上翼板在跨中央失稳,导致112m的整跨倒塌.现在,尽管各国的桥梁设计规范中对钢桥稳定(包括整体稳定和局部稳定)问题的检算都有所规定,但钢桥失稳问题还偶有所闻。

2、钢结构的脆性断裂

钢结构脆性断裂是其极限状态中最危险的破坏形式之一。它发生往往很突然,没有明显的塑性变形,而破坏时构件的名义应力很低,有时只有其屈服强度的0.2倍。影响钢结构脆性断裂的原因主要有:(1)构件制作加工缺陷

构件的高应力集中会使构件在局部产生复杂应力状态,它们也将影响构件局部的塑性和韧性,限制其塑性变形,从而提高构件脆性断裂的可能。(2)钢材抗脆性断裂性能差

钢材的塑性、韧性和对裂纹的敏感性都影响其抗脆性断裂性能,其中冲击韧性起决定作用。低合金钢材的抗脆性断裂性能比普通碳素钢优越;普通碳素钢中镇静钢、半镇静钢和沸腾钢的抗脆性断裂性能依次降低。(3)低温和动载

随着温度降低,钢材的屈服强度fy和抗拉强度fu会有所升高,而钢材的塑性指标截面收缩率山却有所降低,即钢材会变脆。动载对钢结构的破坏,往往是很突然的,无明显塑性变形,呈现脆性破坏特征。

案例:我国哈尔滨的滨洲线松花江桥是铆接结构,77 m跨的有8孔,33.5 m跨的有11孔.1901年由俄国建造,1914年发现裂纹.中苏双方试验结果表明,该桥使用的钢材(从比利时买进的马丁炉钢),脱氧不够,氧化铁及硫增加了钢材的脆性,特别是金相颗粒不均匀,所以不适合低温加工,其玲脆临界温度为o℃,而使用时最低气温为一40℃,这是造成裂缝的主要原因当时得出结论有四点:(1)该桥的实际负荷不大;(2)大部分裂纹不在受力处;(3)钢材的金相分析表明材质不均匀;(4)各部分构件受力情况较好,所以钢桥可以继续使用.

3、钢结构承载力和刚度失效

(1)钢结构刚度失效

钢结构刚度失效指产生影响其继续承载或正常使用的塑性变形或振动。其主要原因为:

①结构支撑体系不够

支撑体系是保证结构整体和局部刚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对抵制水平荷载和抗地震作用、抗振动有利,而且直接影响结构正常使用。

②结构或构件的刚度不满足设计要求:

如轴压构件不满足长细比要求:受弯构件不满足充许挠度要求:压弯构件不满足上述两方面要求等。(2)钢结构承载力失效

钢结构承载力失效指正常使用状态下结构构件或连接因材料强度被超越而导致破坏。其主要原因为:

①连接件强度不满足要求

焊接连接件的强度取决于焊接材料强度及其与母材的匹配、焊接工艺、焊缝质量和缺陷及其检查和控制、焊接对母材热影响区强度的影响等;焊栓连接强度的影响原因为:螺栓及其附件材料的质量以及热得理效果、螺栓连接的施工技术工艺的控制,特别是高强螺栓预应力和摩擦面的处理、螺栓孔引起被连接构件截面的削弱和应力集中等。

②使用荷载和条件的改变

包括计算荷载的超越、部分构件退出工作引起其他构件增载、意外冲击荷载、温度变化引起的附加应力、基础不均匀沉降引起的附加应力等。

③钢材的强度强度指标不合格

在钢结构设计中有两个强度指标:屈服强度fy和抗拉强度fu;另外,当结构构件承受较大剪力或扭矩时,钢材抗剪强度fv也是重要指标。

4、钢结构疲劳破坏

钢结构疲劳分析时,习惯上当循环次数N<10时称为低周疲劳:N>10时称为高周疲劳。如果钢结构构件的实际循环应力特征和实际循环次数超过设计时所采取的参数,就可能发生疲劳破坏。此外影响钢结构疲劳破坏的原因还有:结构构件中有较大应力集中区域;所用钢材的抗疲劳性能差;钢结构构件加工制作时有缺陷其中裂纹缺陷对钢材疲劳强度的影响比较大;钢材的冷热加工、焊接工艺所产生的残余应力和残余变形对钢材疲劳强度也会产生较大影响。

案例:1967年12月,美国西弗吉尼亚一座建造于1928年大桥突然断裂塌落,检查发现其关键部位——腹杆孔眼受力劣化并有应力腐蚀造成的疲劳断裂。

555、钢结构腐蚀破坏

普通钢材的抗腐蚀能力比较差,这一直是工程上关注的重要问题。腐蚀使钢结构杆件净截面面积减损,降低结构承载力和可靠度,腐蚀形成的“锈坑”使钢结构脆性破坏的可能性增大,尤其是抗冷脆性能下降。一般来说钢结构下列部位容易发生锈蚀:经常干湿交替又未包混凝土的构件:埋入地下的地面附近部位,如柱脚等;可能存积水或遭受水蒸汽侵蚀部位:组合截面净空小于12mm,难于涂刷油漆的部位;屋盖结构、柱与屋架节点、吊车梁与柱节点部位;易积灰又湿度大的构件部位等。由于钢结构以钢板和型钢为主要材料,必须使用物理化学性能合格的钢材,并对钢板型钢间的连接加以严格的控制。

三.预防钢结构事故发生的措施

要防止钢结构的事故,必须对钢结构的制作,焊接、高强螺栓的连接、安装、防腐等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

1、钢结构制作时质量控制主要有:

(1)应保证钢材的屈服强度、抗拉强度、伸长率、截面收缩率和硫、磷等有害元素的极限含量,对焊接结构还应保证碳的极限含量,必要时,尚应保证冷弯试验合格。

(2)要严格控制钢材切割质量,切割前应清除切割区内铁锈、油污,切割后断口处不得有裂纹和大于1.0mm的缺棱,并应清除边缘熔瘤、飞溅物和毛刺等。

(3)要观察检查构件外观,以构件正面无明显凹面和损伤为合格。

(4)各种结构构件组装时顶紧面贴紧不少于75%,且边缘最大间隙不超过0.8mm。(5)构件制作允许偏差均应符合《建筑安装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2、钢结构焊接时质量控制主要有:

