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见义勇为

2024-06-01

大学生见义勇为(精选6篇)

篇1:大学生见义勇为

我是一个平常的人,总做着一些平常之事,但正是在这些看似非常平常的事件中,我却总是能够感受到人生的平凡与不平凡,因为你做的一些平常之事有时能够改变别人的看法,有时能够改变一个人的人生,有时甚至可能影响着许多人的人生。在20xx年的一天,我就经历了这样一件平常的事,但却给我带来了人生中最难得的荣誉和认可,令我终身难忘。

那是20xx年4月的一个周末,中午吃过午饭后我象往常一样准备到楼下的农贸市场逛逛,顺便买点菜。下楼后我沿着菜市街往市场大门方向走着,抬头远远看到前方走来四个青年男子,其中有两人用手押着一个较年轻的男子步伐匆匆,后面一个男子紧随其后,四人的神情似乎有点不对劲,中间被押着的那个男青年表情显得比较慌乱。作为一名有着20多年工作经验的人民检察院干警,出于职业习惯和长年工作的经验积累,我的直觉告诉我这几个人可能有问题,于是我迎着他们走过去,并向他们询问道:“你们几个搞什么?”,中间那名男青年见状挣扎了一下,惊慌而又清晰地向我喊道:“他们要搞我的钱!”

听闻此话正好验正了我的直觉--三名男子胁持一人正欲到僻静处实施抢劫。于是出于本能和强烈的正义感,我没有多想便上前制止,两个押着人的男子微微一怔,其中高个子的男子面露凶像对我说:“你是想找死咯”,说着便从口袋里掏出了一把匕首向我的胸前刺来,我本能的随势向后倒退了一步,匕首未能刺中我,我大声怒斥道:“你们还敢撒野!”也许是被我的临危不惧给镇住了,亦或许是因为做贼心虚,三名男子见状不妙撒脚就跑,转眼就没有了踪影,于是我立即掏出手机迅速拨打了110报警,并详细描述了三名男子的特征及逃跑方向,由于报警及时,犯罪人在半小时后便被公安机关抓获了,之后我又积极配合公安机关做好案件询问、笔录等审查工作,使犯罪分子得到了应有的惩罚。

这本是一件发生在我平常生活中的一件平常之事,配合公安机关处理完事件后,我并没有过多的放在心上,直到公安机关将此案送到开远市检察院审理时,办案人员在卷宗里发现了我的名字并向我求证时,我才将事情的来龙去脉对他讲了,让人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单位领导竟然将我的事作为典型事迹向上级做了呈报,我也由此被州检察院荣记了三等功。面对这突如其来的荣誉,我内心感到激动不已,同时也让我深深懂得一个道理:平常之事必有其不平常之处,正义之心必有其正义之果。

篇2:大学生见义勇为

团支部

肩负责任,让英雄的足迹永不褪色

主题:肩负责任,让英雄的足迹永不褪色 时间:2010-3-24 地点:综A117 应到人数:28 实到人数:28 主持人:刘维港 记录人:邓欢 会议流程:

一、主持人发言:舍己救人、见义勇为精神既是我们民族的传统美德,又是我们时代的无价之宝,它必将代代相传。和过去一件件大学生舍己救人的英雄壮举一样,看似偶然,但民族精神和传统美德代际传承却是历史的必然。尽管在市场经济和功利主义的冲击下,传统美德受到拜金主义的猛烈挑战,三名大学生用生命的代价换回两名小学生生命”,黄船钉救落水儿童,陈永刚救落水儿童究竟“值不值的一论,似乎让人们又见到当年“张华救老农值不值”的质疑和阴影。但更多的,英雄牺牲所换回的不只是两位少年的生命,更是对社会良知的感召,对大学生应有价值观、道德情操和精神风貌的感召。今天让我们畅所欲言,谈谈我们队大学生见义勇为的感想。

二、同学发言:

王明:听到这个新闻,我很震惊,也很感动,我可以想象的到,在看见老人落水的那一刹那,陈永刚同学得需要多么大的勇气,又是多么的义不容辞,所以我认为我们应该学习他们奋不顾身、不怕

牺牲的英雄气概,学习他们心系社会、关爱他人的广阔胸怀,学习他们自强自立、奋发向上的进取精神,学习他们不为名利、乐于奉献的优秀品质。

冯凯丽:我认为我们应该向他们学习,学习他们见义勇为的精神,我们大学生是祖国的明天,也有我们不可推卸的责任,我们80、90、后,并不是你们所说的毫无责任感,我们有我们的梦想,有我们的奋斗目标。我会努力学习,提高自身本领各综合能力。寻找适合我们自己的人生轨迹,以最大程度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邓欢:人生价值在于奉献”,“存在就有它的原因。见义勇为是一个美丽的闪光点,是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学习、去继承、去发扬的。生命是无价的,存在的就是合理的。他们的一跃,给我们留下的是感动,但更多的是行动。我感觉我身为一个大学生很自豪。我会以行动向他们学习。

张临安:看到这则新闻,泪水很快模糊了双眼。说他们的事迹感动了我,震撼了我,似乎都不准确。因为,我们眼前这个世界,人造感动,人为震撼的事情实在是太多了。我会珍爱生命,努力学习。

王陆:听到这些,我很震撼,是的,我们大学生所追求的正是一种高亢的民族气节,就像他们一样别无所求,只为录求那份欣慰,让身心得到升华,他们,她们,所展现的是人性的光辉,他们真正找到了精神的彼岸。让我们将大灾大难、大是大非等关键时刻涌现出的英雄精神升华为平时的生活、平凡的岗位中的表

现,把“感恩、责任、勤奋、忠诚、奉献”等时代精神时刻放在心中

赵倩:肩负责任,我们的肩上有责任。他们给我们的不仅是感,更多的是动力,我们会把你们的这份精神传递下去,让爱的光辉用闪光忙。我们会认真走好我们的每一步。不会让大学生这个词抹灰。

