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政公文类别及区别

2024-07-18

党政公文类别及区别(通用6篇)

篇1:党政公文类别及区别

党政公文的区别

(一)党的公文的含义

为了把党政公文区分开来,有必要介绍一下党的公文。党的公文在1996年以前,称为党的文件,1989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发布的《中国共产党各级领导机关文件处理条例(试行)》对此有明确规定。

1996年5月3日,中共中央办公厅颁发了《中国共产党机关公文处理条例》,将党的机关文件改称为党的机关公文,在第二条中明确规定,党的机关的公文,是党的机关实施领导、处理公务的具有特定效力和规范格式的文书,是传达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指导、布置和商洽工作,请示和答复问题,报告和交流情况的工具。其中规定了党的机关公文常用种类有下述l4种:

1.决议

用于经会议讨论通过的重要决策事项。

2.决定

用于对重要事项作出决策和安排。

3.指示

用于对下级机关布置工作提出开展工作的原则和要求。

4.意见

用于对重要问题提出见解和处理办法。

5.通知

用于发布党内法规、任免干部、传达上级机关的指示、转发上级机关和不相隶属机关的公文、批转下级机关的公文、发布要求下级机关办理和有关单位共同执行或者周知的事项。

6.通报

用于表彰先进、批评错误、传达重要精神、交流重要情况。

7.公报

用于公开发布重要决定或者重大事件。

8.报告

用于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提出建议,答复上级机关的询问。

9.请示

用于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批准。

10.批复

用于党的上级组织对下级党组织的有关请示事项同意与否的答复。

11.条例

用于党的中央组织制定规范党组织的工作、活动和党员行为的规章制度。

12.规定

用于对特定范围内的工作和事务制定具有约束力的行

为规范。

13.函

用于机关之间商洽工作、询问和答复问题,向无隶属关系的有关主管部门请求批准等。

14.会议纪要

用于记载会议主要精神和议定事项。

(二)行政公文与党的公文的区别

国家行政机关的公文和中国共产党机关的公文既有相同或相似的地方,又有一些区别。

1.从作用方面看,国家行政机关的公文和中国共产党机关的公文,都是传达、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工具,都具有领导、指挥、联系、沟通和宣传教育作用。不同之处在于公文的性质、内容、行文对象和指向不同。国家行政机关的公文是国家意志和权力的体现,是行政行为和行政管理措施的手段,行文对象和指向是国家各级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以及人民群众。中国共产党机关的公文是党的意志和权力的体现,公文内容主要是传达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实施党的领导,行文的对象和指向是各级党的组织和党员。

2.从行文关系看,二者的同级机关及其同级机关之间可以联合行文,这是相同点。不同点在于,国家行政机关的公文是按照行政隶属关系行文。党委一般不直接对行政机关行文,通常是通过对设在行政机关的党委或党组行文,实施

对行政机关领导;国家行政机关对党委行文也要通过党委或党组的公文,而不是用行政公文直接行文。

3.从公文种类看,国家行政机关目前使用的文种主要有“命令(令)、决定、公告、通告、通知、通报、议案、报告、请示、批复、意见、函、会议纪要”等l3种,中国共产党各级领导机关目前使用的文种主要有“决议、决定、指示、意见、通知、通报、公报、报告、请示、批复、条例、规定、函、公议纪要”等l4种。从上述文种有9种是相同的,如决定、通知、通报、报告、请示、批复、意见、函、会议纪要;有9种是不同的。行政公文多了命令(令)、公告、通告、议案4种,党的机关公文多了决议、指示、公报、条例、规定5种。其中,条例和规定虽未列入国家行政机关规范性行政公文中,但在法规和规章性行政公文中是使用最多的文种。

4.从公文格式看,行政机关和党的机关的公文格式基本上是一致的,但也有一些区别。如上行文,行政机关要求在首页注明签发人、会签人姓名,而党的机关公文只是要求在发文字号右侧标注“签发人”,后面标注签发人姓名。行政机关的公文除“会议纪要”和以电报形式发出的外,包括有特定版头和普发性公文都应当加盖印章,而党的机关的公文允许有特定版头的普发性公文不加盖印章。行政机关要求公文中各组成部分的标识规则,参照《国家行政机关公文格式》国家标准执行,党的公文没有这一规定,但对公文版头

和主要形式及适用范围作了规定。

(三)坚持党政分开的行文制度

党政分开是政治体制、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方面,作为上层建筑组成因素的公文也要适应其要求,在过去党政不分的情况下,党政公文不分是可以理解的。比如,在党政机关文书中经常看到这样的情况,党委直接向政府行文,而政府有时也向同级或下级党委发号施令。请示问题,地方政府不是向他的直接行政上级请示,而是向上级党委请示;任免干部,本应由人大或者政府根据党委推荐,经过法定程序任命的,却由党委直接行文任命;基层企业的自主权更是得不到尊重,上级党委和政府部门都可随意向他下达指示、布置工作、进行检查,等等。这些问题,在党政、政企不分时,尚可理解。当改革深入到实行党政、政企分开后,上述问题还时有发生,就不仅不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不符合国际惯例.而且对实际工作是十分有害的。

