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药风险管理与患者用药安全管理试题

2024-08-31

用药风险管理与患者用药安全管理试题(精选8篇)

篇1:用药风险管理与患者用药安全管理试题

用药风险管理与患者用药安全管理培训试题

一、单选题

1.药品风险是指药品研发、生产、流通和使用中存在的风险,包括安全性和()两个方面的问题。

A.经济性

B.可行性 C.规范性

D.有效性

2、实时审方的依据主要包括()。

A.用药顺序

B.用法用量 C.配伍禁忌

D.以上均是

3、超说明书用药是指药品使用的()不在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的说明书之内的用法。

A.适应症

B.给药方法 C.剂量或疗程

D.以上均是

4、在现代医疗模式中,医院是以提供医疗服务为主要目的的专业性组织,其特点为()。

A.复杂性

B.不确定性 C.高风险性

D.以上均是

5、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和医疗机构发现或者获知新的、严重的不良反应应当在()内报告,其中死亡病例须()报告。A.15日、立即

B.7日、15日 C.季度、15日

D.立即、7日

二、填空题

1、医疗机构应当建立药品不良反应、和药品损害事件监测报告制度。

2、近效期药品使用标志:效期小于6个月贴标签,小于3个月贴标签,并在近效期药品登记本上登记,及时补充。

3、用药错误是指药品在临床使用及管理过程中出现的、任何的用药疏失,这些疏失可导致患者发生潜在的或直接的损害。

4、医院应当设立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其他医疗机构应当成立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组。

5、药师发现严重不合理用药或者用药错误,应当及时报告处方医师,并应当记录,按照有关规定报告。

篇2:用药风险管理与患者用药安全管理试题

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双峰县人民医院

为贯彻落实卫生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工业和信息化部及农业部《关于印发(全国抗菌药物联合整治工作方案)的通知》以及《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做好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的通知》的精神,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规范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行为,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我院根据卫生部和省厅的要求,结合我院实际认真部署和落实相关工作,现简要汇报如下: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

5月初,我院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并制订了《双峰县人民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及《双峰县人民医院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工作实施细则(2011)》,成立了以院长为组长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和以分管副院长牵头的整治工作督查小组,明确了院长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各科室也成立了科内整治工作督查小组。领导小组下设专项整治活动办公室。召开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全院动员大会,层层签订了抗菌药物合理应用责任状,明确了各科室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控制指标。

二、完善制度,严格管理

早在2006年,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就出台了《抗菌药物管理制度》、《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等相关制度并编印成册,对不同管理级别的抗菌药物处方权限进行了规定,每个医生人手一册。为适应新的需要,今年我们进一步完善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相关规章制度,如《双峰县人民医院抗菌药物分级使用目录》、《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处方医生名单》等。明确了各级医生的用药权限,规范了越级用药的审批程序。明确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会诊专家的人员组成、会诊职责,对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指征做出规定,对其使用流程及会诊、审批程序进行了细化。对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药指征,不同部位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药的品种选择、剂量及疗程都做了详细规定。建立第一责任人诫勉谈话制度。院感科每半年公示本院的细菌耐药情况,针对不同的细菌耐药水平采取相应的措施。

三、加强培训,提高认识

5月份以来,我院组织全院医生和药师进行了多期抗菌药物知识培训,内容包括“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制度”及“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知识”等,做到人人知晓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的目的和主要内容,知晓相关的管理制度和临床应用知识。医院院感科和质控科负责人参加了卫生厅组织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培训班并组织传达和学习了会议精神。7月13日,全院医生集中收看了卫生部“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远程视频培训”。培训后组织了全院医生和药师的考试,考试合格后授予相应的处方权限。

四、控制品规,保障安全

对医院现有抗生素临床应用情况进行了全面摸底登记,包括原有抗菌药物品规情况、门诊及住院抗生素使用率、抗菌药物合理用药情况等等。根据调查摸底的情况,按照卫生部的规定,兼顾《国家基本用药目录》、《医保农合用药目录》的要求,在医院原用药目录的基础上,清退了存在安全隐患、疗效不确定、耐药严重、性价比差的20个抗菌药物品种,严格控制抗菌药物品种数量不超过35种,确保用药安全。

五、加大督查,奖惩到位

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工作督查小组坚持下科室督查整治工作进展情况及整治效果,认真落实处方点评制度,并根据督查结果每月出一期本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工作简报》,通报活动开展和各科室、各医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对先进的科室和个人进行表彰,对不合理用药的医生予以通报。坚持使用量排名前10位的药物品种在门诊大厅公示。对抗菌药物督导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进行个别谈话、扣科室当月绩效考核分、个人承担全部违规药品费用等处理。

六、措施得力,初见成效

经过全院广大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由于措施得力,医院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工作已经初见成效。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由整治前的87.9%下降为66.3%,门诊抗生素使用率由64.3%下降为34%,Ⅰ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由100%下降为61.8%。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越来越规范和合理,病人住院费用明显降低。

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虽然我们按照各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的统一部署做了一些工作,但部分指标与专项整治活动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与人民群众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在下阶段的工作中我们将再接再厉,使我院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更规范、更合理,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服务。

篇3:静脉用药质量管理与患者安全用药

1静脉药物在临床药物治疗中的地位与风险

1.1静脉药物在临床药物治疗中的地位

静脉药物和通过静脉注射的给药途径是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 在临床治疗活动中占有特殊地位, 尤其是静脉滴注给药。据调查, 我国二级以上医院门诊患者静脉药物使用率约为5%~10% 住院患者约为65%~85%, 静脉药物使用量为西方发达国家约3.0~3.5倍。

1.2静脉药物的特点

静脉药物是通过静脉滴注或静脉注射的方式给予患者药物治疗, 其特点是药物吸收快、作用迅速。但因静脉药物直接滴入人体血液, 故风险也大, 因此药物治疗时要遴选适宜的药品、药品剂型与给药途径, 并认真评估利弊。对静脉注射药物有十分严格要求, 从药物本身的质量、制剂质量、包装材料质量等都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1,2]。

1.3通过静脉给药风险较大

虽静脉药物和通过静脉途径给药有很多独特的优点, 是临床药物治疗活动中最重要的给药途径之一, 但风险也较大, 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对较高。 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于2013年3月14日发布的《2012年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年度报告》[3]显示: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分析中, 注射剂型不良反应发生率高、风险大;56.7%的注射剂不良反应/事件报告中, 静脉注射或静脉滴注途径给药的占53.5%, 说明静脉给药是药物治疗的高风险因素; 全国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中, 因药物过敏性休克导致患者死亡病例, 85%以上是静脉给药所致, 这也证明静脉给药是高风险因素。

1.4中药注射剂风险高

中药注射剂发生率历年都高而较严重, 2011年不良反应报告6557例次, 其中严重报告4034例;而201年报告高达103000例次, 其中严重报告5500余例次。2012年与2011年比, 报告数量同比增长分别为57.08%和36.34%。2012年全国中成药不良反应监测报告例数中, 严重不良反应例数排名前20位的均为中药注射剂, 这应当引起药品监管部门、生产企业和医疗机构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以及医师、药师的高度重视与思考。

2静脉用药风险原因分析与防范

中国医院协会药事管理专业委员会曾对此问题进行了调查研究, 虽影响因素较多, 但我们认为应特别重视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必须提升企业和药品准入标准, 提高药品质量; 加强临床用药管理, 规范超说明书用药问题, 促进药物合理使用;稳步推进静脉药物集中调配工作模式, 提高成品静脉输液质量, 确保患者安全用药;发挥药师专业技术作用, 审核与防止用药错误, 开展用药安全教育。 实践证明, 上述管理事宜和药学服务质量的提高, 对防范和降低临床用药风险的发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1严格静脉药物的质量标准

我国静脉药物质量标准较低, 过多的药品要求阴凉库保存、过多的药品要求做过敏试验且无做过敏试验方法、过多的同一规格品种的药品多企业低水平重复生产, 并且常有假药劣药事件发生。提高静脉注射剂药品质量标准, 加强质量监控是当务之急。 2.1.1药品阴凉库保存问题。二、三级综合医院常用药品目录1000~1200个品规中, 需要冷藏 (2℃~10℃) 或者暗凉库 (20℃以下) 保存的品种占26%~38%, 其中注射药约占1/3。省属或医学院附属三级综合医院需冷藏保存的注射药一般在90种以上, 药品说明书要求暗凉库保存的注射药约有80种。且有的暗凉库保存的药品用量较大, 多数二级医院较难做到、无此贮存条件, 很多三级医院在调剂室也都不能全部做到。在欧美国家没有这么多药品需要冷藏或暗凉库保存的, 追其原因主要是我国对药品质量标准低。要求冷藏或暗凉库保存的除有的药品确因受其本身理化特性因素外, 重要原因是药品质量不过关, 这包括有的药品纯度未达标、有的如中成药其“有效成分”是多种化学成分复杂的混合体;二是有的注射剂药品制备工艺未过关等。不应将企业的困难或难题, 转嫁给到医疗机构和药师身上而给其造成更大的压力, 更不应给患者带来更多伤害以及药物治疗的更多风险。