张国龙:他们用行动向我们诠释了生命的意义,他们用生命谱写了一曲英雄的赞歌,用感天动地的英雄壮举对“80、90后是崩溃的一代”进行了无比有力的反讽。这一切都使我陷入深深的感动中,并使我透过历史,重新看到雷锋的身影,雷锋高尚的灵魂!陈天赋:总是在说生活没有前进的方向、总是在提如今的人怎么变了,但是当我看见这件震撼人心的见义勇为之后,我突然觉得我们的内心强大的力量从来没有消失过。我在扪心自问,如果是我遇见这种情况,我能不能像他们一样,为了更年轻的生命的重生而放弃自己,我心中涌起一阵热热的潮涌,我想我会的!蔡二荣:生如夏花,短而绚烂。他们绽放的是生命的光彩,让我们每一个人在碰触到时候都会不禁感慨于自身,同时在想着自己的生与灭。这样的消亡,我用心,在狠狠纪念。我会努力向他们学习。

陈丽芝:他们使我心里想道生命的价值是什么?是一次醉生梦死的享受?还是一生享用不完的财富?没有人能给出一个确切的答案。在这反反复复的询问中,人们在一点一点的麻木着。但是

他们的一切,再次让我们的心灵惊醒,让我们碰触着最深处的灵魂,我们需要这样的阳光来照射我们的心。

许自立:我们是国家的未来和栋梁,我们更应该延续他们的心愿和足迹,因为我相信,他们如果生命依旧,也一定会抱着为祖国和人民而奋斗终身的愿望和信念!我们的旅程从现在开始,一点也不晚,路在脚下,心已千里!

刘敏罡:感动,真的感动。都说男儿有泪不轻弹,但他们使我眼前模糊,他们让我看到了我们大学生的意义,我们的明天,我们该怎么做,这些都是我们该学习的.周钲洋: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没有奉献,我们应该向他们学习,学习他们的舍己救人的精神。

郭阳露:他们三个年轻的生命在我们的耳边悄悄的诉说着他们的无怨无悔,这样的生命让我们每一个知道这件事情的人感到着自豪和骄傲。他们是新中国大学生中心一代的楷模和英雄,在这个年代中是我们的永远缅怀的纪念。比起时下的明星,这样的在我们身边的少年英雄不是更值得我们去尊敬和崇拜吗?!王欢:荣辱观,价值观,这些在他们消逝消逝之后冠给他们的称号,而这些,都不足以表现他们的所想。我在猜测他们的一瞬间的想法,会是那“一救成名”的荣和赞吗?当然不,在他们的心中,那一个紧迫的瞬间,他们的想法就是生命的珍贵,那两朵还未绽开的花的美丽。

江莎莎:他们用自己的人性托起了别人的生命而自己却永远的游向了

彼岸,他们的勇气、信念、善良也一定会在天国里延续,因为这个世界上的某些东西是不分国界不辩生死的,只愿他们的义举能激励更多的人去崇尚乐于助人和慈悲为怀的心肠,只愿他们这些年轻的生命之花能在天堂里开的更灿烂,你们是英雄,是我们大学生的骄傲。

刘撰:他们的行为很让我感动,我认为,年轻一代,首先应当弘扬民族精神、发扬传统美德,学习英雄集体见义勇为精神,与此同时,认清舍己救人、见义勇为的崇高价值,使自己的心灵彻底洗礼,把责任和奉献体现在日常点点滴滴的行动中,把志愿者活动加以坚持、拓展。

张祥:我们要向他们学习,学习那种见义勇为伟大精神。

黄赛花:在观看了中央电视台的见义勇为集体后,我被他们的事迹深深的感动着,同时也对大学生见义勇精神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胡素娟:我想他们不会后悔自己的行为,因为他们是勇敢的,是善良的。生命停歇了,可是同时代的英雄的形象并没有消逝,他们生前为了别人而不顾自身安危的形象定格在我们的脑海。我们为他们而感动,而痛惜,同时又为他们而骄傲,他们与我们一样是这个年代的人,我们这一代的人有着自己的活力与创新,可是传统的美德并没有被遗忘,我们这一代是有着高尚的品德的新一代,他们向社会证明了他们是善良的,是无私的,是奉献的!

三、主持人发言:生命很可贵,向我们大家所讲的一样,我们应该向

篇3:大学生见义勇为

2008年1月16日, 春寒料峭的时节, 云南农业大学体育学院2006级1班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杨继斌同学在乘夜班车回家的路上, 为保护人民群众的财产, 勇斗歹徒, 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那一年他才23岁。

2008年3月12日,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同志做出这样的批示:杨继斌同学品学兼优, 事迹感人, 应予宣传。另外, 他有与歹徒殊死搏斗的情节, 是否应定为烈士, 请研究。

杨继斌同学被授予“云南省优秀共青团员”、“2008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全国优秀大学生”、“见义勇为英雄大学生”和“全国道德模范”等称号。在杨继斌事迹的鼓舞下, 2006级体育教育专业班级形成了“坚定信念、团结友爱、立志成才、报效祖国”的班风。全班55名同学100%为共青团员;100%获得教师和普通话资格证书;90%以上获得“篮球裁判”、“足球裁判”和“排球裁判”资格证书;75%以上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70%的同学获得云南省一级计算机证书;12人次获国家级省级奖学金、励志奖学金;49人次获国家级、省级和校级一、二、三等助学金, 35人次获校级各种奖项, 1名推荐参加国家级“三好生”评选, 1名获省级“三好生”, 3名获校级“三好生”;2007—2008年度、2008—2009年度云南农业大学“先进班集体”, 2007—2008年度云南省“先进班集体”, 2009年度被团中央、教育部授予“全国先进班级”荣誉称号。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在杨继斌班级的体现

我们不禁会问, 为什么这个班级会取得如此优异的成绩呢?回答是肯定的, 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在杨继斌班级中的具体体现。

