熏陶感染,潜移默化,塑造学生优秀的人格品质

2024-04-19

熏陶感染,潜移默化,塑造学生优秀的人格品质(精选2篇)

篇1:熏陶感染,潜移默化,塑造学生优秀的人格品质

1 完善少数民族地区大学生人格的意义

民族地区, 少数民族大学生是该地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生力军, 他们是否具有健康优秀的人格, 对于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具有深远影响。用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构建少数民族大学生的优秀人格, 体现着时代要求, 对于培育服务民族地区的高素质人才及实现民族团结稳定、社会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 少数民族地区大学生人格培养的现状

(1) 少数民族地区部分大学生个人本位意识强, 缺乏社会责任感, 导致大学生在思想道德方面出现了主体化的特点。根据当时社会调查发现, 当今部分大学生坚持以个人为中心, 崇尚自我, 过分强调自我价值, 认为应当少讲奉献, 多讲回报。过分注重别人对自己的尊重, 忽视作为一个社会人应对社会所做的贡献和所尽的责任, 导致社会责任意识越来越弱, 这些人只相信自身实力, 强调自我本位主义, 主体意识急剧膨胀, 民族观念淡漠, 对国家、社会、集体和身边的人和事都漠不关心。甚至出现有些大学生把自己的利益凌驾于他人、集体和社会之上, 把崇尚自我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 缺乏集体主义精神、缺乏民族优良的传统美德, 缺乏民族地区大学生应有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2) 改革开放以来, 我们国家从小学到大学的教育一直是强调知识教育的重要性, 从而忽视了人格教育在大学生实现人生自我价值中的主导作用, 导致了许多大学生对所有事情都缺乏兴趣、生命意识比较淡薄、没有形成良好人生观和价值观, 甚至有的学生觉得活着都没有什么意义而走上了自我毁灭的道路。

3 形成不健康人格的成因

3.1 社会大环境的影响

少数民族地区由于地域闭塞, 其传统文化是本民族人们世世代代累积的成果, 具有极强的民族封闭性, 由于其特殊的战略地位, 使这些地区成为国际、国内反动势力企图制造分裂我们国家和民族的重点。特别是在当前“分化、西化”势力异军突起的新形势下, 使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受到了严重的干扰。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起到了很大的阻碍作用。

3.2 家庭教育的影响

家庭作为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是其他社会组织或社会共同体不能替代的。家庭教育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大学生的人格形成。由于我国教育体制的问题, 家长一直以来在教育方式上过份重视智力教育, 对子女的心理成长关注不够, 往往忽略了孩子人格的培养。容易使子女形成自卑、敏感、焦虑、偏执等不健康的品质, 导致许多学生对家庭依赖性过大、独立性较差、身心素质偏弱, 不愿主动与他人交流, 拒绝和他人接触, 影响健康人格的发展, 从而形成人格障碍。

3.3 学校教育的影响

学校教育是人类传承文明成果的一种方式和途径, 在一个人的人格的形成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国的高校教育过于重视学生知识技能的培养, 忽视健全人格的培养, 培养出的人才也容易出现“高技能、低素质”的现象, 尤其在大学里, 学校只注重学生的专业课的建设, 专业技能的掌握, 从而忽略了大学生的素质教育, 甚至于有些教师认为大学生可以通过电视、广播、网络、报纸等多渠道了解国家的形势政策, 没有必要在课堂上专门进行学生的素质教育, 从而影响了大学生良好人格的形成。

4 少数民族大学生优秀人格的培养途径

4.1 汲取中国传统文化中营养, 塑造少数民族大学的优秀人格

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 有五千多年的优良文化传统, 高等学校在加强大学生思想品德修养教育时, 要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 以此完善大学生人格的培养。在中国传统文化, 非常注重自身人格修养, 追求至真至善的理想人格。大学生人格修养教育应先从修身做起, 在进行传统的思想理念教育中, 构建大学生之间相互信任、帮助、学习、和谐的社会关系, 构建大学生之间相互尊重、理解、友好的社会关系, 把实现人生价值和实现社会价值统一起来, 形成包容、宽厚、友好、协作的优良品质。

4.2 用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塑造少数民族大学的优秀人格

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其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浓郁的地域特征而具有了多元性和独特性。立足本民族个性, 尊重民族差异, 把握时代脉搏, 将民旅行精神和时代精神融入于少数民族大学生优秀人格培养中去。尤其是融入于少数民族大学生生活的自然环境以及社会氛围中。在发挥少数民族大学生自身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基础上, 把放眼祖国面向世界的博大胸怀和开放心态这一时代要求逐步内化为自身的需求, 这是我们建构少数民族大学生优秀人格的关键。

4.3 充实高校素质教育的教学内容, 塑造少数民族大学生的优秀人格

作为人格教育主渠道的学校, 有责任从教育观念、教学改革、师资队伍、网络环境等多个层面充实少数民族地区大学生的优秀人格的培养, 高校在上思想品德课中不仅要进行思想教育, 还要在提高学生人格素质的基础上, 多谈谈人生观、价值观, 多谈谈民族信仰、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等。学校应拓宽大学生人格教育的途径, 遵循人格教育的基本原则, 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认知、情意、创新性和道德品质为目标, 构建以智慧人格、情意人格、创新人格和道德人格为主要内容的大学生优秀人格教育内容体系, 提高人格教育的实效性。让学生学会“做人”, 学会做一个社会的人。

参考文献

[1]王霞, 亚力坤·买买提亚尔, 杨景.构建当代边疆少数民族大学生优秀人格[J].黑龙江民族丛刊, 2010 (3) :172-175.