(1)焊条、焊剂和施焊用的保护气体等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钢结构焊接的专门规定。(2)焊工必须经考试合格,取得相应施焊条件的合格证书。

(3)承受拉力或压力且要求与母材等强度的焊缝必须经超声波、X射线探伤检验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4)焊缝表面严禁有裂纹、夹渣、焊瘤、弧坑、针状气孔和熔合性飞溅物等缺陷。气孔、咬边必须符合施工规范规定。

(5)焊缝的外观应进行质量检查,要求焊波较均匀,明显处的焊渣和飞溅物应清除干净。焊缝尺寸的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均应符合规范要求。

3、钢结构高强螺栓连接时质量控制主要有:

(1)高强螺栓的型式、规格和技术条件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有关标准规定。高强螺栓必须经试验确定扭矩系数或复验螺栓预拉力。当结果符合钢结构用高强螺栓的专门规定时,方 准使用。

(2)构件的高强螺栓连接面的摩擦系数必须符合设计要求。表面严禁有氧化铁皮、毛刺、焊疤和油污。

(3)高强螺栓必须分两次拧紧、初拧、终拧质量必须符合施工规范和钢结构用高强螺栓的专门规定。(4)高强螺栓接头外观要求:正面螺栓穿入方向一致,外露长度不少于2扣。

4、钢结构安装时质量控制主要有:

(1)构件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规定,由于运输、堆放和吊装造成的构件变形必须矫正。

(2)垫铁规格、位量更正确,与柱底面和基础接触紧贴平稳,点焊牢固。座浆垫铁的砂浆强度必须符合规定。

(3)构件中心,标高基准点等必须符合规定。

(4)结构外观表面干净,结构大面无焊疤、油污和泥砂。

(5)磨光顶紧的构件安装面要求顶紧面紧贴不少于70%,边缘最大间隙不超过0.8mm。(6)安装的允许偏差和检难方法均应按国家的有关规范执行。

5、钢结构防腐处理质量控制应做到:

(1)油漆、稀释剂和固化剂种类和质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2)涂漆基层钢材表面严禁有锈皮、并无焊渣、焊疤、灰尘、油污和水等杂质。用铲刀检查经酸洗和喷丸(砂)工艺处理的钢材表面必须露出金属色泽。

(3)观察检查有无误涂、漏涂、脱皮和反锈。

(4)涂刷均匀,色泽一致,无皱皮和流坠,分色线清楚整齐。(5)干漆膜厚度要求125m(室内钢结构)或150m(室外钢结构)。

参考文献:

[1] 傅伟永.钢结构事故的原因及防止.建筑.2006(8).[2] 叶梅新,黄琼.钢结构事故研究.长沙铁道学院学报.2002,20(4).[3] 周东星,刘全利.钢结构事故类型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中国建筑金属结构.2007(3).

篇2:钢结构事故分析论文

2013年6月,南方某大型钢结构厂,有一位年轻的女电焊工正在桥

梁钢箱梁内焊接,因内温度高加之通风不良,身上大量出汗将工作服和皮手套湿透。在更换焊条时触及焊钳口因痉挛后仰跌倒,焊钳落在颈部未能摆脱,造成电击。事故发生后经抢救无效而死亡。

主要原因分析

1、焊工在更换焊条时触及焊钳口因痉挛后仰跌倒,焊钳落在颈部未能摆脱,造成电击是本次事故的直接原因

2、焊机的空载电压较高超过了安全电压,是造成本次事故的重要原因

3、钢箱梁内温度高,焊工大量出汗,人体电阻降低,触电危险性增大。是造成本次事故的重要原因

4、触电后未能及时发现,电流通过人体的持续时间较长,使心脏、肺部等重要器官受到严重破坏,抢救无效。是造成本次事故的重要原因

主要预防措施

1、钢箱梁内部焊接工作时要设专监护人,随时注意焊工动态,遇到危险征兆时,立即拉闸进行抢救。

2,箱梁内部焊接时,勤更换作业人员,2小时更换一次,避免

大量出汗,人体电阻降低,触电危险性增大。

3、加强抽送风措施,错开午后高温时段作业,箱梁内部焊接尽可能夜间凉爽时段作业。

本次事故说明的道理:

电焊机使用必须符合以下要求:

1、严禁未取得焊工合格证(含点焊合格证)人员进行焊接作业。

2、作业人员应穿戴工作服、绝缘鞋、皮手套等符合专用防护要求的劳动保护用品。

3、焊钳及二次线的绝缘必须良好。

4、电焊机的外壳必须可靠接地,接地电阻不得大于4Ω,严禁多台电焊机串联接地。

5、在狭小或潮湿地点施焊时,应垫干燥木板或采取其他防止触电的措施,并设监护人。

6、倒换电焊机接头,转换作业地点,发生故障或电焊工离开作业场所时,必须切断电源。

7、在金属容器内进行焊接时:

8、金属容器必须可靠接地或采取其他防止触电的措施;

9、焊工所穿的衣服、鞋、手套等必须干燥,脚下应垫绝缘垫;

10、入口处应设专人监护,并在监护人伸手可及的地方设二次回路的切

断开关。

11、容器内焊接作业时必须有良好的抽送风措施。

篇3:关于钢结构的事故分析和处理

1 钢结构的失稳类型和特点

从总体来说, 钢结构失稳大体分为整体和局部的失稳。从性质上讲, 钢结构失稳又分为三类。

(1) 平衡分岔失稳。平衡失稳的问题主要是完整的轴心以及中面受外力的作用从而导致失稳。平衡分岔失稳还被称为分支点失稳, 是钢结构稳定问题中的首要问题, 平衡失稳还包括受压的圆柱壳等。在稳定问题中又有稳定分岔失稳和不稳定分岔失稳之分。