(一) 杨继斌班级以马克思主义的思想为指导思想, 坚定共产主义信念

教育为本、德育为先是现代人才培养理念和导向, 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云南农业大学历年来始终坚持德育为先, 把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作为育人的首要任务。体育学院坚持“崇德善智, 健体立美”的院训, 根据学院的专业特点和班级特色, 探索学生工作的新路子。把2006级1班作为一个试点, 从入学开始, 着重从德育教育、专业思想教育和日常行为抓起;把打造一个成绩优异的班集体作为全体同学的共同目标, 形成了成绩好、专项技能强的同学与进步慢的同学相互结对子, 共同进步的氛围。第一学年结束后, 班上就有包括杨继斌在内的5位同学因成绩优秀达到自主选择专业的条件。

杨继斌2006年9月入学, 2007年7月7日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于2007年12月参加云南农业大学第31期团校, 第33期党校学习结业, 列为重点发展对象。在杨继斌离开我们的第9天2008年1月25日, 中共云南农业大学委员会追认杨继斌为中共党员。英雄杨继斌走了, 但信念的光芒照亮这个班级每个人的心。从此以后, 英雄所在的班级同学们执着英雄的梦想, 意气风发, 团结进取。传承杨继斌高尚人格和品学兼优的奋斗精神, 正是这个团结温暖的集体持之以恒的源泉。道德的力量是无穷的, 正如杨继斌班班长徐国良在“英雄就在我身边的主题班会”上的发言:我们体育学院的全体师生应该向杨继斌同志学习, 学习他对国家、对社会、对事业高度的责任感, 学习他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学习他胸怀理想和远大抱负、勤奋学习、努力拼搏的治学精神, 学习他关心集体, 团结同学的优秀品质, 学习他奋不顾身、不怕牺牲的忘我斗志。虽然英雄杨继斌走了, 但杨继斌英雄事迹却一直在激励着2006级1班的同学们奋勇前行, 一个英雄的群体成长起来了。在学生党建、学风建设以及班集体建设等方面均取得了突出的成绩, 有41名同学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 同学们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追求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

(二) 杨继斌班级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共同理想, 坚定团结友爱思想

学风是一个班集体的灵魂, 是班级生存与发展的根本支柱, 良好的学风是班级的宝贵财富。通过学习杨继斌的见义勇为英雄事迹后, 学院班级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身边见义勇为英雄大学生杨继斌事迹的激励下, 同学们学习更加刻苦, 集体荣誉感进一步增强, 班级凝聚力空前高涨, 出现了学习赶、帮、超, 工作争着干、比着干, 生活上相互关心、相互体谅的良好氛围。班级党支部和班团干部提出了, 以“坚持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创建和谐、优良的班集体”为目标来感召全体同学, 只有让同学热爱自己国家、热爱我们的社会、热爱所学的专业, 才会有奋斗的目标, 才能充分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和对生活的热爱, 班级形成了同学互帮互助, 和谐友爱的班风, 坚定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信念。

(三) 杨继斌班级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坚定报效祖国

中华民族在五千多年的不懈奋斗中, 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杨继斌班级能够及时把握时事政治的脉搏, 有针对性地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例如:一是开展《杨继斌追思会》学习杨继斌的爱国热情, 重温杨继斌在入党时的发言, “我的家乡腾冲县是一个有着深厚文化底蕴和光荣抗战的历史名城, 小时候爷爷经常给我讲家乡的革命故事。和顺侨乡艾思奇纪念馆、抗日战争纪念馆、国殇墓园都是我常去的地方, 在这些地方, 你会深深感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和团结的民族精神。”二是开展《观看汶川特大地震观后感》主题班会, 通过抗震救灾, 全党、全军、全国人民紧急动员起来, 万众一心, 众志成城,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大爱无疆的伟大壮举, 激发同学们的爱国热情。三是开展《看北京奥运, 为中华民族而骄傲》主题班会。从参加的204个国家和地区派代表团参加, 有40多项世界纪录被突破, 有130多项奥运会纪录被改写, 到首次作为举办国的中国第一次登上奥运会金牌榜首位100枚 (51金、21银28铜) , 让世界惊异, 让国人难忘。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是中国人民的伟大胜利, 凝聚起中华民族复兴的精神力量。四是开展党课专题教育《改革开放辉煌的30年》, 了解中国现状, 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中国的现状, 对比改革30年以来的翻天覆地巨变, 升华大学生爱国主义热情。努力学习完成学业, 回馈社会, 报效祖国。

(四) 杨继斌班级以社会主义的荣辱观树人生观, 坚定立志成才

由于我国正处在体制转型时期, 原有的道德规范已被打破, 新的道德规范尚未建立, 一些人道德缺失和沦丧。在这种情况下, 杨继斌班级开展了“学习八荣八耻, 模范遵守校规校纪”的主题班会, 全班同学形成共识, 班级形成了“坚定信念、团结友爱、立志成才、报效祖国”的班风。班上同学建立了青年志愿者协会, 常常到各个社区进行体育指导, 到附近学校进行实践教学;每年的3月5日, 该班都会举行“学雷锋, 做好事”等一系列活动:义务植树, 擦洗道路两侧铁栏, 到社区拣垃圾, 增强环保意识。全班55名同学在四年的大学生涯中, 没有酗酒、打架斗殴等违反校纪校规事件发生, 没有一人违反校规校纪, 没有一人受过处分, 全部圆满完成学业。

三、以杨继斌班级为榜样, 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

杨继斌班级给我们的正是这样一种思考!为什么会有如此好的班风, 如此好的学风, 如此好的成绩?这不是偶然的, 是长时间优秀思想的熏陶、严格要求和榜样的力量激发的结果;是云南农业大学历年来始终坚持德育为先, 坚持“开学养正, 耕度至诚”的农大精神, 坚持着“厚德博学, 明理尚农”的校训, 把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作为育人的首要任务的结果;是体育学院坚持“崇德尚智, 健体立美”的院训和教师言传身教的结果。从杨继斌的班级的变化、成长和突出的成绩, 折射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力量, 给我们一种启示, 要以见义勇为英雄大学生杨继斌事迹为典型来引导大学;要以杨继斌班级为榜样发挥示范的力量, 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