2.1.2过敏性试验问题。药物过敏常是比较严重的药品不良反应, 有的甚至会危及患者的生命, 生产企业、药监部门、医疗机构、医务人员都应认真严肃对待。药品注射剂是否需要做过敏性试验, 也与药品本身质量与制备工艺有密切关系, 注射药标准低、 药品纯度低、 杂质多和制备工艺落后, 就易发生药物过敏反应。欧美国家对药品基本不要求做过敏试验, 但我国对药品是否需要做过敏性试验问题药监部门基本没有管。有的药品生产企业对本企业生产的药品质量缺乏信心, 或为了推卸责任, 对只要符合国家质量标准就不需做过敏试验的药品, 在说明书上也写上要做“过敏性试验”, 所以同一药品、同一剂型的药品说明书上有的企业规定可以不做过敏试验, 有的企业则规定要做过敏试验。如某企业在国外销售的头孢曲松注射剂说明书上规定可不做过敏试验, 而在中国市场销售的同一药品, 则在说明书上规定必须做过敏试验。这是为什么?是两个市场销售的同一药品质量不同?在中国市场销售的质量标准低?还是企业不负责任的表现?所以提高与规范准入标准十分重要, 希望药监部门应当予以监管与规范, 以提高具有法律效力药品说明书的严肃性与权威性。在我国目前制药工业发展水平状况下, 对做过敏试验问题药监部门应加强监管与明确规范, 若需要做过敏试验则应明确规定过敏试验如何做, 药监部门在批准药品和药品说明书时应予以明确, 并在说明书上详细写明。 据调查所知, 对此医疗机构和药师承受了很大压力与风险。

2.1.3同规格、同品种药品多企业重复生产问题。欧美国家普遍规定, 一种药品专利到期后只准许约3家企业仿制、且规定其药价递减。而我国不受限制地可任意仿制, 我国一种药品往往有几十家、甚至几百家企业同时生产, 药品商品名多而混乱, 这是药品多企业、低水平重复生产的原因, 也是药品质量不高、流通领域不规范竞争严重和药品回扣的主因。

2.1.4应当加强对药品企业和药品监管的规范化建设, 确保药品质量和保障患者安全用药。

2.2促进合理用药, 提高药物治疗水平, 疏导民众对静脉药物治疗的心理依赖性

药物具有两重性, 遴选使用得当, 可获得防病治病的目的, 但若使用不适宜, 轻则影响治疗效果或治疗失败, 重则可能危害患者。故医师和药师在遴选药品与用法用量或审核处方、用药医嘱时要十分认真, 应有充分的药物治疗适宜性和风险评估, 权衡患者利弊。药品不良反应虽是药品固有的属性, 任何药品都有或多或少、或重或轻的不良反应, 但用药不当、超剂量用药会增加或加重药物不良反应以及药源性疾病的发生。

加强对“药品说明书之外用法” (即超说明书用药) 的管理, 对规范药物治疗, 提升药物治疗水平, 保护患者权益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超说明书用药是十分重要而实际普遍存在的严肃问题, 是世界医药学界都十分关注的重要议题, 因其与疾病治愈、用药安全的患者的健康利益密切相关, 又与法律、法规和医学伦理学紧密相连, 还与医学和药学科学的发展与进步不可分割。超说明书用药是医师、 药师的执业权利, 也是对患者应承担的职业责任与义务密切相关, 是医疗活动中每天都必须面对、并做出医疗决策的实际问题。药品说明书具有法律效力, 医务人员和患者在一般情况下都应遵守, 但超说明书用药又是国际上普遍存在的现象, 西方国家约占7.5%~40%, 我国约为15%~40%。儿科超说明书用药又普遍高于成人。药品说明书具有很大局限性, 且药品说明书永远滞后于药物治疗学临床实践和循征医药学的研究进展。正因此, 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 F D A ) 在1982年4月对“药品说明书之外用法”发表声明:“《美国食品、药品和化妆品法》没有限制医师如何使用药物, 对于上市后药品, 医师治疗方案的适应人群可以不在药品说明书之内, 在某些情况下, 医学文献报道的 ‘ 药品说明书之外用法 ’ 是合理的”, FDA还明确表示“不强迫医师必须完全遵守官方批准的药品说明书用法。” FDA在1998年又声明:医师按照他们的知识和判断使用可以获取的FDA批准的用药, 如果使用的药品为“药品说明书之外用法”, 医师有责任很好的告知使用药品的意义和其他医师用过的经验。

也正因如此, 医师、药师更需要规范用药, 超说明书用药应有依据, 不应任意采用。但临床用药不规范、 不合理, 特别是给药剂量的不适宜性尚较严重存在, 故规范超说明书用药管理更显得十分重要。 (1) 超说明书用药基本原则:确因患者病情需要采用超说明书用药时, 都必须仅仅是为了患者的健康利益, 而不是试验研究; (2) 应是在危及患者生命、影响诊断与治疗结果或者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并从已注册的药品适应证、或给药途径或用法用量都无可选用时; (3) 采用的超说明书用药应当具有以下权威的科学证据之一:1具有当前可获得的最佳循证医学证据;2充分的权威文献报道与医药学专家共识; 3长期临床实践科学证明;4具有影响的多中心研究结果证明等。超说明书用药应建立规范化操作程序、临床使用和药品物流管理规定, 对患者应签署知情同意书, 告知患者采用本用法理由、目的、治疗步骤、预计预后、注意事项、可能出现风险等。

我国不少患者对静脉药物治疗有心理依赖性, 有的甚至认为不给静脉用药就是没有认真医治。对这种认识上的误区, 医务人员要积极宣传静脉用药的特点与风险, 开展心理教育, 引导民众改变对注射剂的心理依赖。对此, 医务人员自身对静脉药物治疗的利弊与合理正确应用首先应有正确的认识。

2.3应严格遵循药物治疗的用药途径遴选原则

给药途径的原则:能口服的不用注射, 能用肌肉注射的不用静脉注射。 通过静脉途径给药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提升, 如莫西沙星口服治疗效果良好, 不良反应相对较少, 但若用其注射剂型不良反应报告比例高达65.8%[3]。

3规范静脉用药调配模式, 确保静脉输液成品质量, 降低静脉用药风险

3.1静脉用药集中调配模式的提出

随着药品的快速开发、静脉药物使用的增多, 不合理用药和医疗风险明显增加, 提升输液成品质量, 促进静脉药物的合理使用迫在眉睫。1969年美国俄亥俄州大学附属医院首先提出并建立“静脉用药调配中心 (室) (Pharmacy Intravenous Admixture Service, PIVAS) ”, 此后在发达国家迅速推开。PIVAS是指药学部门依据医师处方或用药医嘱, 经药师适宜性审核, 由药学专业技术人员按照无菌操作要求, 在洁净环境下对静脉用药进行加药混合调配, 使其成为可供临床直接静脉输注使用的成品输液操作过程, 是医疗机构药学部门“药品调剂”工作的组成部分。

3.2我国PIVAS的引入与发展

3.2.1我国静脉用药集中调配工作模式的引入。为使PIVAS建设从起步就引导健康发展, 防止走弯路, 原卫生部于2003年8月委托调研起草《静脉用药集中调配质量管理规范》, 同年9月在上海召开“静脉用药集中调配”学术研讨会。《静脉用药集中调配质量管理规范》经反复讨论修改, 试行稿于2005年下发至各实施PIVAS医院实施, 通过临床实践再次进行补充修改, 原卫生部于2010年4月正式公布《静脉用药集中调配质量管理规范》。

3.2.2我国PIVAS目前发展状况。在 《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和《静脉用药集中调配质量管理规范 》 引导下, PIVAS建设发展迅速。我国从1999年在上海建立第一家PIVAS室, 至2012年6月PIVAS已在约800所医院建立, 服务床位约120万张, 每天调配完成输液量超过360~420万袋, 目前我国PIVAS建设总体发展良好, 达到了规划目标, 作用显著。

3.3建立静脉用药集中调配的意义

3.3.1我国传统静脉输液加药调配模式。医师开具处方或用药医嘱, 药师按处方或医嘱调剂配发药品, 护士在病房 (区) 开放式加药混合调配, 护士负责给患者滴注用药。

