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精药品制度

2024-06-07

麻精药品制度(通用13篇)

篇1:麻精药品制度

济南市章丘区普集街道办事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麻醉药品、一类精神药品管理制度

2018年1月

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采购、验收制度

1、药剂科指定工作责任心强、业务熟悉的药学人员专人负责采购。

2、药剂科于每年年底制定次年麻醉、精神药品购用计划,经主管部门逐级审核后批复。

3、购买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的货款采取银行转帐方式支付。

4、入库验收时,货到即验,双人开箱验收,清点验收到最小包装,验收记录专簿登记、双人签字,记录内容周详,包括:日期、凭证号、品名、剂型、规格、单位、数量、批号、有效期、生产单位、供货单位、质量情况、验收结论、验收和保管人员签字等,验收合格后立即移入专库贮存。如发现缺少、破损的,应双人清点登记,报主管领导批准并加盖医院公章后向供货单位查询、处理。

济南市章丘区普集街道办事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2018年1月

麻醉药品、一类精神药品储存、保管制度

1、建立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储存专库。药库、药房统一配用保险柜。

2、专库、专柜加设防盗门窗、监控器、报警器和防火装置。

3、完善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的“五专”管理制度,即:专人负责、专柜加锁、专用帐册、专用处方、专册登记。

4、麻醉药品进出库要逐笔记录,记录内容包括:日期、凭证号、领用部门、品名、剂型、规格、单位、批号、效期、生产单位、发药人、复核人和领用人签字,做到帐物、批号相符。

济南市章丘区普集街道办事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2018年1月

麻醉药品、一类精神药品领取和发放制度

1、由调剂部门(药房)负责人定期去药剂科领取所需麻醉和精神药品。

2、由药库专管人员双人开柜发放,双方清点到最小包装,确定无缺损,品名、剂型、规格、单位、数量、批号均无误后,双方签字领取。

在专用帐册上做好领用和发放记录。

济南市章丘区普集街道办事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2018年1月

麻醉药品、一类精神药品调配、审核、使用管理制度

1、确定具麻醉药品处方权的主治医师才有开具处方权。

2、门诊药房设立固定的发药窗口,并有相对固定的人员调配处方。调配处方时,调配人和复核人严格审核处方,对姓名、性别、年龄、身份证号、科别、费别、疾病诊断、开药日期、药品名称、规格、数量、用法用量、医师签名等,直到安全无误后方可签名发放药品。

3、对麻醉药品注射剂原则上采取院内注射,空安瓿交回药房登记、收存,对确需院外应用的由院方派专人注射后收回空安瓿登记、收存。(另注:空安瓿中如有剩余液体,由负责注射人同空安瓿一起收回,在主管领导的监督下销毁处理。)

济南市章丘区普集街道办事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2018年1月

麻醉药品、一类精神药品处方管理制度

1、全院具处方权的确定七人:仇新(内科)、张宪大(内科)、宋福臣(外科)、袭著安(外科)、侯俊(外科)、侯继正(外科)、王善峰(外科)。已培训考核合格,具有处方资格。

2、重新规范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处方。麻醉药品、一类精神药品用淡红色纸,处方右上角标注:“麻”、“精一”;第二类精神药品处方纸用白色,右上角标注:“精二”。“麻”、“精一”药品处方,有药剂科统一管理,建处方领用专帐,处方统一编号,领用医师签字领取,药房管理人员按编号统一管理处方。

3、严格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处方量管理。麻醉、一类精神药品注射剂处方为一次用量,其他剂型处方不得超过3日用量,控释制剂处方不得超过7日用量。二类精神药品一般不超过7日用量。

4、对麻醉药品、一类精神药品处方进行专册登记,内容包括:患者(代办人)姓名、性别、年龄、身份证明、编号、病历号、疾病名称、药品名称、规格、数量、批号、处方医师、处方编号、处方日期、发药人、复核人。专用帐册保存不少于2年,麻醉药品处方保存至少3年,精神药品处方保存至少2年。

济南市章丘区普集街道办事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2018年1月

麻醉药品、一类精神药品空安瓿收回登记制度

1、医疗机构使用麻醉药品、一类精神药品注射剂再次调配时,应当要求患者将原批号的空安瓿交回,并由专管人员核对数量和批号,做好记录。

2、收回的麻醉药品、一类精神药品注射剂空安瓿由专人负责记数,监督销毁,并做好记录。空安瓿中如有残余注射液者由注射人员一并收回,在主管领导监督下销毁。

济南市章丘区普集街道办事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2018年1月

麻醉药品、一类精神药品报残损销毁报告制度

1、调剂部门在贮存、使用过程中发现药品缺损,如实上报,经药剂科主任核实签字后进行报损。

2、对过期、损坏的麻醉药品和一类精神药品进行销毁时,应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提出申请,在卫生行政部门的监督下进行销毁,并对销毁情况进行登记。

3、对回收的麻醉药品、精神药品注射剂空安瓿废贴进行登记记录。每月在管理小组的监督下销毁并记录。

济南市章丘区普集街道办事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2018年1月

麻醉药品、一类精神药品丢失和被盗报告制度

1、麻醉、精神药品如发现有丢失或被盗情况,应立即向所在地公安部门、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和卫生主管部门报告。

2、在有关部门监督指导下做好各种记录和善后工作。查找原因,追纠有关人员责任,并做好补救工作。

济南市章丘区普集街道办事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2018年1月

麻醉药品、一类精神药品安全管理制度

保卫科和药剂科负责全院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的安全管理。包括:

1、监督检查全院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的储存设施和防护措施。

2、一旦发生麻醉、精神药品的丢失或盗窃,协助调查处理。

济南市章丘区普集街道办事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2018年1月

医务人员使用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学习培训制度

1、医务人员按有关规定经卫生局和药监部门培训取得《麻醉药品、精神药品使用资格证》的才有处方权。

2、取得处方权的人员全院确定七人:仇新、袭著安、侯俊、侯继正、王善峰、宋福臣、张宪大。

3、每年由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管理领导小组组织定期学习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的管理和使用知识技能的学习和培训,并进行考核,考核合格者继续取得处方权,不合格者暂停处方权,直止补考合格方再次取得处方权。