(一) 强化理论基础, 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正如马克思所指出那样, “理论只要说服人, 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 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 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1]高校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首先要唱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主旋律, 占领高校培养人才的主阵地。就是要通过各种教育渠道、各种教育手段和媒体, 强化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 做到人人皆知。其次, 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材、融入课堂、融入讲坛、融入学术等, 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 做到春风化雨入, 润物无声, 潜移默化的正确引导大学生坚持共产主义信念。第三, 寓教于乐开展各种教育活动, 吸引当代大学生, 用科学的理论来武装头脑, 帮助大学生能在多种复杂的思想意识中来进行比较、来选择和鉴别, 才能在复杂的环境中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 才能识别和抵御各种错误思潮的侵袭, 自觉抵御国内外敌对势力的渗透和影响, 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2]。

(二) 创新教育途径, 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江泽民同志指出:“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 不断增强学生和群众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是素质教育的灵魂。”[3]当前, 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新的形势, 原有的教育途径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 必须创新的思想政治教育途径, 才能更好的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一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要从新生入学开始抓。从新生入学开始, 学校宣传部门、思想政治教育部门和学院, 就要结合实际有计划、有目标的开展系列讲座、系列培训等活动来推进。二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要有针对性和实效性。要从社会的热点问题、师生的思想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入手, 与办实事结合起来, 与科学发展观和创先争优活动结合起来, 提高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威信, 提升思想政治工作的形象, 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要上下联动共同推进。要发挥党组织、行政部门、校工会、校院团委和学生会的作用, 上下联动, 形成合力, 共同制定。例如:唱红歌、文艺汇演、辩论赛、专题墙报等。特别是互联网的作用, 要选拔熟练掌握网络运用技术的思想政治队伍, 设计好、自作好、管理好网络, 增强网络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四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要同社会实践相结合。社会实践活动是大学生了解社会、认识社会的有效途径, 是大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在实践中检验自己能力的有效方式。要结合专业实习, 要有选择性和针对性地开展, 例如:选择革命老区、社会主义新农村、三下乡活动、从走长征路等[4]。

(三) 创新道德教育, 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高校是德育教育的重要阵地, 担负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德育教育的重要任务。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深化、网络的进一步普及, 大学生的思想道德观念也在发生着急剧变化, 高校德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弱化。因此, 要以八荣八耻为基本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 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道德基础。

一是创新高校德育观念。高校德育要把握时代脉搏, 增强德育的现代性、时代性, 实现德育观念的创新, 要从德育目标、课程内容、课程方法以至整个德育体制进行改革。这就要求我们在高校德育中要强化服务意识, 坚持深入学生群体之中, 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 尊重学生的首创精神, 集中学生的智慧, 帮助学生解疑、释惑、排忧解难。二是创新德育内容。在当前社会生活方式多样化、经济成分多样化、利益主体多样化、思想观念多样化的情况下, 必须用马克思主义道德观的最新凝聚和当代诠释, 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道德取向, 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判断行为取舍、确定价值取向、做出道德选择提供了基本准则。三是创新德育方法。从过去的法偏重于强迫式、灌输式, 不管学生愿不愿意、认同不认同, 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的方式, 逐步过渡到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发挥学生的主体参与性, 让学生增强自我选择能力。加强社会实践、道德实践环节, 实施养成教育。充分利用网络这一载体, 对西方的一些价值观和腐朽的东西采取比较鉴别的教育方法, 帮助学生分析非马克思主义思想和价值观的错误所在, 使学生通过比较, 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选择[5]。

(四) 发挥榜样力量, 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道德的力量是无穷尽。当前高校要用典型事例来引导学生, 要充分发挥榜样的示范作用来激励学生。一是要挖掘身边真正反映大学生学习、生活、成长的过程, 有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典型事例, 进行整理, 形成专题讲座开展教育。例如:我院收集制作出《见义勇为英雄大学生杨继斌事迹》专题讲座课件, 作为党课开展教育。以见义勇为英雄大学生杨继斌立志成才、报效祖国、乐观向上、顽强拼搏、严于律己、艰苦奋斗、弘扬正气、乐于奉献优秀品质来激励和引导大学生。二是以树立学习、纪律和班风好的集体 (班级) 为榜样, 充分发挥榜样的示范作用。例如, 我院组织班级开展了向获得“全国先进班级”的杨继斌班级 (06级体育教育专业) 学习活动, 学习他们“团结、爱国、成才、报国”的班风, 来推动学院的学风建设。通过这一活动促进了班风的变化, 学院的学风、教风得到了进一步提高。涌现出思想、学风、纪律等方面比较突出的09级体育教育专业班级, 经过学院党政联席会议决定, 授予09级体育教育专业班级为《见义勇为英雄大学生杨继斌示范班》。三是要遴选出反映现实生活中的新情况、新问题, 具有时代特征的事例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才能药摆脱枯燥呆板的局面。在当今, 针对大学生价值观出现的价值理论偏重务实、价值取向趋于理性、价值追求突出个体、价值实现围绕自我的现象, 就要开展“学习杨善洲精神, 争做合格大学生”的活动, 使大学生的道德认识建立在坚实而丰富生活实际基础之上, 以先进的思想道德教育人、鼓舞人、激励人、引导人, 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作用。

有人曾说:“播撒一种思想收获一种行为, 播撒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 播撒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 播撒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见义勇为英雄杨继斌的浩然正气则昭示着, 播撒一种典型, 我们则能弘扬一种精神;播撒一种榜样, 我们能找到一个目标, 收获更多的精神财富。榜样的力量可以形成一种风气、凝聚成一股力量, 激励更多的人找到前进动力。

摘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是党中央针对我国思想道德建设的新形势向全党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 也是高校的重要历史责任。以见义勇为英雄大学生杨继斌班级为榜样, 强化理论基础, 创新教育途径, 深化德育教育, 发挥榜样力量, 培养合格人才, 对于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不仅具有时代性, 而且具有重要的现实性。

关键词:大学生,杨继斌,榜样示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参考文献

[1]王秉琦.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视角下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J].河北大学学报, 2007, (5) :5-9.

[2]李元峰.以思政课教学推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机制探索[J].继续教育研究, 2008, (12) :55-56.