因此,党政机关公文工作要适应改革的要求,把党政分开作为一条重要原则,理顺党委、政府和企事业之间的行为关系,健全各自的行文规则和行文系统。根据实践经验,必须建立健全如下制度:

一是实行党政行文分开,联合行文要避免过多、过滥;二是凡属部门职责范围内的业务性工作,由部门行文,党委、政府不应包办;三是各级党委部门、政府部门未经授权或批

准,不得直接向下级党委、政府行文;四是凡会议已经部署的工作,一般不另行文,领导干部在会上的讲话,一般也不再印发文件;五是凡可用口头或电话交流信息、沟通联系、请示或答复问题的,就不要行文;六是凡已在报纸上公开发表的文件,一般不另行文(重要的只印少量下发(存档);七是改变一律按级别(县团、地师、省军级)发文的做法,实行按级与按需相结合,凡文件内容与受文机关无关,就不要再发给公文。

篇2:党政公文类别及区别

公文是国家党政机关在管理国家事务的过程中形成的具有法定效力和规范体式的文书,是公务活动的重要工具。企业公文除了具有国家行政机关公文的一些特征外,还有其自身鲜明的特点:

一是目标的效益性。企业是经营性的经济组织,其主要目标是追求利润,它所制发的公文归根结底是为了创造经济效益。二是作者的法定性。企业公文的作者是企业法人,能够代表企业的利益、意志,非本企业法人或个人都不能成为本企业公文作者。

三是内容的准确性。准确事关企业的诚信形象,企业公文的内容应当合乎行政管理和经济工作原理规律,合乎现行的法律法规规定。

四是格式的规范性。企业公文的撰写和制作都必须遵循国家规范的标准格式,同时采用内部确定的具体的公文格式。五是程序的严谨性。企业的公文要特别注意办事效率,必须按照办文程序及时办理,有令即行,有禁即止,不允许各行其是,越权行文,不允许推诿扯皮,拖延误事。

企业公文同党政公文有很多相同点。如作者都是依据法律的有关规定成立的,并且能以自己的名义行使法定的职能、权力和担负一定任务、义务的组织。再如时效性,公务问题的处理必须-1-

及时,对公文的制发和实施有严格的时间要求,公文的效用也有时间限制等。二者的区别主要有:

一是价值取向不同。企业公文追求的是最大的经济效益,党政机关公文追求的是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效管理,党委公文追求的是提高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人大公文追求的是人民当家作主,政府公文追求的是工作效率,司法机关公文追求的是执法公正。

二是权威性不同。企业公文表达的是企业的意图,不可以行使党和政府的职权,只可以依法管理本企业事务、对企业内部事务“发号施令”。党政公文是管理国家与社会的工具,传达党的意图,宣示和表达国家意志,法定性、政策性、强制性、指导性、指挥性都很强。公民、法人及其他组织都要执行。

三是实施范围不同。企业公文在企业的管理范围内有效,即使是跨行政区的企业,也只能在企业管理范围内实施,不能凌驾于其他组织的公文之上。党政公文全局性强,在相应的行政区域内普遍有效。

四是内容的侧重点不同。企业公文侧重企业经营管理的具体事项和环节,党政公文则是侧重整个经济与社会的重大事项和任务。

五是一些文种使用的种类不同。企业公文经常使用的一些专用公文如广告、合同、协议、产品说明书等居多,党政公文基本不用。同样,党政公文使用的法定公文命令、议案、公告、公报、条例、规定、意见等,企业公文基本不用。

六是行文特点不同。企业作为独立法人,以自我管理为主。或对外行文,或内部行文,都独立承担行文责任。党政机关有严格的公文处理系统和管理制度,并注意不同层级的行文,上下级有明确的行文管理要求。在企业公文撰写制作中,必须把握这些相同点和不同点,避免与党政公文使用作用上的混淆,以确保企业公文效能的发挥。

自2012年7月1日起施行的《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对企业的公文处理将会产生若干影响。一方面,对企业直接的具体的要求,企业在公文处理中必须一丝不苟地认真执行。企业的党组织行文要以条例为准,包括使用的文种、程序、格式等。企业向国家政权机关行文,必须依照条例的具体规定办理,如果企业的办文制度或习惯同条例相悖,则应服从条例的管理规定。另一方面,对条例确立的公文处理的指导思想、原则、基本精神、管理制度等,企业在处理公文时要结合本企业的实际情况,加以贯彻、落实和体现。比如,公文保密问题,很多企业重视不够,特别是对企业内部的经济策略秘密、技术指标秘密、生产运营秘密的保护,应当参照条例对党政公文的要求,制定企业自己的具体公文管理保密制度。公文归档材料,应当根据条例规定,及时收集、及时整理、及时归档,力求齐全与规范,防止流失与损害。

篇3:党政公文类别及区别

2011年7月29日, 国家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联合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出版物上数字用法》 (GB/T15835—2011) (以下简称《数字用法》) , 于2011年11月1日正式实施。其规定了各类出版物 (文艺类出版物和重排古籍除外) 数字的用法。《党政机关公文格式》 (GB/T9704—2012) 明确, 公文中的数字用法应当符合GB/T15835—2011的要求。