3.3.2传统调配模式的缺点与集中调配的优势。护士较药师对药物知识相对较弱, 但药师并没有发挥此项工作的专业技术作用, 如: 药物配伍禁忌、相互作用和溶媒选用的适宜性, 药物相溶性、稳定性、用法用量是否正确合理, 加入小针剂含量的计算、 加入量是否准确, 溶解粉剂与小针剂加入输液内等操作程序是否正确。并且护士调配每道工序无第二者核对, 容易出错;开放式加药调配输液易受到污染;危害药物对护士的伤害和对病房 ( 区) 环境的污染; 分散在病房 ( 区) 人力资源消耗大; 对病房 (区) 管理增加了压力:大量基础输液、各种小针剂的存放病房 (区) , 对护士在药品管理上的压力, 如药品保存、 有效期药品、 高危药品等管理、存在的隐患与风险等。

PIVAS集中调配模式弥补了上述缺陷, 改革与建立了新的工艺流程: 开方→审核→摆药→校对→加药调配 →核对→打包装箱→送往病区→移交核对→滴注等, 一系列流程顺畅、衔接紧密, 新流程能确保成品输液的质量, 最大限度地降低了药物治疗风险的发生, 为患者安全用药起到了有力保障作用。其最明显的特点是增加了多道审核和校对环节, 并在洁净环境下加药调配, 护士拿到的成品输液是可直接给患者滴注使用的, 充分发挥了药师和护士的专业所长。

3.3.3发挥药师专业特长, 提升输液质量, 有力保障了患者用药安全。静脉用药集中调配工作模式通过建立药学专业技术平台, 加强了对医师用药医嘱或者处方用药合理性的审核与干预, 发挥了药师的技术专长与作用, 保障了患者用药安全。 在实施临床静脉药物治疗工作中, 加强了临床医疗团队医师、药师、护士间的专业分工协作, 提升了输液成品质量和静脉用药治疗水平。据上海药学会调查显示, 采取静脉用药集中调配模式后医师处方与医嘱合格率大幅提高, 不合格 (含不规范) 率由25%~33%下降至0.02%~0.13%, 就此一项上海25家已实行PIVAS医院统计, 药师每月审核处方或用药医嘱>99.9万张, 经干预纠正每月就可节省金额达13.5万元。输液成品质量大幅提升, 由不合格率约15% (含相互作用、配伍禁忌、调配不当、澄明度、用法不当等) 集中调配后合格率达100%。上海25家医院调查统计, 实行PIVAS前, 有记录输液反应平均每年99起, 集中调配供应后已降至为零, 另据笔者在2012年督导调研的14所医院, 自开展PIVAS工作以来从未发生过输液不良反应。

另外, 集中调配模式可节约人力35%~38.5%, 将护士从日常繁杂的输液工作中解脱出来, 使护士有更多的时间从事临床护理, 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提高护理质量。

4静脉用药质量管理与患者安全用药应充分发挥药师的专业技术作用

医疗质量是医疗管理的核心和永恒主题, 药物的合理使用是医疗质量的核心之一, 而医院药学部门和药师学习的专业及其最基本职责就是保障患者药物的合理使用, 防范用药错误, 确保患者安全用药, 降低医保支出。世界卫生组织曾称医师处方不合格率 (含不规范、不合理处方) 约为30%, 并认为医师处方有不适宜是难免的, 而要求药师在审核时发现与纠正。所以欧美国家规定医院除要设置专科临床药师外, 每病房 (区) 都必须配备一名药师, 专职审核医师用药医嘱、纠正不适宜用药。这种审核与干预是十分认真、严肃和详细的, 允许医师用药医嘱有某些失误与不当, 但药师审核时应当发现和纠正, 最大限度地降低患者用药风险, 这就是药师的职责和对患者的承诺。

5下一步工作计划

中国医院协会药事管理专业委员会和卫生部医院管理研究所药事管理研究部曾在促进合理用药、防范用药风险方面做了一些实际的工作, 今后我们拟在以下方面继续做些有意义的实事。

5.1与医院药学界共同促进静脉用药集中调配工作

5.1.1起草制定《静脉用药集中调配技术标准》。规范PIVAS建设、工艺流程、操作规程和服务标准, 确保PIVAS成品输液质量与优质服务常态化, 保障患者用药权益。

5.1.2举办PIVAS认证验收专家培训班。随着PIVAS建设的快速发展, 加强监管显得特别重要, 为此, 拟为各省培养4~5名既懂得专业技术业务, 又熟悉《静脉用药集中调配质量管理规范》与《静脉用药集中调配操作规程》的PIVAS认证验收人员, 并建立PIVAS建设的预审制度。这是为确保设置PIVAS室应具备的基本条件和流程设计的合理性与系统设计的安全性, 防止PIVAS室建成后因系统设计与施工不符合规定而反复拆改。

5.1.3举办PIVAS工作模式培训班。 现很多医疗机构领导和药学部门想建PIVAS室, 但不懂PIVAS工作模式含义, 拟通过网上举办的PIVAS工作模式培训班进行普及教育。举办以已建成较典型的PIVAS室为依托的实践培训班, 提高PIVAS室骨干力量的建设理念和管理能力。

5.1.4对协助PIVAS设计施工企业进行资质培训。介绍PIVAS工作模式的特点, 解读有关法规、技术规范的相关规定和整体设计与建筑施工要求、工艺流程等。

5.2积极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

办好监测网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为卫生行政部门监管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状况和政策决策提供依据。

5.3开展“药品说明书之外用法”调查研究

积极开展 “ 药品说明书之外用法”调查研究, 以规范临床用药, 保护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合法权益。

摘要:药品质量、药物的合理使用与患者安全用药直接关系到医疗风险和民众健康。通过对静脉药物在临床药物治疗中的地位与风险的分析, 认为应严格静脉药物的质量标准, 促进合理用药, 提高药物治疗水平, 疏导民众对静脉药物治疗的心理依赖性, 并严格遵循药物治疗的用药途径遴选原则, 提出规范静脉用药调配模式, 确保静脉输液成品质量, 降低静脉用药风险, 并简要介绍了药事管理专业委员会下一步工作计划。

关键词:静脉用药,质量管理,患者安全

参考文献

[1]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国药典[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10.

[2]吴永佩, 焦雅辉.临床静脉用药调配与使用指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0:3-28.

篇4:用药风险管理与患者用药安全管理试题

【关键词】药品;管理;安全

为保证住院患者在紧急情况下用药及时,临床各科室根据自身的专业特点,储备了不同种类的药品,其中包括部分急救药品、少量常备药品以及毒麻精神一类药品,是临床药品供应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如果对其管理不当,将会带来一些安全隐患。美国的一项调查指出,在给药错误导致死亡中的70%是可以预防的。英国一项为期五年的研究表明,59%的医院用药错误与护士有关[1]。在“患者十大安全目标”中,目标一、二、三、五、九、十都与药学有关。特别是目标二“提高用药安全”,贯穿于整个医疗过程中;目标九“主动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其中也包括有药品不良反应及药品不良事件,与药学的关系就更为密切了。我院加强对药品的管理以及对护士进行药学知识的规范化培训,以保证护士在临床上为患者用药过程的安全。

1建立健全药品管理的组织体系

在主管副院长的领导下,由医务科、药剂科、护理部组成检查组,定期对病区药品管理进行监督检查;科护士长每月检查一次;做到层层把关,有检查有督促,将检查发现的问题现场反馈给科室,提出整改意见,限期整改,并进行追踪直至该问题得到解决为止。同时要求各科室设立1名药品质控员,选派临床经验丰富、责任心强、工作认真负责的护士担任,其职责是负责科室药品的安全管理,并对科内护士进行药品使用流程的培训指导与考核,达到人人规范用药,个个参与管理的目的。根据药品管理相关制度进行科内的自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2完善药品管理规章制度

制度是规范行为的准则,没有制度不成规矩,只有系统完善的药品管理制度,才能保证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在工作中严格遵守药品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根据医院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工作制度,药剂科先后编写了三期《患者安全用药手册》,其内容分别为:“常用注射剂配伍禁忌表”、“静脉滴注时应减慢滴速的药物”、“防范或减少用药患者跌倒的管理办法”等,并下发到各科室,要求科室组织全体医护人員认真学习,用于指导临床医疗护理工作。

3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培训

3.1增强法制观念,依法执业护理部组织护理人员学习《护士条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医疗卫生管理法律法规》、《护理工作核心制度》等,举办相关“案例分析”报告。提高大家的风险意识,强化责任心,教育护士依法行护,用法律来规范护理行为,依法维护自己权利和尊重患者的权利[2]。在操作过程中,严格执行“三查八对制度”。

3.2组织培训与考核随着医疗专业技术的快速发展,新药品种类的不断增加,为保证患者的安全用药,提高广大护理人员的药学知识迫在眉睫,为此,护理部每年组织一次全院性的药学知识讲座,邀请药剂科的主任、药师进行授课,课程内容丰富,紧扣临床,如:“药物不良反应的报告及处置流程”、“化疗药物渗漏的处理”、“使用高危药品的注意事项”等,为保证参学达100%,采取一课六讲的形式,授课完毕进行理论测试,发给院内学分,作为年终对科室和个人的考核依据。

