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体育心理健康教育路径研究论文

2024-07-28

中职体育心理健康教育路径研究论文(共8篇)

篇1:中职体育心理健康教育路径研究论文

中职体育如何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作者/施雅香

摘 要:心理健康是健康范畴内重要的组成部分,是衡量个体人格健全的重要依据,是促使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保障。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现代社会对学生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导致了部分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佳。因而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对整个教学的开展以及学生的发展都具有积极意义。

篇2:中职体育心理健康教育路径研究论文

面对社会高速发展,人们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越发重视,而中职体育教育在学生的发展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因此了解中职体育与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关系。因此,本文将以当前中职体育教学入手,分析中职学生的特点,探讨中职体育教育与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并提出中职体育教育的重要意义,并提出解决的意见。

0引言

面对现代人们日益重视中职学生的心理健康的问题,中职体育教学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因此,为了中职学生的健康全面的发展,应当重视中职体育的教学,找到两者之间的重要关系,通过一定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1]。因此本文将针对中职体育教学进行系统的分析,指出当前中职学生的心理健康的关系,并且给予其教学的意见。望给实际的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参考。

一、分析中职学生心理

1.中职学生特点

首先,中职学生由于在学习过程中学习目标不够明确,在小学和初中因为学习方法不明确导致学习信心不足是中职学生所普遍存在的心理特点[2]。因此,进入职校以后,学生在心理无法摆脱自卑的阴影,自信心难以树立。

其次,在学生交往之间会出现特殊的“小帮派”现象。职中学生处于青春期,并且大部分经历相同,使他们在能够得到很好地沟通。因此,很容易形成 “小团体”的现象,这种现象如若不加以正确的引导,会导致整个班集体出现不良现象,不利于教师对班级的管理。

再次,职中学生对自我的意识不够健全。对于在自己身上发生的问题,不能够正确摆正自己在“矛盾”中的位置,不能正确公平的剖析自己,面对困难和错误以逃避为主。在很多问题的处理上都以自我为中心,不能对自己进行客观的正确的评价。

最后他们具有较强的表现欲望。根据青春期学生的心理特点,他们都具有较强的虚荣心和表现欲望。通过表现自己,引起教师和同学的注意,而受到应有的重视。得到心理方面的满足。

2.心理健康的定义

从心理学方面广义来说:心理健康就是一种高效并且让自己感到持续的愉悦的心理状态。从狭义上来说,是指基本的心理活动的过程与内容保持一致包括认知,情感,意志,行为等,能够与他人和社会保持一致。并且现在大部分中职学生处于一种亚健康的状态[3]。

3.中职学生在心理健康方面的重要性

(1)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指学生正常健康、全面发展的保证。青春期是一个非常特殊的阶段,正是中职学生的“过渡时期”。在小学阶段的高年级,学生个体开始从儿童进入青少年,其身心变化开始发生重大的变化。性成熟的开始,身体的发展,让学生开始有了自己的思想。甚至在这个过程中,会有出现独立的需要。产生这种矛盾,学生特别需要心理健康的教育和疏导。因此中职学生正处于一个关键时期,需要教师和家长注意其心理健康的建设。

(2)加强中职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问题之一。随着社会教育的变革而产生的一些变化或暂时不可避免地滋生的一些因素,对青少年心理状态产生消极的影响作用。教师不适当的教育行为都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学生陷入紧张、焦虑,担忧等不平衡状态。导致学生在关键时期出现心理亚健康等不好的状态,影响学生的学习。

(3)教师是中职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传授者,许多的成年人的心理问题出现在青春期和小学时期。教师的行为直接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心理健康。

二、中职体育教育

1.中职体育课程性质

其课程是以身体的练习为主要手段,游记整合体育与健康教育(心理健康,生理健康,社会适应能力)两门学科的相关的内容,促进中职学生的体质和健康发展为主要目的的综合类学科[4]。是实施素质型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不可或缺的途径。

因此为中等职业技术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其任务式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不断的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包括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增强学生体质素养,全面促进学生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

2.中职体育教育的改革

传统中职体育教育主要注重对于体育技术和身体训练的的教授,而根据现代社会的发展振聪传统的功能向发展性的功能进行转化,利用对体育与健康的课程对能力和情感体验的有机结合,培养学生的自主性,社会性,有利于学生在青春期的心理健康。并且通过老师在活动课上的传授,具有自主功能,激发学生的思考的积极性。

3.中职体育教育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职业教育,体育和心理健康教育都是教育的组成部分,体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在所追求的目标是相互一致的。通过体育可以树立良好的健康社会行为,并且可以作为生活和学习压力的解放。

其次,体育教育都遵循一个健康三维观,是新课标中培养学生心理健康成长,培养综合人才的重要课程。并且在体育课程中又是以“活动课程”为主要的表现形式。已达到从从内到外的教育效果。

通过对体育课程中对身体健康的训练,达到对学生的健康教育实习生理和心理以及社会适应等的健康理念。以身体训练为主要的渠道,将其转化为提高自身的能力,以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为主要目标的教育。

了解与体育相关的青春期心理卫生知识,认识青春期的心理变化。具有良好的情绪和自控能力,通过体育锻炼培养学生的坚强意志,提高抗挫能力。缓解性格差异导致的心理冲突。并且通过体育运动的竞争意识,领悟积极进取的稳定心理状态的重要意义。

最后,能够学会有意识的通过轻松,休闲的体育活动进行心理调节。学会与同伴和谐相处,培养良好的人际交往关系和合作能力。提高社会责任感和协调沟通能力。

三、结论

本文通过对中职体育教育的现状和特点,掌握中职体育教学与中职学生的心理健康的关系,最后结合现实教学情况,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提出重要的教学意见。给予作为一个未来职高教师可以更好的进行教学。

篇3:中职体育心理健康教育路径研究论文

1 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

社会节奏加快, 各行各业的竞争愈发激烈, 人际关系也变得越来越复杂, 良好的心理承受压力能力是所有人都面对的问题, 尤其是对于即将走进社会的大学生们当代的特殊群体来说, 具备良好的心理健康颇为重要。学校是走进社会的前期预演, 社会不像学校那样关系单纯, 生活随心所欲, 而大学生由于缺乏经验, 阅历少, 独立生活能力不高, 面对即将走进社会的情况, 大部分学生都觉得压力大, 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着实令人担忧。据某精神医科大学调查表明:大学生以心理性障碍为主, 具体表现是感到压抑, 自卑, 心情不畅, 易发脾气, 失眠多梦等;另外就是生活环境和人际关系的处理上, 师生关系, 同学关系, 恋爱关系, 以上这些一旦出现问题不能有效的处理, 承受能力较低。总体来看, 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情况要比社会人士差, 这也直接导致学生学习没有动力, 思想不积极, 对考试感到厌倦与烦恼, 甚至性格孤僻不愿与人交流。形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有很多:一是有些人由于生长环境, 家庭情况, 经济条件会产生自卑心理, 或者家里是独生子女被溺爱, 与其他同学难以相处。二是在这个社会经济文化转型期, 社会上的一些不良思想传入校园, 拜金主义, 个人主义, 功名利禄, 这使得大学生对社会缺乏正确的认知, 影响了学校的整体风气。另外一些人因为无聊, 压抑而长期沉迷于网络游戏, 赌博等不良嗜好, 形成了好多不良行为和生活习惯。以上这些原因导致学生心理上长期得不到舒缓, 更为严重者会做出过激的行为伤害自己或他人。心理问题对一个人的成长有着很重要的影响, 因此, 加强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疏导已经刻不容缓。