首先, 稳定分叉失稳指的是处于稳定平衡状态的钢结构, 在接近临界状态时, 其屈曲平衡位形出现得微变。而其在发生变形后会增加荷载;其次, 不稳定分岔失稳。如同缀条柱、承受均匀外压力的全球壳等屈曲就属于不稳定分岔失稳, 也叫“有限干扰屈曲”, 是因为其都是在有限干扰的作用下, 由半屈曲平衡位形向非邻近的屈曲平衡位形转移。

(2) 极值点的失稳。在钢结构失稳问题中, 极值点失稳是第二个问题。其是指钢结构的偏心受压构件的塑形在达到一定得程度时无法承受其稳定性。极值点失稳还包括双向受弯构件等。极值点失稳的现象是比较常见的, 例如一些轴压构件由于初弯曲或初偏心等问题而出现失稳情况。

(3) 跃越失稳。对于跃越失稳来说, 其没有平衡分岔点, 也没有极值点, 但也有失稳问题。该类结构主要是一个平衡位形突然向另一个平衡位形跳跃, 这样会导致一些很大的变形出现。在实际的工程中, 要确保不能出现这样的变形, 因为较大的变形会破坏钢结构。

2 钢结构事故的因素

在钢结构中, 最大的问题就是稳定问题。在一些工程中由于钢结构不稳定, 造成了一系列失稳事故的发生, 付出了惨重的代价。钢结构失稳事故可为整体失稳和局部失稳, 下面就从这两个方面的出现因素进行具体分析。

(1) 整体失稳事故的因素。1) 设计上的失误。设计人员的水平与设计质量好坏有直接关系。一些设计人员缺乏实际的经验和稳定的概念, 对于稳定的计算公式不是很熟悉, 或者只计算基本构件的稳定, 而将整体结构的稳定忽略不计, 从而导致设计错误, 最终导致钢结构失稳事故的发生;2) 制作问题。制作的问题主要是构件的初弯曲、初偏心和焊接产生的残余变形等, 这种制作中出现的问题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钢结构的稳定承受能力;3) 临时的支撑力不够。在钢结构进行安装的过程中, 没成型的钢结构是可变得, 此时钢结构还不具备稳定性。在安装时必须要设置临时的支撑点来支撑整体的稳定, 如果临时的支撑点设置不当过支撑力不够, 会导致构件失去稳定性, 从而使整个结构倒塌, 出现钢结构失稳事故。

(2) 局部失稳事故的因素。局部失稳的后果对于整体失稳的后果来说要相对小一些, 但是也不能被忽视, 否则也会造成事故的发生。局部失稳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设计不合理。设计人员的计算方法不正确可能会导致构件的宽厚比和高厚比与规范值有偏差, 从而会导致局部失稳。

2) 构造不合理。在局部构件的构造中, 对于集中力较大的部位应设置加劲肋。并且, 为了让构件在运行过程中不变形, 应在构件中设置横隔等。而在一些工程中, 比较常见的问题是加劲肋的数量偏少和构造不合理的问题。

3) 吊点的位置问题。在进行钢结构构件吊装时, 选择合适的吊点位置对整个构件的稳定有很重要的作用, 构件的受力状态是由吊点位置来决定的, 构件的内部受力太大会导致构件局部失稳。

3 处理钢结构事故的措施

在工程建筑中, 如果钢结构发生失稳现象, 则可能会导致整个结构坍塌而造成严重的失稳事故。在事故发生后, 通常做的最多的处理是追究责任, 这其实并没有太多的意义。因此, 为了避免钢结构失稳造成事故的发生, 整个工程都应该做好防范工作, 加固或换板件来固定构件, 使其更具有稳定性, 以此减少失稳事故的发生。

(1) 提高设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出现钢结构失稳事故, 设计人员的责任应该是比较大的。因此, 工程单位有必要提高设计人员的专业素质, 而要提高设计人员的设计理念要从几个负面入手。第一, 设计人员要具有整体意识, 在结构的整体布置设计时要从全方位考虑影响其稳定性的因素, 特别是支撑点的设计;第二, 在钢结构稳定性的设计中, 会涉及到相关计算公式, 因此设计人员在计算钢结构稳定时, 要充分考虑其实际的承受能力, 尤其要注意对支座约束的影响;第三, 在考虑稳定性问题时, 不仅要考虑整体稳定因素, 还要考虑局部影响因素, 并将两者相结合来考虑计算, 从而降低钢结构失稳事故的发生。

(2) 减少钢结构中的缺陷。在钢结构失稳的影响因素中, 初弯曲、初偏心等问题是比较常见, 也是影响较大的因素, 所以相关单位必须要在源头上控制这些缺陷, 采用合理的工艺保证钢结构的质量从而降低失稳事故。

(3) 施工单位应注意安全。安全问题是所有人都应该关心的问题。在施工过程中, 施工单位必须要有合理的吊装方案, 对整个施工进行精心设计, 注意整体的安全;对临时支撑点的设置要科学合理, 并确保钢结构安装过程中的安全, 做好钢结构失稳防范措施, 进而减少钢结构失稳事故的发生。

(4) 正确使用钢结构。钢结构在储存过程中难免会有一些损坏, 因此工程单位要定期对钢结构进行检查和维修, 避免一些损坏的钢结构被用于建筑中, 从而发生钢结构失稳事故。同时, 在改造钢结构时不能自行更改构件的承受能力, 必须要和专业人士进行讨论后, 才能进行适当地更改。

4 结束语

通过上文的分析可知, 要想从根本上控制失稳事故的发生, 就必须做好钢结构的失稳防范工作, 设置合理的支撑点, 提高稳定性, 从而减少事故的发生。

摘要:在工程施工过程中, 安全问题是头等问题。而工程中发生的大部分事故都是由于钢结构失稳造成的。本文首先分析了造成钢结构失稳事故的原因, 并就其处理策略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钢结构事故,造成的原因,处理策略

参考文献

[1]郑冀东.钢结构事故发生的机理及原因[J].工程与建设, 2014 (06) :740-742.