篇4:见义勇为大学生被暴雪游戏收录

今年5月23日,广州番禺大学城广东工业大学校园内,该校大一学生吴宏宇发现有人在偷车后立即去追。途中,他坐上南华工商学院学生谢同学驾驶的摩托车,两人一起追截偷车贼,但却被偷车贼恶意撞击,导致严重摔伤。经抢救,吴宏宇因伤势过重身亡。5月25日晚,超过2000名关心他的老师、同学自发到事发现场悼念。吴宏宇也被省一级层面认定为见义勇为人员。

吴宏宇生前的最后一条朋友圈是这样的:有没有等守望先锋的,明天开服。但是他最终没有等到在游戏中战斗的那一刻。有玩家听闻吴宏宇的故事后,发帖向暴雪公司提议,让这位英雄在《守望先锋》的世界里留下一点影响。网易暴雪合作部看过帖子后,求证其为真人真事,且与游戏中英雄守望世界的主题理念契合,于是向美国暴雪娱乐公司总部提交了网友的建议。

点击 将吴宏宇收录游戏角色,采用的是一种自然、深入人心的方式推动价值观念的传播。对于暴雪公司将吴宏宇收录为游戏角色,吴宏宇的父亲认为,“这是一个纪念,在某种程度上是还了儿子的心愿。也希望更多的人了解宏宇的事迹,学习他挺身而出的精神。”

篇5:大学生见义勇为现象的讨论

[摘要]见义勇为是社会关注的热点,是中华民族的优良道德传统。见义勇为是高尚的道德风尚,有着不可估量的社会价值和精神价值,应大力提倡并高度发扬,以维护社会的正义,促进社会主义道德文明建设。高校更应该提倡和发扬见义勇为的精神,并需建立完善的制度维护见义勇为者的合法权益及其应得的补偿。[关键字]:见义勇为、立法保障、社会责任意识、社会风气、道德风尚

近年来,大学生见义勇为的事迹常见诸报纸及电视新闻,我们学院亦有不少值得讴歌的见义勇为事迹,更有许多见义勇为的无名英雄。见义勇为,社会关注,学校关注,领导关注,学生关注,这体现了正义的力量,道德的共鸣。然而并非每个见义勇为者都是那么幸运,见义勇为,有令人拍手称快的,亦有令人扼腕痛惜的,有英雄的传奇,亦有英雄的悲剧!这引发了不少人的争论,太大的英雄代价,值得吗?要不要提倡见义勇为?英雄烈士固然不少,然而冷漠的看客亦不少,更有不以为然者,对见义勇为者嗤之以鼻,则莫不令人心寒!本文就此作重点的分析和讨论。

一、何谓见义勇为?

见义勇为的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见到正义的事情就勇敢地去做。这个成语最早是出自《论语》中的《为政》:“见义不为,无勇也。”意思是见到仁义的事情不去做,就是没有勇气。这里的“义”指的是“仁义”。见义勇为是我国古代仁人志士所追求的道德标准,是崇高的道德精神追求。在《论语-卫灵公》中:“志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法家代表人物韩非在《韩非子》一书中写到:“利之所在民归之,名之所彰士死之。”民为利所趋,士为名而死。由此可见,古代仁人志士对仁义的追求是不计代价,不计成本的,坚持理想和仁义可以不惜代价,这就是“勇”。见义勇为,就是要有舍生取义的气概,知其不利而为之,即所谓之“勇”。

见义勇为是儒家思想的道德标准,是仁人志士的道德准则。几千年来,儒家思想一直主导着我国的政治文化思想,见义勇为也成了千百年来无数仁人志士的道德追求,成了我国的优良道德传统。时至今天,见义勇为作为我国社会主义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有着其广泛的思想基础和现实意义。在一些地方立法中对见义勇为作了法律的界定,规定见义勇为指“公民在法定职责之外,为保护国家、集体利益和他人的人身、财产安全,不顾个人安危,同违法犯罪作斗争或者抢险救灾的行为”。这说明了,见义勇为已经立法了,公民见义勇为有其法律依据了,维护社会正义,见义勇为,已经由道德的标准转化为法律规范,社会的公义已逐步提到了法律的制度上来了。

二、大学生见义勇为的现象及其产生原因

大学生是素质较高的社会群体,有较高的知识文化和道德水平,也有较高的思想觉悟。在见义勇为方面走在青年的前列,对促使社会风气的进步起到了一定的带动作用。近年来,时有大学生见义勇为事迹见诸报纸和电视新闻,就说明了这一点。在我们嘉应学院也发生过见义勇为的事迹。如: 2005年3月13日,电子系团总支干部、干事李金艺等四位同学协助校保卫抓住一个潜进我校偷盗自行车的嫌疑人,受到了保卫们的赞扬。参与此事的同学都是笔者本人的师兄和同级的同学,笔者对此赞不绝口,然而他们都认为这是他们的举手之劳,不足挂齿。当然也还有许多不为人知的无名英雄,在其他高校也有很多大学生见义勇为的先进事迹。其事迹如下:

2004年11月22日中午11点20分,南京工业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学生朱登峰,与另一名同学刘文元及好友鲍爱华,在新模范马路与中山北路交界处的华夏银行门口,勇斗一名当 1 街抢包的持刀盗贼,10多分钟后,三名大学生将小偷制服。在与该小偷搏斗过程中,朱登峰被刀捅伤。

2005年2月28日中午,江西某大学来深求职的旅游英语和酒店管理专业大学生小张,在南山区学府路荔苑小区路边修车铺,看到有小偷想偷一小姐的手机,挺身而出大呼 “有人偷你手机了!”,从而制止了小偷,但却遭到小偷的打击报复,《羊城晚报》对此做过报道。

2006年3月2日下午5时许,山东艺术学院大四学生李全在从章丘返回济南的一辆中巴客车上,出面阻止盗窃行为,行窃歹徒拔刀威胁。李全与歹徒展开搏斗,结果手、背部被刺伤。为此他在济南市公安局历下分局召开的“平安历下”表彰会上,被评为见义勇为先进个人,受到嘉奖。

......