2 体育教育与心理健康的相互作用

一直以来体育作为一种特殊的教学方式, 不仅丰富了课外活动, 更增加了教学内容, 这种把智力与体力相结合的方式决定了体育教学与心理健康存在着紧密的联系, 如果利用的好两者会起到相互促进的作用。这种互动的关系将促进大学生全面素质的提升。

2.1高校开展的多方位全方面的体育教程活动在强身健体的同时还将锻炼和保护心理素质的提升

当代的体育教学有着双重作用, 既让同学学到了锻炼身体的技能, 也是培养心智的过程, 让同学们感到身体上的放松和心情上的愉悦。通过基础的体育教程掌握基本方式方法, 不断优化技能和身体素质, 而这又是形成积极健康的心理素质的基础条件。

2.2 高校的体育教程可以调节大学生情绪也有助于释放压力, 起到预防作用

情绪的好坏直接预示着心理是否健康, 不良情绪的发生是心理健康出现问题的征兆。更为重要的是, 学生通过参加体育活动表现出来的状态才是其心理想法的真实表现, 为此, 作为老师应该多加注意学生的表现活动及其微妙变化, 及时发现他们的不良情绪。医学相关研究表明多参加体育活动有利于减轻压力、缓解情绪、转移注意力和治疗心病, 抑制焦虑, 紧张, 郁闷等。

2.3 体育教学有助于增加人与人之间的交往, 能够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团结精神, 增强团队归属感和锻炼抗压能力

由于社会和家庭方面的影响, 很多学生性格孤僻, 进而出现交流性障碍, 慢慢的脱离团队, 集体意识较差。在体育教学中, 有很多的团体性活动使同学们处在一个集体中能够面对面的敞开心扉的交流, 互相合作, 形成一种集体意识, 这种体育锻炼活动帮助同学找回集体归属感, 有助于培养团队精神, 也能够打开学生的心扉, 帮助学生解决交往中遇到的障碍和问题。

不难注意到的是, 高校体育教学不仅能够锻炼身体, 还能够治疗心理健康问题。相关专家认为体育教学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有着很积极的影响。同学们在集体生活中学会说服自己, 鼓励自己, 开导自己, 让自己的情绪能够正确的宣泄出去, 来保持自己良好的心态, 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

3 将体育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的方法

通过上文的分析, 我们了解到高校体育教学对心理健康教育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但是怎么样将两者完美的结合起来, 使其能够成分发挥互动的作用, 是该文接下来要研究的内容。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实施方案。

3.1 让教育者树立起将两者结合起来的正确思想

理论对实践有着指导意义, 只有先充分了解到高校体育教育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大意义, 才能将这一功能更好的发挥出来。当然, 有了这种意识之后, 就是要让学校建立必要的硬件和软件设施, 增设相关课程, 添加和完善体育设施。在决定开展什么课程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他与心理教育之间的关系, 使两者能够有机的结合起来。通过运动的方式将身体和心智结合起来是一种高效的方式。所以, 应当深入的研究体育教育和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 整合教学设计方案规划教育内容, 使其功能发挥最大化。

3.2 提高教师的教育水平, 定期开展相关的培训课, 加大改革教育力度

教师在教学中起到的是引导作用, 什么样的老师才能培养出什么样的学生。教师在传授过程中扮演着很关键的角色, 要尽可能把学生当作朋友去对待, 以朋友的方式去相处去理解和关心他们。没有老师的引导体育教育也就不会发挥出应有的巨大功效。多多培养老师敏锐的洞察力, 能够观察到学生细微的变化, 不管是身体上还是情绪上, 当学生有不适的征兆时要耐心的劝告, 针对性的做心理辅导。因此, 教师必须拥有较高的师资水平, 加强科学的培训力度, 使得体育教师具备良好的心理学知识, 特别是要认识到身体素质与心理健康之间的紧密关系, 这样才能正真的将这一功能充分的发挥出来。

3.3 学校应该置办各种教学工具, 运用科学专业的技巧, 注重体育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内涵

不同身份, 不同年龄, 不同阅历的人在身体上和心理上都会有着不一样地表现, 因此体育教程应该灵活应用, 因人而异。对于心理问题严重, 性格孤僻的人要特别留心和紧密注意他们的行为表现, 积极引导这些人融入到集体中去, 帮助他们走出困境, 锻炼抗压能力和自我调节的能力。遇事沉着冷静, 不要紧张, 通过各种各样的体育活动慢慢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素质, 帮助学生养成积极向上, 健康进取的统一人格。

4 结语

综上所述, 高校体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有着科学的内在联系。体育教学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健康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 但是, 如果没有教师的正确引导也是不行的, 因此, 作为体育教师会有着非常艰巨的任务, 要使用各式各样的方法, 活跃课堂气氛, 将心理教育逐渐的渗透到体育教育中去。学校和教师共同努力采取有效措施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 使当代大学生能够保持良好乐观的状态, 积极面对社会面对生活。

参考文献

[1]傅君芳.高校体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协同路径研究[J].嘉兴学院学报, 2010 (3) :138-141.

[2]傅君芳, 林建君.高校体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协同模式探索[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08 (2) :94-97.

[3]郭文彪.高校体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协同运作机制探索[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 (2) :107-109.

[4]符强.高校体育教学中渗透和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与实践[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2 (1) :108-109.

[5]陈进.大学生心理健康视角下的高校体育教学策略[J].继续教育研究, 2011 (3) :125-126.