[2]万泰恒.轻钢结构工程事故的原因分析和对策[J].建设科技, 2014 (14) :99-100.

[3]周坚.钢结构厂房施工问题研究[J].科技致富向导, 2014, 09:35+69.

篇4:钢结构事故分析论文

【摘要】施工不良是造成钢筋混凝土结构质量事故的一个重要原因,分别从建筑工程管理和现场施工两个方面进行了事故原因分析、总结,并结合实例进行剖析,同时阐述了常见施工质量事故处理办法。

【关键词】施工不良;质量事故;钢筋混凝土;加固

【中图分类号】TU375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Bad construction is an important cause of reinforced concrete structural mass accidents were from the construction site and two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aspects of the cause of the accident analysis, summary and analysis with examples, and describes the common approach to the construction quality accident.

【Key words】Poor construction;Quality accident;Reinforced concrete;Reinforced

1. 前言

随着国家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土建工程建设也保持高速增长,国家对工程建设质量的重视程度也在逐步提高,并颁布了一系列新的法规文件、规范、规程,研究如何控制提高工程建设质量具有重要意义。钢筋混凝土因其优越的综合性能,在土建工程中被广泛应用,已成为重要的工程结构材料之一。钢筋混凝土工程使用材料多种来源广泛,施工工序多,制作工期长,其中某一环节出错都会引起质量事故的发生。从已有钢筋混凝土结构质量事故统计分析来看,施工不良引起的事故率占据较高比例,是造成钢筋混凝土结构质量事故的一个重要原因[1][2]。

2. 施工质量事故原因

从施工不良方面来看,引起钢筋混凝土结构质量事故的原因是多方面,具体包括建筑工程管理方面、现场施工方面[3][4][5]。

2.1建筑工程管理方面。

(1)违反建设程序。不按基本建设程序组织开展建筑工程活动,未经相关主管部门审批私自开工建设,往往是未勘察先设计,边设计边施工,无设计先施工,抢进度赶工期,不讲求质量。

(2)建筑市场不规范。违规发包,选择不符合资质条件要求的施工单位;串标围标,暗箱操作非法中标;违规转包分包,名义上由具备相关资质证书的施工单位承包施工,实际上层层转包、分包,实际上直接施工的管理、施工人员,技术水平低,综合素质差,甚至是无证临工拼凑组建施工队伍。

(3)不遵守操作规程。不按规范操作程序组织施工,违反操作技术规程施工,施工仅凭经验,相关质量要求执行不到位,随意性很大,质量把控不严。

(4)不按图施工。有图纸却不看图、不按图施工,随意改变施工图设计,或者不按设计指标控制施工质量,降低施工图相关设计参数。对于部分小型建筑,临时建筑,认为不重要或者自认施工经验丰富,甚至无图直接施工。

(5)材料质量把控不严。贪图利益,以次充好,以假冒真,降低标号节省成本,随意变更材料降低材料质量要求;材料质检不规范,质量效果控制不到位,对混凝土强度、钢筋力学性能等关键指标监控把关不利。

2.2现场施工方面。

2.2.1模板施工问题。

模板要求坚固、严密、平整、光滑,但由于现场施工把控不严,往往发生许多质量问题。例如:模板强度、整体稳定性不足引起的塌模;刚度不足变形过大造成的构件扭曲;模板拼缝不严引起漏造成的蜂窝麻面;混凝土强度不足过早拆模引起的构件损坏等。

2.2.2钢筋施工问题。作为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主要受力材料,虽然其施工质量必须要严格把控,但在多种因素作用下,现场施工时往往得不到有效控制。例如:现场防护不到位,露天堆放而未进行必要的遮盖,受雨水浸泡而严重锈蚀,未经除锈直接使用;钢筋质量存在问题,在强度、延伸率、冷弯性能、硫磷含量等方面达不到设计使用要求,或存在缺陷,影响施工质量;施工人员不看图或对图纸不详细,不按图施工错误布筋,严重影响了钢筋的使用效果;不按操作规范施工,在关键受力连接部位接头过于集中;钢筋接头绑扎、焊接不牢,绑扎松扣、虚焊、漏焊等。

2.2.3混凝土施工问题。混凝土施工质量问题比较常见也比较严重,从已有混凝土施工质量事故来看,原因是多方面的。

(1)混凝土配合比问题。主要包括混凝土配合比不对,不按配合比设计配料两个方面。为增加混凝土的流动性,操作人员盲目多加水;偷工减料降低成本,减少水泥用量,缩小混凝土使用面积,或降低混凝土浇筑厚度;材料质量把控不严,以次充好采用劣质甚至过期水泥,以假充真采用假冒伪劣产品;施工要求不严,搁置时间过长,搅拌的混凝土超过初凝时间后才进行浇筑,影响混凝土质量,导致其承载力不足引发事故。

(2)混凝土振捣不实。为使混凝土密实结合,消除混凝土蜂窝麻面等现象,提高其强度,保证混凝土构件的质量,在浇筑混凝土时必须排除其中的气泡,进行捣固,振捣密实。对于新浇筑的混凝土,不管采用什么样的振捣方法,振捣不实都会导致混凝土构件出现蜂窝、麻面、孔洞及漏筋等质量问题,对混凝土构件的质量造成不利影响。

(3)混凝土浇筑顺序不当。混凝土构件浇筑过程中,由于浇筑顺序不当,往往容易使模板产生不利变形,因此,现场浇筑时必须按照规定的顺序进行浇筑。对于一些大体积、大规模的混凝土,由于易产生收缩裂缝,在浇筑混凝土时还应注意按照规定要求,在适当部位预留好施工缝,否则也会埋下质量事故隐患。