4规范病房药品管理

药品按其给药途径分为口服药、注射药、外用药,根据药品作用的不同,分类定点、规范整齐存放,并标明药品的名称及规格。

4.1口服药品的管理因为部分口服药品的包装不是独立的,在使用领取后存在混放的情况,不易辨认其失效期,存在安全隐患,为保证药品的有效期,全院统一所有的常备口服药,分别设置“1号瓶”和“2号瓶’,“1号瓶”作为该药品的使用瓶,“2号瓶”作为备用瓶,其效期以最先放入的药品效期为准,这样既遵循“先进先出”的原则,又保证了药品的有效期。

4.2注射药品的管理病房内的药品不断使用,又不断领取补充,就存在同一包装盒内药品失效期不相同的情况,容易出现药品失效。全院统一标准,在药品包装盒正面的“左上角”注明不同的失效期及其相应数量,在“右下角”标识“左进右出”,即“进→出”,要求护理人员按序取用。

4.2.1毒、麻、精神1类药品的管理严格执行“五专”管理,各科室必须按照医院制作的“毒、麻、精神一类药品使用登记册”上的要求客观、规范填写,内容包括:日期、床号、姓名、年龄、身份证号、临床诊断、药名、规格、批号、使用剂量、使用方法、执行者签名,若有残余量销毁,应填写:残余剂量、销毁者签名、证明人签名。需要备毒、麻、精神一类药品的科室,建立“毒、麻、精神一类药品交接登记册”,填写的内容:日期、班次、药名、规格、领入(数量、批号)、使用(处方、安培),按要求班班交接,做到帐物相符,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4.2.2高危药品的管理使用红底黑字表识“高危药品”字样,定点专柜放置,有目录清点,相同药品如:10%浓氯化钠注射液与10%氯化钾注射液等容易混淆,应分开放置,并标“看似”、“听似”标识,提醒护士以免取用时弄错。在使用过程中必须双人查对,输注时在输液瓶旁挂“高危药品”标识提醒,严格执行输入速度,避免渗漏,注意观察用药后的反应,并做好记录。

4.2.3冰箱内药品的管理有学者调查研究发现:温度每升高10℃,药物降解反应速度可增加2-4倍,未按规定温度储存的药品,每升温10℃,其有效期将减为原来的1/4-1/2[3]。所以必须根据药品的存放温度调试好冰箱温度,以确保药品的质量。

病区药品的管理是最后一道管理的关口,关系到药品的质量和患者的用药安全。药品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患者的治疗效果及身体的健康,只有加强监管督查,才能保证药品质量及医疗安全。因此加强对其进行科学化、规范化的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陈毅.护士用药错误原因分析及对策[J].吉林医学,2011,32(11):2276.

[2]黄丽葵,钟慧珍,吴梅.护理不安全因素分析及管理对策[J].中国临床护理杂志,2009,1(5):407.

篇5:用药风险管理与患者用药安全管理试题

生监督所医疗机构监督一科

全市基层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

与用药安全考试试题

县(市、区): 单位: 姓名: 成绩: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60分)

1.脑梗死急诊用药叙述错误的是(D)

A.减轻脑水肿

B.改善生命体征

C.给予溶栓治疗

D.给予抗生素治疗 2.下列哪项适合应用抗生素(B)

A.脑梗死患者

B.上呼吸道感染患者

C.血象升高者

D.心肌梗死患者 3.下列哪项是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抗菌谱(A)

A.需氧G+菌

B.厌氧菌

C.支原体

D.肠球菌 4.泰能是哪类抗菌药物(B)A.氨基糖苷类

B.β内酰胺类

C.喹诺酮类

D.非β内酰胺类 5.属于第二代头孢的是哪项(C)

A.头孢曲松

B.头孢拉定

C.头孢克洛

D.头孢吡肟 6.第二代头孢的半衰期是(B)

A.0.8-1.8h

B.0.8-2.0h

C.0.6-2.0h

D.0.5-1.8h 7.严重肠杆菌感染避免使用下列哪个药物(A)

A.头孢曲松钠

B.泰能

C.环丙沙星

D.奈替米星 8.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效果最差的是哪项()

A.红霉素

B.阿奇霉素

C.环丙沙星

D.左旋氧氟沙星 9.三级医院不超过多少种抗菌药物(B)

A.55种

B.50种

C.45种

D.40种

10.抗菌药物使用率和使用强度综合医院控制指标门诊按处方比例不超过(A)

A.20%

B.30%

C.40%

D.60% 11.属于β-内酰胺类的药物是(B)

A.氨曲南

B.奈替米星

C.头孢唑啉

D.去甲万古霉素 12.处方点评是(C)的职责

A.主任医师

B.执业医师

C.调剂药师

D.卫生行政部门

13.下列哪项是喹诺酮类药物对新生儿患者的不良反应(B)

A.骨骼发育不良

B.软骨损伤

C.溶血性贫血

D.灰婴综合征

14.下列哪项是细菌性痢疾的宜选药物(A)

A.诺氟沙星

B.甲硝唑

C.万古霉素

D.庆大霉素

15.下列哪种抗菌药物对G-作用最强(A)

A.头孢吡肟

B.诺氟沙星

C.螺旋霉素

D.阿奇霉素 16.正确的抗菌治疗方案需考虑(D)

A.患者感染病情

B.感染的病原菌种类

C.抗菌药作用特点

D.以上3项 17.下列哪种情况有抗菌药联合用药指征(B)

A.慢支急性发作

B.病原菌尚未查明的严重细菌感染

C.急性肾盂肾炎

D.急性细菌性肺炎 18.下列情况何种是预防用药的适应(D)

A.昏迷

B.中毒

C.上呼吸道感染

D.人工关节移植手术

19.手术前预防用药目的是(D)

A.切口感染

B.手术深部器官或腔隙的感染

C.肺部感染

D.切口感染和手术深部器官或腔隙的感染 20.应用头孢哌酮时应给患者补充(D)

A.维生素A

B.维生素B1

C.维生素C

D.维生素K1 21.下列药物中对铜绿假单胞菌具有良好抗菌活性者有(C

A.氨苄西林

B.头孢曲松

C.头孢他啶

D.头孢呋辛 22.有神经肌肉阻滞不良反应的药物为(C)

A.青霉素

B.氟喹诺酮类

C.氨基糖苷类

D.头孢菌素 23.新生儿感染治疗不宜选用(A)

A.环丙沙星

B.头孢曲松

C.青霉素

D.以上都是 24.妊娠期不宜选用的抗菌药有(C)

A.青霉素

B.头孢呋辛

C.环丙沙星

D.磷霉素

25.氨基糖苷类对以下哪种细菌抗菌活性差(B)

A.大肠埃希菌

B.肺炎链球菌

C.铜绿假单胞菌

D.肺炎克雷伯菌 26.在骨组织中浓度高的药物为(A))

A.克林霉素

B.亚胺培南

C.庆大霉素

D.青霉素

27.下列哪个药物的皮疹发生率最高(C)

A.头孢唑啉

B.红霉素

C.氨苄西林

D.磷霉素

28.成人伤寒沙门菌感染的治疗,首选药物(A)

A.氯霉素

B.喹诺酮

C.氨苄西林

D.万古霉素

29.外科预防用抗菌药物给药方法,接受清洁手术,在术前(B)小时前给药

A.1-2

B.0.5-2

C.2-3

D.3-4 30.抗结核病药物中杀菌作用最强的是(A)

A.异烟肼

B.利福平

C.链霉素

D.吡嗪酰胺 31.钩端螺旋体病的治疗首选药物是(A)

A.青霉素

B.多西环素

C.红霉素

D.氯霉素

32.老年人和儿童在应用抗菌药时,最安全的品种是(C)

A.氟喹诺酮类

B.氨基糖苷类

C.β—内酰胺类

D.氯霉素 33.引起院内感染的致病菌主要是(B)

A.革兰阳性菌

B.革兰阴性菌

C.真菌

D.支原体

34抗菌药物的选择及其合理使用是控制和治疗院内感染的关键和重要措施。不符合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原则是(D)A.病毒性感染者不用

B.尽量避免皮肤粘膜局部使用抗生素 C.联合使用必须有严格指征

D.发热原因不明者若无明显感染的征象可少量应用

35.耐甲氧西林的葡萄球菌的治疗应选用(D)

A.青霉素

B.头孢拉啶

C.头孢哌酮

D.万古霉素

36.抗菌药物疗程,一般宜用至体温正常,症状消退后(B)

A.24-48小时

B.48-72小时

C.72-96小时

D.5-7天

37.对于抗菌药物联合应用:下述说法不正确的是(D)