篇4:中职体育心理健康教育路径研究论文

摘 要 随着高校教育的深入发展,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也日渐突出,就业、生活等多个方面都给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造成了一定的困扰。因此,通过促进高校体育发展缓解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成为了众多高校教师关注的焦点。高校体育教育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如何做到通过高校体育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成为广大体育教育者的重中之重。

关键词 高校体育 大学生 心理健康 路径

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高校生受到的压力越来越大,不仅仅是就业压力,生活压力和学习压力也给高校生造成了一定的困扰。因此,有些高校生出现焦虑等心理健康问题,虽然这些问题不具有普遍性,但是它是客观的存在,仍需学校和教师给予一定的关注。因此,积极开展体育教育促进高校生心理健康是一件刻不容缓的事情。就此本文与读者对高校体育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路径进行共同探讨。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及表现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生活节奏的加快,社会上各种竞争日趋激烈,虽然大学生未出校门,但是很多竞争压力依然给大学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再者随着近年大学生就业形势日趋严重,尤其高职院校的学生,进入大学三年左右的时间就要进入社会,这使得很多大学生在之后的学习中感到很焦灼,不知道应该怎样利用有限时间来有效的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竞争能力。随着这种压力的日益剧增,很多大学生或多或少的都出现了一些心理问题。而且很多大学生在高中时期只关注学习,忽视了综合素质的发展,到了大学才发现自己的交际能力和表达能力都存在一定的问题,这也给大学生造成了一定的生活压力。

根据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报告显示大学生出现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有紧张焦虑、浮躁、急功近利等,之所以出现这些问题,主要是因为大学生刚刚经历了紧张的高中时期。生活环境和学习环境都有了极大的改变,大学生还不能很快的投入到新环境中。

二、高校体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作用

(一)体育运动有助于培养大学生交际能力

大学生从紧张的高中时代一下跨入轻松的大学时代,虽然没有学习的压力,但是由于大学生的社会经验不足,使得一些学生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出现一些问题。而体育运动正是能够消除人与人之间隔阂的重要途径。在体育运动中,学生要学会相互合作和相互交流,从而通过这种途径大学生的交际变得会更加容易。

(二)体育运动有助于大学生完善自我

体育运动可以很好的帮助学生形成开朗外向的性格,并且在体育运动中,学生很容易培养自信心和自尊心。这对大学生的性格完善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三、高校体育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

(一)教师应该充分发挥体育教育的积极作用

通过体育教育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起主要作用的就是教师,教师应该主动承担起这个责任,在日常的体育教学中,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入实施,让学生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共同提升。

比如教师可通过队列队形练习如越野等,培养学生的毅力和韧性,还可以让学生在严格的纪律和规则要求下养成一定的自制力。又如竞技体育可以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培养学生的自我认识意识,从而使得学生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能够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争得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

(二)教师应该积极开展体育竞技活动,培养大学生的健康心理

体育竞技活动并不是教给学生要争强好胜,而是要学生在体育竞技中感受到真正的体育精神。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很多学生已经不再是以往的體育盲了。有的学生可能会喜欢篮球,也有的学生可能会喜欢足球,无论是哪种体育活动,学生在实际的参与中不仅能培养健康的身体更能培养积极向上的心理。

比如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兴趣点,开展体育活动。如篮球比赛,学生在积极参与比赛的各个环节中都能感受到运动精神,并且比赛是一项团体活动,这就要求每个学生都要以维护集体利益为首要准则。学生通过准备比赛和比赛的过程能够感受到团体合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也能够懂得如何与别人分享自己的喜悦和烦恼。并且体育竞技还能有效的促进学生品格的完善。又如象棋比赛,不仅能促进学生培养冷静、认真的学习能力,还能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团队意思。总之,体育竞技比赛能够消除大学生心理的负面情绪,为大学生的交际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综上所述,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手段就是深化高校体育教育,让大学生在体育竞技中学会分享,学会交流从而培养出外向开朗的性格,从而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做出正确的指导。因此教师在实际体育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使得大学生养成健康、积极的心理。

参考文献:

[1] 魏培雨.高校体育教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促进作用[J].才智.2014.01:96.

[2] 许向前,蒋杰.高校体育教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促进作用[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4.07:228,233.

篇5:中职体育心理健康教育路径研究论文

摘要:现代的中职学校,已然不再是只是传授学生技能的场所。它要培养的是高素质人才的摇篮。其中的心理健康教育,便是其重要课程中的一门。本文结合中职学校的特点以及学生存在的实际问题,试述了在体育教学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普及心理健康,使体育锻炼成为对中职学生有益的心理健康的辅助。

关键词:心理健康;体育教学

职校的学生们,从初中而来,学习的环境和生活的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加上以后要面对的严峻的就业形势和复杂的社会竞争。这些焦虑的情绪使他们往往在心理上产生诸多心理阴影,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十分不利。结合中职学校体育教学的特点,对学生们进行心理方面的教育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更是摆在我们这些教育者们眼前的一项新型的课题。

1、心理健康教学在体育教学中的地位

中职学校的体育教学,是在积极、快乐中进行的。这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的自信,同时也可以通过体育锻炼改变自我的形体,提高在高压工作下的心理自调能力,这样可以更好的适应现代化高强度的劳动。同时,学生通过体育锻炼,公还可以达到降低应激水平和摆脱轻度烦恼的目的,以达到宣泄情感的目的。适当的体育锻炼,是消除学生心理障碍的重要方法之一,因为体育课是一个群体性活动,通过这样的锻炼,可以提高学生社会适应社会有能力。因此,中职学校的体育教学对学生的心理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在众多学科中不可代替。

2、中职学校学生面临着同年龄段中更多的心理困扰

中职学校学生的心理困扰主要来自于社会、家庭、以及以往自身的经历。来到中职学校的学生。中职学校的学生毕业后,从事的往往是技能工作或是体力工作,这样就形成了人们的思维定论,中职学校培养的仅仅是劳动工具,这样的想法通过社会无形的反射到了学生的身上,让学生觉得前途渺茫。同时,家庭教育中,往往也缺乏一定的关爱和认同感,在学生们看来,有一种被遗弃的感觉。以往在初中时,这些学生有相当大的一部分,不热爱学习,因此,得不到老师和家长的认可,甚至往往是以恶语相加,这使他们在自身当中找不到闪光点,失去了应有的朝气和活力。

3、体育教学对心理健康的积极作用

3.1帮助学生形成乐观的性格

体育教学并不是单纯的我们看到的跑步等一系列简单的活动,它是在向学生传授体育技能,包括基本知识和技术技能。通过这些技能的传授,达到让学生能够在体育锻炼中使学生的协调能力提高,同时提高身体各项力量、耐力等素质,从而使学生的身体健康正常的发展,这样,对学生的心理正常的成长便起到了一定的辅助作用。换句话说,运动不仅是体质得到了提高,还能促进学生心理健康与情绪的平稳。我们从日常生活中可以看到,往往是锻炼身体的人,其心理调节能力非常强,其心态也积极乐观,做事也具有韧劲,较为常人更具有拼搏和上取心。体育锻炼同时还可影响学生人格的形成与对人生价值取向的态度。在体育课上,设置较为艰难的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活动中,去体验和尝试模拟情境下的失败与成功,这样可以增加学生的意志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力,是战胜一切困难的动力。举个实际的例子来说,长跑,是我们一般人所畏惧的,对于学生来说,这也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在这样的比赛中,有许多人会找若干个理由选择放弃。但从心理健康的角度来看,长跑是最能磨练人的毅力的了,也是培养学生意志力最好的手段,当然,前提是学生的身体健康的情况下。