(4)混凝土养护不当。对于新浇筑的混凝土构件,应当按照规范要求细心养护,保持必要的温湿环境。夏天应注意保持新浇筑混凝土构件的湿润,防止过早失水;冬季应注意冻害影响。

3. 施工不良事故实例分析

3.1某市工人活动中心礼堂混凝土构件质量缺陷事故。

3.1.1事故概况。

某市工人活动中心礼堂为混凝土框架结构,高12m,共两层,一层为舞台表演区、核心观众区域,二层局部设置观众看台区。有立柱18根,底层柱从基础顶起到一层大梁止,高8.2m,断面为800mm×800mm。混凝土构件浇筑完毕后,拆模时发现所有立柱均存在严重的蜂窝、麻面、孔洞和漏筋现象,且在距离地面1.5米尤为集中。

3.1.2事故分析。

经过调查分析,导致上述混凝土构件质量事故的主要原因如下:

(1)施工队伍不专业。具体施工队伍由市场无证临工临时拼凑组建,技术水平差,无施工质量意识,操作不规范,为整个工程的施工质量埋下质量事故隐患。

(2)混凝土配合比把控不严。钢筋混凝土框架柱原设计为C20的混凝土,水灰比0.53。虽然现场配置有磅秤,但施工期间却基本未使用过,只有在做试块时才按配合比称重配料,具体施工时仅凭经验、感觉控制配合比,配料比例控制不严,达不到设计要求。

(3)混凝土浇筑高度超限。该工程柱高8m,施工时并未在柱子模板上设置浇灌洞口,也未采用溜管等设备,混凝土由8m高的洞口直接到,致使混凝土离析,导致混凝土振捣不密实。一般混凝土自由倾落高度不宜超过2m,对于柱子应分段灌注混凝土,且高度不应大于3.5m。

(4)混凝土分层浇筑厚度太厚,振捣不密实。施工时每层混凝土的浇筑厚度达到500mm,而现场又未配备机械振捣设备,仅靠人工用木棍捣固,整个混凝土的振捣质量得不到有效保障,出现了后期的蜂窝麻面。

3.1.3事故结论及处理措施。

综合以上分析,本次事故主要原因是施工人员综合素质低,缺乏专业技术,不按操作规程施工,混凝土配合比控制不严,浇筑高度超限,分层浇筑厚度太厚,振捣不密实,混凝土整体浇筑质量得不到有效控制。对此事故应采用以下处理措施:

(1)清理缺陷部位。凿除混凝土构件上蜂窝、麻面、孔洞范围内的混凝土,将粉尘清理干净,并用水将上述部位湿润。

(2)局部支模。在待处理缺陷部位附件支模,并预留混凝土浇筑喇叭口。

(3)浇筑补填混凝土。采用高一级强度的混凝土并加入早强剂,将缺陷部位填实并振捣密实。

(4)加强新浇混凝土的养护。保持新浇混凝土湿润2周以上,防止新、旧混凝土产生收缩裂缝,结合面失效。

(5)拆模找平。待新浇混凝土强度满足要求后,拆除模板,剔除修补部位多余的混凝土,并磨平。

4. 常见施工质量事故处理办法

当钢筋混凝土构件出现施工质量事故以后,如果构件倒塌断裂则必须重新制作,但多数情况下是可以通过采取必要的加固措施来修复处理的。常用的加固方法主要包括:加大断面补强法、外贴钢板补强法、粘结钢板法、锚结钢板法、焊接钢筋或钢板法、碳纤维布加固法、预应力加固法、增设支点法、增加受力构件法等。具体采用哪种加固方法,应当结合实际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对待,可以只采用其中一种方法进行加固,也可以根据需要采用多种方法共同加固[1]。

5. 结语

施工不良是造成钢筋混凝土结构质量事故的一个重要原因,应当引起各方的足够重视,从建筑工程管理方面、现场施工方面严格控制。当钢筋混凝土构件出现施工质量事故以后,应当及时发现、及时处理,科学合理的采取有效手段,妥善处理质量事故,力求将损失降到最小。

参考文献

[1]江见鲸、王元清、龚晓难、崔京浩. 建筑工程事故分析与处理(第三版)[M].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2]张 辉、周红波、高 源.大型钢筋混凝土建筑结构事故案例统计分析[J]. 建筑技术,2010,41(7):656~658.

[3]姜作杰. 钢筋混凝土结构常见质量事故分析与处理[J]. 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05,13(2):75~76.

[4]郑功农. 钢筋混凝土结构常见质量事故分析与处理[J]. 安徽建筑,2006,(6):62~65.

篇5:钢结构安全事故案例

吊车倾翻

1、场地地基条件太差,头日刚下过大雨;道渣回填不到位且未经压实,无法满足吊装需要

2、吊车在吊装作业时没有仔细核查支腿处场地情况,且支腿时垫木体积过小。屋面高处坠落

杨栋梁虽然佩戴安全带,但屋面已打完吊顶板的区域未设置生命线,安全带也没有挂在屋面檩条上。项目未强制配备注册安全工程师,是造成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台风吹翻屋面材料

当时风力达到8级,屋面排烟窗位置的部分衬板被风刮折。经事后整理清点,总共63张衬板有不同程度折损。项目未强制配备注册安全工程师,是造成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

屋面板侧翻

篇6:钢结构事故分析论文

(一)参考例文解析

2003年申论考试第二题“情境之一:给定资料B中烟花爆炸事故发生三天后的现场。作为当地政府派出的事故调查处理的负责人,面对职工、死伤人员家属和有关干部的讲话”。(试题材料见第四章第二节第一个问题)下面,我们对该试题的“参考例文”加以解析。提

纲 例

标题:主题句称谓

一、开头:提出问题,表明态度

二、对企业进行安全教育(原因——对策)

三、对群众进行安全教育(原因——对策)

四、对干部进行安全教育(原因——对策)