[2]王健.传统家训文化对大学生健全人格培养的作用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3.

[3]李秀茹.传统道德与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培育[J].教育与职业, 2010 (3) :80-81.

[4]任玲艳.加强大学生人格培养的重要意义.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08 (4) :36-37.

篇2:艺术的熏陶与学生的人格

关键词:高职艺术教育,艺术课程的人文性质,人文性,健全人格,人文素养

大家对“马加爵”事件是否仍感动极大的出动, 马加爵, 父母心目中的好孩子, 同学心目中沉默乖巧的学生, 却成为残忍地连杀4名同班同学的疑犯。这些令人难以置信的校园案件使人们不禁疑惑:大学生究竟有什么怎么了?这些事例深刻地反映出人文教育缺失的严重后果, 多数学者认为在当前学校中, 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方针落到操作层面上仍存在很多问题, 对学生的评价仍以语、数等所谓的“主课”为主, 但却忽视了学生情感、审美、自理能力、社会合作等人文训练,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通常会发现学生的感受力下降、感受不到大自然的美、艺术的美、对事物缺乏兴趣、缺少好奇心和探究欲、缺乏对成就感、自尊心的体验、缺乏对亲情、人性、友情的体验等。

高职院校艺术课程的课程性质与价值中明确指出:艺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 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 是高职院校全体学生必修的艺术课程,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将结合自己的艺术教育教学实践经验结合“人文”谈谈对高职艺术教材中体现的人文性的认识及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发展学生健全人格的具体做法。

一、认识艺术教育中的人文内涵

人文基本精神内核是相通的。“即人文是指区别于自然现象及其规律的人与社会的事物, 其核心是贯穿于人们的思维与言行中的信仰、理想、价值取向、人格模式、审美趣味, 亦即人文精神”。艺术课程是富有人文性的人文课程, 在多艺术门类、多学科综合的艺术教育中, 通过艺术与生活、艺术与情感、艺术与文化、艺术科学的连接达到学生的审美能力、审美情趣的逐步形成和提高。同时培养学生的尊重、关怀、交流、合作、分享等人文素养, 促进学生个性的完善与发展。高职教材中的内容是充满“人文关怀色彩”的学科, 是学校进行美育和人格教育的主要途径。

二、了解艺术教育中的人文体现

将人文性确定为艺术课程的基本性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它将改变告知艺术教育只是技能技巧的学习和训练的教育观念, 从而帮助学生通过艺术的学习更好地汲取不同时代艺术作品中所蕴含的丰富的人文精神, 不断发展其在艺术设计文化学习过程中的人文素养。我认为艺术设计课程的人文性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体现在它与审美活动紧密相联。

2、体现在它的思维和表达方式的独特性。

3、人文的体现方式[来源

4、艺术对人的全面发展所体现出的作用。

三、实施艺术教育中的人文培养

1、创设情境, 激发人文情感

现代社会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 需要人的高尚的情感与之平衡。因为情感是艺术的一个基本品质, 也是艺术文化学习活动中的一个基本特征。

2、活动激趣, 体验人文情感

高职艺术设计课程强调灵活性的艺术学习, 它是以丰富多彩的设计活动、游戏的方式, 以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和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际, 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和个性的张扬。

适时增加学生习作的弹性, 可以让学生用笔画、用手做、用电脑、用肢体动作表现等学生自己喜好的方式表现。这样不仅兼顾了各类学生的需要, 而且有利于主体性的充分发挥和个性的张扬。让学生明白了“生命在于运动”的道理, 不但在最大限度上激发了学生对艺术设计文化学习的持久兴趣, 并将兴趣转化为持久的情感态度和学习动力, 让学生在设计的学习活动中真正地、深入地体验到艺术人文文化的情趣。

3、自主学习, 发展人文素养

传统的艺术设计教学方式往往以教师为中心, 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方法, 这在很大程度上束缚了学生的自主性, 同学之间的合作性。在自主性地了解过程中, 探究性地讨论过程中, 合作性的制作过程中及参与社会性的“商品交易”过程中, 学生深深地感受到了社会、生活的美好, 朋友、同学的友情、亲情的珍贵和“商品交易”时竞争的激烈, 不仅使学生对自身的思想、品德、情感、毅力、意志、个性等人文素养得到了全面、丰富的发展, 也为其今后的成长道路指明了正确的道德修养、价值取向的目标。

四、发展艺术教育中的人文教育

当代社会, 人们对过于重视科学教育而忽视人文教育所造成的不良现象, 开始予以积极的反思, 在科学中也开始注意渗入人文精神。现代艺术教育的理念是跨学科的艺术文化课程, 同样我们也可以利用各种途径、方法、手段来拓宽、发展艺术教育中的人文教育。

五、艺术中人文素质教育

作为文化素质的重点, 人文素质是指人们在人文方面所具有的综合品质或达到的发展程度。人文素质包括4个方面的内容: (1) 具备人文知识。 (2) 理解人文思想。 (3) 掌握人文方法。 (4) 遵循人文精神。

总之, 艺术与人的生活密不可分, 只有将艺术与生活、艺术与情感、艺术与文化、艺术与科学有机连接, 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教师已经远远不只限于知识传承者的角色, 他需要知识的更新, 需要探寻适应形势发展的新方法、新思路, 这是富有挑战性的, 更需要教师自身人文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杨立梅:《综合艺术课程与探索》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年7月, 第11版

[2]、鲁道夫阿恩海姆 (美国) :《对艺术教学的意见》湖南艺术出版社, 1993年7月, 第1版

上一篇:惜春词原文,翻译,赏析下一篇:管卫东面授班笔记