作者在工作中查阅了大量的党政机关公文, 发现在数字的使用方面存在一些不规范的现象, 影响了公文的质量和地位。

二、数字使用现状

数字分为阿拉伯数字和汉字数字。《数字用法》规定, 用于计量的数字、编号的数字、已定型的含阿拉伯数字的词语应选用阿拉伯数字;非公历纪年、概数、已定型的含汉字数字的词语应选用汉字数字;如果表达计量或编号所要用到的数字个数不多, 选择汉字数字还是阿拉伯数字在书写的简洁性和辨识的清晰性两方面没有明显差异时, 两种形式均可以使用;同时明确, 如果要突出简洁醒目, 应使用阿拉伯数字, 如果要突出庄重典雅则使用汉字数字。对照《数字用法》的规定, 作者认为, 当前党政机关公文中常见的不规范使用数字的情况包括:阿拉伯数字、汉字数字、汉字与阿拉伯数字混用等方面, 现列举及分析如下:

(一) 阿拉伯数字使用情况

1.书写多位数时的不规范。为便于阅读, 在使用阿拉伯数字书写四位以上的整数或小数时, 一般采取“千分撇”或“千分空”的办法。使用“千分撇”时, 整数部分每三位一组, 以“, ”进行分节, 但小数部分不分节, 如:1, 234, 567.7654321。但在公文中, 有的写为1234567.7654321、有的写为1, 234, 567.765, 432, 1、有的写为1234567.765, 432, 1等等, 既不规范, 也不便于朗读。使用“千分空”时, 则要求从小数点起, 向左和向右每三位数字一组, 组间空四分之一个汉字 (即二分之一个阿拉伯数字) , 如:51 523 524.525 526 57, 公文中也常见不规范书写的现象, 如写为51523 524.52552657。此外, 在书写尾数为多个“0”的数字时, 可以用“万”、“亿”等为单位计数, 如数字123000000, 可写成1.23亿或12300万。2.表示数值范围的连接号不规范。在表示数值范围时, 采用的浪纹式连接号“~”或一字线连接号“—”, 并且要求只有在前后两个数值的附加符号或计量单位相同、且不引起歧义的情况下, 前一个数值的附加符号或计量单位才可以省略。公文中, 将连接号误标的现象有“-”“—”“~”“——”“_”“…”等, 可谓五花八门。也有部分公文省略了前一个数值的计量单位, 给人以歧义, 如将“8万—18万”写为“8—18万”。3.含月日的专名标点符号的不规范。在采用数字表示含有月日的专名时, 应该在月、日之间使用间隔号“·”, 并且在数字前后加引号, 如:“3·15”消费者权益日。在部分公文的实际使用过程中, 不规范地写为:3.15消费者权益日、315消费者权益日、“3.15消费者权益日”。

(二) 汉字数字使用情况

1.概数使用不规范。在使用汉字表示两个数字连用时, 两数之间不用顿号“、”隔开, 如正确的写法是:三十七八岁。不规范的写法通常表现为:三十七、八岁。由于年份简写后的数字可以理解为概数, 所以年份一般不简写, 如:“一九五六年”不写为“五六年”, 否则易引起歧义, 甚至误解。2.专名标注不规范。在采用汉字表示含有月日的专名时, 如果涉及一月、十一月、十二月, 应该在月、日之间使用间隔号“·”, 并且在数字前后加引号。涉及其它月份的, 不使用间隔号, 但是否使用引号, 则视事件的知名度和社会的习惯性使用而定。如:“一·二八”事件、五四青年节。不规范的写法通常为:“一二八”事件 (不清楚是一月的二十八日还是十二月的八日) 、“一.二八”事件、五·四青年节。3.“零”和“〇”的误用。阿拉伯数字“0”的汉字书写形式有两种:“零”和“〇”。作计量时用“零”, 作编号是用“〇”。常见误用如将“106元”的汉字书写形式写为“一百〇六元” (正确的写法为“一百零六元”) , 还有的将“二〇一二年九月十七日”误写为“二零一二年九月十七日”。

(三) 其它情况

1.约数表述不当。如:“预计投资约5000万元左右” (“约”和“左右”的意思重复) 、“至少需要启动资金1000万元以上” (“至少”和“以上”的意思重复) 、“估计全年的可支配财政收入为123456789.01元” (既然是“估计”, 就不会有这么精确) 、“参加本次会议的有近200人左右” (“近”和“左右”的概念模糊) 。2.表示增减的数量表达错误。如部分公文中容易混淆“增加”与“增加到”、“提高到”与“提高了”、“增加一倍”与“是一倍”、“翻两番” (是原来的4倍) 与“是两倍”的概念。也有公文用倍数来表示“减少”的概念, 如“费用比原计划节约了一倍” (这里的“一倍”应该改为“一半”才符合语义) 。3.“以上”“以下”连用时的歧义。通常情况下, 用“以上”或“以下”单独表示数字界限时, 可包括前面的本数在内 (在“以上”或“以下”后面, 用括号内的文字明确说明是否含本数则更好) 。但是当“以上”和“以下”连用时, 部分公文中则没有作出明确的交代, 导致了本数的重复或丢失。如:“这次竞赛共有100位工作人员参加, 取得80分以上的有50人、80分以下的有10人” (还有刚好取得80分的40人的数据丢失了) 。再如:“请处长以上人员参加”, 对是否包含“处长”则没有明确, 容易出现误解, 影响工作。