在这众多令人讴歌的见义勇为事迹背后,人们不禁会思考,是什么促使他们这样做?其价值又何在?是逞着英勇,还是冲着名誉?或是其他因素。从以上及无数见义勇为事迹中可以看出,这些见义勇为的事迹大都是突发的,情况是紧急的,是要冒着危险做的,对自己不利的事。在那个千钧一发的紧急关头,如果当事人是你,你有那么多的思考空间吗?你有时间去衡量和计算见义勇为所需的成本和代价吗?很明显,面对正义,作出究竟勇为还是不为的抉择,是闪瞬间的。而左右这种抉择的是一种潜意识,而不是经过反复的揣摩和仔细的推敲,因为时间上已经不容许了,潜意识下的判断会决定你勇为还是不为。而这种潜意识则是由你的道德理念、价值理念、精神追求决定的,这个潜意识源自于外在环境。外在环境就是社会道德标准,学校道德教育,家庭道德观念。外在环境对人的道德观念和价值理念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这个外在环境又跟传统的道德理念和价值理念有着不可割裂的联系,当然跟时代的进步和发展也密切相联。

由此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许许多多的大学生,面对正义,临危不惧,挺身而出,见义勇为,不惜牺牲。这是因为他们从小受到了正面的、良好的、传统的道德教育,受到先进的社会风气的深刻影响。在我国社会主义国家里,提倡见义勇为,维护社会正义,社会的道德标准影响着国民的道德观念和价值理念。所以,大学生见义勇为是有着深刻的社会根源的,是社会主义道德标准的体现。

三、大学生见义勇为的悲剧及其反思

1982年7月,西安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二大队学生张华因跳入化粪池营救一位不慎落入池中的七旬老农而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就在张华舍身救人的事迹广为传播,张华本人也被授予烈士称号并成为全国大学生学习的榜样的时候,一场围绕着张华的争论在全国大学生中掀起了轩然大波。许多人在肯定张华同学精神价值的同时,也认为其结果是“不合算”的,一来国家在一个大学生身上所花的钱就这样白白付之东流是一种损失,二来一个大学生的价值也应当在更能体现其才能的方面去实现。这也是所谓的英雄“成本论”。因见义勇为而产生的悲剧也不仅此例,下面再作举例:

1999年11月26日,苏州一所大学文秘专业的舒俊,在回家的车上汽车突然起火,他脱险后,为了抢救被困的人,不顾一切将车上的人一个个救出,但是他的双手和脸部被二度烧伤,从此他工作难找,爱的世界更是没有他。

2003年1月16日,山西省阳泉市北大街七一广场13号楼,两名歹徒行窃后正准备逃跑时,被25岁的大学生樊文彬拦住。凶恶的歹徒竟然向樊文彬开了枪,50多颗霰弹留在了他的身体里。但是他由于交不起医疗费,医院已对他停止治疗。

......

从以上几个事例中我们看到了英雄的悲剧,看到了社会的一些冷漠,莫不为英雄的“得 2 不偿失”而感到愤慨和痛惜。也因此引发了人们对见义勇为价值的争议,不少人在肯定见义勇为的精神价值的同时,对其“得不偿失”的结果感到痛惜,亦对见义勇为的现实意义表示质疑,认为见义勇为是“鲁莽”的,“不值得”。有的人甚至认为,见义勇为是一些人爱出风头,爱管闲事,甚至不惜将自己只有一次的宝贵生命作为赌注。也有人认为,见义勇为不值得提倡,理由是英雄主义的做法无异于违背人性的“激进”行为。

见义勇为“得不偿失”,甚至遭到社会的漠然相视,这说明了社会对见义勇为的立法保障还不够完善的,同时见义勇为者用法律维护自己权益和应得补偿的意识也不强。我国对见义勇为的立法保障是有的,但保障机制不完善,法律的可操作性也不强。如上述事例中的舒俊,因见义勇为双手致残,依照我国《民法通则》第109条,他就应该获得一定的经济补偿,但是他并没有。即使获取了一定的经济补偿,但是由于双手致残带给他工作上的不便,使他成了弱势群体的一分子,社会理应给予优抚和就业保障,但是也没有。为因见义勇为而致残的人保障社会就业和一定的关照,对此立法的保障是有所欠缺的。在现实中,由于没有侵害人或侵害人根本无力承担赔偿责任,而受益人也往往无力提供补偿时,单纯依靠《民法通则》也很难维护见义勇为者的权益。这些都说明了对见义勇为的立法是不够完善的,而且保障机制也不完善。见义勇为者出于传统的美德意识,往往也不会主动去“索取”补偿,法律观念又不强,结果是流了血又默默流泪。这也是很不合情理的!

对于见义勇为是否应该受到物质上的嘉奖的问题,人们也有不同的看法。反对的人认为,对见义勇为进行嘉奖,一是“弱化了见义智为”,“鼓动”青少年的无谓牺牲,二是跟见义勇为的道德精神本质相悖逆的。如果见义勇为者得不到应得的补偿和嘉奖,这无异于贬低和否定见义勇为的价值,最终的结果是见义勇为者反而成了真正的“受害者”,这才是让青少年作“无谓的牺牲”。这不是在强化了“见义智为”,而是在弱化见义勇为,令勇者却步,从另一方面“鼓励”了那些瘪

三、流氓、盗匪之流的胡作非为!就见义勇为的精神本质而言,它体现了 “君子喻于义”的高尚道德品质,舍生取义的崇高品德,对其“义勇”社会不应该给予肯定和鼓励吗?英雄讲“义气”,如果不给予鼓励,那么社会的“义气”又何在?况且古云:“无功不受禄。”既然有功于社会,那么领功受禄也是名正言顺的。

一些人以单纯的利益价值来判断英雄壮举和由此升华的精神价值,是价值理念的倒退!是对见义勇为价值的片面性的衡量!他们只会加减乘除地计算“成本”和“代价”。他们觉得一个大学生去换一个行将就木的老农是“不合算”的,“划不来”的“交易”,牺牲一生的事业前程和幸福去救人是“不值得”的,为了一点儿并非自己的财产去跟盗匪斗争,受伤了却没人理睬是“不明智”的,因此否定了见义勇为的价值。他们只看到单纯的利益价值,忽视了见义勇为作为社会道德准则的重大社会意义和社会价值。