A.联合用药时应将毒性大的抗菌药物剂量减少

B.通常采用2种药物联合,3种及3种以上药物联合仅用于

个别情况

C.联合用药后药物不良反应将增多

D.病原菌未明的严重感染可先经验用药,但不宜联合用药

38.关于喹诺酮类抗菌药,错误的是(D)A.国内尿路感染的主要病原菌大肠埃希杆菌中,对喹诺酮类 耐药

株已达半数以上

B.不宜用于癫痫或其他中枢神经系统基础疾病的患者 C.可能引起皮肤光敏反应,关节病变,肌腱断裂等 D.可用于治疗甲氧西林耐药的葡萄球菌

39.神经外科手术后最常见的院内感染菌为(D)A.铜绿假单胞菌感染

B.金黄色葡萄球菌 C.肠球菌属

D.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40.ICU发生院内尿路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为(A)A.革兰阴性杆菌

B.肠球菌属 C.铜绿假单胞菌

D.肺炎克雷伯菌

41.胸外科手术后最常见的院内感染菌为(B)A.铜绿假单胞菌

B.金黄色葡萄球菌 C.肠球菌属

D.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42.对于头孢菌素认识错误的是(D)A.治疗甲氧西林敏感葡萄球菌感染,最好选择头孢唑啉 B.随着头孢菌素代别增加,抗阴性菌活性增加 C.随着头孢菌素代别增加,抗菌谱扩广 D.第四代头孢菌素抗阳性球菌最强

43.外科预防使用抗菌药物中不正确的是(C)A.手术感染将导致严重后果的外科手术需要预防应用抗菌药物 B.术后使用抗菌药物不超过48小时 C.大部分手术都应该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

D.外科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目的在于预防外科切口或手术污染菌感染

44.肝功能减退时,不需要调整给药剂量的药物为(D)A.克林霉素

B.利福平C.红霉素

D.头孢他啶

45.链球菌引起的化脓性扁桃体炎,因为耐药尽量不选择哪种抗菌药物(A)A.大环内酯类

B.头孢菌素类 C.青霉素

D.喹诺酮类药

46.根据调查我国住院患者中大概有多大比例的患者在接受抗菌药物治疗(C)

A.40%

B.60%

C.80%

D.95%

47.抗菌药物的使用状态在人体内构成了哪三方面的关系(A)A.药物和细菌、药物和人体、人体和细菌之间的关系 B.抗体和抗原、抗原和补体、抗体和补体之间的关系 C.药物和细菌、药物和人体、药物和抗体之间的关系 D.药物和细菌、药物和人体、抗体和细菌之间的关系

48.下列哪种病人最不需要接受个体化的抗菌药物治疗(D)A.接受化疗的肿瘤患者

B.患有肾疾病的病人 C.患有肝疾病的病人

D.高血压病人

49.下列抗菌药物中不属于特殊使用管理的是(B)A.头孢吡肟注射剂

B.氟康唑胶囊 C.伊曲康唑注射液

D.美罗培南注射液

50.下列药物中属于窄谱抗菌药物的是(D)A.四环素

B.环丙沙星 C.厄他培南

D.异烟肼

51.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第一负责人是(A)A.医疗机构主要负责人

B.药剂科负责人 C.医务科负责人

D.分管副院长

52.第三代头孢菌素的特点,叙述错误的是()

A.体内分布较广,一般从肾脏排出 B.对各种β-内酰胺酶高度稳定 C.对G-菌作用不如第一、二代 D.对绿脓杆菌作用很强

53.氟喹诺酮类药对厌氧菌均呈天然耐药性,但属例外的是(B)A.氧氟沙星

B.左旋氧氟沙星 C.环丙沙星

D.诺氟沙星

54.男性,40岁,嗜酒,因胆囊炎给于抗菌药物治疗,恰朋友来探望,小酌后有明显的恶心、呕吐、面部潮红,头痛,血压降低,这种现象与下列哪种药物有关(D)A.四环素

B.氨苄西林 C.青霉素

D.头孢哌酮钠

C.6个月内

D.9个月内

55.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于什么时间起施行(A)A.2012年8月1日

B.2011年10月1日 C.2011年8月1日

D.2012年10月1日

56.喹诺酮类抗菌药可能会对骨骼发育产生不良影响。该类药物避免用于(C)

A.14岁未成年人

B.16岁未成年人 C.18岁未成年人

D.10岁未成年人

57.医疗机构对抗菌药物供应目录进行什么管理,清退存在安全隐患、疗效不确定、耐药严重,性价比差和违规使用的抗菌药物品种或品规(B)A.连续管理

B.动态管理 C.固定管理

D.定期管理

58.清退或者更换的抗菌药物品种或者品规原则上什么时间内不得重新进入抗菌药物供应目录(C)A.6个月

B.9个月 C.12个月

D.24个月

59.不属于二线管理的抗菌药物(A)A.头孢硫脒针

B.头孢咪唑钠针 C.头孢地嗪针

D.氨曲南针

60.万古霉素的抗菌特点没有下列哪项(D)A.对耐药金葡菌有效

B.细菌对万古霉素不易产生耐药性 C.与其它抗生素无交叉耐药性

D.对G-杆菌有效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1.阿奇霉素最易于下列哪项药物起相互反应(ABCD)

A.茶碱

B.地高辛 C.阿司咪唑

D.麦角胺 2.下列哪项是抗厌氧菌的药物(AB D)A.环丙沙星

B.替硝唑 C.诺氟沙星

D.克林霉素

3.下列哪项属于处方前记(ABC)

A.医院全称

B.科别

C.病人姓名

D.药品的名称

4.下列属于药品的是(ABD)

A.化学原料及其制剂

B.疫苗

C.保健品

D.血清

5.下列哪个选项是青霉素的特点(BCD)

A.毒性高

B.繁殖期杀菌剂

C.对敏感菌感染疗效肯定

D.水溶性差,组织分布窄

6.下列哪项是大环内酯类的适应症(ABCD)

A.作为青霉素过敏的替代药

B.军团菌感染

C.支原体所致呼吸道、泌尿道感染

D.新大环内脂类对流感杆菌、卡他莫拉菌有效,用于社区呼吸道感染

7.下列哪项是尿路感染的治疗原则(BCD)

A.治疗前留取后段尿培养+药敏

B.单纯下尿路感染可口服给药3-5天

C.急性肾盂肾炎伴全身中毒症状,应静脉给药,疗程2-4周。慢性者4-6周

D.抗菌素治疗无效,全面检查尿路

8.膀胱炎的病原是下列哪项(ABC)

A.克雷伯杆菌

B.肠球菌

C.腐生葡萄球菌

D.念珠菌

9.对替硝唑下列哪项菌种有效(BCD)

A.需氧菌

B.滴虫

C.阿米巴

D.肠球菌

10.关于抗菌药物购用管理下列哪些规定是正确的(ABCD)

A.三级综合医院抗菌药物品种原则上不超过50种,二级综合医院抗菌药物品种原则上不超过35种

B.口腔医院抗菌药物品种原则上不超过35种,肿瘤医院抗菌药物品种原则上不超过35种;

C.儿童医院抗菌药物品种原则上不超过50种

D.精神病医院抗菌药物品种原则上不超过10种,妇产医院(含妇

幼保健院)抗菌药物品种原则上不超过40种.11.执业医师法规定,医师在执业活动中,违反什么造成严重后果的,由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给于警告或者责令暂停六个月以上一年以下执业活动;情节严重的,吊销其执业证书;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AB)

A.卫生行政规章制度

B.技术操作规范

C.工作纪律

D.以上都是

12.抗菌药物治疗方案应综合患者病情、病原菌种类及抗菌药物特点制定包括(ABCD)

A.选用品种

B.剂量

C.给药次数

D.给药途径、疗程

13.以下抗菌药中,属浓度依赖性的有(CD)

A.β—内酰胺类

B.大环内酯类

C.氟喹诺酮类

D.氨基糖苷类

14.根据卫办医政发(2009)38号文的要求,氟喹诺酮类药物的经验性治疗可用于(BCD)

A.院内获得性呼吸道感染

B.社区获得性呼吸道感染

C.肠道感染

D.社区获得性泌尿系统感染

15.预防用抗生素的选择(ABCD)

A.根据各种手术发生SSI的常见病原菌、手术切口类别、病人有无易感因素等综合考虑。

B.原则上应选择相对广谱、杀菌、价廉、安全性高的药物

C.通常选用一、二代头孢菌素为主,个别情况下可选用头孢噻肟、头孢曲松、头孢哌酮等第三代头孢菌素抗菌药物

D.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过敏者,可选用克林霉素预防葡萄球菌、链球菌感染,可选用氨曲南预防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必要时可联合使用

16.手术野无污染,通常不需预防用抗菌药物,仅在下列情况时可考虑预防用药(ABCD)

A.手术范围大、时间长、污染机会增加

B.术涉及重要脏器,一旦发生感染将造成严重后果者,如头颅手术、心脏手术、眼内手术

C.异物植入手术,如人工心瓣膜植入、永久性心脏起博器放置、人工关节置换等

D.高龄或免疫缺陷者等高危人群

17.医师具备以下条件可授予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处方权(ABCD)