三、建议

(一) 加强对《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理论学习

公文中数字的正确、规范使用, 可使公文更加科学、规范, 使所表述的事情更加清楚、更加有说明力。因此在公文中正确、恰当地使用数字, 是每一位公文工作者的基础本领, 只有掌握了相关的国家标准, 才能够为做好公文工作提供保证。

(二) 加强公文写作中规范使用数字的实践

通过定期开展相应的业务培训, 强化对数字使用、公文撰写等有关理论知识的学习, 在此基础上, 加强实践力度, 及时开展研讨交流活动, 总结经验, 提高规范使用数字的能力, 确保公文质量的有效提高。

摘要:党政机关公文是党政机关实施领导、履行职能、处理公务的具有特定效力和规范体式的文书, 其制作的规范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作者查阅了大量的党政机关公文, 发现其在数字的使用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规范的地方, 并对常见错误进行了分析, 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党政机关,公文,数字,现状,建议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出版物上数字用法 (GB/T15835—2011) .

篇4:试析党政机关公文写作

一、公文写作的特点

一是标准化。《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属于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的法规性文件, 也就是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中需要共同遵守的制度。在制发公文时, 一定要严格按照《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有关规定, 做到标准化, 维护公文的权威性、严肃性。二是规范化。规范化就是制定公文的全面系统的规格标准, 使人们的工作行动合乎这些规格标准。公文写作规范化包括格式、文字、数字、图示等公文涉及的方面均应突出规范化这一特点。三是实用化。公文是为了指导实践, 因此在公文写作时要突出实用化、可操作性的特点, 力求用具体明了的语言表达准确的意思, 使公文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能够很好地指导实践工作。

二、公文写作存在的问题

一是公文格式使用不规范。现在党政机关的公文写作队伍素质已经有明显提升, 但仍有一部分人没有经过严格的专业训练, 对《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学习不够, 对公文文种掌握不清, 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二是公文内容不规范。有人只注重公文写作格式, 却忽略了对公文内容的重视, 对公文语言词语的选择与锤炼不重视, 没有认识到公文语言具有的特殊性质和要求, 因此, 对公文的语法、逻辑、遣词造句等方面存在不规范的现象。三是公文写作逻辑不规范。一篇好的公文需要遵循一定的写作逻辑, 但实际在公文写作中会经常出现种属混淆、等逻辑混乱的现象。

三、解决的办法

针对公文写作中存在的问题, 应该从公文内容、公文要素及应处理的关系三个方面入手, 按照“三个三”策略, 即需要突出的“三个重点”, 需要把握的“三个要素”和需要处理的“三个关系”, 不断提高公文写作水平。

(一) 公文写作要做到“三个突出”

一要做到主题突出。一篇公文要有一个主题, 这个主题要能涵盖住整篇公文。主题下面可以有次主题, 但次主题必须能为主题服务, 才能烘托住这个主题。二要做到重点突出。一篇公文要有一个重点, 这个重点应该是公文的核心。如果是经验交流材料, 那么这个重点就应该是“为什么让你交流发言的缘由”, 也就是工作中所取得经验的升华。三要做到结构突出。一篇公文要有一个结构。公文结构必须是层次清晰的, 有逻辑顺序的, 这个顺序可以是时间顺序、先后顺序, 也可以按照重要程度区分。

(二) 公文写作要把握“三个要素”

首先, 义理是公文的观点。观点正确, 论据充分, 公文就有了灵魂, 就可以说明问题、解决问题。读者也可以清晰地知道作者的态度。过于注重形式, 过于追求华丽的词藻, 观点则难以准确展现。其次, 考据是公文的载体。材料和观点的统一, 是写好公文的关键。材料一要真实, 二要恰当。“真实”就是实事求是;“恰当”就是材料与观点能够相呼应、有联系、有必要的分析。最后, 辞章是公文的形式。正确地使用语言应该是写作公文的一个基本要求, 不能够正确地使用语言, 纵使有再好的构思和谋篇, 也不能写出来很好的公文。

(三) 公文写作要处理“三个关系”

一要处理好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公文首先内容要好, 但形式也很重要, 好的内容需要有好的表现形式。言之无文, 行而不远。既不能片面追求形式而不讲究内容, 又不能不讲究形式。二要处理好深入与浅出的关系。文章有四种境界:深入浅出, 深入深出, 浅入浅出, 浅入深出。深入浅出是最高境界, 也最难达到。公文应该去追求深入浅出这一境界。三要处理好主动与被动的关系。公文写作有出招者, 有接招者。出招者有自己的想法, 接招者也有自己的想法, 这就需要接招者主动与出招者沟通, 统一思想, 理清思路, 从而写出一篇两者均能满意的公文。

摘要:公文写作是党政机关工作人员的一项重要工作, 也是党政机关工作人员必备的基本功之一。公文写作具有一定的要求与技巧, 其语言特点也与其他文体的所不同, 具有标准化、规范化、实用化的特点。本文针对目前公文写作中存在的不足, 提出解决公文写作存在问题应采取的“三个三”策略, 即需要突出的“三个重点”, 需要把握的“三个要素”和需要处理的“三个关系”, 从而不断提高公文写作水平。

关键词:党政机关,公文写作,重点,要素,关系

参考文献

[1]曾昭乐.现代公文写作[M].中山大学出版社, 2001.