4、在有处方权期间,如有违犯相关制度的,一经查处,立即取消其使用权。严重者交上级有关部门处罚。

济南市章丘区普集街道办事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2018年1月

麻醉药品、精神药品专项检查制度

1、建立由分管负责人负责,医疗管理、药学、护理、保卫等部门参加的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领导管理小组。

2、组织进行相关法律法规、专业知识、职业道德的教育和培训。

3、把麻醉药品、一类精神药品专项检查作为考核内容之一。

4、领导管理小组对麻醉药品、精神药品采购、验收、保管、调配、发放、报损、销毁和窃失等环节进行日常管理和监督。

5、定期对各临床科室及麻醉科的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的使用管理进行监督检查。做好检查记录,及时纠正存在的问题和隐患。

济南市章丘区普集街道办事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2018年1月

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周转库存基数规定

1、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以全年平均用量为标准,分批购进,周转仓库一般存量为1—2支注射剂,以备急症及急诊手术用。

2、周转库存麻醉药品和一类精神药品贮存必须配备专用保险柜,严格按“五专管理”。

3、周转仓库负责人随时监测库存药品情况,发现问题及时上报。

济南市章丘区普集街道办事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2018年1月

麻醉、精神药品领取和发放工作制度

① 麻精药品的发放负责人:张国峰、王国栋 麻精药品的领取人:焦时友、陈增超

② 药房需麻醉、精神药品时,由焦时友、陈增超双人去药剂科领取,由药库管理人张国峰、王国栋发放,做到双人开柜发放,双方清点到最小包装,确定无缺损、品名、剂型、规格、单位、数量、批号无误后,双方签字领取,在专用帐册上做好领用和发放记录。

济南市章丘区普集街道办事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2018年1月

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临床使用环节管理

1、住院病人、门诊手术病人、门诊病人使用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取药、使用的有关规定:

⑴凭具有处方权的职业医师开具的麻、精药品专用处方取药; ⑵严格按《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管理条例》、《处方管理条例》规定的处方剂量领用药品;

⑶使用时严格遵守医嘱;

⑷麻醉药品注射剂仅限于医疗机构内部使用或由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出诊至患者家中使用,并收回空安瓿,做好记录和安瓿销毁处理工作。

2、病人在家中使用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取药、使用的有关规定:

麻醉药品非注射剂和第一类精神药品需带出医疗机构使用时,具有处方权的医师在患者或其带办人出示以下材料后方可开具处方

⑴二级以上医院开具的诊断证明;

⑵)患者户籍簿、身份证或者其他相关有效身份证明文件; ⑶为患者代办人员身份证明文件;

⑷医疗机构应当在患者病历中留存带办人员身份证复印件; ⑸使用麻醉药品非注射剂和一类精神药品的患者,应每4个月复诊或随诊一次。

3、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一次处方剂量的有关规定 ⑴门(急)诊患者开具的麻醉药品注射剂,每张处方为一次常用量;控缓释制剂,每张处方不得超过7日常用量;其他剂型,每张处方不得超过3日常用量。

第一类精神药品注射剂,每张处方为一次常用量;控缓释制剂,每张处方不得超过7日常用量;其他剂型,每张处方不得超过3日常用量。哌醋甲酯用于治疗儿童多动症时,每张处方不得超过15日常用量。

第二类精神药品一般每张处方不得超过7日常用量;对于慢性病或某些特殊情况的患者,处方用量可以适当延长,医师应当注明理由。

⑵门(急)诊癌症疼痛患者和中、重度慢性疼痛患者开具的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注射剂,每张处方不得超过3日常用量;控缓释制剂,每张处方不得超过15日常用量;其他剂型,每张处方不得超过7日常用量。

⑶住院患者开具的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应当逐日开具,每张处方为1日常用量。

⑷对于需要特别加强管制的麻醉药品,盐酸二氢埃托啡处方为一次常用量,仅限于二级以上医院内使用;盐酸哌替啶处方为一次常用量,仅限于医疗机构内使用。

⑸医疗机构应当要求长期使用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的门(急)诊癌症患者和中、重度慢性疼痛患者,每3个月复诊或者随诊一次。

4、用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的门诊病人病历管理有关规定 ⑴院内设有病历档案室,由专人保管住院病历;

⑵门诊病人病历由患者自己保管,取药时将诊断证明,患者身份证复印件、代办人身份证复印件留药房编号存放,保管备查。首次建立门诊病历时签《知情同意书》;

⑶严格病历管理,严禁任何人涂改、伪造、隐匿、销毁、抢夺、窃取病历;

⑷除涉及对患者实施医疗活动的医务人员及医疗服务质量监控人员外,其他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擅自查阅该患者的病历;

⑸在患者住院期间,其住院病历由所在病区负责集中统一保管,在患者出院后由设置的专门部门负责集中统一保存与管理。

⑹住院病历因医疗活动或复印、复制等需要带离时,由专人负责处理,复印或复制的病历资料需经审核无误后加盖医院证明印记,原件送病历室备存。

⑺门(急)诊病历保存时间自患者最后一次就诊之日起,不少于15年。

5、医院内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权的有关规定: ⑴具有麻醉、精神药品处方权的人必须是取得职业医师资格证书,并获得本院聘任资格证书,经卫生局组织培训,并取得《山东省麻醉药品、精神药品临床使用与规范化管理》培训合格证书的人员。