五、结尾:强调主题,提出希望 牢记惨痛教训,重建安全家园 各位老乡、各位干部、各位同志:大家好。

今天,我怀着很沉重的心情来到这里,面对这黄茅镇遍地的瓦砾、弥漫的硝烟和心中充满悲痛的大家。首先我代表党和政府向在事故中死亡的同志表示深切的哀悼,向受伤职工、死伤人员的家属以及在事故中遭受损失的广大群众表示深切的慰问,你们将按照相关政策获取赔偿和救助,政府将保障你们的生活。

其次,对于这次烟花厂爆炸事故,我将对此做出调查的处理。这次爆炸事故造成了14人死亡、61人受伤,还有暂时无法统计的经济损失。这是一次由于安全意识不强、长期忽视安全隐患的典型事故。我们将对事故责任追究到底,尽快妥善解决。希望各位干部同志负起责任,做到心中有群众,协调解决事故的调查和处理善后工作。

然而,我最希望能引起大家注意的是,大家能够真正吸取这次事故的惨痛教训,在以后的生产生活中真正关注安全问题。我知道,咱们黄茅是江西乃至全国的烟花生产中心,烟花爆竹的生产给咱们镇和大家都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利益。但是,致富不能只看眼前,不顾安全,我们的经济利益是用多大的血的代价换来的呀!这攀达公司建厂至今就发生了4次爆炸,远的不说,1999年就死了42人!烟花工厂、公司的安全责任我们一定会严厉追查,但同时最主要的是群众加强安全意识,因为真正处于危险而不自知的是你们啊!以后希望大家,第一,在生产中严格遵守安全规定,不要只顾及经济效益而忽视安全;第二,发现事故隐患立即向有关部门反映,寻求解决,才是自我保护的最有效手段。

最后,我要说的是政府部门干部同志们的安全意识问题。烟花爆竹业是我县的支柱产业,但目前的安全状况严峻,这次事故表明,只有规范了安全生产,烟花工业才能真正成为安全快速发展的产业。这个关系理顺了才能实现我们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哪怕牺牲眼前的经济利益,也必须让我们的人民获取长久的利益和安定。

篇7:钢结构事故分析论文

机械伤害是机械设备操作过程中常见的事故之一。机械伤害 ,指机械设备与工具引起的绞、碾、碰、割、戳、切等伤害,即刀具飞出伤人,手或身体其他部位卷入,手或其他部位被刀具碰伤,被设备的转动机构缠住等造成的伤害。已列入其他事故类别的机械设备造成的机械伤害除外,如车辆、起重设备、锅炉和压力容器等设备。

选矿厂使用的机械设备较多且密集,因此有针对性地对机械设备操作过程中出现的事故进行分析,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预防,就可避免或减少机械伤害事故的发生,并大大改善机械设备操作的安全状况,加强对从业人员的人身保护,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

.2.1机械伤害事故的事故树的确定

从安全系统工程学的角度来看, 造成机械伤害的原因可以从人、机、环境3个方面进行分析。人、机、环境3个方面中的任何1个出现缺陷, 都有可能引起机械伤害事故的发生。

下面采用事故树分析方法,对机械伤害事故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以作业人员机械伤害事故作为事故树的顶上事件T,发生机械伤害事故的基本影响因素为 X,根据事件间的逻辑关系,构造出机械伤害事故的事故树, 该事故树共包含10个基本事件。详见图4机械伤害事故的事故树图。

.2.2最小割集的计算

事故树表明了影响顶上事件T的10个基本事件的相互逻辑关系。根据事故树分析方法, 通过求其最小割集, 可以定性地确定基本事件对顶上事件的影响程度。

事故树的最小割集求解如下:

T= ABC=(X1+ X2+ X3)(X4+ X5+ X6+ X7)(X8+ X9+ X10)(4-2)

将式(4-2)展开后,可以得到36组最小割集,整理如下表所示:

表7 机械伤害事故树最小割集表

最小割集代表了顶上事件(机械伤害)发生的路径数量, 每1组最小割集由不同的基本事件组成。不同的基本事件在36 组割集中出现的频率大小反映了该基本事件在机械伤害事故中的重要程度。

图4 机械伤害事故的事故树图

.2.3最小径集的计算

将事故树中的逻辑与门变成逻辑或门、逻辑或门变成逻辑与门, 并将全部事件符号加上, 这样事故树就变成了防止机械伤害事故的成功树。求出成功树的最小割集,即是所求事故树的最小径集。

成功树的最小割集求解如下:

T´= A´+B´+C´ = X1´X2´X3´+ X4´X5´X6´X7´+X8´X9´X10´(4-3)由式(4-3)可得,机械伤害事故的成功树的最小径集有3 组:

P1= { X1´X2´X3´}

P2= { X4´X5´X6´X7´}

P3= { X8´X9´X10´}

.2.4结构重要度的计算

结构重要度分析是分析基本事件对顶事件的影响程度,为改进系统安全性提供了重要的信息。利用基本事件的结构重要度系数可以较准确地判定基本事件的结构重要度顺序, 但较繁琐。一般利用事故树的最小割集或最小径集来判断基本事件的结构重要度。

对机械伤害事故树的36 个最小割集进行分析, 可知基本事件的结构重要度排序是:

I(1)= I(2)=I(3)=I(8)=I(9)=I(10)>I(4)=I(5)=I(6)=I(7)

.2.5机械伤害事故发生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机械伤害事故的原因分析:

每1个最小割集都表示顶上事件发生的一种可能。综合机械伤害事故的36 组最小割集,可以得出机械伤害事故的原因有如下几个方面:

(1)违章作业,操作者不按规程进行操作。违章作业一般都是因作业人员缺乏安全知识, 心存侥幸造成的,认为一次违章不一定会造成事故。检修、检查机械时,忽视安全措

施。在线检修时,未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如未断电作业、电源处未悬挂警示牌等。不小心进入机械危险部位或是未与操作人员联系,盲目接触机械危险部位。