[2]王梦奎.怎样写文章[M].中国发展出版社, 2009.

[3]范广群.浅析公文写作创新[J].北京人民警察学院学报, 2011 (02) .

篇5:党政公文类别及区别

一、党政机关公文中容易出现的语义重复现象及辨析

语义重复是指在某个中心词的前面或后面, 添加一个与中心词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语, 出现句中某个成分多余, 从而导致语义的重复。语义重复通常的表现形式有:主语重复, 谓语重复, 宾语重复, 定语重复, 状语重复, 补语重复等。在此, 作者列举20例党政机关公文中容易出现的语义重复现象, 并进行简要辨析。

1. 例句:此次事件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 将会波及到很多地方。“波及到”。《现代汉语词典》对“波及”的释意为“牵涉到;影响到”, 其本身已经含有“到”的意思, 把“波及”和“到”连用的现象很常见, 属于语义重复。

2. 例句:事件的调查一旦有新的进展, 我们将及时公诸于众。“公诸于众”。从古音看, “诸”和“之”同音, 而“诸”和“于”有时叠韵, “诸”即之于或之乎的合音, 已经包含“于”的意思。可以说“公之于众”, 而不能说“公诸于众”。

3. 例句:我们要避免一些不良陋习。“不良陋习”。“不良”是不好的意思;“陋习”是指不好的习惯。如果要表达某种行为或习惯不好, 用“陋习”即可, 无需在“陋习”前面加上“不良”“不好”“坏”等字词修饰, 造成语义重复。

4. 例句:这些简直就是不必要的浪费。“不必要的浪费”。“浪费”是指对人力、物力、财力、时间等使用不当或没有节制, 其本身就含有不必要的意思, 既然是“浪费”, 就一定没有必要。“不必要的浪费”的言外之意误导人们以为还有“必要的浪费”。

5. 例句:他真是一位好楷模啊。“好楷模”。“楷模”表示值得学习的人或事物、榜样, 是对行为主体的赞扬, 已经包含“好”的意思, 使用时无需用“好”来修饰。

6. 例句:他不仅对她没有怜悯之心, 反而更加变本加厉地予以摧残。“更加变本加厉”。“变本加厉”属贬义, 多用于坏行为、坏事情, 是指事情的状态变得比原来更加严重。例句中在“变本加厉”前面画蛇添足地加上“更加”, 造成语义重复, 应该去掉。

7. 例句:优越的自然条件和和谐的社会环境, 使得百姓的生活安居乐业。“生活安居乐业”。“安居乐业”出自《老子》, 意思是安定愉快地生活和劳动, 本身含有生活的意思。“百姓的生活安居乐业”意思是“百姓的生活安定愉快的生活和劳动”, 显然是重复, 应该删除其中的“生活”, 直接表述为“安居乐业”即可。

8. 例句:我们已大获全胜, 凯旋而归。“凯旋而归”。这是在党政机关公文乃至报刊中常见错误用法之一, 原因是没有真正理解“凯旋”的意思。“凯旋”是指奏着胜利的乐歌归来, 含有“归来”的意思。“凯旋”即可, 不必加上“而归”“归来”。

9. 例句:我们亲眼目睹了整个过程。“亲眼目睹”。“目睹”表示亲眼看见, 再在“目睹”前面加上“亲眼”就多余了。不是“亲眼”的, 怎么能称作“目睹”。如果非要使用“亲眼”的话, 可以表述为“亲眼看见”。

10. 例句:明天按计划进行带妆彩排。“带妆彩排”。“彩排”是指演出前的最后排练, 演员穿着演出服装并化妆, 音乐、舞台等各部门均按照正式演出的要求工作。所以“彩排”本身就带“彩”, 不用特意强调“带妆”。

11. 例句:所有顾客都将获得免费赠送的礼品。“免费赠送”。“赠送”本身就是免费的, 如果还要花钱或是付出其他成本, 就不叫“赠送”, 而叫“购买”“兑换”“交换”等。“免费赠送”可能是长期的口语表达习惯而受到的影响。

12. 例句:媒体对这一数据提出质疑。“提出质疑”。“质疑”的意思是提出疑问, 请人解答。再加上“提出”就造成了语义重复, 这也是很常见的错误之一。

13. 例句:今年的洪灾使得本市的百姓民不聊生。“百姓民不聊生”。“民不聊生”指的是百姓无法安定地生活下去, 形容人民生活困难。显然, “民不聊生”本身所描述的对象就是“百姓”, 无需多此一举地在其前面加上“百姓”。