⑵我院取得资格证并且具有处方权的共七人:袭著安(外科)、王善峰(外科)、侯俊(外科)、侯继正(外科)、宋福臣(外科)、仇新(内科)、张宪大(内科)。

济南市章丘区普集街道办事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2018年1月

篇2:麻精药品制度

一、严格执行济南市卫生局的划分规定,医院的麻醉、精神药品应

从定点经营单位济南中信医药有限公司购进。

二、麻醉、精神药品应当严格按照济南市卫生局批准的采购计划进

行采购。

三、医院的麻醉、精神药品应当根据医院的病源数量定制合理的库

存,不得缺药、断药及保持大量库存。

四、医院购进的麻醉、精神药品应当按照卫生部门规定,付款时一

律采取银行转账方式。

五、麻醉、精神药品入库验收必须货到即验,双人开箱验收,清点

验收到最小包装,验收记录双人签字。入库验收应采用专簿记录,内容包括:日期、凭证号、品名、剂型、规格、单位、数量、批号、有效期、生产单位、供货单位、质量情况、验收结论、验收和保管人员签字。

篇3:麻精药品制度

关键词:麻精药品,使用变迁,比较

1资料与方法

调取我院2001年1月至2011年12月所有的麻精药品使用记录, 记录使用麻精药品使用的品种、用量、排序、给药途径、日剂量、用药总量使用情况并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2.1 麻精药品使用量统计表。

2.2 麻精药品使用量变化曲线图

3讨论

约有50%~75%的晚期恶性肿瘤患者会出现疼痛, 其中, 重度疼痛者约占20%。疼痛对机体的各个系统产生广泛影响, 最终形成疼痛的恶性循环。WHO确定的癌症综合控制规划的重点工作之一就有癌痛的控制。、在恶性肿瘤姑息治疗中, WHO首先把控制癌痛提到重要和优先解决的地位。阿片类药物是指任何天然的或合成的, 对机体产生类似吗啡效应的药物, 其作用的部位主要在中枢神经, 麻醉药品是指能选择性缓解疼痛, 但连续使用后易产生耐受性、体内各处的特异性阿片受体结合而产生中枢镇痛等多种药理效应[1]。

随着卫生部门对麻精药品应用、管理培训的加强, 医院医务人员大部分能贯彻、实施WHO三阶梯止痛治疗方案及NCCN成人癌痛临床实践指南。具体表现在强阿片类药物, 特别是缓释制剂使用量在逐年增加, 弱阿片类药物, 特别是曲马多用量逐年降低。而盐酸哌替啶注射液这种WHO不推荐使用于慢性疼痛治疗的药品也已经在我院停止使用。这也是我国癌痛治疗水平提高的具体体现。而且, 阿片类药物的种类也在不断丰富, 越来越有益于癌痛治疗的选择。临床医师的传统用药习惯正在逐渐转变, 表现是阿片类药物用药量逐渐增大, 品种剂型多样化, 按时给药的缓释制剂越来越多等。

麻醉和精神一类药品是典型“双刃剑”特点的药物, 只有不断完善管理细节才能使麻精药品在临床治疗中得到合理应用, 使广大癌痛患者从中受益。2011年卫生部在全国开展创建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工作, 这必将极大地推动我国的癌痛规范化治疗水平, 惠及广大的癌症患者。

参考文献

篇4:酝酿药品上市许可人制度

一位参与草案初稿起草工作的人士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表示,药品上市许可制度的改革或将写入修订草案,是本次《药品管理法》修订的一个重要看点。

中国《药品管理法》1985年正式实施,1998年启动第一轮修改,后于2001年12月正式颁布施行至今。但随着近几年国内医药产业快速发展,该法律越来越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这其中就包括药品上市许可制度。

根据中国现行的《药品管理法》,药品实行上市许可与生产许可“捆绑式”管理,申请药品生产批准文号的单位必须是药品生产企业,即药品批准文号只颁发给具有《药品生产许可证》的生产企业。

但是,药品从研发到获取批准文号需要巨额投入和较长周期,使得为报批产品而准备的生产线一直闲置。如果在报批过程中出现问题,那么此前投入的生产线就会变成一种浪费。

发达国家和地区普遍采用的是药品上市许可人制度,即药品上市许可与生产许可相分离,也就是上市药品的所有权和生产权可以分离。药品上市许可的申请人可自行生产,也可委托具备条件的生产企业“代工”以获得药品上市许可。药品研发单位从而减少重复建设、提高生产设备利用率、促进专业化分工。

同时,药品责任主体更加明晰,持有上市许可的企业对药品安全负全责,生产企业仅对生产过程负责。如果因生产原因导致质量出现问题,上市许可持有人在对使用者承担赔偿责任后,可依合同对生产企业进行追偿。

事实上,早在2009年原国家食品药品管理局注册司就曾启动过有关中国药品上市许可人制度的研究。上述参与草案初稿起草工作的人士透露,当时不少监管一线的人士担心,“捆绑”式管理尚不能保证药品质量,如果将二者分离,有可能会使制药行业涌现出更多不具备能力的“临时工”,不利于保障药品安全;因此虽然在药品上市许可制度改革是大势所趋这个观点上达成了共识,但政策层面却未有动作。

本次《药品管理法》的修订很可能会在药品上市许可方面有所突破。据《财经国家周刊》记者了解,国家食药监总局与中国药科大学的初稿意见中均提及,应“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药品上市许可人制度”。据《财经国家周刊》记者了解,在当前药品安全事件频发的局面下,地方药品安全监管一线人员对创新药领域的态度趋于保守,因此对药品上市许可人制度仍多持反对意见,或将成为这项改革在今年破冰的一大阻力。

篇5:麻精药品三级管理制度

1、药库入库验收及出入库管理

(1)、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入库验收及领用管理 ①定点批发企业双人配送麻精药品到货后由药品保管员对实物进行双人按照验收、核对程序进行验收。

②保管员双人签字做好相关登记后入库。

③药品保管员严格按照麻精药品“专柜加锁”管理原则保管储存。(2)、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出库管理

①各药房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实行基数管理。

②药房凭请领单同时附上与请领单内容相符的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按照相关管理规定到药库领取药品。