(2)安全防护设施不健全或形同虚设。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是无安全防护设施;二是机械设备安全防护设施损坏;三是解除了机械设备安全防护设施;四是作业人员未按

要求使用安全防护设施。

(3)误触开关或违章开机。操作者操作时注意力不集中或思想过于紧张而发生误操作或误动作或操作者业务技术素质低,操作不熟练,缺乏正规的专业培训以及监督检查不够。

(4)安全生产意识淡薄, 安全管理机制不健全。

预防措施:

最小径集表明,1个最小径集中所包含的基本事件都不发生, 就可以防止顶上事件发生。从机械伤害事故的成功树的3组最小径集,可以得出预防机械伤害事故的有效措施,最大限度地保证机械设备操作的安全。

(1)检修、检查机械设备时,必须落实各项安全措施。

(2)对各种机械的传动带、明齿轮、接近地面的联轴节、皮带轮、飞轮等易伤人体的部位,都必须有完好的防护设施。

(3)各种电源开关要布置合理并应有明确标志, 防止误启动设备发生伤人事故。对人孔、投料口、绞笼井等部位应设置警示牌、护栏及盖板等,防止操作人员发生误动作。

篇8:钢筋混凝土结构常见事故类型分析

1 建筑功能事故

建筑功能事故包括房屋漏水、渗水、隔热或隔声要求达不到设计要求、装饰工程质量达不到标准等等[1]。虽说这些还不致于造成倒塌,但严重影响房屋建筑的使用功能,给用户造成极大的不便[2]。

保温隔热:冬季的内墙面结露回霜和保温板的虚贴,面层的开裂和空鼓,裂缝渗水导致保温层失效等都会影响到建筑物的保温隔热性能。应采用新型的复合保温材料,增强门窗的保温、隔热密闭性能,提高供暖设备系统的热效率等来提高建筑物的保温隔热性能。

防渗漏:一般包括屋面防渗漏,外墙面防渗漏,外门窗口防渗漏,厨房及卫生间防渗漏等。可能是由于防水层未按国家标准做,防水层老化或管道漏水等原因导致的。

给水、采暖系统:给水、暖通系统虽然在建筑结构中起辅助作用,但对日常使用来说是却举足轻重。比较常见的问题有管线的布置不合理;由于图纸设计存在问题或施工技术人员粗心导致预留孔洞和预埋件在设计和施工中被遗漏等问题。

采光:采光时间不足或采光面积不够。

此外带有共性的质量缺陷还有地面开裂、门窗密封不严、墙面粉刷不平,面砖脱落等。

2 混凝土外观质量缺陷的表象及原因

混凝上外观质量缺陷是混凝土结构的一项常见通病,如蜂窝、麻面、孔洞、露筋、缺棱掉角、表面酥松等,详见表1。

钢筋混凝土结构外观质量缺陷的修补方法:

对于小面积的夹渣、麻面等缺陷,检查后,剔除表面松散层,清理冲洗,刷水泥浆后采用与原混凝土相同的配合砂浆进行抹浆修补即可。

当出现大面积的蜂窝、麻面、孔洞及露筋时,必须剔除所有薄弱层和松散石子,采用置换混凝土法对其进行加固。

3 混凝土强度不足

3.1 混凝土强度不足的表现形式

混凝土强度不足是质量上的大问题,往往会影响结构或构件的承载力,主要表现为:混凝土结构强度降低;混凝土抗裂性能差:过早地产生过多、过宽的裂缝;构件刚度下降;变形过大影响其正常使用等[3]。依据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分析,混凝土强度不足对不同结构强度的影响程度也是不一样的。

对于轴心受压构件、小偏心受压或受拉钢筋配置较多的构件,通常按棍凝土承受全部或大部分荷载进行设计,如混凝土强度不足,可能发生混凝土受压破坏,因此混凝土强度不足对构件强度影响明显。此外,构件的冲切承载能力与混凝土抗拉强度成正比,混凝土强度不足时构件的抗冲切能力明显下降。

对于轴心受拉构件、受弯构件、大偏心受压且受拉钢筋配置不多的构件,在进行受拉、受弯构件强度计算中,不考虑混凝土的作用,因此混凝土强度不足时,对受拉或受拉构件强度影响强度不大。

3.2 混凝土强度不足的常见原因

造成混凝土强度不足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混凝土原材料质量差,如水泥出厂期过长或受潮变质,外加剂质量不稳定,粗、细骨料级配不良或含泥量较多等。

2)混凝土配合比不当,如配合比设计计算错误,随意套用配合比,用水量加大,砂石含水率未调整等。

3)施工工艺问题,如混凝土拌制不佳,浇筑方法不当,振捣不够密实,运输条件差,养护不到位等。

3.3 混凝土强度不足事故的处理方法

对于混凝土强度不足的补救和处理一般采用:

1)测定混凝土的实际强度:可用非破损检验、钻孔取样等方法,测定混凝土实际强度,作为事故处理的依据。

2)利用混凝土后期强度:混凝土强度随龄期增加而提高,所以可以采用加强养护、利用混凝土后期强度的原则,处理强度不足事故。

3)减少结构荷载:当不便采用加固补强方法处理时,通常采用减少结构荷载的方法,如采用高效轻质的材料及降低建筑物的总高度等。

4)结构加固:梁混凝土强度低导致抗剪能力不足时,可采用外包钢筋棍凝土及粘贴钢板方法加固。柱棍凝土强度不足时,可采用外包钢筋混凝土或外包钢加固,也可采用螺旋筋约束柱法加固。

5)分析验算:当混凝土实际强度与设计要求相差不多时,一般通过分析验算,多数可不做专门加固处理。

6)拆除重建:由于原材料质量问题严重和混凝土配合比错误,造成混凝土不凝结或强度低下时,通常都采用拆除重建的方法。

4 混凝土裂缝

混凝土结构构件的裂缝是材料中某种不连续的现象,是一个普遍的技术问题。混凝土结构或构件出现裂缝,有的破坏结构整体性,降低构件刚度,影响结构承载力;有的会引起钢筋锈蚀,降低耐久性;有的会发生渗漏,影响正常使用[4]。