14. 例句:对于如何调控房价的问题, 政府想尽了千方百计。“想尽了千方百计”。“千方百计”本身就是想出来的, 形容想尽或用尽一切办法。因此, “千方百计”前就不用“想”了。

15. 例句:看得出来, 他是有难言之隐的苦衷。“难言之隐的苦衷”。“难言之隐”指隐藏在内心深处不便说出口的原因或事情;“苦衷”指的是说不出来的痛苦或为难的心情。因此, “难言之隐”就相当于“苦衷”。可以描述为“有什么苦衷”“有何难言之隐”。

16.例句:对此很多人感到自惭形秽。“感到自惭形秽”。“自惭形秽”原指因为自己在相貌方面不如他人而感到惭愧, 后来泛指自愧不如别人。“自愧”就是自己感到惭愧的意思, “自惭形秽”前面没有必要加上“感到”。

17.例句:目前的 (下转第12页) (上接第10页) 当务之急是控制好事态的发展。“目前的当务之急”。“当务之急”即当前急切应办的事情, 强调的是“当前”“目前”, 在其前面再加上“目前”就使语义重复了。

18.例句:这是大家众所周知的事情。“大家众所周知”。“众所周知”指的是大家全都知道。“大家”与“众所周知”合用就造成语义重复, 应该避免。

19.例句:会议再次强调了今年报刊杂志征订工作的重要性。“报刊杂志”。《现代汉语词典》中, “报刊”的解释是报纸和杂志的合称, 即其本身包含了“杂志”。因此, 用“报刊”即可, 无需在其后再加上重复语义“杂志”。

20.例句:截至到上月底, 共受理举报投诉389件。“截至到”。“截至”指截止到某个时候, 含有“到”的含义, 合用则语义重复。

二、建议

上述列举的20个语义重复, 只是作者在党政机关公文中发现的比较常见的一些错误, 在很多报纸、杂志、网站等媒体上也常见类似情况, 如“悬殊很大”“人民生灵涂炭”“群众民怨沸腾”“值得可歌可泣”“相互拥护”“日夜朝夕相处”“一致公认”“最高顶点”“过高的奢望”“公开宣称”“极其罕见”“非常奇缺”“涉及到”“来自于”“国际间”“忍俊不禁地笑起来”“三令五申地强调”“显得相形见绌”等等。

篇6:党政机关公文写作常见错误例析

一、版头部分

公文版头部分由份号、密级和保密期限、紧急程度、发文机关机志、发文字号、签发人、版头中的分隔线组成。其中, 份号、密级和保密期限、紧急程度这4个要素只有在涉密公文中应当标注, 一般公文无须标注。另外, 上行文应当标注签发人姓名, 所以公文版头部分出现的常见错误是发文字号编写不当。发文字号是指发文机关对其制发的公文编排的顺序代码, 以便引用和管理。由发文机关代字、年份和序号三部分组成。常见的错误有:

(一) 机关代字混淆

机关代字是发文机关全称的简缩语, 就是选用最能反映发文机关本质属性的字词作为本机关的代字。如宁波市人民政府制发公文, 其代字为“甬政”;宁波市教育局制发公文, 其代字为“甬教”。若简缩不当, 易造成混淆, 起不到代字作用。如“鄞州高级中学”, 代字就不能写成“鄞中”, 因为另外还有“鄞州中学”, 如用“鄞中”就不能分辨, 而应写成“鄞高中”。再如“华东师范大学”, 代字就不能写成“华师大”, 因为另外还有“华中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 如用“华师大”就不能分辨, 而应写成“华东师大”。这么一来, 我们在教学中应该让学生多熟悉一些常见又易混淆的机关代字。

(二) 年份不全, 括号使用不当

新《格式》中明确规定, 年份标全称, 用六角括号“〔 〕”, 如甬教〔2013〕5 号。而×教 (2013) 第12 号, 显然, 年份是标全的, 使用圆括号是错误的, 应用六角括号。

(三) 序号不当

新《格式》也明确规定, 序号不编虚位 (即1 不编001) , 不加“第”字。教学中, 强调学生编虚号, 并加“第”字, 这些都是错误的, 如×教〔2013〕第12 号, 应去掉“第”字, 改为×教〔2013〕12 号。

二、主体部分

主体部分由标题、主送机关、正文、附件说明、发文机关署名、成文日期和印章、附注、附件组成。教学过程中学生写作常出现的错误有:

(一) 标题拟写不当

公文标题与一般文章标题不同, 其拟写也有严格的规范要求。规范的公文标题是由“发文机关名称+事由+ 文种”构成, 如《××中学关于召开各班团支书会议的通知》, 但在实际写作中, 标题的拟写常会出现以下几个错误:

1. 文种错用。对于文种选择, 应当根据行文目的和要求、文种的适用范围、行文关系来确定, 不得混淆使用。

(1) 请示与报告混用。请示和报告虽然都是上行文, 但是二者有不同用途和要求, 是两个不同文种, 请示“适用于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批准”, 上级对于请示必须有答复, 必须事前行文。而报告“适用于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答复上级机关的询问”, 不需要上级作出答复, 可事中行文, 也可事后行文。在写作中, 由于没有掌握两个文种的区别, 常把请示误用为报告, 或并用请示和报告。如:①《××公司关于举办技术交易会开展技术协作活动的请示报告》, ②《××学校关于购买冷冻机的报告》。从标题事由来看, 都是请示上级批准某事项, 因此, 应将①中的“报告”去掉, ②中的“报告”改为“请示”。

(2) 请示与函的错用。请示属上行文, 函是平行文;请示是向有隶属关系的直接上级请求批准, 而函是向平级或不相隶属机关请示批准。如北仑职业高级中学向北仑区教育局请求拨款建造宿舍楼, 就应用“请示”, 北仑区教育局是北仑职业高级中学的直接隶属上级机关;如向北仑区财政局请求拨款建造宿舍楼, 就应用“函”, 北仑区财政局是北仑职业高级中学的不相隶属上级机关。

(3) 批复与复函的错用。批复答复的是请示, 是具有直接隶属关系的上下级, 而复函答复的是函, 是不相隶属关系的上下级或平级。如《宁波市人民政府关于同意建造水闸拨助经费的复函》, 而主送机关写明是北仑区人民政府, 那么, 该标题存在的错误就是批复与复函的错用, 宁波市人民政府与北仑区人民政府是直接隶属的上下级关系, 所以, 正确的应该是《宁波市人民政府关于同意建造水闸拨助经费的批复》。

2. 事由不当。公文标题的事由应是对公文内容的高度概括, 要求准确、简洁。常用的结构是“ 关于××××××的”, 而有些公文标题的事由部分表述重复, 啰唆, 冗长, 不明确, 缺少“关于”二字等。如①《××公司对非法倒卖建筑材料的×××开除公职的通报》, ②《××市安全局关于向各有关单位宣布全市安全大检查的通知》。①中的错误是缺少“关于”二字, 故应加上“关于”;②中的错误是事由表述啰唆、冗长, 应改为《××市安全局关于开展全市安全大检查的通知》。

3. 发文机关和事由位置颠倒。发文机关名称+ 事由+ 文种这三个要素顺序不可颠倒, 如《关于××公司同意分厂成立销售部的批复》, 应改为《××公司关于同意分厂成立销售部的批复》。

(二) 主送机关拟写不当

主送机关指的是公文的主要受理机关, 应当使用机关全称、规范化简称或者同类型机关统称。平时企事业单位公文写作及教学中学生所犯的错误有:

1. 主送机关多个。按规定, 原则上主送一个上级机关, 根据需要同时抄送相关上级机关和同级机关, 不抄送下级机关。如《某职业学校关于解决学生宿舍建设资金的请示》, 主送机关写明是 (市人民政府、市教育局) , 显然, 就存在着多头主送的错误。

2. 主送领导个人。规定中已明确除上级机关负责人直接交办事项外, 不得以本机关名义向上级机关负责人报送公文。然而, 学生写作的公文, 经常会看到公文中向领导个人主送的现象。如《某电子工业学校关于解决进修教师住宿问题的函》, 主送机关写明是某大学校长, 顾名思义, 公文就是公对公, 而不能公对私, 所以, 主送机关只能是机关单位, 而不能是领导个人, 应改为某大学。

(三) 正文中拟写不当

1. 缺少过渡句。过渡是文章上下内容、段落之间的衔接、转换。如果没有衔接的文字, 文章就会显得突兀, 文意也不会贯通。因此, 过渡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如一份会议通知, 开头写明根据上级要求, 对全县中小学卫生状况进行一次全面大检查, 我们拟召开中小学负责人会议, 主体交代了会议时间、地点、内容、参加人员等事项。可见, 此会议通知在开头与主体之间就缺乏过渡句连接, 导致主体部分显得很不自然, 正确的应在“我们拟召开中小学负责人会议”后加上“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那么, 开头与主体部分就自然衔接了。教学过程中, 就要给学生强调有过渡句的同时, 还要正确使用, 如呈报性报告, 常用的过渡句是“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呈转性报告的过渡句是“现提出如下安排意见”或“为此, 建议做好如下工作”;批复的过渡句是“经研究, 现批复如下”;纪要的过渡句是“现将有关事项纪要如下”;等等。

2. 引用公文不当。在答复性公文中, 正文开头往往是先引述来文, 引用公文应当先引标题, 后引发文字号。在写作过程中, 却经常发现不引述标题和发文字号。如《××市文化局关于同意举办第十一届亚运会图片展览的批复》, 正文开头第一句就是你们的请示收到了。可见, 在批复写作中, 引据不当, 应引述下级来文日期、标题和文号, 即你馆××××年×月×日 《关于第十一届亚运会图片展览的请示》 (×文馆〔××××〕×号) 收悉。除了批复这一文种外, 复函的开头也应是这种写法。