2、药房请领及发放管理

(1)、各药房建立基数,经药学部同意后按基数至药库请领麻精药品。

(2)、各病区向中心药房传送患者用药信息。工作人员持医师开具的规范的麻精药品专用处方与药房打印的麻精药品发药单到中心药房领取。

(3)、药师按规定审核领药单及处方,无误后回收注射剂空安瓿。

3、病区基数管理

(1)、病区根据实际使用情况提交书面申请,报药学部和院医务处审批同意,建立病区基数。(2)、病区人员持基数表至药房,由药房负责人确认后发药并记录。

(3)、麻精药品放入病区麻精药品专柜,由专人负责,医师开具专用处方取药,并专册登记。

篇6:麻精药品安全排查

针对天津塘沽危险品爆炸事件,医院进行了严格的安全生产大检查。在这次检查中,由于麻精药品保管人员对安全的认识不到位,出现麻精药品保险柜钥匙由一人保管的情况。针对此情况药剂科进行了深刻反思,并对麻精药品储存和管理进行安全排查。现将整改结果报告如下:

1、提高全科人员的安全意识,充分认识到麻精药品合理储存的重要性。在今后的工作中,药剂科一定严格执行毒麻精药品双人双锁随身保管钥匙,做到专人、专册、专柜加锁、专用处方的“五专”管理制度。如果保管人员暂时有事外出,可临时交由第三人保管,坚决杜绝出现保险柜钥匙由一人保管的情况。

2、药库设立麻精药品专用账册,药品购入必须双人验收、签名,药品出入库的日期、数量应与入库单和请领单一致,做到日清月结,帐物相符,对账册不随意涂改,并保存五年。

3、药库存放麻精药品处贴有醒目的标示,存放麻精药品的地方设有防盗系统,每天下班前检查防盗设施是否在正常使用,下班打开防盗设施关好防盗门窗。

4、在储存、保管过程中发生麻醉药品丢失或者被盗、被抢;骗取或者冒领的情况,及时上报医务科。

5、所有毒麻类药品,只能供住院患者按医嘱使用,其他人员不得私自取用、借用。

药剂科在今后的日常工作中,精麻药品一定严格执行以上五点制度,一经发现违规者,严肃处理并上报医务科。

2015-8-17

篇7:麻精药品管理自查报告

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根据《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管理条例》《处方管理办法》等

法律、法规政策,结合金牛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全覆盖、零容忍、严执法、重实效”的总要求,对我院的麻、精药品管理进行了自查,现将自查结果报告如下:

1、领导重视 : 建立健全了麻、精药品管理组织及相关管理制度,组织了取得麻、精药品处方权资格及调配权的执业医师和药学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法律、法规和专业知识的培训。

2、采购验收 : 严格遵照相关职能部门的规定,定点采购麻、精药品。采购时通过“电子印件卡”系统网络平台的客户端完成,验收到最小包装,同时必须核对药品名称、批号,有效期,数量,外包装,严格执行双人验收双人签字,入库和使用及时入账和登记,并做到日清日结。

3、储存保管:管理麻、精药品实行五专:专人保管,专柜加锁,专用处方,专账、专册。专用药品库房和各使用科室都配备有保险柜存储麻、精药品,建立有专帐,指定专人负责,做到了帐物相符。

4、调配使用 :由取得麻、精药品处方调配权资格的药师,按照《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管理条例》《处方管理办法》要求进行调配。处方书写必须合格、项目完整、字迹清晰,经审核合格后方可由双人复核及调配,处方双人签字。有专用账册和记录及时登记,严格按照相关规定保存专用账册、登记本、处方等。我们对麻、精药品处方进行了编号和登记发放。

5、处方开具:由取得麻、精药品处方权资格的执业医师尊照《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管理条例》《处方管理办法》相关要求开具。

(1)、门诊患者: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注射剂,每张处方为一次常用量;控缓释制剂,每张处方不得超过7日常用量;其他剂型,每张处方不得超过3日常用量。

(2)、住院患者: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注射剂,每张处方为一次常用量;控缓释制剂,每张处方不得超过1日常用量;其他剂型,每张处方不得超过1日常用量。

(3)、我院不供给癌症患者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的使用。

(4)、第二类精神药品一般每张处方不得超过7日常用量;对于慢性病或某些特殊情况的患者,处方用量可以适当延长,医师应当注明理由,但最大用量不得超过15日常用量。

6、过期药品:对于过期、破损的麻、精药品,向当地区卫生局医政科提出申请批准后,共同对破损和过期的药品进行逐一登记拍照后,在区卫生局医政科的监督下,由我院医务科、主管院长、药事会主要负责人、保安等人员共同监督销毁。

7、安瓿回收:我院开出的麻、精药品针剂一律在医院内使用,不得离院,使用后的安瓿由相关科室统一回收,并做好相关记录。集中销毁。

篇8:对麻精药品处方专册登记的探讨

1 国家及有关部门规定对麻精处方实行专册登记制度

执行麻醉药品处方和精神药品处方 (以下简称麻精处方) 专册登记制度, 已有30多年历史。最早见于《麻醉药品管理条例细则》中, 即对麻醉药品处方要有“专册登记”[1]。《麻醉药品管理办法》也规定了对麻醉药品处方要有“专册登记”[2]。《医疗机构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管理规定 (暂行) 》规定:“医疗机构对使用的麻醉药品专用处方应当专册登记”[3]。《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扩展为“医疗机构应当对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处方进行专册登记”[4]。《医疗机构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管理规定》第二十条规定:“医疗机构应当对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进行专册登记”[5]。《处方管理办法》要求:医疗机构应当根据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处方开具情况, 按照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品种、规格对其消耗量进行专册登记[6]。

2 麻精药品处方专册登记制度存在问题

2.1 相关文件中存在的问题

2.1.1 对麻精药品处方专册登记的目的描述不准确

《处方管理办法》规定:“医疗机构应当根据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处方开具情况, 按照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品种、规格对其消耗量进行专册登记”[6]。由此可知, 进行专册登记的目的是对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的量进行消耗。其实不然, 作者认为, 进行专册登记的目的不是为了消耗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的量, 而是为了防止和杜绝对患者提前调剂麻醉药品、精神药品[7]。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的量, 通过专用账册消耗;《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已有描述, 即“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的使用单位, 应当配备专人负责管理工作, 并建立储存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的专用账册。药品入库双人验收, 出库双人复核, 做到账物相符”[4]。不能误认为进行专册登记的目的是为了消耗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的量。进行专册登记的目的如果是为了消耗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的量的话, 丝毫没有必要登记“患者姓名”等内容。