A.中级专业技术任职资格

B.副高专业技术任职资格

C.正高专业技术任职资格

D.培训考核合格

18.抗菌药物处方点评制度包括(ABCD)

A.医疗机构组织感染、药学等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对抗菌药物处方、医嘱实施专项点评

B.每个月组织对25%医师所开具的处方、医嘱进行点评

C.重点抽查感染科、外科、呼吸科、重症医学科等临床科室以及Ⅰ类切口手术和介入诊疗病例

D.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每个月组织对25%的具有抗菌药物处方权医师所开的处方、医嘱进行点评,每名医师不少于50份处方、医嘱

19.关于抗菌药物品种、品规管理规定正确的有(ABCD)

A.青霉素类抗菌药物不超过2个品规

B.三代及四代头孢菌素(含复方制剂)类抗菌药物口服剂型不超过5个品规,注射剂型不超过8个品规

C.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注射剂型不超过3个品规

D.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口服剂型和注射剂型各不超过4个品规

20.以下不同类别抗菌药物可以联用的是(ACD)Ⅰ.繁殖期杀菌剂

Ⅱ.静止期杀菌剂 Ⅲ.速效抑菌剂 Ⅳ.慢效抑菌剂

A.Ⅰ+Ⅱ

B.Ⅰ+Ⅲ

C.Ⅱ+Ⅲ

篇6:超说明书用药管理规定与程序

一、超药品说明书用药(Off-label

uses)是指临床实际使用药品的适应证、给药方法或剂量不在具有法律效力的说明书之内的用法,包括年龄、给药剂量、适应人群、适应证、用药方法或给药途径等与药品说明书中的用法不同的情况,又称超范围用药、药品未注册用药或药品说明书之外的用法。超药品说明书用药不受法律保护,超说明书用药导致不良后果的,医生应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二、依据《药品管理办法》、《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侵权责任法》、《药品说明书和标签管理规定》及《处方管理办法》加强药事管理工作,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保障临床用药的安全性、有效性、合理性及药师自身安全,避免不必要的纠纷。

三、根据以上法规,当临床医生因治疗需要超药品说明书用药时,应提供权威的文献依据,如须超药品说明书用药必须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和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讨论并备案。

四、《处方管理办法》第五章规定:药师应按照药品说明书或者处方用法,进行用药交代与指导。

药师应当对处方用药适宜性进行审核,审核内容包括处方用药与临床诊断的相符性、剂量用法的正确性、其他用药不适宜情况等。

五、药师在审核处方或医嘱时,首先应对药品说明书有深入、细致、透彻地了解,并以药品说明书为依据,严格按药品说明书规范调剂药品,规避用药风险,确保调剂行为的安全及患者的用药安全。

六、经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审核同意,报医务科备案,使用时与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

药师在审核和调剂超药品说明书用药处方或医嘱时,严格依据《知情同意书》和医务部备案方能调剂药品。

七、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对超说明书用药情况认真分析其合理性、并进行调研核准,临床药师对住院超说明书用药患者开展药物监测工作,对超说明书用药疗效进行认真分析、评价,对超说明书用药导致的药物不良反应及时分析原因,并上报医务科和药物不良反应小组,减少和防止因超说明书用药导致不良反应的重复发生。

医院“超说明书用药”管理规定

1.明确超说明书用药的管理部门

首先,医院应建立或明确超说明书用药的管理部门。笔者认为,超说明书用药管理工作应由医院药物与治疗学委员会(组)领导,由药学部门组织实施。根据医院的性质、功能和科室设置等情况,在药物与治疗学委员会(组)下设立由医院药学、临床医学、临床微生物学、医疗管理等多学科专家组成的超说明书用药评价专家组,为超说明书用药管理工作提供专业技术指导;在药学部设立超说明书用药工作小组,负责对超说明书用药处方的收集、汇总与评价工作;在各科室及药房设立超说明书用药监测点,负责超说明书用药的上报工作。

在此基础上,医院内部应制定科学的超说明书用药指导原则、分级管理规定、超说明书用药数据库与应对流程,逐步完善超说明书用药行为规范。

2.制定超说明书用药指导原则

对比国内外超说明书用药管理文件和相关规定不难发现,我国现有的规定大多只包含了超说明书用药的条件、药师的责任、知情同意书的签订等原则性条款,没有具体内容,缺乏适用性。为此,笔者参考国际通行的做法,结合我国医疗机构实际情况,拟定了较为具体的超说明书用药管理制度和应对流程。

(1)临床超说明书用药的条件

医生作为“超说明书用药”的主体,需要不断增强自律性,提高专业知识水平,避免药物滥用,同时严格遵守院内关于超说明书用药的指导原则和分级管理规定,从源头上对安全用药严格把关。

①在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或危及生命、且无相应可替代药品的情况下,医师需深入了解所选药品,包括药物的成分、药理、药效以及不良反应、禁忌症、注意事项,结合患者个体差异,充分考虑超说明书用药的必要性,保证患者获得的利益大于可能出现的风险(必要时可与临床药师商讨);

②用药目的是为了患者获得更好的治疗,而不是试验研究或其他关乎医生利益的使用;

③超说明书用药应有必要的科学依据、会诊意见、充分的临床实践和相关文献、研究报道;

④提出超说明书用药申请,经过相关人员的审核批准,并报本科室超说明书用药监测点备案;

⑤保证患者的知情权。根据院内分级管理规定,被纳入诊疗规范的超说明书用药原则上不需要签署知情同意书,只需实施一般知情同意(口头同意);未被纳入诊疗规范的超说明书用药,原则上需要向患者详细分析用药目的、可能出现的风险、超说明书用药原因及补救措施,并签署知情同意书(书面同意);

⑥开出的药品应在病历上有详细记录,需注明选择说明书外用法的目的、疗效、不良反应,病历由医院保存;

⑦仔细监测患者的状况,完整记录药品的有效性、耐受性;

⑧如果出现不良反应,需要撤药,记录放弃的原因,并考虑选用其他药物。

(2)药师审核超说明书用药的责任

药师作为处方审核的主体,应对处方的相容性、稳定性严格把关,对超说明书用药行为进行分级审核和综合处理,做好超说明书用药的不良反应监测工作。

①药师应对处方进行审核,严格按药品说明书规范调剂药品,规避用药风险。药师认为存在不合理用药情形时应当拒绝调配,并经处方医生再次确认或者重新开具处方;

②药师在审核和调配超说明书用药处方时,应严格查看《知情同意书》,并在院内数据库中查询超说明书用药的级别,审核是否经过相关人员同意,同时进行备案。当超说明书用药存在异常违反“用法、用量和注意事项”的情况时,即使已签署《超说明书用药知情同意书》并通过了审核,药师也应拒绝调配。药师应与处方医生联系,告知处方中存在的问题,请医生重新处方;

篇7:住院患者用药安全问题及综合干预

[摘要] 总结住院患者常见用药安全问题,系统分析引起用药安全问题的5大因素:工作责任心不强、药理知识缺乏、医护配合不协调、健康宣教不到位以及注意力不集中。针对具体原因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加强工作责任心、加强药理知识的学习、加强医护人员的配合、及时有效地开展健康宣教,以及开展弹性排班制度。通过运用现代化的管理技术和策略,严格按操作流程工作,可将用药差错的发生率降到最低,避免给患者造成伤害。

[关键词] 住院患者;用药安全;综合干预

[中图分类号] R47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4)08-147-03

Medication safety issues and comprehensive intervention of inpatients

LI Jieping

Department of Integrative Medicine, Affiliated Yantai Yuhuangding Hospital of Qingdao University Medical College, Yantai 264000, China

[Abstract] To summarize the common medication issues of inpatients and analyze 5 major factors leading to the medication issues systematically, including poor sense of work responsibility, lack of pharmacological knowledge, discordant coordination between doctors and nurses, inadequacy of health education and inattention.Corresponding intervention measures were taken directing at specific reasons, including strict enforcement of three investigations and verifications, strengthening sense of work responsibility, enhancing learning of pharmacological knowledge, enhancing doctor-nurse coordination, implementing health education timely and effectively and implementing flexible scheduling system.The application of modern management techniques and strategies and the strict compliance of operation procedures can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medication errors to a minimum and avoid harming patients.[Key words] Inpatients;Medication safety;Comprehensive intervention

2004年10月,世界卫生组织(WH0)启动世界病人安全联盟,将安全用药目标定位患者安全目标之一[1]。随着住院患者用药种类的不断增加和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用药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护理管理者的重视。国内一项研究显示用药安全有关的缺陷占所有护理缺陷的33.5%[2],美国住院患者受到医疗伤害的占3.5%,其中因用药疏忽或错误所致占7%左右[3]。护士作为药物治疗的直接执行者和观察者,其行为直接影响患者用药安全[4]。作为患者给药的最后一道屏障,护士在合理用药的每个环节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现对住院患者用药安全问题进行系统阐述,针对相关问题进行归纳总结,采取干预措施,为临床护士实施及时正确的给药提供参考。