3. 时间、数字的运用不当。除惯用语用汉字小写外, 大部分应用阿拉伯数字。如一篇通报《××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晨报〉谣言惑众的通报》正文中写道:这一消息源于本市《晨报》九二年4 月1 日的一则“愚人节特快报道”。很明显, 文中日期混用, “九二年4月1 日”应改为“1992 年4 月1 日”;另如, 一篇《某区人民政府关于建造水闸拨助经费的请示》正文中写道“在沿江四个村各建小型小闸壹座”, 文中的数字存在乱用现象, “壹座”应改为“一座”。

4. 结构层次序数标注不当。公文正文常运用条款式写法, 写作时常要标注序数, 分条列项, 一目了然。按规定:结构层次序数, 第一层为“一”, 第二层为“ (一) ”, 第三层为“1”, 第四层为“ (1) ”。只有一个结构层次时, 就用“一”, 而不用其他序数, 如《××市土产进出口公司关于解决生产名贵中成药所需犀角来源问题的请示》, 这篇公文的内容都只有一个结构层次, 其序数为“1、2、3、4、……”, 而正确的应该为“一、二、三、四……”。这些结构层次序数的标注, 看似简单, 但在写作过程中常常忽略。

5. 违反一文一事原则。按规定, 请示应一文一事, 相对应地, 批复同样也是一事一批。但在实例中, 我们经常会发现这样的现象:某职业学校向市教育局解决学生宿舍楼建设资金的请示, 正文中, 除请求解决资金外, 还要求“我校图书馆也尚未达到省标准, 望上级部门予以支持”, 这就违反了请示一文一事的写作原则, 正确的应该是把另外一事删去。

6. 内容层次错乱。公文不同于文学, 它是为解决实际问题而撰写的, 重在实用, 而且与文学的一个最大区别就是, 公文有着自己特殊的格式结构, 每一段内容表达都要合乎文种格式特点。我们来看这则通报的正文内容:“××制鞋有限公司长期以来无后勤保卫规则, 亦无领导同志交接班值班制度, 安全管理混乱。该公司前后有三大厂房, 职工下班后, 仅有一位年近七旬的老人值守, 没有严格的规章制度和岗位责任制, 使个别思想不健康的职工有机可乘, 因而该公司的成品、半成品经常被盗, 但始终未能引起该公司领导的足够重视。经查, 十二月十七日晚发生的火灾完全是一场人为的事故, 是严重的失职行为。为严肃纪律, 我公司决定撤销该公司××总经理职务, 扣发全年奖金。”可见, 这则通报正文顺序错误, 应先写主要事实, 再写事实评析, 再写决定和要求, 正确的应该是先写:“12 月17 日晚, ××制鞋有限公司发生火灾, 经调查, 该火灾是一场人为事故。”接着写事实评析, 写明该厂的一些制度没有遵守执行, 没有组织纪律, 将“该厂长期以来无后勤保卫规则……但始终未引起该公司领导重视”作为事实评析, 最后对该厂提出决定和要求“:该公司领导没有做好负责工作, 且漠视组织规定, 我公司决定撤销该公司××总经理职务, 扣发全年奖金, 并希望各分公司和分厂吸取教训。”

7. 结束语运用不当。公文每个文种都有专用的结束用语, 但我们平时看到的公文多有存在结束语乱用、错用现象。如一则请示, 结束语写为“此致, 敬礼”, 显然, 在公文中运用带礼仪性祝语是大忌, 正确地应改为“以上请示当否, 请批复”。另如一则复函, 结束语写为“特此回复”, 也属错误, 正确的应改为“特此函复”, 包括批复这一文种, 也不能写成“特此回复”, 应为“特此批复”。所以, 我们要指导学生恰当运用每个文种专用结束语。

三、版记部分

版记部分有抄送机关、印发机关和印发日期三个要素, 在写作过程中, 常出现的错误有:

(一) 抄送给个人

抄送机关是除主送机关外需要知晓公文内容的其他机关。在教学和学生写作过程中, 经常性地会把抄送机关写给“××局长”等, 显然, 抄送机关抄送的是机关单位, 不应该抄送给具体个人, 正确的应该是抄送给××局长所在的机关单位。

(二) 印发机关和印发日期不恰当

印发机关和印发日期是指公文的送印机关和送印日期。在这里,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提醒学生避免拟写错误的是, 部门制发的公文印发机关一般写部门办公室, 而不写部门名称, 如宁波市教育局发的文件, 印发机关就不应该写成“宁波市教育局印”, 正确的应该是“宁波市教育局办公室印”, 另外, 印发日期要用阿拉伯数字标注, 不能用汉字标注。

在版记部分, 特别注意的是还有一个新的变化, 从2012 年7 月1 日起, 各类公文都不再标注主题词了, 作为文秘专业教师, 在教学过程中, 我们应当提醒学生严格遵守。

摘要:本文就文秘专业公文写作教学中对公文版头、主体、版记三大部分常出现的错误进行简要分析, 以在教学中指导学生规范行文, 把文秘专业学生培养成为企事业单位公文写作的能手。

关键词:公文写作,错误,例析

参考文献

[1]张茂叶.党政机关公文格式规范化十八题[J].秘书之友, 2013 (8) .

上一篇:小学生心理分析教育下一篇:工程复杂程度调整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