2.1.2 麻精药品处方专册登记的内容不恰当

或内容太少, 或内容太多。太少仅有3项, 如《处方管理办法》规定“登记内容包括发药日期、患者姓名、用药数量”;太多达到14项, 如《医疗机构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管理规定》规定:“医疗机构应当对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进行专册登记, 内容包括:患者 (代办人) 姓名、性别、年龄、身份证明编号、病历号、疾病名称、药品名称、规格、数量、处方医师、处方编号、处方日期、发药人、复核人”[5]。

从以上两处的登记内容中, 有三项内容是基本相同的, 即日期、患者姓名、数量。只不过说法不完全相同而已, 即发药日期——处方日期、患者姓名——患者 (代办人) 姓名、用药数量——数量。《处方管理办法》中的登记内容比《医疗机构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管理规定》中的登记内容少11项, 或者说《医疗机构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管理规定》中的登记内容比《处方管理办法》中的登记内容多11项, 即性别、年龄、身份证明编号、病历号、疾病名称、药品名称、规格、处方医师、处方编号、发药人、复核人。

作者认为, 在以上11项中, 除药品名称、规格、发药人三项外, 其余8项与进行麻精药品处方专册登记的目的 (杜绝对患者提前调配麻精药品处方) 无关;我们还认为, 无论是三项登记内容还是14项登记内容, 都无法达到进行麻精药品处方专册登记的目的。

我们建议, 麻精药品处方专册登记比较恰当的内容应是:次数 (第多少次) 、时间 (何年何月何日) 、药名、规格 (mg) 、剂量 (mg) 、天数 (多少天) 、用到 (何年何月何日) 、调剂人 (某某药师) 8项。其中“剂量、天数、用到”三项是达到杜绝对患者提前调剂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目的的关键项目。首先根据“剂量”推算出可供患者使用的“天数”, 再根据可供患者使用的“天数”推算出患者可以“用到”的日期 (何年何月何日) 。如果不根据“剂量”推算出可供患者使用的“天数”, 就不知道此“剂量”可供患者使用的“天数”;同样, 如果 (首次) 不根据可供患者使用的“天数”推算出患者可以“用到”的日期 (何年何月何日) , 就不知道 (第二次) 应该在哪一天 (何年何月何日) 为患者调剂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只有“剂量、天数、用到”三项关键内容登记了, 并严格依据这些内容进行审核, 才能达到杜绝对患者提前调剂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的目的。

2.2 执行文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处方管理办法》对麻精药品处方专册登记的目的描述不准确, 直接导致了执行者对麻精药品处方专册登记的目的产生了许多模糊认识:或为了把处方主要内容登记下来备查;或为了“达到防止这些药品流入非法渠道为目的, 或者说是为了避免非治疗需要的人使用为目的……药师发药时进行的专册登记是为了在发生问题后, 便于追溯”;或为了“实现数量和使用的追踪制”;或为了“更好地保证麻醉药品不被用于非法之处, 确保了患者的用药安全”;或“即使发生意外事故, 也能够在短时间内通过完整记录, 追踪溯源, 为医务人员或公安人员提供翔实依据, 有针对性地提出应对措施。同时, 这也是药师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为合理用药提供数据支撑, 还可以培养药师严谨的工作态度、专业细致的作风, 提升药师‘用药卫士’的形象”;或“查询和统计功能, 一是用于查询追踪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的用途或去向, 防止流入非法渠道;二是用于统计医疗机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的用量, 便于管理以及作为向主管单位上报本医疗机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的购买计划的依据”;或“作用并不是很大”[8]。

3 解决麻精药品处方专册登记问题的对策

3.1 全面领会麻精药品处方专册登记目的的内涵

作为执行者, 应全面领会国家对麻精药品处方进行专册登记目的的内涵, 不能因为对麻精药品处方专册登记内容的不当而误解麻精药品处方专册登记的目的;也不能因为文件中的一句话对麻精药品处方专册登记目的的不准确描述而误解麻精药品处方专册登记的目的。只要全面领会了国家对麻精药品处方专册登记的精神实质, 无论在什么情况下, 都能把握麻精药品处方专册登记的正确方向, 进而达到麻精药品处方专册登记的目的。

3.2 准确描述麻精药品处方专册登记的目的

建议将《处方管理办法》“医疗机构应当根据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处方开具情况, 按照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品种、规格对其消耗量进行专册登记”的描述进行修订。修订的原则是:进行麻精药品处方专册登记的目的是杜绝对患者提前调配麻精药品处方。在此基础上, 以上内容可修订为:为杜绝对患者提前调配麻精药品处方, 医疗机构应当进行专册登记。

3.3 调整麻精药品处方专册登记的内容

在明确了麻精药品处方专册登记目的的基础上, 建议对《处方管理办法》中的登记内容进行调整。比较恰当的内容应是以下8项:①次数 (指本次调剂处方的次数) ;②时间 (指本次调剂处方的时间) ;③药名 (指本次调剂处方的麻醉药品或精神药品的全名) ;④规格 (指本次调剂药品的规格) ;⑤剂量 (指本次调剂的总剂量) ;⑥天数 (指本次调剂的总剂量可供使用的天数, 计算方法为, 使用天数=每张处方总剂量÷每天用量) ;⑦用到 (指本次调剂的药品可以用到的日期, 例如, 如果某月1日调剂的量是3日的量的话, 可以用到的日期则为某月3日) ;⑧调剂人 (指本次调剂药品的药师) 。

总之, 进行麻精药品处方专册登记必须明确其目的, 必须拟定恰当的登记内容和登记表格。只有这样, 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我国药政法规文件选编, 1983:317-326.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政管理局.药品监督管理法规汇编.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4:20-25.