3.2陶冶情操,调节情绪

人在繁忙之时,如果参加一些体育锻炼。例如男生所钟爱的篮球、足球或是羽毛球,能够释放学习中的压力。女生所喜欢的有体操和舞蹈,体操和舞蹈,是在美妙的音乐中渡过的,在这样美妙的旋律中,女生的`情绪自己会高涨起来,也不增加了人的喜悦度。通过这样的体育锻炼,能够使学生的情绪得到放松、情操得到提升,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着重要的意义。

4、应适当调整体育教学的内容,以达到辅助学生心理健康的作用

我们不应拘泥于教材,因为教材永远具有滞后性和局限性,不要过分为了追求心理健康教学的效果而教学。要重视中职学生的个体化,因材施教,并在此中,要考虑到学生的兴趣点所在,细化教学过程中的环节。同时,对于男女生的差异,我们在教学中一定要认真对待,因为男女生对待困难的抗压性不相同,在设置情境时,要把这一方面问题考虑进去。特别是要考虑到来到中职学校的学生的心理特点,要针对不同学生的个异特点,进行分类别的教学设定。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体育教学其实也不是人们想的动动做做,更多的则是细小环节对学生心理的关注,这样才能更好的达到辅助学生心理健康的作用。

5、结论

当代社会中,心理健康越来越受到社会、家长和用人单位的重视。对于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来说,其心理问题更为突出。我们要不断深化体育锻炼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的辅导作用,从而真正实现体育教学对中职学生心理健康的有益促进。体育教学,并不是只是人们看到的跑跑步、做做操,它的深度可以让一个学生受益终身;它的广度可以让一个学生通过体育锻炼,顺利的走上工作岗位。

参考文献:

[1]浅析中职体育的心理健康教育.科技信息,,第21期(21):297-297

[2]中职学生体育教学对学生心理健康产生的影响.荆楚学刊,2010,第4期(4):85-86

[3]浅谈体育教学对中职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促进作用.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第9期(9):102

[4]中职院校体育课对学生心理健康的积极作用研究.新疆教育,

[5]体育教学对学生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J].科技信息,,15:180

篇6:中职体育心理健康教育路径研究论文

研究

摘要:当今中职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从发展的角度来看,心理健康是一个终生相随的人生课题,对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特点与实践创新研究具有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本文针对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特点,简单阐述了在数学教学和班主任工作这两个层面上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关键词:中职生 心理健康 特点 实践 创新 数学教学 班主任工作 目前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职校生普遍存在着人际交往困难,学习自信心不足,对家长管教方式不满,对学校管理方式不满,担心毕业后求职困难,情绪上紧张、焦虑、抑郁,对青春期充满困惑等诸多问题。科学研究表明,在未来人才的综合素质结构中,心理素质越来越重要,人的乐观开朗、积极进取、坚韧不拔等个性心理品质对人的健康成长和事业的成功起着重要作用。从发展的角度来看,心理健康是一个终生相随的人生课题,并且表现出很强的阶段性。由此可见,对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特点与实践创新研究是很有必要的。

世界卫生组织心理卫生处指出:“学校是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最适宜的场所,学校可以教给学生一些解决问题的技巧,并通过特殊问题的干预和心理咨询,转变学生的行为。”由此可见,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是保护和增强学生的身心健康。目前我校已经开展了心理健康教育并在一部分班级开设了《心理健康》这门课程,并有部分教师开展了“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特点与实践创新”的研究,以下谈谈粗浅的认识。

一、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特点

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无论从课堂组织形式、手段和方法的运用等方面,和在中小学开设的知识类课程都有本质的区别。它不是直接帮助学生解决成长过程中的心理问题,更不是让学生掌握一堆心理学概念,它是让学生学会处理成长过程中碰到的各种心理问题,学到成长所需的经验。它强调学生从现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唤起学生认知、情感、行为的各种体验,激发学生的内心的矛盾冲突,引起学生的共鸣,让心理学知识内化为学生自己的内在感受,从而正确地面对生活和

心理上的难题,达到“助人助己”的目的。

1、针对性

首先,心理健康教育的选题要有针对性,要围绕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展开,以学生的心理问题为切入点,以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为目的。

对中职生而言,学业失败是其学生阶段最大的失败。它会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反复不断的失败极易使学生产生自卑、悲观、失望的情绪体验,认为自己能力、品质等方面都不如别人,因而产生内疚、悲伤、自责的心理。长期处于紧张、焦虑之中,可导致神经衰弱、心理变态等,有些学生可能因此产生轻生的念头。所以,做好职校生学习的心理辅导工作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我们通过《我是学习的料吗?》、《其实我要学》、《找到自己的“金钥匙”》及《技高一筹天地宽》等课的讲授,帮助学生分析了解自己的优势智能,转变观念,增强自信,使学生认识到:只有形成稳定的学习动机,才能激发、维持自己的学习活动,才能促使自己克服畏难情绪,不断从学习中取得满足感和成就感。同时,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使学生了解并认识到学习专业知识和掌握专业技能的重要性,结合一些职校生的成功事例,帮助学生感悟到从进职校的第一天起,就应明确专业目标,苦练专业技能,这样才能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精,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2、自主性

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是心理健康教育的突出特点,也是上好心理健康教育课必须遵循的一条重要原则,在心理健康教育课上,教师应处于辅导、引领的地位,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

因为班级心理健康教育不同于以往所知道的所有课程或班队活动,它是一种充满趣味的自助活动。活动中,教师组织、引导、调控,充分发挥学生自我教育的作用,自由地交流、体验。在师生、生生交流中,在互助中实现自助,最终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

将爱贯穿于学习和生活的各方面是心理健康教育课的主阵地。培养中职生的健康人格需要我们把爱的种子洒向每个学生的心,使他们从小就懂得做人的道理,为把握自己的一生打下良好的基础。课堂教学中应以爱的理论丰富和提高学生的思想境界。例如在讲授《用爱撑起一片天空》一课时,教师引导学生搜寻一

些有关爱的名言、名句、歌词等,在“爱”的大串联活动中,使学生认识到人间的爱是非常广泛的,包括各种各样的、不同程度的、不同范围的爱;由“怦然心动”的故事,帮助学生感悟到爱不仅存在于亲人之间,也存在与陌生人之间,爱可以感化人,爱的价值是无法估量的;课上还有一个环节由学生交流故事分享:一个最令自己感动的关于爱的故事。通过上述活动,使学生深深感悟到人间处处充满爱,爱从未离开我们。

3、活动性

心理健康课程的设计提倡用问题情境、角色扮演、小组讨论、音乐等,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的思想、行为活跃起来,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心理感情。在讲授《技高一筹天地宽》这课时,任课教师在卡片上写出表演的内容,然后请学生用动作和肢体语言展示其职业场景,让其他同学猜测是何种职业,顿时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同学们踊跃参与,从而对自己所学专业有了更深入地了解。