1 常见住院患者用药安全问题

住院患者的用药途径和种类比门诊患者相对复杂,任何一个环节出现疏忽,都可能对患者造成伤害,引发医疗纠纷,现对临床上常见的用药安全问题总结如下:(1)用错药:加入的药物或溶媒使用不正确,以及错用到别人身上。(2)少用药:加入的药物剂量过少或减少用药次数。(3)多用药:加入药物剂量过多或增加用药次数。(4)漏服药:我科以老年人居多,常有漏服口服药发生。(5)服药方法与时间不正确:饭前药饭后服用了,降糖药未饭前服用。(6)药物间的配伍禁忌:出现配伍反应时才发现,造成药物浪费及患者不信任感。(7)特殊药物静滴速度控制不良:如硝酸甘油、甘露醇等。(8)未严格按说明书用药。(9)静点高危药品未挂标识,虽未造成不良后果,但存在安全隐患。(10)不合理储存及保管药品。

2 用药安全的影响因素

2.1 工作责任心不强

临床用药过程中存在的种种安全隐患,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医务人员缺乏责任感和自我约束力,而并非技术上的原因和业务水平问题[5]。护理工作时时处处都需要进行三查七对,每一项制度、流程的制定都是经过大量实践证明得来的,有的是从以往的差错、事故中总结出来的,严格按制度、流程工作是将用药安全问题降到最低限度的保障。既往的研究指出,15.7%的用药差错源自未执行标准的用药流程[6]。临床上对于三查七对制度的落实,有人往往存在依赖和想当然心理,总认为上一个班次已经查对了,应该没有问题,对于自己这一班次的查对流于形式,导致差错事故的发生。

2.2 药理知识缺乏

随着大量新药在临床中的使用,以前上学所学的药理知识已远远不能满足实际需要。赵丽霞等[7]的研究显示,药理知识是护理人员安全用药的重要因素之一。金岚等[8]调查发现有48.6%的护士几乎不看和偶尔阅读药品使用说明书。临床上由于工作量大、加床数量多,平时大多忙于输液及其他基础护理,没太多时间详细了解新药的药理作用、配伍禁忌、不良反应等,而这种日益加大的工作量无形中增加了用药安全隐患的发生。

2.3 医护配合不协调

如今的办公模式是医生通过电脑录入医嘱,护士在护士站接收,查对无误后确认生成医嘱,打印条码,责任护士执行。临床上会出现条码已打印出来,医生撤销医嘱而未通知护士的情况发生,导致加上药,用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atant,PDA)扫描腕带时提示“该医嘱已撤销”,造成药物浪费。若此时PDA出现故障,仅查对床号、姓名无误就给患者输上液体,就会发生无医嘱而给患者用药的情况发生。其实当医生要撤销医嘱而护士站又打印出条码时,医生界面会有提示“该医嘱已打印”,此时需要医生到护士站告知主管班。但有的医生往往抱有侥幸心理,认为医嘱刚下一会儿,护士站不会处理的那么快,也就没通知护士站,导致上述情况的发生。

2.4 健康宣教不到位

当给患者用药时,护士要及时告知所用药物的作用、副作用及用药注意事项。如果宣教不到位,就会出现饭前药饭后服用,与第一口饭嚼服的药物饭后服用等情况的发生。若是激素或降压药漏服,会引起更严重的后果。随意调节液体滴速临床上也偶有发生,比如:硝酸甘油组液体静滴速度为15~20滴/min,20%甘露醇需在15~30min内输完,若没有及时向患者或家属讲清楚,他们就会因为滴速过快或过慢随意调节滴速,导致不良反应的发生或影响药物发挥作用。健康宣教是一个互动的过程,通过与患者沟通交流,护士可发现患者用药方面有哪些疑问,从而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一项观察性研究发现,护士在给药过程中缺乏与患者的沟通,也会增加给药差错的风险[9]。

2.5 注意力不集中

由于护理工作的特殊性,频繁的夜班增加了护士的疲劳感。尤其是已婚者,繁忙的家务与工作,影响了她们的睡眠质量,导致上班时注意力不集中。此外给药环境中干扰已成为给药错误的主要因素,干扰容易发生在药品核对和给药阶段[10]。当护士正集中精力做某件事情时,经常被其他事情打断而不得不中止此项操作,等忙完事情回来时,需花上一定时间回忆刚才的工作进度,使工作缺乏连贯性,增加了用药错误的危险性。

3 综合干预对策

3.1 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加强工作责任心

护理核心制度之一――查对制度,贯穿在护理工作的方方面面。查对制度是保障患者用药安全的前提,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是医嘱全面落实的根本保证[11]。在给患者用药时,我们采取双核对的方法,让患者或家属主动说出患者的姓名,再用PDA扫描腕带上的条形码,二者核对无误后方可执行。对于昏迷无家属的患者,我们采取核对患者床头卡,再用PDA扫描患者腕带两种方式确认患者的身份。有研究表明,条形码系统能够在发生错误时给予护理人员提醒,有效降低给药错误的发生[12],用科学的工作流程弥补不可避免的疏忽是保证护理安全的关键[13]。

3.2 加强药理知识的学习

药理知识是与护士用药安全有关的重要因素之一。学习和掌握临床药物知识是护士日常工作的需要,是提升护理质量内涵的需要,更是保证患者安全的需要[14]。药品说明书成为护士学习药理知识的重要信息源,是指导护士合理用药的基础。医护人员切记,药品包装内所附的说明书具有更大的法律效力[15]。护士长专门准备了一个文件夹,把科室常用药品说明书分门别类放置,带领全科护士及时掌握药理学知识,提高护理人员的临床用药水平和观察能力,及时为医生提供有价值的信息,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对于新毕业的护士,人手一本常用药物手册,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有关的药物知识。

3.3 加强医护人员的配合

护士作为医嘱的执行者,既有履行执行医嘱的职责,也有对医生正确下达医嘱监督的义务。对于有疑问的医嘱,要及时与开具医嘱的医生沟通,无误后方可执行。对于错误的医嘱,要及时提醒医生撤销医嘱,重新下达。打印出条码的医嘱医生又撤销时,通过科主任和护士长在晨会上强调一定要及时告知处理医嘱的主管班,从源头上避免用药错误的发生。研究表明[16],加强护士与医生的合作,会显著降低用药差错的发生率。Mohr 等[17]认为,和谐的工作环境能够减少给药错误的发生。而和谐的工作环境同样也包括与医生的良好沟通和交流。

3.4 及时有效地开展健康宣教

从患者入院的第1天起,健康宣教就开始了,涵盖了从环境、饮食、休息、运动、用药,到患者康复出院。以往的医学模式,是护士被动地执行医嘱,患者对护士的认识也仅仅是打针、发药。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从以患者为中心理念的形成,到如今优质护理服务的开展,护士在参与患者康复的过程中同样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在每个病房放置一本常见病健康教育手册,每天下午专门派2名护士到病房给患者讲解,责任护士在治疗操作的间隙随时给患者做健康宣教。每月举行一次患者及家属座谈会,及时了解他们对我们工作的满意度,此举受到了患者和家属的广泛好评。每名护士每月负责3名出院患者的随访和院外健康指导,把健康宣教的场所延伸到患者家中,融洽了护患关系,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3.5 开展弹性排班制度

以前的排班是中午班、大夜班和小夜班都是一个人,碰到特殊情况及抢救患者时人手不足,给用药安全埋下安全隐患。护士长根据实际情况,分别在中午班及小夜班的17:00~21:00和大夜班的5:00~9:00增加一名护士,降低了因忙碌导致工作不细引发的用药错误。同时也减轻此时间段护士的心理压力和工作疲劳感,减少了患者因护士换吊瓶不及时产生的抱怨。

4 小结

安全是患者的基本需要,是医院生存的根本。药物治疗是临床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而用药安全问题是临床护理的主要风险,要时刻将用药安全的教育贯穿于护士执业生涯的始终。影响用药安全的因素虽然复杂,但只要管理者运用现代化管理技术和手段,将用药安全实施无缝隙的管理策略,临床护士严格按操作规程做事,就可将用药差错的发生概率降到最低,避免给患者造成伤害。

[参考文献]

[1] WHO World alliance for patient safety:Forward programme[EB/OL].[2005-01-27].http:WWW.who.int/Patient safety/en/final.pdf.

[2] 白月玲,马双莲.护士临床用药中的安全管理[J].中国护理管理,2006,6(4):14-16.

[3] Harris JSL.National patient safety goals guide safe care[J].J Nurs Care Quality,2004,19(2):88-91.