[3]张友干.实用特殊药品手册.第2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5:521-527.

[4]张友干.实用特殊药品手册.第3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8:75-90.

[5]张友干.每张处方最大量药品的应用与管理.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10:81-83.

篇9:药品不良反应的救济制度研究

关键词:药品不良反应;救济制度;应然法选择

中图分类号:D9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5-0074-01

一、问题之提出

从“拜斯亭事件”、“鱼腥草事件”,到深圳“疫苗事件”,由药品不良反应损害案件所引起的理论界与实务界的极大争议,无不折射出我国药品不良反应的法律救济制度存在的缺陷。药品不良反应受害者的损害能否获得相应的救济?

我国《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明确将药品不良反应定义为:合格产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有害反应。① 但是,我国并没有专门规定药品不良反应赔偿救济的法律,导致许多药品不良反应损害案件无法得到圆满解决。

二、我国关于药品不良反应之现状分析

(一)药品不良反应救济机制整体上处于缺失状态。

首先,药品不良反应案件不属于《侵权责任法》管辖范畴。其不属于特殊侵权,受害者根本无法基于任何请求权基础规范请求他方承担侵权责任。其次,按照无过错责任原则处理药品不良反应案件无合法依据,而此类案件又恰恰是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有害反应,根本无法适用过错原则处理此类案件。复次,我国立法排除《产品质量法》的适用。发生药品不良反应的药品是合格产品,② 而且在司法实践中难以认定涉案产品存在缺陷,亦即排除了《产品质量法》的适用。再次,受害者无法根据《药品管理法》获得法律救济。药品不良反应是合格产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有害反应,药品的生产企业、经营企业、医疗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均不存在违法行为。最后,《国家赔偿法》适用范围有限,不能成为救济受害人的普遍性制度。此外,现行法律将药品不良反应排除在医疗事故之外。现实中我国现有的行政规章也是不支持单纯以药品不良反应为由提起诉讼的。

综上所述,药品不良反应损害受害者根本无法依据任何一种请求权基础规范获得法律救济。

(二)在落实法律责任上缺乏相应的社会救助机制。

从落实法律责任的角度出发,我国法律缺乏相应的社会救助机制。药品不良反应的损害赔偿额度往往非常高,以致于超出责任主体的赔偿能力。缺少社会救济机制的补充,受害人的受偿难以从根本上获得保障。

三、建立药品不良反应救济机制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

(一) 实现赔偿正义。

首先,“利益所归之处即为责任的归属之处”。再者,出于救济弱者的根本宗旨,以严格责任判令生产经营者承担相应责任在药品范围内亦应当予以适用。在药品不良反应案件中,由生产经营者对受害者进行赔偿,能够实现对于危险事故所致之不幸损害之合理分配,即“分配正义”。

(二) 对药品生产经营企业的危险减阻。

合理的救济机制应当能够对药品生产经营者的披露行为发挥制约作用,促使其积极地上报药品不良反应信息,其中不仅包括对于药品投入流通前对药品不良反应信息的披露,还应当包括药品责任之跟踪观察义务。

(三) 实现负担合理和风险分担。

过分苛刻地要求药品生产经营者承担药品不良反应损害责任,不仅会使产商面临生存危机,也会制约其研发、生产的积极性,从而不利于社会的健康发展。所以,从可行性的角度出发,一方面要保障受害者的损害获得相应救济,另一方面要考虑药品不良反应的固有风险,适当减轻企业的责任。为此,有必要建立合理的社会救济机制,在药品不良反应受害者救济与药品企业发展中保持利益平衡。

四、我国关于药品不良反应受害者的救济之应然法选择

(一)在民事法律责任体系内实现药品不良反应的法律制度。

药品不良反应的救济机制,应当建立在民事法律体系内。首先,其关键是建立以《侵权责任法》为核心的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法律责任体系。此外,我国对于药品不良反应归责原则没有专门的规定,因此,在司法实践中法官往往依据过错责任原则来处理此类案件。笔者认为,为了维护受害者的利益,使药品不良反应对其造成的损害能得到迅速的补偿,在处理具体案件时,应当采用无过错责任原则。

(二)建立以药品不良反应社会救助基金为主的救济模式。

纵观当代社会关于药品不良反应的救济模式,大多与保险模式或基金模式相配合。德国的药品不良反应损害救济制度最大的特色便是损害转嫁机制与损害分散机制的结合。一方面,于药品责任领域,确立了比一般的产品严格责任更为严格的危险责任,即药品的生产者、销售者不能因为以获得政府的批准或许可,以及遵守德国药典标准的規定而影响其承担民事或刑事责任。另一方面,建立基金救济模式以保证受害人的权益真正得到保障,即对于赔偿的给付,主要由药品生产者所提供的基金来执行。瑞典是一个典型的社会福利国家,对于药品不良反应损害的救济,亦采用了极具特色的集团保险模式。

笔者认为,适用基金模式更为符合我国具体国情。因此,应当明确规定由国家设立药品不良反应的社会救助基金,并对于基金的统筹、管理及运行等进行具体的规范,以建立起完善的以药品不良反应社会救助基金为主的救济模式。

(三)建立药品不良反应的监管机构。

在台湾地区,药害救济的主管机关为“卫生署”,主要负责要害范围的制定、药害事项的审议和其他事项的管理工作,并成立管理小组,执行药害案件的调查、给付及救济金捐赠工作。③我国可以借鉴台湾地区的先进经验,设立“卫生署”,由“卫生署”成立审议小组,并委托临床药学会成立药害救济审议小组及药害救济金管理小组,落实药害案件的相关业务。

五、结语

现行立法并未对药品不良反应损害的受害人的保护作出明确规定,实为立法之遗憾和缺陷。通过借鉴域外之先进经验,逐步建立起药品不良反应损害的救济制度,可以充分保护受害者的合法权益,并弥补我国关于药品不良反应的制度体系的疏漏。因此,在我国民事立法体系中,药品不良反应的救济制度的缺失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