二、心理健康教育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

课堂教学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要求教师根据各科教学的特点适度地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在教学中,开发学生智力和情感,激励学习动机,以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在多年的教学工作中,我们发现中专生普遍对数学有厌学心理,我们认为教师应结合教学过程,从学生的思想素质、心理素质、学习习惯,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方面入手,运用得力的措施,对教学过程进行有效的调整。下面就谈谈我们的一些粗浅的认识和尝试。

1、培养良好的思想素质和心理素质

切实加强学生学习目的的教育,充分挖掘数学应用素材,使学生真正理解数学学科在今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的重要性,从思想上真正重视数学。同时,结合本学科的特点,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学习热情,逐步培养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从学生的注意力、思维、记忆、性格、情绪、意志力等方面加强培养和引导,使他们从思想和心理上较快地克服种种学习数学的恐惧心理,让他们充分相信自己有学好数学的基础。

2、加强学习方法指导,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大多数中专生没有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加之中专数学与初中数学在内容和教法上有较大区别,因此,学法指导显得非常重要。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必须从学习常规培养起,它是学法指导的基础。在数学教学中,我们通过不断的实践和摸索,把学习数学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课前:认真预习,标出疑难点;第二阶段是课堂:积极参与,不管对错,大胆质疑,提高效率;第三阶段是课后:认真读书,整理笔记,穿线知识点,勇于实践;第四阶段是作业:先复习、后作业,字迹清楚,表述规范,注意过程,计算正确,错题订正,并且严格检查落实。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从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入手,切实抓好学生的基础,培养学习兴趣,让他们逐渐尝试到成功的喜悦。

3、展现数学学科的价值,唤起学习动机

任何人对任何学科的学习,总是受一定的学习动机支配的。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耐心地启发诱导,使他们树立正确的知识价值观和学习目的,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在数学教学中,应把社会就业对学生提出的学习数学的要求,用学生易于接受的方式,结合具体、形象、富有感染力的事例介绍出来,让学生了解到学习数学和自己今后就业有直接联系,从而产生就业的危机感,在学习中表现出高度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让他从“要我学”的状态走到“我要学”的状态,获得发展非智力因素的内动力。教师应有意识地将现实中的数学应用渗透于教学之中,增强知识的实用性,使学生学起来具有亲切感和浓厚兴趣,从而激发强烈的求知欲望。

4、加强与学生沟通,排除厌学心理障碍

作为数学老师,要全面了解数学厌学因素,帮助其克服自卑和自暴自弃的心理,让他们充分认识到,人的智能是可以通过培养和训练得到提高的,使他们对自我有一个新的认识和评估,重树自尊与自信。数学老师在工作中要多与学生接触,走近学生,增加相互之间的了解与沟通,取得学生的信任和尊敬,使学生逐渐由接近数学教师而喜欢学数学。多一些鼓励,少一些批评。因此日常教学中,应多给学生获取成功的机会,题目要由简入繁,让他们有机会多表现自己,从而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肯定,进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5、用爱心和耐心建立良好师生关系,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

平等地对待学生和热爱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你会得到非常满意的效果。学生喜欢教师,就乐于接受教师引导,有人曾经对学生作调查,约占70%因喜欢教师而喜欢教师所教的课,占30%因不喜欢教师而讨厌教师所教的课,由

此表明,师生关系的好坏,对学生学习动机、兴趣、态度与学习成绩具有明显的作用。每一次接触新生,教师都应想办法先让他们喜欢任课老师,之后自然就会喜欢上数学课。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多倾注爱心和耐心,多些微笑、多些赞许,多些沟通,多些了解,把关爱传递给学生,把心与心之间的距离拉近,让学生把老师的关爱化成发奋学习的动力,不断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那时你会发现你得到的远远不止这些。

三、心理健康教育在班主任工作中的运用

现代教育的发展要求教师“不仅仅是人类文化的传递者,也应当是学生心理的塑造者,是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有关调查表明,当前中职生中存在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的比例也相当高,因此,心理健康教育在班主任工作中的运用就显得尤为重要。

众所周知,班主任每天与学生相处的时间比其他一般任课教师要多很多,了解当前班级的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是教育成功的前提,只有这样才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症下药;其次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成功的基础,中职生由于学业成绩不理想,饱受冷遇,自尊心特敏感。如果班主任给予他真诚的信任与尊重,学生自然就会感到一种人格的尊严,从而就会对教师产生朋友般的信赖。在此基础上,学生才会主动地向教师敞开心扉,诉说他们的喜怒哀乐,这样有利于教师随时了解学生的心灵和思想动态,及时帮助他们解决学习、生活和心理上的所遇到的困惑。这点已从我校学生写的周记中得到了验证,学生对那些深受学生喜爱的班主任可以说无话不谈,他们之间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班级管理井井有条,多次被评为校优秀班级;再其次组织开展良好的集体活动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为此,我校举行篮球赛、拔河比赛、艺术节、技能大赛、电声乐队、志愿者等活动,各班同学在班主任的带领下,踊跃参加,在活动中学生们的自信心大增,学会了与人合作、与人相处,树立了人际交往的自信心,锻炼了自己的社交能力,为其拥有健全的人格、能快乐、健康地成长奠定了基础。

在管理班级的同时,为了让学生能够有更好的自主意识,将班级当作自己的家,我们课题组的老师在班级管理中采用每天轮流由一个学生做当天的值日班长,记录当天班内发生的事情,班级里无论出现了什么情况,都可记录在班级的心灵笔记中,在经历最初阶段的磨合后,班级心理笔记逐渐显现出它对班级建设的促进作用。同学们出乎意料的珍爱这份全班同学共同拥有的精神财产,绝大多数同学都会用心书写班级心灵笔记,并会一篇不落地品味别人的作品。笔记中同学们用俏皮的语言风格描述自己的见解和思考,用彩色的笔勾勒出自己的心情,用生动的漫画表达自己的理想,用激扬的文字表达对班级发展的期望。那些平时不善于表达自我的学生也用这种独特的交流方式展示出自己不为人知的一面,勇敢地迈出了与他人沟通交流的一步。同时,班主任也会在定期的阅读中写下自己的感受,对他们的优点给予肯定,在老师了解学生的同时也让他们了解了老师,这种师生之间的互动在班级的管理上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

总之,在中职生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对于探索并促进学生健康发展,提高学生素质,培养优良心理品质,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以维护和增进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培养健全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品质,提高他们对社会生活的适应及改造能力,发挥个人特长和潜在能力是很有益处的。我们将一如既往地做好这项工作。参考文献

篇7:中职体育心理健康教育路径研究论文

农村中职生心理问题及教育对策研究

开题报告

重庆市开县职业教育中心

2016年1月

农村中职生心理问题及教育对策研究

开题报告

李云

重庆市开县职业教育中心申报的《农村中职生心理问题及教育对策研究》于2015年9月经重庆市职业教育学会批准为2015立项科研课题(课题编号:2015-ZJXH-13247)。为加强课题的过程管理,切实提高课题研究的质量,现由本人把课题组的研究设想向大家做汇报,敬请各位专家审议和批评指正。