4.1 裂缝分类

根据钢筋混凝土裂缝的形成原因,可以分为:塑性收缩裂缝、变形裂缝、混凝土徐变变形裂缝、设计构造不当造成的裂缝、施工控制不当引起的裂缝[5]。

1)塑性收缩裂缝:塑性收缩是指混凝土在凝结之前,表面因失水较快而产生的收缩。塑性收缩裂缝一般在干热或大风天气出现,裂缝多呈中间宽,两侧细且长短不一,互不连贯状态。影响混凝土塑性收缩开裂的主要因素有水灰比、混凝土的凝结时间、环境温度、风速、相对湿度等。

2)变形裂缝:变形裂缝又分为温度变形裂缝、沉降变形裂缝、干缩变形裂缝。

温度变形裂缝:因混凝土内部和表面的散热条件不同,就会在混凝土内部产生温度变形和温度应力。当这种温度应力超过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时,就会产生裂缝。大体积混凝土、纵长的混凝土结构及大面积混凝土工程,易产生温度裂缝。

沉降变形裂缝:由于地基不均匀沉降而引起,裂缝的大小、形状、方向决定于地基变形的情况,由于地基变形造成的应力相对较大,使得沉降变形裂缝一般是贯穿性的。

干缩变形裂缝:因混凝土表层和内部水分损失的快慢不同,导致其收缩变形不一致,进而在表面混凝土形成拉力,当其超过抗拉强度时,便产生收缩裂缝。实践表明,混凝土的干燥收缩和用水量成正比,同时也随砂率的增大而增大,但增大的数值并不显著。

3)混凝土徐变变形裂缝:混凝土在长期荷载作用下会发生徐变现象,一般要延续2~3年才逐渐趋向稳定。混凝土不论是受压、受拉或受弯时,均会产生徐变现象。这种变形产生的应力超过混凝土抗拉强度时,就可能产生裂缝。

4)设计构造不当造成裂缝:结构构件断面突变或因开洞、留槽引起应力集中;构造处理不当、现浇主次梁处如没有设附加箍筋或附加吊筋以及各种结构缝设置不当等因素均容易导致混凝土开裂[6]。

5)施工不当引起的裂缝:模板构造不当,漏水、漏浆、支撑刚度不足、过早拆模等都可能造成混凝土开裂;混凝土养护不当.特别是早期养护不好可能要引起裂缝;钢筋表面污染,混凝土保护层太薄或太厚,浇灌中碰撞钢筋使其移位等都可能引起裂缝。

4.2 裂缝防治措施

1)对承载能力无影响的表面裂缝和大面积细裂缝,防渗漏水处理时可采用表面修补方法。一般采用的表面处理方法有表面涂抹砂浆法、表面涂抹环氧胶泥法、表面凿槽嵌补法和表面贴条法等。

2)当裂缝对结构整体性有影响时,或者结构有防水和防渗要求时,可采用内部修补法,一般采用水泥灌浆和化学灌浆两种方法。

3)对于结构整体性、承载能力有较大影响的裂缝,一般采用结构加固方法。通常有围攻套加固、钢箍加固、预应力加固、粘结钢板加固和喷浆加固等方法。

4)对于结构耐久性有影响的纵向锈蚀裂缝,应把主筋周围含盐混凝土凿除,用喷砂法清除铁锈,然后用喷浆或加围套方法修补[6]。

5 建筑物倒塌

建筑物的倒塌事故是指建筑物整体或局部倒塌,一般会造成严重人员伤亡,属于重大事故或灾害性事故。建筑结构倒塌的原因可分为三种,第一是由于施工或设计的失误,第二是由于地震、火灾和飓风等偶然荷载作用,第三是由于煤气爆炸、炸弹爆炸、飞行器撞击等偶然事件产生的作用。

建筑物按最终倒塌模式一般可分为:倾覆倒塌和竖向倒塌,见图1。倾覆倒塌主要是在结构抗侧强度和刚度退化后由重力二阶效应,即P-Δ效应引起的过大层间变形所致,而竖向倒塌主要是由结构各承重构件失效所致,实际工程的倒塌破坏均为二种典型破坏特征兼有[7]。

在近半个世纪的研究历程中,各国研究者主要借助于以下研究手段:灾害调查评估、试验研究和非线性数值分析。抗倒塌设计策略应该是:通过加强结构系统的整体性,增加结构的延性、连续性和赘余度,当部分构件破坏后能改变传力路线,将破坏限制在允许的范围内,达到避免建筑倒塌目的[8]。

6 结束语

钢筋混凝土结构在广泛应用的同时,其事故也引起了普遍关注。本文从建筑功能事故、混凝土外观质量缺陷、混凝土强度不足、裂缝、倒塌五个方面对工程中常见的钢筋混凝土结构事故进行了总结和分析。钢筋混凝土事故可以从结构设计、详图设计、施工、维修、材料以及对外因的考虑不周等六个方面进行防治,以提高钢筋混凝土结构质量。

参考文献

[1]崔千祥,钱晓丽.房屋结构检测与事故分析[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2]郑功农.钢筋混凝土结构常见质量事故分析及处理[J].安徽建筑,2006,(6):62-63

[3]王洛平.浪凝土强度不足事故回处理浅析[J].福建建材,2007,(4):85-86

[4]赵瑞娟.混凝土结构梁板柱构件常见质量事故分析与处理技术研究[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11

[5]姚育林.浅析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开裂问题[J].山西建筑,2003,29(5):23-24

[6]安勇.混凝土结构中裂缝的分类、特征、产生原因及处理方法[J].安徽建筑,2003(2):35-36

[7]藏连双.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倒塌的研究现状[J].中国西部科技,2011,10(13):3-4

上一篇:上海大学微电子中心硕士复试参考书目下一篇:煤矿标准化工作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