注解:

①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卫生部令第7号),2011年5月4日。

②焦艳玲、田野:《论我国药品不良反应救济制度的构建》,载《医学与哲学》,2005年第6期。

③焦艳玲:《药品不良反应法律救济制度研究》,知识产权出版社2012年版,第213页。

篇10:麻精药品的管理自查报告

根据福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福州市公安局、福州市卫生计生委转发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医院机构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管理情况进行自查的通知,我院组织相关人员对麻精药品管理进行了自查,现将自查报告结果汇报如下:

一、制度

我院建立完善的麻精药品的采购、验收、出入库、使用等相关管理制度。

二、采购

麻精药品和采购严格按药监局、卫计局的要求并按规定定点采购。

三、发放、调配与使用

1、根据管理需要在药房设置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周转柜。

2、药房麻醉、精神药品周转柜每天结帐,按照用量定时向药库请领,药库根据药房的麻醉、精神药品专用请领单上的药品名称、规格、数量、发放给药房并由专人核对。

3、麻醉药品使用专用处方,我院开具麻醉药品处方的医师都是经过专业培训并经考核合格取得精、麻药品处方权的执业医师;医师在为患者首次开具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时,亲自诊查患者,为其建立相应的病历,开具的处方书写完整,字迹清晰,写明了患者姓名、性别、年龄、身份证号码、病历号、疾病名称、药品名称、规格、数量、用法用量、医师签名。精、麻药调配专员根据医生开具的精、麻药品专用处方进行详细核对无误后给予调配,并签署姓名、进行登记,再经复核无误后进行发放,对不符合规定的麻醉药品处方拒绝配药。

4、麻醉药品专用处方由专册登记,专用帐册、麻醉药品专用处方按相关规定保管。麻药处方保存至少3年,精神药品保存至少2年,保存期满后在卫生局的监督下统一销毁。

四、储存与保管

1、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的储存、保管各环节由专人负责,明确责任。

2、麻醉、精神药品的储存、保管实行专人负责、专库(柜--保险柜)、专锁。对进出专库(柜)的麻醉、精神药品建立专用帐册且逐笔记录(记录内容包括:日期、凭证号、领用部门、品名、剂型、规格、单位、数量、批号、有效期、生产单位、发药人、复核人和领用人签字),做到帐、物、批号相符。

五、报残损及销毁

1、发现麻醉、精神药品破损须即报分管领导,签字审批后交回库房集中销毁。

2、患者麻醉、精神药品注射剂,再次调配时将原批号的空安瓿收回,并记录收回的空安瓿数量。

3、收回的空安瓿销毁前按要求妥善保管,并在相关部门监督下销毁并作记录、签名。

4、销毁过期的精、麻药品报院领导后再上报卫生局审批,并在卫生局的监督下进行销毁,并将销毁情况进行详细登记。

经过此次严格的自查,我院未在麻精药品管理过程中发现任何问题,但是,为了加强麻精药品管理,确保用药安全和社会稳定,我院将继续加强相关管理,完善各种相关制度,真正为百姓健康做好服务。

篇11:麻精药品管理小组会议记录

会议名称:全院麻醉药品、第一类药品检查总结反馈 时间: 主持人: 参会人员: 地址:

会议内容:就2015上半年麻醉药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的检查情况作了总结和反馈。

2015年上半年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专项检查出的主要问题主要有:

1、麻醉药品使用登记填写不规范,如药品名称过于简写、规格错误,有登记不及时现象、书写潦草的现象。

2、个别处方填写不完整,如没有代办人信息。

3、不完善,无法体现批号更替。

4、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空安瓿/废贴回收不及时。

5、个别室组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储存基数大,不安全因素大。

针对上述检查出的问题制定进一步整改计划:

1、严格落实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管理制度。根据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管理的有关规定,执行和监督本院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的管理和使用。

2、各个室组根据各自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的发放情况制定本室组的基数,为安全考虑尽量少备。

3、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交接班本不完善的科室重新设计表格,要求增加批号一项,体现批号更替,管理人员及时了解本科室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的数量和批号。

4、做好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空安瓿/废贴的回收工作,使用后及时送回药房,药房工作人员对没有及时送回空安瓿/废贴的科室及时督促送回。

5、各室组规范使用登记的填写,不能缺项、过于简写、填写不认真潦草。药剂科定期检查督促、落实整改。

篇12:麻精药品印鉴卡书面申请红头文件

济南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我院符合《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购用印鉴卡》条件:

一、有与使用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相关的诊疗科目;

二、具用经过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培训的、专职从事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管理的药学专业技术人员;

三、有获得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资格的执业医师;

四、有保证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安全储存的设施和管理制度。

因单位名称由章丘市普集街道办事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变更为济南市章丘区普集街道办事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特此向贵局提出申请办理《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购用印鉴卡》单位变更,请予批准。

法定代表人:

济南市章丘区普集街道办事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篇13:麻精药品制度

关键词:药品;药品专利;强制许可

一、药品专利强制许可制度概况

专利权,本质上看是在一定时期在一定地域的独占地使用其专利,并排除他人使用的一种垄断的权利,因此该权利具有公法性,是由国家赋予给专利权享有人的。专利权的垄断,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激励着人们努力创新。但是,专利权人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完全有可能滥用自己的权利,在特殊领域,比如医药领域,甚至可能会损害公共健康的时候,其法定垄断权就超出了其权利行使的范围,此时就有必要限制其权利,这种情况下,专利权的行使是以牺牲公共利益为代价的。因此,必须由国家对专利权的滥用进行限制,尤其是有巨大公众价值的药品专利,因此产生了药品专利强制许可制度,相比各国早期应对专利权滥用而采用的撤销专利权等手段,更好地实现了公众利益和专利人利益之间的平衡,也防止了专利人人的利益无限地扩张。