一、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一)问题的提出

中职生是国家以后生产建设的主力军,承担着建设祖国的重大使命,中职生素质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中国制造”的质量优劣,所以他们的成长必须要受到很好的呵护和教育。

中职生处于人生的青年、少年时期,生理和心理都处于迅速变化的阶段。在生理上,身体各项官能发育逐渐完全,这就出现了许多因身体突变产生的心理矛盾和困惑;在心理上,情感与思维方式和童年大不相同,出现了诸如叛逆、矛盾的心理。有一些中职生出现问题羞于向家长或老师等请教,日积月累,造成了心理疾病。

从实际情况看,职校生中的大多数是基础教育中经常被忽视的弱势群体,这也决定了他们的心理问题多发易发而且日益复杂,是一个需要特别关注的特殊群体。

近年来,市内外中职生违法犯罪或自杀、自残案例的增加,说明中职生心理健康问题到了比较严重的程度。这个问题,必须引起广大教育工作者及研究人员足够的重视。

(二)研究意义

1.农村中职生占比大。农村中职生在中等职业学校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其中,开县职教中心90%以上的学生来自农村,构成学校教育教学的主要对象。其他中职学校农村学生比例不尽相同,但都在80以上。因此,中职学校对农村学生心理问题进行研究并开展有效干预,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2.农村中职生有着与城市中职生不同的心理特点。农村中职生,大多数属于留守学生,从小受到来自家庭的教育、关爱和引导较少,因此他们心理承受能力更弱,更容易受周围环境影响而产生一些不良心理,严重干扰他们的学习,造成学习心理障碍,成为其健康成长的阻碍。因此,对农村中职生心理问题进行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

3.农村中职生心理健康问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经查询,还没有任何研究机构或有识之士对“农村中职生心理问题及教育对策”开展专门研究,本课题的研究将填补这一空白。

二、理论基础与依据

(一)理论依据

1.发展心理学

发展心理学研究心理发展规律,描述心理发展现象,揭示心理发展规律。个体心理发展的研究对象是人生全过程各个年龄阶段的心理发展特点,这些年龄阶段包含婴儿期、幼儿期、儿童期、少年期、青年期、中年期、老年期等时期。

2.实验教育学

提倡把实验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和方法运用于教育研究;主张用实验、统计和比较的方法探索儿童发展过程的特点及其智力发展水平,用实验数据作为改革学制、课程和教学方法的依据。

3.马克思主义教育学

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认为,现代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促使学生的全面发展;现代教育与现代大生产劳动的结合不仅是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重要方法,也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在与政治、经济、文化的关系上,教育一方面受它们的制约,另一方面又具有相对独立性,并反作用与它们,对于促进现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具有巨大的作用。马克思主义的产生为教育学的发展奠定了科学的方法论基础。

(二)政策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十九条规定:“学校应当根据未成年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对他们进行社会生活指导、心理健康辅导和青春期教育”。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若干意见》指出:“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

3.教育部等六部委《关于加强和改进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意见》指出:“心理健康教育是中职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中等职业学校要坚持以育人为本,根据中职学生生理、心理特点和发展的特殊性,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和方法,培养中职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中职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要针对中职学生在成长、学习、生活和求职就业等方面的实际需要和遇到的心理问题进行教学、咨询、辅导和援助,配置必要的心理健康教育设施。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培训。”

以上这些理论成果和政策文件,是课题研究的重要依据和参考。

三、核心概念界定

农村中职生:指户籍和居住地均不在城镇的中等职业学校在读的学历教育在校生。心理问题:由于心理问题这个概念比较宽泛,因此,本课题着重研究青少年常见心理问题,如心理障碍、对人恐怖症、学习压力、人际交往的压力等问题。

教育对策:是指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教育工作者针对学生心理问题实际情况而采取的方法与技巧。

四、同类课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近年来,中职生心理健康问题已经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经查询,与“中职生心理问题及教育对策”相关的研究有267项,其中有专著1本,期刊上公开发表的研究论文有266篇,有大量的研究成果可供本课题研究借鉴。

《现代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卫生问题对社会的影响及解决对策》是由俞国良主编、人民教育出版2007年6月出版的专著。其中第七章“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及有关量表的编制”,围绕中职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心理健康现状、常见的心理与行为问题及其指导这样一条主线展开,并在最后部分介绍了测量中职生心理健康状况的一个新工具──中职生心理健康量表的编制情况。虽然只是把中职生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没有具体到农村中职生,但是其研究方法和研究工具是值得本课题借鉴的。

重庆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杨思帆教授和重庆三峡水电学校吴川和老师撰写,发表于《职教通讯》2014 第1期的研究论文“中职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及教育对策——以重庆三峡水电学校为例”,在大量调查基础上,得出了五条结论和四个建议,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其研究发现来自农村的中职生的比例达到81.1%,印证了本课题研究的必要性。

聊城高级财经职业学校的徐广华在《教育天地》(2014年08期)上发表的论文《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一文,通过对中职学生厌学情绪明显、自卑心理严重、自控能力较差的心理健康状况分析,提出了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加强组织网络建设、注重区分学生问题的根源、开设心理学辅导课、设置心理咨询信箱、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和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等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措施。

核工业南昌高级技工学校的周海泉和海柳娟在《管理实践》(2014年32期)上发表的论文《中职学生心理问题及教育对策探讨》一文,通过调查、分析发现,作为高中阶段受教育学生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中职学生,普遍在学业、自我认识、情绪情感、人际关系、择业等方面存在一定程度的心理问题。并根据中职学生特点,开展了一些心理健康教育对策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

北京工贸技师学院机电分院通州校区的杨倩和北华航天工业学院电子与控制工程学院的李义鹏在《职校科技》(2014年33期)发表的《中职院校学生心理问题分析及心理健康教育对策研究》一文,通过对中职学生心理特点进行分析,从学生行为表现中归纳形成心理问题的诱因,通过多个渠道改善学生心理状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及价值观,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及健康的心理,以满足社会对高素质技能操作型人才的需求。

辽宁建平县职教中心的纪学青在《职业教育》(2015年02期)发表的《浅谈中职生心理问题及教育对策》一文,针对中职生心理问题地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的戴李和冯兰在《职业教育》(2015年21期)发表的《浅淡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一文,研究讨论了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中提出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改善建议。

辽宁省葫芦岛市第一职业中专的王燕在《教育与管理》(2015年21期)发表的《中职学生青春期心理问题及教育管理对策》一文,通过剖析当前中职生心理问题,探寻积极有效的教育管理对策,帮助他们形成健康、阳光的青春期心理。

徐州能源工业学校的居晓晔发表的《中职学生青春期心理问题及教育管理对策研究》一文,探讨了中职学生的心理问题并提出相对应的教育管理策略。

哈尔滨劳动技师学院的王妍发表的《中职生心理健康问题及教育对策探析》一文,主要研究了中职院校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亟须解决的问题,结合我国中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状况,提出了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以期为中职院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参考,达到提高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培养合格人才的目的。