[4] 沈洪.临床护士用药安全管理[J].护理研究,2009,23(4B):999-1000.[5] 邱华珍.心内科护士临床用药的安全管理[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0,18(3):270-271.[6] The United States Pharmacopeial convention.National Council focuses on coordinating error reduction efforts[J].Qual Rev(Newsletter),1997,57(2):1-4.

[7] 赵丽霞,彭秀贞.有关心内科护士临床用药的安全管理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3,23(4):1870-1871.

[8] 金岚,彭文.临床护士使用药品说明书情况分析[J].护理学报,2008,15(10):67-69.

[9] Duxbury JA,wright KM,Hart A,et al.A structured observation of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nurses and patients during the administration of medication in an acute mental health unit[J].J Clin Nurs,2010,19(17-18):2481-2492.

[10] Trbovich P,Prakash V,Stewart J,et al.Interruptions during the delivery of high-risk medications[J].J Nurs Adm,2010,40(5):211-218.

[11] 薛洁.临床护理人员用药安全管理的现状与策略[J].护理研究,2011,25(1):6-8.

[12] Fowler SB,Sohler P,Zarillo DF.Bar-code technology for medication administration:medication errors and nurse satisfaction[J].Medsurg Nurs,2009,18(2):103-109.[13] 张亚卓,赵雪生.全程用药监测在临床护理中的作用[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3,20(12):15-16.

[14] 高彦青,孔建英.临床用药效果的影响因素及安全用药对策[J].全科护理,2009,7(11A):2860-2861.

[15] 费哲红.整合在医院信息系统中的药品说明书的有效应用[J].安徽医药,2008,12(1):72-73.

[16] 迟凤玉,翟树悦,蔡宝英,等.临床护理综合信息实时采集处理评价系统的研制与应用[J].天津护理,2008,16(3):125-127.

篇8:用药风险管理与患者用药安全管理试题

关键词:口服药,安全管理,护理

护理安全是指实施医疗护理全过程中, 患者不发生法律和法定的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1]。口服药发送是患者住院期间接受治疗和护理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发药是护士经常性的基本操作。患者能否得到准确及时安全的药物治疗, 关键取决于护士的责任心和工作质量[2]。但是由于种种原因, 往往使某些患者不能按时服药或错误用药。现将我们传染病医院住院患者口服用药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和安全管理对策介绍如下。

1 发药过程中常见的安全问题

1.1 护理人员因素

1.1.1 未严格执行用药原则。

主要指未能做到送药到口或出现非安全发药现象。如:把整瓶药发送给患者, 而又未详细告知如何准确服用, 致使患者服错剂量。在实际工作中, 经常存在发药不到口现象, 护士发药只是为完成工作而做的机械动作, 有时甚至未把下发药物的外壳剥除, 对某些口服针剂如氯化钾, 在发放时未按要求倒入药杯而直接把针剂交给患者, 对某些需辗成粉的药片, 未辗成粉而直接交给患者自己辗。

1.1.2 药物知识缺乏。

随着科学的发展, 药品种类越来越多, 原有的知识已难以满足临床工作需要, 在实际工作中一些年轻护士只是简单地了解某一药物的作用, 而对其中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知之甚少, 对某些特殊药物特别是涉及其他科室用药, 如降糖药, 该餐前服、餐中服、还是餐后服都不是很了解, 而且在发药过程中只重视药物的三查八对, 不重视药物的反应及疗效的观察, 容易导致某些患者在出现不良反应后不能得到及时处理。

1.1.3 工作责任心不强。

个别年轻护士发药时不能严格执行三查八对, 发药时只核对药物数量, 不查对药物规格、名称、剂量及质量, 特别是对一些规格外包装类似的药物不仔细区分, 存在较大安全隐患。

1.1.4 未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护理人员未能定期对药杯进行消毒, 在为不同患者发药时, 未能严格执行手卫生制度, 容易引起交叉感染。

1.2 患者自身因素

有些病情较轻的患者, 不愿呆在医院等着发药, 不服从护理人员管理, 私自停药、减药或加药, 影响治疗方案的执行。个别患者对口服药不够重视, 认为已经静脉用药了, 口服药漏服1顿、2顿无所谓。所以发药时经常会碰到患者不在的现象。

1.3 来自服药管理因素

(1) 我院患者不是每个人都实行摆药, 许多药品都开盒装或瓶装让患者自服, 但是对特殊药品, 如:利尿剂、降压药、强心药、镇静催眠药等等及特殊患者, 如:年老体弱、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者、危重患者等实行摆药。对自服药的患者, 护士在宣教指导方面往往不能到位。 (2) 外出患者。对外出患者特别是申请外出休息多达数天者, 医生未及时停止相应医嘱, 护士只好将药物暂时保管, 待患者返院后一并发放, 由于发放时间滞后, 可能与患者现有的病情发生冲突, 拆开包装混放太久的药物也容易变质, 受到污染, 同时也可能发生医患间的经济纠纷。 (3) 转科出院患者。药房每次发放1d的口服药给病区, 再由护士核对后按时分次发给患者, 当患者出院或转科时有可能还有尚未发放的口服药, 待患者离院或转科后才发现, 对于特殊药物治疗, 极易导致患者漏服或迟服药, 影响疾病治疗而引发医疗纠纷。

2 安全管理措施

2.1 加强安全意识教育

强调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科室每月例行1次进行药物治疗安全讨论会, 针对相关的不安全因素给予讨论, 并提出整改措施和防范对策, 让人人参与安全管理, 同时科室质量控制小组成员采取定期与随时检查相结合的方法, 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并坚持在每个月例会上分析讲评。

2.2 严格执行用药管理制度, 强化护士责任心

护士作为药物治疗的直接执行者和观察者, 在整个过程中处于第一线[3]。为保证用药安全, 必须要提高护士的工作责任心, 落实药物管理制度。发药过程中, 各类药物必须严格按医嘱要求发放, 切实做到看服入口, 服药后要注意观察药物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对因外出而不能按时服药者, 做好交接班, 并设立延时服药柜暂存药品, 放于醒目处, 便于相互提醒, 防止漏服。制作温馨提示卡置于患者桌面, 提醒患者返回后通知护士取回药品。针对贵重药物, 制订发药签收制度, 要求患者或家属领到药物并确认无误后在执行单上签名。此外, 要求护士尽量保持药品原有包装。针对转科或出院的患者, 要求在确认口服药发放完毕方可办理转科或出院手续。

2.3 加强护士药物知识培训 , 提高药物宣教技能

收集本科室常用药物的说明书, 粘贴、装订成药物宣教资料, 要求每位护士详细阅读, 必须掌握不同类别药物的用法、用量、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护士长每周2次在晨会上提问, 检查护士掌握情况, 对于新药, 则采取全科业务学习的形式, 以弥补护士药物知识的不足。

2.4 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和宣教, 取得理解与配合

在新患者入院时, 做好详细的入院宣教及外出请假制度, 使患者在外出时能主动请假, 不擅自离院。当班主管护士通过与患者、家属、主管医生沟通, 了解患者的相关情况, 与主管医生共同确定不能自行服药的患者。对有口服用药的患者, 每次发药时, 均要详细地说明用药的目的、方法、作用及注意事项, 做好用药指导, 对于较复杂的药物, 制作宣教小卡片发放给患者。对摆药的患者, 发药时看其服下, 对口服药自服的患者, 要求患者把药放在床头柜上可视范围内, 到时提醒患者按时服药。药物宣教的执行落实情况由护士长或组长不定期抽查患者来评价效果, 评价结果与绩效考核挂钩。

2.5 提高与医生的沟通技巧和能力, 评价沟通后的效果

密切观察用药后的反应, 并及时报告医生, 提醒医生及时作相应的停药或换药处理, 同时要及时了解与医生沟通后的处理结果, 如遇工作繁忙, 则需数次耐心地提醒医生, 直至处理结果满意。离院外出时间长的患者要提示医生及时停医嘱, 如果确实需要服药的离院外出患者, 则由医生开医嘱, 取数天的药物按医嘱服用。

2.6 认真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护理人员每次摆药前, 要认真进行手消毒, 对药杯每周进行消毒1次, 在发药时, 接触不同的患者要注意手的消毒。

住院患者口服药的安全管理为患者提供了安全、方便的治疗途径, 为保证用药疗效、促进病情恢复起到了积极作用。通过制定、实施规范用药管理制度, 严格控制口服药物发放的重要环节, 真正达到临床安全使用口服药, 避免医患纠纷的发生。

参考文献

[1]陈丽萍, 陈明秀.护理安全隐患分析与防范措施 (J) .现代护理, 2007, 2 (4) :384-385.

[2]毕爱军, 李志喜, 黄淑红.浅谈口服药的用药管理及注意事项 (J) .中华临床医学研究杂志, 2005, 11 (11) :1577-1578.

上一篇:化学符号的发展下一篇:一个人一座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