见义勇为颇遭一些人的非议,不为一些人认同,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继承的封建传统文化、道德观念、价值理念的复杂性。儒家思想一方面重义轻利,甚至杀身成仁。“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就是这一理念的体现;另一方面儒家又主张不偏不倚的“中庸之道”,中庸之道实际上无为而治,是保守主义。苏轼曾言:“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其志甚远也。”其中的“勇”即是“忍”,这也几乎是中国人的处世哲学。在一些耳熟能详的“名言警句”中,我们也可窥见出中国人的“大智大勇”,如:“忍得一时之气免得百日之忧”,“安分守己”,“韬光养晦”,“是非因口出”,“枪打出头鸟”,“只扫自家门前雪,哪管他人瓦上霜”。大家都奉行这些准则,便造成了对“过街老鼠”,不是喊打,而是“忍”之,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传统之流弊由此可见!当然在市场经济的今天,对于社会主义的道德准则和价值理念冲击也很大,这就要求社会更加需要对道德进行法律化,以维护传统美德,社会正义。

见义勇为真的没有了现实价值吗?其价值何在?高校是否需要大力提倡见义勇为?笔者就此在下文作详细的分析。

四、大学生见义勇为的价值及其意义

见义勇为是社会主义的道德准则是毋庸置疑的,这符合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需要,也是为大部分人所认同的。但是面对许多悲剧性的见义勇为事件,许多人对其价值就产生了质疑,对见义勇为的现实意义表示怀疑,甚至有人认为,社会的治安和正义应该由公安部门进行维护,一个人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完全可由司法部门进行解决,见义勇为是不需要提倡的,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的无谓牺牲只会带给社会的沉重负担。有些人对见义勇为的态度是左右摇摆的,甚至陷入了“两难”的选择。

对此笔者阐明自己的观点,见义勇为就其精神价值而言是无可估量的,就其社会影响力、维护社会正义和社会安定的价值而言也是不可估量的,就其提高整个国民的道德素质和促进社会风气进步的价值而言也是不可估量的。见义勇为其潜在的价值已而远远超出了其表面的现实价值,在表面上看,见义勇为可能是“亏本”的,成本上“不划算”的,但是其所起到的社会影响力和对社会的贡献,又是任何实物价值无法比拟的。所以,我们就必须大力提倡见义勇为。

邪风不改正气不立,社会的正义需要全民的共同维护,要激浊以扬清,不能采取姑息养奸的做法。社会如果不倡导见义勇为,是从另一方面对社会邪恶之徒的姑息,对其嚣张气焰的放纵和对其胡作非为的另一种鼓励。国家总理温家宝今年四月十一日在韩国首尔会见当地的华人华侨、留学生、使馆工作人员等人士时,强调要让正义成为社会主义国家的首要价值。他在访日期间,在东京下榻的酒店内与中国驻日使馆人员、留学生、华侨代表及赴日表演的中国艺术团体成员见面时,再次强调“要实现社会公义,就要把社会公义提到制度上来看待。”在此前的全国两会上他也多次强调要维护社会的正义,要让正义成为社会主义国家的首要价值。中央领导对维护社会正义如此关注,多次强调,说明了什么?这说明了维护社会正义,不仅关系到国家的精神文明和道德的建设,更关系到了社会的稳定。从这个层面上看,见义勇为对维护社会正义和稳定是有其不可估量的价值的。

五、高校必须大力提倡见义勇为

面对大学生诚信度的下降,校园不良风气的增长,以及一些大学生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念的佝偻化,在高校提倡见义勇为更具其现实意义。高校是学生走向社会的桥梁,是灵魂的加工厂,如果学生在高校不能接受到良好的品德教育,那么他们走出社会后,也许不是“次品”,但是可能是“危险品”,更有可能是鲁迅笔下的“看客”。见义勇为不仅仅是学生道德素质的问题,更关系到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和社会道德意识的问题。如果说不宜提倡中学生、小学生见义勇为,是为了保护未成年人,减少无谓的牺牲,那么已经成年的大学生就没有理由拒绝见义勇为,没有理由逃避成年人应负的社会责任,他们理应责无旁贷地树立自己的社会责任意识,只有这样将来在社会上才能成为一个良好的公民。

高校必须大力提倡见义勇为,是高校应负的社会责任,这是对见义勇为价值的肯定,也是对不正之风的鞭策;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理念和价值理念,也是在促进校园风气的进步;是为社会的道德文明建设贡献力量,也是在为社会道德之风树立好的榜样。那么高校应该如何积极倡导见义勇为?这就要在如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

第一、学校必须建立完善的制度去鼓励学生见义勇为,并维护和保障见义勇为者的合法权益和应得的补偿。对见义勇为者的嘉奖是对其价值的肯定也是对其行为的鼓励,更是对邪恶的鞭策。在我国出现过了见义勇为者通过法律索取补偿的案例,笔者认为这不是精神的倒退,而是社会的进步,公民法律意识的进步。见义勇为者维护其合法权益和应得补偿,是理所当然的,但是能够用法律去争取自己合法权益的见义勇为者又有多少?他们大多是吃了“亏”,却又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人们把他们捧上天,但他们却“亢龙有悔”了。4 英雄的悲剧就在此了!在我国的《民法通则》第109条规定:“因防止、制止国家的、集体的财产或者他人的财产、人身遭受侵害而使自己受到损害的,由侵害人承担赔偿责任,受益人也可以给予适当补偿。”这里就为见义勇为者获取补偿提供立了法律依据,所以见义勇为需要补偿,需要嘉奖,不是无凭无据,而是有法律依据的。