江西省赣州卫生学校的曾琼发表的《中职学校女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一文,简要分析了当前中职学校女生主要存在的健康问题,并研究了相关原因,给出了相关对策。

总之,关于中职生心理健康问题及教育对策的研究很多,但是从成长环境角度具体到“农村中职生心理问题及教育对策”目前还没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进行过专门研究。

五、本研究的创新及研究假设

(一)本研究的创新

从成长环境角度对中职生心理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对策,是全新的视角。填补“农村中职生心理问题及教育对策”研究方面的空白,为更全面解析、并逐步解决中职生心理问题,提供理论支持。

(二)重要假设

1.农村中职生与城市中职生在心理方面的问题是不一样的 2.当前农村中职生心理问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3.当前农村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很多不足

六、研究目标及内容

(一)研究目标

1.通过研究,探索出农村中职生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的普遍性问题 2.通过研究,探索出适合农村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 3.通过研究,探索出一种适合农村中职生心理健康干预的模式

(二)研究内容

1、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农村中职生的个性心理品质、基本状况和存在的问题。

2、通过调查研究、文献研究,探索农村中职生出现心理问题的原因。

3、通过实践,探索符合农村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原则。

4、通过实践,建立符合农村中职生身心特点的良好品质的培养新模式,形成一套

有效的成功经验及理论。

七、研究对象及范围

本课题的研究范围确定为重庆市内外的在读中职学生,其中以市内中职生为研究重点。本研究拟采取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来自重庆市内外中职学校的学生共300人,专业包括电子检测及应用、数控专业、计算机应用、动漫设计与制作、学前教育、医学护理、畜牧、电子机械等10个专业,覆盖文科、理科。调研对象年龄范围在14—20岁之间,其中男生150人,女生150人,城市学生,城镇学生,农村学生之间的比例拟定为1:2:7。

八、研究思路及方法

(一)主要思路

问题意识视角。农村中职生心理问题是现实存在的矛盾、困惑、冲突,是我们原有的知识、经验没有解释、理解和说明的现象,是制约中职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本课题适应解决这一实际问题的需要,聚焦于现实的问题和矛盾,致力于这一实际问题的解决;开展真正脚踏实地、行之有效的研究。

实践凝练意识。实践凝练是职业教育研究的一个重要视角。理论源于实践,实践是经验和理论产生的根本和源泉,是理论产生的生长点。因此,本课题将充分鼓励老师们对解决中职生心理问题实践中好的经验进行总结、提炼、升华,使其由感性的、具体的、非理论化的“点”上的做法,经由凝练、提升,概括成能够泛化、迁移、推广的方法论层面上的普适理论。在实践基础上提炼理论,再用理论指导实践,同时也在实践中修正、丰富和完善理论。

(二)研究方法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将主要采用以下研究方法:

1.调查分析法。课题组将随机抽取不同年级、不同出生地、不同性别的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情况进行问卷调查、个别访谈,并对获取的一手数据运用思辨的方法从多角度、多层次进行分析,了解农村中职生与城市中职生在心理健康方面问题的差异。对老师们针对农村中职生心理问题的教育对策进行跟踪访查,发现其中存在的不足或成功的案例,然后进行研究、提炼。

2.文献法。即搜集、鉴别、整理文献,并通过对文献的研究形成对事实的科学认识。课题组将大量收集阅读与国内外关于中职生心理方面的论文和专著,借鉴他人研究成果,从中获得启发,分析农村中职生心理出现问题的原因,并为解决农村中职生心理问题提供理论借鉴。

3.行动研究法。将教学改革实际行动与研究工作相结合,与教育实践的具体改革行动紧密相连。课题组将在调查、研究基础上制定农村中职生心理问题教育的原则和方案,在本校开展实验,在行动研究中不断地探索,边执行、边评价、边反思、边修正。

九、研究计划及步骤

(一)课题立项、申报,研究的准备阶段(2015年3月-2015年9月):酝酿、调查、论证,确定课题的申报,完成申报材料并向重庆市职业教育学会申请立项。

(二)课题研究实施阶段(2015年9月-2017年10月):学习、培训、调查、测试、辅导、分析、研究、考察、总结、推广。

2015年9—12月,对课题成员进行分工和培训,大量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制作调查问卷和访谈提纲。撰写“开题报告”和课题研究的具体实施方案。

2016年1—3月,进行实地考察、调研和访谈。对中职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对教师和学生管理人员进行访谈。

2016年3月-2016年11月,对调研获取的数据资料进行全面细致客观的分析,撰写“农村中职生心理健康现状调研报告”。归纳出农村中职生心理方面存在的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分析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初步方案,撰写课题研究的中期报告。

2016年12月,提炼出农村中职生心理问题干预的原则,构建起适合农村中职生心理健康工作实施方案。

2017年1月—2017年7月,在重庆市开县职业教育中心,对提出的对策、原则、方案进行试验、验证、修改、完善。

(三)课题研究结题阶段(2017年8月—9月):对本项科研的过程成果系统梳理,编辑《农村中职生心理问题及教育对策研究论文集》。撰写研究报告,整理结题资料,上报结题申请书,邀请有关专家、领导进行结题鉴定,召开结题鉴定会和成果交流会。

(四)成果推广阶段(2017年9月以后):将研究成果在重庆市其他中职学校进行推广。

十、预期成果

(一)成果形式:调研报告、论文。

(二)使用去向:在CSSCI上发表系列论文3篇以上,县级以上学术活动交流2次。

(三)预期社会效益:通过课题的研究及实践,使学生变得自信阳光、健康快乐、意志坚强、不惧竞争,能够适应社会生活、遵守社会规则、适应职业发展和社会发展和人格健全的劳动者,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贡献。

十一、课题组构成及分工

(一)研究组织

建立完善的课题网络,健全规范的课题管理机制。为了使课题的研究出成果,成立专家顾问组、课题领导组、主研组,并建立完善课题研究责任制。

1.专家顾问组

姜伯成 重庆市教育科学院院长助理

谭绍华重庆市教育科学院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所副所长 负责课题研究的指导工作。2.课题领导小组

组长:姜迪辉 重庆市开县职业教育中心常务副校长 成员:张建川 重庆市开县职业教育中心教务处主任 廖瑞兰 重庆市开县职业教育中心教科室主任

负责审定该课题的实施方案,建立相关制度和实施细则。3.课题主研组 负责人:李云

负责课题的人员组织、负责制定课题实施方案,撰写开题报告;负责制定课题研究阶段计划,撰写课题研究阶段总结;定期组织召集课题组全体人员进行课题研究、交流,做好课题研究阶段性总结,提出下一阶段研究任务,保障课题研究落实到位;负责将课题研究中遇到的重大问题,及时地向科研管理部门逐级汇报,取得课题主管部门的指导意见;课题研究工作完成后,负责向市职教学会秘书处提交结题申请和研究报告;课题结题后还要考虑如何应用和推广研究成果。