二、药品专利强制许可救济制度的必要性

上文我们已经明确地认识到了专利权的无限扩张是不利的,是很可能会挑战公共利益的,药品专利更是如此。药品,能够维持广大人类的健康,能够拯救珍贵的生命,没有药品,就无法控制公共健康危机。专利药物被研发出来之后,由于其高昂的价格,供给的充分性往往不足。立法者的困境就在于此,一是要适当地削弱专利权的保护,以提高获取药品的量,二是又不得不考虑如果减少对创新激励的扼杀。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建立与完善药品专利强制许可的救济制度。

毫无疑问,在现代社会,药品专利是生物制药公司的生命,创新的专利药品是其巨大利润来源,在面临专利强制许可下,如果缺乏专利救济制度,那么医药研究的激励就会受到很大影响。

根据美国的实践,由于重视对生物医药相关的药品专利保护,其生物医药产业得到飞速发展,领先全球。去年美国一共有41种新药通过了审批,数量达到十年之最。如果在强制许可后缺乏救济制度与手段,那么可以相信,医药公司难以投入重金进行研发。

如果说药品专利强制许可在公共利益面前不得不实行,那么完善其救济,也可以降低药品专利强制许可使用或者滥用对医药产业发展激励的影响。

三、我国药品专利强制许可救济制度的主要问题

(一)法律概念规定十分不完善,救济缺乏法律规定的支撑

以公共健康为例,公共健康是目前实施强制许可的条件之一,但是关于公共健康,各国认定不同,国内学者也有不同的理解。而法律却未对此进行详细规定,一旦进行药品专利强制许可,医药公司难以以此为救济权利的起点。医药公司即使认为公共健康的概念被显著扩大,由于法律没有明确规定也难以进行救济。

(二)药品专利的强制许可行政裁量权过大

药品专利的强制许可,是一种具体行政行为,我国法律对药品的强制许可的条件等虽有规定,但并不具体,因此行政机关在行使该项权力时必然存在着比较大的自由裁量的空间,容易导致权力被滥用。因此,行政权力必须受到约束。可是,由于我国的药品专利强制许可立法不完善,专利行政部门在处理专利强制许可时,由于缺乏具体的法律规定,有过大的自由裁量的空间。专利权虽然可以在某些情形下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诉讼。但接受复议机关仍然是我国的国家知识产权局,而不是上级或其他机关,复议的效果有限,公平性难以保证,因此,难以得到有效的救济。

(三)缺乏明确的药品专利强制许可使用费补偿标准

根据现有的专利法,我国规定了药品专利强制许可应该进行补偿,但是却没有规定补偿标准,只是提到了合理的使用费,但是依然没有设置合理使用费的计算标准。实践中往往根据特定领域的技术和市场做出合理的判断。这样,无疑扩大了行政部门的自由裁量权。同时,由于现有的专利法并没有规定专利的“未实施”具体情况,因此难以界定“未实施”的范围。根据实际情况,专利权人研发成功一款药品后,可能因为成本、规模经济或者收益最大化的原因,将专利权转让给其他公司实施。如果只是因为这个原因,最终将导致专利权人的投入产出严重不对称,不利于保护专利药品研发的积极性。

四、完善我国药品专利强制许可救济制度的思考

(一)对公共健康做适当定义

正如上面提到的,概念的不明确使得专利人维权的困难,因此,我们需要明确其概念。“公共健康”的定义的核心是,在哪些疾病可以被构成公共卫生威胁。为了保障我国公民公共健康的权利,考虑到我国是发展中国家,社会医疗水平落后,基础医疗设施薄弱,从某种意义上说,我国法律对“公共健康”的定义可以和国际有所不同,适当扩大。一方面包括有巨大传染性的疾病,另一方面,包括有长期影响,影响面巨大的疾病。

(二)明确强制许可使用费的补偿标准

如果没有一个关于强制许可使用费用的标准,一方面效率不高,另一方面,也会带来公平性问题。上文指出,由于药品强制许可是由行政机关做出的,因此,其标准的解释往往由行政机关享有,如果缺乏可行标准,那么强制许可的补偿的公平性就会存疑,因此,必须明确补偿标准。补偿费用的标准,可以因地制宜,结合我国现阶段医药研发投入不足,积极性不高的现实,至少要能够覆盖大部分研发费用和开发成本,在专利权人与社会公众之间中做到相互妥协。具体方法有很多,但是成本加合理利润法,相对而言,较为适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在这种方法下,由于已经支付给专利权人强制许可的使用费用包括了专利产品的研发成本、促销费用以及合理的利润,因此,专利人没有既得利益的损失,只是损失了期待利益。只有明确了使用费用计算的标准及方法才能在实践中适用强制许可,提高药品可及性的同时也在最大程度上保障专利权人应享有的利益,实现专利法的立法目的。

(三)需要明确药品专利强制许可的非独占性

非独占性,即专利强制许可后,专利持有人仍有权生产、制造,并承诺销售和进口专利产品,还可以与他人签订许可协议,授权他人使用专利。专利法在我国法律应明确授予专利强制许可,专利所有者仍然有权生产出自己的专利产品,并有权许可其他单位和个人,扩大合作的范围。

(四)强制许可的及时终止

药品强制许可是在公共健康等面临威胁时采取的紧急措施,虽然其实现的目的是正确的,但毕竟是一种损害私人利益的行为,是私人利益让位于更高位阶的公共利益与国家利益。但是,专利法的目的是鼓励创新,同时,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也违背了法律的平等精神,因此,国家有义务将权利人的损失到减少到最低范围。(作者单位:四川大学法学院)

参考文献:

[1]刘春田.知识产权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康应春.我国药品专利强制许可制度研究[D].昆明:云南财经大学.2015.

[3]王先林.知识产权滥用及其法律规制阴.法学,2004,3

[4]张冬.新专利法下药品专利强制许可制度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法律学,2009.

[5]陈丽萍.专利法律制度研究[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5.

上一篇:公司月度例会报告下一篇:小学六年级英语优生和学困生辅导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