第二、学校应该展开以见义勇为为主题的讨论和相关活动,对校园见义勇为事迹给予宣扬和表彰,对见义而不为的现象也要给予披露和批评。如果对见义勇为在制度上给予了重视和鼓励,而在实践中却闻不到风声,这就是光在打雷而不下雨,时间长了,学生免不了会淡忘了。比如我们学院的《嘉应学院学生奖励条例》中就明文规定“见义勇为奖:在学生事迹出现后,各系及时向学生工作处报告,符合条件者,及时评奖”,“见义勇为奖,除发给证书外,视程度给予500元以内的奖励”。在《条例》中还提到,见义勇为还可以作为评选优秀毕业生的依据。但是笔者调查过不少学生,问他们是否知道学院对见义勇为的奖励方法,不少同学都表示一无所知,有的学生甚至不知道学校有制度鼓励见义勇为。鼓励见义勇为只有在实践中体现出来,在活动和话题讨论中体现出来,这样才能真正地引起学生的关注,正确引导学生道德观念。

第三、学校在倡导见义勇为的同时,也要积极引导学生见义智为,避免不必要的牺牲。因为学生见义勇为而引发了不少令人悲痛的牺牲,有些悲剧是可以避免,既然可以避免,就要智为,这也是对社会人本精神的践行。如永州市宁远县禾亭镇永佳水库发生一起重大溺水事故七人死亡,原因是一名女生不慎失足落水,同伴见状想要救人,但在施救过程中又有6名女生相继落水遇难。这些学生本来就不会游泳,却跳下去救人,精神当然是好的,结果却造成了惨痛的悲剧!如果他们当初能去呼喊大人救人,这也不会造成那么大的牺牲了。所以见义勇为,还要看可不可为(这并不含有避开祸害的意思,而是指要看见义勇为是否毫无把握),不可为而为之就会造成不必要的牺牲,对社会也是不利的。引导学生见义智为,是让学生学会维护社会正义的基本技能和常识,并不是对见义勇为的“贬值”。

第四、高校在大力提倡见义勇为的同时,也有必要利用其影响力引起社会的注意,并呼吁社会健全对见义勇为的立法,促进全社会的道德文明建设。在当今,我国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但是并不完善。在市场经济的体制下,人们片面地追求经济利益,一度忽视了社会道德利益,致使社会道德水平有所下降。而社会并没有完善的社会保障机制,使得见义勇为者得不到应有的保护。这样就造成了见义勇为许多悲剧性的事件,这是关乎到社会公平和正义的问题,所以高校有责任在这一问题上呼吁社会给予重视和解决,有责任为完善我国的法律以维护社会正义出谋划策!

六、总结

见义勇为是我国优良的道德传统,是社会主义道德标准的体现。大学生见义勇为有其深刻的社会根源,是我国社会主义道德标准的体现。见义勇为的价值在于它的社会影响力,在于它对社会风气进步和整个国民道德素质提高的促进作用,在于它对维护社会的正义和稳定所起的作用,这些价值是任何实物价值无法比拟的。对见义勇为的价值必须给予肯定,必须给予鼓励和嘉奖,必须建立健全的制度以维护见义勇为者的合法权益和应得补偿。

高校是大学生走向社会的桥梁和灵魂的加工厂,对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素质和较高的知识文化水平,有其不可推卸的责任,高校也负有提倡见义勇为的社会责任,必须对社会作出一定的贡献和树立榜样的作用。大学生能否见义勇为,不仅关系到大学生道德素养,更关系到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大学生作为有较高知识文化和道德素养的社会先进群体,以及作为社会公民的一分子,应责无旁贷地树立自己见义勇为的道德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发扬见义勇为的精神。

作者简介:广东省嘉应学院

电子系04(1)班

叶选文

笔名:薛吴痕 邮政编码:514015

联系电话:***

[参考文献]:

1、吴汉东:《法律的道德化与道德的法律化》1998载于《法商研究》

2、《见义勇为行为的民法思考》2000年5月27日载于《人民法院报》

3、方向东:《见义勇为的立法评价与思考》2005年3月27日

4、《法律基础》2004年05月 高等教育出版社

5、《思想道德修养》2004年4月 高等教育出版社

6、《中华道德启示录》2006年出版

篇6:大学生见义勇为

一﹑活动名称: “学习见义勇为王新刚优秀大学生精神”主题活动

二﹑活动宗旨:为了让同学们深刻地领会大学生英雄集体的精神价值,充分认识开展向大学生英雄集体学习活动的重要意义,提升同学们地思想道德境界,树立正确地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和社会主义荣辱观,从而更好地为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同时为了在全班形成良好的学习先进人物精神地氛围,特举办2009级生物技术班“学习全国见义勇为舍己救人大学生精神”主题班会.三﹑活动主题:学习见义勇为王新刚优秀大学生精神 四﹑活动时间:2012年5月26日

五﹑活动对象:2009级生物技术本科班全体同学 六﹑活动地点:教三303教室 七﹑活动主要内容:

(一)引出主题——团支书刘慧媛开场白。

(二)宣传委员宣读根据教育部下发的《关于授予王新刚同学“全国见义勇为优秀大学生”荣誉称号的决定》和《中共河南省高校工委 教育厅转发教育部关于授予王新刚同学“全国见义勇为优秀大学生”荣誉称号的决定的通知》。

(三)同学们自愿上台发表感言上台发表了自己对大学生王新刚这一事件的感想,并讲述现在存在地更多的英雄事迹,分享心得体会。

(四)宣誓环节——全班同学举手宣誓,誓词如下:

今晚,我郑重宣誓,决定向王新刚同学学习,发扬团结互助、见义勇为地精神。做一个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有用的有为青年。

八﹑活动的总结和意义: 本次活动在同学们的宣誓中圆满地结束了。大学生见义勇为、舍己救人地精神将永远保存在同学们地脑海中。除了学习他们的事迹外,同学们还更多地列举了社会上存在的先进人物的事迹,这是一场盛大的震撼人心的学习,先进人物的精神荡涤这同学们的心灵,特别是宣誓活动,更是把整个班会活动推向了另一个高潮。

上一篇:校长助理职位竞聘演讲稿范文下一篇:六年级优秀学生学会生存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