主研人员:姜迪辉、张建川、李绪寨、廖瑞兰、韦永胜、李双沅、陈善林 认真学习与课题研究相关的现代教育理论和教育思想、先进经验;负责课题设计,完成报告和课题研究实施方案;认真实施课题研究,负责收集和积累研究资料;参与制订每阶段课题研究计划、研究总结或课题研究的阶段性报告;撰写课题研究的论文或专题总结负责课题研究的结题和成果的推广;负责收集和整理课题研究过程中的原始资料,记录研究过程中的主要活动情况及研究成果。

(二)课题研究人员分工

根据各位参研人员的特长,进行如下分工:

1.李云:课题负责人,负责课题设计,制定开题报告和实施方案 须上交材料:相关论文一篇

2.姜迪辉,常务副校长,负责课题领导、协调及经费保障 须上交材料:相关论文一篇

3.张建川:教务处主任,负责课题的组织实施 须上交材料:相关论文一篇

4.廖瑞兰:教科室主任,负责成员的培训工作 须上交材料:相关论文一篇

5.李绪寨:教学督导室主任,负责撰写阶段总结和研究报告 须上交材料:相关论文一篇

6.韦永胜:信息中心主任,负责联络及外宣工作

须上交材料:相关论文一篇

7.李双沅:学科带头人,负责案例收集 须上交材料:相关论文一篇

8.陈善林:课题学术秘书,负责资料收集归档 须上交材料:相关论文一篇

十二、课题经费预算

根据各级主管部门制定的课题经费管理制度,结合本课题实际,对本课题经费预算如下:

(一)资料费 800

(二)国内调研差旅费3000

(三)小型会议费500

(四)计算机使用费800

(五)印刷补助费 1500

(六)管理费1000

(七)其他1400 合计 9000 总之,我们承诺, 坚决按照《重庆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加强职业教育学会工作和推动职业教育科研的意见》精神和《重庆市职业教育学会科研课题管理办法(试行)》的规定,认真做好课题的管理和研究工作,高质量地完成课题研究任务。主要参考文献:

[1]俞国良.现代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卫生问题对社会的影响及解决对策 [M]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年6月,455页

[2]杨晓明,赵立铭.中职生心理健康辅导[M]辽宁大学出版社 2008 259页 [3]祖木热提•吐尔逊.中职生心理现状分析及教育对策研究报告 [J].科学中国人(ISSN:1005-3573)2014 第14期 P255-256 [4]耿晓春,郭爽,张廷艳.中职生心理健康问题及教育对策研究 [J].才智(ISSN:1673-0208).2011 第20期 P236 [5]杨思帆,吴川和.中职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及教育对策:以重庆三峡水电学校为例 [J].职教通讯 2014 第1期 P75-78 [6]彭奇林.中职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与对策研究 [J].教学月刊(ISSN:1671-704X 中学版)2010 第10期 P59-61 [7]张红萍.浅析中职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研究 [J].科教文汇(ISSN:1672-7894下旬刊)2014 第12期 P213-214 [8]王子君.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

2012 第5期 P125 [9]李智鹏.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问题、误区及对策[J].教师(中)2012 第8期 [10] 李琳.《中职学校矫正单亲家庭学生不良心理的对策研究》研究报告 [J].杂文月刊(教育世界)2014 第10期 P279 [11]韦代均.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及对策 [J].心事 2014 第8期 P140 [12]林贝茵.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如何运用同伴教育 [J].广西教育•C版职业教育 2010 第7期

篇8:中职体育心理健康教育路径研究论文

( 1) 动机障碍。一般的动机障碍指的是学生认知或者期望与实际体育教学在情感上出现的偏差,一旦学生对实际体育教学出现期望或者认知较低的情况,很难激发其参与的热情与学习的积极性,不利于提高学习和开发潜能的效果; 当其对实际教学的期望或者认知较高的时候,通常会使其机体过度兴奋, 注意力分散,在体育运动的时候容易失控,引发潜在危险。

( 2) 注意障碍。注意障碍就是通常所说的注意力不集中问题。注意障碍在体育教学中表现为两方面: 一方面是从形成动作技能的规律看,在实际体育教学中学生对某个体育动作没有建立精确的内抑制,注意依然处在动作泛化时期,很难分配协调注意力,最终发展成注意障碍; 另一方面,学生在开展体育活动时,因为外界因素的作用引发的内心恐惧,对体育活动产生心理恐惧,从而出现注意障碍。

( 3) 记忆障碍。记忆障碍指的是识记、保持、回忆或再现过程中出现异常或者困难的现象。引发中职学生在实际体育教学过程中记忆障碍的因素通常是烦躁、焦虑、忧郁、压抑等,这些心理因素对学生的大脑记忆力有严重的影响。在实际的中职体育教学中,学生心理波动促使大脑皮层在某个不确定区域形成兴奋中心,从而对记忆中枢产生抑制作用,以致学生对之前非常熟悉的技能和知识记不起来。

( 4) 恐惧障碍。恐惧障碍在体育教学中是单纯性的,其实质是对体育动作的惧怕心理。学生在存在难度或有受伤风险的体育运动项目中因为自我保护心理引发的恐惧与抵制。如跨栏动作,很多学生因为担心被栏架绊倒而出现了恐惧心理,从而在进行此体育活动时出现心理抵制和焦虑,不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

二、心理学知识在中职体育教学中的应用路径

( 1) 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兴趣。按照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学生深入观察和主动认识某事物的基础是对其有浓厚兴趣,学生在此状态下可以准确、迅速、 可靠地对其产生强烈的感知。中职体育教学提高的基础是培养和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热情,要着重进行心理意识的培养。比如,在篮球教学过程中,很多学生生性好动,缺乏耐心听取教师详细讲解运动原理和知识要点,这就会影响教学效果。这个时候,教师就应该运用 “管理心理学”的知识,对学生的心理波动进行干预,引导学生耐心听取老师的讲解,更加科学规范地学习篮球知识。

( 2) 提高教师的心理素养。在中职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引导者,教师的心理学素养对教学质量有直接影响。中职的体育教师应积极提高心理素养。在上课时,老师要注意补充关联专业知识,提高综合素养以便在教学中发现学生的兴趣点,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培养自信心。教师要加强对于普通心理学、管理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和人格心理学等专业知识的学习。学校可以定期对体育教师开展心理学的辅导和培训,增强体育教师对心理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促进其体育教学水平的提高。

( 3)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师生关系的改善有助于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教师在中职的传统教学体系中处于主导地位,要想在中职体育教学中树立平等的人格意识,就应该在意识、情感、认知和行为方面实现师生平等。为此,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人力资源管理心理学的知识,从学生对教师的抵触心理入手,拉近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消除彼此之间的心理隔阂,为体育教学创造良好的基础。

上一篇:供水管线抢修技术下一篇:高考申请留学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